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199042A1 - 车体底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体底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199042A1
WO2022199042A1 PCT/CN2021/129389 CN2021129389W WO2022199042A1 WO 2022199042 A1 WO2022199042 A1 WO 2022199042A1 CN 2021129389 W CN2021129389 W CN 2021129389W WO 2022199042 A1 WO2022199042 A1 WO 202219904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longitudinal
bracket
vehicle body
side b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93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于田
白云记
翟鹏军
阮静
魏明强
张保福
张建峰
王力争
陈国梁
耿平
Original Assignee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19904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199042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61D3/16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 B61D3/20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f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Definitions

  • the lengths of the first support beam and the second support beam are the same, and the intersecting posi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 beam and the second support beam is located in the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beam.
  • FIG. 5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second frame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which includes a vehicle body underframe and a bogie 3 mounted on the vehicle body underframe.
  • the first bracket 12 can be a cross-shaped bracket, the first bracket 12 can also be an H-shaped bracket, and the first bracket 12 can also be a bracket of other shapes.
  • the bogie mounting opening 126 on the first bracket 12 can be a round hol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installing the bogie 3 by setting the center plate, side bearing, etc.
  • the first bracket 12 and the first side beam 111 can be fixedly connected by welding, screw connection, riveting, etc., and the end beam 112 of the first bracket 12 can also be fixedly connected by welding, screw connection, riveting and the like.
  • the cross-shaped support when the first support 12 is a cross-shaped support, the cross-shaped support includes a transverse support beam extending along the X direction and a longitudinal support beam extending along the Y direction,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longitudinal support bea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ide beam 111 through threads,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verse support bea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beam 112 and the fourth longitudinal beam 13 by screws.
  • the second bracket 22 can be an X-shaped bracket, the second bracket 22 can also be an H-shaped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22 can also be a bracket of other shapes.
  • the second bracket 22 and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by screw connection, clip connection, etc.
  • the second bracket 22 and the third side beam 212 can also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by screw connection, clip connection and the like.
  • the second bracket 22 is an X-shaped bracket
  • the X-shaped bracket includes two crossed oblique beams, and the first ends of the two oblique beam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by screws, and the two oblique beams The second ends of the beam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side beams 212 through threads.
  • FIG. 8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connecting block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can be A connecting block 6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and corresponding connecting holes 61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on the connecting block 6,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beam 221, and the bol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holes 61 by screwing,
  •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
  • a reinforcing angle 223 can also be provid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and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so that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and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can be increased, so that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and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can be increased.
  • the two side beams 211 and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are connected reliably.
  • between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and the third side beam 212, and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support beam 222 and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and the third side beam 212, respectively, can use this kind of The connection method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the intersecting posi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 beam 221 and the second support beam 222 is located on the connecting line between the centers of the two end beams 112 .
  • Such an arrangement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processing, but also beneficial to uniformly distribute the strength and weight of the second frame 2 , thereby helping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second frame 2 .
  • the second frame 2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second brackets 22 , and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brackets 22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
  •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is the X direction.
  • Two second brackets 22 may be provided, three second brackets 22 may be provided, and four second brackets 22 may be provided.
  • the preset included angles of the first beams 221 and the second beams 222 of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brackets 22 may be equal, and there may also be preset angles of the first beams 221 and the second beams 222 of some of the second brackets 22 .
  • the included angles may also be unequal, so as to accommodate the second side beams 211 and the third side beams 212 of different lengths.
  • the second frame 2 is provided with four identical second brackets 22 for easy processing.
  •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extends in the Y direction.
  •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may be an I-shaped beam, a tubular beam, or the like.
  • One end of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 an overlapping portion can be formed between one end of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and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and a mounting hole can be provided on the overlapping portion.
  • the detachable connection between one end of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and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is realized by passing the bolts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holes.
  • FIG. 9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ferring to FIG. 5 and FIG.
  • first longitudinal beams 23 By arranging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s 23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second brackets 22,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second frame 2, thereby helping to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vehicle body underframe; and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s 23 Both ends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and the third side beam 212 respectively,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maintenance and repair, and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maintenance cost of the vehicle body underframe.
  • a fourth transverse beam 24 is further provided between the fourth longitudinal beam 13 and the adjacent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 and both ends of the fourth transverse beam 24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longitudinal beam 13.
  •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 the first cross beam 21 is an I-beam; both ends of the first longitudinal beam 23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top end inside the I-beam; the second bracket 22 is detachable from the bottom end of the I-beam inside Remove the connection.
  • the first bracket 12 includes a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and a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and two ends of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and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are respectively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two first side beams 111; And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is close to the end beam 112, and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is provided with a bogie installation port 126; a second transverse beam 123 is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and the end beam 112;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Two third beams 124 are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121 and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and the two third beams 124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is away from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extends along the Y direction, one end of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and the adjacent first side beam 111 can be fixedly connected by welding, screw connection, riveting, etc.,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 the adjacent first side beams 111 can also be fixedly connected by welding, screw connection, riveting and the like.
  •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may be an I-shaped beam, a tubular beam, or the like.
  •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also extends along the Y direction,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and the two first side beams 111 may also be welding, screw connection, riveting or the like.
  •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may also be an I-shaped beam, a tubular beam, or the like.
  • the size of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along the X direction is larger than the size of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along the X direction, so that the bogie mounting port 126 can be easily provided a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for installation.
  • the bogie 3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
  • the third beams 124 extend along the X direction, and the two third beams 124 are relatively spaced apart along the Y direction.
  • One end of the third beam 124 and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beam 121 can be fixedly connected by welding, screw connection, riveting, etc.,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beam 124 and the third longitudinal beam 122 can also be fixed by welding, screw connection, riveting, etc. connect.
  • the third beam 124 can also be an I-shaped beam, a tubular beam, or the like.
  • the inclined beam 125 can also be an I-shaped beam, a tubular beam, or the like.
  • the ends of the first frame 1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mediate position can be improve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enhanc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irst frame 1 .
  •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iner locks 4 along the X direction
  • the third side beam 212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iner locks 4 along the X direction.
  •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container lock 4 and the connection mode of the container lock 4 with the second side beam 211 and the third side beam 212 can be selected and set by those skilled in the art according to the vehicle model.
  • the two first side beams 111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iner locks 4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side beams 111 , so that the containers 5 on both ends of the vehicle body underframe are also It can be fixed to prevent the containers 5 at both ends of the chassis from slipping off during transpor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体底架及车辆,车体底架包括两个第一框架(1)以及第二框架(2);其中第一框架(1)包括环形框(11),环形框(11)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梁(111);第二框架(2)包括多根第一横梁(21),其中至少两根第一横梁(21)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二边梁(211),其中至少两根第一横梁(21)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三边梁(212),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的长度相同,且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沿纵向间隔设置;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第一边梁(111)可拆卸连接。如此使得车体底架的长度能够得到调整,满足不同的运输需要,并且方便检修维护。

Description

车体底架及车辆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3月2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315942.9、申请名称为“车体底架及车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运输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底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铁路平车主要用于运输钢材、木材、机械设备等体积或者重量较大的货物。运输时,通常先将货物装在集装箱内,然后将集装箱固定在铁路平车的底架上。
现有技术中,铁路平车的底架通常包括中梁和若干纵梁。其中,中梁沿横向延伸,且中梁分别与车钩缓冲装置、转向架固定连接;若干纵梁沿横向间隔焊接在中梁上。
但是,实际运输中集装箱的规格和数量往往不同,容易出现底架短而无法装载或者底架长而造成空间浪费现象;并且整体焊接的底架结构难以拆卸,造成检修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底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的底架长度固定而难以适应不同的尺寸集装箱的运输需求,并且难以拆卸、造成检修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体底架,其包括两个第一框架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之间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环形框以及位于所述环形框内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转向架安装口;所述环形框包括两个第一边梁以及端梁,两个第一边梁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端梁与所述第一 边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端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根第一横梁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其中至少两根所述第一横梁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二边梁,其中至少两根所述第一横梁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三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所述第一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边梁和所述第三边梁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和所述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车体底架包括两个第一框架以及位于两个第一框架之间的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环形框以及位于环形框内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转向架安装口;环形框包括两个第一边梁以及端梁,两个第一边梁间隔相对设置,端梁与第一边梁固定连接,第一支架分别与第一边梁和端梁固定连接,第一支架不仅方便安装转向架,并且有利于提高第一框架的结构强度;第二框架包括多根第一横梁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其中至少两根第一横梁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二边梁,其中至少两根第一横梁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三边梁,第三边梁和第二边梁的长度相同,且第三边梁和第二边梁沿纵向间隔设置,如此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根数的第一横梁来调整第二边梁、第三边梁的长度,从而来调整第二框架的长度;第三边梁和第二边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第一边梁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框架的长度来调整车体底架的长度,便于适应不同的尺寸集装箱的运输需求;并且安装拆卸灵活,方便检修维护;第二支架位于第二边梁和第三边梁之间,且第二支架分别与第二边梁和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二框架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车体底架的承载能力。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边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边梁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交叉固定,且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形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支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所述 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的交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梁的中心。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架,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第二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和所述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横梁为工型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工型梁内侧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工型梁内侧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且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纵梁靠近所述端梁,所述第二纵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转向架安装口;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端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横梁,且两个所述第三横梁沿所述第二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斜梁,且两个所述斜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纵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梁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边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车体底架的一种改进,沿所述第二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装箱锁,且沿所述第三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集装箱锁;且所述第二边梁上的集装箱锁与所述第三边梁上的集装箱锁关于所述端梁中心的连线对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转向架以及上述的车体底架,所述转向架安装在所述车体底架的转向架安装口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的车辆,由于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车体底架,因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的车辆也具有与第一方面所述的车体底架的相同的优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提供的车体底架及车辆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装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边梁与第一支梁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锁在车体底架上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框架;11:环形框;111:第一边梁;112:端梁;12:第一支架;121:第二纵梁;122:第三纵梁;123:第二横梁;124:第三横梁;125:斜梁;13:第四纵梁;2:第二框架;21:第一横梁;211:第二边梁;212:第三边梁;22:第二支架;221:第一支梁;222:第二支梁;223:加强角;23:第一纵梁;24:第四横梁;3:转向架;4:集装箱锁;5:集装箱;6:连接块;6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铁路平车的底架通常包括中梁和若干纵梁。其中,中梁沿横向延伸,且中梁分别与车钩缓冲装置、转向架固定连接;若干纵梁沿横向间隔焊接在中梁上。但是,实际运输中集装箱的规格和数量往往不同,容易出现底架短而无法装载或者底架长而造成空间浪费现象;并且整体焊接的底架结构难以拆卸,造成检修维护困难。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底架及车辆,通过设置不同根数的第一横梁来调整第二边梁、第三边梁的长度,从而调整第二框架的长度,进而调整车体底架的长度,使得车体底架能够适应不用的运输需求,并且安装拆卸灵活,方便检修维护。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横向即车辆的长度方向,纵向即车辆的宽度方向。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装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体底架以及安装在车体底架上的转向架3。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为铁路集装箱专用车,例如,其可以为80英尺平车、60英尺平车、40英尺平车等。参照图2,车体底架沿X方向延伸,车体底架下方设置有转向架3以支撑车体底架,车体底架上方可以装载集装箱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底架包括两个第一框架1以及位于两个第一框架1之间的第二框架2;第一框架1包括环形框11以及位于环形框11内的第一支架12,第一支架12上设置有转向架安装口126;环形框11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梁111以及端梁112,端梁112与第一边梁11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2均与第一边梁111、端梁112固定连接。
两个第一边梁111背离第二框架2的一端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端梁112,两个第一边梁111靠近第二框架2的一端还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第四纵梁13,第四纵梁13、两个第一边梁111以及端梁112围合形成环形框11。当第四纵梁13、两个第一边梁111以及端梁112均为直梁时,环形框11可以为矩形框,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参照图3,两个边梁111还可以为弓弦形梁,且弓弦形梁朝向车体外侧凸出,如此不仅有利于增大车体底架的面积,从而有利于集装箱5的固定;并且弓弦形梁有利于缓冲第一框架1端部沿X方向的冲击力。其中,第一边梁111、端梁112以及第四纵梁13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
第一支架12可以为十字形支架,第一支架12也可以为H形支架,第一支架1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支架。第一支架12上的转向架安装口126可以为圆孔,方便设置心盘、旁承组成等来安装转向架3。第一支架12与第一边梁111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2端梁112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例如,当第一支架12为十字形支架时,十字形支架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横支梁和沿Y方向延伸的纵支梁,纵支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梁111通过螺纹连接,横支梁的两端分别与端梁112和第四纵梁13通过螺纹连接。
参照图5,第二框架2包括多根第一横梁2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22;其中至少两根第一横梁21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二边梁211,其中至少两根第一横梁21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三边梁212,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的长度相同,且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沿纵向间隔设置;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第一边梁111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架22位于第二边梁211和第三边梁212之间,且第二支架22分别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横梁21沿X方向延伸。第二边梁211可以由两根第一横梁21沿X方向布置形成,第二边梁211也可以由三根第一横梁21沿X方向布置形成等。参照图5,形成第二边梁211的多根第一横梁21的长度可以不同,如此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其中,第一横梁21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可选的,沿X方向,相邻两个第一横梁21之间 通过螺栓连接,例如,可以在相邻两根第一横梁21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安装孔,通过使螺栓与安装孔螺纹连接以使相邻两根第一横梁21实现可拆卸连接。
第三边梁212也可以由两根、三根等第一横梁21沿X方向布置形成。参照图5,形成第三边梁212的多根第一横梁21的长度也可以不同,如此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可选的,形成第三边梁212的相邻两根第一横梁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形成第二边梁211的相邻两根第一横梁2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使多根第一横梁21沿横向布置形成第二边梁211、多根第一横梁21沿横向布置形成第三边梁212,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第一横梁21的数量以及长度,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车体底架的整体长度,适用性高;并且,相邻两根第一横梁21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检修维护,有利于降低车体底架的维护成本。
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的长度相同,且第三边梁212和第二边梁211沿纵向间隔设置,如此方便第三边梁212的两端、第二边梁2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梁111连接。第三边梁212的两端与相邻第一边梁1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可选的,第三边梁212的两端、第二边梁211两端与相邻第一边梁111的连接方式相同,方便生产。
第二支架22可以为X形支架,第二支架22也可以为H形支架,第二支架2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支架。第二支架22与第二边梁21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架22与第三边梁212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例如,当第二支架22为X形支架时,X形支架包括两个交叉的斜支梁,且两个斜支梁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边梁211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斜支梁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边梁212通过螺纹连接。可选的,第二支架22与第二边梁21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具体的,可以在第二支架22与第二边梁211上分别设置相配合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安装孔,通过使螺栓与安装孔螺纹连接以使第二支架22与第二边梁211螺栓连接;同样的,第二支架22与第三边梁212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第二支架22与第二边梁211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使至少一根第一横梁21沿横向布置形成第二边梁211、 第三边梁212,如此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横梁21来调整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的长度,从而来调整第二框架2的长度,以此来调整车体底架的长度,使得车辆能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并且安装拆卸灵活,方便检修维护;还通过设置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22来分别提高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车体底架的承载能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边梁与第一支梁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和图7,第二支架22包括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交叉固定,且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形成预设夹角;第一支梁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梁2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可拆卸连接。
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形成预设夹角,可选的,预设夹角可以为20°-170°。第一支梁221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第二支梁222也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梁221、第二支梁222的横截面可以均小于第一横梁21的横截面,如此避免第二框架2的质量集中在中间位置,使得第二框架2的质量沿Y方向分散在其两侧,有利于优化车辆的转动惯量以及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第一支梁221的一端与第二边梁211可拆卸连接,例如,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和图8,可以在第一支梁221的一端与第二边梁211之间设置连接块6,并在连接块6、第二边梁211以及第一支梁221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连接孔61,通过使螺栓与连接孔61螺纹连接,实现第一支梁221的一端与第二边梁211可拆卸连接。
结合图7和图8,第一支梁221与第二边梁211之间还可以设置加强角223,如此可以增大第一支梁221与第二边梁21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边梁211与第一支梁221连接可靠。同理的,第一支梁221的另一端与第三边梁212之间,第二支梁2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之间,均可以采用此种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并使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形成预设夹角,不仅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并且有利于提高第二框 架2的抗菱形刚度和稳定性。通过使第一支梁221的两端、第二支梁2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可拆卸连接,方便检修维护,有利于降低车体底架的维护成本。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的长度相同,且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的交叉位置位于第一支梁221的中间。
参照图6,也就是说,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交叉位置位于两个端梁112中心的连线上。如此设置不仅方便加工;并且有利于使第二框架2的强度、重量均匀分布,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框架2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2包括多个第二支架22,且多个第二支架22沿第二边梁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参照图5,第二边梁211的长度方向即X方向。第二支架22可以设置两个,第二支架22也可以设置三个,第二支架22还可以设置四个等。多个第二支架22的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的预设夹角可以相等,其中也可以有部分第二支架22的第一支梁221和第二支梁222的预设夹角也可以不相等,如此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例如,参照图5,第二框架2设置有四个相同的第二支架22,方便加工。
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架22沿第二边梁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利于均匀地提高第二框架2的结构强度,并且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有利于提高第二支架22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相邻两个第二支架22之间设置有第一纵梁23,第一纵梁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5,第一纵梁23沿Y方向延伸。第一纵梁23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第一纵梁23的一端与第二边梁211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使第一纵梁23的一端与第二边梁211之间形成重叠部,并在重叠部上设置安装孔,通过使螺栓穿设在安装孔内实现第一纵梁23的一端与第二边梁211的可拆卸连接。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纵梁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9,第一纵梁23与第二边梁211之间还可以设置加强角223,如此可以增大第一纵梁23与第二边梁21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边梁211与第一纵梁23连接可靠。同样的,第一纵梁23的另一端与第三边梁 212之间也可以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架22之间设置有第一纵梁23,有利于提高第二框架2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车体底架的承载能力;并且第一纵梁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可拆卸连接,方便检修维护,有利于降低车体底架的维护成本。
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四纵梁13和相邻的第一纵梁23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横梁24,第四横梁24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纵梁13、第一纵梁23可拆卸连接。如此,不仅可以增大车体底架的安装面积,方便在车体底架上设置所需的设备,提高车体底架的适用性;并且有利于提高车体底架的结构强度。至于第四横梁24上具体安装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的运输需求进行选择设定。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横梁21为工型梁;第一纵梁23的两端分别与工型梁内侧的顶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架22与工型梁内侧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工型梁可以为一体件,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工型梁也可以由顶端的板件、竖直的板件以及底端的板件拼接而形成,如此可以适应多种生产条件,适用性高。可选的,第一纵梁23的两端分别与工型梁内侧的顶端可以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架22与工型梁内侧的底端也可以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通过使第一横梁21为工型梁,在满足车体底架强度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减小车体底架的重量,从而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通过使第一纵梁23的两端分别与工型梁内侧的顶端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架22与工型梁内侧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如此使得工型梁的顶端和底端均能得到加强,有利于提高车体底架的结构强度;并且方便检修维护,有利于降低车体底架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包括第二纵梁121和第三纵梁122,且第二纵梁121和第三纵梁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边梁111固定连接;且第二纵梁121靠近端梁112,第二纵梁12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向架安装口126;第二纵梁121和端梁1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123;第二纵梁121和第三纵梁12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横梁124,且两个第三横梁124沿第二纵梁1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三纵梁122背离第二纵梁121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斜梁125,且两个斜梁125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纵梁122固定连接,两个斜 梁125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第一边梁111固定连接。
参照图4,第二纵梁121沿Y方向延伸,第二纵梁121的一端与相邻第一边梁111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纵梁121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边梁111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纵梁121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
同样的,第三纵梁122也沿Y方向延伸,且第三纵梁122的两端与两个第一边梁11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第三纵梁122也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可选的,继续参照图4,第二纵梁121沿X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三纵梁122沿X方向的尺寸,如此方便在第二纵梁121的中间位置设置转向架安装口126以安装转向架3,并且有利于减小第三纵梁122的重量。
第二横梁123沿X方向延伸,第二横梁123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与端梁112固定连接,第二横梁123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与第二纵梁121固定连接。第二横梁123也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
第三横梁124沿X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三横梁124沿Y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三横梁124的一端与第二纵梁121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三横梁124的另一端与第三纵梁122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三横梁124也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
斜梁125与第三纵梁122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两个斜梁125的第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三纵梁122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两个斜梁125的第二端也可以分别与相邻第一边梁111通过焊接、螺纹连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斜梁125也可以为工字型梁、管状梁等。
通过设置第二纵梁121、第三纵梁122、第二横梁123、两个第三横梁124以及两个斜梁125,如此在满足轻量化设计的同时,使得第一框架1的端部和中间位置的强度均能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增强第一框架1的承载能力。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锁在车体底架上的分布示意图,参照图10,沿第二边梁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装箱锁4,且沿第三边梁2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装箱锁4;且第二边梁211上的集装箱锁4与第三边梁212上的集装箱锁4关于端梁112中心的连线对称。
第二边梁211沿X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集装箱锁4,第三边梁212上沿X 方向上也设置有多个集装箱锁4。对于集装箱锁4的具体结构以及集装箱锁4与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的连接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车型进行选择设定。
通过在第二边梁211、第三边梁212上设置多个集装箱锁4,可以使得集装箱5沿X方向不同的位置均可以得到固定,并且第二边梁211上的集装箱锁4与第三边梁212上的集装箱锁4关于端梁112中心的连线对称,使得集装箱5沿Y方向的两侧均能得到固定,有利于提高集装箱5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集装箱5运输过程中的平稳性。
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两个第一边梁111上沿第一边梁111的长度方向也设置有多个集装箱锁4,如此使得车体底架两端上的集装箱5也能得到固定,避免车体底架两端的集装箱5运输过程中滑落。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框架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框架之间的第二框架;
    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环形框以及位于所述环形框内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转向架安装口;所述环形框包括两个第一边梁以及端梁,两个第一边梁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端梁与所述第一边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端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根第一横梁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架;其中至少两根所述第一横梁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二边梁,其中至少两根所述第一横梁沿横向布置且可拆卸连接形成第三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所述第一边梁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边梁和所述第三边梁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和所述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横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边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边梁通过螺栓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交叉固定,且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形成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支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可拆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梁和所述第二支梁的交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梁的中心。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架,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第二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边梁和所述第 三边梁可拆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为工型梁;
    所述第一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工型梁内侧的顶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工型梁内侧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且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纵梁靠近所述端梁,且所述第二纵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转向架安装口;
    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端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横梁,且两个所述第三横梁沿所述第二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斜梁,且两个所述斜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纵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梁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所述第一边梁固定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底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集装箱锁,且沿所述第三边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集装箱锁;
    且所述第二边梁上的集装箱锁与所述第三边梁上的集装箱锁关于所述端梁中心的连线对称。
  10.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底架,所述转向架安装在所述车体底架的转向架安装口中。
PCT/CN2021/129389 2021-03-24 2021-11-08 车体底架及车辆 WO2022199042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5942.9A CN115123330A (zh) 2021-03-24 2021-03-24 车体底架及车辆
CN202110315942.9 2021-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9042A1 true WO2022199042A1 (zh) 2022-09-29

Family

ID=83375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9389 WO2022199042A1 (zh) 2021-03-24 2021-11-08 车体底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3330A (zh)
WO (1) WO202219904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4362A1 (de) * 1995-02-10 1996-08-22 Deutsche Bahn Ag Zugeinheit des kombinierten Ladungsverkehrs zum Eisenbahntransport von selbsttragenden und nichtselbsttragenden Containern und/oder Wechselbehältern
CN102602413A (zh) * 2012-03-28 2012-07-25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式长大货物车底架
CN109229121A (zh) * 2018-11-16 2019-01-18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
CN110065516A (zh) * 2019-04-16 2019-07-30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模块化拼装底架及包括该底架的整车结构
WO2020087385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货运列车底架及货运列车
CN111559402A (zh) * 2020-05-25 2020-08-21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全铆接模块化中梁结构、平车底架及铁路平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539A (en) * 1987-05-07 1989-02-21 Trinity Industries, Inc. Well car end structure having frameless radial truck
US9308922B2 (en) * 2013-05-20 2016-04-12 Load Distribution Technologies, LLC Cambered frame system for intermodal rail cars
CN205273464U (zh) * 2016-01-04 2016-06-01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集装箱车及其底架
AT520110B1 (de) * 2017-05-31 2019-08-15 Rail Cargo Wagon Austria Gmbh Untergestell für einen Plattformwagen
CN109353357A (zh) * 2018-09-25 2019-02-19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关节式集装箱平车连接梁
CN209921423U (zh) * 2019-05-07 2020-01-10 重庆坚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横梁及车架
CN110466544A (zh) * 2019-09-09 2019-11-19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车体和集装箱运输系统
CN110509943A (zh) * 2019-09-09 2019-11-29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车架及平车
CN212529631U (zh) * 2020-06-30 2021-02-12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车车体及集装箱车
CN112026815B (zh) * 2020-08-05 2022-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4362A1 (de) * 1995-02-10 1996-08-22 Deutsche Bahn Ag Zugeinheit des kombinierten Ladungsverkehrs zum Eisenbahntransport von selbsttragenden und nichtselbsttragenden Containern und/oder Wechselbehältern
CN102602413A (zh) * 2012-03-28 2012-07-25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式长大货物车底架
WO2020087385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货运列车底架及货运列车
CN109229121A (zh) * 2018-11-16 2019-01-18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
CN110065516A (zh) * 2019-04-16 2019-07-30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模块化拼装底架及包括该底架的整车结构
CN111559402A (zh) * 2020-05-25 2020-08-21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全铆接模块化中梁结构、平车底架及铁路平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3330A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2474B (zh) 平车用底盘
US5368324A (en) Mounting system for fifth wheels
CN107235253B (zh) 运输支架、运输平台及运输方法
CN107226291B (zh) 罐式集装箱
WO2020098298A1 (zh) 一种铁路集装箱用平车的车体
US7568856B2 (en) Joint and main beam of container semi-trailer provided with the joint
WO2022179059A1 (zh) 车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17092541A1 (zh) 公铁联运车用承载连接装置
WO2022199042A1 (zh) 车体底架及车辆
RU176061U1 (ru) Вагон-цистерна
CN209650339U (zh) 一种玻璃幕墙运输车
CN206645341U (zh) 用于敞车运输集装箱的运输支架和运输平台
CN110371452A (zh) 一种公铁两用筒箭星整体转运装置
CN215922464U (zh) 散货船抗疲劳底凳结构
CN211593739U (zh) 罐式集装箱
CN201165406Y (zh) 集装箱
CN211593740U (zh) 罐式集装箱
EP3792200B1 (en) Tank container
WO2014094393A1 (zh) 一种转向架及其侧架
CN207225371U (zh)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具有该转向架构架的转向架
CN110509943A (zh) 车架及平车
RU184141U1 (ru) Рама съёмного кузова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CN215752678U (zh) 一种拼装式铝合金车厢底梁
CN201224483Y (zh) 集装箱运输架
CN217811619U (zh) 一种可调式轻型槽钢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326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9326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