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2773B - 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2773B
CN101052773B CN2005800313787A CN200580031378A CN101052773B CN 101052773 B CN101052773 B CN 101052773B CN 2005800313787 A CN2005800313787 A CN 2005800313787A CN 200580031378 A CN200580031378 A CN 200580031378A CN 101052773 B CN101052773 B CN 101052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element
general toroidal
wedge
protuberance
middle un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13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2773A (zh
Inventor
佩德罗·哈玛尔博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RAL SA
Original Assignee
INVERAL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RAL SA filed Critical INVERAL SA
Publication of CN101052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2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04G25/06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04G25/06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 E04G25/061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by p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04G25/06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 E04G25/065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by a threaded nu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04G25/06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 E04G25/068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by a ca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2Articulated members
    • Y10T403/32254Lockable at fixed position
    • Y10T403/32467Telescoping members
    • Y10T403/32475Telescoping members having detent
    • Y10T403/32501Cam or w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一种卸载诸如支柱或临时支架的支承元件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元件包括两个筒形元件,即伸缩连接的下轴和上轴,所述装置包括包括大致环形的第一和第二本体,它们可共轴线相连,每个本体设有通孔,其使得在这两个本体适时地相连时,支承元件的上轴可穿过该通孔,使得所述第二本体坐靠在下轴上;中间卸载楔形件安置在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本体之间,适于相对于它们横向滑动,从而其滑动使得在所述支承元件处于竖直位置中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支承元件的纵向相互靠近或分离,并因而相应地减少或增加所述支承元件的总长度。

Description

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卸载适用于结构或临时支架的支柱的支承元件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元件是由两个可伸缩地连接的筒形元件形成,其中所述装置有助于支承元件从其所支承的模板元件或结构性元件快速地和容易地脱离连接。
背景技术
支柱是竖直支承元件,其高度可调整,通常应用在建筑中,包括竖直外侧基管,被称作下轴,其下端具有支承基座;以及内侧管,或上轴,其可从下轴移出较小或较大的长度,以将支柱的长度适合于由其所支承的表面或诸如模板元件的元件之间的距离。
支柱设有紧固器具,其允许在上轴已经从下轴(基管)足够抽出之后,固定上轴的位置。这些器具大体包括横向销,其穿过上轴,并且同时坐靠在具有把手的调节螺母上,并且连接至下轴的上端外侧具有的螺纹部。
在将支柱支承就位的结构已经获取了足够的阻抗之后,支柱被卸载,也就是说,支柱从其所支承的模板元件脱离连接。为了脱离连接支柱,很难沿与调节螺母的调节方向相反的方向手动松开调节螺母,这是因为负载的支柱之下的压力阻碍了所述螺母相对于下轴的螺纹部的旋转。因而,通常的是,操作者利用锤子或类似物沿松开螺母的方向击打螺母手柄,但是这经常导致了支柱中的缺陷。因而,为了有助于操作性卸载,采用特定的装置以便快速卸载支柱。
公知一些装置辅助卸载诸如支柱的支承元件,这是基于连接至所述支柱的上端的部件,其中上侧边缘具有缺口,其具有直台阶,确定用于穿过上轴的横向销的支承的大致水平区域,该状态对应于支柱的操作或工作位置。所讨论的部件具有邻近台阶的凹部,该凹部被构造成在支柱的卸载位置中在销的下降或下落的过程中接收销。这种类型的辅助卸载装置具有以下缺陷,由于偶然或错误的操作,销可移向台阶的边缘,而下落到凹部中,这造成了在工作位置时的支柱的卸载以及这所涉及的危险。同样,为了卸载支柱,必须猛烈击打销,从而其下落进入凹部中,这是由于其最初所支承的表面缺少倾斜,因为如果更加倾斜的话,则将增加销偶然下落到凹部中的危险。
专利公开文献ES 2140280中说明了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实例,其中在支柱轴上设置了滑动保持件,其中所述滑动保持件由调节螺母支承,并且包括两个径向彼此相反的缺口,每个缺口在其一个侧部具有倾斜台阶,缺口的底部是圆形的,适于接收支柱销。装置通过另一部件被补充,支柱轴的外侧上的滑动圆柱形装置,其保持不同的径向相反的延伸部,它们可针对支柱的操作位置装配在保持件缺口中,防止销偶然掉落到其中。因而,为了辅助卸载支柱,必须抬高圆柱形元件,从而延伸部离开缺口的底部,并且因而销由于重力或击打的作用可滑入倾斜台阶中,直至其穿入缺口的底部。
在支柱的所述辅助卸载装置中,必须首先定位保持件,然后将销穿过支柱的上轴,并且将其保持支承在保持件的倾斜台阶上,直至互补的部件已经被定位在顶部上,从而其延伸部装配进入保持件缺口的底部中,这使得单元的结构复杂。
因而,明显缺少这样的用于卸载诸如支柱或临时支架的支承元件的装置,其克服了现有装置的缺点并且提高了其定位的速度和容易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卸载支承元件的装置适用于临时支架或支柱,它们包括两个筒形元件,即伸缩连接的下轴和上轴。
大体上,用于卸载支承元件的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大致环形的第一本体和一个大致环形的第二本体,它们可共轴相连,每个大致环形本体设有通孔,其使得在这两个大致环形本体适时相连时,支承元件的上轴可穿过该通孔,所述支承元件的上轴可坐靠在所述第一大致环形本体上,使得所述第二大致环形本体坐靠在下轴上;中间卸载楔形件安置在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大致环形本体之间,适于相对于它们横向滑动,从而其的滑动使得在支承元件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一大致环形本体和第二大致环形本体沿支承元件的纵向相互靠近或进一步分离,并因而对应地增加或减小支承元件的总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中间卸载楔形件具有夹持器具,其适于阻挡中间卸载楔形件相对于两个大致环形本体的位置并且因而固定所述大致环形本体之间的分开距离,其对应于支承元件的操作位置,从而在该位置解除阻挡时,这两个本体之间的分开距离减小,并且支承元件返回至非操作位置。
根据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的另一特征,每一个大致环形的本体具有径向相反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它们从所述大致环形本体的内侧基部开始、垂直其延伸相同的长度,它们的相反的内侧面形成不同的圆柱形表面,其与通孔共轴,每个突出部的外侧边缘具有对应的和相应的横向凸出部,其悬置,在其下方设有相应的空腔,所有这些使得,在这两个大致环形本体被连接之后,横向凸出部可同时地适配进入另一大致环形本体的对应空腔中,在每个大致环形本体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基部,其适于接受另一大致环形本体的突出部和相应的横向凸出部的支承,由于这两个大致环形本体适于在它们之间沿轴向移动,在装置从非操作位置变化至操作位置时,放弃所述基部中的支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基部具有竖直端止挡部分,其适于在第一大致环形本体和第二大致环形本体相连时限制第一大致环形本体和第二大致环形本体的相互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中间卸载楔形件包括环形、平坦的椭圆形本体,其具有两个直、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以及两个弧形的端部,所述直、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具有递减的四边形截面,从而直、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具有形成楔形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
根据优选的实施例,在两个大致环形本体通过中间卸载楔形件的插入而相连时,大致环形本体在相反的面上具有倾斜外侧围绕表面,其斜率对应于中间卸载楔形件的直、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的下侧面和上侧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每个大致环形本体的竖直端止挡部分对应地与中间卸载楔形件的直、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的相反的内侧面所在的表面共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每个大致环形本体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与横向凸出部相反的侧部中对应地具有第一斜角表面和第二斜角表面,它们平行于中间卸载楔形件的两个直、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的相反的内侧面所在的表面,从而当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在两个大致环形本体之间滑动时,所述斜角表面形成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的引导件,同时所述斜角表面沿其所连接的另一大致环形本体的基部的内壁被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每个大致环形本体的第一突出部被包括在与第三斜角表面的横向凸出部的面相反的面中,其中所述第三斜角表面连接至所述第一斜角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间卸载楔形件的一个弧形端部具有周边凹槽,其端部对应于中间卸载楔形件的直、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中所形成的两个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夹持器具位于中间卸载楔形件上的周边凹槽中。
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例,夹持装置是由保持弹簧制成,其中所述弹簧包括弧形部分,其适于安置在中间卸载楔形件的周边凹槽中;以及一些向内折叠的端部,它们被构造成适配进入中间卸载楔形件的通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支承元件的操作位置中,每个大致环形本体的第一突出部的第三斜角表面包括用于中间卸载楔形件的夹持器具的止回器具,从而通过在中间卸载楔形件的弧形端部的外侧面上垂直地施加力而可仅解除阻挡所述操作位置,其中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具有周边凹槽,其中所述力适于克服夹持器具施加的保持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没有周边凹槽的中间卸载楔形件的弧形端部具有加宽的表面,其适于接收沿大致垂直于支承元件的方向施加的力。
附图说明
附图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示出了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支柱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所述装置处于非操作位置;
图2是图1的支柱的对应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二本体的透视图;
图4是图3的第二本体的剖视图;
图5是形成根据图1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一部分的中间卸载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6是处于操作位置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6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8是图6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图6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另一透视图;并且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的夹持器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在图中为支柱的支承元件的一部分以及处于操作位置的根据本发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的透视图。
所示的支柱大体包括两个伸缩连接的筒形元件,被称作下轴5和上轴6。下轴5是竖直外侧基管,在其下侧端部具有支承基座(图中并未示出),并且在其上侧端部具有螺纹部。该螺纹部连接至调节螺母29的内侧螺纹。
上轴6是内侧管,其可从下轴5移出可变的程度,并且具有遍及所述上轴6的长度径向相反分布的通孔39。大体上,上轴6还在其上侧端部具有支承部,在图1中并未示出,其被构造为水平的平台,从而支柱在需要临时支承的建筑场所上支承模板元件或其它建筑元件。
为了使支柱进入负载状态,也就是,接收其必须支承的元件的负载,支柱的长度必须调整至所支承的所述元件之间的距离,上轴6从下轴5抽出至较大或较小的程度。为此,支柱设有紧固器具,其允许支柱固定上轴6的位置,这是在其已经从下轴5沿轴向移出足够程度之后。为了调整支柱的长度,在上轴的一个通孔39中横向引入销28,从而从上轴6抽出的部分尽可能地靠近由支柱所支承的元件。在销28已经被插入之后,销通过重力而以常规方式被支承在调节螺母29的上侧表面上。因而,通过利用其手柄30转动调节螺母29而完成支柱长度的调节,从而通过调节螺母29与下轴5的上侧端部之间的螺纹部的连接牵引销28升高,并且因而牵引上轴6。
在上轴6的上侧端部接触所支承的元件时,可以说,支柱进入负载状态,也就是其处于操作位置。在所支承的元件的结构已经获得足够的阻抗而可以取下模板后,支柱被卸载,其中上轴6必须与其所支承的建筑元件分离。从而,支柱卸载并且进入非操作位置,使用特定的装置以辅助卸载,该装置快速地使得从上轴6抽出的长度缩短,随后辅助调节螺母沿与紧固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是通过使支柱承受由其之前所支承的负载产生的压力完成的。
术语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可应用于支柱以及根据本发明的辅助卸载装置1这两者。操作位置理解起来意味着支柱承担负载的位置,并且非操作位置意味着支柱不再承担负载,并且其所支承的元件自由。
图1和2示出了辅助卸载装置1被安置在调节螺母29的上侧表面与销28之间,从而辅助卸载装置通过重力接受其支承。
附图中所示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1具有第一大致环形本体2和第二大致环形本体3,它们是相同的、大致环形,并且具有通孔7,其适用于支柱的上轴6穿过并且可以被同轴连接。辅助卸载装置1还包括中间卸载楔形件4,其位于连接在一起的这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与3之间,垂直于支柱的纵向轴线附着在其上滑动。
当中间卸载楔形件4在第一大致环形本体2与第二大致环形本体3之间滑动时,使得所述各本体沿支柱轴线的方向相应地向一起移动,并且然后移动分开,因而调节螺母29和销28的两个上侧表面之间的距离改变。中间卸载楔形件4具有夹持器具8,其适于将卸载轴阻挡在相对于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和3的特定位置处,并因而,固定所述各本体之间的分开距离,即对应于支柱的操作位置的位置,从而在所述位置脱离阻挡时,这两个本体之间的分开距离减小,并且支柱返回至其最初的非操作位置,其中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与3之间的距离减小到足够允许支柱卸载并从其所支承的元件脱离连接。
在图1和2中,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1处于非操作位置。在图6中示出了辅助卸载装置1的操作位置,其中并未示出支柱。对比图2与图6,可以看出第一大致环形本体2与第二大致环形本体3之间的分开距离的差别。
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和3具有彼此径向相反的第一突出部9和第二突出部10,它们从环形本体的内侧基部开始,从所述内侧基部垂直地伸出相同的长度,它们相对的内侧面构造为与通孔7共轴的圆柱形表面32。
此外,如图3和4所示,每个突出部9和10的外侧边缘具有相应的和对应的横向凸起部11和12,它们悬置,并且在它们之下设有相应的空腔,从而在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和3连接在一起之后,本体的横向凸出部11和12同时相对宽松地装配在另一本体的对应的空腔中,并且通过该本体的内侧面中所形成的基部13和14被支承,并且反之亦然。每个本体的这些基部13和14适于接受另一本体的突出部9和10以及相应的横向凸出部11和12的支承,并且本体2和3适于在它们之间沿轴向移动,从而在装置从非操作位置变至操作位置时,突出部9和10以及横向凸出部11和12离开基部13和14的支承。
图8示出了处于操作位置的、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1。在所述图8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大致环形本体2与第二大致环形本体3的横向凸出部11和12之间,没有分离,防止在彼此接触时大致环形本体2和3保持彼此轴向分离。同样,可以看出,在操作位置,基部13和14并不支承每个突出部9和10的端部以及它们的对应的凸出部11和12。
在另一方面,基部13和14具有竖直的端止挡部分19和20,它们适于限制本体2和3在连接后的相互转动。因而,在支柱的上轴6已经被插入通孔7中之后,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以及中间卸载楔形件4决不会脱离连接。
图5是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透视图。中间卸载楔形件4是平坦的、椭圆形的、环形体,具有两个直的、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34;并且包括两个弧形端部25。直的侧部34具有递减的四边形截面,从而其下侧面17与上侧面18形成楔形,如图5和6所示。
在另一方面,第一本体2和第二本体3在相反的侧上设有围绕外侧表面35,在这两个本体通过中间卸载楔形件4被连接和插入后,所述围绕外侧表面35的斜率对应于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直的、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34的上侧面17和下侧面18。自然地,应该清楚的是,面17和18这两者可相对于水平倾斜,如图所示,或者可选地,仅仅它们中的一个倾斜。
图3进一步示出了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和3的竖直端止挡部分19和20对应地与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直的、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34的相反的内侧面15和16所在的表面(图3中并未示出)共平面。
此外,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和3的第一突出部9和第二突出部10在与横向凸出部11和12的面的相反侧具有第一斜角表面26和第二斜角表面27,它们平行于中间卸载楔形件的直的、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34的内侧相反的面15和16所在的表面。第一斜角表面27和第二斜角表面28包括用于中间卸载楔形件4在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与3之间滑动时其的引导器具,与此同时,每个大致环形本体中的所述斜角表面相应地被引导通过该本体所连接的另一对应大致环形本体的基部13和14的竖直部分19和29。
图5和6示出了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一个弧形端部25具有周边凹槽21,其端部对应于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直的、纵向并且平行的侧部34中所形成的通孔22和23。图7、8和9还示出了夹持器具8被容纳在所述周边凹槽21中。
在附图中所示的夹持器具8包括保持弹簧(retention spring),其具有弧形部分36以及向内折叠的端部37,如图10所示。弧形部分36适合于可以安置在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周边凹槽21中,并且向内折叠的端部37被构造成适配在中间卸载楔形件的通孔22和23中。夹持器具8的这种结构在图7、8和9中示出。
在支柱的操作位置中,每个环形体2和3的第一突出部9的第三斜角表面24包括用于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夹持器具8的止回器具,其通过将向内折叠的端部37保持在所述操作位置中而起作用。因而,解除阻挡所述操作位置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沿相对于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弧形端部25的外侧面的大致垂直方向施加力,其中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弧形端部具有周边凹槽21,其中该力适于克服由夹持器具8施加的保持力。
如图8所示,没有周边凹槽21的、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弧形端部25具有加宽的表面38。该加宽的表面38适于接收沿大致垂直于支柱的轴线的方向施加的力,这允许解除阻挡支柱的操作位置。
支柱的辅助卸载装置1的功能如下。在调节支柱的长度从而上轴6与所支承的建筑元件接触的同时,辅助卸载装置1必须处于操作位置。在该操作位置,第一大致环形本体2与第二大致环形本体3之间的分开距离为针对其连接可能的最大,如图3所示,这是因为第一突出部9和第二突出部10的对应的横向凸出部11与12之间的接触。通过以下方式快速并且容易地完成使得根据本发明的装置采取操作位置,沿图6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从非操作位置移动中间卸载楔形件4,直至保持器具8的向内折叠的端部37跨过第一突出部9的第三斜角表面24,从通孔7并因而还从支柱的上轴6伸出。
为了辅助卸载支柱,仅需要沿大致垂直于支柱的轴线的方向将力施加至如前所述的加宽的表面38,例如通过用锤子或类似物在所述加宽的表面38上击打,以沿与前述相反的方向移动中间卸载楔形件4。
为了从操作位置移动至非操作位置并反之亦然,必须在两种情况中克服保持弹簧对于向内折叠的端部37之间的分开距离增加的阻抗。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和23的第一突出部9的第三斜角表面24的斜率以及所述突出部的外侧表面的圆柱形结构有助于从一个位置过渡至另一个位置,只要施加足够大的力,以克服夹持器具8施加的保持力。因而,由于必须克服以特定阈值施加的力,所以这防止了支柱意外地卸载。
确保中间卸载楔形件4不意外地移动的夹持器具8在楔形件的斜率并不非常显著时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中,在支柱在操作位置中支承工作负载时,通过大致环形本体2和3抵抗着所述楔形件的压力,中间卸载轴被充分地阻挡。
应该注意的是,第二大致环形本体3在这种情况中还可主要支承直接位于调节螺母29的上侧表面之上的中间卸载楔形件4。然而,特别在支柱从操作位置改变至非操作位置时,中间卸载楔形件4与调节螺母29的直接接触可使得在调节螺母29中或在中间卸载楔形件4中的特别加速的磨损以及随着时间产生的瑕疵,这是由于力的摩擦。相对于对应的上轴和下轴保持固定的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和3的采用解决了所述缺点,这是因为中间卸载楔形件4并不直接坐靠在任何支柱部件上。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所述支承元件包括伸缩相连的下轴(5)和上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大致环形的第一本体(2)和大致环形的第二本体(3),它们共轴线相连,每个本体设有通孔(7),其使得当两个大致环形本体适时地相连时,所述支承元件的上轴能够穿过该通孔,所述支承元件的上轴坐靠在所述第一本体上,使得所述第二本体坐靠在所述下轴(5)上;中间卸载楔形件(4)安置在连接在一起的这两个大致环形的本体之间,适于相对于它们横向滑动,从而其滑动使得在所述支承元件处于竖直位置中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支承元件的纵向相互靠近或分离,并且因而相应地减小或增加所述支承元件的总长度,其中,
每个大致环形本体具有第一突出部(9)和第二突出部(10),它们彼此径向相反,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大致环形本体的内侧基部开始垂直于所述内侧基部延伸相同的长度,它们的相对的内侧面构造为与所述通孔(7)共轴线的圆柱形表面(32),所述突出部的外侧边缘具有伸出的相应对应的横向凸出部(11、12),所述横向凸出部(11、12)悬置,在所述横向凸出部(11、12)下设有相应的空腔,所有这些使得,在所述大致环形本体连接在一起之后,所述横向凸出部能同时适配在另一大致环形本体的对应的空腔中,基部(13、14)设置在每个大致环形本体的内侧面中,适于接收另一大致环形本体的突出部以及对应的横向凸出部的支承,各大致环形本体适于在彼此之间沿轴向移动,在所述装置从非操作位置变化至操作位置时,留出所述基部的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包括环形平坦椭圆的本体,其具有两个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34);以及两个弧形端部(25),并且所述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具有递减的四边形截面,以使得所述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具有形成楔形的上侧面(17)和/或下侧面(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3)随着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插入而连接时,所述大致环形本体在相反的面上具有外侧围绕表面(35),其斜率对应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的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34)的上侧面(17)和下侧面(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3、14)具有竖直的端止挡部分(19、20),其适于在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连接后限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3、14)具有竖直的端止挡部分(19、20),其适于在所述第一本体(2)和所述第二本体(3)连接后限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动,并且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3)的竖直的端止挡部分(19、20)对应地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34)的相对的内侧面(15、16)所在的表面共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3)的所述第一突出部(9)和第二突出部(10)分别在与横向凸出部(11、12)的面相反的面上具有第一斜角表面(26)和第二斜角表面(27),它们平行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34)的相对的内侧面(15、16)所在的表面,以使得当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在所述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3)之间滑动时,所述斜角表面形成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的引导部分,同时所述斜角表面沿着一个大致环形本体所连接的另一个大致环形本体的(3、2)的基部(13、14)的内壁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3)的第一突出部(9)在与横向凸出部(11)的面相反的面上设有第三斜角表面(24),其邻近所述第一斜角表面(2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一个弧形端部具有周边凹槽(21),所述周边凹槽(21)的端部对应于形成在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的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34)中的两个相应的通孔(22、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具有两个夹持器具(8),其适于阻挡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相对于所述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3)的位置,并且因而固定对应于所述支承元件的操作位置的、所述大致环形本体之间的分开距离,从而在从所述位置解除阻挡后,所述分开距离在所述两个本体之间减小,同时将所述支承元件返回至非操作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具有两个夹持器具(8),其适于阻挡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相对于所述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3)的位置,并且因而固定对应于所述支承元件的操作位置的、所述大致环形本体之间的分开距离,从而在从所述位置解除阻挡后,所述分开距离在所述两个本体之间减小,同时将所述支承元件返回至非操作位置,并且所述夹持器具(8)位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周边凹槽(2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具(8)包括保持弹簧,所述保持弹簧包含弧形部分(36)以及向内折叠的端部(37),所述弧形部分(36)适于容纳在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所述周边凹槽(21)中;所述向内折叠的端部(37)被构造成适配进入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的所述通孔(22、23)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一个弧形端部具有周边凹槽(21),所述周边凹槽(21)的端部对应于形成在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的直、纵向并平行的侧部(34)中的两个相应的通孔(22、23),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具有两个夹持器具(8),其适于阻挡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相对于所述两个大致环形本体(2、3)的位置,并且因而固定对应于所述支承元件的操作位置的、所述大致环形本体之间的分开距离,从而在从所述位置解除阻挡后,所述分开距离在所述两个本体之间减小,同时将所述支承元件返回至非操作位置,并且所述夹持器具(8)位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周边凹槽(21)上,所述夹持器具(8)包括保持弹簧,所述保持弹簧包含弧形部分(36)以及向内折叠的端部(37),所述弧形部分(36)适于容纳在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所述周边凹槽(21)中;所述向内折叠的端部(37)被构造成适配进入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的所述通孔(22、23)中,并且在所述支承元件的操作位置中,每个大致环形本体(2、3)的所述第一突出部(9)的第三斜角表面(24)形成用于所述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夹持器具(8)的止回器具。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中间卸载楔形件(4)的没有所述周边凹槽(21)的弧形端部(25)包括加宽的表面(38),所述加宽的表面(38)适于接收沿大致垂直于所述支承元件的轴线的方向施加的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是支柱。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是临时支架。
16.一种用于建筑的支柱,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
17.一种用于建筑的临时支架,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用于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1)。
CN2005800313787A 2004-09-20 2005-09-01 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 Active CN101052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S200402236A ES2294874B1 (es) 2004-09-20 2004-09-20 Dispositivo para facilitar la descarga de elementos de soporte, tales como puntales o cimbras.
ESP200402236 2004-09-20
PCT/EP2005/009422 WO2006032351A1 (en) 2004-09-20 2005-09-01 Device to aid the unloading of support eleme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2773A CN101052773A (zh) 2007-10-10
CN101052773B true CN101052773B (zh) 2012-02-29

Family

ID=3527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13787A Active CN101052773B (zh) 2004-09-20 2005-09-01 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44054B2 (zh)
EP (1) EP1805380A1 (zh)
CN (1) CN101052773B (zh)
ES (1) ES2294874B1 (zh)
RU (1) RU2379448C2 (zh)
WO (1) WO2006032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88805B1 (es) * 2007-05-11 2008-09-01 Sistemas Tecnicos De Encofrados, S.A Puntal para obras.
US7600427B2 (en) * 2007-09-07 2009-10-13 Dwyer Instruments, Inc. Gage enclosure with cover removal mechanism
CN102135002A (zh) * 2011-01-27 2011-07-27 东北大学 一种远程遥控的机械式可伸缩支柱
DE102011122065A1 (de) * 2011-12-22 2013-06-27 Peri Gmbh Gegenseitige , lösbare verbindung zweier stützenabschnitte einer längenveränderlichen baustütze
WO2016113595A1 (es) * 2015-01-13 2016-07-21 Andamios Y Encofrados S.A.S. Elemento de descarga para sistemas verticales de soporte de estructuras
US10975585B2 (en) 2018-10-15 2021-04-13 Peri Formwork Systems, Inc.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formwork
CN110630038A (zh) * 2019-10-25 2019-12-31 青岛晟立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支撑快速卸荷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49481C (de) * 1935-10-17 1937-08-26 Karl Brieden Vom Aussenstempel getragenes Sperrschloss eines Grubenstempels
FR1089158A (fr) * 1953-12-09 1955-03-15 Etienne Giros & Cie étai télescopique à développement réglable
CN2542772Y (zh) * 2002-05-28 2003-04-02 杨全辉 滑块式可调钢管支柱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31013C (de) * 1934-12-14 1936-06-10 Karl Brieden Grubenstempel
GB579589A (en) * 1944-11-06 1946-08-08 Thomas Soulsby Charlto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wedges
GB811441A (en) * 1954-11-17 1959-04-08 Becorit Grubenausbau Gmbh An improved setting device for telescopic pit props and the like
GB882845A (en) * 1956-12-12 1961-11-22 Gutehoffnungshuette Sterkrade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pit-props and other extensible strut-like supporting devices
GB1022919A (en) * 1963-04-10 1966-03-16 Hico Corp Of America Temporary form support for concrete construction
US5326065A (en) * 1992-12-24 1994-07-05 Jackson George W Foot or top plate assembly
ES1055827Y (es) * 2003-10-28 2004-05-01 Encofrados J Alsina Sa Puntal con dispositivo de segurida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49481C (de) * 1935-10-17 1937-08-26 Karl Brieden Vom Aussenstempel getragenes Sperrschloss eines Grubenstempels
FR1089158A (fr) * 1953-12-09 1955-03-15 Etienne Giros & Cie étai télescopique à développement réglable
CN2542772Y (zh) * 2002-05-28 2003-04-02 杨全辉 滑块式可调钢管支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05380A1 (en) 2007-07-11
WO2006032351A1 (en) 2006-03-30
RU2379448C2 (ru) 2010-01-20
ES2294874B1 (es) 2009-02-01
US7744054B2 (en) 2010-06-29
RU2007112935A (ru) 2008-10-27
US20080073474A1 (en) 2008-03-27
CN101052773A (zh) 2007-10-10
ES2294874A1 (es) 2008-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2773B (zh) 支承元件的辅助卸载装置
JP5032819B2 (ja) レール、特にオーバヘッドコンベアまたは巻上機の走行レールを懸架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989023B (zh) 具有固定装置的车顶行李箱
US2342427A (en) Combined scaffold bracket and lock
JP201105173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固定装置
JP5225897B2 (ja) レール転倒防止器
KR200251765Y1 (ko) 드럼 운반장치
JP2018127360A (ja) クレーンブーム、そのクレーンブームを備えるクレーン、及びガイ支持部のクレーンブームへの取付方法
KR101390863B1 (ko) 시추선의 라이저 고정장치
CN212715867U (zh) 一种建筑工程外脚手架连墙件
US2274273A (en) Well spider
KR100372550B1 (ko) 자동차의 스페어 타이어 고정장치
JP2004068395A (ja) 跨座式モノレールにおける軌道桁落下防止装置
WO2011037419A2 (ko) 접이식 자전거
KR200307659Y1 (ko) 용강래들의 지금분리장치
KR200205854Y1 (ko) 차량용 프론트프레임 지지장치
JP6446585B1 (ja) ストッパー、及び自動二輪車
JP2008190577A (ja) 支柱支持具
TW202417300A (zh) 座椅桿組件
BE513255A (zh)
SU1758234A2 (ru) Расширитель обратного хода
CN117438919A (zh) 减震型电力电气配电柜
KR200184455Y1 (ko) 시트링 분리공구
JP2022012213A (ja) ジャッキ付き支持装置の保持装置
JP2012217609A (ja) 中間支持金具、及び墜落防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