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5529B - 操作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5529B
CN101125529B CN2007101397653A CN200710139765A CN101125529B CN 101125529 B CN101125529 B CN 101125529B CN 2007101397653 A CN2007101397653 A CN 2007101397653A CN 200710139765 A CN200710139765 A CN 200710139765A CN 101125529 B CN101125529 B CN 101125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piece
centers
lev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97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5529A (zh
Inventor
太田能司
饭野启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5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5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5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5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杆装置(19),该操作杆装置(19)具有在把手(18)的手握部(37)的下面安装的操作杆(38)。为提高操作杆的操作性,操作杆的操作部(67)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Cf)比手握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Cg)向外侧偏移预定距离(K)。

Description

操作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耕作机和两轮车的离合器工作的手握式操作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为了使耕作机的离合器工作而一起握住把手及操作杆时,防止手夹在把手的手握部和操作杆之间的操作杆装置通过日本特开平9-288524号公报已经公知了。
再有,从把手向外侧倾斜地进行安装的操作杆,通过日本特开平6-344957号公报已经公知。
在图8中,对在日本特开平9-288524号公报中公开的操作杆装置进行说明。
图8所示的操作杆201可操作地配置于把手202的手握部203的上方。操作杆201的按压操作部204沿手握部203的外周向下弯曲。该按压操作部204在位于其外侧的下边缘具有向外突出的防止夹入用的肋205。由该防止夹入用的肋205来防止夹入手。
但是,在握住操作杆201对按压操作部204向下方按压时,具有在上述下边缘处形成的防止夹入用的肋205造成不适的问题。
这里,虽然也可以构成为在手握部203的下方配置操作杆201的结构,但如果将操作杆201配置在下方,则在从下向上在垂直方向上握住操作杆201时,存在与普通男性的手的大小相比手较小的人难以操作且手易于疲劳的问题。
其次,在日本特开平6-344957号公报中公开的操作杆装置,在把手的左右两端所形成的各支撑托架上具备向外下方倾斜地设置的左右转向用的离合器杆。每个该离合器杆经由具有倾斜轴芯的支撑销而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托架上,从而实现了操作性的提高。
但是,日本特开平6-344957号公报中的操作杆装置,在握住左右转向用的离合器杆时,左右转向用的离合器杆在外侧向下方倾斜,所以存在使人感到手指不舒适而苦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操作性提高、手不易疲劳且手握时的触感良好的操作杆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杆装置,该操作杆装置具备:固定在把手上的托架;和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托架上的操作杆,上述操作杆具有与手的宽度相当的长度的操作部,该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把手的手握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预定距离;上述操作杆是安装在上述把手的手握部的下面、并且通过施加操作力从离合器断开状态切换为离合器接通状态的离合器杆。
因此,不需要将手指从外侧转向内侧,即使是手小的人也可将手腕放置在标准位置处。其结果是,操作杆的操作性提高,手不易疲劳。
优选上述托架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手握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因此,不需要将手腕从外侧转向内侧,且即使是手小的人也可将手腕放置在标准位置处。因而,操作杆的操作性提高。
优选上述操作部形成为截面U字形,并由底部、与底部的一侧相连的第一侧部和与底部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侧部构成,上述第二侧部朝向上述机体的宽度方向内侧定位,第一侧部的第一圆弧和第二侧部的第二圆弧的曲率半径不同。因此,可使从底部到第一及第二侧部的形状与握住时的手的形状一致,并可提高握住操作部时的触感。
优选上述第二圆弧的曲率半径比上述第一圆弧的曲率半径小。通过第二圆弧,第二侧部不会陷入手指中,从而不会产生不适。再有,通过第一圆弧,第一侧部不会陷入手掌中,从而不会产生不适。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握住手握部时的触感。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具备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的步行式管理机之一的耕作机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2方向的视图。
图3是图1中3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中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中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操作图3所示的操作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7—7线的剖面图。
图8是第一现有操作杆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步行式管理机上设置的操作杆装置的改良,该步行式管理机包括例如耕作机、除草机、除雪机等,在图示的本实施例中,表示耕作机来作为步行式管理机的一个实例。
参照图1及图2,步行式耕作机10具备:在机体11的上部11a上装载的发动机12、在机体11的后部11b上设置的变速箱13、在变速箱13内设置的变速机构(未图示)、向该变速机构传递发动机12的驱动力的带传递机构15、在变速箱13的下端部13a上设置的旋转作业部16、在变速箱13的后端部设置的阻力棒17、在变速箱13的上端部设置的把手18以及在把手18上设置的操作杆装置19。
发动机12在发动机主体21的上部具备燃料箱22、空气清洁器23及排气消音器24。
前部配重25设置于机体11的前端部11c。通过设置前部配重25,可良好地确保耕作机10的平衡性。
带传递机构15具备:在发动机12的输出轴27上设置的驱动滑轮28;在变速机构的输入轴31上设置的从动滑轮32;和在驱动滑轮28及从动滑轮32上卷绕的传动带33。输出轴27的旋转经带传递机构15而传递到输入轴31。在输入轴31旋转时,其旋转经变速机构而传递到旋转作业部16。通过旋转作业部16的旋转,耕作爪35旋转并耕作田地。耕作爪35所进行的耕作进深量通过将阻力棒17插入到土中来调整。
接通(ON)和断开(OFF)离合器的杆(操作杆)38,设于把手18的左离合器37附近。
离合器杆(操作杆)38经离合器电缆41而连接到带传递机构15的离合器臂43上。参考标记47是离合器部件。张紧轮44设置在离合器臂43的一端,对传动带33施加张紧力并使离合器部件47为接通状态。复位弹簧45的一端卡定在离合器臂43上。该复位弹簧45总是向使张紧轮44离开传动带33的方向(非张紧方向)施力。
通过在离合器杆38上作用操作力Ff(参照图6),并使离合器杆38从离合器断开位置Cs(参照图3)转到离合器接通位置Cd(参照图3),从而带传递机构15从离合器断开状态切换为离合器接通状态。
在从离合器杆38撤去上述操作力Ff时,离合器杆38回到离合器断开位置Cs,带传递机构15从离合器接通状态切换为离合器断开状态。
参照图3及图4,操作杆装置19由托架52和离合器杆38构成,该托架52固定在把手18的管主体51上,该离合器杆38利用杆支点轴53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托架52的上部中央附近。
托架52具有:固定部61,其形成在托架52的上端,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把手18的管主体51上;电缆安装部63,其形成在托架52的前端,紧固离合器电缆41的端部62;以及止挡部65,其形成在托架52的下部中央,将离合器杆38保持在离合器断开位置(待机位置)Cs处。
托架52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手握部37上:如箭头a1所示那样,托架52的中心线Cb,相对于左手握部37的中心线Cg,向机体的宽度方向外侧平行地偏移K大小的距离。
离合器杆38由支撑部66和操作部67构成,该支撑部66支撑在托架52上,操作部67从该支撑部66向后方连续地形成,并通过手指可上下摆动操作。
具体而言,上述离合器杆38具有:支点部71,其位于支撑部66的上部前端,供杆支点轴53嵌合;抵接部72,其位于支撑部66的前端,与托架52的止挡部65抵接;挂线部73,其位于该抵接部72的后方(箭头a2的方向),挂住离合器电缆41的端部;以及在操作部67的后部形成的操作限制部77。Cd是离合器杆38抵接在左手握部37上的离合器接通位置(操作极限位置)。
操作部67具有与手Hh(参照图6)的宽度W对应的长度L。如图4所示,该操作部67的中心线Cf,相对于把手18的手握部37的中心线Cg,如箭头a1所示那样向机体的宽度方向外侧平行地偏移K大小的距离。
操作部67的中心线Cf与托架52的中心线Cb一致。其结果是,离合器杆38和托架52的结构变简单。在该实施例中,虽然表示了操作部67的中心线Cf与托架52的中心线Cb一致的实例,但是否一致是任意的。即,也可以仅操作部67的中心线Cf相对于手握部(左手握部)37的中心线Cg向机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箭头a1方向)平行地偏移K大小的距离。
如图5所示,操作部67形成为截面U字形。该操作部67由底部81、与底部81的一侧相连的第一侧部82、与底部81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侧部83构成。第二侧部83位于耕作机10的中心线Cm(参照图2)附近。第一侧部82的第一圆弧r1和第二侧部83的第二圆弧r2不同。第二圆弧r2的曲率半径比第一圆弧r1的曲率半径小。
如图6及图7所示,操作者M用左手Hh对操作杆装置19进行操作时,由于离合器杆38比左手握部37的中心线Cg向外侧(箭头a1的方向)平行地偏移距离K,所以不需要使手指转入(箭头a4的方向)比左手握部37的中心线Cg更靠内侧(箭头a3的方向)处,且即使手小的人也可将手腕放置在实线所示的标准位置Sb处。即,即使是手的尺寸小的人,手指转入(箭头a4的方向)时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手腕的位置Bs也是上述标准位置Sb。其结果是,握住离合器杆38时的操作容易,且手不容易疲劳。
这样,具有与手H的宽度W(参照图6)相当的长度L的操作部67的中心线Cf,相对于把手18的手握部(左手握部)37的中心线Cg,向机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箭头a1的方向)平行地偏移距离K,所以离合器杆38的操作性提高,且手不容易疲劳。
再有,在操作者M用左手Hh对操作杆装置19进行操作时,通过操作部67的第二侧部83的第二圆弧r2,使第二侧部83不会嵌入手指中,从而不会产生不适。再有,通过第一侧部82的第一圆弧r1,第一侧部82不会嵌入手掌,从而不会产生不适。因此,可使手握操作部67时的触感良好。
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在实施例中以作为步行式管理机的一个实例的耕作机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采用具备引出自动两轮车等电缆的形式的装置中。
本发明的操作杆装置适于步行式管理机的离合器杆。

Claims (4)

1.一种操作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操作杆装置具备:
固定在把手上的托架;和
摆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托架上的操作杆,
上述操作杆具有与手的宽度相当的长度的操作部,该操作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把手的手握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预定距离;
上述操作杆(38)是安装在上述把手(18)的手握部(37)的下面、并且通过施加操作力(Ff)从离合器断开状态切换为离合器接通状态的离合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上述手握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向机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形成为截面U字形,并由底部、与底部的一侧相连的第一侧部和与底部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侧部构成,上述第二侧部朝向上述机体的宽度方向内侧定位,第一侧部的第一圆弧和第二侧部的第二圆弧的曲率半径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圆弧的曲率半径比上述第一圆弧的曲率半径小。
CN2007101397653A 2006-08-17 2007-07-31 操作杆装置 Active CN1011255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2737 2006-08-17
JP2006222737A JP4764286B2 (ja) 2006-08-17 2006-08-17 操作レバー装置
JP2006-222737 2006-08-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5529A CN101125529A (zh) 2008-02-20
CN101125529B true CN101125529B (zh) 2010-09-15

Family

ID=39093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97653A Active CN101125529B (zh) 2006-08-17 2007-07-31 操作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64286B2 (zh)
CN (1) CN10112552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6862A1 (de) * 1993-03-05 1994-09-08 Fichtel & Sachs Ag Brems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Fahrräder
CN1311740A (zh) * 1998-07-28 2001-09-05 Sram公司 两轴手操纵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5768Y1 (zh) * 1969-06-05 1975-02-18
JPS50103097A (zh) * 1974-01-24 1975-08-14
JPS58186990A (ja) * 1982-04-26 1983-11-01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の液体樹脂コ−テイング方法
JPS6284590A (ja) * 1985-10-08 1987-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装着装置
JP2002120577A (ja) * 2000-10-18 2002-04-23 Atex Co Ltd 作業車の伝動装置
US7062989B2 (en) * 2003-07-30 2006-06-20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6862A1 (de) * 1993-03-05 1994-09-08 Fichtel & Sachs Ag Brems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Fahrräder
CN1311740A (zh) * 1998-07-28 2001-09-05 Sram公司 两轴手操纵杆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6-344957A 1994.12.20
JP特开平9-288524A 1997.11.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5529A (zh) 2008-02-20
JP4764286B2 (ja) 2011-08-31
JP2008046930A (ja) 2008-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77758A1 (ja) 作業車
JP4680873B2 (ja) 作業機の操作機構
JP5050578B2 (ja) 船外機のハンドル構造
US11319015B2 (en) Traveling vehicle
JP5313861B2 (ja) 作業車
CN101125529B (zh) 操作杆装置
JP2015188403A5 (zh)
JP2015188403A (ja) 歩行型耕耘機
JPH11332331A (ja) 移動農機
JP4718377B2 (ja) 歩行型作業機のクラッチ操作構造
JP2002257229A (ja) 変速レバーの揺動アシスト機構
JP4489749B2 (ja) 作業機の操作レバー
JP2008046929A (ja) 操作レバー装置
JP2007006739A (ja) 歩行型作業機
JP4928489B2 (ja) 歩行型作業機
JP2008132813A (ja) 歩行型作業機
JP3607995B2 (ja) 指操作式クラッチレバー
JP3194175B2 (ja) 電動車
JP4118534B2 (ja) リーチフォークリフト用の操縦桿
EP2623402B1 (en) Operating lever unit for walk-behind working machine
JPH0233891B2 (ja) Idosagyokinokuratsuchisochi
JPH08142702A (ja) 歩行型移動農機
JP2003102239A (ja) 歩行型移動農機のクラッチ装置
JP3130187U (ja) 歩行型除雪機
JPH08258775A (ja) 小型電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