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3296C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3296C
CN100463296C CNB2005100860070A CN200510086007A CN100463296C CN 100463296 C CN100463296 C CN 100463296C CN B2005100860070 A CNB2005100860070 A CN B2005100860070A CN 200510086007 A CN200510086007 A CN 200510086007A CN 100463296 C CN100463296 C CN 1004632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main body
clamped nipp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60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1108A (zh
Inventor
永岛信由
前川昭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1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1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32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329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大连接器和减小端子保持部分的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冲击吸收性能。外壳(11)设置有端子保持部分(14),该端子保持部分用于保持端子接头(12)同时使它们从此向后突出。从端子保持部分(14)向后突出的端子接头(12)的部分的末端与电路板(K)相连接。变形允许部分(25)在端子保持部分(14)中环绕端子接头(12)形成,该变形允许部分用于允许端子接头(12)在与端子接头(12)的纵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该变形允许凹口(25)形成使得留有加强部分(26),用于维持端子保持部分(14)的强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或电子装置的连接器,尤其涉及电路板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H05-326049公开了将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的电路板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在该连接器中,将安装到电路板上的外壳设置有端子保持部分,用于保持穿透该端子保持部分的端子接头,并且端子接头从端子保持部分向后突出的部分向下弯曲,并使其底端通过钎焊与电路板连接。
在如上面那样的电路板连接器中,在电路板和外壳之间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例如,由于它们的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端子接头从端子保持部分向后突出的部分在与其纵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因而伴随位移的冲击得到吸收。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这种冲击吸收性能上作出提高。在这些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延长端子接头的可移动部分。这导致了整个连接器的增大。如果简单地使端子保持部分变薄,则可能无法保证端子保持部分的足够强度。于是,不能很容易地处理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大连接器和减小端子保持部分的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如电路板之类的电气或电子装置的连接器,其中外壳包括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的端子保持部分,并且端子接头的相应突出部分的末端可与如电路板之类的电气或电子装置相连接,
其中,在端子保持部分中至少部分环绕端子接头形成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从而留有至少一个环绕相应的位移允许区域的加强部分,用于加强端子保持部分的强度,该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用于允许端子接头(12;32)在与端子接头的纵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例如,如果连接器外壳和电路板彼此相对移动,则端子接头在与其纵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在变形允许区域中移动,以吸收所作用的冲击。由于端子保持部分设置有变形允许区域,并且该变形允许区域形成使得在端子保持部分中留有加强部分,所以在不导致整个连接器增大和端子保持部分的强度减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电路板连接器,其中外壳包括端子保持部分,该端子保持部分用于保持端子接头同时使它们从此向后突出,并且端子接头的突出部分的末端可与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变形允许区域在端子保持部分中环绕端子接头形成,从而留有加强部分,该加强部分用于维持端子保持部分的强度,该变形允许区域用于允许端子接头在与其纵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优选的是,通过后成形,至少部分环绕连接器外壳形成后成形部分。
由于确保了端子保持部分的足够强度,所以可以防止端子保持部分因后成形时将填充到模型中的树脂材料的注入压力而发生变形等情况。
更优选的是,该端子保持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壁部分,该壁部分比端子接头更加向后延伸。
更为优选的是,该壁部分将至少部分与后成形时使用的模型接触,并最好由模型保持。
更优选的是,加强壁设置用于联接壁部分和端子保持部分。
最为优选的是,该端子保持部分包括比端子接头更加向后延伸的壁部分,该壁部分由后成形时使用的模型保持,并且加强壁设置用于联接壁部分和端子保持部分。
通过加强将由模型保持的壁部分,可以更合适地进行后成形,该壁部分用于和加强壁后成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端子保持部分包括主体和中间端子保持器,该中间端子保持器将装配在主体的安装侧上,最好是安装在主体的前侧上。
优选的是,每个端子接头都包括:
端子主体部分,它最好安装在主体中,同时基本从此向后突出,及
中间端子,它最好安装在中间端子保持器中,并且
每个中间端子都包括一对前后连接部分,该后连接部分最好随着中间端子保持器与主体装配而可以与相对应的端子主体连接,并且前连接部分可以和将与连接器外壳连接的配合连接器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端子保持部分包括主体和将装配在主体前侧上的中间端子保持器,
每个端子接头都包括将安装在主体中同时从此向后突出的端子主体,以及将安装在中间端子保持器中的中间端子,
并且每个中间端子都包括一对前后连接部分,该后连接部分随着中间端子保持器与主体装配而可以与相对应的端子主体连接,该前连接部分可以和将与连接器外壳连接的配合连接器连接。
该中间端子安装在中间端子保持器中,而端子主体安装在主体中。当中间端子保持器与主体装配成这种状态时,端子主体与中间端子的后连接部分连接。此后,当配合连接器与连接器外壳连接时,中间端子的前连接部分与配合连接器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每个位移允许凹口都具有一深度,该深度沿着前后方向大于主体尺寸的一半,最好是大于主体尺寸的大约2/3。
最为优选的是,端子主体位于主体的端子插孔中的部分使端子插孔紧紧地支承其第一部分,同时使其第二部分能够在与端子接头的纵向交叉的方向上在位移允许区域的径向尺寸的范围内自由地弹性变形,其第一部分最好沿着前后方向小于主体尺寸的大约一半,更为优选的是小于大约1/3。
根据本发明,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了制造连接器的方法,该连接器用于如电路板之类的电气或电子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外壳,它包括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的端子保持部分,并且端子接头的相应突出部分的末端可与如电路板之类的电气或电子装置相连,及
在端子保持部分中至少部分环绕端子接头形成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从而留有至少一个环绕相应的位移允许区域的加强部分,用于加强端子保持部分的强度,该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用于允许端子接头在与端子接头的纵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对至少部分环绕连接器外壳的后成形部分进行后成形的步骤。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确。应当理解,尽管分开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合并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外罩和电路板连接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附图2是外罩和电路板连接器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3是沿着附图2的线X—X的剖视图,示出了外罩和电路板连接器,
附图4是沿着附图2的线Y—Y的剖视图,示出了外罩和电路板连接器,
附图5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端子主体容纳到主体中以及中间端子容纳到中间端子保持器中之前的状态,
附图6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端子主体容纳到主体中以及中间端子容纳到中间端子保持器过程中的状态,
附图7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端子主体容纳到主体中并且中间端子容纳到中间端子保持器中的状态,
附图8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电路板连接器放置到用于后成形的模型中的状态,
附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外罩和电路板连接器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10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端子接头容纳到外壳中之前的状态,
附图11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端子接头容纳到外壳中的状态,及
附图12是剖视侧视图,示出了保持构件和对齐板与外壳装配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8对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将与ECU(电子控制单元)的电路板K(作为优选的电气或电子装置)相连接的电路板连接器10,该ECU将安装在机动车中。在该例子中,该ECU的外罩C最好通过后成形(即,通过随后将外罩C模注到连接器外壳11上或者在连接器外壳11已经完全模注并最好硬化之后)基本至少部分环绕连接器外壳11(下文中,仅指“外壳11”)形成。在下面的描述中,外壳11将与配合阳性连接器连接的侧面称之为前侧,其相对侧称之为后侧,并且该参照是对附图2和关于垂直方向VD的其它附图作出的。
首先,简要描述整个结构。外罩C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最好基本处于如附图1所示的浅盒的形式,该浅盒具有开放上端或表面,并且电路板K将从安装侧MS安装,最好基本在外罩C的开放侧或横向侧上。电路板连接器10的外壳11至少部分嵌入到横向(底)壁中,并且外罩C的侧壁位于电路板K的下方位置处或与电路板K相邻的位置处。
如附图2中所示,电路板连接器10包括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11、保持在外壳11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和最好将安装在外壳11上的对齐板13。外壳11设置有端子保持部分14,用于保持该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同时使它们从此横向或向后突出。该端子保持部分14分成后部和前部;主体15和将安装在主体15的前表面上的中间端子保持器16。因此,每个端子接头12都分成将至少部分安装在主体15中的端子主体17和将至少部分安装在中间端子保持器16中的中间端子18。外壳11的每个中间端子保持器16的前部(最好基本是前半部)位于外罩C的一个侧面的外侧,并至少部分由外罩C的部分或管状部分Ca环绕。配合阳性连接器的插座至少部分可安装在中间端子保持器16的该管状部分Ca和前部(最好是前半部)之间。另外,(最好基本为悬臂形的)锁定臂Cb形成在外罩C的管状部分Ca的侧(上)面上,该锁定臂用于保持配合阳性连接器的连接。
主体15最好基本为块状,并且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孔19基本在前后方向FBD上穿透主体15,端子主体17将至少部分从插入侧IS(最好基本从前面)插入到该端子插孔中。六个端子插孔19最好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或不等于0°或180°的方向,最好基本垂直于前后方向FBD)并排排列在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排列在四个层上(最上方的层上只有四个端子插孔),并且用于导引端子主体17插入的一个或多个倾斜表面或圆表面形成在端子插孔19的边缘前端的至少一部分上。通过将窄长板构件在中间位置处基本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以垂直角度弯曲成向上延伸(基本朝外罩C的开口),即形成使得水平部分17a和垂直部分17b(作为优选的倾斜部分)彼此联接,来使得每个端子主体17都具有弯曲的形状,最好整体上基本为L形,该水平部分基本沿着前后方向FBD延伸,该垂直部分沿着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最好基本垂直于前后方向,最好基本沿着垂直方向VD。端子主体17的垂直部分17b的上端部分或第一远端部分起到板侧连接部分17c的作用,该板侧连接部分至少可部分插入到电路板K的相对应的孔中,并最好通过钎焊、焊接、压接配合或同样方法可与电路板K的导电通路连接。另一方面,水平部分17a的前端部分或第二远端部分(从主体15基本向前突出的部分)起到中间端子侧连接部分17d的作用,该中间端子侧连接部分可与如下所述的中间端子18连接。相应端子主体17的电路板连接部分17c的上端或第一远端的位置与其中间端子侧连接部分17d的前端部分或第二远端部分最好基本上分别对齐;端子主体17的水平部分17a和垂直部分17b最好在下层上较长;端子主体17的弯曲位置在下层上更加靠后。主体15的前端部分形成台阶,从而变窄与中间端子保持器16的形状相符。
中间端子保持器16最好基本为块状,并且可安装管状部分20在其后端处向后突出,该可安装管状部分将至少部分安装到主体15的前端部分上。一个或多个端子容纳腔21形成在中间端子保持器16上,从而具有开放的后端,中间端子18可以从后面至少部分容纳到该端子容纳腔中。端子容纳腔21形成在基本与主体15的相应端子插孔19相一致的位置处,并且一个或多个插孔21a形成在其前壁中,配合阳性连接器的配合阳性端子可至少部分插过该插孔。由于每个中间端子18都通过将一对连接部分18a相继或彼此相邻地连接形成,所以其前部和后部最好整体对称,无论其连接部分18a面向前还是面向后,它都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到端子容纳腔21中。两个连接部分18a都基本处于具有开放的前端和后端的形式,并且(最好基本为悬臂形的)弹性接触片18b设置在每个连接部分18a中或连接部分18a上,该弹性接触片能够触及或接触端子主体17或配合阳性端子的中间端子侧连接部分17d。通过使中间端子18至少部分容纳在端子容纳腔21中,位于前侧的连接部分18a与配合阳性端子连接,并且位于后侧的连接部分与端子主体17连接。
一对侧壁22设置在主体15的后表面的相对横向边缘或边缘部分处,该侧壁覆盖相应端子主体17从相对侧向后突出的部分。对齐板13可以保持在两个侧壁22的上端之间或上端上,该对齐板用于基本对齐相应端子主体17的板侧连接部分17c。一个或多个定位孔13a形成在对齐板13上基本与电路板K的孔相对应的位置处,端子主体17的板侧连接部分17c至少部分或可以至少部分插过该定位孔。两个侧壁22最好都到达比最下层上的端子主体17的后端更加靠后的位置,并且在后成形外罩C时使用的模型M可以基本与侧壁22的后端表面和上端表面接触。
壁部分23基本从主体15的后表面的底端向后延伸,该壁部分用于至少部分覆盖相应端子主体17从下面(与外罩C的开口相对的侧面)向后突出的部分,并且两个侧壁22的底端通过壁部分23彼此联接。壁部分23具有到达比侧壁22更加靠后的位置处的长度,并且在后成形外罩C时使用的模型M可以基本与侧壁22的上端表面和后端表面接触。由于在用这种方法后成形期间模型M将侧壁22和壁部分23的后端表面基本保持在整个圆周上,所以可以防止熔化的树脂材料流入到由侧壁22和壁部分23封闭的空间S中。因此,在外罩C的树脂材料不覆盖相应端子主体17将位于空间S中的部分(从主体15向后突出的部分)的情况下,该部分自由弹性变形。
如附图2和3所示,一个或多个加强壁24最好设置在主体15的后表面上或者设置在主体15的后表面附近,该加强壁通过联接到壁部分23的上表面上对上述壁部分23进行加强。加强壁24最好基本处于梁的形式,该梁最好具有基本三角形的或倾斜的或圆的侧视图(参见附图2)。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总共五个加强壁24设置在用于分隔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排列的相应端子插孔19的位置处。因此,在端子主体17插入到端子插孔19中之后或者弯曲端子主体17之后,端子主体17将位于空间S中的各部分可以通过相应的加强壁24基本对齐。
如附图2至4所示,位移允许凹口25形成在位于主体15中的每个端子插孔19的周边部分中或与之相邻形成或形成在其附近,从而具有开放的后端,该位移允许凹口25用于允许端子主体17的水平部分17a在与水平部分17a的纵向LD交叉的方向(或前后方向FBD)上移动。更为特别的是,每个位移允许凹口25都具有一深度,该深度沿着前后方向FBD超过主体15的大约一半尺寸,最好是2/3,并且端子主体17位于端子插孔19中的水平部分17a使得端子插孔19的周边部分紧紧地支承其前部(沿着前后方向小于主体15的尺寸的大约一半,最好是大约1/3),同时使其后部能够沿着垂直方向VD和/或宽度方向WD在凹口25的径向尺寸范围内自由弹性变形。于是,如果电路板K和外壳11彼此相对移动的话,例如由于它们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将可以吸收作用在端子主体17上的冲击。应当注意,形成在最上层上的每个端子插孔19处的位移允许凹口25的上部具有一深度,该深度小于其下部深度(最好为大约一半)。
由于位移允许凹口25最好具有沿着端子插孔19的外形延伸的基本矩形的后视图,并且相邻的位移允许凹口彼此独立,所以基本为格子形的加强部分26环绕相应的位移允许凹口25。于是,可以抑制因形成位移允许凹口25而导致的主体15的强度下降。基本在宽度方向WD上间隔开的相应位移允许凹口25的内侧表面基本与加强壁24的侧面齐平。
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在附图5中所示的状态下,沿着前后方向FBD基本平直的端子主体17至少部分从插入侧IS,最好从前侧插入到主体15的相应端子插孔19中。在端子主体17向上插入到其中间端子侧连接部分17d的前端位置基本对齐的深度之后,其从主体15向后突出的部分利用如附图6中所示的夹具等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以垂直角度向上弯曲。此后,当对齐板13最好安装在两侧壁22的上端之间时,相应端子主体17的板侧连接部分17c至少部分插过相对应的定位孔13a,因而板侧连接部分17c相对于或可相对于电路板K的相对应的孔定位(参见附图7)。
另一方面,中间端子18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容纳到中间端子保持器16的相应端子容纳腔21中。此时,由于中间端子18的前部和后部最好为基本对称的形状,所以不论侧面面向前还是面向后,都可以容纳中间端子18。这使得操作性更好。由于中间端子保持器16的可安装管状部分20至少部分安装在主体15的前端部分上面,或安装在主体15的前端部分上,所以相应端子主体17的中间端子侧连接部分17d至少部分进入相对应的中间端子18的后连接部分18a,以弹性触及弹性接触片18b,如附图7中所示。应当注意,通过用一定程度的压力将中间端子保持器16的可装配管状部分20至少部分装配或安装到主体15的前端部分上面,可以将主体15和中间端子保持器16保持组装在一起。
在如上组装电路板连接器10之后,进行围绕外壳11的外罩C的后成形操作。如附图8中所示,电路板连接器10设置在模型M中用于后成形。该外壳11用三个模型M保持,这三个模型向上(第一方向1D)、向下(第二方向2D,基本与第一方向1D相对)和横向(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1D和第二方向2D的第三方向3D)移动打开。特别的是,利用向上(朝外罩C的开口)移动打开的模型M,外壳11使侧壁22和/或壁部分23的末端表面基本保持在整个圆周上。因此,即使熔化的树脂材料填充到模型M的树脂填充空间中,也可以防止树脂材料进入到由侧壁22和壁部分23封闭的空间中。填充树脂材料时,树脂材料的注入压力作用在外壳11面对树脂填充空间的环绕表面上。然而,由于形成有位移允许凹口25的主体15最好因为具有加强部分26而具有足够的强度,所以可以防止主体15因注入压力而变形。同样,树脂材料的注入压力也作用在壁部分23上。然而,由于得到梁形加强壁24的加强,所以可以防止壁部分23因注入压力而变形。
当在树脂材料冷却并基本固化之后打开模型M时,取出物品,外罩C通过后成形围绕外壳11形成在该物品中,如附图2所示。此后,电路板K安装在或者可以安装在外罩C的开口处,或外罩C的开口上,或外罩C的开口附近,并且相应端子主体17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孔中或插过相应孔的板侧连接部分17c最好通过钎焊、焊接、压接或同样方法与相对应的导电通路电连接。此后,当配合阳性连接器从外罩C的外侧至少部分装配到或可装配到电路板连接器10的装配部分上时,配合阳性端子与中间端子18的前连接部分相连接。用这种方法,配合阳性端子与端子主体17电连接,该端子主体经过中间端子18与电路板K连接。
当如上所述的组装完成时,最好通过安装到机动车中来使用电路板连接器10。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外壳11和电路板K可以彼此相对移动,例如由于外壳11的树脂材料和电路板K的树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端子主体17从主体15向后突出的部分受到弹性变形,同时逸出到至少部分环绕它们的空间中,因而可以吸收因位移而导致的作用在端子主体17上的冲击。另外,此时,端子主体17至少部分位于主体15中的水平部分17a受到弹性变形,同时逸出到位移允许凹口25中,因而可以吸收上述冲击。因此,提高了冲击吸收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位移允许凹口25在主体15(端子保持部分14)中至少部分环绕端子主体17(端子接头12)形成,该位移允许凹口用于允许端子主体17在与端子主体17的纵向LD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这些变形允许凹口25最好形成使得留有加强部分26,以保持主体15的强度。于是,在不导致整个连接器增大和主体15的强度降低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冲击吸收性能。
另外,由于即使在围绕外壳11后成形外罩C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主体15有足够的强度,所以可以防止主体15因树脂材料的注入压力而发生变形,该树脂材料将在后成形等期间填充到至少部分由模型M封闭的空间中。而且,由于设置有加强壁24,用于加强在后成形期间由模型M保持的壁部分23,所以该连接器更适合于后成形。
因此,为了在不增大连接器和减小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冲击吸收性能,外壳11设置有端子保持部分14,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同时使它们从此横向或向后突出。从端子保持部分14向后突出的端子接头12的部分的末端将与如电路板K之类的电气或电子装置连接。一个或多个变形允许凹口25形成至少部分环绕端子保持部分14中的端子接头12,该变形允许凹口用于允许端子接头12在与端子接头12的纵向LD交叉的方向上移动。该变形允许凹口25形成使得留有加强部分26,用于维持端子保持部分14的强度。
<第二实施例>
参照附图9至12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省略了第一实施例的中间端子等。
如附图9中所示,电路板连接器30包括外壳31、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32,和保持构件34,该外壳包括端子保持部分35等,该端子接头将至少部分保持在外壳31中,最好对齐板将安装在外壳31上。每个端子接头32都包括在中间位置处弯曲的弯曲板部分,最好基本为L形的板部分32a,和基本盒形的连接部分32b,该连接部分联接到板部分32a的前端上。该连接部分32b具有开放的前端和后端,并且整体或单一地设置有弹性接触片(未示出),该接触片可以基本与配合阳性端子弹性接触。板部分32a的远端(最好是基本垂直的)部分32c的上端部分起到板侧连接部分32d的作用,该板侧连接部分将与电路板K(作为优选的电气或电子装置)连接。在外壳31的端子保持部分35中,一个或多个容纳腔36和板部分32a的一个或多个插孔37相继或彼此相邻形成彼此连通,该容纳腔用于至少部分容纳端子接头32的连接部分32b。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容纳腔36以及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插孔37,最好沿着宽度方向WD基本并排排列在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在三个层(上面、中间和底部)中的每个层上。在每个容纳腔36的后端都设置有限制部分38,该限制部分通过与连接部分32b的远(后)端基本接触,用于限制端子接头32的插入深度。安装凹口39形成在端子保持部分35的前表面上,用于保持所容纳的端子接头32的保持构件34安装到该安装凹口中。保持构件34基本处于可至少部分装配到安装凹口39中的板的形式,并且用于允许配合阳性端子进入的一个或多个导入孔34a形成最好在基本与相应容纳腔36相对应的位置处穿透保持构件34。该保持构件34将最好通过振动焊接、搭扣配合、焊接等方法固定到端子保持部分上。
一个或多个变形允许凹口40至少部分环绕端子保持部分35的相应插孔37形成,从而具有基本开放的后端,该变形允许凹口用于允许端子接头32的板部分32a的第一(水平)部分32e在与水平部分32a的纵向LD相交叉的方向(最好基本平行于前后方向FBD)上移动。该变形允许凹口40具有一深度,该深度沿着前后方向FBD小于端子保持部分35的长度(最好大约为一半),并且位于插孔37中的板部分32a的水平部分32e最好使插孔37的周边只封闭地支承其前端部分,而其位于前端部分后面的部分可沿着垂直方向VD和/或宽度方向(或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最好基本垂直于前后方向FBD)在凹口40的径向尺寸范围内自由弹性变形。变形允许凹口40设置成在水平部分32e上方的侧面上具有比水平部分32e下方的侧面上更大的径向尺寸。由于基本格子形的加强部分41至少部分环绕端子保持部分35的相应变形允许凹口40,所以端子保持部分35可以确保具有足够的强度。尽管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侧壁42、壁部分43和/或一个或多个加强壁44都向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设置在端子保持部分35的后表面上,但是由于其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所以此处不再进行详细描述。对对齐板33也不进行详细描述。
接下来描述组装方法。在附图10所示的状态中,端子接头32的直板部分32a从插入侧IS至少部分插入到容纳腔36和端子保持部分35的插孔37中。在端子接头32到达基本合适的深度并且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腔36中的连接部分32b的后端基本与限制部分38接触之后,使用如附图11中所示的夹具或类似的工具,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是基本以90度弯曲板部分32a。此后,如附图12中所示,对齐板33最好安装在侧壁42之间,以基本将板侧连接部分32d对齐,并且保持构件34至少部分装配到安装凹口39中并通过例如振动焊接、搭扣配合、锁定或类似方法固定,以防止端子接头32向前脱出。如上组装的电路板连接器30放置在模型中,用于后成形,以将至少部分环绕外壳31的外罩C后成形。此后,如附图9中所示,在安装电路板K(作为优选的电气或电子装置)并且电连接(例如,利用钎焊、焊接、大口配合或类似方法)相应的板侧连接部分32d之后,配合阳性连接器装配或可以装配到端子保持部分35的前端部分上。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示出,通过切除至少部分环绕端子接头的端子保持部分的一部分来形成变形允许凹口,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例如提供弹性构件(如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橡胶状或胶质材料)、弹性变形壁部分、弹性杆或弹性臂或类似东西)来形成位移允许区域,用于允许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围绕端子接头移动。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保持部分设置有一对侧壁,但是该侧壁可以部分省略或完全省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后成形期间用模型合适地保持壁部分的末端表面也可以防止树脂材料流入到壁部分的内部空间中。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不环绕外壳后成形外罩的情况下生产的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该壁部分也可以省略。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不具有对齐板的连接器。
(3)在中间层上不进行弯曲的直端子接头也可以用于本发明。另外,可以任意改变端子接头在外壳中的数量及其排列。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可以与配合阳性连接器(其连接部分为阴性类型)连接的电路板连接器,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可与配合阴性连接器(其连接部分为阳性类型)连接的电路板。

Claims (14)

1.用于电气或电子装置的连接器(10;30),其中外壳(11;31)包括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32)的端子保持部分(14;35),并且端子接头(12;32)的相应突出部分的末端(17c;32d)可与电气或电子装置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端子保持部分(14;35)中至少部分环绕端子接头(12;32)形成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25;40),从而留有至少一个环绕相应的位移允许区域(25;40)的加强部分(26;41),用于加强端子保持部分(14;35)的强度,该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25;40)用于允许端子接头(12;32)在与端子接头(12;32)的纵向(LD)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后成形,至少部分环绕连接器外壳(11;31)形成有后成形部分(C)。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保持部分(14;35)包括至少一个壁部分(23;43),该壁部分(23;43)比端子接头(12;32)更加向后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壁部分(23;43)将至少部分与后成形时所使用的模型(M)接触,并由该模型(M)保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加强壁(24;44)设置用于连接壁部分(23;43)和端子保持部分(14;35)。
6.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保持部分(14)包括主体(15)和中间端子保持器(16),该中间端子保持器(16)组装在主体(15)的安装侧(IS)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间端子保持器(16)组装在主体(15)的前侧上。
8.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接头(12)都包括:
端子主体(17),其安装在主体(15)中,同时从此向后突出,及
中间端子(18),其安装在中间端子保持器(16)中,及
每个中间端子(18)都包括一对前后连接部分(18a),该后连接部分在中间端子保持器(16)组装到主体(15)上时可与相对应的端子主体(17)连接,该前连接部分可与连接到连接器外壳(11)上的配合连接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位移允许凹口(25)都具有一深度,该深度沿着前后方向(FBD)超过主体(15)尺寸的一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深度沿着前后方向(FBD)为主体(15)尺寸的2/3。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主体(17)位于主体(15)的端子插孔(19)中的部分(17a)具有由端子插孔(19)牢固支承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沿着前后方向(FBD)小于主体(15)尺寸的大约一半,同时其第二部分能够在与端子接头(12;32)的纵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在位移允许区域(25;40)的径向尺寸范围内自由弹性变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沿着前后方向(FBD)小于主体(15)尺寸的1/3。
13.制造连接器(10;30)的方法,该连接器(10;30)用于电气或电子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外壳(11;31),它包括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2;32)的端子保持部分(14;35),并且端子接头(12;32)的相应突出部分的末端(17c;32d)可与电气或电子装置相连,及
在端子保持部分(14;35)中至少部分环绕端子接头(12;32)形成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25;40),从而留有至少一个环绕相应的位移允许区域(25;40)的加强部分(26;41),用于加强端子保持部分(14;35)的强度,该一个或多个位移允许区域(25;40)用于允许端子接头(12;32)在与端子接头(12;32)的纵向(LD)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至少部分环绕连接器外壳(11;31)的后成形部分(C)进行后成形的步骤。
CNB2005100860070A 2004-07-20 2005-07-20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04632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1855 2004-07-20
JP2004211855A JP4356548B2 (ja) 2004-07-20 2004-07-20 基板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1108A CN1761108A (zh) 2006-04-19
CN100463296C true CN100463296C (zh) 2009-02-18

Family

ID=35657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60070A Active CN100463296C (zh) 2004-07-20 2005-07-20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78862B2 (zh)
JP (1) JP4356548B2 (zh)
CN (1) CN100463296C (zh)
DE (1) DE10200503295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2877B2 (ja) 2006-01-18 2011-08-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構造
FR2899375A1 (fr) * 2006-04-04 2007-10-0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mbase multivoie pour la protection d'une ligne electrique et de sa liaison en depart de ligne
FR2903236B1 (fr) * 2006-06-30 2008-10-03 Valeo Sys Controle Moteur Sas Carte electronique pourvue d'un connecteur en deux parti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carte
JP4356768B2 (ja) * 2007-05-18 2009-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成形金型
CN201054405Y (zh) * 2007-05-22 2008-04-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491096B1 (en) * 2007-07-31 2009-02-17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 Manufacturing Inc. Modular terminal block
JP4863954B2 (ja) * 2007-09-10 2012-01-25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55552B1 (en) * 2008-02-06 2008-11-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Overmolded electronic assembly with metal seal ring
JP5126361B2 (ja) * 2008-06-30 2013-01-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5590386B2 (ja) * 2010-06-03 2014-09-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397338B2 (ja) * 2010-07-21 2014-01-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605156B2 (ja) 2010-10-18 2014-10-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ケース一体型コネクタ
DE102011006195A1 (de) 2011-03-28 2012-10-04 Robert Bosch Gmbh Modular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JP2013089387A (ja) 2011-10-14 2013-05-13 Yazaki Corp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DE102012001478A1 (de) 2012-01-26 2013-08-01 Wabco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euergerätgehäuses sowie ein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s Steuergerätgehäuse
EP2634877B1 (fr) * 2012-02-28 2015-06-03 Pompes Salm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boitier de commande pour pompe de circulation
JP5525574B2 (ja) * 2012-08-07 2014-06-18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部品モジュール及び部品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965789B2 (ja) * 2012-08-31 2016-08-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3206095B4 (de) * 2013-04-05 2020-10-01 Lenze Automation Gmbh Adapter zum Anschließen an Anschlusskontakte eines elektrischen Steuergeräts
US10700462B2 (en) 2018-01-18 2020-06-30 Interplex Industries, Inc. Connector housing
WO2020009925A1 (en) * 2018-07-01 2020-01-09 Interplex Industries, Inc. Connector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7081549B2 (ja) * 2019-03-27 2022-06-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5471A (en) * 1989-06-13 1993-06-01 General Datacomm,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tapered spring contact elements for direct mating to holes
US5833475A (en) * 1993-12-21 1998-11-10 Berg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element which positions the connection pi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52024B2 (ja) * 1992-03-25 1998-05-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3404832B2 (ja) 1993-10-15 2003-05-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ネクタ
US5382169A (en) 1994-01-14 1995-01-17 Labinal Components And System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6256572B1 (en) 1999-03-30 2001-07-03 Kelsey-Hayes Company Remote programming of an ABS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JP3997852B2 (ja) 2002-06-28 2007-10-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5471A (en) * 1989-06-13 1993-06-01 General Datacomm,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tapered spring contact elements for direct mating to holes
US5833475A (en) * 1993-12-21 1998-11-10 Berg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element which positions the connection pi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32950A1 (de) 2006-02-23
CN1761108A (zh) 2006-04-19
US7278862B2 (en) 2007-10-09
JP2006032218A (ja) 2006-02-02
JP4356548B2 (ja) 2009-11-04
DE102005032950B4 (de) 2009-02-05
US20060019516A1 (en) 200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3296C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4836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637762B2 (en) Floating connector
CN101911397B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0442608C (zh) 连接器
CN107851941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4041064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端子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み立て体
JP5230711B2 (ja) コネクタ
KR20040092486A (ko) 커넥터
CN1607699A (zh) 一种电连接器
US7682189B2 (en) Dummy connector
JP544428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1487066A1 (en) Float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JP7442308B2 (ja) 可動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CN101640334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7819695B2 (en) Multi-unit connector
CN11152531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20041463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board, method of form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for board, and metal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CN201038440Y (zh) 连接器组合结构
JP2014130710A (ja) コネクタ
CN1866640A (zh)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214478034U (zh) Type-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
CN215834768U (zh) 一种端子连接件
KR200404152Y1 (ko) 핀홀더
CN2927381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