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6289B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6289B
CN101136289B CN2007101477747A CN200710147774A CN101136289B CN 101136289 B CN101136289 B CN 101136289B CN 2007101477747 A CN2007101477747 A CN 2007101477747A CN 200710147774 A CN200710147774 A CN 200710147774A CN 101136289 B CN101136289 B CN 101136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main body
functional unit
contact
inpu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77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6289A (zh
Inventor
山中乡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6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6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6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62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8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其能够简单地进行接地端子的组装和电连接。输入装置安装在电路基板(10)上,并且具有:设置有容纳部(140)的主体(100);操作部件(200),其基端部容纳在容纳部(140)中,且末端部以能够从原点位置向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摆动操作并且能够进行按下操作的方式突出;和用于释放操作部件(200)所带的静电的接地端子(400)。接地端子(400)是嵌件成型在壁部(110)中的金属板,其具有配设在操作部件(200)附近的接触部(410)、第一、第二突出部(430、440)以及从主体(100)的另一端面露出且焊接在电路基板(10)的接地图案(11)上的连接部(420)。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便携终端装置等小型电子设备中且用于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输入装置,有这样的装置:伴随操作部件向左右方向的摆动操作移动或向上下方向的按下操作移动,可动接点部移动,并与设置在壳体内壁面上的四个固定接点部选择性接触,从而进行其开关单元(即由可动接点部和各个固定接点部构成的开关单元。)的切换(参照专利文献1和2)。
另外,上述输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即,在使用者接触操作部件时带上静电,该静电可能通过该操作部件流入开关单元等内部电路中。作为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输入装置,有的装置在操作部件附近设置接地端子(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0482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9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9-63416号公报
但是,上述输入装置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设置在一块金属板上,在使该金属板嵌件成型(insert molded)在壳体中之后,将上述信号端子与上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分离。即,在将上述信号端子和上述接地端子一体设置在壳体中之后,需要将两者分离的另外的处理,因此存在制造工序增加的问题。
而且,由于上述接地端子在焊接在电路基板上之前,必须弯折成直角,因此在焊接之前也需要进行另外的处理,这一点也包含制造工序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进行接地端子的组装和电连接的输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输入装置能够设置在具有电极图案和接地图案的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壁部,在该壁部的外表面上安装所述电路基板并且在该壁部的内表面侧设置容纳部;操作部件,其基端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且末端部从所述容纳部可操作地突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部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并具有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接点部本体;可动接点部,其设置在操作部件的基端部并且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移动对应地在所述固定接点部上滑动;以及接地端子,其可以与接地图案电连接并且用于使所述操作部件所带的静电释放,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从相对于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大致垂直的原点位置向两侧进行摆动操作,当所述操作部件从原点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第三固定接点部的第三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当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部的第二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所述接地端子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该接地端子具有:大致圆弧状的接触部,其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接点部本体位于上侧;一对连接部,其与该接触部的两端部连续且从该接触部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弯折,并从该壁部的外表面露出;凸状的第一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并成为受电部;和一对凸状的第二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的两侧部并成为受电部。
本发明的另一输入装置能够设置在具有电极图案和接地图案的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壁部,在该壁部的外表面上安装所述电路基板并且在该壁部的内表面侧设置容纳部;操作部件,其基端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且末端部从所述容纳部可操作地突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接点部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并具有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接点部本体;可动接点部,其设置在操作部件的基端部并且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移动对应地在所述固定接点部上滑动;以及接地端子,其可以与接地图案电连接并且用于使所述操作部件所带的静电释放,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从相对于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大致垂直的原点位置向两侧进行摆动操作,并且能够从所述原点位置进行按下操作,所述操作部件从原点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第三固定接点部的第三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当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部的第二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当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按下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下端部滑动接触,另一个触头与所述第四固定接点部的第四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所述接地端子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该接地端子具有:大致圆弧状的接触部,其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接点部本体位于上侧;一对连接部,其与该接触部的两端部连续且从该接触部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弯折,并从该壁部的外表面露出;凸状的第一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并成为受电部;和一对凸状的第二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的两侧部并成为受电部。
这样,接地端子一体设置在主体上,并且使接地端子的受电部从该主体露出并配置在操作部件的附近,另一方面,使该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因此无需像现有例那样在前后进行另外的处理,能够简单地将接地端子和固定接点部组装在主体中。而且,由于使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并且能够焊接在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因此无需像现有例那样在前后进行另外的处理,能够简单地将接地端子与电路基板电连接。
所述输入装置可以构成为还具有接地机架,该接地机架以覆盖容纳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一端部并且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接触。在该情况下,所述接地机架具有连接片部,该连接片部从所述主体的作为外表面的另一端面露出并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通过这样除了使用所述接地端子还使用接地机架,能够更好地释放操作部件所带的静电。而且,由于使所述接地机架的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并且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因此无需进行另外的处理,能够简单地使所述接地机架与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电连接。而且,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同一面露出,并焊接在接地图案上,因此能够使用回流焊等一次焊接,适合于批量生产。
优选的是,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和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以位于彼此附近,并且一体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和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一次焊接在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
优选的是,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是卡定片,该连接片部在卡定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卡定部的状态下,其末端部从该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通过这样使所述连接片部具有卡定片的作用,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接点部具有连接端部,该连接端部从所述主体的作为外表面的另一端面露出并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电极图案上。
这样,使所述固定接点部的连接端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并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电极图案上,由此,能够简单地将所述固定接点部与电路基板的电极图案电连接。而且,由于所述固定接点部的连接端部与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和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同一面露出,并焊接在电极图案上,因此能够使用回流焊等一次焊接,适合于批量生产。
优选的是,在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固定接点部的连接端部的容纳凹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固定接点部的连接端部容纳在所述容纳凹部中,因此能够防止该固定接点部的连接端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侧突出。由此能够减小装置的厚度尺寸。
在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从相对于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大致垂直的原点位置向两侧进行摆动操作,并且能够进行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所述主体的容纳部具有用于使操作部件的末端部可操作地突出的开口部,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末端部的摆动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突起部,当所述操作部件按下移动时,这一对突起部由所述开口部的摆动方向的两边缘部引导,当所述操作部件摆动时,一个所述突起部能够与所述开口部的摆动方向的一个边缘部抵接。
即,在按下操作时,所述操作部件的一对突起部由所述主体的开口部的两边缘部引导,因此,即使所述操作部件在按下操作中不小心进行了摆动操作,由于摆动操作方向侧的一个突起部与所述主体的开口部的一个边缘部抵接,从而也能够防止该摆动操作。另一方面,在摆动操作时,所述操作部件的摆动操作方向侧的一个突起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开口部的摆动操作方向侧的边缘部的上侧且能够与之抵接。因此,即使所述操作部件在摆动操作中不小心进行了按下操作,由于所述一个突起部的下端部与所述一个边缘部抵接,因此也能够防止该按下操作。
所述接地机架具有由狭缝形成的可动片部和设置在该可动片部的中央部的山形部,在所述操作部件的基端部设置有凸状的抵接部,该凸状的抵接部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按下移动而越过所述山形部。
即,当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按下操作时,该操作部件的抵接部与所述接地机架的山形部抵接并越过该山形部。此时,所述接地机架的可动片部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按下操作中产生操作感。
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下,不用像现有例那样在前后进行另外的处理,能够简单地将接地端子组装到主体中并电连接到电路基板上,因此能够减少制造工序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a)为从厚度方向的一端部侧表示该装置的图,图1(b)为从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表示该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该装置的卸下了接地机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表示该装置的嵌件成型有固定接点部的主体的图,图3(a)为该主体的主视示意图,图3(b)为该主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该装置的嵌件成型有固定接点部的主体的图,图4(a)为该主体的俯视示意图,图4(b)为该主体的仰视示意图,图4(c)为该主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该装置的接地端子和检测单元的固定接点部的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该装置的操作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a)为从厚度方向的一端部侧表示的图,图6(b)为从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表示安装有检测单元的可动接点部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该装置的检测单元的可动接点部的图,图7(a)为该可动接点部的主视示意图,图7(b)为该可动接点部的后视示意图。
图8是该装置的接地机架的立体示意图,图8(a)为从厚度方向的一端部侧表示的图,图8(b)为从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表示的图。
标号说明
100主体;140容纳部;141a凹部;200操作部件;240突起部;251抵接部;300移动检测单元;310a第一固定接点部;311a第一接点部本体;312a第一连接端部;310b第二固定接点部;311b第二接点部本体;312b第二连接端部;310c第三固定接点部;311c第三接点部本体;312c第三连接端部;310d第四固定接点部;311d第四接点部本体;312d第四连接端部;320可动接点部;400接地端子;410接触部;420连接部;500接地机架;511狭缝;512可动片部;513山形部;520第一连接片部;530第二连接片部;10电路基板;11接地图案;12电极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a)为从厚度方向的一端部侧表示该装置的图,图1(b)为从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表示该装置的图,图2是表示该装置的卸下了接地机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表示该装置的嵌件成型有固定接点部的主体的图,图3(a)为该主体的主视示意图,图3(b)为该主体的后视示意图,图4是表示该装置的嵌件成型有固定接点部的主体的图,图4(a)为该主体的俯视示意图,图4(b)为该主体的仰视示意图,图4(c)为该主体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表示该装置的接地端子和检测单元的固定接点部的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该装置的操作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a)为从厚度方向的一端部侧表示的图,图6(b)为从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表示安装有检测单元的可动接点部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该装置的检测单元的可动接点部的图,图7(a)为该可动接点部的主视示意图,图7(b)为该可动接点部的后视示意图,图8是该装置的接地机架的立体示意图,图8(a)为从厚度方向的一端部侧表示的图,图8(b)为从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侧表示的图。
图1和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安装在电路基板10上,其具有:主体100,其在厚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容纳部140;操作部件200,其基端部容纳在容纳部140中,且末端部以能够从相对于容纳部140的底面垂直的原点位置向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摆动操作并且能够进行按下操作的方式突出;移动检测单元300,其检测该操作部件200的摆动和按下移动;接地端子400,其用于释放操作部件200所带的静电;接地机架500,其安装在主体100的一端部且与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接触;以及回复单元600,其用于使操作移动了的操作部件200回复到原点位置。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主体100为树脂制成的成形品,其具有:大致半圆形的壁部110,其中嵌件成型有接地端子400和移动检测单元300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底板部120,其呈直角地设置在该壁部110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以下称为内表面)的下端部;一对伸出部130,它们在壁部110的内表面的顶部的两侧部与底板部120同方向地伸出;和容纳部140,其设置在壁部110的内表面侧。
在该壁部11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面(以下称为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切口部111,该第一切口部111用于使接地端子400的第一突出部430突出。另外,在壁部110的外表面(即主体10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面)的顶部的两侧部设置有:一对第二切口部112,它们用于使接地端子400的一对第二突出部440突出;一对导出孔113,它们用于使接地端子400的一对连接部420导出;以及一对第一焊接凹部114,它们用于焊接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一连接片部520。
导出孔113和第一焊接凹部114位置接近,从而能够将从导出孔113导出的接地端子400的连接部420与接地机架500的在第一焊接凹部114露出的第一连接片部520焊接为一体。
在壁部110的外表面的两端部设置有容纳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的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的一对第一容纳凹部115。另外,在壁部110的外表面的下端部的中央部设置有容纳第一、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d的第一、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d的一对第二容纳凹部116。
这样,使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容纳在一对第一容纳凹部115中,并且使第一、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d容纳在一对第二容纳凹部116中,由此,能够减小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向壁部110的外表面侧的突出量以及第一、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d向壁部110的外表面的突出量,从而减小装置的厚度尺寸。
进而,在壁部110的外表面的下端部的两端部设置有用于焊接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二连接片部530的一对第二焊接凹部117。
伸出部130立设在壁部110的容纳部140的边缘部,其内表面沿着容纳部140的内周面成为圆弧状。即,伸出部130的内表面形成容纳部140的容纳部本体141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在摆动时引导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的引导面。
在伸出部13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将接地机架500的第一连接片部520卡定的第一卡定部131。该第一卡定部131是与第一焊接凹部114连通的矩形的凹部,在其中央部设置有第一卡定凸部131a。
另外,在伸出部130的上端部设有大致三棱柱状的凸部132。该凸部132的内表面与底板部120的上表面大致垂直。另外,伸出部130的下端部作为回复单元600的一对臂部620的接触止挡部发挥作用。
在底板部120的下表面的两端部设置有将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二连接片部530卡定的一对第二卡定部121。该第二卡定部121是与第二焊接凹部117连通的矩形的凹部,在其中央部设置有第二卡定凸部121a。
另外,底板部120的上表面形成容纳部140的容纳部本体141的底面。在该底板部12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圆弧凹部122,该圆弧凹部122用于避免与回复单元600的线圈部610的干涉。
如图2和图3所示,容纳部140具有:容纳部本体141,其是由设置在壁部110的内表面上的大致半圆形的凹部141a、伸出部130的内表面以及底板部120的上表面形成的容纳空间;分隔壁142,其设置在该容纳部本体141的下端部且在厚度方向上分隔该容纳部本体141的下端部;圆柱状的支承部143,其设置在容纳部本体141的内表面(即壁部110的内表面)上且贯通分隔壁142;和一对接触止挡部144,它们设置在分隔壁142的下端部的两端部。
容纳部本体141在一对伸出部130的凸部132之间的部分成为使操作部件200的末端部突出的开口部141b。
一对接触止挡部144是直角三角形的突起,并且朝向外侧倾斜。
如图5所示,接地端子400是嵌件成型在壁部110中的金属板,其具有大致圆弧状的接触部410、与该接触部410的两端部连续的一对连接部420、设置在接触部410的顶部的凸状的第一突出部430(即受电部)、和设置在接触部410的顶部的两侧部的一对凸状的第二突出部440(即受电部)。
接触部410在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内表面露出,并且与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的接触凸部270接触。另一方面,一对连接部420从接触部410在壁部110的厚度方向上弯折,并从该壁部110的一对导出孔113露出到该壁部110的外表面。
第一、第二突出部430、440从第一、第二切口部111、112向上方突出,并位于操作部件200的末端部的本体部210附近。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移动检测单元300具有:用于检测操作部件200的摆动和按下移动的共用的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它们位于该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的两侧并用于检测操作部件200的摆动;第四固定接点部310d,其位于该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与第三固定接点部310c之间并用于检测操作部件200的按下移动;和可动接点部320,其安装在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并且与该操作部件200的操作移动对应地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上滑动。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是嵌件成型在壁部110中的金属板。该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具有: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其从壁部110的内表面露出且形成为大致L字向右旋转了90度的形状;和第一连接端部312a,其与该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下端连续并且从主体100的底板部120突出。
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上部弯曲为大致圆弧状。另一方面,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下部是其中央部朝向外侧(即第二固定接点部310b侧)弯折的大致直线形状的板体,并且该中央部的内侧部分被切成半圆形。
第一连接端部312a弯折成钩状,其末端部容纳在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的第二容纳凹部116中。由此,第一连接端部312a的末端部露出到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也是嵌件成型在壁部110中的金属板。该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具有:大致圆弧形的第二、第三接点部本体311b、311c,它们从壁部110的内表面露出;以及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它们与该第二、第三接点部本体311b、311c连续并且从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突出。
第二、第三接点部本体311b、311c以及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上端部配设为大致半圆弧形。另外,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弯折成钩状,它们的末端部容纳在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的一对第一容纳凹部115中。由此,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的末端部露出到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
如图3和图5所示,第四固定接点部310d也是嵌件成型在壁部110中的金属板。该第四固定接点部310d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的第四接点部本体311d,其从壁部110的内表面露出且具有略微小于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上述下部的高度尺寸;和第四连接端部312d,其与该第四接点部本体311d的下端连续并且从主体100的底板部120突出。
该第四固定接点部310d的中央部朝向外侧(即第三固定接点部310c侧)弯折,并且该中央部的内侧部分被切成半圆形。
第四连接端部312d弯折成钩状,其末端部容纳在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的第二容纳凹部116中。由此,第四连接端部312d的末端部露出到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
如图6和图7所示,可动接点部320具有:大致圆弧形的安装部321,其安装在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一对弯曲部322(也可以是弯折部),它们向远离该安装部321的两端部的方向弯曲;和大致圆弧形的一对触头323,它们与这一对弯曲部322连续并且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滑动接触。
在安装部321的上端部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凸状的一对临时固定突起321a。一对临时固定突起321a嵌入设置在操作部件200的安装凹部260的上端面的未图示的一对安装孔中。即,通过一对临时固定突起321a嵌入上述一对安装孔中,将可动接点部320临时固定到安装凹部260。
另外,在安装部321的两端部设置有大致圆形的一对凸台槽321b。在一对凸台槽321b中嵌入有操作部件200的安装凹部260的凸台261。通过该凸台261将安装部321熔敷在操作部件200的安装凹部260中。
一对弯曲部322以一对触头323的末端部从操作部件200的安装凹部260突出的方式(即向远离安装部321的方向)弯曲。因此,当一对触头323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接触时,一对弯曲部32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这一对触头323按压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上。
如图2和图6所示,操作部件200是树脂制成的成形品。该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是大致圆弧形的两股的部位。该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由主体100的一对伸出部130的内表面引导,并且由回复单元600的一对臂部620支承,由此能够摆动和进行按下移动。
在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从正面观察为大致凸字状的凸字凹部250。在该凸字凹部250的上端部设置有抵接部251。该抵接部251是山形的凸部,其对应于按下操作而越过接地机架500的山形部513。
另外,在操作部件的基端部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大致圆弧状的安装凹部260,在该安装凹部260中安装有移动检测单元300的可动接点部320。在该安装凹部260的上端面设置有未图示的一对安装孔,其中嵌入有可动接点部320的一对临时固定突起321a。另外,安装凹部260设置有嵌入到可动接点部320的一对凸台槽321b中的熔敷用的凸台261。并且,安装凹部260下侧的两边缘部262朝向安装在该安装凹部260中的可动接点部320的一对弯曲部322倾斜。由此,安装凹部260下侧的两边缘部262不会与发生了弹性变形的一对触头323干涉。
另外,在安装凹部260的上缘部设置有大致圆弧形的接触凸部270。该接触凸部270由主体100的容纳部本体141的大致半圆形的凹部的上缘部引导,并与接地端子400的接触部410滑动接触。
在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一对卡定突起280。如图2所示,这一对卡定突起280在壁部110的容纳部本体141的凹部141a的边缘部之间将回复单元600的一对臂部620卡定。另外,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是与回复单元600的一对臂部620抵接的部位,其经由回复单元600的一对臂部620与容纳部140的一对接触止挡部144可抵接地对置。
如图2和图6所示,操作部件200的末端部具有与该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连续设置的大致梯形的本体部210、设置在该本体部210的上端部的大致半圆弧形的臂部220、设置在该臂部220的顶部的操作凸部230、和设置在本体部210的两端部的圆弧状的一对突起部240。
本体部210和一对突起部240的厚度尺寸是在按下操作时嵌入主体100的容纳部本体141的开口部141b中的尺寸。另外,本体部210和一对突起部240的宽度尺寸略小于开口部141b的宽度尺寸(即一对凸部132之间的距离)。
如图2所示,回复单元600具有线圈部610以及与该线圈部610的两端部连续的一对臂部620。
线圈部610的内径大于主体100的支承部143的外径,在该线圈部610中插入该支承部。这样,线圈部610支承于支承部143。
一对臂部620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与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以及主体100的伸出部130的下端部抵接。由此,对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朝向伸出部130的内表面(即向上方)大致均匀地施力,从而将该操作部件200保持在相对于容纳部140的底面垂直的原点位置。
如图1和图8所示,接地机架(frame ground)500是金属制的板状体,其具有大致半圆形的机架本体510、呈直角地设置在该机架本体510顶部的两侧缘部的一对第一连接片部520、呈直角地设置在机架本体510下端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第二连接片部530、和设置在机架本体510下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侧板部540。
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是卡定于主体100的第一、第二卡定部131、121的大致矩形的卡定片。在该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的基端部的中央部设置有第一、第二卡定孔部521、531,该第一、第二卡定孔部521、531卡定在第一、第二卡定部131、121的第一、第二卡定凸部131a、121a。
该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的长度尺寸是这样的长度:在它们卡定于主体100的第一、第二卡定部131、121的状态下,它们的末端部在主体100的第一、第二焊接凹部114、117露出的长度。
在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卡定于主体100的第一、第二卡定部131、121的状态下,机架本体510与操作部件200的容纳在该主体100的容纳部140中的基端部接触。
在该机架本体510的上端部的中央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狭缝511、由该狭缝511形成的可动片部512、以及设置在该可动片部512中央部的顶部的凸状的山形部513。
山形部513通过操作部件200的按下移动而与抵接部251抵接。由此,可动片部512向外侧弹性变形。
如图1所示,电路基板10安装在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上。如图1(b)所示,在该电路基板10的主体对置面上设置有一对第一、第二接地图案11、12和一对第一、第二电极图案13、14。
一对第一接地图案11在电路基板10上配设为,与接地端子400的一对连接部420和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一连接片部520的末端部位置对应,并且与该接地端子400的一对连接部420和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一连接片部520的末端部焊接为一体。
一对第二接地图案12在电路基板10上配设为与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二连接片部530的末端部位置对应,并且与该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二连接片部530的末端部焊接在一起。
即,操作部件200所带的静电飞到接地端子400的第一、第二突出部430、440,并通过接触部410和连接部420流到电路基板10的第一接地图案11。或者,所述静电通过接地端子400的接触部410和连接部420流到电路基板10的第一接地图案11。或者,所述静电通过接地机架500的机架本体510和第一连接片部520流到电路基板10的第一接地图案11。或者,所述静电通过接地机架500的机架本体510和第二连接片部530流到电路基板10的第二接地图案12。
一对第一电极图案13在电路基板10上配设为与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的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的位置对应,并且与该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的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焊接在一起。
一对第二电极图案14在电路基板10上配设为与第一、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d的第一、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d的位置对应,并且与该第一、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d的第一、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d焊接在一起。
下面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输入装置的装配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b)所示,使可动接点部320的安装部321的一对临时固定突起321a与操作部件200的安装凹部260的一对安装孔位置对齐并将其插入。由此将可动接点部320临时固定到安装凹部260。
然后,将操作部件200的安装凹部260的凸台261嵌入可动接点部320的安装部321的一对凸台槽321b中。然后通过凸台261使可动接点部320的安装部321熔敷在操作部件200的安装凹部260。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将主体100的支承部143插入回复单元600的线圈部610中,并且使一对臂部620与该主体100的一对伸出部130的下端部抵接。
在处于该状态的主体100的容纳部140的容纳部本体141中容纳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即,将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压靠在回复单元600的一对臂部620上,同时将该基端部容纳在容纳部本体141中。当解除该操作部件200的按压时,通过回复单元600的作用力,对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朝向主体100的伸出部130的内表面施力,从而使操作部件200的基端部保持在原点位置。
然后,使接地机架500的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卡定于主体100的第一、第二卡定部131、121,将该接地机架500安装在主体100上。由此,接地机架500覆盖主体100的容纳部140。
然后,使电路基板10的一对第一接地图案11与接地端子400的一对连接部420和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一连接片部520的末端部位置对齐并接触,使一对第二接地图案12与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二连接片部530的末端部位置对齐并接触,使一对第一电极图案13与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的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位置对齐并接触,使一对第二电极图案14与第一、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d的第一、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d位置对齐并接触。
在该状态下,使焊料流入主体100的壁部110的一对导出孔113和一对第一焊接凹部114中,同时将接地端子400的一对连接部420和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一连接片部520的末端部焊接在一对第一接地图案11上。同样使焊料流入壁部110的一对第二焊接凹部117中,同时将接地机架500的一对第二连接片部530的末端部焊接在一对第二接地图案12上。
另外,使焊料流入主体100的壁部110的一对第一容纳凹部115中,同时将第二、第三固定接点部310b、310c的第二、第三连接端部312b、312c焊接在一对第一电极图案13上。同样使焊料流入主体100的壁部110的一对第二容纳凹部116中,同时将第一、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d的第一、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d焊接在一对第二电极图案14上。另外,这些焊接也可以采用回流焊一次进行。
下面对这样装配的输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对操作部件200从原点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可动接点部320的一个触头323与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的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上端部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323与第三固定接点部310c的第三接点部本体311c滑动接触。由此,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与第三固定接点部310c导通,将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电子设备中。
另一方面,当对操作部件200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可动接点部320的一个触头323与第二固定接点部310b的第二接点部本体311b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323与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的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上端部滑动接触。由此,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与第二固定接点部310b导通,将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电子设备中。
在该摆动操作时,操作部件200的一对突起部240中的某一个成为位于一对凸部132中的一个凸部132的上方并与之抵接的状态。这样,通过使一个突起部240位于能够与一个凸部132抵接的上方位置,防止了操作部件200在摆动操作时进行按下操作。
与此同时,操作方向侧的臂部620被按压在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移动方向侧的末端面上,另一方面,非操作方向侧的臂部620维持与主体100的伸出部130的下端部抵接的状态,从而将线圈部610压缩。此时,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移动方向侧的末端面经由操作方向侧的臂部620与容纳部140的操作方向侧的接触止挡部144抵接。由此也防止了操作部件200在摆动操作时进行按下操作。
然后,当操作部件200开放时,操作方向侧的臂部620按压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移动方向侧的末端面,从而使操作部件200回复到原点位置。
当对操作部件200进行按下操作时,可动接点部320的一个触头323与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的第一接点部本体311a的下端部滑动接触,另一个触头323与第四固定接点部310d的第四接点部本体311d滑动接触。由此,第一固定接点部310a与第四固定接点部310d导通,将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电子设备中。
此时,操作部件200的一对突起部24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由主体100的一对凸部132的内表面引导,从而防止操作部件200在按下操作时进行摆动操作。与此同时,一对臂部620被按压在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上,从而将线圈部610压缩。此时,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与容纳部140的一对接触止挡部144抵接。由此也防止了操作部件200在按下操作时进行摆动操作。
另外,在操作部件200的按下操作时,操作部件200的抵接部251与接地机架500的山形部513抵接并越过该山形部513。此时,可动片部512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操作部件200的按下操作中产生操作感。
然后,当操作部件200开放时,一对臂部620将操作部件200基端部的两个末端面向上方推压,从而使操作部件200回复到原点位置。
在这样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在使接地端子400的连接部420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b、312c、312d从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露出的状态下,使该接地端子400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在主体100中嵌件成型。因此不需要像现有例那样在前后进行另外的处理,能够简单地将接地端子400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组装在主体100中。而且,使接地端子400的连接部420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b、312c、312d从主体100的壁部110的外表面露出,并且使接地机架500的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的末端部从壁部110的外表面露出,从而能够将它们一并焊接在电路基板10上。因此,不需要像现有例那样在前后进行另外的处理,能够简单地将接地端子400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以及接地机架500与电路基板10电连接。这样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将部件组装到主体100中和将各部件电连接到电路基板10上的作业,因此能够减少制造工序并降低成本。
另外,关于主体100,只要在一端部具有容纳部且在另一端部能够安装电路基板,则可以使用任意部件。
关于接地端子400,只要是一体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端子,并且具有从所述主体露出且位于所述操作部件附近的受电部、以及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且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的连接部,则可以进行任意的设计变更。
关于接地机架500,虽然优选的是作为操作部件200的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对策来设置,但是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仅覆盖主体的容纳部的机架。另外,虽然接地机架500的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是卡定片,但是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与卡定片不同地设置仅用于与接地图案11连接的连接片部。
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以及可动接点部320的形状,只要是可动接点部对应于操作部件的移动与固定接点部滑动接触的形状,则可以采用任何形状。另外,也可以进行设计变更,使固定接点部为电阻图案从而构成可变电阻器。
接地端子400的连接部420和接地机架500的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以及移动检测单元300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b、312c、312d的上述配置是一个例子,并不仅限于此。另外,关于电路基板10的接地图案11、12和电极图案13、14的配置,可以对应于接地端子400的连接部420和接地机架500的第一、第二连接片部520、530以及移动检测单元300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固定接点部310a、310b、310c、310d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接端部312a、312b、312c、312d的配置,任意地进行设计变更。
关于操作部件200,只要是基端部容纳在主体的容纳部中且末端部从所述容纳部可操作地突出的部件,则可以采用任意部件。虽然操作部件200能够进行两个方向的摆动操作和按下操作,但是也可以仅为某一个操作,也可以能够进行多个方向的摆动操作。另外,操作部件的原点位置可以任意设定。
关于回复单元600,只要是能够使操作部件回复到原点位置的部件,则可以采用任意部件。

Claims (17)

1.一种输入装置,其能够设置在具有电极图案和接地图案的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壁部,在该壁部的外表面上安装所述电路基板并且在该壁部的内表面侧设置容纳部;操作部件,其基端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且末端部从所述容纳部可操作地突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接点部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并具有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接点部本体;可动接点部,其设置在操作部件的基端部并且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移动对应地在所述固定接点部上滑动;以及接地端子,其可以与接地图案电连接并且用于使所述操作部件所带的静电释放,
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从相对于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大致垂直的原点位置向两侧进行摆动操作,
当所述操作部件从原点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第三固定接点部的第三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
当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部的第二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
所述接地端子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该接地端子具有:大致圆弧状的接触部,其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接点部本体位于上侧;一对连接部,其与该接触部的两端部连续且从该接触部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弯折,并从该壁部的外表面露出;凸状的第一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并成为受电部;和一对凸状的第二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的两侧部并成为受电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具有接地机架,该接地机架以覆盖容纳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一端部并且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接触,
所述接地机架具有连接片部,该连接片部从所述主体的作为外表面的另一端面露出并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和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以位于彼此附近,并且一体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是卡定片,该连接片部在卡定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卡定部的状态下,其末端部从该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是卡定片,该连接片部在卡定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卡定部的状态下,其末端部从该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接点部具有连接端部,该连接端部从所述主体的作为外表面的另一端面露出并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电极图案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固定接点部的连接端部的容纳凹部。
8.一种输入装置,其能够设置在具有电极图案和接地图案的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壁部,在该壁部的外表面上安装所述电路基板并且在该壁部的内表面侧设置容纳部;操作部件,其基端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且末端部从所述容纳部可操作地突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接点部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并具有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接点部本体;可动接点部,其设置在操作部件的基端部并且与该操作部件的操作移动对应地在所述固定接点部上滑动;以及接地端子,其可以与接地图案电连接并且用于使所述操作部件所带的静电释放,
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从相对于所述容纳部的底面大致垂直的原点位置向两侧进行摆动操作,并且能够从所述原点位置进行按下操作,
所述操作部件从原点位置向一个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第三固定接点部的第三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
当对所述操作部件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摆动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二固定接点部的第二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上端部滑动接触,
当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按下操作时,所述可动接点部的一个触头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部的第一接点部本体的下端部滑动接触,另一个触头与所述第四固定接点部的第四接点部本体滑动接触,
所述接地端子是嵌件成型在所述壁部中的金属板,该接地端子具有:大致圆弧状的接触部,其从所述壁部的内表面露出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接点部本体位于上侧;一对连接部,其与该接触部的两端部连续且从该接触部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弯折,并从该壁部的外表面露出;凸状的第一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并成为受电部;和一对凸状的第二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的顶部的两侧部并成为受电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装置具有接地机架,该接地机架以覆盖容纳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一端部并且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基端部接触,
所述接地机架具有连接片部,该连接片部从所述主体的作为外表面的另一端面露出并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和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以位于彼此附近,并且一体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接地图案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是卡定片,该连接片部在卡定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卡定部的状态下,其末端部从该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机架的连接片部是卡定片,该连接片部在卡定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卡定部的状态下,其末端部从该主体的另一端面露出。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接点部具有连接端部,该连接端部从所述主体的作为外表面的另一端面露出并焊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电极图案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固定接点部的连接端部的容纳凹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的容纳部具有用于使操作部件的末端部可操作地突出的开口部,
在所述操作部件的末端部的摆动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突起部,
当所述操作部件按下移动时,这一对突起部由所述开口部的摆动方向的两边缘部引导,当所述操作部件摆动时,一个所述突起部能够与所述开口部的摆动方向的一个边缘部抵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机架具有由狭缝形成的可动片部和设置在该可动片部的中央部的山形部,
在所述操作部件的基端部设置有凸状的抵接部,该凸状的抵接部通过所述操作部件的按下移动而越过所述山形部。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的壁部的外表面的顶部的两侧部设有导出孔,
所述接地端子的连接部从所述壁部的导出孔露出到该壁部的外表面。
CN2007101477747A 2006-08-28 2007-08-28 输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62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0229A JP4338722B2 (ja) 2006-08-28 2006-08-28 入力装置
JP2006-230229 2006-08-28
JP2006230229 2006-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6289A CN101136289A (zh) 2008-03-05
CN101136289B true CN101136289B (zh) 2010-11-10

Family

ID=3864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77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6289B (zh) 2006-08-28 2007-08-28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17442B2 (zh)
EP (1) EP1895557B1 (zh)
JP (1) JP4338722B2 (zh)
KR (1) KR101312466B1 (zh)
CN (1) CN101136289B (zh)
CA (1) CA2599024C (zh)
TW (1) TW20082029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1793B2 (ja) * 2007-06-11 2010-08-2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JP4521450B2 (ja) * 2008-03-14 2010-08-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KR20170124068A (ko) 2016-05-01 2017-11-09 (주)이노프레소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기기
CN109656380B (zh) * 2016-06-23 2022-05-17 株式会社音乐派索 具有多功能人机接口的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631Y (zh) * 2006-02-22 2007-06-06 圜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动作切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1931A (ja) 1984-10-23 1986-05-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圧力スイツチ
US5137673A (en) 1987-11-17 1992-08-11 Monsanto Company Process for forming plasticized polyvinyl butyral sheet
JPH052948A (ja) * 1991-06-25 1993-01-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デイジタルスイツチ
JP3048274B2 (ja) 1992-03-31 2000-06-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記録材料
JP2824727B2 (ja) 1993-02-26 1998-11-18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式電子部品
JP3617134B2 (ja) 1995-08-23 2005-0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操作型電子部品
EP1376630B1 (en) * 1995-08-23 2005-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rounding of a switch
JP3793290B2 (ja) * 1996-02-07 2006-07-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電気部品
JP3552889B2 (ja) * 1997-11-14 2004-08-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型可変抵抗器およびこの回転型可変抵抗器の取付構造
JP2001250451A (ja) 2000-03-07 2001-09-14 Alps Electric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
JP3780185B2 (ja) 2001-08-06 2006-05-3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並びに電気部品の製造方法
US6775380B2 (en) 2001-11-27 2004-08-10 Shin Jiuh Corp. Switch capable of generating voices in response to a pressing action
JP4085676B2 (ja) 2002-04-04 2008-05-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217531B2 (ja) 2003-05-16 2009-02-0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4333332B2 (ja) 2003-11-11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TWM255993U (en) 2003-11-14 2005-0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witch
JP4213019B2 (ja) 2003-11-17 2009-01-2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多方向入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631Y (zh) * 2006-02-22 2007-06-06 圜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动作切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47811A1 (en) 2008-02-28
KR101312466B1 (ko) 2013-09-27
US7817442B2 (en) 2010-10-19
CA2599024C (en) 2015-12-22
EP1895557B1 (en) 2012-12-19
JP4338722B2 (ja) 2009-10-07
CA2599024A1 (en) 2008-02-28
JP2008053139A (ja) 2008-03-06
EP1895557A1 (en) 2008-03-05
TWI338311B (zh) 2011-03-01
TW200820294A (en) 2008-05-01
KR20080019544A (ko) 2008-03-04
CN101136289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8081Y (zh) 电连接器
CN201397970Y (zh) 电连接器
CN201927733U (zh) 电连接器
CN101361230A (zh) 连接器
CN201029132Y (zh) 电连接器
CN20119702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93267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136289B (zh) 输入装置
CN102376485A (zh) 滑动移位接触开关
CN102570080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201029173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2870Y (zh) 电池连接器
CN102315535A (zh) 电连接器
CN105529548A (zh) 线状导体连接用端子
CN201478523U (zh) 电连接器
CN2682693Y (zh) 电连接器
CN206834367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227040B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278391Y (zh) 一种导电端子以及用于安置该导电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CN221041560U (zh) 一种立式弹片导电夹及电子设备
CN2458757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840021U (zh) 电连接器
CN2932685Y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699531Y (zh) 电连接器
CN101364697A (zh) 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