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2357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2357C
CN100472357C CN200610152075.7A CN200610152075A CN100472357C CN 100472357 C CN100472357 C CN 100472357C CN 200610152075 A CN200610152075 A CN 200610152075A CN 100472357 C CN100472357 C CN 1004723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primary transfer
transfer roller
photosensitive drum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520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2682A (zh
Inventor
海宝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32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23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23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4Vibrations and positional disturbances when one member abuts or contacts another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印辊驱动单元,在设定全色模式之后设定完全分离模式,在设定完全分离模式之后设定单色模式,在设定单色模式之后设定全色模式。即,转印带(25)首先与感光鼓(24)相接触,然后与感光鼓(21)、(22)和(23)相接触。重复这种模式。转印带(25)不同时与感光鼓(21)、(22)、(23)和(24)相接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一种具有彩色复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的感光鼓。激光束应用于这些感光鼓的表面,而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的表面上。用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的显影剂对静电潜像显影,而使其成为可视图像。将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带上,转印带在与感光鼓表面相接触时移动。将转印到转印带上的每种颜色的可视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将经转印的纸张发送到加热辊。加热辊加热纸张,使转印到纸张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定影。转印带通过转印辊压在感光鼓的表面上。
背景技术
在此类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在可视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之后,转印带也持续移动,直到用清洁器将残留在转印带上的多余显影剂清除。如果此时转印带保持与感光鼓相接触,那么感光鼓表面将磨损,从而使鼓的寿命减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转印带上的每种颜色的可视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将转印带压到感光鼓上的转印辊移动到转印带的相对侧。通过这种移动,转印带与感光鼓分离。用清洁器将残留在转印带上的显影剂清除之后,转印辊移动至转印带,而转印带与感光鼓相接触。
但是,当转印辊移动至转印带,并且转印带与感光鼓相接触时,产生震动。该震动传导到使感光鼓受到激光束曝光的曝光单元,并且传导到光学读取文件图像的扫描单元,从而影响图像形成操作。例如,在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中出现图像跳动(jitter)和色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减少当转印带与感光鼓相接触时所产生的震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鼓,其上形成有图像;
转印带,其在与感光鼓表面接触或分离的同时移动;
主转印辊,设置在与感光鼓相对的位置,移动至转印带,使转印带与感光鼓相接触,并将感光鼓上的图像转印到转印带上;
辅转印辊,其将转印到转印带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以及
转印辊驱动单元,其具有:完全接触模式,将所有的主转印辊移动至转印带,并使转印带与所有的感光鼓相接触;完全分离模式,将所有的主转印辊移动至转印带的相对侧,并将转印带与所有的感光鼓分离;以及部分接触模式,仅将一些主转印辊移动至转印带,并使转印带与这些主转印辊相接触,而且将完全分离模式设定在完全接触模式之后,将部分接触模式设定在完全分离模式之后,以及将完全接触模式设定在置部分接触模式之后。
下面的描述将阐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优点,从这些描述中,部分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认识到这些目的和优点。通过下文中具体指出的手段及其组合,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结合于此,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上面提供的一般描述和下面提供的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来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解释。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感光鼓结构以及周围部件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带的视图,转印带与所有的感光鼓分离;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带的视图,转印带与三个感光鼓分离,而与一个感光鼓相接触;
图5示出了从侧面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辊驱动单元和主转印辊的结构;
图6示出了从下侧对角地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辊驱动单元和主转印辊的结构;
图7示出了从上侧对角地看到的图6的转印辊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
图8示出了从下侧对角地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辊驱动单元中的辊支承架的结构;
图9示出了当设置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完全分离模式时的凸轮位置;
图10示出了当设置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接触模式时的凸轮位置;
图11示出了当设置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完全接触模式时的凸轮位置;
图12示出了从上侧对角地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印辊驱动单元的传感器以及周围部件;
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一部分;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以及
图16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转印驱动单元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放置文件的透明文件台(玻璃板)2设置在主机体1的上部。盖3可打开地设置在文件台2上。托架4设置在文件台2下面。曝光灯5设置在托架4中。托架4能够沿着文件台2的下侧前后移动。当托架4向前移动,且曝光灯5点亮时,对放置在文件台2上的文件D曝光。放置在文件台上的文件D的所反射的光图像是通过曝光获得的,并通过反射镜6、7、8和放大倍率改变透镜组(magnification-changing lens block)9投射到电荷耦合器件(CCD)10上。CCD10输出与文件D的反射光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
托架4、曝光灯5、反射镜6、7、8、放大倍率改变透镜组9、以及CCD 10构成了扫描单元,用于光学地读取设置在文件台2上的文件D的图像。
对从CCD 10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适当地处理,且将图像信号提供给曝光单元11。曝光单元11将用于黄色图像信号的激光束B1、用于品红色图像信号的激光束B2、用于青色图像信号的激光束B3、以及用于黑色图像信号的激光束B4,分别发射到用于黄色的感光鼓21、用于品红色的感光鼓22、用于青色的感光鼓23、以及用于黑色的感光鼓24。
感光鼓21、22、23和24以固定的间距大体上水平地设置。转印带25设置在感光鼓21、22、23和24的上方。转印带25铺放在驱动辊26、导向辊27、28、29、以及从动辊30上。转印带接受来自驱动辊26的动力,并逆时针移动。导向辊27设置成可上下移动,并通过(第三)凸轮31的旋转移动至转印带25,从而将转印带25移位至感光鼓21、22、23和24。
主转印辊41、42、43和44在通过转印带25与感光鼓21、22、23和24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成可上下移动。主转印辊41、42、43和44(向下)移动至转印带25,使转印带25与感光鼓21、22、23和24相接触,并将感光鼓21、22、23和24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带25上。
图2示出了感光鼓21的结构以及周围部件。也就是说,清洁器32、放电灯33、充电单元34、和显影单元35顺序地设置在感光鼓21的周围。清洁器32具有与感光鼓21表面相接触的清洁刮板32a,并用清洁刮板32a将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的显影剂刮掉。放电灯33消除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电荷。充电单元34通过向感光鼓21施加高电压而对感光鼓21的表面静电地充电。将曝光单元11发射的激光束B1应用于已充电的感光鼓21表面。通过应用激光束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35向感光鼓21的表面供应黄色的显影剂(墨粉),从而使感光鼓2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见。
其它的感光鼓22、23、24结构以及周围部件是一样的,其说明将省略。
供纸盒50设置在曝光单元11下面。这些供纸盒50容纳有很多不同尺寸的纸张P。纸张P一张接一张地从任一个供纸盒50中取出。搓纸辊51设置在每个供纸盒50中,用于取出纸张。已取出的纸张P通过分离辊52与供纸盒50分离,并供应到纸张输送路径53。
纸张输送路径53经过从动辊30延伸至位于上方的排纸口54。排纸口54面对在主机体1周围延续的排纸盘55。
在纸张输送路径53的起始端,供纸辊56靠近纸张分离辊52设置。另外,辅转印辊57设置在通过转印带25与从动辊30相对的位置,大体上在纸张输送路径53的中部。校准辊58设置在从动辊30和辅转印辊57一侧的位置。校准辊58将纸张P供应到转印带25与辅转印辊57之间。辅转印辊57将校准辊58所供应的纸张P约束在从动辊30上的转印带25的间隙中,并将转印到转印带25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
在纸张输送路径53中的辅转印辊57的下游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加热和定影的加热辊59以及与加热辊59相接触的挤压辊60。排纸辊61设置在纸张输送路径53的末端。
用于将纸张P前后反向的纸张输送路径62设置在从纸张输送路径53的末端到校准辊58上游侧的部分中。纸张输送路径62上设置有供纸辊63、64和65。当纸张P到达纸张输送路径53的末端并通过纸张输送路径62返回到纸张输送路径53时,转印带25上的可视图像也转印到纸张P的背面。
清洁器36设置在通过转印带25与驱动辊26相对的位置。清洁器36具有与转印带25相接触的清洁刮板36a,并用清洁刮板36a将残留在转印带上的显影剂刮掉。
钩件71、72、73和74设置在主转印辊41、42、43和44附近。如图3和图4所示,钩件71、72、73和74通过在转动时接合并抬高主转印辊41、42、43和44的轴,将主转印辊41、42、43和44(向上)移动至转印带25。图3示出了一种状态,即所有的钩件71、72、73和74旋转,并将主转印辊41、42、43和44(向上)移动至与转印带25相对的侧面,从而转印带25与所有的感光鼓21、22、23和24分离(称为完全分离模式)。图4示出了另一种状态,即仅仅钩件71、72和73转动并将主转印辊41、42和43(向上)移动至与转印带25相对的侧面,主转印辊44停留在转印带25上,从而转印带25仅与用于黑色的感光鼓24相接触(称为单色模式或者部分接触模式)。图1示出了一种状态,即所有的主转印辊41、42、43和44(向下)移动至转印带25,从而转印带25与所有的感光鼓21、22、23和24相接触(称为全色模式或完全接触模式)。
图5和图6所示的转印辊驱动单元被设置成用来驱动钧件71、72、73和74。图5示出了从侧面看到的转印辊驱动单元和主转印辊41、42、43和44的结构。图6示出了从下侧对角地看到的转印辊驱动单元和主转印辊41、42、43和44的结构。转印辊驱动单元将在下文中说明。
电动机81设置在支架80中。电动机81的动力通过减速齿轮82和83传递到齿轮84。轴85设置在齿轮84中。轴85设置成平行于主转印辊41、42、43和44,并具有大体上与主转印辊41、42、43和44的轴向方向相同的长度。
凸轮(第一凸轮)86设置在轴85的一端和另一端。凸轮(第二凸轮)87设置在轴85一端和另一端上的凸轮86的内侧。
根据凸轮86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杆(第一杆)91设置在从轴85一端上的凸轮86到主转印辊43与44之间的大体上中间位置的部分中。容纳凸轮86的凸轮壳体91a设置在杆91的一端。与钩件74上端的连接轴74a可旋转配合的凹槽91b形成在杆91的侧面。用于固定弹簧94的卡钩91c设置在杆91的上表面上。弹簧94传递给杆91一个朝向导向辊27的偏离力。
当驱动电动机81并旋转轴85时,凸轮86一起旋转,同时将凸轮壳体91a的内周边压到轴85上。杆91克服弹簧94的偏离力向轴85移动。当杆91向轴85移动时,安装在凹槽91b中的连接轴74a也向轴85移动。当连接轴74a向轴85移动时,钧件74围绕枢轴74b转动,而钧件74的下端与主转印辊44的轴44a接合并将其抬高。因此,主转印辊44(向上)移动至转印带25的相对侧。
轴心44b穿过主转印辊44的轴44a的中心。轴心44b插入到辊支承件96中。弹簧(第一弹簧)97垂直地设置在辊支承件96的上表面上。弹簧97传递给辊支承件96一个朝向转印带25的偏离力(向下)。钧件74克服弹簧97的偏离力而抬高主转印辊44的轴44a。
辊支承件96和弹簧97容纳在图8所示的辊支承架100中。辊支承件96具有使轴心44b穿过的开口96a,并且在两侧面上具有用于上下滑动的凸缘96b。这些凸缘96b突出至辊支承件96的侧面,并与辊支承架100内部的滑动导向件101和102相接触。
当凸轮86进一步旋转,并且不再挤压凸轮壳体91a的内周边时,通过弹簧94将杆91拉向导向辊27。当杆91被拉向导向辊27时,安装在凹槽91b中的连接轴74a也向导向辊27移动。当连接轴74a向导向辊27移动时,钩件74围绕枢轴74b转动,并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钩件74的下端与主转印辊44的轴44a之间的接合被松开。于是,主转印辊44通过弹簧97的偏离力(向下)移动至转印带25。
也为轴85另一端的凸轮86提供了同样结构的杆91、弹簧94、钩件74、辊支承件96、弹簧97和辊支承架100。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凸轮87的旋转而前后移动的杆(第二杆)92设置在从轴85一端上的凸轮87到导向辊27附近的部分中。容纳凸轮87的凸轮壳体92a设置在杆92的一端。在杆92的侧面上,以一定间隔形成有三个凹槽92b,用于可旋转地容纳钧件71、72和73上端的连接轴71a、72a和73a。在杆9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卡钧92c,用于固定弹簧95。在杆92的另一端,设置有轴壳体92d,用于可旋转地容纳凸轮31上端的连接轴31a。弹簧95传递给杆92一个朝向导向辊27的偏离力。杆92在相应于主转印辊42与主转印辊43之间位置的部分处分为两部分,并且所分开的部分通过连接件93可弯曲地连接。
当驱动电动机81并旋转轴85时,凸轮87通过将凸轮壳体92a的内周边压到轴85上而旋转。杆92克服弹簧95的偏离力向轴85移动。当杆92向轴85移动时,安装在凹槽92b中的连接轴71a、72a和73a也向轴85移动。当安装在凹槽92b中的连接轴71a、72a和73a向轴85移动时,钩件71、72和73围绕枢轴71b、72b和73b转动,钩件71、72和73的下端部与主转印辊41、42和43的轴41a、42a和43a接合并将其抬高。于是,主转印辊41、42和43(向上)移动至转印带25的相对侧。
轴心41b、42b和43b穿过主转印辊41、42和43的轴41a、42a和43a。轴心41b、42b和43b插入到辊支承件96中。弹簧97垂直地设置在辊支承件96的上表面上。弹簧97传递给辊支承件96一个朝向转印带25的偏离力(向下)。钩件71、72和73克服弹簧97的偏离力而抬高主转印辊41、42和43的轴41a、42a和43a。辊支承件96和弹簧97容纳在图8所示的辊支承架100中。
当杆92被拉向轴85时,容纳在轴壳体92d中的连接轴31a也向轴85移动。当连接轴31a向轴85移动时,凸轮31围绕枢轴插入孔31b转动。凸轮31与辊保持件98的上部相接触,并且在不旋转时向下挤压辊保持件98,而在旋转时松开这种向下挤压。导向辊27的轴27a可旋转地插入到辊保持件98中。因此,当凸轮31转动时,辊保持件98受到弹簧(第二弹簧)99的偏离力,围绕枢轴98a转动,并(向上)推移至转印带25的相对侧。当辊保持件98移位时,导向辊27(向上)移动至转印带25的相对侧。
当凸轮87进一步旋转,并且不再挤压凸轮壳体92a的内周边时,通过弹簧95将杆92拉向导向辊27。当杆92被拉向导向辊27时,安装在凹槽92b中的连接轴71a、72a和73a也向导向辊27移动。当连接轴71a、72a和73a向导向辊27移动时,钧件71、72和73围绕枢轴71b、72b和73b转动,并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钩件71、72和73的下端与主转印辊41、42和43的轴41a、42a和43a之间的接合被松开。于是,主转印辊41、42和43通过弹簧97的偏离力(向下)移动至转印带25。
当杆92被拉向导向辊27时,容纳在连接轴壳体92d中的连接轴31a也向导向辊27移动。当连接轴31a向导向辊27移动时,凸轮31围绕枢轴插入孔31b转动,并返回到初始位置。当凸轮31返回到初始位置时,辊保持件98的上部克服弹簧99的偏离力而被下压。于是,辊保持件98围绕枢轴98a转动,并(向下)移位至转印带25。当辊保持件98移位时,导向辊27(向下)移动至转印带25。
也为轴85另一端的凸轮87提供了同样结构的杆92、连接件93、弹簧95、钧件71、72和73、辊支承件96、弹簧97以及辊支承架100。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9、10和图11示出了凸轮86和87的旋转状态。
当凸轮86和87旋转到图9所示的位置时,杆91和92通过弹簧94和95的偏离力向导向辊27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设定为全色模式(或者完全接触模式),并且所有的主转印辊41、42、43、44以及导向辊27移动至转印带25,而转印带25与所有的感光鼓21、22、23和24相接触。即,可以印刷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所有的颜色。
当凸轮86和87进一步旋转到图10所示的位置时,杆91和92克服弹簧94和95的偏离力向轴85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设定为完全分离模式,并且所有的主转印辊41、42、43、44以及导向辊27移动至转印带25的相对侧,而转印带25与所有的感光鼓21、22、23和24分离。在完全分离模式中,转印带25可以旋转地移动,而不与感光鼓21、22、23和24相接触。因此,转印带25可以由清洁器36清洁,而不影响感光鼓21、22、23和24的寿命。
当凸轮86和87进一步旋转到图11所示的位置时,杆91通过弹簧94的偏离力向导向辊27移动。杆92保持在向轴85移动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设定为单色模式(部分接触模式),并且主转印辊41、42和43(向上)移动至转印带25的相对侧,主转印辊44停留在转印带25上,而转印带25仅与用于黑色的感光鼓24相接触。即,可以仅使用感光鼓24进行黑色的单色印刷。
有必要检测凸轮86和87的旋转位置,以便设定全色模式、完全分离模式以及单色模式。因此,如图12、13和14所示,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10,以检测凸轮86和87的旋转位置。
位置传感器110具有两个叶片111和112,大体上对角地设置在轴85的圆周上,以及第一传感器113和第二传感器114,用于光学地检测叶片111和112的经过。第一传感器113和第二传感器114设置在通过轴85彼此相对的位置。
第一传感器113具有通过叶片111和112的经过路线而彼此相向的激励器113a和113b,并光学地检测叶片111和112的经过。第二传感器114具有通过叶片111和112的经过路线而彼此相向的激励器114a和114b,并光学地检测叶片111和112的经过。
图15示出了主机体1的控制电路。
主控制器200与控制面板控制器201、扫描控制器202和印刷控制器210连接。主控制器200总体控制控制面板控制器201、扫描控制器202和印刷控制器210。
扫描单元203与扫描控制器202连接。扫描单元203包括托架4、曝光灯5、反射镜6、7、8、放大倍率改变透镜组9以及CCD10。扫描单元光学地读取放置在文件台2上的文件D的图像。
印刷控制器210与控制程序存储ROM 211、数据存储RAM212、印刷机213、纸张输送单元214、以及处理单元215连接。印刷机213包括曝光单元11。纸张输送单元214包括纸张P输送机构和驱动电路。处理单元215包括感光鼓21、22、23、24、转印带25、驱动辊26、以及转印辊驱动单元。
印刷控制器210具有下面的方法(1),作为与控制转印辊驱动单元有关的主要功能。
(1)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凸轮86和87的旋转位置来选择性地设置全色模式,完全分离模式和单色模式,通过比较第一传感器113和第二传感器114的输出信号级别中的变化来掌握凸轮86和87的旋转位置,可以得知凸轮86和87的旋转位置。
图16是示出了用印刷控制器210对转印辊驱动单元进行控制的时序图。
也就是说,通过比较第一传感器113和第二传感器114的输出信号级别中的变化,可以确定凸轮86和87的旋转位置或者全色模式设置时段T1、完全分离模式设置时段T2、和单色模式设置时段T3。
因此,通过在全色模式设置时段T1运转电动机81和停止电动机81可以设置全色模式。通过在完全分离模式设置时段T2运转电动机81和停止电动机81可以设置完全分离模式。通过在单色模式设置时段T3运转电动机81和停止电动机81可以设置单色模式。
在设置全色模式之后设置完全分离模式,在设置完全分离模式之后设置单色模式,而在设置单色模式之后设置全色模式。即转印带25首先与感光鼓24相接触,然后与感光鼓21、22和23相接触。重复这种模式。转印带25不同时与感光鼓21、22、23和24相接触。因此,可以减少转印带与感光鼓相接触时所产生的振动。
当全色模式转换到完全分离模式时,转印带25与感光鼓21、22、23和24分离。此刻不产生振动。
电动机81仅在一个方向上运转,从而可以简化电动机驱动控制。
如上所述,可以减少转印带与感光鼓相接触时所产生的振动,并且曝光单元11和扫描单元293的运行是稳定的。因此,总能够形成不带抖动或色移的优质图像。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发现其它优点和修改。因此,在更广泛的方面,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此示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示例性实施例。所以,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鼓,其上形成图像;
转印带,其在与所述感光鼓表面接触或分离的同时移动;
主转印辊,设置在与所述感光鼓相对的位置,移动至所述转印带,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相接触,并将所述感光鼓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
辅转印辊,将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以及
转印辊驱动单元,其具有:完全接触模式,将所有的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使所述转印带与所有的所述感光鼓相接触;完全分离模式,将所有的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并将所述转印带与所有的所述感光鼓分离;以及部分接触模式,仅将一些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使所述转印带与这些所述主转印辊相接触,而且将所述完全分离模式设定在所述完全接触模式之后,将所述部分接触模式设定在所述完全分离模式之后,以及将所述完全接触模式设定在所述部分接触模式之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驱动单元具有:
弹簧,其传递给所述主转印辊朝向所述转印带的偏离力;
电动机;
轴,用于传递所述电动机的动力;
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轴上;
至少一个第一杆,根据所述第一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二杆,根据所述第二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一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至少一个所述主转印辊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没有同所述第一钩件接合的所述主转印辊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驱动单元还具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旋转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器,其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运转,并选择性地设定所述完全接触模式、完全分离模式和部分接触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传感器具有:两个叶片,设置在所述轴的圆周上;以及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用于光学地检测所述叶片的经过;并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的旋转位置,通过控制所述电动机来选择性地设置所述完全接触模式、完全分离模式和部分接触模式,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的旋转位置通过比较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级别中的变化来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辊,其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将所述转印带移位至所述感光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驱动单元具有:第一弹簧,其传递给所述主转印辊朝向所述转印带的偏离力;
第二弹簧,其传递给所述导向辊朝向所述转印带的偏离力;
电动机;
轴,用于传递所述电动机的动力;
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轴上;
至少一个第一杆,根据所述第一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二杆,根据所述第二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一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至少一个所述主转印辊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
至少一个第二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没有同所述第一钩件接合的所述主转印辊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凸轮,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前移动互锁,通过所述第二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导向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后移动互锁,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导向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带清洁器,用于在所述辅转印辊进行转印之后清洁所述转印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加热辊,用于通过加热来定影已转印到所述纸张上的图像。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感光鼓,分别用于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
曝光单元,对所述感光鼓曝光,并形成与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颜色对应的潜像;
显影单元,通过用于各种颜色的显影剂对所述感光鼓表面上所形成的潜像显影;
转印带,其在与所述感光鼓表面接触或分离的同时移动;
主转印辊,设置在通过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相对的位置,移动至所述转印带,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相接触,并将所述感光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
辅转印辊,将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以及
转印辊驱动单元,具有:全色模式,将所有的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使所述转印带与所有的所述感光鼓相接触;完全分离模式,将所有的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并将所述转印带与所有的所述感光鼓分离;以及单色模式,仅将所述主转印辊中的对应于用于黑色的感光鼓的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使所述转印带仅与用于黑色的所述主转印辊相接触,而且在设定所述全色模式之后设定所述完全分离模式,在设定所述完全分离模式之后设定所述单色模式,以及在设定所述单色模式之后设定所述全色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驱动单元具有弹簧,其传递给所述主转印辊朝向所述转印带的偏离力;
电动机;
轴,用于传递所述电动机的动力;
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轴上;
至少一个第一杆,根据所述第一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二杆,根据所述第二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一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所述主转印辊中的对应于用于黑色的所述感光鼓的所述主转印辊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以及
第二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没有同所述第一钩件接合的所述主转印辊中的一个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驱动单元还具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旋转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器,其根据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运转,并选择性地设定所述全色模式、完全分离模式和单色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传感器具有:两个叶片,设置在所述轴的圆周上;以及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用于光学地检测所述叶片的经过;并且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的旋转位置,通过控制所述电动机来选择性地设置所述全色模式、完全分离模式和单色模式,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轮的旋转位置通过比较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级别中的变化来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辊,其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将所述转印带移位至所述感光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转印辊驱动单元具有:第一弹簧,其传递给所述主转印辊朝向所述转印带的偏离力;
第二弹簧,其传递给所述导向辊朝向所述转印带相对侧的偏离力;
电动机;
轴,用于传递所述电动机的动力;
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轴上;
至少一个第一杆,根据所述第一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二杆,根据所述第二凸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
至少一个第一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多个所述主转印辊中的对应于所述黑色感光鼓的所述主转印辊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一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
至少一个第二钩件,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前移动互锁,与没有同所述第一钩件接合的所述主转印辊中的一个接合,并克服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后移动互锁,松开与所述主转印辊的接合,并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凸轮,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前移动互锁,通过所述第二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导向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以及通过与所述第二杆的向后移动互锁,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偏离力将所述导向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带清洁器,用于在所述辅转印辊进行转印之后清洁所述转印带。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加热辊,用于通过加热来定影已转印到所述纸张上的图像。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光学地读取文件的图像;
感光鼓;
曝光单元,根据所述扫描单元读取的图像对所述感光鼓曝光,并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转印带,其在与所述感光鼓表面接触或分离的同时移动;
主转印辊,设置在通过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相对的位置,移动至所述转印带,使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感光鼓相接触,并将所述感光鼓上的显影图像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
辅转印辊,将转印到所述转印带上的所述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以及
转印辊驱动单元,具有:完全接触模式,将所有的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使所述转印带与所有的所述感光鼓相接触;完全分离模式,将所有的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的相对侧,并将所述转印带与所有的所述感光鼓分离;以及部分接触模式,仅将一些所述主转印辊移动至所述转印带,并使转印带仅与一些所述感光鼓相接触,而且在设定所述完全接触模式之后设定所述完全分离模式,在设定所述完全分离模式之后设定所述部分接触模式,以及在设定所述部分接触模式之后设定所述完全接触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鼓为:用于黄色的感光鼓、用于品红色的感光鼓、用于青色的感光鼓、以及用于黑色的感光鼓。
CN200610152075.7A 2005-09-12 2006-09-11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3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223,042 2005-09-12
US11/223,042 US7333759B2 (en) 2005-09-12 2005-09-12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682A CN1932682A (zh) 2007-03-21
CN100472357C true CN100472357C (zh) 2009-03-25

Family

ID=37855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207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357C (zh) 2005-09-12 2006-09-1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333759B2 (zh)
JP (1) JP2007079571A (zh)
CN (1) CN1004723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3759B2 (en) * 2005-09-12 2008-02-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63209B2 (ja) * 2006-12-15 2009-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ベルト転写装置
JP5196970B2 (ja) * 2007-11-26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6045B2 (ja) * 2008-03-26 2013-02-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8248B2 (ja) * 2009-03-31 2011-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8180257B2 (en) * 2009-06-05 2012-05-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hotoconductiv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tractable shutter unit
JP5289421B2 (ja) 2010-11-30 2013-09-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2794B2 (ja) * 2011-09-12 2013-1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74020B2 (en) * 2011-10-28 2014-10-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colorizing function and sheet conveying method in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47032B2 (ja) * 2012-06-29 2016-0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12901B2 (ja) * 2015-03-31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52511B2 (ja) * 2019-02-07 2023-04-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ドライ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8669A (ja) * 1989-02-08 1990-08-20 Minolta Camera Co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77332A (ja) * 1996-12-18 1998-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368781B2 (ja) 1996-12-25 2003-01-20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デム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2680A (ja) * 1999-06-14 2001-09-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装置に用いるユニット装置、並びにベルト装置
JP4032669B2 (ja) * 2001-06-06 2008-0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ユニット
JP4320517B2 (ja) * 2001-07-31 2009-08-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39575B2 (ja) * 2002-11-15 2009-10-07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130552B2 (en) * 2003-05-22 2006-10-3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95038B2 (ja) * 2004-01-16 2008-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4271B2 (ja) * 2004-01-16 2008-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
US7400852B2 (en) * 2005-09-09 2008-07-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lectively movable transfer rollers
US7333759B2 (en) * 2005-09-12 2008-02-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219419A (ja) * 2006-02-20 2007-08-30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79571A (ja) 2007-03-29
CN1932682A (zh) 2007-03-21
US20080101812A1 (en) 2008-05-01
US7333759B2 (en) 2008-02-19
US20070059051A1 (en) 2007-03-15
US7580663B2 (en) 2009-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235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95687C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4801966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developing device
JP20012092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9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616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334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665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4905048A (en) Color copying apparatus
JPH10293514A (ja) 搬送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136614B2 (en) Duplex printer
US2010021542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2292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231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934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95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243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89536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form an image using a display unit, and printing method thereof
JP59786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18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6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12562A (ja) 中間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4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0785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10473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