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1946C -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1946C
CN100591946C CN200610108676A CN200610108676A CN100591946C CN 100591946 C CN100591946 C CN 100591946C CN 200610108676 A CN200610108676 A CN 200610108676A CN 200610108676 A CN200610108676 A CN 200610108676A CN 100591946 C CN100591946 C CN 10059194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cous fluid
lid
ring
type joint
conta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8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8458A (zh
Inventor
大木淳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ter retention hor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Polyma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a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a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8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8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19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19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得到一种更加薄型化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其具有:容器主体(33);盖体(34),其对容器主体的开口端进行封闭;粘性流体(32),其被封入在被容器主体和盖体封闭的内部,而在支承体和被支承体之间衰减振动的传递。在容器主体设置: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可挠部(36);由大致平板形状的硬质树脂构成,并在上侧面固定可挠部而在下侧面固定盖体的环状连接部(37),而且,在可挠部与环状连接部的固定部位(40a)设置有向环状连接部的面方向呈宽幅突出的凸缘接合部(40)。由此,容器主体和盖体的结合很牢固,且能够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高度降低。

Description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括车载用、民用的音响设备、映像设备、信息设备、各种精密设备等的光盘装置、光磁盘装置等的盘片装置(Disk device)的振动衰减机构,特别是涉及对由马达、光学读写头(Optical Pickup)以及盘片工作台(disk table)等构成的机械底盘(mechanical chassis)等的被支承体的振动进行衰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盘片装置1这样构成:将CD或CD-ROM等光盘或光磁盘等记录以及再现用的盘片2水平地卡紧在盘片工作台3上,使该盘片2与盘片工作台3一体地以高速进行旋转驱动,而使光学读写头4在盘片2的径向上进行循轨(tracking),从而进行记录及再现。该盘片装置1用螺旋弹簧7来将机械底盘5和筐体6连接在一起,同时,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介于机械底盘5和筐体6之间,从而对来自外部的振动进行隔断或者衰减。
如在图9所示,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是这样的阻尼器:用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并向阻尼器内部突出的搅拌凹部12、纵向剖面形状形呈波纹状而被振动变形的可挠部11、由硬质树脂构成且形成为筒状的周壁部10形成容器主体,并将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盖体9固定在周壁部10上,而且在由容器主体和盖体9封闭的内部封入硅油等的粘性流体13。该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将设置在作为被支承体的机械底盘5的搅拌轴14插入到搅拌凹部12,另一方面,将螺钉6b插入到设置在盖体9的螺孔9a和设置在筐体6的螺孔6a中,从而被安装在盘片装置1上。这样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也记载在例如JP特开2001-57068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的由硬质树脂构成的周壁部10,相对于盖体9向垂直方向突起而形成为大致筒状,从而在能够确保容纳粘性流体13的容积的同时、能够确保容器主体的定形性的方面也出色。但是,在最近的盘片装置1趋于薄型化的趋势下,对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也要求着使性能不恶化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薄型化的方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通过改善整个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结构来实现了薄型化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具有:容器主体;盖体,其对容器主体的开口端进行封闭;粘性流体,其被封入在由容器主体和盖体封闭的内部中;该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在支承体和被支承体之间对振动的传递进行衰减,其特征在于,在容器主体设置有:可挠部,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环状连接部,其由大致平板形状的硬质树脂构成,并且在环状连接部的上侧面固定着可挠部,而在环状连接部的下侧面固定着盖体,环状连接部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延伸到可挠部与盖体之间;可挠部在其与环状连接部的固定部位具有向相对于盖体的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的凸缘接合部。
一种由容器主体和盖体来封入粘性流体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其在容器主体设置有: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可挠部;由大致平板形状的硬质树脂构成,并在上侧面固定可挠部而在下侧面固定盖体的环状连接部,而且,可挠部在其与环状连接部的固定部位具有向相对于盖体的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的凸缘接合部,因此能够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高度变薄。还有,容器主体和盖体的结合是通过硬质材料的彼此来进行的,因此其结合又容易又牢固。
而且,能够设置凸缘接合部,该凸缘接合部从可挠部的纵向剖面形状呈波纹状的波纹部向相对盖体的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如果设置从波纹部向相对盖体的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的凸缘接合部,则即使可挠部的厚度很薄,也能够获得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可挠部和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环状连接部的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橡胶状弹性体和硬质树脂之间的结合变得牢固。还有,能够使在相对盖体的水平方向(横面积)上的接触面积变宽,且能够使在相对盖体的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能够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变矮。
能够在环状连接部设置与支承体或者被支承体的结合部。由于在环状连接部设置了与支承体或者被支承体结合的结合部位,所以能够使容器主体牢固地结合在支承体或被支承体上。还有,由于从支承体和被支承体的两者施加的力均都直接施加到容器主体上,所以在容器主体和盖体的境界不会直接被施加来自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外部的力。由此,能够获得一种容器主体和盖体的境界不易脱脱落、且粘性流体不易泄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另一方面,在可挠部的与环状连接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能够设置与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结合的、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结合顶部。由于在可挠部的与环状连接部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了与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结合的、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结合顶部,所以能够牢固地结合于设置在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的轴。还有,能够使粘性流体流动而生成充分的粘性阻力。
对于该结合顶部,能够作为其底面朝向容器主体的内部突出但未突出至可挠部的谷部的结构来形成。即,结合顶部与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结合的同时,形成为几乎没有向容器主体的内部突出的形状。由此,能够采用不具有像设置在现有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中的搅拌凹部那样的、向容器主体的内部呈宽幅突出而搅拌粘性流体的部位的结构。因此,与至少需要容纳搅拌凹部的高度的现有型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相比,能够降低其高度。还有,在现有型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中,为了使搅拌凹部不要接触周壁部或盖体而其动作受到了抑制,但是,如果没有搅拌凹部,则能够使结合顶部的可动范围变宽,从而能够获得即使实现了小型化也振动衰减效果很高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而且,能够采用结合顶部的底面露出在容器主体的内部的结构。由于使结合顶部的底面露出在容器主体的内部,所以不需要用可挠部覆盖结合顶部的底面。由此,与由可挠部覆盖结合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更加变矮。
能够采用在结合顶部具有与设置在支承体或者被支承体的轴的形状相对应且接受该轴的轴接受孔的结构。由于设置了与轴的形状相对应、且可接受轴的轴接受孔,所以能够使与设置在支承体或被支承体上的轴的结合变得牢固,从而能够获得一种轴不易被拔出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即,与使轴容纳在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搅拌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轴不易被拔出、且能够使轴和轴接受孔的接触面积变小。
能够将被支承体作为再现盘片状记录介质的机械底盘,并将支承体作为盘片装置的筐体。如果将被支承体作为机械底盘、且将支承体作为筐体,则能够获得不降低光盘装置、光磁盘装置等的盘片装置的振动衰减力而实现了薄型化、小型化的盘片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则能够使其高度降低,从而能够使安装有该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盘片装置变矮。还有,由于对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的结合、以及构成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各构件之间的结合牢固,因此,即使在机械底盘或筐体发生强烈的振动或冲击,也不会振动衰减功能降低、或发生损伤,而能够得到稳定的振动衰减效果。进而,能够获得粘性流体封入后的盖体的安装工序容易且简单、制造单价低廉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具有:容器主体;盖体,其对容器主体的开口端进行封闭;粘性流体,其被封入在由容器主体和盖体封闭的内部;该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在支承体和被支承体之间对振动的传递进行衰减,其特征在于,在容器主体设置有:结合顶部,其结合于支承体或者被支承体,并由硬质树脂构成;可挠部,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环状连接部,其在上侧面固定着可挠部,而在下侧面固定着盖体,并由硬质树脂构成,环状连接部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延伸到可挠部与盖体之间;结合顶部的宽度宽于其高度,可挠部具有:波纹部,其纵向剖面形状呈波纹状,且受振动而变形;凸缘接合部,其固定在上述环状连接部上;该波纹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谷部、和形成为凸状的山部,谷部的底部位于比山部的顶部更靠近盖体侧的位置,该凸缘接合部向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环状连接部为大致平板形状。
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定于以上的说明,对本发明的目的、优点、特征、还有用途,通过参照附图所叙述的以下说明会变得更加明确。还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的适当变更,应理解为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图2的I-I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及其安装结构、并表示盘片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相当于图1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相当于图1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安装结构的盘片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另外变更例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安装结构的盘片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安装了现有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盘片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现有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剖视图,是说明向机械底盘和筐体上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上的附图标记是用来标注部分和部件的。在各实施方式中,当各构件的材料、制造方法等同样时,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3)
在图1~图3中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图1是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还有,图3是表示将该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安装在盘片装置20的状态的图。如图1所示,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具有粘性流体32、容器主体33、封闭容器主体33的开口端的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盖体34。该容器主体33由以下形成:与成为被支承体的机械底盘21结合的、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结合顶部35;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可挠部36;还有,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环状连接部37。可挠部36由以下构成:作为纵向剖面形状呈波纹状、且受振动而变形的部分的波纹(bellows)部;作为与结合顶部35结合的部分的筒状接合部39;作为与环状连接部37结合的部分的凸缘接合部4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并不是根据其安装方法、还根据其安装部位来明确决定上下左右,但是,为了方便,而将具有结合顶部35的一侧作为上侧,并将具有盖体34的一侧作为下侧而进行说明。
在此,结合顶部35是与作为被支承体的机械底盘21结合的部分,并由硬质树脂形成。在结合顶部35的中央设置有用于插入设置在机械底盘21的轴23的轴接受孔35a。轴接受孔35a与轴23的形状相对应,而且,如果插入轴23则与其卡合,以使轴23不能容易被拔出。
结合顶部35不具有与形成在现有型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的搅拌凹部12相当的部位。换而言之,结合顶部35没有实质性地向容器主体33的内部突出。由此,优选实施方式为:结合顶部35的水平方向长度(直径)形成为比上下方向长度(高度)更长。在此,如图1所示,虽然结合顶部35的底面35b比其与可挠部36的结合面更向容器主体33的内部突出,但是并没有突出到可挠部36的谷部36a。还有,虽然该结合顶部35在其侧面35c与可挠部36的筒状接合部39的内周面39a结合,但是,其底面35b没有覆盖可挠部36,而在容器主体33的内部硬质树脂被露出。这样,即使筒状接合部39没有覆盖结合顶部35的底面35b而仅与结合顶部35的侧面35c结合,也由于结合顶部35具有向横向宽的粗的形状,而能够取得宽的结合顶部35和可挠部36之间的接合面积,因此两者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可挠部36具有将其纵向剖面为波纹状的波纹部36b,并在受到振动时该波纹发生伸缩变形。该波纹部36b具有形成为凹状的谷部36a和形成为凸状的山部36c,谷部36a的底部位于比山部36e的顶部更靠近盖体侧的位置,以使向波纹部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位移幅度变大。在其与可挠部36的环状连接部37的固定部位40a形成有向环状连接部37的面方向、即向相对于盖体34的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的凸缘接合部40。
环状连接部37是为了能够将装有粘性流体32的容器主体33简单地与盖体34进行固定而设置的部分,其由大致平板状的硬质树脂形成,并具有容纳凸缘接合部40的橡胶侧凹部37a的同时,具有容纳盖体34的盖侧凹部37b。这样的橡胶侧凹部37a以及盖侧凹部37b都是水平方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宽。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连接部37在平行于盖体34的方向(水平方向:横向)上与可挠部36的凸缘接合部40结合。由此,可挠部36和环状连接部37之间的结合部位40a相对盖体34的水平方向宽度W1比可挠部36的厚度W2更宽。由此,能够确保凸缘部接合部40和环状连接部37的宽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进行充分结合。在这样的环状连接部37上,作为对筐体22的结合部而设置有将其固定在作为支承体的盘片装置20的筐体22上的螺孔37c。
下面,对构成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各部的原材料进行说明。形成结合顶部35、环状连接部37、盖体34的硬质树脂,优选采用加工性能好、且能够与橡胶状弹性体一体成形的热塑性树脂。若考虑目的构件的尺寸精度、耐热性、机械强度、耐久性、可靠性等所要求的性能、以及轻量化与加工性,则作为材料可以列举: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亚安酯树脂、聚苯撑醚树脂、改性聚苯撑醚树脂、硅酮树脂、聚酮树脂、液晶聚合物等的热塑性树脂。这些树脂能够单独、或者作为复合材料使用。还有,在这些热塑性树脂中添加粉末状或纤维状的金属、玻璃、填料(filler)等填充剂,而能够提高尺寸精度及耐热性。
作为可挠部36所用的材料,优选采用具有橡胶态弹性的合成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合成橡胶可列举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氟化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可列举苯乙烯类、烯烃类、聚氨酯类、酯化类、氯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
由于粘性流体32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粘性流动而吸收振动能量,所以要求具备适当的粘度、在密闭容器内的随时间稳定性、耐热性等。在粘性流体32中,除了只存在液体的情况之外,优选在液体中添加不反应、不溶解的固体粒子。例如,除了在只存在硅油的情况之外,可列举使与硅油不反应、不溶解的固体粒子分散在硅油中的硅润滑脂(silicon grease)等。在硅油中包括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含氢(methyl hydrogen)硅油、氟改性硅油等。作为与硅油不反应、不溶解的固体粒子,可列举硅酮树脂粉末、聚甲基倍半硅氧烷粉末、湿式二氧化硅颗粒、干式二氧化硅颗粒、玻璃珠、玻璃球等、或者对这些粒子实施了表面处理的粒子等。这些液体、固体粒子各自无论是单独还是组合都能够使用。还有,在用于硅氧烷的产生等会有问题的机器时,作为硅油、硅润滑脂的代替品,也可以是使与聚α烯烃类、烷烃(paraffin)类、聚乙二醇类等的油不反应、不溶解的固体粒子分散在其中的非硅润滑脂。作为固体粒子,可以使用与上述同样的材料。
由这些材料构成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能够通过由硬质树脂材料和软质树脂材料的双色成形等树脂成形方法来一体地形成。例如,将结合顶部35和可挠部36、环状连接部37通过双色成形、嵌件成形等做成一体而形成容器主体。对其填充粘性流体32,并用盖体34来进行封入。容器主体33和盖体34的结合,能够采用超声波熔接等方法。。
设置在机械底盘21上的轴23,除了能够由硬质树脂来形成之外,也能够由金属来形成。
要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连接在机械底盘21上,就得将设置在机械底盘21上的轴23插入到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轴接受孔35a中。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要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连接在筐体22上,就得在设置在环状连接部37上的螺孔37c和设置在筐体22上的螺孔22a中插入螺钉26而进行螺钉连接。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不具有现有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所具备的周壁部10,而具有平坦圆环状的环状连接部37。还有,不具有现有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所具备的搅拌凹部12,而具有大宽度的结合顶部35。由此,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与现有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8相比变矮。还有,能够使机械底盘21和筐体22的间隔变窄,从而能够使盘片装置20实现小型化、薄型化。而且,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由于凸缘接合部40和环状连接部37之间的结合面的宽度W1宽于可挠部36的厚度W2,所以能够使凸缘接合部40和环状连接部37之间的结合面积变宽,从而,即使结合顶部35向上下左右的各方向剧烈摇晃,因两者的结合牢固而也不会发生破损。进而,由于容器主体33和盖体34的结合也是硬质树脂之间的结合,所以两者的结合力强,还有,能够通过超声波熔接等来简单地进行在容器主体33中装入粘性流体32之后的盖体的固定,从而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制造变得简单。
由于设置在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的轴23为硬质树脂或金属制、且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轴接受孔35a也为硬质树脂制,所以成为硬质材料之间的结合,因此结合部分不易发生变形,从而能够得到牢固的结合状态。由此,能够获得不会简单地脱离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
结合顶部35由硬质树脂而成,且其底面35b具有向容器主体33的内部没有突出的形状,所以结合顶部35能够相对盖体34向上下左右各方向大幅度地变动。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由呈规定形状的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凸缘接合部40与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环状连接部37结合在一起,因此两者间的结合力强,而且即使是变矮了的形状也很难发生破坏或漏液,振动衰减效果也很出色。
第二实施方式(图4):
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51表示在图4中。其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在可挠部56和环状连接部57之间的固定部位60a上的凸缘连接部60的朝向。即,该固定部位60a并不与盖体54平行,而从可挠部56的筒轴方向倾斜而形成。尽管如此,对于该固定部位60a,在盖体54上的其投影面的宽度W3宽于可挠部56的厚度W4。还有,该宽度W3宽于在相对盖体54的垂直方向上的固定部位60a的投影面的高度W5。进而,伴随着凸缘接合部60的形状变化,设置在环状连接部57的橡胶侧凹部57a的形状也不同。其他的结构、所用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相同。
对于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51,当结合顶部55向上下左右各方向剧烈摇晃时,在筒状接合部60的相对盖体54上的投影面的宽度W3宽于可挠部56的厚度W4,因此其结合也很牢固。还有,该宽度W3宽于在相对盖体54向垂直方向上的筒状接合部60的投影面的高度W5,因此,即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51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得低,凸缘接合部60和环状连接部57之间的结合力也很牢固,还有,其具有即使结合顶部55向各方向剧烈摇动、两者的结合也不会脱离的牢固的结合力。
第三实施方式(图5):
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71表示在图5中。其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在可挠部76和环状连接部77之间的固定部位80a上的凸缘连接部80的朝向。即,凸缘接合部80从可挠部76向内部方向形成。其他的结构、所用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相同。
对于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71,当结合顶部75向上下左右各方向剧烈摇晃时,在盖体74上的筒状接合部60的投影面的宽度W5宽于可挠部76的厚度W6,因此其结合也很牢固。从而,即使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71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得低,凸缘接合部80和环状连接部77之间的结合力也很牢固,还有,其具有即使将结合顶部75向各方向剧烈摇动、两者的结合也不会脱离的牢固的结合力。
实施方式的变更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和筐体22的连接是通过螺钉连接来进行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环状连接部37、57、77或盖体34、54、74上设置凸部的同时,在筐体22上设置凹部而使之嵌合结合来构成。另外,也可以做成如被称为扣合(snapfit)的规定的结合端形状而安装在筐体22上。另外,如图6所示,可以变更对于机械底盘21的安装位置,如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将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的上侧连接在筐体22上、而将下侧连接在机械底盘21上的安装结构。
在各实施方式中,轴接受孔35a、55a、75a的剖面形状可以采用将其对应于轴而进行变形的形状,并可以采用长方形或圆形之外,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半圆形等。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合顶部35、55、75并没有形成为向密闭容器内部呈宽幅突出的形状,但是,在为封入适当量的粘性流体32、52、72所需的高度范围内,也可以采用具备像向密闭容器内突出的搅拌凹部12那样的搅拌粘性流体32、52、72的部位的结构。
因为本发明能够对由马达及光学读写头、盘片工作台等构成的机械底盘的振动进行衰减,所以能够利用于光盘装置、光磁盘装置等盘片装置的振动衰减,但是,并不仅限定于这些盘片装置,而也可以适用于需要控制振动的各种电气、电子设备中。
本发明的说明不应该作为限定而解释。通过联系附图而提供的下面的记载,本发明的利益、特征、还有利用会变得更加明确。进而,不改变本发明的要旨的所有适当的修正,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仅作为示例,不应理解为限定。这样的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定于上述举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13)

1.一种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具有:容器主体(33、53、73);盖体(34、54、74),其对容器主体(33、53、73)的开口端进行封闭;粘性流体(32、52、72),其被封入在由容器主体(33、53、73)和盖体(34、54、74)封闭的内部中;该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在支承体和被支承体之间对振动的传递进行衰减,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33、53、73)设置有:可挠部(36、56、76),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环状连接部(37、57、77),其由大致平板形状的硬质树脂构成,并且在环状连接部(37、57、77)的上侧面固定着可挠部(36、56、76),而在环状连接部(37、57、77)的下侧面固定着盖体(34、54、74),环状连接部(37、57、77)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延伸到可挠部(36、56、76)与盖体(34、54、74)之间;
可挠部(36、56、76)在其与环状连接部(37、57、77)的固定部位具有向相对于盖体(34、54、74)的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的凸缘接合部(40、6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可挠部(36、56、76)具有纵向剖面形状呈波纹状、且受振动而变形的波纹部(36b、56b、76b),该波纹部(36b、56b、76b)具有形成为凹状的谷部(36a、56a、76a)、和形成为凸状的山部(36c、56c、76c),谷部(36a、56a、76a)的底部位于比山部(36c、56c、76c)的顶部更靠近盖体(34、54、74)侧的位置,而使波纹部(36b、56b、76b)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位移幅度变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可挠部(36、56、76)具有纵向剖面形状呈波纹状、且受振动而变形的波纹部(36b、56b、76b),凸缘接合部(40、60、80)和环状连接部(37、57、77)的固定部位(40a、60a、80a)相对于盖体(34、54、74)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比波纹部(36b、56b、76b)的厚度尺寸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51),其特征在于,凸缘接合部(60)从相对于盖体(54)的水平方向倾斜而形成,而且,将该凸缘接合部(60)和环状连接部(57)的固定部位(60a)相对于盖体(54)进行了投影时的投影面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比波纹部(56b)的厚度尺寸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71),其特征在于,凸缘接合部(80)朝向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71)的内部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在可挠部(36、56、76)的与环状连接部(37、57、77)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与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结合的、由硬质树脂构成的结合顶部(35、55、75)。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结合顶部(35、55、75)的水平方向的长度比上下方向的长度长。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结合顶部(35、55、75)的底面(35b、55b、75b)朝向容器主体(33、53、73)的内部突出,但未突出至可挠部(36、56、76)的谷部(36a、56a、76a)。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结合顶部(35、55、75)的底面(35b、55b、75b)在容器主体(33、53、73)的内部露出。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在结合顶部(35、55、75)具有与设置在支承体或被支承体上的轴的形状相对应的、接受该轴的轴接受孔(35a、55a、75a)。
11.如权利要求1或6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环状连接部(37、57、77)具有容纳凸缘接合部(40、60、80)的橡胶侧凹部(37a、57a、77a)、和容纳盖体(34、54、74)的盖侧凹部(37b、57b、77b),这些任意凹部(37a、37b、57a、57b、77a、77b)均是水平方向的宽度比上下方向的宽度宽。
1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其特征在于,在环状连接部(37、57、77)上设置有与支承体或被支承体的结合部(37c、57c、77c)。
13.一种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具有:容器主体(33、53、73);盖体(34、54、74),其对容器主体(33、53、73)的开口端进行封闭;粘性流体(32、52、72),其被封入在由容器主体(33、53、73)和盖体(34、54、74)封闭的内部;该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31、51、71)在支承体和被支承体之间对振动的传递进行衰减,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33、53、73)设置有:结合顶部(35、55、75),其结合于支承体或者被支承体,并由硬质树脂构成;可挠部(36、56、76),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环状连接部(37、57、77),其在上侧面固定着可挠部(36、56、76),而在下侧面固定着盖体(34、54、74),并由硬质树脂构成,环状连接部(37、57、77)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延伸到可挠部(36、56、76)与盖体(34、54、74)之间;
结合顶部(35、55、75)的宽度宽于其高度,
可挠部(36、56、76)具有:波纹部(36b、56b、76b),其纵向剖面形状呈波纹状,且受振动而变形;凸缘接合部(40、60、80),其固定在上述环状连接部(37、57、77)上;
该波纹部(36b、56b、76b)具有形成为凹状的谷部(36a、56a、76a)、和形成为凸状的山部(36c、56c、76c),谷部(36a、56a、76a)的底部位于比山部(36c、56c、76c)的顶部更靠近盖体(34、54、74)侧的位置,
该凸缘接合部(40、60、80)向水平方向呈宽幅突出,
环状连接部(37、57、77)为大致平板形状。
CN200610108676A 2005-08-05 2006-08-03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19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8635A JP4908798B2 (ja) 2005-08-05 2005-08-05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2005228635 2005-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8458A CN1908458A (zh) 2007-02-07
CN100591946C true CN100591946C (zh) 2010-02-24

Family

ID=37192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86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1946C (zh) 2005-08-05 2006-08-03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37183B2 (zh)
EP (1) EP1750033A1 (zh)
JP (1) JP4908798B2 (zh)
CN (1) CN100591946C (zh)
TW (1) TWI404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8083B2 (ja) * 2005-07-27 2011-08-03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および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の取付構造
DE102006036343B4 (de) * 2006-08-03 2012-06-06 Trellebor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Dämpfendes Aggregatlager
JP2008121754A (ja) * 2006-11-10 2008-05-29 Kenwood Corp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WO2008137575A1 (en) * 2007-05-03 2008-11-13 Jonathon Hocut Bump resistant pin tumbler lock
US9644699B2 (en) * 2009-03-30 2017-05-09 Oakwood Energy Management, Inc. Energy absorber with anti-BSR accessory
DE102010030626A1 (de) * 2010-06-29 2011-12-29 Robert Bosch Gmbh Pulsationsdämpferelement für eine Fluidpumpe und zugehörige Fluidpumpe
TW201231839A (en) * 2011-01-27 2012-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ntainer data center
JP6005404B2 (ja) * 2012-05-30 2016-10-12 ポリマテ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および防振性組成物
DE102014226091A1 (de) * 2014-12-16 2016-06-16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Hydrolager,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derartigen Hydrolage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iner integralen Einheit für ein derartiges Hydrolager
CN104864011A (zh) * 2015-04-20 2015-08-26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压弹簧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2914A (en) * 1980-07-16 1982-02-06 Nissan Motor Co Ltd Engine mount for auto-vehicle
JPS57130826A (en) * 1981-02-02 1982-08-13 Nissan Motor Co Ltd Engine mount apparatus with fluid therein
US4787607A (en) * 1986-09-24 1988-11-29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Air spring having internal sealing band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ame
FR2625780B1 (fr) * 1988-01-08 1992-04-10 Gamma Sa Amortisseur de vibrations perfectionne
JPH0340246U (zh) * 1989-08-31 1991-04-18
GB2241042B (en) * 1990-02-16 1994-01-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Damper filled with oil
JP3053031B2 (ja) * 1991-10-29 2000-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H06119770A (ja) * 1992-08-18 1994-04-28 Sony Corp 防振機構
JPH09282859A (ja) * 1996-04-09 1997-10-31 Fujikura Rubber Ltd 防振支持装置
JPH10188547A (ja) * 1996-12-20 1998-07-21 Sony Corp ダンパ
JPH11148532A (ja) * 1997-11-14 1999-06-02 Porimatec Kk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
JPH11283321A (ja) * 1998-03-31 1999-10-15 Hitachi Ltd 高い衝撃耐久性能を有する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GB9808825D0 (en) * 1998-04-24 1998-06-24 Nimbus Communications Int Ltd A disk record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rotation of a turntable in such a disk recording system
JPH11325163A (ja) * 1998-05-12 1999-11-26 Nikko Kogyo Kk 防振ダンパー
AU9187998A (en) * 1998-09-29 2000-04-1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rner part reinforcing device of disc device chassis
US6439551B1 (en) * 1999-08-10 2002-08-27 Polymatech Co., Ltd. Variable spring constant type damper filled with viscous fluid
JP2001057068A (ja) * 1999-08-19 2001-02-27 Tokai Rubber Ind Ltd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2001304319A (ja) * 2000-04-20 2001-10-31 Polymatech Co Ltd エアーダンパー
JP4347515B2 (ja) * 2000-11-27 2009-10-21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振ダンパー一体型メカニカルシャーシ
JP2002242977A (ja) * 2001-02-16 2002-08-28 Polymatech Co Ltd 防振媒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防振ダンパー
JP4240923B2 (ja) * 2001-12-14 2009-03-18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およびメカシャーシの防振構造
JP2004197832A (ja) * 2002-12-18 2004-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緩衝装置及び防振装置
JP4020263B2 (ja) * 2003-04-24 2007-12-12 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29149A1 (en) 2007-02-08
JP2007046616A (ja) 2007-02-22
US7837183B2 (en) 2010-11-23
EP1750033A1 (en) 2007-02-07
JP4908798B2 (ja) 2012-04-04
TW200733079A (en) 2007-09-01
CN1908458A (zh) 2007-02-07
TWI404056B (zh)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1946C (zh)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
KR100966802B1 (ko) 댐퍼 및 메카니컬 섀시의 방진구조
CN100572848C (zh)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和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的安装结构体
CN1925055B (zh) 粘性流体封入阻尼器以及盘片装置
JP4347515B2 (ja) 防振ダンパー一体型メカニカルシャーシ
US7934709B2 (en) Viscous fluid-sealed damper
JP4733430B2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及び振動減衰装置
JP4981576B2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4740721B2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4898214B2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2006038218A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4431378B2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5118519B2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4147937B2 (ja) エッジダンパー
JP4518863B2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KR20070016959A (ko) 점성 유체 봉입 댐퍼
JP2009257442A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2007139009A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JPH03239831A (ja) 防振用ダンパ
JP2007333124A (ja) 粘性流体封入ダンパ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OLYMATEC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2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Polymatech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Water retention hor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