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9249A - 加热烹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9249A
CN101129249A CNA2007101426336A CN200710142633A CN101129249A CN 101129249 A CN101129249 A CN 101129249A CN A2007101426336 A CNA2007101426336 A CN A2007101426336A CN 200710142633 A CN200710142633 A CN 200710142633A CN 101129249 A CN101129249 A CN 101129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apparatus
backboard
heat cooking
hood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26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孝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9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9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加热烹调装置,这种加热烹调装置即使设置在封闭状态下也能将排气热风顺畅、高效地排出,从而不但可以降低电气部件的温度,而且能使周围墙壁的温度不会变热。其中,加热室的后壁面由背板(33)加以覆盖,形成封闭空间,背板上设有排气口(42a、42b、42c),形成在背板上的所述排气口由背板罩(46)进行覆盖,背板罩的上侧形成排气口(49)。另外,上述加热烹调装置中还设有用于覆盖所述排气口的排气罩(51),排气罩的排出部中设有整流板。来自加热室(22)的排气热风先临时地排到背板罩内,由排气罩朝前方进行整流后再排出。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烹调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但能够高效率使加热烹调装置的热气排出、同时还使周围的墙壁温度不会升高的排气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加热烹调装置中,一般由设有室内排气口的加热室壁面和设有外壳排气口的壁面形成排气通道,且设在外壳壁面上的外壳排气口与设在加热室的壁面上的室内排气口不直接面对,而是在左右或者上下方向上错开。同时,外壳排气口被设置成互相对置状态(其中的一例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265818号公报)。
图17至19中示出了上述参考文献1中的现有加热烹调装置。如这些图中所示,机体1内部设有加热室2,加热室2的正面设有可以转动自如地进行开闭的机门3。机门3的右侧设有操作面板4,操作面板4上设有用于显示温度及时间的显示部5、和用于进行烹调设定的操作键6。操作面板4的后方设有机械室7,其更后方设有用于使电气部件冷却的冷却风扇8。加热室的后壁面9向后方鼓出,其左上部设有配置有小孔的室内排气口10。加热室的后壁面9的后方设有将加热室的整个后壁面9覆盖住、也向后方鼓起的外壳11。外壳的后壁面9上设有将来自加热室2的排气热风直接排出的外壳排气口12。相对于设在对面一侧的加热室后壁面9上的室内排气口10而言,设在外壳11的后壁面13上的外壳排气口12在左右方向上分开设置,且构成使排气热风互相对吹的防直排排气孔(以下简称为“防直排孔”)的形状。这样,从外壳排气口排出的排气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从而减缓排气热风在直线前进方向上的风速,使外壳排气口附近的墙壁温度不会变热。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构成中,设置在外壳壁面上的外壳排气口互相对置,这样虽然从外壳排气口排出的排气能够相互碰撞,减缓排气热风在直线前进方向上的风速,但是在加热烹调装置被设置成封闭状态时,外壳排气口距墙壁很近或者呈封闭状态,会发生热气会停留在封闭空间中、墙壁的温度受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热风的影响会变热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加热烹调装置包括:用于收容被加热物的加热室;用于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装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对机械室中的电气部件进行冷却的鼓风装置;对所述加热室的后侧的热进行隔热的背板;使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热风以及来自所述加热室的热气进行汇合的背板罩;和将来自所述背板罩的排气热风导向排气出口的排气罩。所述背板设置成将所述加热室的整个后侧覆盖住,所述背板罩设置成将所述背板的排气面覆盖住,所述排气罩设置在所述背板罩的上侧,将排气热风朝前方进行整流后再排出。
这样,即使加热烹调装置被设置在封闭状态下,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也不会停留在后方的墙壁附近,而是由背板罩和排气罩形成不会直接吹到墙壁上的气流,向加热烹调装置的前上方排出,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的周围的墙壁的温度。另外,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热风也可以顺畅、高效地排出,加热烹调装置机体内的部件温度也可以降低。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加热烹调装置即使被设置在封闭状态下,也能将热气顺畅、高效地排出,使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不会升高,故可以适用在使用电力、燃气、燃油等能源进行加热的加热设备等场合下。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概述如下。本发明第1方案中的加热烹调装置包括:用于收容被加热物的加热室;用于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装置;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对机械室中的电气部件进行冷却的鼓风装置;对所述加热室的后侧的热进行隔热的背板;使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热风以及来自所述加热室的热气进行汇合的背板罩;和将来自所述背板罩的排气热风导向排气出口的排气罩。所述背板设置成将所述加热室的整个后侧覆盖住,所述背板罩设置成将所述背板的排气面覆盖住,所述排气罩设置在所述背板罩的上侧,将排气热风朝前方进行整流后再排出。这样,可以使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通过背板罩排出的排气热风流不会在排气罩内发生紊流,使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壁排出的排气热风能够顺利地变成从垂直方向朝向前方的气流,且不会停留在后方的墙壁附近,而是由背板罩和排气罩变换成不会直接吹到墙壁上的气流,朝加热烹调装置的前上方排出,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
第2方案为,排气罩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同时,在排出部中形成多个整流板,所述整流板的角度为朝前上方倾斜。这样,可以使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朝后方排出变成向前方排出,且可以顺畅地加以引导,高效率地排出。同时,从排气罩的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可以适当地发生分散,不会发生集中,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上方的墙壁温度。另外,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热风可以被顺畅地引导、排出,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内的部件温度。
第3方案为,设在排气罩的排出部中的多个整流板之间的间隔为:越是位于后方,上述间隔就变得越窄。这样,从排气罩的排出部排出的朝向后方的排气热风可以得到抑制,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
第4方案为,排气罩上还设有用于使从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中的大部分从排气罩的中央流出的指向板。这样,从排气罩的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朝侧面方向流出的情况可以得到抑制,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的两个侧面的墙壁温度。
第5方案为,排气罩排出部的上部形成横向较长的楕圆形。这样,排气罩与横向和上方的墙壁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的横向和上方的墙壁温度。
第6方案为,排气罩的顶面和背面的联接部大致呈圆弧形。这样,排气罩内的排气热风中不会出现紊流,从加热烹调装置排出的排气热风可以顺利地从背板罩出口引导到排气罩出口后再排出,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内的部件温度。
第7方案为,排气罩中还设有用于使从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在上下方向上可自由变化的整流板。这样,从前面排出的排气热风可以调整到适当的方向上后再排出。
第8方案为,排气罩的排出部形状被设置成左右对称,在背板上有吸气口的情况下,靠近吸气口的一部分排出口被堵塞住。这样,从排气罩的排出部和吸气口之间的空间距离可以加长,从而可以降低迂回到吸气口中的排气热风温度。
第9方案为,即使在不拆下排气罩的情况下,机体外壳也能拆下。这样,在对加热烹调装置进行维修维护时,可以节省掉将排气罩拆下这一步骤。
第10方案为,还设有用于使排气罩和相邻的墙壁之间保持隔离距离的凸起部分。这样,可以可靠地确保与加热烹调后方的墙壁之间的隔离距离,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后方的墙壁温度。
第11方案为,所述排气罩由树脂形成。这样,即使排气罩呈复杂的形状,也可以简单地制成,可以形成使排气罩的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适当地分散的形状,外观形状也很容易形成与加热烹调装置相匹配的造形。
第12方案为,背板罩的上表面中从前方看时的右侧设有多个冲孔,从前方看时的左侧设有宽度很大的多边形孔。这样,对于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分布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可以使从排气罩的排出部的排气热风变成适当的分布,从而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
第13方案为,设在背板罩的上表面上的排气口开口面积被设定为,越是靠近后方,上述排气口开口面积也就越小。这样,对于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的分布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可以将排气罩的排气部的排气调整成必要的分布。
第14方案为,设在背板罩的上表面上的排气口开口面积被设定为,越是靠近端部,上述排气口开口面积也就越小。这样,对于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从排气引导部件的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进行适当的分散,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
第15方案为,背板罩的下表面或者左右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减压口。这样,从排气罩的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的吹出压力可以减弱,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
第16方案为,背板的背面上设有多个呈防直排孔状或者呈圆形及多边形的排气口,另外,在背板上设有吸气口的情况下,所述呈防直排孔状或者呈圆形及多边形的排气口之间的配列间隔被设定为,越靠近吸气口,配列间隔也就越宽。这样,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中迂回至吸气侧的量可以得到抑制,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内的部件温度。
第17方案为,从加热室排出的热气首先临时地排入由加热室的后壁和背板形成的几乎封闭的空间中,再从背板罩上的排气口排出。这样,从排气罩的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的吹出压力可以减弱,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
第18方案为,加热室的后壁和背板之间设有隔热材料。这样,加热室的放热可以得到抑制,加热器的通电时间可以减少,加热烹调装置机体内的部件温度可以降低。同时,由于加热室的热不易传递到背板上,背板的放热可以得到抑制,故排气热风的温度上升也能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加热烹调装置将外机壳拆除后的斜视图,
图2为该加热烹调装置从前侧看到的截面图,
图3为该加热烹调装置从横侧看到的截面图,
图4为该加热烹调装置的背板罩和排气罩拆下后的状态下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图5为该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罩拆下后的状态下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图6为该加热烹调装置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图7为该加热烹调装置的外壳和排气罩拆下后的状态下从后侧看到的斜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加热烹调装置排气罩的概要斜视截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加热烹调装置排气罩从前侧和下侧看到的外观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加热烹调装置排气罩从前侧看到的示意图和从横侧看到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罩的斜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加热烹调装置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的加热烹调装置从横侧看到的外观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的加热烹调装置在排气罩拆下后的状态下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的加热烹调装置的背板罩和排气罩被拆下的状态下从后侧看到的斜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的加热烹调装置从横侧看到的截面图,
图17为现有高频加热装置的斜视图,
图18为该高频加热装置从上侧看到的截面图,
图19为该高频加热装置的腰部经放大后的截面图。
上述附图中,21为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2为加热室,27为上加热器(属加热装置),28为下加热器(属加热装置),31为冷却风扇(属鼓风装置),32为加热室的后壁面,33为背板,34为空气引导部件,35为室内吸气口,36为室内排气口,37为封闭空间,39为吸气口,42a、42b、42c为排气口,43为排气口,45为排气口,46为背板罩,49为排气口,50为减压口,51为排气罩,53为整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范围的作用。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的外装拆下后的斜视图,图2为该加热烹调装置从前侧看到的截面图,图3为该加热烹调装置从横侧看到的截面图,图4为加热烹调装置的背板罩和排气罩拆下后的状态下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图5为该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罩拆下后的状态下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图6为加热烹调装置从后侧看到的外观斜视图。
如图1~图6中所示,加热烹调装置的机体21内部设有加热室22,加热室22的正面设有可以转动自如地进行开闭的机门23,机门23的右侧设有操作面板24。操作面板24的前表面上设有用于显示温度和时间等的显示单元25、和用于进行烹调设定的操作键26。加热室22的顶面上设有呈面状的上加热器27,底面内部设有呈管状的下加热器28。加热室22中的右侧壁的右侧安装有用于产生高频电磁波的磁控管29,磁控管29由位于其上方的变频器30加以驱动。
变频器30的后方设有冷却风扇31,冷却风扇31固定在用于将加热室22的整个后壁面32覆盖住的背板33上。磁控管29的前方设有用于将磁控管29的冷却风导入加热室22中的空气引导部件34。加热室22的右侧面上设有用于导入来自空气引导部件34的冷却风的室内吸气口35,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向后方鼓出,右上部设有带有许多小孔的室内排气口36。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的后方设有背板33,背板33将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覆盖住,构成封闭空间37。
背板33的吸气侧(从后侧看时为左侧)设有由许多冲孔38构成的外气吸气口39,背板33的排气侧(从后侧看时为右侧)的外侧设有由防直排孔40a、40b、40c和冲孔41形成的、用于将机体21内的热气进行排出的排气口42a、42b、42c和43。背板33的排气侧(从后侧看时为右侧)的内侧设有由防直排孔44构成的、用于将加热室22内的排气热风和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的热气排出的排气口45。背板罩46设置成将背板33上的排气口42b、42c、43、45覆盖住,且背板罩46的上部设有由冲孔47和角孔48形成的排气口49。
背板罩46的下部设有用于减少背板46内的压力的减压口50。排气罩51安装成将背板罩46上的排气口49和背板33上的排气口42a覆盖住。排气罩51大致呈箱状,带有与垂直壁通过曲线进行联接且朝向斜上方的倾斜状内壁52,使从背板罩46的排气口49和背板33的排气口42a排出的排气热风的朝向上方的流向变成朝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的前方吹出。
排气罩51的排出部上侧呈在前后方向上呈倾斜的形状,由多个整流板53形成,用于将排气热风适当地分散/整流之后再排出。操作面板24的里侧设有用于对上加热器27、下加热器28、冷却风扇31等电气部件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54。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的外侧设有将各种部件覆盖住、起保护作用的外壳55。
下面以烧烤操作为例对上述加热烹调装置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图7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的外壳和排气罩拆下后从后侧看到的状态斜视图。
进行加热操作时,首先在图1~图7中所示的加热室22中装入食品,然后通过操作面板24的操作键26中的加热设定按键(图中未示出)、温度设定按键(图中未示出)和时间设定按键(图中未示出)设定加热方法和烹调温度时间,之后按压操作键26中的开始键(图中未示出),开始烹调操作。烹调操作开始后,上加热器27和下加热器28被通电,通过编程在控制基板54上的微电脑(图中未示出)中的加热控制方式对加热室22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在烹调开始的同时或者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冷却风扇31开始旋转,从背板33上的吸气口39吸入冷气;被冷却风扇31吹出的冷却风中的一部分先流过磁控管29中的放热部分,再穿过空气引导部件34,从加热室22的右侧面上的室内吸气口35送入到加热室22内。
如图3中所示,在加热室22内被进行过加热的热气首先穿过设在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的右上部的室内排气口36,排到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和背板33之间的封闭空间37中,然后与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产生的辐射热一起从背板33上的排气口45排到背板罩46内。另外,被冷却风扇31吹出的冷却风中的一部分经过变频器30流向前方,再经过上加热器27的上部,穿过背板33上的排气口42a,排到背板33上侧的外部。
同时,由冷却风扇31吹出的另一部分冷却风流过磁控管29的侧面,流向机体21的下侧,穿过下加热器28的下部,经背板33下侧的排气口42b(图4)和背板33的侧边上的排气口42c、43,排到背板罩46内。或者,流到背板33的下侧和右侧(从后侧看时)的外面,排到背板罩46内。
如图7所示,排到背板罩46内的排气热风向上方流动,从位于背板罩46的上侧的排气口49排出,与从背板33上的排气口42a排出的排气热风一起流入到排气罩52中,再沿着排气罩52的形状流动,最后由多个整流板53进行适当的分散后从排出部上侧排出。
采用上述构成之后,从加热烹调装置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不会停留在机体后方的墙壁附近,而是在背板罩46和排气罩51的作用下形成不会直接吹到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的周壁上的流向,向加热烹调装置的前上方中排出。这样,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的周壁温度可以降低。另外,对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热风也能顺畅地加以引导、排出,故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内的部件温度。
(实施例2)
图8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排气罩的概要斜视截面图。
如图8中所示,排气罩51的排出部分中的整流板53a、53b、53c被设置成具有不同的间隙(大、中、小),且越是后方变得越窄。这样一来,由于从排气罩51的排出部排向后方的排气热风可以得到抑制,故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
(实施例3)
图9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的排气罩从前侧和下侧看到的外观示意图。
如图6和图9中所示,排气罩51内的空间中设置有指向板56a、56b、56c、56d,且这些指向板具有基本朝向中央的指向。在这些指向板56a、56b、56c、56d的作用下,可以使排气热风大多流向排气罩51的中央,而流向侧面方向的排气热风会得到抑制,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侧面的墙壁温度。
(实施例4)
图10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排气罩从前侧看到的示意图和从横侧面看到的截面图。
如图10中所示,排气罩51中设有位于外侧的固定框部57、和位于内侧的可动整流板部58。可动整流板部58的两端设有以可动方式进行支承的轴部59,其中的一端上设有可使可动整流板部58发生转动的可动操作旋钮部60,可动整流板部58的轴59由设在固定框部57上的转轴支承部件61进行支承、固定。通过将操作旋钮部60向上/向下操作,可以使从前面排出的排气热风在上下方向上作适当调整后再排出。
(实施例5)
图11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排气罩的概要外观斜视图。
如图6和图11中所示,排气罩51内的空间中设有由整流板53和指向板62分隔成的多个排气口63,并且还设有用于挡住从排气罩51的右侧流出的排气热风的横侧分隔壁64a、和用于堵塞住排气口63的分隔壁64b。通过消除从这部分排出的排气,可以加长从排气罩51的排出部到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的吸气口39的距离,从而降低从排气罩51排出后迂回到吸气39中的排气热风量温度,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内的部件温度。
(实施例6)
图12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从后侧看到的外观示意图。
在图12中,排气罩51在背板33一侧避开外壳55上的凸缘55a后用螺钉65进行紧固。这样,由于在不拆除排气罩51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外壳55拆下,因此在对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进行维护检查之际,可以省掉将排气罩51拆下这一步骤。
(实施例7)
图13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从横侧看到的外观示意图。
在图13中,排气罩51的后侧设有呈凸出状的凸起部分66。这样,由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和位于后方的墙壁之间的空间可以可靠地保证,位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后方的墙壁的温度可以得到降低。
(实施例8)
图14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背板罩的概要外观图。在图14中,背板罩46的上侧设有配置成格子状的多个排气口67。
这些排气67的开口面积被设置成这样,即,越是靠近背板罩46的两端,排气67的开口面积也就越小;且越是位于背板罩的46后方,排气口67的开口面积也就越小。这样,不但可以对排气热风的排出分布进行适当调整,而且可以将排气罩51的排出部的排气热风整理成适当的排出分布,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周围的墙壁温度。
(实施例9)
图15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背板罩的概要图。
在图15中,形成在背板33上的防直排孔44a、44b、44c被设置成:越是靠近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的吸气口39一侧,防直排孔44a、44b、44c之间的配置间隔也就变得越大。这样,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的后侧排出的排气热风中迂回到吸气口39一侧的热量可以得到抑制,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内的部件温度。
(实施例10)
图16为从本发明第9实施例中的加热烹调装置从横侧看到的概要截面图。
如图16中所示,加热室22的后壁面32和背板33之间的封闭空间37中设有隔热材料68。隔热材料68的上侧设有使来自加热室22的排气通过的通气孔69。这样一来,可以抑制从加热室22放出的热量,减少加热器的通电时间,降低加热烹调装置机体21内的部件温度,同时可以使来自加热室22的热难于传递到背板33上,从而可以抑制背板33的放热,抑制排气热风的温度上升。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装置的话,即使设置在封闭状态下也能热气顺畅地、高效率地排出,而且使加热烹调装置周围的墙壁温度不会变热。本发明不但可以适用于微波炉中,而且还可以适用于适用电力、燃气、燃油等能源进行加热的加热设备等场合下。

Claims (18)

1.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收容被加热物的加热室;
用于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装置;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
对机械室中的电气部件进行冷却的鼓风装置;
对所述加热室的后侧的热进行隔热的背板;
使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热风以及来自所述加热室的热气进行汇合的背板罩;和
将来自所述背板罩的排气热风导向排气出口的排气罩,
所述背板设置成将所述加热室的整个后侧覆盖住,所述背板罩设置成将所述背板的排气面覆盖住,所述排气罩设置在所述背板罩的上侧,将排气热风朝前方进行整流后再排出。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罩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同时,在排出部中形成多个整流板,所述整流板的角度为朝前上方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排气罩的排出部中的多个整流板之间的间隔为,越是位于后方,上述间隔就变得越窄。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罩上还设有用于使从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中的大部分从排气罩的中央流出的指向板。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罩排出部的上部形成横向较长的楕圆形。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罩的顶面和背面的联接部大致呈圆弧形。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罩中还设有用于使从排出部排出的排气热风在上下方向上可自由变化的整流板。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罩的排出部形状被设置成左右对称,在背板上有吸气口的情况下,靠近吸气口的一部分排出口被堵塞住。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下结构:即使在不拆下排气罩的情况下,机体外壳也能拆下。
10.如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使排气罩和相邻的墙壁之间保持隔离距离的凸起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由树脂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罩的上表面中从前方看时的右侧设有多个冲孔,从前方看时的左侧设有宽度很大的多边形孔。
13.如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背板罩的上表面上的排气口开口面积被设定为,越是靠近后方,上述排气口开口面积也就越小。
14.如权利要求1~11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背板罩的上表面上的排气口开口面积被设定为,越是靠近端部,上述排气口开口面积也就越小。
15.如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罩的下表面或者左右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减压口。
16.如权利要求1~15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背板的背面上设有多个呈防直排孔状或者呈圆形及多边形的排气口,另外,在背板上设有吸气口的情况下,所述呈防直排孔状或者呈圆形及多边形的排气口之间的配列间隔被设定为,越靠近吸气口,配列间隔也就越宽。
17.如权利要求1~16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加热室排出的热气首先临时地排入由加热室的后壁和背板形成的基本封闭的空间中,再从背板罩上的排气口排出。
18.如权利要求1~17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室的后壁和背板之间设有隔热材料。
CNA2007101426336A 2006-08-23 2007-08-20 加热烹调装置 Pending CN1011292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6183A JP4973065B2 (ja) 2006-08-23 2006-08-23 加熱調理器
JP2006226183 2006-08-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9249A true CN101129249A (zh) 2008-02-27

Family

ID=39126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26336A Pending CN101129249A (zh) 2006-08-23 2007-08-20 加热烹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73065B2 (zh)
CN (1) CN10112924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271A (zh) * 2009-04-28 2012-03-21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10056914A (zh) * 2019-04-03 2019-07-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10213851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10621203A (zh) * 2017-05-24 2019-1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煮饭器及加热烹调系统
CN111728471A (zh) * 2020-06-30 2020-10-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热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
CN112020626A (zh) * 2018-06-07 2020-12-01 李永熙 烹饪烟雾排出装置
CN112075852A (zh) * 2020-08-28 2020-12-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4335B2 (ja) * 2007-08-29 2012-02-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318200B2 (ja) * 2009-04-28 2013-10-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611713B2 (ja) * 2010-08-09 2014-10-22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5084897B2 (ja) * 2010-11-26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6252289B2 (ja) * 2014-03-25 2017-12-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外部装置の取付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7343B2 (ja) * 2014-06-13 2018-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22039642A (ja) * 2020-08-28 2022-03-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9940U (zh) * 1974-11-29 1976-06-02
JPS5640312U (zh) * 1979-09-07 1981-04-15
JPS6024203Y2 (ja) * 1979-09-25 1985-07-19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調理台
JPS58126607U (ja) * 1982-02-19 1983-08-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S6144114U (ja) * 1984-08-22 1986-03-24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調理器
JPS61214392A (ja) * 1985-03-19 1986-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S63233219A (ja) * 1987-03-20 1988-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調理器
JPH06100345B2 (ja) * 1988-06-17 1994-1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ガス調理器の排気装置
JP2805971B2 (ja) * 1990-04-10 1998-09-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01012753A (ja) * 1999-06-25 2001-01-19 Toto Ltd 調理機器
JP2002257353A (ja) * 2001-02-27 2002-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ター付き高周波加熱装置
JP4423868B2 (ja) * 2003-03-04 2010-03-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4346532B2 (ja) * 2004-09-22 2009-10-21 株式会社東芝 誘導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271A (zh) * 2009-04-28 2012-03-21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2388271B (zh) * 2009-04-28 2014-08-13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10621203A (zh) * 2017-05-24 2019-1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煮饭器及加热烹调系统
CN110213851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10213851B (zh) * 2018-02-28 2022-05-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12020626A (zh) * 2018-06-07 2020-12-01 李永熙 烹饪烟雾排出装置
CN112020626B (zh) * 2018-06-07 2023-01-17 李永熙 烹饪烟雾排出装置
CN110056914A (zh) * 2019-04-03 2019-07-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11728471A (zh) * 2020-06-30 2020-10-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热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
CN111728471B (zh) * 2020-06-30 2021-08-2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热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
CN112075852A (zh) * 2020-08-28 2020-12-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51360A (ja) 2008-03-06
JP4973065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9249A (zh) 加热烹调装置
KR101179729B1 (ko) 오븐
KR100876463B1 (ko) 오븐
EP2363648B1 (en) Oven
EP1795812B1 (en) Cooking appliance
JP478128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4633726B (zh) 抽屉式微波炉
EP3134684B1 (en) A cooking oven with an oven cavity and an oven door
CN104633727B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US9625162B2 (en) Heating cooker
JP2007170812A (ja) 複合調理器システム
CN105940267A (zh) 加热烹调器
KR20050028799A (ko) 대류 오븐 및 관련 공기 흐름 시스템
CN105960830A (zh) 微波加热装置
CN101356409B (zh) 烹调器具门和具有这种烹调器具门的烹调器具
CN203671679U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CN20607327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JP479198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188416B2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391139B2 (ja) 電子レンジ
CN102227592A (zh) 具有防护罩的烹饪设备
KR20070017698A (ko) 전기 오븐의 도어 냉각 구조
KR100697009B1 (ko) 조리기구의 냉각구조
CN221153831U (zh) 一种具有门体散热功能的烹饪一体机
GB2197458A (en) Fan-assisted gas-fired cooking ov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