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2099C - 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和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和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2099C
CN100442099C CNB008019886A CN00801988A CN100442099C CN 100442099 C CN100442099 C CN 100442099C CN B008019886 A CNB008019886 A CN B008019886A CN 00801988 A CN00801988 A CN 00801988A CN 100442099 C CN100442099 C CN 10044209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focusing
objective table
microscope
imag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19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1257A (zh
Inventor
中川修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1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1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20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209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G02B21/26Stages; Adjusting mean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G02B21/241Devices for focusing
    • G02B21/242Devices for focusing with coarse and fine adjustment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6Microscopes arrang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or projection purposes or digital imaging or video purposes including associated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 G02B21/365Control or image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for digital or video microscop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伴随显微镜XY载物台的变位,利用显微镜Z方向位置校正装置,实行显微镜载物台XYZ控制,在存储器中进行存储。对静止画面进行采入,移动载物台到网格位置。而且,随着XY的移动也使Z位置进行微动。若能够实行AF动作,则实行AF,若不可以实行AF,则移动到前次的Z位置。

Description

显微镜图像传送系统和显微镜图像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该系统是将显微镜所产生的观察图象以静止画面进行传送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尤其是被用于对病理标本进行远距离观察的远程病理诊断系统(Telepathlogysystem)。
背景技术
以往,显微镜静止图象传送系统被用于例如病理医生使用显微镜TV图象所进行的远程病理诊断。在利用显微镜静止图象观察系统进行病理诊断及生物学组织标本观察时,为了进行无漏看的高效观察,重要的是要对在玻璃载片上的什么位置上、载放着怎样的大小、形状、色彩的观察对象进行初步了解掌握。
因此,为了了解掌握玻璃载片上的标本整体像,在显微镜检查之前,一般先利用肉眼或放大镜进行观察,对于用显微镜最低的物镜不能观察的标本,有时使用宏观图象摄影装置。
在特开平6-3597中,作为将病理医生(观察者)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手法纳入TV观察系统的提案,是如下显微镜静止图象观察系统,该系统利用对标本整体进行摄影的宏观图象摄影装置及实行图象区域指定的指示装置,对由宏观图象摄影装置所拍摄的标本整体像,由指示装置对其图象区域进行分块,对显微镜的电动载物台进行设定,并进行顺序摄影。
在特开平6-222281中,建议有在标本的整体像上,将相当于显微镜低倍率视野的画面(方框)进行多处指定,实施控制,以使由画面(方框)指定的处(载物台位置)的显微镜图象被采入。此采入图象指定位置能够由异地的观察者一方(病理医生一方)进行指示。此外,还建议有在利用通信装置以静止图象接收到来自委托者一方的终端的玻璃载片上的标本整体像(超近像)之后,观察者一方(病理医生一方)将此超近像进行均等地分割,对放大指定画面(フレ一ム)进行指示。这里,把对此超近(マクロ)像进行均等的分割并指示放大指定画面这件事称作网格分割指定。另外,还建议有为免除委托者的手工操作,而使用具有自动调焦功能显微镜。本提案中,将由单一的画面对放大指定画面进行表示的情况以“点”来表现;把对超近像进行均等的分割并对放大指定画面进行多处指示的情况以“网格”来表现。
即,所了解的以往的显微镜静止图象传送系统,利用TV摄像机将显微镜载物台上的标本像送入计算机后,由视频捕捉卡将计算机的图象采入,对图象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ISDN等公共线路向异地的计算机传送数据从而进行图象显示。从异地的计算机也可以对显微镜进行操作,也能够进行倍率的变更或载物台的移动。
本发明的注目点在于从玻璃载片的标本整体像(超近像)开始进行网格指定,获得所希望的显微镜图象时的改善。上述网格指定是对相当于显微镜低倍率视野的放大指定画面进行多处指定。
在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中,都是用对宏观图象进行摄影的装置对玻璃载片的标本整体像(超近像)进行摄影,利用指示装置对矩形画面(画面(方框))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多个指定(网格分割指定),根据矩形画面(画面)所指定之处来实施显微镜图象的控制。以及为免除委托者的手工操作,而使用具有自动调焦功能显微镜等。但是,对于将网格指定图象全部采入所需的时间、以及对采入图象的自动调焦的准确程度尚没有涉及到。
就远程病理诊所、特别是手术中的诊断来说,必须以最短的时间将观察者(病理医生)能够诊断程度的图象从委托者(没有病理医生的设施)传送给观察者(病理医生)。因此,存在着在手术诊断中,对于多个网格图象一个一个地以手工操作达到聚焦位置其所需时间过多的问题。另外,虽然可考虑对于多个网格中的某个图象实行自动调焦,对于其余的所有图象利用最初所达到聚焦位置进行摄像,但由于相对于光轴的Z载物台的变位和标本厚度等的差异使获取具有正确聚焦位置的图象带来困难。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所作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该系统中,异地的观察者(病理医生)对玻璃载片的标本整体像(超近像)上实施网格分割指定,在向委托者一方(没有病理医生的一方)进行指示,让其对此网格指定的画面位置的显微镜图象采入时,能够得到全部网格指定图象在短时间内具备正确聚焦位置的图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在静止图象上以所希望的倍率对放大图象的采入进行指定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其特征是具有:
亮度信息存储装置,该装置对静止图象上放大指定画面区域的亮度信息进行存储;
Z方向位置校正装置,该装置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变位带来的Z方向位置变化进行校正;
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该装置于在静止图象上采入放大图象之前,对是否能够实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
XYZ位置存储装置,该装置在利用前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判断了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XY位置和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进行存储;
Z位置恢复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利用前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判断不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恢复到上述XYZ载物台位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前一次的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静止图象上以所希望的倍率对放大图象的采入进行指定的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其特征为具有以下工序:
亮度信息存储工序,该工序对静止图象上放大指定画面区域的亮度信息进行存储;
Z方向位置校正工序,该工序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变位带来的Z方向位置变化进行校正;
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工序,该工序于在静止图象上采入放大图象之前,对是否能够实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
Z位置恢复工序,该工序在上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工序判断了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XY位置和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进行存储,在判断不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恢复到所存储的前一次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
另外,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数据记录媒体,其是用于记录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的程序的,上述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是根据本发明的、能够在静止图象上以所希望的倍率对放大图象的采入进行指定的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亮度信息存储工序,该工序对静止图象上放大指定画面区域的亮度信息进行存储;
Z方向位置校正工序,该工序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变位带来的Z方向位置变化进行校正;
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工序,该工序于在静止图象上采入放大图象之前,对是否能够实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
Z位置恢复工序,该工序在上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工序判断了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XY位置和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进行存储,在判断不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恢复到所存储的前一次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利用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变位带来的Z方向位置变化进行校正的Z方向位置校正装置,对显微镜XY载物台在XYZ方向上实施控制,利用XYZ存储装置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位置和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进行存储。接着,利用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恢复装置,读出上次位置信息,实行显微镜XY载物台的XYZ移动。存储静止图象上放大指定画面区域的亮度信息的亮度信息存储装置对静止图象上放大指定画面区域的亮度信息进行存储。在静止图象上采入放大图象之前,用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对是否能够实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在判断了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在最合适之处实施自动调焦。另外,当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判断了不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用Z位置存储装置,恢复到上述XYZ载物台位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前一次的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自动实行错误返回,削减自动调焦错误的发生概率。
而且,在将显微镜XY载物台向标本所在的位置移动之后,即使光轴上没有标本,利用在实行自动调焦之后将显微镜XY载物台的位置恢复为移动前位置的装置,将显微镜XY载物台移动,利用对自动调焦实施控制的装置,获取最佳的Z位置上的图象成为可能,无论是怎样的网格放大指定图象,也能够获取最佳的Z位置上的图象。
利用从多个放大图象采入指定画面(网格指定画面)中自动地对最初实行自动调焦之处进行选择的装置,能够使观察者一方(病理医生)的操作变得简单。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该系统在显微镜的远程观察上,能够缩短初期观察图象的观察区域指定(网格分割)之后的图象采入时间,且能够观察聚焦位置正确的图象。
附图简要说明
本发明例举的实施例参照以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适用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的概要图。
图2为表示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3为网格采入指定画面和点采入指定画面的说明图。
图4为对放大指定画面的移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远程病理诊断系统的操作权在委托方时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在超近摄影后的静止图象状态下,进行网格指定处理时的图。
图7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伴随着载物台XY移动的Z修正数据的取得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将自动调焦聚焦后位置的Z位置与Z初始值数据进行比较而得到的各个坐标的比较数据ΔZ的表示表。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格图象采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对标本像位置进行网格分割设定的示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动作的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网格分割画面对实行AF进行判断的区域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对实行自动调焦判断的X区域进行决定的处理流程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对实行自动调焦判断的Y区域进行决定的处理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对自动调焦确认区域的变更进行说明的图。
图16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对自动调焦进行再确认的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第第3实施例对实行自动调焦之处进行说明的图。
发明实施的最佳形态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适用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的概要图。在显微镜907中,具有电动载物台909和电动物镜转换器908,还具有视频摄像机906。另外,在该显微镜907中,还能够具备图中未示出的自动调焦单元、调光功能、电动光圈功能等。在图1的示例中,委托方的终端905和观察方的终端901由个人计算机等实现。
委托方终端905能够读取使如下控制等成为可能的程序(操作数据):显微镜操作单元913上作为电动部位的物镜控制、自动调焦(AF:Auto Focus)控制、Z方向微动控制、调光控制、电动光圈功能控制等,并读取后述的远程病理诊断系统操作顺序的程序,依照上述程序实行控制。
观察方终端901能够读取后述的远程病理诊断系统操作顺序的程序,根据程序实行控制。
这里,上述的程序被视作预先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和观察方终端中901图中未示出的硬盘上。
再者,上述的程序也可不必事先存储在硬盘上,例如,存储在磁记录媒体CD-ROM类似的记录媒体,或委托方终端905以外的别的计算机(主计算机)中,在必要时,安装在委托方终端905的硬盘上,依照此程序实行控制。
另外,图象等信息的存储也可在委托方终端905及观察方终端901内的存储装置上进行存储,或其他装置所设置的记录媒体上进行存储,例如,也可作为委托方终端905及观察方终端901的外围设备,备有MO等存储装置等。
该委托方终端905与显微镜操作单元913相连接,显微镜操作单元913根据由委托方终端905传送来的操作数据,实现显微镜作为电动部位的物镜控制、自动调焦控制、Z方向微动控制、调光控制、电动光圈功能等。
再者,也可以是不具备电动功能的由手工操作的显微镜。
在委托方终端905内,具有图中未示出的视频捕捉功能,并设置有与前述视频摄像机906的图象输出相连接的端子。
在委托方终端905上,连接着监视器904,在监视器上能够观察显微镜图象和超近摄影图象。
而且,还具有用于由公共线路对图象信息等信息进行传送的线路连接装置910a、910b,此线路连接装置910a、910b分别具有同观察方终端901及委托方终端905连接的接口电路。委托方终端905与观察方终端901由线路连接装置910a、910b和ISDN等公共线路903相连接。此外,也可以用局域网(LAN)或通信卫星取代ISDN等公共线路,通过LAN或通信卫星来进行异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在实行远程病理诊断的远程病理诊断系统中,将没有病理医生(观察者)的设施的终端作为委托方终端905,将有病理医生(观察者)的设施的终端作为观察方终端901。通常在委托者一方,具有对玻璃载片上的标本整体像进行摄影的超近摄影装置911和由标本整体像进行放大观察的显微镜907。在观察者一方通常不需要超近摄影装置和显微镜,但也可以将他们与观察方终端901像连接。
图2为表示远程病理诊断系统操作顺序的流程图。首先,具有显微镜的委托者一方使用超近摄影装置911,对要给观察者进行检查的玻璃载片上的标本整体像(以下称为超近像)进行采入(S1001)。此时,在观察者一方,为了能够接收由委托方发送来的超近像,将观察方终端901启动做好准备(S1009)。如果通过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能够观察超近像,则也可不必使用超近摄影装置,而是将玻璃载片放置于显微镜下,以最合适的显微镜物镜倍率对图象进行采入。另外,也能够在显微镜下,设定显微镜物镜于最低倍率,在实行了考虑视野的载物台移动之后,对图象进行顺序采入,通过对这些图象的粘贴组合,作成超近像。
由超近摄影装置911的视频摄像机914拍摄的超近像,通过委托方终端905内的视频捕捉卡(图中未示出),依次存入帧存储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显示器904上进行显示。对超近像进行采入的触发是由任意的开关(SW)实行,其实行是或者由用鼠标进行点击SW按钮等事件进行识别,该按钮是在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器904上显示的应用软件上设置的操作用SW按钮,或者是用图中未示出的外部操作盘的SW进行选择。委托方终端905一旦采入超近像,就向观察方终端901发出线路连接要求(S1002)。此线路连接要求通过线路连接装置910a、910b,经由ISDN等公共线路903向观察方终端901进行数字数据传送。观察方终端901接收到线路连接要求后,实行线路连接要求处理(S1010)。此连接处理对连接的对方进行识别,如没有问题则向连接的对方回复连接许可。线路连接处理确立后,委托方终端905将超近像和初始设定数据向观察方终端901发送(S1003)。在初始设定文件中,包含有与委托方终端905连接着的硬盘信息(显微镜、宏观装置、TV摄像机类别等)。观察方终端901接收到这些数据后(S1011),将操作权由委托方终端905移交给观察方终端901(S1004、S1012),操作权表示对显微镜或载物台的控制及对图象采入进行指定等操作进行实施的权利。再有,此操作权的变更也可以在线路连接确立之后自动地实施,另外,也可以由委托方在任意的定时,利用鼠标点击终端监视器上显示的应用软件上操作用按钮来进行切换。在图1的例子中,委托方终端905在采入了超近像后将操作权移交给观察方终端901。
观察者(病理医生)为了从以超近像送来的图象中找出要关注的位置,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进行观察(S1013、S1014)。通常,为了对超近像所遍及的全部区域进行观察,作为放大指定画面方法,对网格采入指定进行选择(S1015)。网格采入指定是指在格子上对图3所示标本进行分割并指定放大位置。在图3的例中,M0至M8是网格采入指定,考虑载物台的移动精度,所采入的图象进行了重复指定。倍率指定和网格采入指定也可以在观察方终端901的任意键盘(图中未示出)上进行给定。
网格采入指定是一边对观察者终端901的监视器902上的静止图象进行确认,一边操作鼠标,通过实行网格采入始点和终点指定,决定网格指定的区域,在此区域中,自动地对放大指定画面进行定位,并在静止像上进行重叠显示。另外,也可以自动地对标本所存在的位置进行识别,将网格采入指定画面高效地重叠在静止像上。这里,一旦用放大指定画面选择方法进行网格选择,在实行网格采入指定处理的同时(S1017),委托方终端905接收此放大指定画面信息,基于此信息,在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器904上显示的静止像(超近像)上对网格采入指定画面进行重叠显示(S1018、S1005)。在观察方终端901的监视器902与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器904上,能够对同一放大指定画面进行显示,对相同的图象进行共享。
另外,在(S1015)的放大指定画面选择方法没有选择网格时,实行(S1016)所示的点采入指定(参照图3中S0)。在观察方终端901的监视器902上实行点采入指定处(S1017)。将此放大指定信息由观察方终端901,通过线路连接装置910a和ISDN903以及线路连接装置910b,向委托方终端905进行发送(S1018)。委托方终端905一旦接收到此放大指定画面信息,则基于此信息,在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器904上显示的静止像上对点采入指定画面进行重叠显示(S1005)。点指定是指以任意的位置为中心进行一处放大指定。点处理与网格处理同样,也是一边对观察者终端901的监视器902上的静止图象进行确认,一边操作鼠标对放大的位置进行指定。另外,此点指定和网格指定的放大指定画面如图4所示,是可以移动的。在图4中,表示了一度所设定的放大指定画面从(SOa)移动到了(SOb)的位置上的例子。此放大画面指定位置信息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和观察方终端901的存储媒体上。
放大指定画面也可以进行追加(S1019),如果要进行追加,则返回流程,重复执行从(S1013)到(S1015)的处理,决定其位置,对放大指定率也进行指定变更,进而实行放大指定画面方法选择。
观察者(病理医生)决定下一个要放大的位置和倍率,如果没有必要追加放大指定画面(S1019),则从观察方终端901向委托方终端905发送图象采入请求(S1020)。
接收到图象采入请求的委托方终端905实行作为显微镜操作的载物台移动、物镜变更、AF实施等(S1006)。载物台移动是将由网格或点指定的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904上的位置坐标变换为载物台坐标位置,将控制数据从观察方终端901通过委托方终端905向XY载物台控制单元912进行传送。由此,使电动载物台909移动。同样,物镜变更及AF实施(S1019)是将控制数据从观察方终端901通过委托方终端905向显微镜操作单元913发送,由此来实施动作。
若控制电动物镜转换器908对电动载物台909的移动以及物镜镜头的倍率进行变更,则由视频摄像机906将标本图象采入,此图象信息进一步被输入到委托方终端905内的视频捕捉卡,使图象变成静止图象。变成静止图象的图象可以直接存储在存储媒体上,也可以为了图象信息的传送,以JPEG(Joint Photographic Coding ExpertsGroup)等的形式对图象进行压缩。将压缩了的图象信息存储在存储媒体上。从委托方终端905向线路连接装置910b传送存储在存储媒体上的图象信息,通过公共线路903、线路连接装置910a,向观察方终端901进行数据传送(S1007)。
观察方终端901一接收到来自委托方终端905的图象信息(S1021),就将接收的图象信息显示在观察方终端901的监视器902上。当图象信息是以JPEG等形式进行了图象压缩时,进行解压缩并进行显示。
委托方终端905将一幅图象向观察方终端901传送完毕后,随即进行判断是否还存在下一个图象采入指定位置(S1008)。如果存在,委托方终端905再次实行显微镜操作(S1006),采入图象并向观察方终端901传送图象信息。实行此操作直到所有的图象指定位置不存在为止。一旦观察方终端901将全部图象接收完毕,观察者(病理医生)看着显示在观察方终端901的监视器902上的图象进行远程观察,实行诊断(S1022)。此时,图象的结合和鼠标的位置信息等,通过线路连接装置910a和公共线路903、线路连接装置910b,由具有操作权的观察方终端901向委托方终端905进行发送。接收到图象的结合和鼠标的位置信息后,委托方终端905将基于此信息的图象显示在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器904上,对鼠标位置等信息也进行结合处理(S1024)。当诊断完毕进行线路切断时,从观察方终端901向委托方终端905发送线路切断要求(S1025)。委托方终端接收到线路切断要求,进行线路切断处理(S1026)。观察方终端901在实行远程观察之后进行结束判断(S1023)。再有,当进行高倍放大,要继续进行诊断时,逻辑返回到S1013的顺序,从倍率指定(S1014)开始再次反复。
通常,远程诊断由观察方的终端901实行,因此,操作权在观察者一方,然而,也能够任意地将此操作权切换给委托方终端905。
图5是一例将操作权由观察方的终端901切换给委托方终端905,实行前述放大指定和图象采入的流程图。
即,在图5中,观察方终端901将操作权交代要求向委托方终端905发送(S1101),委托方终端905接收此操作权交代要求,得到操作权(S1106)。以下,步骤S1107至S1113与图2的S1013至S1019相同。再有,步骤S1114至S1119与图2的S1006至S1026相同。
另外,观察方的步骤S1102与图2的委托者一方的步骤S1005相同。此外,在图5中,观察方的步骤S1103至S1105与图2的S1021至S 1025相同。
以上是概略的远程病理诊断系统的顺序动作。本发明以如下作为目的,即:与此顺序动作中S1017的网格指定的显微镜操作(S1006)和图象采(S1007)处理相关的、将网格指定图象以最合适的聚焦位置进行采入。
以下,参照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在超近摄影后的静止图象状态下,实行网格指定处理(S1017)时的示图。网格指定通常是在超近像采入后、在利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镜头能够观察的范围内,对标本全部区域或标本部分区域进行格子状分割并进行观察时使用。在对标本全部区域全都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若对网格指定的位置全部实行AF,到全部图象被采入为止,费时较多。将AF之处设为一处,以其Z位置,取得所有的网格指定位置的图象数据,这样做,可以缩短从图象采入指定开始到图象采入终了的时间。但是,在AF之处为一处的情况下,并非在所有的网格指定位置下图象都聚焦正确。其原因在于,载物台面精度问题或标本厚度所引起的误差。这里,假定玻璃载片与显微镜载物台的安装是平行的,且固定正确。为了解决因载物台的面精度所引起的聚焦不良问题,进行以下的处理。在随着网格采入指定位置变化,让载物台在XY上移动的同时,根据其XY的移动量,实行Z方向的微动。
为了实行Z方向的微动,事先,取每个显微镜的物镜镜头伴随着载物台移动的Z的变动数据。如图7所示,准备好在玻璃载片表面上划上格子状线的调整用部件。格子的间隔可以任意细小地进行设定,但最好对应所调整显微镜的倍率物镜视野的大小进行设定。首先,将显微镜的物镜镜头的倍率变更到为了取得数据的倍率。接着,将图7的玻璃载片放到显微镜906的电动载物台909上,移动载物台使载物台上坐标成为X=0,Y=0。在X=0,Y=0情况下,由于到达了玻璃的尽头,设在玻璃载片内侧数mm左右处划有线。在此位置下,为了正确聚焦,对显微镜的调焦单元利用手操作或由委托方终端905对显微镜操作单元913的控制,实行Z方向的微动。聚焦的位置确认是基于通过视频摄象机906并经由委托方终端905内的视频捕捉卡(图中未示出)输入,在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器904上进行活动画面显示的图象来实行的。聚焦的位置一调整好,显微镜的Z位置信息就经由显微镜操作单元913被采入委托方终端905内。此X=0,Y=0的载物台坐标位置下的显微镜Z位置被作为初始值(Z0),在委托方终端905内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进行数据存储。
接着,将载物台移动到X=0,Y=1的载物台坐标上,使其在玻璃载片的线上聚焦。
在进行了聚焦位置的确认之后,取得了显微镜Z位置的信息,然后实行与Z的初始值Z0的比较,将其比较结果数据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内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这样,一边使玻璃载片上的坐标移动,一边对聚焦进行确认,将正确聚焦位置下的Z位置与初始值数据(Z0)相比较,取得各个坐标的比较数据ΔZ,将其数据在委托方终端905内的存储器中进行数据存储。其结果见图8所示的表。此数据是对每个物镜数据进行定位的数据。
因此,在将玻璃载片放在载物台上的状态下,相对于XY变动的Z的偏移数据被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中。基于此校正数据,实行伴随着XY载物台移动的Z校正。利用图9的流程图对此进行说明。
首先,对玻璃载片上的标本整体像(超近像)进行摄影,并在监视器上进行显示(S510)。超近像通常是对委托方终端905进行操作,利用超近摄影装置911和显微镜907所拍摄的图象。此拍摄的超近像作为静止图象状态的RGB各自的亮度信息被存储到委托方终端905及观察方终端901的存储器内(S502)。存储器进行二维配置,例如VGA尺寸的图象情况下在R(iX,iY)中进行存储(iX=0~639;iY=0~479),方便于以后对数据的取出。接着,对网格采入指定区域进行指定。网格采入指定通常是在与线路进行连接之后,由观察方终端901实行。当然,即使线路尚未连接,在委托方终端905也能够进行网格采入指定,即使线路是连接状态,即使在委托方终端905也能够进行网格采入指定。此区域指定是在各监视器902、904上一边进行确认一边在静止图象上进行重叠显示(S503)。图10所示为指定了网格的例子。在宏观静止图象上进行重叠显示的网格位置,其坐标信息被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和观察方终端901的存储器内(S504)。此坐标信息最好是对各个网格画面的中心进行存储。另外不仅是中心坐标,若将每个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静止图象的倍率信息、网格放大指定的倍率信息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和观察方终端901的存储器内,也能够在以后进行再现。
接着,在监视器上对最初实行AF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位置进行指定(S505)。此实行AF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位置的指定,也是对具有操作权的一方的终端(委托方终端905或观察方终端901)的监视器902或904上显示的宏观静止图象上的网格画面利用鼠标进行点击来实施。当然,此鼠标点击的信息在委托方终端905和观察方终端901是共享的。为了知道在超近像上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中,是哪个画面被选择了,让放大指定画面线的粗细或线的颜色与其他网格指定画面有所不同。一旦指定最初AF的位置被决定,就开始图象采入,此图象采入的开始,是由具有操作权的终端通过按下图中未示出的应用软件上的操作按钮,或按下终端键盘的任意键来实行的。
委托方终端905一旦识别到图象采入开始的指令,就移动载物台到所指定的最初实行AF的网格位置(S506)。此载物台的移动是委托方终端905根据向XY载物台控制单元912发送移动命令,将显微镜907的电动载物台909移动到指定位置。载物台的移动量是根据从监视器上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位置,到实际载物台坐标系的数据变换来进行计算。
在最初实行AF位置的载物台位置上停止移动后,实施AF(S507)。AF实施是委托方终端905利用向显微镜操作单元913发送AF实行数据,由显微镜907的AF单元(图中未示出)实施动作来实现的。这里,在实行了AF之后,若动作正常实施则不存在问题,但有时存在当标本不在显微镜物镜光轴的附近(画面的中心附近)时,发生AF错误的情况。因此,对是否发生了AF错误进行确认(S508)。此AF错误从图中未示出的AF单元输出。一旦AF错误发生,从显微镜操作单元913向委托方终端905发出AF错误通知。委托方终端905在识别到此错误的情况下,在委托方终端905的监视器904上进行错误显示,表明发生了AF错误。错误显示也可以作为错误窗口进行显示。另外,对正在操作委托方终端905的委托者进行指示,以使其用手动操作显微镜的Z载物台微动手柄来移动载物台到聚焦位置上。由此,最初的聚焦位置被决定。此Z位置被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内,与此同时,也对所存储Z位置的XY载物台位置坐标进行存储。在步骤508,当AF正常动作的情况下,无须进行操作,对Z位置和XY载物台位置坐标进行存储(S510)。
载物台XYZ的移动一终止,就在此位置下进行静止图象的图象采入(捕捉)(S511)。图象采入是在委托方终端905实行了XY载物台以及AF确认后,利用对安装在委托方终端905上的视频捕捉卡进行控制,通过视频摄像机906对显微镜907的图象进行采入。在图象采入后,在委托方终端905的HD等存储媒体(图中未示出)以任意的图象文件格式进行图象数据存储。采入的图象通过线路连接装置910b、910a和公共线路903从委托方终端905传送到观察方终端901,并在监视器902上进行相同图象显示。
在对最初实行AF之处的网格放大指定图象进行了采入之后,对是否存在下一个网格放大指定画面进行确认(S512)。如果不存在下一个放大指定画面则结束(S512)。当存在下一个放大指定画面时,让XY载物台移动到下一处(S513)。
在让XY载物台移动的同时,随着XY的移动让Z位置进行微动(S514)。此Z位置的微动是根据图8表中的载物台坐标和ΔZ的数据来实行的。即,对上次的载物台位置相当于图8表中的哪个坐标处进行确认,设该时的ΔZ为ΔZi-1,同样,对这次的载物台位置变为图8表中的哪个坐标处以及ΔZ(ΔZi)进行确认。上一次的ΔZi-1与ΔZi的差分((ΔZi-1)-(ΔZi))就成为伴随XY显微镜移动的Z微动量。Z微动控制是利用将Z微动量数据从委托方终端905送到显微镜操作单元913,对显微镜Z电动机进行驱动,使Z位置变化。
委托方终端905一旦确认到利用电动载物台909的XY移动和Z微动控制终了,委托方终端905就对AF动作是否应该实行进行判断(S515)。为了对不仅因为Z的偏移,而且因为标本的厚度所引起的误差进行吸收,判断是否任意地进行AF。此判断处理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参照图11中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如果判断了应该实施AF(S516),则实施AF(S517)。如果无须实施AF(S516),则返回图象采入处理(S511)。另外,如果AF实施没有错误时(S518),则返回对其Z位置和XY载物台位置坐标进行存储的处理(S510)。如果AF实施产生错误时(S518),则从显微镜操作单元913向委托方终端905发出错误通知。此错误被委托方终端905识别到时,从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内将所采入的上一次图象的位置的Z位置调出,利用将此Z位置数据向显微镜操作单元913传送,自动地返回最佳的Z位置。此时,不要求委托方终端905进行错误显示及用手动进行微动操作。在自动地移动到上一次Z的位置后(S519),返回图象采入处理(S511)。
下面,参照图11对判断是否应该实行AF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如果上一次的载物台位置与此次的载物台位置存在若干移动差,作为阈值,对判断是否实行AF的基准的移动差数据(XYrefth)进行设定(S601)。让此移动差基准数据(XYrefth)任意地在初期设定中被决定。
另外,移动差基准数据(XYrefth)使按照由物镜镜头的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求得的聚焦深度所进行的设定成为可能。例如,定为在相对于XY移动量Z的变位大于正在使用着的物镜镜头的聚焦深度时,实施AF。
能够将此种XY移动量作为预置数据用于移动差基准数据(XYrefth)中。
再有,由于若物镜镜头变更会使聚焦深度变化,因此,在此情况下,最好在构成上让移动差基准数据(XYrefth)进行变更。
将移动差基准数据(XYrefth)存储在委托方905内的存储器内。接着,对本次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载物台XY坐标位置与上次实行了AF的载物台XY坐标位置的差分进行取数,令此差分为XYref(S602)。将上次实行了AF的载物台XY坐标存储在委托方905内的存储器内。对XYref与XYrefth进行比较(S603)。若与上次实行了AF的载物台XY坐标位置的差分XYref比移动差基准数据(XYrefth)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实行AF(S619)。反之,若与上次实行了AF的载物台XY坐标位置的差分XYref比移动差基准数据(XYrefth)大的情况下,转移到对是否进一步实行AF进行确认的处理。对是否进一步实行AF的确认,是对图象的中心附近(光轴中心附近)标本是否存在进行判断。这是因为在光轴中心附近标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存在AF不正常动作的可能性。在步骤S605以后的流程图表示了以静止的图象状态对下一个要放大的坐标位置的光轴中心附近标本是否存在进行判断的处理。虽然以动画状态能够对光轴中心附近标本是否存在进行判断,但在本发明中,是在对得到放大图象前的静止图象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进行了决定的状态下,在采入预先放大图象之前,对光轴中心附近标本是否存在进行预测。
首先,作为对标本是否存在进行判断的基准,使用静止图象的RGB的亮度信息。此静止图象状态下的RGB各自的亮度信息在步骤S502被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内。在步骤S604,在决定当作标本进行识别的亮度阈值(Gth)的同时,在步骤S605对标本像识别确认用计数器进行清零。此标本识别用的亮度值作为初始数据被存放在任意的文件中,使用时,从此文件中将数据取出,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中。接着,在作为标本像进行识别上,由于只用一个象素难于判定,因此,有必要对中心附近的象素数据范围进行决定,并与前述亮度阈值(Gth)进行比较。在步骤S606和S607中,决定以静止的图象状态进行确认的XY坐标值的范围。首先,决定X坐标的确认范围。图10是对玻璃载片上的标本整体像(超近像)采入后,在超近像静止图象之上对网格放大指定画面进行重叠显示的状态。图10的ImageWidth和ImageHeight表示静止图象的宽度、高度,在VGA尺寸中,是640×480象素,成为(ImgXmax,ImgYmax)=(639,479)。从(1)到(18)的画面是网格扩大指定画面,由当前显示倍率和下一个放大指定倍率决定宽度(FrameWidth)和高度(FrameHeight)。
FrameWidth=ImageWidth×(当前显示倍率/下一个指定倍率)
FrameHeight=ImageHeight×(当前显示倍率/下一个指定倍率)
图12是对图10网格放大指定画面之中(10)画面进行了放大显示的图。图12的(Xmin、Ymin,)~(Xmax、Ymax,)是即使实行AF也对在中心附近是否存在标本进行评价的区域。图12的(Xic、Yic)表示令图10图象左上角为(0、0)时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10)的中心坐标。
决定X坐标区域的流程图示于图13,决定Y坐标区域的流程图示于图14。
首先,对决定X坐标区域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检测出从图10的整体图象看到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中心坐标(Xic、Yic)(S701)。将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中心坐标从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取出。为了由此中心坐标对标本是否存在进行确认,基于以下的式子实行X区域的指定(S702)。
Xmin=Xic-FrameWidth/n
Xmax=Xic+FrameWidth/n
n的值在初始设定上能够任意变更。
在Y区域也同样,检测出从图10的整体图象看到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中心坐标(Xic,Yic)(S801)。为了由此中心坐标对标本是否存在进行确认,基于以下的式子实行Y区域的指定(S802)。
Ymin=Yic-FrameHeight/m
Ymax=Yic+FrameHeight/m
m的值在初始设定上能够任意变更。
由此来决定对标本是否存在进行确认的区域。标本是否存在是根据将各象素的亮度信息与在前述步骤S604所决定的亮度阈值(Gth)进行比较来实行。这里,各象素的亮度信息有三种,在图11的流程图的例子中,只用G信息进行。当然,也可以使用RGB三个亮度信息,并拥有各个亮度阈值Rth、Gth、Bth,分别进行比较,进行综合判断。
在步骤608以后,示出了进行在判断标本是否存在的区域内的Gdata(X,Y)亮度信息与步骤S604中所决定的亮度阈值(Gth)的比较,判断是否也可以实行最终的AF的处理流程图。
首先,设定初始坐标(S608)。这里,X、Y为变数,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初始值是前述的确认坐标区域的初始坐标,设为X=Xmin,Y=Ymin。
将此X、Y坐标的G亮度信息(Gdata((X,Y))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初始值是前述的确认坐标区域的初始坐标,设为X=Xmin,Y=Ymin。
将此X、Y坐标的G亮度信息(Gdata(X,Y))从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取出(S609)。实行此亮度信息(Gdata(X,Y))与亮度阈值(Gth)的比较(S610)。
若G亮度信息(Gdata(X,Y))的值比亮度阈值Gth的值小(S611),则判断标本像存在,在步骤S605对清过零的标本像识别确认计数器进行增量(S612),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中。若G亮度信息(Gdata(X,Y))的值比亮度阈值(Gth)的值大(S611),则判断标本像不存在,标本像识别确认计数器(ChkCounter)不进行变化。接着,将X坐标进行一个象素的增量(S613)。此时,对X坐标是否变为由S606所决定的区域之外进行判断(S614)。如果X坐标是在区域之内,则返回S609的实行亮度信息与亮度阈值相比较的处理。如果X坐标是在区域之外时(S614),令X坐标为初始值(X=Xmin),将Y坐标进行一个象素的增量(S615)。将Y坐标进行了增量之后,对该Y坐标是否变为区域之外进行判断(S616)。如果Y坐标没有在区域之外,则再次返回S609,实行亮度信息与亮度阈值相比较,对标本像是否存在进行判断。当Y坐标进行了增量,使该Y坐标变为在区域之外时,判断标本像是否存在的区域的全部确认终了。接着,按以下的式子对比较用数据(ChkCounterMin)的值进行设定(S617)。
ChkCounterMin=((Xmax-Xmin)×(Ymax-Ymin))/2上式中,为了取判断标本像是否存在的区域的一半,因此除以2,然而可以取任意的值。
接着,对在最终的中心附近是否存在标本像进行判断(S618)。如果标本像识别计数器(ChkCounter)在比较用数据(ChkCounterMin)之上,则能够判断为该区域存在标本像。若是在该比较用数据(ChkCounterMin)之上,就能够判断为该区域存在标本像。
实施标本像识别计数器(ChkCounter)与比较用数据(ChkCounterMin)的比较,如果标本像识别计数器大,则判断为能够实施AF(620),如果标本像识别计数器小,则判断为不可以实施AF(619)。
由此,对在中心附近是否存在标本像进行判断,能够以静止图象状态判断是否可以实施AF。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对在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中心附近是否存在标本像进行确认,对是否也可以实行AF进行了判断,但如图15所示,存在着即使中心附近标本像不存在,而在中心附近以外的整个区域内存在的情况。例如。如图15所示,当对标本1501进行了切片时,可以想见象孔1503那样开了孔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实施例1中的图11的流程图的例子中,则成为不可以实施AF(S619)。而在第2实施例中,在判断了此不可实施AF之后,实行再次实施AF的确认处理。
图15的AFChkAria(a)是在图11的流程图中对放大指定画面中心附近是否存在标本进行确认的区域。虽在中心附近确实标本不存在,但若把AFChkAria(b)作为图象的中心(光轴中心)来实行AF,则应不会发生AF错误。
用图16的流程图对在S619识别了不可以实施AF后的AF实施再确认进行说明。首先,对用于对作为标本像进行识别的基准的亮度阈值(Gth)进行设定,并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内的存储器中(S1501)。接着,对进行确认的坐标初始值进行设定(S502)。(Xic,Yic)是由如图10所示超近像显示了网格放大指定画面时的任意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中心坐标。FrameWidth和FrameHeight是网格指定画面的宽度和高度。
接着,对用于判断标本像是否存在的确认计数器进行清零(S1503)。然后,一边让XY坐标变化,一边对一个个象素的G亮度信息(Gdata(X,Y))进行获取,实行该亮度信息与在S1501所决定的亮度阈值(Gth)的比较(S1504)。如果比亮度阈值(Gth)小,则将确认计数器进行增量(S1505)。即,一般,亮度电平以白色为最高电平。若在标本1501上开了孔1503,则G亮度信息(Gdata(X,Y))变得比亮度阈值(Gth)还大。相反,若标本存在,G亮度信息(Gdata(X,Y))则变得比亮度阈值(Gth)小。然后,对X坐标进行增量,进行下一个坐标的准备(S1506)。在步骤S1507,如果X坐标是在网格放大指定区域之内,则返回S1504的处理。相反,在步骤S1507,如果对X坐标进行了增量之后,X坐标变到网格放大指定画面处,对Y坐标进行增量,且将X坐标返回初始值(S1508)。对Y坐标进行了增量后是否变到网格放大画面区域之外进行判断(S1509)。若在区域内,返回步骤S1504的处理。
对全部的XY坐标进行的确认一结束,就用下式对在网格放大指定画面内标本存在的象素数比率进行计算(S1510)。
PicRate=(ChkCounter/FrameWidth×FrameHeight)×100若PicRate为60%以下,则判断为在中心附近不存在标本、在中心以外的区域存在标本(S1511)。设定此60%数字可以任意地变更。在对中心以外的区域存在标本确认后,让载物台移动到标本存在的位置(S1512)。
利用一边让中心坐标移动若干象素,一边连续地搜索标本像是否存在,能够判断标本存在的位置。
通过移动载物台,移动到光轴中心附近标本图像的所在位置,在此位置实行AF(S1513)。在发生了AF错误的情况下,将Z位置返回到前一次网格放大指定画面所采入的Z位置。Z移动一结束,将当前位置与XY坐标值存储在委托方终端905的存储器内(S1514),然后,载物台位置返回原来的位置(Xic,Yic)(S1515)。
由此,即使中心附近没有标本像,判断了不能实行AF时,而判断了在中心附近以外的区域标本存在的区域多时,让载物台移动到标本像所存在的位置,在此位置下实行了AF之后,再次返回到原来的载物台位置,利用此,能够取得聚焦位置正确的网格指定图象。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在图9的流程图中步骤S506,表示了在监视器902、904上对最初实施AF的网格指定画面位置进行指示的例子,在实施例3中,示出了对最初实施AF的网格指定画面位置自动进行指示的例子。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
对超近像进行摄影之后,在静止图象上对网格放大指定画面进行指示。在此指示结束时,对最初实行AF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自动地进行决定处理。
首先,对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个数进行确认(S1601)。为了获得网格放大指定画面一个个的标本像识别象素数据,在将标本像确认计数器作为设置数据获得的同时(S1602),对设置数据的内容进行清零。对全部网格放大指定画面进行标本像存在确认(S1603)。标本像确认是利用上述的亮度阈值数据与各象素的亮度信息相比较来进行判断。因此,将作为标本像进行识别的象素数存储在ChkCounter(i)中。i为表示任意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编号(在图10中,(0)~(19)的编号)。若所有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的标本像确认结束,标本像确认计数器的值从大的值开始顺序排列(S1604)。将排列的顺序作为另一变数进行存储。接着,从标本像确认计数器值的大的值开始,顺序地对中心附近标本是否存在进行判断(S1605)。对中心附近标本是否存在的判断,可以利用对与中心坐标相对应的、在步骤S1602所存储的设置数据进行检查来实施。当判断了中心附近标本不存在时(S1606),再次返回S1605,接着将标本像确认计数器大值的网格放大指定画面取出,判断在中心附近是否存在标本像。若中心附近标本像存在,作为最初实行AF的位置进行存储(S1607)。
由此,能够从多个网格放大指定画面中,获得最能够作为标本像识别的象素数,且对中心附近标本像所存在之处作为最初实行AF的位置,自动地进行识别。
虽然就有关本发明其特定的实施例、以及特定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象以下要求所规定的那样,可以将许多的修正及改变添加在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并非仅限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适用于病理的情况,也能够适用于工业领域。

Claims (10)

1.一种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其是能够于静止图象上以所希望的倍率对放大图象的采入进行指定、且能够对伴随着显微镜XY载物台变位的Z方向位置进行修正的,其特征为具有:
亮度信息存储装置,该装置对静止图象上放大指定画面区域的亮度信息进行存储;
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该装置于在静止图象上进行放大图象采入之前,对是否能够实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
XYZ位置存储装置,该装置在利用前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判断了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XY位置和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进行存储;
Z位置恢复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利用前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判断不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将上述XYZ位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前一次的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复原。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其特征为该系统进一步具有:
移动装置,该装置在上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判断在光轴中心附近没有标本像,不能实行控制自动调焦时,将XY载物台移动到上述中心附近以外的区域、即标本存在的位置;
自动调焦控制装置,该装置在XY载物台通过上述移动装置所移动的目的地、即上述标本存在的位置上,对自动调焦实行控制;
载物台原位返回装置,该装置在上述自动调焦实行控制之后,将前述XY载物台返回到载物台原位;
图象采入控制装置,该装置在前述XY载物台返回到载物台原位之后,对图象的采入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其特征为该系统进一步具有:
自动调焦控制装置,在上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装置判断为可实行自动调焦时,对自动调焦实行控制,和
自动选择装置,从多个图象采入指定画面中对最初通过上述自动调焦控制装置实行自动调焦之处自动地进行选择。
4.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其特征为:
前述自动调焦控制装置,对是否进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的基准数据,采用前一次显微镜XY载物台的位置与本次显微镜XY载物台的位置之间的移动差。
5.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判断基准数据,能够按照由物镜镜头的数值孔径所求得的聚焦深度进行设定的变更。
6.一种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其是能够于静止图象上以所希望的倍率对放大图象的采入进行指定、且能够对伴随着显微镜XY载物台变位的Z方向位置进行修正的,其特征为具有:
亮度信息存储工序,该工序对静止图象上放大指定画面区域的亮度信息进行存储;
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工序,该工序在静止图象上进行放大图象采入之前,对是否能够实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
Z位置恢复工序,该工序在上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工序判断了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对显微镜XY载物台的XY位置和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进行存储,在判断不可以实行自动调焦时,将所存储的前一次显微镜XY载物台的Z位置复原。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进一步具有:
XY载物台移动工序,该工序将XY载物台沿XY向移动到能够自动调焦的位置;
自动调焦控制工序,该工序在前述显微镜XY载物台的XY移动之后,对自动调焦实行控制;
图象采入控制工序,该工序在前述显微镜XY载物台的位置恢复为移动之前的位置之后,对图象的采入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进一步具有:
自动调焦控制工序,在上述可否实行自动调焦判断工序判断为可实行自动调焦时,对自动调焦实行控制;和
自动选择工序,能够从多个图象采入指定画面中对最初通过上述自动调焦控制工序实行自动调焦之处自动地进行选择。
9.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其特征为:
前述自动调焦控制工序,对是否进行自动调焦进行判断的基准数据,采用前一次显微镜XY载物台的位置与本次显微镜XY载物台的位置之间的移动差。
10.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其特征为:
前述基准数据能够按照由物镜镜头的数值孔径所求得的聚焦深度进行设定的变更。
CNB008019886A 1999-09-24 2000-09-21 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和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20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129499A JP4434376B2 (ja) 1999-09-24 1999-09-24 顕微鏡画像転送システム
JP271294/99 1999-09-24
JP271294/1999 1999-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1257A CN1321257A (zh) 2001-11-07
CN100442099C true CN100442099C (zh) 2008-12-10

Family

ID=17498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1988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2099C (zh) 1999-09-24 2000-09-21 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和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434376B2 (zh)
KR (1) KR20010092740A (zh)
CN (1) CN100442099C (zh)
TW (1) TW513582B (zh)
WO (1) WO20010221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3385A (zh) * 2017-09-29 2020-05-19 徕卡生物系统成像股份有限公司 实时自动聚焦扫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4850B2 (ja) * 2002-11-29 2010-09-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画像撮影装置
JP4818592B2 (ja) * 2003-07-01 2011-11-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システム、顕微鏡画像表示システム、観察体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77588B2 (ja) * 2006-08-15 2012-02-1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合焦補正方法
US8878923B2 (en) 2007-08-23 2014-11-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predictive autofocusing
JP4974060B2 (ja) * 2008-02-19 2012-07-11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創薬ス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394887B2 (ja) * 2009-10-29 2014-01-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装置および顕微鏡観察方法
JP5537281B2 (ja) 2010-06-21 2014-07-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装置および画像取得方法
JP5589619B2 (ja) * 2010-07-01 2014-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ステージうねり補正方法、プログラム
KR101304375B1 (ko) * 2011-10-19 2013-09-11 (주)코셈 다중 사용자를 위한 전자현미경의 제어방법
JP6053327B2 (ja) * 2012-05-23 2016-1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システム、標本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64016B2 (en) 2013-03-15 2017-05-30 Chevron U.S.A. Inc. Acoustic artificial lift system for gas production well deliquification
CN113472984B (zh) * 2021-06-28 2023-10-20 平湖莱顿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9609A (ja) * 1990-07-10 1992-03-04 Omron Corp 顕微鏡の自動焦点調整装置
JPH06222281A (ja) * 1993-01-22 1994-08-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顕微鏡遠隔観察システム
JPH09113810A (ja) * 1995-10-24 1997-05-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顕微鏡の自動焦点整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7313A (ja) * 1986-12-27 1988-07-11 Hitachi Ltd 自動焦点制御方法
JP2989921B2 (ja) * 1991-02-21 1999-12-13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顕微鏡
JP3078083B2 (ja) * 1992-02-19 2000-08-21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合焦装置
JPH09304703A (ja) * 1996-05-16 1997-11-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フォーカシング装置
JP3863993B2 (ja) * 1998-03-18 2006-1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
JPH11271623A (ja) * 1998-03-19 1999-10-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顕微鏡用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2000352661A (ja) * 1999-06-14 2000-1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合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9609A (ja) * 1990-07-10 1992-03-04 Omron Corp 顕微鏡の自動焦点調整装置
JPH06222281A (ja) * 1993-01-22 1994-08-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顕微鏡遠隔観察システム
JPH09113810A (ja) * 1995-10-24 1997-05-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顕微鏡の自動焦点整合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3385A (zh) * 2017-09-29 2020-05-19 徕卡生物系统成像股份有限公司 实时自动聚焦扫描
CN111183385B (zh) * 2017-09-29 2022-04-08 徕卡生物系统成像股份有限公司 实时自动聚焦扫描
US11422351B2 (en) 2017-09-29 2022-08-23 Leica Biosystems Imaging, Inc. Real-time autofocus scann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1022147A1 (fr) 2001-03-29
JP4434376B2 (ja) 2010-03-17
JP2001091846A (ja) 2001-04-06
TW513582B (en) 2002-12-11
CN1321257A (zh) 2001-11-07
KR20010092740A (ko) 200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2099C (zh) 显微镜图象传送系统和显微镜图象传送方法
JP4937457B2 (ja) 顕微鏡制御装置、顕微鏡制御システム、顕微鏡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041757B2 (ja) カメラ制御装置およびカメラ制御システム
CN104238068B (zh) 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控制方法、摄影设备系统
EP0884909B1 (en) Camera control system
JP3557246B2 (ja) 顕微鏡画像遠隔観察装置および顕微鏡画像の遠隔観察方法
EP078104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remote cameras
JP4878913B2 (ja) 顕微鏡システム、顕微鏡画像の合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0516784A (ja) 画像伝送遠隔物体検査装置
US7388605B2 (en) Still image capturing of user-selected portions of image frames
US20120026343A1 (en) Camera device, camera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program
CN102282836A (zh) 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US20050002587A1 (en) Microscope system
KR20120012399A (ko) 카메라 장치, 카메라 시스템, 제어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CN101398525A (zh) 透镜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1305812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0295462A (ja) 顕微鏡画像伝送システム
EP1241506B1 (de) Autofokus-Mikroskopsystem
TW508452B (en) Microscopic image-observing system,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ith controlling program stored therein
CN107295247B (zh) 图像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730853B1 (ko) 카메라 시스템
JP3698737B2 (ja) 顕微鏡遠隔観察システム及び遠隔観察方法
JP3704529B2 (ja) 顕微鏡観察システムおよび顕微鏡画像の表示方法
EP4016491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a surgical device, surgical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
JPH11119108A (ja) 遠隔観察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