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4453C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4453C
CN100414453C CNB2005100569210A CN200510056921A CN100414453C CN 100414453 C CN100414453 C CN 100414453C CN B2005100569210 A CNB2005100569210 A CN B2005100569210A CN 200510056921 A CN200510056921 A CN 200510056921A CN 100414453 C CN100414453 C CN 1004144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or scheme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unit
replaceable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69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0116A (zh
Inventor
富高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0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0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44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445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79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3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an electronic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109Remote control of apparatus, e.g. by a hos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95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identification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 G03G2215/0697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using identification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being an 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23Cartridges having 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当将非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时,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与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不同的操作模式,从而用户可以通过用户接口装置选择操作模式。然后,图像形成装置相互关联地存储:关于用户选择所选择的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安装的可更换单元的属性信息,例如,对该可更换单元是否为原装件进行确定的确定结果;以及按操作模式进行的打印过程的历史记录信息,如打印纸的数量、错误代码等。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有可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其中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可更换地安装有可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允许用户容易地更换包括耗材(consumable)等的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公知的。
同时,如果用户更换的可更换单元不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原装件(genuine article),则存在以下问题:不能充分体现图像形成装置的性能(例如图像质量劣化)、不能保证装置的操作,或者装置可能出现故障。这是因为,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调色剂(toner)的特性、图像载体(imagecarrier)的特性、电气电压、清洁特性、定影特性等,来控制形成图像的过程。
因此,为了保持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质量,并防止发生上述问题,JP-A-10-133528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为原装可更换部配备用于保存耗材的消耗量数据的数据载体;和通过比较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消耗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消耗量与由该数据载体保存的消耗量数据,来鉴别是否已为原装可更换单元提供了耗材。
此外,JA-A-6-149051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为调色剂盒(toner cartridge)配备用于存储预定编码数据的存储单元,和当尚未从复印机主体侧读取存储在该存储单元中的预定编码数据时禁止进行复印。
此外,JP-A-2001-100598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当从再充满调色剂的调色剂盒读取到空信息时,进行警告显示和打印禁止,所述空信息是在检测到调色剂用完时写入调色剂盒的。
此外,日本专利No.2602341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记录形成的图像的计数并将其存储在调色剂盒的存储器中,并且,如果表示调色剂盒能够形成的图像的数量的预设最终计数等于实际形成的图像的计数,则禁止以后使用该调色剂盒。
此外,日本专利No.3476704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当通过再注入调色剂的容器侧的通信单元和装置主体侧的通信单元之间的双向通信确定该再注入调色剂的容器不合适时,设置其级别比适当图像形成条件的级别低的图像形成条件,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发现安装的再注入调色剂的容器不合适;并且选择性输入单元选择用户继续再注入调色剂的事实而忽略所述容器的不合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自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即使在安装了不是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意愿来使用该不是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可以管理可更换单元的更换历史记录、操作模式的切换历史记录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可更换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输入单元,用于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相对应的操作模式及与该操作模式不同的操作模式中的任一操作模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单元所选择的操作模式进行控制;以及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优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鉴别单元,该鉴别单元用于鉴别可更换单元是否是原装件,其中存储单元与鉴别单元的鉴别结果相关联地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优选地,存储单元基于根据由输入单元选择的操作模式来执行图像形成过程的假设来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优选地,当由控制单元切换操作模式时,存储单元存储关于操作模式切换的历史记录信息,作为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优选地,存储单元与关于操作模式切换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针对各操作模式所执行的图像形成过程的信息。
优选地,当由输入单元选择的操作模式与当前正使用的操作模式相同时,禁止存储单元存储关于所选择的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优选地,存储单元与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设置信息,该设置信息限定根据其它操作模式受到控制时的图像形成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可更换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置于可更换单元中的存储芯片,用于存储可更换单元的属性信息;鉴别单元,用于根据从存储芯片读取的属性信息来鉴别可更换单元是否是原装件;以及存储单元,用于在鉴别单元确定所安装的可更换单元是非原装件时存储关于该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
优选地,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区域信息,该区域信息表示其中要使用所述可更换单元的区域。此外,鉴别单元将先前存储的区域信息与从存储单元读取的区域信息进行比较,从而鉴别安装的可更换单元是否是原装件。此外,如果鉴别单元鉴别出可更换单元是非原装件,则存储单元与关于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安装的可更换单元的区域信息。
优选地,存储单元与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顺序更换的可更换单元的属性信息。
优选地,属性信息包括用于标识各个可更换单元的单元标识信息。此外,存储单元与关于各个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可更换单元的单元识别信息。
优选地,存储单元仅仅对于由鉴别单元鉴别为非原装的可更换单元存储该可更换单元的属性信息和关于该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
优选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异常检测单元,该异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过程中的异常,其中存储单元与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异常的信息。
优选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应用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确定各个其它操作模式的应用量是否超过设立的基准应用量;以及输出单元,用于当应用量确定单元确定了各其它操作模式的应用量超过基准应用量时,输出应用量超过了基准的声明。
优选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消耗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确定各可更换单元的消耗量是否超过设立的基准消耗量;以及输出单元,用于当消耗量确定单元对于任一可更换单元确定了消耗量超过基准消耗量时,输出可更换单元的消耗量超过了基准的声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和与图像形成装置相连接的主机装置。此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更换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输入单元,用于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对应的操作模式和不同于该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中的任一种;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由输入单元选择的操作模式进行控制;以及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此外,所述主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此外,主机装置可以将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存储到存储介质。换句话说,主机装置具有用于输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的输出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和与图像形成装置相连接的主机装置。此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可更换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输入单元,用于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对应的操作模式和不同于该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中的任一种;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由输入单元选择的操作模式进行控制;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以及应用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确定各个其它操作模式的应用量是否超过设立的基准应用量。此外,所述主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当应用量确定单元确定了各其它操作模式的应用量超过基准应用量时,显示应用量超过基准值的声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用户的请求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对应的操作模式和不同于该操作模式的其它操作模式中的任一种;根据选择的操作模式执行控制;以及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此外,此处所述的操作模式指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面,不仅包括用于形成图像的程序和控制参数,而且包括输入和输出条件,并进一步包括与图像形成不直接相关的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的方面。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安装了不是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意愿使用该不是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此外,可以对可更换单元的安装历史记录以及安装了可更换单元时应该应用的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形地示出如下状态的侧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可更换单元被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卸下;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容器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盒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盒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无线通信单元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调色剂盒的存储器芯片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和存储器芯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图像载体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的配置、以及与该控制单元相连接的各个部分的框图;
图13是例示存储在程序ROM、主体NVM和单元NVM中的数据的存储器分配图;
图14A到14C是示例性地示出历史记录信息的图,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对所述历史记录信息进行管理;
图15是表示显影剂充电能力相对于存储在主体NVW 228中的消耗量(寿命计数值)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用于对显影剂充电能力的变化进行校正的设置的曲线图,其表示相对于显影剂消耗量的图像密度设置;
图17A和17B是表示由图16所示的设置进行校正的结果的曲线图,其中图17A表示经校正的调色剂密度,图17B表示经校正的图像密度;
图18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打印过程的流程图(S10);
图19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执行的操作模式切换过程的流程图(S20);
图20是表示对是否更换了调色剂盒52进行检测的单元更换检测过程的流程图(S30);
图21是表示应由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以使得用户可以选择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流程图(S40);
图22A和22B是示例性地表示显示在UI装置上的画面的图,其中图22A表示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选择画面,图22B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选择画面;
图23是详细示出图19所示的历史记录更新过程(S50)的流程图;以及
图24是示例性地示出显示在UI装置18上的历史记录显示画面299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网络3将主机装置2(例如个人计算机(PC))例如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10相连接,从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除了PC,主机装置2还可以是具有控制装置(例如微控制器单元(MCU))、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以及通信装置(用于通过网络3发送或接收信号)的终端。可以有线或无线地构造网络3。此外,多个主机装置2可以与网络3相连接。
这样,图像形成系统1被构造为使得主机装置2可以通过网络3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上部设置有开关盖16以使其围绕支轴(fulcrum)14转动。在开关盖16的前侧(图2中的左侧)设置有诸如触摸屏的用户接口装置(UI装置)18。UI装置18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信息或指令信息,并且来自用户的指令信息被输入到UI装置18。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UI装置18来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同时,UI装置18可以是仅用于执行信号输入的装置(例如开关),或者可以是仅用于接收信号输出的装置(例如显示器)。或者,UI装置18可以是既用于执行信号输入又用于执行信号输出的组合装置。
此外,在支轴14的附近设置有开关检测传感器19,其用于通过根据开关盖16的打开或关闭的接触或分离来检测开关盖16的打开或关闭。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下部例如设置有单级的送纸单元20。送纸单元20具有:送纸单元主体22和用于容纳纸的送纸盒24。在送纸盒24后端附近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从送纸盒24送纸的进纸辊26;以及用于将送进的纸逐一分离的延迟辊28。此外,在送纸盒24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0;以及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32。
传送路径34是从进纸辊26到出纸口36的纸传送路径,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后侧(图2中的右侧)附近,传送路径34被形成为从送纸单元20到定影装置100(稍后将描述)基本垂直。在传送路径34中的定影装置100的上游设置有二次转印辊88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稍后将描述),二次转印辊88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的上游设置有阻挡辊38。此外,在传送路径34中,出纸口36的附近设置有出纸辊40。
因此,通过送纸辊26从送纸单元20的送纸盒24送进的纸张由延迟辊28分离,只有最上面的纸张被导向传送路径34。然后,导入纸张的传送由阻挡辊38暂时停止,该纸张在预定的定时从二次转印辊88与二次转印支承辊82(之后将描述)之间穿过,以使得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纸张上。随后,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由定影装置100定影,然后该纸张由出纸辊40从出纸口36排出到设置在开关盖16上侧的出纸部42。出纸部42从其前侧(图2中的左侧)向出纸口逐渐向下倾斜。
例如大体上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的中央处设置有显影剂容器单元44(例如旋转显影装置)。显影剂容器单元44具有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安装有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四个显影剂容器48a到48d。这些显影剂容器48a到48d与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一起绕旋转轴50向左(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剂容器48a到48d安装有筒状调色剂盒52a到52d,所述筒状调色剂盒52a到52d分别包含装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当通过显影剂容器48a到48d将调色剂盒52a到52d安装在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中时,调色剂盒52a到52d被安装为其外表面几乎与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的外周一致。
例如由感光器制成的图像载体54被设置为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后侧(图2中的右侧)紧靠显影剂容器单元44。特别地,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中制备有Y、M、C、K四种颜色以进行全色显影,并使显影剂容器48a至48d旋转并定位于面对图像载体54的位置,然后顺序地使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在图像载体54上对潜像进行显影。
此外,在关于显影剂容器单元44的旋转轴50与图像载体54基本上相对的位置的附近设置有无线通信单元56。无线通信单元56具有天线58,并且无线地与存储器芯片170(稍后将描述)进行通信。
此外,在图像载体54的下方设置有例如包括充电辊的充电装置60,以对图像载体54均匀充电。此外,图像载体清洁器62在图像载体54的旋转方向上在充电装置60的上游邻靠图像载体54。图像载体清洁器62包括:清洁刀片64,用于刮除一次转印后残留在图像载体54上的调色剂;以及废调色剂收集瓶66,用于收集清洁刀片64刮除的调色剂。
同时,例如,在废调色剂收集瓶66的后侧(图2中右侧)形成有肋条,并且废调色剂收集瓶66的后表面被形成为弯曲的表面,从而能够平顺地传送纸张。此外,废调色剂收集瓶66的后表面构成传送路径34的一部分。
此外,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后侧的下方设置有曝光装置68,所述曝光装置68用于使用光线(例如激光束)将潜像写在由充电装置60充电的图像载体54上。此外,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的上方设置有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例如反射型感光器,其用于检测安装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中的调色剂盒52a至52d是否未使用。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和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的上方设置有中间转印装置72。中间转印装置72每当中间转印体74旋转一次时在一次转印位置处为各种颜色对由显影剂容器单元44显现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以使得在中间转印体74上叠加具有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在二次转印位置(稍后将描述)处将该调色剂图像集总转印到纸张上。
中间转印装置72包括:中间转印体74(例如中间转印带)、一次转印辊76、绕入辊(lap-in roller)78、绕出辊(lap-out roller)80、二次转印支承辊82、刮刀支承辊84以及刷支承辊86。中间转印体74例如具有弹性,并且被基本上平坦地展开,从而具有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上方的长边和短边。中间转印体74的上长边被展开成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上侧的出纸部42基本上平行。此外,中间转印体74具有一次转印部(图像载体缠绕区域),该一次转印部以在绕入辊78和绕出辊80之间缠绕的方式紧靠图像载体54,所述绕入辊78设置于中间转印体74的下长边处的一次转印辊76的上游,绕出辊80设置于一次转印辊76的下游。此外,中间转印体74在预定范围内缠绕图像载体54以跟随图像载体54的旋转。
此外,在中间转印体74的后侧(图2中的右侧),通过绕出辊80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形成平坦表面(短边)。该平坦表面形成面对传送路径34的二次转印部。
这样,通过一次转印辊76,将图像载体54上的调色剂图像例如按照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重复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4上,然后将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向二次转印部传送。
刮刀支承辊84辅助刮刀94(稍后将描述)刮除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74上的调色剂,刷支承辊86辅助刷辊96(稍后将描述)刮除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74上的调色剂。
二次转印辊88和中间转印装置72的二次转印支承辊82彼此面对,传送路径34夹在二者之间。具体地,二次转印辊88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之间的位置成为二次转印部中的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支承辊82的辅助下,二次转印辊88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4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上。在此,当中间转印体74旋转三次时,即,当分别承载了具有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三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时,二次转印辊88与中间转印体74分离,而当转印了黑色调色剂图像时,二次转印辊88紧靠中间转印体74。同时,在二次转印辊88与二次转印支承辊82之间存在预定的电位差。例如,当二次转印辊88具有高电压时,二次转印支承辊82接地(GND)等。
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与中间转印体74相对地设置有图像密度传感器90(例如反射型感光器),二者之间夹着传送路径34。图像密度传感器90读出形成在中间转印体74上的调色剂块,并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体74上的图像的密度。
用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器92被设置为紧靠中间转印体74的与图像载体相对的端部。用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器92例如包括:刮刀94,用于刮除和清洁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体74上的调色剂;刷辊96,用于进一步刮除在刮刀94进行清洁之后残留的调色剂;以及废调色剂收集瓶98,用于收集刮刀94和刷辊96刮除的调色剂。刮刀94例如由不锈钢薄板制成。对刮刀94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刷辊96例如具有诸如经过导电处理的丙烯刷子。此外,当中间转印体74承载有调色剂图像时,刮刀94及刷辊96与中间转印体74分离;反之,它们在预定定时彼此组合以紧靠中间转印体74。
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方设置有定影装置100。定影装置100具有加热辊102和加压辊104,将由二次转印辊88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二次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纸张上,并且向出纸辊40传送该纸张。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设置有控制单元106,其用于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部分。
通过将图像载体54、充电装置60和图像载体清洁器62相互集成来构成图像载体单元108。此外,通过将图像载体单元108、中间转印装置72和用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器92相互集成来构成图像形成单元110。此外,通过将定影装置100和出纸辊40相互集成来构成定影单元112。
另外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10可以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拆卸,并且图像形成单元110是通过打开开关盖16来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拆卸的。此外,图像载体单元108可以安装到图像形成单元110或者从图像形成单元110拆卸。
调色剂盒52a到52d在开关盖16打开并且它们位于前侧(开关盖16侧)时可以安装到显影剂容器48a到48d或者从显影剂容器48a到48d拆卸,所述显影剂容器48a到48d安装在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中。显影剂容器48a到48d在开关盖16打开并且它们位于前侧(开关盖16侧)时可以安装到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或者从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拆卸。
定影单元112可以通过拆下顶盖(未示出)来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拆卸。此外,其它单元(例如显影剂容器单元44和送纸单元20)可以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拆卸。
这样,用户可以更换各个单元。另一方面,在用户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安装可更换单元的情况下,如果该可更换单元不是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原装件,则会出现不能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和不能保证操作的问题。这是因为,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所使用的构件的特性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因此,可由用户更换的单元配置有用于检测预定的条件的传感器。
此后,如果没有指明是多个组件(例如显影剂容器48a到48d)中的哪一个,则将这些显影剂容器简单地缩写为“显影剂容器48”。
接下来,将对具有用于检测预定条件的传感器的可更换单元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4和5示出了作为可更换单元的显影剂容器48的结构。
显影剂容器48具有:显影辊116,用作为设置在显影剂容器外壳(显影剂容器主体)114的图像载体54侧的显影剂载体;第一螺旋推运器(auger)118;第二螺旋推运器120;第三螺旋推运器122;以及层厚度调节构件124。显影剂容器48例如还包括双组分显影剂,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括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
显影剂容器外壳114具有:开闭器126,用于打开或关闭调色剂接收口134和显影剂排放口140(稍后将描述);筒状输入传送路径128,用于传送从调色剂盒52输入的调色剂;以及筒状显影剂传送路径130和132,用于搅拌和传送调色剂和载体。
输入传送路径128具有:调色剂接收口134,用于接收来自调色剂盒52的调色剂;以及调色剂送入口136,用于将调色剂送入显影剂传送路径130。输入传送路径128中设置有第一螺旋推运器118。第一螺旋推运器118将通过输入传送路径128从调色剂盒52接收的调色剂传送到显影剂传送路径130。此外,对第一螺旋推运器118的旋转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调节从调色剂盒52供给显影剂容器48的调色剂的量。因此,CPU 202可以累计第一螺旋推运器118的驱动时间和旋转次数,从而可以计算出调色剂的消耗量(调色剂盒52的消耗量)。此外,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计算调色剂的消耗量:将曝光装置68在图像载体54中写入静电潜像时流过图像载体54的电流作为电荷存储到载体,然后由CPU 202对存储的电荷达到预定量的次数进行计数。
在输入传送路径128中,在调色剂接收口134与调色剂送入口136之间设置有调色剂有/无检测传感器138。调色剂有/无检测传感器138例如通过检测输入传送路径128中两点间取决于调色剂存在或不存在的阻抗值的变化,来检测输入传送路径128中存在或者不存在调色剂。此外,调色剂有/无检测传感器138可以是压电元件。
显影剂传送路径130具有显影剂排放口140,该显影剂排放口140用于将多余的显影剂排放到调色剂盒52,并且在显影剂传送路径130中设置有第二螺旋推运器120。第二螺旋推运器120搅拌通过输入传送路径128传送的调色剂和载体,并将所得的混和物传送到显影剂传送路径132。
显影剂传送路径132中设置有第三螺旋推运器122。第三螺旋推运器122搅拌并传送通过显影剂传送路径130的显影剂,并将产物提供给显影辊116。
同时,在显影剂传送路径130与显影剂传送路径132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43。在分隔板143的两端设置有通道(未示出),其用于连接显影剂传送路径130与显影剂传送路径132。因此,第二螺旋推运器120和第三螺旋推运器122以彼此不同的方向传送显影剂,从而,可以通过载体对调色剂摩擦充电以使其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荷量,并使得调色剂可以在显影剂容器外壳114中流通。此外,在预定的定时将劣化的显影剂从显影剂排放口140排放到调色剂盒52,从而可以延长显影剂的总寿命(滴流显影方法)。
开闭器126带有开口144和146。开口144与调色剂接收口134交叠以形成调色剂从调色剂盒52到显影剂容器48的通道,开口146与显影剂排放口140交叠以形成多余的显影剂从显影剂容器48到调色剂盒52的通道。
显影辊116在承载调色剂时紧靠图像载体54,从而利用调色剂对图像载体54承载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层厚度调节构件124调节显影辊116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度。
图6和7示出作为可更换单元的调色剂盒52的结构。
调色剂盒52具有:调色剂盒主体150;以及设置在调色剂盒主体150的纵向端部的转动构件152。
调色剂盒主体150被形成为筒状,并被形成为使一大致圆筒形部分(其中设置有转动构件主体154)与从该大致圆筒形部分沿与其纵向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逐渐变窄地延伸的部分彼此成为一体。此外,当调色剂盒52通过显影剂容器48安装在显影剂容器单元主体46中时,调色剂盒主体150被构造为其外表面与显影剂容器主体46的外周基本一致。
在调色剂盒主体150中形成有筒部156,其用于容纳要提供给显影剂容器48的调色剂。筒部156中设置有上述的转动构件主体154。搅拌和传送元件154例如是以螺旋形旋绕的,其搅拌筒部156中的调色剂,并将经搅拌的调色剂向显影剂容器48的调色剂接收口134传送。
转动构件152具有:转动构件主体154;以及圆筒状的筒部156,其设置在转动构件主体154中并与调色剂盒主体150一体地形成。筒部156在转动构件主体154的侧面158被筒部侧壁160密封,并且其中设置有隔离壁162。在隔离壁面对筒部侧壁160的一侧形成有显影剂收集空间164,其用于收集来自显影剂容器48的多余显影剂,上述的筒部156被形成为在隔离壁162与筒部侧壁160相背的一侧延伸。
转动构件主体154具有覆盖有透明构件的窗口166,并且其内表面被形成为圆筒状以沿筒部156的圆筒部分的外表面旋转。此外,筒部156的圆筒部分的外表面接合有诸如白色带的反射构件168。当在显影剂容器48中安装有调色剂盒52并且转动构件主体154旋转时,反射构件168通过窗口166露出。此外,当其中安装有调色剂盒52的显影剂容器单元44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中旋转时,露出的反射构件168经过面对着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的位置,该传感器70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如上所述,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例如是反射型感光器。当安装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中的调色剂盒52的反射构件168经过面对着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的位置时,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检测反射构件168的反射量(该反射量根据调色剂造成的污染而变化),从而检测出调色剂盒52是否是未使用的。
转动构件主体154的侧面158接合有存储器芯片170。存储器芯片170具有天线172,并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上的无线通信单元56进行无线通信。
接下来,对于无线通信单元56和存储器芯片170,将对其各自的电路配置和它们之间进行的通信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无线通信单元56的电路配置的框图。图9是表示存储器芯片170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单元56的电路包括:发送和接收控制单元174、调制电路176、发送电路178、接收电路180、解调电路182,以及天线58。在无线通信单元56中,发送和接收控制单元174控制无线通信单元56的各个组件的操作。此外,发送和接收控制单元174将从控制单元106输入的数据输出到调制电路176。此外,发送和接收控制单元174将由接收电路180接收并由解调电路182解调的数据输出到控制单元106。调制电路176对从发送和接收控制单元174输入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将经调制的数据输出到发送电路178。发送电路178通过天线58向存储器芯片170输出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包括要存储在存储器芯片170中的数据和时钟信号。
接收电路180通过天线58接收从存储器芯片170发送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到解调电路182。解调电路182根据从接收电路180输入的信号的变化,对由存储器芯片170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并将经解调的数据输出到发送和接收控制单元174。
如图9所示,存储器芯片170的电路包括:单元非易失性存储器(NVM)184、发送逻辑电路186、接收逻辑电路188、发送电路190、接收电路192、时钟再生器电路194、电源单元196,以及天线172。
当从无线通信单元56向存储器芯片170发送无线电信号时,接收电路192、时钟再生器电路194和电源单元196通过天线172接收该无线电信号。在存储器芯片170中,当接收到无线电信号时,电源单元196对由该无线电信号的电磁感应引起的电流进行整流,并为存储器芯片170的各个组件提供组件操作所需的电力。例如,当需要的电压高于电源单元196产生的电压时,可以将存储器芯片170构造为接收从主体40提供的电力。例如,通过为存储器芯片170进一步配置电源线圈等,可以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提供给显影剂容器单元44的交流电来供应电力。
当时钟再生器电路194接收到无线电信号时,其重新产生时钟信号并将重新生成的时钟信号输出到构成存储器芯片170的各个电路。当接收电路192接收到无线电信号时,其与从时钟再生器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相同步地将信号(例如包括在所述无线电信号中的数据)输出到接收逻辑电路188。接收逻辑电路188与从时钟再生器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相同步地对诸如从接收电路192输入的数据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将经解调的信号输出到单元NVM 184。
单元NVM 184是可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当从接收逻辑电路188与从时钟再生器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相同步地输入的信号表示数据写入时,单元NVM 184执行数据的写入(存储);而当该信号表示数据读出时,单元NVM 184将存储在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输出到发送逻辑电路186。包括在单元NVM 184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是闪速只读存储器(闪存)、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eRAM)。
发送逻辑电路186与从时钟再生器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相同步地对从单元NVM 184输入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将经调制的数据输出到发送电路190。发送电路190与从时钟再生器电路194输入的时钟信号相同步地,通过天线172将从发送逻辑电路186输入的信号作为无线电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单元56。
同时,可以对作为无线电信号发送或接收的信号进行加密后再将其转换为无线电信号,然后对其进行发送或接收。此外,例如,经授权的用户可以使用加密的无线电信号,通过控制单元106之外的任何装置来重写单元NVM 184中的内容。
图10示出了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56和存储器芯片170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在每个显影剂容器48中都安装有调色剂盒52,当显影剂容器单元44(图2)围绕旋转轴50旋转时调色剂盒52移动。无线通信单元56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的侧面附近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2,以顺序地大致面对着通过显影剂容器单元44的旋转而移动的多个存储器芯片170。无线通信单元56在暂停状态也适于进行无线通信,其中在所述暂停状态下显影剂容器48的移动被控制在大致地面对任一存储器芯片170的位置处,以与面对的存储器芯片170进行无线通信。此外,无线通信单元56适于接收存储器芯片170例如响应于无线通信单元56输出的无线电信号而发送的确认信号,以确认数据发送或接收的开始。
图11示出作为可更换单元的图像载体单元108的结构。
如上所述,通过将图像载体54、充电装置60和图像载体清洁器62相互集成来构成图像载体单元108。例如,图像载体单元108具有:设置在图像载体清洁器62内上部的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以及设置在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下方的浮标200。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具有一光路,该光路被构造为使得由设置于一侧的受光部接收由设置于另一侧的发光部发出的光,并且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向控制单元106输出受光部是否接收到光。浮标200适于在废调色剂收集瓶66中收集的来自图像载体54的废调色剂超过预定量时上升,并且适于在废调色剂收集瓶66充满了废调色剂时遮断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的光路。因此,图像载体单元108利用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和浮标200来检测废调色剂收集瓶66是否变满,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106。
此外,可以在用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器92中设置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和浮标200,以检测废调色剂收集瓶98是否变满。
因此,具有用于检测预定条件的传感器等的可更换单元适于将传感器等检测的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106,并且控制单元106根据输入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组件。
此外,图像载体单元108可以设置有存储器芯片。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有无线通信单元(与图8中所示的无线通信单元56相似),该无线通信单元应设置在图像载体单元108中设置的存储器芯片的附近。设置在图像载体单元108中的存储器芯片具有与图9中所示的存储器芯片170的配置相同的配置。此外,当将图像载体单元108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时,存储器芯片在CPU 202的控制下与无线通信单元发送或接收信号。
接下来,将对控制单元106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12是表示控制单元106的构成以及与控制单元106相连接的各个组件的框图。
控制单元106具有:CPU 202、存储单元204、传感器接口(传感器I/F)电路206、无线通信单元控制电路208、通信接口(通信I/F)电路210、用户界面(UI)控制电路212、图像绘制电路214、过程控制电路216、图像形成部接口(图像形成I/F)电路218,以及纸传送部控制电路220。这些组件被构造为能够通过系统总线222输入或输出信号。
CPU 202通过系统总线222在构成控制单元106的各个组件之间发送或接收信号,并且对构成控制单元106的各个组件进行控制。
存储单元204具有:程序ROM 224、RAM 226、以及主体非易失性存储器(NVM)228,并且存储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所需的信息等。程序ROM 224例如可以具有闪速ROM,并且存储在程序ROM 224中的内容可以被更新。RAM 226例如可以具有SRAM,并且存储有临时信息,例如从图像绘制电路214输入的绘图数据。主体NVM 228例如具有诸如EEPROM或闪速ROM的电可重写非易失性存储器。同时,主体NVM 228是可重写的存储器件,并且主体NVM 228可以是其电力例如由电池支持的SRAM、硬盘驱动器(HDD)或光存储器,只要即使图像形成装置10断电其也能保持数据即可。
传感器I/F电路206分别接收开关检测传感器19、温度传感器30、湿度传感器32、未使用状态检测传感器70、调色剂有/无检测传感器138、图像密度传感器90以及废调色剂充满传感器198的检测结果,并且通过系统总线222将这些检测结果输出到CPU 202。无线通信单元控制电路208通过无线通信单元56与分别设置在调色剂盒52a到52d中的四个存储器芯片170发送或接收信号,通过系统总线222与CPU 202、存储单元204等发送或接收信号,并且将各个存储器芯片与CPU 202、存储单元204等相连接。
通信I/F电路210通过网络3与主机装置2发送或接收信号,通过系统总线222与CPU 202等发送或接收信号,并且将主机装置2与CPU 202等相连接。UI控制电路212与UI装置18发送或接收信号,通过系统总线222与CPU 202等发送或接收信号,并且将UI装置18与CPU 202等相连接。
图像绘制电路214根据从主机装置2等输入的图像形成信号来绘制图像,并且将绘制的图像输出到CPU 202和RAM 226。过程控制电路216以及CPU 202参照存储在存储单元204中的设定值(稍后将描述),通过图像形成部I/F电路218来控制图像形成部230,该图像形成部230包括曝光装置68、图像形成单元110、显影剂容器单元44等。纸传送部控制电路220以及CPU 202控制纸传送部232,该纸传送部232包括送纸辊26、延迟辊28、阻挡辊38等。
同时,由于CPU 202可以对存储在存储单元204中的数据与存储在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具有存储器芯片170的调色剂盒52的状态,所以,即使存储器芯片170不具有任何传感器,它也构成检测单元的一部分。
接下来,将对存储在程序ROM 224、主体NVM 228以及单元NVM184中的数据进行详细描述。
图13示出了存储在程序ROM 224、主体NVM 228以及单元NVM184中的数据的示例。
程序ROM 224设置有程序区域234、设定值区域236等。程序区域234存储有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的执行程序238。设定值区域236存储有各寿命极限值240、单元到达其设定寿命极限值的次数242、温度相关参数组244、湿度相关参数组246、调色剂密度参数组248、确定定时设定值252、以及各模式极限值253。
各寿命极限值240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可更换单元的寿命(寿命极限值)。例如,为原装件和非原装件预先设置各寿命极限值。
单元到达其设定寿命极限值的次数242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个可更换单元被允许到达寿命极限值的次数。温度相关参数组244包括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温度控制相关的各参数。湿度相关参数组246包括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湿度控制相关的各参数。调色剂密度参数组248包括与显影剂容器48中的调色剂密度控制相关的各参数。确定定时设定值252包括在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适于操作模式的打印准备的过程(图18)等中,直到CPU 202开始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可更换单元是否为原装件之前的时间段(确定定时)。
各模式极限值253包括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为每种其它操作模式(即,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预先设置的基准应用量。例如,当使用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时,基准应用量是其中可以确保操作的应用时段的上限(打印纸的数量、寿命计数值等)。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下面将进行说明)来计算其它操作模式的累计消耗量(打印纸的数量、寿命计数值等),并将计算出的累计消耗量和各模式极限值253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应通知声明:按该操作模式的应用量超过了基准应用量。
主体NVM 228设置有对应单元信息区域254和主体侧更新区域256等。
对应单元信息区域254存储有对应型号代码258和对应国家代码260。对应型号代码258存储有型号表(数据),该型号表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可更换单元是否是与图像形成装置10匹配的型号。对应国家代码260存储有各国家表(数据),该各国家表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可更换单元设置在各个国家不同的规格。
主体侧更新区域256存储有各单元的安装历史记录262、主体侧的各寿命计数值264、主体侧的单元到达其寿命极限值的次数266、各检测历史记录268、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等。各单元安装历史记录262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可更换单元的安装历史记录。此外,在每个各单元安装历史记录262的初始状态(作为初始值)中存储有表示安装了原装件的值。主体侧的各寿命计数值264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可更换单元的各寿命计数值(从开始使用可更换单元时到现在的消耗量)。同时,可以通过每个单元的累计操作时间等来计算各单元的消耗量。主体侧的单元到达其寿命极限值的次数266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可更换单元到达其寿命极限值的次数。各检测历史记录268包括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各个传感器等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的历史记录。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包括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可更换单元的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存储有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默认模式S)作为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的初始值。此外,当用户选择操作模式时,图像形成装置10添加选择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此外,当用户选择与最新近操作模式相同的操作模式时,图像形成装置10将操作模式重写为最新近操作模式。也就是说,当连续地选择相同的操作模式时,将其共同存储为单个操作模式。此外,打印历史记录272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打印过程的历史记录。
单元NVM 184设置有单元信息区域273、单元侧更新区域274等。
单元信息区域273存储有:表示型号的型号代码276;表示设置了型号规格的国家的国家代码278;制造商的序列号280和制造日期282,其对于各单元是唯一的;表示单元寿命的寿命极限值284;以及用于过程控制的过程参数286等。
单元侧更新区域274存储有:寿命计数值288,表示调色剂盒52从其开始被使用时到现在的消耗量;单元到达其寿命极限值的次数290,表示到达存储在寿命极限值284中的寿命极限值的次数;以及关联历史记录信息292等。同时,关联历史记录信息292包括关联信息(例如可用于获知调色剂盒52的状态的图像载体54的旋转次数)的历史记录。
在图14A到14C中,对图像形成装置10管理的历史记录进行例示。
如图14A所例示,安装历史记录262(图13)以表的形式包括有各单元的更换定时、所安装的单元的属性信息和所安装单元的消耗量,在该表中更换定时、属性信息和消耗量彼此关联。单元的更换定时包括:表示安装或移除各单元的信息;以及安装或移除的日期和时间。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10存储有单元的更换历史记录。
此外,单元的属性信息包括:各单元的制造商序列号;表示其中要使用各单元的地区的国家代码(地区信息);以及对各单元是否是原装件进行鉴别的鉴别结果。各单元的制造商序列号是用于标识各单元的信息。于是,通过将安装的单元的制造商序列号与操作模式相关联地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管理每个单元的历史记录等。此外,在单元的属性信息中可能包括单元的型号代码。
此外,各单元的消耗量包括:当各单元用于打印时打印纸的数量、以及表示各单元累计驱动时间的寿命计数值等。本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存储有各单元直到现在的累计消耗量和各打印过程所使用的消耗量,作为各单元的消耗量。
如图14B所例示,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包括:操作模式切换定时、切换后的操作模式(即应用的操作模式)、以及各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操作模式切换定时、切换后的操作模式和各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彼此相互关联。
操作模式切换定时是表示操作模式改变的定时的信息。同时,当用户再次选择与最新近操作模式相同的操作模式时,操作模式不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不将选择的操作模式存储为操作模式历史记录。也就是说,只有操作模式改变了,图像形成装置10才将操作模式的切换日期和时间(切换定时)、应用的操作模式以及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存储为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根据包括在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中的操作模式切换日期和时间以及应用的操作模式,来生成其中应用各操作模式的时间段作为历史记录信息。
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例如包括表示设置各操作模式时图像形成条件的信息(校正参数、图像密度参数、调色剂密度参数等)。本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只有当设置了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时才将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存储为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这是因为,当设置了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时,应用的是公知的图像形成条件。此外,当设置了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时,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将温度和湿度存储在装置中,作为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这是因为,原装调色剂和非原装调色剂对于温度或湿度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
如图14C所例示,打印历史记录272包括:根据用户的请求而执行的打印过程的定时(打印日期和时间);表示在打印过程中产生的异常的错误代码;以及打印过程所打印的打印纸数量。
打印日期和时间例如表示从用户发出打印过程请求(打印作业)的日期和时间。
错误代码包括错误信息,该错误信息表示其中连续执行图像形成过程的异常状态,以及伴随图像形成过程强制终止的异常状态。此外,可以将错误代码直接输出到UI装置18上,或者当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维护管理的管理员执行常规操作时将其第一次输出到UI装置18上等。
打印纸数量表示一次打印过程所打印的打印纸的数量。此外,打印纸数量可以是纸张的累计数量。当应用各种操作模式时,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根据包括在打印历史记录272中的打印日期和时间、打印纸数量,以及包括在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中的操作模式切换日期和时间和应用的操作模式,来生成单元的使用状态(关于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
历史记录信息可以存储在单元NVM 184以及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历史记录信息(操作模式、图像形成条件、以及消耗量)在单元安装在其它图像形成装置10上时也可以存储在单元NVM 184中以对其进行管理。
图15是表示显影剂的充电能力相对于存储在主体NVW 228中的显影剂消耗量(寿命计数值)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用于对显影剂充电能力变化进行校正的设置的曲线图,其示出关于显影剂消耗量的图像密度设置。
图17A和17B是表示利用图16所示的设置进行校正的结果的曲线图,其中图17A表示经校正的调色剂密度,图17B表示经校正的图像密度。
通过显影剂容器48中的载体,容纳在调色剂盒52中的调色剂被摩擦充电成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荷量。当使用显影剂时,显影剂的充电能力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而劣化,如图15所示的原装调色剂P的特性。
因此,即使图像形成装置10采用滴流显影方法,为了使形成在纸上的图像的图像质量保持在预定水平,也应对显影剂容器48中的调色剂密度和中间转印体74上的图像密度的设置进行校正。
例如,CPU 202使图像密度传感器90检测图像密度。此时,如果图像密度高,则CPU 202控制第一螺旋推运器118的旋转驱动以减少要提供到显影剂容器48中的调色剂的量,从而降低调色剂密度,这使得图像密度降低。此外,如果图像密度低,则CPU 202控制第一螺旋推运器118的旋转驱动以增加要提供到显影剂容器48中的调色剂的量,从而提高调色剂密度,这使得图像密度增加。通常,使用具有半色调密度的图案作为用于检测上述图像密度的图案。
然而,当调色剂的充电能力劣化时,改进了调色剂的显影性能并增加了图像密度。因此,如果照原样地执行上述控制,则可能过度地降低调色剂密度,这可能使得最大图像密度降低。
因此,即使调色剂的充电能力劣化,为了使转印到纸上的图像的最大密度不降低,也对用于控制显影剂容器48中的调色剂密度的设定值进行校正以使其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而增加,该设定值存储在调色剂图像参数组248中,该调色剂图像参数组248用于根据由图像密度传感器90检测到的图像密度检测结果来控制调色剂密度。CPU 202使得第一螺旋推运器118根据经校正的设定值(图16中的对应于调色剂P的设定S)旋转,从而可以保持调色剂密度以使其不低于所希望的预定值,如图17A所示。
结果,如图17B所示,可以保持图像密度以使其不低于规定的设定值。
另一方面,在安装了不是原装调色剂盒的调色剂盒(该调色剂盒包含有与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原装调色剂P不同的调色剂X或调色剂Y,并且具有与调色剂盒52的结构基本上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可以预见调色剂X或调色剂Y将表现出不同于原装调色剂P的特性。因此,为了改进要形成在纸上的图像的质量,需要与对应于调色剂P的设置S不同的经校正的设定值。因此,例如,对于不是原装调色剂盒的任何调色剂盒(其包含有调色剂X或调色剂Y)的情况,对通过组合要改变的条件而获得的显影剂消耗量进行校正,所述要改变的条件例如是:增大或减小调色剂密度设定值的变化程度(梯度)(图16中的m1或m2);增大或减小极限值(m1或m2);改变初始值(消耗量=0)(m3);不根据消耗量对设定值进行改变(m4);以及,例如通过改变初始值,不根据消耗量对设定值进行改变(m5)。通过使得用户可以通过UI装置18选择与对应于原装调色剂的操作模式不同的操作模式来进行这种改变。
此外,在本示例中,设置m1与“模式A”相关联,模式A是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如果设置了模式A,则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应用设置m1来执行图像形成。类似地,设置m2与“模式B”相关联,模式B是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设置m3与“模式C”相关联,模式C是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设置m4与“模式D”相关联,模式D是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设置m5与“模式E”相关联,模式E是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也就是说,对于非原装件(调色剂盒等),图像形成装置10预先具有多种操作模式,在图像形成过程中这些操作模式的校正量各不相同。此外,与在原装件的公知性能下设置的“默认模式S”相比,优选地,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是不易引起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异常(由调色剂而导致装置中的污点等)的模式(安全模式)。
此外,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204和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UI装置18的显示等。例如,如果调色剂盒52是原装件,则在UI装置18上显示调色剂的剩余量,而如果调色剂盒52是非原装件,则在UI装置18上显示调色剂的消耗量。这是因为,如果调色剂盒52是非原装件,调色剂的量是未知的,因此无法计算调色剂的剩余量。
接下来,将描述由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图像形成过程。
图18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打印过程(S10)的流程图。
如图18所示,在步骤100(S100),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接收到例如来自主机装置2(如图1)的图像形成信号,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102,然后开始图像形成过程。
在步骤102(S102),当将图像形成信号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时,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根据设定的操作模式来操作各单元,从而执行打印过程。更具体地说,充电装置60对图像载体54均匀地充电,光线根据图像信号从曝光装置68发射到充电的图像载体54上。来自曝光装置68的光线对图像载体54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形成潜像。
显影剂容器单元44在显影位置对图像载体54承载的潜像进行显影。在显影剂容器单元44中,分别对显影剂容器48a到48d提供来自调色剂盒52a到52d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此外,将过量地提供给显影剂容器48a到48d的显影剂分别收集到调色剂盒52a到52d中。在中间转印体74上叠置由显影剂容器单元44的显影剂容器48a到48d对于各种颜色进行了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以将该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74。在一次转印时,用于图像载体54的清洁器62刮除残留在图像载体54上的废调色剂以将其收集。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送纸信号等时,容纳在送纸盒24中的纸由送纸辊26传送,由延迟辊28分离,并被分别导向传送路径34。然后该纸被阻挡辊38停止一次,并在预定的定时被导入二次转印辊88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之间。当纸被导入二次转印辊88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之间时,通过二次转印辊88和二次转印支承辊82,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体74上的调色剂图像(其中四种颜色相互交叠)被二次转印到该纸上。二次转印之后,用于中间转印体74的清洁器92刮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74上的废调色剂以将其收集。
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被导向定影装置100,通过加热辊102和加压辊104产生的热压力使得该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利用出纸辊40,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被从出纸口36排向出纸部分42。
在步骤104(S104),当在打印操作过程中发生异常时,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S116。在其它情况下,过程进行到S106。
在步骤106(S106),图像形成装置10确定是否完成了所请求的全部打印。如果完成了所请求的全部打印过程,则过程进行到S108。然而如果未完成,则过程进行到S102以打印下一幅图像。
在步骤108(S108),控制单元106将打印日期和时间以及打印纸数量作为打印历史记录272(图13和14)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
此外,控制单元106将调色剂盒52的寿命计数值等存储在单元NVM184和主体NVM 228中。
在步骤110(S110),控制单元106根据包括在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中的操作模式切换日期和时间、应用的操作模式,以及包含在打印历史记录272中的打印日期和时间、打印纸数量,来计算在当前设定的操作模式中所打印的打印纸的数量之和,并且将计算出的打印纸数量之和与基准应用量(该操作模式中的打印纸数量的上限)进行比较,所述基准应用量包括在各模式极限值253中。
在步骤112(S112),当设定的操作模式是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并且在该操作模式中打印的打印纸的数量之和超过了基准应用量时,控制单元106执行S114。在其它情况下,打印过程(S10)结束。
在步骤114(S114),控制单元106向主机装置2发送一消息,该消息表示该操作模式中的应用量超过了基准应用量。主机装置2显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单元106)接收的消息,以通知用户:当前应用的操作模式中的消耗量超过了基准应用量。
在步骤116(S116),当检测到异常状态时,控制单元106将表示检测到的异常状态的错误代码作为打印历史记录272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
在步骤118(S118),控制单元106根据异常状态来确定是否可以连续执行打印过程。如果确定了可以连续执行打印过程,则过程进行到S106,然后继续打印过程。如果确定了不能连续执行打印过程,则强制停止打印过程。
因此,在打印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10与单元更换历史记录和操作模式切换历史记录相关联地存储打印历史记录272等。此外,当设置了对应于非原装调色剂盒的操作模式时,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对应操作模式设定的基准应用量来警告用户。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历史记录很清楚地知道打印过程过程中的失败与设定的操作模式之间的关系。此外,在不能保证操作的情况中,可以通知用户:正在进行超过基准的打印过程。
此外,在上述流程图(S10)中,图像形成装置10将操作模式的应用量与基准应用量进行比较(S110),并且通知用户该消息(S11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流程图所示的过程。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将各单元的累计消耗量(累计驱动时间或打印纸数量)与基准消耗量进行比较,并且向用户通知表示各单元的累计消耗量超过了基准消耗量的消息。
接下来,将对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204和单元NVM 184中的数据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执行的操作模式切换过程的流程图(S20)。
图20是表示对是否更换了调色剂盒52进行检测的单元更换检测过程的流程图(S30)。
图21是表示应由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以使得用户可以选择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选择过程的流程图(S40)。
如图19所示,在步骤202(S202),CPU 202确定开关检测传感器19是否检测到开关盖16的打开或关闭。如果CPU 202确定检测到了开关盖16的打开或关闭,则过程进行到S30。在其它情况,过程返回S202。也就是说,当打开或关闭了开关盖16时,有可能更换了调色剂盒52,因此执行单元更换检测过程。
在步骤300(图20中的S300),CPU 202从单元NVM 184读取制造商的序列号280。
在步骤302(S302),CPU 202从主体NVM 228读取上次安装的调色剂盒的制造商的序列号,该制造商序列号包括在各单元安装历史记录262中。
在步骤304(S304),CPU 202确定上次安装的调色剂盒的制造商序列号是否与从单元NVM 184读取的制造商序列号280相同。如果上次安装的调色剂盒的制造商序列号与从单元NVM 184读取的制造商序列号280相同,则过程进行到S306。在其它情况下,过程进行到S308。
在步骤306(S306),CPU 202认为再次安装了未更换的调色剂盒52(未更换)。
在步骤308(S308),CPU 202认为安装了经更换的调色剂盒52(检测到更换)。
在步骤204(图19中的S204),如果CPU 202确定检测到了调色剂盒52的更换,则过程进行到S206。在其它情况下,过程返回S202。
在步骤206(S206),CPU 202从程序ROM 224读取确定定时设定值252。
此外,确定定时设定值252可以为零(0)。
在步骤208(S208),CPU 202使用定时器等(未示出)来确定是否是开始对安装的调色剂盒52是原装件还是非原装件进行确定的确定定时。如果是开始对安装的调色剂盒52是原装件还是非原装件进行确定的确定定时,则过程进行到S210。在其它情况下,CPU 202等待直到到达确定定时。
在步骤210(S210),CPU 202从单元NVM 184读取型号代码276和国家代码278。
在步骤212(S212),CPU 202从主体NVM 228读取对应型号代码258和对应国家代码260。
在步骤214(S214),CPU 202将型号代码276和国家代码278与对应型号代码258和对应国家代码260进行比较,并确定更换的调色剂盒52是否是原装件。
CPU 202根据从当前安装的调色剂盒52读取的数据,对包括在主体NVM 228的各单元安装历史记录262中的调色剂盒52的安装历史记录(单元更换日期和时间、属性信息、以及消耗量)进行更新,然后过程进行到S40。
在步骤400(S400),如图22A和22B所例示,UI装置18根据所安装的调色剂盒52(原装件或非原装件)来显示操作模式选择画面。具体地说,当安装的调色剂盒52是原装件时,UI装置18显示图22A所示的操作模式选择画面294。此外,当安装的调色剂盒52是非原装件时,UI装置18显示图22B所示的操作模式选择画面298。在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选择画面294上,显示有:键按钮296a,用于选择默认模式S(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键按钮296b,选择其它操作模式(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以及表示安装的调色剂盒是原装件并且选择默认模式S为优选的消息。在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选择画面298上,显示有:与上述键按钮296a和键按钮296b相似的键按钮296a和键按钮296b;以及表示安装的调色剂盒是非原装件并且选择其它操作模式(模式A到模式E)为优选的消息。此外,可以通过连续地按下键按钮296b来选择模式A到模式E。
在步骤402(S402),CPU 202确定是否完成了选择显示在操作模式选择画面294(或操作模式选择画面298)上的键按钮296a或键按钮296b的输入。如果完成了选择键按钮296a或键按钮296b中的任一个的输入,则过程进行到S404。如果没有完成指定任一操作模式的输入,则图像形成装置10等待直到用户选择操作模式。
在步骤404(S404),CPU 202将主体NVM 228的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更新(重写)到S402中选择的操作模式。
在步骤50(S50),CPU 202根据打印过程的有/无来更新主体NVM228的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
在步骤218(图19中的S218),CPU 202执行适于所选择操作模式(包括在各最新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中)的打印准备,然后过程结束。此外,在S218中的打印准备中,例如,可以在UI装置18上显示安装的调色剂盒52是否是原装件。
此外,在上述流程图(S20)中,对调色剂盒(单元)更换之后的操作模式切换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通过用户的选择在任意定时进行操作模式切换。在这种情况中,CPU 202根据用户的指令在UI装置18上显示操作模式选择画面(图22A和22B),检测键按钮296a或键按钮296b的选择操作,并且通过将选择的操作模式存储在主体NVM 228的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中来切换操作模式。
图23是详细示出图19所示的历史记录更新过程(S50)的流程图。
如图23所示,在步骤500(S500),CPU 202根据主体NVM 228的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来指定其中设置了最新操作模式的时间段,并且根据指定的时间段和打印历史记录272,确定是否在最新操作模式中执行了打印过程。如果在最新操作模式中执行了打印过程,则CPU 202执行S504。如果在最新操作模式中没有执行打印过程,则过程进行到S502。
在步骤502(S502),CPU 202从主体NVM 228的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删除与最新操作模式相关的历史记录(操作模式切换日期和时间、应用的操作模式和该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10不存储与其中没有实际进行打印过程的操作模式相关的历史记录,即使用户选择了该操作模式。这是因为,对该操作模式(其中没有实际进行打印操作)的选择操作被认为是由于用户的误操作而引起的。
在步骤504(S504),CPU 202参照主体NVM 228的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确定当前设定的操作模式。如果设置了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默认模式S),则历史记录更新过程(S50)结束。如果设置了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模式A到E),则过程进行S506。
在步骤506(S506),CPU 202存储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校正参数等)作为与主体VNM 228的各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相关联的应用操作模式的操作模式具体信息(图14B)。也就是说,只有设置了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图像形成装置10才存储操作模式的具体信息作为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
图24是示例性地示出显示在UI装置18上的历史记录显示画面299的图。
如图24所例示,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用户的请求,依据存储在主体NVM 228中的安装历史记录262、操作模式历史记录270以及打印历史记录来创建历史记录报告,并且将创建的历史记录报告显示在历史记录显示画面299上。在本示例的历史记录显示画面299中,包括:更换各单元(调色剂盒)之后应用的操作模式的名称、直到操作模式切换时间的打印纸累计量、以及操作模式的切换日期和时间。
此外,可以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10传送来的历史记录报告数据,在主机装置2上显示历史记录显示画面299。
因此,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即使可更换单元是非原装件,用户也可以选择与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不同的其它操作模式,因此可以改进图像质量。
此外,如果所有的可更换单元都是原装件,则限制用户可以选择的操作模式,以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0只在对应于原装件的操作模式中进行操作,从而防止由于用户的判断错误而导致图像质量劣化。
此外,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使用非原装件和并且可以通过用户的选择来切换操作模式。因此,通过对彼此相关联的操作模式切换历史记录、单元更换历史记录、以及打印历史记录等进行管理,可以容易地确定异常的原因(例如,单元和操作模式的不匹配)。具体来说,当使用非原装单元(当设置了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时,图像形成装置10存储图像形成条件(校正参数等)作为历史记录。因此,例如,即使导致了图像质量下降,也可以检查出原因并容易地调整图像形成条件以改进图像质量。
此外,当在对应于非原装件的操作模式中进行打印过程超过了确定的时间段时,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通知用户一声明以提醒用户注意。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安装了原装调色剂盒时,以及在安装了非原装调色剂盒时,图像形成装置10存储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可以仅当安装了非原装调色剂盒时才存储历史记录(包含在安装历史记录中的属性信息、打印历史记录、操作模式历史记录等)。这是因为,当安装了非原装调色剂盒时,很可能会导致无法忍受的图像质量劣化或装置异常。

Claims (18)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可更换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输入单元,用于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相对应的操作模式及与该操作模式不同的操作模式中的任一操作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单元所选择的操作模式进行控制;以及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鉴别单元,用于鉴别可更换单元是否是原装件,
其中,存储单元与鉴别单元的鉴别结果相关联地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存储单元基于根据由输入单元选择的操作模式来执行图像形成过程的假设来存储关于该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由控制单元切换操作模式时,存储单元存储关于操作模式切换的历史记录信息,作为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存储单元与关于操作模式切换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针对各操作模式所执行的图像形成过程的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由输入单元选择的操作模式与当前正使用的操作模式相同时,禁止存储单元存储关于所选择的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存储单元与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设置信息,当该设置信息限定根据其它操作模式受到控制时的图像形成过程。
8.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可更换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置于可更换单元中的存储芯片,用于存储可更换单元的属性信息;
鉴别单元,用于根据从存储芯片读取的属性信息来鉴别可更换单元是否是原装件;以及
存储单元,用于在鉴别单元确定所安装的可更换单元是非原装件时存储关于该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属性信息包括区域信息,该区域信息表示其中要使用所述可更换单元的区域,
鉴别单元将先前存储的区域信息与从存储单元读取的区域信息进行比较,并且鉴别安装的可更换单元是否是原装件,并且
如果鉴别单元鉴别出可更换单元是非原装件,则存储单元与关于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安装的可更换单元的区域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存储单元与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顺序更换的可更换单元的属性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属性信息包括用于标识各个可更换单元的单元标识信息,并且
存储单元与关于各个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可更换单元的单元识别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存储单元仅仅为由鉴别单元鉴别为非原装的可更换单元存储该可更换单元的属性信息和关于该可更换单元的使用的历史记录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异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过程中的异常,
其中,存储单元与历史记录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由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异常的信息。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应用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确定各个其它操作模式的应用量是否超过设立的基准应用量;以及
输出单元,用于当应用量确定单元确定各其它操作模式的应用量超过了基准应用量时,输出应用量超过了基准的声明。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消耗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确定各可更换单元的消耗量是否超过设立的基准消耗量;以及
输出单元,用于当消耗量确定单元对于任一可更换单元确定消耗量超过了基准消耗量时,输出可更换单元的消耗量超过了基准的声明。
16.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和
与图像形成装置相连接的主机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可更换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输入单元,用于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相对应的操作模式及与该操作模式不同的操作模式中的任一操作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单元所选择的操作模式进行控制;以及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并且
所述主机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
17.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和
与图像形成装置相连接的主机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可更换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输入单元,用于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相对应的操作模式及与该操作模式不同的其他操作模式中的任一操作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输入单元所选择的操作模式进行控制;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关于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以及
应用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历史记录信息,确定每一其他操作模式的应用量是否超过所设立的基准应用量,并且
所述主机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应用量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应用量超过基准应用量时,显示每一其他操作模式的应用量超过基准的声明。
18. 一种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法,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至少一个可更换单元可更换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的请求,选择与作为原装件的可更换单元相对应的操作模式及与该操作模式不同的其他操作模式中的任一操作模式;
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模式进行控制;以及
存储关于所述操作模式的历史记录信息。
CNB2005100569210A 2004-05-17 2005-03-23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6149 2004-05-17
JP2004146149A JP4650780B2 (ja) 2004-05-17 2004-05-17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0116A CN1700116A (zh) 2005-11-23
CN100414453C true CN100414453C (zh) 2008-08-27

Family

ID=3530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692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53C (zh) 2004-05-17 2005-03-23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33747B2 (zh)
JP (1) JP4650780B2 (zh)
CN (1) CN10041445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438A (zh) * 2014-11-13 2016-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5875B2 (ja) * 2001-10-30 2008-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42703B2 (en) * 2002-05-20 2009-06-02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replenishing a toner or a carrier of a two-ingredient typ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JP4220798B2 (ja) * 2002-09-20 2009-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
JP4383898B2 (ja) *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05531B2 (ja) * 2003-08-25 2009-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26736A (ja) * 2004-05-17 2005-11-24 Fuji Xerox Co Ltd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456957B2 (ja) *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78716A (ja) * 2004-09-09 2006-03-23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TWI594090B (zh) * 2005-04-27 2017-08-0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TWI550369B (zh) * 2005-06-07 2016-09-2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6349779A (ja) * 2005-06-13 2006-12-28 Murata Mach Ltd 現像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74717B2 (ja) * 2006-06-13 2012-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916B2 (ja) * 2006-06-21 2011-09-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適合部品の判別方法
US8050597B2 (en) * 2006-11-09 2011-11-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58115A (ja) * 2006-12-21 2008-07-10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6126B2 (ja) * 2006-12-26 2008-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8317B2 (ja) * 2007-03-01 2013-03-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62111B2 (ja) * 2007-04-18 2012-06-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153244B2 (ja) * 2007-07-25 2013-02-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95946B2 (en) * 2007-07-31 2019-05-21 Stephen L. Testardi Warranty entitlement of image-forming device consumable item
KR100892110B1 (ko) * 2008-02-22 2009-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화상형성장치의 인쇄방법
JP5941888B2 (ja) * 2013-09-27 2016-06-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82811B2 (ja) * 2013-12-09 2017-08-23 エスプリンティン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635464A (zh) * 2014-06-09 2015-05-20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设备的可更换打印部件信息写入装置
JP2016050957A (ja) * 2014-08-28 2016-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613A (ja) * 2015-04-28 2016-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064985A1 (ja) * 2015-10-14 2017-04-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63238B2 (ja) * 2016-02-10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6563834B2 (ja) * 2016-03-11 2019-08-2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エラー報知方法
JP6669970B2 (ja) * 2016-12-27 2020-03-18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19246B2 (ja) * 2017-03-21 2021-08-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848782B2 (ja) * 2017-09-21 2021-03-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46892B2 (ja) * 2017-09-22 2021-10-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65694B2 (ja) * 2017-11-06 2021-11-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70593B2 (ja) * 2017-11-27 2021-05-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614060A (zh) * 2019-01-18 2019-04-12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耗材芯片及打印耗材
JP7310255B2 (ja) * 2019-04-19 2023-07-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66353A (ja) * 2020-04-07 2021-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異常診断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384A (en) * 1989-07-04 1993-08-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placeable process units
US5293197A (en) * 1990-07-31 1994-03-0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being maintained easily by using IC card
JPH10309846A (ja) * 1997-04-11 1998-11-24 Xerox Corp モジュール及びプリント装置動作方法
JPH11212407A (ja) * 1998-01-21 1999-08-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158837A (en) * 1997-09-19 2000-12-12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having print mode for non-qualified marking material
JP2001350309A (ja) * 2000-06-05 2001-12-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131784A1 (en) * 2001-03-19 2002-09-19 Nec Corporation Print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cartridg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erver
US20030184790A1 (en) * 2002-03-27 2003-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1088A (en) 1989-04-20 1990-10-02 Xerox Corporation Monitor/warranty system for electrostatographic reproducing machines using replaceable cartridges
JP2000056631A (ja) * 1989-07-04 2000-02-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49051A (ja) 1992-11-08 1994-05-27 Ricoh Co Ltd 現像剤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該容器又は該カートリッジの再利用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66002B2 (ja) * 1996-08-29 2002-03-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純正交換部品識別装置及び純正交換部品識別方法
JPH10133528A (ja) 1996-11-05 1998-05-22 Omron Corp 純正交換部品消耗状態識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07650B2 (ja) * 1997-03-21 2004-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8964A (ja) * 1999-03-08 2000-09-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476704B2 (ja) 1999-03-30 2003-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658219B1 (en) * 1999-09-30 2003-12-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detecting improper cartridge, and cartridge
JP3476396B2 (ja) * 1999-09-30 2003-12-10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不適正カートリッジ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US6240262B1 (en) * 2000-02-18 2001-05-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toner cartridge
JP4965767B2 (ja) * 2000-03-29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636671B2 (ja) * 2001-03-27 2005-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故障診断情報通知方法
JP2002287581A (ja) * 2001-03-27 2002-10-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20163570A1 (en) * 2001-05-07 2002-11-07 Phillips Quintin T.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color gamut based on printer consumable condition
JP3814513B2 (ja) * 2001-10-23 2006-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複合機
JP4026540B2 (ja) * 2002-05-22 2007-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その設定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US7295787B2 (en) * 2003-08-22 2007-11-13 Ricoh Company, Ltd. Device unit,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recycling system capable of using non-genuine device unit as replacement product
KR100533835B1 (ko) * 2004-01-26 2005-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프린터 시스템 및 그 토너 카트리지 관리방법
JP2005316229A (ja) * 2004-04-30 2005-11-10 Fuji Xerox Co Ltd 部品判別装置、部品着脱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39494B2 (en) * 2004-04-30 2006-11-21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rt detachabl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ain body that switches operation mode based part used
US7263298B2 (en) * 2004-05-17 2007-08-28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replaceable unit,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50726B2 (en) * 2004-06-25 2006-05-2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imaging with an imaging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the use of a starter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384A (en) * 1989-07-04 1993-08-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placeable process units
US5293197A (en) * 1990-07-31 1994-03-08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being maintained easily by using IC card
JPH10309846A (ja) * 1997-04-11 1998-11-24 Xerox Corp モジュール及びプリント装置動作方法
US6158837A (en) * 1997-09-19 2000-12-12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having print mode for non-qualified marking material
JPH11212407A (ja) * 1998-01-21 1999-08-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0309A (ja) * 2000-06-05 2001-12-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131784A1 (en) * 2001-03-19 2002-09-19 Nec Corporation Print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cartridg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erver
US20030184790A1 (en) * 2002-03-27 2003-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438A (zh) * 2014-11-13 2016-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607438B (zh) * 2014-11-13 2020-02-2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50780B2 (ja) 2011-03-16
JP2005326737A (ja) 2005-11-24
CN1700116A (zh) 2005-11-23
US7233747B2 (en) 2007-06-19
US20050254841A1 (en) 200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4453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CN100442153C (zh) 安装有可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33296C (zh) 其中安装有更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0511006C (zh)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系统
JP48470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40049C (zh)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US73306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ble to execute selected operating mode upon replacement of replaceable unit, and method therefore
US2007029781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2428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replaceable unit,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83264C (zh) 安装有可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KR100628905B1 (ko) 교환 유닛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330671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discriminating unit and attached with replacement unit
KR100690536B1 (ko) 교환 유닛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시스템
CN100422872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CN100410824C (zh)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14454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CN100456147C (zh)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20051071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6171B2 (ja) 現像ユニット及び該現像ユニット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535244B2 (ja)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0487590C (zh)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41354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JP49945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29867B2 (ja)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735799B2 (ja) 交換ユニットが装着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