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2915C - 钓竿和构成钓竿的竿体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钓竿和构成钓竿的竿体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2915C
CN100362915C CNB2003101132599A CN200310113259A CN100362915C CN 100362915 C CN100362915 C CN 100362915C CN B2003101132599 A CNB2003101132599 A CN B2003101132599A CN 200310113259 A CN200310113259 A CN 200310113259A CN 100362915 C CN100362915 C CN 1003629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aforementioned
basic
base side
f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132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8530A (zh
Inventor
松本圣比古
原田孝文
玉田晴久
川岛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8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8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29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29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A01K87/025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telescopic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既调整钓竿总体的长度,又提高其伸缩长度的自由度用的竿体彼此的连接结构。该钓竿有基竿(1),朝竿梢侧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基竿(1)内的次基竿(2)。该次基竿(2)可以取为在其竿基侧端部达到基竿(1)的竿基侧端部的状态下收容固定于基竿(1)内的收容状态,和其竿基侧端部在达到基竿(1)的轴向中央附近的状态下收容固定于基竿(1)内的延伸状态。

Description

钓竿和构成钓竿的竿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互连接以抽出形式连接的竿体的连接结构。详细地说,涉及应用于一种特殊结构的用于垂钓的钓竿的连接结构,所述特殊结构为,能在特定的收容状态、延伸状态中的任何一种状态下都能相互连接固定特定,并能使竿整个长度变化。
背景技术
所谓抽出形式的钓竿,多个筒状的竿体能够依次从竿梢侧的竿体插入竿基侧的竿体内。进行垂钓之际,把各竿体依次向竿梢侧拉出并嵌合固定而成为一基竿体使用。另一方面,收容时把竿梢侧的竿体依次收容于竿基侧的竿体而使其成为紧凑的状态。
在这种历来的抽出形式的钓竿中,有进行了特殊设计使竿整个长度变化而进行垂钓的钓竿。像这样特殊结构的钓竿,例如,关于位于最竿基侧的基竿与连接于其竿梢侧的次基竿的结构如下所述。
也就是说,该钓竿具有在竿梢侧端部内周面上带内嵌合部的基竿,和在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上带第1外嵌合部并且在纵向中央附近的外周面上带第2外嵌合部的次基竿。而且,在该钓竿中,可以在连接于基竿的竿梢侧的次基竿向竿梢侧拉出的状态(以下称为‘延伸状态,)下使内嵌合部与第1外嵌合部嵌合,在次基竿插入基竿的状态(以下称为‘收容状态’)下使内嵌合部与第2外嵌合部嵌合(参照特开2000-262189号公报(第1~第2栏、图1、图2))。这样一来,基竿与次基竿在‘延伸状态’、‘收容状态’的某个状态下相互嵌合固定是可能的,根据状况可以使钓竿整体的长度变化而进行垂钓。
在上述钓竿的整体的长度能够调整的钓竿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在上述钓竿的整体的长度能够调整的钓竿中,收容于基竿内的次基竿的轴向长度在‘延伸状态’与‘收容状态’之间的长度的差(以下称为‘伸缩长度’)显著。也就是说,基竿的轴向长度的伸缩长度为规定值。这是因为在基竿上,在其竿梢侧的周面上配置装拆自如地装设渔线轮用的渔线轮座,在竿基侧端部上设置钓鱼者把持用的手握部分等。此外,有时钓鱼者把渔线轮座的竿基侧夹在腋下进行渔线轮操作等。因而,基竿的轴向长度被限制于一程度的定长度(例如需要60cm左右的长度)。如果像这样基竿的轴向长度被规定,则由此伸缩长度也被规定(例如,在上述例子中,伸缩长度成为60cm左右)。
但是,根据钓竿的种类如果有过长的伸缩长度,则存在着产生钓竿的操作性能上不好的结果的问题。例如,如果伸缩长度过长,则在延伸状态与收容状态之间使用之际存在着竿的性能变化很大的问题。此外,对于船上利用的船竿等,如果伸缩长度长,则延伸状态·收容状态间的状态操作性恶化。也就是说,像船竿那样,钓竿的全长比较短的钓竿(例如船竿钓竿全长为2000~4000mm左右)中,如果也设定50~60mm左右‘伸缩长度’则恐怕损及操作性。
因而,有必要加大伸缩长度的设计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调整钓竿总体的长度,又提高其伸缩长度的自由度的竿体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钓竿,依次连接筒状体的多个竿体而成,其备有:基竿;以及次基竿,该次基竿朝竿梢侧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前述基竿内,并且能在前述基竿内沿轴向在第1收容位置和第2收容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前述第1收容位置为前述竿基侧端部在到达前述基竿的竿基侧端部的状态下,收容于前述基竿内的位置,前述第2收容位置为前述竿基侧端部在达到前述基竿的轴向中央附近的状态下,收容固定于前述基竿内的位置。
在该钓竿中,在把次基竿完全收容于基竿内而固定的第1收容位置上取为收容状态,在把次基竿从基竿内拉出而固定的第2收容位置上取为延伸状态。在作为延伸状态的第2收容位置,次基竿的竿基侧端部配置于基竿的轴向中央附近的位置,‘伸缩长度’不限于基竿的长度。
此外,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方案的钓竿,其基竿在轴向中央附近的内周面上有第1内嵌合部,并且在竿基侧端部的内周面上有第2内嵌合部。次基竿朝竿梢侧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基竿内,具有在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外嵌合部。
在该钓竿中,次基竿在从基竿的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和次基竿收容于基竿的内部的收容状态下,该基竿能与次基竿相互连接固定,各状态下的具体的形态如下。
在延伸状态下,基竿的第1内嵌合部与次基竿的外嵌合部相互嵌合。这些嵌合部分成为次基竿对基竿的防脱落部,并且连接固定相互的竿体。另一方面,在收容状态下,基竿的第2内嵌合部与次基竿的外嵌合部相互嵌合。而且,相互的竿体被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方案的钓竿,其基竿在竿梢侧端部的内周面上具有第1内嵌合部,并且在竿基侧端部的内周面上具有第2内嵌合部。次基竿朝竿梢侧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基竿内,并且具有在轴向中央附近的外周面上的第1外嵌合部,以及在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第2外嵌合部。
在该钓竿中,在次基竿从基竿的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和次基竿收容于基竿的内部的收容状态下,该次基竿能与基竿相互连接固定,各状态下的具体的形态如下。
在延伸状态下,基竿的第1内嵌合部与次基竿的第1外嵌合部相互嵌合。这些嵌合部分成为次基竿对基竿的防脱落部,并且连接固定相互的竿体。另一方面,在收容状态下,基竿的第2内嵌合部与次基竿的第2外嵌合部相互嵌合。而且,相互的竿体被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竿体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大直径竿体和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前述大直径竿体的竿梢侧的小直径竿体,其中,前述大直径竿体具有在竿梢侧端部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第1内嵌合部、在竿基侧端部的内部所配置的嵌合环、和在前述第1内嵌合部与嵌合环之间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第2内嵌合部,前述小直径竿体具有在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第1外嵌合部、在前述第1外嵌合部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第2外嵌合部、和在前述第2外嵌合部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第3外嵌合部,前述小直径竿体在竿梢侧的一部分从前述大直径竿体的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与竿基侧的一部分收容于前述大直径竿体的内部的收容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下,能连接固定于前述大直径竿体,在前述延伸状态下,前述第2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第1内嵌合部,并且前述第1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第2内嵌合部,在前述收容状态下,前述第3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第1内嵌合部,并且前述第1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嵌合环。
这种以抽出形式连接大直径竿体与小直径竿体,通过调整各自的竿体的各外嵌合部或内嵌合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任意地设定伸缩长度,其设计自由度高。
作为这种大直径竿体,也可以具有从竿梢侧端部延伸到竿基侧的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变大的第1圆锥部分、连接于第1圆锥部分的竿基侧并以比第1圆锥部分大的锥度形成的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变大的第2圆锥部分、和连接于第2圆锥部分的竿基侧并以比第2圆锥部分缓的锥度形成的向竿基侧直径逐渐越变大的第3圆锥部分。而且,第2内嵌合部是第2圆锥部分的内周面。
此外,作为另一种大直径竿体也可以具有从竿梢侧端部延伸到竿基侧的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变大的第1圆锥部分、和连接于第1圆锥部分并以比第1圆锥部分小的锥度形成的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变大的第2圆锥部分。而且第1内嵌合部是第1圆锥部分的内周面。
再者,大直径竿体的嵌合环能相对于大直径竿体的管状体装拆自如。通过拆下嵌合环,把组合于大直径竿体的小直径竿体从大直径竿体的竿基侧拉出,还可以分解大直径竿体与小直径竿体。
由此,在采用本发明的钓竿或竿体的连接结构的钓竿中,既可以调节钓竿整体的长度又能根据情况进行垂钓操作。此时,伸缩长度也不受基竿的长度的制约。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钓竿的整体图。
图2是图1的基竿1与次基竿2的延伸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基竿1与次基竿2的收容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基竿21与次基竿22的延伸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基竿21与次基竿22的收容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钓竿的整体图。
图7是图6的基竿31与次基竿32的示意图。
图8是采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钓竿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基竿51与次基竿5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钓竿,如图1中所示,具有基竿1、以抽出形式依次连接于基竿1的竿梢侧的次基竿2和梢竿3。该钓竿为所谓的船用钓竿,拉出各竿体成为一根长钓竿时的总长约为2000~4000mm左右。这些基竿1~梢竿3为由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浸含合成树脂的预浸渍材料制成的前端纤细的筒状构件。
这些竿体以所谓抽出形式连接,次基竿2和梢竿3能出入自如地从竿梢侧依次插入竿基侧的竿体的内部。也就是说,在把梢竿3拉出次基竿2的竿梢侧之际,位于竿梢侧的梢竿3的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与位于竿基侧的次基竿2的竿梢侧端部内周面相互嵌合,能防止向竿梢侧脱出且相互连接固定。此外,在次基竿2与基竿1中,如后所述,在延伸状态、收容状态的某个状态下,相互连接固定成为可能。
基竿1是最靠竿基侧配置的大直径的筒状体。在轴向中央附近的周面配置能够装拆自如地装设渔线轮的渔线轮座4,在竿基侧端部装拆自如地装设着尾塞5。此外在竿梢侧端部外周面上装设着固定导向器6。进而,根据需要,在渔线轮座4的竿梢侧的周面上装设着弹性体组成的握把。例如,钓鱼者把持该握把与渔线轮座附近,把渔线轮座的竿基侧的周面夹在腋下进行垂钓操作。
在次基竿2的周面上也在其竿梢侧端部外周面上装设固定导向器6。在该固定导向器6的竿基侧,配置着能够沿轴向滑动移动的滑动导向器7。在梢竿3上,在其竿梢侧端部装设着顶导向器8,在顶导向器8的竿基侧配置着能够沿轴向在梢竿3的周面上滑动移动的滑动导向器7。
再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把竿体的根数取为三根,但是竿体的数目是任意设定的,不限定于此。
接下来,就基竿1与次基竿2的连接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中示意地所示,基竿1和次基竿2分别为具有一定的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
在该基竿1的竿基侧端部上如上所述装拆自如地装设着底塞5。此外,邻接于底塞5的竿梢侧在基竿1的内部配置着止动环9(相当于第2内嵌合部)。止动环9是沿轴向贯通的圆筒形构件,在内周面上朝径内方向凸出的多个凸起在圆周方向保持一定间隔地沿轴向延伸。该止动环9从基竿1的竿基侧端部插入,例如,用粘接剂等固定。根据需要也可以能够取下。而且,后述的次基竿2的外嵌合部2a从竿梢侧插入并嵌合(参照图3)。
此外,基竿1的轴向中央附近的内周面也是后述的次基竿2的外嵌合部2a嵌合的部分,成为第1内嵌合部1a(参照图2)。虽然第1内嵌合部1a可以与其他部分相比另外进行内径的小直径化,但是根据基竿1的锥度与次基竿2的外嵌合部的外径的关系,只要可以嵌合于基竿1的规定的轴向位置的内周面就可以了。该第1内嵌合部1a与止动环9的轴向距离相当于‘伸缩长度’。在基竿1的轴向长度为500~600mm的场合,作为适当的‘伸缩长度’为250~300mm左右。
次基竿2也是施加了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在竿基侧端部设定比其他部分大直径化的外嵌合部2a。例如,在次基竿2的竿基侧端部,另外卷绕烧制辅助预浸渍材,可以使外嵌合部2a大直径化。如所述的那样,该外嵌合部2a可以嵌合于基竿1的规定的部分。
在该钓竿中,从梢竿3依次在竿梢侧拉出而成为一根长的钓竿使用。特别是,在次基竿2从基竿1的竿梢侧拉出后的延伸状态,和次基竿2收容于基竿1的内部的收容状态下,该次基竿2与基竿1相互连接固定是可能的,各状态下的具体的形态如下。
在延伸状态下,如图2中所示,基竿1的第1内嵌合部1a与次基竿2的外嵌合部2a相互嵌合。这些嵌合部分成为次基竿2对基竿1的防脱落部,并且连接固定相互的竿体。另一方面,在收容状态下,如图1中所示,基竿1的止动环9与次基竿2的外嵌合部2a相互嵌合。于是,相互的竿体连接固定。
这样一来,在延伸状态下,次基竿2的竿基侧端部的外嵌合部2a配置于基竿1的轴向中央附近,‘伸缩长度’不受基竿1的长度的限制。由此,无论在延伸状态还是收容状态下都可以维持适度的钓竿的性能。
〔第2实施方式〕
说明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钓竿的基竿21与次基竿22的连接结构。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在该基竿21的竿基侧端部上装拆自如地安装着底塞5。此外,邻接底塞5的竿梢侧在基竿21的内部配置着止动环9(相当于第2内嵌合部)。止动环9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省略其说明。
此外,基竿21的竿梢侧端部内周面,是后述的次基竿22的第1外嵌合部22a嵌合的部分,成为第1内嵌合部21a(参照图4)。虽然第1内嵌合部21a也可以与其他部分相比另外使内径小直径化,但是根据基竿21的锥度与次基竿22的第1外嵌合部2a的外径的关系,只要第1外嵌合部22a可以嵌合于基竿的竿梢侧内周面就足够了。
次基竿22也是施加了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在轴向中央附近的周面上形成比其他部分大直径化的第1外嵌合部22a,并且在竿基侧端部设定比其他部分大直径化的第2外嵌合部22b。虽然这些第1外嵌合部22a和第2外嵌合部22b的轴向距离相当于‘伸缩长度’,但是作为该长度最好是250~300mm左右。
这些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次基竿22的规定的周面上另外卷绕烧制辅助预浸渍材,可以使这些部分大直径化。该第1外嵌合部22a的外径设定成与基竿21的竿梢侧端部内径(第1内嵌合部21a)一致(参照图4)。第2外嵌合部22b的外径设定成与基竿21的止动环9的内径一致(参照图5)。
在该钓竿中也是,在次基竿22从基竿21的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与次基竿22收容于基竿21的内部的收容状态下,该次基竿22与基竿21相互连接固定是可能的,各状态下的具体的形态如下。
在延伸状态下,如图4中所示,基竿21的第1内嵌合部21a与次基竿22的第1外嵌合部22a相互嵌合。这些嵌合部分成为次基竿22对基竿2 1的防脱落部,并且连接固定相互的竿体。
另一方面,在收容状态下,基竿21的止动环9与次基竿22的第2外嵌合部22b相互嵌合。而且,连接固定相互的竿体。
〔第3实施方式〕
采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钓竿,如图6中所示,由基竿31、以抽出形式连接于基竿31的竿梢侧的次基竿32、以抽出形式连接于次基竿32的竿梢侧的中竿33、以及进而连接于其竿梢侧的其余竿体(未画出)来构成。这些基竿31等各种竿体是由使合成树脂含浸于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预浸渍材所形成的前端纤细的筒状构件。因为这些竿体以抽出形式连接,故能出入自如地从竿梢侧的竿体依次插入竿基侧的竿体内部。此外,在竿梢侧拉出中竿33等竿体之际,在邻接的竿体间,位于竿梢侧的竿体的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与位于竿基侧的竿体的竿梢侧端部内周面相互嵌合,由此能阻止向竿梢侧的脱落且相互连接固定。再者,对于次基竿32与基竿31,在延伸状态、收容状态的某个状态下,相互连接固定成为可能。
在基竿31的外周面上设有装拆自如地装设渔线轮R用的渔线轮座34。此外,在竿基侧端部装拆自如地装设尾塞35。在次基竿32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装设着引导来自渔线轮R的钓鱼线用的钓鱼线导向器36。
在中竿33等其他竿体的周面上也滑动自如且能在任意轴向位置固定地装设着多个钓鱼线导向器36,该多个钓鱼线导向器36在轴向保持一定间隔。
接下来,就基竿31与次基竿32的连接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7中示意地所示,基竿31是具有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详细地说,基竿31可以分成从竿梢侧端部延伸到竿基侧的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变大的第1锥形部分X,以及连接于第1锥形部分X的竿基侧以比第1锥形部分X的锥度小的向着基侧逐渐大直径化的第2锥形部分Y。例如,第1锥形部分X为2/1000~6/1000左右的锥度。第2锥形部分Y为0.6/1000~4/1000左右的锥度。基竿31的轴向长度虽然因钓竿的种类而不同,但是如果考虑渔线轮座34和在其竿基侧的周面上形成钓鱼人把持用的握把部分,则基竿31的轴向长度,最好是,取为例如50~70cm左右。该基竿31的竿基侧端部内周面上形成螺纹槽,其上装拆自如地螺纹接合尾塞35。在邻接于尾塞35的竿梢侧的基竿31的内部装设着止动环39。该止动环39是由塑料等所形成的环状的构件,在内周面上以在周向上保持一定间隔且沿轴向延伸地形成多个肋。该止动环39虽然靠任意方法沿圆周方向和轴向不能移动地装设于基竿31,但是最好是能够从基竿31取下。
此外,如后所述在与次基竿32的关系中,基竿31的竿梢侧端部的第1锥形部分X的内周面与基竿31的轴向中央附近的第2锥形部分Y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分别成为第1内嵌合部31a与第2内嵌合部31b。
次基竿32是具有一定的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次基竿32的竿基侧端部比其他部分大直径化,这里成为第1外嵌合部32a。此外,在第1外嵌合部32a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第2外嵌合部32b,在第2外嵌合部32b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第3外嵌合部32c。第1外嵌合部32a~第3外嵌合部32c,例如,把形成次基竿32的筒状的部分的预浸渍材料进一步叠层而形成。也就是说,部分地叠层辅助用的预浸渍材料,与形成筒状的部分的预浸渍材料一起烧制成整体,通过磨削外表面等来形成。
次基竿32的轴向长度比基竿31的轴向长度要长,例如,为90~130cm左右的长度。由于第1外嵌合部32a与第2外嵌合部32b之间的距离成为‘延伸状态’与‘收容状态’的长度之差(伸缩长度),所以根据需要任意地设定这些。例如,如果是船钓竿等,则由于最好是把伸缩长度取为30cm左右,所以把第1外嵌合部32a与第2外嵌合部32b的距离取为30cm。第3外嵌合部32c的轴向位置,考虑把次基竿32收容于基竿31的‘收容状态’而设定(参照图7(b))。
次基竿32的第1外嵌合部32a的外径根据止动环36和第2内嵌合部31b的内径来调整。第1外嵌合部32a能够嵌合于这两部分。另一方面,第2外嵌合部32b和第3外嵌合部32c的外径根据第1内嵌合部31a的内径来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内嵌合部31a成为第1锥形部分X的内周面,所以第2外嵌合部32b和第3外嵌合部32c的外径虽然也可以取为符合这些的锥面,但是只要能嵌合于第1锥形部分X的某一部分就可以了。
在这种钓竿中,钓鱼者依次在竿梢侧拉出各种竿体作为一根长钓竿进行垂钓,并且在结束垂钓后,可以依次把各种竿体收容于竿基侧的竿体内而成为短而紧凑的状态。特别是,在次基竿32与基竿31中,在基竿31的竿梢侧把次基竿32在其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图7(a)),与次基竿32的竿基侧的一部分收容于基竿的竿梢侧的收容状态(图7(b))的某个状态下,相互连接固定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如图7(a)中所示,在延伸状态下,第2外嵌合部32b嵌合于第1内嵌合部31a,并且第1外嵌合部32a嵌合于第2内嵌合部31b。此时,第2外嵌合部32b与第1内嵌合部31a的嵌合也可以成为校松的能‘防止晃动’的程度。在该场合,第1外嵌合部32a与第2内嵌合部31b表现出足够的连接固定力。
另一方面,如图7(b)中所示,在收容状态下,第3外嵌合部32c嵌合于第1内嵌合部31a,并且第1外嵌合部32a插入止动环39的内部而嵌合。此时,第3外嵌合部32c与第1内嵌合部31a的嵌合也可以成为较松的能‘防止晃动’的程度。在该场合,第1外嵌合部32a与止动环39处表现出足够的连接固定力。
像这样以抽出形式连接次基竿32与基竿31,任意地调整各自的竿体的个个外嵌合部或内嵌合部等之间的轴向距离,借此可以任意地设定伸缩长度,提高其设计的自由度。借此,在种种的钓竿的种类的特性中表现出最佳的钓竿的性能,或者能提高操作性。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就采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基竿41与次基竿42的连接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8中示意地所示,基竿41是具有一定的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详细地说,基竿41分成从竿梢侧端部延伸到竿基侧的朝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变大的第1锥形部分X、连接于第1锥形部分X的竿基侧且以比第1锥形部分X大的锥度朝向竿基侧逐渐大直径化的第2锥形部分Y、以及进一步连接于第2锥形部分Y的竿基侧且以比第2锥形部分Y小的锥度朝向竿基侧逐渐大直径化的第3锥形部分Z。例如,第1锥形部分X为0/1000~0.5/1000左右的非常缓的锥度,第2锥形部分Y为2.5/1000~4/1000左右的锥度,进而,第3锥形部分Z为0.6/1000~4/1000左右的锥度。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基竿41的轴向长度虽然根据钓竿的种类而不同,但是最好是取为例如50~70cm左右。在该基竿41的竿基侧端部内周面上形成螺纹槽,尾塞45螺纹接合于其上这一点也与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此外,在邻接于尾塞45的竿梢侧的基竿41的内部装设着止动环49。该止动环49也与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此外,如后所述在与次基竿42的关系中,基竿41的竿梢侧端部的第1锥形部分X的竿梢侧的内周面与基竿41的第2锥形部分Y的内周面分别成为第1内嵌合部41a与第2内嵌合部41b。
次基竿42是具有一定的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次基竿42的竿基侧端部比其他部分大直径化,这里成为第1外嵌合部42a。此外,在第1外嵌合部42a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第2外嵌合部42b,在第2外嵌合部42b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第3外嵌合部42c。
次基竿42的轴向长度比基竿41的轴向长度要长,例如,为120cm左右的长度。由于第1外嵌合部42a与第2外嵌合部42b之间的距离成为‘延伸状态’与‘收容状态’的长度之差(伸缩长度),所以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
次基竿42的第1外嵌合部42a的外径根据止动环49和第2内嵌合部41b的内径来调整。特别是,由于在该钓竿中基竿41的第2内嵌合部41b成为第2锥形部分Y的锥面,所以第1外嵌合部42a也有必要据此来调整。例如,也可以把第1外嵌合部42a分成竿梢侧的锥面部分与竿基侧的非锥面部分,使前者的锥面部分对应第2内嵌合部41b,此外,使竿基侧的非锥面部分对应止动环49的内径地调整(参照图8),由此第1外嵌合部42a嵌合于这两部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第2外嵌合部42b和第3外嵌合部42c的外径根据第1内嵌合部41a的内径来调整。
在这种钓竿中,钓鱼者依次在竿梢侧拉出各种竿体作为一根长钓竿进行垂钓,并且在结束垂钓后,可以依次把各种竿体收容于竿基侧的竿体内而成为短而紧凑的状态。特别是,在次基竿42与基竿41中,在基竿41的竿梢侧把次基竿42在其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图8(a)),与次基竿42的竿基侧的一部分收容于基竿41的竿梢侧的收容状态(图8(b))中的某个状态下,相互连接固定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如图8(a)中所示,在延伸状态下,第2外嵌合部42b嵌合于第1内嵌合部41a,并且第1外嵌合部42a嵌合于第2内嵌合部41b。此时,第2外嵌合部42b与第1内嵌合部41a的嵌合也可以成为较松的能‘防止晃动’的程度。在该场合,第1外嵌合部42a与第2内嵌合部41b表现出足够的连接固定力。
另一方面,如图8(b)中所示,在收容状态下,第3外嵌合部42c嵌合于第1内嵌合部41a,并且第1外嵌合部42a插入止动环49的内部而嵌合。此时,第3外嵌合部42c与第1内嵌合部41a的嵌合也成为较松的能‘防止晃动’的程度。在该场合,第1外嵌合部41a与止动环49处表现出足够的连接固定力。
〔第5实施方式〕
就采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基竿51与次基竿52的连接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9中示意地所示,基竿51是具有一定的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详细地说,基竿51分成从竿梢侧端部延伸到竿基侧的在轴向上直径不变或几乎不变的第1锥形部分X、连接于第1锥形部分X的竿基侧以比第1锥形部分X大的锥度朝向竿基侧逐渐大直径化的第2锥形部分Y、以及进一步连接于第2锥形部分Y的竿基侧以比第2锥形部分Y大的锥度朝向竿基侧逐渐大直径化的第3锥形部分Z。例如,第1锥形部分X为0/1000~0.5/1000左右的锥度,第2锥形部分Y为0.6/1000~4.8/1000左右的锥度,进而,第3锥形部分Z为2.5/1000~4/1000左右的锥度。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基竿51的轴向长度虽然根据钓竿的种类而不同,但是最好是取为例如50~70cm左右。在该基竿51的竿基侧端部内周面上形成螺纹槽,尾塞55装拆自如地螺纹接合于其上这一点也与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此外,在邻接于尾塞55的竿梢侧的基竿51的内部装设着止动环59。该止动环59也与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此外,在与次基竿52的关系中,基竿51的竿梢侧端部的第1锥形部分X的竿梢侧的内周面与基竿51的第3锥形部分Z的竿梢侧的内周面分别成为第1内嵌合部51a与第2内嵌合部51b。
次基竿52是具有一定的前端纤细的锥形的筒状体。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次基竿52的竿基侧端部比其他部分大直径化,这里成为第1外嵌合部52a。此外,在第1外嵌合部52a间隔一定距离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第2外嵌合部52b,在第2外嵌合部52b间隔 一定距离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形成第3外嵌合部52c(未画出),这一点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其他构成与第4实施方式是同样的,省略其说明。
在这种钓竿中,钓鱼者依次在竿梢侧拉出各种竿体作为一根长钓竿进行垂钓,并且在结束垂钓后,可以依次把各种竿体收容于竿基侧的竿体内而成为短而紧凑的状态。特别是,在次基竿52与基竿51中,在基竿51的竿梢侧把次基竿52在其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与次基竿52的竿基侧的一部分收容于基竿51的竿梢侧的收容状态中的某个状态下,相互连接固定是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延伸状态下,第2外嵌合部52b嵌合于第1内嵌合部51a,并且第1外嵌合部52a嵌合于第2内嵌合部51b。此时,第2外嵌合部52b与第1内嵌合部51a(该部分的直径几乎不变)的嵌合也可以成为较松的能‘防止晃动’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收容状态下,第3外嵌合部嵌合于第1内嵌合部51a,并且第1外嵌合部52a插入止动环59的内部而嵌合。此时,第3外嵌合部与第1内嵌合部51a的嵌合也可以成为较松的能‘防止晃动’的程度。在该场合,第1外嵌合部52a与止动环59处表现出足够的连接固定力。

Claims (5)

1.一种钓竿,依次连接筒状体的多个竿体而成,其备有:
基竿;以及
次基竿,该次基竿朝竿梢侧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前述基竿内,并且能在前述基竿内沿轴向在第1收容位置和第2收容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前述第1收容位置为前述竿基侧端部在到达前述基竿的竿基侧端部的状态下,收容于前述基竿内的位置,前述第2收容位置为前述竿基侧端部在达到前述基竿的轴向中央附近的状态下,收容固定于前述基竿内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竿在竿梢侧端部的内周面上有第1内嵌合部,并且在竿基侧端部的内周面上有第2内嵌合部,
前述次基竿具有朝竿梢侧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前述基竿内,其在轴向中央附近的外周面上具有第1外嵌合部,并且具有在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上形成的第2外嵌合部。
2.一种竿体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大直径竿体和出入自如地连接于前述大直径竿体的竿梢侧的小直径竿体,其特征在于,
前述大直径竿体具有在竿梢侧端部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第1内嵌合部、在竿基侧端部的内部所配置的嵌合环、和在前述第1内嵌合部与嵌合环之间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第2内嵌合部,
前述小直径竿体具有在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第1外嵌合部、在与前述第1外嵌合部间隔一定距离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第2外嵌合部、和在与前述第2外嵌合部间隔一定距离的竿梢侧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第3外嵌合部,
前述小直径竿体在竿梢侧的一部分从前述大直径竿体的竿梢侧拉出的延伸状态与竿基侧的一部分收容于前述大直径竿体的内部的收容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下,能连接固定于前述大直径竿体,
在前述延伸状态下,前述第2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第1内嵌合部,并且前述第1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第2内嵌合部,
在前述收容状态下,前述第3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第1内嵌合部,并且前述第1外嵌合部嵌合于前述嵌合环。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竿体的连接结构,其中,前述大直径竿体具有:
第1圆锥部分,该第1圆锥部分从竿梢侧端部延伸到竿基侧,其直径向竿基侧逐渐变大;
第2圆锥部分,该第2圆锥部分连接于前述第1圆锥部分的竿基侧,以比前述第1圆锥部分大的锥度形成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加大的圆锥形,以及
第3圆锥部分,该第3圆锥部分连接于前述第2圆锥部分的竿基侧,以比前述第2圆锥部分小的锥度形成向竿基侧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形,
前述第2内嵌合部是前述第2圆锥部分的内周面。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竿体的连接结构,其中,大直径竿体具有:
第1圆锥部分,该第1圆锥部分从竿梢侧端部延伸到竿基侧,其直径向竿基侧逐渐变大;以及
第2圆锥部分,该第2圆锥部分连接于前述第1圆锥部分的竿基侧,并且以比前述第1圆锥部分小的锥度形成向竿基侧逐渐大直径化的圆锥形,
前述第1内嵌合部是前述第1圆锥部分的内周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竿体的连接结构,其中,前述大直径竿体的嵌合环能相对于前述大直径竿体的管状体装卸自如。
CNB2003101132599A 2002-11-12 2003-11-11 钓竿和构成钓竿的竿体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9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8493/2002 2002-11-12
JP2002328493 2002-11-12
JP2003335105A JP2004173682A (ja) 2002-11-12 2003-09-26 釣竿及び釣竿を構成する竿体の連結構造
JP335105/2003 2003-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8530A CN1498530A (zh) 2004-05-26
CN100362915C true CN100362915C (zh) 2008-01-23

Family

ID=32716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325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2915C (zh) 2002-11-12 2003-11-11 钓竿和构成钓竿的竿体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173682A (zh)
KR (1) KR101133909B1 (zh)
CN (1) CN100362915C (zh)
TW (1) TWI2729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5443A (ja) * 2006-11-21 2008-06-05 Shimano Inc 伸縮式竿
JP2008131869A (ja) * 2006-11-27 2008-06-12 Shimano Inc 伸縮式竿
JP4737771B2 (ja) * 2006-11-28 2011-08-0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伸縮式竿
JP2008131885A (ja) * 2006-11-28 2008-06-12 Shimano Inc 伸縮式竿
JP2008131883A (ja) * 2006-11-28 2008-06-12 Shimano Inc 伸縮式竿
KR101104949B1 (ko) * 2010-02-23 2012-01-12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슬라이딩 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전자기기
JP7048285B2 (ja) * 2017-12-05 2022-04-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竿
US11930798B2 (en) * 2018-10-29 2024-03-19 Globeride, Inc. Fishing rod comprising multiple jointed rod bodies
FR3089752B1 (fr) * 2018-12-18 2021-03-05 Ctfi Canne a peche telescopique fil interieu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5634A (ja) * 1997-09-10 1999-03-23 Shimano Inc 竿体の連結構造
US5924235A (en) * 1998-06-15 1999-07-20 Mcculley; Andy R. Fishing rod lock system
JP2001292663A (ja) * 2000-04-12 2001-10-23 Shimano Inc 竿体の連結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17968Y1 (zh) * 1968-10-02 1971-06-23
JPS6125649Y2 (zh) 1980-04-24 1986-08-01
JPH0341572U (zh) * 1989-08-28 1991-04-19
JP2548485Y2 (ja) * 1990-04-24 1997-09-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振出し竿
JP2901884B2 (ja) * 1994-08-12 1999-06-07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振出式釣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5634A (ja) * 1997-09-10 1999-03-23 Shimano Inc 竿体の連結構造
US5924235A (en) * 1998-06-15 1999-07-20 Mcculley; Andy R. Fishing rod lock system
JP2001292663A (ja) * 2000-04-12 2001-10-23 Shimano Inc 竿体の連結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44107A (ko) 2004-05-27
CN1498530A (zh) 2004-05-26
JP2004173682A (ja) 2004-06-24
TW200417315A (en) 2004-09-16
KR101133909B1 (ko) 2012-04-13
TWI272901B (en) 2007-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2915C (zh) 钓竿和构成钓竿的竿体的连接结构
JP4326467B2 (ja) 釣竿
JP4210242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の電柱の補強方法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製の電柱
KR100947810B1 (ko) 낚싯대
WO2004008908A2 (en) Sheath for collapsing and encasing a hammock
CN212014162U (zh) 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
EP2926651B1 (en) Casting ro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ip rod of casting rod
CN100423635C (zh) 钓竿
JP2003102344A (ja) 穂先竿
CN215873159U (zh) 一种多功能鱼竿
CN209121041U (zh) 一种靠磁性捡拾抬竿电动船的带绕线轮可伸缩的竿
CN219330472U (zh) 一种可调整鱼竿重心的钓鱼竿
CN218291952U (zh) 用于灌装桩孔的沉渣清理装置
KR200340440Y1 (ko) 수납이 가능한 기(旗) 게양대
CN110050769B (zh) 一种打窝渔具和打窝饵料结构及打窝方法
JP3794631B2 (ja) 玉網の柄
KR100937115B1 (ko) 낚싯대
CN211283290U (zh) 一种机器人内置缠线结构
CN206462235U (zh) 一种鱼竿
JP2004129526A (ja) 中通し竿
CN206517999U (zh) 一种筏钓钓竿伸缩机构
JP3784744B2 (ja) 玉網の柄
JP4342382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の電柱の補強方法
JP3765423B2 (ja) 中通し竿
JP3949525B2 (ja) 釣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