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0057A - 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0057A
CN101070057A CNA2007100973044A CN200710097304A CN101070057A CN 101070057 A CN101070057 A CN 101070057A CN A2007100973044 A CNA2007100973044 A CN A2007100973044A CN 200710097304 A CN200710097304 A CN 200710097304A CN 101070057 A CN101070057 A CN 101070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beam portion
seat
seat cushion
cushion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73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7046C (zh
Inventor
泽田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0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0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70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70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4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4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cushion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60N2/36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获得可以提高安装部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的座椅框架构造。连结座椅座垫框架(2)和座椅靠背框架(3)的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的内部而与侧梁部(8B)连结,另一方面,连结托架(10)的第2臂部,插入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梁部(9B)的内部而与侧梁部(9B)连结。

Description

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具备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的座椅中的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具备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的座椅、特别是车辆用座椅,已知以下构造:由板材(板料)形成座椅靠背的框架即座椅靠背框架,通过卷边加工将其周缘部卷曲为连续的筒状(管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2602770号公报(第5-6图)
发明内容
这种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座垫框架的连结构造,没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但考虑利用沿着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座垫框架的整个外侧面的左右一对连结托架,将这些框架之间连结。
但是,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由于连结托架位于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座垫框架的侧方,因此考虑到会成为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和座椅座垫框架的衬垫或者支脚部件等安装部件的设计上的较大制约。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可以提高安装部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的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框架构造,其设置于具备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的座椅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座椅座垫框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座垫上,在左右侧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第1梁部;座椅靠背框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上,在左右侧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第2梁部;以及连结所述座椅座垫框架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托架,其具有第1臂部及第2臂部,该第1臂部插入所述第1梁部的内部而与该第1梁部连结,该第2臂部插入所述第2梁部的内部而与该第2梁部连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座椅座垫、座椅靠背以及所述座椅框架构造。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座椅座垫框架的第1梁部的内部空间中插入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同时在座椅靠背框架的第2梁部的内部空间中插入所述连结托架的第2臂部,由此,利用所述连结托架连结所述座椅座垫框架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和第2臂部,插入座椅座垫框架的第1梁部和座椅靠背框架的第2梁部,所以可以提高安装于座椅座垫框架的第1梁部上和座椅靠背框架的第2梁部上的安装部件的设计上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构造的斜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座垫框架与座椅靠背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一部分的斜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座垫框架与座椅靠背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托架的外侧面侧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托架的内侧面侧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构造中的座椅靠背框架下部部分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构造中的座椅座垫框架的后角部部分的斜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座垫框架与座椅靠背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与座椅座垫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水平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与座椅座垫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分解斜视图。
图12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与座椅座垫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参考例的第2支撑轴与座椅靠背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要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构造的斜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座椅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构造的一部分的斜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座椅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图4是表示连结托架的外侧面侧的斜视图,图5是表示连结托架的内侧面侧的斜视图,图6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座椅框架构造中的座椅靠背框架下部部分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框架构造中的座椅座垫框架的后角部部分的斜视图,图8是沿图7中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座椅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构造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座椅框架构造,是用于车辆用座椅、具体来讲是用于小型厢式汽车的2~3人用的长椅式后座的座椅框架构造中的例子。
图1示出的座椅框架构造1设置于具备座椅座垫51和座椅靠背52的座椅中。座椅框架构造1具备设置于座椅座垫51上的座椅座垫框架2、和设置于座椅靠背52上的座椅靠背框架3。该座椅座垫框架2和座椅靠背框架3经由铰链构造4连结,同时座椅座垫框架2经由可以弯折的前脚部5支撑于车身地板上。这样设置了座椅框架构造1的长椅式后座,在不使用时通过将该长椅式后座整体地折叠,可以收纳于未图示的前座椅的背面侧。
座椅座垫框架2和座椅靠背框架3形成为横向宽度长的大致矩形状,并安装有衬垫(未图示)。
座椅座垫框架2和座椅靠背框架3构成为,具有平板部6、7和设置于该平板部6、7的周缘部上的卷曲部8、9。在这种构造的座椅座垫框架2和座椅靠背框架3中,将铝合金等可以弯折的基材的周缘部向内侧弯曲卷入而形成卷曲部8、9,该卷曲部8、9的内侧部分成为平板部6、7。该卷曲部8、9的弯折前端部被焊接于平板部6、7上。卷曲部8、9形成为方形剖面的筒状,具有内部空间。
座椅座垫框架2的卷曲部8沿平板部6的整个周缘形成,具有:前梁部8A,其构成座椅座垫框架2的前缘部;左右一对的第1梁部即侧梁部8B,其构成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缘部;以及第3梁部即后梁部8C,其构成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缘部。另一方面,座椅靠背框架3的卷曲部9相对于平板部7以“コ”字状形成,具有:上梁部9A,其构成座椅靠背框架3的上缘部;以及左右一对的第2梁部即侧梁部9B,其构成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缘部。在侧梁部9B下部的内部设置第1加强部件43(图6)。
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其左右方向的宽度设定为小于或等于左右一对的侧梁部8B的彼此相对面之间的宽度,同时配置于左右一对的侧梁部8B的后方。通过上述构造,左右一对的侧梁部8B的后表面开口,另一方面,后梁部8C的左右侧面开口。另外,座椅靠背框架3的左右一对的侧梁部9B的下表面开口。
下面,对铰链构造4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铰链构造4具有:左右一对的连结托架10,其将座椅靠背框架3以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与座椅座垫框架2连结,同时将座椅靠背框架3定位于就座位置上;以及锁止机构11,其锁止位于就座位置的座椅靠背框架3。因此,利用将座椅靠背框架3定位于就座位置的连结托架10,将座椅定位于就座位置。
由于左右一对的连结托架10是相对于与沿左右方向的直线正交的面成面对称的部件,因此在这里,以一侧(左侧)的连结托架1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5所示,连结托架10具有:基部12;第1臂部13,其从该基部12向前方延伸出;第2臂部14,其从基部12向后方斜上方延伸;以及第3臂部15,其从基部12向座椅座垫框架2的内侧(右侧)延伸出。
第1臂部13,从后方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本例中是左侧的侧梁部)8B的内部(内部空间),固定于侧梁部8B上。详细地说,在第1臂部13上,在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2个轴环16,另一方面,在侧梁部8B上设置通孔(未图示),其在左右方向上贯穿该侧梁部8B而形成,并与轴环16连通。这样,在穿过该通孔、轴环16而贯穿侧梁部8B的螺栓17上,在侧梁部8B的外部螺合螺母18,由此轴环16被侧梁部8B的左右一对的内侧面夹持,而使第1臂部13固定在侧梁部8B上。在这里,在侧梁部8B的后端如图9所示,形成可以将第1臂部13从后方插入的开口8Ba,第1臂部13从该开口8Ba插入侧梁部8B的内部。此外,该第1臂部13如图2所示,插入设置于侧梁部8B的上壁的上壁切口部41中。上壁切口部41与侧梁部8B的开8Ba相连设置。
第2臂部14如图2所示,从下方插入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梁部9B的内部(内部空间),以可以相对于沿座椅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支撑轴即第1支撑轴19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撑座椅靠背框架3。详细地说,在第2臂部14上设置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一个轴环20,另一方面,在侧梁部9B的一对侧壁上,设置与轴环20连通的通孔(未图示)。这样,第1支撑轴19以穿过该通孔、轴环20而贯穿左右侧梁部9B的状态,架设在左右一对的侧梁部9B上。第1支撑轴19由以下部分构成:在两端部形成内螺纹的轴主体21;以及插入轴环20而与轴主体21螺合的螺栓22。在轴主体21和侧梁部9B之间,以及螺栓22的头部和侧梁部9B之间,隔着未图示的轴套,利用上述构造,第1支撑轴19可以相对于第2臂部14平滑地转动。此外,为了在座椅靠背框架3以第1支撑轴19为中心转动时,使侧梁部9B不会与第2臂部14干涉,在侧梁部9B上形成用于避免该干涉的转动用切口部28。
此外,在第2臂部14上,如图3以及图4所示,将用于将座椅靠背框架3定位于就座位置的定位用切口部23,设置于轴环20、第1支撑轴19的下方。在该定位用切口部23上卡合销钉24,以将座椅靠背定位于就座位置,该销钉24设置于侧梁部9B中比第1支撑轴19更靠下端部一侧。该销钉24设置为以左右方向为轴向,贯穿侧梁部9B。
第3臂部15如图2以及图3所示,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的内部(内部空间),固定于后梁部8C上。该第3臂部15的长度L2如图5所示,比第1臂部13的长度L1短。
在这里,如图7至图9所示,在后梁部8C的宽度方向端部形成插入用切口部42,其可以使第3臂部15穿过,详细地说,可以使第3臂部从后方插入,由此,可以将第3臂部15和第1臂部13,从后方同时插入后梁部8C和侧梁部8B中。此外,在后梁部8C上,在插入用切口部42附近的、插入用切口部42下侧,设置支撑座椅座垫框架2的脚部即后脚部27。此外,在后梁部8C上,以覆盖插入用切口部42的状态,设置第2加强部件44,其是对后梁部8C中的插入用切口部42的周围和安装后脚部27的部分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后脚部27具有管状形状的脚主体27a和连结部件27b,该连结部件27b以相对于后梁部8C可以转动的方式连结该脚主体27a。第2加强部件44是弯折成“コ”字状的板部件,其从外部嵌于后梁部8C上。并且,在该第2加强部件44的下表面安装后脚部27的连结部件。
此外,第3臂部15与后脚部27和第2加强部件44一起,利用螺栓26、螺母45共同紧固在后梁部8C上。详细地说,在第3臂部15上设置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1个轴环25,另一方面,在后梁部8C上设置上下一对的第1紧固用通孔8Ca,其在上下方向上贯穿该后梁部8C形成而与轴环25连通的。此外,在后脚部27的连结部件27a上设置第2紧固用通孔27c,在第2加强部件44上设置上下一对的第3紧固用通孔44a。这样,通过在穿过该第1~第3紧固用通孔8Ca、27c、44a以及轴环25而贯穿后梁部8C的螺栓26上,在后梁部8C的外部(上方)螺合螺母45,第3臂部15利用轴环16部分,被后梁部8C的上下内表面夹持,将第3臂部1 5固定于后梁部8C上,同时将后脚部27和第2加强部件44固定于后梁部8C上。这样,螺栓26、螺母45构成紧固构造46。并且,螺栓26和螺母45也可以以相反的上下关系设置。
锁止机构11如图1至图3所示,具备第2支撑轴3I。该第2支撑轴31架设在左右一对的连结托架10上,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这些连结托架10上。在第2支撑轴31上固定扣钩32、操作杆33。详细地说,第2支撑轴31具有以下部分而构成:左右一对的轴环37,其被轴支撑在连结托架10上;轴主体38,其在两端部形成螺母部,配置于轴环37之间;左右一对的螺栓39,其从连结托架10的外侧插入轴环37,与轴主体38的螺母部螺合;以及左右一对的螺母40,其将操作杆33紧固在该螺栓39上。
扣钩32如图2至图5所示,设置于比连结托架10更靠内侧的连结托架10附近。扣钩32设置为左右一对。在扣钩32上形成凹部34,该凹部34与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梁部9B上的销钉24,以可以自由拆装的方式卡合。在扣钩32的凹部34的背面形成引导部36。
并且,在该第2支撑轴31中的扣钩32和连结托架10之间的部分中,外插左右一对的螺旋弹簧35。该螺旋弹簧35的一端部固定于第2支撑轴31上,另一方面,另一端部固定于连结托架10上,将第2支撑轴31向使扣钩32与销钉24卡合的方向(下面,称为卡合方向)预紧。
操作杆33分别设置于从连结托架10向外方凸出的第2支撑轴31的左右两端部。通过操作该操作杆33,可以使左右一对扣钩32和销钉24之间的卡合同时解除。
在该锁止机构11中,通过操作操作杆33而使扣钩32与第2支撑轴31一同向卡合相反方向转动,解除扣钩32相对于销钉24的卡合,从而可以使座椅靠背框架3以第1支撑轴19为中心向前倾倒转动。相对于销钉24的卡合被解除的扣钩32,由螺旋弹簧35预紧而向卡合方向转动,但利用未图示的止动构造,限制向规定位置以上的朝向卡合方向的转动而使转动停止。并且,通过使座椅靠背框架3从向前倾倒状态转动至就坐位置,销钉24一边与扣钩32的引导部36抵接,一边使扣钩32向卡合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向扣钩32的凹部34内移动,最终通过螺旋弹簧35的预紧力,销钉24和扣钩32的凹部34卡合。由此,将座椅靠背框架3锁止于就坐位置。
为了获得这种座椅框架构造1,首先准备连结托架10、座椅座垫框架2以及座椅靠背框架3。然后,通过进行如下连结,由连结托架10连结座椅座垫框架2和座椅靠背框架3,即:使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内部的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13与该侧梁部8B连结;使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中的连结托架10的第3臂部15与该后梁部8C连结;以及使插入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梁部9B内部的连结托架10的第2臂部14与该侧梁部9B连结。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13、第2臂部14,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和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梁部9B的内部(内部空间),因此可以使安装于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和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梁部9B上的衬垫等安装品的设计上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连结托架10的第3臂部15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的内部(内部空间),固定于该后梁部8C上,因此座椅座垫框架2的刚性、强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第3臂部13~15上设置轴环16、20、25,利用穿过轴环16、20、25内而贯穿各个梁部8B、9B、8C的螺栓17、22、26,和在该梁部8B、9B、8C的外部与该螺栓17、22、26螺合的螺母(相对于螺栓17,是螺母18),使各个臂部13、14、15分别与梁部8B、9B、8C连结。在上述构造中,由于不需要在各个梁部8B、9B、8C上定位臂部13、14、15的构造,因此可以使该梁部8B、9B、8C具有简单的构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个梁部8A、8B、8C、9A、9B是方形剖面的筒状,因此与圆形剖面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进行向各个梁部8A、8B、8C、9A、9B安装的前脚部5、后脚部27以及衬垫等安装部件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托架10以相对于沿座椅的宽度方向的第1支撑轴19为中心可以转动的方式支撑座椅靠背框架3,在座椅靠背框架3的侧梁部9B上形成转动用切口部28,其在座椅靠背框架3转动的情况下,避免连结托架10的第2臂部14与该梁部9B之间的干涉。因此,在座椅靠背框架3以第1支撑轴19为中心转动时,由转动用切口部28避免侧梁部9B与第2臂部14干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的后端,形成可以将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13从后方插入的开口8Ba,在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的上壁,与开口8Ba相连,设置使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13插入的上壁切口部41。因此,与没有设置上壁切口部41的情况相比,可以将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13更深地插入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的内部,以可以实现座椅框架构造1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8B的后端形成可以使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13从后方插入的开口8Ba,在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上,形成可以将连结托架10的第3臂部15从后方插入的插入用切口部42。因此,可以将第3臂部15和第1臂部13同时从后方插入后梁部8C和侧梁部8B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连结托架10中第3臂部15的长度L2比第1臂部13的长度L1短,因此与这种长度关系的相反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的插入用切口部42较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后脚部27和连结托架10的第3臂部15,通过紧固构造46共同紧固于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上,因此与使后脚部27和连结托架10的第3臂部15分别紧固于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上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座椅框架构造1简单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加强部件44以覆盖插入用切口部42的状态,加强座椅座垫框架2的后梁部8C中的插入用切口部42的周围以及安装后脚部27的部分,因此与如下情况相比,可以使座椅框架构造1简单化,即,覆盖插入用切口部42的部件、加强后梁部8C中的插入用切口部42的周围的部件、以及加强后梁部8C中的安装后脚部27的部分的部件是不同的部件。
下面,基于图10至图1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和座椅座垫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水平剖面图,图11是表示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和座椅座垫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分解斜视图,图12是为了对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和座椅座垫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1臂部113相对于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108B的固定构造不同。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座椅座垫框架2的侧梁部108B上,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2个定位销钉141。该定位销钉141以圆筒状形成,同时在其一端部上形成凸缘142。定位销钉141从设置于侧梁部108B的一个侧壁上的通孔143插入侧梁部108B的内部,同时凸缘142紧固于侧梁部108B的外表面。这些定位销钉141构成定位部144。此外,在侧梁部108B的另一个侧壁上,与通孔143同轴地设置通孔149。
另一方面,在连结托架10的第1臂部113上,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2个卡合片145,这些卡合片145构成卡合部146。卡合片145形成为剖面是半圆圆弧状的弯曲板状。前侧的卡合片145,其弯曲状的内表面朝向前方,另一方面,后侧的卡合片145,其弯曲状的内表面朝向上方。
此外,在第1臂部113上,对于每个卡合片145,设置与卡合片145的内表面相连的前侧以及后侧切口部147、148。与前侧的卡合片145相连的前侧切口部147向前方开口,另一方面,与后侧卡合片145相连的后侧切口部148向上方开口。
下面,对侧梁部108B的定位销钉141与第1臂部113的卡合片145之间的卡合,包括它们的卡合操作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将第1臂部113相对于侧梁部108B向下方倾斜而从后方插入,使前侧卡合片145的内表面与前侧定位销钉141抵接(图12)。然后,使连结托架10以前侧定位销钉141为中心向上方转动,使后侧卡合片145从下方与后侧定位销钉141抵接。在该状态下,侧梁部108B的定位销钉141与第1臂部113的卡合片145卡合。由此,第1臂部113利用卡合部146和定位部144相对于侧梁部108B定位。随后,将螺栓150插入通孔149、前侧切口部147、后侧切口部148、定位销钉141以及通孔149。然后,使螺母151与螺栓150螺合,将第1臂部113紧固于侧梁部108B上(图10)。
在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侧梁部108B上一体地设置与卡合部146卡合而进行定位第1臂部113的定位部144,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第1臂部113相对于侧梁部108B的定位。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座椅以可以多人就坐的长椅式座椅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一人用的座椅,此外并不限于车辆用的座椅。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连结托架10使座椅靠背框架3相对于座椅座垫框架2可以自由转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利用连结托架10使座椅靠背框架3相对于座椅座垫框架2固定。在该情况下,只要使第2臂部14与连结托架10之间的连结,与第1臂部143与连结托架10之间的连结构造相同即可。由此,在该情况下,连结托架10使座椅处于可以就坐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分别设置左右一对的侧梁部8B、108B(第1梁部)、侧梁部9B(第2梁部)以及连结托架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只在左侧或者只在右侧设置侧梁部8B、108B(第1梁部)、侧梁部9B(第2梁部)以及连结托架10。
下面,基于图13对参考例进行说明。并且,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图13是表示本参考例的第2支撑轴和座椅靠背框架之间的连结构造的要部剖面图。
该参考例是将锁止机构211的第2支撑轴219兼用作座椅靠背框架203的框架构成部件的例子。在座椅靠背框架203的侧梁部209B的左右侧壁上,同轴地形成通孔204,在这些通孔204中分别嵌合轴环205。此外,在侧梁部209B的内部,使与通孔204同轴地配置的轴环206嵌合于两侧壁之间。
另一方面,在第2支撑轴219的左右两端部上设置螺栓部207,该螺栓部207穿过轴环205、206、205而贯穿侧梁部209B。然后,在该螺栓部207的前端部螺合螺母208,使第2支撑轴219紧固于侧梁部209B上。并且,在本参考例中,连结托架210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配置于座椅靠背框架203的外部。此外,图中的标号233是操作杆。
根据该参考例,由于将锁止机构211的第2支撑轴219兼用作座椅靠背框架203的框架构造部件,因此在抑制座椅靠背框架203构造的复杂化的同时,可以提高座椅靠背框架203的强度。

Claims (13)

1.一种座椅框架构造,其设置于具备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的座椅中,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椅座垫框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座垫上,在左右侧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第1梁部;
座椅靠背框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上,在左右侧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第2梁部;以及
连结所述座椅座垫框架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托架,其具有第1臂部及第2臂部,该第1臂部插入所述第1梁部的内部而与该第1梁部连结,该第2臂部插入所述第2梁部的内部而与该第2梁部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座垫框架具有第3梁部,其具有内部空间,构成该座椅座垫框架的后缘部,
另一方面,所述连结托架具有第3臂部,该第3臂部插入所述第3梁部的内部而与该第3梁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臂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轴环,
利用螺栓和螺母使该臂部与该梁部连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轴环内,从而贯穿所述梁部中插入了具有所述轴环的所述臂部的梁部,所述螺母在该梁部的外部与该螺栓螺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臂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卡合部,
另一方面,在所述梁部中插入了具有所述卡合部的臂部的梁部上,一体地设置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定位该臂部的定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梁部是方形剖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托架以可以沿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的支撑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座椅靠背框架,
在所述第2梁部上形成转动用切口部,其用于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转动的情况下,避免所述第2臂部和该第2梁部之间的干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梁部的后端,形成可以从后方插入所述第1臂部的开口,
在所述第1梁部的上壁上,与所述开口相连设置使所述第1臂部插入的上壁切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梁部的后端,形成可以使所述第1臂部从后方插入的开口,
在所述第3梁部上,形成可以使所述第3臂部从后方插入的插入用切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臂部的长度比所述第1臂部的长度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脚部,其支撑所述座椅座垫框架;以及
紧固构造,其使所述脚部和所述第3臂部共同紧固于所述第3梁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脚部,其在所述插入用切口部的附近,安装于所述第3梁部上,支撑所述座椅座垫框架;以及
加强部件,其以覆盖所述插入用切口部的状态,加强所述第3梁部中的所述插入用切口部的周围、以及安装所述脚部的部分。
12.一种座椅,其具备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座椅座垫框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座垫上,在左右侧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第1梁部;
座椅靠背框架,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上,在左右侧缘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第2梁部;以及
连结所述座椅座垫框架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连结托架,其具有第1臂部及第2臂部,该第1臂部插入所述第1梁部的内部而与该第1梁部连结,该第2臂部插入所述第2梁部的内部而与该第2梁部连结。
13.一种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座椅座垫框架的第1梁部的内部空间中插入连结托架的第1臂部,同时在座椅靠背框架的第2梁部的内部空间中插入所述连结托架的第2臂部,由此,利用所述连结托架连结所述座椅座垫框架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
CNB2007100973044A 2006-05-12 2007-04-28 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0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3737 2006-05-12
JP2006133737 2006-05-12
JP2007098721 2007-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0057A true CN101070057A (zh) 2007-11-14
CN100567046C CN100567046C (zh) 2009-12-09

Family

ID=3846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73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046C (zh) 2006-05-12 2007-04-28 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1854658B1 (zh)
CN (1) CN100567046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2704A (zh) * 2009-08-21 2011-03-30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2131671A (zh) * 2008-08-29 2011-07-20 李尔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框架和制造方法
CN104321222A (zh) * 2012-08-14 2015-01-2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4715008A (zh) * 2021-01-07 2022-07-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框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8285A (en) * 1992-07-16 1993-08-24 Douglas & Lomason Company Folding vehicle bedseat
US7121609B2 (en) * 2002-09-20 2006-10-17 Intier Automotive Inc. Stow in floor seat assembly with main lateral displacement
JP3860151B2 (ja) * 2003-08-29 2006-12-2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格納式シート
WO2005095150A1 (en) * 2004-04-02 2005-10-13 Intier Automotive Inc. Fold in floor seat assembly having retracting front leg linkage assembly
US7121624B2 (en) * 2005-01-13 2006-10-17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having manual tumble with interlock and powered recline, fold and kneel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671A (zh) * 2008-08-29 2011-07-20 李尔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框架和制造方法
US9126518B2 (en) 2008-08-29 2015-09-08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fr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1992704A (zh) * 2009-08-21 2011-03-30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1992704B (zh) * 2009-08-21 2013-07-3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4321222A (zh) * 2012-08-14 2015-01-2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4321222B (zh) * 2012-08-14 2017-10-31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4715008A (zh) * 2021-01-07 2022-07-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框架
CN114715008B (zh) * 2021-01-07 2023-06-1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座椅框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54658B1 (en) 2012-07-18
CN100567046C (zh) 2009-12-09
EP1854658A2 (en) 2007-11-14
EP1854658A3 (en)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2275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組立方法
US9227530B2 (en) Vehicle seat
JP5223224B2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構造、シートおよびシートフレームの連結方法
WO2017022675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597158A (zh) 交通工具用锁紧装置
CN100567046C (zh) 座椅框架构造、座椅以及座椅框架的连结方法
JP200619904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高さ調整装置
JP200612371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770674A (zh) 座椅框架结构
WO2017086398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58188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38537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078655B2 (ja) 車両の折り畳みシート
JP200920278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3099977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5118327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跳上げ機構
JP6334326B2 (ja) 折畳み式車椅子
KR101435211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백의 스톱퍼장치
US20220111771A1 (en) Dual gear type recliner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JP3941746B2 (ja) 車両の折り畳みシート
JP6731830B2 (ja) 回動操作部材の取付部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什器
JPH07344Y2 (ja) シート取付ブラケット
JP200916670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20230068604A (ko) 시트프레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916653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