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1887B - 液滴吸收薄片 - Google Patents

液滴吸收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1887B
TWI831887B TW108144460A TW108144460A TWI831887B TW I831887 B TWI831887 B TW I831887B TW 108144460 A TW108144460 A TW 108144460A TW 108144460 A TW108144460 A TW 108144460A TW I831887 B TWI831887 B TW I8318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ydrogen
sheet
food
generat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9324A (zh
Inventor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88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24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 B65D81/26Adaptations for preventing deterioration or decay of contents; Applications to the container or packaging material of food preservatives, fungicides, pesticides or animal repellants with provision for draining away, or absorbing, or removing by ventilation, fluids, e.g. exuded by contents; Applications of corrosion inhibitors or desic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5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living organisms, articles or materials sensitive to changes of environment o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e.g. land animals, birds, fish, water plants, non-aquatic plants, flower bulbs, cut flowers or foli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 C01B3/04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decomposi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e.g. ammon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4/00General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eat, sausages, fish or fish produ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ackages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ckging For Living Organisms, Food Or Medicinal Products That A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d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在保存肉或魚等之時所使用的液滴吸收薄片,目的為提供一種透過氫而可以防止食品劣化的液滴吸收薄片。 本發明的液滴吸收薄片,是含有藉由與水接觸而產生氫的氫產生材的液滴吸收薄片(1),可以防止食品劣化。該液滴吸收薄片(1),較佳為具備有:由開孔薄膜所構成並且具有食品載置面(29)與食品非載置面的透液性薄片(3)、以及吸收薄片(5);氫產生材(31)是配置於透液性薄片(3);氫產生材(31)的一部分是露出於透液性薄片(3)的食品載置面(29)。

Description

液滴吸收薄片
本發明,是關於液滴吸收薄片。
已知有與水蒸氣接觸而產生氫氣之包裝材料。
例如,於專利文獻1,揭示有積層物的貼附材,該積層物含有:金屬層、及對於水蒸氣與氫氣具有透過性之內襯、以及配置於金屬層與內襯之間,可與水蒸氣發生化學性反應而產生氫的活性層。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貼附材,係可使用於保存會與氧發生反應之物質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3-53750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由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貼附材,是使水蒸氣透過內襯,然後在被金屬層與內襯所夾的活性層處產生氫氣者,故特別是食品被以低溫保存的條件下,即使貼附材與液體狀的水接觸,也不會產生氫。 因此,本發明,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在保存肉或魚等時所使用的液滴吸收薄片,並且為透過氫而可以防止被保存之食品劣化的液滴吸收薄片。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發明者們,提供一種含有:藉由與水接觸而產生氫之氫產生材的液滴吸收薄片。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的液滴吸收薄片,可以防止食品劣化。
[定義] ‧「內方」及「外方」
於本專利說明書,與導液部有關連之「內方」及「外方」,分別是指朝向導液部的軸線之方向,以及從導液部的軸線離開之方向。
具體上,本揭示係關於以下的形態。
[第1形態] 其構成為: 含有藉由與水接觸而產生氫的氫產生材的液滴吸收薄片。
(效果) 上述液滴吸收薄片,由於含有特定的氫產生材,故可抑制食品劣化。
[第2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1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液滴吸收薄片,是含有布帛、以及被固定於上述布帛表面的上述氫產生材。
(效果) 上述液滴吸收薄片,由於含有布帛、及被固定於該表面的氫產生材,故於布帛所吸收之液滴中所含的水分,會與氫產生材效率良好地發生反應,而可持續性地產生氫。
[第3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1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液滴吸收薄片,具備有:透液性薄片、以及吸收薄片;上述透液性薄片,是由開孔薄膜所構成,並且具備有:食品載置面、以及食品非載置面,上述氫產生材,是配置於上述透液性薄片,上述氫產生材的一部分,是露出於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食品載置面。
(效果) 上述液滴吸收薄片,由於具備有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的氫產生材,故源於食品之液滴到達液滴吸收薄片時,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的氫產生材,會與含於液滴的水分迅速發生反應,使氫迅速產生,可迅速抑制食品的鮮度降低。
[第4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3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具備有:構成上述食品載置面之基部、以及用以使源於食品之液滴滲透過的複數個孔部。
(效果) 上述液滴吸收薄片,具備有:特定的基部、以及特定的複數個孔部,並且其氫產生材的一部分,露出於基部的食品載置面。 因此,源於食品之液滴,當到達基部的食品載置面時,露出於食品載置面的氫產生材,會與含於液滴的水分迅速發生反應,使氫迅速產生,可迅速抑制食品的鮮度降低。
[第5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4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基部,其厚度與上述透液性薄片之基部以外的部分比較為較厚, 相對於位於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基部中之厚度之,上述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的比率,為0.05以上而未滿2。
(效果) 於透液性薄片,藉由相對於位於厚度最厚的基部中的厚度之,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的比率,為0.05以上而未滿2,氫產生材會充分地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表面,並且,氫產生材不易從透液性薄片脫落。因此,液滴吸收薄片可持續有效產生氫,可有效防止多量的氫產生材附著於食品。
[第6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4或是第5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分別具備有:與上述基部連結的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以及將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連結的導液部,上述氫產生材的一部分為露出於上述導液部的內表面。
(效果) 於上述液滴吸收薄片,到達基部的食品載置面之液滴,通過導液部,移動於吸收薄片。又,到達導液部之液滴的量較少之情形,亦有直至到達導液部之液滴的量到達了特定的量之前,液滴會滯留於導液部的內部之情形。 於上述液滴吸收薄片,由於氫產生材的一部分露出於導液部的內表面,而與通過導液部之液滴,或是滯留於導液部之液滴中的水分發生反應,使氫產生,可抑制食品的鮮度的降低。
[第7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6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氫產生材,係露出於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食品載置面與上述食品非載置面, 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載置面中之上述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其與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非載置面中之上述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相比,平均粒徑較大。
(效果) 藉由氫產生材除了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之外,再加上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除了從食品移動至透液性薄片之液滴中的水分之外,再加上被保持於吸收薄片之液滴中的水分,會與氫產生材發生反應,可使氫產生。 位在食品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相較於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雖然與液滴接觸的機會較多,但相較於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由於位在食品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藉由露出有較大的氫產生材,故使得氫產生材,變得易於接觸於液滴中的水分,而可以使氫更有效率地產生。
[第8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6或是第7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氫產生材露出於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食品載置面與上述食品非載置面, 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載置面中之上述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粒子數,其與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粒子數比較,數目較多。
(效果) 藉由氫產生材,除了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再加上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除了從食品移動於透液性薄片之液滴中的水分,再加上被保持於吸收薄片的液滴中的水分,會與氫產生材發生反應,可使氫產生。 位在食品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其相較於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雖然與液滴接觸的機會較多,不過,相較於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由於位在食品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藉由露出有更多的氫產生材,故使得氫產生材,變得易於接觸於液滴中的水分,而可以使氫更有效率地產生。
[第9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6到第8形態的任一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於上述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上述導液部,於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之間,具備有朝內方折曲的折曲部;上述導液部,被劃分成:於第1開口部與上述折曲部之間的第1導液部部分、以及於上述折曲部與第2開口部之間的第2導液部部分。
(效果) 藉由透液性薄片的導液部,於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之間,具備有朝內方折曲的折曲部,液滴於折曲部變得易於被保持,因此至少露出於第1導液部部分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會與含於液滴的水分發生反應來使氫產生,而可以抑制食品鮮度的降低。
[第10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3到第9形態的任一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含有:構成上述食品載置面之第1層、以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的上述食品非載置面側之第2層;位在上述第1層中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比位在上述第2層中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還多。
(效果) 透液性薄片含有第1層與第2層,至少構成食品載置面之第1層,其與配置於第1層的食品非載置面側的第2層比較,含有更多氫產生材,故可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配置更多氫產生材,氫產生材更易於與液滴中的水分接觸,故可提高氫產生的效率。
[第11形態] 其構成為: 第10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於上述第2層的上述食品非載置面側,含有第3層,位於上述第3層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比位於上述第2層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還多。
(效果) 透液性薄片,更進一步,含有配置於第2層的食品非載置面側的第3層,與第2層比較,第3層,含有更多氫產生材,故可使吸收薄片所吸收之液滴,接觸於透液性薄片時,液滴中的水分與含於第3層的氫產生材發生反應產生氫,可持續性地使氫產生。
[第12形態] 其構成為: 第3到第11形態的任一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依據克蘭姆(KLEMM)測試法(毛細管吸水昇高法)所測量之上述吸水薄片的吸水度,於上述吸水薄片的第1方向、以及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兩者,為5mm以上。
(效果) 液滴吸收薄片之到達透液性薄片的表面之液滴,在到達吸收薄片後,於吸收薄片朝平面方向擴散,不過,若於吸收薄片保持一定量的液滴,則被保持於吸收薄片的液滴,會接觸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 藉由位於吸水薄片的第1方向、以及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之依據克蘭姆測試法所測量的吸水度為5mm以上,由於吸水薄片會有效擴散液滴,故液滴會變得易於接觸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側的表面的更寬廣的範面,會變得氫產生材易於與液滴中的水分發生反應,而提高了氫產生的效率。
[第13形態] 其構成為: 上述第3到第12形態的任一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液滴吸收薄片,更進一步具備有:鄰接於上述吸收薄片之與上述透液性薄片相反側的面之不透液性薄片。
(效果) 藉由液滴吸收薄片具備有:鄰接於吸收薄片之與透液性薄片為相反側的面之不透液性薄片,液滴不易漏出於液滴吸收薄片的外部,由於吸收薄片易於保持液滴,故露出於與吸收薄片接觸的透液性薄片之氫產生材與液滴中的水分發生反應,使氫產生,可抑制食品的鮮度的降低。
關於本揭示的液滴吸收薄片,詳細說明如下。
<第1實施形態> [液滴吸收薄片] 第1圖及第2圖,是用以說明根據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一(以下,稱為「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之圖。 具體上,第1圖,為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的立體圖。第2圖,是第1圖的II-II斷面中的部分斷面立體圖。
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依序具備有:由開孔薄膜所構成的透液性薄片3、及吸收薄片5、以及不透液性薄片7,並具有:平面方向P、及厚度方向T。 透液性薄片3,具備有:用以載置食品之基部9、以及用以讓源於食品之液滴滲透過的複數個孔部11。透液性薄片3,又具備有:載置食品之食品載置面29。透液性薄片3,含有藉由與水接觸而產生氫的氫產生材31,氫產生材31的一部分,露出於透液性薄片3的食品載置面29。液滴吸收薄片1藉由採用上述的構成,在源於食品之液滴,到達基部9的食品載置面29之時,露出於食品載置面29的氫產生材31,會與含於液滴的水分迅速發生反應,使氫迅速產生,可迅速抑制食品的鮮度降低。又,露出於液滴吸收薄片1的表面之氫產生材31,由於與液體狀的水反應之際亦可產生氫,故將食品以低溫保持之情形,亦可由液滴吸收薄片1有效地使氫產生。
[氫產生材] 於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氫產生材31,為藉由與水接觸而產生氫者,且配置於透液性薄片3,氫產生材31的一部分,露出於透液性薄片3的食品載置面29。藉此,由於氫產生材31,係藉由與其為液體之水接觸,而產生氫者,故在源於食品之液滴到達液滴吸收薄片1之時,露出於透液性薄片3的食品載置面29的氫產生材31,會與含於液滴的水分迅速發生反應,使氫迅速產生,可迅速抑制食品的鮮度降低。
作為氫產生材31者,可使用藉由與其為液體狀之水接觸而產生氫之任意的材料。作為如此之材料者,可舉鹼性金屬、鹼土族金屬、或是13族金屬的氫化物,可舉氫化鋰、氫化鎂、硼氫化鉀、鋁氫化鉀等。此等之中,以保管時的安定性較優良,且附著於食品時的安全性較優良之氫化鎂為佳。
(氫產生材的粒子徑) 使用氫化鎂作為氫產生材31之情形,其平均粒徑,為5μm以上40μm以下較理想。藉由氫化鎂的平均粒徑在上述的範圍內,在與後述之透液性薄片3的厚度的關係上,於透液性薄片3配置其為氫產生材31之氫化鎂時,氫產生材31,易於露出於透液性薄片3的食品載置面29。又,相對於位於透液性薄片3的基部9之厚度,氫產生材31的平均粒徑的比率,以0.05以上,未滿2較為理想。藉此,氫產生材31會充分地露出於透液性薄片3的表面,並且,氫產生材31不易從透液性薄片3脫落。因此,液滴吸收薄片1可持續有效產生氫,可有效防止於食品附著多量的氫產生材31。又,在此所謂之平均粒徑,是指配置於透液性薄片3之狀態下之平均粒徑,藉由將透液性薄片3,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攝影,將視野中的氫產生材的粒子徑計測特定數目以上而求得者。
又,於本揭示,氫產生材,係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以及食品非載置面,露出於位在食品載置面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其與露出於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相比,粒徑較大,露出於位在食品載置面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氫產生材的粒子數,其與露出於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氫產生材的粒子數比較,以數目多為佳。藉由氫產生材除了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再加上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除了從食品移動於透液性薄片之液滴中的水分,再加上被保持於吸收薄片的液滴中的水分,會與氫產生材發生反應,可使氫產生,不過位在食品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其與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比較,接觸於液滴之機會較多。因此,藉由與位在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比較,位在食品載置面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中,藉由露出更多更大的氫產生材,使得氫產生材會變得易於接觸於液滴中的水分,而可使氫更有效率地產生。又,於本專利說明書中,第1開口部的周邊,是指被外接於第1開口部的圓所包圍以及被具有:以第1開口部的重心為中心,比該外接之圓的半徑大20%之半徑的圓所包圍的部分。
關於調整露出於第1開口部的食品載置面以及食品非載置面之氫產生材的粒子徑、以及粒子數之方法,雖並無特別地限定,不過,例如把用以形成透液性薄片之薄片作成由:所含有之氫產生材的粒子徑更大粒子數更多的表側層、以及所含有的氫產生材的粒子徑更小粒子數更少的內側層所構成的積層薄片;於該薄片,可適用後述之透液性薄片的製造方法,只要形成孔部即可。不過,於本揭示的透液性薄片當中,調整在食品載置面以及食品非載置面所露出之氫產生材的粒子徑、或粒子數之方法,並不受上述的方法所限定。例如,於使用了具備有後述之模板215的成形滾筒207之透液性薄片的製造方法,藉由調整經由模板215之吸引的壓力,亦可調整在食品載置面、以及食品非載置面所露出之氫產生材的粒子徑、或粒子數。
(氫產生材的調配量) 氫產生材31的調配量,例如,相對於透液性薄片3的全質量,以0.5~8質量%為佳。一般而言,氫產生材31的調配量越多,則氫的產生量越多,故從鮮度保持的觀點考量,以增加氫產生材31的調配量為理想,不過,從製造成本與食品衛生的觀點考量,以抑制氫產生材31的調配量成少量為理想。
[透液性薄片] 在透液性薄片3中之複數個孔部11,分別具備有:與基部9連結的第1開口部13、及配置於吸收薄片5側且與吸收薄片5接觸的第2開口部15、以及將第1開口部13與第2開口部15予以連結的導液部17,其氫產生材31的一部分,露出於導液部17的內表面。藉由採用如此之構成,到達基部9的食品載置面29之液滴,會通過導液部17吸移動於收薄片5,不過在到達導液部17之液滴的量較少之情形,直至到達導液部17之液滴的量達到特定的量,亦有液滴滯留於導液部17的內部之情形。於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由於氫產生材31的一部分露出於導液部17的內表面,故會與通過導液部17之液滴、或滯留於導液部17之液滴中的水分發生反應,使氫產生,可抑制食品的鮮度的降低。又,透液性薄片3,其基部9的厚度,與基部9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具體上為孔部11的厚度)比較,以較厚為理想。於孔部11,液滴易於被保持,故藉由孔部11的厚度與基部9比較為較薄,於孔部11易於露出氫產生材31,氫產生材31與液滴中的水分反應,會變得易於產生氫。
導液部17,於第1開口部13與第2開口部15之間具備有折曲部19。折曲部19,是朝內方折曲,而於加入厚度方向T的荷重之情形會構成得更折曲。折曲部19,是朝平面方向P延伸,具體而言,是朝平面方向P環繞導液部17一周。
於各別之複數個孔部11中,其導液部17是被劃分成:第1開口部13與折曲部19之間的第1導液部部分21、以及折曲部19與第2開口部15之間的第2導液部部分23。換言之,導液部17,從食品載置面29側觀察,是被劃分成:第1導液部部分21、折曲部19、以及第2導液部部分23。
第1導液部部分21的第1厚度T1 ,是比第2導液部部分23的第2厚度T2 還厚。藉此,與第1導液部部分21比較,於第2導液部部分23,氫產生材31易於露出於其表面,不過,於液滴吸收薄片1的食品載置面29載置食品的狀態下,藉由食品的重量,第2導液部部分23,會成為易於與保持液滴之吸收薄片5接觸的狀態,故藉由第1導液部部分21的第1厚度T1 ,比第2導液部部分23的第2厚度T2 還厚,會變得易於從接觸於吸收薄片5之第2導液部部分產生氫。又,第1厚度T1 ,是指第1導液部部分21之位在厚度方向T的中間點之厚度,第2厚度T2 ,是指第2導液部部分23之位在厚度方向T的中間點之厚度。
第1導液部部分21與第2導液部部分23,分別從第1開口部13、及第2開口部15,以朝向內方突出之方式折曲而形成折曲部19。因此,被折曲部19包圍的開口部,其與第1開口部13及第2開口部15比較,開口面積變得較窄,從折曲部19到第1開口部13,會變易於保持液滴。如上述般,於第1導液部部分21與第2導液部部分23露出有氫產生材31,故含於從折曲部19到第1開口部13被保持的液滴的水分,藉由與氫產生材31接觸可產生氫。又,於各別之複數個孔部11,第2開口部15的至少一部分,以接合於吸收薄片5較為理想。再者,位於第1導液部部分21之每單位面積的氫產生材31的粒子數,其與位於第2導液部部分23之每單位面積的氫產生材31的粒子數比較,數目較多。藉此,藉由折曲部19的開口面積變窄,液滴中的水分,會變得易於滯留於第1導液部部分21,於第1導液部部分21,可更有效產生氫。
在液滴吸收薄片1中,於各別之複數個孔部11,其第1開口部13,具備有大致圓形的形狀,其複數個孔部11於平面方向P上為交錯狀,具體上是配置成60˚交錯。藉此,於透液性薄片3,可縮小因位置所造成之剛性、性能等的差異,並且由於已到達食品載置面29之液滴易於到達導液部17,故藉由露出於導液部17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31與液滴中的水分接觸,會變得易於產生氫。
於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第1開口部13與第2開口部15的各別之形狀為圓形,且與折曲部19的厚度方向T正交之方向的斷面形狀為圓形,而於本揭示的液滴吸收薄片,透液性薄片的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的形狀、以及折曲部之與透液性薄片的厚度方向T正交之方向的斷面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亦可為橢圓形(例如,具有長徑與短徑的橢圓形、不具長徑與短徑的圓形)、多角形(例如,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圓角的多角形(例如,圓角的矩形)等。透液性薄片,從易於保持一定程度的液滴之觀點考量,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的形狀、以及折曲部的斷面形狀,以橢圓形或是圓角的多角形較為理想。
在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係分別具有供從食品滲出的液滴透過來作為導液部的液滴侵入口與液滴排出口的作用。 第2開口部,係配置於比第1開口部離基部更遠的位置,且配置於比第1開口部更接近吸收薄片的位置。
在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中,雖是使複數個孔部11於平面方向P配置成交錯狀,但在本揭示的液滴吸收薄片中,複數個孔部是於平面方向可以以任意的排列來配置。在本揭示的液滴吸收薄片中,複數個孔部是於平面方向,例如,可以配置成交錯型(例如,60˚交錯、直角交錯等)、並列型等。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基部與複數個孔部,係藉由透液性薄片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位置來劃分。 具體上,將透液性薄片,使食品載置面朝上配置,將存在於透液性薄片中最高之位置的部分的下面作為基準,將與上述下面相同高度或是比其更高的部分劃分為基部,比上述下面更低的部分劃分為孔部。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亦可為由複數層所構成之積層薄片。例如,可為從食品載置面朝向食品非載置面,積層以含有氫產生材的層A/不含氫產生材的層B之2層構造,可為從食品載置面朝向食品非載置面,積層以含有氫產生材的層A’/不含氫產生材的層B’/含有氫產生材的層C’之3層構造,亦可為從食品載置面朝向食品非載置面,積層以全部的層皆含有氫產生材的層A”/層B”/層C”之 3層構造。於該情形,與層B、層B’、以及層B”比較,層A、層A’、以及層A”的氫產生材的調配量,分別較多為理想,與層B’、以及層B”比較,層C’、以及層C”的氫產生材的調配量,分別較多為理想。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之層A、層A’、以及層A”,其與層B、層B’、以及層B”比較,分別可藉由含有更多氫產生材,而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配置更多氫產生材,因與液滴中的水分更易於接觸,故可提高氫產生的效率。又,與層B’、以及層B”比較,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之層C’、以及層C”,分別可藉由含有更多氫產生材,而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配置更多氫產生材,吸收薄片所吸收之液滴,接觸於透液性薄片時,液滴中的水分與含於層C’、以及層C”的氫產生材發生反應,可使氫產生,可持續性地使氫產生。
位在含有氫產生材的層A’與層A”中之氫產生材的調配量,其與位在含有氫產生材的層C’、及層C”中之氫產生材的調配量比較,雖然分別可較多,可較少,亦可相同,不過從提高位於食品載置面之氫的發生效率的觀點考量,與層C’、及層C”比較,以增加對層A’、及層A”的氫產生材的調配量為理想。又,透液性薄片作成由複數層所構成者,藉由至少在露出於食品載置面之層、及露出於食品非載置面之層,調配以氫產生材,即使不增加氫產生材的使用量,亦可使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以及食品非載置面之氫產生材的量增大,故可提高氫產生的效率。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亦可如上述般於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具備有折曲部,於設置有該折曲部之情形,在液滴吸收薄片沒有載置食品的狀態下,亦即,在沒有施加荷重的狀態下,折曲部以朝內方折曲較為理想。又,上述折曲部,於加上液滴吸收薄片的厚度方向的荷重之情形,以再朝液滴吸收薄片的厚度方向折曲之方式構成較理想。藉由如此做,可易於將到達食品載置面的液滴,在導液部保持於一定程度,藉由露出於導液部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與液滴中的水分接觸,可易於產生氫。
再者,上述折曲部,在加上特定的荷重後,當去除特定的荷重時,以該形狀會回復較為理想。此為從提昇液滴吸收薄片的耐久性之觀點考量。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之導液部,配合上述折曲部的變形,對應特定的荷重,以朝液滴吸收薄片的厚度方向變形較為理想。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於設置有上述折曲部之情形時,位於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的折曲部,是於平面方向上,較佳為間斷性或是連續性地環繞導液部一周。又,折曲部,只要大概朝平面方向延伸,即使沒有平行延伸於平面方向亦可。 又,於位於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之折曲部,沒有連續性地繞導液部一周之情形,導液部的第1導液部部分、以及第2導液部部分,是藉由折曲部的假想延長線來劃分。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於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中,第1導液部部分的厚度、以及第2導液部部分的厚度,雖然可以為任意厚度,不過第1導液部部分的厚度,以比第2導液部部分的厚度還厚為理想。上述之厚度的關係,是在以通過導液部的軸線且延伸於液滴吸收薄片的厚度方向上的平面,將孔部予以切割後的1個孔部斷面中,可滿足於第1導液部部分之第1開口部與折曲部的中間點(具體而言,是位在液滴吸收薄片的厚度方向上之第1導液部部分的中間點)與第2導液部部分之折曲部與第2開口部的中間點(具體而言,是位在液滴吸收薄片的厚度方向上之第2導液部部分的中間點)之間為理想,並以可滿足於第1導液部部分之任意的點與第2導液部部分之任意的點之間為佳。藉由第1導液部部分21的厚度比第2導液部部分23的厚度還厚,可使得氫產生材31在厚度較薄之第2導液部部分23中,易於露出於導液部17的內表面,不過第2導液部部分23,係在液滴吸收薄片1載置有食品時,由於食品的荷重,第2導液部部分23會位於透液性薄片3的下層而易於與保持液滴之吸收薄片5接觸,故會變得易於從第2導液部部分23產生氫。 又,上述之厚度的關係,是以可滿足於複數個孔部斷面為理想,並以可滿足於任意之孔部斷面則更為理想。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於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中,第1導液部部分之在透液性薄片之厚度方向上的長度、以及第2導液部部分之在透液性薄片之厚度方向上的長度雖然可為任意,不過第1導液部部分之在透液性薄片之厚度方向上的長度,以比第2導液部部分之在透液性薄片之厚度方向上的長度還長為理想。上述之長度的關係,是在以通過導液部的軸線且延伸於液滴吸收薄片的厚度方向上的平面,將孔部予以切割後,以可滿足於1個孔部斷面中為佳,以可滿足於複數個孔部斷面為更佳,以可滿足於任意的孔部斷面為更理想。這是由於當有特定的荷重施加之情形時,可使食品與吸收薄片分離,而使被吸收薄片所吸收的液滴不易返回至食品,因而使食品不易劣化。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於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中,第2導液部部分,可不朝內方及外方彎曲,亦可以以突出於內方或是外方之方式彎曲,不過以突出於內方之方式彎曲為理想。藉由第2導液部部分突出於內方,在折曲部與第1導液部部分會變得易於保持液滴,藉由露出於第1導液部部分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與液滴中的水分接觸,會變得易於產生氫。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於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第1導液部部分,可不朝內方、及外方彎曲,亦可突出於內方或是外方地彎曲,不過以突出於內方地彎曲較為理想。藉由第1導液部部分突出於內方,在折曲部與第1導液部部分會變得易於保持液滴,藉由露出於第1導液部部分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與液滴中的水分接觸,會變得易於產生氫。
於本揭示的液滴吸收薄片,透液性薄片,於平面方向,具備有:較佳為200~400個/cm2 ,更佳為250~350個/cm2 ,再更佳為270~330個/cm2 的個數密度之複數個孔部。可使從食品滲出之少量的液滴,確實移動於吸收薄片,可將食品與液滴的接觸抑制於最小限度,故易於保持食品的鮮度。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中,於設置有上述折曲部之情形,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之折曲部,以具備有:較佳為0.01~0.10mm2 /個,更佳為0.02~0.08mm2 /個,再更佳為0.03~0.07mm2 /個之面積。藉由如此做,從食品滲出之液滴,不會滯留於透液性薄片,會變得易於移動於吸收薄片,故可將食品與液滴的接觸抑制於最小限,易於保持食品的鮮度。另一方面,因於導液部17,易於保持少量的液滴,故藉由露出於導液部17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31與液滴中的水分的接觸,會變得易於產生氫。
於本發明之液滴吸收薄片中,其透液性薄片,於具備有上述折曲部之情形時,以具有:12~23%為佳,15~20%為更佳,而更理想為16~19%之複數個孔部的折曲部開口率。使從食品滲出之少量的液滴,確實移動於吸收薄片,另一方面,使導液部易於保持一定量的液滴,露出於導液部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與液滴中的水分接觸,會變得易於產生氫。 又,折曲部開口率,是藉由將「位於測量區域之折曲部的總面積」,除以「位於測量區域之透液性薄片的面積」而算出。
折曲部的面積、以及折曲部開口率,係如以下方式所測量。 (1)準備KEYENCE社製的MICROSCOPEVHX-2000。 (2)使用上述MICROSCOPE,將液滴吸收薄片的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的影像,從厚度方向攝影。 (3)於附屬之軟體,測量各個之折曲部的面積計100處,將該平均值作為折曲部的面積來採用。 (4)藉由將「位於測量區域之折曲部的總面積」,除以「位於測量區域之透液性薄片的面積」,算出折曲部開口率。
(透液性薄片的材料) 於有關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的材料,於本技術領域內作為透液性薄片採用的材料,例如,可採用熱可塑性樹脂而無特別限制,例如,作為上述材料者,例如,可舉聚烯烴(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體等。 作為上述材料者,以聚烯烴為佳,而聚乙烯更為理想。
作為作成上述材料之聚乙烯者,以含有高密度聚乙烯為佳,且以含有高密度聚乙烯50~100質量%為佳,且以含有70~100質量%為更佳。
於上述材料,在僅由聚乙烯所構成之情形時,上述材料,可僅由高密度聚乙烯所構成、或是由高密度聚乙烯與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構成。又,於上述材料,在由高密度聚乙烯與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所構成之情形時,上述材料,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低密度聚乙烯,較佳為可以分別含有高密度聚乙烯50質量%以上且未滿100質量%以及低密度聚乙烯超過0質量%且至50質量%以下,而更佳為分別含有高密度聚乙烯70質量%以上且未滿100質量%以及低密度聚乙烯超過0質量%且至30質量%以下。 藉由使上述材料含有高密度聚乙烯,其與上述材料僅含有低密度聚乙烯之情形比較,導液部之第1開口部與折曲部之間的部分(第1導液部部分)和折曲部的剛性較優良,而折曲部和導液部之折曲部與第2開口部之間的部分(第2導液部部分)的回復力較優良。
於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較佳為具備有:19~34g/m2 ,而更佳為22~29g/m2 的基重。 於本揭示,基重,係如以下般測量。 採取100mm×100mm的尺寸的試料10片,測量各試料的質量,其次,藉由將各試料的質量(g),除以各試料的面積(m2 ),算出各試料的基重。算出計10個的試料的基重的平均值,並採用該平均值作為基重。
於有關本揭示之透液性薄片,較佳為具備有:0.10~0.50mm,而更佳為0.20~0.40mm之表觀厚度。上述表觀厚度,是使用大榮科學精器製作所製的厚度測量器,FS-60DS(受壓面積的直徑:50.5mm,測量壓:0.3KPa)來測量。
[吸收薄片] 於本揭示的液滴吸收薄片,吸收薄片,可採用本技術領域內一般採用者,可含有天然纖維、及合成纖維。液滴吸收薄片,於含有多量水之情形,吸收薄片,例如,可為氣流成型(air laid)紙漿、濕皺紙、纖維紙、含有經親水化處理之合成纖維與紙漿的不織布,由經親水化處理之合成纖維形成的不織布(例如,氣流(air-through)不織布)等。又,於液滴含有多量油脂之情形,吸收薄片,以疏水性較為理想,例如,可為無經親水化處理之合成纖維的不織布(例如,氣流不織布)。又,於吸收薄片,亦可使用其在紙漿纖維併用了親水性或疏水性的樹脂之氣流成型紙漿,或是不併用如皺紙般之樹脂成分,而僅由紙漿纖維所構成之薄片,不過,為了提高水分較多之液滴的液體擴散性,以使用其在紙漿纖維併用了親水性的樹脂之氣流成型紙漿,或是沒有併用樹脂,而僅由紙漿纖維所構成之薄片較為理想,以使用沒有併用樹脂之僅由紙漿纖維構成的薄片最為理想。
採用於本揭示的液滴吸收薄片的吸收薄片,依據克蘭姆測試法所測量之吸水度,於吸水薄片的第1方向、以及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以分別為5mm以上較理想,30mm以上100mm以下更為理想,50mm以上90mm以下最為理想。液滴吸收薄片之到達透液性薄片的表面之液滴,在到達吸收薄片後,會於吸收薄片朝平面方向擴散,不過,若於吸收薄片保持一定量的液滴,則被吸收薄片保持的液滴,會接觸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藉由吸收薄片為具有依據克蘭姆測試法之上述的吸水度者,吸水薄片會有效擴散液滴,固液滴易於與透液性薄片的食品非載置面側的表面之更廣範的面接觸,因此會變得氫產生材易於與液滴中的水分反應,氫產生的效率提高。在此,所謂第1方向,例如為MD方向,所謂第2方向,為與MD方向正交之CD方向較理想,不過亦可第1方向為CD方向,第2方向為MD方向。又,吸水薄片的MD方向的吸水度與CD方向的吸水度之差,相對於兩者中較大者之吸水度,以±30%以下較為理想,±25%以下更為理想。
[不透液性薄片] 液滴吸收薄片1,係鄰接於吸收薄片5之與透液性薄片3為相反側的面,更進一步具備有不透液性薄片7。藉由液滴吸收薄片1,具備有不透液性薄片7,液滴不易漏出於液滴吸收薄片1的外部,由於吸收薄片5易於保持液滴,故於液滴吸收薄片1載置食品時,露出於第2導液部部分23的內表面之氫產生材31,易於接觸於被吸收薄片5保持之液滴中的水分,會變得易於產生氫。藉此,可抑制食品的鮮度的降低。
(不透液性薄片的材料) 作為不透液性薄片7者,為與透液性薄片3同樣地,可採用由熱可塑性樹脂所構成之薄片而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聚烯烴(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體等。
本揭示之液滴吸收薄片的層構成,只要為含有透液性薄片、以及吸收薄片者,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透液性薄片/吸收薄片、透液性薄片/吸收薄片/不透液性薄片、透液性薄片/吸收薄片/透液性薄片(食品之複數段積層用)等。
[液滴吸收薄片用之透液性薄片的製造方法] 本揭示之液滴吸收薄片用之透液性薄片的製造方法(以下,有僅稱為「製造方法」之情形),含有以下步驟。 ‧將熱可塑性樹脂的圓粒狀物(基礎樹脂)、及含有氫產生材的母料(masterbatch)予以混練,含有氫產生材樹脂成分物製得步驟(以下,稱為「原料準備步驟」) ‧將樹脂成分物予以射出成型,形成薄膜材料之步驟(以下,稱為「薄膜材料準備步驟」) ‧準備用以製造液滴吸收薄片用之透液性薄片的模板之步驟(以下,稱為「模板準備步驟」) ‧於上述模板,承載所要形成的透液性薄片的薄膜,將上述各別之複數個貫通孔部予以減壓,形成具有複數個孔部之透液性薄片的步驟(以下,稱為「透液性薄片形成步驟」) 又,用以製造本揭示之液滴吸收薄片用之透液性薄片的模板(以下,有僅稱為「模板」之情形),與上述製造方法一同說明。
第6圖,為用以製造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的透液性薄片3之裝置201的概略圖。第7圖,為成形滾筒207的立體圖,並將模板215的貫通孔部221放大顯示。第8圖,為位於第7圖之VIII-VIII斷面的模板215的斷面圖。
如第6圖所示,裝置201,係具備有:擠壓機203、及T型模頭205、及具備吸引區209之成形滾筒207、及冷卻輥筒211、以及捲取輥筒213。成形滾筒207,具備有:其軸線延伸於與搬運方向MD正交之正交方向CD的大致圓筒形的模板215、以及吸引機(圖示省略),模板215具有:作為外表面的第1面217、以及作為內表面的第2面219,模板215具備有:從第1面217貫通過第2面219之複數個貫通孔部221。
各別之複數個貫通孔部221,其位於模板215的周面方向CS之斷面形狀為圓形,且複數個貫通孔部221,於模板215的周面方向CS,配置成交錯狀,具體上為60˚交錯。又,於第7圖,僅複數個貫通孔部221之一部分,以放大狀態顯示。 模板215的複數個貫通孔部221,係配置於與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的透液性薄片3的複數個孔部11對應之位置。
各別之複數個貫通孔部221,具備有:配置於第1面217之第1面側開口部225、以及配置於第2面219之第2面側開口部227,而各別之複數個貫通孔部221,是以連結第1面側開口部225與第2面側開口部227之方式配置。各別之複數個貫通孔部221,又於第1面側開口部225與第2面側開口部227之間,具備有:具有比第1面側開口部225、以及第2面側開口部227的各別之口徑還小徑的頸部223。
各別之第1面側開口部225、第2面側開口部227、以及頸部223,其模板215的周面方向CS的斷面形狀為圓形,且第1面側開口部225、第2面側開口部227、以及頸部223的中心,存在於貫通孔部221的軸線上,亦即,第1面側開口部225、第2面側開口部227、以及頸部223的中心,是配置於與模板215的厚度方向TD平行的一條直線上。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將構成透液性薄片3之熱可塑性樹脂的圓粒狀物、以及含有平均粒從徑20μm 到100μm的氫產生材31之母料,使用混練機(圖面上無顯示)混練,得到熱可塑性樹脂與氫產生材大致均勻混合的樹脂成分物之後,將此投入於擠壓機203,樹脂成分物,則再度於擠壓機203內熔融,經熔融後之圓粒狀物,從T模頭205射出,形成了所要形成的透液性薄片的薄膜229。薄膜229,一面接觸於成形滾筒207的模板215,一面與模板215一同旋轉,而被朝搬運方向MD搬運。又,作為含有氫產生材31的母料,藉由使用含有平均粒徑從20μm 到100μm的氫產生材31的母料,於混練、擠壓、射出成型後,可得含有平均粒徑從5μm 到40μm的氫產生材31的透液性薄片3。又,關於將熱可塑性樹脂的圓粒狀物、以及母料混練時的條件,可採用與本技術領域內所實行者同等的條件。
於成形滾筒207的吸引區209,若將各別之複數個貫通孔部221減壓,則薄膜229之接觸於複數個貫通孔部221的部分,會被吸入於貫通孔部221內,於薄膜229,形成複數個孔部11。其次,藉由將具備複數個孔部11的薄膜229,在冷卻輥筒211冷卻,形成具備複數個孔部11的透液性薄片3,而透液性薄片3,被捲取輥筒213捲取。
具體上,於複數個貫通孔部221、第1面側開口部225、以及頸部223之間,薄膜229之被吸入的部分,沿著該形狀變形,形成透液性薄片3的第1導液部部分21。又,於頸部223與第2面側開口部227之間,薄膜229之被吸入的部分,沿著該形狀破裂,於頸部223,形成透液性薄片3的折曲部19,然後於頸部223與第2面側開口部227之間,形成透液性薄片3的第2導液部部分23。
第1導液部部分21,由於是將薄膜229一面壓入於其口徑逐步變小之模板215的第1面側開口部225與頸部223之間的部分,一面形成,故與第2導液部部分23比較,有其厚度變厚,剛性變高的傾向。又,第2導液部部分23,是藉由將薄膜229於其口徑逐步變大之頸部223與第2面側開口部227之間,一面擴開一面破裂而形成,故與第1導液部部分21比較,有其厚度變薄,剛性變低的傾向。
於被製造的透液性薄片3,複數個孔部11的各別之第1開口部13的形狀與口徑,係大致藉由模板215的複數個貫通孔部221的第1面側開口部225的形狀與口徑而決定。 又,於被製造的透液性薄片3,複數個孔部11的各別之折曲部19的形狀與口徑,亦依薄膜229的剛性而有所不同,不過,大致藉由模板215的複數個貫通孔部221的頸部223的形狀與口徑而決定。
再者,於被製造的透液性薄片3,複數個孔部11的各別之第2開口部15的形狀與口徑,亦依薄膜229的剛性而有所不同,不過,大致藉由模板215的複數個貫通孔部221的第2面側開口部227的形狀與口徑而決定。
於本揭示的製造方法,所要形成的透液性薄片的薄膜,以具備有與液滴吸收薄片的透液性薄片相同的基重較為理想。 於本揭示的製造方法,所要形成的透液性薄片的薄膜的厚度,只要滿足上述基重的要件者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20~35μm。 上述薄膜的厚度,是使用大榮科學精器製作所製造的厚度測量器,FS-60DS(受壓面積的直徑:50.5mm,測量壓:0.3KPa)來測量。 又,決定關於特定的部分之薄膜的厚度之情形,以從具有同一或對應之形態的部分,任意測量5點的厚度,將該等的平均作為該部分的厚度較理想。
又,於本揭示的製造方法,於所要形成的透液性薄片的薄膜,形成複數個孔部時之溫度、減壓等的條件,由於為與本技術領域內實行者同等條件,故省略說明。
於本揭示的模板中,複數個貫通孔部,係配置在與於液滴吸收薄片的透液性薄片的複數個孔部相對應之位置。換言之,複數個貫通孔部,可配合所期望之液滴吸收薄片的複數個孔部的配置,來配置於模板。
又,於本揭示的模板中,通過複數個貫通孔部的中心之模板的厚度方向的斷面形狀,係使模板的平面方向(於模板為輥筒狀時為周面方向)的寬度,將頸部作成最窄部者為理想,並且亦可將頸部折曲作成最窄部,亦可將頸部彎曲作成最窄部。此為從將折曲部形成於透液性薄片之觀點來考量。 又,使透液性薄片,從模板離開時,若從保護透液性薄片的複數個孔部之觀點來考量,上述模板,以將頸部彎曲作成最窄部為理想。
於本揭示之各別的模板的複數個貫通孔部,相對於第1面側開口部的寬幅之頸部的寬幅的比率,較佳為0.30~0.70,更佳為0.40~0.60,而再佳為0.45~0.55。此為從將折曲部形成於透液性薄片的複數個孔部之觀點來考量。 又,相對於第2面側開口部的寬幅之頸部的寬幅的比率,藉由同樣的理由,較佳為0.30~0.70,更佳為0.40~0.60,而再佳為0.45~0.55。
於本揭示的模板,複數個貫通孔部的個數密度、第1面側開口部的面積(模板的平面方向的面積)、頸部的面積(模板的平面方向的面積)、頸部開口率(第1面側開口部的總面積/模板的面積)、第2面側開口部的面積(模板的平面方向的面積)等,得以依所要形成的透液性薄片而變化。 上述的複數個貫通孔部的個數密度、頸部的面積、以及頸部開口率,於被形成的透液性薄片,複數個孔部,考慮到要形成於模板的貫通孔部的內方,分別以具備有:與位於透液性薄片之複數個孔部的個數密度、折曲部的面積、以及折曲部開口率相同或是類似的範圍較為理想。
亦即,本揭示的模板,具備有:較佳為200~400個/cm2 ,更佳為250~350個/cm2 ,而再佳為270~330個/cm2 的個數密度之複數個貫通孔部。又,於本揭示的模板,各別之複數個貫通孔部,具備有:較佳為0.01~0.12mm2 ,更佳為0.02~0.10mm2 ,而再佳為0.03~0.09mm2 的頸部的面積。更進一步,本揭示的模板,具備有:較佳為12~25%,更佳為15~22%,而再佳為16~21%的頸部開口率。
<第2實施形態> [液滴吸收薄片] 以下,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又,於以下的說明,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重複之部分,會有省略該說明之情形。
第2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具備有:其為布帛之吸收薄片,因應需要,於一方的面具備有透液性薄片,於另一方的面具備有不透液性薄片。於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透液性薄片3具備氫產生材31,不過,於第2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於其為布帛之吸收薄片具備有氫產生材。藉由保持液滴之吸收薄片具備有氫產生材,含於液滴的水分與氫產生材高效率反應,可持續性地產生氫。
吸收薄片,可採用本技術領域內一般採用者,可含有天然纖維以及合成纖維。液滴吸收薄片,於含有多量水之情形,吸收薄片,例如,可為氣流成型紙漿、濕皺紙,纖維紙、含有經親水化處理的合成纖維與紙漿之不織布、由經親水化處理合成纖維所形成之不織布(例如,氣流不織布)等。又,於液滴含有多量油脂之情形,吸收薄片,為疏水性較理想,例如,可為無經親水化處理的合成纖維的不織布(例如,氣流不織布)。於本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關於使氫產生材保持於吸收薄片的手段,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將氫產生材混練於接著劑,並大致均等塗佈於構成吸收薄片的纖維之方法等。 [實施例]
以下,舉例說明本揭示,不過本揭示並非被特別限定於此等例者。
[製造例1] 使用顯示於第6圖之裝置201,製造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液滴吸收薄片1。具體上,將平均粒徑50μm的氫化鎂、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低密度聚乙烯,以分別成為1質量%、49.5質量%、以及49.5質量%之方式投入原料,一面進行除濕乾燥,一面混練至均等而形成樹脂成分物,將此投入於顯示於第6圖之裝置201的擠壓機203,製造成含有氫化鎂粒子、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薄膜No.1。薄膜No.1,為於氫化鎂粒子、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低密度聚乙烯再加上含有顏料、添加劑等。測量了薄膜No.1的性狀,於基部具有厚度25μm,薄膜No.1的基重為24g/m2
使薄膜No.1,通過成形滾筒207,製造成透液性薄片No.1。於成形滾筒207的模板215,各別之第1面側開口部225、頸部223、以及第2面側開口部227,具備有圓形的斷面形狀,該等之周面方向的面積,分別於0.19mm2 、0.05mm2 、以及0.09mm2 。又,模板215的厚度,為0.36mm。
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將透液性薄片No.1的表面以及斷面,經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日立製作所社製,「FlexSEM1000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攝影,氫化鎂粒子(例如,於第3圖至第5圖以箭頭顯示之粒子),係露出於透液性薄片的食品載置面與導液部的內表面,其平均粒徑為20μm。相對於基部的厚度之氫化鎂粒子的平均粒徑的比率,為0.8。
作為下層之吸收薄片準備了被剪成50cm×50cm的氣流成型紙漿(於90%之NBKP作為黏著劑使用了10%的親水性樹脂者,基重:52g/m2 ),於此,將熱熔接著劑以基重2g/m2 噴霧塗佈成纖維狀,於其上,作為上層,積層重疊以被剪成50cm×50cm的透液性薄片No.1,形成積層物,於積層物施加0.02kg/cm2 的壓力,製造成液滴吸收薄片No.1。
[製造例2] 相對於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低密度聚乙烯,除了以成為3質量%之方式調配氫化鎂此點以外,其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透液性薄片No.2,由該透液性薄片No.2,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了液滴吸收薄片No.2。
[製造例3] 相對於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低密度聚乙烯,除了以成為5質量%之方式調配氫化鎂此點以外,其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透液性薄片No.3,由該透液性薄片No.3,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了液滴吸收薄片No.3。
[製造例4] 相對於高密度聚乙烯以及低密度聚乙烯,除了以成為0.8質量%之方式調配氫化鎂此點以外,其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了透液性薄片No.3,由該透液性薄片No.3,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造了液滴吸收薄片No.3。
[製造例5] 作為上層使用了透液性薄片No.2,作為下層之吸收薄片,除了把於90%的NBKP作為黏劑使用了10%的親水性樹脂氣流成型紙漿,代替以於90%的NBKP作為黏劑使用了10%的疏水性樹脂氣流成型紙漿此點以外,其他與製造例2同樣地製造了液滴吸收薄片No.5。
[製造例6] 作為下層之吸收薄片,除了使用由100%的NBKP所構成的皺紙此點以外,其他與製造例2同樣地製造了液滴吸收薄片No.6。
[比較製造例1] 對於原料粒,除了沒有混練氫化鎂粒子此點之外,其他藉由與製造例1同等的方法,製造透液性薄片No.7,於此,積層重疊以與製造例1同等的氣流成型紙漿,製造了液滴吸收薄片No.7。
[評估] 對於液滴吸收薄片No.1至No.7,根據後述的方法,藉由測量溶存氫產生量、鮮度k值、依據克蘭姆測試法之吸水度(MD方向、CD方向)、下層擴散性,評估了各液滴吸收薄片。
(溶存氫產生量) 使液滴吸收薄片No.1至No.7(尺寸90mm×100mm)各2片,接觸於離子交換水300mL,放置24小時後,使用UNISENSE公司製的迷你氫感測器「H2-500」,在400<Φ< 600的條件下測量溶存氫產生量。
(鮮度k值的測量) 作為採用於鮮度k值的測量之食材,使用了生鮮且儘可能鮮度好的鮪魚30g。於液滴吸收薄片No.1至No.7,載置鮪魚30g,並放入淺盤容器中。在5℃的冷藏庫保持24小時後,使用鮮度k值測量裝置(「鮮度測試計」,QS-solution公司製),測量各試料的保存開始0小時以及保存開始24小時的k值,算出k值的變化量(24小時鮮度k值—0小時鮮度k值)。鮮度k值12%以下者為合格。 (1)將食材剪下約200mg放入測試管。 (2)將鮮度測試計用抽出試藥600μL追加於測試管。 (3)以剪刀將食材剪細。 (4)以氫氧化鋁將pH調整成中性。 (5)於鮮度測試計用測量濾紙,噴灑電泳液,將(4)的上層清液滴於濾紙中央電泳300秒鐘。 (6)將濾紙連同固定框取出,以吹風機使之乾燥。 (7)於濾紙照射紫外線,拍攝浮上的點,並使用鮮度測試計用解析軟體來分析。
(依據克蘭姆測試法之吸水度) 關於作為下層使用之各吸收薄片,測量了MD方向以及CD方向之依據克蘭姆測試法之吸水度。於克蘭姆測試法之吸水度測試,依據JIS P 8141:2004的克蘭姆測試法之吸水度測試方法為準據而測量,其具體的步驟,為如下。 (1)將試料剪成150mm×25mm[克蘭姆測試法吸水度(MD)為MD方向×CD方向,克蘭姆測試法吸水度(CD)為CD方向×MD方向]之尺寸。 (2)於170mm×90mm×40mm(縱×橫×深度)的長方體的浸漬容器,將0.9質量%生理食鹽水,充填至高度35mm。 (3)將試料固定於懸垂具,將長度方向的下端:10mm浸漬於生理食鹽水,5分後測量從水面與吸收後之上部的距離(mm)。 (4)上述實驗重複5次,採用該平均值。
(下層擴散性的測量) 於液滴吸收薄片No.1至No.7,以數位滴管將1ml生理食鹽水(0.9質量%NaCl)滴於試料,於1分後測量擴散之縱橫的尺寸。
將以上的結果顯示於表1。
從表1可明顯得知,藉由在液滴吸收薄片No.1至液滴吸收薄片No.6,將氫產生材調配於相當於透液性薄片之上層,液滴中的水分與氫產生材反應而產生氫,食品的鮮度被維持得更好。食品的鮮度,係氫產生材的調配量較多者會更好。 再者,從液滴吸收薄片No.2與液滴吸收薄片No.5的比較可明顯得知,結果為相當於吸收薄片之下層的液體擴散性越高,食品的鮮度被維持得更好。
[製造例7] 準備了以1:1的比率含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成分物A、及相對於該成分物A,以氫產生材成為5質量%之方式調配之成分物B,並以源於成分物B之層成為最上層以及最下層,源於成分物A之層成為中間層之方式,製造了3層構造的積層薄膜No.8。使熱針貫通於該積層薄膜,製作了以一定的圖案形成開孔之透液性薄片No.8。除了使用該透液性薄片No.8之點以外,其他與製造例1同樣地製作了液滴吸收薄片No.8。
[評估] 對於液滴吸收薄片No.8,評估了溶存氫產生量、作為下層之吸收薄片的擴散性、克蘭姆測試法吸水度、鮮度k值之後,確認得到了與液滴吸收薄片No.1至No.4同等的性能。
1:液滴吸收薄片 3:透液性薄片 5:吸收薄片 7:不透液性薄片 9:基部 11:孔部 13:第1開口部 15:第2開口部 17:導液部 19:折曲部 21:第1導液部部分 23:第2導液部部分 25:基部部分 29:食品載置面 31:氫產生材
201:(製造透液性薄片3的)裝置
203:擠壓機
205:T型模頭
207:成形滾筒
209:吸引區
211:冷卻輥筒
213:捲取輥筒
215:模板
221:貫通孔部
229:薄膜
P:平面方向
T:厚度方向
CS:周面方向
MD:加工輸送方向
TD:厚度方向
[第1圖]是根據第1實施形態之液滴吸收薄片1的立體圖。 [第2圖]是於第1圖的II-II斷面中之部分的斷面立體圖。 [第3圖]是根據實施例的製造例1之透液性薄片之基部的電子顯微鏡圖像。 [第4圖]是根據實施例的製造例1之透液性薄片之第1開口部的電子顯微鏡圖像。 [第5圖]是根據實施例的製造例1之透液性薄片之斷面的電子顯微鏡圖像。 [第6圖]是用以製造根據第1實施形態之液滴吸收薄片1的透液性薄片3之裝置201的概略圖。 [第7圖]是成形滾筒207的立體圖。 [第8圖]是於第7圖之VIII-VIII斷面中之模板215的斷面圖。
1:液滴吸收薄片
3:透液性薄片
5:吸收薄片
7:不透液性薄片
11:孔部
29:食品載置面
P:平面方向
T:厚度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液滴吸收薄片,含有藉由與水接觸而產生氫的氫產生材;上述液滴吸收薄片,具備有:由開孔薄膜所構成並且具有食品載置面與食品非載置面的透液性薄片、以及吸收薄片;上述氫產生材配置於上述透液性薄片;上述氫產生材的一部分為露出於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食品載置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具備有:構成上述食品載置面的基部、以及用以使源於食品之液滴滲透過的複數個孔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基部,其厚度與上述透液性薄片之基部以外的部分比較為較厚,上述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相對於位在上述透液性薄片之上述基部中之厚度的比率,為0.05以上2.0以下。
  4. 如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具備有:與上述基部連結的第1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以及將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連結的導液部;上述氫產生材的一部分為露出於上述導液部的內表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 上述氫產生材露出於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食品載置面與上述食品非載置面,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載置面中之上述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與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非載置面中之上述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平均粒徑相比,前者的平均粒徑較大。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氫產生材露出於上述透液性薄片的上述食品載置面與上述食品非載置面,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載置面中之上述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粒子數,與露出於位在上述食品非載置面中之第1開口部的周邊之上述氫產生材的粒子數比較,數目較多。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於上述複數個孔部的各個孔部,上述導液部,於第1開口部與第2開口部之間,具備有朝內方折曲的折曲部;上述導液部,被劃分成:於第1開口部與上述折曲部之間的第1導液部部分、以及於上述折曲部與第2開口部之間的第2導液部部分。
  8.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含有:構成上述食品載置面之第1層、以及配置於上述第1層的上述食品非載置面側之第2層;位在上述第1層中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比位在上述 第2層中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還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透液性薄片,於上述第2層的上述食品非載置面側,含有第3層,位於上述第3層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比位於上述第2層之氫產生材的含有量還多。
  10.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依據克蘭姆測試法所測量之上述吸收薄片的吸水度,於上述吸收薄片的第1方向、以及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的兩者,為5mm以上。
  11.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液滴吸收薄片,其中,上述液滴吸收薄片,更進一步具備有不透液性薄片,上述不透液性薄片係鄰接於上述吸收薄片之與上述透液性薄片相反側的面。
TW108144460A 2018-12-28 2019-12-05 液滴吸收薄片 TWI831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8600A JP6671454B1 (ja) 2018-12-28 2018-12-28 ドリップシート
JP2018-248600 2018-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9324A TW202039324A (zh) 2020-11-01
TWI831887B true TWI831887B (zh) 2024-02-11

Family

ID=7000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460A TWI831887B (zh) 2018-12-28 2019-12-05 液滴吸收薄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71454B1 (zh)
TW (1) TWI831887B (zh)
WO (1) WO2020137316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6972A (ja) * 1993-11-30 1995-06-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吸水性シート
JP2000150058A (ja) * 1998-11-05 2000-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3064564A (ja) * 2001-08-27 2003-03-05 Toray Ind Inc 吸水材
JP2013523535A (ja) * 2009-04-09 2013-06-17 カラーマトリックス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酸素の捕捉
JP2013537500A (ja) * 2010-07-06 2013-10-03 ラ セダ デ バルセロナ ソシエダ アノニマ 分子状水素を発生することができかつ容器を閉じて酸素を掃去するために好適なシール
JP2014508691A (ja) * 2011-02-03 2014-04-10 カラーマトリックス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酸素除去
JP2018150058A (ja) * 2017-03-10 2018-09-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ドリップシート、ドリップシート用の液透過性シー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プレート、並びにドリップシート用の液透過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I642361B (zh) * 2014-05-30 2018-12-01 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肌紅蛋白的食品新鮮度惡化抑制材料、食品包裝體及其保存、運輸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0227A (ja) * 1999-04-26 2000-10-31 Seitsuu:Kk ドリップ吸収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6972A (ja) * 1993-11-30 1995-06-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吸水性シート
JP2000150058A (ja) * 1998-11-05 2000-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3064564A (ja) * 2001-08-27 2003-03-05 Toray Ind Inc 吸水材
JP2013523535A (ja) * 2009-04-09 2013-06-17 カラーマトリックス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酸素の捕捉
JP2013537500A (ja) * 2010-07-06 2013-10-03 ラ セダ デ バルセロナ ソシエダ アノニマ 分子状水素を発生することができかつ容器を閉じて酸素を掃去するために好適なシール
JP2014508691A (ja) * 2011-02-03 2014-04-10 カラーマトリックス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酸素除去
TWI642361B (zh) * 2014-05-30 2018-12-01 積水化成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肌紅蛋白的食品新鮮度惡化抑制材料、食品包裝體及其保存、運輸方法
JP2018150058A (ja) * 2017-03-10 2018-09-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ドリップシート、ドリップシート用の液透過性シー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プレート、並びにドリップシート用の液透過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9006A (ja) 2020-07-16
WO2020137316A1 (ja) 2020-07-02
TW202039324A (zh) 2020-11-01
JP6671454B1 (ja) 202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252115B2 (en) Absorbent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ing the same
JP599354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ための移動層
JP5812641B2 (ja)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KR100323786B1 (ko) 액체흡수시트및이를사용하여식품을저장하는방법
JP2005529768A (ja) 押出し成形された高吸収性織物
TW201138867A (en) Water-absorbable sheet structure
TW200303263A (en) Unitary core for food presentation and filtration
JP5765988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1125545A (en) Transfer layer for absorbent article
BRPI0613014A2 (pt) inserto absorvente para embalagem de gÊneros alimentÍcios
TWI831887B (zh) 液滴吸收薄片
US20120003372A1 (en) Two-sided nonwoven absorbent food pad
JP3236679U (ja) ドリップシート
JP2020109022A (ja) ドリップシート
JP4431457B2 (ja) 吸水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40841A (ja) 吸収性物品
JP6887269B2 (ja) ドリップシート、ドリップシート用の液透過性シート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プレート、並びにドリップシート用の液透過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6047737A (ja) 脱酸素剤用包装素材
JP7325242B2 (ja) 食品用容器
JP6793570B2 (ja) 吸収性物品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US20180057242A1 (en) Absorbent pa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215131702U (zh) 一种吸收芯体及吸收物品
JP7405313B1 (ja) 脱酸素剤用包装材及び脱酸素剤包装体
JPH0329751A (ja) 脱酸素剤包装体
AU674622B2 (en) Liquid-absorbent sheet and method for storing food us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