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4770B -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4770B
TWI474770B TW100140180A TW100140180A TWI474770B TW I474770 B TWI474770 B TW I474770B TW 100140180 A TW100140180 A TW 100140180A TW 100140180 A TW100140180 A TW 100140180A TW I474770 B TWI474770 B TW I4747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wearing
electronic device
hol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0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9774A (zh
Inventor
Stephen Tsai
Mei Ching Tsai
Shao Yu Hwang
Original Assignee
Hannspre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pree Inc filed Critical Hannspree Inc
Priority to TW100140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4770B/zh
Priority to US13/427,661 priority patent/US888797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19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9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4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47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4/00Package and article carriers
    • Y10S224/929Article carrier for electrical device
    • Y10S224/93Attached to animate bear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持裝置,特別是一種可攜式電子模組之固持裝置。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不斷的演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發展亦相當迅速,尤其是平板電腦。由於使用者能直接透過平板電腦上的觸控螢幕來點選操作,且平板電腦又具有輕薄且易於攜帶等優點,因此,平板電腦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最常使用的電腦設備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平板電腦的機體大小通常比使用者的手掌來得大。因此,使用者並無法如同握住手機般可用單手牢牢地握持平板電腦。使用者甚至需要以雙手扶持平板電腦的側邊或背面。當使用者需要以一手於平板電腦之觸控螢幕上點選操作時,通常僅可以另一手來扶持平板電腦。然而,在此種操作模式下使用平板電腦很容易因不小心就導致平板電腦脫手而摔落,造成平板電腦損壞。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固持裝置,其能有效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以避免可攜式電子裝置因不小心摔落而損壞。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模組,其固持裝置能穩固地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固持裝置,包括:可攜式電子裝置、固持裝置、第一本體以及第二本體。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對應之第二表面,以及顯示單元設置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第一表面,而第二表面設有一對接單元。固持裝置用以固持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固持裝置包括。第一本體包括第一連接部與第一穿戴部,第一連接部具有第一對接面以及第三對接面。以及第二本體適於與第一本體相接,第二本體包括第二連接部與第二穿戴部,第二連接部具有第二對接面以及第四對接面。此外,第二連接部適於與第一連接部相接,第一對接面與第二對接面連接適於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相接,而第二穿戴部適於與第一穿戴部相接以構成穿戴空間,以供使用者穿戴。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為磁性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對接面、第二對接面、第三對接面及第四對接面為磁性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對接面為該第一連接部之頂面,該第三對接面為與該第一對接面相對應之該第一連接部的底面,而該第二對接面為該第二連接部之頂面,該第四對接面為與該第二對接面相對應之該第二連接部的底面,且該第二對接面與該第三對接面共平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固持裝置更包括一捲線單元,而該第一連接部內設有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連接部內設有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三對接面設有一第一開口,該第四對接面設有一第二開口,其中該捲線單元設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其中之一,且該捲線單元之一連接線適於經由該第一開口或該第二開口連接至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其中之另一,當該第一連接部不與該第二連接部相接時,部分該連接線係暴露於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外側。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穿戴部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底緣延伸出,該第二穿戴部自該第二連接部之底緣延伸出,且該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穿孔以及一第五對接面,該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穿孔以及一第六對接面,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接時,第五對接面與該第六對接面相接,且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相通,以構成該穿戴空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外表面,該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外表面,該第一外表面與該第五對接面相接,該第二外表面與該第六對接面相接,且該第一外表面與該第二外表面為曲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外表面鄰近該第五對接面處排列有多個第一切面,該第二外表面鄰近該第六對接面處排列有多個與該些第一切面相對應之第二切面,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接時,各該第一切面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切面相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外表面排列有複數個第一凸起結構,該第二外表面排列有複數個與該些第一凸起結構相對應之第二凸起結構,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接時,各該第一凸起結構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凸起結構相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二本體連接於該第一本體兩側,該第一連接部設於該第一本體之外表面,該第一穿戴部設於該第一本體之內表面,該第二連接部設於該第二本體之外表面,該第二穿戴部設於該第二本體之內表面,而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適於配設在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一穿戴部與該第二穿戴部圍成一環狀開放區域,以構成該穿戴空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部設有一對接件,該對接件適於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相接,以讓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相對該第一連接部轉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部遠離該第一連接部之部分外表面設有一導槽,該第二本體更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之兩端活動地連接於該導槽,當該支撐件之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導槽之兩端部時,該支撐件之外表面與該第二連接部之外表面共平面,當該支撐件至少其中一端不連接於該導槽之該端部時,該支撐件之外表面凸出於該第二連接部之之外表面。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固持裝置是以相互結合的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來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且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在相互結合後其部分結構會構成一穿戴空間,而使用者之手部可套接於該穿戴空間。如此一來,當使用者以一手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觸控螢幕上點選操作時,另一手能藉由固持裝置來穩固地持有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機身,進而能有效地避可攜式電子裝置因其機身不易握持而摔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以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A與圖1B繪示一使用者使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模組的示意圖,而圖1C與圖1D繪示一使用者穿戴圖1A與圖1B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圖1B、圖1C與圖1D,本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模組係包括包括一固持裝置100a以及一例如是平板電腦之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其中使用者之手指適於穿戴固持裝置100a,並藉由固持裝置100a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間之連接關係來穩固地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此固持裝置100a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間之連接係以磁性吸附力為例,但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使用者僅需一手就能穩固地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而另一手即可方便地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上進行操作。
特別的是,在使用者欲使用例如是平板電腦之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時,本發明之固持裝置100a係能做為固持之用,而在使用者未使用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時,穿戴於使用者手指之固持裝置100a係能作為一配件,例如戒指,以作為裝飾之用(如圖1D)。此外,固持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間之連接關係及手段皆屬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關於固持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組成構件以及這些組成構件間的連接關係,本發明將於下文中做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具有一第一表面212、一第二表面214與該第一表面212相對應以及一顯示單元216,顯示單元216設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第一表面212,而第二表面214設有一對接區域214a。在本實施例中,對接區域214a例如是第二表面214之具有磁性的特定區域,而固持裝置100a即可吸附於此特定區域。
請再參考圖2A、圖2B與圖2C(圖2A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圖2B繪示圖2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而圖2C繪示圖2B之固持裝置的A-A剖視圖),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a係包括一第一本體110以及一第二本體120,第二本體120適於與第一本體110相接。其中,第一本體110係包括一第一連接部112與一第一穿戴部114,第一穿戴部114自第一連接部112之底緣延伸出,第一連接部112具有一第一對接面112a以及一第三對接面112b,而第一穿戴部114具有一第一穿孔114a以及一第五對接面114b。另一方面,第二本體120係包括一第二連接部122與一第二穿戴部124,第二穿戴部124自第二連接部122之底緣延伸出,第二連接部122具有一第二對接面122a以及一第四對接面122b,而第二穿戴部124具有一第二穿孔124a以及一第六對接面124b。此外,第一穿戴部114具有一第一外表面114c,第二穿戴部124還具有一第二外表面124c,第一外表面114c與第五對接面114b相接,第二外表面124c與第六對接面124b相接,且第一外表面114c與第二外表面124c例如為曲面。
其中,當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接時,第二連接部122適於與第一連接部112相接,且第一連接部112適於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對接區域214a相接,並使固持裝置100a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間有穩固之連接關係。詳細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對接面112a為第一連接部112之頂面,第三對接面112b為與第一對接面112a相對應之第一連接部112的底面,而第二對接面122a為第二連接部122之頂面,第四對接面122b為與第二對接面122a相對應之第二連接部122的底面。在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接時,第一對接面112a即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對接區域214a相接,第二對接面122a係與第三對接面112b相接。
承上所述,為使第一本體110、第二本體120與對接區域214a之間有穩固的連接關係,本實施例係使第一連接部112、第二連接部122與對接區域214a具有適當之磁極性,以使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能穩固地相吸附,且固持裝置100a能經由第一本體110穩固地吸附可攜式電子裝置200。舉例來說,由於第一對接面112a與第三對接面112b係相對應之表面,因此第一對接面112a之磁極性例如是與第三對接面112b之磁極性相異,而第二對接面122a之磁極性可與第三對接面112b之磁極性相異,與第一對接面112a之磁極性相同。此外,第一對接面112a之磁極性可與對接區域214a之磁極性相異。
如此一來,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之間能經由第三對接面112b與第二對接面122a間之磁極吸附作用穩固地相接,而固持裝置100a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間能經由第一本體110之第一對接面112a與對接區域214a間之磁極吸附作用穩固地相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對接面122a之表面積實質上例如是與第三對接面112b之表面積相同,而在第一連接部112與第二連接部122相接之後,第二對接面122a例如是與第三對接面112b共平面。由於第二對接面122a與第三對接面112b係共平面,且第二對接面122a之表面積實質上例如是與第三對接面112b之表面積相同,因此第二對接面122a與第三對接面112b之間即有較佳的磁性吸附關係,進而讓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能更穩固地相吸附。
另一方面,在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接時,第一穿戴部114亦會與第二穿戴部124相接,第五對接面114b會與第六對接面124b相接,且第一穿孔114a會與第二穿孔124a相通。其中,第五對接面114b與第六對接面124b例如可藉由磁性吸附力來相互連接,使得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之間除了具有第二對接面122a與第三對接面112b間之磁性吸附關係之外,亦具有第五對接面114b與第六對接面124b間之磁性吸附關係,進而讓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能更穩固地相結合。另外,相通的第一穿孔114a與第二穿孔124a即構成一穿戴空間S,而使用者之指部能穿過穿戴空間S來穿戴固持裝置100a,進而有效地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本體110之高度例如是大於第二本體120之高度,因此在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組合之後,第二本體120之第二對接面122a能貼合於與第一本體110之第三對接面,進而讓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之間有較佳之密合度。
本發明之固持裝置除了如圖2A與圖2B所示之實施方式之外,還具有多種實施方式,本發明將於下文中一一說明。另外,為方便說明,於下文所提及之組成構件標號將沿用上述實施例所採用之標號。
請參考圖3A、圖3B與圖3C,圖3A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圖3B繪示圖3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而圖3C繪示圖3B之固持裝置的剖視圖。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b與圖2A與圖2B所示之固持裝置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b係以第一對接面112a以及第二對接面122a來同時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對接區域214a相接,以達到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作用。關於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b其組成構件間之連接關係將於下文中作詳細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對接面112a同樣為第一連接部之頂面,而第三對接面112b則定義為與第一連接部112之頂面相接之側面。與第一連接部112相同,第二對接面122a同樣為第二連接部122之頂面,而第四對接面122b則定義為與第二連接部122之頂面相接之側面。其中,第一對接面112a之對接面積實質上例如是與第二對接面122a之對接面積相同,且第一對接面112a之對接面積實質上係為上述實施例之第一對接面112a(請參考圖3A與圖3B)其對接面積的一半。在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互結合,以讓第一對接面112a以及第二對接面122a來同時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對接區域214a相接時,第三對接面112b係適於與第四對接面122b相接。
另外,為使第一本體110、第二本體120與對接區域214a之間有穩固的連接關係,在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互結合後,本實例之第一對接面112a與第二對接面122a係共平面,且第三對接面112b與第四對接面122b係共平面,使得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間有較佳的密合度。再者,本實施例亦使第一連接部112、第二連接部122與對接區域214a為磁性體。詳細地說,本實施例係使第一連接部112、第二連接部122與對接區域214a具有適當之磁極性,以使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能穩固地相吸附,且固持裝置100b能經由第一本體110穩固地吸附可攜式電子裝置200。舉例來說,第一對接面112a之磁極性例如是與第二對接面122a之磁極性相同,第三對接面112b之磁極性例如是與第四對接面122b之磁極性相異,而第一對接面112a之磁極性例如是與對接區域214a之磁極性相異。如此一來,經由第一對接面112a以及第二對接面122a來與對接區域214a相互吸附,即能讓固持裝置100b穩固地固持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其中,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b亦能如圖1A所示之固持裝置100一樣,吸附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對接區域214a,本文在此不再贅述。
與圖2A與圖2B所示之固持裝置100相同,在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接時,第一穿戴部114亦會與第二穿戴部124相接,第五對接面114b會與第六對接面124b相接,且第一穿孔114會與第二穿孔124a相通。相通的第一穿孔114a與第二穿孔124a同樣構成一穿戴空間S,而使用者之指部能穿過穿戴空間S來穿戴固持裝置100,進而有效地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
此外,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b更可包括一捲線單元130(如圖3D與圖3E所示,圖3D繪示圖3C之固持裝置增設一捲線單元的示意圖,圖3E繪示圖3D之捲線單元的示意圖),捲線單元130例如是一具有扭簧之構件,而第一連接部112內設有一第一容置空間112c,第二連接部122內設有一第二容置空間122c,第三對接面112b設有一第一開口O1,第四對接面122b設有一第二開口O2,其中捲線單元130是設於第一容置空間112c與第二容置空間122c其中之一,且捲線單元130之一連接線L適於經由第一開口O1或第二開口O2連接至第一容置空間112c與第二容置空間122c其中之另一。
在本實施例中,捲線單元130是設於第一容置空間112c,而捲線單元130之連接線L係經由第一開口O1連接至第二容置空間122c。因此,當第一連接部112不與第二連接部122相接時,第二連接部122會拉動連接線L,使部分連接線L係會暴露於第一連接部112與第二連接部122外側。其中,當第一連接部112與第二連接部122分別固定於適當位置之後,暴露於第一連接部112與第二連接部122外側之部分連接線L係適於掛載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或是其他適當用品。當然,在第二連接部122再度與第一連接部112相結合時,捲線單元130會拉動連接線L,使連接線L再度收納回第一容置空間112c,而不再外露於第一連接部112與第二連接部122外側。
另,本實施例固持裝置100b使用時如圖3F及3G,將第一本體110、第二本體120分別置於可携式電子裝置200兩側,同時如實施例一所述之磁性吸附力令第1本體110及第二本體120分別穩固地固持於可携式電子裝置200;如圖3F所示將連接線L拉出即可吊掛於壁面掛鈎(圖式未繪),或如圖3G所示也可懸吊於使用者肩上。
圖4A繪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圖4B繪示圖4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而圖4C繪示圖4B之固持裝置的剖視圖。請再參考圖4A、圖4B與圖4C,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c與圖2A以及圖2B所示之固持裝置100a相似,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c與圖2A以及圖2B所示之固持裝置100a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於第一外表面114c鄰近第五對接面114b處排列有複數個第一切面S1,且於第二外表面124c鄰近第六對接面124b處排列有複數個與第一切面S1相對應之第二切面S2。這些第一切面S1為連續切面結構,這些第二切面S2為連續切面結構。其中,當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接時,每一個第一切面S1與其相對應之第二切面S2相接。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接時,每一個第一切面S1與其相對應之第二切面S2係共平面地相接。
如此一來,使用者除了可以將其手指穿戴於固持裝置100c之穿戴空間S來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外,使用者在將固持裝置100c固持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後,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係可藉由這些切面來平穩地置放於桌面(如圖5A所示,其繪示圖4A之固持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結合後的示意圖)。此外,使用者亦可藉由更換固持裝置100c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上之結合位置來調整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顯示視角,以方便其進行觀看或是操作(如圖5B與圖5C所示,圖5B繪示圖5A之固持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結合後的側視圖,圖5C繪示圖5B之固持裝置於另一位置來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結合的側視圖)。
承上所述,本實施例亦可在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其第二表面214上之適當位置設置二具有磁性之對接區域214a,而圖4A與圖4B所示之例如為磁性體的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可分別吸附於這兩個對接區域214a。如此一來,再藉由一提帶300或是一背帶400來連接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即可提供使用者一方便攜帶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方式(如圖6A與圖6B所示,圖6A繪示圖4B之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分別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結合後再與一提帶300連接的示意圖,圖6B繪示圖4B之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分別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結合後再與一背帶400連接的示意圖)。
圖7A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圖7B繪示圖7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而圖7C繪示圖7B之固持裝置的剖視圖。請再參考圖7A、圖7B與圖7C,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d與圖2A以及圖2B所示之固持裝置100a相似。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d與圖2A以及圖2B所示之固持裝置100a間之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於第一外表面114c排列有複數個第一凸起結構P1,第二外表面124c排列有複數個與這些第一凸起結構P1相對應之第二凸起結構P2,當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相接時,每一個第一凸起結構P1與其相對應之第二凸起結構P2相接,且這些凸起結構是凸出於固持裝置100d之外表面。
進一步地說,本實施例可在第一外表面114c排列複數個第一嵌槽G1,在第二外表面124c排列有複數個第二嵌槽G2,而這些第一凸起結構P1以及這些第二凸起結構P2例如是彈性凸條,這些第一凸起結構P1以及這些第二凸起結構P2係分別嵌設於所對應之第一嵌槽G1與第二嵌槽G2中。如此一來,使用者除了可以將其手指穿戴於固持裝置100d之穿戴空間S來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外,使用者亦可在固持裝置100d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後,藉由這些凸起結構來提供適當的摩擦阻力,來讓可攜式電子裝置200能平穩地置放於桌面。當然,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d亦可經由圖5B與圖5C所示之調整方式來變更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顯示視角,以方便使用者進行觀看或是操作。
圖8A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而圖8B繪示一使用者穿戴圖8A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8A與圖8B,在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e中,第二本體120係連接於第一本體110兩側,第一連接部112設於第一本體110之外表面,第一穿戴部114設於第一本體110之內表面,第二連接部122設於第二本體120之外表面,第二穿戴部124設於第二本體120之內表面,而可攜式電子裝置200適於配設在第一連接部112,第一穿戴部114與第二穿戴部124係圍成一環狀開放區域,以構成穿戴空間S,進而讓使用者之手部能經由穿戴空間S來穿戴固持裝置100e。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連接部112係設有一對接件112d,對接件112d適於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對接區域214a相接。如此一來,當使用者之手部穿戴固持裝置100e,固持裝置100e可以經由對接件112d來固持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當然,對接件112d亦可為一轉動結構,而對接件112d在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相接之後,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可相對第一連接部112轉動,進而讓使用者依其瀏覽習慣來調整顯示單元之顯示方向,以進行直式或是橫式的瀏覽。
圖8C繪示圖8A之固持裝置於另一視角的示意圖,圖8D繪示圖8C之固持裝置調整至具支撐功效的示意圖,而圖8E繪示圖8D之固持裝置的分解示意圖。請再參考圖8C、圖8D及圖8E,本實施例可於第二連接部122遠離第一連接部112之部分外表面設置一導槽122d,而第二本體120更可包括一支撐件126,支撐件126之兩端例如是活動地連接於導槽122d。值得一提的是,當支撐件126之兩端分別連接於導槽122d之兩端部時,支撐件126之外表面係與第二連接部122之外表面共平面,而當支撐件126至少其中一端不連接於導槽122d之端部時,支撐件126之外表面即可凸出於第二連接部122之之外表面。如此一來,本實施例之固持裝置100e在與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相接之後,可藉由調整支撐件126來讓可攜式電子裝置200進行如圖5A所示之擺設方式,以方便使用者進行觀看或是操作。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固持裝置100f其支撐件126’亦可由多個連接單元126a所組成,這些連接單元126a係彼此相樞接,以構成一支撐鏈條(如圖9所示,其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以提供較佳之支撐功效。
由上述本發明所詳述之多個實施例可知,凡藉由一第一本體以及一第二本體相互結合,且經由第一本體之第一連接部與第二本體之第二連接部至少其中之一來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相接的手段皆屬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本發明在此並不做任何限制。
雖然本發明已揭露數個實施例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任意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可攜式電子模組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固持裝置
110...第一本體
112...第一連接部
112a...第一對接面
112b...第三對接面
112c...第一容置空間
112d...對接件
114...第一穿戴部
114a...第一穿孔
114b...第五對接面
114c...第一外表面
120...第二本體
122...第二連接部
122a...第二對接面
122b...第四對接面
122c...第二容置空間
122d...導槽
124...第二穿戴部
124a...第二穿孔
124b...第六對接面
124c...第二外表面
126、126’...支撐件
130...捲線單元
200...可攜式電子裝置
212...第一表面
214...第二表面
214a...對接區域
216...顯示單元
300...提帶
400...背帶
G1...第一嵌槽
G2...第二嵌槽
L...連接線
O1...第一開口
O2...第二開口
P1...第一凸起結構
P2...第二凸起結構
S...穿戴空間
S1...第一切面
S2...第二切面
圖1A與圖1B繪示一使用者使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模組的示意圖。
圖1C與圖1D繪示一使用者穿戴圖1A與圖1B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2A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2B繪示圖2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
圖2C繪示圖2B之固持裝置的A-A剖視圖。
圖3A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3B繪示圖3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
圖3C繪示圖3B之固持裝置的剖視圖。
圖3D繪示圖3C之固持裝置增設一捲線單元的示意圖。
圖3E繪示圖3D之捲線單元的示意圖。
圖3F繪示圖3D之捲線單元使用於吊掛時示意圖。
圖3G繪示圖3D之捲線單元使用於懸吊時示意圖。
圖4A繪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4B繪示圖4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
圖4C繪示圖4B之固持裝置的剖視圖。
圖5A繪示圖4A之固持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後的示意圖。
圖5B繪示圖5A之固持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後的側視圖。
圖5C繪示圖5B之固持裝置於另一位置來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的側視圖。
圖6A繪示圖4B之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分別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後再與一提帶連接的示意圖。
圖6B繪示圖4B之第一本體110與第二本體120分別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結合後再與一背帶連接的示意圖。
圖7A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7B繪示圖7A之固持裝置的分解圖。
圖7C繪示圖7B之固持裝置的剖視圖。
圖8A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8B繪示一使用者穿戴圖8A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圖8C繪示圖8A之固持裝置於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8D繪示圖8C之固持裝置調整至具支撐功效的示意圖。
圖8E繪示圖8D之固持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9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固持裝置的示意圖。
100a...固持裝置
110...第一本體
112...第一連接部
112a...第一對接面
112b...第三對接面
114...第一穿戴部
114a...第一穿孔
114b...第五對接面
114c...第一外表面
120...第二本體
122...第二連接部
122a...第二對接面
122b...第四對接面
124...第二穿戴部
124a...第二穿孔
124b...第六對接面

Claims (12)

  1. 一種可攜式電子模組,包括: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一第一表面、一與該第一表面相對應之第二表面以及一顯示單元,該顯示單元設置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第一表面,而該第二表面設有一對接單元;一固持裝置,用以固持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固持裝置包括:一第一本體,包括一第一連接部與一第一穿戴部,該第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對接面以及一第三對接面;以及一第二本體,適於與該第一本體相接,該第二本體包括一第二連接部與一第二穿戴部,該第二連接部具有一第二對接面以及一第四對接面,此外,該第二連接部適於與該第一連接部相接,該第一對接面與該第二對接面連接適於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相接,而該第二穿戴部適於與該第一穿戴部相接以構成一穿戴空間,以供一使用者穿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為磁性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對接面、第二對接面、第三對接面及第四對接面為磁性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對接面為該第一連接部之頂面,該第三對接面為與該第一對接面相對應之該第一連接部的底面,而該第二對接面為該第二連接部之頂面,該第四對接面為與該第二對接面相對應之該第二連接部的底面,且該第二對接面與該第三對接面共平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更包括一捲線單元,而該第一連接部內設有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二連接部內設有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三對接面設有一第一開口,該第四對接面設有一第二開口,其中該捲線單元設於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其中之一,且該捲線單元之一連接線適於經由該第一開口或該第二開口連接至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第二容置空間其中之另一,當該第一連接部不與該第二連接部相接時,部分該連接線係暴露於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外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穿戴部自該第一連接部之底緣延伸出,該第二穿戴部自該第二連接部之底緣延伸出,且該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穿孔以及一第五對接面,該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穿孔以及一第六對接面,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接時,第五對接面與該第六對接面相接,且該第一穿孔與該第二穿孔相通,以構成該穿戴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穿戴部具有一第一外表面,該第二穿戴部具有一第二外表面,該第一外表面與該第五對接面相接,該第二外表面與該第六對接面相接,且該第一外表面與該第二外表面為曲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外表面鄰近該第五對接面處排列有複數個第一切面,該第二外表面鄰近該第六對接面處排列有複數個與該些第一切面相對應之第二切面,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接時,各該第一切面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切面相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外表面排列有複數個第一凸起結構,該第二外表面排列有 複數個與該些第一凸起結構相對應之第二凸起結構,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接時,各該第一凸起結構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凸起結構相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二本體連接於該第一本體兩側,該第一連接部設於該第一本體之外表面,該第一穿戴部設於該第一本體之內表面,該第二連接部設於該第二本體之外表面,該第二穿戴部設於該第二本體之內表面,而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適於配設在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一穿戴部與該第二穿戴部圍成一環狀開放區域,以構成該穿戴空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設有一對接件,該對接件適於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相接,以讓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相對該第一連接部轉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模組,其中該第二連接部遠離該第一連接部之部分外表面設有一導槽,該第二本體更包括一支撐件,該支撐件之兩端活動地連接於該導槽,當該支撐件之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導槽之兩端部時,該支撐件之外表面與該第二連接部之外表面共平面,當該支撐件至少其中一端不連接於該導槽之該端部時,該支撐件之外表面凸出於該第二連接部之之外表面。
TW100140180A 2011-11-03 2011-11-03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TWI474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180A TWI474770B (zh) 2011-11-03 2011-11-03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US13/427,661 US8887970B2 (en) 2011-11-03 2012-03-22 Portable electronic module having a hold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0180A TWI474770B (zh) 2011-11-03 2011-11-03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9774A TW201319774A (zh) 2013-05-16
TWI474770B true TWI474770B (zh) 2015-02-21

Family

ID=48223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0180A TWI474770B (zh) 2011-11-03 2011-11-03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87970B2 (zh)
TW (1) TWI474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9565B2 (en) * 2011-01-11 2015-11-03 Sung-mok Cho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US20140027482A1 (en) * 2012-07-30 2014-01-30 Kenneth Ray Crawford Mobile device grasping attachment and holder for use with same
USD747321S1 (en) 2013-07-02 2016-01-12 Hand Held Products, Inc.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9250652B2 (en) * 2013-07-02 2016-02-02 Hand Held Products, Inc.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S9486910B2 (en) * 2013-12-30 2016-11-08 Kaylor Global, Inc. Tablet computer holder
US20150327642A1 (en) * 2014-05-19 2015-11-19 Jarvis James Lee, SR. Rotatable Accessory For A Mobile Device
TWI550387B (zh) * 2015-01-08 2016-09-21 zheng-jie Lin One-hand operation aids for handheld devices
ITUB20156797A1 (it) * 2015-11-17 2017-05-17 Marco Carofei Anello ornamentale di sicurezza per dispositivi mobili
USD826932S1 (en) * 2015-12-04 2018-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earable device
DE102016106705A1 (de) 2016-04-12 2017-10-12 Torsten Kehl Mobilgerät und Buch sowie Hülle dafür sowie Haltevorrichtung zum Halten des Mobilgerätes oder des Buches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D833438S1 (en) * 2016-04-12 2018-11-13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Wearable data capture device
US10342323B2 (en) * 2017-08-17 2019-07-09 Babak Forutanpour Ergonomic phone support device
US10469640B2 (en) * 2017-09-15 2019-11-05 Fellowes, Inc. Mobile accessory system
USD883268S1 (en) 2017-11-29 2020-05-05 Javary Daniel Phone case
US10182624B2 (en) 2017-12-18 2019-01-22 Robert T. Trahern Multiply functioning finger ring
US10433623B2 (en) * 2017-12-18 2019-10-08 Robert T. Trahern Multiply functioning finger ring
US20190286189A1 (en) * 2018-03-13 2019-09-19 North In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removable control module
US10561209B1 (en) * 2018-09-27 2020-02-18 Chi Huynh Ring with magnetized insert
USD913750S1 (en) 2019-01-17 2021-03-23 Misaine Trade, Inc. Combined pop handle and container
USD944814S1 (en) * 2019-01-31 2022-03-01 Standard Cyborg,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ttachment with mirror
USD918914S1 (en) 2019-07-19 2021-05-11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ata capture device
USD937267S1 (en) 2019-12-26 2021-11-30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ata capture device
KR102586884B1 (ko) * 2021-07-13 2023-10-06 박종섭 자석 밴드를 활용하여 휴대폰을 자유롭게 파지하고 거치할 수 있는 휴대폰 액세서리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92883U (en) * 2005-11-28 2006-06-21 Da-Shuo Jang Rotary device capable of positioning immediately
TWM408628U (en) * 2010-08-17 2011-08-01 Lih Yann Ind Co Ltd Parent-subsidiary sucking discs to rotate omni-directional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0930B2 (ja) * 2008-02-28 2013-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トラップ装置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US8374657B2 (en) * 2009-02-27 2013-02-12 Rich Interdonato Finger holder for handheld communication units
US8356736B2 (en) * 2009-07-14 2013-01-22 Holly Musgrave Portable gadget-holding device
US20110266316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Ghalib, Ll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grip
US8616423B2 (en) * 2010-06-09 2013-12-31 Helo Llc Helostrap 525
US8316666B2 (en) * 2010-07-13 2012-11-27 Mary L Patterson Jewelry article with changeable setting
US20120031937A1 (en) * 2010-08-06 2012-02-09 Baker Scott T Holding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A2714130A1 (en) * 2010-08-31 2012-02-29 Ervis Hyseni Electronic device case gripper
US20120063066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Curtis Floit Ergonomic accessory for use with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950638B2 (en) * 2012-09-25 2015-02-10 Loopy Cases Llc Finger loop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S8746448B1 (en) * 2013-01-21 2014-06-10 Charles A. Bellace Electronic device case with finger retaining loop
US8672374B1 (en) * 2013-03-13 2014-03-18 Paul M Webber Holder for tablet computer
US8833820B1 (en) * 2013-10-30 2014-09-16 James Hill Detachable handpie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92883U (en) * 2005-11-28 2006-06-21 Da-Shuo Jang Rotary device capable of positioning immediately
TWM408628U (en) * 2010-08-17 2011-08-01 Lih Yann Ind Co Ltd Parent-subsidiary sucking discs to rotate omni-directional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14232A1 (en) 2013-05-09
TW201319774A (zh) 2013-05-16
US8887970B2 (en) 2014-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4770B (zh) 可攜式電子模組及其固持裝置
KR101154541B1 (ko) 스탠드가 내장된 태블릿 컴퓨터용 무선 키보드
KR20130034563A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 파지기구
KR10131621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TWI531887B (zh) 底座及使用該底座的電子設備組件
US8055005B2 (en) Bluetooth earphone and lanyard structure thereof
US201303293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with magnetic indexing
US20150245519A1 (en) Mobile device case with finger grips
TW201600955A (zh) 具有後連接器的電子裝置
JP3165298U (ja) 充電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有する電源コンセント
KR20120138429A (ko) 휴대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JP2017508493A (ja) 可撓性電子構成要素のための支持構造
USD735711S1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9462864B2 (en) Reversible c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81009A1 (en) Low profile computer support
TW201322892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KR20120035810A (ko) 틸트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클립 및 스탠드장치
KR20120040168A (ko) 모바일 기기 거치대
EP267216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with magnetic indexing
KR20120008365U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거치용 케이스
TWI539985B (zh) 遊戲控制器套件
KR20120015146A (ko) 휴대용 기기 거치대
TWM486802U (zh) 鍵盤與保護套及其組合結構
KR102682734B1 (ko) 태블릿 보관 및 거치장치
KR102358279B1 (ko) 절첩 가능한 휴대 단말기용 핸드그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