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0334B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0334B
CN101640334B CN200910165194XA CN200910165194A CN101640334B CN 101640334 B CN101640334 B CN 101640334B CN 200910165194X A CN200910165194X A CN 200910165194XA CN 200910165194 A CN200910165194 A CN 200910165194A CN 101640334 B CN101640334 B CN 101640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portion
clamped nipple
interference part
interferenc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51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0334A (zh
Inventor
相原哲哉
冈村宪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40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0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0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0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端子接头的连接可靠性,增加用于端子接头的端子保持力并且改善端子接头的定位精度。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10),其中端子接头(17)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18)中,其中端子接头(17)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并包括下表面部(17A)、从下表面部(17A)的相对横向边缘向上竖立的一对侧表面部(17B)、以及连接该对侧表面部(17B)的上边缘并布置为竖直地面对下表面部(17A)的上表面部(17C);并且端子保持部(18)包括与该对侧表面部(17B)干涉的一对侧壁(18B)、形成有下干涉部(18E)的底壁(18A)、以及形成有上干涉部(18D)的顶壁(18C),其中下干涉部(18E)与下表面部(17A)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21)的非接触部分(17D)干涉,并且上干涉部(18D)与上表面部(17C)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21)的非接触部分(17D)干涉。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中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中,以将其保持在端子保持部中。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公开号为2000-150022的未审专利和日本公开号为S55-57987的未审实用新型中公开的连接器已知为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这些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端子保持部,其与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截面形状的端子接头的四个角干涉。如果这样在四个角保持端子接头,可与配合端子接头的接触部连接的接触部分不必与端子保持部干涉。因此,不可能损坏接触部分和将树脂粘着至接触部分,因此可以改善连接可靠性。然而,由于该端子保持部仅保持端子接头的四个角,因此不能获得足够的端子保持力,并且端子接头的定位精度也减少。然而,如果如实用新型注册号为2580865中所公开的使端子接头在整个周边上与端子保持部干涉,则接触部分与端子保持部干涉,从而如上所述地降低连接可靠性。
在如上所述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中的情况下,改善连接可靠性的问题和改善端子接头的定位精度同时确保足够的端子保持力的问题相互矛盾,并且非常难以同时满足两个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进行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改善端子接头的连接可靠性,增加用于端子接头的端子保持力,和/或改善端子接头的定位精度。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可至少部分地压入配合或插入到端子保持部中,以将其保持在其中,其中:
端子接头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并包括基表面部、从基表面部凸出的一对侧表面部、以及连接该对侧表面部并布置为基本面对基表面部的顶表面部,并且
端子保持部包括与该对侧表面部干涉的一对侧壁、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干涉部的基壁、以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干涉部的顶壁,其中第一干涉部与基表面部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干涉,并且第二干涉部与顶表面部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中,以将端子接头保持在端子保持部中,其特征在于:
端子接头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并包括下表面部、从下表面部的相对横向边缘向上竖立的一对侧表面部、以及连接该对侧表面部的上边缘并布置为竖直地面对下表面部的上表面部,并且
端子保持部包括与该对侧表面部干涉的一对侧壁、形成有下干涉部的底壁、以及形成有上干涉部的顶壁,其中下干涉部与下表面部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非接触部分干涉,并且上干涉部与上表面部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非接触部分干涉。
当在这样的结构中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中时,通过该对侧表面部与该对侧壁的干涉、顶表面部或上表面部的非接触部分与第二干涉部或上干涉部的干涉、以及下表面部或基表面部的非接触部分与第一干涉部或下干涉部的干涉,可以牢固地保持端子接头同时将其定位。另一方面,由于顶表面部/上表面部和基表面部/下表面部的保持为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接触部分不会被损坏和粘着树脂,因此可以改善连接可靠性。因此,能够改善端子接头的连接可靠性,增加端子保持力并且改善定位精度。
下列结构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优选的。
顶表面部或上表面部的非接触部分以及基表面部或下表面部的非接触部分可以分别成对地设置在保持为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对应接触部分的相对两侧上。
可以成对地设置第一干涉部和第二干涉部(上干涉部和下干涉部),从而基本上与对应的成对非接触部分相对应。
根据这样的结构,顶表面部/上表面部的该对非接触部分可以与该对第二干涉部/上干涉部干涉,并且基表面部/下表面部的该对非接触部分可以与该对第一干涉部/下干涉部干涉。
每个侧壁以及布置在侧壁的相对末端或上侧和下侧的第一干涉部和第二干涉部(上和下干涉部)可以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从而形成大致门状或U形。
根据这样的结构,侧壁、第二干涉部/上干涉部和第一干涉部/下干涉部可以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并且比单独地设置它们的情况更加坚固。
还可以设置形成有插座的壳体,该插座具有敞开的前侧并具有形成在插座的后壁中的端子保持部。
可以将端子接头从后壁的后方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中。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端子接头从后壁的后方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中,可以保持端子接头。
基表面部、该对侧表面部和/或顶表面部可以朝向前端逐渐变细。
能够与配合端子接头的相应接触部接触的顶表面部和/或基表面部的接触部分可以不与基壁和/或顶壁干涉。
通过由与该对侧壁以及第一干涉部和第二干涉部的摩擦阻力而导致的端子保持力,可以在使用中约束端子接头沿前后方向的松脱移动。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将连接器与至少一个端子接头组装或安装的方法,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其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端子接头,其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截面形状,并包括基表面部、从基表面部凸出的一对侧表面部、以及连接该对侧表面部并布置为基本面对基表面部的顶表面部,
提供具有端子保持部的连接器,以及
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压入配合或插入到端子保持部中,以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保持在端子保持部中,由此
端子保持部的一对侧壁与该对侧表面部干涉,
端子保持部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干涉部的基壁与基表面部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干涉,
端子保持部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干涉部的顶壁与顶表面部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干涉,
从而由第一干涉部和/或第二干涉部约束端子接头的第一松脱移动,和/或由该对侧壁约束端子接头的第二松脱移动,因此基本适当地定位端子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分别在保持为接触配合端子接头的对应接触部分的相对两侧上成对地提供顶表面部的非接触部分以及基表面部的非接触部分。
可以成对地设置第一干涉部和第二干涉部,以与对应的成对非接触部分相对应。
每个侧壁以及设置在侧壁的相对的上侧和下侧的第一干涉部和第二干涉部可以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从而形成为大致门状。
连接器可以包括形成为具有插座的壳体,插座具有敞开的前侧并具有形成在插座的后壁中的端子保持部。
可以将端子接头从后壁的后方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中。
基表面部、该对侧表面部和/或顶表面部可以朝向前端逐渐变细。
可以与配合端子接头的相应接触部接触的顶表面部和/或基表面部的接触部分可以不与基壁和/或顶壁干涉。
通过由与该对侧壁以及第一干涉部和第二干涉部的摩擦阻力而导致的端子保持力,可以在使用中约束端子接头沿前后方向的松脱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善端子接头的连接可靠性,增加用于端子接头的端子保持力,并且改善端子接头的定位精度。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理解尽管独立地描述实施例,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与配合端子接头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之前的端子保持部的正视图,
图5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之后的端子保持部的正视图,
图6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之前的端子保持部的正视图,
图7是在第二实施例中将端子接头压入配合之后的端子保持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5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是如图1所示的所谓的电路板连接器,并且放置在印刷线路板(未示出)上的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位置,和/或优选地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器10可以与配合连接器20连接。在下面的描述中,连接器10和配合连接器20的连接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并且其连接表面侧称为前侧。
连接器10包括壳体11,其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壳体11包括具有敞开的前侧的插座12。在插座12的顶面的前端上形成向下或向内凸出的锁定凸块13。在插座12的后壁14中形成通过形成锁定凸块13而留下的模具移除孔15,其基本上与锁定凸块13一致或在其后面。
如图2所示,壳体11优选地具有横向长的平面形状。在壳体11中,在锁定凸块13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侧上设置基本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导向肋16。(优选地两个)导向肋16可以与在配合连接器20中形成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导向凹口(未示出)接合,从而能够引导两个连接器10、20的连接操作。
在壳体11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表面处可安装优选地基本上弯曲为L形(未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固定架。这些固定架优选地通过压力加工金属板而形成,和/或通过压入到壳体11中而固定。固定架包括沿着电路板的顶面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焊接部。因此,通过将焊接部焊接到电路板上,可以将连接器10固定到电路板上。
配合连接器20可以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插座12中。配合连接器20形成有至少一个锁定孔(未示出),当配合连接器20与连接器10连接时,锁定凸块13至少部分地横向地或竖直地插入该锁定孔。因此,通过至少部分地插入锁定孔的锁定凸块13与锁定孔的内表面沿前后方向的接合,而将两个连接器10、20保持为适当地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插座12的后壁14处,在一个或多个阶层或层次、优选地在两个(上和下)层次中设置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多个的突片状端子接头17,使其向前凸出。如图1所示,端子接头17可以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20中或处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配合端子接头21连接。如图3所示,每个配合端子接头21包括以(优选地基本上为矩形或多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的)管的形式的主体部22,并且在该主体部22的前表面上形成用于将端子接头17引导到内部的前开口28。
主体部22的下或外表面部23被锤击或模压为至少部分地向主体部22的内侧凸出,从而形成从下或外表面部23稍向内凹进的下接触部24。另一方面,优选地通过在上或横向表面部25的前边缘处向后折叠,而在主体部22的上或横向表面部25上设置可以(优选地基本上沿横向或竖直方向)弹性移位的弹性接触件26。弹性接触件26优选地基本上在与下接触部24横向地或竖直地对应的位置上被锤击或模压为向下凸出,从而形成球形的或圆形的上接触部27。
在自然状态下的弹性接触片26的上接触部27与下接触部24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设定为比端子接头17的厚度短或小。因此,当端子接头17通过前开口28至少部分地插入主体部22中并且将它本身插入上接触部27和下接触部24之间并使弹性接触片26弹性变形时,端子接头17基本上保持为与上接触部27和下接触部24接触,并且端子接头17、21电连接。
如图4所示,将端子接头17至少部分地压入配合以保持在其中的端子保持部18形成为基本上沿前后方向贯穿插座12的后壁14。每个端子保持部18包括形成下侧或横向侧(第一侧)的底壁或基壁18A,形成横向(左和右)侧(第二和第三侧)的一对侧壁18B以及形成上侧或横向侧(第四侧)的顶壁18C。在底壁或基壁18A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侧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干涉部18E(优选地基本上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使其基本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相似地,在顶壁18C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侧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上干涉部18D(优选地基本上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使其基本上沿前后方向延伸。
具体地在侧壁18B的相对的横向(上和/或下)侧上分别布置为彼此相邻的侧壁18B和横向(上和/或下)干涉部18D、18E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从而基本形成为门状。因此,当端子接头17压入配合时,即使侧壁18B和上干涉部18D、下干涉部18E受到来自端子接头17的压力,也可以防止其变形。因此,端子接头17可以可靠地咬入侧壁18B和上干涉部18D、下干涉部18E。
这里,详细描述端子接头17的结构。如图5所示,端子接头17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并包括下表面部或基表面部17A,从下表面部17A(优选地基本上从其相对的横向边缘)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竖直地向上竖立或凸出的一对侧表面部17B,以及连接该对侧表面部17B的末端或上边缘并布置为(优选地基本上竖直地)面对下表面部17A的上表面部17C。此外,下表面部17A、该对侧表面部17B和上表面部17C优选地朝向前端17F逐渐变细。
由于端子接头17压入配合并保持在端子保持部18中,该对侧表面部17B与该对侧壁18B干涉,上表面部17A的不接触上接触部27的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17D与上干涉部18D干涉,和/或下表面部17B的不接触下接触部24的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17D与下干涉部18E干涉。
这样,由上干涉部18D和/或下干涉部18E约束端子接头17的竖直松脱移动,和/或由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为一对的侧壁18B约束端子接头17的横向松脱移动,因此端子接头17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和/或横向定位或保持定位。此外,优选地通过由与该对侧壁18B以及上干涉部18D、下干涉部18E的摩擦阻力而导致的强端子保持力约束端子接头17沿前后方向的松脱移动,从而将端子接头17(在使用中)保持为露出端子保持部18。
具体地除这些之外,由于可以与上接触部24和下接触部27接触的上表面部17A和/或下表面部17C的接触部分17E优选地不与底壁18A和/或顶壁18C干涉,因此可以避免接触部分17E的损坏和树脂粘着到其上。因此,可以改善端子接头17与配合端子接头21的连接可靠性。
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例。接下来,描述压入配合方法。首先,将壳体11和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7分别设定在压入配合机器(未示出)上的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位置。随后,具体地通过由压入配合机器推动其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部分,而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7至少部分地、精确地在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压入位置上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18中。此时,该对侧表面部17B与该对侧壁18B干涉,下表面部17A的非接触部分17D与下干涉部18E干涉,和/或上表面部17C的非接触部分17D与上干涉部18D,但是上表面部17C的接触部分17E和/或下表面部17A的接触部分17E不与顶壁18C和底壁18A干涉。
因此,不可能或非常少的可能损坏接触部分17E并且在其上粘着树脂,因此可以改善端子接头17与配合端子接头21的连接可靠性。此外,约束端子接头17的竖直和/或横向松脱移动,和/或由端子保持部18的摩擦阻力而约束端子接头17沿前后方向的松脱移动。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改善端子接头17与配合端子接头21的连接可靠性,增加用于端子接头17的端子保持力,并且改善端子接头17的定位精度。
因此,为了改善端子接头的连接可靠性,增加用于端子接头的端子保持力并且改善端子接头的定位精度,提供一种连接器10,其中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7至少部分地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18中,其中端子接头17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并包括下表面部或基表面部17A,从下表面部17A(优选地基本上从其相对的横向边缘)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竖直地向上竖立或凸出的一对侧表面部17B,以及连接或桥接该对侧表面部17B的末端或上边缘并且设置为基本上面对、优选地基本上竖直地面对下表面部或基表面部17A的上表面部或顶表面部17C;并且端子保持部18包括与该对侧表面部17B干涉的一对侧壁18B、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下干涉部18E的底壁或基壁18A、和/或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上干涉部18D的顶壁18C,其中下干涉部18E可以与下表面部17A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21的一个或多个非接触部分17D干涉,并且上干涉部18D可以与上表面部17C的保持为不接触配合端子接头21的非接触部分17D干涉。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第一实施例的端子保持部18的结构部分地修改。相似的或基本相同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其他共同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不进行描述。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子保持部30使得将第一实施例的一对上干涉部18D中的一个省略,并且将一对下干涉部18E中的一个省略。上干涉部18D和下干涉部18E具体地相对于端子接头17的纵向轴线以基本上点对称的方式布置在端子保持部18的对角位置上。通过这样做,由上干涉部18D和下干涉部18E可以以良好平衡的方式从上侧和下侧保持端子接头17,同时确保比第一实施例中的更宽的接触部分17E。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上干涉部18D和下干涉部18E布置在端子保持部18的对角位置上,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将它们都布置在左侧或右侧。此外,上干涉部18D和下干涉部18E中的任一个可以布置在相对的左侧和右侧。
(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干涉部18D和下干涉部18E与侧壁18B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但是根据本发明,侧壁18B、上干涉部18D和下干涉部18E可以单独地设置。
(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电路板连接器,其可以应用于包括中间端子的中间连接器。如果这样的话,端子保持部可以形成为贯穿分隔中间端子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分隔板,并且中间端子可以压入配合到该端子保持部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连接器
11...壳体
12...插座
14...后壁
17...端子接头
17A...下表面部(基表面部)
17B...侧表面部
17C...上表面部(顶表面部)
17D...非接触部分
17E...接触部分
18...端子保持部
18A...底壁(基壁)
18B...侧壁
18C...顶壁
18D...上干涉部(第二干涉部)
18E...下干涉部(第一干涉部)
21...配合端子接头
30...端子保持部

Claims (18)

1.一种连接器(10),在该连接器(10)中,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7)至少部分地压入配合到端子保持部(18;30)中,以将所述端子接头(17)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部(18;30)中,其中:
所述端子接头(17)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并包括:基表面部(17A)、从所述基表面部(17A)凸出的一对侧表面部(17B)、以及连接所述一对侧表面部(17B)并布置为基本面对所述基表面部(17A)的顶表面部(17C),并且
所述端子保持部(18)包括:与所述一对侧表面部(17B)干涉的一对侧壁(18B)、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干涉部(18E)的基壁(18A)、以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干涉部(18D)的顶壁(18C),其中所述第一干涉部(18E)与所述基表面部(17A)的被保持为不与配合端子接头(21)接触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17D)干涉,并且所述第二干涉部(18D)与所述顶表面部(17C)的被保持为不与配合端子接头(21)接触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17D)干涉,并且所述第一干涉部(18E)和所述第二干涉部(18D)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顶表面部(17C)的所述非接触部分(17D)以及所述基表面部(17A)的所述非接触部分(17D)分别成对地设置在被保持为与配合端子接头(21)相接触的对应接触部分(17E)的相对两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成对地设置所述第一干涉部和所述第二干涉部(18E、18D),从而与对应的成对非接触部分(17D)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侧壁(18B)以及布置在所述侧壁的相对的上侧和下侧的所述第一干涉部和所述第二干涉部(18E,18D)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从而形成为大致门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形成有插座(12)的壳体(11),所述插座(12)具有敞开的前侧并具有形成在所述插座(12)的后壁(14)中的端子保持部(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将所述端子接头(17)从所述后壁(14)的后方压入配合到所述端子保持部(18)中。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基表面部(17A)、所述一对侧表面部(17B)和/或所述顶表面部(17C)朝向前端(17F)逐渐变细。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顶表面部和/或基表面部(17A,17C)的能够与配合端子接头(21)的相应接触部(24,27)相接触的接触部分(17E)不与所述基壁(18A)和/或顶壁(18C)干涉。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通过由与所述一对侧壁(18B)以及所述第一干涉部和所述第二干涉部(18E,18D)的摩擦阻力而导致的端子保持力而在使用中约束所述端子接头(17)沿前后方向的松脱移动。
10.一种组装连接器(10)与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7)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端子接头(17),所述端子接头(17)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截面形状并包括:基表面部(17A)、从所述基表面部(17A)凸出的一对侧表面部(17B)、以及连接所述一对侧表面部(17B)并布置为基本面对所述基表面部(17A)的顶表面部(17C),
提供具有端子保持部(18)的连接器,以及
将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7)至少部分地压入配合到所述端子保持部(18;30)中,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7)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部(18;30)中,由此
所述端子保持部(18;30)的一对侧壁(18B)与所述一对侧表面部(17B)干涉,
所述端子保持部(18;30)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干涉部(18E)的基壁(18A)与所述基表面部(17A)的被保持为不与配合端子接头(21)接触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17D)干涉,其中所述第一干涉部(18E)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并且
所述端子保持部(18;30)的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干涉部(18D)的顶壁(18C)与所述顶表面部(17C)的被保持为不与配合端子接头(21)接触的至少一个非接触部分(17D)干涉,其中所述第二干涉部(18D)具有横向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
从而,由第一干涉部和/或第二干涉部(18E,18D)约束所述端子接头(17)的第一松脱移动,和/或由所述一对侧壁(18B)约束所述端子接头(17)的第二松脱移动,从而基本适当地定位所述端子接头(17)。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顶表面部(17C)的所述非接触部分(17D)以及所述基表面部(17A)的所述非接触部分
(17D)分别成对地设置在被保持为与配合端子接头(21)相接触的对应接触部分(17E)的相对两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成对地设置所述第一干涉部和所述第二干涉部(18E、18D),从而与对应的成对非接触部分(17D)相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侧壁(18B)以及布置在所述侧壁的相对的上侧和下侧的所述第一干涉部和所述第二干涉部(18E,18D)一体地或整体地设置,从而形成为大致门状。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器(10)包括形成有插座(12)的壳体(11),所述插座(12)具有敞开的前侧并具有形成在所述插座(12)的后壁(14)中的端子保持部(18)。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端子接头(17)从所述后壁(14)的后方压入配合到所述端子保持部(18)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表面部(17A)、所述一对侧表面部(17B)和/或所述顶表面部(17C)朝向前端(17F)逐渐变细。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顶表面部和/或基表面部(17A,17C)的能够与配合端子接头(21)的相应接触部(24,27)接触的接触部分(17E)不与所述基壁(18A)和/或顶壁(18C)干涉。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由与所述一对侧壁(18B)以及所述第一干涉部和所述第二干涉部(18E,18D)的摩擦阻力而导致的端子保持力而在使用中约束所述端子接头(17)沿前后方向的松脱移动。
CN200910165194XA 2008-08-01 2009-07-27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1640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9800 2008-08-01
JP2008199800A JP2010040257A (ja) 2008-08-01 2008-08-01 コネクタ
JP2008-199800 200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0334A CN101640334A (zh) 2010-02-03
CN101640334B true CN101640334B (zh) 2012-08-15

Family

ID=4150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194XA Active CN101640334B (zh) 2008-08-01 2009-07-27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28608B2 (zh)
JP (1) JP2010040257A (zh)
CN (1) CN101640334B (zh)
DE (1) DE10200903205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1983B2 (ja) * 2010-11-11 2014-09-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912632B2 (ja) * 2012-02-16 2016-04-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396404B2 (en) * 2015-02-27 2019-08-2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bipolar faradaic membrane
JP2020047500A (ja) * 2018-09-20 2020-03-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嵌合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6301A (en) * 1993-08-18 1996-05-14 Sumitimo Wiring Systems, Ltd. Drainage construction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5879200A (en) * 1996-06-28 1999-03-0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terminal press-fitting construction
US6155885A (en) * 1998-11-04 2000-12-05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press-fitting construction in connector housing
US6261132B1 (en) * 2000-12-29 2001-07-1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Header connector for future b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7987U (zh) * 1978-10-16 1980-04-19
JPS5853798B2 (ja) 1978-10-25 1983-12-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紙幣真偽判別装置におけるテストデ−タ表示方式
JP2580865Y2 (ja) 1993-04-09 1998-09-17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656547B2 (ja) * 2000-12-21 2005-06-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04031006A (ja) * 2002-06-24 2004-01-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の取付け構造及び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4047323A (ja) * 2002-07-12 2004-02-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4259405B2 (ja) * 2004-06-15 2009-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8041440A (ja) * 2006-08-07 2008-02-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924247B2 (ja) * 2007-07-04 2012-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85498B2 (ja) * 2008-03-20 2012-07-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6301A (en) * 1993-08-18 1996-05-14 Sumitimo Wiring Systems, Ltd. Drainage construction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5879200A (en) * 1996-06-28 1999-03-0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terminal press-fitting construction
US6155885A (en) * 1998-11-04 2000-12-05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press-fitting construction in connector housing
US6261132B1 (en) * 2000-12-29 2001-07-1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Header connector for future bu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4-36981U 1989.03.06
JP特开2005-197056A 2005.07.21
JP特开平6-68927A 1994.03.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29144A1 (en) 2010-02-04
US7828608B2 (en) 2010-11-09
DE102009032053B4 (de) 2012-10-31
CN101640334A (zh) 2010-02-03
JP2010040257A (ja) 2010-02-18
DE102009032053A1 (de) 201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7103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3626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lock fitting with a bottom portion connecting a lock plate portion and an reinforcing plate portion
US89612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component,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KR101020389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접속체
US2016006484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20140144137A (ko) 가이드 금구 부착 전기 커넥터
JP3905518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CN109586063B (zh)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EP1684387A1 (en) Earth terminal fitting and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JP5912632B2 (ja) コネクタ
CN105514687B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CN101640334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779993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16613567A (zh) 连接器
JP544428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328587B1 (en) Contact for a ZIF socket type connector
US8500460B2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s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contact-mounting wall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US20230246366A1 (en)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44428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1285852Y (zh) 电连接器
US20160120024A1 (en) Linear Condu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US11843193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1028994A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JP595970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WO2004042874A1 (en) Board-to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