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4395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4395A
CN101064395A CNA2007101008513A CN200710100851A CN101064395A CN 101064395 A CN101064395 A CN 101064395A CN A2007101008513 A CNA2007101008513 A CN A2007101008513A CN 200710100851 A CN200710100851 A CN 200710100851A CN 101064395 A CN101064395 A CN 101064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follower
shell
movable plate
cam
cam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08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8633C (zh
Inventor
石川宜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4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4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86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863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01R13/4538Covers sliding or withdraw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尤其涉及杠杆型连接器。其目的是在用于外壳的和用于移动板的两类凸轮凹槽形成在杠杆中的情况下,提高设计凸轮凹槽的自由度。第一凸轮从动件形成在接受器的内圆周表面中,移动板形成有朝接受器的内圆周表面突出的第二凸轮从动件,并且杠杆可转动地支承在阴性外壳上。由于可与阳性外壳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一凸轮凹槽和可与移动板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二凸轮凹槽分开形成在臂部分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所以在凸轮凹槽的路线设计中,不需要考虑避免第一和第二凸轮凹槽的干扰。

Description

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尤其涉及杠杆型连接器。
已知杠杆型连接器构造使得,阴性外壳安装到形成在阳性外壳中的接受器中。通过用可操作部分将沿着阳性外壳的外表面定位的一对臂部分连接,形成杠杆,并且该臂部分可转动地支承在阳性外壳的外表面上。凸轮凹槽形成在该臂部分的内表面中,并且在凸轮凹槽与从阴性外壳的外表面突出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情况下,通过转动杠杆连接和分离两外壳。该接受器形成有用于避免干扰凸轮从动件的逃逸凹槽。
移动板设置在该接受器中,并且通过在两外壳连接之前插过移动板的定位孔,将突出到接受器中的阳性端子接头的导引末端对准。随着两外壳使用杠杆连接,该移动板朝接受器的后侧移动,并随着两外壳分离返回到接受器的开口附近的位置。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11-97105中公开的连接器已知为这种杠杆型连接器。
为了利用用于连接两外壳的杠杆对移动板进行移动,导致形成在移动板的外横向边缘上的凸轮从动件通过接受器的切割凹槽从接受器向外突出,并且这些凸轮从动件与形成在臂部分的内表面中的凸轮凹槽接合。
然而,在这种构造中,两类凸轮凹槽,即可与阴性外壳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凸轮凹槽和可与移动板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凸轮凹槽,存在于接受器的内表面中。于是,在设计凸轮凹槽的路线之后,需要避免凸轮凹槽的干扰(重叠和/或交叉),因此不可避免地减少了设计中的自由度。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在用于外壳的和用于移动板的两类凸轮凹槽形成在杠杆中的情况下,提高设计凸轮凹槽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它构造成使用可移动构件连接和分离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或者辅助它们的连接和分离,其中:
该第一外壳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端子接头,和移动板,该移动板可在第一外壳中或第一外壳上移动,同时允许第一端子接头从中通过,
该第一外壳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轮从动件,
该移动板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轮从动件,
该可移动构件支承在第二外壳上,从而基本沿着第二外壳的外表面移动,
可与第一凸轮从动件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轮凹槽形成在可操作构件的一个表面中或一个表面上,及
可与第二凸轮从动件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轮凹槽形成在可操作构件的另一表面中或另一表面上,该表面基本与第一凸轮凹槽所设置的一个表面相对。
由于可与第二外壳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一凸轮凹槽和可与移动板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二凸轮凹槽分开形成在可移动构件的分开的表面中或分开的表面上,所以在凸轮凹槽的路线设计中不需要考虑避免两凸轮凹槽的干扰,从而设计自由度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第一外壳包括至少部分环绕第一端子接头的接受器,并且该移动板可移动到接受器中或接受器处,同时允许第一端子接头从中通过。
优选地,该接受器形成有在其内圆周表面处或从其内圆周表面处突出的第一凸轮从动件。
更为优选地,该移动板形成有基本朝接受器的内圆周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轮从动件。
最为优选地,可与第一凸轮从动件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轮凹槽形成在可操作构件的外表面上,和/或可与第二凸轮从动件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轮凹槽形成在该可操作构件的内表面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杠杆型连接器,它构造成使用杠杆连接和分离阳性外壳和阴性外壳,其特征在于:
该阳性外壳包括阳性端子接头,环绕该阳性端子接头的接受器,和可在该接受器中移动同时允许阳性端子接头从中通过的移动板,
该接受器形成有从其内圆周表面突出的第一凸轮从动件,
该移动板形成有朝接受器的内圆周表面突出的第二凸轮从动件,
该杠杆支承在阴性外壳上,从而沿着阴性外壳的外表面转动,
可与第一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一凸轮凹槽形成在杠杆的外表面上,及
可与第二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二凸轮凹槽形成在杠杆的内表面中。
由于可与阴性外壳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一凸轮凹槽和可与移动板的凸轮从动件接合的第二凸轮凹槽分开形成在杠杆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所以在凸轮凹槽的路线设计中不需要考虑避免两凸轮凹槽的干扰,从而设计自由度较高。
优选地,该可操作构件包括一对臂部分,它们设置成将第二外壳保持在之间或跨越该第二外壳,及
该第二凸轮凹槽形成在这对臂部分的每一个的内表面中。
更为优选地,形成在移动板上的一对第二凸轮从动件位于在相对方向上最好从宽度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处。
更优选地,该杠杆包括一对臂部分,该臂部分设置成将阴性外壳保持在它们之间,
该第二凸轮凹槽形成在这对臂部分的每一个的内表面中,及
形成在移动板上的一对第二凸轮从动件位于在相对方向上从宽度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处。
由于形成在移动板上的这对第二凸轮从动件位于在相对方向上从宽度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处,所以移动板不可能绕着第二凸轮凹槽和第二凸轮从动件的接合位置倾斜。
更为优选地,出于防流体目的的密封环设置在或固定到移动板上。
更优选地,该第一凸轮从动件和/或第二凸轮从动件关于宽度方向不对称地设置。
最为优选地,第二凸轮凹槽的入口在可操作构件,最好是其臂部分的外周边缘处开放,当沿着可移动构件的操作方向观察时,该入口位于不同位置处。
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所述阳性外壳和阴性外壳的分离状态的后视图,
附图2是示出阳性外壳的接受器、移动板和杠杆的透视图,
附图3是示出该接受器和杠杆的透视图,
附图4是示出移动板和杠杆的部分切除透视图,
附图5是示出两外壳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6是一剖视图,示出了两外壳略微安装以将凸轮从动件定位在凸轮凹槽的入口处的状态,
附图7是示出两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8是示出两外壳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9是一剖视图,示出了两外壳略微安装以将凸轮从动件定位在凸轮凹槽的入口处的状态,
附图10是示出两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述两外壳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述两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及
附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所述两外壳彼此略微安装的状态的剖视图。
<第一实施例>
下文中,参照附图1至10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杠杆型连接器(作为可移动构件型的优选连接器)构造使得,至少阳性外壳10和阴性外壳20使用杠杆3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或可操作构件)连接和分离,或者杠杆30的操作辅助它们的连接。尽管在附图1中示出了阳性外壳10和阴性外壳20的精确侧视图,但是通过省略阴性外壳20,只示出了杠杆30,并且阳性外壳10的形状在附图2至10中进行了简化。下文中,外壳10、20的连接侧称为前部或前侧。
阳性外壳10具有一接受器11,该接受器最好基本处于向上(朝前侧)延伸的矩形管的形式,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阳性端子接头的上端(导引末端)处的一个或多个(最好基本较窄和/或较长的)舌片12从接受器11的后端表面(内底部表面)向上(在基本与两外壳10、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平行的方向上)和/或基本彼此平行突出,并且这些舌片12至少部分由接受器11环绕。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最好前和/或后)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在靠近接受器11的开口的宽度中间位置(最好在基本宽度(横向)中央位置处)处形成在接受器11的前板11F和/或后板11R上。这对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最好具有基本圆柱形,并从前板11F的内表面向后突出,同时从后板11R的内表面向前突出。而且,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最好基本同轴设置。
移动板14最好至少部分容纳在接受器11中,从而可基本沿着垂直方向(即基本与两外壳10、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平行的方向)移动。该移动板14最好包括主体部分15(最好基本处于矩形板的形式),该主体部分与两外壳10、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成直角,还包括环绕壁部分16(最好基本处于矩形管的形式),该环绕壁部分从主体部分15的外周边缘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或向上(即,基本与两外壳10、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平行的方向)延伸过至少部分,最好基本整个圆周。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基本对应于舌片12的定位孔形成垂直穿透主体部分15。移动板14最好由形成在环绕壁部分16的外圆周表面和接受器1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导向装置(未示出)导向,以与接受器11的前板11F和后板11R限定的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隙,可基本平行于两外壳10、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移动。应当注意的是,如肋板和凹槽的接合之类的已知构造可以用作该导向装置。
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形成在环绕壁部分16的前壁16F和/或后壁16R上,或形成在前壁16F和/或后壁16R处,或其附近。该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最好形成在环绕壁部分16的开放边缘(前壁16F和/或后壁16R的上边缘或前边缘)的略上方位置处,并最好具有基本圆柱形,其轴线基本平行于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的轴线。形成在前壁16F上的第二凸轮从动件17F在一个方向上(例如向前)最好在从宽度中央横向(例如,向右)偏移的位置处朝接受器11的内圆周表面突出,而形成在后壁16R上的第二凸轮从动件17R在基本相对的方向上(例如向后)最好在从宽度中央横向(例如,向左)偏移的位置处朝接受器11的内圆周表面(后板11R的内表面)突出。因此,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和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相对于宽度方向WD(与两外壳10、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方向)不对称地设置。
通过至少部分安装到接受器11中(即,至少部分由移动板14的环绕壁部分16封闭的空间),阴性外壳20与阳性外壳10连接。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基本圆柱形轴部分21从阴性外壳20的外表面(前表面和/或后表面)突出,该轴部分的轴线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与两外壳10、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和/或宽度方向W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杠杆30(作为优选的可操作构件)可操作或可移动地(最好是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安装在轴部分21上。
杠杆30(可操作构件)最好是这样,使得一对板形前后臂部分31F、31R通过可操作部分32连接,并且轴承孔33形成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穿透或凹陷该臂部分31F、31R中的每一个。这种杠杆30通过将轴承孔33与轴部分31接合,并沿着阴性外壳20的前和后表面设置(放置)两个臂部分31F、31R进行组装。杠杆30可移动地支承在轴部分21(最好可绕其转动或回转)上初始位置IP和连接位置CP之间。
前后臂部分31F、31R的外表面凹陷或切割成弯曲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凹槽34F、34R,以至少部分环绕轴承孔33。前和后第一凸轮凹槽34F、34R最好处于基本相同的形状,从而当在向前和向后方向观察时,其宽度和路线一致。前和后臂部分31F、31R的内表面(基本与第一凸轮凹槽34F、34R相对的表面)凹陷形成一个或多个弯曲的第二凸轮凹槽35F、35R,以至少部分环绕轴承孔33。尽管前和后第一凸轮凹槽35F、35R处于基本相同的形状,当在向前和向后方向观察时,其宽度和路线不一致。换句话说,两个前和后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处于在圆周方向上绕着轴承孔33偏移一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角度的位置关系。因此,当沿着杠杆30的操作方向观察时,在臂部分31F、31R的外周边缘处开放的前和后第二凸轮凹槽35F、35R的入口最好位于不同位置(最好是当相对于轴21和/或轴承孔33的轴观察时的角度位置)处。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两外壳10、20连接之前,最好通过未说明的已知锁定装置,移动板14最好临时定位或保持在对准位置AP(参见附图8和9)处。在此状态下,舌片12的导引末端(上端)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孔15H中,从而数个舌片12对准使得,基本对应于安装在阴性外壳20中的阳性端子接头(未示出)。而且,杠杆30最好通过未说明的锁定装置相对于阴性外壳20临时定位或保持在初始位置IP(参见附图8和9)处,第一凸轮凹槽34F、34R的入口和第二凸轮凹槽35F、35R的入口基本对应于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和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定位。
如果阴性外壳20的底端轻微安装到此状态下的接受器11中(移动板14中),则臂部分31F、31R的底端至少部分插入到接受器11的前板11F和移动板14的前壁16F之间的间隙以及后板11R和后壁16R之间的间隙中,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至少部分进入第一凸轮凹槽34F、34R的入口,并且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至少部分进入第二凸轮凹槽35F、35R的入口,如附图6和9中所示。
如果杠杆30在此状态下操作或移动(最好是转动或回转)向或者操作或移动到连接位置CP,则通过第一凸轮凹槽34F、34R和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的接合将两外壳10、20拉向彼此,从而通过展开的凸轮动作进行或辅助两外壳10、20的连接操作。随着阴性外壳20通过杠杆30的操作或移动(最好是转动)而移向阳性外壳10,阴性外壳20和移动板14基本整体朝接受器11的后侧移动,同时略微朝向或远离彼此移动。随着该移动板14移动,舌片12上的定位孔15H的位置从舌片12的导引末端侧朝基础末端侧(底端侧)移动。
当杠杆30基本移动(转动)到连接位置CP时,两外壳10、20基本正确连接,并且移动板14到达缩回位置(参见附图10),定位孔15H在该缩回位置处与舌片12的基础末端接合。
在将彼此正确连接的两外壳10、20分离时,杠杆30从连接位置CP操作或移动(最好是转动或回转)向或者操作或移动到初始位置IP。随着杠杆30转动,通过第一凸轮凹槽34F、34R和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的接合,逐渐彼此分离两外壳10、20(或辅助它们的分离),并且通过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和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的接合,移动板14和阴性外壳20基本整体地移向接受器11的入口。当杠杆30基本到达初始位置IP时,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基本位于第一凸轮凹槽34F、34R处或与之相对应,并且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基本位于第二凸轮凹槽35F、35R的入口处或与之相对应,从而阴性外壳20和/或杠杆30可与接受器11和移动板14分离。随后,杠杆30可与阴性外壳20一起从阳性外壳10脱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与阴性外壳20的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接合的第一凸轮凹槽34F、34R和可与移动板14的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接合的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分开形成在杠杆30的臂部分31F、31R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于是,在凸轮凹槽的路线设计中,不需要考虑避免两类凸轮凹槽的干扰。因此,设计自由度(尤其是关于移动外壳和移动板的相应凸轮动作的展开)较高。
而且,由于形成在移动板14上的这对前和后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位于沿着宽度方向WD在相对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最好从宽度(横向)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处,所以移动板14不可能绕着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和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的接合位置倾斜。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11至1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处于防流体或防水目的的密封环40设置在或固定到移动板14的环绕壁部分16的内圆周上,从而最好沿着环绕壁部分16的内圆周在密封环40的后端和主体部分15之间形成凹陷部分41,并且可与该凹陷部分41接合的(至少部分圆周延伸的)突出部分42相对于连接方向形成在阴性外壳20的导引末端的外圆周上。应当理解的是,突出部分42可以环绕阴性外壳20的导引末端的基本整个外圆周设置,或只设置在其一部分上。
如果在移动板14位于对准位置AP处的情况下(参见附图11),两外壳10、20轻微彼此安装,以将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插入到第一凸轮凹槽34F、34R的入口中,并将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插入到第二凸轮凹槽35F、35R的入口中,则突出部分42与凹陷部分41接合,如附图13中所示,从而防止阴性外壳20和移动板14在连接和分离方向CSD上的相对移动。于是,阴性外壳20和阳性外壳10可临时定位或保持在它们的略微安装状态。这样能够有助于将手持阴性外壳20输送到杠杆30的继续操作。在凹陷部分41和突出部分42彼此接合的情况下,移动板14和阴性外壳20在接受器11中整体移动,不进行任何相对移动,同时移动或操作(最好是转动或回转)杠杆30。
由于其他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或相同,所以通过用相同附图标记对其进行表示,不再描述其结构、功能和效果。
因此,为了尤其通过增大设计凸轮凹槽中的自由度提高操作性,在用与外壳和用于移动板的两类凸轮凹槽形成在如杠杆之类的可移动构件中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形成在接受器11的内圆周表面中,移动板14形成有朝接受器11的内圆周表面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并且如杠杆30之类的可移动构件可移动地或可操作地(最好是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支承在其中一个外壳上,最好是阴性外壳20上。由于可与阳性外壳10的凸轮从动件13F、13R接合的第一凸轮凹槽34F、34R和可与移动板14的凸轮从动件17F、17R接合的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分开形成在至少一个臂部分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相应一个中,或形成在臂部分31F、31R中,所以在凸轮凹槽34F、34R、35F、35R的路线设计中不需要考虑避免第一和第二凸轮凹槽34F、34R、35F、35R的干扰。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杠杆包括一对臂部分,但是根据本发明,该杠杆也可处于单板的形式。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形成在移动板上的这对第二凸轮从动件位于沿着宽度方向在相对方向上(最好从宽度的基本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处,但是根据本发明,这对第二凸轮从动件也可以设置在宽度中央位置处。
(3)尽管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该可操作构件最好是可转动或可回转地设置在其中一个连接器外壳上的杠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可基本线性(最好在与连接和分离方向CS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或沿着如基本椭圆路径之类的任何其他路径移动的如滑块之类的任何其他可操作或可移动构件。
(4)尽管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该杠杆设置在阴性连接器外壳上,但是它也可以设置在阳性连接器外壳上。
附图标记列表
10          阳性外壳(第一外壳)
11          接受器
12          阳性端子接头(第一端子接头)的舌片
13F,13R    第一凸轮从动件
14          移动板
17F,17R    第二凸轮从动件
20          阴性外壳(第二外壳)
30          杠杆(可移动构件)
31F,31R    臂部分
34F,34R    第一凸轮凹槽
35F,35R    第二凸轮凹槽

Claims (10)

1.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它构造成用可移动构件(30)来连接和分离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20)或者辅助它们的连接和分离,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外壳(1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端子接头(12),和移动板(14),该移动板(14)可在第一外壳(10)中或第一外壳(10)上移动,同时允许第一端子接头(12)从中通过,
该第一外壳(10)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
该移动板(14)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
该可移动构件(30)支承在第二外壳(20)上,从而基本沿着第二外壳(20)的外表面移动,
可与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轮凹槽(34F;34R)形成在可操作构件(30)的一个表面中或一个表面上,及
可与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形成在可操作构件(30)的另一表面中或另一表面上,该表面基本与第一凸轮凹槽(34F;34R)所设置的一个表面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壳(10)包括至少部分环绕第一端子接头(12)的接受器(11),并且该移动板(14)可在接受器(11)中或接受器(11)处移动,同时允许第一端子接头(12)从中通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受器(11)形成有在其内圆周表面处或从其内圆周表面处突出的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板(14)形成有基本朝接受器(11)的内圆周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与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凸轮凹槽(34F;34R)形成在可操作构件(30)的外表面上,和/或可与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接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形成在该可操作构件(30)的内表面中。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可操作构件(30)包括一对臂部分(31F;31R),该臂部分(31F;31R)设置成将第二外壳(20)保持在它们之间或跨越第二外壳(20),及
该第二凸轮凹槽(35F;35R)形成在这对臂部分(31F,31R)中的每一个的内表面中。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移动板(14)上的一对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位于在相对方向上最好从宽度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处。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流体目的的密封环(40)设置在移动板(14)上,或者固定到移动板(14)上。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轮从动件(13F;13R)和第二凸轮从动件(17F;17R)关于宽度方向(WD)不对称设置。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轮凹槽(35F;35R)的入口在可操作构件(30)的外周边缘处,最好在其臂部分(31F,31R)处开放,当沿着可移动构件(30)的操作方向观察时,这些入口位于不同位置处。
CNB2007101008513A 2006-04-20 2007-04-20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86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6531A JP4622930B2 (ja) 2006-04-20 2006-04-20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6116531 2006-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4395A true CN101064395A (zh) 2007-10-31
CN100568633C CN100568633C (zh) 2009-12-09

Family

ID=3845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085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8633C (zh) 2006-04-20 2007-04-2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29133B2 (zh)
EP (1) EP1848069B1 (zh)
JP (1) JP4622930B2 (zh)
KR (1) KR100893318B1 (zh)
CN (1) CN100568633C (zh)
DE (1) DE602007000189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0762A (zh) * 2010-05-07 2011-12-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组装所述连接器的方法
CN103181036A (zh) * 2010-10-26 2013-06-26 泰科电子法国公司 安全接合的连接器
CN104350647A (zh) * 2012-05-23 2015-02-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
CN107453137A (zh) * 2016-05-30 2017-12-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787015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571593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8119A (ja) * 2007-03-02 2008-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211929B2 (ja) * 2008-08-19 2013-06-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965789B2 (ja) * 2012-08-31 2016-08-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2218154A1 (de) * 2012-10-04 2014-06-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abel und Anordnung mit Kabel und Gegenelement
DE102013022011A1 (de) * 2013-12-20 2015-06-25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US9520669B2 (en) 2014-05-19 2016-12-13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ale terminal protector
US9455521B2 (en) * 2014-12-03 2016-09-27 Hyundai Motor Company Lever type connector
US9520675B2 (en) * 2014-12-04 2016-12-13 Hyundai Motor Company Lever type connector
JP6574798B2 (ja) * 2017-02-28 2019-09-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9948030B1 (en) 2017-09-15 2018-04-17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c. Lever-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body and rel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6924386B2 (ja) * 2018-01-25 2021-08-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EP3544125B1 (en) * 2018-03-19 2022-12-07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male connector
US10806066B2 (en) * 2018-05-18 2020-10-20 Deere & Company Implement multi-coupler with breakaway fea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4049B2 (ja) 1991-09-13 1997-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106900B2 (ja) * 1995-03-24 2000-11-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H08330023A (ja) * 1995-05-29 1996-12-13 Amp Japan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472666B2 (ja) * 1996-07-24 2003-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244028B2 (ja) 1997-07-30 2002-01-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237580B2 (ja) * 1997-08-18 2001-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244034B2 (ja) * 1997-08-27 2002-01-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603562B2 (ja) * 1997-09-19 2004-12-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319387B2 (ja) * 1998-05-01 2002-08-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3800495B2 (ja) 2000-04-25 2006-07-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43555B2 (ja) * 2001-05-07 2006-0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066965B2 (ja) * 2004-02-24 2008-03-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0762A (zh) * 2010-05-07 2011-12-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组装所述连接器的方法
CN103181036A (zh) * 2010-10-26 2013-06-26 泰科电子法国公司 安全接合的连接器
CN104350647A (zh) * 2012-05-23 2015-02-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
CN107453137A (zh) * 2016-05-30 2017-12-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453137B (zh) * 2016-05-30 2019-05-2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787015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787015B (zh) * 2017-11-14 2021-06-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571593A (zh) * 2018-06-06 2019-1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10571593B (zh) * 2018-06-06 2021-03-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104286A (ko) 2007-10-25
US7329133B2 (en) 2008-02-12
CN100568633C (zh) 2009-12-09
EP1848069B1 (en) 2008-10-22
EP1848069A1 (en) 2007-10-24
JP4622930B2 (ja) 2011-02-02
KR100893318B1 (ko) 2009-04-15
JP2007287614A (ja) 2007-11-01
US20070249206A1 (en) 2007-10-25
DE602007000189D1 (de)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4395A (zh) 连接器
CN1210516C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917295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方法
CN101242050B (zh)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CN1825859A (zh) 便携式设备的铰链装置和移动电话机
CN101055955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716708A (zh) 连接器
CN1203364C (zh) 照相机的防水结构
CN1256743C (zh) 开关结构
CN1697267A (zh) 杠杆式连接器
CN1658062A (zh) 电子设备用框体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用框体的投影机
CN101030683A (zh) 杠杆型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941518A (zh) 电连接器
CN1848377A (zh) 闸阀装置和处理系统
CN101052321A (zh) 带扣
CN1234632A (zh) 杆型连接器
CN1893198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1079536A (zh) 连接器和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CN1914776A (zh) 壳体
CN1610144A (zh) 电池组
CN1446019A (zh) 天线和搭载有该天线的通讯机器
CN101034641A (zh) 钥匙开关
CN1504655A (zh) 电缆保护和引导装置
CN101045446A (zh) 转向锁定装置
CN1475175A (zh) 头盔中的转动开闭体的支撑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