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5384C -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5384C
CN100565384C CNB2005101319123A CN200510131912A CN100565384C CN 100565384 C CN100565384 C CN 100565384C CN B2005101319123 A CNB2005101319123 A CN B2005101319123A CN 200510131912 A CN200510131912 A CN 200510131912A CN 100565384 C CN100565384 C CN 1005653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imaging device
handle box
inner fram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19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5213A (zh
Inventor
小泽亨
大越竹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85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5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53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538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46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leg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46Process cartridge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复数个处理盒,这些处理盒设在装置主体中,从而可沿横向方向安装和拆卸,并且以垂直成排的方式布置;带主体,它布置成面对处理盒,并且能够离开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路径;内框架,它支撑卷绕辊的两个端部,所述带主体围绕着卷绕辊卷绕;外框架,其设在内框架的外侧并且支撑内框架;以及分别设在复数个处理盒的端部处的把手,这些把手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并且在安装和拆卸处理盒时供抓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在该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并且涉及一种用在该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作为用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已知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中打开位于装置前表面处的盖子,并且退回布置成与垂直成排布置的处理盒相对的静电转印单元,从而可以在该装置前面安装和拆卸这些处理盒(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3-241620和No.2005-43594)。
在JP-A No.2003-241620的成像装置中,抓住设在处理盒两个端部处的两个把手,从而安装或拆卸该处理盒。在这种装置中,在其中静电转印单元没有被退回并且对着处理盒的状态下,处理盒的把手容纳在静电转印单元的侧面处,并且不会朝着该装置前面伸出超过静电转印单元。
没有将这些把手制造成伸出的原因如下:在将把手制造成伸出并且把手处于正在被抓握的状态下时,即使在其中静电转印单元没有被退回并且面对处理盒的状态下,用户也会错误地认为要将处理盒退回并且拉动处理盒的把手,从而该处理盒撞击静电转印单元,会损坏该静电转印单元。
但是,在其中处理盒的把手没有朝着装置前面伸出超过静电转印单元的结构中,因为把手不能做得较长,所以它们难以抓握,从而难以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特别地,在其中静电转印单元较薄的情况下,不能确保把手的长度,从而出现不能抓握把手的情况。
与之相反,在JP-A No.2005-43594的成像装置中,去除了处理盒的把手,而设有联锁机构和盒移动机构。这样,与抽出静电转印单元的操作联锁地,使已经耗尽调色剂的处理盒朝着装置前面运动,并且用户能够清楚无疑地确认应该更换的处理盒。
因为在JP-A No.2005-43594的成像装置中去除了把手,所以不会出现JP-A No.2003-241620的问题,从而可以容易进行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
但是,因为在JP-A No.2005-43594的成像装置中需要联锁机构和盒移动机构,所以该装置的结构复杂,并且增加了零部件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并且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盒的成像装置和用于成像装置的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包括:复数个处理盒,它们设置在装置主体中,从而可沿横向方向安装和拆卸,并且以垂直成排的方式布置;带主体,其布置成面对处理盒并且能够离开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路径;内框架,其支撑卷绕辊的两端,所述带主体围绕该卷绕辊卷绕;外框架,其设在内框架的外侧并支撑内框架;把手,其分别设在复数个处理盒的端部处,这些把手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并且在安装和拆卸处理盒时供抓握。
在这里所谓的“横向方向”当然是相对于成像装置的前表面的两侧,还包括成像装置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并且为相对于成像装置的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横向方向。
在该结构中,从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路径退出带主体,并且抓住处理盒的把手,然后可以安装和拆卸该处理盒。因为把手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所以可以确保把手的长度较长。这些把手容易抓握,并且这些处理盒容易安装和拆卸。特别地,即使在带主体较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把手做得足够长,从而容易进行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
在把手伸出并且抓住这些把手时,即使在其中带主体面对处理盒并且没有被退出的状态下,用户也可能错误地认为可以拆卸该处理盒,从而可能错误地拆卸该处理盒。
但是,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结构中,把手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因此,在其中带主体没有被退出并且面对处理盒的状态下,内框架和外框架挡住道从而难以抓住这些把手,并且即使拉动把手,显然处理盒会与带主体和内框架干涉。因此,用户不会错误地认为可以拆卸该处理盒,并且在其中带主体面对处理盒且没有被退出的状态下,用户不会错误地试图拆卸该处理盒。
因此,处理盒不会撞击带主体而使带主体损坏。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的其中两个在安装处理盒时设在与卷绕辊的两个端部的垂直面对应的位置处。
因为本发明如上所述构成,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安装和拆卸这些处理盒。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安装至成像装置中,并能够从该成像装置拆卸,该成像装置具有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包括:带主体,该带主体布置成面对所述处理盒,并且能够离开所述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路径;内框架,该内框架支撑卷绕辊的两端,所述带主体围绕所述卷绕辊卷绕;外框架,该外框架设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并且支撑所述内框架;以及所述处理盒具有设在该处理盒的端部处的把手,所述把手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之间伸出并且在安装和拆卸所述处理盒时供抓握。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在关于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罩盖倾倒时的视图;
图3为表示其中关于该实施例的处理盒的把手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4为关于该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对关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进行说明。
首先,将对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具有装置主体12。在该装置主体12的下部设有供纸盘14,纸张P层叠堆放在该供纸盘14中。
在供纸盘14的前端侧(在图1中的右端侧)上方设有供纸辊16。该供纸辊16压力接触纸张P顶面的前端侧,并且从供纸盘14中移送纸张P。
另外,设有第一传送路径22,它从供纸盘14的前端部分延伸出,缓慢地弯曲并且在该装置的前侧(在图1中的右侧)基本垂直向上延伸。
沿第一传送路径22从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依次布置用来夹持并传送纸张P的复数个(例如两个)传送辊对24和为环形并静电吸附且传送其上待形成图像的纸张P的传送带(带主体)26。通过沿第一传送路径22布置以与将在后面描述的复数个处理盒28Y、28M、28C、28K相对,传送带26在第一传送路径22的一侧形成了部分路径表面。
传送带26绕着两个卷绕辊传送,这两个卷绕辊为布置在上方的卷绕辊27和布置在下方的卷绕辊29。由于卷绕辊27和卷绕辊29的其中一个被驱动并转动,因此传送带26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
充电辊31在传送带26的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侧设在传送带26附近。充电辊31向传送带26的表面充电,并且将静电吸附在传送带26上的纸张P压在传送带26上。
与黄、品红、青和黑各颜色对应的复数个处理盒28Y、28M、28C、28K沿着第一传送路径22以在基本上垂直方向上垂直成排的方式布置在装置主体12中,并在横向方向上与传送带26相对且第一传送路径22位于它们之间。
处理盒28Y、28M、28C、28K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沿预定方向(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30。
从沿感光鼓30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在感光鼓30的外周依次设有用来给感光鼓30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辊32、使感光鼓30曝光并在感光鼓30上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34和用来将彩色调色剂施加到形成在感光鼓30上的潜像上以便使该潜像显影的显影辊36。
在传送带26的内周侧沿与感光鼓30相对的横向方向设有转印装置38,该转印装置38在预定的转印位置将形成在感光鼓3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这些转印装置38通过借助传送带26向纸张P施加偏压来转印调色剂图像。
在传送带26的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侧设有用来将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的定影装置40、用来夹持并传送纸张P的传送辊对42和用来将纸张P排到排纸盘20上的排纸辊对44。
另外,设有第二传送路径46,以与第一传送路径22相对,且传送带26位于它们之间,该第二传送路径46用来使其一个表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翻转并且使该纸张P再次返回到第一传送路径22。
在第二传送路径46处设有复数个(例如三个)传送辊对48,传送辊对48用来夹持并且向下输送纸张P。当在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在其一个表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由排纸辊对44转回并且引导至第二传送路径46,并由复数个传送辊对48向下传送,然后返回到第一传送路径22。
接下来将对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本实施例的成像操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在其中要在纸张P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从供纸盒14取出的纸张P由复数个传送辊对24沿传送路径22向上传送并且供给传送带26。供给传送带26的纸张P由充电辊31压靠在传送带26上,并静电附着在已充电的传送带26上向上传送,并且顺序供应到与黄、品红、青和黑各颜色对应的预定转印位置。
形成在感光鼓30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装置38转印到供应至预定转印位置的纸张P上,从而在该纸张P上形成全色图像。然后将该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40,并且通过定影装置40将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其上。然后通过排纸辊对44将纸张P排放到排纸盘20。
另外,在其中要在纸张P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通过定影装置40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从而在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之后,在排纸辊对44处使纸张P转回。其一个表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被翻转并且被送入到第二传送路径46中。从第二传送路径46将纸张P再次送入到第一传送路径22中,并且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纸张P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图像,从而在其两个表面上都形成图像。这样,就完成了一系列成像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安装和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的结构。
如图2所示,处理盒28Y、28M、28C、28K设在装置主体12中,从而能够沿横向方向(沿着箭头B的方向)安装和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由形成在装置主体12中的盒引导件(未示出)引导至其安装位置。被引导至其安装位置的处理盒28Y、28M、28C、28K通过抵靠盒引导件的末端表面来定位。
在安装或拆卸时供抓握的把手58设在每个处理盒28Y、28M、28C、28K的两个端部处,这两个端部位于沿着与安装或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横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这些把手58与用来支撑感光鼓30的壳体28A一体形成。要指出的是,在图1中没有显示出这些把手58。
另外,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2的下部设有罩盖50。该罩盖50为L形并由支撑轴51可转动地支撑。由于罩盖50从装置主体12侧朝着装置的外侧(即,沿图2中的箭头C的方向)转动并倾倒,因此该罩盖50可以打开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横向方向侧面。可以从通过罩盖50打开的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横向侧面安装和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
在罩盖50的内表面侧,形成有第二传送路径46的一个路径表面46A,并设有传送辊对48。另一方面,在罩盖50的外表面侧设有在罩盖50转动时供抓握的把手60。
卷绕辊27、29的两个端部支撑在内框架70处,传送带26围绕该卷绕辊27、29卷绕。该内框架70支撑在设在内框架70外侧的外框架72上(参见图3)。
外框架72由支撑轴53可转动地支撑在装置主体12的下部,支撑轴53在罩盖50的支撑轴51的上方。由于传送带26、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从装置主体12侧朝着装置的外侧(沿图2中的箭头D的方向)作为一传送带单元52一体地转动并倾倒,因此传送带26从处理盒28Y、28M、28C、28K的安装和拆卸路径退出。
安装和拆卸路径为处理盒28Y、28M、28C、28K在安装到装置主体12中或从中拆卸时行进所遵循的路径。如果使处理盒28Y、28M、28C、28K与装置主体12分开,则可以通过向上提升来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因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由单点划线F显示的路径为安装和拆卸路径。
在装置主体12中形成有一引导面66。最下面的处理盒28Y可以放置在该引导面66上,并且该引导面66将放置在其上的处理盒28Y引导至该处理盒28Y在装置主体12中的安装位置。
由于上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更换处理盒28Y、28M、28C、28K时,首先抓住把手60,使罩盖50倾倒,然后打开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横向侧面。
接着,通过使传送带单元52倾倒而从处理盒28Y、28M、28C、28K的安装和拆卸路径中将传送带26退出,并且打开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横向侧面。
抓住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把手58,并且从其打开的横向侧面将处理盒28Y、28M、28C、28K取出,从而可以安装新的处理盒。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其中传送带26没有退出而竖直面对处理盒28Y、28M、28C、28K的状态下,安装在装置主体12中的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把手58从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伸出。要指出的是,在图3中,只显示出最上面的处理盒28K。
在把手58的远端部分的底侧处形成有沿安装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方向倾斜的斜面58A。即,从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之间伸出的把手58的伸出部分形成有一斜面。把手58的伸出部分的截面为朝着外侧逐渐变窄的锥形。
这些把手58可以构造成这样,即其长度随着布置处理盒28Y、28M、28C、28K的高度而不同。作为该结构的一具体示例,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布置在下面的处理盒28Y、28M、28C的把手58比布置在上方的处理盒28M、28C、28K的把手58长。
另外,在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之间设有加强元件74,其固定在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上并且用来加强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
如图4所示,在其中传送带26竖直并面对处理盒28Y、28M、28C、28K的状态下,加强元件74位于相应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把手58之间,并且把手58布置在加强元件74正上方的位置处。因此,在传送带单元52转动时,它不会与把手58干涉。
在加强元件74处设有用来向设在传送带单元52处的结构部件(例如,转印装置38)供电的金属板(供电元件)80。该金属板80从位于传送带单元52外面的电源(未示出)提供电能。
在加强元件74处设有用来释放流向设在传送带单元52处的结构部件(例如,转印装置38)的多余电流的地线82。该地线82将多余的电流释放到传送带单元52的外面。
接下来将对上述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把手58从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之间伸出。因此可以确保把手58的长度较长,把手58容易抓握,并且容易安装和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26围绕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上方的两个卷绕辊27、29传送,并且传送带26从位于面对处理盒28Y、28M、28C、28K侧面的表面到位于装置前侧的表面的厚度(参见图3中的箭头G)较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把手58做得足够长,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处理盒28Y、28M、28C、28K的安装和拆卸。
即使在其中传送带26没有退出而面对处理盒28Y、28M、28C、28K的状态下,当把手58伸出并且把手58被抓住时,用户可能错误地认为可以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并且可能错误地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
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手58从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之间伸出。因此,在其中传送带26没有退出而面对处理盒28Y、28M、28C、28K的状态下,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挡住道,或者因为把手58的伸出部分倾斜,所以把手58难以抓握,并且即使拉动把手58,显然处理盒28Y、28M、28C、28K会与传送带26和内框架70干涉。因此,用户不会错误地认为可以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因此,即使在其中传送带26面对处理盒28Y、28M、28C、28K且没有退出的状态下,用户也不会错误地试图拆卸处理盒28Y、28M、28C、28K,从而处理盒28Y、28M、28C、28K不会撞击传送带26从而损坏传送带26。
在上述实施例中,因为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由加强元件加强,所以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的扭转刚度较高。即使在传送带26从位于面对处理盒28Y、28M、28C、28K的侧面的表面到位于装置前侧的表面的厚度(参见图3中的箭头G)较薄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整个传送带单元52的扭转刚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强元件74构造成在传送带单元52转动时不与把手58干涉。因此,可以使传送带单元52平稳地倾倒。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手58与支撑感光鼓30的壳体28A一体形成。因此,当将处理盒28Y、28M、28C、28K安装到装置主体12中时把手58不会不稳定,从而容易进行安装。
另外,在其中布置在下面的处理盒28Y、28M、28C的把手58形成为比布置在上面的处理盒28M、28C、28K的把手58更长的结构中,难以安装和拆卸的下面的处理盒28Y、28M、28C变得与上面的处理盒28M、28C、28K一样容易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使处理盒28Y、28M、28C、28K具有一致的安装和拆卸的可操作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作供电元件的金属板80和地线82布置在加强元件74处。因此,金属板80和地线82不会占据空间,并且不会挡道。
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描述了其中采用传送带作为带主体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带主体不限于此。该带主体可以为一中间转印带,从相应处理盒28Y、28M、28C、28K的感光鼓30将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并且该中间转印带将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
在该情况下,金属板(供电元件)和地线可以与装配在中间转印带上的结构部件连接,例如与用来清除附着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把手58的伸出部分形成有一斜面,从而用户在其中把手58在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之间伸出的状态下不能抓住把手58(即,存在抓握障碍)。但是,用于防止用户抓握把手58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把手58的伸出部分的表面光滑从而不能被抓握,或者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伸出部分的颜色与内框架70和外框架72的颜色相同,从而使把手58不明显。
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应理解以下各技术方案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还包括一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设在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并且用来加强内框架。
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用户错误地认为要拆除该处理盒。即,加强元件横跨在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并且加强内框架。该加强元件定位在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的把手的上方或下方。因此,把手由内框架和外框架包围,并且还由加强元件包围,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用户错误地认为可以拆卸该处理盒。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为第二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加强元件处设有一供电元件。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为第二和第三技术方案的其中一个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加强元件处设有地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技术方案,减少了用户会错误地使供电元件损坏的顾虑,从而可以保护该供电元件,该供电元件向用来向带主体等施加偏压的转印元件提供电能。另外,因为内框架可以得到加强并且供电元件也可以得到保护,所以不必增加新的部件,从而可以简化该结构。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为第一至第四技术方案的其中一个的成像装置,其中加强元件设在该加强元件不会与把手干涉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其中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的把手的伸出部分形成有斜面。
这样,伸出的把手更难以抓握,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用户错误地认为可以拆卸该处理盒。
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其中带主体绕着两个卷绕辊卷绕。
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其中把手与处理盒的壳体一体形成。
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为第一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其中把手根据布置处理盒的位置而在相应的处理盒处具有相应不同的长度。
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为用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

Claims (16)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复数个处理盒,这些处理盒设在装置主体中,从而能够沿横向方向安装和拆卸,并且以垂直成排的方式布置;
带主体,其布置成面对处理盒,并且能够离开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路径;
内框架,其支撑卷绕辊的两端,所述带主体围绕卷绕辊卷绕;
外框架,其设在内框架的外侧并且支撑内框架;以及
分别设在复数个处理盒的端部处的把手,这些把手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并且在安装和拆卸处理盒时供抓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设在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并且用来加强内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强元件处设有供电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强元件处设有地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加强元件处设有地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设在该加强元件不会与把手干涉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设在该加强元件不会与把手干涉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设在该加强元件不会与把手干涉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设在该加强元件不与把手干涉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内框架和外框架之间伸出的把手的伸出部分形成有斜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主体绕着分别布置在上方和下方的两个卷绕辊卷绕。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处理盒的壳体一体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根据布置处理盒的位置而在相应的处理盒处具有相应不同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其中两个在安装处理盒时设在与卷绕辊的两个端部的垂直面对应的位置处。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复数个加强元件。
16.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安装至成像装置中,并能够从该成像装置拆卸,
该成像装置具有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包括:
带主体,该带主体布置成面对所述处理盒,并且能够离开所述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路径;
内框架,该内框架支撑卷绕辊的两端,所述带主体围绕所述卷绕辊卷绕;
外框架,该外框架设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并且支撑所述内框架;以及
所述处理盒具有设在该处理盒的端部处的把手,所述把手从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之间伸出并且在安装和拆卸所述处理盒时供抓握。
CNB2005101319123A 2005-06-24 2005-12-15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3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84466A JP4735073B2 (ja) 2005-06-24 2005-06-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4466 2005-06-24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41464A Division CN101178575A (zh) 2005-06-24 2005-12-15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5213A CN1885213A (zh) 2006-12-27
CN100565384C true CN100565384C (zh) 2009-12-02

Family

ID=375675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19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5384C (zh) 2005-06-24 2005-12-15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A2007101941464A Pending CN101178575A (zh) 2005-06-24 2005-12-15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41464A Pending CN101178575A (zh) 2005-06-24 2005-12-15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426354B2 (zh)
JP (1) JP4735073B2 (zh)
KR (2) KR100784452B1 (zh)
CN (2) CN10056538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1103B2 (ja) * 2006-04-27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60537B1 (ko) * 2007-02-01 2014-11-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292867B2 (ja) * 2008-03-14 2013-09-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76912B2 (ja) * 2012-10-10 2017-08-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0760B2 (ja) * 2013-03-29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5007B2 (ja) * 2002-01-11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34807B2 (ja) * 2002-02-20 2005-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58372B2 (ja) * 2002-02-22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用の離間保持部材
JP4184132B2 (ja) * 2003-04-01 2008-11-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3809A (ja) * 2003-07-25 2005-02-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3594A (ja) 2003-07-28 2005-02-17 Canon Inc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4587269B2 (ja) * 2003-10-27 2010-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交換方法、装置ユニットの交換方法
JP2005222035A (ja) * 2004-01-09 2005-08-18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43B2 (ja) * 2004-01-3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16192A (ja) * 2004-04-28 2005-11-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885074B2 (ja) 2004-05-11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26354B2 (en) 2008-09-16
CN1885213A (zh) 2006-12-27
KR100816352B1 (ko) 2008-03-24
JP4735073B2 (ja) 2011-07-27
JP2007003855A (ja) 2007-01-11
US20060291898A1 (en) 2006-12-28
KR100784452B1 (ko) 2007-12-11
US20080112726A1 (en) 2008-05-15
CN101178575A (zh) 2008-05-14
KR20060135480A (ko) 2006-12-29
KR20070064300A (ko) 2007-06-20
US7729636B2 (en) 201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3326B2 (e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with belt mounted pivoting cover
JP38804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28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65384C (zh)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JP5386467B2 (ja) 現像剤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8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73594A (ko) 화상형성장치
JP42986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63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70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の保護装置
JP51442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61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72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920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858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31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102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6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0420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30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007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31419B2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9798A (ja) 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42668B2 (ja)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67452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