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9493C -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9493C
CN100519493C CNB2006101662283A CN200610166228A CN100519493C CN 100519493 C CN100519493 C CN 100519493C CN B2006101662283 A CNB2006101662283 A CN B2006101662283A CN 200610166228 A CN200610166228 A CN 200610166228A CN 100519493 C CN100519493 C CN 1005194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2h4f2
reaction
reactor
acetylene gas
hydrogen flu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62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4985A (zh
Inventor
于修源
宋淑伟
马永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ongyue Green Co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ONGYU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ONGYU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ONGYU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1662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19493C/zh
Publication of CN1994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4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94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949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剂领域,涉及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反应釜。所用原料为纯净的乙炔气和工业无水氟化氢,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所用的反应釜,包括釜主体、上夹套、下夹套、分布在釜上的物料进口、气相出口,其特征在于,该反应釜具有上下两个夹套,反应釜内部具有盘管,上夹套(3)和内部盘管(4)用于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热,下夹套(5)用于加热反应釜以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本发明既能保证初始反应温度,又能及时移出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反应温度容易控制,能保证较高的反应转化率和产品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剂领域,涉及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反应釜。适用于1,1—二氟乙烷制冷剂生产行业。
背景技术
1,1—二氟乙烷国际通用名为HFC—152a,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可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及生产氟塑料的原料。它的破坏臭氧潜能值(ODP)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为0.02,因此,它作为CFC的代用品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1,1—二氟乙烷的常规生产工艺是利用乙炔为原料,在催化剂(如三氟化硼、氟磺酸、五氟化锑)的作用下,与氟化氢反应而制得,其反应式如下:
HC≡CH+2HF→CH3CHF2
其工艺流程是经净化、干燥处理后的乙炔,送入装有催化剂(如氟磺酸)和氟化氢的反应釜中,在一定的压力(0.03MPa~3MPa)、和温度(20~40℃)下发生反应,生成1,1—二氟乙烷,经过水洗、碱洗、除酸后,气相的物料经压缩成液相的物料,再经分馏提纯后制得。反应是半连续的,液体氟化氢补加入反应器内,而气体乙炔则连续的通入反应器中,直至转化率低于60%(二级反应时,第一级反应器中的转化率)时,停止反应,排出反应器中余料(通常称作残液),重新加入催化剂和氟化氢,再次开始反应。上述生产工艺的不足之处是:乙炔与氟化氢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大量生成热在反应器中的积聚必然对反应产生不利影响,使反应难以控制,催化剂的寿命及活性都会降低,继而导致转化率和收率的下降。
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15662.2公开了一种1.1二氟乙烷的制取方法及其生产设备。反应釜接有外循环系统,该系统有一个外循环泵,循环泵通过下接管和阀I与反应釜的底部接通,循环泵通过上接管和阀IV与反应釜的中部接通,外循环泵与阀IV之间接有排液管和阀III,在外循环泵和阀I之间的下接管上接有阀II和补加罐,补加罐的顶部接有阀V和催化剂储槽。制取方法是:氢氟酸的初始液位为反应釜容积的60-70%;催化剂为氢氟酸重量的30-40%;乙炔的加料速度为每公斤氢氟酸加乙炔0.08-0.12公斤/小时;反应温度22-32℃;反应压力0.03-0.3兆帕。用这种反应釜制取二氟乙烷的工艺,反应放热带来的温度控制问题难以解决,存在反应热的积聚问题,使催化剂的寿命及活性降低,产品的转化率和收率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率高、易于控制的二氟乙烷生产工艺及用于该工艺的反应釜。
本发明提供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所用原料为纯净的乙炔气和工业无水氟化氢,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
优选的,所用催化剂选自氟磺酸、五氯化锑、和/或四氯化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的催化剂为氟磺酸。
优选的,在反应开始前先将氟化氢及催化剂按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催化剂加入量为氟化氢重量的32%~38%。
然后再向反应器中连续通入乙炔气和HF。反应方程式如下:
HC≡CH+2HF→CH3CHF2
乙炔气控制一定流量后以鼓泡方式通过进料口(1)进入反应釜中。并根据反应消耗氟化氢的量及时补加氟化氢。
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4~1.6。
优选的,反应温度为10~60℃,反应压力为0.05~0.5MPa。优选的,反应温度为20~50℃,反应压力为0.1~0.4MPa。
优选的,在上述条件下连续的生产1,1—二氟乙烷。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经济的制取1,1—二氟乙烷的工艺及反应釜所用的反应釜,包括釜主体、上夹套、下夹套、分布在釜上的物料进口、气相出口,其特征在于,该反应釜具有上下两个夹套,反应釜内部具有盘管,上夹套(3)和内部盘管(4)用于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热,下夹套(5)用于加热反应釜以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
该反应釜具有上下两个夹套,反应釜内部具有盘管,上夹套(3)和反应釜内部盘管(4)内介质为冷冻盐水,用于移走反应生成热。下夹套(5)内介质为蒸汽,用于加热反应釜以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在反应过程中,将根据反应釜内部温度及时调整冷冻盐水及蒸汽的量,控制反应温度在10~60℃,优选反应温度20~50℃。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所采用反应釜具有上下两个夹套,反应釜内部具有盘管,既能保证初始反应温度,又能及时移出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控制反应温度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反应易于控制且能保证较高的反应转化率和产品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进料口,2为气相出口,3为上夹套,4为内部盘管,5为下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将氟磺酸和氟化氢加入反应釜中(氟磺酸重量占氟化氢重量的35%),然后向夹套5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内温达到30℃。乙炔气由物料口1进入反应器中,根据反应温度变化向夹套3和4内通入盐水,最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为20~50℃,压力为0.05~0.5MPa。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4。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经分析生成的1,1—二氟乙烷纯度≥99.8%,原料利用率≥95%。
实施例2
将氟磺酸和氟化氢加入反应釜中(氟磺酸重量占氟化氢重量的32%),然后向夹套5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内温达到30℃。乙炔气由物料口1进入反应器中,根据反应温度变化向夹套3和4内通入盐水,最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为20~50℃,压力为0.05~0.5MPa。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4。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经分析生成的1,1—二氟乙烷纯度≥99.8%,原料利用率≥95%。
实施例3
将氟磺酸和氟化氢加入反应釜中(氟磺酸重量占氟化氢重量的38%),然后向夹套5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内温达到30℃。乙炔气由物料口1进入反应器中,根据反应温度变化向夹套3和4内通入盐水,最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为40~50℃,压力为0.05~0.5MPa。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5。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经分析生成的1,1—二氟乙烷纯度≥99.8%,原料利用率≥95%。
实施例4
将五氯化锑和氟化氢加入反应釜中(五氯化锑重量占氟化氢重量的35%),然后向夹套5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内温达到30℃。乙炔气由物料口1进入反应器中,根据反应温度变化向夹套3和4内通入盐水,最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为20~50℃,压力为0.05~0.5MPa。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5。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经分析生成的1,1—二氟乙烷纯度≥99.8%,原料利用率≥95%。
实施例5
将四氯化锡和氟化氢加入反应釜中(四氯化锡重量占氟化氢重量的35%),然后向夹套5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内温达到30℃。乙炔气由物料口1进入反应器中,根据反应温度变化向夹套3和4内通入盐水,最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为30~50℃,压力为0.05~0.5MPa。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5。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经分析生成的1,1—二氟乙烷纯度≥99.8%,原料利用率≥95%。
实施例6
将氟磺酸和氟化氢加入反应釜中(氟磺酸重量占氟化氢重量的35%),然后向夹套5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内温达到20℃。乙炔气由物料口1进入反应器中,根据反应温度变化向夹套3和4内通入盐水,最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为20~40℃,压力为0.1~0.4MPa。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6。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经分析生成的1,1—二氟乙烷纯度≥99.8%,原料利用率≥95%。
实施例7
将氟磺酸和氟化氢加入反应釜中(氟磺酸重量占氟化氢重量的35%),然后向夹套5内通入蒸汽,使反应釜内温达到40℃。乙炔气由物料口1进入反应器中,根据反应温度变化向夹套3和4内通入盐水,最终控制反应釜内温度为30~40℃,压力为0.2~0.3MPa。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6。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经分析生成的1,1—二氟乙烷纯度≥99.8%,原料利用率≥95%。

Claims (3)

1.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以纯净的乙炔气和工业无水氟化氢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1,1—二氟乙烷粗品,经水洗、碱洗、脱气、精馏从而制得纯品1,1—二氟乙烷;在反应开始前先将氟化氢及催化剂按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催化剂加入量为氟化氢重量的32%~38%;然后再向反应器中连续通入乙炔气和HF;乙炔气控制一定流量后以鼓泡方式通过进料口进入反应釜中;并根据反应消耗氟化氢的量及时补加氟化氢;反应过程中,乙炔气与无水氢氟酸的投料重量比为乙炔气:无水氢氟酸=1:1.4~1.6;反应温度为10~60℃,反应压力为0.05~0.5MPa;所述的催化剂选自氟磺酸、五氯化锑和/或四氯化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为氟磺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反应温度为20~50℃,反应压力为0.1~0.4MPa。
CNB2006101662283A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Active CN10051949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662283A CN100519493C (zh)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662283A CN100519493C (zh)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4985A CN1994985A (zh) 2007-07-11
CN100519493C true CN100519493C (zh) 2009-07-29

Family

ID=3825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62283A Active CN100519493C (zh)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949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7172B (zh) * 2008-08-29 2010-05-12 河南宏业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恒压反应器
CN110028377B (zh) * 2019-02-25 2023-07-14 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1,1-二氟乙烷的制备工艺
CN109734550B (zh) * 2019-02-25 2023-06-30 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1,1-二氟乙烷的制备方法
CN112608216B (zh) 2020-11-23 2022-01-21 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联产1,1-二氟乙烷和氯乙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FC替代品HFC-152a开发研究". 秦志高等.湖北化工,第5期. 2001
"乙炔气体催化氟化制备二氟乙烷的研究". 郁琦清等.上海化工,第18卷第1期. 1993
"制冷用HFC-152a". 郑惠敏等.上海化工,第19卷第3期. 1994
"CFC替代品HFC-152a开发研究". 秦志高等.湖北化工,第5期. 2001 *
"乙炔气体催化氟化制备二氟乙烷的研究". 郁琦清等.上海化工,第18卷第1期. 1993 *
"制冷用HFC-152a". 郑惠敏等.上海化工,第19卷第3期. 199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4985A (zh) 200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6945B (zh) 1,2,3,4-四氯六氟丁烷的制造方法和纯化方法
CN104311383B (zh) 一种利用四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副产的氯化氢生产一氯甲烷的方法
CN100519493C (zh) 一种1,1-二氟乙烷生产工艺
CN106242961A (zh) 氯乙酸生产设备
CN206033616U (zh) 一种1‑氯丁烷的连续合成设备
CN113582809A (zh) 一种有机氯代物消除氯化氢的方法
CN109748775A (zh) 一种hcfc-22生产中副产三氟甲烷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7324968A (zh) 一种联产低碳发泡剂的方法
CN105330510B (zh) 一种氯代叔丁烷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03816768A (zh) 从生产氯甲烷或四氯乙烯尾气中回收氯化氢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88194B (zh) 一种油脂水解反应器及反应工艺
CN103102241A (zh) 气液相法生产1,1,1,2-四氟乙烷的工艺
CN112354340A (zh) 一种净化回收残留氯乙烯气体的装置及方法
CN104557443A (zh) 一种制备五氟乙烷的系统和方法
CN106745138A (zh) 一种用HCl‑HF混合气体生产六氟铝酸钠并回收HCl的方法
CN109232171A (zh) 一种完全脱除粗氯乙烯气体中酸性物质的方法
CN106631679B (zh) 生产1.1.2-三氯-1.2.2-三氟乙烷的改进工艺
CN106220491B (zh) 氯乙酸生产方法
CN210214799U (zh) 一种氯气尾气中氯气回收装置
CN103449958A (zh) 一种2-氯-3,3,3-三氟丙烯的合成方法
CN205099353U (zh) 氟氯烃生产工艺中盐酸的脱氟设备
CN210826001U (zh) 一种邻氯苯腈生产系统
CN109534951B (zh) 一种2,3,3,3-四氟丙烯混合物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216106702U (zh) 一种提质降耗的七氟丙烷生产系统
CN112079757B (zh) 一种三氟甲基五氟化硫制备提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1

Address after: 1399 Gongye Road, Tangshan Town, Huantai County,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6400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Dongyue Green Col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6401 Tangshan Town, Huanta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DONGYUE CHEM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