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2429C -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2429C
CN100422429C CNB2005101201102A CN200510120110A CN100422429C CN 100422429 C CN100422429 C CN 100422429C CN B2005101201102 A CNB2005101201102 A CN B2005101201102A CN 200510120110 A CN200510120110 A CN 200510120110A CN 100422429 C CN100422429 C CN 10042242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weight
synthetic fiber
finishing agent
carbon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201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9581A (zh
Inventor
山北洋
户田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emoto Oil and Fa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9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9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24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242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其可以与近年来在合成纤维的纺丝工序和加工工序的高速化相对应,充分防止起毛和断头以及染斑的发生。使用含有特定的基油组合物70重量%以上组成的物质作为合成纤维用处理剂。该基油组合物含有:A成分,为选自特定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B成分,为选自其它特定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C成分,为选自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D成分,为选自特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该基油组合物的组成为:A成分,50~90重量%;B成分,3~30重量%;C成分,0.1~10重量%;D成分,0.1~20重量%(总计100重量%)。

Description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近年来,在合成纤维的纺丝工序、加工工序中,高速化进一步升级,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容易发生生产丝的起毛和断头以及在编织物上的染斑。为了防止这样的起毛和断头、染斑的发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将用于防止上述问题的功能性改善剂的含有比例增加的物质用作附着于合成纤维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或者提高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相对合成纤维的附着量,但是,依然不能充分应对近年来的高速化。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其与近年来在合成纤维的纺丝工序、加工工序的高速化相对应,可以充分防止起毛、断头以及染斑的发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使用含有润滑剂及功能性改善剂的物质作为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已知有各种这样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中含有用于防止起毛、断头的发生的功能性改善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8)。但是,在近年来的高速化纺丝工序、加工工序中,这些现有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存在不能充分防止起毛、断头以及染斑发生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99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2982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4737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0-181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136448号公报
[专利文献6]US6432144B1
[专利文献7]特开平3-97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6-2073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与近年来在合成纤维的纺丝工序、加工工序的高速化相对应,可以充分防止起毛、断头以及染斑发生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因此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优选按规定比例含有由特定的4成分组成的基油组合物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优选另外使这样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相对合成纤维按规定量附着。
即,本发明涉及:
一种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70重量%以上的下述基油组合物。
基油组合物具有如下组成:其由下述A成分、B成分、C成分及D成分组成,且含有该A成分50~90重量%;该B成分3~30重量%;该C成分0.1~10重量%;该D成分0.1~20重量%(共计100重量%),
A成分:选自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3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条件1:其是一种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其在1~3元的碳原子数为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
条件2:其是具有聚氧化烯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其中,组成它的总氧化烯单元的10~80重量%是氧化乙烯单元,
条件3:是含有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的环氧烷烃加成物35重量%以上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B成分:其是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140~8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而且为选自具有聚氧化烯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中,构成其的总氧化烯单元的30重量%以上为氧化乙烯单元;
C成分:其是选自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D成分,其是选自如下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即: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210~95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900~20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150~25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000的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动植物油脂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700~1000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氨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酰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250~2500的酰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将2~6元的碳原子数为2~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形成的偏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将3~6元的碳原子数为3~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在形成的偏酯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400~6000的醚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合成纤维,使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附着0.1~3重量%。
首先,对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以下简称为本发明的处理剂)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处理剂是含有由A成分、B成分、C成分及D成分组成的基油组合物的物质。在组成这样的基油组合物的成分中,A成分是选自同时满足条件1~3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对于A成分的条件1而言,其环氧烷烃加成物是在1~3元的碳原子数为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在这样的条件1中,1~3元的碳原子数为1~24的脂肪族醇可以举出:1)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十一醇、十二醇、十三醇、十四醇、十五醇、十六醇、十七醇、十八醇、十九醇、二十醇、二十一醇、二十二醇、二十三醇、二十四醇等一元直链饱和脂肪族醇;2)异丙醇、异丁醇、异戊醇、2-甲基-戊醇、2-乙基-己醇、2-丙基-庚醇、2-丁基-辛醇、2-戊基-壬醇、2-己基-癸醇、2-庚基-十一醇、2-辛基-十二醇、2-壬基-十三醇、2-癸基-十四醇、2-十一烷基-十五醇、2-十二烷基-十六醇等一元支链饱和脂肪族醇;3)10-十一碳烯醇、顺-9-十四碳烯醇、顺-9-十六碳烯醇、顺-9-十八碳烯醇、反-9-十八碳烯醇、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醇、顺,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醇、顺-9-二十碳烯醇、5,8,11,14-二十碳四烯醇、顺-13-二十二碳烯醇、反-13-二十二碳烯醇等一元直链不饱和脂肪族醇;4)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等二元脂肪族醇;5)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三元脂肪族醇等。
另外,在条件1中,作为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具体例如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2-环氧丙烷、1,4-环氧丙烷等,其中优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这些环氧烷烃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在混合使用时,作为相对1~3元的碳原子数为1~24的脂肪族醇的环氧烷烃的加成方式例如有:无规加成、嵌段加成、无规·嵌段加成。
满足以上说明的条件1的环氧烷烃加成物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但优选为1000~10000。
对于A成分的条件2而言,环氧烷烃加成物是具有聚氧化烯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其中组成它的总氧化烯单元的10~80重量%为氧化乙烯单元。
对于A成分的条件3而言,环氧烷烃加成物是含有35重量%以上的在1元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的环氧烷烃加成物。在这样的条件3中,作为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可以举出:1)己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直链饱和脂肪族醇;2)2-甲基-戊醇、2-乙基-己醇、2-丙基-庚醇等支链饱和脂肪族醇等。
A成分是选自同时满足以上说明的条件1~3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中,这样的A成分优选含有总量50重量%以上的下述E成分及F成分,而且该E成分及该F成分的含有比例为:该E成分/该F成分=50/50~90/10(重量比)。
E成分:是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35/65~80/20(重量比)的比例加成而成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F成分:是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16的脂肪族醇中,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0/90~80/20(重量比)的比例加成而成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在前述的E成分中,作为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可以举出:1)己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直链饱和脂肪族醇;2)2-甲基-戊醇、2-乙基-己醇、2-丙基-庚醇等支链饱和脂肪族醇等。
在前述的F成分中,作为1元的碳原子数为11~16的脂肪族醇,可以举出:十一醇、十二醇、十三醇、十四醇、十五醇、十六醇、2-丙基-庚醇、2-丁基-辛醇、2-戊基-壬醇、2-己基-癸醇、顺-9-十四碳烯醇、顺-9-十六碳烯醇等,其中,优选含有70摩尔%以上十二醇、十三醇、十四醇、十五醇、十六醇等直链脂肪族醇。
作为以上说明的A成分的环氧烷烃加成物本身,可以用公知的方法合成。其中例如:在脂肪族醇中,在碱催化剂存在下,使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逐次进行加成聚合反应的方法。
B成分是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的环氧烷烃化合物。作为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可以举出:1)己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直链饱和脂肪族醇;2)异辛醇、2-甲基-戊醇、2-乙基-己醇、3,3,5-三甲基-己醇、2-甲基-辛醇、2-丙基-庚醇等支链饱和脂肪族醇等。作为B成分的环氧烷烃加成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40~800,优选200~700。另外,作为组成环氧烷烃加成物的聚氧化烯基的总氧化烯单元中的氧化乙烯单元的比例,为30重量%以上,优选50重量%以上。向脂肪醇加成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对脂肪族醇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C成分是离子表面活性剂。这样的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其中例如有: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有机磺酸盐、聚氧乙烯月桂基硫酸酯钠等有机硫酸酯盐,聚氧化十二烷基磷酸酯钾等有机磷酸酯盐,油酸钠、链烯基琥珀酸钾等有机脂肪酸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十二烷基三甲基铵乙基硫酸盐等季铵盐、2-十七碳烯基-羟乙基咪唑啉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基二甲基铵基乙酸盐-(オクチルジメチルアソモニオアセタ一ト)、十二烷基氨基丙酸盐、月桂基氧化胺等两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D成分是特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这样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其包括:1)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10~95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900~20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150~25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000的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在动植物油脂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700~1000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氨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7)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酰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50~2500的酰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将2~6元的碳原子数为2~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过的偏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9)在将3~6元的碳原子数为3~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过的偏酯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400~6000的醚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对于D成分而言,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10~95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α-十一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三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四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五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六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七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八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八碳烯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十九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二十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二十碳烯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α-二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等。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900~20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α-己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辛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壬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癸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己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辛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壬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癸基-ω-羟基-聚氧丙烯等。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150~25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α-十一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三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四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五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六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七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八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八碳烯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九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二十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二十碳烯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二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α-十一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三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四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五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六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七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八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八碳烯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十九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二十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二十碳烯基-ω-羟基-聚氧丙烯、α-二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等。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000的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辛酸(聚氧乙烯)酯、月桂酸(聚氧乙烯)酯、肉豆蔻酸(聚氧乙烯)酯、棕榈酸(聚氧乙烯)酯、硬脂酸(聚氧乙烯)酯、油酸(聚氧乙烯)酯、亚油酸(聚氧乙烯)酯、芥酸(聚氧乙烯)酯、蓖麻油酸(聚氧乙烯)酯、二十四烷酸(聚氧乙烯)酯、辛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月桂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肉豆蔻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棕榈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硬脂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油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亚油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芥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蓖麻油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二十四烷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月桂酸(聚氧丙烯)酯、肉豆蔻酸(聚氧丙烯)酯、棕榈酸(聚氧丙烯)酯、硬脂酸(聚氧丙烯)酯、油酸(聚氧丙烯)酯等。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在动植物油脂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700~1000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1)大豆油、向日葵油、棉籽油、芝麻油、菜籽油、米糠油、蓖麻油、硬化蓖麻油、棕榈油、棕榈仁油、椰子油等植物油脂的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加成物;2)牛油、猪油、羊油等动物油脂的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加成物。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氨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N,N-双(2-羟乙基)辛胺、N,N-双(2-羟乙基)壬胺、N,N-双(2-羟乙基)月桂胺、N,N-双(2-羟乙基)肉豆蔻胺、N,N-双(2-羟乙基)鲸蜡胺、N,N-双(2-羟乙基)硬脂胺、N,N-双(2-羟乙基)二十胺(アラキニルアミン)、N-(2-羟乙基)二辛胺、N-(2-羟乙基)二壬胺、N-(2-羟乙基)二月桂胺、N-(2-羟乙基)二肉豆蔻胺、N-(2-羟乙基)二鲸蜡胺、N-(2-羟乙基)二硬脂胺、N,N-双(2-羟丙基)辛胺、N,N-双(2-羟丙基)壬胺、N,N-双(2-羟丙基)月桂胺、N,N-双(聚氧乙烯)辛胺、N,N-双(聚氧乙烯)壬胺、N,N-双(聚氧乙烯)月桂胺、N,N-双(聚氧乙烯)肉豆蔻胺、N,N-双(聚氧乙烯)鲸蜡胺、N,N-双(聚氧乙烯)硬脂胺、N,N-双(聚氧乙烯)二十胺、N-(聚氧乙烯)二辛胺、N-(聚氧乙烯)二壬胺、N-(聚氧乙烯)二月桂胺、N-(聚氧乙烯)二肉豆蔻胺、N-(聚氧乙烯)二鲸蜡胺、N-(聚氧乙烯)二硬脂胺、N,N-双(聚氧乙烯聚丙烯)辛胺、N,N-双(聚氧乙烯聚丙烯)壬胺、N,N-双(聚氧乙烯聚丙烯)月桂胺、N,N-双(聚氧乙烯聚丙烯)肉豆蔻胺、N,N-双(聚氧乙烯聚丙烯)鲸蜡胺、N,N-双(聚氧乙烯聚丙烯)硬脂胺、N,N-双(聚丙烯)辛胺、N,N-双(聚丙烯)壬胺、N,N-双(聚丙烯)月桂胺、N,N-双(聚丙烯)肉豆蔻胺、N,N-双(聚丙烯)鲸蜡胺、N,N-双(聚丙烯)硬脂胺等。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酰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50~2500的酰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N,N-双(羟乙基)辛酰胺、N,N-双(羟乙基)月桂酰胺、N,N-双(羟乙基)十八烷酰胺、N,N-双(羟乙基)十八碳烯酰胺、N,N-双(羟乙基)二十二烷酰胺、N,N-双(聚氧乙烯)辛酰胺、N,N-双(聚氧乙烯)月桂酰胺、N,N-双(聚氧乙烯)十八烷酰胺、N,N-双(聚氧乙烯)十八碳烯酰胺、N,N-双(聚氧乙烯)二十二烷酰胺、N,N-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辛酰胺、N,N-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月桂酰胺、N,N-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烷酰胺、N,N-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碳烯酰胺、N,N-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十二烷酰胺、N,N-双(聚氧丙烯)辛酰胺、N,N-双(聚氧丙烯)月桂酰胺、N,N-双(聚氧丙烯)十八烷酰胺、N,N-双(聚氧丙烯)十八碳烯酰胺、N,N-双(聚氧丙烯)二十二烷酰胺等。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将2~6元的碳原子数为2~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过的偏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1)乙二醇单月桂酸酯、乙二醇单棕榈酸酯、乙二醇单油酸酯、乙二醇二十二烷酸酯等乙二醇的偏酯;2)丙二醇单肉豆蔻酸酯、丙二醇单棕榈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丙二醇单油酸酯等丙二醇的偏酯;3)甘油单月桂酸酯、甘油单棕榈酸酯、甘油单油酸酯、甘油单亚油酸酯、甘油二月桂酸酯、甘油二油酸酯、甘油二亚油酸酯、甘油月桂酸酯肉豆蔻酸酯、甘油棕榈油酸酯硬脂酸酯等甘油的偏酯;4)三羟甲基丙烷单月桂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棕榈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单二十二烷酸酯等三羟甲基丙烷的偏酯;5)季戊四醇单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单十四碳烯酯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二月桂酸酯、季戊四醇二亚油酸酯、季戊四醇月桂酸酯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三油酸酯、季戊四醇二月桂酸酯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二棕榈油酸酯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棕榈油酸酯油酸酯等季戊四醇的偏酯;6)双甘油单月桂酸酯、双甘油单油酸酯、双甘油二棕榈酸酯、双甘油三月桂酸酯、双甘油二月桂酸酯肉豆蔻酸酯、双甘油硬脂酸酯二棕榈油酸酯等双甘油的偏酯;7)失水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糖醇单亚油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二肉豆蔻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二棕榈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二油酸酯、失水山梨糖醇棕榈油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三棕榈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三亚油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二月桂酸酯肉豆蔻酸酯、失水山梨糖醇二棕榈油酸酯等失水山梨糖醇的偏酯;8)三甘油单月桂酸酯、三甘油单油酸酯、三甘油二油酸酯、三甘油三月桂酸酯、三甘油三油酸酯、三甘油棕榈油酸酯二油酸酯等三甘油的偏酯;9)四甘油单月桂酸酯、四甘油单油酸酯、四甘油二油酸酯等四甘油的偏酯;10)二季戊四醇单肉豆蔻酸酯、二季戊四醇单亚油酸酯、二季戊四醇二油酸酯等二季戊四醇的偏酯等。
对于D成分而言,作为在将3~6元的碳原子数为3~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过的偏酯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400~6000的醚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甘油偏酯、三羟甲基丙烷偏酯、季戊四醇偏酯、双甘油偏酯、乙二醇二甘油醚偏酯、失水山梨醇偏酯、三甘油偏酯、四甘油偏酯、二季戊四醇偏酯等偏酯的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加成物。
本发明的处理剂是由含有基油组合物70重量%以上的物质组成的,该基油组合物含有如上述说明的A成分50~90重量%、B成分3~30重量%、C成分0.1~10重量%及D成分0.1~20重量%(共计100重量%),优选由含有基油组合物80重量%以上的物质组成,该基油组合物含有:该A成分55~90重量%、该B成分5~20重量%、该C成分0.3~5重量%及该D成分1~20重量%(共计100重量%)。
本发明的处理剂还优选含有下述G成分。
G成分:是选自用下述化1表示的脂肪族酯化合物及用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脂肪族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化1]
R1-X-R2
[化2]
R3-R4
在化1及化2中,
R1,R3:从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醇中除去氢原子后的残基;
R2:从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中除去氢原子后的残基;
R4:从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中除去羟基后的残基;
X:从具有用共计1~10个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组成的(聚)氧化烯基的(聚)烷二醇中除去全部羟基后的残基。
在用化学式1表示的脂肪族酯化合物中,化学式1中的R1是指从辛醇、月桂醇、十三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油醇等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醇中除去氢原子后的残基。另外,化学式1中的R2是指从己酸、辛酸、癸酸、十一酸、月桂酸、十三酸、肉豆蔻酸、十五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异辛酸、异十六酸、异十八酸等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酸中除去氢原子后的残基。而且,化学式1中的X是指从具有用共计1~10个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组成的(聚)氧化烯基的(聚)烷二醇中除去全部羟基后的残基。作为这样的残基可以举出:1)从具有用1~10个氧化乙烯单元组成的(聚)环氧乙烷基的(聚)乙二醇中除去全部羟基后的残基;2)从具有用1~10个氧化丙烯单元组成的(聚)环氧丙烷基的(聚)丙二醇中除去全部羟基后的残基;3)从具有用总计2~10个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组成的(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基的(聚)烷二醇中除去全部羟基后的残基。
在用化2表示的脂肪族酯化合物中,化学式2中的R3和前述的化学式1中的R1相同。另外,化学式2中的R4是指从己酸、辛酸、癸酸、十一酸、月桂酸、十三酸、肉豆蔻酸、十五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异辛酸、异十六酸、异十八酸等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酸中除去氢原子后的残基。
在含有以上说明的G成分时,相对基油组合物100重量份,本发明的处理剂中该G成分的所含比例为5~40重量份,但优选该G成分的所含比例为5~30重量份。
本发明的处理剂还优选含有下述H成分和/或I成分。
H成分: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和/或二甲基有机硅;
I成分:选自酚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及硫醚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H成分例如有:1)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2)二甲基有机硅;3)前述1)和2)的混合物,优选1)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前述1)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是具有聚氧化烯基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其中,组成它的氧化乙烯单元是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而且,优选含有比例为聚氧化烯基/有机硅链=25/75~90/10(重量比)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这样的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可以举出:1)聚氧乙烯改性有机硅;2)聚氧丙烯改性有机硅;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改性有机硅,其中,更优选具有组成它的总氧化烯单元的25重量%以上是氧化乙烯单元的聚氧化烯基的物质。在以上说明的优选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中,优选其含有比例为聚氧化烯基/有机硅链=25/75~90/10(重量比),更优选其含有比例为聚氧化烯基/有机硅链=30/70~85/15(重量比)。另外,其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500~50000。
另外,H成分的二甲基有机硅优选为:30℃的粘度为1×10-6~1×10-4m2/s的线状二甲基有机硅。
I成分可以举出:1)酚类抗氧化剂;2)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3)硫醚类抗氧化剂;4)前述1)~3)的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1)酚类抗氧化剂。
I成分的酚类抗氧化剂都是公知的,可以举出: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2’-亚甲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2,2’-亚丁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酚)丁烷、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三聚异氰酸、1,3,5-三(4-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三聚异氰酸等。
I成分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都是公知的,可以举出: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4,4’-丁叉基-双-(2-叔丁基-5-甲酚)二亚磷酸酯、一(二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二(对壬基苯基)亚磷酸酯等。
I成分的硫醚类抗氧化剂都是公知的,可以举出: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酚)、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
在含有以上说明的H成分和/或I成分时,相对基油组合物100重量份,本发明的处理剂中含有该H成分和/或该I成分的总计比例为0.3~6重量份,但优选该H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5~3重量份、且该I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5~3重量份。
在无损于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处理剂可以含有其它成分。这样的成分可以举出:乳化调整剂、矿物油等的润滑剂、消泡剂、防腐剂、防锈剂等各种辅助剂。
然后,对本发明的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以下只称为本发明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是指使如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处理剂相对合成纤维0.1~3重量%、优选为0.3~1.2重量%附着的方法。将本发明的处理剂附着在合成纤维上的工序可以举出:纺丝工序、纺丝和拉伸同时进行的工序等。另外,将本发明的处理剂附着在合成纤维上的方法可以举出:辊给油法、使用计量泵的导向装置给油法、浸渍给油法、喷雾给油法等。而且,将本发明的处理剂附着在合成纤维上时的方式可以举出:直接使用该处理剂(ニ一ト)、有机溶剂溶液、水性溶液等,优选水性溶液,其中,优选5~30重量%的水性溶液。将本发明的处理剂的水性溶液附着时,相对合成纤维使本发明的处理剂的附着量为0.1~3重量%、优选为0.3~1.2重量%。
本发明处理方法的适用对象的合成纤维可以举出: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乳酸酯等聚酯类纤维;2)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类纤维;3)聚丙烯酸、改性丙烯酸等聚丙烯酸类纤维;4)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纤维、聚氨酯纤维等,其中,在应用于聚酯类纤维或聚酰胺类纤维时,本发明的效果好。
如上所述,进行了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可以与近年来在合成纤维的纺丝工序、加工工序的高速化相对应,充分防止起毛和断头以及染斑的发生。
下面,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组成及效果,例举实施例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份表示重量份、%表示重量%。
实施例
试验分类1(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的制备)
·实施例1{合成纤维用处理剂〔P-1〕的制备}
将下述的A成分75份、B成分13份、C成分2份及D成分10份均匀混合,制备基油组合物100份,以其为合成纤维用处理剂〔P-1〕。
A成分:是一种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醚型一元醇/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醚型一元醇/数均分子量为3500的聚醚型一元醇=40/20/15(重量比)的混合物,其中,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醚型一元醇是在2-乙基己醇中将环氧乙烷(以下称为EO)和环氧丙烷(以下称为PO),按EO/PO=40/60(重量比)的比例无规加成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醚型一元醇是在丁醇中将EO和PO按EO/PO=50/50(重量比)的比例无规加成而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的聚醚型一元醇是在月桂醇中将EO和PO按EO/PO=70/30(重量比)的比例无规加成而形成的。
B成分:是每1摩尔3,5,5-三甲基己醇加成5摩尔的EO而形成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C成分:癸烷磺酸钾/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氧化乙烯单元的重复数为3,以下称为n=3)的磷酸酯钾/顺-9-十八碳烯酸钾=0.5/1/0.5(重量比)的混合物。
D成分:每1摩尔顺-9-十八碳烯酸加成7摩尔的EO而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每1摩尔硬化蓖麻油加成20摩尔的EO而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5(重量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2~36及比较例1~28{合成纤维用处理剂〔P-2〕~〔P-36〕及〔R-1〕~〔R-28〕的制备}
和实施例1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p-1〕进行同样操作,制备实施例2~36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P-2〕~〔P-36〕及比较例1~28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R-1〕~〔R-28〕。用于制备以上各例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的成分的内容如表1~表8所示,另外,在以上各例中制备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的内容如表9~表18所示。
[表1]
Figure C20051012011000191
在表1中,
AO的种类:在脂肪族醇中加成的环氧烷烃的种类
EO比率:AO中的EO的比例(%)
EO:环氧乙烷
PO:环氧丙烷
BO:环丁丙烷
[表2]
[表3]
 C成分种类   类型   化合物名
  C-1C-2C-3C-4C-5C-6   阴离子阴离子阴离子阳离子两性阴离子   癸烷磺酸钾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n=3)的磷酸酯钾顺-9-十八碳烯酸钾三丁基甲基铵二乙基磷酸二甲基月桂基氧化胺二十四醇的磷酸酯钾
[表4]
  D成分种类   化合物名   数均分子量   用于合成的起始原料的碳原子数 类型
  D-1D-2D-3D-4D-5D-6D-7D-8D-9   ω-羟基(聚氧乙烯)(n=7)十八碳烯酸酯ω-羟基(聚氧乙烯)(n=20)硬化蓖麻油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m=3,n=4)α-2-乙基己基-ω-羟基(聚氧乙烯)(n=20)α-十二烷基-ω-羟基(聚氧乙烯)(n=7)N,N-双(聚氧乙烯)月桂胺(n=10)N,N-双(聚氧乙烯)月桂酰胺(n=10)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的二异硬脂酸酯的环氧乙烷加成物(n=10)   560182054010104806206404301070   185712812121266   酯型来自油脂型醚型醚型醚型氨基醚型酰胺醚型偏酯型醚酯型
在表4中,
n:氧化乙烯单元的重复数
m:氧化丙烯单元的重复数
下同
[表5]
[表6]
 H成分种类   内容
  H-1H-2H-3   聚氧化烯基/有机硅链=70/30(重量比)、氧化乙烯单元/氧化丙烯单元=50/50(摩尔比)、数均分子量16000的聚氧化烯基改性有机硅聚氧化烯基/有机硅链=35/65(重量比)、氧化乙烯单元/氧化丙烯单元=20/80(摩尔比)、数均分子量11000的聚氧化烯基改性有机硅30℃的粘度为1×10<sup>-5</sup>m<sup>2</sup>/s的二甲基有机硅
[表7]
  I成分种类   化合物名   类型
  I-1I-2I-3I-4   1,3,5-三(4-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三聚异氰酸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辛基二苯基亚磷酸酯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   苯酚类抗氧化剂苯酚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硫醚类抗氧化剂
[表8]
  其它成分   化合物名
  J-1J-2J-3   乙二醇己二酸二异癸酯30℃的粘度为2.4×10<sup>-5</sup>m<sup>2</sup>/s的矿物油
[表9]
Figure C20051012011000221
[表10]
Figure C20051012011000231
[表11]
[表12]
Figure C20051012011000251
[表13]
Figure C20051012011000261
[表14]
Figure C20051012011000271
[表15]
Figure C20051012011000281
[表16]
Figure C20051012011000291
[表17]
Figure C20051012011000301
[表18]
Figure C20051012011000311
在表9~表18中,
用量:份
*1: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中的基油组合物的比例(%)
*2:A成分中的一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形成的环氧烷烃加成物的比例(%)
*3:A成分中的E成分及F成分的总计比例(%)
*4:E成分/F成分的比例(重量比)
A-1~A-10,a-1~a-3:表1中记载的A成分
B-1~B-4:表2中记载的B成分
C-1~C-6:表3中记载的C成分
D-1~D-9:表4中记载的D成分
G-1~G-2:表5中记载的G成分
H-1~H-3:表6中记载的H成分
I-1~I-4:表7中记载的I成分
J-1~J-3:表8中记载的其它成分
试验分类2(向合成纤维附着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假捻加工及评价)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向合成纤维的附着
将在试验分类1调制的各例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和稀释水均匀混合,作成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的10%水性溶液。将固有粘度为0.64、氧化钛含量为0.2%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通过常法干燥后,用挤压机在295℃下纺丝,在从喷嘴喷出冷却固化后的移动丝条上,通过使用计量泵的导向给油法,按照合成纤维用处理剂相对移动丝条的附着率为表19或表20记载的附着量使调制的前述10%水性溶液附着,然后,用导丝钩使之集束,在无机械性拉伸的情况下以3000m/分钟的速度进行卷取,得到128分特36单丝的部分拉伸丝的10kg卷绕丝饼。
·假捻加工
使用上述得到的丝饼,在利用下述的接触加热器式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条件下,进行假捻加工。
·利用接触加热器式假捻机进行假捻加工的条件:
使用接触加热器式假捻机(帝人制机公司制的SDS1200),在加工速度=700m/分钟和1000m/分钟两种条件,在如下条件下:其拉伸倍率=1.652、施捻方式=3轴圆盘外接式摩擦方式(导入侧导丝钩圆盘1个、导出侧导丝钩圆盘1个、硬质聚氨酯圆盘4个)、在加捻侧加热器长2.5m表面温度为210℃、无解捻侧加热器、目标捻数3300T/m,通过25日连续运转,进行假捻加工。
·起毛的评价
在前述的假捻加工中,在卷取假捻加工丝前,用起毛计数装置(东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公司制的DT-105)测定每1小时的起毛数,用下面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汇总显示在表19及表20中。
AAA:测定的起毛数为0个
AA:测定的起毛数少于1个(其中,不包括0)
A:测定的起毛数为1~2个
B:测定的起毛数为3~9个
C:测定的起毛数为10个以上
·断头的评价
在上述的假捻加工中,将在连续运转25日内发生的断头次数换算成每天的次数,用下面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汇总显示在表19及表20中。
AAA:发生断头的次数为0次
AA:发生断头的次数不足0.5次(其中,不包括0)
A:发生断头的次数为0.5~不足1次
B:发生断头的次数为1~不足5次
C:发生断头的次数为5次以上
·染色性的评价
用上述测定起毛的假捻加工丝,利用圆筒布坏编织机制成直径为70mm、长度为1.2m的织物。将作成的织物用分散染料(日本化药公司制的カヤロンポリエステルブル一EBL-E)由高压染色法进行染色。将染过色的织物用常法依次水洗、还原洗涤及干燥后,装入直径为70mm、长度为1m的铁筒中,将用肉眼计织物表面的浓染部分的点数,进行5次评价,由得到的评价结果换算成每张织物的点数,用下面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汇总显示在表19及表20。
AAA:没有浓染部分
AA:浓染部分有1点
A:浓染部分有2点
B:浓染部分有3~6点
C:浓染部分有7点以上
[表19]
[表20]
Figure C20051012011000351

Claims (17)

1. 一种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70重量%以上的下述基油组合物,
基油组合物:由下述A成分、B成分、C成分及D成分组成,且其含有:该A成分50~90重量%、该B成分3~30重量%、该C成分0.1~10重量%、该D成分0.1~20重量%,共计100重量%,
A成分:是选自同时满足下述条件1~3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条件1:是在1~3元的碳原子数为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碳原子数为2~4的环氧烷烃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条件2:是具有聚氧化烯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其中,组成它的总氧化烯单元的10~80重量%是氧化乙烯单元,
条件3:是含有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的环氧烷烃加成物35重量%以上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B成分:其是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140~8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而且为选自具有聚氧化烯基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中,构成其的总氧化烯单元的30重量%以上为氧化乙烯单元,
C成分:选自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D成分,选自下列物质中的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10~95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900~20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24的脂肪族醇中加成了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150~2500的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000的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动植物油脂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700~1000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00~2500的氨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族酰胺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250~2500的酰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将2~6元的碳原子数为2~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过的偏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将3~6元的碳原子数为3~6的脂肪族醇用碳原子数为8~24的脂肪酸偏酯化过的偏酯中加成了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数均分子量为400~6000的醚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含有基油组合物80重量%以上,而且该基油组合物含有:A成分55~90重量%;B成分5~20重量%;C成分0.3~5重量%;D成分1~20重量%,共计100重量%.
3. 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中,A成分含有总计50重量%以上的下述E成分及F成分,而且该E成分及该F成分的含有比例为:以重量比计,该E成分/该F成分=50/50~90/10,
E成分: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6~10的脂肪族醇中,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按重量比环氧乙烷/环氧丙烷=35/65~80/20的比例加成,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F成分:在1元的碳原子数为11~16的脂肪族醇中,将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按重量比环氧乙烷/环氧丙烷=10/90~80/20的比例加成,形成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2000的环氧烷烃加成物.
4. 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还含有下述G成分,而且相对基油组合物100重量份,该G成分的含有比例为5~40重量份,
G成分:是选自用下述化1表示的脂肪族酯化合物及用下述化2表示的脂肪族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化1]
R1-X-R2
[化2]
R3-R4
在化1及化2中,
R1,R3:从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醇中除去氢原子后的残基
R2:从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中除去氢原子后的残基
R4:从碳原子数为8~18的脂肪族一元羧酸中除去羟基后的残基
X:从具有由共计1~10个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组成的(聚)氧化烯基的(聚)烷二醇中除去全部羟基后的残基.
5. 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还含有下述H成分和/或I成分,而且相对基油组合物100重量份,该H成分和/或I成分的含有比例为共计0.3~6重量份,
H成分: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和/或二甲基有机硅;
I成分:选自酚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及硫醚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6. 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还含有下述H成分和/或I成分,而且相对基油组合物100重量份,该H成分和/或I成分的含有比例为共计0.3~6重量份,
H成分: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和/或二甲基有机硅;
I成分:选自酚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及硫醚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7. 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相对基油组合物100重量份,含有G成分5~30重量份、H成分0.5~3重量份、以及I成分0.5~3重量份.
8. 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中H成分是聚氧化烯改性有机硅.
9. 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其中I成分是酚类抗氧化剂.
10. 一种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合成纤维,使权利要求3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附着0.1~3重量%.
11. 一种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合成纤维,使权利要求4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附着0.1~3重量%.
12. 一种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合成纤维,使权利要求5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附着0.1~3重量%.
13. 一种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合成纤维,使权利要求7记载的合成纤维用处理剂附着0.1~3重量%.
14. 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将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作成5~30重量%的水性溶液,作为该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使该水性溶液相对合成纤维附着0.1~3重量%.
15. 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将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作成5~30重量%的水性溶液,作为该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使该水性溶液相对合成纤维附着0.1~3重量%.
16. 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将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作成5~30重量%的水性溶液,作为该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使该水性溶液相对合成纤维附着0.1~3重量%.
17. 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将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作成5~30重量%的水性溶液,作为该合成纤维用处理剂使该水性溶液相对合成纤维附着0.1~3重量%.
CNB2005101201102A 2004-11-02 2005-11-02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Active CN1004224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9141 2004-11-02
JP2004319141 2004-11-02
JP2004319141 2004-11-02
JP2005239278 2005-08-22
JP2005-239278 2005-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9581A CN1769581A (zh) 2006-05-10
CN100422429C true CN100422429C (zh) 2008-10-01

Family

ID=36751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01102A Active CN100422429C (zh) 2004-11-02 2005-11-02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242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3722B2 (ja) * 2007-03-09 2012-02-08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繊維用処理剤、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繊維の処理方法及び親水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繊維
JP5047129B2 (ja) * 2008-11-17 2012-10-10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処理方法
CA2938598C (en) * 2014-02-08 2019-02-26 Ethox Chemicals, Llc Polyalkanoic or polyalkenoic acid based high perormance, water-dilutable lubricity additive for multi-metal metalworking applications
WO2016143499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弾性繊維用処理剤及びその利用
CN108368671B (zh) * 2016-03-04 2019-06-28 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其用途
JP6408186B1 (ja) * 2018-04-27 2018-10-17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合成繊維処理剤及び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合成繊維
KR102378978B1 (ko) * 2019-06-13 2022-03-25 다케모토 유시 가부시키 가이샤 합성 섬유용 처리제 및 합성 섬유
JP6841464B1 (ja) * 2020-09-28 2021-03-10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合成繊維製不織布用処理剤、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合成繊維、及び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合成繊維製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9878A (ja) * 1989-04-10 1990-11-05 Nippon Ester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仮撚加工糸の製造法
EP1052325A1 (en) * 1998-01-29 2000-11-15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mooth polyester fib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9878A (ja) * 1989-04-10 1990-11-05 Nippon Ester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仮撚加工糸の製造法
EP1052325A1 (en) * 1998-01-29 2000-11-15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mooth polyester fi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9581A (zh) 200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2429C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CN100472010C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及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CN101469509B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以及合成纤维
CN103710969B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合成纤维用处理剂水性液、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及合成纤维
JP4691429B2 (ja) 不織布製造用合成繊維の処理剤及び処理方法並びに不織布製造用合成繊維
US4995884A (en) Polyalphaolefin emulsions for fiber and textile applications
EP3656897B1 (en) Diluted solution of synthetic fiber treatment ag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ynthetic fibers
JP4691415B2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CN104160008B (zh) 织物柔软活性组合物
US5525243A (en) High cohesion fiber finishes
TWI386534B (zh) 合成纖維用處理劑及合成纖維之處理方法
CN101260613B (zh) 聚烯烃系纤维用处理剂、聚烯烃系纤维的处理方法及亲水性聚烯烃系纤维
TW202104716A (zh) 合成纖維用處理劑及合成纖維
JP6321860B1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合成繊維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JPH07216733A (ja) 繊維用紡糸油剤
JP6405072B1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
JP3907313B2 (ja) 仮撚工程に供する合成繊維用の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JP3904514B2 (ja)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及び合成繊維の処理方法
US5648010A (en) Lubricant for air entanglement replacement
KR900002274B1 (ko) 면방적용 유제
CN100549285C (zh) 合成纤维用处理剂和合成纤维的处理方法
JP3401008B2 (ja) 合成フィラメント繊維のための紡糸仕上剤
CN106103836B (zh) 合成纤维处理剂及其用途
JP2540438B2 (ja) 合成繊維用紡糸油剤
JPH07216734A (ja) 合成繊維用油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