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5637C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75637C CN100475637C CNB2006101363718A CN200610136371A CN100475637C CN 100475637 C CN100475637 C CN 100475637C CN B2006101363718 A CNB2006101363718 A CN B2006101363718A CN 200610136371 A CN200610136371 A CN 200610136371A CN 100475637 C CN100475637 C CN 10047563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pipe
- injection valve
- motor bike
- fuel in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1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methods of operation; Control
- F01N3/22—Control of additional air supply only, e.g. using by-passes or variable air pump dri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0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 F02M69/042—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 F02M69/044—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for injecting into the intake conduit downstream of an air throttle val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该摩托车能够将燃料喷射阀布置成朝进气门的伞状背部取向,并因此改善发动机特性。发动机(5)安装在构成跨越部分的腿罩(面板部件)(19c)的下部;进气通道(37)连接在发动机(5)的向前倾斜的气缸盖(5c)上,并且该进气通道(37)在腿罩(19c)的下侧向后延伸;在其中构造有节气门的节气门体(38)插置在进气通道(37)的发动机连接部分附近;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燃料喷射阀(45)布置成位于由节气门体(38)、气缸盖(5c)和腿罩(19c)围绕的空间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头管与车座之间具有用于当上下车时方便骑乘者跨越的跨越部分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摩托车中,从对排气特性、燃料效率或发动机输出的改进等观点采用根据行驶状态通过燃料喷射阀控制燃料供给的方法。在布置有这种燃料喷射阀的情况下,例如,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其中与气缸盖连接的进气通道延伸到车辆前方并且也与空气滤清器连接,而且燃料喷射阀基本垂直地竖立并布置在进气通道的下游端。
[专利文献1]JP-A-2002-266724
发明内容
顺便说一下,在传统摩托车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燃料喷射阀竖立并布置在从气缸盖延伸到车辆的前方的进气通道的下游端。其结果是,燃料喷射阀的燃料的喷射方向朝进气口的顶壁取向,而无法将燃料向本来希望的进气门的伞状背部喷射,并且恐怕无法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性能。
另外,当上述燃料喷射阀竖立并布置在包括用于方便骑乘者上下车的向后下降的面板部件的摩托车中时,需要将面板部件布置在很高的位置以避免与燃料喷射阀的干涉,并涉及失去上下车能力的问题。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传统情况而实施,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燃料喷射阀布置成朝进气门的伞状背部取向并因此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摩托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这样一种摩托车中,其中,在车座和用于支承转向轴的头管之间形成有用于在上下车时便于骑乘者跨越的跨越部分;发动机安装在构成所述跨越部分的面板部件的下部;进气通道连接在与所述发动机的向前倾斜的气缸联接的气缸盖上,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面板部件的下侧向后延伸;在其中构造有节气门的节气门体插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发动机连接部分附近;以及燃料喷射阀布置成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位于由所述节气门体、所述气缸盖和所述面板部件围绕的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以向前倾斜状态与气缸盖连接的进气通道在面板部件的下侧向后延伸;当从车辆的侧部看去时,燃料喷射阀布置成位于由节气门体、气缸盖和面板部件围绕的空间中,以便使燃料喷射阀可以布置在具有足够空间的区域中。其结果是,燃料喷射阀可以布置成朝进气门的伞状背部取向,并且因此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也就是说,当面板部件位于前侧时,构成跨越部分的面板部件位于较高位置,从而使燃料喷射阀可以布置在向前倾斜的气缸盖与面板部件的前侧部分之间的空闲空间中。其结果是,可以在不升高面板部件的布置位置的前提下布置燃料喷射阀,并且燃料喷射阀可以布置成朝节气门的伞状背部取向,同时保证作为包括跨越部分的摩托车的优点的上下车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该摩托车的框架件的侧视图;
图3是布置在框架件中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从燃料供给装置的斜后部看去的透视图;
图5是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软管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框架件的俯视图;
图7是框架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简图。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术语“前和后,左和右”意味着在坐在车座上的状态下看去的情况下的“前和后,左和右”。
在附图中,附图标记1示出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低骨类型的车体框架2、通过固定在车体框架2的前端上的头管3枢转的前叉4、悬挂并支承在车体框架2的中央的发动机5、在车体框架2的发动机5的后侧上垂直摆动地枢转的后臂6和布置在车体框架2上的双人车座7。
前叉4的下端枢轴地支承前轮10,并且后臂6的后端枢轴地支承后轮11。
在头管3中通过轴承(未示出)枢轴地支承转向轴8。前叉4固定在该转向轴8的下端上并且转向手柄9固定在该转向轴的上端上。
车体框架2包括与头管3连接并以向后下降的状态向车座7的下部延伸的框架件13。
框架件13具有与头管3连接并向后延伸到车辆的斜下部的一个主管13a,以及一对左右侧管13b、13b,该对侧管与主管13a的后端连接并向后延伸到斜下部以便定位于车座7的下部,同时扩开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主管13a的轴线和左右侧管13b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通过头管3的轴线的车体中心线一致。
沿车辆的向后斜上方向延伸的左右座轨14、14的前端与左侧和右侧管13b的后部连接。另外,左侧和右侧管13b的后端与座轨14的后端通过左右后撑杆15、15连接。此外,座轨14和左右后撑杆15的前部通过左右纵向管件16、16相互连接。
在左右侧管13b后端的后撑杆15连接到其上的部分上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后臂支架17。后臂6通过枢轴18支承在该后臂支架17上。
车体框架2覆盖有车体覆盖件19。该车体覆盖件19具有用于覆盖转向手柄9的外周的手柄覆盖件19a、用于覆盖头管3的前侧部的前覆盖件19b、用于覆盖在车座7与头管3之间的框架件13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的腿罩19c(面板部件)以及用于覆盖车座7的下周的侧部覆盖件19d。
腿罩19c构成向后下降的跨越部分,该跨越部分以向后下降的状态沿框架件13倾斜,并且当上下车时方便骑乘者的跨越。
在左右座轨14的车座7的下部布置有燃料箱22,并且在该燃料箱22的后侧布置有储藏箱23。在燃料箱22的前侧布置有其中接纳有电池和保险丝装置(未示出)的电池箱26。电池箱26固定在左右座轨14上。另外,在电池箱26的前壁中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垂直可转动地支承车座7的铰接部分26a。
燃料箱22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通过相互接合下箱24a和上箱24b的凸缘部分24c制成的箱体24的上壁中形成有燃料入口24d。该燃料入口24d由燃料盖25可打开地闭塞。箱体24通过附装在凸缘部分24c的各角部上的弹性衬垫27弹性地支承在左右座轨14中。
发动机5是安装成气缸轴线A向前倾斜的水冷式四冲程单缸发动机。该发动机5具有这样的总体结构,其中气缸体5b与曲轴箱5a的上合面联接,在该曲轴箱中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保持有曲轴(未示出),并且气缸盖5c与气缸体5b的上合面联接,并且气缸盖5c上还附装有气缸盖罩5d。在曲轴箱5a的后侧上一体地形成有其中保持有变速装置(未示出)的变速箱部分5e。
气缸盖5c通过左右前侧悬架28栓接并固定在主管13a上,并且曲轴箱5a的上壁通过中间悬架29栓接并固定在左右侧管13b上,此外,变速箱部分5e的后侧壁的下端栓接并固定在后臂支架17的下侧支架17a上。
在气缸盖5c的左壁中布置有冷却水泵30。该冷却水泵30通过冷却水管30a与布置在发动机5的斜前方的散热器31连接。
发动机5的排气系统具有以下结构。在气缸盖5c的前侧壁上连接有与排气口(未示出)连通的排气管33。该排气管33从气缸盖5c向下延伸并向后弯曲且向后延伸通过曲轴箱5a的下部。在排气管33的下游端连接有布置在后轮11的右侧上的消声器34。另外,在排气管33的上游侧插置有催化器35。
发动机5的进气系统具有以下结构。在气缸盖5c的后侧壁上连接有与进气口(未示出)连通的进气管37。该进气管37从气缸盖5c基本水平地延伸到车辆的后方,并且在进气管37的中间部分中插置有其中构造有节气门(未示出)的节气门体38。另外,在进气管37的后端连接有空气滤清器40。该空气滤清器40设置成能够在发动机5的输出最大时保证进气量的预定容积。
空气滤清器40包括滤清器体部40a和盖件40b,该滤清器体部具有底部为矩形的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立方体形状,该盖件可拆卸地附装在滤清器体部40a的上端开口上。滤清器体部40a使用其中模切方向是垂直方向(轴线B的方向)的金属模制造。也就是说,在滤清器体部40a中,上端开口的尺寸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大于底部的尺寸。
在滤清器体部40a中布置有空气过滤器(未示出),并且进气管37与滤清器体部40a的前壁连接。在盖件40b的后表面中形成有进气口40c。
空气滤清器40布置成轴线B向前倾斜,以使其与气缸轴线A基本平行。滤清器体部40a接纳在左右侧管13b、13b与左右座轨14、14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的空间中,并且几乎上半个滤清器体部40a从左右座轨14向上伸出。
发动机5的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具有以下结构。空气滤清器40通过二次空气供给管42连通并连接到排气管33的催化器35的下游侧部分,以将二次空气供给到排气管33的内部。
在二次空气供给管42中插置有通过排气系统的脉动来打开和关闭的簧片阀和用于在簧片阀的上游侧中衰减预定的共振频率的共振腔43。簧片阀布置在气缸体5b的右侧,而共振腔43布置在节气门体38的左下部并安装且固定在节气门体38上。
在发动机5中布置有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包括布置在空气滤清器40后面的燃料箱22、布置在空气滤清器40前面并与发动机5连接的燃料喷射阀45、用于在燃料喷射阀45与燃料箱22之间形成连接的燃料软管46、和用于给燃料箱22中的燃料加压并将燃料供给到燃料喷射阀45的燃料泵47。
燃料泵47接纳并布置在燃料箱22中。燃料泵47的入口(未示出)位于箱底,而出口47b从箱体24的上壁向后伸出。
燃料软管46与燃料泵47的出口47b连接并从出口47b通过燃料箱22的左侧向前延伸且通过空气滤清器40的左侧与燃料喷射阀45连接,并且具体具有以下结构。
燃料软管46包括配线成通过空气滤清器40侧部的细径部分48、以及与细径部分48的两端连接的前侧弹性管部分49和后侧弹性管部分50。
细径部分48由弯折并形成预定形状的外径约为8mmφ的金属管构成。该金属管的内周面和外表面分别以预定的电镀处理进行涂镀。另外,前侧弹性管部分49和后侧弹性管部分50由具有柔性且外径约为细径部分48的外径的两倍的高压管构造。
后侧弹性管部分50配线成在左座轨14与后撑杆15之间沿燃料箱22的下箱24a沿前后方向延伸。弹性管部分50的上游部分50a弯曲并形成为便于从箱体24的后侧转到前侧并与燃料泵47的出口47b连接。另外,下游部分50b向前延伸以便位于下箱24a的前侧,并延伸成从左座轨14的下侧延伸到上侧且与细径部分48连接。
前侧弹性管部分49形成为总体向下弯曲并配线成沿前后方向跨过节气门体38的上部并位于向上超过左右侧管13b处。在前侧弹性管部分49中,上游部分49a在节气门体38的后侧与细径部分48连接,而下游端49b在节气门体38的前侧与燃料喷射阀45连接。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该下游端49b相对于燃料喷射阀45的轴线D向车辆的后方倾斜。
细径部分48具有布置成便于通过滤清器体部40a的左壁附近的直线部分48a、接着直线部分48a的后端从滤清器体部40a的后边缘附近以向后上升的状态延伸的直立部分48b、和接着直线部分48a的前端从滤清器体部40a的前边缘附近以向前上升的状态延伸的弯曲部分48c。前侧弹性管部分49与弯曲部分48c连接,而后侧弹性管部分50与直立部分48b连接。
前支架52和后支架53通过钎焊等分别紧固在细径部分48的弯曲部分48c和直立部分48b上。前支架52栓接并固定在与左侧管13b的上表面接合的侧支架13c上,后支架53栓接并固定在与左座轨14的上表面接合的轨道支架14c上。
细径部分48配线成使直线部分48a在左座轨14的内侧靠近滤清器体部40a的左壁并且与左壁和左座轨14平行。这样,直线部分配线成相对于左壁沿与滤清器体部40a的模切方向(垂直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车辆宽度方向)靠近左壁。
燃料喷射阀45连接到进气管37的下游端以便沿斜向后的方向倾斜。燃料喷射阀45布置成使喷射口45a朝进气门(未示出)的伞状背部取向。
燃料喷射阀45布置成位于由节气门体38、气缸盖5c和腿罩19c围绕的空间中,具体地,位于侧管13b的下侧的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其上侧、左侧和右侧由腿罩19c覆盖的空间中。
另外,当从车辆的上方看去时,燃料喷射阀45布置在左右侧管13b与主管13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下侧附近的左右侧管13b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与向前倾斜的气缸盖5c连接的进气管37在腿罩19c的下侧沿大体水平的方向向后延伸,并且燃料喷射阀45布置成位于由气缸盖5c、节气门体38和腿罩19c围绕的空间中,具体地,位于侧管13b的下侧的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其上侧、左侧和右侧由腿罩29c覆盖的空间中,从而使燃料喷射阀45可以布置在具有足够空间的区域中并且燃料喷射阀45可以布置成使喷射口45朝进气门的伞状背部取向,并因此改善发动机的性能。
也就是说,燃料喷射阀45可以布置在由沿斜向上方向延伸的侧管13b、向前倾斜并布置在侧管13b的下部的气缸盖5c、以及从气缸盖5c沿大体水平方向向后延伸的进气管37形成的空闲空间中。其结果是,燃料喷射阀45可以布置成朝进气门的伞状背部取向而不升高腿罩19c的布置位置,并且可以提高燃料喷射阀45的布置布局的灵活性,同时保证作为包括跨越部分的摩托车的优点的上下车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车辆的上方看去时,燃料喷射阀45布置在左右侧管13b与主管13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下侧附近的左右侧管13b之间,从而使燃料喷射阀45位于刚性向前倾斜的气缸和车体的具有高刚性的部分之间,从而可以避免由外力产生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燃料软管46的前侧弹性管部分49与燃料喷射阀45连接,以便相对于燃料喷射阀45的轴线D向车辆的后方倾斜,并且腿罩19c的下侧向后配线,以便可以减小向前侧弹性管部分49的上部的突出并可以避免腿罩19c的布置位置的升高。另外,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燃料软管46的倾斜部分与侧管13b重叠,从而可以减小燃料软管46的燃料喷射阀连接部分的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37沿大体水平的方向向后延伸以便在气缸盖5c与左右侧管13b之间通过,并且前侧弹性管部分49配线成沿前后方向跨过节气门体38的上侧,从而可以有效地使用节气门体38上部的空闲空间对前侧弹性管部分49进行配线。
在本实施例中,共振腔43插置在用于将二次空气供给到排气系统的二次空气供给管42中,并且共振腔43布置在节气门体38的下侧,从而可以使用节气门体38的下侧的空闲空间布置共振腔43。也就是说,当布置具有浮子室的化油器时,难以在浮子室的下部确保共振腔的布置位置,而需要在其它位置确保该布置位置,并且与这种化油器的具体情况相比,发动机的外周可以紧凑地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燃料软管46的通过空气滤清器40侧部附近的用于连接燃料箱22和燃料喷射阀45的部分形成为直径细于前侧弹性管部分49和后侧弹性管部分50的直径的细径部分48,从而可以避免整个车辆的车辆宽度的尺寸的增大而不减小空气滤清器40的容积。
另外,通过空气滤清器40附近的部分形成为细径部分48,从而在布置燃料软管46使其沿与滤清器体部40a的模切方向相交的方向紧靠(滤清器体部)时不需要在滤清器体部40a上形成凹槽,并且可以避免减小空气滤清器40的容积。
如沿图3的线a-a得到的剖面所示,当为了燃料软管46的紧密布置而在空气滤清器体部40a上形成凹部40e时,从凹部开始的模切方向上游侧部分(下侧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迫减小凹部40e的量t,因此容积减小。
图6和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的简图。在图中,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是这样的示例,其中与头管3连接的框架件60布置成相对于通过头管3轴线的车体中心线C移动到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
在该框架件60中,用于覆盖框架件60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的腿罩(面板部件)(未示出)布置成与车体中心线C一致。
在框架件60的下侧,发动机5安装成与车体中心线C一致。与发动机5的气缸盖5c连接的进气管37向后延伸以便相对于车体中心线C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与空气滤清器40连接。
这样,燃料喷射阀45布置成位于框架件60的另一侧,并且当从车辆上方看去时基本位于车体中心线C上。另外,燃料喷射阀45布置成位于由腿罩、节气门体38和气缸盖5c围绕的空间中,并且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与框架件60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燃料喷射阀45布置成位于当从车辆上方看去时移动到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框架件60的另一侧,并且布置成位于由腿罩、节气门体38和气缸盖5c围绕的空间中,并且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与框架件60重叠,从而燃料喷射阀45可以布置成在具有足够空间的区域中朝进气门的伞状背部取向,并且可以获得与实施例基本相似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摩托车
3头管
5发动机
5c气缸盖
7车座
8转向轴
13框架件
13a主管
13b侧管
19c腿罩(面板部件)
22燃料箱
33排气管
37进气管(进气通道)
38节气门体
40空气滤清器
42二次空气供给管
43共振腔
45燃料喷射阀
46燃料软管
60框架件
Claims (11)
1.一种摩托车,其中在车座和用于支承转向轴的头管之间形成有用于在上下车时便于骑乘者跨越的跨越部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跨越部分的下方、并且位于构成所述跨越部分的面板部件的下部;进气通道连接在与所述发动机的向前倾斜的气缸联接的气缸盖上,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面板部件的下侧向后延伸;在其中构造有节气门的节气门体插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发动机连接部分附近;以及燃料喷射阀布置成当从车辆侧部看去时位于由所述节气门体、所述气缸盖和所述面板部件围绕的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包括与所述头管连接并以向后下降的状态向所述车座的下部延伸的框架件,所述面板部件形成为覆盖所述框架件的上侧、左侧和右侧,所述跨越部分处于向后下降状态,当从所述车辆侧部看去时所述燃料喷射阀布置成位于由所述框架件、所述节气门体和所述气缸盖围绕的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件在所述头管与所述车座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左侧管和右侧管,并且当从所述车辆上方看去时,所述燃料喷射阀布置在左侧管与右侧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件具有与所述头管连接并向后延伸到斜下部的一个主管以及与所述主管的后端连接并延伸到所述车座下部同时沿车辆宽度方向扩开的所述左侧管和所述右侧管,并且当从所述车辆上方看去时,所述燃料喷射阀在所述侧管与所述主管之间的连接部分附近设置在所述左侧管与所述右侧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一燃料供给管连接到所述燃料喷射阀,使得该燃料供给管相对于所述燃料喷射阀的轴线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倾斜,并且所述燃料供给管在所述面板部件的下侧向后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车辆侧部看去时,所述燃料供给管具有与所述框架件重叠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延伸到所述车辆后部以便在所述左侧管与右侧管之间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燃料喷射阀连接的所述燃料供给管向后延伸越过所述节气门体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包括与所述头管连接并延伸到所述车座的下部使得以向后下降的状态移动到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框架件;所述面板部件形成为覆盖所述框架件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当从所述车辆上方看去时,所述燃料喷射阀位于所述框架件的另一侧,当从所述车辆侧部看去时,所述燃料喷射阀位于由所述面板部件、所述节气门体和所述气缸盖围绕的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车辆侧部看去时,所述燃料喷射阀布置成与所述框架件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包括用于将二次空气供给到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系统的二次空气供给系统,所述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包括通过所述排气系统的脉动来打开和关闭的簧片阀和用于衰减预定共振频率的共振腔,所述共振腔布置在所述节气门体的下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02070A JP2007107505A (ja) | 2005-10-17 | 2005-10-17 | 自動二輪車 |
JP302070/2005 | 2005-10-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1754A CN1951754A (zh) | 2007-04-25 |
CN100475637C true CN100475637C (zh) | 2009-04-08 |
Family
ID=3760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363718A Active CN100475637C (zh) | 2005-10-17 | 2006-10-17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03569B2 (zh) |
EP (1) | EP1775207B1 (zh) |
JP (1) | JP2007107505A (zh) |
CN (1) | CN100475637C (zh) |
AT (1) | ATE475583T1 (zh) |
DE (1) | DE602006015753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25588B1 (en) * | 2007-07-19 | 2010-12-2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Frame of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
JP2009215997A (ja) * | 2008-03-11 | 2009-09-24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US7861816B2 (en) * | 2008-10-21 | 2011-01-04 |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 Motorcycle configured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engine cylinder |
JP5520623B2 (ja) * | 2010-01-29 | 2014-06-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供給装置 |
TWI435814B (zh) * | 2011-10-26 | 2014-05-01 | Kwang Yang Motor Co | The storage structure of the two - wheeled battery |
CN103121487B (zh) * | 2011-11-18 | 2016-05-1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二轮车电池的收纳结构 |
JP2013193482A (ja) * | 2012-03-15 | 2013-09-30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US8657050B2 (en) * | 2012-05-17 | 2014-02-25 | Honda Motor Co., Ltd. |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JP6122732B2 (ja) * | 2013-08-09 | 2017-04-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5932865B2 (ja) * | 2013-09-30 | 2016-06-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5775560B2 (ja) * | 2013-12-06 | 2015-09-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CN105836016B (zh) * | 2015-01-16 | 2019-10-18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摩托车 |
CN109563780B (zh) * | 2016-08-10 | 2021-10-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骑型车辆 |
JP6448692B2 (ja) * | 2017-03-16 | 2019-0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空冷式内燃機関の車載構造 |
CN112814801A (zh) * | 2020-11-16 | 2021-05-18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及其低排放式摩托车发动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20032Z2 (it) | 1990-07-03 | 1993-06-09 | Cagiva Motor | Telaio per motocicli. |
JPH11336538A (ja) | 1998-05-28 | 1999-12-07 | Yamaha Motor Co Ltd | リードバルブの取付け構造 |
JP3875417B2 (ja) * | 1998-11-25 | 2007-01-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における燃料噴射装置 |
JP4205297B2 (ja) | 2000-09-08 | 2009-01-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
JP4325829B2 (ja) | 2001-03-08 | 2009-09-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噴射式エンジンの燃料配管構造 |
JP2003182667A (ja) | 2001-12-14 | 2003-07-03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物入れ装置 |
EP2113689B1 (en) | 2002-04-08 | 2011-09-21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Engine with CVT and swelling out lubricant oil chamber |
JP4057384B2 (ja) * | 2002-09-26 | 2008-03-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低床式車両のエンジン搭載構造 |
JP2004324426A (ja) * | 2003-04-21 | 2004-11-18 | Keihin Corp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
JP2005127218A (ja) | 2003-10-23 | 2005-05-19 | Yamaha Motor Co Ltd | 二次空気供給装置及び自動二輪車 |
JP4381246B2 (ja) * | 2004-07-21 | 2009-12-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載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JP4464243B2 (ja) * | 2004-08-25 | 2010-05-19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JP2006088892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US7526915B2 (en) * | 2005-08-05 | 2009-05-05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ingle cylinder engine with ternary catalyst in exhaust passage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same |
-
2005
- 2005-10-17 JP JP2005302070A patent/JP200710750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10-16 EP EP06021652A patent/EP1775207B1/en active Active
- 2006-10-16 US US11/549,866 patent/US770356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0-16 AT AT06021652T patent/ATE47558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0-16 DE DE602006015753T patent/DE602006015753D1/de active Active
- 2006-10-17 CN CNB2006101363718A patent/CN100475637C/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107505A (ja) | 2007-04-26 |
EP1775207A1 (en) | 2007-04-18 |
US7703569B2 (en) | 2010-04-27 |
EP1775207B1 (en) | 2010-07-28 |
CN1951754A (zh) | 2007-04-25 |
DE602006015753D1 (de) | 2010-09-09 |
US20070089921A1 (en) | 2007-04-26 |
ATE475583T1 (de) | 2010-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5637C (zh) | 摩托车 | |
CN101618751B (zh) | 机动两轮车 | |
US6615945B2 (en) | Motorcycle having a housing box and storage space arranged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the intake system | |
EP1953379B1 (en) | Vehicle | |
US8061468B2 (en) | Vehicle | |
CN101850812A (zh) | 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 | |
JP4555413B2 (ja) | バック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噴射装置 | |
CN102770332A (zh) | 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 | |
CN102963472B (zh) | 机动二轮车 | |
US10233875B2 (en) | Saddle-ridden vehicle | |
US4531606A (en) | Air cleaner for three wheel vehicle | |
CN1281855C (zh) |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废气净化装置 | |
US5655497A (en) | Induct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 | |
JP4316390B2 (ja) | 不整地走行用鞍乗り型四輪車 | |
US7690461B2 (en) | All terrain vehicle | |
CN100467851C (zh) | 燃料供给装置和安装有该燃料供给装置的摩托车 | |
CN100572181C (zh) |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 |
US6920950B2 (en) | Air intake system structure of scooter type vehicle | |
JP3855508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リザーブタンク配置構造 | |
CN1047561C (zh) |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 |
EP1075409A2 (en) | Motorcycle | |
EP2371690B1 (en) | Motor scooter type vehicle | |
CN101723022B (zh) | 鞍座型车辆 | |
JPH1067368A (ja) |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 |
JP2018071491A (ja) |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配管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