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171B - 捆束機以及帶捲軸 - Google Patents

捆束機以及帶捲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4171B
TWI824171B TW109128376A TW109128376A TWI824171B TW I824171 B TWI824171 B TW I824171B TW 109128376 A TW109128376 A TW 109128376A TW 109128376 A TW109128376 A TW 109128376A TW I824171 B TWI824171 B TW I8241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ple
tape
binding
binding machine
gr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8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0707A (zh
Inventor
田口聡
小林建司
竹村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0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0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17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2Supports for plants; Trellis for strawberries or the like
    • A01G9/128Fixing of plants to supports, e.g. by means of cl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4Supports for hops, vines, or trees
    • A01G17/06Trellis-work
    • A01G17/08Tools e.g. clips for attaching hops, vines, or boughs to trellis-work; Ty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9/00Independent binders, e.g. for hay; Binders attachable to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4Supports for hops, vines, or trees
    • A01G17/06Trellis-work
    • A01G17/08Tools e.g. clips for attaching hops, vines, or boughs to trellis-work; Tying devices
    • A01G17/085Espalier machines; Ty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16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sever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from supply and then applying it around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65H16/005Dispensers, i.e. machines for unwinding only parts of web ro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 B65H35/002Hand-held or 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9/00Unwinding or paying-out filamentary material; Support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packages from which filamentary material is to be withdrawn or paid-out
    • B65H49/36Securing packages to suppor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0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out flanges, e.g. cop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3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2301/4132Cantilever arrangement
    • B65H2301/41324Cantilever arrangement linear movement of roll support
    • B65H2301/4133Cantilever arrangement linear movement of roll support speci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6Securing handled material to another material
    • B65H2301/5161Binding processes
    • B65H2301/51611Binding processes involving at least a binding element travers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e.g. stap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3Size of webs
    • B65H2701/11332Size of webs strip, tape, narrow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5Ropes, lines
    • B65H2701/358Strings for guiding pl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7Tap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捆束機係包括:收容部,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主握把;以及扣釘件臂;收容部係在收容有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之狀態中,具有:側壁部,與捆束帶的側面相向;以及周緣部,與側壁部連續,相向於捆束帶的表面,其中,在一部份形成有用於收容捆束帶之開口。

Description

捆束機以及帶捲軸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捆束機及帶捲軸。
在栽培農作物時,係於捆束作業使用園藝用捆束機。例如在胡瓜、葡萄、蕃茄、梨、李子等之農作物栽培中,為了捆束植物的蔓或莖到支柱或網體等,而使用園藝用之捆束機。捆束機係包括用於收容捲繞有捆束帶之帶捲軸之帶匣部(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7-221149號公報、日本特開2005-224197號公報、日本特開2017-22239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4-175377號公報、日本特開2017-222403號公報、日本特開2004-224412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17-222399號公報)。
在日本特開2017-221149號公報中,係記載有這種帶匣部之一例。日本特開2005224197號公報的圖8所述之帶匣部係包括:收容部,相當於收容帶捲軸之梭殼;以及蓋體,以收容部的上端緣為支點而可開閉地,被安裝於捆束機本體,相當於可開閉地被形成於收容部之開蓋體口之蓋體。
日本特開2005-224197號公報所述之帶匣係包括:收容部,配合帶捲軸之形狀之有底圓筒形之梭殼;以及頂蓋,被安裝於收容部,其係開閉式。
但是,為了裝填帶捲軸到這些文獻所述之捆束機,需要在打開卡合在用於收容帶捲軸之收容部之蓋體後,設置帶捲軸到收容部,再關閉蓋體之煩雜作業。又,當設置帶捲軸到收容部時,必須重新握持捆束機,以維持收容部為水平,使得帶捲軸不會失誤掉落。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22114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22419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7-22239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4-17537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4-224412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7-222399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7-222403號公報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提供一種可簡單地設置帶捲軸到收容部之捆束機。
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捆束機,係包括:收容部,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主握把,自一端側,可拉出地導引被收容部所收容之捆束帶的一部份;以及扣釘件臂,可旋轉地被設於主握把,其中,其具有:握持部,握持自主握把的一端側,被拉出之捆束帶;以及捆束部,捲繞被握持後之捆束帶到被捆束物,捆束處理該捆束帶;收容部係在收容有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之狀態中,具有:側壁部,與捆束帶的側面相向;以及周緣部,與側壁部連續,相向於捆束帶的表面,其中,於一部份形成有用於收容捆束帶之開口。
又,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捆束機,係包括:收容部,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主握把,自一端側,可拉出地導引被收容部所收容之捆束帶的一部份;以及扣釘件臂,可旋轉地被設於主握把,其中,其具有:握持部,握持自主握把的一端側,被拉出之捆束帶;以及捆束部,捲繞被握持後之捆束帶到被捆束物,以捆束處理該捆束帶;收容部係當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 後,具有:第1內壁面,相向於捆束帶的圓形側面的至少一部份;第2內壁面,相向於捆束帶之圓形之另一邊之側面的至少一部份;以及第3內壁面,連接第1內壁面與第2內壁面,形成有用於收容捆束帶於內部之開口。
而且,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捆束機,係包括:收容部,為了收容被捲繞之捆束帶,於一邊之側面形成有開口;以及卡合部,為了卡合捆束帶,被設於自收容部的另一邊之側面,往開口之方向。
7:訂書針匣
10:捆束機
11:旋轉軸部
12:拉伸彈簧
13:螺旋彈簧
14:軸部
18:訂書針驅動器
20:主握把
22:訂書針匣單元
22A:鉤體
23:訂書針收容部
24:推桿單元
25:扣釘件導引器
26:帶匣單元
26A:梭殼
26A1:表面部
26A11:肋體
26A13:第1內壁面
26A2:內表面部
26A22:第2內壁面
26A23:支撐部
26A3:周緣部
26A31:第3內壁面
26B:保持單元
26B1:按鍵
26B2:轉軸
26B21:圓筒部
26B22:卡合部
26B221:底面部
26B222:傾斜面部
26B223:擴徑部
26B3:公螺紋
26B4:壓縮彈簧
26B5:墊圈
26C:煞車單元
26C1:煞車片(抵接部)
26C2:凸部
26C3:公螺紋
26C4:外壁部
26C5:內壁部
26C6:壓縮彈簧
26D:鉤安裝件
26D1:第1安裝部
26D11:銷釘(第1凸部)
26D12:孔(第1凹部)
26D2:第2安裝部
26D21:銷釘(第2凸部)
26D22:孔(第2凹部)
26D3:連接部
26E:鉤體
27:訂書針導引部
28:帶搬運單元
28A:帶保持器
28B:帶導引器
30A:切斷刀
30B:鎖固機構
33D:尖端
30:帶切斷部
32:訂書針驅動器
33:敲出部
33L,33R:側緣
33P:基端
34:安裝部
35:墊圈構件
36:扭力螺旋彈簧
37:軸部
38,39:磁鐵
40:捆束機本體
44:帶保持器
50:扣釘件臂
52:臂部
54:扣釘件(捆束部)
54A:釘扣面
54L,54R:被導引面
55:凹槽
56:帶握持單元(握持部)
57L,57R:導引面
60:帶抓取器
60B:尖端部
61:訂書針
62:訂書針匣本體
62A:射出口
70:操作握把
70A:軸部
72:握把
72A:旋轉軸部
72B:桿部
72C:鏈接部
72D:鉤體
72E:公螺紋
74A:貫穿孔
74:第1握把套
75:限制部
76:第2握把套
77:被抵接部
77A:螺絲構件
77B:突部
77C:傾斜面
78:貫穿孔
79:訂書針去除工具
79B:握持部
79C:桿體
79D:凸部
80:操作握把
82:握把
82A:旋轉軸部
82B:桿部
82C:鏈接部
82D:鉤體
86:握把套
86A:孔
96:帶匣單元
96A:梭殼
96A1:表面部
96A11:壁面
96A3:周緣部
96B:保持單元(卡合部)
96B2:第1轉軸
96B21:傾斜面
96B22:卡合部
96B3:第2轉軸
96B31:傾斜面
96B32:卡合部
96B4:旋轉軸
96B5:第1壓縮彈簧
96B6:鎖固部
96B61:鎖固桿
96B62:鋼球
96B63:第2壓縮彈簧
96B64:擋止器面
100:皇冠部
100R:面
101,102:腳部
101P:基端
102P:基端
200:底壁
200A:上表面
200B:下表面
201:尖端部
205:剛性構件
231:尖端部
232:基端部
233:底壁部
234,235:側壁部
250:前壁部
251:安裝部
252:舌片部
270:延伸部
271:第1安裝部
272:第2安裝部
273:定位部
274:貫穿孔
331:訂書針導引部
331F:壁面
332:端部
341:卡合部
541:彎曲臂
542:彎曲臂
551:第1凹槽
552:第2凹槽
551L:第1端部
551R:第2端部
552L:第4端部
552R:第3端部
752:軸承部
753:基部
753A:中央部
753B:葉片部
AX:軸
AX2:軸
AX3:軸
C:卷心
F:膠片
O3:支點
S:被捆束物
ST:訂書針
TP:帶體(捆束帶)
TR:帶捲軸(捆束帶)
TR1:側面
TR2:側面
V551:第1凹槽長度
YTP:寬度
〔圖1〕係捆束機之右側視圖。
〔圖2〕係捆束機之左側視圖。
〔圖3〕係待機狀態中之捆束機之剖面圖。
〔圖4〕係抓住帶體之狀態中之捆束機之剖面圖。
〔圖5〕係拉出帶體後之狀態中之捆束機之剖面圖。
〔圖6〕係插入被捆束物後之狀態中之捆束機之剖面圖。
〔圖7〕係開始敲出訂書針後之狀態中之捆束機之剖面圖。
〔圖8〕係敲出訂書針中之狀態中之捆束機之剖面圖。
〔圖9〕係結束敲出訂書針後之狀態中之捆束機之剖面圖。
〔圖10〕係表示捆束機組裝有帶捲軸之外觀圖。
〔圖11A〕係帶匣單元之重要部位之剖面圖。
〔圖11B〕係帶捲軸組裝時之帶匣單元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12A〕係保持帶捲軸前之帶匣單元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12B〕係在軸向上行進之轉軸,抵接於膠片之狀態中之帶匣單元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12C〕係在軸向上行進之轉軸,通過膠片後之狀態中之帶匣單元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12D〕係轉軸的底面部抵接於膠片,保持帶捲軸之狀態中之帶匣單元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13〕係包括鉤安裝件及鉤體之捆束機之立體圖。
〔圖14〕係煞車單元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15〕係表示煞車片之帶匣單元之透視圖。
〔圖16〕係操作握把之立體圖。
〔圖17〕係自金屬製握把側觀看操作握把所得之仰視圖。
〔圖18〕係通過第1握把套的貫穿孔之剖面圖。
〔圖19〕係操作握把之立體圖。
〔圖20〕係握把套的桿部插入部分之剖面圖。
〔圖21A〕係自相向於一邊之側面之方向觀看帶匣單元所得之側視圖。
〔圖21B〕係自相向於另一邊之側面之方向觀看帶匣單元所得之側視圖。
〔圖22A〕係帶捲軸組裝時之帶匣單元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22B〕係表示膠片的肋體係傾斜面及抵接於傾斜面之外觀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22C〕係表示帶捲軸係卡合部及卡合於卡合部,帶捲軸被保持之外觀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22D〕係表示被鎖固部所鎖固後之狀態之重要部位剖面圖。
〔圖23〕係放大表示敲出開始圖7所示之訂書針後之狀態中之訂書針驅動器之剖面圖。
〔圖24〕係放大表示結束敲出圖9所示之訂書針後之狀態中之訂書針驅動器之剖面圖。
〔圖25〕係圖9所示之訂書針驅動器之立體圖。
〔圖26〕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訂書針驅動器之立體圖。
〔圖27〕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訂書針導引部之立體圖。
〔圖28〕係表示圖27所示之訂書針收容部之立體圖。
〔圖29〕係表示圖27所示之訂書針導引部之立體圖。
〔圖30〕係自訂書針收容部的基端部側觀看訂書針導引部所得之後視圖。
〔圖31〕係概示敲出圖8所示之訂書針中之狀態中之訂書針與訂書針導引部之位置關係之剖面圖。
〔圖32〕係表示訂書針去除工具通過貫穿孔,以壓抵於扣釘件導引器後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33〕係自主握把的尖端部側,觀看圖32所示之訂書針去除工具之一例所得之立體圖。
〔圖34〕係表示被主握把所收容之狀態之訂書針去除工具之立體圖。
〔圖35〕係表示訂書針去除工具之變形例之剖面圖。
〔圖36〕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訂書針導引部之立體圖。
〔圖37〕係沿著圖36中的XIX-XIX線之剖面圖。
〔圖38〕係為了與本發明做比較,概示先前捆束機中之訂書針收容部之剖面圖。
〔圖39〕係表示捆束機所使用之訂書針之正視圖。
〔圖40〕係表示捆束帶體中之狀態之訂書針之立體圖。
〔圖41〕係圖40所示之訂書針之俯視圖。
〔圖42〕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扣釘件之立體圖。
〔圖43〕係自訂書針匣單元側觀看圖42所示之扣釘件所得之立體圖。
〔圖44〕係概示圖43所示之凹槽之圖。
〔圖45〕係表示被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捆束機所捆束之帶體及訂書針之剖面 圖。
〔圖46〕係概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扣釘件之動作之圖。
〔圖47〕係接著圖46而概示扣釘件之動作之圖。
〔圖48〕係接著圖47而概示扣釘件之動作之圖。
〔圖49〕係接著圖48而概示扣釘件之動作之圖。
〔圖50〕係表示共通於本發明各實施形態之捆束機的內部構造之剖面圖。
〔圖51〕係表示開始敲出訂書針後之狀態中之訂書針驅動器之立體圖。
〔圖52〕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限制部之剖面圖。
〔圖53〕係自右後方觀看圖52所示之限制部所得之立體圖。
〔圖54〕係表示圖53所示之限制部被安裝於主握把後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55〕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限制部之剖面圖。
〔圖56〕係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限制部之剖面圖。
〔圖57〕係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限制部之剖面圖。
〔圖58〕係自右後方觀看圖57所示之限制部所得之立體圖。
〔圖59〕係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限制部之剖面圖。
〔圖60〕係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限制部之剖面圖。
〔圖61〕係表示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限制部之剖面圖。
以下,使用圖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以下之實施形態,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例示,其旨趣並不使本發明僅侷限於該實施形態。
圖1及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園藝用之捆束機10之右側視圖及左側視圖。圖3係圖1中之捆束機10之剖面圖。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方便說明,有時將帶保持器28A係 自收容有捆束用之帶體TP之帶匣單元26延伸,朝向被設於帶體TP被拉出之捆束機10的尖端之帶導引器28B之方向(圖1中之紙面右方向,圖2中之紙面左方向),稱做「前方」,將相反方向(圖1中之紙面左方向,圖2中之紙面右方向)稱做「後方」。又,有時將帶體TP自帶導引器28B被拉出,以朝向待機狀態中之帶握持單元56之方向(圖1及圖2中之紙面上方向),稱做「上方」,將相反方向(圖1及圖2中之紙面下方向)稱做「下方」。
以下,概說捆束機10的主要構造。之後,詳述捆束機10的特徵性構造。
本實施形態之園藝用之捆束機10,係例如可被使用於農作物(「被捆束物」之一例)之引誘捆束作業。捆束機10係包括:主握把20;訂書針匣單元22,可旋轉地被安裝於主握把20;扣釘件臂50,可旋轉地被安裝於主握把20;以及操作握把70,可旋轉地被安裝於扣釘件臂50。
主握把20係被形成為細長直線狀之構件。主握把20係包括帶搬運單元28、帶切斷部30、及訂書針驅動器32。又,在主握把20的後端部,安裝有帶匣單元26。主握把20與帶匣單元26,也可以一體形成。
帶匣單元26係用於收容被捲繞於捲軸上之帶體TP(以下,有時將被捲繞後之帶體TP稱做帶捲軸TR(「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之一例)。)之機構。如圖1等所示,帶匣單元26係被設於主握把20的後端部。針對帶匣單元26的構造,係詳述於下。
帶搬運單元28係包括帶保持器28A、及帶導引器28B。帶保持器28A係用於自帶匣單元26,搬運帶體TP至帶導引器28B之路徑,沿著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被鋪設。帶保持器28A係包括:底部,面對帶體TP的一邊的表面;以及蓋部,面對帶體TP的另一邊的表面(以下,有時將帶體TP的另一邊的表面稱做「內表面」。)。底部與蓋部之構造,係例如可將長邊方向之一邊側當作支點以開閉。
帶導引器28B(圖3~圖9)係用於自帶保持器28A,導引拉出帶體TP的尖端到上方側之構件。帶導引器28B係被配設於帶保持器28A的前端部之側,可旋轉地被設於主握把20的前端部。帶導引器28B係具有分別面對帶體TP的表面、內表面、及兩側部的至少一部份之壁面,使得貫穿後之帶體TP不容易脫落。
帶切斷部30係包括:切斷刀30A,用於切斷帶體TP;以及鎖固機構30B,用於鎖固及解除鎖固切斷刀30A。在更換切斷刀30A時,係以鎖固機構30B進行解除鎖固,以卸下切斷刀30A。切斷刀30A係被設成可與帶導引器28B一體旋轉,藉被未圖示之彈性構件所推壓,使得在待機狀態及握持動作時,朝向後方。在執行捆束動作時,帶導引器28B係被帶抓取器60的尖端部60B所按壓,帶導引器28B與切斷刀30A,係抵抗未圖示之彈性構件之推壓力以旋轉,移動使得切斷刀30A的刀尖上方面對帶體TP。
而且,用於切斷帶體TP之機構,係可採用種種機構。例如可以藉使帶體TP與帶導引器28B連動以旋轉,而切斷帶體TP;也可以使帶導引器28B及切斷刀30A可在直進方向上移動,藉使切斷刀30A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切斷帶體TP;也可以藉移動帶導引器28B等限制帶體TP之構件,帶體TP被靜止之切斷刀30A所切斷。
訂書針驅動器32係被安裝於主握把20之板狀板體,使得面對訂書針匣單元22的訂書針收容部23前端附近。訂書針驅動器32係被形成為例如厚度與訂書針ST之寬度概略相同,或者,厚度小於訂書針ST之寬度,使得敲出僅一個訂書針ST。後述之扣釘件臂50係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往關閉方向θ2旋轉時,藉被扣釘件臂50所下押,訂書針匣單元22係往接近主握把20之方向旋轉。因此,被安裝於主握把20之訂書針驅動器32的上端,係相對性地進入訂書針收容部23內的部位乃至空間,敲出訂書針收容部23內的先頭之訂書針ST到上方。 被敲出後之訂書針ST,係在貫穿帶體TP後,被扣釘件54所釘扣。訂書針ST的被彎折後之腳部,係在與訂書針ST的皇冠部之間,成為可握持被重疊後之兩片帶體TP。針對訂書針驅動器32的構造,係詳述於下。
訂書針匣單元22係被形成為細長直線狀之構件。訂書針匣單元22的後端部,係以旋轉軸為中心,可旋轉地被安裝於主握把20的後端部。但是,旋轉角度係較小,所以,訂書針匣單元22係有時也表現為可擺動地被安裝於主握把20。
訂書針匣單元22係包括:訂書針收容部23,用於收容訂書針ST;以及推桿單元24。訂書針收容部23係沿著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被配置,為了在內部收容訂書針ST,其包括:底面,沿著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被形成為細長形;兩個側壁面,自底面立設,彼此相向;以及前壁面,壓抵有先頭之訂書針ST的側面。針對訂書針匣單元22的構造,係詳述於下。
在訂書針收容部23內,可收容複數訂書針ST。隣接之訂書針ST,係可以例如彼此以接著劑連接,構成全體一列之訂書針群。針對訂書針ST的構造,係詳述於下。
推桿單元24係為了壓抵被訂書針收容部23所收容之訂書針ST到前方,例如可插拔地被安裝於訂書針收容部23之構件。推桿單元24係包括:壓縮彈簧,複數訂書針ST之中,用於按壓後端之訂書針ST到前方;以及蓋體,覆蓋訂書針收容部23之上方。而且,自訂書針收容部23抽出推桿單元24,而開放訂書針收容部23之上方,藉此,成為可自上方設置訂書針ST到訂書針收容部23內。
扣釘件臂50係被安裝為藉被設於後端部附近之旋轉軸部11,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可旋轉,而且,藉拉伸彈簧12,往與主握把20之間隔變大之打開方向θ1被推壓。扣釘件臂50係包括臂部52、扣釘件54、及帶握持單元56(「握 持部」之一例)。
臂部52係成曲線性地延伸至尖端部為止之形狀,使得在與主握把20之間,可形成C字型之開口部。
扣釘件54係用於彎折釘扣訂書針ST的腳部之構件。扣釘件54係被設於扣釘件臂50的尖端部,使得當扣釘件臂50往關閉方向旋轉後,相向於訂書針驅動器32的尖端。藉這種構造,被訂書針驅動器32所敲出後之訂書針ST的兩個腳部,係被扣釘件54所釘扣,而往內側被彎折。有時將包含被設於扣釘件臂50,用於執行捆束處理之扣釘件54之構造,稱做「捆束部」。針對扣釘件54之構造,係詳述於下。
帶握持單元56係用於握持自主握把20的尖端的帶導引器28B,被拉出後之帶體TP的端部之機構。帶握持單元56係被設於扣釘件臂50的臂部52的尖端。帶握持單元56係具有鎖固板體58、帶抓取器60、及帶板體62。鎖固板體58之構造,係可以被設於一端側之軸部58A為支點以旋轉,同時另一端側係藉螺旋彈簧59,被往帶抓取器60側推壓。鎖固板體58係藉螺旋彈簧59之推壓,卡合於帶抓取器60,藉此,鎖固帶抓取器60,可固定帶抓取器60於自帶板體62離隙之位置。帶抓取器60係被設成可以軸部60A為支點以旋轉,同時藉扭力螺旋彈簧61,被推壓到帶板體62側。帶抓取器60係在拉出帶體時,由鎖固板體58所做之鎖固被解除時,藉扭力螺旋彈簧61之推壓,呈尖頭形狀之尖端部60B係移動到帶板體62側。帶板體62係被配設為相向於帶抓取器60,其尖端部係自鎖固板體58往帶切斷部30延伸出去。帶板體62係以延伸出去之部位與帶抓取器60的尖端部60B,夾持帶體TP。在帶體TP被握持之狀態下,當使用者減弱握持操作握把70之力量時,藉拉伸彈簧12,扣釘件臂50係往打開方向旋轉,所以,成為可透過帶導引器28B,拉出帶體TP到上方。
操作握把70係使用者握持之部位,其約略中間之軸部70A,係可 旋轉地被安裝於扣釘件臂50,其前端部係被安裝於主握把20。藉這種構造,藉將使用者握持之部位當作施力點,將與扣釘件臂50之旋轉軸當作支點,將被安裝於主握把20之前端部,當作作用點之槓桿原理,伴隨著操作握把70之開閉動作,扣釘件臂50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可相對性地開閉動作。
〔捆束機10之動作〕
扣釘件臂50係總是被拉伸彈簧12所推壓,在圖1~圖3所示待機狀態中,成為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打開之狀態。藉自此狀態,使用者緊握操作握把70與主握把20,如圖4所示,扣釘件臂50係成為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往關閉方向旋轉。而且,當扣釘件臂50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往關閉方向旋轉至既定位置為止後,為了拉出帶體TP(圖5),執行扣釘件臂50的帶握持單元56握持帶體TP之握持動作。
之後,當減弱握緊主握把20,而扣釘件臂50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往打開方向旋轉時,如圖5所示,在握持帶體TP後之狀態下,扣釘件臂50的帶握持單元56與主握把20的帶導引器28B係彼此遠離,成為在扣釘件臂50與主握把20之間,帶體TP被拉伸之狀態。
如圖6所示,在此狀態下,當自被拉伸之帶體TP之外側,插入樹苗或枝等之被捆束物S,再度往關閉方向旋轉扣釘件臂50時,如圖7所示,係形成捆束被捆束物S之帶體TP的帶體環。藉扣釘件臂50被按壓,訂書針匣單元22係往關閉方向旋轉,所以,訂書針ST係被訂書針驅動器32所敲入。藉此,如圖8及圖9所示,捆束被捆束物S之帶體環的兩端,係被訂書針ST所綁紮。又,藉切斷刀30A切斷帶體TP,捆束動作係被執行。
如此一來,在第1次之握緊動作中,握持動作係被執行,在第2次之握緊動作中,捆束動作係被執行。而且,藉交替地執行此握持動作與捆束動作,成為可捆束被捆束物S。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綁紮帶體環的兩端之裝置, 雖然使用訂書針ST,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也可以藉其他裝置,綁紮帶捲軸。
以下,詳述捆束機10的特徵性構造。
〔帶匣單元〕
圖10係表示組裝帶捲軸TR於帶匣單元26時之外觀之圖。又,圖11A係使帶捲軸TR組裝前之狀態中之帶匣單元26,在包含梭殼26A(「收容部」之一例)的軸AX之剖面,切斷後之重要部位剖面圖。圖11B係表示在圖11A中,組裝有帶捲軸TR之外觀之剖面圖。
如這些圖面所示,帶匣單元26係包括梭殼26A、及用於保持帶捲軸TR之保持單元26B(「卡合部」之一例)。梭殼26A係為了收容成具有相當於帶體TP之寬度之高度之圓筒狀之帶捲軸TR,形成為以軸AX為中心之概略圓筒狀。所謂軸AX方向,係指平行於軸AX之方向。為了方便說明,有時將軸AX方向之中,圖11A及圖11B中之紙面左方向(自後述之表面部26A1往內表面部26A2之方向),稱做軸AX正方向,將圖11A及圖11B中之紙面右方向(自往後述之內表面部26A2往表面部26A1之方向),稱做軸AX負方向。
梭殼26A係包括:表面部26A1(「側壁部」之一例),具有概略圓形的一部份被剖開後之形狀;內表面部26A2(「側壁部」之一例。圖2),被形成為概略圓形;以及周緣部26A3,連接表面部26A1與內表面部26A2。這些表面部26A1、內表面部26A2及周緣部26A3,可以一體形成,也可以由可分離之一個或複數個零件所構成。例如也可以使表面部26A1與周緣部26A3一體形成,且連接內表面部26A2,以構成梭殼26A。所謂梭殼26A的側壁部,係指藉被捲繞之情事,具有相向於成圓形之帶捲軸TR的側面TR1或側面TR2之側壁之構件。所謂周緣部,係指相向於帶捲軸TR的兩個側面TR1及TR2,以連接分別被設置之兩個側壁部,相向於帶捲軸TR之最外周之帶體TP的表面TR3之構件。
在表面部26A1的外表面,形成有由以將軸AX當作中心之一個或複數個同心圓之凸部所構成之肋體26A11。肋體26A11例如也可以係藉壓花加工而形成之壓花。又,肋體26A11也可以係在圓周方向上延伸之圓弧。肋體26A11之一個,最好係與帶捲軸TR的膠片F相同直徑之圓弧或圓。又,和與帶捲軸TR的膠片F為相同直徑之肋體交叉地,形成有在表面部26A1的外表面的後方側之領域,係連通到收容帶捲軸TR之內部領域之小直徑圓形之孔26A12。而且,在表面部26A1的包含軸AX之中央部,係配設有後述之保持單元26B。保持單元26B係被表面部26A1的內部所收納。但是,用於被使用者所按壓之按鍵26B1的表面,係露出到外部。如圖11A及圖11B所示,表面部26A1的內壁面,係具有在組裝有帶捲軸TR後,面對帶捲軸TR的一邊之側面TR1的一部份之第1內壁面26A13(「側壁」之一例)。
如圖1等所示,表面部26A1之中,除了包含收納有保持單元26B之軸AX之中央部之一部份,係被剖開。因此,在表面部26A1係形成有開口。被形成於表面部26A1之開口之大小,係在自相向於表面部26A1之方向(平行於梭殼26A的軸AX之方向)觀看所得之圖10中,係可藉將軸AX當作中心,表面部26A1之中,開口緣上的一點,與夾持開口之其他開口緣上的一點之最大角度來表現。在本實施形態中,當自相向於表面部26A1之方向(平行於梭殼26A的軸AX之方向)觀看時,將開口緣上的一點26A15,與其他開口緣上的一點26A14之軸AX當作中心之角度,係約120度。形成有這種開口,所以,當組裝有帶捲軸TR時,帶捲軸TR的圓形側面的一部份,係露出到外邊。
在內表面部26A2的外表面(圖2),形成有連通到用於收容帶捲軸TR之內部領域,自與軸AX離隙之位置,往將軸AX當作基準之徑向延伸之狹縫26A21。如圖11A及圖11B所示,內表面部26A2的內壁面,係具有在組裝有帶捲軸TR時,面對帶捲軸TR一邊之圓形之側面TR2的一部份之第2內壁面26A22 (「側壁」之一例)。與表面部26A1不同地,內表面部26A2係無剖開。因此,面對帶捲軸TR的另一邊之側面之第2內壁面26A22之面積,係大於第1內壁面26A13之面積。
周緣部26A3(圖14)係連接表面部26A1與內表面部26A2之部分。周緣部26A3係具有當組裝有帶捲軸TR時,面對最外周之帶捲軸TR的表面之第3內壁面26A31。第3內壁面26A31也可以包含模仿帶捲軸TR的外周面之形狀,以將軸AX當作中心之圓筒面狀之表面。又,外表面的至少一部份,也可以包含將軸AX當作中心之圓筒面狀之表面。
在周緣部26A3形成有用於收容帶捲軸TR於內部之開口。因此,當自軸AX方向觀看時,表面部26A1與內表面部26A2係並非藉周緣部26A3,綿延將軸AX當作中心之全方位(360度)以被連接,而係僅一部份連接。在本實施形態中,當自相向於表面部26A1之方向(平行於梭殼26A的軸AX之方向)觀看時,周緣部26A3的開口緣上之一點,與夾持開口以與其他之開口緣上之一點之將軸AX當作中心之開口之角度,係例如約120度~約180度。如下所述,使長度大於使用前之帶捲軸TR之直徑之開口形成於周緣部26A3,藉此,使帶捲軸TR在垂直於軸AX之方向上移動,藉此,成為可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的內部。
如圖11A及圖11B所示,保持單元26B(「第1突部」之一例)係包括:按鍵26B1,具有露出外部之表面,使得使用者可按壓;轉軸26B2,在內表面部26A2側,與按鍵26B1相卡合,藉此,與按鍵26B1一同在軸AX方向上可進退地被保持,同時將軸AX當作旋轉軸,以藉軸承等之機構,可旋轉地被保持;公螺紋26B3,與被形成於按鍵26B1之母螺紋相螺合,以按壓轉軸26B2往按鍵26B1之方向,藉此,卡合轉軸26B2與按鍵26B1;以及壓縮彈簧26B4,用於推壓轉軸26B2往軸AX負方向(其係軸AX方向,其中,朝向按鍵26B1露出之外表面側之方向)。又,在公螺紋26B3的頭部與按鍵26B1之間,係插入有墊圈26B5。
按鍵26B1的表面,係被使用者所按壓,藉此,在軸AX方向上可進退地被支撐。在按鍵26B1形成有將軸AX當作軸,在內部領域側開口之母螺紋。公螺紋26B3係與此母螺紋相螺合。按鍵26B1與轉軸26B2係卡合,使得在軸AX方向上一體移動。
轉軸26B2係包括:圓筒部26B21,被形成為與軸AX同軸之圓筒狀;以及卡合部26B22,被形成為自圓筒部26B21的尖端往外徑方向擴大,針對軸AX形成為軸對稱。卡合部26B22係包括:擴徑部26B223,連接於圓筒部26B21,自圓筒部26B21往外徑方向擴張;傾斜面部26B222,其包括與擴徑部26B223連接,愈遠離第2內壁面26A22,則與軸AX之距離變大地傾斜之傾斜面;以及底面部26B221,連接於傾斜面部26B222,往軸AX負方向突出。在本實施形態中,卡合部26B22係被形成為對於軸AX為軸對稱,所以,傾斜面部26B222係被形成為圓錐座之側面狀,底面部26B221係被形成為圓環狀。但是,如下所述,底面部26B221係為了按壓保持膠片F,只要包括朝向軸AX負方向之面即可,所以,未必一定要被形成為圓環狀。
呈圓環狀之底面部26B221之半徑,係小於後述之帶捲軸TR的卷心C之內徑,被形成為大於被形成於膠片F之孔徑。又,轉軸26B2係藉壓縮彈簧26B4,被往軸AX負方向推壓。因此,使用環狀之底面部26B221,按壓帶捲軸TR的膠片往第1內壁面26A13之方向,藉此,成為可將軸AX當作中心,以可旋轉地支撐帶捲軸TR。
而且,底面部26B221所抵接者,也可以係帶捲軸TR的膠片F以外的部分。例如也可以使卷心C的面對第2內壁面26A22之側面,抵接有環狀之底面部26B221,藉此,將軸AX當作中心,以可旋轉地支撐帶捲軸TR。
又,即使係轉軸26B2以外之構造,也使用在自第1內壁面26A13突出後,被往第1內壁面26A13之方向推壓之零件,同樣地,成為可旋轉地保持帶 捲軸TR。
以下,簡單說明可使用於本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之帶捲軸TR之構造一例。
如圖11B所示,帶捲軸TR係包括:卷心C,呈圓筒狀;以及帶體TP,以卷心C為中心而被捲繞。又,在藉被捲繞且兩側部被積層,所顯現之帶體TP的圓形側面的一邊,係例如黏著有膠片F。膠片F之內徑係小於卷心C之內徑。因此,膠片F的內徑部分,係自卷心C往內邊突出。膠片F之中,將自卷心C往內邊突出之部分,稱做肋體R。膠片F之外徑,係小於使用前之帶捲軸TR之外徑。因此,在帶捲軸TR的一邊之側面係具有:內周側之領域,黏著有膠片F;以及外周側之領域,未黏著有膠片F,被積層之帶體TP的側部係露出。但是,所謂內周側之領域,係指使用前之帶捲軸TR的側面之中,比帶捲軸TR的外周還要靠近卷心C之領域。所謂外周側之領域,係指相反之領域,亦即,使用前之帶捲軸TR的側面之中,比卷心C還要靠近帶捲軸TR的外周之領域。因此,當開始使用帶捲軸TR時,最初係外周側之領域之帶體TP被使用,之後,內周側之領域之帶體TP被使用。而且,膠片F的一部份,也可以及於外周側之領域。反之,膠片F也可以係僅被黏著於內周側之領域的一部份。在本實施形態中,膠片F之外徑,係大於使用前之帶捲軸TR的外周面之半徑、及卷心C之外周面之半徑之和。因此,膠片F的一部份,係被黏著於內周側之領域的全部與外周側之領域的一部份。而且,在帶捲軸TR的另一邊之側面係未黏著有膠片F,所以,帶體TP的側部係綿延側面的全體而露出。
接著,使用圖12A~圖12D,說明組裝帶捲軸TR到帶匣單元26之組裝方法。圖12A~圖12D係以通過軸AX之剖面,切斷帶匣單元26的梭殼26A後之剖面圖。
首先,使用者係打開帶保持器28A的蓋部(步驟S1)。接著,使 用者係移動帶捲軸TR在垂直於梭殼26A的軸AX之方向上,以自被形成於周緣部26A3之開口,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的內部領域(步驟S2)。使用者也可以係例如站立主握把20於鉛直上方,握持捆束機10使得周緣部26A3的開口朝向鉛直上方,藉移動帶捲軸TR到鉛直下方,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的內部領域。當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後,如圖12A所示,最好帶捲軸TR的以卷心C所包圍之領域內,存在有軸AX。例如形成使得包含使第3內壁面26A31,自軸AX僅離隙比使用前之帶捲軸TR之外徑還要大少許之距離之圓筒面,藉此,在收容帶捲軸TR時,成為梭殼26A的軸AX與帶捲軸TR的中心軸,係接近到既定距離內。
接著,使用者係下押按鍵26B1(步驟S3)。伴隨於此,如圖12B所示,按鍵26B1及轉軸26B2係在軸AX正方向上行進。因此,轉軸26B2的一部份,係自第1內壁面26A13突出,侵入到梭殼26A的內部領域。此時,底面部26B221之外徑(底面部26B221與軸AX之距離之兩倍),係被形成為大於膠片F的孔之內徑,所以,傾斜面部26B222的傾斜面係接觸到膠片F的肋體R。但是,肋體R的端部係自由端,所以,如同圖所示,跟隨傾斜面部26B222的傾斜面以彈性變形。
而且,當按鍵26B1及轉軸26B2更往軸AX正方向移動時,卡合部26B22的底面部26B221,係通過膠片F的肋體R(步驟S4)。因此,如圖12C所示,卡合部26B22係存在於由肋體R及卷心C的內壁面所包圍之領域。
之後,當停止按壓按鍵26B1時,藉壓縮彈簧26B4之推壓力,按鍵26B1及轉軸26B2係往做為相反方向之軸AX負方向移動。但是,卡合部26B22的底面部26B221係接觸到肋體R的緣部以按壓(「卡合」之一例)(步驟S5)。因此,如圖12D所示,在維持卡合部26B22被由肋體R及卷心C的內壁面所包圍之領域所收容後之狀態下,成為可以可旋轉地保持帶捲軸TR。此時,膠片F的表面與第1內壁面26A13係相向,有時係局部性地接觸。但是,藉使膠片F由平滑性較高 之構件所構成,成為可不要妨礙必要以上之帶捲軸TR旋轉。而且,如果加強壓縮彈簧26B4之推壓力時,可一邊使肋體R的端部,在自卷心C遠離之方向上變形,一邊以更強之力量,按壓保持帶捲軸TR。膠片F之剛性、壓縮彈簧26B4之彈力、膠片F之厚度等,係可由該業者適宜地設計。
之後,使用者係拉出帶體TP的尖端以通過帶保持器28A內,保持帶體TP的尖端部分於帶導引器28B後,關閉帶保持器28A的蓋部(步驟S6)。
藉執行以上之程序,組裝帶捲軸TR到捆束機10之作業係結束。使用者可使用捆束機10,重複執行握持動作及捆束動作。而且,藉拉伸按鍵26B1往軸AX負方向,轉軸26B2與膠片F之卡合係被解除,所以,也可很容易卸下帶捲軸TR。
當依據包括如上構造之帶匣單元26時,在梭殼26A的周緣部26A3,形成有帶捲軸TR可通過之開口,所以,成為可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內。因此,成為設置帶捲軸TR到梭殼26A,係可比先前更容易。又,成為不換手捆束機10地,可設置帶捲軸TR到梭殼26A,所以,成為在設置時,可減少帶捲軸TR掉落之可能性。
而且,如被該業者所理解地,帶匣單元26及梭殼26A係也可以利用於採用捆束機10以外之捆束方法之捆束機。
又,其構造係不僅剖開周緣部26A3,也剖開表面部26A1的一部份以形成開口,所以,即使係用到一半之帶捲軸TR,也可以很容易對位帶捲軸TR的中心與梭殼26A的中心。尤其,在表面部26A1係形成有將軸AX當作中心之一個或複數個圓形之肋體26A11。因此,藉比較可自開口觀察之帶捲軸TR側面的帶體TP間的邊界或膠片F之外徑與肋體26A11,可較容易對位。又,如圖10所示,在表面部26A1的後方側的領域,係形成有小直徑之孔26A12。因此,藉確認自開口被觀察之帶捲軸TR的側面,與自此孔26A12被觀察之帶捲軸TR及膠片F之位 置,可更容易對位。
又,即使過度拉出帶體TP後,使用者係可自被設於表面部26A1之開口,直接逆轉帶捲軸TR。
又,使按鍵26B1的表面露出外部,所以,即使係不習慣使用捆束機之使用者,也可容易理解用於設置帶捲軸TR之作業。
又,在內表面部26A2係形成有在徑向上延伸之狹縫26A21(圖2)。因此,可較容易掌握帶捲軸TR之帶體殘量。而且,也可以在狹縫26A21之旁邊,印刷表示帶體殘量之資訊。例如也可以在狹縫26A21的外徑側的領域旁邊印刷「100%」,在內徑側的領域旁邊印刷「10%」,於其間之領域旁邊印刷「50%」地,印刷在內表面部26A2的表面。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轉軸26B2之構造,係按壓帶捲軸TR的膠片F的肋體R。因此,即使係卷心C之內徑不同之帶捲軸TR,也藉使膠片F之內徑為相同,可保持黏著有這種膠片F之帶捲軸TR。
但是,也可保持未黏著有膠片之帶捲軸。例如轉軸26B2的底面部26B221之構造,也可以係取代膠片F的肋體R,而按壓卷心C的側面。藉這種構造,也可保持不具有膠片之帶捲軸。又,藉擴張底面部26B221之徑向之大小,即使係不同內徑之卷心,也可以按壓。又,也可以藉按壓卷心的內徑面往外徑方向,而保持帶捲軸。
而且,形成於周緣部26A3之開口,必須係可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的內部領域之大小。在此,將帶捲軸TR之厚度(帶體TP之寬度)當作TPW,將使用前之帶捲軸TR之直徑當作TRD時,必須形成開口,使得具有包含將短邊當作TPW,將長邊當作TRD之矩形之剖面。
例如為了方便說明,當形成為將做為帶捲軸TR之直徑之TRD當作100mm,使梭殼26A的內部領域包含直徑150mm之圓筒時,兩個邊之長度分別係 75mm,底邊係100mm之等邊三角形的頂角,係約83度。因此,如果形成開口,使得被形成於周緣部26A3之開口的開口緣上的一點26A35,與夾持開口之其他開口緣上的一點26A32的將軸AX當作中心之圓弧的內角比83度還要大時,可收容帶捲軸TR。為了具有餘量,最好形成開口,使得大於90度。梭殼26A的內部領域,最好係比使用前之帶捲軸TR大少許。又,例如當形成使得使梭殼26A的內部領域包含直徑120mm之圓筒時,兩個邊之長度分別係60mm,底邊係100mm之二等邊三角形的頂角,係約112度。因此,如果形成開口,使得被形成於周緣部26A3之開口的開口緣上的一點26A35,與夾持開口之其他開口緣上的一點26A32的將軸AX當作中心之圓弧的內角係大於112度時,可收容帶捲軸TR。
換言之,如果形成為使梭殼26A的內部領域包含直徑140mm之圓筒,形成開口使得內角(開口緣上的一點26A35與夾持開口之其他開口緣上的一點26A32的將軸AX當作中心之圓弧的內角)係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時,理論上,可收容直徑係約100mm以下之帶捲軸TR。
如此一來,藉在周緣部26A3形成開口,使帶捲軸TR在垂直於梭殼26A的軸AX之方向上移動,可自被形成於周緣部26A3之開口,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的內部領域。如此一來,當形成開口後,在表面部26A1不必形成有開口,也可以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26A的內部領域。但是,如本實施形態所示,也可以在表面部26A1,形成與周緣部26A3的開口連通之開口。
〔鉤體機構〕
捆束機10的帶匣單元26,也可以包括用於安裝用於垂下保管捆束機10之鉤體26E之鉤安裝件26D。圖13係表示包括鉤安裝件26D之捆束機10之立體圖。如圖1、圖2、圖10及圖13所示,鉤安裝件26D係包括:第1安裝部26D1,被設於包含朝向梭殼26A的軸AX方向之一邊的側面之表面部26A1側;第2安裝部26D2,被設於包含朝向軸AX方向之另一邊的側面之內表面部26A2側;以及連接 部26D3,被安裝於周緣部26A3之中,朝向上方之部分。第1安裝部26D1及第2安裝部26D2係呈板狀,與呈板狀之連接部26D3概略成直角地連接。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安裝部26D1及第2安裝部26D2係包括相同之構造。又,第1安裝部26D1與第2安裝部26D2,係相對於通過第1安裝部26D1與第2安裝部26D2之中間之面,形成為面對稱。而且,連接部26D3與周緣部26A3係也可以被設為一體。又,第1安裝部26D1與表面部26A1、第2安裝部26D2與內表面部26A2,也可以分別被設為一體。
在第1安裝部26D1形成有銷釘26D11(「第1凸部」之一例)及孔26D12(「第1凹部」之一例)。銷釘26D11係可使用於定位之凸部。又,在第2安裝部26D2係形成有與銷釘26D11為相同構造之銷釘26D21(「第2凸部」之一例)、及與孔26D12為相同構造之孔26D22(「第2凹部」之一例)。
而且,藉貫穿被形成於連接部26D3之孔之螺栓,鉤安裝件26D係被固定於周緣部26A3。但是,鉤安裝件26D
Figure 109128376-A0305-02-0023-1
也可以被安裝於主握把20。
當依據本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時,可使分別形成有卡合於銷釘26D11之貫穿孔(或凹部)、及對應孔26D12之貫穿孔之鉤體26E,安裝於第1安裝部26D1。例如藉貫穿銷釘26D11到鉤體26E的貫穿孔,進行鉤體26E之定位,透過鉤體26E之其他貫穿孔,螺合螺絲到與孔26D12相連通之螺孔(圖10及圖13),以固定鉤體26E,藉此,可在既定位置以既定角度,安裝鉤體26E到捆束機10。因為具有與第1安裝部26D1相同之構造,所以,也可安裝鉤體26E到第2安裝部26D2(圖2)。而且,鉤體26E係相對於通過被使用於安裝之兩個貫穿孔之中心之平面,被形成為面對稱。因此,即使安裝於第1安裝部26D1後,與安裝於第2安裝部26D2後,鉤體26E係可在上下方向上,採取相同之姿勢。
如上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梭殼26A,係不具有用於收容帶捲軸TR之開閉之蓋,所以,表面部26A1側或內表面部26A2側,皆可安裝鉤體26E。因 此,可提供一種方便性更高之捆束機10。
〔煞車單元〕
以下,說明可搭載於帶匣單元26之煞車單元26C(「第2突部」之一例)。圖14係以通過構成煞車單元26C之中心之軸AX2之剖面,切斷帶匣單元26後之重要部位剖面圖。圖15係在圖1中,表示煞車單元26C的煞車片26C1(「抵接構件」之一例)之帶匣單元26之透視圖。
如圖14所示,煞車單元26C係被安裝於內表面部26A2。煞車單元26C係包括:煞車片26C1,用於按壓帶捲軸TR的側面往軸AX方向;壓縮彈簧26C6(「彈性構件」之一例),賦予按壓帶捲軸TR的側面往煞車片26C1之推壓力;以及公螺紋26C3,用於防止煞車片26C1自內表面部26A2脫落之情事。
煞車片26C1最好係由具有彈性及耐磨耗性之材質所構成,例如可由PA(聚酰胺)、PP(聚丙烯)、POM(聚縮醛)等所構成。煞車片26C1係被形成為將軸AX2當作基準之軸對稱。又,煞車片26C1係具有在軸AX2方向上突出之凸部26C2。如圖15所示,當自軸AX2方向觀看時,凸部26C2係被形成為圓形。又,煞車片26C1係包括:內壁部26C5,連接於凸部26C2的內徑側,在自凸部26C2往軸AX2方向後退之方向上延伸;以及外壁部26C4,連接於凸部26C2的外徑側,在自凸部26C2往軸AX2方向後退之方向上延伸。被凸部26C2、內壁部26C5及外壁部26C4所包圍之領域,係形成圓筒狀之部位乃至於空間。如同圖所示,內壁部26C5的端部,係往接近軸AX2之內徑方向彎曲。
在內表面部26A2係設有用於安裝煞車片26C1之支撐部26A23。支撐部26A23係被形成為將軸AX2當作軸之圓筒狀。配置煞車片26C1,使得煞車片26C1的內壁部26C5的端部,抵接於支撐部26A23的圓筒面,藉此,可設置煞車片26C1於期望之位置。
壓縮彈簧26C6係自內表面部26A2,按壓煞車片26C1往表面部 26A1。壓縮彈簧26C6係被插入由內壁部26C5及外壁部26C4所包圍之圓筒狀之部位乃至於空間。因此,壓縮彈簧26C6係成為可按壓接近凸部26C2之部分。又,可與軸AX2方向大概平行地,按壓煞車片26C1。
在被形成為圓筒狀之支撐部26A23,係形成有將軸AX2當作軸之母螺紋。公螺紋26C3係與此母螺紋相螺合。公螺紋26C3的頭部,係自支撐部26A23突出。煞車片26C1的內壁部26C5的端部係勾到此突出部分,所以,可抑制煞車片26C1自內表面部26A2脫落之情事。煞車片26C1係按壓旋轉之帶捲軸TR的側面,所以,雖然有時隨著帶捲軸TR之旋轉而扭轉或傾斜,但是,藉包括如上述之構造,可抑制煞車片26C1自內表面部26A2脫落之情事。又,帶捲軸TR的側面,未必必須被形成為平坦,有時係具有微細之凹凸。但是,藉使煞車片26C1由彈性材料所形成,即使係具有凹凸時,也可彈性地按壓帶捲軸TR的側面。
如圖15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煞車片26C1的凸部26C2,係被設成位於帶捲軸TR側面的外周側的領域。又,煞車片26C1的凸部26C2,係被設成位於膠片F的外徑側的領域。
當依據包括如上述之煞車單元26C之捆束機10時,煞車片26C1係與帶捲軸TR側面相接觸。因此,藉摩擦力,可抑制帶捲軸TR多餘之旋轉。
又,煞車片26C1係彈性按壓帶捲軸TR側面,所以,即使在側面具有凹凸時,也可按壓帶捲軸TR側面,以藉摩擦力而施加煞車。
又,煞車單元26C係被設成藉壓縮彈簧26C6,可在軸AX2方向上進退。因此,煞車單元26C係不妨礙帶捲軸TR之組裝。而且,隨著帶捲軸TR之旋轉,即使帶捲軸TR側面與煞車片26C1之距離有某程度之變動時,也可按壓帶捲軸TR側面,以藉摩擦力而施加煞車。
又,藉採用壓縮彈簧26C6,成為可施加變動較小之垂直負載,所以,成為可穩定之煞車力。
又,煞車片26C1係按壓帶捲軸TR側面的外周側的領域,所以,成為可抑制因為帶體殘量較多,而過剩地被拉出後之帶體TP,自帶匣單元26跳出之事態。當帶體殘量變少時,成為帶體TP僅存在於內周側的領域。因此,煞車片26C1係不按壓帶捲軸TR側面。但是,當帶體殘量較少時,原本過剩地被拉出後帶體TP,自帶匣單元26跳出之事態較不易產生。又,另一邊之帶捲軸TR的側面,係黏著於膠片F,所以,成為可藉膠片F,抑制帶體TP被過剩地被拉出之情事。但是,也可適用本發明於不具有膠片F之帶捲軸。又,煞車片之構造,也可以係按壓帶捲軸TR側面的內周側的領域。
在本實施例中,第2突部之一例,係表示煞車單元26C使用煞車片26C1與壓縮彈簧26C6之構造,但是,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組合。其構造也可以係例如不使用壓縮彈簧26C6,以煞車片26C1本身之彈性,與帶捲軸TR的側面相抵接,煞車片26C1本身兼用為抵接構件與彈性構件。
而且,藉設置煞車片26C1,可抑制帶體TP之
Figure 109128376-A0305-02-0026-2
拉出阻力之變動。亦即,當帶體殘量較多時,帶捲軸TR的做為旋轉中心之軸AX與被拉出之帶體TP之距離係較大,力矩變得較大,所以,拉出阻力係相對較小。另外,當帶體殘量較少時,帶捲軸TR的做為旋轉中心之軸AX與被拉出之帶體TP之距離係較小,力矩變得較小,所以,拉出阻力係相對較大。如本實施形態所示,帶捲軸TR的側面之中,藉設置按壓外周側的領域(或內周側的領域中之外周側的領域旁邊之位置)之裝置,可增加自被按壓之位置,拉出外徑側之帶體TP時之拉出阻力。因此,可抑制自被按壓之位置,拉出內徑側之帶體TP時之拉出阻力之變動量。結果,可抑制使用者之作業負擔。又,拉出阻力之變動變小,所以,也提高設計捆束機時之自由度。
〔操作握把〕
以下,說明被搭載於捆束機10之操作握把70。圖16係操作握把70 之立體圖。圖17係自金屬製之握把72側,觀看操作握把70所得之仰視圖。如這些圖面所示,操作握把70係包括:握把72,其係金屬製;第1握把套74(「第1蓋體」之一例),被連接於握把72,被設成覆蓋握把72的上表面及側面;以及第2握把套76(「第2蓋體」之一例),被設成覆蓋第1握把套74的上表面。
握把72係用於藉將被扣釘件臂50的軸部70A所軸支之旋轉軸部72A當作支點,將桿部72B當作施力點,將鏈接部72C當作往主握把20之作用點之槓桿原理,旋轉扣釘件臂50往接近主握把20之關閉方向之構件。握把72係例如藉沖壓加工鈑金而被形成。
握把72係藉貫穿被形成於握把72之貫穿孔及被形成於扣釘件臂50之貫穿孔之軸,旋轉自如地被安裝於扣釘件臂50。
鏈接部72C係自被扣釘件臂50的軸部70A所軸支之旋轉軸部72A,往主握把20延伸,在端部中,與主握把20相卡合。被設於鏈接部72C的尖端之鉤體72D,係在待機狀態中,卡合於被設於主握把20之軸之部分。當桿部72B被使用者所下押,桿部72B旋轉使得接近主握把20時,旋轉軸部72A係移動使得接近主握把20,所以,鉤體72D與被設於主握把20之軸之卡合係脫落,被設於主握把20之軸,係一邊旋轉,一邊相對移動在鏈接部72C的端面上。
桿部72B(圖3及圖17)係藉使用者握持,而被下押之構件。桿部72B係可例如藉與鏈接部一體性地沖壓加工而形成。桿部72B係將被扣釘件臂50的軸部70A所軸支之旋轉軸部72A當作基準,被形成為在鏈接部72C的相反側之方向上延伸。
如圖16所示,第1握把套74係覆蓋握把72的側面及上表面之構件。在第1握把套74形成有母螺紋。如圖17所示,第1握把套74與握把72,係藉貫穿被形成於握把72之貫穿孔,與被形成於第1握把套74之母螺紋相螺合之公螺紋72E而被連接。第1握把套74係例如可由GF(玻璃纖維強化樹脂)等,彈性率較 大且剛性優良之樹脂所構成。GF還具有機械強度、硬度、韌性很優良之特性。如圖17所示,第1握把套74係由彈性率較大,剛性優良之樹脂所構成,所以,不僅延伸至握把72的上表面,甚至延伸至未設有握把72之後方。如此一來,使第1握把套74形成為比金屬製之握把72還要長,藉此,可加大做為支點之旋轉軸部72A與施力點之距離,所以,可減輕使用者之負擔。如圖17所示,在第1握把套74,形成有自設有第2握把套76之表面側,貫穿到設有握把72之內表面側之複數貫穿孔74A。此貫穿孔74A,如圖18之剖面圖所示,係被形成為自設有第2握把套76之表面,往設有握把72之內表面擴大之錐形。而且,第1握把套74係也可以由尼龍、聚丙烯等之樹脂所構成。
第2握把套76係當使用者握持操作握把70以捆束動作時,被設於被使用者之拇指至拇指球所直接按壓之部分之構件。具體說來,係被形成為第1握把套74的表面之中,覆蓋包含形成有複數貫穿孔74A之領域之第1握把套74的上表面。第2握把套76係由彈性體樹脂所構成,最好由適合於射出成型之熱可塑性彈性體樹脂所構成。所謂彈性體樹脂,係具有彈性之高分子之總稱,例如包含聚氯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及丁腈橡膠。第2握把套76係由與第1握把套74相比較下,彈性率較小,而且,摩擦係數較大之材料所構成。又,第1握把套74與第2握把套76,係藉後述之兩層成型而化學性地結合。又,如圖18所示,在貫穿孔74A的內部,係填充有構成第2握把套76之彈性體樹脂。因此,如圖17所示,第2握把套76的一部份,係在第1握把套74的內表面側露出。
操作握把70係可如下地製造。
首先,握把72係可在沖壓加工鈑金,實施熱處理後,施加防鏽處理而形成。
另外,第1握把套74與第2握把套76係藉兩層成型法,首先,藉射出成型形成第1握把套74,之後,藉射出成型形成第2握把套76,藉此,可化學 性地結合第1握把套74與第2握把套76。又,在第1握把套74的貫穿孔74A的內部,可填充構成第2握把套76之彈性體樹脂。
最後,藉公螺紋72E螺固握把72與第1握把套74,藉此,固定兩者,可製造操作握把70。在此,在第1握把套74係事先設有配合公螺紋72E之形狀以形成之輪轂。因此,卡合公螺紋72E到第1握把套74的輪轂,藉此,可結合第1握把套74與握把72。
當依據包括如上之操作握把70之捆束機10時,使用者直接按壓之第2握把套76之摩擦係數,係大於第1握把套74之摩擦係數,所以,可抑制操作握把70之滑動。又,以彈性率較大且較硬之第1握把套74覆蓋金屬性之握把72,所以,可提高操作握把70之形狀自由度及耐久性。又,可抑制握把72損傷第2握把套76之情事。
化學性地結合第1握把套74與第2握把套76,所以,可抑制在邊界面之摩擦及彎曲。又,在第1握把套74的貫穿孔74A的內部,填充構成第2握把套76之彈性體樹脂,所以,第2握把套76很難自第1握把套74脫落。尤其,貫穿孔74A係做成往內表面側擴大之錐形,所以,可實現更難脫落之構造。
〔操作握把之變形例〕
圖19係操作握把70之變形例之操作握把80之立體圖。圖20係在握把82的桿部82B被插入握把套86之部分切斷後之剖面圖。
握把82係包括:旋轉軸部82A;桿部82B,使用者透過握把套86下押;以及鏈接部82C,自旋轉軸部82A往主握把20延伸,卡合於主握把20。又,鏈接部82C係在尖端設有鉤體82D。旋轉軸部82A、桿部82B、鏈接部82c、及鉤體82D之各功能及構造,係分別與旋轉軸部72A、桿部72B、鏈接部72C、及鉤體72D相同,所以,省略其詳細說明。
握把套86係由硬度較高之彈性體樹脂所形成。握把套86之彈性體 樹脂之硬度,係例如蕭氏A硬度單位為90以上。因此,在一般橡膠之類別中,具有較高之硬度。利用具有這種高硬度,摩擦係數較大之彈性體樹脂於握把套86,藉此,可提供一種包括保持形狀之自由度,同時較難滑動之握把套86之捆束機。
如圖20所示,在握把套86的內部,形成有用於藉強制壓入而插入桿部82B之孔86A。但是,如圖20所示,孔86A的內壁面,係也可以不圓滑地連續性形成。又,孔86A之剖面形狀,也可以與桿部82B之剖面形狀不同。即使係這種孔86A,因為彈性體樹脂之彈性率較低,所以,也可配合桿部82B之形狀以變形。又,隨著變形而產生較大之彈力,所以,可連接使得握把套86與桿部82B不容易脫落。
藉如以上之構造,也可提供一種包括具有較高之耐久性,同時較難滑動之操作握把80之捆束機。
〔帶匣單元之其他實施形態〕
圖21A係其他實施形態之捆束機之右側視圖之帶匣單元96部分之重要部位放大圖;圖21B係相同地,左側視圖之重要部位放大圖。圖22A至圖22D係以通過梭殼96A的軸AX3之剖面,切斷帶匣單元96的梭殼96A後之剖面圖。而且,帶匣單元96係可安裝於包含捆束機10之種種捆束機,所以,省略其說明。
此帶匣單元96係包括:梭殼96A;以及保持單元96B,用於保持帶捲軸TR。
梭殼96A係包括表面部96A1及周緣部96A3。但是,與梭殼26A不同地,其不包括相當於內表面部26A2之構造。又,與周緣部26A3不同地,在周緣部96A3未形成有開口,被形成為綿延全周。
因此,在梭殼96A的一邊之側面,係形成有被周緣部96A3所包圍之開口,表面部96A1的壁面96A11係往外邊露出。因此,移動帶捲軸TR在平行於梭殼96A的軸AX3之方向上,藉此,成為可收容帶捲軸TR於梭殼96A。
保持單元96B係具有保持帶捲軸TR之功能。保持單元96B係包括:第1轉軸96B2及第2轉軸96B3,卡合於帶捲軸TR;旋轉軸96B4,旋轉自如地保持第1轉軸96B2;第1壓縮彈簧96B5,按壓第1轉軸96B2及第2轉軸96B3往垂直於軸AX3之方向;以及鎖固部96B6。
保持單元96B係在表面部96A1的中央部中,被設成自壁面96A11往開口方向突出。
第1轉軸96B2係與膠片F的肋體R的端部相卡合,以保持帶捲軸TR。第1轉軸96B2係包括往開口方向而逐漸變細之錐狀之傾斜面96B21。此傾斜面96B21係在垂直於軸AX3之剖面中,被形成為將軸AX3當作中心之圓弧。因此,接觸傾斜面96B21到膠片F的肋體R尖端,藉此,成為可對位帶捲軸TR的中心到梭殼96A的中心。卡合部96B22係與膠片F相卡合,以保持帶捲軸TR。卡合部96B22係在將軸AX3當作中心之圓周方向上延伸之凹槽。卡合部96B22之內徑,係小於傾斜面96B21的最粗之端部之外徑。因此,越過傾斜面96B21之膠片F的肋體R,很適合被卡合部96B22所保持。卡合部96B22之軸AX3方向之凹槽寬度,最好係少許大於膠片F之厚度,卡合部96B22之內徑,最好係少許小於膠片F之內徑。藉這種構造,成為可限制帶捲軸TR之往軸AX3方向之移動,與往垂直於此之方向之移動。第1轉軸96B2係藉垂直於軸AX3之旋轉軸96B4,被旋轉自如地保持。因此,被膠片F的肋體R所按壓之第1轉軸96B2的尖端,可擺動以在接近軸AX3之方向上移動。因此,可較容易安裝帶捲軸TR,且很難拆卸之構造。
第2轉軸96B3係與第1轉軸96B2的相反側的肋體R的端部相卡合,以保持帶捲軸TR。第2轉軸96B3係與傾斜面96B21同樣地,係往開口方向逐漸變小之錐狀,包括在垂直於軸AX3之剖面中,具有將軸AX3當作中心之圓弧之傾斜面96B31。又,包括具有與卡合部96B22同樣之構造之卡合部96B32。但是,第2轉軸96B3係比第1轉軸96B2還要往軸AX3方向之突出量較小。因此,膠片F係首 先接觸到第1轉軸96B2的傾斜面96B21。又,與第1轉軸96B2不同地,第2轉軸96B3係被固定於表面部96A1,不旋轉。圖22A等所示,第2轉軸96B3係與表面部96A1一體形成。因此,藉設置第2轉軸96B3及與其相接之第1轉軸96B2,可使兩個轉軸相對於軸AX3而言,精度良好地設置。
第1壓縮彈簧96B5係被插入第1轉軸96B2與第2轉軸96B3之間,按壓支撐第1轉軸96B2往垂直於軸AX3及旋轉軸96B4之方向。
鎖固部96B6係用於限制第1轉軸96B2旋轉之構件。鎖固部96B6係包括:鎖固桿96B61,露出於表面部96A1的外側面,將軸AX3當作軸,以旋轉自如地被表面部96A1所保持;以及鋼球96B62及第2壓縮彈簧96B63,用於將已進入鎖固狀態之情事告知使用者。在鎖固桿96B61係設有在鎖固狀態時,接近第1轉軸96B2的端面以相向之擋止器面96B64。
以下,說明用於在如上之帶匣單元96,組裝帶捲軸TR之順序。
首先,如圖22A所示,使帶捲軸TR的膠片F的孔接近保持單元96B。在此,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地,帶捲軸TR係被組裝成帶捲軸TR的未設有膠片F之側的側面,接近表面部96A1的壁面96A11以相向。因此,第1轉軸96B2係侵入卷心C內的領域。
接著,如圖22B所示,膠片F的肋體R的端部,係抵接於第1轉軸96B2的傾斜面96B21。膠片F的肋體R,係被設於自由端,所以,尖端係往外側彈性變形。又,第1轉軸96B2係被肋體R所按壓,所以,以旋轉軸96B4為中心而擺動。之後,肋體R的另一邊之端部,係抵接於第2轉軸96B3的傾斜面96B31,同樣地,往外側彈性變形。此時,帶捲軸TR首先藉抵接於第1轉軸96B2,而被對位。因此,即使抵接於被固定之第2轉軸96B3,也可抑制肋體R必要以上變形之情事。
如圖22C所示,當肋體R通過傾斜面96B21及傾斜面96B31時,肋體R係與卡合部96B22及卡合部96B32相卡合。卡合部96B22之軸AX3方向之凹槽 寬度,係少許大於膠片F之厚度,卡合部96B22之內徑,係少許小於膠片F之內徑,所以,保持單元96B係可以可旋轉地保持帶捲軸TR。但是,也可以形成卡合部96B22及卡合部96B32,使得內徑少許大於膠片F的孔之內徑,而在保持時,膠片F的肋體R的尖端總是與卡合部96B22相接觸,同時使第1轉軸96B2及第2轉軸96B3藉軸承等,而可繞軸AX3旋轉地被保持。
之後,使用者係旋轉鎖固桿96B61。如圖22D所示,當旋轉至鎖固之位置為止時,鋼球96B62係嵌入桿體的刻痕,而賦予使用者點擊感,所以,使用者可認知已經進入鎖固狀態。此時,擋止器面96B64係接近第1轉軸96B2的端面以相向。因此,可抑制第1轉軸96B2之旋轉。
藉執行以上之程序,結束組裝帶捲軸TR到捆束機之作業。之後,使用者係可使用捆束機,以重複執行握持動作及捆束動作。而且,在旋轉鎖固桿96B61往相反方向,以使第1轉軸96B2為可旋轉之狀態後,藉使用者解除膠片F與卡合部96B22及卡合部96B32之卡合,可較容易拆卸帶捲軸TR。
藉如以上之構造,也可簡單地設置帶捲軸TR到梭殼96A。
而且,周緣部96A3也可以不綿延全周設置。例如可以與周緣部26A3同樣地,設置開口,也可以設置複數開口,設置離隙之複數周緣部。藉設置周緣部,當組裝帶捲軸TR時,可抑制帶捲軸TR之掉落。又,可保護帶體TP的表面。
〔訂書針驅動器〕
圖23係放大表示開始敲出圖7所示之訂書針ST後之狀態中之訂書針驅動器32之剖面圖;圖24係放大表示結束敲出圖9所示之訂書針ST後之狀態中之訂書針驅動器32之剖面圖。如圖23及圖24所示,主握把20的底壁200係具有:下表面200B,面對帶搬運單元28的帶保持器28A;以及上表面200A面對訂書針匣單元22。
在上表面200A係安裝有訂書針驅動器32。在底壁200與訂書針驅動器32之間,也可以中介有墊圈構件(支撐墊圈)35。墊圈構件35係實施熱處理而提高耐磨耗性之金屬零件,比底壁200還不容易磨耗。為了降低摩擦係數,也可以在墊圈構件35的表面塗佈矽脂等。
如圖23及圖24所示,訂書針驅動器32係具有:敲出部33,往扣釘件54敲出先頭之訂書針ST;以及安裝部34,用於安裝敲出部33到主握把20。
敲出部33的尖端(上端)33D,係藉扭力螺旋彈簧36之推壓力,被壓抵於構成訂書針收容部23的前壁面之扣釘件導引器25。如上所述,被訂書針收容部23所收容之訂書針ST,係藉推桿單元24之推壓力,被壓抵於扣釘件導引器25。先頭之訂書針ST與訂書針驅動器32的尖端33D,皆係被扣釘件導引器25限制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X中之位置,所以,敲出部33的尖端33D係相向於先頭之訂書針ST的皇冠部。
圖25係圖23所示之訂書針驅動器32之立體圖。敲出部33係被形成為概略矩形之平板狀,在遠離主握把20的底壁200之方向上延伸。敲出部33係具有構成該敲出部33的四邊之尖端33D、基端33P、及側緣33L,33R。
如上所述,敲出部33的尖端33D係相向於訂書針ST。尖端33D的相反側的基端(下端)33P,係抵接於被附設於底壁200或該底壁200之墊圈構件35。換言之,敲出部33係做為一端之基端33P抵接於主握把20等,做為另一端之尖端33D係延伸使得面對訂書針ST。基端33P係成為「敲出部33的被配設於主握把20側之端部」之一例。
安裝部34分別被設於敲出部33的側緣33L,33R,往主握把20的尖端部201延伸。在圖示之例中,安裝部34係被設於敲出部33的基端33P之旁邊。在安裝部34係設有卡合於做為推壓裝置之扭力螺旋彈簧36之卡合部341。卡合部341係被設於安裝部34的上緣,在捆束機10的旋轉軸部11之軸向Y中,往外側突 出。
扭力螺旋彈簧36(「推壓裝置」之一例),係在蓄勢後之狀態下,被主握把20的軸部37所支撐。扭力螺旋彈簧36係推壓卡合部341往朝向主握把20的尖端部201之方向,同時自主握把20的底壁200的上表面200A,推壓卡合部341往下表面200B之方向。
在以下之說明中,於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前後方向)X中,有時將自主握把20的旋轉軸部11,往尖端部201之方向(前方向),稱做第1方向X1。又,在與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X及旋轉軸部11之軸向Y雙方直交之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中,有時將自底壁200的上表面200A往下表面200B之方向(下方向),稱做第2方向Z2。自被安裝於主握把20之上側之訂書針驅動器32觀看時,第2方向Z2係成為訂書針驅動器32接近主握把20之方向。
敲出部33的包含基端33P及其旁邊的部分之端部(基端部)332,係被配設於主握把20側。在旋轉扣釘件臂50往關閉之關閉方向θ2後之狀態(例如參照圖8)中,端部332係位於第1位置P1。於旋轉扣釘件臂50往打開之打開方向θ1後之狀態(例如參照圖2)中,端部332係位於比第1位置P1還要接近主握把20的尖端之第2位置P2。亦即,訂書針驅動器32係沿著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X,往前後滑動,雖然很少許,但是其可位移。
當依據如上構成之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時,如圖25所示,關於敲出訂書針ST之敲出部33,係構成為自來自訂書針ST之反作用力所作用之尖端33D,至被主握把20所支撐之基端33P為止,綿延全長而筆直地延伸之平板狀。
先前之訂書針驅動器,係以彎曲成L字型之板狀彈簧所構成,彎曲部係被主握把20的底壁200所支撐。透過彎曲部以承受來自訂書針ST之反作用力,所以,在重複變形之彎曲部,有時會產生由疲勞現象所致之龜裂。相對於 此,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係敲出部33為筆直之平板狀,所以,可不透過彎曲部地,承受來自訂書針ST之反作用力。即使重複使用捆束機10,訂書針驅動器32也不容易破損。
敲出部33的尖端33D,必須追蹤訂書針收容部23之動作,以前後位移。先前之訂書針驅動器,係以訂書針驅動器本身變形之板狀彈簧所形成。相對於此,第1實施形態之構造,係訂書針驅動器32的端部332,可在主握把20的底壁200或被固定於底壁200之墊圈構件35上滑動。
因此,即使訂書針驅動器32本身不變形,也可使敲出部33的尖端33D追蹤訂書針收容部23之動作。即使重複使用捆束機10,訂書針驅動器32也不容易破損。關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材料,係未必一定要對於彎曲有重複耐久性,所以,變得也可選擇便宜之材料。
訂書針驅動器32係被扭力螺旋彈簧等之推壓裝置,被往第1及第2方向X1,Z2推壓,被定位使得尖端33D不自訂書針收容部23的前壁面分離。推壓裝置係以與訂書針驅動器32不同之個體所構成,而可分別更換。
〔訂書針驅動器之第2實施形態〕
在第2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事項之記述,係予以省略,僅針對不同之點做說明。圖26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訂書針驅動器32之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係推壓訂書針驅動器32往第1方向X1及第2方向Z2之推壓裝置,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
第2實施形態係不以扭力螺旋彈簧36,而以磁鐵38,39(「推壓裝置」之一例)推壓訂書針驅動器32。訂書針驅動器32係由被磁鐵所吸引之強磁性體所形成。推壓訂書針驅動器32往第1方向X1之磁鐵(第1磁鐵)38,係被配置於比敲出部33還要往第1方向X1前進之位置。在圖示之例中,被固定於自前方相向於敲出部33之軸部37的周面。
同樣地,推壓訂書針驅動器32往第2方向Z2之磁鐵(第2磁鐵)39,係被配置於比敲出部33還要往第2方向Z2前進之位置。在圖示之例中,磁鐵39係被埋入自下方相向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墊圈構件35。
當依據第2實施形態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構成在第1位置P1(參照圖8)與第2位置P2(參照圖3)之間,可位移之訂書針驅動器32。其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下,彈性變形之構件係減少,所以,可延長捆束機10之壽命。
〔訂書針匣單元〕
圖27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訂書針導引部27之立體圖。訂書針導引部27係在敲出訂書針ST中之狀態(參照圖7)下,自後方相向於訂書針ST的皇冠部100。
在圖示之例中,訂書針導引部27係被組裝於收容訂書針ST之訂書針收容部23。而且,可使訂書針導引部27與訂書針收容部23係一體構造物,或者,可使訂書針導引部27與扣釘件導引器25係一體構造物。訂書針導引部27係具有延伸到訂書針收容部23內部之延伸部270。
如圖27所示,複數訂書針ST係使皇冠部100為下側,以被訂書針收容部23所收容。各訂書針ST係被形成為由皇冠部100與一對腳部101,102所構成之
Figure 109128376-A0305-02-0037-3
字型(U字型)。
圖28係表示圖27所示之訂書針收容部23之立體圖。如圖28所示,訂書針收容部23係具有
Figure 109128376-A0305-02-0037-4
字型剖面之長型之鈑金構件,其包含:基端部232,被捆束機10的旋轉軸部11所支撐;以及尖端部231,該基端部232的相反側。訂書針收容部23之構造,係至少在尖端部231中,可收容訂書針ST。
訂書針收容部23係具有:底壁部233,沿著被訂書針收容部23所收容之訂書針ST的皇冠部100;以及一對側壁部234,235,自底壁部233延伸,分別沿著訂書針ST的一對腳部101,102。
圖29係表示圖27所示之訂書針導引部27之立體圖。如圖29所示,訂書針導引部27係在前述延伸部270之外,還具有:第1安裝部271,安裝有扣釘件導引器25;第2安裝部272,被安裝於訂書針收容部23的底壁部233;定位部273,自第2安裝部272延伸,以自側邊相向於訂書針收容部23的一對側壁部234,235;以及貫穿孔274,被設於第1安裝部271以及第2安裝部272之間,貫穿有訂書針收容部23的尖端部231。
在圖示之例中,扣釘件導引器25係構成壓抵有尖端之訂書針ST的側面之訂書針收容部23的前壁面。扣釘件導引器25係具有:前壁部250,構成前述前壁面;安裝部251,被安裝於訂書針導引部27的第1安裝部271;以及舌片部252,自前壁部250往主握把20的尖端部201側延伸。
圖30係自訂書針收容部23的基端部232側,觀看訂書針導引部27所得之後視圖。如圖30所示,訂書針導引部27係在一對側壁部234,235之間,架設有第1安裝部271,延伸部270係位於被訂書針收容部23所收容之訂書針ST的一對腳部101,102之間。
圖31係概示敲出圖8所示之訂書針ST中之狀態中之訂書針ST與訂書針導引部27之位置關係之剖面圖。圖38係概示為了與圖31做比較,所表示之先前之捆束機中之訂書針收容部之剖面圖。
當沒有訂書針導引部27時,如圖38所示,在施加有較強張力後之狀態下,欲切斷帶體TP時,訂書針ST的腳部101,102的尖端係被帶體TP所拉伸而往前方移動,腳部101,102的尖端的相反側的皇冠部100係往後方移動,訂書針ST係旋轉。
在訂書針ST相對於前壁部250而言,傾斜而倒下之狀態下,當緊握捆束機10時,在扣釘件54與訂書針驅動器32之間,訂書針ST係變形為不期望之形狀,訂書針係被鉤住。
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係包括防止訂書針ST傾倒之訂書針導引部27。如圖31所示,訂書針導引部27係自後方相向於訂書針ST的皇冠部100。假設即使腳部101,102的尖端被帶體TP所拉伸,訂書針導引部27係抵接以限制皇冠部100往後方移動,所以,訂書針ST係不旋轉。可防止訂書針ST傾倒。
然而,在圖31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中,訂書針導引部27的延伸部270,係相對於扣釘件導引器25的前壁部250而言,位置被固定。萬一,當訂書針ST阻塞於延伸部270與前壁部250之間隙後,不容易擴大間隙。
圖32~圖35係可去除不擴大延伸部270與前壁部250之間隙而阻塞之訂書針ST之去除裝置之例。圖32係表示通過貫穿孔78,以壓抵訂書針去除工具79到扣釘件導引器25後之狀態之剖面圖。在圖示之例中,於扣釘件導引器25的舌片部252之正下方,在主握把20的底壁200及帶搬運單元28的帶保持器28A的底部,係形成有貫穿孔78。
圖33係自主握把20的尖端部201側,觀看圖32所示之訂書針去除工具79之一例所得之立體圖。訂書針去除工具79係例如具有:突出部79A,例如具有插入貫穿孔78,以可按壓扣釘件導引器25的舌片部252之長度;以及握持部79B,捆束機10之使用者容易握持。
圖34係表示被主握把20所收容之狀態之訂書針去除工具79之立體圖。當訂書針去除工具79係呈平板狀時,如圖34所示,可收容於被設於主握把20之口袋203以攜行之。
圖35係表示訂書針去除工具79之變形例之剖面圖。在圖示之例中,訂書針去除工具79係總是被組裝於主握把20。當下押訂書針去除工具79的桿體79C時,訂書針去除工具79係以支點O3為中心而旋轉,被設於桿體79C與支點O3之間之凸部79D,係上押扣釘件導引器25的舌片部252。
當依據如上構成之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時,如上所述, 訂書針導引部27係被支撐,使得訂書針ST的皇冠部100不往後方移動,所以,在敲入訂書針ST時,可防止訂書針ST傾倒。即使訂書針ST阻塞於訂書針導引部27與扣釘件導引器25之間隙,也可按壓扣釘件導引器25的舌片部252,以簡單地去除訂書針ST。
〔訂書針匣單元之第2實施形態〕
在第2實施形態中,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事項之記述,係予以省略,僅針對不同之點做說明。圖36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訂書針導引部331之立體圖。圖37係沿著圖36中之XIX-XIX線之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係並非訂書針匣單元22,而係訂書針導引部331被設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
如圖36所示,訂書針驅動器32係包括:敲出部33,抵接於訂書針ST的皇冠部100,以押出訂書針ST;以及訂書針導引部331,自敲出部33延伸。訂書針導引部331係具有相向於先頭之訂書針ST的朝向後方之面100R之壁面331F。
當依據第2實施形態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在敲入訂書針時,可防止訂書針傾倒。而且,當依據第2實施形態時,其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下,零件數量較少,所以,可減少製造成本。
〔訂書針及扣釘件〕
圖39係表示捆束機10所使用之訂書針ST之正視圖。如圖39所示,訂書針ST係例如沖壓以接著劑所接合之鋼線為
Figure 109128376-A0305-02-0040-5
字型(U字型)以被形成。各訂書針ST係具有皇冠部100、第1腳部101、及第2腳部102。皇冠部100係被形成為約略直線狀,在直交於一列並列之複數訂書針ST之並列方向之方向上延伸。
第1腳部101的基端101P,係被連接於皇冠部100的一端。在前述第1連接部,係包含第1腳部101的基端101P及其旁邊的部分。第2腳部102的基端 102P,係被連接於皇冠部100的另一端。在前述第2連接部,係包含基端102P及其旁邊的部分。
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訂書針ST,係第1腳部101之長度(針腳之長度)Z101,被形成為大於皇冠部100之長度(肩寬度)Y100之一半。同樣地,第2腳部102之長度Z102,係被形成為大於皇冠部100之長度Y100之一半。在圖示之例中,第1及第2腳部101,102之長度Z101,Z102,係被形成為小於皇冠部100之長度Y100
圖40係表示正在捆束帶體TP之狀態之訂書針ST之立體圖。本實施形態之訂書針ST,如圖40所示,係釘扣使得第1腳部101與第2腳部102交叉之情事,為特徵之一。被釘扣後之第1及第2腳部101,102,係在皇冠部100之寬度方向中,一部份重畳,即使第1及第2腳部101,102之長度Z101,Z102大於皇冠部100之長度Y100之一半,也可捆束帶體TP。又,第1腳部101與第2腳部102係被彎折,使得各尖端不自皇冠部100脫逸。因此,第1腳部101與第2腳部102係被彎折,使得成為平行或約略平行。而且,所謂約略平行,係指也包含處於自完全平行之狀態,有既定誤差之範圍之狀態。圖41係圖40所示之訂書針ST之俯視圖。在圖41所示之例中,皇冠部100之長度Y100係被形成為大於帶體TP之寬度YTP之一半。
圖42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扣釘件54之立體圖。在圖示之例中,扣釘件54係藉沖壓加工壓延鋼板等而一體成型之鈑金構件,其被形成為略呈U字型。在訂書針匣單元22之先頭,係設有比扣釘件54大一號且略呈U字型之誘入部57。誘入部57係在扣釘件54接近訂書針匣單元22後之狀態中,限制扣釘件臂50之軸向Y中之扣釘件54之位置。誘入部57係具有隨著接近扣釘件54,傾斜使得軸向Y中之彼此之間隔Y57擴大之左右一對導引面57L,57R。
圖43係自訂書針匣單元22側觀看圖42所示之扣釘件54所得之立體圖。在相向於訂書針匣單元22之側的表面54A,係設有凹槽55。扣釘件54係具有夾持凹槽55,位於彼此相反側之左右一對被導引面54L,54R。
如圖42及圖43所示,被導引面54L,54R係傾斜,使得隨著自中央之凹槽55往左方或右方遠離,而自訂書針匣單元22遠離。在扣釘件54接近訂書針匣單元22後之狀態中,一邊的被導引面54L係相向於一邊的導引面57L,另一邊的被導引面54R係相向於另一邊的導引面57R。
在捆束作業中,當扣釘件臂50的尖端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往左右偏移後,扣釘件54的被導引面54L,54R的任一者,係滑接於誘入部57的導引面57L,57R的任一者。誘入部57係隨著朝向扣釘件54的相反側的訂書針驅動器32,導引面57L,57R之間隔Y57係變窄。因此,扣釘件54的凹槽55係被導引,使得相向於藉訂書針驅動器32而自訂書針匣單元22被敲出後之先頭之訂書針ST。
凹槽55係包含:第1凹槽551,導引訂書針ST的第1腳部101;以及第2凹槽552,導引訂書針ST的第2腳部102。圖44係概示凹槽55之圖。如圖44所示,第1凹槽551係沿著相對於扣釘件臂50的旋轉軸之軸向Y而言,銳角地交叉之方向(以下,稱做銳角方向。)V延伸。同樣地,第2凹槽552係沿著銳角方向V延伸。
將銳角方向V中之第1凹槽551之長度,當作第1凹槽長度V551,將與銳角方向V直交之寬度方向W中之第1凹槽551之長度,當作第1凹槽寬度W551。同樣地,將銳角方向V中之第2凹槽552之長度,當作第2凹槽長度V552,將寬度方向W中之第2凹槽552之長度,當作第2凹槽寬度W552
第1凹槽551係自軸向Y中之一邊(例如左邊)的外側(左側)往內側(右側),自第1端部551L延伸至第2端部551R。第1凹槽551係被形成為例如愈遠離第1端部551L,則離開表面54A之深度逐漸地變大,愈接近第2端部551R,則離開表面54A之深度逐漸地變小。
同樣地,第2凹槽552係自軸向Y中之另一邊(例如右邊)的外側(右側)往內側(左側),自第3端部552R延伸至第4端部552L。第2凹槽552係 被形成為例如愈遠離第3端部552R,則離開表面54A之深度逐漸地變大,愈接近第4端部552L,則離開表面54A之深度逐漸地變小。
第2凹槽552係被配置為相對於第1凹槽551而言,往該凹槽551,552之寬度方向W移位。在圖示之例中,第1凹槽551與第2凹槽552,係被形成為在第4端部552L與第2端部551R間之領域,彼此連通。在圖示之例中,第1凹槽551之第1凹槽長度V551與第2凹槽552之第2凹槽長度V552之和,係大於自第1端部551L至第3端部552R為止之長度Y55
當依據如上構成之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時,如圖40所示,可釘扣使得訂書針ST的第1及第2腳部101,102交叉。即使訂書針ST自帶體TP擠出,第1及第2腳部101,102也交叉,所以,第1及第2腳部101,102之任一者係鉤住帶體TP,訂書針ST很難自帶體TP脫落。當依據本發明時,係可提供一種即使訂書針ST之位置偏移,捆束後之帶體TP很難自植物的蔓或莖脫落之捆束機。
帶體TP之寬度係配合皇冠部100之長度Y100以選擇,使得訂書針ST不擠出。當依據第1實施形態時,皇冠部100之寬度方向,亦即,在捆束機10之長邊方向中,被釘扣後之第1及第2腳部101,102係一部份重畳。可使皇冠部100的長度Y100,小於第1腳部101之長度Z101與第2腳部102之長度Z102之和,所以,可使帶體TP之寬度YTP較窄。結果,可減少帶體TP之成本。
當依據第1實施形態時,無須使第1及第2腳部101,102之長度Z101,Z102過度地減短,所以,彎折第1及第2腳部101,102時之力矩不降低。用於釘扣訂書針ST所必須之負載不變大,所以,不增加使用者之負擔地,可使帶體TP較窄。
在捆束動作中,必須使樹苗或枝等之被捆束物S,進入扣釘件臂50與主握把20之間。當使扣釘件臂50往打開方向較大地旋轉時,有相對於訂書針匣單元22的尖端而言,扣釘件54之位置偏移之虞。又,在捆束作業中,當在扣 釘件臂50的尖端與主握把20的尖端之間,壓抵被捆束物S到被拉伸之帶體TP,以捲繞帶體TP到該被捆束物S時,有相對於訂書針匣單元22的尖端而言,扣釘件54之位置偏移之虞。
當依據第1實施形態時,訂書針匣單元22的尖端,係設有限制扣釘件54與訂書針匣單元22之相對位置之誘入部57。扣釘件54的凹槽55係被導引,使得相向於自訂書針匣單元22,被訂書針驅動器32所敲出之先頭之訂書針ST,所以,可藉凹槽55確實地彎折第1及第2腳部101,102,如上所述,可彎折使得第1及第2腳部101,102交叉。
〔訂書針及扣釘件之第2實施形態〕
在第2實施形態中,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事項,係省略其記述,僅針對不同之點做說明。圖45係表示被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所捆束後之帶體TP及訂書針ST之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係不使訂書針ST的第1及第2腳部101,102,相對於皇冠部100而言傾斜地彎折,沿著皇冠部100在帶體TP之厚度方向上重疊之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
圖46~圖49係概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扣釘件54之動作之圖。如圖46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扣釘件54,係包括以中心O1,O2為支點以旋轉之一對彎曲臂541,542。如圖47所示,在一邊之彎曲臂541彎折第1腳部101後,如圖48所示,另一邊之彎曲臂542係以時間差,彎折第2腳部102。藉此,如圖49所示,可彎折使得第1及第2腳部101,102在帶體TP之厚度方向上重疊。
當依據第2實施形態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提供一種即使訂書針ST之位置偏移,捆束後之帶體TP也很難自植物的蔓或莖脫落之捆束機。
〔擋止器構造〕
在訂書針匣單元22的尖端,係附設有鉤體22A。該鉤體22A係卡止於被固定於主握把20之軸部14。訂書針匣單元22係被螺旋彈簧13,往自主握把20離隙之 方向推壓。訂書針匣單元22係可抵抗螺旋彈簧13之推壓力,在接近主握把20之方向上旋轉。另外,如果鉤體22A抵接於軸部14時,就無法比該位置還要自主握把20離隙。
以下,詳述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的特徵性構造。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係包括限制扣釘件54往腳部101,102之移動量δ之限制部75,為其特徵之一。第1~第4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係藉抵接於扣釘件54的釘扣面54A,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第5~第7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係藉限制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對扣釘件54限制移動量δ。
〔擋止器構造之第1實施形態〕
圖52係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之剖面圖。如圖52所示,限制部75係抵接於扣釘件54的釘扣面54A,在訂書針ST的腳部101,102之延伸方向,亦即,在扣釘件臂50之旋轉方向Z中,妨礙扣釘件54之移動。在圖示之例中,限制部75係構成為獨立之鈑金構件,被載置於構成主握把20的骨骼之剛性構件205上。
圖53係自右後方觀看圖52所示之限制部75所得之立體圖。在圖示之例中,限制部75係具有:基部753,被主握把20所支撐;以及抵接部751及左右一對軸承部752,自基部753突出。
基部753係沿著主握把20的剛性構件205延伸,其具有:中央部753A,被彎曲成U字型;以及葉片部753B,自該中央部的兩端,往主握把20之寬度方向外側突出。抵接部751係抵接於扣釘件54的釘扣面54A,以限制該釘扣面54A之高度。
圖54係表示圖53所示之限制部75被安裝於主握把20後之狀態之立體圖。如圖54所示,軸承部752係抵接於主握把20之軸部14。藉軸承部752抵接於軸部14,限制部75係在主握把20之長邊方向(前後方向)X及扣釘件臂之旋轉 方向(上下方向)Z中,被定位。
當依據如上構成之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時,藉抵接於扣釘件54的釘扣面54A之限制部75,可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因此,可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防止訂書針驅動器32破損。
〔擋止器構造之第2實施形態〕
圖55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之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係在限制部75與主握把20的剛性構件205為一體構造物之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當依據第2實施形態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以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
限制部75係與主握把20的剛性構件205為一體構造物,所以,限制部75不會自主握把20位置偏移。可更正確地限制釘扣面54A之高度。零件數量係減少,所以,可減少捆束機10之製造成本。
〔擋止器構造之第3實施形態〕
圖56係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之剖面圖。第3實施形態係在限制部75為扣釘件54的一部份之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如圖56所示,在第3實施形態中,扣釘件54的一部份係突出以抵接於主握把20(例如軸部14),藉此,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
當依據第3實施形態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以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扣釘件54與限制部75係一體構造物,所以,相對於扣釘件54而言,限制部75之位置不會偏移。可更正確地限制釘扣面54A之高度。零件數量係減少,所以,可降低捆束機10之製造成本。
〔擋止器構造之第4實施形態〕
圖57係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之剖面圖。圖58係自右後方觀看圖57所示之限制部75所得之立體圖。在第4實施形態中,限制部75係在透過訂書 針匣單元22,以抵接於扣釘件54的釘扣面54A之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當改變看法時,限制部75也可以說是由第1構件75與第2構件22之組合所構成。
當依據第4實施形態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限制部75無須直接抵接於扣釘件54的釘扣面54A,所以,可提高捆束機10之設計自由度。
相反地,限制部75係不直接抵接於扣釘件54,所以,中介於限制部75與扣釘件54間之其他構件之尺寸誤差,係包含於扣釘件54之定位精度。又,當強力緊握操作握把70時,有被夾持於限制部75與扣釘件54間之構件變形之虞。
〔擋止器構造之第5實施形態〕
圖59係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之剖面圖。第5實施形態係在限制部75不抵接於扣釘件54,而抵接於操作握把70或相向於操作握把70之部位中之主握把20之點,與上述說明過之第1~第4實施形態不同。當限制部75抵接於操作握把70或主握把20時,就變得無法更加緊握這些握把。跟隨操作握把70之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係被限制,所以,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係被限制。
當依據第5實施形態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以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限制部75可不配置於空間限制較大之主握把20的尖端部201,而配置於空間有餘量之操作握把70側,所以,捆束機10之設計自由度係提高。相反地,操作握把70之位置與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係有誤差,所以,其與第1實施形態相比較下,較難正確地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
〔擋止器構造之第6實施形態〕
圖60係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之剖面圖。第6實施形態係在限制部75與操作握把70為一體構造物之點,與第5實施形態不同。當依據第6實施形態時,與第5實施形態同樣地,可限制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以限制作用於訂 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
如果操作握把70與限制部75係一體構造物時,相對於操作握把70而言,限制部75之位置係不會偏移。如果主握把20與限制部75係一體構造物時,相對於主握把20而言,限制部75之位置係不會偏移。可更正確地限制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零件數量係減少,所以,可降低捆束機10之製造成本。
而且,在第6實施形態中,也可以取代抵接限制部75於主握把20,而使限制部75與扣釘件臂50相抵接,而可限制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
〔擋止器構造之第7實施形態〕
圖61係表示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限制部75之剖面圖。第7實施形態係在限制部75與被抵接於限制部75之被抵接部77之間隔係可調整之點,與第5實施形態不同。具體說來,在鬆開螺絲構件77A以變更被抵接部77之位置後,鎖固螺絲構件77A,藉此,變更被抵接部77的突部77B之位置。藉此,調整被抵接部77的傾斜面77C與限制部75之間隔。當依據第7實施形態時,與第5實施形態同樣地,可限制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32之負載。
當配置限制部75於操作握把70,或者,相向於操作握把70之部位中之主握把20時,有被做為捆束機10之個體差之操作握把70之位置與扣釘件臂50之旋轉量之誤差所左右,而較難正確地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之課題。當依據第7實施形態時,可在捆束機10之每個個體,調整誤差,所以,可正確地限制扣釘件54之移動量δ。
又,本發明係只要不脫逸其要旨,可做種種變形。例如可使做為該業者通常創作能力之範圍內之某實施形態中之一部份之構造元件,追加於其他實施形態。又,可使某實施形態中之一部份之構造元件,與其他實施形態之對應之構成元件相置換。
本開示之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係包括:收容部(26A),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TR);主握把(20),自一端側,可拉出地導引被收容於收容部(26A)之捆束帶(TR)的一部份(TP);以及扣釘件臂(50),可旋轉地被設於主握把(20),其中,其具有:握持部(56),握持自主握把(20)的一端側被拉出之捆束帶(TP);以及捆束部(54),捲繞被握持後之捆束帶(TP)於被捆束物,以捆束處理該捆束帶(TP);收容部(26A)係具有:側壁部(26A1,26A2),在被捲繞後之捆束帶(TR)被收容後之狀態中,與捆束帶(TR)的側面相向;以及周緣部(26A3),與側壁部(26A1,26A2)連續,相向於捆束帶(TR)的表面,其中,在一部份形成有用於收容捆束帶(TR)之開口。
又,本開示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捆束機(10)係包括收容部(26A),收容部(26A)係具有:第1內壁面(26A13),當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TR)後,相向於捆束帶(TP)之圓形側面的至少一部份;第2內壁面(26A22),相向於捆束帶的圓形另一邊的側面的至少一部份;以及第3內壁面(26A31),連接第1內壁面(26A13)與第2內壁面(26A22),形成有用於收容捆束帶於內部之開口。
也可以還包括被設成在收容部(26A)之軸(AX)方向上可進退,用於與捆束帶(TR)相卡合之卡合部(26B22)。也可以還包括可按壓捆束帶(TR)之圓形第1側面(TR2)的一部份之抵接部(26C1)。又,在收容部(26A)也可以形成有在收容部(26A)之徑向上延伸之狹縫(26A21)。在收容部(26A)也可以形成有在收容部(26A)之圓周方向上延伸之肋體(26A11)。也可以還包括鉤安裝件(26D)。鉤安裝件(26D)也可以包括:第1安裝部(26D1),具有第1凸部(26D11)與第1凹部(26D12),設於朝向收容部(26A)之軸(AX)方向之一邊的側面;以及第2安裝部(26D2),具有與第1凸部(26D11)為同 一構造之第2凸部(26D21)、及與第1凹部(26D12)為同一構造之第2凹部(26D22),與第1安裝部(26D1)對稱地,被設於朝向收容部(26A)之軸(AX)方向之另一邊的側面。
而且,本開示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捆束機係包括:收容部(96A),為了收容被捲繞之捆束帶(TR),在一邊的側面形成有開口;以及卡合部(96B),為了卡合捆束帶(TR),被設於自收容部(96A)的側面往開口之方向。
(附記)
針對由上述複數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可掌握之技術思想,係敘述於下。
(附記A)
A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訂書針匣單元,收容包括皇冠部與一對腳部之訂書針;訂書針驅動器,被設於與該皇冠部相向之位置;以及扣釘件,被設於與該腳部的尖端部相向之位置,可沿著該腳部之延伸方向移動,該扣釘件係沿著該延伸方向,往該腳部移動,藉此,與該訂書針驅動器夾持該訂書針以彎折之,其特徵在於:包括限制該扣釘件往該腳部之移動量之限制部。
A2.
如A1之捆束機,其中該限制部係藉抵接於該扣釘件的釘扣面,限制該扣釘件之移動量。
A3.
如A1或A2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可旋轉地被安裝於安裝有該訂書針匣單元之主握把,包括該扣釘件之扣釘件臂,藉限制該扣釘件臂之旋轉量,對該扣釘 件限制移動量。
(附記B)
B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主握把,收容有訂書針,安裝有可敲出該訂書針之訂書針驅動器;以及扣釘件臂,可旋轉地被安裝於該主握把,其中,其具有釘扣被該訂書針驅動器所敲出之該訂書針之扣釘件,該訂書針驅動器係具有:敲出部,在遠離該主握把之方向上延伸,朝向該扣釘件以敲出該訂書針;以及安裝部,用於安裝該敲出部到該主握把,該安裝部之構造,係自該敲出部的側緣往該主握把之長邊方向延伸。
B2.
如B1之捆束機,其中該訂書針驅動器係相對於該主握把而言,可位移地被安裝於該主握把。
B3.
如B1或B2之捆束機,其中該扣釘件臂係被設成當旋轉該扣釘件臂,往該扣釘件臂與該主握把之角度變小之關閉方向後,該訂書針驅動器可敲出該訂書針,該訂書針驅動器係該敲出部的被配設於該主握把側之端部,在旋轉該扣釘件臂往該關閉方向後之狀態中,位於第1位置,該敲出部的被配置於該主握把側之端部,係可位移地被安裝於該主握把,使得在旋轉該扣釘件臂往該關閉方向的相反側之打開方向後之狀態中,位於比該第1位置還要接近該主握把的尖端部之第2位置。
B4.
如B1~B3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被配設於該訂書針驅動器與該主握把之間,具有該訂書針驅動器滑動之表面之墊圈構件。
B5.
如B1~B4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推壓該訂書針驅動器往朝向該主握把的尖端部之第1方向,同時推壓往接近該主握把之第2方向之推壓裝置。
(附記C)
C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訂書針收容部,包含尖端部與基端部,使由皇冠部與一對腳部所構成之
Figure 109128376-A0305-02-0052-6
字型之訂書針,該皇冠部在下側,至少可收容於該尖端部;訂書針驅動器,位於該訂書針收容部的該尖端部之下方,相對於該訂書針收容部而言,可自下方往上方,相對移動在該訂書針收容部內,其中,藉自下方往上方移動,一邊壓位於該尖端部之該訂書針的該皇冠部,一邊押出該訂書針到上方;扣釘件,被設於該訂書針收容部的該尖端部之上方,而且,相向於該訂書針驅動器之位置,在該訂書針驅動器自下方往上方移動之過程中,抵接於該被押出之該訂書針的一對該腳部,彎折一對之該腳部;以及訂書針導引部,在該訂書針收容部內,隣接於該訂書針,在該訂書針被押出之過程中,自該基端部側支撐該訂書針的該皇冠部。
C2.
如C1之捆束機,其中該訂書針導引部係具有延伸到該訂書針收容部的內部之部分。
C3.
如C2之捆束機,其中該訂書針收容部係具有:底壁部,沿著被該訂書針收容部所收容之該訂書針的該皇冠部;以及一對側壁部,自該底壁部延伸出來,以分別沿著該訂書針的一對該腳部,該訂書針導引部係被設成架設於一對該側壁部之間,該延伸出來之部分係位於該訂書針的一對腳部之間。
C4.
如C1之捆束機,其中該訂書針驅動器係包括:敲出部,抵接於該訂書針的該皇冠部,以押出該訂書針;以及該訂書針導引部,具有自該敲出部延伸出來,被該敲出部所敲出,相向於自其他該訂書針分離後之先頭之該訂書針的朝向後方之面之壁面。
C5.
如C1~C4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該訂書針收容部,係旋轉自如地被安裝於可自尖端部拉出帶體之主握把,該訂書針驅動器係被配設於該訂書針收容部與該主握把之間,該扣釘件係被安裝於可旋轉地被安裝於該主握把之扣釘件臂。
C6.
如C5之捆束機,其中該扣釘件臂係包括當進行接近該主握把之第1旋轉時,握持位於該主握把的尖端部之帶體之帶握持機構,在進行該第1旋轉以握持該帶體後之狀態下,往該第1旋轉之相反方向旋轉後,進行再度接近該主握把之第2旋轉時,該訂書針驅動器係自該訂書針收容部押出該訂書針,而該扣釘件彎折該被 押出後之該訂書針的一對該腳部。
(附記D)
D1.
一種捆束機,用於使用帶體以捆束被捆束物,其特徵在於:其包括:訂書針匣單元,可收容一列並列之複數訂書針;主握把,安裝有該訂書針匣單元;扣釘件臂,可旋轉地被安裝於該主握把,使得可接近該一列並列之複數訂書針中之先頭訂書針;以及扣釘件,被設於該扣釘件臂,該扣釘件臂旋轉以接近該先頭訂書針,藉此,彎折自該訂書針匣單元被敲出,貫穿被重疊之該帶體之該先頭訂書針,在該扣釘件的表面,形成有:第1凹槽,在相對於該扣釘件臂之旋轉軸向而言之銳角方向上,具有第1凹槽長度與第1凹槽寬度以延伸;以及第2凹槽,在相對於該扣釘件臂之旋轉軸向而言之銳角方向上,具有第2凹槽長度與第2凹槽寬度以延伸,該第2凹槽係被配置為相對於該第1凹槽而言,在寬度方向上移位。
D2.
如D1之捆束機,其中其還包括被設於該訂書針匣單元的尖端,在該扣釘件接近該訂書針匣單元後之狀態中,限制該扣釘件臂之旋轉軸向中之該扣釘件之位置之誘入部,該誘入部係具有傾斜之一對導引面,使得隨著接近該扣釘件,則彼此之間隔擴大,該扣釘件係具有:該第1凹槽及該第2凹槽;以及一對被導引面,夾持該第1 凹槽及該第2凹槽,以位於彼此相反之側,而且,傾斜使得隨著自該第1凹槽及該第2凹槽遠離,自該訂書針匣單元遠離, 在該扣釘件接近該訂書針匣單元後之狀態中,一邊的該被導引面係相向於一邊的該導引面,另一邊的該被導引面係相向於另一邊的該導引面。
D3.
如D1或D2之捆束機,其中該第2凹槽係被配置為相對於該第1凹槽而言,在長度方向上移位。
D4.
如D1~D3中任一項之捆束機,其中該第1凹槽係被形成為自該旋轉軸向中之一邊之外側往內側,自第1端部延伸至第2端部,同時愈遠離該第1端部,則自該表面算起之深度逐漸地變大,愈接近該第2端部,則自該表面算起之深度逐漸地變小。
D5
如D4之捆束機,其中該第2凹槽係被形成為自該旋轉軸向中之另一邊之外側往內側,自第3端部延伸至第4端部,同時愈自該第3端部遠離,則自該表面算起之深度逐漸地變大,愈接近該第4端部,則自該表面算起之深度逐漸地變小。
D6.
如D5之捆束機,其中該第1凹槽長度與該第2凹槽長度之和,係大於自該第1端部至該第3端部為止之長度。
D7.
如D5或D6之捆束機,其中該第1凹槽與該第2凹槽,係被形成為在該第4端部與該第2端部間之領域,彼此連通。
D8.
一種捆束方法,使用帶體以捆束被捆束物,其特徵在於: 使用捆束機以執行:捲繞該被捆束物,以重疊該帶體的離隙之兩個部分之步驟;以訂書針的至少該第1腳部,貫穿被重疊之該帶體之步驟,該訂書針係具有:皇冠部,長度大於該帶體之一半寬度;第1腳部,長度大於該皇冠部之一半長度,長度小於該皇冠部之長度,自該皇冠部的一端延伸;以及第2腳部,長度大於該皇冠部之一半長度,長度小於該皇冠部之長度,自該皇冠部的另一端延伸;以及彎折該第1腳部與該皇冠部之第1連接部,使得該第1腳的尖端自該皇冠部遠離,夾持被該皇冠部與該第1腳部所重疊之該帶體,彎折該第2腳部與該皇冠部之第2連接部,使得該第2腳部的尖端自該皇冠部遠離,而且,使得與該第1腳部成為約略等間隔,夾持被該皇冠部與該第2腳部所重疊之該帶體之步驟。
D9.
一種捆束機,用於使用帶體以捆束被捆束物,其特徵在於:在捆束機執行:捲繞該被捆束物,以重疊該帶體的離隙之兩個部分之步驟;以訂書針的至少該第1腳部,貫穿被重疊之該帶體之步驟,該訂書針係具有:皇冠部,長度大於該帶體之一半寬度;第1腳部,長度大於該皇冠部之一半長度,長度小於該皇冠部之長度,自該皇冠部的一端延伸;以及第2腳部,長度大於該皇冠部之一半長度,長度小於該皇冠部之長度,自該皇冠部的另一端延伸;以及彎折該第1腳部與該皇冠部之第1連接部,使得該第1腳部的尖端自該皇冠部遠離,夾持被該皇冠部與該第1腳部所重疊之該帶體,彎折該第2腳部與該皇冠部之第2連接部,使得該第2腳部的尖端自該皇冠部遠離,而且,使得與該第1腳部成為約略等間隔,夾持被該皇冠部與該第2腳部所重疊之該帶體之步驟。
(附記E)
E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收容部,可以拉出該帶體的一部份後之形式,收容至少由筒狀之管與被捲繞於該管的外周面後之帶體所構成之帶捲軸;主握把,保持自該收容部被拉出之帶體;以及扣釘件臂,相對於該主握把而言,可往接近之方向與遠離之方向旋轉地被安裝,藉往接近該主握把之方向旋轉,握持被該主握把所保持之帶體,在握持後,藉往遠離該主握把之方向旋轉,更加拉出該帶體,該收容部係具有:側壁,相向於被收容之帶捲軸的側面;第1突部,自該側壁突出,嵌合於被收容之帶捲軸的管,以可旋轉地支撐帶捲軸;以及第2突部,自該側壁突出,抵接於被收容之帶捲軸的側面。
E2.
如E1之捆束機,其中該第2突部係與該帶捲軸的側面之中,外周側的領域相抵接。
E3.
如E1之捆束機,其中該第2突部係由抵接構件及彈性構件所構成,抵接構件係與該帶捲軸的側面相抵接,彈性構件係推壓該抵接構件,往該帶捲軸的側面。
E4.
如E1之捆束機,其中該第1突部係被設成在該收容部之軸向上可進退。
E5.
如E1之捆束機,其中該第1突部係包括與該帶捲軸的側面相卡合之卡合部。
(附記F)
F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主握把;扣釘件臂,可旋轉地被安裝於該主握把;以及操作握把,可旋轉地被安裝於該扣釘件臂,當使用者握持該主握把與該操作握把,使得該操作握把與該主握把接近時,該扣釘件臂係往接近該主握把之關閉方向旋轉,其特徵在於:該操作握把係包括:握把,由金屬所構成,該金屬係包括:鏈接部,自與該扣釘件臂之旋轉軸,往接近該主握把之方向延伸,在端部中,與該主握把相卡合;以及桿部,自與該扣釘件臂之旋轉軸,往該鏈接部之相反方向延伸;第1蓋體,由樹脂所構成,該樹脂係被連接於該握把,被設成覆蓋該桿部;以及第2蓋體,還由摩擦係數較大之彈性體樹脂所構成,該彈性體樹脂係被設成與該第1蓋體的樹脂相結合,使得覆蓋該第1蓋體表面的一部份,其彈性率小於該第1蓋體的樹脂。
F2.
如F1之捆束機,其中在該第1蓋體形成有複數貫穿孔,該第2蓋體係覆蓋該第1蓋體的表面之中,至少形成有該複數貫穿孔之領域,而且,藉填充該複數貫穿孔,一部份係露出到該第1蓋體的內表面側。
F3.
如F1之捆束機,其中該彈性體樹脂係包含聚氯乙烯、聚氨酯、或丁腈橡膠。
F4.
如F1之捆束機,其中該第1蓋體的樹脂係包含尼龍、聚丙烯、或玻璃纖維強化聚酰胺。
F5.
如F2之捆束機,其中該貫穿孔之直徑,係被形成為自設有該彈性體樹脂之表面,往設有該桿部之內表面擴大。
對應於上述附記A(附記A1~附記A3)之課題,係如下所述。
在日本特開2017-222396號公報,係記載有一種包括可確實握持帶體之帶握持裝置之園藝用之捆束機。在此文獻的圖21及圖22,係表示有當握緊操作握把50,以旋轉扣釘件臂30往相對於主握把11而言之關閉方向後,訂書針61被訂書針驅動器18所敲入之外觀。訂書針61係藉扣釘件臂30的扣釘件33,釘扣腳部。
在日本特開2004-175377號公報,係記載有一種設置用於防止帶體逆行之板狀彈簧之園藝用之捆束機。在此文獻的圖3,係表示有被配置為尖端接觸到訂書針匣7的前壁之訂書針驅動器11。被訂書針驅動器11所敲入之訂書針,係藉扣釘件12,釘扣腳部。
但是,當釘扣訂書針以進行捆束操作時,在過度握緊操作握把時,會自扣釘件施加較大負載於訂書針驅動器。為了抑制此情事,也考慮到限制操作握把之動作,使得不必要以上地握緊操作握把。但是,當考慮製品之尺寸公差時,有時訂書針驅動器的尖端之位移,比假設之釘扣結束位置還要大。在該情形下,會施加過剩之負載於訂書針驅動器,所以,訂書針驅動器有破損之可能性。
在此,當作附記A之所述之發明,係將提供一種限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之負載,可防止訂書針驅動器破損之捆束機,當作課題。
對應上述附記B(附記B1~附記B5)之課題,係如下所述。
在日本特開2017-222403號公報,記載有一種可抑制訂書針匣的射出口之尺寸變化之園藝用之捆束機。在此文獻的圖4,係表示有用於敲出訂書針之板狀之驅動器78。驅動器78係包括機械連結部(被安裝於捆束機之部分)及敲出部,而形成為L字型。該機械連結部係被沿著捆束機本體40之長邊方向鋪設之帶保持器44所支撐。該敲出部係自機械連結部被彎折,往訂書針匣部60延伸。
但是,當係使用捆束用帶體以捆束之捆束機時,伴隨著貫穿訂書針到捆束用帶體,以釘綴捆束用帶體之動作之負載係極小。因此,作業者藉緊握操作握把,而自扣釘件作用於訂書針驅動器之力量,係成為施加於訂書針驅動器的彎曲部分之負載。因此,有時訂書針驅動器的彎曲部分會破損。
在此,當作附記B之所述之發明,係將提供一種包括即使重複使用,也不太會破損且高耐久之訂書針驅動器之捆束機,當作課題。
對應上述附記C(附記C1~附記C6)之課題,係如下所述。
在上述日本特開2017-222403號公報,係記載有一種以與訂書針匣本體62相同之零件,構成射出口62A,所以,可抑制射出口62A之尺寸變化,進而可抑制訂書針阻塞或訂書針一次敲兩支等之不合宜之發明。
但是,由其他之理由,可清楚有時會產生訂書針阻塞等之不合宜。例如當執行稱做「束緊固定」之用於緊縮捆束用帶體的環,以牢固地固定枝與金屬鐵線等之捆束方法時,很清楚地有時會產生訂書針阻塞之不合宜。
在藉束緊固定等,於施加較強張力後之狀態下,當切斷捆束用帶體時,捆束用帶體係移動到有切刃之前方。隨著捆束用帶體往前方移動,原來必須往訂書針驅動器之正上方行進之訂書針,係往前方傾倒,結果,有時產生在扣釘件與訂書針驅動器之間,訂書針鉤住之訂書針阻塞之不合宜。
在此,當作附記C之所述之發明,係將提供一種在敲入訂書針時, 可防止訂書針傾倒之捆束機,當作課題。
對應上述附記D(附記D1~附記D9)之課題,係如下所述。
在上述日本特開2017-222403號公報,係記載有一種以與訂書針匣本體62相同之零件,構成射出口62A,所以,可抑制射出口62A之尺寸變化,進而可抑制訂書針阻塞或訂書針一次打兩支等之不合宜之發明。
又,在日本特開2004-224412號公報,係記載有一種可正確地拉出捆束用帶體,以連續性地執行捆束作業之園藝用之捆束機。在此文獻的圖6,係表示有在限制捆束用帶體之加壓突片63與推壓板637之間,投入切斷刀8,藉此,工整地切斷捆束用帶體之外觀。
但是,因為捆束時之姿勢等,捆束用帶體係左右偏移,所以,有時相對於捆束用帶體而言,訂書針會偏移。當訂書針偏移時,就無法充分握持捆束用帶體,所以,有時應該已經捆束之捆束用帶體,後來又脫落。為了避免這種事態之對策,有當加大捆束用帶體之寬度時,會導致捆束用帶體之成本提高。又,另一對策,有當減少訂書針之皇冠部寬度時,就必須減短訂書針的腳。當減短訂書針的腳時,為了彎折腳之力矩係降低,所以,作業性係惡化。
在此,當作附記D之所述之發明,係將提供一種即使訂書針之位置偏移,捆束後之帶體也很難自植物的蔓或莖脫落之捆束機,當作課題。
對應上述附記E(附記E1~附記E5)之課題,係如下所述。
在上述日本特開2017-221149號公報,係記載有即使係內徑尺寸不同之帶捲軸,也可防止捆束用帶體捲回之園藝用捆束機。在此文獻的圖9,係表示有被設於捆束機的帶匣部80之桿體構件86。抵接此桿體構件86的不同部分於帶捲軸之內徑,對於小直徑或大直徑之任何帶捲軸,皆可賦予適切之煞車力。
在上述之日本特開2005-224197號公報,係記載有彈性壓抵U型凸部25於帶體樞紐支撐輪轂22的內周面,以推壓帶體支撐輪轂22往外徑方向擴 大,藉此,可防止帶捲軸逆轉。
但是,扣釘件臂係藉拉伸彈簧,總是被往遠離主握把之方向推壓,所以,當使用者握持操作握把之力量減弱時,藉拉伸彈簧之推壓力,捆束用帶體係被大幅拉出,因為慣性而帶捲軸會持續正轉。尤其,當帶體之殘量較多時,在帶體係被過剩地拉出時,帶體係自帶匣單元跳出,而會產生鉤住枝或葉之事態。
在此,當作附記E之所述之發明,係將提供一種當隨著捆束動作而拉出捆束帶時,可抑制被捲繞之捆束帶過剩地正轉之捆束機,當作課題。
對應上述附記F(附記F1~附記F5)之課題,係如下所述。
在日本特開2017-222399號公報,係記載有一種為了抑制在操作握把與主握把之卡合部周邊附著沙土或塵埃,而包括設有覆蓋與主握把相卡合之鏈接部之蓋體之操作握把之捆束機。
但是,為了提高耐久性,而由硬且強之材料所形成之蓋體,係大致摩擦係數較小。因此,使用者在緊握時,有時會產生滑動。尤其,當重複握持動作及捆束動作之次數較多時,握力係降低,所以,變得容易產生滑動。
另外,眾所周知有一種藉浸泡操作握把的鈑金部分於液狀樹脂,塗佈樹脂於鈑金部分之浸塗技術。
但是,樹脂係被塗佈,使得包入鈑金部分的邊緣,所以,有因為使用時之應力集中,而樹脂自邊緣部分裂開之問題。
在此,當作附記F之所述之發明,係將提供一種包括具有較高之耐久性,同時較難滑動之操作握把之捆束機,當作課題。
10:捆束機
11:旋轉軸部
12:拉伸彈簧
20:主握把
22:訂書針匣單元
26:帶匣單元
26A1:表面部
26A22:內表面部
26B1:按鍵
26D1:第1安裝部
26D11:銷釘
26D12:孔
28:帶搬運單元
28A:帶保持器
28B:帶導引器
50:扣釘件臂
52:臂部
54:扣釘件
56:帶握持單元
62:帶板體
70:操作握把
201:尖端部
AX:軸
θ 1:打開方向
θ 2:關閉方向

Claims (21)

  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收容部,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主握把,自一端側,可拉出地導引被收容於該收容部之該捆束帶的一部份;以及扣釘件臂,可旋轉地被設於該主握把,其中,其具有:握持部,握持自該主握把的一端側被拉出之該捆束帶;以及捆束部,捲繞被握持之該捆束帶到被捆束物,以捆束處理該捆束帶,該收容部係在收容有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之狀態中,具有:表面部以及內表面部,與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的側面相向;以及周緣部,與該表面部以及該內表面部連續,相向於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的表面,其中,在該周緣部之一部份,形成有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可通過的第1開口;在該表面部,形成有在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被收容後的狀態下、以使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的側面的一部份露出到外邊的方式而被割開的第2開口。
  2. 如請求項1之捆束機,其中,當自相向於該表面部之方向觀看時,該第1開口的緣上之一點,與夾持該第1開口以與其他之該第1開口的緣上之一點之將該收容部的軸當作中心之該第1開口之角度係為120度~180度。
  3. 如請求項1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被設成於該收容部之軸向上可進退,用於卡合被該收容部所收容之該捆束帶之卡合部;該卡合部係構成為,可收容於該表面部或該內表面部,且一部份可進入該收容部的內部領域。
  4. 如請求項1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其構造可按壓被該收容部所收容之該捆束帶的側面的一部份之抵接部。
  5. 如請求項1之捆束機,其中在該收容部形成有在該收容部之徑向上延伸之狹縫。
  6. 如請求項1之捆束機,其中在該收容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在該收容部之圓周方向上延伸之肋體。
  7. 如請求項1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鉤安裝件,該鉤安裝件係包含:第1安裝部,具有第1凸部與第1凹部,被設於朝向該收容部之軸向之一邊之側面;以及第2安裝部,具有與該第1凸部為同一構造之第2凸部及與該第1凹部為同一構造之第2凹部,在朝向該收容部之軸向之另一邊之側面,與該第1安裝部對稱設置。
  8. 一種帶捲軸,其具有:捆束帶,被使用於請求項1之捆束機;以及卷心,被捲繞有該捆束帶,呈圓筒狀;可被該捆束機的該收容部所收容,其特徵在於:其包括被安裝於被捲繞使得被積層於該卷心之該捆束帶的側面的一邊之膠片,該膠片係包含比該卷心之內徑還要往內邊突出之部分。
  9. 如請求項8之帶捲軸,其中該膠片係具有孔,該孔係位於該卷心之內徑側,該孔之內徑係小於該卷心之內徑,該孔之內徑部係往該卷心之內邊突出。
  10. 如請求項8或9之帶捲軸,其中比該膠片中之該卷心之內徑還 要往內邊突出之該部分,係當該帶捲軸被該收容部所收容時,卡合於被設成可在該收容部之軸向上進退之卡合部。
  11. 如請求項1之捆束機,其中該收容部係可收容帶捲軸,該帶捲軸係具有:卷心,呈圓筒狀;該捆束帶,被捲繞於該卷心;以及膠片,被安裝於被捲繞使得該積層於卷心之該捆束帶的側面的一邊,包含比該卷心之內徑還要往內邊突出之部分,該收容部係具有卡合部,該卡合部係係設成可在該收容部之軸向上進退,與比被該收容部所收容之該帶捲軸的該膠片中之該卷心之內徑,還要往內邊突出之部分相卡合。
  12.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收容部,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主握把,自一端側,可拉出地導引被該收容部所收容之該捆束帶的一部份;以及扣釘件臂,可旋轉地被設於該主握把,其中,其具有:握持部,握持自該主握把的一端側,被拉出之該捆束帶;以及捆束部,捲繞被握持之該捆束帶到被捆束物,以捆束處理該捆束帶,該收容部係在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後,具有:第1內壁面,相向於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之圓形之第1側面的至少一部份;第2內壁面,相向於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之圓形之另一邊之第2側面的至少一部份;以及第3內壁面,連接該第1內壁面與該第2內壁面,相向於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的表面;其中,在該第3內壁面之一部份,形成有用於收容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可通過的第1開口; 在該第1內壁面或該第2內壁面,形成有在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被收容後的狀態下、以使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的側面的一部份露出到外邊的方式而被割開的第2開口。
  13. 如請求項12之捆束機,其中,當自相向於該第1內壁面或該第2內壁面之方向觀看時,該第1開口的緣上之一點,與夾持該第1開口以與其他之該第1開口的緣上之一點之將該收容部的軸當作中心之該第1開口之角度係為120度~180度。
  14. 如請求項12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被設成可在該收容部之軸向上進退,用於卡合被該收容部所收容之該捆束帶之卡合部。
  15. 如請求項12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其構造,可按壓被該收容部所收容之該捆束帶之圓形之該第1側面的一部份之抵接部。
  16. 如請求項12之捆束機,其中在該收容部形成有在該收容部之徑向上延伸之狹縫。
  17. 如請求項12之捆束機,其中在該收容部形成有在該收容部之圓周方向上延伸之肋體。
  18. 如請求項12之捆束機,其中還包括鉤安裝件,該鉤安裝件係包含:第1安裝部,具有第1凸部與第1凹部,被設於朝向該收容部之軸向之一邊之側面;以及第2安裝部,具有與該第1凸部為同一構造之第2凸部、及與該第1凹部為同一構造之第2凹部,在朝向該收容部之軸向之另一邊之側面,與該第1安裝部對稱設置。
  19. 一種帶捲軸,其具有:捆束帶,被使用於請求項12之捆束機;以及卷心,被捲繞有該捆束帶,呈圓筒狀;可被該捆束機的該收容部所收容, 其特徵在於:其包括被安裝於被捲繞使得被積層於該卷心之該捆束帶的側面的一邊之膠片,該膠片係包含比該卷心之內徑還要往內邊突出之部分。
  20. 如請求項17之帶捲軸,其中該膠片係具有孔,該孔係位於該卷心之內徑側,該孔之內徑係小於該卷心之內徑,該孔之內徑部係往該卷心之內邊突出。
  21. 一種捆束機,其包括:收容部,為了收容被捲繞後之捆束帶,在一邊之側面形成有開口;以及卡合部,為了卡合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自該收容部的另一邊之側面,往該開口之方向突出;該卡合部係具有:第一軸以及第二軸,卡合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旋轉軸,與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的軸垂直,且將該第一軸保持為旋轉自如;壓縮彈簧,按壓該第一軸以及該第二軸往與被捲繞後之該捆束帶的軸垂直的方向;以及鎖固部,限制該第一軸的旋轉。
TW109128376A 2019-08-23 2020-08-20 捆束機以及帶捲軸 TWI824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304A JP7342521B2 (ja) 2019-08-23 2019-08-23 結束機
JP2019-153304 2019-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0707A TW202110707A (zh) 2021-03-16
TWI824171B true TWI824171B (zh) 2023-12-01

Family

ID=7217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8376A TWI824171B (zh) 2019-08-23 2020-08-20 捆束機以及帶捲軸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53705A1 (zh)
EP (1) EP3794936A1 (zh)
JP (1) JP7342521B2 (zh)
KR (1) KR20210023746A (zh)
CN (1) CN112400550B (zh)
AU (1) AU2020220145A1 (zh)
BR (1) BR102020017149A2 (zh)
TW (1) TWI8241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95943S (zh) * 2020-11-30 2021-09-27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2606U (ja) * 1992-11-09 1994-06-07 昌弘機工株式会社 梱包機のリール装置
JP2007117055A (ja) * 2005-10-31 2007-05-17 Max Co Ltd 園芸用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テープのたるみ戻し機構
JP2017221149A (ja) * 2016-06-15 2017-12-2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TW201823133A (zh) * 2016-09-27 2018-07-01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接著膜卷裝體、接著膜卷裝體之製造方法
JP2019007168A (ja) * 2017-06-21 2019-0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用ワイヤリールおよび鉄筋結束機用ワイヤリー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15U (ja) * 1991-07-11 1993-01-29 マツ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の針金リールカバー装置
JPH09240927A (ja) * 1996-03-05 1997-09-16 Ooki Jushi Kogyo Kk 鉄筋結束機用ワイヤリール
JP2000153809A (ja) * 1998-11-20 2000-06-06 Nippon Densetsu Kogyo Co Ltd 結束バンド供給用リール
KR200197463Y1 (ko) * 2000-02-25 2000-09-15 조남선 원예용 결속기
JP4016784B2 (ja) * 2001-09-28 2007-12-0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ル
JP4081668B2 (ja) 2002-11-25 2008-04-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2004203430A (ja) * 2002-12-25 2004-07-22 Ykk Corp 長尺材の巻体簡易包装体
JP3908174B2 (ja) 2003-01-24 2007-04-25 南善 趙 園芸用結束機
JP4120596B2 (ja) 2004-02-13 2008-07-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2006076103A (ja) 2004-09-09 2006-03-23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テーププリンタ
JP5322337B2 (ja) 2007-04-05 2013-10-23 カモ井加工紙株式会社 ワーク結束システム
JP4858488B2 (ja) 2008-05-19 2012-01-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CN201287987Y (zh) * 2008-10-23 2009-08-12 元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适用于不同带宽的双面黏胶带施用器
CN101746647A (zh) * 2008-12-18 2010-06-23 桦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47857B1 (ko) * 2011-12-30 2014-01-07 서해영 테이프 풀림 방지형 원예용 결속기
JP2015042137A (ja) * 2013-08-24 2015-03-05 壽之 太江田 園芸用結束機の脱着携帯装置及び脱着携帯器
CN106664817B (zh) * 2014-07-03 2019-04-23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JP6677089B2 (ja) 2016-06-15 2020-04-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6702008B2 (ja) 2016-06-15 2020-05-2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6673041B2 (ja) 2016-06-15 2020-03-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KR101691538B1 (ko) 2016-09-08 2016-12-30 조남선 원예용 결속기
CN207322825U (zh) * 2017-10-19 2018-05-08 晋江市恒芝鞋业有限公司 自动系鞋带旋转扣
TWI802405B (zh) * 2018-07-18 2023-05-11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帶捲繞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2606U (ja) * 1992-11-09 1994-06-07 昌弘機工株式会社 梱包機のリール装置
JP2007117055A (ja) * 2005-10-31 2007-05-17 Max Co Ltd 園芸用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テープのたるみ戻し機構
JP2017221149A (ja) * 2016-06-15 2017-12-2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TW201823133A (zh) * 2016-09-27 2018-07-01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接著膜卷裝體、接著膜卷裝體之製造方法
JP2019007168A (ja) * 2017-06-21 2019-0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用ワイヤリールおよび鉄筋結束機用ワイヤリー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2521B2 (ja) 2023-09-12
KR20210023746A (ko) 2021-03-04
BR102020017149A2 (pt) 2021-10-13
AU2020220145A1 (en) 2021-03-11
TW202110707A (zh) 2021-03-16
CN112400550A (zh) 2021-02-26
EP3794936A1 (en) 2021-03-24
CN112400550B (zh) 2024-05-10
JP2021031124A (ja) 2021-03-01
US20210053705A1 (en)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4171B (zh) 捆束機以及帶捲軸
TWI818192B (zh) 捆束機以及捆束方法
AU2023233086A1 (en) Binding tape, binding method, tape winding body and reel
TWI825343B (zh) 捆束機
TWI825344B (zh) 捆束機
US11597548B2 (en) Binding machine
AU2019305815B2 (en) Binding tape, binding method, tape winding body and reel
JP7422981B2 (ja) 結束機
JP7422982B2 (ja) 結束機
JP2018162067A (ja) 園芸用結束機
JP2015150849A (ja) 綴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