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7693B - 聚烯烴薄膜、及離型用薄膜 - Google Patents

聚烯烴薄膜、及離型用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7693B
TWI827693B TW108135811A TW108135811A TWI827693B TW I827693 B TWI827693 B TW I827693B TW 108135811 A TW108135811 A TW 108135811A TW 108135811 A TW108135811 A TW 108135811A TW I827693 B TWI827693 B TW I8276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ess
polyolefin
raw material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4197A (zh
Inventor
岡田一馬
大倉正壽
山中康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005516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82769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6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28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blown tubular films, e.g. by inf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23/00Polyalkenes
    • B32B2323/10Polyprop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6Polyeth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離型性、品級優良的聚烯烴薄膜為課題。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至少單面(A面)的平均粗糙度Sa為65~600nm,前述A面之山高Sp及A面之谷深Sv的比之Sp/Sv的值為2.5以下,且霧度為30%以下。

Description

聚烯烴薄膜、及離型用薄膜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離型性、品級優良而能夠適用於作為離型用薄膜的聚烯烴薄膜。
聚烯烴薄膜由於透明性、機械特性、電氣特性等優良,因而已被用於包裝用途、離型用途、膠帶用途、以電纜捆包(cable wrapping)包裝或電容器為首的電氣用途等的各種用途。尤其是因為表面的離型性或機械特性優良,而適用於作為塑膠製品、建材或光學構件等各種構件的離型用薄膜或工程薄膜。
對離型用薄膜所要求之特性係視其用途而適當設定,近年來,有作為感光性樹脂等具有黏著性之樹脂層的覆蓋膜使用之情形。在覆蓋具有黏著性之樹脂層時,若覆蓋膜的離型性不良,則有下述情形:於剝除時便無法徹底剝離,而為保護面之樹脂層的形狀發生變化、或者於保護面殘留剝離痕。因此,有下述情形:採用藉由將薄膜表面粗面化,減少與樹脂層之接觸面積而提升離型性之手法。然而,存在下述情形:若提高覆蓋膜表面的粗糙度,則容易形成粗大突起,例如在作為光學用構件之離型薄膜使用時,薄膜的表面凹凸會轉印至光學用構件而對製品的辨視性造成影響。由以上所述,有下述情形:為了在光學構件等要求特性高的離型薄膜中使用,而要求未形成粗大突起、經過均勻且微細之粗面化且兼備離型性、品級的薄膜。
作為粗面化之手段,例如專利文獻1、2中記載藉由形成屬聚丙烯的結晶形態之一的β晶之球晶並進行拉伸,而於薄膜表面形成凹坑,由此予以粗面化而提高步驟運送性之實例。又,專利文獻3中記載藉由對薄膜內添加粒子並進行單軸拉伸而予以粗面化,來提高步驟運送性之實例。再者,專利文獻4中記載藉由對薄膜的內層添加粒子並進行拉伸而予以粗面化之實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006578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7-12518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13838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6115687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就前述專利文獻1、2所記載之方法,有表面粗糙度不充分的問題。又,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方法,同樣地表面粗糙度亦不充分。再者,專利文獻4所記載之方法有由高硬度的粒子形成粗大突起,而將凹凸轉印於光學用構件之樹脂層的情形。
因此,本發明課題在於解決上述問題。亦即在於提供一種離型性、品級優良的聚烯烴薄膜。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解決上述課題而達成目的,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特徵為至少單面(A面)的平均粗糙度Sa為65~500nm,A面之山高Sp及谷深Sv的比之Sp/Sv的值為2.5以下,且薄膜的霧度為30%以下。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由於離型性、耐熱性、品級優良,而能夠適用於作為離型用薄膜。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至少單面(A面)的平均粗糙度Sa為65~600nm,前述A面之山高Sp及A面之谷深Sv的比之Sp/Sv的值為2.5以下,且霧度為30%以下。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之至少單面(A面)的平均粗糙度Sa更佳為150~480nm,再更佳為200~400nm。Sa小於65nm時,作為表面保護用之離型薄膜使用時,與被黏物的接觸面積大,當被黏物的黏著性強時,無法徹底剝離,而有被黏物表面的形狀發生變化、或於被黏物表面殘留剝離痕的情形。又,Sa若超過600nm,在作為表面保護用之離型薄膜使用時,會有與被黏物的接觸面積小,於貼合的運送中發生剝離的情形。為了使Sa成為65~600nm的範圍,藉由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對薄膜表層添加低熔點樹脂,並於其熔點以上的溫度下進行拉伸,使薄膜表面部分熔融而予以粗面化係有效的。又,基於背面的印痕轉印或薄膜的運送性觀點,係以薄膜的兩面之Sa均為65~600nm為佳。
此外,當薄膜的兩面之Sa均為65~600nm時,係將Sa的值較小的面定義為A面。當兩面的Sa相同時,係將山高Sp的值較小的面定義為A面。當兩面的Sa、Sp均相同時,則將谷深Sv的值較小的面定義為A面。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中,前述A面之山高Sp及A面之谷深Sv的比之Sp/Sv的值更佳為2.0以下,再更佳為1.5以下。Sp/Sv的值係表示山高對谷深的比之指標,Sp/Sv的值低意味著面內的最大高度低且粗大突起的突起高度低。又,由於谷深度深,與待貼合之被黏物的接觸面積變低,而意指離型性高。Sp/Sv的值若超過2.5,例如作為光學用構件之離型薄膜使用時,則離型性不足,或薄膜的表面凹凸會轉印至光學用構件上,尤其是被黏物的黏著強時,無法徹底剝離,而有被黏物表面的形狀發生變化、或於被黏物表面殘留剝離痕的情形。Sp/Sv的值的下限不特別限定,實質上係0.05左右為其下限。又,基於背面的印痕轉印或薄膜的運送性觀點,係以薄膜的兩面之Sp/Sv的值均為2.5以下為佳。為了使Sp/Sv的值成為2.5以下,藉由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控制表層的厚度或低熔點樹脂的比例、拉伸溫度,一邊使薄膜表面的低熔點樹脂部分熔融一邊進行拉伸而均勻地形成凹陷,並同時將突起高度抑制至一定程度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的霧度更佳為20%以下,再更佳為10%以下,最佳為5%以下。霧度值若超過30%,由於薄膜的透明性低,會有與感光性樹脂貼合後,在進行缺陷觀察等的步驟檢查時會造成妨礙之情形。霧度值的下限不特別限定,實質上係0.1%左右為其下限。為了使霧度值成為30%以下,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提高添加於表層之低熔點樹脂與構成薄膜之主成分的聚烯烴樹脂的相溶性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前述A面之山高Sp及前述A面的平均粗糙度Sa的比之Sp/Sa的值較佳小於13。Sp/Sa的值係表示山高對平均粗糙度的比之指標,Sp/Sa的值低意味著面內的最大高度低且粗大突起的突起高度低。Sp/Sa的值小於13時,例如在作為光學用構件之離型薄膜使用時,不易發生薄膜的表面凹凸向光學用構件的轉印,即使為高黏著性的被黏物,亦可實現良好的剝離性。Sp/Sa的值的下限不特別限定,但實質上為0.1左右。又,基於背面的印痕轉印或薄膜的運送性觀點,較佳為薄膜的兩面之Sp/Sa的值均小於13。為了使Sp/Sa的值小於13,藉由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控制表層的厚度或低熔點樹脂的比例,而均勻地控制在薄膜表面部分熔融的樹脂量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厚度方向的彈性模數較佳為2.3GPa以下。更佳為2.0GPa以下,再更佳為1.8GPa以下。厚度方向的彈性模數為2.3GPa以下時,例如在作為光學用構件之離型薄膜使用時,即使為低硬度的被黏物亦不易印痕轉印,以品級觀點而言係較佳。厚度方向的彈性模數的下限不特別限定,但實質上為0.5GPa。為了使厚度方向的彈性模數成為2.3GPa以下,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對表層添加低熔點樹脂而使表面軟化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以差示操作熱量計DSC由30℃升溫至260℃時,較佳於165℃以上具有熔化峰。更佳為168℃以上,再更佳為170℃以上。當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於165℃以上具有熔化峰時,例如在作為離型薄膜使用時,與被黏物貼合後通過高溫加熱步驟時,也不會因薄膜的軟化而變形,以品級觀點而言係較佳。熔化峰溫度的上限不特別限定,但實質上為180℃。為了使熔化峰溫度成為165℃以上,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薄膜內層使用高熔點之樹脂,而提高內層的耐熱性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魚眼的個數較佳為5.0個/m2 以下。更佳為4.0個/m2 以下,再更佳為3.0個/m2 以下。魚眼的個數為5.0個/m2 以下時,在作為顯示器構件等要求高品級之製品的保護薄膜或製造用基材薄膜使用時可抑制良率降低,以品級、生產性觀點而言係較佳。魚眼的個數係愈少愈佳,其下限為0個/m2 。為了使魚眼的個數成為5.0個/m2 以下,將原料之組成或調整方法、薄膜之積層結構設為後述範圍內,並減少原料中之添加劑成分或熱劣化而造成魚眼的原因之樹脂的用量係有效的。又,將薄膜製膜時之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內,並在將原料熔融而予以薄片化前藉由過濾去除異物,或減少樹脂的滯留部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主收縮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之150℃、15分鐘之熱收縮率的和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6.0%以下,再更佳為4.0%以下。此外,本發明中的主收縮方向係指於薄膜面內,將任意方向設為0°時,在與該任意方向夾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之角度的各個方向測定熱收縮率時顯示最高值的方向。
於本發明中,係將與製作薄膜之方向平行的方向稱為製膜方向、長度方向或者MD方向,並將在薄膜面內與製膜方向正交的方向稱為寬度方向或者TD方向。主收縮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之150℃、15分鐘之熱收縮率的和為8.0%以下時,例如在作為離型薄膜使用時,與被黏物貼合後通過高溫加熱步驟時,薄膜不會發生變形,不易發生從被黏物剝落或產生皺褶等不良情況而較佳。熱收縮率的下限不特別限定,但薄膜亦有時會膨脹,實質上係-2.0%左右為其下限。為了使熱收縮率的和成為8.0%以下,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薄膜內層使用高熔點之樹脂,或將雙軸拉伸後的熱固定、鬆弛條件設為後述範圍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其在130℃下進行測定時之主收縮方向之正交方向的最大點強度較佳為70MPa以上,更佳為75MPa以上,再更佳為80MPa以上。主收縮方向之正交方向的最大點強度小於70MPa時,例如在加熱步驟中運送薄膜時,薄膜會發生斷裂。斷裂強度的上限不特別限定,但實質上為200MPa左右。為了使在130℃下進行測定時之主收縮方向之正交方向的最大點強度成為70MPa以上,將薄膜之原料組成設為後述範圍,並將製膜條件設為後述範圍,尤其是薄膜內層使用高熔點之樹脂,或將雙軸拉伸時之拉伸條件、拉伸後之熱固定、鬆弛條件設為後述範圍係有效的。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的厚度可視用途適當調整,不特別限定,但基於取用處理性觀點,較佳為0.5μm以上100μm以下。薄膜的厚度更佳為1μm以上40μm以下,再更佳為1μm以上30μm以下,特佳為1μm以上15μm以下。厚度可在不使其他物性降低的範圍內,根據擠出機的螺桿旋轉數、未拉伸片的寬度、製膜速度、拉伸倍率等來調整。
其次,就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之原料加以說明,惟未必限定於此。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較佳為至少包含表層與內層之積層結構,且至少於其中一表層含有熔點為50℃以上135℃以下的聚丙烯樹脂(以下亦將熔點為50℃以上135℃以下的聚丙烯樹脂稱為聚丙烯原料I)。較佳含有:更佳為60℃以上130℃以下,再更佳為60℃以上120℃以下,最佳為60℃以上100℃以下的聚丙烯樹脂。在預熱/拉伸輥運送時,基於不發生薄膜表面的熔融、對輥的黏著之觀點,聚丙烯原料I的熔點較佳為50℃以上。又,基於拉伸時將薄膜表面部分熔融而予以粗面化之觀點,聚丙烯原料I的熔點較佳為135℃以下。聚丙烯原料I的含量,在將含有聚丙烯原料I的表層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1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再更佳為3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
再者,聚丙烯原料I較佳為同元聚丙烯樹脂。亦即,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較佳含有同元聚丙烯樹脂作為前述熔點為50℃以上135℃以下的聚丙烯樹脂。當至少其中一表層所含有之聚丙烯原料I為無規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等的共聚物時,乙烯等單體成分有時會成為魚眼產生的主要原因。
就較佳作為至少其中一表層所含有之聚丙烯原料I使用的同元聚丙烯樹脂而言,較佳為屬丙烯之均聚物,且使用茂金屬(metallocene)觸媒作為聚合觸媒所製造者。同元聚丙烯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4萬~20萬(Mw:重量平均分子量、Mn:數量平均分子量)。就具有如以上之特徵的同元聚丙烯樹脂而言,在適當選擇上,可使用屬低立體規則性聚丙烯樹脂的出光興產(股)製“L-MODU”等市售品。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亦可為單層結構。單層結構之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的主成分、以及積層結構之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之內層的主成分較佳為聚烯烴樹脂(以下亦將聚烯烴薄膜之內層的主成分之聚烯烴樹脂稱為聚烯烴原料II)。本發明中所稱「主成分」,係指特定之成分在總成分中所占的比例為50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再更佳為95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又再更佳為96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特佳為97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最佳為98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
基於強度或耐熱性觀點,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所使用之聚烯烴原料II較佳為聚丙烯原料,其中較佳使用同元聚丙烯。
聚烯烴原料II其熔點較佳為155℃以上,更佳為160℃以上,再更佳為165℃以上。當熔點小於155℃時,缺乏耐熱性,例如在作為離型薄膜使用時,有下述情形:在與被黏物貼合後通過加熱步驟時,該薄膜會軟化,朝張力方向伸展而導致被黏物變形。
聚烯烴原料II較佳為:以冷二甲苯可溶部(以下CXS)為4質量%以下,且內消旋五單元分率(mesopentad fraction)為0.90以上為佳。若未滿足此等條件,則有下述情形:製膜穩定性差、薄膜的強度會降低或尺寸穩定性及耐熱性會大幅降低。
此處所稱冷二甲苯可溶部(CXS,cold xylene soluble portion),係指以二甲苯使試料完全溶解後,在室溫下析出時溶解於二甲苯中的聚烯烴成分,研判係屬因立體規則性低、分子量低等理由而不易結晶化的成分。若此種成分大量含於樹脂中,則薄膜的熱尺寸穩定性會變差。從而,CXS較佳為4質量%以下,更佳為3質量%以下,特佳為2質量%以下。CXS係愈低愈佳,惟0.1質量%左右為其下限。為了成為此種CXS,可使用提高獲得樹脂時之觸媒活性的方法、將所得樹脂以溶劑或者烯烴單體本身洗淨的方法。
當使用聚丙烯原料作為聚烯烴原料II時,內消旋五單元分率較佳為0.90以上,更佳為0.94以上。內消旋五單元分率係表示由核磁共振法(NMR法)測得之聚丙烯之結晶相的立體規則性之指標,該數值愈高,則結晶化度愈高、熔點愈高且高溫下的尺寸穩定性愈高而較佳。就內消旋五單元分率的上限不特別規定。為了如此獲得高立體規則性的樹脂,較佳採用將所得樹脂粉末以正庚烷等溶劑洗淨的方法、或適當進行觸媒及/或輔觸媒的選定、組成的選定的方法等。
又,就聚烯烴原料II而言,更佳的是熔融流動率(MFR)為1~10g/10分鐘(230℃、21.18N負載),更佳為1~8g/10分鐘(230℃、21.18N負載),尤其是2~5g/10分鐘(230℃、21.18N負載)之範圍者,基於製膜性或薄膜強度觀點而言係較佳。為了使熔融流動率(MFR)成為上述值,可採用控制聚烯烴原料II的平均分子量或分子量分布的方法等。
就聚烯烴原料II而言,可於不損及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含有基於其他不飽和烴的共聚合成分等,亦可摻合聚合物。作為構成此種共聚合成分或摻合物之單體成分,可舉出例如乙烯、丙烯(為經共聚合之摻合物時)、1-丁烯、1-戊烯、3-甲基戊烯-1、3-甲基丁烯-1、1-己烯、4-甲基戊烯-1、5-乙基己烯-1、1-辛烯、1-癸烯、1-十二烯、乙烯基環己烯、苯乙烯、烯丙基苯、環戊烯、降莰烯、5-甲基-2-降莰烯等。對於共聚合量或摻合量,基於尺寸穩定性觀點,以共聚合量計較佳小於1mol%,以摻合量計較佳小於10質量%。
當聚烯烴原料II包含乙烯成分時,聚烯烴原料II中所含之乙烯成分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再更佳為3質量%以下。乙烯成分的含量愈多,則結晶性愈低而愈容易提升透明性;而乙烯成分的含量超過10質量%時,有下述情形:強度會降低、或耐熱性降低而導致熱收縮率惡化。又,有下述情形:在擠出步驟中樹脂變得容易劣化,而變得容易產生薄膜中的魚眼。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基於透明性、耐熱性觀點,構成薄膜之聚合物中所含之聚丙烯聚合物的含量較佳為95質量%以上。更佳為96質量%以上,再更佳為97質量%以上,特佳為98質量%以上。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的表層其聚乙烯原料的含量較佳小於3%。更佳小於2%,再更佳小於1%,最佳小於0.5%。霧面(matte)粗糙面之聚烯烴薄膜,藉由摻合聚丙烯原料與聚乙烯原料而形成粗糙面表面的情形較多。然而,就此方法,有聚乙烯所引起的魚眼變多的情形、有因薄膜表面削落所致異物增加的情形等之有品級惡化的情形,而不佳。
當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為二層結構時,至少其中一表層較佳含有低黏度之聚烯烴原料III。就聚烯烴原料III而言,較佳的是MFR的下限為5g/10分鐘(230℃、21.18N負載)以上,更佳為6g/10分鐘以上,再更佳為10g/10分鐘以上。MFR的上限較佳為60g/10分鐘以下,更佳為30g/10分鐘以下。藉由摻合黏度不同的聚丙烯原料,可形成某種微細混合狀態,而能夠在不損及品級下形成均勻微細的粗面構造。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中,在不損及本發明目的之範圍亦可含有各種添加劑,例如成核劑、抗氧化劑、熱穩定劑、滑劑、抗靜電劑、防黏連劑、填充劑、黏度調整劑、防著色劑等。
此等當中,基於抗氧化劑的滲出觀點,重要的是抗氧化劑的種類及添加量的選定。作為所述抗氧化劑,較佳為具立體障礙性之酚系物,併用多種抗氧化劑時,至少1種較佳為分子量500以上的高分子量型者。其具體例可舉出各種者,但較佳併用例如2,6-二-三級丁基-對甲酚(BHT:分子量220.4),以及1,3,5-三甲基-2,4,6-參(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例如BASF公司製“Irganox”(註冊商標)1330:分子量775.2)或肆[亞甲基-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甲烷(例如BASF公司製“Irganox”(註冊商標)1010:分子量1177.7)等。相對於聚烯烴原料總量,此等抗氧化劑的總含量較佳為0.03~1.0質量%的範圍。抗氧化劑若過少,則有下述情形:在擠出步驟中聚合物會劣化、薄膜著色、或長期耐熱性差。抗氧化劑若過多,則有因此等抗氧化劑滲出而使透明性降低之情形。更佳之含量為0.05~0.9質量%,特佳為0.1~0.8質量%。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所使用之聚烯烴原料I及聚烯烴II中,在不違反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可添加成核劑。又,亦可含有其本身具有α晶或β晶之成核劑效果的分支鏈狀聚丙烯,惟亦可含有其他種類的α成核劑(二亞苄基山梨糖醇類、苯甲酸鈉等)、β成核劑(1,2-羥基硬脂酸鉀、苯甲酸鎂、N,N’-二環己基-2,6-萘二甲醯胺等醯胺系化合物、喹吖啶酮系化合物等)等。惟,過量添加上述其他種類之核劑由於會引起薄膜拉伸性降低、或因形成孔隙等所致透明性、強度的降低,因此添加量通常為0.5質量%以下,較佳為0.1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下。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係以不含有機粒子及無機粒子為佳。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所使用之聚丙烯,其由於與有機粒子或無機粒子的親和性低,而有粒子脫落而污染步驟或製品之情形,或由高硬度的粒子形成粗大突起,而有凹凸轉印於光學用構件之樹脂層之情形;在作為顯示器構件等要求高品級之製品的保護薄膜或製造用基材薄膜使用時,係以不含有機粒子或無機粒子等滑劑為佳。
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較佳使用上述原料進行雙軸拉伸。作為雙軸拉伸之方法,藉由吹脹同時雙軸拉伸法、擴幅機同時雙軸拉伸法、擴幅機逐次雙軸拉伸法中任一種均可獲得;其中,由控制製膜穩定性、厚度均勻性、薄膜之高剛性與尺寸穩定性而言,較佳採用擴幅機逐次雙軸拉伸法。
其次,以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之製造方法的一樣態為例加以說明,惟未必限定於此。
首先,將50質量份的聚丙烯原料I與50質量份的聚烯烴原料II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A層(表層)用之單軸擠出機,將聚烯烴原料II供給至B層(內層)用之單軸擠出機,以200~280℃,更佳為220~280℃,再更佳為240~270℃進行熔融擠出。然後,以設置於聚合物管中途的過濾器去除異物或改性聚合物等後,以多歧管型A層/B層/A層複合T字模進行積層,吐出至流延鼓(casting drum)上,而得到具有A層/B層/A層之層結構的積層未拉伸片。此時,積層厚度比較佳為1/8/1~1/60/1的範圍。藉由設為上述範圍,含有聚丙烯原料I的表層會薄薄地均勻形成於薄膜表面,使拉伸時所形成之突起的高度的均勻性增加,可抑制粗大突起的形成。
又,流延鼓其表面溫度為40~100℃,較佳為60~100℃,更佳為75~100℃。又,亦可作成A層/B層之2層積層結構。作成2層積層結構時,表層之A層較佳含有熔點為50℃以上135℃以下的聚丙烯樹脂。就對流延鼓之密接方法而言,可採用靜電施加法、利用水的表面張力之密接方法、氣刀法、加壓輥法、水中流延法等當中的任一種手法,惟較佳為薄膜的平面性良好且可控制表面粗糙度的氣刀法。氣刀的空氣溫度為40~80℃,吹出的空氣速度較佳為130~150m/s。又,為了不發生薄膜的振動,較佳適當調整氣刀的位置以使空氣流至製膜下游側。
所得未拉伸片係導入至縱拉伸步驟。於縱拉伸步驟中,係首先使未拉伸片接觸保持於80℃以上130℃以下,較佳為90℃以上120℃以下,更佳為100℃以上110℃以下的多個金屬輥而進行預熱,並在設有周速差的輥間朝長度方向拉伸3~8倍後,冷卻至室溫。拉伸溫度為130℃以上160℃以下,較佳為140℃以上155℃以下,更佳為145℃以上150℃以下。縱拉伸之預熱步驟,透過以低溫運送,並一口氣以高溫進行拉伸,可於縱拉伸後之一軸拉伸薄膜表面形成高熔點部與低熔點部,在將薄膜粗面化上為重要者。當預熱溫度與拉伸溫度大幅不同時,薄膜觸及高溫之拉伸輥時會朝寬度方向收縮。此時,因薄膜不均勻地收縮,而產生流程方向的皺褶。作為其解決方法,拉伸輥可使用陶瓷輥。吾人發現,在陶瓷輥上,薄膜容易滑動,藉由薄膜均勻地收縮而能夠無皺褶地實施拉伸。拉伸倍率小於3倍時,有薄膜的配向會減弱而導致強度降低之情形,因此較佳為3倍以上6倍以下,更佳為4倍以上5.5倍以下。
其次,將縱一軸拉伸薄膜導向拉幅機並以夾具夾持薄膜的端部而預熱後,朝寬度方向橫向拉伸7~13倍。一邊將縱一軸拉伸薄膜表面的低熔點部部分熔融一邊進行拉伸,低熔點部分其拉伸倍率變高,使薄膜表面的實質拉伸倍率產生差異,而使薄膜表面粗面化。由此,預熱及拉伸溫度為165~180℃,更佳為170~180℃,更佳為173~180℃。如此,要以極高溫進行橫向拉伸,可藉由使內層以高熔點之樹脂為主成分,並僅對薄膜的表層添加低熔點樹脂來達成。
於後續之熱處理及鬆弛處理步驟中,係在以夾具拉緊夾持寬度方向的狀態下一邊朝寬度方向以2~20%的鬆弛率賦予鬆弛,一邊以160℃以上且小於170℃的溫度進行熱固定,在以夾具拉緊夾持寬度方向的狀態下經過80~100℃下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於捲繞步驟中裁切薄膜邊緣部,並捲成薄膜製品捲。藉由在高溫下進行熱固定,可緩和薄膜內的殘留應力,而降低熱收縮率。
如以上方式所得之聚烯烴薄膜可於包裝用薄膜、表面保護薄膜、工程薄膜、衛生用品、農業用品、建築用品、醫療用品等各種用途中使用,尤其是因為表面平滑性優良,而能夠適用於作為表面保護薄膜、工程薄膜、離型用薄膜。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對本發明詳細加以說明。此外,特性係根據以下方法來進行測定、評定。
(1)薄膜厚度
使用微厚度計(ANRITSU公司製)來進行測定。採取薄膜成10cm見方,任意測定5點並求取平均值。
(2)平均粗糙度(Sa)、山高(Sp)、谷深(Sv)
測定係使用RYOKA CHEMICAL SYSTEMS(股)VertScan2.0 R5300GL-Lite-AC來進行,藉由隨附之解析軟體對拍攝畫面以多項式4次近似進行面校正而求出表面形狀。測定條件如下述。測定係對薄膜的兩面各以n=3進行,求出各面的平均值而作為各面的Sa、Sp、Sv而採用。此外,表1中記載A面之值。
製造商:RYOKA CHEMICAL SYSTEMS股份有限公司
裝置名稱:VertScan2.0 R5300GL-Lite-AC
測定條件:CCD攝影機SONY HR-57 1/2吋 物鏡:5x 中間透鏡:0.5x 波長濾波器:530nm white(白) 測定模式:Wave(波) 測定軟體:VS-Measure 版本5.5.1 解析軟體:VS-Viewer 版本5.5.1 測定區域:1.252mm×0.939mm
(3)薄膜的霧度 對薄膜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NDH-5000),依循JIS K7136(2000)測定23℃下的霧度值(%)3次,採用平均值。 (4)原料、薄膜的熔點 於鋁製秤盤中採取原料片及聚烯烴薄膜5mg作為試料,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SEIKO電子工業製RDC220)進行測定。首先,在氮氣環境下以10℃/分鐘由室溫升溫至260℃(首輪),保持10分鐘後,以10℃/分鐘冷卻至20℃。以在保持5分鐘後,再次以10℃/分鐘升溫(第二輪)時所觀測到之最高溫側所出現之熔融曲線的頂部溫度作為熔化峰溫度。
(5)厚度方向的彈性模數 測定係使用ELIONIX(股)製奈米壓痕測試儀「ENT-2100」,依循ISO 14577(2002)所規定之方法來進行測定。對聚烯烴薄膜塗布1滴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Aronalpha”(註冊商標)專業用耐衝擊」,經由瞬間膠將聚烯烴薄膜固定於專用之試樣固定台來進行測定。測定係使用稜線角115°之三角錐鑽石壓件(Berkovich壓件)。測定數據係藉由「ENT-2100」之專用解析軟體(版本 6.18)來處理,測定壓入彈性模數EIT(GPa)。測定係對薄膜的兩面,各以n=10進行,求出其平均值,採用較小的值作為薄膜之厚度方向的彈性模數。因此,表中係記載兩面之測定值的平均值當中較小的值。 測定模式:負載-卸載試驗 最大負載:0.5mN 達到最大負載時的保持時間:1秒 負載速度、卸載速度:0.05mN/sec
(6)魚眼的個數 將切成A4版的聚烯烴薄膜置於黑色紙上,在螢光燈下根據目視,掩蔽光的穿透程度較弱的部分。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該等部分,將最大長度為50μm以上的部分判斷為魚眼,並計數魚眼的個數。評定係以A4試樣對8張實施,換算成每1m見方。
(7)主收縮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之150℃、15分鐘的熱收縮率(150℃熱收縮率) 針對聚烯烴薄膜之主收縮方向及其正交方向,切出5條寬10mm、長200mm(測定方向)的試料,在距兩端25mm的位置劃標記作為標線,以萬能投影機測定標線間的距離而作為試樣長度(l0 )。其次,將試片夾於紙間並於零負載的狀態下,在保溫為150℃的烘箱內加熱15分鐘後取出,於室溫下冷卻後,以萬能投影機測定尺寸(l1 )並依下述式求值,以5條的平均值作為主收縮方向及其正交方向各者的熱收縮率,並求出其和。 熱收縮率={(l0 -l1 )/l0 }×100(%)
(8)與黏著膠帶的離型性評定 將日東電工(股)製聚酯黏著膠帶NO.31B以滾輪黏貼於積層結構之聚烯烴薄膜,將其切成19mm寬而製成試樣。將此試樣使用拉伸試驗機以500mm/min的速度進行剝離,依以下基準進行評定。 ○:於表層與內層間未發生層間剝離, 能以一定速度剝離。 △:於表層與內層間未發生層間剝離, 但剝離阻力略強,於剝離時速度上下起伏。 ×:於表層與內層間發生層間剝離, 或剝離非常嚴重,而於被黏物表面殘留剝離痕。
(9)對被黏物的轉印評定 將聚烯烴薄膜及厚度40μm之日本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ZEONOR薄膜”(註冊商標)切成寬100mm、長100mm的正方形,以聚烯烴薄膜之A面與“ZEONOR薄膜”相接觸的方式重疊,以2片壓克力板(寬100mm、長100mm)將其夾住,施加2kg的負載,於23℃的大氣環境下靜置24小時。24小時後,目視觀察“ZEONOR薄膜”的表面(聚烯烴薄膜所相接的面),依以下基準進行評定。 ○:乾淨,與施加負載前同等 △:確認有較弱之凹凸 ×:確認有較強之凹凸
(10)130℃下的最大點強度 針對聚烯烴薄膜之主收縮方向之正交方向,切出寬10mm、長50mm(測定方向)之試料,以初始夾頭間距離20mm裝設於矩形試樣拉伸試驗機(ORIENTEC製TENSILON UCT-100)上,連同夾頭投入至加熱至130℃的烘箱中,加熱1分鐘後,將拉伸速度設為300mm/分鐘而進行薄膜的拉伸試驗。讀取試樣斷裂前的最大負載,算出其除以試驗前之試料的剖面積(薄膜厚度×寬(10mm))所得的值作為最大點強度之應力,測定係對各試樣各進行5次,以其平均值進行評定。此外,用於算出最大點強度的薄膜厚度係使用上述(1)中所測得的值。
(實施例1)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60質量份與聚丙烯原料I(出光興產(股)公司製、L-MODU S901、MFR:50g/10分鐘、熔點:80℃)4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烯烴原料II 99.5質量份、分支鏈狀聚丙烯樹脂(Basell公司製)0.5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2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feed block)型A/B/A複合T字模以1/34/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90℃的流延鼓上,並藉由氣刀使其密接於流延鼓。其後,對流延鼓上之薄片的非冷卻鼓面噴射加壓空氣予以冷卻,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08℃,在設有周速差之148℃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5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80℃預熱3秒後,以176℃拉伸8.5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12%的鬆弛一邊以167℃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8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2)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50質量份與聚丙烯原料I(出光興產(股)公司製、L-MODU S901、MFR:50g/10分鐘、熔點:80℃)5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烯烴原料II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2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A複合T字模以1/58/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70℃的流延鼓上,並藉由氣刀使其密接於流延鼓。其後,對流延鼓上之薄片的非冷卻鼓面噴射加壓空氣予以冷卻,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12℃,在設有周速差之143℃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5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76℃預熱3秒後,以172℃拉伸9.0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9%的鬆弛一邊以160℃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8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40質量份與聚丙烯原料I(Japan Polypropylene(股)公司製、Welnex RFX4V、MFR:6.0g/10分鐘、熔點:127℃)6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丙烯原料II 99.5質量份、分支鏈狀聚丙烯樹脂(Basell公司製)0.5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3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A複合T字模以1/58/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45℃的流延鼓上,並藉由氣刀使其密接於流延鼓。其後,對流延鼓上之薄片的非冷卻鼓面噴射加壓空氣予以冷卻,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28℃,在設有周速差之132℃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1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79℃預熱3秒後,以177℃拉伸8.2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13%的鬆弛一邊以168℃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8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4)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80質量份與聚丙烯原料I(出光興產(股)公司製、L-MODU S901、MFR:50g/10分鐘、熔點:80℃)2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烯烴原料II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2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A複合T字模以1/58/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95℃的流延鼓上,並藉由氣刀使其密接於流延鼓。其後,對流延鼓上之薄片的非冷卻鼓面噴射加壓空氣予以冷卻,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40℃,在設有周速差之140℃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5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67℃預熱3秒後,以167℃拉伸8.0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9%的鬆弛一邊以140℃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8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5) 將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50質量份、聚烯烴原料III(住友化學(股)公司製、MFR:7.5g/10分鐘、熔點:163℃)45質量份、分支鏈狀聚丙烯樹脂(Basell公司製)5質量份以此比率混合而由計量料斗將原料供給至雙軸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混練,由模具吐出成股線狀,於25℃的水槽中冷卻固化並切成小片狀,而得到聚丙烯原料IV。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 70質量份與上述聚丙烯原料IV 3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丙烯原料II 80質量份與上述聚烯烴原料III 2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2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A複合T字模以1/10/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98℃的流延鼓上,並由氣刀吹灑加壓空氣使其密接於流延鼓,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95℃,在設有周速差之155℃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5.2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78℃預熱3秒後,以176℃拉伸8.8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18%的鬆弛一邊以168℃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8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1)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50質量份與聚丙烯原料I(出光興產(股)公司製、L-MODU S901、MFR:50g/10分鐘、熔點:80℃)5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烯烴原料II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6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A複合T字模以1/88/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30℃的流延鼓上,並藉由氣刀使其密接於流延鼓。其後,對流延鼓上之薄片的非冷卻鼓面噴射加壓空氣予以冷卻,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40℃,在設有周速差之140℃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6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60℃預熱3秒後,以155℃拉伸8.0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10%的鬆弛一邊以120℃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2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93.3質量份,及碳酸鈣80質量%與聚丙烯20質量%複合而成的主原料(三共精粉(股)製、2480K、碳酸鈣粒子:6μm)6.7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熔融擠出機,且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烯烴原料II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熔融擠出機,於24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6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複合T字模以8/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30℃的流延鼓上而得到流延薄片。接著,使用多個陶瓷輥於125℃進行預熱,在125℃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6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65℃預熱3秒後,以160℃拉伸8.0倍。於後續熱處理步驟中,係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10%的鬆弛一邊以160℃進行熱處理,其後於130℃經過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9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3) 將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供給至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4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6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50℃的流延鼓上,並藉由氣刀使其密接於流延鼓。其後,對流延鼓上之薄片的非冷卻鼓面噴射加壓空氣予以冷卻,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40℃,在設有周速差之140℃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6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70℃預熱3秒後,以165℃拉伸8.0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10%的鬆弛一邊以150℃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25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4) 將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50質量份、聚烯烴原料III(住友化學(股)公司製、MFR:7.5g/10分鐘、熔點:163℃)45質量份、分支鏈狀聚丙烯樹脂(Basell公司製)5質量份以此比率混合而由計量料斗將原料供給至雙軸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混練,由模具吐出成股線狀,於25℃的水槽中冷卻固化並切成小片狀,而得到聚丙烯原料IV。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 70質量份與聚丙烯原料IV 3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烯烴原料II 80質量份與上述聚烯烴原料III 20質量份進行乾式摻合並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6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2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A複合T字模以1/34/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70℃的流延鼓上,並由氣刀吹灑加壓空氣使其密接於流延鼓,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33℃,在設有周速差之138℃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3.9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73℃預熱3秒後,以172℃拉伸7.2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4%的鬆弛一邊以145℃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8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5) 將乙烯-丙烯共聚合樹脂(三井化學(股)公司製、MFR:7g/10min、熔點:140℃)90質量份、高密度聚乙烯原料(日本聚乙烯(股)公司製、熔點:133℃)10質量份以此比率混合而由計量料斗將原料供給至雙軸擠出機,於220℃進行熔融混練,由模具吐出成股線狀,於25℃的水槽中冷卻固化並切成小片狀,而得到聚丙烯原料V。 將作為A層(表層)用之原料的上述聚丙烯原料V供給至表層用之單軸之一軸擠出機,且將作為B層(內層)用之原料的聚烯烴原料II(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MFR:2.9g/10分鐘、熔點:164℃)供給至內層用之單軸之一軸熔融擠出機,於240℃進行熔融擠出,以截斷值20μm之燒結過濾器去除異物後,使用供料套管型A/B/A複合T字模以1/34/1的厚度比積層,吐出至表面溫度經控制於90℃的流延鼓上,並由氣刀吹灑加壓空氣使其密接於流延鼓,而得到未拉伸片。接著,使用陶瓷輥將該薄片預熱至108℃,在設有周速差之148℃的輥間朝薄膜的長度方向進行4.6倍拉伸。其次,以夾具夾持其端部而予以導入至拉幅機式拉伸機中,以180℃預熱3秒後,以176℃拉伸8.5倍,並一邊朝寬度方向賦予12%的鬆弛一邊以167℃進行熱處理,其後經過100℃的冷卻步驟並導向拉幅機的外側,鬆開薄膜端部的夾具,將薄膜捲繞於捲芯,而得到厚度18μm的聚烯烴薄膜。將所得薄膜的物性及評定結果示於表1。
[表1]
  實施例 1 實施例 2 實施例 3 實施例 4 實施例 5 比較例 1 比較例 2 比較例 3 比較例 4 比較例 5
Sa (nm) 350 280 140 220 180 20 430 110 55 700
Sp/Sv (-) 1.2 1.6 1.6 2.3 1.7 2.8 3.0 5.2 1.6 2.6
Sp/Sa (-) 9.7 8.2 4.0 13.3 5.3 14.0 22.3 15.0 5.8 15.7
霧度值 (%) 9.6 13.0 2.4 7.0 4.3 1.0 95.0 1.0 2.0 70.0
厚度方向的 彈性模數 (GPa) 1.9 2.1 1.7 2.4 2.7 2.1 3.3 2.8 2.5 1.9
薄膜的熔點 (℃) 171 168 169 163 173 159 167 162 166 169
魚眼的個數 (個/m2 ) 3.0 4.0 6.0 2.0 2.0 4.0 - 1.0 2.0 20.0
150℃熱收縮率 (%) 2.4 5.3 8.0 13.0 2.8 17.0 8.3 9.2 12.4 2.8
130℃最大點強度 (MPa) 76 73 65 72 90 63 76 68 58 72
與黏著膠帶的離型性 × × ×
對被黏物的轉印性 × ×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如上述,本發明之聚烯烴薄膜可於包裝用薄膜、離型用薄膜、工程薄膜、衛生用品、農業用品、建築用品、醫療用品等各種用途中使用。尤其是因為透明平滑性優良,而能夠適用於作為要求製品之表面平滑性的用途之離型用薄膜、工程薄膜;甚而,由於離型性優良,而適用於作為黏著性樹脂層之覆蓋膜等的離型薄膜。
無。
無。
無。

Claims (8)

  1. 一種聚烯烴薄膜,其係具有包含至少兩側之表層與內層的積層結構,且於至少其中一表層含有熔點為50℃以上135℃以下的聚丙烯樹脂、及於230℃、21.18N的負載下所測定之熔融流動率為5g/10分鐘30g/10分鐘以下的聚丙烯樹脂之至少一者的拉伸薄膜,其至少單面(A面)的平均粗糙度Sa為65~600nm,該A面之山高Sp及該A面之谷深Sv的比之Sp/Sv的值為2.5以下,霧度為30%以下,該A面之山高Sp及該A面的平均粗糙度Sa的比之Sp/Sa的值小於13。
  2. 如請求項1之聚烯烴薄膜,其含有同元聚丙烯樹脂作為該熔點為50℃以上135℃以下的聚丙烯樹脂。
  3.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薄膜,其厚度方向的彈性模數為2.3GPa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薄膜,其以差示操作熱量計DSC由30℃升溫至260℃時,於165℃以上具有熔化峰。
  5.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薄膜,其魚眼的個數為5.0個/m2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薄膜,其主收縮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之150℃、15分鐘之熱收縮率的和為8.0%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烯烴薄膜,其在130℃下進行測定時之薄膜主收縮方向之正交方向的最大點強度為70MPa以上。
  8. 一種離型用薄膜,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聚烯烴薄膜而成。
TW108135811A 2018-10-05 2019-10-03 聚烯烴薄膜、及離型用薄膜 TWI827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9785 2018-10-05
JP2018-189785 2018-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197A TW202024197A (zh) 2020-07-01
TWI827693B true TWI827693B (zh) 2024-01-01

Family

ID=7005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811A TWI827693B (zh) 2018-10-05 2019-10-03 聚烯烴薄膜、及離型用薄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6753540B1 (zh)
KR (1) KR20210069630A (zh)
CN (1) CN112771102A (zh)
TW (1) TWI827693B (zh)
WO (1) WO202007129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839A (zh) * 2014-07-09 2017-03-01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及脱模用膜
JP2018141122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2859A (en) 1979-11-19 1981-06-17 Asahi Optical Co Ltd Light scanner
JP2507522B2 (ja) * 1988-03-10 1996-06-12 東レ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3511305B2 (ja) * 1994-01-27 2004-03-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延伸フィルム
JP2005138386A (ja) 2003-11-06 2005-06-02 Toyobo Co Ltd 熱収縮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フィルム
JP6090137B2 (ja) * 2013-12-05 2017-03-08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CN106029754B (zh) * 2014-02-28 2019-09-03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聚丙烯膜
EP3372382B1 (en) * 2015-11-05 2021-06-16 Toray Industries, Inc.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 multilayered film including metal film, and film capacitor
JP2017125184A (ja) 2016-01-07 2017-07-20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および離型用フィルム
CN110225937B (zh) * 2017-02-07 2022-08-30 东丽株式会社 双轴取向聚丙烯膜
JP6512374B2 (ja) * 2017-02-07 2019-05-15 東レ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WO2018147355A1 (ja) * 2017-02-10 2018-08-1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部品搭載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積層体、電磁波遮蔽シー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839A (zh) * 2014-07-09 2017-03-01 东丽株式会社 聚丙烯膜及脱模用膜
JP2018141122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1102A (zh) 2021-05-07
JP6753540B1 (ja) 2020-09-09
WO2020071291A1 (ja) 2020-04-09
JP6962426B2 (ja) 2021-11-05
TW202024197A (zh) 2020-07-01
KR20210069630A (ko) 2021-06-11
JPWO2020071291A1 (ja) 2021-02-15
JP2020203486A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9685B1 (ko) 폴리프로필렌 필름 및 이형용 필름
JP7205611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2014030974A (ja)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7070426B2 (ja)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TWI824130B (zh) 聚丙烯薄膜
WO2016051897A1 (ja)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TWI827693B (zh) 聚烯烴薄膜、及離型用薄膜
JP7355173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フィルム
JP2019007006A (ja) 熱収縮性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7400851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および離型用フィルム
WO2022210693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WO2022210688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TWI835906B (zh) 聚丙烯薄膜、及離型薄膜
JP7107383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フィルム
JP2016064654A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および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TW202031462A (zh) 聚丙烯薄膜、及離型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