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005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0058B
CN101030058B CN2007100803058A CN200710080305A CN101030058B CN 101030058 B CN101030058 B CN 101030058B CN 2007100803058 A CN2007100803058 A CN 2007100803058A CN 200710080305 A CN200710080305 A CN 200710080305A CN 101030058 B CN101030058 B CN 101030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ntermediate transfer
toner image
transfer element
measure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03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0058A (zh
Inventor
石塚哲男
宇土修
鲛岛淳一郎
小林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0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0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3Colou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中间转印部件,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多功能检测单元,其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布置在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附近,并且可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涉及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用于读取或捕获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的颜色定位(colorregistration)调整图案和浓度调整图案的读取器的尺寸缩减和成本降低,此外可以增加读取精度,以便提高保持图像质量过程中的可靠性。
背景技术
在背景技术中,例如,已经提出所谓的“4周期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作为例如采用电子照相方式这种类型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并且现在其中一些已经作为产品投入市场。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单个感光鼓以通过下列步骤形成全色图像:与例如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等颜色对应,顺序将单个感光鼓成像曝光,以便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分别对应的图像的静电潜像;通过相应显影单元顺序显影图像的静电潜像以便形成调色剂图像;以重叠方式将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此后将这些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同时二次转印到记录纸上;以及通过定影单元定影二次转印的图像。
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读取器以读取或捕获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的颜色定位调整图案和浓度调整图案,这样,通过读取器读取颜色定位调整图案和浓度调整图案,以便控制图像形成位置和图像浓度。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颜色定位调整图案由沿着感光鼓的轴向布置在例如近端(外)、中央部分(中心)和远端(内)等位置的读取器来读取,以便调整颜色定位。
例如,JP-A-2004-125827已经提出这种技术作为如上所述构造的技术。
根据JP-A-2004-125827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以下部件:至少两个图像载体,在其上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部件,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部件上;抗蚀剂(resist)检测单元,其用于单独检测从图像载体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的调色剂图像;控制单元,其用于执行定位对准,其中由第一图像载体形成的图像和由另一个图像载体形成的图像基于来自抗蚀剂检测单元的检测信息彼此对准;浓度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补偿单元,其用于补偿由浓度检测单元检测的浓度,并且使抗蚀剂检测单元和浓度检测单元成为单个检测单元,该单个检测单元配备有用于同时清洁抗蚀剂检测单元和浓度检测单元的相应检测表面的清洁部件。
然而,现有技术具有下列问题。即,根据JP-A-2004-125827的图像形成装置这样构造,即抗蚀剂检测单元和浓度检测单元构造为单个检测单元,并且这些检测单元沿着感光鼓的轴向布置在近端(外)、中央部分(中心)和远端(内)。然而,在较小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安装检测单元的空间受到限制,这导致了检测单元无法串联安装的问题,并且在布置三个检测单元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生产成本。由此,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目前正面临着这样的状况,即设置少量的检测单元,从而牺牲了颜色定位的精度。
另外,在根据JP-A-2004-125827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没有安装用于检测例如装置的图像形成部分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环境传感器,或者,即使安装了环境传感器,由于安装该环境传感器的位置远离检测单元的位置或转印位置,所以在检测位置和图像形成位置之间产生温度和湿度的差异,而成像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调色剂色块(color patch)的浓度也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这样,无法保持例如浓度等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应对小尺寸图像形成装置的应用,可以避免招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此外可以通过检测来自图像形成环境变化的影响来保持图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部件,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
多功能检测单元,其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
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
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
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基本上布置在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附近,并且可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沿着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以检测和调整第一调色剂图像、第二调色剂图像和环境条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之后,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可以固定地位于一位置处。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多功能检测单元,并且第一多功能检测单元可以固定布置在一位置处,而在第二多功能检测单元沿着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以检测和调整第一调色剂图像、第二调色剂图像和环境条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之后,所述第二多功能检测单元可以固定地位于一位置处。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沿着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具有下述两个距离:即,布置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布置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二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中间转印部件,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单元,其布置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方,用于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多功能检测单元,其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布置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下方,并且可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检测以下对象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对象: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其中基本上在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附近执行所述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方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检测以下对象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对象: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下方执行所述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应对小尺寸图像形成装置的应用,可以避免招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此外可以通过检测来自图像形成环境变化的影响来保持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4周期电子照相”式彩色多功能机的主要部分;
图2示出了“4周期电子照相”式彩色多功能机的主要部分;
图3示出了“4周期电子照相”式彩色多功能机的图像形成单元;
图4A至4D示出了“4周期电子照相”式彩色多功能机的各个传感器;
图5示出了用于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的实例;
图6示出了用于控制浓度的调色剂图像的实例;
图7示出了具有定位传感器和ADC传感器两种功能的传感器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8是描述图7所示传感器的示例性检测原理的说明图;
图9是描述图7所示传感器的示例性检测原理的说明图;以及
图10A至10D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4周期电子照相”式彩色多功能机的各个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4周期电子照相”式彩色多功能机的结构图。应该注意到,此彩色多功能机兼作复印机和打印机或传真机。
如图2所示,此彩色多功能机在多功能机主体1的上部包括作为图像读取器的扫描器2,并且经由网络(未示出)与个人计算机等(未示出)连接。另外,彩色多功能机具有安装在多功能机主体1的右手侧的后处理操作装置3,该后处理操作装置3用于对其上由彩色多功能机形成图像的纸张执行例如打孔、装订等后处理操作。
然后,彩色多功能机设计成具有下列装置的功能,即:复印机,其用于对由扫描器2捕获的文本图像进行复印;打印机,其用于基于从个人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以及传真机,其用于经由电话线发送和接收图像数据。
在图2中,附图标记1表示彩色多功能机的主体,并且自动输稿器(ADF)4和扫描器2设置在彩色多功能机主体1的上部,其中自动输稿器(ADF)4用于以分离状态逐一自动输送文档(未示出),扫描器2用于捕获由自动输稿器4输送的文档上的图像。应该注意到,自动输稿器4兼作稿台盖。扫描器2设计成用包括CCD等的图像读取装置10以一定点浓度(例如16点/mm)读取或捕获文档的彩色反射光图像,其中放置在玻璃台板(未示出)上的文档由光源5照射,并且来自文档的反射光图像经由缩小光学系统11扫描并聚焦在图像读取装置上,缩小光学系统11包括全反射镜6、半反射镜7、8以及聚焦透镜9。
已经由扫描器2捕获的文档的反射光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系统(IPS)12,作为例如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等三种颜色的反射数据(每种颜色有8位),并且如稍后所述,在此图像处理系统12中,执行图像处理,该图像处理包括明暗校正、位置偏移校正、亮度-颜色空间转换、灰度校正、边框删除、颜色移动编辑等。另外,此图像处理系统12还对从个人计算机等(未示出)发送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
然后,已经在图像处理系统12中对其执行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同样由图像处理系统12转换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图像数据(每种颜色有8位),然后发送至作为图像曝光装置的ROS(光栅输出扫描器)13。在作为图像曝光装置的ROS 13中,根据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图像数据(每种颜色有8位),由激光束LB顺序执行成像曝光。应该注意到,在此彩色多功能机中,除彩色图像之外,当然也可以只形成黑白图像。
在彩色多功能机主体1的内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4以可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比彩色多功能机主体1的中央部分还略微向左的位置。使用以下鼓作为此感光鼓14,该鼓包括导电圆柱体,该导电圆柱体的表面由例如OPC等感光材料层覆盖。该鼓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以一定处理速度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并受到驱动。
在此彩色多功能机中,处理速度设为例如约150mm/sec,这在相似类型的彩色多功能机中属于相对较高的速度,因而提供了较高生产率。应该注意到,当在黑白模式下时,彩色多功能机的处理速度当然可以设为比约150mm/sec更快的速度。
感光鼓14的表面通过充电辊15充电至一定电位,充电辊15作为充电单元,布置在感光鼓14的正下方附近,此后,通过ROS(光栅输出扫描器)13执行借助激光束(LB)的成像曝光,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ROS 13作为图像曝光装置,布置在沿斜下方与感光鼓14分离的位置。在ROS 13中,基于与例如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种颜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每种颜色有8位)顺序执行成像曝光。在感光鼓14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旋转显影装置16显影,从而构成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旋转显影装置16中,分别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种颜色对应的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沿着该显影装置的周向布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旋转显影装置16中,沿着围绕旋转轴旋转的旋转框架的周向以一定角度间隔安装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四个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另外,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四个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这样构造,即:利用设置在旋转框架上的狭缝(未示出)的位置检测和控制该旋转框架的旋转位置,来使设置在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内的相应开口中的显影辊17停在面向感光鼓14的显影位置,以便使用相应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在感光鼓14上形成的静电潜像。
此外,调色剂盒18Y、18M、18C和18K以分别与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相邻的方式单独安装在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上,并且相应颜色的调色剂以预定定时从调色剂盒18Y、18M、18C和18K供给到相应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以便分别调整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中的调色剂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分别包含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调色剂的四个调色剂盒18Y、18M、18C和18K中,包含消耗量最多的黑色(K)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8K形成为大于其它调色剂盒18Y、18M、18C,这样大量的黑色(K)调色剂可以储存在黑色调色剂盒18K中。
根据将要在感光鼓14上形成图像的颜色,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重复执行一定次数的充电、曝光和显影过程。在旋转显影装置16中,根据将要形成图像的颜色,将显影单元16Y、16M、16C和16K的显影辊17移动至各自面向感光鼓14的显影位置。例如,在形成全色图像的情况下,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种颜色对应,将充电、曝光和显影过程执行四次,从而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顺序形成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分别对应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在形成单色图像的情况下,与黑色(K)对应,只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执行一次充电、曝光和显影过程,并且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只形成与黑色(K)对应的调色剂图像。
在这样的状态下,即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9与感光鼓14的外周面邻接的一次转印位置彼此叠加,在感光鼓14上顺序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20一次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19上。另外,在形成单色图像的情况下,黑色(K)调色剂图像只通过一次转印辊20在感光鼓14的表面上一次转印一次。
以叠加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9上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同时在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到在某一时刻由二次转印辊21输送的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22上。
以分离方式从在彩色多功能机主体1的下部设置为多级的输纸盒23、24、25中任何一个通过输纸辊26、分离辊27和阻滞辊28,经由设有传送辊29的输纸路径30,逐一输送具有一定尺寸和质量的记录纸22。然后,从输纸盒23、24、25中任何一个输送的记录纸22通过定位辊31暂时停止,然后与中间转印带19上的图像同步,由定位辊31输送至中间转印带19的二次转印位置。应该注意到,当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9二次转印到记录纸22上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某些粘附于调色剂外部的物质等粘附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9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中间转印带19在张紧状态下在多个辊子上延伸,在一次转印位置与感光鼓14的表面邻接,并且以一定处理速度(约150mm/sec)旋转并受到驱动。中间转印带19由例如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形成为环带形状。此中间转印带19通过驱动辊32、将在感光鼓1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9上的一次转印辊20、传感辊(sensor roller)33、张力调节辊34和经由中间转印带19与二次转印辊21邻接的支撑辊35以一定压力张紧。
另外,尽管中间转印带19由如上所述多个辊子20、32至34张紧,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彩色多功能机的尺寸缩减,中间转印带19设计成以横截面或从侧部看去为扁平的细长等腰三角形的方式延伸和张紧。
另外,如后面所述,作为多功能检测单元的多功能传感器36设置在面向中间转印带19的感测辊33的位置。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上转印有相关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22在定影单元37中通过加热辊38和加压带(或加压辊)39的热量和压力受到定影处理,然后由输纸辊40输送至第一输纸路径42,以便此后通过设置在第一输纸路径42出口的排纸辊43排出到作为第一排纸托盘的面朝下托盘41上,该第一输纸路径42用于使纸张的图像形成表面向下的状态下将纸张排出到设置在多功能机主体1的上部的所述面朝下托盘41上。
另外,在使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22的图像形成面向上的状态下将记录纸22排出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经由用于将纸张排出
到作为第二排纸托盘的面朝上托盘44的第二输纸路径45,通过设置在第二输纸路径45的出口的排纸辊46,将记录纸22在其图像形成表面向上的状态下排出到设置在多功能机主体1的侧部(在图中是左手侧表面)的所述面朝上托盘44上。
另外,如前所述,后处理操作装置3安装在多功能机主体1的右手侧表面上,并且当对其上由彩色多功能机形成图像的记录纸22执行例如打孔和装订等后处理操作时,其上已经通过定影单元37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22设计成通过排纸辊47排出,以便经由输纸路径49输送至后处理操作装置3,从而通过后处理操作装置3对如此输送的记录纸22执行后处理操作,输纸路径49设置在包括面朝下托盘41的输纸单元48的内部。
另外,可以在彩色多功能机中进行全色双面复印,如图2所示,在其一面上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22不是通过排纸辊43直接排出到面朝下托盘41上,而是通过利用切换门切换输送方向而引导至排纸辊47,从而当记录纸22的后端夹持在排纸辊47之间时,排纸辊47暂时停止并且随后反向旋转,使得记录纸22通过排纸辊47输送至双面复印输纸路径50。然后,在此双面复印输纸路径50中,记录纸22以其正面和背面翻转的状态通过沿着相关输纸路径50设置的输纸辊51输送回到定位辊31。然后,这时,将图像转印并定影到记录纸22的背面上,之后,记录纸22经由第一输纸路径42或第二输纸路径45排出到面朝下托盘41和面朝上托盘44中任何一个上。
在图2中,附图标记52表示用于输送所需记录纸22的手动输纸盒,53表示用于清洁感光鼓14的表面的清洁装置,54表示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19的表面的清洁装置,以及55表示用于回收由清洁装置54去除的调色剂的回收盒。
应该注意到,清洁装置54设计成与中间转印带19的表面分离,直到最终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并且设计成在最终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之后,与中间转印带19的表面邻接。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设计为用于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将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之后,将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二次转印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多功能检测单元,该至少一个多功能检测单元以可沿着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的方式布置在执行一次转印的位置附近,该至少一个多功能检测单元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检测中间转印部件上控制图像位置的调色剂图像(第一调色剂图像),以控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检测中间转印部件上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控制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检测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这样设计,即:该至少一个多功能检测单元是一个多功能检测单元,并且在该一个多功能检测单元沿着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以检测和调整中间转印部件上控制图像位置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部件上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和环境条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之后,该一个多功能检测单元固定地位于一位置处。
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多功能检测单元的多功能传感器36设置在面向由感测辊33张紧的中间转印带19的表面上的一定部位的位置处。此多功能传感器36设计成执行以下部件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功能,即:图像位置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带19上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控制图像位置的调色剂图像);图像浓度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带19上形成的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以及环境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环境条件。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传感器36设有图像位置检测单元、图像浓度检测单元以及环境检测单元的三种功能。
然而,多功能传感器36不必具有图像位置检测单元、图像浓度检测单元以及环境检测单元的所有三种功能,因而可以构造成只具有三种功能中的两种功能:例如图像浓度检测单元的功能和环境检测单元的功能,或者图像浓度检测单元的功能和图像位置检测单元的功能。
另外,如图3所示,多功能传感器36这样设置,即布置多功能传感器36的位置和一次转印位置(执行一次转印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1小于或等于布置多功能传感器36的位置和二次转印位置(执行二次转印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2,此外,多功能传感器36设置为距图像形成位置,即感光鼓14的一次转印位置较近。
如图4A至4D所示,多功能传感器36具有形成为细长矩形形状的传感器主体61,并且作为图像位置检测单元的定位传感器62、作为图像浓度检测单元的ADC传感器63以及作为用于检测温度和湿度的环境检测单元的环境传感器64一体安装在传感器主体61的基本上为中央的部分。
另外,如图1所示,多功能传感器36的传感器主体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彩色多功能机主体1上的一位置处,即:可沿着感光鼓14的轴向(与图面垂直的方向),即可沿着与中间转印带19的移动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宽度方向)拆卸,使得多功能传感器36可以沿着感光鼓14的轴向分别移动至例如近端(外)、中央部分(中心)和远端(内)的任意位置,以便检测在中间转印带19上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
使用例如图5所示的图案(包括65K、65Y、65M、65C)作为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如图5所示,调色剂图像65在移动方向上呈“>”形,并且其两条边M1和M2成90度夹角。此外,该调色剂图像65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W,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为S。另外,使用例如图6所示的图案(包括66K、66Y、66M、66C)作为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
使用例如图7所示的传感器作为用于检测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的定位传感器62和用于检测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的ADC传感器63,其中,定位传感器62和ADC传感器63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结合有定位传感器62和ADC传感器63的功能的传感器67包括镜面反射光LED 68、漫射光LED 69以及检测光电二极管70,以便通过利用放大器71放大检测光电二极管70的输出以及利用峰值检测电路72和采样保持电路73输出峰值信号和保持信号,来如图8和图9所示检测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的位置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的浓度。如图8和图9所示,检测光电二极管70所检测的视野为传感光电二极管视野R,并且该视野R的直径为d。此外,调色剂图像65的边M1和M2的宽度为t。
另外,尽管使用检测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作为环境传感器64,但是也可以使用只检测温度或湿度(例如只检测湿度)的传感器作为环境传感器64。
在以上所述的结构中,根据本实施例的彩色多功能机可以应对小尺寸图像形成装置的应用,并且可以以下文中的方式避免招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此外,彩色多功能机可以检测由环境变化所施加的影响,以便保持图像质量。
即,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彩色多功能机中,如图5和图6所示,例如,当彩色多功能机从工厂发货时或者在进行大量打印之后,在预定定时沿着中间转印带19的宽度方向分别在近端(外)、中央部分(中心)和远端(内)形成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从而由多功能传感器36检测如此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并且可以检测彩色多功能机主体1内部的图像形成部分附近的温度和湿度。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如图7所示,由于用于检测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的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64分别只设置一个,所以当检测沿着中间转印带19的宽度方向在近端(外)、中央部分(中心)和远端(内)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时,传感器36设计成首先移动到近端(外)、然后到中央部分(中心)最后到远端(内)来检测。
应该注意到,可以设计成在近端(外)、中央部分(中心)和远端(内)三个位置检测温度和湿度,以便取其平均值。
然后,在多功能传感器36检测沿着中间转印带19的宽度方向分别在近端(外)、中央部分(中心)和远端(内)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65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66之后,执行颜色定位和图像浓度的控制操作,之后多功能传感器36移动至例如中央部分(中心),以便布置成固定状态来装运彩色多功能机。
多功能传感器36最终布置在中央部分(中心)的原因是,沿着中间转印带19的宽度方向在其两个端部设置有肋条,以便提供其中难以产生中间转印带部分19的蛇行现象的结构,从而在装运彩色多功能机之后,可以只通过中央部分(中心)的颜色定位来保持足够的图像质量。
另外,在用户使用彩色多功能机之后,即使颜色定位发生大的变化,颜色定位也设计成可由服务工程师再次调整。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只需要设置单个多功能传感器36,所以可以应对小尺寸图像形成装置的应用,并且还可以避免招致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此外,由于多功能传感器36包括环境传感器,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由环境变化施加的影响来保持图像质量。
实施例2
图10A至10D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2。为了用给予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部分相似的部分的相似附图标记说明本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基本上设置三个多功能检测单元,从而使沿中间转印带19的宽度方向布置在该中间转印带19的两个端部的多功能检测单元检测图像浓度和环境条件,并且使在中心的多功能检测单元检测颜色定位和图像浓度以及所有环境条件。
即,在实施例2中,如图10A至10D所示,在中间转印带19的整个宽度上形成多功能传感器36的主体,在传感器主体61的两个端部设置用于检测图像浓度和环境条件的传感器80,并且在中心布置用于检测颜色定位和图像浓度以及所有环境条件的传感器81。
应该注意到,在中心的传感器81可以设计为只检测颜色定位和图像浓度。
由于其它结构和功能与实施例1相似,所以省略其说明。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本发明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实施例的选取和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旨在用下列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部件,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
多功能检测单元,其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
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
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
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基本上布置在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附近,并且可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
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二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沿着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以检测和调整所述第一调色剂图像、所述第二调色剂图像和所述环境条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之后,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固定地位于一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能够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到包括沿所述图像载体轴向的近端、中央部分和远端在内的任意位置,以便检测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多功能检测单元,其中,
第一多功能检测单元固定布置在一位置处,
在第二多功能检测单元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以检测和调整所述第一调色剂图像、所述第二调色剂图像和所述环境条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之后,所述第二多功能检测单元固定地位于一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执行所述三种功能。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部件,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定影单元,其布置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方,用于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
多功能检测单元,其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功能:
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
检测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
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布置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下方,并且可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
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二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沿着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能够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到包括沿所述图像载体轴向的近端、中央部分和远端在内的任意位置,以便检测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执行所述三种功能。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以及
利用多功能检测单元检测以下对象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对象: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其中,
基本上在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附近执行所述检测,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可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
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二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沿着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能够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到包括沿所述图像载体轴向的近端、中央部分和远端在内的任意位置,以便检测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三个对象。
12.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将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
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方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以及
利用多功能检测单元检测以下对象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对象: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一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位置;
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第二调色剂图像,其用以控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的浓度;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环境条件;其中,
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下方执行所述检测,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可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拆卸,
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一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固定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的位置和二次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沿着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能够沿着所述图像载体的轴向移动到包括沿所述图像载体轴向的近端、中央部分和远端在内的任意位置,以便检测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的控制颜色定位的调色剂图像和控制图像浓度的调色剂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多功能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三个对象。
CN2007100803058A 2006-02-27 2007-02-27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030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50379 2006-02-27
JP2006050379 2006-02-27
JP2006050379A JP4923619B2 (ja) 2006-02-27 2006-02-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0058A CN101030058A (zh) 2007-09-05
CN101030058B true CN101030058B (zh) 2010-05-26

Family

ID=3844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03058A Active CN101030058B (zh) 2006-02-27 2007-02-2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01889A1 (zh)
JP (1) JP4923619B2 (zh)
KR (1) KR100882288B1 (zh)
CN (1) CN101030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2471B2 (ja) * 2008-03-28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2223B2 (ja) * 2010-02-26 2013-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636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4265A (en) * 1980-10-06 1982-04-19 Canon Inc Recording device
JPS59146069A (ja) * 1983-02-08 1984-08-21 Canon Inc 光源安定化装置
JPH0780315B2 (ja) * 1985-06-17 1995-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253038B1 (en) * 1998-08-31 2001-06-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apparatus having an improved intermediate transfer system
JP2000314995A (ja) * 1999-05-06 2000-11-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0022B2 (ja) * 2001-09-03 2011-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07813A (ja) * 2001-09-28 2003-04-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0258A (ja) * 2001-11-22 2003-06-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5827A (ja)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57446A (ja) 2002-11-08 2004-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579A (ja) * 2003-09-16 2005-04-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67085B2 (ja) * 2003-10-22 2009-1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ォトセンサ装置
JP2005148281A (ja) 2003-11-13 2005-06-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269914B2 (ja) * 2003-12-03 2009-05-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74684A (ja) * 2004-03-23 2005-10-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189B2 (ja) * 2004-06-30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20453B2 (ja) * 2004-08-02 2010-0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3297A (ja) * 2004-08-11 2006-02-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086A (ja) * 2005-07-14 2007-02-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636A (zh) * 2003-12-26 2005-07-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74684A 2005.10.06
JP特开2006-17765A 2006.01.19
JP特开2006-53297A 2006.02.23
JP特开平9-171275A 1997.06.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89064A (ko) 2007-08-30
CN101030058A (zh) 2007-09-05
JP4923619B2 (ja) 2012-04-25
US20070201889A1 (en) 2007-08-30
JP2007226155A (ja) 2007-09-06
KR100882288B1 (ko) 2009-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4345B1 (en) Position devia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633403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ccurately detecting toner image patterns
JP56010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2280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861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adjusting method
JP59766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68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48805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rogram
CN104737057A (zh) 光扫描装置和具备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10264162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rmining a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 paper medium
CN10103005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56406B2 (ja) 電子写真式プリンタにおいてカラー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およびカラー濃度を制御する方法
JP522595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95010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003488A (ja) 被検知部材の表面状態の検知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7185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0934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14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78639A (ja) 画像品質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312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面状態判定方法
JPH04605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85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605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用紙サイズ検知方法
JP20080355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071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