CN101146000B - 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6000B
CN101146000B CN200710079178XA CN200710079178A CN101146000B CN 101146000 B CN101146000 B CN 101146000B CN 200710079178X A CN200710079178X A CN 200710079178XA CN 200710079178 A CN200710079178 A CN 200710079178A CN 101146000 B CN101146000 B CN 101146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nit
incoming call
call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791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6000A (zh
Inventor
佐野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6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6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6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60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对于包括多个接口的通信装置,通过根据诸如语音呼叫和诸如电子邮件的数据呼叫的通信内容来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从而通过多个接口来完成复合呼叫接收。该通信装置无线地连接到多个网络(蜂窝网络和WLAN网络)以便能够通过所述多个网络进行呼叫发送/接收,该通信装置包括与所述多个网络相对应的多个接口单元(蜂窝接口单元和WLAN接口单元),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内容的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从而能够根据通信内容同时使用多个接口单元。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根据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的通信控制,该通信控制包括与多个网络相对应的接口,这些接口例如是对应于WLAN(无线局域网)的接口、对应于蜂窝网络的接口等,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通过设置通信条件来执行复合呼叫接收的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通信条件的设置例如是根据诸如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的通信内容来允许和拒绝针对接口的入局呼叫。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移动电话的移动通信来讲,其标准包括蜂窝(蜂窝通信系统)网络、WLAN等;蜂窝网络例如包括CDMA(码分多址)-2000、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而WLAN例如包括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g和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需要线路接口来支持各种网络,并且支持两种网络的通信终端装置需要两个线路接口。也就是说,为了方便,将具有与网络相对应的线路接口的通信终端装置称为“双重终端装置”。 
对于诸如蜂窝网络和WLAN的多个网络之间的移动通信,PCT申请No.2002-501353公报的日文译本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在本地呼叫的情况下通过陆地通信线路进行通信,而在长途呼叫的情况下通过无线接入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第0022段和图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05-33707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在多个连接形式中,接收其中通信终端可以保证良好通信状态的区域的信息和其中保证了良好通信状态的通信的信息,以选择一种连接形式,该连接形式例如是:只能在特定地域内进行通信的固定模式、能够在移动的同时进行通 信的移动模式、便携式终端通信网络、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通信网络和有线通信网络(摘要和图1)。PCT申请No.2005-531984公报的日文译本公开了以下内容:如果用户设备对于无线电话网络为空闲而对于WLAN是活动的(active),则便携式电话网络可以利用WLAN与该便携式电话网络之间的数据信号连接,经由WLAN的无线信道来呼叫用户设备;而如果用户设备对于无线电话网络和WLAN为空闲,则WLAN和便携式电话网络可以利用该WLAN与该便携式电话网络之间的数据信号连接来呼叫用户设备;等等(第0023和0034段,图1、4和7)。 
尽管PCT申请No.2002-501353公报的日文译本中所描述的通信系统取消了用户标识符在交换机中的登记(如果无线通信装置的电源关闭的话),但由于在电源关闭时也删除了中心处的登记,所以没有任何呼叫会绕过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络)并由私人交换分机接收。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05-33707中,终端装置发送表示连接形式(移动模式或固定模式(WLAN或诸如电缆的本地模式))的声明信号,而网络只理解网络状态,并将该状态通知给终端装置。PCT申请No.2005-531984公报的日文译本只公开了到与便携式电话网络或WLAN相对应的接口的自动转发,该接口经过了连接设置。 
顺便提及的是,在包括多个接口的通信装置中,所有接口的激励都浪费了功耗,并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的情况下对电池寿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对非活动接口的不连续供电降低了功耗,并在便携式设备的情况下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但是如果停止对非活动接口供电,则不能通过该接口进行通信,从而劣化了通信的自由度。 
在无线通信中,无线电场强度对于通信质量有影响,如果无线电场强度不足,则不能进行通信。包括与多个网络(例如蜂窝网络和WLAN)相对应的多个接口的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无线电场强度来选择网络,其有利之处在于可以避免由于减小的无线电场强度而导致的通信不连续。 
由于诸如蜂窝网络和WLAN的多个网络有不同的通信条件(例如使用计费),并且如有需要,用户有进行选择的自由度,所以如果根据通信条件从多个接口中选择最佳接口,就可以进行经济的通信。 
但是,即使在通信装置包括可支持诸如蜂窝网络和WLAN的多个网络的多个接口的情况下,尽管一个用户自然地受限于同时使用这多个接口,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支持所接收的呼叫内容(包括语音电话呼叫、诸如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数据以及其他通信),并且该通信内容变化很大。 
在这种通信环境下,希望增加例如有效利用包括多个接口的通信装置中的接口的便利性。PCT申请No.2002-501353公报的日文译本、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05-33707和PCT申请No.2005-531984公报的日文译本并未公开或说明这些问题,并且没有公开或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接口以支持多个网络的通信装置,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根据诸如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如电子邮件)的通信内容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接口的入局呼叫而经由多个接口来实现复合呼叫接收。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与多个网络相对应的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并根据这些网络与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内容来确定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以使得能够根据通信内容同时使用多个接口单元。例如,在通过一个接口单元进行电话呼叫的过程中,当存在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时,如果该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则可以执行允许入局呼叫的处理,而如果通信内容是语音,则可以执行不允许入局呼叫的处理。通过执行这种处理,可以根据呼叫内容来执行呼叫接收,从而在不妨碍通信的情况下扩大了通信范围。这种处理可以由通信装置或网络来执行。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地连接到多个网络以便能够通过这些网络进行呼叫发送/接收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与所述网络相对应的多个接口单元;和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内容的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从而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对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通过多个接口单元同时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地连接到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以接收针对这些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网络装置,该网络装置包括:设置单元,其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来设置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和控制单元,其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所述设置单元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优选的是,在所述网络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网络装置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网络装置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网络装置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通过多个接口单元同时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网络和无线地连接到这些网络以使得能够通过这些网络进行呼叫发送/接收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与所述多个网络相对应的多个接口单元,该通信装置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内容的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装置对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通信装置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通信装置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通信装置允许通过多个接口单元同时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和无线地连接到该通信装置以接收针对这些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网络装置,该网络装置具有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对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多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进行设置,所述网络装置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所述设置单元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所述网络装置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所述网络装置对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网络装置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网络装置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系统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网络装置允许经由所述多个接口单元同时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将多个网络与通信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多个网络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网络与包含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多个接口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无线地连接;以及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内容的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将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与网络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多个接口单元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对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进行设置;以及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对允许或不允许进行设置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并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方法中,对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方法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方法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优选的是,在所述通信方法中,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所述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允许经由多个接口单元同时进 行语音电话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用于将多个网络与通信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多个网络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所述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网络与包含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多个接口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无线地连接;以及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内容的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用于将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与网络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多个接口单元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所述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对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进行设置;以及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对允许或不允许进行设置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并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通信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通信程序用于将多个网络与通信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多个网络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网络与包含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多个接口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无线地连接;以及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内容的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通信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通信程序用于将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与网络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多个接口单元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所述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对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进行设置;以及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对允许或不允许进行设置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并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以下列出了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1)通信装置和多个接口单元得到了有效利用并且通信范围得以扩大,这是因为可以根据入局呼叫的内容来控制各个接口单元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并且可以在传送特定通信内容的过程中接收相同或不同的通信内容。 
(2)通过使得能够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呼叫接收而增加了便利性。 
(3)可以与通信中的接口单元一起有效地利用非活动的接口单元。 
通过参照附图和各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表示针对该通信系统的SIP服务器的设置和入局呼叫; 
图4表示针对该通信系统的蜂窝交换机的设置和入局呼叫; 
图5表示针对该通信系统的蜂窝交换机的另一设置和入局呼叫; 
图6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7表示通信终端装置的示例; 
图8表示程序/数据存储器的结构示例; 
图9表示通信终端装置的示例; 
图10表示蜂窝交换机的示例; 
图11表示程序/数据存储器的结构示例; 
图12表示SIP服务器的示例; 
图13表示程序/数据存储器的结构示例; 
图14表示蜂窝交换机的地址管理表的示例; 
图15表示SIP服务器的地址管理表的示例; 
图16表示语音入局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 
图17表示数据入局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 
图18表示拒绝入局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 
图19表示允许入局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 
图20表示语音入局呼叫情况下的操作; 
图21表示数据入局呼叫情况下的操作; 
图22是通信终端装置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蜂窝交换机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SIP服务器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5表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地址管理表的示例; 
图26是SIP服务器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蜂窝交换机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9表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示例; 
图30表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示例; 
图31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而 
图32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表示一种应用了本发明的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2构成了一种可以利用通信终端装置4(通信装置)通过多个通信线路(网络),例如蜂窝网络6或互联网(即,无线LAN(无线局域网)8(以下称为“WLAN网络8”)),进行通信的系统。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蜂窝网络6和WLAN网络8作为多个网络,但也可以实现与其他网络的通信。 
蜂窝网络6包括蜂窝交换机10和基站12,而WLAN网络8包括SIP服务器14和WLAN接入点(WLAN-AP)16。通信终端装置4通过蜂窝无线电波18经由基站12连接到蜂窝交换机10,并通过以WLAN无线电波20为媒介经由WLAN-AP16(为中继站)连接到SIP服务器14。也就 是说,蜂窝交换机10构成了蜂窝网络6的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的网络装置,而SIP服务器14构成了WLAN网络8的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的网络装置。 
在通信系统2中,通信终端装置4包括与蜂窝网络6相对应的蜂窝接口单元CI和与WLAN网络8相对应的WLAN接口单元WI。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是针对网络的通知单元,可以通过根据诸如充电和无线电场强度的选择条件来选择操作而实现省电,并通过将操作中止过程中的入局呼叫(所谓呼入)绕道至维持操作的一侧而执行通信。在通信系统2中,向蜂窝接口单元CI分配蜂窝电话号码,而向WLAN接口单元WI分配WLAN电话号码。 
由于通信终端装置4包括与蜂窝网络6相对应的蜂窝接口单元CI和与WLAN网络8相对应的WLAN接口单元WI,所以通信系统2可以经由蜂窝网络6的基站12而连接到蜂窝网络6以执行蜂窝通信,并且可以经由WLAN-AP16连接到WLAN网络8以执行VoIP(互联网电话)通信。为支持这样的通信,蜂窝网络6的蜂窝交换机10控制呼叫,WLAN网络8的SIP服务器14与蜂窝网络6的蜂窝交换机10相同并以相同的方式来控制呼叫。 
通信系统2可以配置有只处理语音呼叫的蜂窝网络6和可同时处理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的WLAN网络8,或者通信系统2可以配置有可同时处理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的蜂窝网络6。 
下面将参照图2来描述使用通信系统2的通信方法。图2是该通信方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该通信方法中,使用蜂窝接口单元CI或WLAN接口单元WI进行通信的同时,未进行通信的接口单元接收入局呼叫(例如,在使用蜂窝接口单元CI的同时,针对WLAN接口单元WI的入局呼叫)(步骤S1);对当前进行传送的通信内容和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和确定(步骤S2);以及允许(步骤S3)或不允许(步骤S4)针对该呼叫接收处理的入局呼叫。例如,当在通过蜂窝接口单元CI进行语音电话呼叫的过程中产生针对WLAN接口单元WI的入局呼叫时,确定该入局 呼叫是语音呼叫还是数据呼叫。如果入局呼叫是数据呼叫,则允许该入局呼叫,并在电话呼叫的过程中通过其他接口(即,WLAN接口单元WI)执行数据呼叫接收。 
在这种结构中,一个通信终端装置4根据入局呼叫内容来选择性地使用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对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进行控制。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结果,可以连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一起有效地利用非活动的接口单元,在电话呼叫等过程中可以避免入局呼叫拒绝,从而扩大了通信范围。通过稍后描述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来执行这种通信方法。 
尽管该通信方法的设置可以是基于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请求的设置或者是网络的自动设置,但本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是通过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请求而设置的。 
下面将参照图3至图5来描述用于在通信系统2中实现上述通信方法的设置。图3表示针对SIP服务器的设置和入局呼叫;图4表示针对蜂窝交换机的设置和入局呼叫;而图5表示针对蜂窝交换机的另一设置和入局呼叫。 
当通过蜂窝接口单元CI执行语音电话呼叫时,对SIP服务器14执行设置01,从而如果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则不允许(由于忙状态而拒绝)入局呼叫,如果入局呼叫是数据呼叫,则允许入局呼叫,如图3所示。利用这种设置,在通过蜂窝接口单元CI进行语音电话呼叫的通信过程中,WLAN接口单元WI可以接收入局呼叫02以执行诸如电子邮件通信的数据通信,如上文所述。 
当通过WLAN接口单元WI执行语音电话呼叫时,如果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则对蜂窝交换机10执行设置03,从而不允许(由于忙状态而拒绝)该入局呼叫,如图4所示。利用这种设置,如果在通过WLAN接口单元WI进行语音电话呼叫的通信过程中产生了针对蜂窝接口单元CI的入局呼叫04,则由于忙状态而拒绝该入局呼叫。 
当通过WLAN接口单元WI执行数据通信时,如果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则对蜂窝交换机10执行设置05,从而允许(替换忙状态)该入局 呼叫,如图5所示。利用这种设置,在通过WLAN接口单元WI进行诸如电子邮件的数据通信的过程中,蜂窝接口单元CI可以接收语音入局呼叫06。 
顺便提及的是,由于在蜂窝网络6可以执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蜂窝网络6和WLAN网络8都可以执行数据通信,所以当通过一个网络执行数据通信时,可执行设置以允许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数据通信的入局呼叫。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13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6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7表示该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示例;图8表示程序/数据存储器的结构示例;图9表示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示例;图10表示该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蜂窝交换机10的结构示例;图11表示程序/数据存储器的结构示例;图12表示该通信系统中使用的SIP服务器14的结构示例;而图13表示程序/数据存储器的结构示例。在图6至图13中,为与图1相同的部分添加相同的标号。 
如图6所示,该通信系统2清楚地示出了作为通信终端装置4的电话呼叫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401和另一个通信终端装置402,以实现三方之间的通信。在此情况下,蜂窝网络6的蜂窝交换机10包括与通信终端装置4、通信终端装置401、另一个通信终端装置402等相对应的基站121、122、...,而SIP服务器14包括WLAN-AP 161、162、...。在此情况下,蜂窝接口单元CI分配有例如为“090-2222-0050”的电话号码,而WLAN接口单元WI分配有例如为“050-1111-0050”的电话号码。 
如图7所示,通信终端装置4包括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蜂窝接口单元CI是用于支持与蜂窝交换机10相连的基站121、122、...的功能单元,并且包括天线22、蜂窝RF(射频)前端单元24和蜂窝基带单元26。该结构与通信终端装置402相同。 
WLAN接口单元WI是用于支持针对SIP服务器14的WLAN-AP161、162、...的功能单元,并且包括天线28、WLAN-RF前端单元30和WLAN基带单元32。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独立地工作;各个接口单元CI、WI通过单独布置的电源线34、36和公共电源控 制单元38连接到电池40,电池40是公共电源;来自电池40的供电受电源控制单元38的控制。具体来讲,电源控制单元38包括电源切换功能,以便根据需要选择向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供电。 
接口单元CI、WI和电源控制单元38通过控制线44连接到CPU(中央处理单元)42,CPU42将计算机配置为控制单元或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执行电源控制、通信控制、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接口单元CI、WI的到网络的入局呼叫的请求和控制以及其他控制。CPU42通过控制线44和数据总线56连接到程序/数据存储器46、工作存储器48、输入单元50、显示单元52和语音控制单元54。程序/数据存储器46包括诸如ROM(只读存储器)的记录介质;例如,如图8所示,在程序/数据存储器46中创建有程序存储区域58和数据存储区域60;程序存储区域58存储有诸如通信控制程序62的程序;数据存储区域60存储有各种数据。工作存储器48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并用作工作区域。 
输入单元50受CPU42的控制,是向CPU42输入各条信息的输入装置,并且例如包括键盘。显示单元52在CPU42的控制下显示诸如通信目的地、所选接口单元CI、WI的选择信息以及邮件信息的多条信息。语音控制单元54在CPU42的控制下发送和接收电话呼叫语音。语音控制单元54连接到用于再现并输出接收信号作为语音的扬声器64和用于将发送语音转换为电信号的麦克风66。 
如图9所示,在通信终端装置4中,壳67和69可利用铰链71而折叠;壳67布置有包括光标键和字符键的输入单元50以及麦克风66;壳69布置有天线22、28、包括例如LCD(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单元52、扬声器64等。显示单元52在开始电话呼叫时或电话呼叫的过程中显示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的电源连接状态等。如果经手动操作切换了电源连接,则显示单元52显示针对该操作的对话和设置指令的内容。 
如图10所示,蜂窝交换机10包括基站121、122、...、12N和与连同通信终端装置4的多个通信终端相对应的用户线路接口单元681、682、...、68N;用户线路接口单元681、682、...、68N连接到交换机切 换单元70;交换机切换单元70连接到线路接口单元72。交换机切换单元70根据入局呼叫来选择线路接口单元72以连接通信方。线路接口单元72接受来自线路的呼入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交换机切换单元70。 
用户线路接口单元681、682、...、68N、交换机切换单元70和线路接口单元72通过控制线74连接到构成计算机的CPU76、程序/数据存储器78和工作存储器80,而数据总线82将CPU76、程序/数据存储器78和工作存储器80连接起来。CPU76是控制单元或信息处理单元,其:执行存储在程序/数据存储器78(其充当根据通信内容来设置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的设置单元)中的程序;控制用户线路接口单元681、682、...、68N、交换机切换单元70和线路接口单元72;处理呼叫接收;从通信终端装置4接收切换指令通知;将通知内容存储到程序/数据存储器78中;以及执行通信控制,例如响应于入局呼叫而执行切换指令通知的内容。如图11所示,程序/数据存储器78包括程序存储区域84和数据存储区域86,程序存储区域84存储有与通信控制程序62相对应的通信控制程序。工作存储器80包括RAM并用作工作区域。 
如图12所示,SIP服务器14包括连接到WLAN网络8的网络接口单元88,网络接口单元88通过控制线96和数据总线98连接到充当控制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的CPU90、充当设置单元(其根据通信内容来设置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的程序/数据存储器92以及工作存储器94。如图13所示,程序/数据存储器92包括程序存储区域100和数据存储区域102,程序存储区域100存储有与通信控制程序62相对应的通信控制程序。工作存储器94包括RAM并用作工作区域。 
下面将参照图14和15来描述蜂窝网络6的蜂窝交换机10和WLAN网络8的SIP服务器14的地址管理。图14表示蜂窝交换机的地址管理表的示例,图15表示SIP服务器的地址管理表的示例。 
图14中所示的地址管理表104构建在蜂窝交换机10的程序/数据存储器78的数据存储区域86(图11)中。地址管理表104是对表示针对通信目的地的电话号码的电话呼叫标记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的信息进行管理的手段,地址管理表104包括电话号码字段(其存储连 接目标的电话号码)、电话呼叫标记设置字段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设置字段。电话呼叫标记设置字段被设置为表示忙状态的“1”或表示无呼叫设置的“0”。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设置字段被设置为表示“拒绝”(=不允许)的“1”或表示“不拒绝”(=允许)的“0”。例如对于存储在电话号码字段中的电话号码“050-1111-0049”,电话呼叫标记被设置为“0”(=无呼叫设置),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0”(不拒绝)。例如对于电话号码“050-1111-0050”,电话呼叫标记被设置为“0”(=无呼叫设置),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1”(拒绝)。该设置执行蜂窝交换机10的程序/数据存储器78中的通信控制程序,并且该设置由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请求和输入数据来执行。 
图15中所示的地址管理表106创建在SIP服务器14的程序/数据存储器92的数据存储区域102(图13)中。地址管理表106是对表示针对通信目的地的电话号码的IP地址、电话呼叫标记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的信息进行管理的手段,地址管理表106包括存储有连接目标的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字段、IP地址字段、电话呼叫标记设置字段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设置字段。在该地址管理表106中,电话呼叫标记设置字段也被设置为表示忙状态的“1”或表示无呼叫设置的“0”。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设置字段被设置为表示“拒绝”(=不允许)的“1”或表示“不拒绝”(=允许)的“0”。例如对于存储在电话号码字段中的电话号码“050-1111-0049”,IP地址被设置为“10.18.42.111”;电话呼叫标记被设置为“0”(=无呼叫设置);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0”(不拒绝)。例如对于电话号码“050-1111-0050”,IP地址被设置为“10.18.42.50”;电话呼叫标记被设置为“0”(=无呼叫设置);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1”(拒绝)。该设置执行SIP服务器14的程序/数据存储器78中的通信控制程序,并且该设置由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请求和输入数据来执行。 
下面将参照图16、17、18、19、20和21来描述该通信系统的处理顺序。图16表示语音入局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图17表示数据入局 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图18表示拒绝入局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图19表示允许入局呼叫情况下的处理顺序;图20表示语音入局呼叫情况下的操作;而图21表示数据入局呼叫情况下的操作。 
各个处理顺序(图16至图19)是通信控制程序的处理过程,这些处理过程在图6中所示的通信系统2中的通信终端装置4和蜂窝交换机10、SIP服务器14、通信终端装置401或另一通信终端装置402之间执行。 
(1)针对语音入局呼叫的处理 
在语音入局呼叫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向SIP服务器14请求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步骤S101)。生成从蜂窝接口单元CI到蜂窝交换机10的连接请求(步骤S102);基于该连接请求,设置从蜂窝交换机10到另一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的呼叫X(步骤S103);以及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与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步骤S104)。该电话呼叫继续进行直到发出断开请求(步骤S107)为止。 
在该电话呼叫继续进行的同时,当生成从通信终端装置401到SIP服务器14的针对语音呼叫的设置请求(步骤S105)时,拒绝该语音呼叫的设置,这是因为SIP服务器14具有基于针对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请求的设置(步骤S106)。也就是说,由于忙状态而拒绝入局呼叫。 
当蜂窝交换机10接收到在电话呼叫终止后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发出的断开请求(步骤S107)时,执行从蜂窝交换机10到通信终端装置402的呼叫X的断开(步骤S108)。结果,取消了电话呼叫的继续。与该取消电话呼叫的继续相对应地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WI向SIP服务器14发出针对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取消请求(步骤S109),并且在SIP服务器14中取消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 
(2)针对数据入局呼叫的处理 
在数据入局呼叫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向SIP服务器14请求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步骤S201)。生成从蜂窝接口单元CI到蜂窝交换机10的连接请求(步骤S202);基于 该连接请求,设置从蜂窝交换机10到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的呼叫X(步骤S203);以及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与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步骤S204)。该电话呼叫继续直到发出断开请求(步骤S210)为止。 
在该电话呼叫继续的同时,生成从通信终端装置401到SIP服务器14的针对数据呼叫的设置请求(步骤S205);由于SIP服务器14具有允许数据呼叫的设置,所以SIP服务器14接收该请求并向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发出针对数据呼叫设置的请求(步骤S206);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发出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207);以及SIP服务器14接收该确认并向通信终端装置401发出连接接受确认通知(步骤S208)。结果,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与通信终端装置402之间继续电话呼叫的同时,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与通信终端装置401之间执行由数据呼叫引起的通信(步骤S209)。 
当蜂窝交换机10接收到在电话呼叫终止后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发出的断开请求(步骤S210)时,执行从蜂窝交换机10到通信终端装置402的呼叫X的断开(步骤S211)。结果,取消了电话呼叫的继续。与该取消电话呼叫的继续相对应地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向SIP服务器14发出针对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取消请求(步骤S212),并且在SIP服务器14中取消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 
(3)针对入局呼叫拒绝的处理 
在入局呼叫拒绝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向SIP服务器14请求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步骤S301)。生成从蜂窝接口单元CI到蜂窝交换机10的连接请求(步骤S302);基于该连接请求,设置从蜂窝交换机10到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的呼叫X(步骤S303);以及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与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步骤S304)。该电话呼叫继续进行直到发出断开请求(步骤S307)为止。 
在该电话呼叫继续进行时,生成从通信终端装置401到SIP服务器 14的呼叫设置请求(步骤S305),SIP服务器14接收该请求并向通信终端装置401发出入局呼叫拒绝通知,这是因为SIP服务器具有拒绝入局呼叫的设置(步骤S306)。 
当蜂窝交换机10接收到在电话呼叫终止后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发出的断开请求(步骤S307)时,执行从蜂窝交换机10到通信终端装置402的呼叫X的断开(步骤S308)。结果,取消了电话呼叫的继续。与该取消电话呼叫的继续相对应地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向SIP服务器14发出针对入局呼叫拒绝的取消请求(步骤S309),并且在SIP服务器14中取消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 
(4)针对入局呼叫允许的处理 
在入局呼叫允许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向SIP服务器14请求语音入局呼叫允许的设置(步骤S401)。生成从蜂窝接口单元CI到蜂窝交换机10的连接请求(步骤S402);基于该连接请求,设置从蜂窝交换机10到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的呼叫X(步骤S403);以及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与通信终端装置402的蜂窝接口单元CI之间建立电话呼叫(步骤S404)。该电话呼叫继续进行直到发出断开请求(步骤S410)为止。 
在该电话呼叫继续进行时,生成从通信终端装置401到SIP服务器14的呼叫设置请求(步骤S405);SIP服务器14接收该请求并向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发出针对呼叫设置的请求,这是因为SIP服务器14具有允许数据呼叫的设置(步骤S406);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发出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407);以及SIP服务器14接收该确认并向通信终端装置401发出连接接受确认通知(步骤S408)。结果,当在蜂窝接口单元CI与通信终端装置402之间继续电话呼叫时,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与通信终端装置401之间执行由数据呼叫引起的通信(步骤S409)。 
当蜂窝交换机10接收到在电话呼叫终止后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发出的断开请求(步骤S410)时,执行从蜂窝交换机10到通信终端装置402的呼叫X的断开(步骤S411)。结果,取消了电话呼 叫的继续。与该取消电话呼叫的继续相对应地从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向SIP服务器14发出针对语音入局呼叫允许的取消请求(步骤S412),并且在SIP服务器14中取消语音入局呼叫允许的设置。 
(5)具体的处理形式 
如果在SIP服务器14中设置了语音入局呼叫拒绝,则如图20所示,当在通信终端装置4通过蜂窝网络6与通信终端装置402进行通信的同时通过语音呼叫生成从通信终端装置401到WLAN网络8的SIP服务器14的入局呼叫时,SIP服务器14拒绝该语音入局呼叫。 
如果在SIP服务器14中设置了数据入局呼叫允许,则如图21所示,当在通信终端装置4通过蜂窝网络6与通信终端装置402进行通信的同时通过数据呼叫生成从通信终端装置401到WLAN网络8的SIP服务器14的入局呼叫时,SIP服务器14连接到通信终端装置4的WLAN接口单元WI,以接收该数据入局呼叫。WLAN接口单元WI接收诸如电子邮件的数据并将通信内容存储到程序/数据存储器46的数据存储区域60中。在电话呼叫过程中或电话呼叫终止之后,在显示单元52上部署并校验这些数据内容。 
下面将参照图22来描述通信终端装置4的处理过程。图22是实现该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处理过程包括呼叫操作的处理和基于来自SIP服务器14的数据呼叫接收通知的处理。 
当通信终端装置4的操作开始时,确定处理是呼叫操作还是呼叫接收(步骤S1),并在呼叫操作的情况下请求SIP服务器14执行设置(步骤S2)。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请求SIP服务器14在WLAN接口单元WI处执行数据入局呼叫允许和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在该情形下,蜂窝接口单元CI呼叫另一通信终端装置402,以建立呼叫(步骤S3)。该呼叫例如是图16的呼叫X。 
根据该呼叫的建立来执行电话呼叫(步骤S4),并且当电话呼叫终止时断开该呼叫(步骤S5)。请求SIP服务器14在WLAN接口单元WI处取消数据入局呼叫允许和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设置(步骤S6)。 
如果在步骤S1从SIP服务器14接收到了数据呼叫接收通知,则返回到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7)并接受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01的数据呼叫连接(步骤S8)。 
下面将参照图23来描述蜂窝交换机10的处理过程。图23是实现该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在指令等待状态下(步骤S11),如果通信终端装置4请求在蜂窝接口单元CI处设置语音入局呼叫拒绝,则蜂窝交换机10将请求内容传送至SIP服务器14(步骤S12),并返回步骤S11。 
在指令等待状态下(步骤S11),如果通信终端装置4请求蜂窝接口单元CI处的呼叫连接,则蜂窝交换机10执行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01的呼叫设置处理(步骤S13),并返回步骤S11。 
下面将参照图24来描述SIP服务器14的处理过程。图24是实现该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这些处理过程对应于通信终端装置4的处理过程,并且是由SIP服务器14执行的用于实现上述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 
在该情况下,SIP服务器14接收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和通信终端装置401的请求,以基于这些请求来执行这些处理。 
A.针对设置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请求 
SIP服务器14确定请求内容(步骤S21)。如果请求内容是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针对设置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请求,则设置通信终端装置4的地址管理表106(图15)中的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22),并且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的待机状态。 
B.呼叫设置请求 
如果请求内容是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01的呼叫设置请求(入局呼叫),则在地址管理表106(图15)中搜索通知的连接目的地电话号码以检查电话呼叫标记(步骤S23)。在该情况下,如果线路“忙”,则检查地址管理表106中的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24)。在标记=“不允许”(=拒绝)的情况下,确定呼叫设置请求是语音还是数据(步骤S25)。也就是说,根据呼叫设置请求的请求内容来执行确定。如果呼 叫设置请求是语音,则通知线路忙(步骤S26),并且该处理回到步骤S21。 
如果呼叫设置请求是数据,则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执行数据呼叫设置请求(步骤S27);接收从通信终端装置4返回的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28);将连接接受的确认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401(步骤29);并且该处理回到步骤S21。 
顺便提及的是,如果在步骤S23处检查电话呼叫标记的处理中线路不忙或者在步骤S24处检查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的处理中标记=接受的情况下,则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执行呼叫设置请求(步骤S30);接收从通信终端装置4返回的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31);将连接接受的确认发送至通信终端装置401(步骤S32);并且该处理回到步骤S21。 
C.语音入局呼叫拒绝设置的取消 
如果请求内容是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用于取消语音入局呼叫拒绝设置的请求,则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地址管理表106(图15)中取消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33)并且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1的待机状态。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25和26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25表示SIP服务器的地址管理表,图26是实现作为SIP服务器14的处理过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图25中,为与图15相同的部分添加相同的标号。 
第三实施例采用图1至图5的通信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来执行其处理,并采用图6至图13的通信系统和图16至图21的处理(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使用地址管理表1060作为上述地址管理表106(图15);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A”、“B”和“0”;“A”表示拒绝入局呼叫类型A;“B”表示拒绝入局呼叫类型B;而“0”表示不拒绝入局呼叫。 
在该情况下,例如对于存储在电话号码字段中的电话号码“050-1111-0049”,IP地址被设置为“10.18.42.111”;电话呼叫标记被设 置为“0”(=无呼叫设置);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0”(不拒绝)。例如对于电话号码“050-1111-0050”,IP地址被设置为“10.18.42.50”;电话呼叫标记被设置为“0”(=无呼叫设置);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A”(=拒绝入局呼叫类型A)。例如对于电话号码“050-1111-0051”,IP地址被设置为“10.18.42.51”;电话呼叫标记被设置为“0”(=无呼叫设置);而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被设置为“B”(=拒绝入局呼叫类型B)。 
下面将参照图26来描述该情况下SIP服务器14的处理过程。图26是实现该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这些处理过程对应于通信终端装置4的处理过程,并且是由SIP服务器14执行的用于实现上述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 
在该情况下,SIP服务器14接收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和通信终端装置401的请求,以基于这些请求来执行所述处理。 
A.针对设置入局呼叫拒绝的请求 
SIP服务器14确定请求内容(步骤S41)。如果请求内容是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针对设置入局呼叫拒绝的请求,则设置通信终端装置4的地址管理表1060(图25)中的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42),并且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41的待机状态。 
B.呼叫设置请求 
如果请求内容是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01的呼叫设置请求(入局呼叫),则在地址管理表1060(图25)中搜索通知的连接目的地电话号码以检查电话呼叫标记(步骤S43)。在该情况下,如果线路“忙”,则检查地址管理表1060中的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44)。也就是说,根据呼叫设置请求的请求内容和地址管理表1060中的设置标记来确定接受还是拒绝该入局呼叫(步骤S45)。如果拒绝该入局呼叫,则通知线路忙(步骤S46),并且该处理回到步骤S41。 
如果接受该入局呼叫,则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执行数据呼叫设置请求(步骤S47);接收从通信终端装置4返回的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48);将连接接受的确认发送至通信终端装置401(步骤49);并且该处理回到 步骤S41。 
顺便提及的是,如果在步骤S43处检查电话呼叫标记的处理中“线路不忙”,则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执行呼叫设置请求(步骤S50);接收从通信终端装置4返回的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51);将连接接受的确认发送至通信终端装置401(步骤S52);并且该处理回到步骤S41。 
C.入局呼叫拒绝设置的取消 
如果请求内容是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针对取消入局呼叫拒绝设置的请求,则在通信终端装置4的地址管理表1060(图25)中取消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53),并且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41的待机状态。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27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27是实现作为蜂窝交换机10的处理过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第四实施例采用图1至图5的通信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来执行其处理,并采用图6至图13的通信系统和图16至图21的处理(第二实施例)。 
在该情况下,蜂窝交换机10确定是否接收针对设置语音入局呼叫拒绝的请求(步骤S61);如果不接收该请求(步骤S61为“否”),则维持待机状态;而如果接收针对入局呼叫拒绝的请求(步骤S61为“是”),则在地址管理表104(图14)中设置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62)。 
在该状态下,确定是否存在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01的呼叫设置请求(入局呼叫)(步骤S63),如果存在入局呼叫(步骤S63为“是”),则在地址管理表104(图14)中搜索连接目的地的电话号码,以检查电话呼叫标记(步骤S64)。如果线路“不忙”,则搜索地址管理表104(图14),以检查语音入局呼叫允许/不允许标记(步骤S65)。在标记=“允许”的情况下,请求呼叫设置(例如图24的步骤S30);在标记=“拒绝”的情况下,根据请求内容来确定入局呼叫请求是语音还是数据(步骤S66);如果是数据,则向另一方通知忙状态(步骤S67);并且该处理回到步骤 S63。如果在步骤S64线路忙,则执行同样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66识别出入局呼叫请求是语音,则从通信终端装置4请求数据呼叫设置(步骤S68),确定是否从通信终端装置4返回了连接接受的确认(步骤S69);如果返回了连接接受的确认,则将连接接受的确认发送至通信终端装置401(步骤S70);并且该处理回步骤S61。 
第五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28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28是通信程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尽管蜂窝网络6和WLAN网络8基于来自通信终端装置4的请求而控制允许或不允许针对通信终端装置4的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的入局呼叫,但该控制也可由通信终端装置4来执行。 
该实施例还使用了图6的通信系统2、图7的通信终端装置4、图8中所示的程序/数据存储装器46以及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所示的结构。 
在该通信方法中,如图28所示,当蜂窝接口单元CI或WLAN接口单元WI用于通信时,未进行通信的接口单元接收入局呼叫(例如,当使用蜂窝接口单元CI时针对WLAN接口单元WI的入局呼叫)(步骤S71)。对于通信内容,对当前传送的通信内容和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和确定(步骤S72),并且针对呼叫接收过程允许(步骤S73)或不允许该入局呼叫(步骤S74)。例如,当在通过蜂窝接口单元CI进行语音电话呼叫过程中产生针对WLAN接口单元WI的入局呼叫时,确定该入局呼叫是语音呼叫还是数据呼叫,如果该入局呼叫是数据呼叫,则允许该入局呼叫,并在电话呼叫过程中通过另一接口(即WLAN接口单元WI)来执行数据呼叫接收。 
在这种结构中,一个通信终端装置4根据入局呼叫内容选择性地使用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来对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结果,非活动接口单元可与通信中的接口单元一起被有效地利用,并且可以在电话呼叫过程中避免入局呼叫拒绝等,从而扩大了通信范围。这 种通信方法是由通信终端装置4中的通信控制程序62的处理过程来执行的。 
第六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29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图29表示第六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示例。在图29中,为与图7相同的部分添加相同的标号。 
在该实施例中,通信终端装置400可通过利用输入单元50处的按钮502或其他手动操作来切换语音,而同时与位于多个通信目的地处的多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可以将按钮502指派到图9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4的输入单元50的任意键上。如果使用了这种通信终端装置400,则可以允许在蜂窝网络6和WLAN网络8上执行语音同时通信。 
第七实施例 
如果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是由通信终端装置4来执行的,则可以针对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来切换电源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电源连接的切换可配置为:针对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选择性地切换电池40的连接。作为另一种选择,例如,如图30所示,电源线341、342单独连接到蜂窝接口单元CI的蜂窝RF前端单元24和蜂窝基带单元26;类似的是,电源线361、362单独连接到WLAN接口单元WI的WLAN-RF前端单元30和WLAN基带单元32;而电源控制单元38可以对充当各个单元的电源的电池40的连接进行切换,从而控制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 
其他实施例 
(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允许数据入局呼叫和不允许语音通信是基于语音通信来设置的,但是也可以利用数据通信中的数据类型来控制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 
(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通信终端装置4被例示为通信装置,但是只要通信装置包括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从而能够与多个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就可以应用本发明。例如,如图31所示,通信系统2可以由个人计算机(PC)504、506、508…(这些个人计算机装备有 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并包括通信功能)来构成,或者如图32所示,通信系统2可以由包括同样功能的个人数字助理(PDA)604、606、608…来构成。 
(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通信装置被例示为包括蜂窝接口单元CI和WLAN接口单元WI的通信终端装置4、PC504、PDA604等,但是可针对三个或更多个接口单元执行电源的切换,这些接口单元例如是与其他通信网络(例如,除包括这种复合通信功能的所谓双重终端外,还有WiMAX)相对应的接口单元。 
尽管上文已经对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等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描述;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基于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或说明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实质而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不用说,这样的修改和变化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是有用的,因为通信装置和多个接口单元得到了有效利用,从而扩大了通信范围,这是由于可以根据入局呼叫内容对通信装置的多个接口单元进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入局呼叫,并且可以在传送特定通信内容的过程中接收相同或不同的通信内容。 
本申请基于2006年9月14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49683,并要求其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Claims (30)

1.一种无线地连接到多个网络以便能够通过所述多个网络进行呼叫发送/接收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与所述多个网络相对应的多个接口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的比较和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从而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对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所述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通过所述多个接口单元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6.一种无线地连接到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以接收针对所述多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网络装置,该网络装置包括:
设置单元,其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来设置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所述设置单元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对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控制单元允许通过所述多个接口单元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11.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网络和无线地连接到所述多个网络以使得能够通过所述多个网络进行呼叫发送/接收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与所述多个网络相对应的多个接口单元,并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的比较和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对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通信装置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通信装置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通信装置允许通过所述多个接口单元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16.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和无线地连接到该通信装置以接收针对所述多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网络装置,
所述网络装置具有设置单元,该设置单元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对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多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进行设置,所述网络装置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所述设置单元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所述网络装置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网络装置对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网络装置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所述网络装置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所述网络装置允许通过所述多个接口单元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21.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将多个网络与通信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多个网络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网络与包含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多个接口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无线地连接;以及
基于所述网络和所述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的比较和确定结果来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22.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将具有多个接口单元的通信装置与网络装置无线地连接以在所述多个接口单元与所述网络装置之间执行呼叫发送/接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来自所述通信装置的指令根据通信内容对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进行设置;以及
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内容和对允许或不允许进行设置的设置内容进行比较,并执行控制以允许或不允许针对所述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对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对通信中的接口单元的通信内容和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进行比较,如果通信内容不同,则允许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数据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允许该数据呼叫的入局呼叫。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数据通信,则允许该语音呼叫的入局呼叫。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如果所述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允许通过所述多个接口单元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如果针对另一个接口单元的入局呼叫的通信内容是语音呼叫而通信中的接口单元执行的是语音电话呼叫,则允许通过所述多个接口单元进行语音电话呼叫。
CN200710079178XA 2006-09-14 2007-02-15 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6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9683A JP5103837B2 (ja) 2006-09-14 2006-09-14 通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06249683 2006-09-14
JP2006-249683 2006-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6000A CN101146000A (zh) 2008-03-19
CN101146000B true CN101146000B (zh) 2011-05-18

Family

ID=38805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917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6000B (zh) 2006-09-14 2007-02-15 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69073A1 (zh)
EP (3) EP2458904B1 (zh)
JP (1) JP5103837B2 (zh)
KR (3) KR101099299B1 (zh)
CN (1) CN101146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9696B2 (ja) * 2006-07-31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中継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096831B2 (ja) * 2007-08-08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463313B2 (ja) 2008-08-06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交換装置、加入者情報管理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4708473B2 (ja) * 2008-12-24 2011-06-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機、着信制御方法
EP2224781B1 (en) * 2009-02-27 2017-09-20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ty on a mobile device us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domains
US8121638B2 (en) 2009-02-27 2012-02-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ty on a mobile device us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domains
WO2010143669A1 (ja) * 2009-06-08 2010-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914788B2 (en) 2009-07-01 2014-12-16 Hand Held Products, Inc. Universal connectivity for non-universal devices
US20110302247A1 (en) * 2010-06-02 2011-12-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extual information dependent modality selection
US8457633B1 (en) * 2011-01-24 2013-06-04 Sprint Spectrum L.P. Selective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d on call type
US20120275450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Obtaining Services Through a Local Network
JP6034587B2 (ja) * 2012-04-11 2016-1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9432505B2 (en) 2014-04-23 2016-08-30 Apple Inc. Simultaneous LTE data and DSDA voice
CN108173909B (zh) * 2017-12-15 2021-11-16 臻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143A (zh) * 2000-01-10 2003-02-1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终端与网络之间交换多呼叫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CN1545818A (zh) * 2001-07-20 2004-11-10 �׹��Ĺ��ʹ�˾ 独特的多信道协议上的多模式会话支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9480A (en) * 1993-12-30 1995-12-26 At&T Corp. Dual mode cellular modem
US5666364A (en) * 1996-03-01 1997-09-09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prioritiz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different network entities
US6580906B2 (en) * 1997-12-10 2003-06-17 Intel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secur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097817A (en) * 1997-12-10 2000-08-01 Omnipoint Corporation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wireless trunk
US6526026B1 (en) * 1997-12-10 2003-02-25 Intel Corporation Digit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US6208627B1 (en) * 1997-12-10 2001-03-27 Xircom, Inc. Signaling an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wireless trunk
US8165028B1 (en) * 1997-12-10 2012-04-24 Intel Corporation Monitor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wireless trunk
WO1999035865A1 (en) 1997-12-10 1999-07-15 Omnipoint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multiple capacity wireless trunk
US6112084A (en) * 1998-03-24 2000-08-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ellular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including digital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DSVD) interwork
JP2000253180A (ja) * 1999-03-01 2000-09-14 Toshiba Corp データ通信端末装置
JP2001345753A (ja) * 2000-06-05 2001-12-14 Nec Corp 移動体内におけるphs加入者端末接続方式
JP2002064877A (ja) * 2000-08-22 2002-02-28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
JP3757769B2 (ja) * 2000-08-23 2006-03-22 サクサ株式会社 ボタン電話装置
JP2002232346A (ja) * 2001-02-06 2002-08-16 Nec Corp Cdma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cdma通信方法
WO2002093966A1 (en) * 2001-05-14 2002-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of a plurality of networks
US6987986B2 (en) * 2001-06-21 2006-01-17 Boesen Peter V Cellular telephon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with dual lines for simultaneous uses
JP2003219471A (ja) * 2002-01-21 2003-07-31 Nec Corp 携帯電話端末
JP3972291B2 (ja) * 2002-02-18 2007-09-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3299155A (ja) * 2002-04-04 2003-10-17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無線携帯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03319454A (ja) * 2002-04-23 2003-11-07 Nec Commun Syst Ltd 呼接続制御方法及び呼接続制御システム
US7251488B2 (en) * 2002-06-28 2007-07-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services in integrated WLAN-cellular systems
JP2004135324A (ja) * 2002-09-19 2004-04-30 Kozo Niimura 携帯電話用アダプタ及び電話装置
JP3867655B2 (ja) * 2002-10-29 2007-0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メディア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6931249B2 (en) * 2003-01-23 2005-08-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arget-initiated handoff from a source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to a target non-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US7146130B2 (en) * 2003-02-24 2006-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detection and selection
KR20040106956A (ko) * 2003-06-10 2004-12-20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착신호의 선택적 수신거부 방법
EP1496719B1 (en) * 2003-07-10 2011-01-26 Alcatel Lucent Bandwidth and power saving in a multimode mobile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terminal by selective monitoring of a plurality of radio interfaces
JP4352220B2 (ja) 2003-07-11 2009-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接続装置、通信接続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073078A (ja) * 2003-08-26 2005-03-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050233700A1 (en) * 2004-04-14 2005-10-20 Pecen Mark E Syste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006491B2 (en) * 2004-04-30 2006-02-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integration in a multi-ser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61094A1 (en) * 2004-06-21 2007-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060003296A (ko) * 2004-07-05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망과 무선랜 사이의 핸드 오프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JP4101213B2 (ja) * 2004-07-06 2008-06-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音声通話方法、音声通話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声通話装置
CA2574052A1 (en) * 2004-07-16 2006-02-23 Bridgeport Networks, Inc. Presence detection and handoff for cellular and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JP4185513B2 (ja) * 2004-08-09 2008-1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移動端末装置
KR100595683B1 (ko) * 2004-10-26 2006-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를 이용한 다자간 동시 통화 방법
JP4089913B2 (ja) * 2005-05-26 2008-05-28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移動通信端末、着信報知方法および着信報知プログラム
JP4899696B2 (ja) * 2006-07-31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中継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7143A (zh) * 2000-01-10 2003-02-1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终端与网络之间交换多呼叫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CN1545818A (zh) * 2001-07-20 2004-11-10 �׹��Ĺ��ʹ�˾ 独特的多信道协议上的多模式会话支持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3707A 2005.02.03
JP特开2005-73078A 2005.03.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8904B1 (en) 2013-09-04
KR101119758B1 (ko) 2012-03-22
EP1901576B1 (en) 2012-08-29
EP1901576B8 (en) 2012-11-21
KR101099299B1 (ko) 2011-12-26
KR101088564B1 (ko) 2011-12-05
EP1901576A2 (en) 2008-03-19
EP1901576A3 (en) 2010-12-29
CN101146000A (zh) 2008-03-19
EP2458904A1 (en) 2012-05-30
US20080069073A1 (en) 2008-03-20
JP2008072488A (ja) 2008-03-27
KR20080024947A (ko) 2008-03-19
KR20110030526A (ko) 2011-03-23
JP5103837B2 (ja) 2012-12-19
KR20080036981A (ko) 2008-04-29
EP2296387A1 (en) 2011-03-16
EP2296387B1 (en)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6000B (zh) 通信装置、网络装置、通信系统和方法
US6853851B1 (en) Dual mode terminal for accessing a cellular network directly or via a wireless intranet
CN101119507B (zh) 通信设备、中继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EP0705522B1 (en) Multinetwork terminal
US7054621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30943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805067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all handover method
CN102318403B (zh) 融合式无绳和蜂窝电话系统
CN101395948A (zh) 通信系统、移动终端、信息终端、通信方法和程序
JP3282658B2 (ja) 移動体電話機のモード切替え方法
JP2003284155A (ja) 携帯通信装置
WO20040237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d/wireless call exchanging and dual-channel wireless terminal therefor
KR20060114789A (ko) 최적착신추적기능이 구비된 통신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4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