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99614C - 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99614C
CN100499614C CNB031104053A CN03110405A CN100499614C CN 100499614 C CN100499614 C CN 100499614C CN B031104053 A CNB031104053 A CN B031104053A CN 03110405 A CN03110405 A CN 03110405A CN 100499614 C CN100499614 C CN 1004996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distortion
inpu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104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0770A (zh
Inventor
折橋雅之
村上豐
高林真一郎
松岡昭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96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961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366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 H04L27/367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using predistortion
    • H04L27/368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using predistortion adaptive pre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03F1/3247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using feedback acting on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03F1/3282Acting on the phase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input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4Negative-feedback-circuit arrangements with or without positiv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35Control of relay amplifier gai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covered by H03F1/00
    • H03F2201/32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2201/3233Adaptive predistortion using lookup table, e.g. memory, RAM, ROM, LUT, to generate the pre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33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with linearisation using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一种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分成对接收信号作失真补偿运算、放大、输出的补偿放大处理系统,以及从接收信号、输出信号中推定失真量,更新失真补偿运算部的推定量的环境适应处理系统等两个系统进行处理。失真补偿运算部输入输入信号和失真补偿系数,输出补偿相位和振幅失真后的信号。另外,设置调制部将输入信号解调后的信号调制。失真补偿运算部的输出信号被部分反馈,从对该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解调后的信号推定失真量、更新存在失真补偿运算部中的失真补偿系数。

Description

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数字无线通信发送系统进行失真补偿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以及利用该补偿装置的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数字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通信上已应用高度调制方式。例如,数字TV广播为了扩大通信服务地域,如图1所示,发射台10发送的信号通过中继站11为接收台12,13接收。中继台11接收发送台10来的RF信号,放大,为了再度发送同一或不同频率的RF信号,采用只有放大器和天线的构成。这种中继站的特性除了线性,频率特性之外,强烈要求以接收至再度发送较低的延迟特性。其中,作为提高线性的方法有失真补偿技术,其中前置失真补偿方法因性能优异故备受关视。
但是,以往的前置失真补偿技术作为参照信号利用基带信号延迟有增大的倾向,不适于中继器。为了抑制延迟虽然也可能用IF频带的信号作为参照信号,但是作为上述的中继器无法达到所要求的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进中继站的构成,将对输入信号作失真补偿的补偿放大处理系统和检测输出信号的失真成分并作适应处理的环境适应处理系统分离,从而能实现延迟小的装置。
采用本发明,设置从输入信号计算出元件的失真量,进行该前置失真运算的主干信号系统,以及将输入信号的一部分和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分路,作主干信号系统算出用的失真量推定、失真更新用的信号系统,通过将对输入信号作失真补偿的补偿放大处理系统和检测输出信号失真成分作适应处理的环境适应处理系统分离,从而能以低延迟获得高精度的失真补偿性能。
其它的样态,从输入基带信号和反馈基带信号推定失真量更新失真补偿系数,通过以基带信号比较误差成分,能获得高精度的失真补偿效果。
还有其它的样态可做成,从对失真补偿过的输入信号解调后的信号中生成参照基带信号,将失真补偿过的部分输入信号变换成反馈基带信号,通过从参照基带信号和反馈基带信号中推定失真量更新失真补偿系数,从而生成无延迟分散等误差的参照信号,由此,进行失真补偿动作。
其它的样态还可做成,通过从对失真补偿过的输入信号解调后的信号中推定频率误差,从参照基带信号,反馈基带信号,和频率误差信息推定失真量更新失真补偿系数,除去输入信号和解调部之间产生的频率误差等误差因素,获得更高精度的补偿效果。
其它的样态可做成,通过从输入信号推定传送失真补偿其传送失真,从将输出信号部分反馈后的反馈信号和传送失真补偿后的信号推定元件的失真,除去电波传播途中产生的衰落失真,多路失真等传播失真成分,从而获得更稳定的补偿效果。
其它的样态为,通过推定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寄生成分,从将输出信号部分反馈的反馈信号,和除去前述推定过的寄生成分的信号中推定元件的失真,除去输出信号漏入输入部的寄生成分,从而能以同一频率输出。
其它的样态为,再从输入信号推定传送失真,除去寄生成分和传播失真成分,并以同一频率作稳定的补偿动作。
其它的实施形态中,通过推定输入信号和输入信号解调后的解调信号的频率误差,控制解调及元件失真补偿的基准频率,与输入信号的时标等基准信号同步,更新失真补偿系数,从而能作更高精度的补偿动作。
其它的样态中,通过输入振幅受限制的输入信号和元件失真补偿系数输出元件失真补偿信号,将部分失真补偿过的元件失真补偿信号反馈变换成基带信号,限制输入信号和参照基带信号的信号振幅得到限幅输入信号和限幅参照基带信号,从限幅参照基带信号和反馈基带信号推定失真量更新元件失真补偿系数,能作电功率高的失真补偿动作。
用其它的样态,通过将输入信号根据频率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对于分离后的各信号推定失真量失真补偿后的合成,从而可以作电功率效率更高的失真补偿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适用的数字TV广播的概念图。
图2为表示图1内中继器构成的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的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非线性补偿装置的其它实施例方框图。
图5为图3及图4中失真补偿运算部和失真推定更新部方框图。
图6为图5中失真运算部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又一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的方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又一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的方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非线性补偿装置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非线性实偿装置又一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非线性补偿装置的方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非线性补偿装置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非线性补偿装置又一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非线性补偿装置的方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非线性补偿装置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非线性补偿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1.第1实施形态。
以下,以本发明用于数字TV广播通信系统为例利用附图说明之。
本发明所用的数字TV广播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为发送台10发送的信号通过中继站11在接收台12,13接收的构成。
图2表示本发明用于图1中继站11时的概要构成。发送台10发送的广播信号在中继站通过天线21在接收部22接收。接收信号有时一部分通过空间作为接收部22中寄生输入信号而混入。在寄生除去部23除去该寄生成分后在失真补偿处理部24作相位和振幅的失真补偿,放大,再通过天线25输出。中继站11的发送部26由寄生除去部23和失真补偿处理部24构成。
在失真补偿处理部24,通过使对输入信号补偿失真,放大,输出的补偿放大处理,和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中推定失真成分,动作使该失真成分为最小的环境适应处理分离,从而能以高精度,高稳定性从输入至输出将延迟抑制为最小。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一例的方框图。表示使用图2中失真补偿处理部24内补偿放大处理和环境适应处理分离的构成。补偿放大处理部100由失真补偿运算部101,输入RF信号和后述的失真补偿系数,与后一级放大部102的失真成分对应输出补正过的失真补偿信号,及放大部102,输入该失真补偿信号将其电功率放大输出输出信号。另一方面,环境适应处理部110由解调部103,输入RF信号输出解调信号,调制部104,将该解调信号再度调制成对应的调制信号,及失真推定更新部105,该部从其调制信号和放大部102来的输出信号之差推定失真成分,对失真补偿运算部101输出失真补偿系数,并更新而构成。天线106为发射放大器102的输出信号的天线,与图2的天线25对应。
补偿放大处理部100接收RF信号,该信号输入失真补偿运算部101。在失真补偿运算部101中存储补正与信号对应的放大部102的失真成分用的失真补偿系数,利用其和RF信号,或从该信号检测出的振幅信息等对失真补偿信号运算,输出。该失真补偿信号输入放大部102,在那里放大至规定的电功率后,输出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就此几乎全从天线106上发射出去。以上的动作在图3作为补偿放大处理表示,这里能作前置失真补偿(predistortion)处理。
补偿放大处理部100的输入信号即RF信号及输出信号分别分路,分路后的RF信号作为参照RF信号,分路后的输出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环境适应处理部110。以下,对环境适应处理部1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RF信号输入解调部103。在解调部103RF信号解调输出解调信号。同时,来自RF信号的符号同步信息,彩色同步脉冲信息等时间同步信息向失真推定更新部105输出。解调部103解调后的解调信号输入调制部104,按照RF信号适用的调制方式参照信号再度调制。该参照信号输入失真推定更新部105。
另一方面,从输出信号分路的反馈信号输入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在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利用失真补偿运算部101检出的振幅信息,补偿系数等求放大部102的失真成分和存储部(参照后述的图5的存储部508)来的失真补偿系数间的误差,根据自解调部103得到的时间同步信息以对失真补偿动作影响最小的定时更新失真补偿运算部101的内容。这样,通过环境适应处理,从而即使失真补偿系数的内容和放大部102的失真特性不一致时,也能对其补正。
图3的构成中,虽使部分输出信号分路后的反馈信号输入失真推定更新部105,但是对于将反馈信号变换成比载频低的IF频率实施失真补偿的方式,利用图4进行说明。
在图4中,和图3相同的部分注上同一符号。频率变换部108对补偿放大处理部100输出信号的反馈信号作频率变换,输出IF频带反馈信号。补偿放大处理作和图3同样的处理,在环境适应处理中,反馈信号频率变换成比载频低的IF频率输入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另一方面,调制部104以和频率变换部108变换的IF频带反馈信号的频率相同的频率再度将解调103的信号调制。
用这样的构成,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处置的信号频率的自由度提高,又能设定和载频不同的频率,所以能容易地防止输出信号来的寄生。另外,成为推定对象的频率降低,其波长变长故元件精度相对提高,延迟控制用的精度也能相对增高。因而,能构成精度更高的系统。
还有,失真特性几乎一定,并且,在能假设失真系数的内容对其十分一致时,该环境适应处理可不要。
以下,利用图5详细说明图3及图4的失真补偿运算部101和失真推定更新部105。
失真补偿运算部101由将RF信号变换成IF信号的频率变换部501,暂时保持IF信号根据缓冲输出信号将该信号向补偿部503输出的缓冲部502,从被缓冲的信号和失真补偿系数进行失真补偿运算的补偿部503,失真补偿后的IF信号再度变换成RF信号的频率变换部506,检测IF信号的信号振幅的振幅检测部507,存储失真补偿的补偿系数根据振幅检测部507的信号输出补偿系数的存储部508,将存储部508来的补偿系数变换成模拟数据的DA变换部509,及进行失真补偿运算部550全体时间控制的时间控制部510构成。另外,补偿部503由相位补偿部504和增益补偿部505构成。
失真推定更新部105由将反馈信号变换成数字数据的AD变换部511,暂时保持数字化后的反馈信号,按照反馈缓冲输出信号向误差检测部514输出该数据的缓冲部512,暂时保持存储部508输出的补偿系数,按照补偿系数缓冲输出信号输出该数据的缓冲部513,从被缓冲的反馈信号,补偿系数,和参照信号中根据系统误差检测所发生的误差成分的误差检测部514,从检测出的误差成分对于失真成分作回归运算生成补偿系数更新值的回归运算部515,暂时保持振幅信息按照振幅信息缓冲输出信号输出数据的缓冲部516,暂时保持失真补偿系数的更新值按照系数缓冲输出信号输出数据的缓冲部517,及进行失真推定更新部550时间控制的控制部518构成。
RF信号输入频率变换部501,变换成比载频低的频率的IF信号。IF信号输入振幅检测部507和缓冲部502,振幅检测部507检测IF信号振幅输出其振幅信息。存储部508在内部准备着两页存储信息的区域,两页上存储相位补偿系数和增益补偿系数,利用振幅检测部507输出的振幅信息,输出与其对应的相位,增益的补偿系数。该补偿系数输入DA变换部509。
时间控制部510控制缓冲部502的缓冲输出信号和DA变换部509的变换信号的定时。缓冲输出信号只延迟与从IF信号开始至输出补偿系数为止一连串的时间相当的时间。另一方面,变换信号分别对于相位补偿部504,增益补偿部505,调整与各种上发生的延迟相当的量。
DA变换部509按照时间控制部510的变换信号将补偿系数变换成模拟补偿信号,缓冲部502按照时间控制部510的缓冲输出信号输出延迟IF信号。延迟IF信号输入相位补偿部504和增益补偿部505组成的补偿部503,补偿部503根据DA变换部509输出的模拟补偿信号对IF信号的相位,增益补偿,输出失真补偿IF信号。失真补偿IF信号输入频率变换部506再度输出载频即失真补偿信号。该失真补偿信号通过放大部,其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输入失真推定更新部515。
反馈信号在AD变换部511变换成数字信号,输出数字反馈信号。数字反馈信号在缓冲部512暂时保持,根据控制部518的反馈缓冲信号输出延迟反馈信号。同样能以失真补偿参照的失真补偿系数暂时保持在缓冲部503,根据控制部518的系数缓冲输出信号输出延迟补偿系数信号。误差检测部514从缓冲部512输出的延迟反馈信号,缓冲部513输出的延迟补偿系数信号,和将RF信号解调,再调制的参照信号中,检测出用于补偿系数更新的误差成分输出误差信号。
从IF信号检测出的振幅信息在缓冲部516暂时保持,根据控制部518来的振幅信息缓冲输出信号输出振幅信息信号。在回归运算部515中,从振幅信息信号,延迟补偿系数信号,及误差信号中进行以高速,高精度求与放大部的失真特性对应补偿系数的运算。该运算熟悉的通常为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RLS(Recursive Least Mean Square)算法等。
这样得到的更新补偿系数,在缓冲部517中暂时保持,根据控制部518的补偿系数更新信号,对存储部508一方的页进行补偿系数的更新。控制部518以解调部输入的同步信号为基础,加入振幅信息信号或调制速率,放大部的失真特性,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的信息,决定更新补偿系数的定时。例如,在环境急剧变化时,缩短更新的间隔,或在稳定的状态下使更新间隔延长等。还有,在即将更新补偿系数之前,通过对补偿系数全体作平滑操作能除去不需要的成分,能减少延迟量,量化等产生的补偿系数的误差。
这样,在补偿系数的更新结束后的时刻,向时间控制部510输出更新结束信号,同步信号。时间控制部510接受更新结束信号后,以假设在同步信号得到的符号的变化处,彩色脉冲的中断处等补偿系数急剧变化也不会对系统带来不良影响的定时,输出对存储部508输出的页切换信号,控制成更新后的结果能在补偿系数上反映。
另外,控制部518控制反馈缓冲输出信号,调整对反馈信号产生的延迟量,及生成参照信号的延迟量的差,控制系数缓冲输出信号,调整失真补偿用的系数及到生成与其对应的参照信号的延迟量之差,同样控制振幅缓冲输出信号,调整失真补偿用的振幅信息及直至生成与其对应的参照信号的延迟量之差,同样控制振幅缓冲输出信号,调整失真补偿用的振幅信息及直至生成与其对应的参照信号的延迟量之差。
如上所述,通过将补偿放大处理和环境适应处理的信号系统完全分离,就能无碍失真补偿处理,更新补偿系数。再通过对RF信号直接失真补偿,因能将失真补偿处理产生的延迟量抑制成极小,所以也可以应用在以往无法使用前置失真技术的中继装置等场合。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对频率变换成比载频低的频率的IF信号进行失真补偿,但是也能不变载频而进行。这时,频率变换部501,或频率变换部506中一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载频不同的场合)或双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载频相同的场合)不需要处理,所以能减少失真补偿处理的处理级数,延迟量减小。
另一方面,通过用IF频带信号作失真补偿处理与RF信号相比波长变长,其结果能进行相对精细的延迟控制,运算。在这基础上,也能以外来噪声少的频率来处理。因此,通过用IF信号进行补偿动作,能更高精度动作。另外,缓冲部502的延迟量取决于IF信号的中心频率,系统的动作时钟,振幅检测部507,存储部508等构成几乎可以一一对应地求得,可以延迟量用一定的延迟线等。
频率变换部501从规定的RF频带频率变换成IF频带的信号,频率变换部506从IF频带变换成规定的RF频带的信号,但是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频率同一的场合,其频率差为同一,故能使用同一频率源。在频率变换部501,和频率变换部506通过利用同一频率源,能消除输入和输出间产生的频率误差。
还有,曾叙述过;补偿部503由相位补偿部504,和增益补偿部505构成,但是通过多个信息的运算能同时调整相位的增益。由此,相位补偿部504,增益补偿部505能使延迟量不同的成为相同,故延迟量的调整,控制非常容易。在利用多个信息运算时,存在存储部508的信息成为补偿系数由多个数构成,没有相位,增益之分。图6表示这样构成的失真补偿运算部。补偿部604构成为进行多重乘积,构成为数字处理。采用这一方构成延迟时间调整用缓冲部603可用数字元件来实现,其特点为能构成简单,精度又高的装置。其它部分的构成及动作本质上和图5的构成相同。
以上的说明中,对存储部508为两页构成作概要说明,但是未必一定要两页构成,在1页的构成中,作为补偿系数也可以不用的场所开始依次更新。由此,能减少所需的存储容量。
另外,虽将环境适应处理作为RF频带的频率,IF频率的频率作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以基带信号进行失真推定。这时的构成示于图7。和图4相同部分注上同一符号,以下只叙述和图4的不相点。图7所示的构成为,图4的解调部103置换成将RF信号变换成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703,频率变换部108置换成将反馈信号变换成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708,取消调制部104。
这样,通过变换成基带信号失真推定更新部104进行失真推定,就能方便地算出参照信号和反馈信号间相位差,振幅差等,另外,因为信息的频率低也能适用高精度的计算,在电耗等方面也相当有利,其有以上的特长。
2.第2实施形态
以下,在第1实施形态的基础上,说明对输入信号解调,直至检波,将再调制后的信号作为参照信号的第2实施形态。以下,利用图3只对与第1实施形态不相之处进行说明。
解调部103对输入信号解调、检波变换成数字数据。另外,该解调/检波的结果部分向失真推定更新部105送出。调制部104以变换后的数字数据为基础,依照和输入信号相同的调制方式,频率再调制输出参照信号。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基于解调/检波结果,参照信号,放大部102来的反馈信号计算放大部102生成的失真成分,算出能除去去其的失真补偿系数。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参照信号一旦解调、检波后再调制那样的构成,在提高符号同步信息,彩色脉冲同步信息的精度的基础上,因为输入的RF信号能生成不受因其传播路径,输入元件的失真,或增益的变动等左右的参照信号,所以能使失真补偿稳定动作。
另外,唯恐接收环境变劣,对于伴随着微弱的接收电功率,衰落等的信号在解调、检波中会产生误判。发生误判时,根据将包括误判的数字数据再调制后的参照信号作失真补偿动作是不适当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作为解调/检波的结果表示其能正常地判定与否的正常检波信息输入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基于该正常检波信息进行或停止失真推定动作。其结果,即使存在根据解调/检波能产生的误判。仍能确保高可靠性,稳定性。该正常的检波信息可使用以规定数字数据格式的循环冗余判定符号(CRC)等纠错机构,也可用接收电功率值等。
还有,解调103不单是解调/检波,也能对输入信号作时间同步等,调整。解调部103作时间同步,通过将该时间同步信息向失真推定更新部105送出,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就能与输入信号同步作各种切换定时,能将切替产生的失真,噪声等抑止在最低限度。作为切换定时,可利用失真补偿系数的改写定时,存储补偿系数的存储部的页切换定时等。
以上说明的处理也和第1实施形态一样,也能在频率变换成基带,IF频带后动作。图8示出其构成。以下只叙述与图3之不相处。在本实施例上,图3中调制部104变换成根据数字数据再调制输出参照基带信号的基带调制部804,还追加将反馈信号变换成反馈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806。通过这样的构成,因为失真推定更新部105成为比对象的信号更低的频率,所以就能处理高度化,高精度化,高功能化。
图8对基带频带上进行环境适应处理的构成作了说明,但是在以IF频带进行处理时,基带调制部804,正交解调部806的构成为分别输出的参照基带信号,反馈基带信号置换成参照IF信号,反馈IF信号,利用图9详细说明该构成。放大部102,天线106,失真补偿运算部101,解调部103,基带调制部804,失真推定更新部105,正交解调部806和图8的各部分相当。失真补偿运算部101,失真推定更新部105进行的失真补偿运算动作,失真补偿系数推定。更新动作和图8时一样,故说明从略,只说明不同处。
解调部103由正交解调输入信号输出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901,将基带信号作模数变换输出数字基带信号的AD变换部902,和对数字基带信号检波,输出数据流的检波部903构成。
基带调制部804由输入数据流,依照和输入信号同一调制方式调制前述数据流输出调制信号的调制部904,及对调制信号频带限制波形整形的滤波器部905构成。
正交解调部806由正交解调反馈信号输出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906和对基带信号作模数变换输出数字化的反馈基带信号的AD变换部907构成。
输入信号在正交解调部901,AD变换部902分别正交解调,量化,输出数字基带信号,检波部903就依照调制方式的格式,进行时间同步,频率同步,或相位,增益调整,从数字基带信号的相位,振幅的状态,判定符号,数据串后,进行以CRC,或BCH形式熟悉的字组符号,卷积符号所代表的错误检测。纠正处理,输出数据流和检波信息。作为检波信息除了时间同步信息,频率信息,增益信息等之外,还包括在错误检测,纠正处理所生成的纠正信息,错误信息等。
另外,检波部903的检波处理根据调制方式,数据格式而异,但是,若是单一载波调制则包括均值化处理,若是OFDM则包括富里叶变换,在CDMA上也包括卷积运算。
检波处理所得的数据流根据调制部904所定的格式再度实施符号化,输出调制信号。再由滤波器905波形整形成为参照信号。
另一方面,反馈信号由正交解调部806正交解调,在AD变换部907数字化后的反馈基带信号向误差运算部送出。
误差运算部908从参照信号,反馈基带信号,和存储部909输出的实系数中抽出误差信号,向推定部910输出。推定部910从误差信息,补偿系数,和振幅检测部911输出的振幅信息及检波信息中推定新的补偿系数使误差为最小,向存存储部909输出,更新。在补偿系数推定,更新之际,推定部910根据检波信息即时间同步信息,频率信息,增益信息,比规定值条件更恶劣时暂时停止作推定或更新。然后,仅在这些条件俱全时作推定或更新。另外,在有多路,衰落等影响存在时,再用纠错信息,检测信息等,通过利用多路,衰落的检测信息(例如延迟分散,频率或相位的波动情况),能进行更稳定的动作。
本实施例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时,在补偿放大处理上对输入信号实施失真补偿处理的信号作为输出信号,故改写直接影响输出信号的补偿系数,或切换存储其的表格成为扰乱输出信号波形的原因。为了降低消除这样的坏影响,推定部910根据检波信息所含的时间同步信息,以对输入信号的影响最小的定时,通过补偿系数的改写,表格的切换,能得到更稳定,精度更高的输出波形。
以下,利用图10对在图8输入的RF信号的频率,和解调部103,正交解调部806用于变换的频率源的频率上有误差时的对策进行说明。在图10,和图8相同的部分上注上同一符号。图10的构成中,在图8的构成的基础上,输入解调/检波所得的频率误差信息,根据该频率误差信息,附加向解调部803,基带调制部804,失真推定更新部805,正交解调部806输出频率控制信息的频率推定控制部1001。
解调部103解调/检波输出数字数据,同时,从解调信号检出频率误差成分,作为频率误差信息向频率推定控制部1001输出。频率推定控制部1001根据频率误差信息,调整解调部103,基带调制部804,正交解调部806的各频率源。同时,向失真推定更新部105送出频率误差信息。在失真推定更新部105从参照基带信号和反馈基带信号进行失真推定,但是根据频率误差信息进行参照基带信号,反馈基带信号的频率调整,消除频率误差。又,频率误差为一定值以上时,作为已检检测出异常停止失真推定动作。
通过这样的动作,即使在装置产生的基准频率有误差时,能根据输入信号进行频率补正。另外,本实施例中,例如基准频率有误差,因没有用补偿放大处理进行频率变换,(假定即使进行,也如上所述,用同一频率源进行频率变换),所以对输出波形没有影响。由此,即使基准频率偏移,也不必停止补偿放大处理,能实现稳定的动作。另一方面,环境适应处理通过对频率误差使失真推定更新部105的动作停止,或频率推定控制部1001进行各部的频率补正控制,从而能确保高稳定性。
3.第3实施形态
以下,对通过在第1实施形态的失真补偿运算部的前级上另行设置失真补偿部,实现高精度失真补偿装置的第3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图11,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由输入输入信号输出补偿过传播路径失真的传播失真信号的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将传播失真补偿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输出推定,取消放大部102的失真成分那样的元件失真补偿信号的元件失真补偿部1151,输入元件失真补偿信号输出输出信号的放大部102,和向空间发射输出信号的天线106构成。图中元件失真补偿部1151,放大部102,天线106的构成和图7说明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一样,这里,仅对与图7不同之处进行阐述。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由从输入信号推定传播失真成分,输出将其取消那样的传播失真补偿系数的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102,和输入输入信号从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102输入的传播失真补偿系数输出补偿过传播失真的传播失真补偿信号的传播失真补偿运算部1101构成。
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102从输入信号推定传播失真,向失真补偿运算部1101输出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失真补偿运算部1101从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和输入信号中进行除去输入信号中内在的传播失真成分的运算,输出传播失真除去信号。传播除去信号输入后级的元件失真补偿部1151,实施上述信号处理输出元件失真补偿信号。元件失真补偿信号在放大器102放大,从天线106输出。
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102首先作为补始值输出将1个系数作为1.0,将其它的系数作为0.0那样的传播失真补偿系数,设定在失真补偿运算部1101上。然后,虽然从输入信号推定传播失真除去系数,但是具体为,应用多路成分从输入信号的相关信号等求出,或衰落失真从信号所含的领示信号,同步信号等求出,能从输入信号和其所含的已知信号的相关信号,或相位差中推定。这样得到的传播失真补偿系数输入失真补偿运算部1101被更新。失真补偿运算部1101由进行该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和输入信号的卷积运算的FIR(Finite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构成。上述的初始状态使输入信号作一定延迟,成为原样地输出的运算。从输入信号能推定的传播失真补偿系数一被设定,与多路失真,衰落失真相当的成分就被除去,输出传播失真补偿信号。
用这样的构成,对于伴有多路失真,衰落失真的输入信号,在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因对其推定并补偿,故供给天线106的输出信号没有多路失真及衰落失真,能成为更高品质的信号,即使在接收状况恶劣的环境,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另外,因为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和元件失真补偿1151为独立的构成,所以,根据应用环境也能追加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的功能。
然而,以往的中继装置上,大多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设在不同的频率,频率相同时,部分天线发射出的输出信号有时会通过空间转了一圈又返入,作为输入信号混入。附加除去这种寄生成分的寄生除去部,利用图12对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进行说明。
图12所示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因为将图11中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置换成寄生除去部1250,故其它构成及动作与图11相同,注上同一符号,不再说明。
寄生除去部1250由从输入信号和寄生除去系数除去寄生成分,输出寄生除去信号的寄生除去运算部1201,和从寄生除去信号推定输入信号中的寄生成分,输出将其除去的寄生除去系数的寄生推定更新部1202构成。
作为寄生推定更新部1202的初始值输出将1个系数设为1.0,其它设为1.0那样的分支(tap)系数,将其设在寄生除去运算部1202上。寄生除去运算部1201由进行以寄生除生系数形式给出的分支系数,和输入信号的卷积运算的FIR滤波器,或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构成,上述的初始状态上,使输入信号作一定延迟,成为原样输出的运算。
寄生推定更新部1202从输入信号和寄生除去信号检测出寄生成分,导出将其除去的系数。具体为,寄生成分利用从输入信号的相关函数中求出,利用将输入信号延迟一定时间的延迟输入信号,和寄生除去信号之间所得的相关信号能检测出寄生成分。利用这样得到的寄生成分,输入信号,和除去信号调整相位推定寄生除去系数,向寄生除去运算部1201输出,更新系数。
本实施例也和图11的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一样,仅在第1实施形态说明过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上附加寄生除去部1250而已。即使在发生寄生那样的环境里,不会因寄生引起性能劣化,仍能输出高质量的信号。
还有,图11中传播失真补偿部1150和图12中寄生除去部1250可一并使用,此时的构成例示于图13。
图13为从输入信号补偿传播失真输出传播失真补偿信号的传播失真补偿部1352,从传播失真补偿信号除去寄生成分输出寄生除去信号的寄生除去部1353,从寄生除去信号和输出信号推定放大部102发生的失真,输出将其对应的反特性附加在寄生除去信号上的失真补偿信号的元件失真补偿部1151,放大失真补偿信号输出输出信号的放大部102,向空间发射输出信号的天线106构成。
从传播失真补偿部1352和寄生除去部1353两者都补偿输入信号所含失真成分(例如传播失真成分,或寄生失真成分)这一点出发。作为输出失真补偿部1350也能汇总。另外,从两者构成要素类似的关系来分析,失真补偿运算部1301,和寄生除去运算部1303所用的卷积运算处理,或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302,寄生推定更新部1304所用相关处理等部分构成要素共同,也能将这些共有的构成要素分时处理,或作为合成结果进行等价处理。
本构成为在图7说明过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上附加输入失真补偿部1350,另外,输入失真补偿部1350为由图11说明过的传播失真补偿部1350和图12说明过的寄生除去部1250构成,因动作也相同,故不再详术述。
利用上述的构成,能除去因输入信号中内在的多路失真,误落失真,寄生等产生的影响。还因为在输入失真补偿部1350能共同传播失真补偿部1352,寄生除去部1353的部分构成,故能以简单的电路构成高效地得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在使装置动作的环境中,输入信号所含的失真成分若是被限定的,则也能限定输入失真补偿部1350的功能。
还有,在以上的说明中,曾对作为初始值将分支系数中1个作为1.0,其它为0.0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若是已知的环境,则设定与该环境对应的分支系数,或在环境变化小的场合,若使分支系数为固定则因不需要各种推定更新部,所以能更简易地实现。
另外,在图13的说明中,输入失真补偿部1350假设首先在传播失真补偿处理后进行寄生除去处理,但是也能将这一顺序颠倒,在寄生除去处理后进行传播失真补偿处理。
4.第4实施形态
以下,利用图14说明在图8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的前一级设置输入失真补偿部的第4实施形态。输入失真补偿部1450由输出从输入信号和传播失真系数对传播失真成分补偿后的传播失真补偿信号的失真补偿运算部1401,和输入输入信号和解调部1407的检波信息推定传播失真,输出对其补偿的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并更新的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402组成的传播失真补偿部1452,以及由输入传播补偿信号和寄生除去系数输出从传播失真补偿信号除去寄生成分后的寄生除去信号的寄生除去运算部1403,和输入传播失真补偿信号和解调部1407的检波信息推定寄生成分,输出,更新将其除去的寄生除去系数的寄生推定更新部1404组成的寄生除去部1453而构成。另外,元件失真补偿部1451中解调部1401输出寄生除去信号,从该信号进行解调/检波其结果作为检波信号输出之同时,能以解调。检波得到的接收状态作为检波信息输出。这里,接收状态例如可以设想为频率误差信息,时间同步误差信息,相位信息,振幅信息,电功率信息,错误检测信息等。其它的构成同图8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402及寄生推定更新部1404作为初始值分别生成分支系数,1个为1.0另外为0.0的系数列,分别对失真补偿运算部1401,寄生除去运算部1403作为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寄生除去系数的输出,更新。失真实偿运算部1401,寄生除去运算部1403对各输入信号和各推定更新部给出的系数进行卷积运算,分别输出传播失真补偿信号,寄生除去信号。就变成在初始状态下对各输入信号增加一定时间的延迟再输出。
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402从输入信号推定传播失真量,算出对其补偿的传播失真补偿系数,运算结果暂时保持,按照解调部103的检波信息的状态决定是否向失真补偿运算部1401输出,更新。例如,在检出错误,或频率误差,同步误差等偏差存在时,相位,振幅大大偏离理想值,增益信息小的场合等,可以想象接收状态,接收环境恶劣,在这样的状态下从输入信号中以高精度求出传播失真是件难事,不考虑这些若算出·更新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则因误差产生的影响,因传播错误产生的影响增大,作为通信系统会成为很大的障碍。为了不变成这样的状态,从作为检波信息所含的各种信息中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只有在以规定的精度得到的范围内时,从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402输出·更新传播失真补偿系数。
同样,只有寄生除去系数在以规定的精度所得的范围内时,寄生推定更新部1404输出,更新寄生除去系数。这样,根据环境通过控制动作,即使在中继器那样要求稳定度的装置上,它能保持高精度,提供稳定的动作。
另外,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402,寄生推定更新部1404利用更新系数的定时,利用解调部103的检波信息所含的时间同步信息,象符号,彩色脉冲的切换定时那样通过选择系数的变化不影响通信信号的定时,能确保高品质。
本实施例作为装置可将输入失真补偿部1450和元件失真补偿部1151分离,也可以为只追加必要的功能的构成,降低成本。还有,输入解调部103的输入信号通过前级的输入失真补偿部1450已除去输入信号所含的失真成分,解调不受传播环境,寄生状况影响的稳定的信号。由此,解调部103的解调性能更稳定,精度更高。
另外,设传播失真推定更新部1402根据输入信号推定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同样,寄生推定更新部1404根据传播失真补偿信号推定寄生除去系数,其结果取得的寄生除去信号上存在两者求出的残留误差。由此,从解调部103求出的检波结果通过将基带调制部804输出的参照基带信号向传播推定更新部1402,寄生推定更新部1404送出(图14中虚线所示的信号1455),从寄生除去信号和参照基带信号之差也能推定传播失真补偿系数,寄生除去系数。因此,并不仅从输入信号推定,而且因为如从补偿后的信号再除去残留误差那样地动作,所以能作精度更高的处理。
以下,对输入失真补偿部1450的推定更新部用输入信号,其检波信号,和自检波结果得到的复制信号进行的实施例,利用图15进行说明。
图15示出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由从输入信号补偿其中所含失真成分输出输入失真补偿信号的输入失真补偿部1550,对输入信号检波,输出检波信息和检波结果的解调部1505,从输入失真补偿信号,检波结果,和输出信号推定放大部102的失真输出将其对应的反特性加在输入失真补偿信号上后元件失真补偿信号的元件失真补偿部1551,放大元件失真补偿信号输出输出信号的放大部102,和作为电磁波发射输出信号的天线106。
图15所示的构成为将图14的传播失真补偿部1452和寄生除去部1453的两个处理汇总置换成输入失真补偿部1550,再有,在将解调部1505的输入变成输入信号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动作基本为图14所述,这里仅说明不同之处。
解调部1505对输入信号解调、检波,输出正交解调所得输入基带信号,将检波时检出的频率信息,时间同步信息,相位信息,振幅信息,电功率信息,错误检测信息等作为检波信息输出。另外同时,将检波后的结果作为检波结果输出其数据流。基带调制部1404取入解调部1505输出的数据流,依照从其检波结果利用输入信号的解调方式再度调制,输出输入信号的复制信号即参照基带信号。
输入失真推定更新部1402输入输入基带信号(或输入失真补偿信号,图中以虚线表示),和检波信息,参照基带信号,除去以输入信号所含的多路失真,衰落失真,或寄生成分等为主要成分的失真成分。具体为从输入基带信号和参照基带信号之差,推定输入信号的失真成分。或可利用从参照基带信号和输入信号除去失真成分后的输入失真补偿信号进行推定运算。
在利用输入信号和利用输入失真补偿信号的场合,因无算术上的差,故能由装置的构成来选择。从这样推定的输入失真成分,算出与其对应的输入失真补偿系数,根据检皮信息将系数向失真补偿运算部1401送出,更新。失真补偿运算部1401对输入失真补偿系数和输入信号作卷积运算,输出补偿过失真的输入失真补偿信号,以后作前述的元件失真补偿处理。
用这样的构成,解调部1505基于输入信号为了作解调、检波,能和输入失真补偿部1505独立进行解调、检波,即使在推定结果容易变化的初始状态,环境变化的场合,也能期望稳定的解调动作。同时,图14中在输入失真补偿部1450产生的延迟部分的基础上,加上解调部1401产生的延迟部分的状态下作推定处理,图15中,因为输入失真补偿部1550没有延迟部分,故更新速度能获得提高。
另外,如图16所示,在解调部1505的输入级设置切换开关SW1601,切换输入信号和输入失真补偿信号输入解调部1505,在初始状态,或变动激烈的状态用输入信号,在稳定后可切换成输入失真补偿信号。
5.第5实施形态
以下,利用图17对附加了信号振幅部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和图8相同部分注上同一符号。低延迟信号振幅限制部1701输入输入信号和控制信号,以低延迟输出限制该信号振幅的振幅限制输入信号,将限制该振幅的特性作为振幅限制特性信息输出。信号振幅限制部1702输入参照基带信号,控制信号,和振幅限制特性信息,输出限制参照基带信号的信号振幅的振幅限制参照信号。
以下仅就与图8不同之处对动作进行说明。输入信号先输入低延迟振幅限制部1701。低延迟振幅限制部1701根据控制信息以低延迟限制输入信号的信号振幅。这时,因取延埋的延迟为最小,故可利用非线性模拟元件等限制信号振幅,或利用预定睥振幅限制表,振幅限制运算等以数字形式处理。另外,振幅限制处理对于输入信号作为频谱上或调制精度变成劣化的原因,故事先就设计居该劣化小到对系统没有影响。
控制信息包括输出电功率信息,输入电功率信息等,如根据电功率按照放大部102生成的失真成分调整振幅限制的信号振幅的量等,则能以高精度构成高效的装置。这样输出限制了信号振幅的振幅限制输入信号,和与其对应的振幅限制特性信息。失真补偿运算部101根据振幅限制输入信号推定放大部102产生的失真成分输出加上其反特性后的元件失真补偿信号。
元件失真补偿信号由放大部102加上失真,但是能通过事先加上的特性而抵消,就输出振幅限制输入信号。该振幅限制输入信号变成将输入信号振幅限制后的失真信号,但是如上所述,因设定成对系统没有影响故没有问题存在。
另一方面,输入信号输入解调部103,在那里进行解调、检波。这些结果,输入基带调制部804成为参照基带信号,该参照基带信号输入信号振幅限制部1702。在信号振幅限制部1702根据控制信息和低延迟信号振幅限制部1701给出的振幅限制特性信息,作和在低延迟信号振幅限制部1701实施的振幅限制处理同等的处理。这一处理不必为和低延迟信号振幅限制部1701相同的处理(可在特性上等价),通过作为数字处理来进行,从而能确保高精度,灵活性,稳定性。经这样处理后的信号作为振幅限制参照信号向失真推定更新部105送出。
在失真推定更新部105,利用检波信息,振幅限制参考信号,反馈基带信号推定放大部102其对应的元件失真补偿系数。这时,反馈基带信号因为通过失真补偿,和对输入信号作振幅限制处理后的振幅限制输入信号等价,因为振幅限制参照信号也对输入信号作振幅限制处理,所以可知能进行正常的控制。
一般,被重迭上众多信息的调制信号振幅会激烈变动,加在得到规定输出电功率用线性放大器的负载变得非常大。这样的调制信号产生振幅大的信号的概率非常小。换言之,线性放大器为了几乎不产生信号就会消耗多余的电功率,限制振幅使电功率大大提高。
利用本实施例,能提供即使对输入信号作振幅限制处理仍能正常动作的装置,振幅限制处理能在事先设计。因此,靠单纯增加振幅限制手段这样简易的构成,就能提供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并电耗少的装置。
此后,利用图18说明输入失真补偿部,振幅限制处理,和元件失真补偿部组合的构成。图18为将输入失真补偿部1801设在图17的前级上的构成,其余同图17。以下只阐述不同之处。
输入失真补偿部1801从输入信号,和对其解调的解调信号中检测出传播失真,返入成分等组成的输入失真成分,输出补偿后的输入失真补偿信号。输入信号首先输入输入失真补偿部1801,在那里从输入信号和解调信号中检出其失真成分,进行补偿。该动作和实施例3所述的一样。以后的处理和图17说明过的相同。通过这样构成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就能检测出,补偿传播路径,寄生产生的输入信号的失真成分,能提供不受它们影响,高效,高精度的装置。
6.第6实施形态
以下,利用图19对设置两个以上失真补偿运算部和放大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9为多个图8的补偿放大处理系统,这里,只阐述与图8不同之外。由按照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输出多个频道信号的分离部1901,输入频道信号经失真补偿运算后输出放大过的输出频道信号的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合成输出频道信号输出输出信号的合成部1904,输入解调部1905来的检波信息或系统外部的定时信息,对环境适应处理部1951,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频率控制部1911,频道选择部1912输出定时信息的定时控制部1910,输入系统外部来的频率信息或解调部1905来的检波信息,定时控制部1910来的定时信息,输出频率控制信息的频率控制部1911,输入系统外部的频道信息或定时信息,输出频道选择信息的频道选择部1912,及基于定时信息,频率控制信息,频率选择信息,从输入信号,输出信号,补偿系数作失真推定,更新频道选择信息对应的失真补偿运算部1902推定值的环境适应处理部1951组成。
还有,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由失真补偿运算部1902和放大部1903构成,环境适应处理部由解调部1905,基带调制部1906,失真推定更新部1907,和正交解调部1908构成,基本构成同图8。
此后,说明这种构成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的全体动作。分离部1901上根据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成多个频道信号向各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送出。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对于频道信号设置一个,对各频道信号线性放大输出输出频道信号。将这样输出的输出频道信号再次合成为输出信号,从天线部1909输出。
通过这样的构成,因能限制各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处置的信号频带,能使主要的失真源即放大部1903的频带内频率特性均匀。其结果,能保持失真补偿过的输出频率信号的高品质。
各失真补偿运算部1902中的失真补偿系数根据放大部1903失真特性的变化,环境适应处理部1951要进行环境适应处理更新其结果,因为该特性是随着时间缓慢地变化,所以能以分时方式更新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的特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以往对各失真补偿运算部1902设置一个环境适应处理部1951相比,能大幅度地简化。
另外,分离部1901靠频率进行频道分割,也可靠时间进行频道分割,或靠频率·时间进行分割。靠时间进行频道分割能抑制放大部1903的平均输出电功率,因其负担减轻所以能期望延长寿命。
另外,曾假设对1个频道设置1个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但是通过设置更多的补偿放大处理部1950,也能作为在该处理部上发生问题时的后备来用。通过这样做,能构筑更稳定的系统。
另外,假设分离部1901将输入信号分离成频道信号,但是该频道是为了使用上便利,在进行失真补偿之际将频率频带分割后的最小单位作为频道使用。这里的频道可不同于通信系统构成用的频率的频道。

Claims (29)

1.一种用于中继站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包含传播路径失真的输入信号和补偿系数,输出进行了相位和振幅的失真的补偿后的输入信号的失真补偿运算部,解调输入信号并输出时间同步信息的解调部,对解调后的信号再度进行调制的调制部,以及对失真补偿运算部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进行反馈后根据该反馈信号和调制部的信号以及所述时间同步信息推定失真量以更新存储在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中的失真补偿系数的失真推定更新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反馈信号变换成比载频低的中频的频率变换部,将所述频率变换部变换后的IF频带反馈信号输入所述失真推定更新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包括:将输入的RF信号变换成IF信号的第1频率变换部,暂时保持所述IF信号的缓冲部,从缓冲部输出的信号和失真补偿系数进行失真补偿运算的补偿部,将进行了失真补偿后的IF信号变换成RF信号的第2频率变换部,以及按照所述缓冲部输出的信号决定输出延迟IF信号的定时的时间控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
解调部对输入信号解调、检波,调制部从检波结果依照输入信号的调制方法进行调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的信号的分离部,放大由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对分离后信号进行推定和失真补偿后信号的放大部,以及合成各放大部输出的信号的合成部,该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只包括在所述分离部所分离的信号的数量的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和放大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照时间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信号中指定频道的信号进行失真补偿运算部的更新的环境适应处理部。
8.一种用于中继站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包含传播路径失真的输入信号和失真补偿系数,输出进行了相位和振幅的失真的补偿后的输入信号的失真补偿运算部,将输入信号变换成输入基带信号的第1正交解调部,反馈失真补偿运算部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将该反馈信号变换成反馈基带信号的第2正交解调部,以及根据输入基带信号和反馈基带信号推定失真量以更新存储在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中的失真补偿系数的失真推定更新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放大由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对分离后信号进行推定和失真补偿后信号的放大部,以及合成各放大部输出的信号的合成部,该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只包括在所述分离部所分离的信号的数量的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和放大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时间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信号中指定频道的信号进行失真补偿运算部的更新的环境适应处理部。
12.一种用于中继站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包含传播路径失真的输入信号和失真补偿系数,输出进行了相位和振幅失真补偿后的输入信号的失真补偿运算部,解调输入信号的解调部,将解调信号调制成参照基带信号的基带调制部,对失真补偿运算部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进行反馈,将该反馈信号变换成反馈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以及根据参照基带信号和反馈基带信号推定失真量以更新存储在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中的失真补偿系数的失真推定更新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
解调部对输入信号解调、检波,调制部从检波结果依照输入信号的调制方法进行调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放大由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对分离后信号进行推定和失真补偿过信号的放大部,以及合成各放大部输出的信号的合成部,该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只包括在所述分离部所分离的信号的数量的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和放大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时间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信号中指定的频道信号进行失真补偿运算部的更新的环境适应处理部。
17.一种用于中继站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包含传播路径失真的输入信号和失真补偿系数,输出进行了相位和振幅的失真的补偿后的输入信号的失真补偿运算部,解调输入信号的解调部,将解调信号调制成参照基带信号的基带调制部,对失真补偿运算部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进行反馈,将该反馈信号变换成反馈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从根据基带信号、反馈基带信号和频率误差信息推定失真量以更新存在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的失真补偿系数的失真推定更新部,以及从解调信号推定频率误差并控制解调部及正交解调部的频率的频率推定更新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
解调部对输入信号解调、检波,调制部从检波结果依照输入信号的解调方法进行调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放大由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对分离后信号进行推定和失真补偿后信号的放大部,以及合成从各放大部输出的信号的合成部,该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只包括在所述分离部所分离的信号的数量的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和放大部。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时间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信号中指定频道的信号进行失真补偿运算部的更新的环境适应处理部。
22.一种用于中继站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振幅限制的包含传播路径失真的输入信号和元件失真补偿系数,输出元件失真补偿信号的失真补偿运算部,解调输入信号的解调部,将解调后信号调制成参照基带信号的基带调制部,限制输入信号和参照基带信号振幅输出振幅限制输入信号和振幅限制参照基带信号的信号振幅限制部,对放大后信号的一部分进行反馈,将该反馈信号变换成反馈基带信号的正交解调部,以及根据振幅限制参照基带信号和反馈基带信号推定失真量以更新存储在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中的元件失真补偿系数的失真推定更新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从分离后信号推定并补偿寄生量或传播失真输入失真补偿部,放大由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对分离后信号进行推定和失真补偿后信号的放大部,以及合成各放大部输出信号的合成部,该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只包括在所述分离部所分离的信号的数量的所述输入失真补偿部、失真补偿运算部和放大部。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时间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信号中指定频道的信号进行失真补偿运算部的更新的环境适应处理部。
26.一种用于中继站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调包含传播路径失真的输入信号输出解调信号的解调部,从解调结果和输入信号推定传播失真或输出信号的寄生量,输出传播失真补偿或除去寄生成分的输入失真补偿信号的输入失真补偿部,从输出信号对反馈信号的一部分解调后输出反馈信号的正交解调部,从解调信号生成参照信号的调制部,限制参照信号的信号振幅或输入失真补偿信号的信号振幅,输出振幅限制参照信号或振幅限制输入失真补偿信号的振幅限制部,从振幅限制输入失真补偿信号算出对应元件的失真量,输出补偿该失真量的元件失真补偿信号的元件失真补偿运算部,以及根据振幅限制参照信号、反馈信号和元件失真补偿运算部算出的失真量推定失真量以更新所述失真量的值的元件失真推定更新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频率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从分离后信号推定并补偿寄生量或传播失真的输入补偿部,放大由所述失真补偿运算部对分离后信号进行推定和失真补偿后信号的放大部,以及合成各放大部输出信号的合成部,该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只包括在所述分离部所分离的信号的数量的所述输入失真补偿部、失真补偿运算部和放大部。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时间将输入信号分离成两个以上信号的分离部。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信号中指定频道的信号进行失真补偿运算部的更新的环境适应处理部。
CNB031104053A 2002-04-10 2003-04-10 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6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7626A JP4071526B2 (ja) 2002-04-10 2002-04-10 非線形歪補償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JP2002107626 2002-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0770A CN1450770A (zh) 2003-10-22
CN100499614C true CN100499614C (zh) 2009-06-10

Family

ID=2844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040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9614C (zh) 2002-04-10 2003-04-10 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80611B2 (zh)
EP (1) EP1353439A3 (zh)
JP (1) JP4071526B2 (zh)
CN (1) CN1004996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4343B2 (ja) * 1999-12-28 2007-1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
US8811917B2 (en) 2002-05-01 2014-08-19 Dali Systems Co. Ltd. Digital hybrid mode power amplifier system
US8380143B2 (en) 2002-05-01 2013-02-19 Dali Systems Co. Ltd Power amplifier time-delay invariant predistor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4323968B2 (ja) * 2004-01-14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無線通信装置の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JP4638724B2 (ja) * 2004-01-28 2011-02-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多周波帯用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型プリディストータ
US7355470B2 (en) 2006-04-24 2008-04-08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including embodiments for amplifier class transitioning
US7327803B2 (en) 2004-10-22 2008-02-05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ctor power amplification
JP4498189B2 (ja) * 2005-03-29 2010-07-07 株式会社東芝 歪み補償器
US8334722B2 (en) 2007-06-28 2012-12-18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US7911272B2 (en) 2007-06-19 2011-03-22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including blended control embodiments
US9106316B2 (en) 2005-10-24 2015-08-11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US7831221B2 (en) * 2005-12-13 2010-11-09 Andrew Llc Predistortion system and amplifier for addressing group delay modulation
JP4863729B2 (ja) * 2006-02-14 2012-0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及び歪補償方法
US8031804B2 (en) 2006-04-24 2011-10-04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t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including embodi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waveform distortion
US7937106B2 (en) 2006-04-24 2011-05-03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embodiments of same
US9026067B2 (en) 2007-04-23 2015-05-05 Dali Systems Co. Ltd. Remotely reconfigurable power amplifier system and method
EP3416340B1 (en) 2006-12-26 2020-10-21 Dali System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seband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in multi-channel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8172544A (ja) * 2007-01-12 2008-07-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イオードリニアライザを用いた歪補償回路
US8274332B2 (en) 2007-04-23 2012-09-25 Dali Systems Co. Ltd. N-way Doherty distributed power amplifier with power tracking
EP2143209B1 (en) * 2007-04-23 2018-08-15 Dali Systems Co. Ltd Digital hybrid mode power amplifier system
WO2008144017A1 (en) 2007-05-18 2008-11-27 Parkervi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f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WO2008156800A1 (en) 2007-06-19 2008-12-24 Parkervision, Inc. Combiner-less 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 (miso) amplification with blended control
US7957693B2 (en) * 2007-09-26 2011-06-07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Wireless relay amplification apparatus
KR101669173B1 (ko) 2007-12-07 2016-10-25 달리 시스템즈 씨오. 엘티디. 베이스밴드-도출형 광대역 rf 디지털 전치 왜곡 시스템
JP5157479B2 (ja) * 2008-01-28 2013-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力増幅装置
JP5338378B2 (ja) * 2009-03-02 2013-1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及び方法
TWI398166B (zh) * 2009-04-07 2013-06-01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數位接收器及其相關方法
CN101873446B (zh) * 2009-04-22 2012-05-16 承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接收器及其相关方法
US8634766B2 (en) 2010-02-16 2014-01-21 Andrew Llc Gai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597807B (zh) 2010-09-14 2015-09-30 大理系统有限公司 远程可重新配置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和方法
KR20140026458A (ko) 2011-04-08 2014-03-05 파커비전, 인크. Rf 전력 송신, 변조 및 증폭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KR20140034895A (ko) 2011-06-02 2014-03-20 파커비전, 인크. 안테나 제어
JP2013013026A (ja) * 2011-06-30 2013-01-17 Toshiba Corp 送信装置とその歪み補償方法
JP5751420B2 (ja) * 2011-08-11 2015-07-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歪補償方法及び無線送信機
US8639199B1 (en) * 2012-08-24 2014-01-28 Mcafe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performance coherent peak compression estimation
CN103441770B (zh) * 2013-08-26 2015-07-08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一种幅度相位补偿的宽带接收通道、接收机及其接收方法
JP6226364B2 (ja) * 2013-08-29 2017-11-08 株式会社東芝 歪み補償装置及び送信装置
EP3047348A4 (en) 2013-09-17 2016-09-07 Parkervision Inc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A MEDIA TIME FUNCTION
JP2015142325A (ja) * 2014-01-30 2015-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および歪補償方法
JP2015233245A (ja) * 2014-06-10 2015-12-24 Necネットワーク・センサ株式会社 歪補正装置、歪補正方法、及び増幅装置
JP2016213712A (ja) * 2015-05-11 2016-1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周波数誤差測定方法
JP6206545B1 (ja) * 2016-06-17 2017-10-04 Ntt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伝送特性補償装置、伝送特性補償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019009504A (ja) 2017-06-20 2019-0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み補償装置及び歪み補償方法
US10845401B2 (en) * 2017-08-30 2020-11-24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Nonlinear distortion detection
WO2021039256A1 (ja) * 2019-08-27 2021-03-04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歪補償回路、無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0151A (en) * 1985-03-20 1987-10-13 Nec Corporation Modulation system capable of improving a transmission system
CA1250022A (en) * 1985-09-18 1989-02-14 Nec Corporation One frequency repeater having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apability in a digital radio system
FR2644638B1 (zh) * 1989-03-14 1991-05-31 Labo Electronique Physique
JP2883260B2 (ja) * 1993-04-20 1999-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歪補償回路
JP2967699B2 (ja) * 1995-03-06 1999-10-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
JP3323715B2 (ja) 1995-11-30 2002-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US5903823A (en) * 1995-09-19 1999-05-11 Fujitsu Limited Radio apparatus with distortion compensating function
JP3378424B2 (ja) 1996-02-21 2003-02-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US5742201A (en) * 1996-01-30 1998-04-21 Spectrian Polar envelope correction mechanism for enhancing linearity of RF/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US6418173B1 (en) * 1996-11-19 2002-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5923712A (en) * 1997-05-05 1999-07-13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transmission by direct inverse modeling
US6751272B1 (en) * 1998-02-11 2004-06-15 3Com Corporation Dynamic adjustment to preserve signal-to-noise ratio in a quadrature detector system
JP3866875B2 (ja) 1999-03-19 2007-0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ンベロープ検出型リニアライザ装置及び該リニアライザ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歪み補償更新方法
JP2001136033A (ja) * 1999-11-05 2001-05-18 Nec Corp フィードフォワード増幅器
JP4014343B2 (ja) * 1999-12-28 2007-1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
KR100339661B1 (ko) * 2000-05-03 2002-06-05 김춘호 무선 블루투스 시스템의 채널 왜곡 보상 장치
JP3590571B2 (ja) * 2000-08-30 2004-11-17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歪補償装置
US6794936B2 (en) * 2001-07-03 2004-09-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qualiz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stortion
US7088968B2 (en) * 2001-12-12 2006-08-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polar-loop transmitter with origin offset for zero-crossing signals
JP4230272B2 (ja) * 2002-06-05 2009-0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歪補償装置
JP4342425B2 (ja) * 2004-11-12 2009-10-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71526B2 (ja) 2008-04-02
US7280611B2 (en) 2007-10-09
JP2003304122A (ja) 2003-10-24
US20030228856A1 (en) 2003-12-11
EP1353439A3 (en) 2007-11-28
CN1450770A (zh) 2003-10-22
EP1353439A2 (en) 2003-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9614C (zh) 非线性失真补偿装置
CN101156159B (zh) 用于高效率发射机的数字预失真系统和方法
CN101040502B (zh) 宽带增强型数字注射预失真系统和方法
US20220115990A1 (en) Power amplifier time-delay invariant predistor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0566323C (zh) 用于减小通信网中寄生发射的与频率有关的幅度预失真
US8351876B2 (en) Transmitter linearized using cartesian-processed look-up table and method therefor
RU237088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едыскажения цифрового сигнала основной полосы частот
CN102511153B (zh) 一种微波预失真信号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1277224A (zh) 群延迟优化电路和相关装置
US20100222015A1 (en) Polar modulation transmitter, adaptive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processing system, polar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daptive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0420156C (zh) 单信道和多信道通信系统中消除信号过零点的系统和方法
EP2202879A1 (en) A predistortion apparatus and predistortion method
CN101330481B (zh) 预失真模型装置和信号的预失真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US20070063769A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digital predistortion of a complex baseband input signal
EP09806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transmission by direct inverse modeling
CN103477557A (zh) 具有高频波纹电流补偿的伪包络线跟随器功率管理系统
EP1374516A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reduce phase modulation bandwidth
SE9901335L (sv) Dataterminal för radiokommunikation
AU781463B2 (en) Adaptive array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phase for forming directional pattern and correction method
JP2003518867A (ja) 無線チャネルを介した信号の送信のための送信器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531195B (zh) 可统计提高数字控制信号分辨率的放大器控制系统
JPH0983417A (ja) 無線機
CN103997301A (zh) 功率放大器时间延迟不变的预失真方法和装置
JPS6285523A (ja) アダプテイブ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