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5595U - 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 - Google Patents

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5595U
TWM465595U TW101218636U TW101218636U TWM465595U TW M465595 U TWM465595 U TW M465595U TW 101218636 U TW101218636 U TW 101218636U TW 101218636 U TW101218636 U TW 101218636U TW M465595 U TWM465595 U TW M4655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base plate
grip
annular ha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8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ung-Mok Cho
Original Assignee
Sung-Mok Ch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Mok Cho filed Critical Sung-Mok Cho
Publication of TWM465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5595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特別是指一種附著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背面並輔助使用者安全握持的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市場猛飛突進,這些使用攜帶型電子器材的使用者們對周邊飾品也會感到興趣。例如,保護螢幕的保護膜、各種保護殼等。使用者把保護殼安裝於電子器材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減少使用時摔落引起的破損,但像這種類的保護殼只是摔傷後的事後防止措施,並無法解決摔傷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先前技術中,大韓民國新型申請號碼第20-2008-0013117(申請日:2008年09月30日)上展示了”手機握把”,參閱圖1來說明。
該新型手機握把,是以各自中心點連結在一起的一對圓盤(110,120)構成,在手機背面黏貼其中一面的旋轉部材(100);和上述的旋轉部材(100)的另一面固定且結合的板上固定部材(200);以及具有和橡膠相同彈性、且以上述板上的固定部材(200)之兩側末端各自掛上的掛架部材(300);來構成,其特性為當使用者使用手機時、套上部分手指,能更安穩的握持手機。
像這樣的習用手機手把結構是需使用整隻單手,且板上的固定部材和掛勾部材結合並未明確的圖示出來。
而且,習用手機把手是單純為了用手握住手機而設計的產品,且排除了為了收看影像或是單純讓電子裝置放到桌上或平面時能斜立的技能,若把電子裝置放到平面時,無法得到使用者想要的放置角度,因此造成不便。
本新型就是考慮到上述的問題點而想出的,此新型目的為提供給使用者具備了讓使用者舒服且牢固的握住電子裝置、且讓電子裝置放置於地面時能斜立等的兩項功能之握架。
展示為本新型之第一實例的握架是以能讓本新型從電子裝置背面上黏貼及撕下的基底板;在上述基底板上能水平旋轉的方式結合的旋轉部、形成於上述旋轉部的外邊緣,具有多角面貫通體、且包含凸出片的締結部材;以及與上述貫通體結合的部分區域和與上述貫通體多角面形成相同多角面的一體型環狀把手來形成。
上述旋轉部透過旋轉軸能結合於上述基底板所具備之一結合孔為優點特徵。
上述部分區域的多角面具有3個以上的面為優點特徵。
上述凸出片是以橡膠材質做成,此點亦為優點特徵。
按照本新型,電子裝置背面貼上的握架之環狀把手裡 套上手指即可方便的攜帶及使用電子裝置,能因此提升便利性。
同時,不再擔憂電子裝置摔落、總是能安穩的攜帶及使用電子裝置,能因此提升安全性。
而且因為使用者能舒適的握住電子裝置、能預防使用中不注意引起的電子裝置摔傷。
並且當使用者把電子裝置放置於桌上等的平面時能讓電子裝置斜立,以此能讓使用者順利得到想要放置的角度之效果。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四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考圖2及圖3,按照第一實例的攜帶型電子裝置握架(以下稱為‘握架’)被稱為部材號‘200’,握架(200)大分為包含基底板(210)及環狀把手(220)來構成。
基底板(210)的下方具備了能與攜帶電子裝置(202)背面附著及拆卸的附著板(212),雖然對基底板(210)形狀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可以像圖示所展示的一樣是長方形,而基底板(210)具備了結合孔(214)。
以下內容針對幾種不同的實例來說明。以本新型的第 一實例來舉例,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是利用手指讓攜帶型電子裝置(202)更為方便且安穩攜帶的握架(200)附著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上輔助使用者能安穩的握持。
參考圖2至圖4,按照本新型實例的握架(200)是以具備附著板(212)的基底板(210)、環狀把手(220)以及部分區域(230)、握架部材(240)來形成。
上述的基底板(210)下方具備了能讓握架(200)從攜帶型電子裝置(202)背面附著及拆卸的附著板(212)。
上述的附著板(212)是要直接黏在攜帶型電子裝置上的,因此最好以附著成分形成的附著板來牢固的附著為佳。
這時,上述的附著板(212)在開始使用前以非黏性保護膜來保護,開始使用時除掉那非黏性保護膜後黏在攜帶型電子裝置(202)後使用即可。
上述的基底板(210)在本實施例呈四角形,但並不以此形狀為限。
而基底板(210)具備了結合孔(214)。
上述基底板(210)的結合孔(214)插入了包含著環狀把手(220)的握架部材(240)並結成為一體。
上述的握架部材(240)是在基底板(210)的結合孔(214)插入旋轉軸(250)並結合,上述的旋轉部(244)外邊緣與凸出片(242)成為一體而形成。
而上述的握架部材(240)具備了能安穩的攜帶或握持攜帶型電子裝置(202)的環狀把手(220)。
上述的環狀把手(220)具有讓手指套上並能握住及攜帶 的貫通孔並形成一體環形狀。
上述的環狀把手(220)是插入使用者手指(主要是中指或食指)的。
這時,上述的環狀把手(220)也能製作成兩指以上能同時插入的大小,也就是說、可製做成中指與食指、或是中指與無名指等,能同時插入兩個手指以上的大小。
上述的環狀把手(220)的一部分形成一插入握架部材(240)之凸出片(242)內,且具有多角面的部分區域(230)。
上述的環狀把手(220)具有圓形狀,部分區域(230)則是形成了從圓形狀環狀把手(220)水平連接的形態。
參閱圖5及圖6,上述的部分區域(230)是內插於凸出片(242),讓環狀把手(220)在基底板(210)能夠具有傾斜(tilting)及旋轉的功能。
這時,為了當環狀把手(220)傾斜(tilting)時能賦予摩擦力,上述的凸出片(242)需用硬(hard)的橡膠來製成。
上述的凸出片(242)在內周面形成與部分區域(230)相同的多角面貫通體(246),上述的部分區域(230)組合在凸出片(242)內部時,與各面直接性的磨擦接觸。
在此,上述的部分區域(230)和凸出片(242)是以多角面構成,且上述的多角面設定為3個面以上。
把握架(200)放置於平面時,為了讓電子裝置(202)在平面上以所定的角度來斜立,環狀把手(220)賦予能支撐電子裝置(202)的支撐力。
如此的環狀把手(220)之支撐力是以部分區域(230)及凸 出片(242)的多角面來實現的。
上述的部分區域(230)和凸出片(242)的多角面之間因直接接觸及磨擦而賦予了支撐力。當電子裝置(202)放置於平面的情況之下,以所定的力量來支撐電子裝置(202)。
若要把此功能以較詳細的來比較說明的話,舉例來說、當環狀把手(220)的整體皆為圓形狀時,黏貼於欲斜立的電子裝置(202)背面,並要支撐從電子裝置(202)往環狀把手(220)轉移的力量是略顯不足的。
圓形環與符合上述圓形環的固定面若皆為圓形的話,沒有了摩擦力,也造成支撐力微弱的缺點。
尚且,若是截斷圓形環一部分之後在截斷的兩端裝上旋轉凸起物,並與基底板以水平軸來結合為一體的話,也會造成以水平軸來支撐的圓形環之摩擦力並無法增加,且以水平軸為中心而轉動的話,會造成圓形環的支撐力稍弱的缺點。
這時,若長時間使用上述的兩種轉動功能的話產生磨損、也會讓附著板的圓形環變得鬆動,造成空轉的問題點產生。
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本新型的基底板(210)的凸出片(242)和與上述的凸出片(242)結合在一起的環狀把手(220)之部分區域(230)形成多角面,讓環能有從基底板(210)支撐(tilting)的功能。
由此,當放置於像桌面等的平面時能讓斜立並順利確保欲放置的角度。
另一方面,上述的凸出片(242)與握架部材(240)及旋轉部(244)之外邊緣相連為一體,上述的旋轉部(244)在基底板(210)的結合孔(214)插入結合,在基底板(210)一面附著為一體而構成。
上述握架部材(240)與旋轉軸(250)一起結合於基底板(210)之結合孔(214)上,並形成在平面一體附著的構造。
上述的握架部材(240)是以能使它旋轉的方式來軸安裝為一體在基底板(210)的結合孔(214)上。
上述握架部材(240)是以能使它360度旋轉的方式來軸安裝在以旋轉軸(250)為中心的基底板(210)之背面,上述的環狀把手(220)是以內鑲(收容,容納)方式安裝於基底板(210)的旋轉軸(250)為中心旋轉的。
同時,上述的環狀把手(220)是能以180度角度旋轉的結合方式結合於握架部材(240)的凸出片(242)上。
並且,上述環狀把手(220)在基底板(210)的背面能以旋轉軸(250)為中心360度旋轉,且能以凸出片(242)為中心180度垂直的角度調整。
上述環狀把手(220)雖能讓它旋轉而形成,但只依照使用者的任意旋轉及調整角度而轉動,環狀把手(220)要以能磨擦,即是不以鬆動的方式插入為佳。
圖7及圖8是本新型使用狀態之範立圖。
握架(200)與上述內容一樣,是附著在電子裝置的背面。使用者把手指插入於握架(200)的環狀把手(220)裡,並使用電子裝置。因此使用者能不必擔心把電子裝置(202)摔落 且安心的使用。尚且,本新型握架(200)與圖8所範例的一樣,也具備了簡易支架的功能。
另外,圖9與圖10是按照本新型第二實例而範例的構成圖,第二實例提出了能比第一實例握架(200)更簡便且安穩的攜帶或握持的握架(300)。
第二實例的握架(300)是附著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背面,補助使用者能更安穩的握持。
具體來說,握架(300)大致分為具備附著板(312)的基底板(310)、旋轉部(344)、掛把(340)以及環狀把手(320)來形成。
上述基底板(310)的下方具備了能讓握架(300)從電子裝置(302)背面附著及拆卸的附著板(312)來形成。
上述的附著板(312)是直接附著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最好以附著成分形成的板來堅固的附著為佳。
而基底板(310)具備了結合孔(314)。
上述基底板(310)的結合孔(314)裡,能在基底板(310)水平旋轉的方式結合的旋轉軸(350)以插入方式結合安裝,且構成了從上述旋轉部(344)的外邊緣以單方面延長形成的橡膠質地之掛把(340)。
上述的掛把(340)是能以‘ㄈ’形狀來看的,中央形成了所定方式剖開的空間部(342),上述的空間部(342)的兩側內面形成的多角面的樞接孔(346)。
尚且,上述掛把(340)與環狀把手(320)結合。
上述的掛把(340)與環狀把手(320)的結合就像圖11所 範例的一樣,依與環狀把手一體形成的旋轉條(330),結合於掛把(340)兩側之樞接孔(346),能以90度來旋轉。
上述的旋轉條(330)是在環狀把手(320)之一側部分凸出於兩側,為了要水平結合於樞接孔(346),旋轉條(330)的兩側端部結合於樞接孔(346)。
上述的旋轉條(330)形成與樞接孔(346)相同的多角面。
在此,上述旋轉條(330)之多角面設為三面以上。
上述環狀把手的旋轉條(330)是內插於掛把(340)的空間部(342)之部分是以從圓狀的環狀把手(320)部分區域以水平的往外側連結的形態形成。
上述旋轉條(330)是插入於空間部(342)的兩側樞接孔(346),且要讓環狀把手(320)具有從基底板(310)能旋轉及傾斜地支撐的功能。
這時,上述掛把(340)為了賦予環狀把手(320)傾斜支撐時需要的摩擦力,需以堅硬(hard)的橡膠材質做成。
上述的掛把(340)之樞接孔(346)是與旋轉條(330)相同的多角面形成,當旋轉條(330)於樞接孔(346)旋轉時,與各面直接性的磨擦接觸。
參閱圖14,因摩擦接觸而賦予了支撐力,且當電子裝置放置於平面時,能依握架(300)來以所定的力量支撐電子裝置(302)。
由此能順利確保讓電子裝置(302)斜立於像桌面上等之平面的放置角度。
另外,上述的環狀把手(320)與圖11及圖12所範例 的一樣,在基底板(310)之背面以旋轉軸(350)為中心360度旋轉,且能以掛把(340)為中心90度的垂直角度調整。
同時,環狀把手(320)與圖13所範例的一樣,附著於攜帶型電子裝置(302)之背面、把手指插入於握架(300)的環狀把手(320)裡,並使用電子裝置(302)。因此能讓使用者把電子裝置摔落的憂慮排除,且安心的使用。
並且,上述環狀把手(320)雖能讓它旋轉而形成,但只依照使用者的任意旋轉及調整角度而轉動,環狀把手(320)要以能摩擦,即是不以鬆動的方式插入為佳。
因此,具備握架(300)的電子裝置(302)能避免因不慎摔落的情況且安心的使用。
另外,圖15至圖17為按照本新型第三實例而範例的構成圖。
第三實例的握架(400)是具體來說,能大分為;具備附著板(412)的基底板(410)、旋轉部(430)、結合片(420)以及環狀把手(440)、樞軸襯套(pivot sleeve)(460)來形成。
上述基底板(410)的下方具備了能讓握架(400)從攜帶型電子裝置(402)背面附著與拆卸的附著板(412)。
而且基底板(410)具備了結合孔(414)。
上述基底板(410)的結合孔(414)是從基底板(410)能水平旋轉的方式而結合的旋轉軸(450)以插入結合方式安裝,且從上述之旋轉部(430)的外邊緣以一側延長形成,且形成了一體成型的結合片(420)。
在基底板(410)以結合片(420)結合的環狀把手(440)是以 上述旋轉軸(450)為中心旋轉。
上述結合片(420)在旋轉軸(450)是一體成型的,具有延長為一側的形態,且擁有以多段曲折形成的‘ㄇ’形狀。
上述結合片(420)下方是開口的,兩側部構成了貫通的多角面形狀之下方凹孔部(422)。
上述的下方凹孔部(422)上結合了樞軸襯套(460)及環狀把手(440)。
上述的環狀把手(440)部分區域(442)形成了與上述下方凹孔部(422)相同的多角面。
上述的樞軸襯套(460)是為了讓上述環狀把手(440)之部分區域(442)能內插結合,構成了上方開放且貫通的多角面形狀之上方凹孔部(462)。
此時,結合片(420)的下方凹孔部(422)、環狀把手(440)的部分區域(442)、樞軸襯套(460)的上方凹孔部(462)形成的多角面皆具有相同形狀。
並且,上述環狀把手(440)和樞軸襯套(460)是以橡膠材質結合於結合片(420)上,且結合於環狀把手(440)部分區域(442)的樞軸襯套(460)內插並固定於結合片(420)的下方凹孔部(422)。
具體來說明的話,上述環狀把手(440)的部分區域(442)結合了樞軸襯套(460),環狀把手(440)和樞軸襯套(460)內插於結合片(420)的下方凹孔部(422)。
此時結合順序是任意性的,把環狀把手(440)的部分區域(442)先內插於結合片(420),結合片(420)的下方凹孔部 (422)內合了樞軸襯套(460)後,環狀把手(440)的部分區域(442)結合上方凹孔部(462)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另外,旋轉部(430)是與結合片(420)一起結合於基底板(410)上,上述旋轉部(430)是依具有上下締結構造的締結部材(470)結合於基底板(410)的結合孔(414)內。
與旋轉部(430)一體成型的結合片(420)是以上述締結部材(470)為中心而旋轉的。
如此的上述結合片(420)與圖19及圖20所範例的一樣,與旋轉部(430)一起結合於基底板(410)上,上述結合片(420)結合的環狀把手(440)能透過樞軸襯套(460)以180度轉動。
此時,上述環狀把手(440)能以任意的角度旋轉。
並且,上述環狀把手(440)在基底板(410)背面以旋轉部(430)為中心與結合片(420)一起以360度旋轉。
同時,環狀把手(440)與圖21所範例的一樣,附著於攜帶型電子裝置(402)背面,使用者把手指插入於握架(400)的環狀把手(440)後使用電子裝置(402)。
而且,參閱圖22,因磨擦接觸賦予了支撐力,當電子裝置(402)放置於平面時,依握架(400)以所定的力量支撐電子裝置(402)。
因此能順利確保讓電子裝置(402)斜立於像是桌面等的平面時的斜立角度。
另外,圖23至圖26是按照第四實例範例的構成圖。
第四實例的握架(500)是具體來說,能大分為;具備附著板(512)的基底板(510)、環狀把手(520)、套管(sleeve)(530)、旋轉蓋(540)以及固定部材(550)來形成。
上述基底板(510)的下方具備了能讓握架(500)從攜帶型電子裝置(502)背面附著與拆卸的附著板(512)。
而且基底板(510)中央具備了擁有所定大小的結合孔(514)。
環狀把手(520)是圓狀,且部分區域(522)具有從環狀把手(520)水平連接著部分區域的形態。
此時,上述部分區域(522)以多角面形成。
結合於上述環狀把手(520)之部分區域(522)的套管(530)為橡膠材質,為了讓環狀把手(520)的部分區域(522)以內插方式結合,構成了上方開放且貫通的多角面形狀之上方凹孔部(532)。
結合了上述套管(530)的環狀把手(520)依旋轉蓋(540)來固定於基底板(510)。
上述旋轉蓋(540)擁有與基底板(510)結合孔(514)相同的直徑,並構成了能讓環狀把手(520)和套管(530)在下側內入的多角面形狀之下方凹孔部(544)。
上述旋轉蓋(540)在下方內面兩側形成了締結孔(542),並構成了往中央貫通的下方凹孔部(544)。
上述旋轉蓋(540)的下方是圓狀的,且在下方凹孔部(544)兩側以所定部分已填滿的形態下形成締結孔(542)。
而且旋轉蓋(540)是以基底板(510)為中心,在旋轉蓋 (540)的下方以固定部材(550)之結合固定於基底板(510)。
此時,上述基底板(510)為中心,上方位置了旋轉蓋(540)、而基底板(510)的下方位置了固定部材(550),各自以締結部材(560)插入並固定於締結孔(542)上。
即是說,以上述基底板(510)為中心,下方位置了固定部材(550),旋轉蓋(540)是以內入了套管(530)和環狀把手(520)的狀態下放置於基底板(510)的上方,且依插入於固定部材(550)之締結孔(542)的締結部材(560)來組裝。
像這樣,結合於上述基底板(510)之旋轉蓋(540)的環狀把手(520)就如圖27及圖28所範例的一樣,能透過套管(530)以180度轉動。
此時,上述環狀把手(520)能以任意角度轉動。
而且,上述環狀把手(520)在基底板(510)的背面以旋轉蓋(540)為中心360度旋轉。
同時,環狀把手(520)與圖29所範例的一樣,附著於攜帶型電子裝置(502)背面,使用者把手指插入在握架(500)的環狀把手(520)後使用電子裝置(502)。
參閱圖30,因磨擦接觸而賦予了支撐力,且當電子裝置(502)放置於平面時,能依握架(500)來以所定的力量支撐電子裝置(502)。
由此能順利確保讓電子裝置(502)斜立於像桌面上等之平面的放置角度。
另外,圖31及32為套管(530)的另一實例,是把環狀把手(520)的部分區域(522)以固定套管(570)包圍的型態來 構成。
上述固定套管(570)是以橡膠材質來構成,且把上述部分區域周圍以四角形態包起來並結合於部分區域(522)。
在固定套管(570)結合於環狀把手(520)的部分區域(522)的狀態下內插於旋轉蓋(540)之下方凹孔部(544)。
像這樣形成上述固定套管(570)附著於部分區域(522)的形態,能輕易的結合於旋轉蓋(540)之下方凹孔部(544)。
同時,附著在環狀把手(520)之部分區域(522)的固定套管(570)納入於旋轉蓋(540)的下方凹孔部(544)、並放置在基底板(510)上方,且依從基底板(510)下方插入於固定部材(550)之締結孔(542)的締結部材(560)來組裝。
另外,圖33及34是針對環狀把手(520)之部分區域(522)的另一實例,上述環狀把手(520)之部分區域(522)形成了多數凸起物(580)。
上述凸起物(580)能在部分區域(522)周圍各面以水平方式構成多數,也能在部分區域(522)以具有上下高度差,即是以各有不同高度的之字形方式來形成。
構成上述凸起物(580)的部分區域(522)結合上固定套管(570),在結合於握架(500)的狀態下,樞轉時與固定套管(570)內面和凸起物產生了磨擦,對於旋轉能任意的調整角度,並能已所定的力量來支撐電子裝置(502)。
以上為了例證本新型技術性思想而提出幾種實例及相關的說明及範例圖,但本新型不局限於以上內容所範例圖示及說明所指出的構成及作用,同業者應能理解到不偏離 技術性思想的範疇的狀況下本新型能多數的變更及修整,因此、所有適當的變更和修正及類似物都須視為屬於本新型之範圍內。
200‧‧‧握架
202‧‧‧電子裝置
210‧‧‧基底板
212‧‧‧附著板
214‧‧‧結合孔
220‧‧‧環狀把手
230‧‧‧部分區域
240‧‧‧握架部材
242‧‧‧凸出片
244‧‧‧旋轉部
246‧‧‧貫通體
250‧‧‧旋轉軸
300‧‧‧握架
302‧‧‧電子裝置
310‧‧‧基底板
312‧‧‧附著板
314‧‧‧結合孔
320‧‧‧環狀把手
330‧‧‧旋轉條
340‧‧‧掛把
342‧‧‧空間部
344‧‧‧旋轉部
346‧‧‧樞接孔
350‧‧‧旋轉軸
400‧‧‧握架
402‧‧‧電子裝置
410‧‧‧基底板
412‧‧‧附著板
414‧‧‧結合孔
420‧‧‧結合片
422‧‧‧下方凹孔部
430‧‧‧旋轉部
440‧‧‧環狀把手
442‧‧‧部分區域
450‧‧‧旋轉軸
460‧‧‧樞軸襯套
462‧‧‧上方凹孔部
470‧‧‧締結部材
500‧‧‧握架
502‧‧‧電子裝置
510‧‧‧基底板
512‧‧‧附著板
514‧‧‧結合孔
520‧‧‧環狀把手
522‧‧‧部分區域
530‧‧‧套管
532‧‧‧上方凹孔部
540‧‧‧旋轉蓋
542‧‧‧締結孔
544‧‧‧下方凹孔部
550‧‧‧固定部材
560‧‧‧締結部材
570‧‧‧固定套管
580‧‧‧凸起物
圖1:展示出先前技術中手機手架的圖。
圖2至圖4:按照第一實例展示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構成圖。
圖5及圖6:按照第一實例展示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動作的圖。
圖7及圖8:按照第一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使用狀態圖。
圖9及圖10:按照第二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構成圖。
圖11及圖12:按照第二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動作的圖。
圖13及圖14:按照第二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使用狀態圖。
圖15至圖18:按照第三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構成圖。
圖19及圖20:按照第三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動作的圖。
圖21及圖22:按照第三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使用狀態圖。
圖23至圖26:按照第四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構成圖。
圖27及圖28:按照第四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動作的圖。
圖29及圖30:按照第四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使用狀態圖。
圖31及圖32:按照第四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固定套管圖。
圖33及圖34:按照第四實例展示的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之部分區域的凸起物之圖。
200‧‧‧握架
210‧‧‧基底板
212‧‧‧附著板
214‧‧‧結合孔
220‧‧‧環狀把手
230‧‧‧部分區域
240‧‧‧握架部材
242‧‧‧凸出片
244‧‧‧旋轉部
246‧‧‧貫通體
250‧‧‧旋轉軸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包含:基底板,下方具備了能在攜帶型電子裝置背面附著及拆卸的附著板;在上述基底板上以能水平旋轉的方式結合的旋轉部,和形成於上述旋轉部外邊緣、具備了多角面貫通體且包括凸出片的締結部材;以及結合於上述貫通體的部分區域與上述貫通體形成相同的多角面且包括一體型的把手。
  2. 如請求項1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旋轉部是透過一旋轉軸結合於上述基底板所具備之一結合孔。
  3. 如請求項1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部分區域的多角面設為3面以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凸出片是以橡膠材質做成。
  5. 一種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包含:基底板,下方具備了能在攜帶型電子裝置背面附著及拆卸的附著板;在上述基底板上以能水平樞轉的方式結合的旋轉部,和從上述旋轉部外邊緣以一側延長形成、且中央形成了以所定方式剖開的空間部,而空間部兩側內壁有著形成了多角面樞接孔的掛把;以及與上述樞接孔形成相同多角面且以水平方式合為一體 的旋轉條。
  6. 如請求項5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掛把是以橡膠材質做成。
  7. 如請求項5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旋轉條會從環狀把手一側部凸出至兩側、而兩側末端結合於樞接孔。
  8. 如請求項5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旋轉條之多角面設為3面以上。
  9. 一種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包含:基底板,下方具備了能在攜帶型電子裝置背面附著及拆卸的附著板;在上述基底板上以能水平旋轉的方式結合的旋轉部,和在上述旋轉部外邊緣以一體方式形成;且構成了下方開口且貫通的多角面形象之下方凹孔部的結合片;部分區域與上述下方凹孔部形成相同多角面的一體型環狀把手。
  10. 如請求項9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結合在上述環狀把手之部分區域的樞軸襯套內插於結合片之下方凹孔部。
  11. 如請求項9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旋轉部是依一具有上下締結構造的締結部材結合於基底板所具備之一結合孔,上述結合片是以結合於上述締結部材的旋轉部做為中心而旋轉。
  12. 如請求項9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環狀把手是以樞軸襯套為中心而旋轉。
  13. 一種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包含:基底板,下方具備了能在攜帶型電子裝置背面附著及拆卸的附著板,而上述基底板具備了一結合孔;在上述基底板上以能水平旋轉的方式結合的旋轉部;形成具有多角面的部分區域之一體形環狀把手;在上述部分區域插入的套管;有著與結合孔相同直徑,下方內面兩側形成締結孔、且從中央貫通,構成多角面形象之下方凹孔部的旋轉蓋;以及以上述基底板為中心結合於旋轉蓋下方的固定部材。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環狀把手能以套管為中心、能任意角度旋轉。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還包含把上述固定部材締結於締結孔的締結部材。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套管是為了結合環狀把手之部分區域,構成上方開口且貫通的多角面形象。
  17. 如請求項13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該套管是把環狀把手的部分區域以一固定套管包圍的型態來構成。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其中,上述環狀把手的部分區域形成多數凸起物。
TW101218636U 2011-09-28 2012-09-26 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 TWM4655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10008720 2011-09-28
KR1020120000965A KR101357009B1 (ko) 2011-09-28 2012-01-04 휴대용 전자기기 파지기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5595U true TWM465595U (zh) 2013-11-11

Family

ID=48436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8636U TWM465595U (zh) 2011-09-28 2012-09-26 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2) KR101357009B1 (zh)
TW (1) TWM46559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5409A (zh) * 2016-06-08 2016-09-21 卢波 一种限位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移动终端手持装置
TWI595349B (zh) * 2016-08-26 2017-08-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US10786056B2 (en) 2018-03-08 2020-09-29 Pegatron Corporation Case
USD922993S1 (en) 2018-03-08 2021-06-22 Pegatron Corporation Protective case
CN113525238A (zh) * 2020-04-17 2021-10-22 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 斜坡装置的把手安装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08911C (en) * 2013-04-12 2017-09-26 Aauxx Korea Co., Ltd Mobile device accessory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the same on an automotive
KR200468710Y1 (ko) * 2013-05-30 2013-09-10 이형규 휴대 단말기용 손가락 삽입 파지구 및 이를 구비한 보호 케이스
ITMI20131774A1 (it) * 2013-10-24 2015-04-25 Gianluca INGROSSO Dispositivo per consentire la realizzazione di una connessione tra un apparecchio elettronico mobile ed un utilizzatore di detto apparecchio
KR200484442Y1 (ko) * 2015-12-18 2017-09-06 주식회사 앤비츠 모바일 디바이스용 고리형 액세서리
KR101743265B1 (ko) 2016-04-15 2017-06-02 구광서 휴대용 전자기기 거치 어셈블리의 거치 장치
KR200485457Y1 (ko) * 2016-06-24 2018-01-11 민금순 휴대용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액세서리
KR200484282Y1 (ko) * 2017-02-24 2017-08-22 (주)유윈씨앤티 휴대단말기 거치용 기능성 스마트 링
KR200485274Y1 (ko) * 2017-03-31 2017-12-15 브이엠텍(주) 휴대단말기 취부용 회전 작용 보조구
KR101944626B1 (ko) * 2017-08-08 2019-01-31 이진우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KR101957480B1 (ko) 2017-09-21 2019-03-12 임영찬 모바일 기기 거치장치
KR102122722B1 (ko) * 2018-01-23 2020-06-26 정승기 스마트 환경정보 및 건강정보 제공 장치
KR102131517B1 (ko) * 2018-10-26 2020-07-07 박수성 휴대단말기용 핑거링
KR102454654B1 (ko) 2021-01-11 2022-10-13 주식회사 디엔디컴퍼니 스마트폰 거치대
KR20230114618A (ko) 2022-01-25 2023-08-01 윤여신 휴대 단말기용 홀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3603A (ja) 2005-08-18 2007-03-01 Kf Planning:Kk 携帯電話用指固定具
KR101062570B1 (ko) * 2011-01-21 2011-09-05 김혜련 휴대단말기용 핑거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5409A (zh) * 2016-06-08 2016-09-21 卢波 一种限位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移动终端手持装置
TWI595349B (zh) * 2016-08-26 2017-08-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US10786056B2 (en) 2018-03-08 2020-09-29 Pegatron Corporation Case
USD922993S1 (en) 2018-03-08 2021-06-22 Pegatron Corporation Protective case
CN113525238A (zh) * 2020-04-17 2021-10-22 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 斜坡装置的把手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34563A (ko) 2013-04-05
KR20130121794A (ko) 2013-11-06
KR101357009B1 (ko) 2014-02-03
KR101493023B1 (ko) 201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65595U (zh) 用於攜帶型電子裝置的握架
JP5622946B2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把持器具
KR101453889B1 (ko) 휴대기기용 투 링 액세서리
KR101316363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TWI474770B (zh)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KR101062557B1 (ko) 휴대단말기 거치링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단말기 케이스
US8282060B2 (en) Auxiliary fastening apparatus
US10561228B2 (en) Phone grip attachment
KR10131621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TWI483660B (zh)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外殼
JP2008208993A (ja) スタンドとして使用できる回転式及び軸回転式ベルトクリップ
KR101837311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JP2013041578A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US11060659B2 (en) Adapto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KR20150008967A (ko) 휴대폰 화면보호필름 구조체
KR20120008365U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거치용 케이스
KR101628041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고리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기 보호케이스
WO2023216506A1 (zh)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
TWI396496B (zh) 手持式輔具
KR20200075561A (ko) 휴대전자제품 휴대용 및 거치용 폴딩형 스트랩 스탠드
KR20200080535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고리 홀더
US11229998B2 (en) Stress sever device for tech neck syndrome
CN213028169U (zh) 一种轻便的手机支撑架
CN220749564U (zh) 一种磁吸支架
TWM408974U (en) Anti-shedding structure for tablet P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