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4789U - 雜訊濾波器用磁芯及採用該磁芯的雜訊濾波器 - Google Patents
雜訊濾波器用磁芯及採用該磁芯的雜訊濾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4789U TWM574789U TW107212991U TW107212991U TWM574789U TW M574789 U TWM574789 U TW M574789U TW 107212991 U TW107212991 U TW 107212991U TW 107212991 U TW107212991 U TW 107212991U TW M574789 U TWM574789 U TW M57478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magnetic core
- noise filter
- core
- connec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雜訊濾波器及採用該雜訊濾波器的磁芯,該雜訊濾波器能夠在抑制整體的高度的同時,實現更高的電感,該磁芯由二個磁腳與二個連接部構成,該二個連接部將該二個磁腳的各端部連接,至少有任意一個連接部包括伸出部,該伸出部從將所述磁腳之間連接的長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區域向該連接部的寬度方向的外側伸出。
Description
本創作涉及一種雜訊濾波器及採用該雜訊濾波器的磁芯,其利用了在磁芯上設置線圈,並對線圈通電而產生的電感。
以往,作為電子設備的雜訊應對部件,所採用的雜訊濾波器有:通過在由軟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上捲繞導線而形成的線圈。特別是,在採用電源裝置的情況下,為了去除整流輸出中含有的交流成分,或者為了去除施加於裝載商用電源上的噪音電壓,會採用雜訊濾波器(或扼流圈)。該雜訊濾波器利用了其如下性質:在相同的電感下,電阻的大小與頻率的大小成比例。
關於該用於去除噪音的線圈部件,本申請人提出了專利文獻1(日本意匠登記第1425406號公報)。在該文獻中提出的線圈部件包括線圈主體和支承該線圈主體的台座,該線圈主體以扁立繞法(edge width)將平角電線纏繞於口字型方框狀磁芯的兩條邊上。
另外,以往,在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24553號公報)中,還提出有減少常模噪音和共模噪音的小型濾波器。該雜訊濾波器包括二個磁腳;軟磁芯,該軟磁芯具有將所述二個磁腳的端部連接的二個凸緣部;線圈,該線圈分別設置於所述二個磁腳上,所述凸緣部的周邊部具有比所述線圈的外側露出表面更加向外側突出的結構。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意匠登記第142540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24553號公報
新型所欲解決之問題 如上所述,目前提出的雜訊濾波器結構為:在由二個磁腳和連接其端部的連接部構成的閉磁路芯(磁芯)的磁腳上設置線圈。對於該雜訊濾波器中的磁芯,其截面面積越大,則電感越大,噪音去除效果就越好。但是,實際上,該磁芯的大小等是根據與線圈外形尺寸的匹配性而確定的。另外,即使增大僅僅一部分的截面面積,其噪音去除效果仍然受到限定,故理想的方式是使全部的截面面積相同。
但是,問題在於:在為了應對組裝裝置的小型化要求而將線圈小型化,抑制所述連接部的高度,較薄地形成所述連接部時,所獲得的電感就會變小。
於是,本創作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雜訊濾波器及採用該雜訊濾波器的磁芯,該雜訊濾波器能夠在抑制整體的高度(沿磁腳的長度朝向)的同時,實現更高的電感。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人針對連接二個磁腳端部的連接部結構,進行了深入的開發,直至完成了本創作。
即,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創作提供一種磁芯,該磁芯用於雜訊濾波器,其特徵在於該磁芯包括二個磁腳與二個連接部,該二個連接部將該二個磁腳的各端部連接,至少有任意一個連接部包括伸出部,該伸出部從將所述磁腳之間連接的長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區域向該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外側伸出。
另外,對於在所述連接部形成伸出部的區域,在所述連接部具有伸出部的區域的縱截面積(與將所述二個磁腳連接的朝向正交的朝向的截面面積)是所述磁腳的橫截面積(與所述磁腳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朝向的截面面積)的0.9至1.2倍。通過使該縱截面積在橫截面積的0.9倍以上,可消除磁通減少的情況,另外通過使該縱截面積在橫截面積的1.2倍以下,可消除該連接部以超出需要的程度而增加的情況,可實現小型化。
另外,優選地,所述連接部形成於將所述二個磁腳連接的長度方向,並且相對各磁腳不露出。這樣做是為了實現磁芯整體的小型化,為了盡可能地減小對電感的提高造成的影響小的部分。即,優選地,所述鼓出部按照向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外側伸出,向將磁腳之間連接的長度方向不超出磁腳伸出的方式形成。由此,不但可以實現磁芯整體的小型化,而且可以使共模電感的上升比例高於常模電感的上升比例。於是,通過使所述連接部在連接二個磁腳的長度方向,相對各磁腳不露出的情況下形成,來得到抑制常模電感上升的磁芯。
此外,所述連接部在將所述二個磁腳連接的長度方向,相對各磁腳不露出的情況下形成,由此,即使在磁腳和連接部一體形成的磁芯是由鐵氧體等成型的情況下,成型仍容易,並且可使成型時的合格率良好。
還有,所述伸出部可按照其伸出寬度在所述連接部寬度的65%以下,優選在50%以下的方式形成。其原因在於在超過連接部寬度的65%而伸出的情況下,電感的增加比率會變小。
再有,本創作提供一種雜訊濾波器,其採用所述磁芯而形成。即,提供一種雜訊濾波器,其包括上述依據本創作的磁芯;捲繞於該磁芯的各個磁腳上的線圈。該雜訊濾波器不但可以是共模雜訊濾波器,也可以是常模雜訊濾波器。
優選地,在該雜訊濾波器中,所述連接部的寬度形成為不比捲繞於所述磁腳上的線圈的最厚部分更加突出。其目的在於實現線圈整體的小型化。另外,在該雜訊濾波器中,優選地,通過設置於所述連接部上的伸出部,共模電感的上升比例要高於常模電感上升比例。
優選地,所述磁芯為一體形成的MnZn鐵氧體磁芯,在該MnZn鐵氧體磁芯塗敷有由絕緣塗料形成的塗層,或者該MnZn鐵氧體磁芯收納於由絕緣樹脂形成的外殼內,該線圈捲繞於塗層或外殼之外而形成。另外,磁芯也可為由鐵矽鋁磁性合金等構成的芯,可以在該鐵矽鋁磁芯上塗敷絕緣塗料,或將該鐵矽鋁磁芯收納於絕緣樹脂製的外殼內。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依據上述本創作的磁芯及採用該磁芯的雜訊濾波器,對於將二個磁腳的各端部之間連接的至少任意一個的連接部,位於所述磁腳之間的至少一部分的區域向所述磁腳之間的連接方向的寬度方向的外側伸出,故可提供在抑制整體的高度(沿磁腳的長度方向的朝向)的同時,實現更高電感的雜訊濾波器和用於該雜訊濾波器的磁芯。
以下在參照圖式的同時,對本實施方式的磁芯10和採用磁芯10而形成的雜訊濾波器30進行詳細描述。
圖1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磁芯10,特別是採用MnZn鐵氧體而形成的磁芯10,將芯整體一體成形的MnZn鐵氧體芯。即,依據本實施方式的磁芯10由左右二個磁腳11和將該磁腳11的端部之間連接的上下二個連接部12構成。該二個磁腳11和二個連接部12之間一體形成,由此,可避免由部件之間的連接而造成的電感降低。還可在該鐵氧體芯(即,磁芯10)的表面上塗敷絕緣材料。
另外,依據本實施方式的磁芯10形成有伸出部13,該伸出部13分別向二個連接部12的寬度方向(即,圖1的(A)的上下方向)的兩側伸出。由此,可提高連接部12的縱向剖面面積,從而提高磁通密度,進而可提高電感。但是,根據所需要的電感、設置空間的要求等,可以使所述伸出部13僅僅形成於上下連接部12的任意一個上,也可以僅僅在寬度方向中的任意一方伸出而形成。
特別是在依據本實施方式的磁芯10中,所述伸出部13按照從各磁腳11的中心位置伸出的方式形成,由此,即使在採用鐵氧體一體形成的情況下,也可減少在脫模時發生破損的危險。該伸出部13也可按照從各磁腳11存在的外側端部區域伸出的方式構成。
另外,對於該伸出部13,也可在所述連接部12的長度方向(即,圖1的(A)的左右方向)的任意位置,改變伸出寬度,但是優選地,按照在連接部12的長度方向,以相同寬度而伸出的方式形成。其原因在於:由於在伸出寬度較窄的區域,磁通集中,磁通阻力大,故難以提高電感。
另外,所述伸出部13也可形成於所述連接部12的整個外緣上。即,在設置於左右並置的磁腳11上的上下的連接部12上,不僅在其寬度方向外側,還可以在長度方向外側而伸出的方式形成伸出部13。通過使該連接部12超過磁腳11而在長度方向伸出,可提高常模電感。但是,在不提高該常模電感,而主要提高共模電感的情況下,優選不設置在該連接部12的長度方向伸出的伸出部13。因此,在形成共模雜訊濾波器30時,所述伸出部13優選按照僅僅在寬度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
圖2的(A)為採用上述實施方式的磁芯10而形成的雜訊濾波器30的分解圖,圖2的(B)為其立體圖。特別地,依據本實施方式的雜訊濾波器30為:在磁芯10上設置線圈14,利用對該線圈14通電而產生的電感的共模扼流圈,但是也可以是通過改變線圈14的朝向或者改變磁性材料的材料質感等形成的與上述共模扼流圈相同形狀的常模扼流圈。
此外,依據本實施方式的雜訊濾波器30是通過在所述磁芯10的各磁腳11上纏繞線圈14而形成的。即,雜訊濾波器主體是由口字型方框狀的磁芯10和平角電線(即,線圈14)形成的。該磁芯10由二個磁腳11和連接部12形成,該連接部12將該磁腳11的兩端部之間連接;該平角電線以以扁立繞法纏繞於該磁芯10的磁腳11上。特別地,採用平角電線能夠在提高線圈14密度使其小型化的同時,還可以獲得高電感。另外,由於電線捲繞於直線狀的磁腳11上,故具有可使用自動捲線裝置的特徵。
還有,將所述線圈捲繞成線圈14的磁芯10(雜訊濾波器主體)固定於台座20上,所述線圈14的端部與設置於台座20上的導電插腳21連接。特別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使台座20可以將雜訊濾波器30的整體高度抑制在較低程度,在導電插腳21的形狀以及設置結構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即,用於依據本實施方式的雜訊濾波器30的台座20是用於雜訊濾波器30的台座20(即,雜訊濾波器用部件),其包括台座主體22和導電插腳21,在該台座主體22上設置有施加線圈14的磁芯10,該導電插腳21設置於該台座主體22上,與所述線圈14的端部連接,該導電插腳21具備在台座主體22的寬度方向延伸的連接部12。
所述導電插腳21可呈倒L形狀。另外,該倒L形狀的導電插腳21可設置為埋入所述台座主體22中的狀態,並使各端部從所述台座主體22的側面和底面而突出,從側面垂直突出的部分作為所述連接部12,從底面垂直突出的部分作為端子部分。在採用具有該導電插腳21的台座20時,捲繞在磁芯線圈上的線圈14的導線的端部和從該側面垂直突出的部分連接在所述連接部12上,然後,可使該連接部12以沿台座主體22側面的朝向彎曲。由此,在過去用於確保在從台座主體22的底面突出的導電插腳21上捲繞線圈14而焊接(纏繞)的高度,以及用於確保纏繞空間的台座支腳的高度(支座(standoff))在此實施方式中可以略去不要。由此,可將雜訊濾波器30的整體的高度抑制在較低程度。比如,在線圈14的寬度或者外徑為1.00mm的情況下,按照過去的例子,考慮到對導電插腳21進行焊接時的填角(fillet),支座(standoff)必須要有2.0mm,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台座20中,可以盡可能地降低支座(standoff)的高度。
在有如上結構的雜訊濾波器30中,通過對捲繞於磁腳11上的線圈14進行通電,在磁腳11的內部會產生磁通。該磁通呈環狀,即從磁腳11,通過連接部12,再通過相反側的磁腳11、另一個連接部12到達原始的磁腳11。另外,如果磁腳11或者連接部12的截面面積大,則其相應的磁阻越小,磁芯10整體的磁阻也越小。其結果是,如果線圈數一定,則可以增加線圈的電感。
但是,由於磁腳11或者連接部12的大小實際上要兼顧線圈的外形尺寸來確定,所以自然而然地會有所制約。另外,由於僅僅增加一部分的截面面積時,其效果仍然有限,故理想的方式是使全部的截面面積相同。但是,問題在於:如果為了增加電感而增大連接部12的截面,則線圈的高度也會變大,另一方面,如果通過減小連接部12的厚度來控制線圈的高度,則所獲得的電感又會變小。
針對該情況,依據本實施方式的雜訊濾波器30通過採用所述磁芯10,可將其整體的高度抑制在較低程度。即,由於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磁芯10的連接部12上形成有伸出部13,故即使在相同的截面面積的情況下,仍可抑制其高度。於是,在確保充分的電感的同時,還可以得到抑制整體高度的雜訊濾波器30。
實施例1 實驗例1 在本實驗中,為了確認採用上述圖1所示的磁芯形成的圖2的雜訊濾波器的效果而進行了模擬。即,在本實驗例中假定的磁芯由鐵氧體一體形成,其包括二個磁腳和二個連接部,該二個連接部將該二個磁腳的端部連接起來。接著,分別在所述二個磁腳上捲繞線圈,所述連接部的一部分具有伸出到寬度方向外側的伸出部。
本實施例所採用的磁芯的大小和通過下述的計算式(1)而計算的電感值如下表1所示。 Rm1=l1/μs1 Rm2=l1/μs2 Rm=(Rm1+Rm2)×2 L=N
2/Rm ……(1) 其中: μ:磁芯的磁導率 μ=μs·μo(μs:相對磁導率,μo:真空磁導率=4π10^ -7) Rm1:磁腳部的磁阻 Rm2:連接部的磁阻 l1:磁腳部的有效長度 l2:連接部的有效長度 s1:磁腳部的截面積 s2:連接部的截面積 Rm:磁芯整體的磁阻 N:線圈的匝數 L:線圈的電感
【表1】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td><td> 依據本實施方式的芯 </td></tr><tr><td> 磁腳部 </td><td> 連接部 </td></tr><tr><td> 截面積s </td><td> mm<sup>2</sup></td><td> 16.47 </td><td> 16.21 </td></tr><tr><td> 有效長度l </td><td> mm </td><td> 10.95 </td><td> 4.77 </td></tr><tr><td><i>μ</i></td><td> H/m </td><td> 10000·<i>μo</i></td><td> 10000·<i>μo</i></td></tr><tr><td> Rm(=1/<i>μ</i>·s) </td><td> A/wb </td><td> 52907 </td><td> 23417 </td></tr><tr><td> Rm(全體) ((=Rm1+Rm2)*2) </td><td> A/wb </td><td> 152647 </td></tr><tr><td> N </td><td> Ts </td><td> 10 </td></tr><tr><td> L=(=N<sup>2</sup>/Rm) </td><td> uH </td><td> 655 </td></tr><tr><td> 實測值 </td><td> uH </td><td> 625 </td></tr><tr><td> 芯的高度 </td><td> mm </td><td> 13.3 </td></tr></TBODY></TABLE>
通過本實驗例而確認,在獲得和連接部的截面積與磁腳部相同情況下的芯相同程度電感的同時,可實現高度受到抑制的磁芯以及雜訊濾波器。
實驗例2 在本實驗例中,為了確認隨著磁芯的伸出部在寬度方向伸出時伸出量的不同所造成的電感變化而進行了模擬。即,在本實驗例中,如圖3所示,假定從各個磁腳的中間部分向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形成有伸出部的磁芯。在本實驗例中假定的磁芯大小如下所述: 整體的高度(H1):13.3mm 磁腳的長度(H2):8.6mm 磁腳的正面側直徑(B):3.93mm 整體的長度(L1):12.63mm 磁腳之間的距離(L2):4.77mm 磁腳曲面部的直徑(R):2.4mm 整體的寬度(W1):6.9mm 磁腳的側面側直徑或連接部的寬度(W2):4.8mm 鼓出部的長度(L3):8.7mm
接著,計算在伸出部的伸出寬度(W3)為0mm、1mm、2mm、3mm、4mm、以及5mm情況下電感的變化。其結果如表4所示。
由本實驗例可知:在伸出部的伸出寬度超過3mm後,電感沒有呈現大幅度的增加。於是可知:在採用上述圖3所示的磁芯時,在該鼓出部的伸出寬度在3mm以下(即,連接部的寬度的62.5%以下)時,能夠獲得顯著的效果。
實驗例3 在本實驗例中,為了確認隨著磁芯的伸出部在長度方向伸出時伸出量的不同所造成的電感變化而進行了模擬。即,如圖5所示,在圖1所示的磁芯的基礎上將在連接部的長度方向超出磁腳的伸出長度(L4)改變為0mm、1mm、2mm、3mm、及4mm,並計算電感的變化。另外,在本實驗例中整體的高度(H1)、磁腳的長度(H2)、磁腳的正面側直徑(B)、整體的長度(L1)、磁腳之間的距離(L2)、磁腳曲面部的直徑(R)、整體的寬度(W1),磁腳的側面側直徑(W2)以及鼓出部的長度(L3)與上述圖3所示的磁腳相同,伸出部的伸出寬度(W3)為1.05mm,其結果如圖6所示。
由本實驗例可知:在伸出部超出磁腳的伸出長度超過1mm後,電感沒有呈現大幅度的增加。由此,在採用上述圖1所示的磁芯時,在該連接部在其長度方向超出磁腳而伸出,其長度在1mm以下(即,連接部的實際長度的21%以下)時,能夠獲得顯著的效果。
實驗例4 在本實驗例中,為了確認隨著磁芯的伸出部在寬度方向伸出時伸出長度(伸出範圍)的不同所造成的電感變化而進行了模擬。即,將在連接部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伸出部長度或者範圍改變成如圖7所示,並確認電感的變化。圖7(A)為鼓出部位於磁腳之間的情況;圖7(B)為鼓出部從各磁腳的中心形成的情況;圖7(C)為鼓出部從磁腳的外側而定位的情況,並計算上述情況下的電感。另外,本實驗例的整體的高度(H1)、磁腳的長度(H2)、磁腳的正面側直徑(B)、整體的長度(L1)、磁腳之間的距離(L2)、磁腳曲面部的直徑(R)、整體的寬度(W1)以及磁腳的側面側直徑(W2)與上述圖3所示的磁腳相同,伸出部的長度(L3)為1.05mm,其結果如圖8所示。
由本實驗例可知:電感隨著鼓出部的變長而有所提高;但是,即使鼓出部超過磁腳的中心部之間而較長地形成,電感的上升量卻較小。因此,在採用鐵氧體一體形成的磁芯中,考慮到脫模的容易性,優選地,將所述鼓出部設置於磁腳的中心之間。
實驗例5 在本實驗例中,為了確認磁芯伸出方向的不同所造成的共模電感與常模電感的不同而進行了實驗。即,以圖9的(A)所示沒有形成鼓出部的磁芯為基準,製造如下磁芯:圖9的(B)為在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形成鼓出部的磁芯;圖9的(C)為在連接部的長度方向形成鼓出部的磁芯;圖9的(D)為在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和長度方向形成鼓出部的磁芯,並實際地測定相應的共模電感和常模電感。另外,本實驗例中採用的整體的高度(H1)、磁腳的長度(H2)、磁腳的正面側直徑(B)、整體的長度(L1)、磁腳之間的距離(L2)、磁腳曲面部的直徑(R)、磁腳的側面側直徑(W2)與上述圖3所示的磁腳相同,鼓出部的長度為8.7mm,超過磁腳而伸出的長度(L4)為1.5mm,伸出部的伸出寬度(W3)為1.05mm,公模是在捲繞一側10T時測定的電感。其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試樣記號 </td><td> (A) </td><td> (B) </td><td> (C) </td><td> (D) </td></tr><tr><td> 共模電感 </td><td> 587.5<i>μ</i>H </td><td> 692.5<i>μ</i>H </td><td> 598.<i>μ</i>H </td><td> 627.5<i>μ</i>H </td></tr><tr><td> 共模電感相對於試樣(A)的比率 </td><td> 100% </td><td> 118% </td><td> 102% </td><td> 107% </td></tr><tr><td> 常模電感 </td><td> 4.3<i>μ</i>H </td><td> 4.2<i>μ</i>H </td><td> 5.8<i>μ</i>H </td><td> 6.1<i>μ</i>H </td></tr><tr><td> 常模電感相對於試樣(A)的比率 </td><td> 100% </td><td> 98% </td><td> 135% </td><td> 142% </td></tr></TBODY></TABLE>
由本實驗結果可知:通過在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形成鼓出部,共模電感大幅度地提高。另外,通過在連接部的長度方向形成鼓出部,常模電感大幅度地提高。此外,在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和長度方向形成鼓出部的情況下,一方面常模電感大幅度地增加,另一方面共模電感的上升比例減少。
產業利用性 依據本創作的雜訊濾波器用磁芯及採用它的雜訊濾波器可用作電子設備的噪音應對部件。
以上之敘述以及說明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之說明,對於此項技術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據以下所界定申請專利範圍以及上述之說明而作其他之修改,惟此些修改仍應是為本創作之創作精神而在本創作之權利範圍中。
10‧‧‧磁芯
11‧‧‧磁腳
12‧‧‧連接部
13‧‧‧伸出部
14‧‧‧線圈
20‧‧‧台座
21‧‧‧導電插腳
22‧‧‧台座主體
30‧‧‧雜訊濾波器
B‧‧‧正面側直徑
H1‧‧‧整體的高度
H2‧‧‧磁腳的長度
L1‧‧‧整體的長度
L2‧‧‧磁腳之間的距離
L3‧‧‧鼓出部的長度
L4‧‧‧伸出長度
R‧‧‧磁腳曲面部的直徑
W1‧‧‧整體的寬度
W2‧‧‧磁腳的側面側直徑
W3‧‧‧伸出部的伸出寬度
圖1為依據本實施方式的磁芯的六面視圖,(A)為俯視圖,(B)為左側視圖,(C)為前視圖,(D)為右側視圖,(E)為沿X—X線方向所示的縱向剖視圖,(F)為仰視圖,(G)為沿Y—Y線方向所示的橫向剖視圖; 圖2為採用圖1的磁芯而形成的雜訊濾波器,(A)為分解圖,(B)為其立體圖; 圖3為實驗例2所採用的磁芯,(A)為俯視圖,(B)為其前視圖,(C)為其橫向剖視圖,(D)為其右側視圖,(E)為其縱向剖視圖; 圖4為實驗例2的結果的曲線圖; 圖5為實驗例3所採用的磁芯,(A)為俯視圖,(B)為其前視圖,(C)為其橫向剖視圖; 圖6為實驗例3的結果的曲線圖; 圖7表示實驗例4所採用的磁芯,上層為其俯視圖,下層為其橫向剖視圖,(A)表示鼓出部形成於磁腳之間的情況,(B)表示鼓出部從各磁腳的中心而形成的情況,(C)表示鼓出部存在於磁腳外側的情況; 圖8為實驗例4的結果的曲線圖; 圖9為實驗例5所採用的磁芯,上層為其俯視圖,下層為其橫向剖視圖,(A)為沒有形成鼓出部的磁芯,(B)為在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形成鼓出部的磁芯,(C)為在連接部的長度方向形成鼓出部的磁芯,(D)為在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和長度方向形成鼓出部的磁芯。
Claims (6)
- 一種磁芯,所述磁芯用於雜訊濾波器,其中, 所述磁芯包括:二個磁腳與二個連接部,所述二個連接部將所述二個磁腳的各端部連接; 至少有任意一個連接部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從將所述磁腳之間連接的長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區域向所述連接部的寬度方向外側伸出。
-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芯,其中, 在所述連接部具有伸出部的區域的縱截面積為所述磁腳的橫截面積的0.9至1.2倍。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磁芯,其中, 所述連接部形成於連接所述二個磁腳的長度方向,並且相對各磁腳不露出。
- 一種雜訊濾波器,所述雜訊濾波器包括: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磁芯; 捲繞於所述磁芯的各自磁腳上的線圈。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雜訊濾波器,其中, 所述連接部的寬度形成為不比捲繞於所述磁腳上的線圈的最厚部分更加突出; 通過設置於所述連接部上的伸出部,共模電感的上升比例高於常模電感上升比例。
- 如請求項4或5所述的雜訊濾波器,其中, 所述磁芯為一體形成的MnZn鐵氧體磁芯; 所述MnZn鐵氧體磁芯上塗敷有由絕緣塗料形成的塗層,或者 所述MnZn鐵氧體磁芯收納於由絕緣樹脂形成的外殼內; 所述線圈捲繞於所述塗層或者所述外殼之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41663 | 2017-12-18 | ||
JP2017241663A JP6727658B2 (ja) | 2017-12-18 | 2017-12-18 | ノイズフィルタ用磁性コア、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ノイズフィル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4789U true TWM574789U (zh) | 2019-02-21 |
Family
ID=65706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12991U TWM574789U (zh) | 2017-12-18 | 2018-09-25 | 雜訊濾波器用磁芯及採用該磁芯的雜訊濾波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27658B2 (zh) |
CN (1) | CN208622561U (zh) |
TW (1) | TWM574789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2071555A (ja) * | 2020-10-28 | 2022-05-16 |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87318U (ja) * | 1981-12-08 | 1983-06-14 |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 ノイズフイルタ用コア |
JPH02140815U (zh) * | 1989-04-25 | 1990-11-26 | ||
JPH1070032A (ja) * | 1996-08-27 | 1998-03-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イル装置、トランス及び電磁石 |
JP3769183B2 (ja) * | 2000-10-30 | 2006-04-1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JP2004165256A (ja) * | 2002-11-11 | 2004-06-10 | Minebea Co Ltd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2009071248A (ja) * | 2007-09-18 | 2009-04-02 | Hitachi Metals Ltd |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装置 |
JP5713232B2 (ja) * | 2009-11-10 | 2015-05-07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ノイズフィルタ |
US20120280779A1 (en) * | 2011-05-02 | 2012-11-08 | Hsueh-Ming Shih | Common mode choke emi filter of an led driver |
JP6048789B2 (ja) * | 2012-05-28 | 2016-12-21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電源装置 |
JP6062842B2 (ja) * | 2013-11-22 | 2017-01-18 | 悦夫 大槻 |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557527B2 (ja) * | 2015-06-26 | 2019-08-07 |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 リアクトル |
-
2017
- 2017-12-18 JP JP2017241663A patent/JP67276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20 CN CN201821173342.3U patent/CN208622561U/zh active Active
- 2018-09-25 TW TW107212991U patent/TWM574789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10186A (ja) | 2019-07-04 |
CN208622561U (zh) | 2019-03-19 |
JP6727658B2 (ja) | 2020-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783183B2 (ja) | インダクタ | |
JP2016157751A (ja) | 電子部品 | |
JP5699133B2 (ja) | 表面実装磁性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873522B2 (ja) | 積層インダクタ | |
JP5215761B2 (ja) | トランス | |
KR101913172B1 (ko) |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 |
JP5505075B2 (ja) | コイル封入圧粉磁心 | |
US20160260536A1 (en) | Surface mount power inductor component with stacked component accommodation | |
JPH07288210A (ja) | 表面実装用インダクタ | |
TWI655647B (zh) | Integrated coil structure | |
TWM574789U (zh) | 雜訊濾波器用磁芯及採用該磁芯的雜訊濾波器 | |
JPH06290975A (ja) | コイル部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
JP6811604B2 (ja) | リアクトル | |
US20160307692A1 (en) | Self-leaded inductive device and methods | |
JP6947290B2 (ja) |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圧変換器 | |
JP2004063487A (ja) | 低背型巻線コイル | |
TWI447759B (zh) | 表面安裝磁性元件總成 | |
JP3379358B2 (ja) | チョークコイル | |
JP4857760B2 (ja) | コア及び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 |
JPH07106147A (ja) | 面実装型インダクタ | |
WO2020121421A1 (ja) |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 |
JP2011082304A (ja) | 複合型リアクトル | |
KR102603589B1 (ko) | 코일 부품 | |
CN214672169U (zh) | 一种电感器 | |
KR102200177B1 (ko) | 원통형 t코어를 포함하는 인덕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