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1851C - 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1851C
CN100381851C CNB2005101202251A CN200510120225A CN100381851C CN 100381851 C CN100381851 C CN 100381851C CN B2005101202251 A CNB2005101202251 A CN B2005101202251A CN 200510120225 A CN200510120225 A CN 200510120225A CN 100381851 C CN100381851 C CN 1003818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barrel
parts
holding memb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202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82764A (zh
Inventor
中嶋充
金谷志生
小林重勇
藤田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2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2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18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18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组件,其具备:镜筒;至少一个透镜,其被收容在所述镜筒内,并把所述镜筒内的空间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所述镜筒上至少设置一个孔,该孔中插入用于把所述透镜从所述镜筒中取出来的工具,所述透镜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一方压入到所述镜筒内,所述孔形成在另一方上的同时,该孔设置在被插入的工具接触所述透镜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复印机、传真机、扫描装置等中使用的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传真机、扫描装置等中使用的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包括:基座部件;安装在该基座部件上的成像透镜系统;成像传感器,其具有线型光电变换元件和收容该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封装件,且安装在基座部件上。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使原稿的照明光源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由大于或等于两组的透镜构成的成像透镜系统而缩小成像在线型光电变换元件上,把在该线型光电变换元件上成像的成像光束进行光电变换而作为图像读取信号进行输出。
在该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中,若成像光束从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受光面向光轴方向偏移,则会产生读取图像的恶化,所以要调整各透镜组的间隔,并为了使读取图像满足设计标准而进行透镜组间隔的调整。
该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中,构成透镜组的透镜表面内中央的矩形部分,在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成像中发挥作用。该矩形部分的像差等的成像性能,在以透镜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有偏差。因此,即使使矩形部分与线型光电变换元件平行这样地来定位透镜,且使成像光束的成像位置成像在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受光面上这样地来调整透镜与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间隔,若使透镜旋转而使矩形部分与线型光电变换元件平行地安装,则成像光束的成像位置有时从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受光面上向光轴方向偏移,有时招致图像质量的恶化。
特别是在用于读取彩色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中使用的透镜中,若以蓝色波长、绿色波长、红色波长使成像位置向透镜的旋转方向偏移,则不能良好地再现彩色图像。因此,还需要把透镜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进行调整。
这样,由于必须把透镜组的从原稿射入的反射光的光轴与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光轴定位在同一线上,作为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中使用的透镜的固定结构,例如有特开2002-6188号公报中公开的固定结构。
该特开2002-6188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具备框体、透镜以及一对中间保持部件。框体形成为矩形,其两表面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光轴而定位。透镜其两表面是圆弧状,形成为在光轴方向上有厚度的圆柱状。透镜以使透镜的光轴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的光轴的方式定位在框体上。中间保持部件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并形成L字状。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正交。
中间保持部件的第一安装面和透镜的侧面通过粘接剂来固定,中间保持部件的第二安装面和框体通过粘接剂来固定。这样,框体和透镜就通过中间保持部件而被固定,由此来调整透镜组的从原稿射入的反射光的光轴和线型光电变换元件的位置。
在上述这种图像读取单元中,为了使由成像透镜系统成像的像位于光电变换元件上,且以规定的要求精度读取光学特性(对焦、倍率),需要成像透镜和光电变换元件进行高精度定位固定。
关于该固定,以往多是使用螺钉固定,但由于其位置偏移量大于或等于30μm而过大,在要求定位精度是数μm水平的光电变换元件的安装中,螺钉式固定是不适合的。
因此,在所述要求高精度定位的图像读取单元等的结构体中,为了减少部件之间的位置偏移量,例如如特开2001-313779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把部件相互间由粘接剂固定。
但在所述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中,不能容易地将安装在透镜组件框体上的透镜卸下来。因此,也难以将卸下来的透镜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在具有镜筒的固定结构的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组件中,在基座部件和镜筒的安装位置偏移时等,难以将粘接固定在基座部件上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因此,在基座部件与镜筒的安装位置偏移时,透镜组件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是困难的。
把图像读取单元的部件相互之间进行固定时使用的粘接剂,一般来说一旦硬化则难以再次成为液状或凝胶化。因此,如前所述,若把部件相互间用粘接剂固定,则一旦粘接剂被硬化之后,难以将由粘接剂固定的部件相互间卸下来或再次安装。
即,在所述图像读取单元的例如作为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和作为第二部件的封装件的固定结构中,在制造出了部件之间的位置精度不良等的不合格品的情况下,若部件相互间是由螺钉固定的话,则能够使用螺丝刀而容易地卸下来。但若部件之间是由粘接剂固定的话,则不能使两者分离而必须把基座部件和封装件这双方废弃。图像读取单元中价格最高的部件是具有光电变换元件的电路板,尽管该电路板具有正常的功能,但由于部件之间的位置精度不良,所以该电路板也必须废弃。这些不仅成为成本高的原因,而且从省资源化的观点来看也是不理想的。而且其还成为了零件再利用成本高涨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背景而开发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容易地把安装在透镜组件上的透镜卸下来,能把卸下来的透镜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为了达到解决所述课题的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透镜组件具备镜筒和收容在所述镜筒内并把所述镜筒内的空间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至少一个透镜,在所述镜筒上至少设置一个孔,该孔中插入用于把所述透镜从所述镜筒中取出来的工具,所述透镜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一方压入到所述镜筒内,所述孔形成在另一方上,同时该孔设置在被插入的工具接触到所述透镜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透镜组件,通过利用从镜筒上设置的孔插入工具按压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一方向镜筒内压入透镜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另一方,能够容易地将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卸下来的透镜容易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以下是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透镜组件合适的实施例(1)~(7)。只要不相互产生矛盾,这些组合就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合适的实施例中的一个。
(1)所述孔设置成使所述工具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向所述镜筒内插入。
根据本发明,由于镜筒的孔沿透镜的光轴方向设置,所以使从孔插入的工具与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一方向镜筒内压入的透镜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另一方接触,并通过由工具沿光轴方向按压透镜而能够容易地将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
(2)所述孔设置成使所述工具沿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向所述镜筒内插入。
根据本发明,由于镜筒的孔沿与透镜的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所以使从孔插入的工具与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一方向镜筒内压入的透镜接触,并通过把透镜沿光轴方向按压而使透镜从第二空间向第一空间偏移。这样能够容易将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
(3)所述透镜具备靠近该透镜中央的透光范围和靠近该透镜外边缘的非透光范围,所述孔面向所述透镜的所述非透光范围。
根据本发明,由于孔面向透镜的非透光范围,所以向镜筒内插入的工具与透镜的非透光范围接触。因此,由于工具与透镜的非透光范围接触而能够不损伤压入到镜筒内的透镜的透光范围,把透镜从镜筒内卸下来。因此,能把卸下来的透镜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4)所述透镜设置多个,所述孔设置成大于或等于比所述透镜的数量少一个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由于镜筒上的孔设置成大于或等于比透镜的数量少一个的数量,所以通过使插入到镜筒内的工具抵接在最后残留在镜筒内的未设置工具插入用孔的透镜上,能把透镜向镜筒外取出来。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压入到镜筒内的所有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
(5)所述孔在所述镜筒上以所述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多个。
根据本发明,由于孔在镜筒上以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所以从镜筒上设置的多个孔中同时放入多个取出透镜的工具,并通过用这些工具按压透镜,能够将一片透镜无倾斜地从镜筒中卸下来。因此,能够使透镜不卡咬在镜筒上且不损伤透镜而容易地将压入的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因此,能把卸下来的透镜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6)所述镜筒和所述透镜使用用于防止所述透镜从镜筒内脱落的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来进行粘接,该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设置在与所述孔不同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镜筒和透镜是由设置在与工具插入用孔不同位置处,且是防止透镜从镜筒内脱落用的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来进行粘接的,所以能防止透镜由于振动等而从镜筒脱落。另外,通过使孔不被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所覆盖,把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时能把工具插入到孔中,能容易地把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
(7)所述孔被薄壁部堵住。
根据本发明,孔被薄壁部堵住,所以在把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时,由于工具向薄壁部刺碰而能把薄壁部刺破。因此通过形成把工具向镜筒内插入的孔,并把从该孔插入的工具接触在透镜上,能够容易地把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由于在镜筒上开始没有开孔,所以能防止灰尘和水分向透镜上附着。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其他透镜组件具备镜筒和收容在所述镜筒内并把所述镜筒内的空间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至少一个透镜,在所述镜筒的内周面上至少设置一个槽,该槽中插入用于勾挂所述透镜的工具,所述槽使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相互连通,并设置在使插入的所述工具接触到所述透镜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其他透镜组件,通过由从镜筒上设置的槽插入的工具勾挂并拉伸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一方向镜筒内压入的透镜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另一方侧,能够容易地将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另外,即使镜筒周向的外表面被其他结构体覆盖时,也能把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其他透镜组件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槽在所述镜筒上以所述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多个。
根据本发明,由于槽在镜筒上以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所以能从镜筒上设置的多个槽中同时放入多个取出透镜的工具,通过用这些工具勾挂透镜并进行拉伸,能把一片透镜无倾斜地从镜筒中卸下来。因此,能使透镜不卡咬在镜筒上且不损伤透镜而容易地把压入的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因此,能把卸下来的透镜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单元,是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像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单元,其具备所述透镜组件及其合适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件。
由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单元具备上述所述任一项的透镜组件,所以能容易地把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能够在作为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的图像读取单元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上有贡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
由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所以能容易地把透镜从镜筒中卸下来。且作为图像读取单元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容易进行,因此能够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上有贡献。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在基座部件上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的镜筒的固定结构、具有上述镜筒的固定结构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镜筒的固定结构具备压入有透镜的镜筒和把所述镜筒与基座部件二者用粘接剂固定的多个中间保持部件,在所述镜筒的粘接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部分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粘接所述镜筒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凹部,该凹部用于插入把所述镜筒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用的工具。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镜筒的固定结构,由于在镜筒的粘接中间保持部件的部分和中间保持部件的粘接镜筒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用于插入把镜筒和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用的工具的凹部,所以通过把工具插入凹部,就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在中间保持部件即基座部件上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
以下是本发明第二方面镜筒固定结构的合适实施例(1)~(3)。只要不相互产生矛盾,这些组合就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合适的实施例中的一个。
(1)所述凹部设置成大于或等于至少比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数量少一个的数量。
本发明中,由于凹部设置成大于或等于至少比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数量少一个的数量,所以通过把工具插入在镜筒和中间保持部件的安装部分的凹部,就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在中间保持部件即基座部件上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操作员通过手动操作等能够将最终残留的中间保持部件从镜筒上卸下来。
(2)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外周面上且沿该镜筒的周向延伸。
本发明中,由于凹部设置在镜筒的外周面上,且沿该镜筒的周向延伸,所以能把工具插入在凹部内,能可靠地把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且由于凹部在镜筒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延伸,所以能把镜筒以轴对称进行成型。因此,能使镜筒和透镜可靠地同轴,能把透镜容易地安装在希望的位置处。
(3)使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和所述镜筒在所述凹部内有间隙地进行粘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是在凹部内有间隙地进行粘接,所以确保凹部不被粘接剂覆盖。这样,在拆卸镜筒时能把工具插入到凹部中,能容易地把镜筒从中间保持部件,即基座部件上卸下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透镜组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具备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
本发明由于具备所述镜筒的固定结构,所以通过把工具插入到凹部中,能简单地把被粘接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单元把光向原稿照射,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把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像进行光电变换,其具备所述透镜组件。
本发明由于具备所述透镜组件,所以通过把工具插入到凹部中,能简单地把被粘接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
本发明由于具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所以通过把工具插入到凹部中,能简单地把被粘接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图像读取单元具备写入单元,其基于所述图形读取单元进行了光电变换的、来自原稿反射像的图像信号,而把图像复印在复印纸上。
本发明由于具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所以通过把工具插入到凹部中,能简单地把被粘接的镜筒从基座部件上卸下来。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把两个部件进行分离并能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降低再利用成本上发挥作用的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结构的透镜组件、具有该透镜组件的图像读取单元和具有该图形读取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和中间保持部件。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固定结构具有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通过所述中间保持部件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粘接固定,其中,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安装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安装部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切口,该切口用于插入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用的工具。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固定结构,由于在第一部件的安装部和中间保持部件的第一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切口,所以把工具插入所述切口中并仅施加扩展所述切口的力,能够容易地把粘接固定了的部件之间进行分离。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其他固定结构具有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通过所述中间保持部件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粘接固定,其中,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安装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安装部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中的一个上设有孔,该孔用于插入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用的工具。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其他固定结构,由于在第一部件的安装部和中间保持部件的第一固定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孔,所以把用于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的棒状工具插入到所述孔中,并仅把工具向孔的内部插入,就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了的部件相互分离。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所述固定结构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构成,同时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照射紫外线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构成,同时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照射紫外线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以能从中间保持部件的上方对粘接部位照射紫外线,提高了操作性。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透镜组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在光电变换元件上成像并进行光电变换,其具备所述固定结构中的任一个固定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在光电变换元件上成像并进行光电变换的透镜组件具备所述固定结构中的任一个固定结构,所以能提供具备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了的部件相互分离的固定结构的透镜组件。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所述透镜组件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是安装有收容把反射像向所述光电变换元件引导的透镜组的透镜镜筒和收容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封装件的基座部件,且所述第二部件是所述封装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第一部件是安装有收容把反射像向所述光电变换元件引导的透镜组的透镜镜筒和收容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封装件的基座部件,且所述第二部件是所述封装件,所以可提供具备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了的部件相互分离的固定结构的透镜组件。
在合适的实施例中,所述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固定结构中的任一个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部件是头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是喷墨头。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第一部件是头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是喷墨头,所以可提供具备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了的部件相互分离的固定结构的喷墨方式写入单元。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具备所述透镜组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能容易地把部件相互分离的固定结构,所以能容易地把零件进行再利用。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能容易地把部件相互分离的固定结构,所以能容易地把零件进行再利用。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固定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能容易地把部件相互分离的固定结构,所以能容易地把零件进行再利用。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分离方法,是把所述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分离的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其中,将插入到所述切口中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的工具插入该切口中,使该切口扩展地用该工具按压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从而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根据本发明,由于把工具插入到切口内,所以可提供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了的部件相互分离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其他分离方法,是把所述其他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分离的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其中,限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中设置了所述孔的一方的部件的移动,将插入到所述孔中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的工具插入到该孔内,通过用该工具按压另一方的部件来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根据本发明,由于把工具插入到孔内,所以可提供能容易地把粘接固定了的部件相互分离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从第一部件分离用的工具的切口。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安装于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从第一部件分离用的工具的切口,所以,能提供把工具插入所述切口内并仅施加使所述切口扩展的力,就能使其容易地从第一部件分离的中间保持部件。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其他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从第一部件分离用的工具的孔。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安装于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从第一部件分离用的工具的孔,所以,能提供把棒状工具插入所述孔内并仅把工具向孔的深处插入,就能使其容易地从第一部件分离的中间保持部件。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中间保持部件合适的实施例中,中间保持部件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构成,同时由照射紫外线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上面一般性的叙述和以下详细的说明都是例示,目的是对本发明方案中的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为了能进一步理解本发明而包含的内容,该附图在编入本说明书的同时也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发明的详细说明相符合,有说明该发明原理的作用。
图1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镜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透镜组件的侧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透镜组件的光学单元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沿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沿图4所示的透镜光轴方向设置在镜筒上的孔内插入的工具接触在透镜上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在沿与图4所示的透镜光轴交叉的方向设置在镜筒上的孔内插入的工具接触在透镜上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与实施例2有关的光学单元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与实施例3有关的光学单元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中沿X-X线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利用工具取出图9所示的镜筒小径部内的透镜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利用工具取出图9所示的镜筒大径部内的透镜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图4所示的光学单元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图9所示的光学单元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镜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透镜组件的侧面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透镜组件的光学单元的侧面图;
图18是图17中沿V-V线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把中间保持部件粘接在图18所示光学单元的镜筒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把工具插入到图19所示的镜筒上设置的凹部内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2中的光学单元等的剖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3中的光学单元等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图19所示的光学单元等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19所示的光学单元等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镜组件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透镜组件的侧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7所示的固定结构的中间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30是说明图27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的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2中的固定结构的剖面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33是图31所示的固定结构的中间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34是说明图31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的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3中的固定结构的剖面图;
图36是图35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37是图35所示的固定结构的中间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38是说明图35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的图;
图39是表示图27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图35所示的固定结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41是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固定结构的变形例,即喷墨头与头保持部的固定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1~图14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及透镜组件。
[实施例1]
图1~图7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和透镜组件。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装置本体2、原稿自动送进装置3、图像读取单元4、给纸单元5、写入单元6。
装置本体2例如形成箱状,其设置在地面等上。装置本体2收容有图像读取单元4、给纸单元5和写入单元6。
原稿自动送进装置3安装在装置本体2的上部。原稿自动送进装置3具备原稿载置板7和皮带送进装置8。原稿载置板7形成平板状,其安装在装置本体2的上部,且在表面上载置多张原稿9。皮带送进装置8在把原稿载置板7上的原稿9一张张向后述的接触玻璃10上送出的同时,把利用后述的透镜组件16读取了反射像的原稿9从接触玻璃10上向装置本体2外排出。
图像读取单元4设置在装置本体2的上部,且在所述原稿自动送进装置3的下方,其具备载置原稿9的接触玻璃10和光学扫描系统11。接触玻璃10以两表面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状态安装在装置本体2的上面。光学扫描系统11具备:曝光灯12、第一反射镜13、第二反射镜14、第三反射镜15和透镜组件16等,把光向原稿9照射,把来自该原稿9的反射像由后述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进行光电变换。
曝光灯12向接触玻璃10上的原稿9照射光。第一反射镜13、第二反射镜14及第三反射镜15把来自原稿9的反射像向透镜组件16引导。曝光灯12和第一反射镜13固定在未图示的第一滑架上,第二反射镜14和第三反射镜15固定在未图示的第二滑架上。在读取原稿9时,为了使光程长度不变化而使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以2比1的相对速度进行机械移动。该光学扫描系统11的所述第一滑架和第二滑架通过未图示的扫描装置驱动电机而移动。
透镜组件16具备成像透镜系统31和图像传感器32等。该透镜组件16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说明。透镜组件16通过图像传感器32读取所述原稿9的反射像,并进行从光信号向电信号的变换处理。被变换的电信号被向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输出。若把成像透镜系统31和CCD图像传感器32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移动,则能使图像倍率变化。即对应于指定的倍率来设定成像透镜系统31和CCD图像传感器32在图1中左右方向的位置。
给纸单元5具备设置在装置本体2下部的多个复印纸收容部19和复印纸送出单元20。复印纸收容部19收容多张复印纸21。复印纸送出单元20把复印纸收容部19内的复印纸21向后述的供给辊25之间送出。给纸单元5,把复印纸收容部19内的复印纸21一张张向供给辊25之间,即写入单元6送出。
写入单元6具备:激光输出单元22、成像透镜23、反射镜24、供给辊25、感光鼓26、显影装置27、复印部件28和定影装置29。
在激光输出单元22的内部,设置有作为激光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和通过电机以高速进行定速旋转的多面反射镜。从激光输出单元22照射的激光,通过所述定速旋转的多面反射镜而被偏转,通过成像透镜23而在反射镜24折回,在感光鼓26的外周面上聚光并成像。被偏转的激光,在与感光鼓26旋转方向正交的所谓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曝光扫描,进行从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输出的图像信号的线单位记录。写入单元6以与感光鼓26的旋转速度和记录密度相对应的规定周期反复进行主扫描,从而,在感光鼓26的外周面上形成图像、即静电潜影。
这样从写入单元6输出的激光向图像成像系统的感光鼓26照射,并在感光鼓26一端近旁的激光照射位置处设置产生主扫描同步信号的未图示的光束传感器。基于从该光束传感器输出的主扫描同步信号来进行主扫描方向上图像记录时间的控制和后述图像信号输入输出用的控制信号的生成。
供给辊25把通过复印纸送出单元20从复印纸收容部19送出的复印纸21向复印部件28和感光鼓26之间送出。感光鼓26以轴芯为中心形成为能自由旋转的圆柱状或圆筒状。感光鼓26把调色剂附着在通过激光输出单元22形成并承载的静电潜影上并进行显影,把这样得到的调色剂像复制在定位于与复印部件28之间的复印纸21上。
显影装置27使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26的外周面上,并使该感光鼓26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复印部件28把复印纸21压贴在感光鼓26的外周面上,把感光鼓26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复制在复印纸21上,同时把该复印纸21向定影装置29送出。定影装置29,把在感光鼓26等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定影在复印纸21上,并把复印纸21向装置本体2外排出。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原稿自动送进装置3把原稿9向图像读取单元4的接触玻璃10上自动给送,而将读取终了的原稿9自动地排出。图像形成装置1中,图像读取单元4向放置在接触玻璃10上的原稿9照射光,而来自该原稿9的反射像则由后述的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来进行读取。
图像形成装置1中,写入单元6根据读取的原稿9的图像信号而在感光鼓26上形成图像,把图像复制在从给纸单元5给纸的复印纸21上并进行定影。图像形成装置1把定影完毕的复印纸21向装置本体2外排出。
如图2和图3所示,透镜组件16具备:基座部件30、成像透镜系统31、图像传感器32和多个中间保持部件33。
基座部件30具备:平板部34,其平面形状是矩形,且以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状态配置两表面;立设部35,其从该平板部34竖立设置。平板部34即基座部件30设置成能沿图1中的左右方向自由地移动。且平板部3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图1中的左右方向平行。
立设部35,从平板部34图1中左右方向一侧的端部,即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竖立设置。立设部35被形成框状,其具备:一对立设柱36,其是从平板部34宽度方向的两端竖立设置;连接柱37,其把这些立设柱36的离开平板部34一侧的端部之间进行连接。
成像透镜系统31具备两个光学单元38。光学单元38相互分体设置。光学单元38具备镜筒39和收容在该镜筒39内的透镜40。
镜筒39由合成树脂构成,通过公知的射出成型进行成型。如图2~图7所示,镜筒39具备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其是一体的。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上分别设置有孔49a、49b。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其各自的小外径在轴心方向上形成一定的圆筒状。小径部39b与大径部39a的端部相连,且其内外径比大径部39a的径小。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分别形成关于轴心轴对称形状。且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设置成同轴。
镜筒39内的空间,通过压入在镜筒39内的后述的透镜40而被间隔成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大径部39a内的空间通过插入在该大径部39a内的透镜40(以下用符号40a表示)而被间隔成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小径部39b内的空间通过插入在该小径部39b内的透镜40(以下用符号40b表示)而被间隔成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因此,镜筒39内的空间,通过透镜40a、40b正好将所述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沿后述的光轴O交替设置。图示例中虽然在透镜40a、40b之间的空间形成有第二空间B和第一空间A,但这些空间B、A之间并没设置有边界。本说明书中,即使透镜40a、40b之间的空间没设置有边界,但还是记述为设置了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
孔49a、49b贯通镜筒39的周壁,并连通镜筒39的内外。孔49a在沿透镜40的光轴O的方向上延伸,并通向大径部39a内的第二空间B。即孔49a设置成能使后述的工具51沿光轴O插入到镜筒39内。孔49b在沿与透镜40的光轴O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通向小径部39b内的第一空间A。即孔49b设置成能使后述的工具51沿与光轴O交叉的方向插入到镜筒39内。
孔49a、49b面向后述的透镜40的非透光范围M。如图5所示,孔49a、49b在镜筒39上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如图6所示,孔49a、49b的内径比螺丝刀等工具51的外径大。工具51能插入到孔49a、49b内。因此,孔49a、49b设置在插入在孔49a、49b内的工具51与后述的透镜40b的非透光范围M接触的位置处。
孔49a、49b中不填充后述的粘接剂50,不被该粘接剂50堵塞。能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卸下来的工具51的前端能侵入到孔49a、49b内。即孔49a、49b是所述工具51插入用的孔(空间)。
透镜40a、40b的至少一个被压入到镜筒39内(图示例中是压入了两个)。透镜40a、40b由一片或多片透镜所构成。图示例中,透镜40a、40b在一个镜筒39上有两个。如图4、图6、图7所示,一侧的透镜40a被收容在大径部39a内,如图4、图6、图7所示,另一侧的透镜40b被收容在小径部39b内。
这些透镜40a、40b的光轴O相互配置在同一条线上。即透镜40a、40b之间相互设置成同轴。透镜40a、40b的光轴O与所述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即镜筒39的轴心配置在同一线上。即这些透镜40a、40b与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即镜筒39被相互设置成同轴。
透镜40a、40b具备使来自原稿9的反射像通过的透光范围L和使来自原稿9的反射像不通过的非透光范围M。透镜40a、40b的透光范围L是透镜40a、40b表面靠近中央的部分,透镜40a、40b的非透光范围M是透镜40a、40b靠近外边缘的部分。
透镜40a从第一空间A侧压入到大径部39a即镜筒39内。透镜40b从第二空间B侧压入到小径部39b即镜筒39内。总而言之,透镜40a、40b从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一侧压入到镜筒39内。
如图4所示,在透镜40a的非透光范围M的第一空间A侧的外边缘和大径部39a的第一空间A侧的内周面上填充有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50。如图4所示,在透镜40b的非透光范围M的第二空间B侧的外边缘和小径部39b的第二空间B侧的内周面上填充有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50。通过将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50硬化而把镜筒39与透镜40a粘接住,防止了透镜40a从镜筒39内脱落。这样,镜筒39和所述透镜40a、40b利用设置在与所述孔49a、49b不同位置处的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50而粘接在镜筒39上。
两个光学单元38设置成光轴相互位于同一直线上。镜筒39,即光学单元38通过中间保持部件33而安装基座部件30的平板部34上。所述结构的成像透镜系统31即透镜组件16把来自原稿9的反射像成像在图像传感器32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上。
图像传感器32具备封装件41和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封装件41具备:例如由陶瓷构成的基座43、由陶瓷构成的窗口框架44、密封玻璃45。基座43形成平板状,其表面上安装有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窗口框架44形成框状,以重叠在基座43外边缘上的形式用粘接剂固定在该基座43上。密封玻璃45形成平板状,且其外边缘部以重叠在窗口框架44上的形式用粘接剂固定在该窗口框架44上。所述封装件41,通过基座43、窗口框架44和密封玻璃45覆盖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另外,封装件41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6等上。
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是由光电变换元件PD(Photo Diode:光电二极管)和电荷运送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在直线上并列而构成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的长度方向与主扫描方向是平行的。
所述图像传感器32具备:印刷电路板46的导体图形;设置在封装件41上的电极和导线等,其用于把所述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的电极等相互进行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32使密封玻璃45通过立设部35的内侧,以与成像透镜系统31相对的状态通过中间保持部件33安装在基座部件30的立设部35上。
中间保持部件33例如由透射光的透明合成树脂构成,其一体具备第一安装部47和第二安装部48。第一安装部47和第二安装部48分别被形成平板状。第二安装部48从第一安装部47的边缘竖立设置。第一安装部47与第二安装部48所成的角度,在图示例中是成为90度。
中间保持部件33把第一安装部47重叠在基座部件30上,把第二安装部48重叠在镜筒39和图像传感器32的封装件41上,在安装部47、48与基座部件30、镜筒39和图像传感器32的封装件41之间,填充例如被紫外线等的光一照射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这样来把镜筒39即成像透镜系统31和封装件41即图像传感器32安装在基座部件30上。向基座部件30上安装时,成像透镜系统31与图像传感器32的光轴O(图2中用点划线表示的)位于同一条线上。
以下说明把光学单元38的透镜40a从镜筒39中卸下来的顺序。在把透镜40a从大径部39a即镜筒39中卸下来时,如图6所示,首先把螺丝刀等工具51插入到镜筒39的大径部39a上设置的孔49a内,把工具51的前端插入到第二空间B内。然后把插入的工具51的前端接触在透镜40的非透光范围M上。通过把工具51的前端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移动而使工具51的前端按压透镜40a的非透光范围M。因此,透镜40a就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移动。这样就把透镜40a从镜筒39的大径部39a取出来了。
在把透镜40a从小径部39b即镜筒39中卸下来时,如图7所示,把螺丝刀等工具51插入到镜筒39的小径部39b上设置的孔49b内,把工具51的前端插入到第二空间B内。然后把插入的工具51的前端接触在透镜40b的非透光范围M上。通过把工具51的基端靠近大径部39a地旋转该工具51,把工具51的前端向孔49b的透镜40b侧端部和透镜40b的非透光范围M之间按入且使其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移动,由此使工具51的前端按压透镜40b的非透光范围M。因此,透镜40b就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移动。这样就把透镜40b从镜筒39中取出来了。
所述工具51,至少其前端等的一部分能通过孔49a、49b侵入到镜筒39内,且当该至少的一部分通过孔49a、49b插入到镜筒39内时就能把所述透镜40a、40b从镜筒39分离。
根据本实施例,利用从设置在镜筒39上的孔49a、49b中插入的工具51通过进行按压从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一方向镜筒39内压入的透镜的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另一方,这样,就能够容易地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卸下来。且卸下来的透镜能容易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由于镜筒39的孔49a是沿透镜40a的光轴方向O设置的,所以,从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一方向镜筒39内压入的透镜40a的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另一方与使从孔49a插入的工具51接触,并用工具51把透镜40a沿光轴方向O按压,这样,就能够容易地把透镜40a从镜筒39卸下来。
由于镜筒39的孔49b是沿与透镜40b的光轴方向O交叉的方向设置的,所以,使从孔49b插入的工具51与从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一方向镜筒39内压入的透镜40b接触,并用工具51的前端把透镜40b沿光轴方向O按压,而使透镜40b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移动。这样,就能够容易地把透镜40b从镜筒39卸下来。
由于孔49a、49b是面向透镜40a、40b的非透光范围M,所以插入到镜筒39内的工具51与透镜40a、40b的非透光范围M接触。因此,工具51是与透镜40a、40b的非透光范围M接触,所以能不损伤压入到镜筒39内的透镜40a、40b的透光范围L,而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卸下来。因此,且卸下来的透镜40a、40b能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由于镜筒39的孔49a、49b设置成大于或等于比透镜40a、40b的数量少一个的数量,所以通过把插入在镜筒39内的工具51接触在最后残留在镜筒39内的没设置用于插入工具51的孔49a、49b的透镜40a、40b上,就能把透镜40a、40b取出到镜筒39外。因此,能够容易地把压入在镜筒39内的全部透镜40a、40b从镜筒39卸下来。
由于孔49a、49b在镜筒39上以透镜40a、40b的光轴O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所以能从镜筒39上设置的多个孔49a、49b同时放入多个取出透镜40a、40b的工具51,通过用这些工具51按压透镜40a、40b就能把一片透镜40a、40b无倾斜地从镜筒39中卸下来。因此,能使透镜40a、40b不卡咬在镜筒39上且不损伤透镜40a、40b,而容易地把压入的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卸下来。因此,能把卸下来的透镜40a、40b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由于镜筒39和透镜40a、40b是由设置在与工具51插入用的孔49a、49b不同位置处的,且是使用防止透镜40a、40b从镜筒39内脱落用的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50来进行粘接的,所以能防止透镜40a、40b由于振动等而从镜筒39脱落。且孔49a、49b不被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50覆盖,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卸下来时能把工具51插入到孔中,能够容易地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卸下来。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透镜组件。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结构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孔49a、49b被薄壁部52堵住。薄壁部52的厚度比镜筒39周壁的厚度薄。薄壁部52与镜筒39的内周面是同一个面,且从镜筒39的外周面形成凹部。因此,薄壁部52,通过把螺丝刀等工具51向孔49a、49b内扎入,就被弄破。这样,在镜筒39上就形成有被薄壁部52未堵住的孔49a、49b。
接着说明把压入在镜筒39内的透镜40从镜筒39取出来的顺序。首先工具51刺破薄壁部52。这样,在镜筒39上形成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孔49a、49b。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孔49a、49b内插入螺丝刀等工具51,并用工具51按压透镜40a、40b,使透镜40a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移动,使透镜40b从第一空间A向第二空间B移动。这样,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取出来。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孔49a、49b被薄壁部52堵住,所以在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卸下来时,通过用工具51刺碰薄壁部52就能把薄壁部52刺破。因此,在镜筒39上形成插入工具51的孔49a、49b,通过把从该孔49a、49b插入的工具51抵接在透镜40a、40b上,就能够容易地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卸下来。由于镜筒39上开始并没开有孔49a、49b,所以能防止灰尘和水分等附着在透镜40a、40b上。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9~图12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例3的透镜组件。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结构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代替孔49a、49b而设置有槽53。槽53设置在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二者上,并与透镜40的光轴O平行(沿着)地延伸。槽53在形成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开口部的边缘处进行开口,并从镜筒39的内周面形成凹状。槽53遍及镜筒39的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设置,即槽53把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相互连通。如图10所示,槽53在镜筒39上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如图6所示,槽53的宽度比螺丝刀等工具51的外径大。工具51能插入到槽53内。因此,槽53被设置在插入到槽53内的工具51接触到后述的透镜40a、40b的非透光范围M上的位置处。
槽53中不填充粘接剂50,不被该粘接剂50堵塞。能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卸下来的工具51的前端能侵入到槽53内。即槽53是所述工具51插入用的孔(空间)。本实施例中,粘接剂50设置在与槽53不同的位置处。
以下说明把压入在镜筒39中的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卸下来的顺序。如图11所示,首先把螺丝刀等工具51的前端插入到镜筒39的小径部39b上设置的槽53内,并原封不动地使工具51的前端通过第二空间B而插入到第一空间A内。然后把插入工具51的前端勾挂在透镜40b的非透光范围M上。通过把工具51从镜筒39内向外拉伸等而使其从第一空间A向第二空间B移动,这样,工具51的前端把透镜40的非透光范围M从镜筒39内向外拉伸。因此,透镜40b就被从第一空间A向第二空间B侧拉出。这样就把透镜40b从镜筒39取出来了。
如图12所示,把螺丝刀等工具51的前端插入到镜筒39的大径部39a上设置的槽53内,并原封不动地使工具51的前端通过第一空间A而插入到第二空间B内。然后把插入的工具51的前端勾挂在透镜40a的非透光范围M上。通过把工具51从镜筒39内向外拉伸等而使其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移动,这样,而使工具51的前端把透镜40的非透光范围M从镜筒39内向外拉伸。因此,透镜40a就被从第二空间B向第一空间A侧拉出。这样就把透镜40a从镜筒39取出来了。
根据本实施例,从设置在镜筒39上的槽53中插入工具51勾挂并拉伸从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一方向镜筒39内压入的透镜40a、40b的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另一方,这样,就能够容易地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卸下来。且即使镜筒39周向的外表面被其他结构体覆盖,也能把透镜40a、40b从镜筒39卸下来。
由于槽53在镜筒39上以透镜40a、40b的光轴O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所以能从镜筒39上设置的多个槽53中同时放入多个取出透镜40a、40b的工具51,通过用这些工具51勾挂透镜40a、40b并拉拽,就能把一片透镜40a、40b无倾斜地从镜筒39中卸下来。因此,能使透镜40a、40b不卡咬在镜筒39上且不损伤透镜40a、40b而容易地把压入的透镜40a、40b从镜筒39中卸下来。因此,能把卸下来的透镜40a、40b进行再利用和资源的分别回收。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在镜筒39内收容有大于或等于两个的透镜40(图13中是四个),也可以设置大于或等于比透镜40的片数少一个的孔49b。即,对于一个透镜40也可以不设置用于把该透镜40卸下来的工具51插入用的孔49b。
在图13的情况下,在镜筒39内,所述第一空间A与第二空间B是沿光轴O交替设置的。另外,各透镜40从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中的一方向镜筒39内压入。这时,把压入在镜筒39内的透镜40从镜筒39内卸下来时,使用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通过孔49a向镜筒39内插入工具51的前端等而把透镜40从镜筒39卸下来。没设置工具51插入用孔49b的透镜40被残留在最后,通过把插入在镜筒39内的工具51抵接在残留在镜筒39内的最后透镜40c上,就能把透镜40c取出来到镜筒39外。这样就把全部透镜40、40c从镜筒39卸下来。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在镜筒39内收容多个透镜40,槽53也可以把所有的第一空间A和第二空间B相互连通。该情况下把压入在镜筒39内的透镜40从镜筒39卸下来时,与所述实施例3同样地使用工具51。
所述实施例中,孔49a、49b和槽53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在镜筒39上。但本发明的孔49a、49b和槽53也可以不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在镜筒39上。特别是在图13所示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把孔49a、49b和槽53在镜筒39的周向上设置多个。用粘接剂50将透镜40、40a、40b安装在镜筒39中,但本发明也不一定使用该粘接剂50。
[第二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15~图24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单元、透镜组件和镜筒的固定结构。在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乃至相当的结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5到图20表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单元、透镜组件和镜筒的固定结构。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透镜组件16具备基座部件30、成像透镜系统31、图像传感器32和多个中间保持部件33。且后述的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构成本发明的镜筒的固定结构100。即透镜组件16具备镜筒的固定结构100。
基座部件30具备:平板部34,其平面形状是矩形,且以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状态配置两表面;立设部35,其从该平板部34竖立设置。平板部34即基座部件30设置成能沿左右方向自由地移动(参照图1)。平板部3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图1中的左右方向平行。
立设部35从平板部34图1中左右方向一侧的端部、即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竖立设置。立设部35被形成框状,其具备:一对立设柱36,其是从平板部34宽度方向的两端竖立设置;连接柱37,其把这些立设柱36的离开平板部34一侧的端部相互进行连接。
成像透镜系统31具备两个光学单元38。光学单元38具备镜筒39和收容在该镜筒39内的透镜40。
如图15~图20所示,镜筒39由合成树脂构成,通过公知的射出成型进行成型。镜筒39一体具备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大径部39a具备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凹部149。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其各自的小外径在轴心方向上形成一定的圆筒状。小径部39b与大径部39a的端部相连,且其内外径比所述大径部39a的径小。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分别形成关于轴心的轴对称形状。且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设置成同轴。
如图17~图20所示,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设置在镜筒39的外周面上,即其是镜筒39外周面的一部分。如图19~图20所示,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用于安装镜筒39和所述的中间保持部件33。在该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中间保持部件33之间,填充例如被照射紫外线等的光时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151。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安装部48通过所述的粘接剂151安装在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上。该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构成镜筒39的安装中间保持部件33的部分。
如图17所示,凹部149从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即镜筒39的外周面上形成凹状。凹部149设置在镜筒39轴向的中央。凹部149设置在镜筒39外周面的全周上,而沿镜筒39的周向延伸。如图20所示,凹部149的宽度比螺丝刀等工具150的外径大。因此,工具150能插入到凹部149内。
凹部149不被所述的粘接剂151填充,不被该粘接剂151堵塞。即中间保持部件33和镜筒39在凹部149内有间隙地被粘接剂151粘接。重要的是必须使凹部149内不被粘接剂151完全覆盖地使工具能侵入而填充粘接剂151。通过凹部149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安装部48与镜筒39之间产生间隙。将用于把中间保持部件33和镜筒39进行分离的后述的工具150的前端能够侵入到该凹部149内。即,凹部149是所述工具150插入用的凹部(间隙)。
透镜40是由一片或多片透镜所构成的。图示例中透镜40是在一个镜筒39中设置了两个。如图18、图19所示,两个透镜40中的一个透镜(以下用符号40a表示)被收容在大径部39a内,如图18、图19所示,另一个的透镜(以下用符号40b表示)被收容在小径部39b内。
这些透镜40a、40b的光轴O相互配置在同一条线上。即,透镜40a、40b被相互设置成同轴。透镜40a、40b的光轴O与所述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即镜筒39的轴心配置在同一线上。即,这些透镜40a、40b与大径部39a和小径部39b即镜筒39相互设置成同轴。
透镜40的至少一个被压入在镜筒39内。镜筒39即光学单元38通过中间保持部件33而安装在基座部件30的平板部34上。
两个光学单元38设置成相互光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结构的成像透镜系统31把来自原稿9的反射像成像在图像传感器32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上。
图像传感器32具备封装件41和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封装件41具备:例如由陶瓷构成的基座43、由陶瓷构成的窗口框架44和密封玻璃45。基座43被形成平板状,其表面上安装有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
窗口框架44被形成框状,以重叠在基座43外边缘上的形式用粘接剂固定在该基座43上。密封玻璃45被形成平板状,且其外边缘以重叠在窗口框架44上的形式用粘接剂固定在该窗口框架44上。所述封装件41通过基座43、窗口框架44和密封玻璃45而覆盖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且封装件41上安装有印刷电路板46等。
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是由光电变换元件PD(Photo Diode)和电荷运送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在直线上并列而构成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的长度方向与主扫描方向是平行的。
所述图像传感器32具备:印刷电路板46的导体图形;设置在封装件41上的电极和导线等,其用于把所述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的电极等相互进行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32使密封玻璃45通过立设部35的内侧,以与成像透镜系统31相对的状态通过中间保持部件33安装在基座部件30的立设部35上。
中间保持部件33例如由透射光的透明合成树脂构成,其一体具备第一安装部47和第二安装部48。第二安装部48具备镜筒安装面153。第一安装部47和第二安装部48分别被形成平板状。第二安装部48从第一安装部47的边缘竖立设置。第一安装部47和第二安装部48所成的角度,在图示例中是成为90度。
如图21所示,镜筒安装面153设置在第二安装部48的表面上。镜筒安装面153与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相对。镜筒安装面153与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重叠,并在其与该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之间填充粘接剂151。镜筒安装面153即中间保持部件33通过所述粘接剂151而安装有镜筒39。镜筒安装面153构成中间保持部件33的安装镜筒39的部分。
中间保持部件33,把第一安装部47重叠在基座部件30上,把第二安装部48重叠在镜筒39和图像传感器32的封装件41上,在安装部47、48和基座部件30、镜筒39和图像传感器32的封装件41之间,填充粘接剂151,把镜筒39即成像透镜系统31和封装件41即图像传感器32安装在基座部件30上。这时,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安装部48的镜筒安装面153通过粘接剂151而重叠。将图像传感器32安装在基座部件30时,成像透镜系统31和图像传感器32的光轴O(图15中用点划线表示的)位于同一条线上。
接着在以下说明把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100的中间保持部件33和镜筒39卸下来的顺序。如图20所示,在设置于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上的凹部149内而向与所述粘接剂151(即中间保持部件33)之间插入螺丝刀等的工具150。然后把插入的工具150的前端向例如粘接剂151按压,用该工具150把粘接剂151向从镜筒39离开的方向按压。这样,使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相互离开。这样,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被相互卸下来。所述工具150,至少前端等的一部分能插入到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镜筒安装面153中至少一个上设置的凹部149内,且该至少一部分在插入到凹部149内时能把所述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分离。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上设置了凹部149,所以通过把工具150嵌入到凹部149内,就能够得到可把粘接在中间保持部件33即基座部件30上的镜筒39简单地从该基座部件30上卸下来这样的固定结构100、透镜组件16、图像读取单元4和图像形成装置1。
由于凹部149是设置在镜筒39的全周上,所以能把镜筒39成型为轴对称,能可靠地使透镜40与镜筒39成为同轴。因此能容易得到高精度的光学单元38和透镜组件16。
由于使凹部149内产生间隙而粘接中间保持部件33和镜筒39,所以确保凹部149不被粘接剂151覆盖。因此,在拆卸镜筒39时,能可靠地把工具150插入到凹部149内,能容易地把镜筒39从基座部件30上卸下来。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21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透镜组件。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结构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安装部48的镜筒安装面153上设置有凹部149。如图21所示,凹部149从第二安装部48的镜筒安装面153上形成凹部。凹部149在与中间保持部件33的镜筒安装面153相连(以外的)的表面上开有口。凹部149的宽度比螺丝刀等工具150的外径大。因此,在凹部149内能插入工具150。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设置有凹部149的镜筒安装面153由粘接剂151而相互被固定。
以下说明把中间保持部件33和镜筒39卸下来的顺序。如图21所示,把螺丝刀等工具150插入到设置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安装部48的镜筒安装面153上的凹部149内。然后把插入的工具150的前端向粘接剂151和凹部149的底面中的一个按压,向使一个从另一个离开的方向按压。这样,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则相互离开。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被卸下来。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镜筒安装面153上设置了凹部149,所以能够得到通过把工具150插入到凹部149内就可把粘接在中间保持部件33即基座部件30上的镜筒39简单地从该基座部件30上卸下来这样的固定结构100、透镜组件16、图像读取单元4和图像形成装置1。且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地,由于确保凹部149不被粘接剂151覆盖,所以在拆卸镜筒39时,能可靠地把工具150插入到凹部149内,能容易地把镜筒39从基座部件30上卸下来。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22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3的透镜组件。在与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结构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在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镜筒安装面153二者上设置有凹部149。这些凹部149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本实施例中也是设置有凹部14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镜筒安装面153由粘接剂151而相互被固定。
以下说明把中间保持部件33和镜筒39卸下来的顺序。如图22所示,把螺丝刀等工具150插入到设置在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上的凹部149和设置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安装部48的镜筒安装面153上的凹部149的一个内。同时,在设置于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上的凹部149或设置于镜筒安装面153上的凹部149的另一个内也插入工具150。然后把插入的工具150的各自前端向粘接剂151等按压,用该工具150的前端向使中间保持部件33和镜筒39相互离开的方向按压。这样,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则相互离开。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被卸下来。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镜筒安装面153二者上设置了凹部149,所以能够得到通过把工具150插入到凹部149内就能把粘接在中间保持部件33即基座部件30上的镜筒39简单地从该基座部件30上卸下来这样的固定结构100、透镜组件16、图像读取单元4和图像形成装置1。且与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同样地,由于确保凹部149不被粘接剂151覆盖,所以在拆卸镜筒39时,能可靠地把工具150插入到凹部149内,能容易地把镜筒39从基座部件30上卸下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中间保持部件33第二安装部48的镜筒安装面153各自的粘接部分上,至少设置了一个凹部149。但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凹部149可以为大于或等于比镜筒39的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安装部48的镜筒安装面153的粘接部分少一个的数量。即如图23所示,本发明也可以在一个粘接部分,即一个中间保持部件33上设置对应所述工具插入用(即分离用)的凹部149。图23中,在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在图23所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中间保持部件33上设置凹部149。
这时以与所述实施例同样的方法,把设置有对应凹部149的中间保持部件33从镜筒39卸下来。然后,把最终残留的(保持安装在镜筒39上的状态)中间保持部件33,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操作等从镜筒39卸下来。根据这种情况,由于能用工具150把设置有凹部149的中间保持部件33从镜筒39卸下来,把最后的中间保持部件33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操作等卸下来,所以能可靠底把镜筒39从基座部件30上卸下来。
所述实施例中,凹部149设置在镜筒39外周面的全周上。但如图24所示,本发明也可以不把凹部149设置在镜筒39外周面的全周上。本发明只要在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安装部分上设置了能插入用于分离镜筒39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工具150的凹部149便可。
上述实施例在图示例中,在镜筒39的大径部39a的外周面轴向的中央处设置了凹部149,但本发明也可以不在镜筒39的大径部39a的外周面轴向的中央处设置凹部149。即,凹部149只要在中间保持部件安装面152和镜筒安装面153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便可,例如也可以设置在镜筒39大径部39a的外周面轴向的端部。
[第三实施例]
以下根据图25~图41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和固定结构。在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图25~图30表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和固定结构。
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施例的透镜组件16具备:作为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30、成像透镜系统31、图像传感器32和多个中间保持部件33。
基座部件30具备:平板部34,其平面形状是矩形,且以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状态配置两表面;立设部35,其从该平板部34竖立设置。平板部34即基座部件30设置成能沿左右方向自由地移动(参照图1)。且平板部3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图1中的左右方向平行。
立设部35从平板部34图1中左右方向一侧的端部、即长度方向一侧的端部竖立设置。立设部35被形成框状,具备:一对立设柱36,其从平板部34宽度方向的两端竖立设置;连接柱37,其把这些立设柱36的离开平板部34一侧的端部之间进行连接。
成像透镜系统31具备两个光学单元38。光学单元38具备透镜镜筒39和收容在该透镜镜筒39内的透镜组40。透镜镜筒39被形成圆筒状。透镜组40至少为一个,其被压入在透镜镜筒39内。透镜镜筒39即光学单元38通过中间保持部件33而安装在基座部件30的平板部34上。
两个光学单元38设置成相互光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结构的成像透镜系统31,把来自原稿9的反射像成像在图像传感器32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上。
图像传感器32具备:作为第二部件的封装件41和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封装件41具备:例如由陶瓷构成的基座43、由陶瓷构成的窗口框架44和密封玻璃45。基座43被形成平板状,其表面上安装有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窗口框架44被形成框状,以重叠在基座43外边缘上的形式用粘接剂固定在该基座43上。密封玻璃45被形成平板状,且其外边缘部以重叠在窗口框架44上的形式用粘接剂固定在该窗口框架44上。所述封装件41,通过基座43和窗口框架44和密封玻璃45而覆盖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另外,封装件41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6等上。
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是由光电变换元件PD(Photo Diode)和电荷运送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在直线上并列而构成的。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的长度方向与主扫描方向平行。
所述图像传感器32具备:印刷电路板46的导体图形;设置在封装件41上的电极和导线等,其用于把所述线型光电变换元件42的电极等相互进行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32,使密封玻璃45通过立设部35的内侧,以与成像透镜系统31相对的状态通过中间保持部件33安装在基座部件30的立设部35上。
如图29所示,中间保持部件33例如由透射光的透明合成树脂构成,其一体具备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二固定部332。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二固定部332分别被形成平板状。第二固定部332从第一固定部331的边缘竖立设置。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二固定部332所成的角度,在图示例中是成为90度。
中间保持部件33把第一固定部331重叠在基座部件30上,把第二固定部332重叠在透镜镜筒39和图像传感器32的封装件41上,在固定部331、332与基座部件30、透镜镜筒39及图像传感器32的封装件41之间,填充例如照射紫外线等的光时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从而把透镜镜筒39即成像透镜系统31和封装件41即图像传感器32安装在基座部件30上。在向基座部件30上安装时,成像透镜系统31和图像传感器32的光轴O(图25中用点划线表示的)位于同一条线上。
由所述基座部件30、封装件41和中间保持部件33构成本发明的固定结构200。即,图像形成装置1、图像读取单元4和透镜组件16具备固定结构200。以下,把基座部件30上安装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的部位叫做安装部,用符号47(如图28所示)表示。把封装件41上安装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固定部332的部位叫做安装部,用符号48表示。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固定结构200。图27是表示固定结构200的立体图。图28是固定结构200的基座部件30的立体图,图29是固定结构200的中间保持部件33的立体图。
如图27所示,固定结构200中,立设部35的安装部47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由所述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封装件41的安装部48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二固定部332由所述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第一固定部331上设置有切口33a。如图29所示,该切口33a从第一固定部331与安装部47重合的接触面上形成凹部,并向作为第一固定部331即中间保持部件33的外表面的上面333开口。
从所述上面333的开口部分把后述的工具250插入到切口33a内。图示例中切口33a的平面形状是矩形,但本发明切口33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是矩形,只要是在上面333和安装部47的接触面双方上开口的凹部便可。
切口33a不被所述粘接剂填充,不被该粘接剂堵塞。通过切口33a,使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和基座部件30的安装部47之间产生间隙。使用于把中间保持部件33和基座部件30分离的后述工具250的前端能侵入到该切口33a内。即切口33a是所述工具250插入用的切口(间隙)。
下面用图30来说明把作为所述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30和作为第二部件的封装件41即图像传感器32进行分离的方法。为了把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如下所述,把中间保持部件33从基座部件30分离。
首先,从固定基座部件30和图像传感器32的中间保持部件33上设置的切口33a的上面333的开口部分,把一字形螺丝刀状的工具250的前端插入(刺入)。然后把工具250的基端向基座部件30或中间保持部件33靠近地把工具250向图30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扳倒。即,使用工具250使切口33a扩展地来按压基座部件30和中间保持部件33。这样能够容易把基座部件30和中间保持部件33分离。所述工具250,至少其前端等的一部分能插入到中间保持部件33和基座部件30中至少一个上设置的切口33a、35a内,且该至少一部分若插入到切口33a、35a内,则能把所述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
这样,本实施例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上设置把作为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30和作为第二部件的封装件41进行分离用的切口33a。因此,仅把工具250插入到切口33a内而施加力,就能容易地把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也考虑把切口33a设置在基座部件30的安装部47上,但若设置在中间保持部件33上,则作为整体来说其成本便宜,能提供分离容易的固定结构200。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31~图34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固定结构。在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结构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图31是表示实施例2的固定结构200的立体图。图32是固定结构200的所述基座部件30的立体图,图33是固定结构200的所述中间保持部件33的立体图。
所述实施例1中,在中间保持部件33上设置把该中间保持部件33从基座部件30上分离用的切口33a,但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实施例2中,在基座部件30的安装部47上设置切口35a。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切口35a为在安装部47的与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重合的接触面和作为基座部件30外表面的连接柱37的上面37a这二者之上开口的凹部便可。
切口35a不被所述粘接剂填充,不被该粘接剂堵塞。通过切口35a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和基座部件30的安装部47之间产生间隙。用于分离中间保持部件33和基座部件30的后述工具250的前端能侵入到该切口35a内。即,切口35a是所述工具250插入用的切口(间隙)。
在本实施例2中,也与中间保持部件33上设置了切口33a的情况同样地,把在所述实施例1中也使用的一字形螺丝刀状的工具250的前端插入(刺入)切口35a内,把工具250的基端向基座部件30或中间保持部件33靠近地把工具250向图3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扳倒。即,通过使用工具250使切口35a扩展地来按压基座部件30和中间保持部件33,从而能够容易把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
这样,实施例2在作为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30上设置用于将作为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30和作为第二部件的封装件41分离的切口35a。因此,仅把工具250插入到切口35a内而施加力,就能容易地把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且在中间保持部件33小而不能实施切口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把切口35a设置在基座部件30上,能提供容易分离的固定结构200。
[实施例3]
下面根据图35~图38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实施例3的固定结构。在与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结构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图35是表示实施例3的固定结构200的立体图。图36是固定结构200的所述基座部件30的立体图,图37是固定结构200的所述中间保持部件33的立体图。
在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在中间保持部件33或基座部件30上设置把它们进行分离用的切口33a、35a,但如图35和图37所示,实施例3中,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上设置孔33b。图示例中孔33b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圆形,但本发明的孔33b只要是把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贯通的孔便可。
孔33b不被所述粘接剂填充,不被该粘接剂堵塞。用于分离中间保持部件33和基座部件30的后述工具251的棒状部251a的前端能侵入到孔33b内。即,孔33b是所述工具251插入用的孔。
下面,使用图38说明实施例3的固定结构200的把作为所述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30和作为第二部件的封装件41即图像传感器32进行分离的方法。实施例3使用图38所示的工具251来分离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工具251具备:コ字状部251c,其具有一对用于把部件夹在相互之间而固定的握持部251b;棒状部251a,其设置在コ字状部251c的一对握持部251b之间的中心位置上。棒状部251a被支承成相对于コ字状部251c能沿其长度方向自由移动。
如图38所示,分离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时,用一对握持部251b把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的两端固定住,然后在设置于中间保持部件33上的孔33b内插入(刺入)棒状部251a,把该棒状部251a抵接在基座部件30的安装部47上。然后把棒状部251a向孔33b的深处插入,用该棒状部251a来按压基座部件30。这样能容易地把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所述工具251,至少能把棒状部251a的前端等一部分插入到基座部件30和中间保持部件33中一个上设置的孔33b内,且当把该至少一部分插入到孔33b内,则能按压其另一侧,通过按压其另一侧就能把所述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
这样,实施例3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第一固定部331上设置把作为第一部件的基座部件30和作为第二部件的封装件41进行分离用的孔33b。因此,利用工具251的一对握持部251b把中间保持部件33的两侧例如夹住,限制该中间保持部件33的移动,通过把棒状部251a插入到孔33b内并按压在基座部件30上,就能容易地把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进行分离。也考虑把孔33b设置在基座部件30的安装部47上,但若设置在中间保持部件33上,则作为整体其成本便宜,能提供分离容易的固定结构200。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在基座部件30和中间保持部件33的任一个上设置切口35a、33a,但如图39所示,本发明也可以在基座部件30和中间保持部件33这双方上设置切口35a、33a。图39中,在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上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3中,在中间保持部件33上设有孔33b,但在本发明中,如图40所示,也可以在基座部件30上设置孔35b。另外,在图40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40所示的情况是,在把中间保持部件33从基座部件30进行分离时,例如夹住基座部件30而限制该基座部件30的移动,在孔35b内插入棒状的工具252。然后用棒状的工具252按压中间保持部件33,把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所述工具252至少能把其前端等的一部分插入到基座部件30和中间保持部件33中一个上设置的孔35b内,且当把该至少一部分插入到孔35b内,则能按压其另一个,而能将所述基座部件30和封装件41分离。
本发明的主旨是,在把两个部件相互用粘接剂进行安装的固定结构200、200′中,通过在这些部件相互间的接触面上形成工具250、251、252的至少一部分能插入的间隙,就能容易地把这些部件分离。因此,在本发明中的切口33a、35a也可以其平面形状不一定是矩形,只要从所述接触面凹陷且向中间保持部件33或基座部件30的外表面开口,使所述工具250的至少一部分能侵入,则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本发明中的孔33b、35b也可以其平面形状不一定是圆形,只要是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上且把中间保持部件33或基座部件30贯通,使所述工具251、252的至少一部分能侵入,则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
工具250,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是前端是一字型螺丝刀状,但本发明的工具250也可以不一定是一字型螺丝刀状。即,本发明的工具250只要是插入到切口33a、35a中起到把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分离的作用,且是能插入到切口33a、35a内的形状便可,其前端等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棱柱状,不止是前端,其一部分也可以是任何形状。
同样地,工具251在实施例3中形成具备如下部件的形状,即:コ字状部251c,其具有一对握持部251b,其用于把部件夹在其相互之间而固定;棒状部251a,其设置在コ字状部251c的一对握持部251b之间的中心位置上,但本发明的工具251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备能插入到孔33b中,按压基座部件30,使第一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这样结构的工具便可,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同样地,工具252是形成的棒状,但本发明的工具252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具备能插入到孔35b中,按压中间保持部件33,使第一部件和中间保持部件、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这样结构的工具便可,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
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即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如图41所示,其也能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所周知的喷墨打印机的写入单元6′中使用的喷墨头32′的固定结构200′。固定结构200′在作为第一部件的向复印纸21喷射墨水的喷墨头32′、把作为保持该喷墨头32′的第二部件的头保持部30′进行定位固定的中间保持部件33′和所述喷墨头3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图41所示那样的切口33a′,也能得到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图41是在中间保持部件33′的喷墨头32′上安装的第一固定部331′上设置切口33a′,但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在喷墨头32′上设置切口33a′。
以上,从例示的实施例的观点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业内人士容易理解,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而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的各种改良和变更。根据上述叙述的观点,本发明意图包括对该发明的改良和变更,这种改良和变更包含在专利要求范围及其相当的范围内。
本申请根据2004年11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4-321714、2004年11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4-321715、2004年11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4-321717而主张优先权,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的申请内容,参照以上内容而包含其中。

Claims (67)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镜筒;
至少一个透镜,其被收容在所述镜筒内,并把所述镜筒内的空间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在所述镜筒上至少设置一个孔,该孔中插入用于把所述透镜从所述镜筒中取出来的工具,
所述透镜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一方压入到所述镜筒内,
所述孔形成在另一方上的同时,该孔设置在使插入的所述工具能接触到所述透镜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设置成使所述工具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向所述镜筒内插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设置成使所述工具沿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的方向向所述镜筒内插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具备靠近该透镜中央的透光范围和靠近该透镜外边缘的非透光范围,
所述孔面向所述透镜的所述非透光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设置多个,
所述孔的数量设置成比所述透镜的数量少一个,或者,大于或等于所述透镜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在所述镜筒上以所述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多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与所述透镜,使用用于防止所述透镜从镜筒内脱落的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来进行粘接,该防止透镜脱落用粘接剂设置在与所述孔不同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孔被所述工具能刺破的薄壁部堵住。
9.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镜筒;
至少一个透镜,其被收容在所述镜筒内,并把所述镜筒内的空间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在所述镜筒的内周面上至少设置一个槽,该槽中插入用于钩挂所述透镜的工具,
所述槽使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相互连通,且设置在插入的所述工具接触到所述透镜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在所述镜筒上以所述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在周向上设置多个。
11.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
12.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组件。
13.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组件。
14.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组件。
15.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组件。
16.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组件。
17.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组件。
18.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组件。
19.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组件。
20.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组件。
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22.一种镜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压入有透镜的镜筒和把所述镜筒与基座部件二者用粘接剂固定的多个中间保持部件,
在所述镜筒的粘接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部分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粘接所述镜筒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凹部,该凹部用于插入将所述镜筒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用的工具。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设置成比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数量少一个,或者,大于或等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数量。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外周面上,且沿该镜筒的周向延伸。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中间保持部件与所述镜筒在所述凹部内有间隙地进行粘接。
26.一种透镜组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2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
27.一种透镜组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3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
28.一种透镜组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4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
29.一种透镜组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5所述的镜筒的固定结构。
30.一种图像读取单元,其向原稿照射光,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把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像进行光电变换,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透镜组件。
31.一种图像读取单元,其向原稿照射光,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把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像进行光电变换,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透镜组件。
32.一种图像读取单元,其向原稿照射光,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把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像进行光电变换,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透镜组件。
33.一种图像读取单元,其向原稿照射光,并通过光电变换元件把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像进行光电变换,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透镜组件。
3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3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3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32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3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写入单元,其基于被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进行了光电变换的、来自原稿反射像的图像信号,而把图像复制在复印纸上。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写入单元,其基于被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进行了光电变换的、来自原稿反射像的图像信号,而把图像复制在复印纸上。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写入单元,其基于被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进行了光电变换的、来自原稿反射像的图像信号,而把图像复制在复印纸上。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写入单元,其基于被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进行了光电变换的、来自原稿反射像的图像信号,而把图像复制在复印纸上。
42.一种固定结构,其具有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中间保持部件,通过所述中间保持部件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粘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
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安装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安装部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切口,该切口用于插入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用的工具。
43.一种固定结构,其具有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中间保持部件,通过所述中间保持部件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粘接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
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安装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安装部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中的一个上设有孔,该孔用于插入把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进行分离用的工具。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构成,同时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照射紫外线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构成,同时所述中间保持部件由照射紫外线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46.一种透镜组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在光电变换元件上成像并进行光电变换,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固定结构。
47.一种透镜组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在光电变换元件上成像并进行光电变换,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3所述的固定结构。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是安装有收容把反射像向所述光电变换元件引导的透镜组的透镜镜筒和收容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封装件的基座部件,
所述第二部件是所述封装件。
49.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是安装有收容把反射像向所述光电变换元件引导的透镜组的透镜镜筒和收容所述光电变换元件的封装件的基座部件,
所述第二部件是所述封装件。
50.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是头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是喷墨头。
51.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是头保持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是喷墨头。
52.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6所述的透镜组件。
53.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7所述的透镜组件。
54.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8所述的透镜组件。
55.一种图像读取单元,通过光电变换元件读取来自原稿的反射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透镜组件。
5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52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5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53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5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54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5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55所述的图像读取单元。
6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50所述的固定结构。
6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51所述的固定结构。
62.一种分离方法,其是把权利要求42所述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分离的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插入到所述切口中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的工具插入到该切口中,
通过用该工具按压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以使该切口扩展,从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63.一种分离方法,其是把权利要求43所述固定结构的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分离的固定结构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限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中间保持部件中设置了所述孔的一方的部件的移动,
将插入到所述孔中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的工具插入到该孔内,
通过用该工具按压另一方的部件来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64.一种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如权利要求42所述固定机构的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如权利要求42所述固定机构的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使所述第一部件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分离用的工具的切口。
65.一种中间保持部件,具有安装在如权利要求43所述固定机构的第一部件上的第一固定部和安装在如权利要求43所述固定机构的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固定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插入使所述第一部件从所述中间保持部件分离用的工具的孔。
66.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中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其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构成,同时由照射紫外线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67.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中间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其由透射紫外线的材料构成,同时由照射紫外线就硬化的光硬化型粘接剂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CNB2005101202251A 2004-11-05 2005-11-07 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18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1715/04 2004-11-05
JP321717/04 2004-11-05
JP321714/04 2004-11-05
JP2004321714A JP2006133457A (ja) 2004-11-05 2004-11-05 レンズブロック、画像読み取り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2764A CN1782764A (zh) 2006-06-07
CN100381851C true CN100381851C (zh) 2008-04-16

Family

ID=3672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02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1851C (zh) 2004-11-05 2005-11-07 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33457A (zh)
CN (1) CN10038185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6143A (ja) * 2007-05-07 2008-11-13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144484B2 (ja) * 2008-12-11 2013-0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枠及びレンズの取り外し方法
JP5692640B2 (ja) * 2011-02-07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4284A (zh) * 2011-04-02 2012-10-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
JP6944283B2 (ja) * 2017-06-27 2021-10-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6458A (en) * 1974-02-15 1977-09-0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Centering of lenses
JP2001313779A (ja) * 2000-02-22 2001-11-09 Ricoh Co Ltd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
CN1331424A (zh) * 2000-06-26 2002-01-16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摄像组件、图像读取装置
CN1450377A (zh) * 2002-03-28 2003-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9283B2 (ja) * 1977-11-05 1985-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用レンズ端末
JPS62109128U (zh) * 1985-12-26 1987-07-11
JPH0233117A (ja) * 1988-07-22 1990-02-02 Ricoh Co Ltd レンズ光軸調整装置
JPH04166904A (ja) * 1990-10-31 1992-06-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鏡筒
JP3002529B2 (ja) * 1990-11-30 2000-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レンズ装置
JP3313853B2 (ja) * 1993-10-27 2002-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偏向走査装置
JPH0949955A (ja) * 1995-05-31 1997-02-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枠
JPH10197772A (ja) * 1997-01-09 1998-07-31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738516B2 (ja) * 1997-02-10 2006-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走査部構成部品の取付構造
JP3650265B2 (ja) * 1997-05-27 2005-05-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機械の照明装置
JP2001051176A (ja) * 1999-06-02 2001-0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保持方法及びレンズホルダ
JP2001100291A (ja) * 1999-09-28 2001-04-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水型レンズ付きフィルムユニット及びその分解方法
JP2003218548A (ja) * 2002-01-24 2003-07-31 Ricoh Co Ltd リサイクル対応機器
JP3685174B2 (ja) * 2002-10-25 2005-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用レンズ、投写用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装備し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287665A (ja) * 2002-03-28 2003-10-10 Seiko Epson Corp 投写レンズ、この投写レンズ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この投写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4106289B2 (ja) * 2003-02-21 2008-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6458A (en) * 1974-02-15 1977-09-0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Centering of lenses
JP2001313779A (ja) * 2000-02-22 2001-11-09 Ricoh Co Ltd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
CN1331424A (zh) * 2000-06-26 2002-01-16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元件的固定结构、摄像组件、图像读取装置
CN1450377A (zh) * 2002-03-28 2003-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33457A (ja) 2006-05-25
CN1782764A (zh) 2006-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02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tical writing device, and housing molding method providing simple structure
EP1638310B1 (en) Optical wri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81851C (zh) 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0324100B1 (ko) 장방형으로 화상을 형성하기 위한 조정이 용이한 화상형성장치와 이를 제작하는 방법
US7561348B2 (en) Fixing structure, lens block, image read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985312B2 (en) Lens mounting device
CN102209171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459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走査光学装置
JP200707934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画像読取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2035B (zh) 光学单元,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5644382A (en)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JP3938462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撮像ユニット及びその撮像ユニットを有した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842535B2 (ja) 画像読み取りユニット、スキャ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458A (ja) 鏡筒の固定構造、レンズブロック、画像読み取り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854A (ja) 光偏向走査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H08112940A (ja) 光源装置
JP4202988B2 (ja) 固体撮像素子の取付け構造、並びに、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65437B2 (en) Lens array unit, image sensor unit,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ns array unit
JP3056335B2 (ja) 読取用光源の取付機構
JP3443353B2 (ja) 原稿読取り装置の調整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7318834A (ja) 光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79345A (ja) 光学系の組立方法、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5599A (ja) 固定構造、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ブロック、それを有する画像読み取り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固定構造の分離方法、及び中間保持部材
EP1475949A1 (en) Sort card to divide slide mounts in an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JP25114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光学系の光学距離調整方法及び光学距離調整用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