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3768C -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3768C
CN100413768C CNB2004100817023A CN200410081702A CN100413768C CN 100413768 C CN100413768 C CN 100413768C CN B2004100817023 A CNB2004100817023 A CN B2004100817023A CN 200410081702 A CN200410081702 A CN 200410081702A CN 100413768 C CN100413768 C CN 1004137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et material
path
original copy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1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0803A (zh
Inventor
山中祐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40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0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37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37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7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part of a loop, e.g. using a return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one dead-end path, e.g. using a sheet eject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5Guiding elements, e.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57Compensating for different handling speeds of different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a plurality of sheets simultaneously, e.g. mechanical buff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Abstract

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具有:片材通过的第一通路,使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片材转回、传送片材的之字线部件,凭借上述之字线部件被传送来的片材通过的第二通路,可以摆动的引导部件,以及限制上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的限制部件。引导部件是用引导部件的一侧引导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片材,并且用引导部件的另一侧引导通过上述第二通路的片材。通过第二通路的先行片材与通过第一部件的后行片材被错开传送,引导部件向第二通路侧摆动时,通过限制部件引导部件的摆动被限制,从而在第二通路上确保规定的通路间隔。

Description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读取被传送来的片材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设置在现有的数码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上的图像读取装置上具有作为片材传送装置的之一的原稿传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Feeder),该原稿传送装置是为了将作为片材的原稿向图像读取装置自动送纸,而对于压板玻璃以及原稿台玻璃开关自如。
具有该ADF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方法之一有以下方法,即对于被ADF自动送纸的原稿,利用马达将设置在ADF下方的读取机构向设定位置移动、停止后,对被以规定的速度传送来的原稿从灯光部件照射光、进行扫描,通过读取机构检测该反射光读取图像的读取方法(以下称扫描读取)。
另外,两面读取时,具有三循环两面读取方法,即送入原稿、将原稿向读取部供给。通过扫描读取来读取表面图像。并且,在排纸部转回,再次将原稿向读取部供给,读取背面的图像,在排纸部再次转回,通过再次向读取部循环改变原稿方向、进行排纸。
并且,具有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0-143104号公报(公开日2000年5月23日)的高速两面读取方法,即为了提高两面原稿读取的工作效率,在读取第N张的背面图像后,送入第N+1张纸、向读取部供给,读取第N+1张纸的表面图像。并且,利用先行的两面原稿的转回的时间、传送通路空间,传送两面原稿,在第N张的第三循环通过读取部期间,使第N+1转回。
但是,如果进行高速两面读取,必须增加通路长度使两张原稿不冲突,通过通路的时间增加,最终工作效率没有太大的提高。并且,由于是长的通路长度,因此具有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采用图12的构成、转回时,如果错开传送先行的片材和后行的片材就可以缩短通路长度,虽然可以避免装置的大型化,但具有以下的缺点。
在图12的状态下,第N张的原稿读取背面图像后,在排纸反转部X转回,被向第二套准调节辊27’、28’传送。
并且,下一个第N+1张原稿一面读取表面图像、一面被向排纸反转部X传送。此时,第N+1张原稿的前端一面将瓣阀31’抬起一面行进。
在此,通过瓣阀31’上面侧的第N张原稿被上导轨和瓣阀31’夹住、在排纸反转部X产生起伏,阻碍了第N+1张原稿的进入。
为了防止该起伏,第N张原稿的前端进入第二套准调节辊27’、28’,排纸反转辊从第N张原稿离间后,最好将第N张和第N+1张原稿的间隔加大地设定,使第N+1张原稿进入瓣阀31’,但是,具有传送通路增长、装置的体积增大的问题。
另外,如果错开传送第N张和第N+1张原稿,第N张原稿和第N+1张原稿则进行滑动接触。通过第N张原稿和第N+1张原稿的滑动接触,对第N张原稿的传送施加负荷。因此,在第N张原稿上被施加的是与第N+1张原稿滑动接触引起的负荷以及被上述瓣阀31’挤压的负荷。第N张原稿这样的负荷,有可能对第N张原稿的传送产生不良。
另外,为了避免随着瓣阀的摆动产生对原稿的负荷,限制瓣阀摆动的结构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95542(公开日2003年4月3日)中有所记载。在图13所示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95542的构成中,作为瓣阀的切换部件460、470通过弹簧471被向图的半时针方向加力。通过传送辊431,被向图中的左侧传送,原稿的上面被瓣阀460的下面引导。
并且,原稿被切换部件460、470引导、切换时,通过该原稿的前端的力,与切换部件460一体的切换部件470进行旋转。切换部件470的旋转通过停止器470a的下突起470a与结构的下壁面430b接触被进行限制。由原稿的前端引起的对切换部件460的挤压力打开切换部件460、470的旋转支点453以下的下游侧的通路,旋转支点453以上的上游侧的通路关闭、直到确保向下游侧的通路的位置。即,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95542的构成解决了以下问题,即通过原稿使切换部件运动时,瓣阀妨碍原稿的传送。
但是,正如利用图12所说明的,在第N张和第N+1张错开的构成中,第N+1张原稿使瓣阀旋转,依然存在旋转后的瓣阀阻碍第N张原稿传送的问题。
即,第N张原稿被旋转后的瓣阀31’夹住、产生起伏,由于第N张原稿的起伏阻碍了第N+1张原稿的进入。另外,第N张原稿被施加被上述瓣阀31’挤压的负荷以及与第N+1张原稿的滑动接触引起的负荷,由于对第N张原稿这样的负荷,有可能对第N张原稿的传送中产生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用两条有瓣阀介于中间的传送通路错开传送两张片材,稳定地进行片材的传送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片材传送装置中,具有:片材通过的第一通路,使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片材转回、传送片材的之字线部件,凭借上述之字线部件被转回而被传送来的片材通过的第二通路,可以摆动的引导部件,其中,上述引导部件是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侧引导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片材,并且用上述引导部件的另一侧引导通过上述第二通路的片材,以及限制上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的限制部件;通过上述第二通路的先行片材与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后行片材被错开传送,上述引导部件向上述第二通路侧摆动时,通过上述限制部件上述引导部件的摆动被限制,从而在上述第二通路上确保规定的通路间隔。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形成装置和原稿传送装置的构成剖面图。
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剖面构成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模块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原稿传送装置的控制模块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原稿传送装置的驱动系统图。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瓣阀部分的构成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错开传送的说明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错开传送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错开传送的说明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错开传送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原稿传送装置构成的剖面图。
图12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原稿传送装置构成的剖面图。
图13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原稿传送装置构成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在装置本体内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进行说明。
[装置的说明]
在图1、图2中,150是引导部,2是作为片材传送装置的原稿传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300是打印部。
[引导部的说明]
引导部150具有灯152和反射镜153、155、156,灯152向原稿面照射光,反射镜153、155、156将反射光向镜头157和CCD158引导,反射光来自作为片材原稿的原稿P,片材原稿是对应灯152照射的光的片材之一。灯152和反射镜153被安装在第一光具座159上。反射镜155、156被安装在无图示的第二光具座上。
上述第一光具座159和第二光具座通过无图示的金属丝与马达314(参照图5)结合,通过马达314的旋转驱动,与原稿台玻璃3的平面平行地移动控制。
位置传感器315(参照图3)是检测第一光具座159的静止位置的传感器,以位置传感器315为基准,通过使马达314正转、反转移动第一光具座159和第二光具座,对原稿台玻璃3上的原稿P进行光学扫描。
另外,马达314由步进式马达构成。编码器302(参照图3)被连接在该马达314上,可以知道通过该编码器302的输出,第一光具座159和第二光具座移动了多少脉冲部分。即,通过来自位置传感器315和编码器302的编码器脉冲,可以把握第一光具座159和第二光具座的位置。
来自被灯152照射了光的原稿P的反射光通过反射镜153、155、156被向镜头157引导,通过镜头157在CCD158上聚光。CCD158将反映原稿信息的上述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作为电子图像信号输出。
在这样的构成下,在将第一光具座159停止在原稿读取装置160上的状态下,可以用两种模式读取原稿信息,即通过ADF2一面传送原稿P一面读取原稿信息的扫描读取模式,以及将原稿P固定装载在原稿台玻璃3上,一面将第一光具座159和第二光具座向副扫描方向移动,一面读取原稿信息的原稿台玻璃读取模式。
图3是表示引导部的控制系统概略构成的模块图。具有向原稿面照射光的灯152,将第一光具座159和第二光具座向副扫描方向移动、扫描原稿的扫描马达314,将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CCD158,将CCD158的输出信号进行A/D变换的A/D变换回路301,与马达314连接的编码器302,为了向原稿P照射光的灯152,为了将第一光具座159定位在静止位置的位置传感器315,为了设定通过ADF2进行扫描读取模式中的正式的原稿读取位置的备份RAM303以及扫描控制器304。ROM304a被装载在扫描控制器304上。
[打印部的说明]
打印部300是用于众所周知的形成静电潜像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利用图2,就作为图像输出部的打印部300进行说明。
100是上层纸盒,上层纸盒100内的纸张(记录纸)通过分离爪和输送辊101的作用、被一张张分离输送,引导到套准调节辊106。102是下层纸盒,下层纸盒102内的纸张通过分离爪和输送辊103的作用、被一张张分离输送,引导到套准调节辊106。104是手动导轨,一张张纸从手动导轨104通过滚筒105向套准调节辊106引导。
108是纸张装载装置(台板式),纸张装载装置108具有通过马达等进行升降的中板108a,中板108a上的纸张通过输送辊109和分离爪的作用、被一张张分离输送,引导到记录纸传送辊110。
感光滚筒112、现象器114、复写带电器115、分离带电器116是图像形成机构,构成在被引导到套准调节辊106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117是传送被形成图像的片材的传送带,118是将图像定影在被向传送带117传送的纸张上的定影装置,119是传送从定影装置118排出的片材的记录纸传送辊,120是引导被记录纸传送辊119传送来的片材的转换器。
形成图像的片材通过转换器120被向排出辊121引导、向分页器122内传送。分页器122具有非分类盘122a、分类储存盘122b、非分类盘排出辊122c、分类储存盘排出辊122d,非分类盘122a和分类储存盘122b升降、将纸张分成一层一层。另外,也可以安装排出盘代替分页器。
双面复印、多次复印的情况下,定影后的纸张被转换器120分路、被传送辊201传送,双面复印的情况下经过传送带202、204、通路206、排出辊205、被行中间盘200反转排出。多次复印的情况下,片材通过转换器203不被反转地向中间盘200排出。209、210是输送纸张的月牙辊,211是分离辊对,213、214、215是将纸张向套准调节辊106传送的滚筒。
[原稿传送装置(ADF)的说明]
ADF2是通过合叶装置95、96,相对压板玻璃161以及原稿台玻璃3被可以开关地设置引导部150的上方。以下根据附图,就ADF2的详细部分进行说明。
[原稿盘部的说明]
在图1中,原稿盘4是为了装载片材状的原稿P的装置。一对横向限制板在原稿的横向被滑动自如地设置在原稿盘4上。通过横向限制板限制被装载在原稿盘4上的原稿P的横向,可以确保输送时的传送稳定性。
[分离部的说明]
在原稿盘4的上方设置有作为输送部件的输送辊5。输送辊5随着分离传送辊8的旋转驱动而旋转、送入原稿P。
输送辊5通常在静止位置的上方(图中实线位置)待避的位置,为了不妨碍放置原稿的操作。送纸动作开始后下降、与原稿P的上面接触。由于输送辊5用臂5a进行轴支撑,因此,通过摆动臂5a可以使输送辊5上下活动。
分离衬垫6被设置在分离传送辊8的相对侧,向分离传送辊8侧加压。分离衬垫6由比分离传送辊8摩擦小一些的橡胶材料形成,将被输送辊输5送来的原稿P一张张分开、通过分离传送辊8传送。
[传送部的说明]
套准调节辊12、套准从动滚子11是将从分离部输送来的原稿P的前端对齐的套准机构。使分离的原稿前端向着静止的套准调节辊12和套准从动滚子11的钳部碰撞,在原稿P上产生环状,修正走斜,对齐前端。
第二套准调节辊28、第二套准从动辊27在读取双面的背面图像时,在反转部对转回的原稿P进行走斜修正,使前端对齐。
然后原稿P通过引导辊22以及引导从动辊14被向压板玻璃161传送。被传送到压板玻璃161的原稿P通过转移台162被铲起,通过引导排出辊23以及引导排出从动辊16被传送。另外,从输送辊5到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部的第三通路503是本发明的第三传送通路。
24是压板辊,压板辊24相对压板玻璃161被设置成具有0.3mm。压板辊24与被设置在压板辊24傍边的片材按压滚子24a、24b一起压住原稿P、使原稿P不从压板玻璃161上浮起。
31是摇摆自如的瓣阀(从动瓣阀),瓣阀31被向顺时针方向加力,通常位于图1所示的位置。
32是之字线部件之一的排纸反转辊,18是作为滚子部件的排纸反转滚子。排纸反转辊32可以正反转,具有将原稿P向排纸盘10排纸的功能以及使原稿P转回的功能。排纸反转辊18通过离间电磁线圈57可以对排纸反转辊32进行接触分离。另外,排纸反转辊32和排纸反转滚子18构成本发明的反转部。
34是第二传送辊之一的中间辊,33是中间滚子。中间辊34和中间滚子33具有以下功能,即将通过排纸反转辊32转回传送来的原稿P向第二套准调节辊28传送。由于通过图5所示的排纸马达52使单向超越离合器介于中间被驱动,因此可以向第二套准调节辊28进行传送驱动,原稿被第二套准调节辊28夹住后,即使排纸马达52停止,中间辊34也可以带动旋转。
[驱动系统的说明]
利用图5就驱动各辊等的驱动系统进行说明。
分离马达50是步进马达,通过正反转进行原稿P的分离、传送。分离马达50向送纸方向旋转,将离合器53设定为ON(连接状态)时,输送辊5从静止位置的上方下降,与原稿盘4上的原稿P的最上层接触,并且驱动输送辊5和分离辊8。
此时,由于套准调节辊12使单向超越离合器介于中间传送驱动,套准调节辊12停止。
分离马达50向与送纸方向的相反方向的传送方向旋转,将离合器53设定为OFF(非连接状态)时,套准调节辊12旋转。
引导马达51是驱动第二套准调节辊28、引导辊22、压板辊24、引导排出辊23、排纸反转滚子18的步进马达。引导马达51用读取被传送的原稿P的图像速度驱动各辊。
离间电磁线圈57在两面原稿转回时,使排纸反转滚18压接、离间。
排纸马达52是使驱动排纸反转辊32、单向超越离合器介于中间、驱动中间辊34的步进马达。排纸马达52可以正反转,正转时,将原稿P从ADF2排纸。另外,通过正转、停止、反转使原稿转回,将原稿P传送到第二套准调节辊28。
[传感器的说明]
利用图4对各传感器进行说明。
在原稿盘4上设置有原稿设置传感器40,该原稿设置传感器40是检测原稿P被放置的透过型光传感器。
另外,盘宽度传感器44被设置在原稿盘4的下部,该盘宽度传感器44通过检测横向限制板的位置来检测被放置在原稿盘4上的原稿摞的横向的长度。
分离后传感器26由发光、受光以及反射板构成,检测重复送纸或送纸不良。
在分离辊8和套准调节辊12之间设置有检测原稿的透过型的光传感器的套准传感器7,检测被分离输送的原稿的前端,检测控制对套准调节辊12的冲撞(环行量)量的时间等。
引导传感器13由发光、受光以及反射板构成,被设置在引导辊22的很近的前面,作为在读取部的图像读取开始时间的标准信号。
排纸传感器17由发光、受光以及反射板构成,被设置在排纸反转滚子很近的前面,检测原稿的排纸时间以及转回时间等。
[输送动作的说明]
单面模式:在复印机的操作部,输入复印条件、按下开始键后,输送辊5下降、输送原稿P。
然后,通过分离辊8以及分离衬垫6,原稿P被分离、传送。
然后,原稿P碰到停止的套准调节辊12以及套准从动滚子11的钳部,形成环状后停止。
然后,套准调节辊12旋转、原稿P被向第二套准调节辊28传送,通过引导辊22后,向读取部R供给。
在读取部R,通过压板辊24、压纸滚24a、24b,原稿P不从压板玻璃161上浮起,因此可以良好地进行图像读取,提高图像质量。
然后,经过引导排纸部23、瓣阀31、排纸反转辊32,背面馈送地向排纸盘10排出。
另外,第N张的后端离开分离后传感器26时,开始下一张的第N+1张的送纸,提高了工作效率。
双面模式:在进行了表面图像读取之后,通过排指反转辊32转回,通过瓣阀31的上面,通过中间辊33碰到停止的第二套准调节辊28和第二套准从动辊27上、形成环状修正走斜。
然后,第二套准调节辊28旋转,原稿P通过引导辊22被向读取部R供给。
读取了背面图像后,为了调整原稿方向,通过排纸反转辊32再次转回,再次向读取部R供给,但是此时环状形成,不能进行图像读取。然后背面馈送地向排纸盘10排出。
[之字线装置的说明]
就在双面模式下使原稿转回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6中,作为本发明的引导部件的瓣阀31位于第一通路501和第二通路502之间,被摇摆自如地支撑,第一通路501是作为第一传送辊的引导排纸辊23到排纸反转辊32,第二通路502是从排纸反转辊32到作为第二传送辊的中间辊34。即瓣阀31被设置在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合流部,第一通路是被向排纸反转辊32传送的原稿通过的通路,第二通路是通过排纸反转辊32转回,被排纸反转辊32传送的原稿通过的通路。
并且,瓣阀31具有第一通路501的上方导轨和第二通路502的下方导轨的作用。即,通过第一通路501的原稿被瓣阀31的下面侧引导。并且,通过排纸反转辊32转回,利用排纸反转辊32通过第二通路502被传送的原稿被瓣阀31的上面侧引导。
瓣阀31形成为沉降片齿状,通过将瓣阀前端31a收存于排纸下导轨37的棱间(凹部),原稿P转回时不会剐住。
在瓣阀31上,旋转限制部35、36被设置在原稿横向的外侧两端部,通常(原稿不被传送待机时)通过加力机构的加力弹簧31a被向顺时针方向加力。瓣阀31碰到作为排纸下导轨37的第二限制部件之一的第二碰撞部37a。在该状态下,在第一通路501、第二通路502原稿P都可以进入瓣阀31。
如果瓣阀31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瓣阀31的旋转限制部36碰到作为排纸上导轨38的限制部件之一的第一碰撞部38a,瓣阀31的旋转被限制。另外,第一碰撞部38a和第二碰撞部37a被设置在纸通过区域的外侧。
在瓣阀31的旋转限制部35碰到第一碰撞部38a的状态下,在第二通路502上,原稿的前端很难进入瓣阀31。但是,由于在该状态下,在第一通路501和第二通路502上都确保有通路间隙,因此可以保证原稿P的通过。因此,在第一通路501和第二通路502都可以使原稿圆滑地通过。
[高速双面读取的说明]
以下,利用图7至图10,就高速双面读取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进行先行原稿的背面图像读取,表示先行原稿的前端被传送到排纸反转辊32的状态。此时,已经进行了后行原稿的输送,后行原稿以规定的纸间距离跟着先行原稿的后端(无图示)。这样,排纸反转辊32从第一通路501导入原稿。从第一通路501导入原稿时,排纸反转辊32向正转方向旋转。通过被引导排纸辊23传送来的原稿的坚挺力,瓣阀31抵抗加力机构的加力向第一碰撞部38a侧(逆时针方向)摆动,引导排纸辊23是位于第一通路501上的瓣阀31的上游侧滚筒。
原稿被从第一通路501导入后,排纸反转辊32向与该原稿导入时的相反方向旋转,将原稿向第二通路502传送。图8是先行原稿被排纸反转辊32停止,通过排纸反转辊32的倒转使原稿转回的状态。此时,是瓣阀31碰撞在排纸下导轨37的第二碰撞部37a的状态。
图9是表示先行原稿被瓣阀31的上面引导通过第二通路502时,后行原稿(表面读取中)的前端被瓣阀31的下面引导的状态。后行原稿一面将瓣阀31的的下面上推,一面被向排纸反转辊32的方向传送。此时,后行原稿抵抗加力弹簧31a的加力,将瓣阀31上推地旋转。被后行原稿旋转的瓣阀31通过碰撞到排纸上导轨38的第一碰撞部38a,其旋转被限制。
然后,后行原稿被引导排纸辊23进一步传送。并且,在瓣阀31和排纸反转辊32之间的区域,被排纸反转辊32传送来的先行原稿和后行原稿错开。
后行原稿引起的瓣阀31向第二通路侧的旋转被第一碰撞部38a限制。因此,瓣阀31即使向第二通路侧旋转,在第二通路502上也可以确保规定的通路间隔。由于在第二通路502上确保了规定的通路间隔,因此可以圆滑地传送先行原稿。由于先行原稿的传送是圆滑的,不会有诸如先行原稿被瓣阀31和排纸上导轨38夹住、在原稿上产生起伏的情况,因此,与先行原稿错开传送的后行原稿也可以被圆滑地向排纸反转辊32传送。
先行原稿和后行原稿即使在被错开传送时,后行原稿表面的图像也可以被读取部读取。由于后行原稿的原稿传送是如上所述的圆滑的,因此可以良好地读取图像。
先行原稿到达中间辊34后,排纸反转滚子18从排纸反转辊32离开。先行原稿被中间辊34传送,通过前端碰到停止的第二套准调节辊28来修正走斜。并且,第二套准调节辊开始旋转、传送后,排纸反转辊32向排纸方向改变旋转,成为准备接受后行原稿的状态。此时,由于中间辊34使单向超越离合器介于中间,因此先行原稿被第二套准调节辊28拔出时,中间辊34随着先行原稿旋转。
并且,如图10所示,先行原稿和后行原稿在瓣阀31和排纸反转辊32之间被错开传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先行原稿即使在进入中间辊34之前,先行原稿和后行原稿也是错开的。
[关于中间辊的设置位置和纸间条件]
如图11所示,在第一通路501侧,设从瓣阀31入口位置(瓣阀31的上游端)到排纸反转辊32位置的距离为B,设排纸反转滚18的离间时间为C,设排纸反转辊32和引导排纸辊23的原稿传送速度为Ps,从第二通路502上的瓣阀31入口位置到中间辊33的距离A被设定为:
A≤B-(Ps×C)…式(1)
本实施方式中,B=47mm、Ps=200mm/s、C=30ms,A=30mm。
另外,如果设双面模式中的原稿反转时的排纸反转辊32的停止时间为D,设从第二通路502上的瓣阀31入口位置(瓣阀31的上游端)到原稿反转位置的距离为F,设从第一通路501上的瓣阀31入口位置到原稿反转位置的距离为E,先行原稿的后端与下一张原稿的前端的间隔(纸间距)L被设定为:
L≥E+(Ps ×D)+F…式(2)
本实施方式中,设定L=75mm、E=35mm、D=100ms、F=20mm。另外,纸间距是指从图11中表示的引导排纸辊23到排纸反转辊32的排纸反转部的纸间距。原稿反转位置是指原稿通过排纸反转辊32转回时的之字线前的原稿的后端位置(相当于之字线后的原稿的前端位置)。
如果满足上述公式(2),后行原稿的前端到达第一通路501侧的瓣阀31入口位置(图11中所示的箭头位置)时,保证先行原稿在转回后,前端进入第二传送通路的瓣阀31前端。另外,如果满足上述公式(1),先行原稿在第二通路502侧的瓣阀31前端位置时,下一张原稿位于第一通路501侧的瓣阀31入口位置的上游,在先行原稿进入中间辊34时,离间排纸反转滚18,以此保证下一张原稿的前端不剐住排纸反转辊对32、18。
即,先行原稿在排纸反转部停止,通过排纸反转辊32被向第二通路502传送,进入瓣阀31入口部时,下一张原稿进入第一通路501侧的瓣阀31入口。以此防止先行原稿前端剐住瓣阀31的前端。
然后,由于先行原稿进入中间辊33后,不再需要排纸反转辊32的传送,因此,使排纸反转滚子18离间后,下一张原稿进入排纸反转辊32。即,通过中间辊33的合适的设置,下一张原稿可以更早地进入排纸反转辊32。这样,可以更加提高高速双面读取的工作效率。通过设定上述中间辊33的设置条件(式1)、纸间距条件(式2),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高速双面的稳定化。
[控制回路的模块说明]
图4是表示ADF2的控制装置的回路构成的模块图,控制部控制回路以微处理机(CPU)54为中心构成,在CPU54的输入输出口上连接有各种负荷的驱动回路以及传感器信号。
另外,控制回路具有通过无图示的电池驱动的RAM和储存有程序软件的ROM。另外,55是为了控制与复印机本体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用IC。
分离马达50和引导马达51被各步进马达驱动。来自CPU54的相互励磁信号和马达电流控制信号被向备驱动输入。
离间电磁线圈57被传动轮驱动,通过与CPU54的输入输出口连接的信号,其动作被控制。
分离后传感器26、套准传感器7、放置传感器40、引导传感器13、排纸传感器17、盘宽传感器44等各种传感器被与CPU54的输入口连接,用于监视装置内的原稿的活动以及可动负荷的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瓣阀31通过加力弹簧31a被向第一通路501侧(第一碰撞部37a)加力的方式。但是,不设置加力弹簧靠瓣阀31的自重,原稿不被传送时,也可以使瓣阀31位于第一通路501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就先行原稿进入中间辊之前使先行原稿与后行原稿错开地设定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是先行原稿进入中间辊后,先行原稿与后行原稿错开传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片材传送装置例举了传送读取了图像的原稿的原稿传送装置,但只要是传送原稿的装置,不局限于此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于通过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传送形成了图像的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从动瓣阀的位置限制,用具有确保了规定通路间隔的从动瓣阀存在的两条传送通路来错开传送两张纸,可以进行稳定的传送,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Claims (11)

1. 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片材通过的第一通路,
使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片材转回、传送片材的之字线部件,
凭借上述之字线部件被转回而被传送来的片材通过的第二通路,
可以摆动的引导部件,其中,上述引导部件是用上述引导部件的一侧引导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片材,并且用上述引导部件的另一侧引导通过上述第二通路的片材,以及
限制上述引导部件的摆动的限制部件;
通过上述第二通路的先行片材与通过上述第一通路的后行片材被错开传送,
上述引导部件向上述第二通路侧摆动时,通过上述限制部件上述引导部件的摆动被限制,从而在上述第二通路上确保规定的通路间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后行片材的前端到达上述第一通路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时,通过上述之字线部件被转回传送来的先行片材的前端位于上述第二通路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的下游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在上述第一通路、传送片材的第一传送辊,
与上述之字线部件接触分离的滚子部件,其中,上述滚子部件和上述之字线部件夹住片材传送,以及
设置在上述第二通路、传送片材的第二传送辊;
先行片材的前端位于上述第二通路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时,后行片材位于上述第一通路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的上游侧,
先行片材进入上述第二传送辊后,上述之字线部件和上述滚子部件分离,上述之字线部件和上述滚子部件分离后,被上述第一传送辊传送来的后行片材进入上述之字线部件和上述滚子部件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将上述引导部件向上述第一通路侧加力的加力部件,和
第二限制部件,第二限制部件限制由于上述加力部件而被向上述第一通路侧加力的上述引导部件的摆动,在上述第一通路上确保规定的通路间隔,
利用上述后行片材的坚挺力,上述引导部件抵抗上述加力部件的加力向上述第二通路侧摆动时,上述引导部件的摆动被上述限制部件限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先行片材和后行片材在上述引导部件和上述之字线部件之间被错开传送,该先行片材是利用上述之字线部件,通过上述第二通路被传送;该后行片材是利用设置在上述第一通路上的第一传送辊、通过上述第一通路被向上述之字线部件传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二传送辊,该第二传送辊被设置在上述第二通路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下游侧、传送片材;和
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上述之字线部件和设置在上述第一通路上的上述第一传送辊的驱动,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之字线部件和上述第一传送辊,使被上述之字线部件传送来的先行片材进入上述第二传送辊之前,上述先行片材与被上述第一传送辊传送来的后行片材错开。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传送辊,该第一传送辊被设置在上述第一通路上、传送片材;
滚子部件,该滚子部件可以与上述之字线部件接触分离,其中,上述滚子部件和上述之字线部件夹住片材传送;和
第二传送辊,该第二传送辊被设置在上述第二通路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下游侧、传送片材,
在上述第一通路上,设从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到上述之字线部件的位置的距离为B,设上述之字线部件与上述滚子部件的离间时间为C,设片材传送速度为Ps的情况下,在从第二通路侧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到上述第二传送辊的距离A为:
A≤B-(Ps×C)的位置上,设置上述第二传送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之字线部件是可以正反转的旋转体,将被第一传送辊传送来的片材正转传送后,通过反转转回、传送片材,
如果设上述之字线部件进行正反转切换时的上述之字线部件的停止时间为D,设从第二通路侧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到片材反转位置的距离为F,设从上述第一通路侧上的上述引导部件的上游端到片材反转位置的距离为E,则先行片材的后端与后行片材的前端的间隔L被设定为:L≥E+(Ps×D)+F。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件具有设置在纸通过区域外的碰撞部,该碰撞部在上述引导部件向上述第二通路侧摆动时与上述限制部件接触。
10.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装载片材的盘;
输送部件,该输送部件输送被装载在上述盘上的片材;
读取部,读取部读取被上述输送部件输送来的片材的图像;以及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
上述片材传送装置传送在上述读取部被读取的片材。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片材传送装置的上述之字线部件,通过上述第二通路传送来的先行片材与一面利用上述读取部读取图像、一面利用上述传送辊向上述之字线部件方向传送的后行片材错开。
CNB2004100817023A 2004-01-15 2004-12-30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37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08332 2004-01-15
JP2004008332A JP4298525B2 (ja) 2004-01-15 2004-01-15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0803A CN1640803A (zh) 2005-07-20
CN100413768C true CN100413768C (zh) 2008-08-27

Family

ID=3474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17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3768C (zh) 2004-01-15 2004-12-30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10163B2 (zh)
JP (1) JP4298525B2 (zh)
KR (1) KR100632905B1 (zh)
CN (1) CN10041376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5543B2 (ja) * 2003-12-16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298525B2 (ja) 2004-01-15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7896343B2 (en) * 2005-09-26 2011-03-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cument or sheet material feeder
JP4548295B2 (ja) * 2005-09-29 2010-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325628B2 (ja) * 2005-10-17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4165576B2 (ja) * 2006-04-27 2008-10-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840079B2 (ja) * 2006-10-27 2011-1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読み取り装置及び複写機
JP4999713B2 (ja) * 2007-01-26 2012-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48711B2 (en) * 2007-10-31 2010-07-0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16964B2 (ja) * 2007-11-30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4849110B2 (ja) * 2008-09-22 2012-01-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シート供給装置
CN102060204B (zh) * 2009-11-12 2016-06-29 立志凯株式会社 原稿输送装置
JP5669378B2 (ja) * 2009-11-12 2015-02-12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US8503048B2 (en) * 2010-01-26 2013-08-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scanning device
JP5208252B2 (ja) 2010-10-13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US8366099B2 (en) * 2011-02-16 2013-02-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dia retractor and recycler system for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s and duplexers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KR101813640B1 (ko) * 2011-07-13 2017-12-29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스캐너 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복합기
US9308754B1 (en) * 2014-09-12 2016-04-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542711B2 (ja) * 2016-05-27 2019-07-10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電子写真方式枚葉両面印刷装置
JP6790958B2 (ja) * 2017-03-29 2020-1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7096A (ja) * 2000-12-06 2002-06-11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4746A (ja) * 2001-03-13 2002-09-25 Canon Inc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01502A (zh) * 2001-05-10 2003-03-1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
CN1440916A (zh) * 2002-02-28 2003-09-10 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0998A (en) * 1990-12-18 1994-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vable film protection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H05338843A (ja) * 1992-06-05 1993-12-21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3653965B2 (ja) 1997-12-29 2005-06-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部材搬送方向切替機構及びこの機構を備える 画像形成装置
US6354589B1 (en) * 1998-09-11 2002-03-12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double-sided document sheet feed operations
JP3571986B2 (ja) * 1999-07-06 2004-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478815B2 (ja) 2000-08-21 2003-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原稿処理装置
US6674991B2 (en) * 2000-08-21 2004-01-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original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3682580B2 (ja) 2001-01-22 2005-08-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03095542A (ja) 2001-09-26 2003-04-03 Konica Corp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15919B2 (ja) * 2001-12-21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89081B2 (ja) * 2002-11-22 2005-08-31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原稿搬送方法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235543B2 (ja) * 2003-12-16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298525B2 (ja) 2004-01-15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7096A (ja) * 2000-12-06 2002-06-11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4746A (ja) * 2001-03-13 2002-09-25 Canon Inc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01502A (zh) * 2001-05-10 2003-03-12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
CN1440916A (zh) * 2002-02-28 2003-09-10 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及具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00163A (ja) 2005-07-28
CN1640803A (zh) 2005-07-20
US20050157357A1 (en) 2005-07-21
US7410163B2 (en) 2008-08-12
KR20050075296A (ko) 2005-07-20
JP4298525B2 (ja) 2009-07-22
KR100632905B1 (ko) 2006-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3768C (zh)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US6782236B2 (en) Duplex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93251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US8104765B2 (en) Document feeder for efficiently supplying originals and storing originals in a discharge stacker after reading
JP376896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9468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65701B2 (ja) 用紙供給装置及び用紙処理方法
US6896257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JP5544956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64641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し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6474A (ja) 自動給紙型の画像読取装置
JPS63196426A (ja) 両面像形成装置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09234678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34056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4174963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576726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該シート給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02546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28759B2 (ja) シート状部材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両面読取装置
JP2010028164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86281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992090B2 (ja) 原稿搬送装置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3228688B2 (ja)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該シート材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材搬送方法
JPH09267976A (ja) 印刷装置
JP20001912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3451A (ja) 原稿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