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4998B - 具有紧凑尺寸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紧凑尺寸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4998B
CN101144998B CN2007101077759A CN200710107775A CN101144998B CN 101144998 B CN101144998 B CN 101144998B CN 2007101077759 A CN2007101077759 A CN 2007101077759A CN 200710107775 A CN200710107775 A CN 200710107775A CN 101144998 B CN101144998 B CN 101144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media
unit
housing
image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77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4998A (zh
Inventor
崔东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4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4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4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49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41J11/005Guides in the printing zone, e.g. guides for preventing contact of conveyed sheets with print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4Aprons or guides for the print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09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for space saving, e.g.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50Diminishing, minimizing or reducing
    • B65H2601/52Diminishing, minimizing or reduc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523Required sp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紧凑尺寸的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持有并且供给打印介质;成像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打印介质输送部件,基本上按照字母“C”的形状形成,一部分延伸到成像单元,并且沿着打印介质运动方向向下倾斜,用于将打印介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供给到成像单元。

Description

具有紧凑尺寸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紧凑的尺寸的成像设备的零件布置。
背景技术
通常,成像设备(尤其是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包括: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持有打印介质(例如多张纸),逐一张地拾取打印介质并且供给拾取起来的打印介质;输送辊,供给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拾取的打印介质;成像单元,在由输送辊输送的打印介质上形成与打印数据对应的图像;定影单元,使通过成像单元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定影;排出单元,随着打印介质通过定影单元,排放单元将打印介质排出到其外部。
包括上述部件的传统成像设备可根据其部件的布置分成具有不同基本结构的两种类型:“S”型和“C”型。“S”型成像设备具有类似于字母的“S”的形状的打印介质运动通道。“C”型成像设备具有类似于字母“C”的形状的打印介质运动通道。
图1显示了“S”型的传统成像设备10。参照图1,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1设置在成像设备10的正下部(low vertical)的位置。输送辊13、成像单元15和定影单元17以一排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1的上方。根据这种结构,输送辊13、成像单元15和定影单元17的设置方式为:打印介质通过输送辊13、成像单元15和定影单元17每个的位置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高度。或者,输送辊13、成像单元15和定影单元17的设置方式为:打印介质通过的位置从输送辊13到定影单元17稍微向上倾斜。
曝光单元16将与打印数据对应的激光束照射到成像单元15的感光介质15a上。曝光单元16设置在成像单元15上面。输送导向部件12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1与输送辊13之间,用于改变(divert)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从而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1拾取的打印介质被输送到输送辊13。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4设置在输送辊13的一侧以将特殊种类的打印介质,例如信封输送到成像设备10中。
排放单元18设置在定影单元17之上。从排放单元18排出的打印介质堆叠在设置在曝光单元16之上的打印介质存储部件19上。此外,排放导向单元18设置在排放单元18与定影单元17之间,用于改变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从而通过定影单元17的打印介质被输送到排放单元18。
因此,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1逐张地拾取打印介质,输送导向部件12改变每张打印介质输送方向以将打印介质输送到输送辊13。输送辊13将打印介质输送到成像单元15。此时,曝光单元16在成像单元15的感光介质15a上形成与打印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成像单元15使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图像。
当输送辊13使打印介质在感光介质15a和转印辊15b之间运动时,在成像单元15的感光介质15a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当具有被转印的图像的打印介质通过定影单元17时,图像被定影到打印介质上。然后,具有被定影的图像的打印介质沿着排放导向部件18a运动到排放单元18。打印介质被排放到位于曝光单元16和成像单元15之上的打印介质存储部件19上,打印工作完成。
然而,因为打印介质在打印工作期间必须两次改变输送方向,所以难以设计具有高度低和长度短的结构的“S”型成像设备。此外,如图1所示,因为存在一些不能利用的死角空间,例如输送辊13与打印介质存储部件19之间的第一空间21以及曝光单元16与定影单元17之间的第二空间22,所以难以设计具有紧凑尺寸的“S”型成像设备10。
参照图2,“C”型的传统成像设备30包括设置在低位置上的打印介质供给单元31。输送辊33、成像单元35和定影单元37按照一列竖直地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31上面。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未显示)可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31之上以将特殊种类的打印介质,例如信封输送到成像设备30中。排放单元38设置在定影单元37之上,将打印介质排放到在成像单元35之上设置的打印介质存储部件39。曝光单元36设置在成像单元35的一侧以在感光介质35a上形成静电潜像。
因此,打印介质供给单元31逐张地拾取位于其中的打印介质并且将多张打印介质输送到输送辊33。输送辊33将每张打印介质输送到成像单元35。此时,此时,曝光单元36在成像单元35的感光介质35a上形成与打印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成像单元35使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图像。转印辊35b将在成像单元35的感光介质35a上形成的图像转印到在感光介质35a和转印辊35b之间通过的打印介质上。当具有被转印的图像的打印介质通过定影单元37时,图像被定影到打印介质上。排放单元38将具有被定影的图像的打印介质排放到打印介质存储部件39,打印工作完成。
因为打印介质在打印工作期间仅需改变输送方向一次,所以“C”型成像设备30的长度可以设计成比“S”型成像设备10的长度短。但是,因为打印介质供给单元31、成像单元35、定影单元37和排放单元38竖直地设置在一条线上,所以“C”型成像设备30具有更高的高度。此外,如图2所示,因为存在一些不能用的死角空间,例如打印介质供给单元31与曝光单元36之间的第三空间41以及曝光单元36与打印介质存储部件39之间的第四空间42,所以难以设计具有紧凑尺寸的“C”型成像设备30。
而且,在传统的“S”型成像设备和“C”型成像设备的每个中,打印介质被排放到分别在成像设备10和30的顶表面形成的打印介质存储部件19和39上,从而成像设备10和30应该分别具有打印介质支撑板19a和39a,以防止被排放的打印介质落到地上。这些打印介质支撑板19a和39a的使用增加了成像设备10和30的部件数量。
而且,因为打印介质通过成像设备10和30的顶表面被排放,所以用户不能使用成像设备10和30的顶表面上的空间,这也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提出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克服上述和/或其它的缺点和/或与成像设备传统的布置方式相关的其它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比传统的成像设备更紧凑的尺寸的成像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通过成像设备的一侧排放打印介质,从而可以使用成像设备的顶表面上的空间。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或优点一部分可以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一部分可以从描述中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了解。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和/或其它特点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成像设备而实现,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持有并且供给打印介质;成像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供给的打印介质中的一张上形成图像;打印介质输送部件,基本上以字母“C”的形状形成,一部分延伸到成像单元,并且沿着打印介质运动方向向下倾斜,用于按照朝着打印介质供给单元向下的方向将打印介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输送到成像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成像设备还包括:壳体,容纳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成像单元和打印介质输送部件;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设置在壳体的顶表面和打印介质输送部件的顶端之间,用于将另外的打印介质供给到成像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成像设备还可包括:排放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通过所述壳体的一侧排放一张打印介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成像设备还可包括:打印介质支撑部件,设置在排放单元和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侧之间,用于支撑从排放单元排出的一张打印介质和另外的打印介质。所述打印介质支撑部件沿着打印介质排放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将一张打印介质支撑在斜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壳体;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设置在壳体的下部,用于持有并供给打印介质;成像单元,在壳体的内,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在打印介质的一张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打印介质输送部件,在壳体内,具有输送辊和打印介质输送通道,输送辊用于将打印介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输送到成像单元,打印介质输送通道将输送辊和成像单元连接起来,并且向下倾斜以将所述的一张打印介质向下输送到成像单元;定影单元,在壳体内,用于将由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排放单元,将具有被定影的图像的打印介质排放到壳体的外部;控制器,控制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成像单元、输送辊、定影单元和排放单元以执行打印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成像设备还可包括: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设置在壳体的顶表面和输送辊之间,用于将另外的打印介质供给到成像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可包括形成在壳体的顶表面的后部区域上的打印介质入口和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打印介质入口的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成像设备可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的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一张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的高度低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输送辊的顶端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从壳体的底表面到输送辊的顶端的高度约为90mm或更小。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的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的一张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的所述高度约为6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壳体的顶表面形成为与壳体的底表面基本平行的平面,并且从壳体的底表面到壳体的顶表面的高度约为150mm或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排放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在定影单元的一侧,用于通过壳体的一侧排放打印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成像设备还可包括:打印介质支撑部件,形成在排放单元与壳体的所述一侧之间,用于支撑从排放单元排出的所述一张打印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打印介质支撑部件可沿着打印介质排放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将所述一张打印介质支撑在斜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定影单元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打印介质通过定影单元的那部分的高度基本上等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一张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排放单元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在排放单元中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的那部分的高度高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定影单元中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的那部分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控制器可设置在排放单元之上,邻近壳体的一侧,打印介质通过所述一侧被排出。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和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传统的“S”型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传统的“C”型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的成像设备在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将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包括壳体110、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成像单元140、定影单元170、排放单元180以及控制器190。能够理解的是,除了图3中显示的和以上描述的组件之外,还可以使用其它的组件来替换。
壳体110形成成像设备100的外部,用于支撑和保护装入其中的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成像单元140、定影单元170、排放单元180以及控制器190。壳体110具有基本上与底表面117平行地形成的顶表面111。可以理解的是,顶表面111也可以不需要与底表面117平行地形成,而是可以是弯曲的或者被设计成各种其它方式。顶表面111还可以形成有用于持有各种东西,例如多张纸张的凹入处。
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设置在壳体110的下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持有预定张的打印介质(例如,纸、幻灯片等),并且一张接一张地拾取每张打印介质以将其输送到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包括用于持有打印介质的打印介质盒123以及设置在打印介质盒123之上以从打印介质盒123拾取纸张的拾取辊121。
成像单元140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之上,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成像单元140包括:感光介质141,曝光单元150将激光束照射在其上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143,使用调色剂使感光介质14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转印辊145,与感光介质141接触地设置。当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输送的打印介质通过感光介质141与转印辊145之间时,在感光介质141上形成的图像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
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与成像单元140之间,将由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的拾取辊121拾取的打印介质输送到成像单元140。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基本上按照字母“C”的形状形成。延伸到成像单元140的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的一部分沿着打印介质运动的方向向下倾斜。所显示的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包括打印介质换向(reversing)通道131和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该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从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前端延伸并且沿着打印介质运动的方向向下倾斜。然而,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所有内容中,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不是必须包括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和/或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
最好是将一对传送辊132,但也不是必须的,设置在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大约中间以传送由拾取辊121拾取的打印介质。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用一个或多于两个的传送辊来代替所述一对传送辊132,这些传送辊可以设置在与图3所示的位置不同的各种位置上。打印介质检测传感器138设置在拾取辊121和一对传送辊132之间以检测打印介质。输送辊135设置在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与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连接的位置上,将打印介质输送到成像单元140。
打印介质通过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从输送辊135运动到成像单元140的感光介质141,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相对于打印介质运动的方向向下倾斜,从而成像单元140的安装高度分别低于图1和图2中所示的曝光单元16和36的安装高度。换句话说,由于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形成为相对于打印介质运动的方向向下倾斜,所以成像单元140在壳体110内的设置方式为,成像单元140将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140a的高度低于输送辊135的顶端的高度。
成像单元140将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140a是在感光介质141与转印辊145之间设置的接触部分。因此,接触部分140a的位置比在输送辊135与输送备份辊136(the feeding backup roller)之间设置的接触部分135a的位置低。通过降低成像单元140的安装高度,成像设备100的高度H3被降低了。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当从底表面117到在输送辊135与输送备份辊136之间设置的接触部分135a的高度H1被设置成大约90mm时,从底表面117到在感光介质141与转印辊145之间设置的接触部分140a的高度H2最好设置成大约60mm。然而,应该理解,高度H1和H2不需要分别被调节成90mm和60mm,也不需要被设置成3∶2的比例。
通常,为了降低成像设备100的高度H3,设计者要努力降低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的高度,该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将打印介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输送到成像单元140。换句话说,设计者需要努力减小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的按照类似字母“C”的形状形成的曲线的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曲率半径,从而降低成像设备100的高度H3。然而,当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曲率半径减小得太多时,会发生各种问题。例如,打印介质容易堵塞,打印介质的输送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并且打印介质在输送期间容易损坏。为了防止出现这些问题,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曲率半径需要大于预定的曲率半径。这样,使用传统方法来降低成像设备的高度产生的结果非常有限。
然而,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讲,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高度与传统成像设备10或30中使用的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高度基本相同。此外,被连接到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的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沿着打印介质运动的方向向下倾斜,打印介质通过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换向后运动到成像单元140。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可以防止上述的问题出现,并且能够降低成像设备100的高度H3。
曝光单元150设置在成像单元140之上,用于照射与打印数据对应的激光束,从而在感光介质141上形成静电潜像。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成像单元140和曝光单元150竖直地布置在壳体110的底表面117之上。当从底表面117到输送辊135的接触部分135a的高度H1近似90mm时,从壳体110的底表面117到顶表面111的高度H3近似150mm或更小。然而,应该理解,H1和H3不是分别限于90mm和150mm,而且不需要设置成3∶5的比例。
定影单元170设置在成像单元140的一侧,位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之上。定影单元170使用高温高压将当打印介质通过成像单元140时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定影单元170包括挤压打印介质的挤压辊172和产生高温的加热辊171。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定影单元170在壳体110中的设置方法最好为,设置在挤压辊172和加热辊171之间(打印介质在此处通过定影单元170)的接触部分170a的高度基本等于设置在成像单元140的感光介质141与转印辊145之间的接触部分140a的高度。如图3所示,打印介质通过其从成像单元140运动到定影单元170的定影输送通道160显示成凹的形状。因此,打印介质从输送辊135到成像单元140沿着向下的方向运动,然后沿着向上的方向运动,同时通过定影输送通道160。应该理解,接触部分170a和140a不需要设置在基本相同的高度上。还应该理解,不是必须要求定影输送通道160是凹的,可以由其它形状,例如平坦的水平形状代替。
排放单元180设置在定影单元170的一侧,位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之上,将具有通过定影单元170被定影的图像的打印介质通过壳体110的一侧113排放到成像设备100的外部。以下,通过其打印介质被排出的壳体110的一侧113(即,图3中的右侧)称为壳体110前表面。壳体110的相对侧115(即,图3中的左侧)称为壳体110的后表面。
所示的排放单元180构造成包括多个排放辊181。所示的排放单元180的设置方式为,打印介质通过其被排出的排放单元180的那部分180a基本上与使打印介质通过的定影单元170的那部分170a的高度相同。排放单元180的设置方式为,打印介质通过其被排出的排放单元180的那部分180a高于定影单元170的那部分170a的高度。最好在高于所述那部分170a的位置安装所述那部分180a的原因是:在高位置安装排放单元180使得大量的被排出的打印介质可以堆叠。然而,应该理解,可以在比所述那部分170a低的位置安装所述那部分180a,在这种情况下,被排出的打印介质可以被堆叠的高度低。
所示的排放单元180邻近壳体110的前表面113设置,从而打印介质被直接排放到壳体110的外部。优选地,排放单元180在壳体110内部被设置成离前表面113预定距离,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设置在排放单元180与壳体110的前表面113之间,用于由排放单元180排放的打印介质187。用于堆叠从排放单元180排出的预定数量的打印介质的排放空间185可以形成在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上。排放空间185在壳体110的前表面113中最好形成为凹入,例如,凹的形状。排放空间185允许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之上的一些空间用来容纳被排出的打印介质,从而提供了紧凑的成像设备100。
如图3所示,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与壳体110一体地形成。或者,虽然没有示出,但是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可以形成为可以附着到壳体110的前表面113上和从壳体110的前表面113上卸下的单独部件。当安放表面101(resting surface),例如放置成像设备100的桌子的顶表面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从成像设备100排出的打印介质187时,可以使用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
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可以相对于打印介质排出的方向被设置成向上倾斜或者向下倾斜,或者被设置成可以平行于安放表面101。如图3所示,当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相对于打印介质排出的方向向下倾斜时,由排放单元180排出的打印介质沿着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以稳定的方式运动,从而以稳定的方式堆叠在安放表面101上,例如放置成像设备100的桌子上。换句话说,在安放表面101,例如放置成像设备100的桌子的顶表面上的空间,可以被用作堆叠被排出的打印介质的空间。
控制器190控制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成像单元140、输送辊135、定影单元170和排放单元180,以控制打印操作。控制器190设置在排放单元180和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之上。控制器190包括用于控制打印操作的电路板191、用于显示打印状态的操作显示部件193、打开和关闭供给到成像设备100的电源的电源开关192以及用户控制成像设备100用的控制按钮195(见图4)。然而,应该理解,控制器190可以位于其它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191设置在排放单元180和排放空间185之上,以最大化地使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根据实施例的布置,由于电路板191邻近壳体110的前表面113设置,所以电路板191接近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设置,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的每个可见地设置在壳体110的前表面113上。因此,不需要将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的每个都固定到壳体110上,然后用电线将这些组件的每个都连接到电路板191上。换句话说,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都可以直接地设置在电路板191上。
这样,将电路板191固定到壳体110上还可以将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固定在操作壳体110上。因此,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不需要单独的部件将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的每个都固定到壳体110上,从而降低了材料和组装的成本。然而,应该理解,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不需要都被固定到电路板191上,这些组件可以每个单独地安装到壳体110上,或者几个组件固定到电路板191上,而其它的组件可以单独地安装到壳体110上。
如图4所示,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最好布置在壳体110的前表面113上。或者,如图5所示,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可以布置在壳体110的顶表面111的前部区域。应该理解,控制器190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无线地被连接到电子装置,例如计算机或者数字相机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该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用于将特殊种类的打印介质,例如信封、厚打印介质等供给到成像设备100中。应该理解的是,常规(regular)的打印介质也可以通过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被供给到成像设备100中。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虽然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壳体110的一侧(offto a side ofthe case),但是最好设置在壳体110的顶表面111和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的顶端之间。
根据实施例,输送辊135设置在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的顶端以使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设置在壳体110的顶表面111和输送辊135之间。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的打印介质入口201形成在壳体110的顶表面111的后部区域。由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介质入口201形成在壳体110的顶表面111上,用户可以沿着向下的方向供给打印介质,包括特殊种类的打印介质。因此,使用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容易将打印介质供给到成像设备100中。
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还包括辅助打印介质检测传感器203。当辅助打印介质检测传感器203检测到打印介质时,控制器190使输送辊135旋转,将进入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的打印介质输送到成像单元140。
而且,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可包括门202,门202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打印介质入口201。为了将打印介质供给到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用户打开门202,通过打印介质入口201供给打印介质。当不使用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200时,用户可以关闭门202以防止外部物质,例如灰尘通过打印介质入口201进入壳体110中。虽然门202还可以自动地控制,例如由控制器190自动地控制,但是门202可以通过铰链固定,从而用户可以容易地用手打开或者关闭门202。应该理解的是,门202可以利用除了铰链以外的各种类型的紧固件被固定到壳体110上。
以下,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操作。当从主机(未显示),例如连接到成像设备100的计算机接收到打印命令时,控制器190使拾取辊121工作,拾取装载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中的打印介质,并且将打印介质输送到输送辊135。当打印介质检测传感器138由打印介质的拾取被触发时,控制器190使传送辊132和输送辊135工作以将打印介质输送到成像单元140。
控制器190控制曝光单元150将与打印数据对应的激光束照射到成像单元140的感光介质141上。与从主机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介质141上。
当感光介质141旋转时,由显影辊143供给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介质14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该打印介质由输送辊135输送,穿过感光介质141与转印辊145之间。
具有被转印的图像的打印介质继续运动到定影单元170。当打印介质运动到定影单元170时,它通过挤压辊172和加热辊171之间。此时,被转印的图像通过由挤压辊172产生的高压和由加热辊171产生的高温被定影到打印介质上。
具有被定影的图像的打印介质通过成像设备100的前表面113由排放单元180被排出。被排放的打印介质沿着设置在排放单元180的前面的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以稳定的方式运动。最后,如图3所示,打印介质187堆叠在成像设备100的打印介质支撑部件183和安放表面101上。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由于打印介质换向通道131基本上按照字母“C”的形状形成,并且从输送辊135延伸的打印介质输送通道133构造成相对于打印介质运动的方向向下倾斜,所以成像单元140和定影单元170位于比输送辊135低的位置。根据如上所述的内容来布置打印介质输送部件130、成像单元140和定影单元170使成像设备100内部无用的空间,例如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传统成像设备10和30中的第一空间21、第二空间22、第三空间41和第四空间42最小化。
通过使无用空间21、22、41和42最小化,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高度比传统成像设备10和30的高度低很多。因此,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具有比传统成像设备10和30更加紧凑和纤细的尺寸。
而且,由于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通过壳体110的前表面113排放打印介质,所以壳体110的顶表面111可以形成为与其底表面117基本平行的平面。因此,能够方便用户使用壳体110的顶表面111上的空间。例如,用户可以在成像设备100的顶表面111上放置小花瓶、像框和咖啡杯等。或者,用户可以在成像设备100的顶表面111上放置数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或者DVD播放器。然而,用户不能在传统的成像设备10和30的壳体的顶表面上放置任何东西。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中,因为成像单元140的设置方式为,打印介质通过的成像单元的那部分140a的高度低于输送辊135的接触部分135a的高度,所以可以将成像设备100的高度设计成低于传统成像设备10和30的高度。因此,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可以具有比传统成像设备10和30更紧凑和纤细的尺寸。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中,由于打印介质通过壳体110的一侧113被排出,所以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120之上以及安放表面101(例如放置成像设备100的桌子的顶表面)上的空间可以被用作容纳被排放的打印介质的存储空间。这样,不需要单独的打印介质支撑板。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中,由于壳体110的顶表面111是闭合的表面并且形成为平面,所以用户可以自由地使用壳体顶表面上的空间。
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被构造成通过壳体110的顶表面111的后部区域沿着向下的方向供给特殊种类的打印介质,例如信封,所以用户可以容易地将特殊种类的打印介质供给到成像设备100中。
而且,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成像设备100中,由于控制器190的电路板191邻近壳体110的前表面113设置,所以能够使用户控制成像设备100的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可以不用直接安装在电路板191上。这样,不需要附加的部件将操作显示部件193、电源开关192和控制按钮195单独地安装在壳体110上并且将这些组件连接到电路板191上。因此,成像设备100的制造和装配成本降低了。
虽然描述了成像设备,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该设备还可以包括传真、复印和/或扫描功能。此外,虽然在文中描述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被用于其它装置。
虽然已经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3)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前表面;
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持有并且供给打印介质;
成像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供给的打印介质中的一张上形成图像;
具有基本为“C”形形状的打印介质输送部件,一部分延伸到成像单元,并且沿着打印介质运动方向向下倾斜,用于按照朝着打印介质供给单元向下的方向将打印介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输送到成像单元,
排放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并邻近壳体的前表面,用于通过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排放所述一张打印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介质输送部件在所述成像单元和所述排放单元之间基本上为凹入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设置在壳体的顶表面和打印介质输送部件的顶端之间,用于将另外的打印介质供给到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成像单元和打印介质输送部件被容纳于壳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打印介质支撑部件,设置在排放单元和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之间,用于支撑从排放单元排出的所述一张打印介质和另外的打印介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打印介质支撑部件沿着打印介质排放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将所述一张打印介质支撑在斜面上。
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前表面;
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设置在壳体的下部,用于持有并供给打印介质;
成像单元,在壳体内,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在由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持有的打印介质中的一张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打印介质输送部件,在壳体内,具有输送辊和打印介质输送通道,输送辊用于将所述一张打印介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输送到成像单元,打印介质输送通道将输送辊和成像单元连接起来,并且向下倾斜以将所述一张打印介质输送到成像单元;
定影单元,在壳体内,用于将由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排放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并邻近壳体的前表面,在定影单元的一侧,用于将具有被定影的图像的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排放到壳体的外部;
控制器,控制打印介质供给单元、成像单元、输送辊、定影单元和排放单元以执行打印操作,
其中,所述打印介质输送通道在所述成像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基本上为凹入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设置在壳体的顶表面和输送辊之间,用于将另外的打印介质供给到成像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包括形成在壳体的顶表面的后部区域上的打印介质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辅助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还包括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打印介质入口的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单元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的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一张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的高度低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输送辊的顶端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从壳体的底表面到输送辊的顶端的高度为90mm或更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的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一张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的高度为60mm。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壳体的顶表面形成为与壳体的底表面基本平行的平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从壳体的底表面到壳体的顶表面的高度为150mm或更小。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打印介质支撑部件,形成在排放单元与壳体的所述前表面之间,用于支撑从排放单元排出的所述一张打印介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打印介质支撑部件沿着打印介质排放的方向向下倾斜,以将所述一张打印介质支撑在斜面上。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定影单元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打印介质通过定影单元中的那部分的高度基本上等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一张打印介质上的那部分的高度。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排放单元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排放单元中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的那部分的高度高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定影单元中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的那部分的高度。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设置在排放单元之上,邻近壳体的前表面。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单元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的那部分的高度低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输送辊的顶端的高度。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壳体的顶表面形成为与壳体的底表面基本平行。
2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定影单元被设置成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定影单元的那部分的高度基本上等于从壳体的底表面到成像单元中所述一张打印介质通过的那部分的高度。
2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前表面;
打印介质供给单元,用于存储至少一张打印介质;
成像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在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供给的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打印介质输送通道,通过按照朝着打印介质供给单元向下的方向输送打印介质,打印介质沿着所述打印介质输送通道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运动到成像单元;和
排放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并邻近壳体的前表面,用于将已形成图像的打印介质通过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排放到壳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打印介质输送通道在所述成像单元和所述排放单元之间基本上为凹入形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打印介质输送通道包括具有“C”形状的弯曲的打印介质输送部件。
2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前表面和底侧;
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位于所述底侧,用于存储至少一张打印介质;
输送辊,在壳体内,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输送打印介质;
成像单元,设置在输送辊之下,在打印介质输送通道和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用于在从输送辊输送的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定影单元,在壳体内,用于将由成像单元形成的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
排放单元,设置在打印介质供给单元之上并邻近壳体的前表面,在定影单元的一侧,用于将具有被定影的图像的所述打印介质通过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排放到壳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打印介质输送通道在所述成像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基本上为凹入形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单元和定影单元都位于壳体的底侧之上距所述壳体的底侧基本相等的距离。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基本相等的距离为60mm。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输送辊位于所述底侧之上90mm处。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成像单元和定影单元都位于壳体的底侧之上距壳体的底侧基本相等的距离。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基本相等的距离为60mm。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打印介质输送通道,打印介质沿着所述打印介质输送通道从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运动到成像单元;
沿着打印介质输送通道的一部分的打印介质输送部件,基本形成为字母“C”的形状。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壳体的所述底侧与壳体的顶侧之间的距离为150mm。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壳体的顶侧基本平行于壳体的所述底侧。
33.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打印介质供给单元、输送辊、成像单元和定影单元以执行打印操作。
CN2007101077759A 2006-09-12 2007-04-29 具有紧凑尺寸的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4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88284 2006-09-12
KR1020060088284 2006-09-12
KR1020060088284A KR101297178B1 (ko) 2006-09-12 2006-09-12 화상형성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4998A CN101144998A (zh) 2008-03-19
CN101144998B true CN101144998B (zh) 2013-11-27

Family

ID=3854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77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4998B (zh) 2006-09-12 2007-04-29 具有紧凑尺寸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80063450A1 (zh)
EP (1) EP1900534B1 (zh)
KR (1) KR101297178B1 (zh)
CN (1) CN1011449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3282B1 (ko) * 2007-04-16 2014-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US8200117B2 (en) * 2007-04-16 2012-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ivotable upper body
JP2009057130A (ja) * 2007-08-30 2009-03-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7243048B2 (ja) * 2018-06-13 2023-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125007B2 (ja) * 2018-09-19 2022-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434924B2 (ja) 2020-01-23 2024-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WO2023038626A1 (en) * 2021-09-09 2023-03-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s including auxiliary print media tray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6388A (en) * 1976-03-15 1978-11-2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copying machine of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ransfer type
US5038228A (en) * 1989-05-18 1991-08-06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of printer having scanner unit
EP1132215A2 (en) * 2000-02-24 2001-09-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aper feeder, auxiliary roller, paper fee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1584992A2 (en) * 2004-03-31 2005-10-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3844A (en) * 1983-09-19 1986-04-22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eparable upper and lower sections and displaceable paper feed unit
FR2588139B1 (fr) * 1985-09-30 1994-03-04 Canon Kk Appareil de formation d'images.
JPH0255243U (zh) * 1988-10-17 1990-04-20
DE69219915T2 (de) * 1991-01-25 1997-11-20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Montieranordnung für die Arbeitseinheit
US5347349A (en) * 1992-07-21 1994-09-1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otective gate member
US5526104A (en) * 1994-03-29 1996-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manual paper feed inlet
JPH0895468A (ja) * 1994-09-26 1996-04-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81479B2 (ja) * 1996-03-11 2004-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0892A (ja) * 1996-06-27 1998-01-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913095A (en) * 1997-08-25 1999-06-1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147650A (ja) * 1997-09-04 1999-06-02 Ricoh Co Ltd 記録紙スタッカ装置
JP2000335788A (ja) * 1999-05-27 2000-12-05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9884A (ja) * 2002-08-05 2004-03-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み取り手段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49733B1 (ko) * 2002-08-10 2004-09-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페이스-업 및 페이스-다운 배출이 가능한 프린터
US8582125B2 (en) * 2003-07-22 2013-11-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riable support structure and media sheet separator
JP4321235B2 (ja) * 2003-11-21 2009-08-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431961B2 (ja) * 2004-03-05 2010-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KR100612008B1 (ko) * 2004-04-10 2006-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6003649A (ja) * 2004-06-17 2006-01-0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7536B2 (ja) * 2004-06-17 2010-03-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631965B2 (en) * 2005-02-28 2009-12-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recording device having movable carriage to which flexible flat cable and flexible ink supply tubes are connected
JP2006248062A (ja) * 2005-03-11 2006-09-21 Seiko Epson Corp スキャナプリンタ複合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6388A (en) * 1976-03-15 1978-11-2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copying machine of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ransfer type
US5038228A (en) * 1989-05-18 1991-08-06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of printer having scanner unit
EP1132215A2 (en) * 2000-02-24 2001-09-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aper feeder, auxiliary roller, paper fee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1584992A2 (en) * 2004-03-31 2005-10-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4998A (zh) 2008-03-19
EP1900534A1 (en) 2008-03-19
US9618894B2 (en) 2017-04-11
KR20080024020A (ko) 2008-03-17
KR101297178B1 (ko) 2013-08-21
EP1900534B1 (en) 2011-06-15
US20150093160A1 (en) 2015-04-02
US20080063450A1 (en)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4998B (zh) 具有紧凑尺寸的成像设备
US8072655B2 (en) Image reader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amination check method of guide film for the same
CN10151916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6190116B1 (en) Sheet medium hol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device
KR100561431B1 (ko) 적재부의 높이를 조절할 수 있는 복합기
US20080199241A1 (en) Printing medium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2128372A (ja) 媒体取扱装置
US7516951B2 (en) Paper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789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72499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33874B2 (ja) 記録材送り出し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149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ドライバーソフトウェア及び給紙装置
JP51461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624150A (ja) 印刷装置
JP2001261167A (ja) 給紙装置
JP4038495B2 (ja) 給紙装置
JP2006199403A (ja) 給紙装置
JPH041343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8999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71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25226A (ja) 縦型ページプリンタ用給紙装置
JPH1110203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231857A (ja) 給紙装置
JP2005022795A (ja) 印刷ユニット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JP2006008358A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7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after: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Lingtong Suwon Qu Mei Tan Dong 416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after: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Aisi Printing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L.P.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PRINTING SOLU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