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0550B - 捆扎机及带盘 - Google Patents

捆扎机及带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0550B
CN112400550B CN202010847701.4A CN202010847701A CN112400550B CN 112400550 B CN112400550 B CN 112400550B CN 202010847701 A CN202010847701 A CN 202010847701A CN 112400550 B CN112400550 B CN 112400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ping
tape
staple
reel
strapp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77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00550A (zh
Inventor
田口聪
小林建司
竹村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00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0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00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0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2Supports for plants; Trellis for strawberries or the like
    • A01G9/128Fixing of plants to supports, e.g. by means of cl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4Supports for hops, vines, or trees
    • A01G17/06Trellis-work
    • A01G17/08Tools e.g. clips for attaching hops, vines, or boughs to trellis-work; Ty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9/00Independent binders, e.g. for hay; Binders attachable to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4Supports for hops, vines, or trees
    • A01G17/06Trellis-work
    • A01G17/08Tools e.g. clips for attaching hops, vines, or boughs to trellis-work; Tying devices
    • A01G17/085Espalier machines; Ty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16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with means for severing the binding material from supply and then applying it around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65H16/005Dispensers, i.e. machines for unwinding only parts of web ro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 B65H35/002Hand-held or 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9/00Unwinding or paying-out filamentary material; Supporting, storing or transporting packages from which filamentary material is to be withdrawn or paid-out
    • B65H49/36Securing packages to suppor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0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out flanges, e.g. cop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3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2301/4132Cantilever arrangement
    • B65H2301/41324Cantilever arrangement linear movement of roll support
    • B65H2301/4133Cantilever arrangement linear movement of roll support speci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6Securing handled material to another material
    • B65H2301/5161Binding processes
    • B65H2301/51611Binding processes involving at least a binding element travers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e.g. stap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3Size of webs
    • B65H2701/11332Size of webs strip, tape, narrow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5Ropes, lines
    • B65H2701/358Strings for guiding pl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7Tap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捆扎机及带盘。捆扎机具备用于收纳卷绕的捆扎带的收纳部、主手柄、紧钳臂,收纳部具有侧壁部和周缘部,在收纳部收纳有卷绕的捆扎带的状态下,上述侧壁部与捆扎带的侧面相向,上述周缘部与侧壁部连续且与捆扎带的表面相向,且该周缘部在一部分形成有用于收纳捆扎带的开口。

Description

捆扎机及带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捆扎机及带盘。
背景技术
在栽培农作物时的捆扎作业中使用园艺用的捆扎机。例如,在黄瓜、葡萄、西红柿、梨、李子等农作物栽培中,为了将植物的藤或茎捆扎于支柱或网等而使用园艺用的捆扎机。捆扎机具备用于收纳卷绕有捆扎带的带盘的带仓部(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17-221149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05-224197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17-222396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04-175377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17-222403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04-224412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17-222399号公报)。
日本国特开2017-221149号公报记载了这样的带仓部的一例。日本国特开2005-224197号公报的图8记载的带仓部具备:收纳部,相当于收纳带盘的带轴箱;及盖体,相当于以能够以收纳部的上端缘为支点进行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捆扎机主体,并能够对形成于收纳部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罩。
日本国特开2005-224197号公报记载的带仓具备:收纳部,是与带盘的形状对应的有底圆筒形的带轴箱;开闭式的顶罩,安装于收纳部。
然而,为了向上述文献记载的捆扎机装填带盘,需要在打开了与用于收纳带盘的收纳部卡合的罩之后,向收纳部安设带盘,并将罩关闭这样烦杂的作业。另外,在向收纳部安设带盘时,为了避免带盘错误地落下而不得不拿起捆扎机而将收纳部维持为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向收纳部安设带盘的捆扎机。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具备:收纳部,用于收纳卷绕的捆扎带;主手柄,对收纳于收纳部的捆扎带的一部分以能够从一端侧抽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紧钳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主手柄,具有把持从主手柄的一端侧抽出的捆扎带的把持部和将把持的捆扎带卷挂于被捆扎物而对该捆扎带进行捆扎处理的捆扎部,收纳部具有侧壁部和周缘部,在收纳部收纳有卷绕的捆扎带的状态下,侧壁部与捆扎带的侧面相向,周缘部与侧壁部连续且与捆扎带的表面相向,且该周缘部在一部分形成有用于收纳捆扎带的开口。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具备:收纳部,用于收纳卷绕的捆扎带;主手柄,以能够收纳于收纳部的捆扎带的一部分从一端侧抽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紧钳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主手柄,具有把持从主手柄的一端侧抽出的捆扎带的把持部和将把持的捆扎带卷挂于被捆扎物而对该捆扎带进行捆扎处理的捆扎部,收纳部具有: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及第三内壁面,在收纳部收纳有卷绕的捆扎带时,第一内壁面与捆扎带的圆形形状的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向,第二内壁面与捆扎带的圆形形状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向,第三内壁面连接第一内壁面与第二内壁面并形成有用于将捆扎带收纳于内部的开口。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具备:收纳部,在一个侧面形成有开口以收纳卷绕的捆扎带;及卡合部,从收纳部的另一个侧面朝开口的方向突出以卡合捆扎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捆扎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捆扎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等待状态下的捆扎机的剖视图。
图4是抓住带的状态下的捆扎机的剖视图。
图5是将带抽出后的状态下的捆扎机的剖视图。
图6是插入有被捆扎物的状态下的捆扎机的剖视图。
图7是卡钉的打出开始后的状态下的捆扎机的剖视图。
图8是卡钉的打出过程中的状态下的捆扎机的剖视图。
图9是卡钉的打出完成的状态下的捆扎机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向捆扎机装配带盘的情形的图。
图11A是带仓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B是带盘装配时的带仓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A是带盘的保持前的带仓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B是沿着轴向行进的轴与膜抵接的状态下的带仓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C是沿着轴向行进的轴通过了膜的状态下的带仓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D是轴的底面部与膜抵接并保持带盘的状态下的带仓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3是具备钩安装用具及钩的捆扎机的立体图。
图14是制动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是显示制动块的带仓单元的透视图。
图16是操作手柄的立体图。
图17是操作手柄的从金属制的手柄侧观察的仰视图。
图18是第一把手罩的在贯通孔通过的剖视图。
图19是操作手柄的立体图。
图20是把手罩的杆部插入部分的剖视图。
图21A是带仓单元的从与一个侧面相向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21B是带仓单元的从与另一个侧面相向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22A是带盘装配时的带仓单元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2B是表示膜的肋与倾斜面抵接的情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2C是表示带盘与卡合部卡合而带盘被保持的情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2D是表示通过锁定部锁定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3是将图7所示的卡钉的打出开始后的状态下的卡钉打入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24是将图9所示的卡钉的打出完成的状态下的卡钉打入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图25是图9所示的卡钉打入器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卡钉打入器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卡钉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卡钉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卡钉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30是卡钉引导部的从卡钉收纳部的基端部侧观察的后视图。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8所示的卡钉的打出过程中的状态下的卡钉与卡钉引导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32是表示穿过贯通孔将卡钉去除工具推压于紧钳器引导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卡钉去除工具的一例的从主手柄的前端部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收纳于主手柄的状态下的卡钉去除工具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卡钉去除工具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卡钉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37是沿着图36中的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38是示意性地表示为了与本发明的比较而示出的以往的捆扎机的卡钉收纳部的剖视图。
图39是表示在捆扎机中使用的卡钉的主视图。
图40是表示捆扎了带的状态下的卡钉的立体图。
图41是图40所示的卡钉的俯视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钳器的立体图。
图43是图42所示的紧钳器的从卡钉仓单元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3所示的槽的图。
图45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机捆扎的带及卡钉的剖视图。
图4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紧钳器的动作的图。
图47是示意性地表示接续图46之后的紧钳器的动作的图。
图48是示意性地表示接续图47之后的紧钳器的动作的图。
图49是示意性地表示接续图48之后的紧钳器的动作的图。
图5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捆扎机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51是表示卡钉的打出开始后的状态下的卡钉打入器的立体图。
图5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剖视图。
图53是图52所示的限制部的从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4是表示图53所示的限制部安装于主手柄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剖视图。
图5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剖视图。
图5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剖视图。
图58是图57所示的限制部的从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剖视图。
图6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剖视图。
图6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不是将本发明仅限定为该实施方式的意旨。
图1及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园艺用的捆扎机10的右侧视图及左侧视图。图3是图1中的捆扎机10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便起见,有时将带支架28A从收纳捆扎用的带TP的带仓单元26延伸并朝向抽出带TP的在捆扎机10的前端设置的带引导件28B的方向(图1中的纸面右方向,图2中的纸面左方向)称为“前方”,将相反方向(图1中的纸面左方向、图2中的纸面右方向)称为“后方”。另外,有时将带TP从带引导件28B抽出而朝向等待状态下的带把持单元56的方向(图1及图2中的纸面上方向)称为“上方”,将相反方向(图1及图2中的纸面下方向)称为“下方”。
以下,概述捆扎机10的主要结构。然后,详述捆扎机10的特征性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园艺用的捆扎机10能够使用于例如农作物(“被捆扎物”的一例)的诱导捆扎作业。捆扎机10具备:主手柄20、以能够相对于主手柄20转动的方式安装的卡钉仓单元22、以能够相对于主手柄20转动的方式安装的紧钳臂50及以能够相对于紧钳臂50转动的方式安装的操作手柄70。
主手柄20是形成为细长的直线状的部件。主手柄20具备:带输送单元28、带切断部30及卡钉打入器3。另外,在主手柄20的后端部安装有带仓单元26。主手柄20与带仓单元26也可以一体形成。
带仓单元26是用于收纳卷绕在卷轴上的带TP(以下,有时将卷绕的带TP称为带盘TR(“卷绕的捆扎带”的一例)。)的机构。如图1等所示,带仓单元26设置在主手柄20的后端部。关于带仓单元26的结构,在后文详细叙述。
带输送单元28具备带支架28A和带引导件28B。带支架28A是用于将带TP从带仓单元26输送至带引导件28B的路径,沿着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铺设。带支架28A具备与带TP的一个表面面对的底部、与带TP的另一个表面(以下,有时将带TP的另一个表面称为“背面”。)面对的盖部。底部和盖部例如构成为能够以长度方向的一边侧为支点进行开闭。
带引导件28B(图3至图9)是用于将带TP的前端从带支架28A向上方侧引导而抽出的部件。带引导件28B配置在带支架28A的前端部侧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主手柄20的前端部。带引导件28B为了避免插通的带TP容易脱落而具有与带TP的表面、背面、两侧部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面对的壁面。
带切断部30具备用于切断带TP的切断刀30A和用于对切断刀30A进行锁定及解锁的锁定机构30B。在更换切断刀30A时,通过锁定机构30B进行解锁而将切断刀30A拆下。切断刀30A设置成能够与带引导件28B一体转动,以在等待状态及把持动作时朝向后方的方式由未图示的弹性部件施力。在执行捆扎动作时,带引导件28B被按压于带捕捉器60的前端部60B,带引导件28B和切断刀30A克服未图示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转动,以切断刀30A的刀尖上方面向带TP的方式移动。
另外,作为用于将带TP切断的机构,能够采用各种机构。例如,可以通过使带TP与带引导件28B联动地转动而将带TP切断,也可以将带引导件28B及切断刀30A构成为能够沿着直线前进方向移动并通过使切断刀30A眼罩直线方向移动而将带TP切断,还可以通过使带引导件28B等对带TP进行限制的部件移动而使带TP被静止的切断刀30A切断。
卡钉打入器32是以面向卡钉仓单元22的卡钉收纳部23前端附近的方式安装于主手柄20的板状的板。卡钉打入器32为了仅打出一个卡钉ST而例如以具有与卡钉ST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厚度或比卡钉ST的宽度小的厚度的方式形成。当后述的紧钳臂50相对于主手柄20向关闭方向θ2转动时,由于被紧钳臂50按下而卡钉仓单元22向接近主手柄20的方向转动。因此,安装于主手柄20的卡钉打入器32的上端相对地进入卡钉收纳部23内的部位或空间,将卡钉收纳部23内的最前头的卡钉ST向上方打出。打出的卡钉ST在贯通了带TP之后,由紧钳器54钳紧。卡钉ST的弯折的腿部能够在其与卡钉ST的冠部之间把持重合的两张带TP。关于卡钉打入器32的结构,在后文详细叙述。
卡钉仓单元22是形成为细长的直线状的部件。卡钉仓单元22的后端部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转动地安装于主手柄20的后端部。但是由于旋转角度较小,因此卡钉仓单元22有时表现为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主手柄20。
卡钉仓单元22具备用于收纳卡钉ST的卡钉收纳部23及推杆单元24。卡钉收纳部23沿着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配置,为了在内部收纳卡钉ST而具备沿着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细长地形成的底面、从底面立设并相互相向的两个侧壁面、按压最前头的卡钉ST的侧面的前壁面。关于卡钉仓单元22的结构,在后文详细叙述。
在卡钉收纳部23内能够收纳多个卡钉ST。相邻的卡钉ST例如相互通过粘接剂连接,能够构成整体为一列的卡钉组。关于卡钉ST的结构,在后文详细叙述。
推杆单元24是为了将收纳于卡钉收纳部23的卡钉ST向前方推压而相对于卡钉收纳部23以例如能够插拔的方式安装的部件。推杆单元24具备用于将多个卡钉ST中的后端的卡钉ST向前方按压的压缩弹簧、覆盖卡钉收纳部23的上方的罩。另外,通过将推杆单元24从卡钉收纳部23拔出而使卡钉收纳部23的上方开放,能够从上方将卡钉ST安设于卡钉收纳部23内。
紧钳臂50安装成能够通过设置在后端部附近的旋转轴部11相对于主手柄20转动且由拉伸弹簧12向与主手柄20的间隔增大的打开方向θ1施力。紧钳臂50具备:臂部52、紧钳器54及带把持单元56(“把持部”的一例)。
臂部52为了与主手柄20之间能够形成C字形的开口部而成为曲线性地延伸至前端部的形状。
紧钳器54是用于将卡钉ST的腿部折弯而钳紧的部件。紧钳器54以在紧钳臂50向关闭方向转动时与卡钉打入器32的前端相向的方式设于紧钳臂50的前端部。通过这样的结构,由卡钉打入器32打出的卡钉ST的两个腿部被紧钳器54钳紧而向内侧弯折。有时将设置于紧钳臂50并包含用于执行捆扎处理的紧钳器54的结构称为“捆扎部”。关于紧钳器54的结构,在后文详细叙述。
带把持单元56是用于把持从主手柄20的前端的带引导件28B抽出的带TP的端部的机构。带把持单元56设于紧钳臂50的臂部52的前端。带把持单元56具有:锁定板58、带捕捉器60及带板62。锁定板58构成为能够以设置于一端侧的轴部58A为支点转动,并且另一端侧由螺旋弹簧59向带捕捉器60侧施力。锁定板58通过螺旋弹簧59的施力而与带捕捉器60卡合,从而将带捕捉器60锁定,能够将带捕捉器60固定在从带板62分离的位置。带捕捉器60设置成能够以轴部60A为支点转动,并由扭转螺旋弹簧61向带板62侧施力。带捕捉器60构成为,在带的抽出时如果解除基于锁定板58的锁定,则在扭转螺旋弹簧61的施力下,呈尖细形状的前端部60B向带板62侧移动。带板62以与带捕捉器60相向的方式配置,其前端部从锁定板58向带切断部30延伸出。带板62通过延伸出的部位和带捕捉器60的前端部60B夹持带TP。在把持着带TP的状态下,当使用者减弱把手操作手柄70的力时,通过拉伸弹簧12而紧钳臂50向打开方向转动,因此能够经由带引导件28B而将带TP向上方抽出。
操作手柄70是使用者把持的部位,其大致中间的轴部70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紧钳臂50,其前端部安装于主手柄20。通过这样的结构,构成为利用以使用者把持的部位为力点,以与紧钳臂50的旋转轴为支点,以安装于主手柄20的前端部为作用点的杠杆原理,能够伴随着操作手柄70的开闭动作而紧钳臂50相对于主手柄20相对地进行开闭动作。
[捆扎机10的动作]
紧钳臂50由拉伸弹簧12始终施力,在图1至图3所示的等待状态下相对于主手柄20成为打开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使用者握紧操作手柄70和主手柄20,从而如图4所示,紧钳臂50相对于主手柄20向关闭方向转动。并且,在紧钳臂50相对于主手柄20向关闭方向转动到预定的位置时,为了抽出带TP(图5)而紧钳臂50的带把持单元56执行把持带TP的把持动作。
然后,当减弱主手柄20的握紧而使紧钳臂50相对于主手柄20向打开方向转动时,如图5所示,在把持了带TP的状态下,紧钳臂50的带把持单元56与主手柄20的带引导件28B相互分离,成为在紧钳臂50与主手柄20之间张挂有带TP的状态。
如图6所示,从以该状态张挂的带TP的外侧放入树苗或枝等被捆扎物S,使紧钳臂50再次向关闭方向转动时,如图7所示,形成将被捆扎物S捆扎的带TP的带圈。通过由紧钳臂50按压而卡钉仓单元22向关闭方向转动,因此通过卡钉打入器32打入卡钉ST。由此,如图8及图9所示,将被捆扎物S捆扎的带圈的两端由卡钉ST紧固。另外,通过切断刀30A切断带TP,捆扎动作得以执行。
这样,在第一次的握紧动作中执行把持动作,在第二次的握紧动作中执行捆扎动作。并且,通过交替地执行该把持动作和捆扎动作,能够对被捆扎物S进行捆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卡钉ST作为将带圈的两端紧固的手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将带圈紧固。
以下,详细叙述捆扎机10的特征性的构造。
[带仓单元]
图10是表示向带仓单元26装配带盘TR时的情形的图。另外,图11A是将带盘TR装配前的状态下的带仓单元26以包含带轴箱26A(“收纳部”的一例)的轴AX的剖面剖切而得到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1B是表示在图11A中装配有带盘TR时的情形的剖视图。
如这些附图所示,带仓单元26具备带轴箱26A和用于保持带盘TR的保持单元26B(“卡合部”的一例)。带轴箱26A为了收纳具有与带TP的宽度相当的高度的呈圆筒状的带盘TR而形成为以轴AX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轴AX方向是指与轴AX平行的方向。为了简便起见,有时将轴AX方向中的图11A及图11B中的纸面左方向(从后述的表面部26A1朝向背面部26A2的方向)称为轴AX正方向,将图11A及图11B中的纸面右方向(从后述的背面部26A2朝向表面部26A1的方向)称为轴AX负方向。
带轴箱26A具备:具有大致圆形的一部分被切除一部分的形状的表面部26A1(“侧壁部”的一例);形成为大致圆形的背面部26A2(“侧壁部”的一例。图2);及连接表面部26A1与背面部26A2的周缘部26A3。上述表面部26A1、背面部26A2及周缘部26A3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由能够分离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构成。例如,可以将表面部26A1与周缘部26A3一体形成,在其上连接背面部26A2而构成带轴箱26A。带轴箱26A的侧壁部是指具有与通过卷绕而呈圆形形状的带盘TR的侧面TR1或侧面TR2相向的侧壁的部件。周缘部是指将与带盘TR的两个侧面TR1及TR2相向地分别设置的两个侧壁部连接并与带盘TR的最外周的带TP的表面TR3相向的部件。
在表面部26A1的外表面形成有由以轴AX为中心的一个或多个同心圆的凸部构成的肋26A11。肋26A11可以是例如通过褶皱加工形成的褶皱。领来,肋26A11也可以是沿着周向延伸设置的圆弧。肋26A11的一个优选为与带盘TR的膜F同径的圆弧或圆另外且,以与带盘TR的膜F同径的肋交叉的方式,在表面部26A1的外表面的后方侧的区域形成有与收纳带盘TR的内部区域连通的小径的圆形形状的孔26A12。此外,在表面部26A1的包含轴AX的中央部配置有后述的保持单元26B。保持单元26B被收纳于表面部26A1的内部。但是,由使用者按压用的按钮26B1的表面向外部露出。如图11A及图11B所示,表面部26A1的内壁面具有在装配有带盘TR时与带盘TR的一个侧面TR1的一部分面对的第一内壁面26A13(“侧壁”的一例)。
如图1等所示那样,表面部26A1中的除了收纳保持单元26B的包含轴AX的中央部以外的一部分被切除一部分。因此,在表面部26A1形成有开口。形成于表面部26A1的开口的大小在从与表面部26A1相向的方向(与带轴箱26A的轴AX平行的方向)观察的图10中,可以由以轴AX为中心,通过表面部26A1中的开口缘上的一点与隔着开口的另一开口缘上的一点的最大角度表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表面部26A1相向的方向(与带轴箱26A的轴AX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开口缘上的一点26A15与另一开口缘上的一点26A14的以轴AX为中心的角度为大致120度。由于形成这样的开口,因此在装配有带盘TR时,带盘TR的圆形形状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外方露出。
在背面部26A2的外表面(图2)形成有与用于收纳带盘TR的内部区域连通并从离开轴AX的位置沿着以轴AX为基准的径向延伸的狭缝26A21。如图11A及图11B所示,背面部26A2的内壁面具有在装配有带盘TR时与带盘TR的一个圆形形状的侧面TR2的一部分面对的第二内壁面26A22(“侧壁”的一例)。与表面部26A1不同,背面部26A2未被切除一部分。因此,与带盘TR的另一个侧面面对的第二内壁面26A22的面积大于第一内壁面26A13的面积。
周缘部26A3(图14)是连接表面部26A1与背面部26A2的部分。周缘部26A3具有在装配有带盘TR时与最外周的带盘TR的表面面对的第三内壁面26A31。第三内壁面26A31可以包含仿形于带盘TR的外周面的形状而以轴AX为中心的圆筒面状的表面。另外,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包含以轴AX为中心的圆筒面状的表面。
在周缘部26A3形成有用于将带盘TR收纳于内部的开口。因此,在从轴AX方向观察时,表面部26A1与背面部26A2通过周缘部26A3,不是遍及以轴AX为中心的全方位(360度)地连接,而是仅一部分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表面部26A1相向的方向(与带轴箱26A的轴AX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周缘部26A3的开口缘上的一点与隔着开口的另一开口缘上的一点的以轴AX为中心的开口的角度为例如大致120度至大致180度。如后所述,在周缘部26A3形成具有比使用前的带盘TR的直径大的长度的开口,由此,通过使带盘TR沿着与轴AX垂直的方向移动而能够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26A的内部。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保持单元26B(“第一突部”的一例)具备:按钮26B1,具有为了使用者能够按压而向外部露出的表面;轴26B2,通过在背面部26A2侧与按钮26B1卡合而被保持为能够与按钮26B1一起沿着轴AX方向进退,并由轴承等机构保持为能够以轴AX为旋转轴进行转动;外螺纹26B3,与形成于按钮26B1的内螺纹螺合而将轴26B2向按钮26B1的方向按压,由此将轴26B2与按钮26B1卡合;压缩弹簧26B4及用于对轴26B2向轴AX负方向(轴AX方向、朝向按钮26B1露出的外表面侧的方向)施力。另外,在外螺纹26B3的头部与按钮26B1之间插入有垫片26B5。
按钮26B1的表面被支撑为能够通过由使用者按压而沿着轴AX方向进退。在按钮26B1形成有以轴AX为轴并向内部区域侧开口的内螺纹。外螺纹26B3与该内螺纹螺合。按钮26B1与轴26B2卡合,以沿着轴AX方向一体移动。
轴26B2具备:圆筒部26B21,形成为与轴AX同轴的圆筒状;及卡合部26B22,以从圆筒部26B21的前端向外径方向扩展的方式形成,且关于轴AX而轴对称地形成。卡合部26B22具备:扩径部26B223,与圆筒部26B21连接,从圆筒部26B21向外径方向扩张;倾斜面部26B222,与扩径部26B223连接,具备以随着从第二内壁面26A22分离而与轴AX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及底面部26B221,与倾斜面部26B222连接,向轴AX负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26B22关于轴AX而轴对称的形成,因此倾斜面部26B222形成为圆锥台的侧面状,底面部26B221形成为圆环状。但是,如后所述,底面部26B221为了按压并保持膜F,只要具备朝向轴AX负方向的面即可,因此可以不必形成为圆环状。
呈圆环状的底面部26B221的半径形成得比后述的带盘TR的卷芯C的内径小,且比形成于膜F的孔径大。另外,轴26B2由压缩弹簧26B4向轴AX负方向施力。因此,通过使用环状的底面部26B221将带盘TR的膜向移向第一内壁面26A13的方向按压,能够对带盘TR以能够以轴AX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撑。
另外,底面部26B221抵接的也可以是带盘TR的除了膜F以外的部分。例如,可以构成为通过环状的底面部26B221抵接卷芯C的与第二内壁面26A22面对的侧面而对带盘TR以能够以轴AX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撑。
另外,即使是轴26B2以外的结构,使用以从第一内壁面26A13突出时被向朝向第一内壁面26A13的方向施力的方式构成的部件,也能够相同地将带盘TR保持为能够转动。
以下,简单说明能够在本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中使用的带盘TR的结构的一例。
如图11B所示,带盘TR具备圆筒状的卷芯C和以卷芯C为中心卷绕的带TP。另外,在通过卷绕且两侧部层叠而出现的带TP的圆形形状的侧面的一方,粘贴有例如膜F。膜F的内径小于卷芯C的内径。因此,膜F的内径部分从卷芯C向内侧突出。将膜F中的从卷芯C向内侧突出的部分称为肋R。膜F的外径比使用前的带盘TR的外径小。因此,在带盘TR的一个侧面具有粘贴膜F的内周侧的区域和未粘贴膜F而层叠的带TP的侧部露出的外周侧的区域。但是,内周侧的区域是指使用前的带盘TR的侧面中的比带盘TR的外周接近卷芯C的区域。外周侧的区域是指相反的区域,即,使用前的带盘TR的侧面中的比卷芯C接近带盘TR的外周的区域。因此,当带盘TR的使用开始时,首先使用外周侧的区域的带TP,然后使用内周侧的区域的带TP。另外,膜F的一部分可以扩及到外周侧的区域。反之,膜F可以仅粘贴于内周侧的区域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膜F的外径比使用前的带盘TR的外周面的半径与卷芯C的外周面的半径的合计大。因此,膜F的一部分粘贴于内周侧的整个区域和外周侧的一部分区域。另外,由于在带盘TR的另一个侧面未粘贴膜F,因此带TP的侧部在整个侧面露出。
接下来,使用图12A至图12D,对向带仓单元26装配带盘TR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图12A至图12D是将带仓单元26的带轴箱26A以通过轴AX的剖面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首先,使用者打开带支架28A的盖部(步骤S1)。接下来,使用者使带盘TR沿着与带轴箱26A的轴AX垂直的方向移动,从形成于周缘部26A3的开口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步骤S2)。使用者例如可以使主手柄20沿着铅垂上方立起,以周缘部26A3的开口朝向铅垂上方的方式把持捆扎机10,通过使带盘TR向铅垂下方移动而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在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26A时,如图12A所示,优选轴AX存在于由带盘TR的卷芯C围成的区域内。例如,以包含从轴AX分离比使用前的带盘TR的外径稍大的距离的圆筒面的方式形成第三内壁面26A31,由此在带盘TR的收纳时,能够构成为带轴箱26A的轴AX与带盘TR的中心轴接近到预定距离内。
接下来,使用者按下按钮26B1(步骤S3)。伴随于此,如图12B所示,按钮26B1及轴26B2向轴AX正方向行进。因此,轴26B2的一部分从第一内壁面26A13突出并进入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此时,底面部26B221的外径(底面部26B221与轴AX的距离的两倍)形成得比膜F的孔的内径大,因此倾斜面部26B222的倾斜面与膜F的肋R接触。但是,由于肋R的端部为自由端,因此如该图所示,仿形于倾斜面部26B222的倾斜面地发生弹性变形。
当使按钮26B1及轴26B2进一步向轴AX正方向移动时,卡合部26B22的底面部26B221通过膜F的肋R(步骤S4)。因此,如图12C所示,卡合部26B22存在于由肋R及卷芯C的内壁面围成的区域。
然后,当停止按钮26B1的按压时,通过压缩弹簧26B4的作用力,按钮26B1及轴26B2向相反方向即轴AX负方向移动。但是,卡合部26B22的底面部26B221接触并按压(“卡合”的一例)肋R的缘部(步骤S5)。因此,如图12D所示,在卡合部26B22仍维持收纳于由肋R及卷芯C的内壁面围成的区域的状态,能够将带盘TR保持为能够转动。此时,膜F的表面与第一内壁面26A13相向,有时局部性地接触。然而,膜F由平滑性较高的部件构成,从而能够避免超出必要地妨碍带盘TR的旋转。另外,如果增强压缩弹簧26B4的作用力,则能够使肋R的端部向从卷芯C分离的方向变形,并以更强的力按压并保持带盘TR。膜F的刚性、压缩弹簧26B4的弹性力、膜F的厚度等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设计。
然后,使用者将带TP的前端抽出而穿过带支架28A内,使带引导件28B保持了带TP的前端部分之后,将带支架28A的盖部关闭(步骤S6)。
通过执行以上的过程,带盘TR的向捆扎机10的装配完成。使用者使用捆扎机10能够反复执行把持动作及捆扎动作。另外,通过向轴AX负方向拉拽按钮26B1能解除轴26B2与膜F的卡合,因此也能够容易地拆下带盘TR。
根据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带仓单元26,在带轴箱26A的周缘部26A3形成有带盘TR能够通过的开口,所以能够向带轴箱26A内收纳带盘TR。因此,能够比以往容易地将带盘TR安设于带轴箱26A。另外,能够在不倒换捆扎机10的情况下将带盘TR安设于带轴箱26A,因此能够减少在安设时带盘TR落下的可能性。
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那样,带仓单元26及带轴箱26A也可以利用于实现除了捆扎机10以外的捆扎方法的捆扎机。
另外,由于设为不仅是周缘部26A3而且将表面部26A1的一部分也切除一部分来形成开口的结构,因此即使是使用了一部分的带盘TR,也能够容易地使带盘TR的中心与带轴箱26A的中心对位。特别是在表面部26A1形成有以轴AX为中心的一个或多个圆形的肋26A11。因此,能够通过对从开口能够观察的带盘TR侧面的带TP之间的交界或膜F的外径与肋26A11进行比较,而容易地进行对位。另外,如图10所示,在表面部26A1的后方侧的区域形成有小径的孔26A12。因此,能够通过与从开口观察的带盘TR的侧面一起确认从该孔26A12观察的带盘TR及膜F的位置,而更容易地进行对位。
另外,即使在过度抽出了带TP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从设置于表面部26A1的开口使带盘TR直接反向旋转。
另外,由于按钮26B1的表面向外部露出,因此即使是不习惯捆扎机的使用的使用者,也能够容易理解用于安设带盘TR的作业。
另外,在背面部26A2形成有沿着径向延伸设置的狭缝26A21(图2)。因此,能够容易掌握带盘TR的带剩余量。此外,也可以在狭缝26A21的附近印刷表示带剩余量的信息。例如,可以在狭缝26A21的外径侧的区域附近将“100%”印刷于背面部26A2的表面,在内径侧的区域附近将“10%”印刷于背面部26A2的表面,在之间的区域附近将“50%”印刷于背面部26A2的表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26B2构成为按压带盘TR的膜F的肋R。因此,即使是卷芯C的内径不同的带盘TR,也能够通过使膜F的内径相同,来保持粘贴有这样的膜F的带盘TR。
然而,也能够保持未粘贴膜的带盘。例如,轴26B2的底面部26B221也可以构成为取代膜F的肋R而按压卷芯C的侧面。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保持不具有膜的带盘。另外,通过使底面部26B221的径向的大小扩张,即使是不同内径的卷芯,也能够按压。另外,可以构成为通过向外径方向按压卷芯的内径面来保持带盘。
另外,在周缘部26A3形成的开口必须为能够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的大小。在此,将带盘TR的厚度(带TP的宽度)设为TPW,将使用前的带盘TR的直径设为TRD时,需要以具有包含短边为TPW且长边为TRD的矩形的截面的方式形成开口。
例如,为了简便起见,将带盘TR的直径即TRD设为100mm,以包含直径为150mm的圆筒的方式形成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的情况下,两个边的长度分别为75mm,底边为100mm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大致83度。因此,如果以形成于周缘部26A3的开口的开口缘上的一点26A35与隔着开口的另一开口缘上的一点26A32的以轴AX为中心的圆弧的内角大于83度的方式形成开口,则能够收纳带盘TR。为了具有富余度而优选以大于90度的方式形成开口。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优选为比使用前的带盘TR稍大的程度。另外,例如,在以包含直径为120mm的圆筒的方式形成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的情况下,两个边的长度分别为60mm,底边为100mm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大致112度。因此,如果以形成于周缘部26A3的开口的开口缘上的一点26A35与隔着开口的另一开口缘上的一点26A32的以轴AX为中心的圆弧的内角大于112度的方式形成开口,则能够收纳带盘TR。
换言之,如果以包含直径为140mm的圆筒的方式形成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以内角(开口缘上的一点26A35与隔着开口的另一开口缘上的一点26A32的以轴AX为中心的圆弧的内角)成为90度以上且180度以下的方式形成开口,则在理论上,能够收纳直径为约100mm以下的带盘TR。
通过这样在周缘部26A3形成开口并使带盘TR沿着与带轴箱26A的轴AX垂直的方向移动,能够从形成于周缘部26A3的开口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在这样形成有开口的情况下,即使在表面部26A1未必形成开口,也能够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26A的内部区域。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表面部26A1也可以形成与周缘部26A3的开口连通的开口。
[钩机构]
捆扎机10的带仓单元26可以具备用于悬挂并保管捆扎机10的钩26E的安装用的钩安装用具26D。图13示出具备钩安装用具26D的捆扎机10的立体图。如图1、图2、图10及图13所示,钩安装用具26D具备:第一安装部26D1,设置在带轴箱26A的包含朝着轴AX方向的一个侧面的表面部26A1侧;第二安装部26D2,设置在包含朝着轴AX方向的另一个侧面的背面部26A2侧;及连接部26D3,安装在周缘部26A3中的朝向上方的部分。第一安装部26D1及第二安装部26D2呈板状,并与呈板状的连接部26D3大致垂直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26D1及第二安装部26D2具备相同的构造。另外,第一安装部26D1与第二安装部26D2关于通过第一安装部26D1与第二安装部26D2的中间的面而面对称地形成。另外,连接部26D3与周缘部26A3也可以一体设置。另外,第一安装部26D1与表面部26A1、第二安装部26D2与背面部26A2也可以分别一体设置。
在第一安装部26D1形成有销钉26D11(“第一凸部”的一例)和孔26D12(“第一凹部”的一例)。销钉26D11是能够使用于定位的凸部。另外,在第二安装部26D2形成有与销钉26D11相同的构造的销钉26D21(“第二凸部”的一例)和与孔26D12相同的构造的孔26D22(“第二凹部”的一例)。
另外,通过在形成于连接部26D3的孔内贯通的螺栓,将钩安装用具26D固定于周缘部26A3。但是,钩安装用具26D也可以安装于主手柄2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能够将分别形成有与销钉26D11卡合的贯通孔(或凹部)和与孔26D12对应的贯通孔的钩26E安装于第一安装部26D1。例如,通过使销钉26D11贯通钩26E的贯通孔而进行钩26E的定位,经由钩26E的另一贯通孔而使螺卡钉螺合于与孔26D12连通的螺纹孔(图10|图13)来将钩26E固定,由此能够将钩26E在预定位置以预定角度安装于捆扎机10。由于具有与第一安装部26D1相同的构造,因此也能够将钩26E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6D2(图2)。此外,钩26E相对于在安装使用的两个贯通孔的中心通过的平面而面对称地形成。因此,无论是安装于第一安装部26D1的情况下,还是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6D2的情况下,钩26E在上下方向上都能够采取同一姿势。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轴箱26A不具有用于收纳带盘TR的进行开闭的盖,因此在表面部26A1侧或背面部26A2侧都能够安装钩26E。因此,能够提供便利性更高的捆扎机10。
[制动单元]
以下,说明能够搭载于带仓单元26的制动单元26C(“第二突部”的一例)。图14是将带仓单元26以通过成为制动单元26C的中心的轴AX2的剖面剖切而得到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5是在图1中显示制动单元26C的制动块26C1(“抵接部件”的一例)的带仓单元26的透视图。
如图14所示,制动单元26C安装于背面部26A2。制动单元26C具备:制动块26C1,用于沿着轴AX方向按压带盘TR的侧面;压缩弹簧26C6(“弹性部件”的一例),向制动块26C1赋予按压带盘TR的侧面的作用力;及外螺纹26C3,用于防止制动块26C1从背面部26A2的脱落。
制动块26C1优选由具有弹性及耐磨损性的材质构成,例如,可以由PA(聚酰胺)、PP(聚丙烯)、POM(聚缩醛)等构成。制动块26C1形成为以轴AX2为基准的轴对称。另外,制动块26C1具有沿着轴AX2方向突出的凸部26C2。如图15所示,从轴AX2方向观察时,凸部26C2形成为圆形。另外,制动块26C1具备:内壁部26C5,与凸部26C2的内径侧连接,从凸部26C2朝着在轴AX2方向上后退的方向延伸;外壁部26C4,与凸部26C2的外径侧连接,从凸部26C2朝着在轴AX2方向上后退的方向延伸。由凸部26C2、内壁部26C5及外壁部26C4围成的区域形成圆筒状的部位或空间。如该图所示,内壁部26C5的端部向接近轴AX2的内径方向弯曲。
在背面部26A2设有用于安装制动块26C1的支撑部26A23。支撑部26A23形成为以轴AX2为轴的圆筒状。通过以制动块26C1的内壁部26C5的端部与支撑部26A23的圆筒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制动块26C1,能够将制动块26C1设置在所希望的位置。
压缩弹簧26C6对制动块26C1从背面部26A2向表面部26A1按压。压缩弹簧26C6插入到由内壁部26C5及外壁部26C4围成的圆筒状的部位或空间。因此,压缩弹簧26C6能够按压与凸部26C2接近的部分。另外,能够与轴AX2方向大致平行地按压制动块26C1。
在形成为圆筒状的支撑部26A23形成以轴AX2为轴的内螺纹。外螺纹26C3与该内螺纹螺合。外螺纹26C3的头部从支撑部26A23突出。由于制动块26C1的内壁部26C5端部卡挂于该突出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制动块26C1从背面部26A2的脱落。制动块26C1按压旋转的带盘TR的侧面,因此存在伴随着带盘TR的旋转而扭转或倾斜的情况,但是通过具备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制动块26C1从背面部26A2的脱落。另外,带盘TR的侧面不必形成为平坦,存在具有细小的凹凸的情况。然而,通过由弹性的材料形成制动块26C1,即使在具有凹凸的情况下,也能够弹性地按压带盘TR的侧面。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块26C1的凸部26C2以位于带盘TR侧面的外周侧的区域的方式设置。另外,制动块26C1的凸部26C2以位于膜F的外径侧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具备以上那样的制动单元26C的捆扎机10,制动块26C1与带盘TR侧面接触。因此,通过摩擦力能够抑制带盘TR过度旋转的情况。
另外,制动块26C1弹性地按压带盘TR侧面,因此即使在侧面存在凹凸的情况下,也能够按压带盘TR侧面而通过摩擦力施加制动。
另外,制动单元26C设置成能够通过压缩弹簧26C6而沿着轴AX2方向进退。因此,制动单元26C不会妨碍带盘TR装配。此外,即使在伴随着带盘TR的旋转而带盘TR侧面与制动块26C1的距离发生一定程度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按压带盘TR侧面而通过摩擦力施加制动。
另外,通过采用压缩弹簧26C6而能够施加变动小的垂直载荷,因此能够使制动力稳定。
另外,制动块26C1按压带盘TR侧面的外周侧的区域,所以能够抑制由于带剩余量较多而过度地抽出的带TP从带仓单元26飞出的事态。当带剩余量减少时,仅在内周侧的区域存在带TP。因此,制动块26C1不会按压带盘TR侧面。然而,在带剩余量较少的情况下,过度地抽出的带TP从带仓单元26飞出的事态根本难以产生。另外,另一个带盘TR的侧面粘贴有膜贴,因此能够通过膜F抑制过度地抽出带TP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不具有膜F的带盘。另外,制动块可以构成为按压带盘TR侧面的内周侧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突部的一例,示出了制动单元26C使用制动块26C1和压缩弹簧26C6的结构,但是不限定为该组合。例如,也可以是废除压缩弹簧26C6,通过制动块26C1自身的弹性而与带盘TR的侧面抵接的结构,也可以是制动块26C1自身兼作为抵接部件和弹性部件的结构。
此外,通过设有制动块26C1,能够抑制带TP的抽出阻力的变动。即,在带剩余量较多时,作为带盘TR的旋转中心的轴AX与抽出的带TP之间的距离较大而力矩变大,因此抽出阻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带剩余量较少时,作为带盘TR的旋转中心的轴AX与抽出的带TP的距离较小而力矩减小,因此抽出阻力相对较大。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设置对带盘TR的侧面中的外周侧的区域(或者内周侧的区域中的外周侧的区域附近的位置)进行按压的手段,能够使从按压的位置抽出外径侧的带TP时的抽出阻力增加。因此,能够抑制与从按压的位置抽出内径侧的带TP时的抽出阻力的变动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使用者的作业负担。另外,由于抽出阻力的变动减小,因此设计捆扎机时的自由度也提高。
[操作手柄]
以下,对搭载于捆扎机10的操作手柄70进行说明。图16是操作手柄70的立体图。图17是操作手柄70的从金属制的手柄72侧观察的仰视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操作手柄70具备:金属制的手柄72;第一把手罩74(“第一罩”的一例),与手柄72连接,以覆盖手柄72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方式设置;第二把手罩76(“第二罩”的一例),以覆盖第一把手罩74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
手柄72是用于利用以紧钳臂50的轴部70A枢轴支撑的旋转轴部72A为支点,以杆部72B为力点,以连杆部72C为向主手柄20的作用点的杠杆原理,使紧钳臂50向接近主手柄20的关闭方向旋转的部件。手柄72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手柄72通过插通于形成于手柄72的贯通孔及形成于紧钳臂50的贯通孔的轴,而以相对于紧钳臂50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
连杆部72C从枢轴支撑紧钳臂50的轴部70A的旋转轴部72A向主手柄20延伸,在端部处与主手柄20卡合。在连杆部72C的前端设置的钩72D是在等待状态下与设置于主手柄20的轴卡合的部分。当通过使用者按下杆部72B而杆部72B以接近主手柄20的方式转动时,旋转轴部72A以接近主手柄20的方式移动,因此钩72D与设置于主手柄20的轴的卡合松脱,设置于主手柄20的轴旋转并在连杆部72C的端面上相对移动。
杆部72B(图3、图17)是通过使用者把持而被按下的部件。杆部72B例如可以与连杆部一体地通过冲压加工形成。杆部72B以紧钳臂50的枢轴支撑于轴部70A的旋转轴部72A为基准,以向与连杆部72C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如图16所示,第一把手罩74是覆盖手柄72的侧面及上表面的部件。在第一把手罩74形成有内螺纹。如图17所示,第一把手罩74和手柄72通过在形成于手柄72的贯通孔中贯通,并与形成于第一把手罩74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72E来连接。第一把手罩74能够由例如GF(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等弹性率较大且刚性优异的树脂构成。GF还具有机械强度、硬度、韧性优异的特性。如图17所示,第一把手罩74由弹性率较大且刚性优异的树脂构成,因此不仅延伸至手柄72的上表面,而且延伸至未设置手柄72的后方。这样,通过将第一把手罩74形成得比金属制的手柄72长,能够增大作为支点的旋转轴部72A与力点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如图17所示,在第一把手罩74形成有从设置第二把手罩76的表面侧贯通至设置手柄72的背面侧的多个贯通孔74A。如图18的剖视图所示,该贯通孔74A形成为从设置第二把手罩76的表面朝向设置手柄72的背面扩展那样的锥形形状。另外,第一把手罩74也可以由尼龙、聚丙烯等树脂构成。
第二把手罩76是设置于在使用者把持操作手柄70进行捆扎动作时,由使用者的拇指或大鱼际直接按压的部分的部件。具体而言,以覆盖第一把手罩74的表面中的包含形成有多个贯通孔74A的区域的第一把手罩74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第二把手罩76由弹性体树脂,优选为适合于注塑成形的热塑性弹性体树脂构成。弹性体树脂是具有弹性的高分子的总称,例如,包括聚氯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丁腈橡胶。第二把手罩76由与第一把手罩74相比弹性率小且摩擦系数大的材料构成。另外,第一把手罩74与第二把手罩76通过后述的双层成形而化学结合。另外,如图18所示,在贯通孔74A的内部填充有构成第二把手罩76的弹性体树脂。因此,如图17所示,第二把手罩76的一部分向第一把手罩74的背面侧露出。
操作手柄70能够如下那样制造。
首先,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在进行了热处理之后,实施防锈处理,由此能够形成手柄72。
另一方面,第一把手罩74与第二把手罩76通过双层成形法,首先通过注塑成形来形成第一把手罩74,然后,通过注塑成形来形成第二把手罩76,由此能够使第一把手罩74与第二把手罩76化学结合。另外,能够在第一把手罩74的贯通孔74A的内部填充构成第二把手罩76的弹性体树脂。
最后,通过利用外螺纹72E对手柄72和第一把手罩74进行螺纹紧固而将两者固定,能够制造出操作手柄70。在此,在第一把手罩74预先设有按照外螺纹72E的形状形成的凸台。因此,通过使外螺纹72E卡合于第一把手罩74的凸台,能够将第一把手罩74与手柄72结合。
根据具备以上那样的操作手柄70的捆扎机10,使用者直接按压的第二把手罩76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一把手罩74的摩擦系数,因此能够抑制操作手柄70的滑动。另外,由于通过弹性率大且硬的第一把手罩74覆盖金属性的手柄72,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手柄70的形状自由度及耐久性。另外,能够抑制手柄72弄伤第二把手罩76。
因为将第一把手罩74与第二把手罩76进行了化学结合,所以能够抑制交界面处的挠曲、偏离。另外,硬外使构成第二把手罩76的弹性体树脂填充于第一把手罩74的贯通孔74A的内部,所以第二把手罩76不容易从第一把手罩74脱落。特别是贯通孔74A设为向背面侧扩展的锥形形状,因此能够实现更难以脱落的结构。
[操作手柄的变形例]
图19是操作手柄70的变形例的操作手柄80的立体图。图20是将把手罩86以被手柄82的杆部82B插入的部分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手柄82具备:旋转轴部82A、使用者经由把手罩86而按下的杆部82B、从旋转轴部82A向主手柄20延伸并与主手柄20卡合的连杆部82C。另外,连杆部82C在前端设有钩82D。旋转轴部82A、杆部82B、连杆部82C、钩82D的各功能及结构与旋转轴部72A、杆部72B、连杆部72C、钩72D分别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把手罩86由硬度较高的弹性体树脂形成。把手罩86的弹性体树脂的硬度为例如肖氏A硬度单位的90以上。因此,在一般橡胶的范畴之中,具有较高的硬度。通过将具有这样的高硬度且摩擦系数较大的弹性体树脂利用于把手罩86,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确保形状的自由度且难以滑动的把手罩86的捆扎机。
如图20所示,在把手罩86的内部形成有将杆部82B通过强行放入而插入用的孔86A。但是,如图20所示,孔86A的内壁面可以不是平滑地连续形成。另外,孔86A的截面形状可以与杆部82B的截面形状不同。即使是这样的孔86A,由于弹性体树脂的弹性率较低,因此也能够对对应杆部82B的形状地变形。另外,伴随着变形而产生较大的弹性力,因此能够将把手罩86与杆部82B容易地以不会脱落的方式连接。
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也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具有高耐久性且难以滑动的操作手柄80的捆扎机。
[带仓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21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的右侧视图的带仓单元96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1B相同地是左侧视图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2A至图22D是将带仓单元96的带轴箱96A以通过带轴箱96A的轴AX3的剖面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另外,带仓单元96能够安装于包括捆扎机10在内的各种捆扎机,因此省略说明。
该带仓单元96具备带轴箱96A和用于保持带盘TR的保持单元96B。
带轴箱96A具备表面部96A1和周缘部96A3。但是,与带轴箱26A不同,不具备相当于背面部26A2的结构。另外,与周缘部26A3不同,在周缘部96A3未形成开口而遍及整周地形成。
因此,在带轴箱96A的一个侧面形成有由周缘部96A3围成的开口,表面部96A1的壁面96A11向外方露出。因此,通过使带盘TR沿着与带轴箱96A的轴AX3平行的方向移动,能够将带盘TR收纳于带轴箱96A。
保持单元96B具有保持带盘TR的功能。保持单元96B具备:与带盘TR卡合的第一轴96B2及第二轴96B3;对第一轴96B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进行保持的转动轴96B4;对第一轴96B2及第二轴96B3沿着与轴AX3垂直的方向按压的第一压缩弹簧96B5;及锁定部96B6。
保持单元96B以从壁面96A11朝着开口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表面部96A1的中央部。
第一轴96B2与膜F的肋R的端部卡合而保持带盘TR。第一轴96B2具备随着靠近开口方向而变得尖细的锥形状的倾斜面96B21。该倾斜面96B21在与轴AX3垂直的截面中,形成为以轴AX3为中心的圆弧。因此,能够通过使倾斜面96B21与膜F的肋R前端接触,而将带盘TR的中心对位于带轴箱96A的中心。卡合部96B22与膜F卡合而保持带盘TR。卡合部96B22是沿着以轴AX3为中心的周向延伸的槽。卡合部96B22的内径比倾斜面96B21的最粗的端部的外径小。因此,越过了倾斜面96B21的膜F的肋R由卡合部96B22良好地保持。卡合部96B22的轴AX3方向的槽宽优选比膜F的厚度稍大,卡合部96B22的内径优选比膜F的内径稍小。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限制带盘TR的在轴AX3方向上的移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第一轴96B2由与轴AX3垂直的转动轴96B4保持为转动自如。因此,被膜F的肋R按压的第一轴96B2的前端摆动而能够向接近轴AX3的方向移动。因此,成为容易安装且难以拆下带盘TR的结构。
第二轴96B3与第一轴96B2的相反侧的肋R的端部卡合而保持带盘TR。第二轴96B3与倾斜面96B21相同地具备为随着靠近开口方向而变得尖细的锥形状且在与轴AX3垂直的截面中具有以轴AX3为中心的圆弧的倾斜面96B31。另外,具备具有与卡合部96B22相同的结构的卡合部96B32。但是,第二轴96B3在轴AX3方向上的突出量比第一轴96B2小。因此,膜F首先与第一轴96B2的倾斜面96B21接触。另外,与第一轴96B2不同,第二轴96B3固定于表面部96A1,不转动。如图22A等所示,第二轴96B3与表面部96A1一体形成。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轴96B3及与之相接地设置第一轴96B2,能够将两个轴相对于轴AX3高精度地设置。
第一压缩弹簧96B5插入到第一轴96B2与第二轴96B3之间,沿着与轴AX3及转动轴96B4垂直的方向按压支撑第一轴96B2。
锁定部96B6是用于限制第一轴96B2的旋转的部件。锁定部96B6具备:锁定杆96B61,向表面部96A1的外侧面露出,以轴AX3为轴转动自如地保持于表面部96A1;及钢珠96B62及第二压缩弹簧96B63,用于向使用者通知进入到锁定状态。在锁定杆96B61设有在锁定状态时与第一轴96B2的端面接近并相向的限动面96B64。
以下说明用于向以上那样的带仓单元96装配带盘TR的次序。
首先,如图22A所示,使带盘TR的膜F的孔接近保持单元96B。在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带盘TR的未设置膜F一侧的侧面与表面部96A1的壁面96A11接近并相向的方式装配带盘TR。因此,第一轴96B2进入卷芯C内的区域。
接下来,如图22B所示,膜F的肋R的端部与第一轴96B2的倾斜面96B21抵接。膜F的肋R设置于自由端,因此前端向外侧弹性地变形。另外,第一轴96B2被肋R按压,因此以转动轴96B4为中心摆动。然后,肋R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轴96B3的倾斜面96B31抵接,相同地向外侧弹性变形。此时,带盘TR先通过与第一轴96B2抵接而被对位。因此,即使与固定的第二轴96B3抵接,也能够抑制肋R超出必要地变形。
如图22C所示,当肋R通过了倾斜面96B21及倾斜面96B31时,肋R与卡合部96B22及卡合部96B32卡合。卡合部96B22的轴AX3方向的槽宽比膜F的厚度稍大,卡合部96B22的内径比膜F的内径稍小,因此保持单元96B能够将带盘TR保持为能够转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以具有比膜F的孔的内径稍大的内径的方式形成卡合部96B22及卡合部96B32,在保持期间,膜F的肋R的前端始终与卡合部96B22接触,并通过轴承等将第一轴96B2及第二轴96B3保持为能够绕轴AX3转动。
然后,使用者使锁定杆96B61旋转。如图22D所示,当旋转至锁定的位置时,钢珠96B62嵌入于杆的刻痕而向使用者赋予咔哒感,因此使用者能够识别进入到锁定状态的情况。此时,限动面96B64接近而与第一轴96B2的端面相对。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轴96B2的转动。
通过执行以上的过程,带盘TR的向捆扎机的装配完成。然后,使用者使用捆扎机能够反复执行把持动作及捆扎动作。另外,使锁定杆96B61向相反方向旋转而使第一轴96B2成为了能够转动的状态之后,通过使用者解除膜F与卡合部96B22及卡合部96B32的卡合,能够容易地拆下带盘TR。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也能够将带盘TR简单地安设于带轴箱96A。
另外,周缘部96A3可以不用遍及整周设置。例如,可以与周缘部26A3相同地设置开口,也可以设置多个开口而设置分离的多个周缘部。通过设置周缘部,在装配带盘TR时,能够抑制带盘TR的落下。另外,能够保护带TP的表面。
[卡钉打入器]
图23是将图7所示的卡钉ST的打出开始后的状态下的卡钉打入器32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24是将图9所示的卡钉ST的打出完成后的状态下的卡钉打入器32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如图23及图24所示,主手柄20的底壁200具有面向带输送单元28的带支架28A的下表面200B和面向卡钉仓单元22的上表面200A。
在上表面200A安装有卡钉打入器32。在底壁200与卡钉打入器32之间可以夹有垫圈部件(支撑垫片)35。垫圈部件35是实施热处理而提高了耐磨损性的金属部件,与底壁200相比不容易磨损。为了降低摩擦系数,也可以在垫圈部件35的表面涂布硅润滑油等。
如图23及图24所示,卡钉打入器32具有:朝着紧钳器54打出最前头的卡钉ST的打出部33;及用于将打出部33安装于主手柄20的安装部34。
打出部33的前端(上端)33D通过扭转螺旋弹簧36的作用力而按压于构成卡钉收纳部23的前壁面的紧钳器引导件25。如上所述,收纳于卡钉收纳部23的卡钉ST通过推杆单元24的作用力而被按压于紧钳器引导件25。最前头的卡钉ST和卡钉打入器32的前端33D都由紧钳器引导件25限制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X上的位置,因此打出部33的前端33D与最前头的卡钉ST的冠部相向。
图25是图23所示的卡钉打入器32的立体图。打出部33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向离开主手柄20的底壁200的方向延伸。打出部33具有构成该打出部33的四边的前端33D、基端33P、侧缘33L、33R。
如上所述,打出部33的前端33D与卡钉ST相向。前端33D的相反侧的基端(下端)33P与底壁200或附设于该底壁200的垫圈部件35抵接。换言之,打出部33的作为一端的基端33P与主手柄20等抵接,作为另一端的前端33D以面对卡钉ST的方式延伸。基端33P成为“在打出部33的主手柄20侧配置的端部”的一例。
安装部34分别设于打出部33的侧缘33L、33R,并向主手柄20的前端部201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部34设置在打出部33的靠基端33P处。在安装部34设有与作为施力单元的扭转螺旋弹簧36卡合的卡合部341。卡合部341设于安装部34的上缘,在捆扎机10的旋转轴部11的轴向Y上向外侧突出。
扭转螺旋弹簧36(“施力单元”的一例)以蓄力的状态支撑于主手柄20的轴部37。扭转螺旋弹簧36对卡合部341向朝着主手柄20的前端部201的方向施力,并对卡合部341从主手柄20的底壁200的上表面200A向朝着下表面200B的方向施力。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X上,有时将从主手柄20的旋转轴部11朝向前端部201的方向(前方向)称为第一方向X1。另外,在与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X和旋转轴部11的轴向Y这两方正交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Z上,有时将从底壁200的上表面200A朝向下表面200B的方向(下方向)称为第二方向Z2。从安装于主手柄20的上侧的卡钉打入器32观察时,第二方向Z2成为卡钉打入器32向主手柄20接近的方向。
打出部33的包含基端33P及其附近的部分的端部(基端部)332配置在主手柄20侧。在向关闭紧钳臂50的关闭方向θ2转动后的状态(例如,参照图8)下,端部332位于第一位置P1。在向打开紧钳臂50的打开方向θ1转动的状态(例如,参照图2)下,端部332位于比第一位置P1接近主手柄20的前端的第二位置P2。也就是说,卡钉打入器32构成为沿着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X前后滑动,能够进行些许的位移。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如图25所示,关于将卡钉ST打出的打出部33,在从来自卡钉ST的反力作用的前端33D至支撑于主手柄20的基端33P的全长上,能够构成为笔直地延伸的平板状。
以往的卡钉打入器由呈L字形地弯曲的板簧构成,弯曲部支撑于主手柄20的底壁200。由于经由弯曲部而承受来自卡钉ST的反力,因此在反复变形的弯曲部有时会产生疲劳现象引起的裂纹。与此相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由于打出部33为笔直的平板状,因此能够不经由弯曲部地承受来自卡钉ST的反力。即便反复使用捆扎机10,卡钉打入器32也不容易破损。
打出部33的前端33D需要追随卡钉收纳部23的移动而前后位移。以往的卡钉打入器由卡钉打入器其自身变形的板簧形成。与此相对,第一实施方式构成为卡钉打入器32的端部332能够在主手柄20的底壁200或固定于底壁200的垫圈部件35上滑动。
因此,即便不使卡钉打入器32其自身变形也能够使打出部33的前端33D追随卡钉收纳部23的移动。即使反复使用捆扎机10,卡钉打入器32也不容易破损。关于卡钉打入器32的材料,不必需要对于弯曲的反复耐久性,因此也可以选择廉价的材料。
卡钉打入器32由扭转螺旋弹簧等的施力单元向第一及第二方向X1、Z2施力,以避免前端33D从卡钉收纳部23的前壁面分离的方式定位。施力单元与卡钉打入器32分体构成且分别能够更换。
[卡钉打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的记述,仅针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卡钉打入器32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对卡钉打入器32向第一方向X1及第二方向Z2施力的施力单元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不是通过扭转螺旋弹簧36而是通过磁铁38、39(“施力单元”的一例)对卡钉打入器32施力。卡钉打入器32由被磁铁吸引的强磁性体形成。对卡钉打入器32向第一方向X1施力的磁铁(第一磁铁)38配置在比打出部33向第一方向X1前进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固定于从前方与打出部33相向的轴部37的周面。
相同地,对卡钉打入器32向第二方向Z2施力的磁铁(第二磁铁)39配置在比打出部33向第二方向Z2前进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从下方与卡钉打入器32相向的垫圈部件35中埋入有磁铁39。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构成能够在第一位置P1(参照图8)与第二位置P2(参照图3)之间位移的卡钉打入器3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弹性变形的部件减少,因此能够延长捆扎机10的寿命。
[卡钉仓单元]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卡钉引导部27的立体图。卡钉引导部27在卡钉ST的打出过程中的状态(参照图7)下,从后方与卡钉ST的冠部100相向。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收纳卡钉ST的卡钉收纳部23装配卡钉引导部27。另外,可以将卡钉引导部27与卡钉收纳部23构成为一体构造物,也可以将卡钉引导部27与紧钳器引导件25构成为一体构造物。卡钉引导部27具有向卡钉收纳部23的内部延伸出的延伸部270。
如图27所示,多个卡钉ST以冠部100为下侧地收纳于卡钉收纳部23。各个卡钉ST形成为由冠部100和一对腿部101、102构成的コ字形(U-shape:U形)。
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卡钉收纳部23的立体图。如图28所示,卡钉收纳部23是具有コ字形的截面的长条的金属板部件,包含支撑于捆扎机10的旋转轴部11的基端部232和该基端部232的相反侧的前端部231。卡钉收纳部23构成为至少能够在前端部231收纳卡钉ST。
卡钉收纳部23具有沿着收纳于卡钉收纳部23的卡钉ST的冠部100的底壁部233和从底壁部233延伸出而沿着卡钉ST的一对腿部101、102中的各腿部的一对侧壁部234、235。
图29是表示图27所示的卡钉引导部27的立体图。如图29所示,卡钉引导部27除了上述延伸部270之外,还具有供紧钳器引导件25安装的第一安装部271、向卡钉收纳部23的底壁部233安装的第二安装部272、从第二安装部272延伸出而从侧方与卡钉收纳部23的一对侧壁部234、235相向的定位部273及设置在第一及第二安装部271、272之间且供卡钉收纳部23的前端部231插通的贯通孔274。
在图示的例子中,紧钳器引导件25构成对前端的卡钉ST的侧面进行按压的卡钉收纳部23的前壁面。紧钳器引导件25具有构成上述前壁面的前壁部250、向卡钉引导部27的第一安装部271安装的安装部251及从前壁部250向主手柄20的前端部201侧延伸出的舌片部252。
图30是从卡钉收纳部23的基端部232侧观察卡钉引导部27的后视图。如图30所示,卡钉引导部27将第一安装部271架设于一对侧壁部234、235之间,延伸部270位于卡钉收纳部23收纳的卡钉ST的一对腿部101、102之间。
图3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8所示的卡钉ST的打出过程中的状态中的卡钉ST与卡钉引导部27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38是示意性地表示为了与图31的比较而示出的以往的捆扎机的卡钉收纳部的剖视图。
如果没有卡钉引导部27,则如图38所示,在作用有较强的张力的状态下要切断带TP时,卡钉ST的腿部101、102的前端卡挂于带TP而向前方移动,腿部101、102的前端的相反侧的冠部100向后方移动,卡钉ST转动。
当以卡钉ST相对于前壁部250倾斜地倒下的状态握紧捆扎机10时,卡钉ST在紧钳器54与卡钉打入器32之间变形为不希望的形状,卡钉会发生卡挂。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具备防止卡钉ST的倒下的卡钉引导部27。如图31所示,卡钉引导部27从后方与卡钉ST的冠部100相向。即使腿部101、102的前端被带TP拉拽,由于卡钉引导部27抵接而限制冠部100向后方的移动,因此卡钉ST也不会转动。能够防止卡钉ST的倒下。
然而,在图3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中,卡钉引导部27的延伸部270相对于紧钳器引导件25的前壁部250位置被固定。万一卡钉ST在延伸部270与前壁部250的间隙发生了堵塞时,不容易扩宽间隙。
图32至图35是能够在不扩宽延伸部270与前壁部250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去除堵塞的卡钉ST的去除手段的例子。图32是表示将卡钉去除工具79穿过贯通孔78而按压于紧钳器引导件25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紧钳器引导件25的舌片部252的正下方,在主手柄20的底壁200和带输送单元28的带支架28A的底部形成有贯通孔78。
图33是图32所示的卡钉去除工具79的一例的从主手柄20的前端部201侧观察的立体图。卡钉去除工具79具有例如向贯通孔78插入而能够按压紧钳器引导件25的舌片部252的长度的突出部79A和捆扎机10的使用者容易把持的把持部79B。
图34是表示收纳于主手柄20的状态下的卡钉去除工具79的立体图。在卡钉去除工具79为平板状的情况下,如图34所示,能够收纳于在主手柄20设置的兜孔203而便携。
图35是表示卡钉去除工具79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卡钉去除工具79始终装配于主手柄20。当按下卡钉去除工具79的杆79C时,卡钉去除工具79以支点O3为中心转动,设置在杆79C与支点O3之间的凸部79D将紧钳器引导件25的舌片部252抬起。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如上所述,由于卡钉引导部27以避免卡钉ST的冠部100向后方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撑,因此在卡钉ST的打入时能够防止卡钉ST的倒下。即使卡钉ST堵塞于卡钉引导部27与紧钳器引导件25之间的间隙,也能够按压紧钳器引导件25的舌片部252而简单地去除卡钉ST。
[卡钉仓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事项的记述,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卡钉引导部331的立体图。图37是沿着图36中的XIX-XIX线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在不是在卡钉仓单元22而是在卡钉打入器32设置卡钉引导部331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36所示,卡钉打入器32具备:与卡钉ST的冠部100抵接而将卡钉ST压出的打出部33;及从打出部33延伸出的卡钉引导部331。卡钉引导部331具有与最前头的卡钉ST的朝向后方的面100R相向的壁面331F。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卡钉的打入时能够防止卡钉的倒下。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零件个数少,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卡钉及紧钳器]
图39是表示在捆扎机10中使用的卡钉ST的主视图。如图39所示,卡钉ST例如通过将由粘接剂接合的钢线冲压成コ字形(U-shape:U形)而形成。各个卡钉ST具有:冠部100、第一腿部101及第二腿部102。冠部100形成为大致直线状,沿着与呈一列地排列的多个卡钉ST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一腿部101的基端101P连接于冠部100的一端。上述第一连接部包含第一腿部101的基端101P及其附近的部分。第二腿部102的基端102P连接于冠部100的另一端。上述第二连接部包含基端102P及其附近的部分。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卡钉ST的第一腿部101的长度(针脚的长度)Z101形成得比冠部100的长度(肩宽)Y100的一半大。相同地,第二腿部102的长度Z102形成得比冠部100的长度Y100的一半大。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的长度Z101、Z102形成得比冠部100的长度Y100小。
图40是表示捆扎了带TP的状态下的卡钉ST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卡钉ST的特征之一在于,如图40所示,以使第一腿部101与第二腿部102交叉的方式进行紧钳。紧钳后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在冠部100的宽度方向上一部分重叠,即使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的长度Z101、Z102比冠部100的长度Y100的一半大,也能够捆扎带TP。另外,第一腿部101和第二腿部102以各自的前端偏离冠部100的方式弯折。因此,第一腿部101与第二腿部102以成为平行或大致平行的方式弯折。另外,大致平行也包含相对于完全平行的状态处于预定的误差的范围内的状态。图41是图40所示的卡钉ST的俯视图。在图41所示的例子中,冠部100的长度Y100形成得比带TP的宽度YTP的一半大。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紧钳器54的立体图。在图示的例子中,紧钳器54是将轧制钢板等通过冲压加工进行了一体成形的金属板部件,形成为大致U字形。在卡钉仓单元22的最前头设有形成为比紧钳器54大一圈的大致U字形的诱入部57。在紧钳器54接近了卡钉仓单元22的状态下,诱入部57限制紧钳臂50的轴向Y上的紧钳器54的位置。诱入部57具有以随着接近紧钳器54而轴向Y上的相互的间隔Y57变大的方式倾斜的左右一对的引导面57L、57R。
图43是图42所示的紧钳器54的从卡钉仓单元22侧观察的立体图。在与卡钉仓单元22相向的一侧的表面54A设有槽55。紧钳器54具有隔着槽55而相互位于相反侧的左右一对的被引导面54L、54R。
如图42及图43所示,被引导面54L、54R以随着从中央的槽55向左方或右方远离而远离卡钉仓单元22的方式倾斜。在紧钳器54接近卡钉仓单元22的状态下,一个被引导面54L与一个引导面57L相向,另一个被引导面54R与另一个引导面57R相向。
在捆扎作业中,紧钳臂50的前端相对于主手柄20向左右偏移的情况下,紧钳器54的被引导面54L、54R中的任一个被引导面与诱入部57的引导面57L、57R中的任一个引导面滑动接触。诱入部57随着靠近紧钳器54的相反侧的卡钉打入器32而引导面57L、57R的间隔Y57变小。因此,紧钳器54的槽55以与通过卡钉打入器32从卡钉仓单元22打出的最前头的卡钉ST相向的方式被引导。
槽55包含对卡钉ST的第一腿部101进行引导的第一槽551和对卡钉ST的第二腿部102进行引导的第二槽552。图44是示意性地表示槽55的图。如图44所示,第一槽551沿着与紧钳臂50的旋转轴的轴向Y呈锐角地交叉的方向(以下,称为锐角方向。)V延伸。相同地,第二槽552沿着锐角方向V延伸。
将锐角方向V上的第一槽551的长度设为第一槽长度V551,将与锐角方向V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的第一槽551的长度设为第一槽宽W551。相同地,将锐角方向V上的第二槽552的长度设为第二槽长度V552,将宽度方向W上的第二槽552的长度设为第二槽宽W552
第一槽551从轴向Y上的一方(例如,左方)的外侧(左侧)朝着内侧(右侧)而从第一端部551L延伸至第二端部551R。第一槽551例如以越远离第一端部551L而距表面54A的深度逐渐增大且随着接近第二端部551R而距表面54A的深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
相同地,第二槽552从轴向Y上的另一方(例如右方)的外侧(右侧)朝着内侧(左侧)而从第三端部552R延伸至第四端部552L。第二槽552例如以随着远离第三端部552R而距表面54A的深度逐渐增大且随着接近第四端部552L而距表面54A的深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
第二槽552相对于第一槽551而在该槽551、552的宽度方向W上偏置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槽551与第二槽552以在第四端部552L与第二端部551R之间的区域相互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槽551的第一槽长度V551与第二槽552的第二槽长度V552之和比从第一端部551L至第三端部552R的长度Y55大。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如图40所示,卡钉ST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能够以交叉的方式钳紧。即使卡钉ST从带TP伸出,也由于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交叉,因此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中的任一个腿部卡挂于带TP,卡钉ST不容易从带TP脱离。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卡钉ST的位置偏离,捆扎的带TP也不容易从植物的藤或茎脱落的捆扎机。
带TP的宽度以避免卡钉ST露出的方式对应于冠部100的长度Y100来选择。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冠部100的宽度方向即捆扎机10的长度方向上,钳紧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的一部分重叠。由于能够使冠部100的长度Y100比第一腿部101的长度Z101与第二腿部102的长度Z102之和小,因此能够缩窄带TP的宽度YTP。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带TP的成本。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不需要过度缩短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的长度Z101、Z102,因此将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弯折时的力矩不会下降。为了钳紧卡钉ST所需的载荷不会增大,因此能够在不增加使用者的负担的情况下使带TP为窄幅。
在捆扎动作中,需要在紧钳臂50与主手柄20之间放入树苗或枝等被捆扎物S。当使紧钳臂50向打开的方向较大地转动时,紧钳器54的位置相对于卡钉仓单元22的前端可能会偏离。另外,在捆扎作业中,将被捆扎物S向紧钳臂50的前端与主手柄20的前端之间张设的带TP推压而向该被捆扎物S卷缠带TP时,紧钳器54的位置相对于卡钉仓单元22的前端可能会偏离。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卡钉仓单元22的前端设有限制紧钳器54与卡钉仓单元22的相对位置的诱入部57。紧钳器54的槽55以与通过卡钉打入器32从卡钉仓单元22打出的最前头的卡钉ST相向的方式被引导,因此将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通过槽55可靠地折弯,如上所述能够以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交叉的方式折弯。
[卡钉及紧钳器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的记述,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45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捆扎的带TP及卡钉ST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在使卡钉ST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相对于冠部100不是倾斜地弯折而是沿着冠部100在带TP的厚度方向上重叠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46至图4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紧钳器54的动作的图。如图4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紧钳器54具备以中心O1、O2为支点转动的一对弯曲臂541、542。如图47所示,一个弯曲臂541将第一腿部101折弯之后,如图48所示,另一个弯曲臂542将第二腿部102以时间差折弯。由此,如图49所示,能够将第一及第二腿部101、102在带TP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折弯。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卡钉ST的位置偏离,捆扎的带TP也不容易从植物的藤或茎脱落的捆扎机。
[限动构造]
在卡钉仓单元22的前端附设有钩22A。该钩22A卡止于在主手柄20固定的轴部14。卡钉仓单元22由螺旋弹簧13向从主手柄20分离的方向施力。卡钉仓单元22能够克服螺旋弹簧13的作用力向接近主手柄20的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在钩22A抵接于轴部14时,无法比该位置从主手柄20分离。
以下,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的特征性的构造。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的特征之一在于,具备限制紧钳器54移向腿部101、102的移动量δ的限制部75。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与紧钳器54的紧钳面54A抵接,由此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通过限制紧钳臂50的转动量来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
[限动构造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5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的剖视图。如图52所示,限制部75与紧钳器54的紧钳面54A抵接,在卡钉ST的腿部101、102的延伸方向即紧钳臂50的转动方向Z上,阻碍紧钳器54的移动。在图示的例子中,限制部75构成为独立的金属板部件,载置在构成主手柄20的骨架的刚性部件205上。
图53是图52所示的限制部75的从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在图示的例子中,限制部75具有支撑于主手柄20的基部753和从基部753突出的抵接部751及左右一对的轴承部752。
基部753具有:沿着主手柄20的刚性部件205延伸,呈U字形地弯曲的中央部753A及从该中央部的两端向主手柄20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叶片部753B。抵接部751与紧钳器54的紧钳面54A抵接而限制该紧钳面54A的高度。
图54是表示将图53所示的限制部75安装于主手柄20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54所示,轴承部752与主手柄20的轴部14抵接。通过轴承部752与轴部14抵接,限制部75在主手柄20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X及紧钳臂的转动方向(上下方向)Z上被定位。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能够通过与紧钳器54的紧钳面54A抵接的限制部75来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因此,能够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防止卡钉打入器32的破损。
[限动构造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5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在将限制部75与主手柄20的刚性部件205构成为一体构造物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而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
由于限制部75与主手柄20的刚性部件205为一体构造物,因此限制部75不会从主手柄20发生位置偏离。更准确而言,能够限制紧钳面54A的高度。由于零件个数减少,因此能够降低捆扎机10的制造成本。
[限动构造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5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的剖视图。第三实施方式在限制部75是紧钳器54的一部分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如图56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紧钳器54的一部分突出而与主手柄20(例如,轴部14)抵接,由此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而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由于紧钳器54与限制部75为一体构造物,因此限制部75的位置相对于紧钳器54不会偏离。更准确而言,能够限制紧钳面54A的高度。由于零件个数减少,因此能够降低捆扎机10的制造成本。
[限动构造的第四实施方式]
图5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的剖视图。图58是图57所示的限制部75的从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部75经由卡钉仓单元22而与紧钳器54的紧钳面54A抵接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若改变看法,也可以说限制部75由第一部件75与第二部件22的组合构成。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而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由于不需要限制部75直接与紧钳器54的紧钳面54A抵接,因此捆扎机10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限制部75未直接与紧钳器54抵接,因此夹在限制部75与紧钳器54之间的其他部件的尺寸误差包含在紧钳器54的定位精度中。另外,当较强地握紧操作手柄70时,在限制部75与紧钳器54之间夹持的部件可能会变形。
[限动构造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5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的剖视图。第五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部75不是抵接于紧钳器54而是抵接于操作手柄70或与操作手柄70相向的部位处的主手柄20这一点上与到此为止说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当限制部75与操作手柄70或主手柄20抵接时,无法将这些手柄再进一步握紧。由于从动于操作手柄70的紧钳臂50的转动量被限制,因此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被限制。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而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不是在空间的制约较大的主手柄20的前端部201而是能够在空间具有富余度的操作手柄70侧配置限制部75,因此捆扎机10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操作手柄70的位置与紧钳臂50的转动量存在误差,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难以准确地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
[限动构造的第六实施方式]
图6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的剖视图。第六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部75与操作手柄70构成为一体构造物这一点上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根据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限制紧钳臂50的转动量而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
如果操作手柄70与限制部75为一体构造物,则限制部75的位置相对于操作手柄70不会偏离。如果主手柄20与限制部75为一体构造物,则限制部75的位置相对于主手柄20不会偏离。更准确而言,能够限制紧钳臂50的转动量。由于零件个数减少,因此能够降低捆扎机10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取代使限制部75与主手柄20抵接而使限制部75与紧钳臂50抵接,能够限制紧钳臂50的转动量而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
[限动构造的第七实施方式]
图6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的剖视图。第七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部75与抵接于限制部75的被抵接部77之间的间隔能够调整这一点上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通过松缓螺卡钉部件77A并变更了被抵接部77的位置之后将螺卡钉部件77A拧紧,来变更被抵接部77的突部77B的位置。由此,调整被抵接部77的倾斜面77C与限制部75之间的间隔。根据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限制紧钳臂50的转动量而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32的负载。
在操作手柄70或与操作手柄70相向的部位处的主手柄20配置限制部75的情况下,存在受到捆扎机10的个体差即操作手柄70的位置与紧钳臂50的转动量的误差的影响而难以准确地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这样的课题。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由于能够按照捆扎机10的每个个体来调整误差,因此能够准确地限制紧钳器54的移动量δ。
另外,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可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的创作能力的范围内,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结构要素追加于其他的实施方式。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的结构要素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对应的结构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具备:收纳部(26A),用于收纳卷绕的捆扎带(TR);主手柄(20),对收纳于收纳部(26A)的捆扎带(TR)的一部分(TP)以能够从一端侧抽出的方式进行引导;紧钳臂(5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主手柄(20),具有把持从主手柄(20)的一端侧抽出的捆扎带(TP)的把持部(56)和将把持的捆扎带(TP)卷挂于被捆扎物而对该捆扎带(TP)进行捆扎处理的捆扎部(54),收纳部(26A)具有在收纳有卷绕的捆扎带(TR)的状态下与捆扎带(TR)的侧面相向的侧壁部(26A1、26A2)和与侧壁部(26A1、26A2)连续且与捆扎带(TR)的表面相向的周缘部(26A3),该周缘部(26A3)在一部分形成有用于收纳捆扎带(TR)的开口。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10)具备收纳部(26A),该收纳部(26A)具有在收纳有卷绕的捆扎带(TR)时与捆扎带(TP)的圆形形状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向的第一内壁面(26A13)、与捆扎带的圆形形状的另一个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向的第二内壁面(26A22)、连接第一内壁面(26A13)与第二内壁面(26A22)并形成有用于将捆扎带收纳于内部的开口的第三内壁面(26A31)。
也可以还具备以能够沿着收纳部(26A)的轴(AX)方向进退的方式设置并用于与捆扎带(TR)卡合的卡合部(26B22)。也可以还具备以能够按压捆扎带(TR)的圆形形状的第一侧面(TR2)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的抵接部(26C1)。另外,也可以在收纳部(26A)形成沿着收纳部(26A)的径向延伸设置的狭缝(26A21)。也可以在收纳部(26A)形成沿着收纳部(26A)的周向延伸设置的肋(26A11)。也可以还具备钩安装用具(26D)。钩安装用具(26D)可以具备:第一安装部(26D1),具有第一凸部(26D11)和第一凹部(26D12),设置在收纳部(26A)的朝着轴(AX)方向的一个侧面上;第二安装部(26D2),具有构造与第一凸部(26D11)相同的第二凸部(26D21)和构造与第一凹部(26D12)相同的第二凹部(26D22),与第一安装部(26D1)对称地设置在收纳部(26A)的朝着轴(AX)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上。
此外,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捆扎机具备:为了收纳卷绕的捆扎带(TR)而在一个侧面形成有开口的收纳部(96A);为了卡合捆扎带(TR)而从收纳部(96A)的侧面向开口的方向设置的卡合部(96B)。
(附记)
以下记载根据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
(附记A)
A1.一种捆扎机,具备:
卡钉仓单元,收纳具备冠部和一对腿部的卡钉;
卡钉打入器,设置在与上述冠部相向的位置;及
紧钳器,设置在与上述腿部的前端部相向的位置,能够沿着上述腿部的延伸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紧钳器沿着上述延伸方向向上述腿部移动,而利用上述紧钳器与上述卡钉打入器夹持上述卡钉并将上述卡钉折弯,其中,
上述捆扎机具备限制上述紧钳器移向上述腿部的移动量的限制部。
A2.根据A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限制部通过与上述紧钳器的紧钳面抵接来限制上述紧钳器的移动量。
A3.根据A1或A2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捆扎机还具备紧钳臂,该紧钳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有上述卡钉仓单元的主手柄且具备上述紧钳器,通过限制该紧钳臂的转动量来限制上述紧钳器的移动量。
(附记B)
B1.一种捆扎机,具备:
主手柄,收纳卡钉,安装有能够将上述卡钉打出的卡钉打入器;及
紧钳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主手柄,具有将由上述卡钉打入器打出的上述卡钉钳紧的紧钳器,
上述卡钉打入器具有:
打出部,向从上述主手柄分离的方向延伸,向上述紧钳器打出上述卡钉;及
安装部,用于将上述打出部安装于上述主手柄,
上述安装部构成为从上述打出部的侧缘沿着上述主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
B2.根据B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卡钉打入器以能够相对于上述主手柄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该主手柄。
B3.根据B1或B2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紧钳臂设置为,在使上述紧钳臂向该紧钳臂与上述主手柄之间的角度减小的关闭方向转动时,上述卡钉打入器能够打出上述卡钉,
上述卡钉打入器能够以如下方式位移地安装于上述主手柄:
在使上述紧钳臂向上述关闭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上述打出部的配置于上述主手柄侧的端部位于第一位置,
在使上述紧钳臂向上述关闭方向的相反侧的打开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上述打出部的配置于上述主手柄侧的端部位于比上述第一位置接近上述主手柄的前端部的第二位置。
B4.根据B1~B3中任一项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捆扎机还具备配置在上述卡钉打入器与上述主手柄之间且具有供上述卡钉打入器滑动的表面的垫圈部件。
B5.根据B1~B4中任一项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捆扎机还具备施力单元,
上述施力单元对上述卡钉打入器向朝着上述主手柄的前端部的第一方向施力,并向接近上述主手柄的第二方向施力。
(附记C)
C1.一种捆扎机,具备:
卡钉收纳部,包含前端部和基端部,至少在上述前端部能够将由冠部和一对腿部构成的コ字形的卡钉以上述冠部为下侧地收纳;
卡钉打入器,位于上述卡钉收纳部的上述前端部的下方,构成为在上述卡钉收纳部内能够从下方向上方相对于上述卡钉收纳部相对移动,通过从下方向上方移动而按压位于上述前端部的上述卡钉的上述冠部并将上述卡钉向上方压出;
紧钳器,设置在上述卡钉收纳部的上述前端部的上方且与上述卡钉打入器相向的位置,与在上述卡钉打入器从下方向上方移动的过程中被压出的上述卡钉的一对上述腿部抵接,将一对上述腿部折弯;及
卡钉引导部,在上述卡钉收纳部内与上述卡钉相邻,在上述卡钉被压出的过程中从上述基端部侧支撑上述卡钉的上述冠部。
C2.根据C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卡钉引导部具有向上述卡钉收纳部的内部延伸出的部分。
C3.根据C2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卡钉收纳部具有:
底壁部,沿着收纳于上述卡钉收纳部的上述卡钉的上述冠部;及
一对侧壁部,从上述底壁部延伸出,沿着上述卡钉的一对上述腿部中的各腿部,
上述卡钉引导部架设于一对上述侧壁部之间,上述延伸出的部分位于上述卡钉的一对腿部之间。
C4.根据C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卡钉打入器具备:
打出部,与上述卡钉的上述冠部抵接而将上述卡钉压出;及
上述卡钉引导部,从上述打出部延伸出,并具有与被上述打出部打出而和从其他上述卡钉分离的最前头的上述卡钉的朝向后方的面相向的壁面。
C5.根据C1~C4中任一项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卡钉收纳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能够从前端部抽出带的主手柄,
上述卡钉打入器配置在上述卡钉收纳部与上述主手柄之间,
上述紧钳器安装于紧钳臂,该紧钳臂安装成相对于上述主手柄能够转动。
C6.根据C5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紧钳臂具备带把持机构,当上述紧钳臂进行接近上述主手柄的第一转动时,上述带把持机构把持位于上述主手柄的前端部的带,
当上述紧钳臂在进行上述第一转动而把持了上述带的状态下向与上述第一转动相反的方向进行了转动之后,进行再次接近上述主手柄的第二转动时,
上述卡钉打入器从上述卡钉收纳部压出上述卡钉,上述紧钳器将上述压出的上述卡钉的一对上述腿部折弯。
(附记D)
D1.一种捆扎机,用于使用带来捆扎被捆扎物,具备:
卡钉仓单元,能够收纳呈一列地排列的多个卡钉;
主手柄,安装有上述卡钉仓单元;
紧钳臂,以能够接近上述呈一列地排列的多个卡钉中的最前头卡钉的方式安装成能够相对于上述主手柄旋转;及
紧钳器,设置于上述紧钳臂,上述紧钳臂旋转而接近上述最前头卡钉,从而将从上述卡钉仓单元打出并贯通了重叠的上述带的上述最前头卡钉折弯,
在上述紧钳器的表面形成有:
沿着相对于上述紧钳臂的旋转轴方向呈锐角的锐角方向具有第一槽长和第一槽宽地延伸的第一槽;及
沿着相对于上述紧钳臂的旋转轴方向呈锐角的锐角方向具有第二槽长和第二槽宽地延伸的第二槽,
上述第二槽相对于上述第一槽在宽度方向上偏置地配置。
D2.根据D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捆扎机还具备诱入部,该诱入部设置在上述卡钉仓单元的前端,在上述紧钳器接近该卡钉仓单元的状态下,限制上述紧钳臂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上述紧钳器的位置,
上述诱入部具有以随着接近上述紧钳器而彼此的间隔变大的方式倾斜的一对引导面,
上述紧钳器具有上述第一槽及上述第二槽、隔着上述第一槽及上述第二槽而相互位于相反侧且以随着远离上述第一槽及上述第二槽而远离上述卡钉仓单元的方式倾斜的一对被引导面,
在上述紧钳器接近上述卡钉仓单元的状态下,一个上述被引导面与一个上述引导面相向,另一个上述被引导面与另一个上述引导面相向。
D3.根据D1或D2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二槽相对于上述第一槽在长度方向上偏置地配置。
D4.根据D1~D3中任一项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一槽从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的一方的外侧朝着内侧而从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并以随着离开上述第一端部而距上述表面的深度逐渐增大且随着接近上述第二端部而距上述表面的深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
D5.根据D4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二槽从上述旋转轴方向上的另一方的外侧朝着内侧而从第三端部延伸至第四端部,并以随着离开上述第三端部而距上述表面的深度逐渐增大且随着接近上述第四端部而距上述表面的深度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
D6.根据D5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一槽长度与上述第二槽长度之和构成为大于从上述第一端部至上述第三端部的长度。
D7.根据D5或D6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一槽与上述第二槽以在上述第四端部与上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区域相互连通的方式形成。
D8.一种捆扎方法,使用带来捆扎被捆扎物,其中,
使用捆扎机,执行如下的步骤:
卷绕上述被捆扎物并使上述带的分离的两个部分重叠;
利用卡钉的至少第一腿部贯通重叠的上述带,该卡钉具有:冠部,具有比上述带的宽度的一半大的长度;上述第一腿部,具有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的一半大且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短的长度,并从上述冠部的一端延伸;及第二腿部,具有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的一半大且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短的长度,并从上述冠部的另一端延伸;及
以上述第一腿部的前端离开上述冠部的方式将上述第一腿部与上述冠部的第一连接部折弯,而通过上述冠部和上述第一腿部夹持重叠的上述带,以上述第二腿部的前端离开上述冠部且与上述第一腿部成为大致等间隔的方式将上述第二腿部与上述冠部的第二连接部折弯,而通过上述冠部和上述第二腿部夹持重叠的上述带。
D9.一种捆扎机,用于使用带来捆扎被捆扎物,其中,
捆扎机构成为执行如下的步骤:
卷绕上述被捆扎物并使上述带的分离的两个部分重叠;
利用卡钉的至少第一腿部贯通重叠的上述带,该卡钉具有:冠部,具有比上述带的宽度的一半大的长度;上述第一腿部,具有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的一半大且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短的长度,并从上述冠部的一端延伸;及第二腿部,具有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的一半大且比上述冠部的长度短的长度,并从上述冠部的另一端延伸;及
以上述第一腿部的前端离开上述冠部的方式将上述第一腿部与上述冠部的第一连接部折弯,而通过上述冠部和上述第一腿部夹持重叠的上述带,以上述第二腿部的前端离开上述冠部且与上述第一腿部成为大致等间隔的方式将上述第二腿部与上述冠部的第二连接部折弯,而通过上述冠部和上述第二腿部夹持重叠的上述带。
(附记E)
E1.一种捆扎机,具备:
收纳部,能够将至少由筒状的管和卷绕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的带构成的带盘以抽出上述带的一部分的方式收纳;
主手柄,保持从上述收纳部抽出的带;及
紧钳臂,以能够向相对于上述主手柄接近的方向和远离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通过向接近上述主手柄的方向转动而把持由上述主手柄保持的带,在把持后,通过向从上述主手柄分离的方向转动而进一步抽出上述带,
上述收纳部具有:
侧壁,与收纳的带盘的侧面相向;
第一突部,从上述侧壁突出,与收纳的带盘的管嵌合而对带盘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及
第二突部,从上述侧壁突出,与收纳的带盘的侧面抵接。
E2.根据E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二突部与上述带盘的侧面中的外周侧的区域抵接。
E3.根据E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二突部由抵接部件和弹性部件构成,
该抵接部件与上述带盘的侧面抵接,
该弹性部件对上述抵接部件朝着上述带盘的侧面施力。
E4.根据E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一突部以能够沿着上述收纳部的轴向进退的方式设置。
E5.根据E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一突部具备与上述带盘的侧面卡合的卡合部。
(附记F)
F1.一种捆扎机,具备:
主手柄;
紧钳臂,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主手柄;及
操作手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紧钳臂,
上述捆扎机构成为当通过使用者以使上述操作手柄与上述主手柄接近的方式把持上述主手柄和上述操作手柄时,上述紧钳臂向接近上述主手柄的关闭方向转动,其中,
上述操作手柄具备:
手柄,由金属构成,具备从与上述紧钳臂连接的旋转轴向接近上述主手柄的方向延伸且在端部与上述主手柄卡合的连杆部、从与上述紧钳臂连接的旋转轴向上述连杆部的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杆部;
第一罩,连接于上述手柄,以覆盖上述杆部的方式设置,且由树脂构成;
第二罩,以覆盖上述第一罩的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与上述第一罩的树脂结合设置,且由弹性率比上述第一罩的树脂小,且摩擦系数比上述第一罩的树脂大的弹性体树脂构成。
F2.根据F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在上述第一罩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上述第二罩覆盖上述第一罩的表面中的至少形成有上述多个贯通孔的区域,且通过填充于上述多个贯通孔而一部分向上述第一罩的背面侧露出。
F3.根据F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弹性体树脂包括氯乙烯、聚氨酯或丁腈橡胶。
F4.根据F1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第一罩的树脂包括尼龙、聚丙烯或玻璃纤维强化聚酰胺。
F5.根据F2记载的捆扎机,其中,
上述贯通孔的直径以从设置上述弹性体树脂的表面朝着设置上述杆部的背面变大的方式形成。
与上述附记A(附记A1至附记A3)对应的课题如以下所述。
日本国特开2017-222396号公报记载了具备能够可靠地把持带的带把持装置的园艺用的捆扎机。该文献的图21及图22示出在握紧操作手柄50而使紧钳臂30相对于主手柄11向关闭方向转动时,通过卡钉打入器18打入卡钉61的情形。卡钉61的腿部被紧钳臂30的紧钳器33钳紧。
日本国特开2004-175377号公报记载了设有用于防止带的逆行的板簧的园艺用的捆扎机。该文献的图3示出前端与卡钉仓7的前壁相接地配置的卡钉打入器11。由卡钉打入器11打入的卡钉的腿部被紧钳器12钳紧。
然而,在钳紧卡钉而进行捆扎操作时,如果过度握紧操作手柄,则从紧钳器向卡钉打入器作用有较大的载荷。为了抑制该情况,也可考虑为了避免超出必要地握紧操作手柄而限制操作手柄的移动。然而,当考虑产品的尺寸公差时,存在卡钉打入器的前端比设想的钳紧完成位置更大地位移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会对卡钉打入器作用有过度的负载,因此卡钉打入器可能会破损。
因此,作为附记A记载的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限制作用于卡钉打入器的负载,防止卡钉打入器的破损的捆扎机。
与上述附记B(附记B1至附记B5)对应的课题如以下所述。
日本国特开2017-222403号公报记载了能够抑制卡钉仓的射出口的尺寸变化的园艺用的捆扎机。该文献的图4示出用于打出卡钉的板状的打入器78。打入器78呈L字形地形成,具备支撑于沿着捆扎机主体40的长度方向铺设的带支架44上的机械连结部(安装于捆扎机的部分)和从机械连结部弯折而朝着卡钉仓部60延伸的打出部。
然而,在使用捆扎用带进行捆扎的捆扎机的情况下,与使卡钉贯通捆扎用带来订缀捆扎用带的动作相伴的负载极小。因此,通过作业者握紧操作手柄而从紧钳器作用于卡钉打入器的力成为作用在卡钉打入器的弯曲部分上的负载。因此,卡钉打入器的弯曲部分有时会破损。
因此,作为附记B记载的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即便反复使用也不容易破损的高耐久的卡钉打入器的捆扎机。
与上述附记C(附记C1至附记C6)对应的课题如以下所述。
上述日本国特开2017-222403号公报记载了由于通过与卡钉仓主体62相同的部件构成射出口62A,因此能够抑制射出口62A的尺寸变化,进而抑制卡钉堵塞或打出两个卡钉等不良情况的发明。
然而,可知有时由于其他理由而发生卡钉堵塞等不良情况。可知在执行例如被称为“紧贴固定”的、用于使捆扎用带的圈较紧而将枝和股线等牢固地固定的捆扎方法时,有时会发生卡钉堵塞的不良情况。
在由于紧贴固定等作用有较强的张力的状态下切断捆扎用带时,捆扎用带向存在切刀的前方移动。伴随着捆扎用带的向前方的移动,本来应向卡钉打入器的正上方行进的卡钉向前方倾斜,其结果是发生卡钉卡挂于紧钳器与卡钉打入器之间的卡钉堵塞的不良情况。
因此,作为附记C记载的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卡钉的打入时能够防止卡钉的倒下的捆扎机。
与上述附记D(附记D1至附记D9)对应的课题如以下所述。
上述日本国特开2017-222403号公报记载了由于通过与卡钉仓主体62相同的部件构成射出口62A,因此能够抑制射出口62A的尺寸变化,进而,抑制卡钉堵塞或打出两个卡钉等不良情况的发明。
另外,日本国特开2004-224412号公报记载了能够将捆扎用带准确地抽出而连续地执行捆扎作业的园艺用的捆扎机。该文献的图6示出通过向限制捆扎用带的加压突片63与压板637之间投入切断器8而将捆扎用带整齐地切断的情形。
然而,根据捆扎时的姿势等不同,捆扎用带会左右偏离,因此存在卡钉相对于捆扎用带偏离的情况。当卡钉偏离时,无法充分把持捆扎用带,因此应捆扎的捆扎用带有时会向后脱落。作为用于避免这样的事态的方案,如果增大捆扎用带的宽度,则会招致捆扎用带的高成本。另外,作为另一方案,如果减小卡钉的冠宽,则不得不缩短卡钉的腿。如果卡钉的腿短,则将腿弯折用的力矩下降,因此作业性恶化。
因此,作为附记D记载的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卡钉的位置偏离,捆扎的带也不容易从植物的藤或茎脱落的捆扎机。
与上述附记E(附记E1至附记E5)对应的课题如以下所述。
上述日本国特开2017-221149号公报记载了即使是内径尺寸不同的带盘,也能够防止捆扎用带的返回的园艺用的捆扎机。该文献的图9示出在捆扎机的带仓部80设置的杆部件86。通过使该杆部件86的不同的部分与带盘的内径抵接,而无论是小径还是大径的带盘,都能够赋予适当的制动力。
上述日本国特开2005-224197号公报记载了使U型凸部25与带枢毂支撑凸台22的内周面弹性接触而将带支撑凸台22向外径方向推开,由此能够防止带盘的反向旋转。
然而,紧钳臂由拉伸弹簧始终向与主手柄分离的方向施力,因此当使用者减弱把手操作手柄的力时,在拉伸弹簧的作用力下,捆扎用的带被较大地抽出,由于惯性而产生带盘继续正向旋转的情况。特别是在带的剩余量多的情况下,如果带被过度地抽出,则会产生带从带仓单元飞出而卡挂于枝或叶的事态。
因此,作为附记E记载的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伴随着捆扎动作而抽出捆扎带时,能够抑制卷绕的捆扎带过度地正向旋转的捆扎机。
与上述附记F(附记F1至附记F5)对应的课题如以下所述。
日本国特开2017-222399号公报记载了为了抑制尘土附着于操作手柄与主手柄的卡合部周边而具备设有覆盖与主手柄卡合的连杆部的罩的操作手柄的捆扎机。
然而,为了提高耐久性而由硬且强的材料形成的罩一般摩擦系数较小。因此,在使用者握紧时,有时会产生滑动。特别是在把持动作及捆扎动作反复很多的情况下,握力下降,因此容易产生打滑。
另一方面,已知有通过将操作手柄的金属板部分浸渍于液状的树脂而向金属板部分涂敷树脂的浸涂技术。
然而,由于以包入金属板部分的边缘的方式涂敷树脂,因此存在由于使用时的应力集中而树脂从边缘部分开裂的问题。
因此,作为附记F记载的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具有高耐久性且难以滑动的操作手柄的捆扎机。

Claims (15)

1.一种捆扎机,具备:
收纳部,用于收纳卷绕的捆扎带;
主手柄,以能够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捆扎带的一部分从一端侧抽出的方式进行引导;
紧钳臂,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手柄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手柄,具有把持从所述主手柄的一端侧抽出的所述捆扎带的把持部和将把持的所述捆扎带卷挂于被捆扎物而对该捆扎带进行捆扎处理的捆扎部,
所述收纳部具有表面部及背面部和周缘部,
在所述收纳部收纳有卷绕的所述捆扎带的状态下,所述表面部及所述背面部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的侧面相向,所述周缘部连接所述表面部及所述背面部且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的表面相向,
在所述周缘部的一部分,为了收纳卷绕的所述捆扎带而形成有卷绕的所述捆扎带能够通过的开口,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以能够沿着所述收纳部的轴向进退的方式设置并用于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捆扎带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从内壁面突出而侵入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构成为能够按压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捆扎带的所述侧面的一部分的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在所述收纳部上形成有沿着所述收纳部的径向延伸设置的狭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在所述收纳部上形成有沿着所述收纳部的周向延伸设置的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钩安装用具,
所述钩安装用具具备:
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朝着轴向的一个侧面上;
第二安装部,具有构造与所述第一凸部相同的第二凸部和构造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同的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朝着轴向的另一个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收纳部能够收纳带盘,所述带盘具有:圆筒状的卷芯;所述捆扎带,卷绕于所述卷芯;及膜,安装于以层叠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卷芯的所述捆扎带的侧面之一,所述膜包含比所述卷芯的内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
所述收纳部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以能够沿着所述收纳部的轴向进退的方式设置,且与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带盘的所述膜中的比所述卷芯的内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卡合。
7.一种带盘,具有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中使用的捆扎带和供所述捆扎带卷绕的圆筒状的卷芯,所述带盘能够收纳于所述捆扎机的所述收纳部,
所述带盘具备膜,所述膜粘贴于以层叠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卷芯的所述捆扎带的侧面之一,
所述膜包含比所述卷芯的内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
所述膜具有孔,
所述孔位于所述卷芯的内径侧,
所述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卷芯的内径,
所述孔的内径部向所述卷芯的内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盘,其中,
在所述带盘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时,所述膜中的比所述卷芯的内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与卡合部卡合,所述卡合部以能够沿着所述收纳部的轴向进退的方式设置。
9.一种捆扎机,具备:
收纳部,用于收纳卷绕的捆扎带;
主手柄,以能够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捆扎带的一部分从一端侧抽出的方式进行引导;
紧钳臂,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手柄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手柄,具有把持从所述主手柄的一端侧抽出的所述捆扎带的把持部和将把持的所述捆扎带卷挂于被捆扎物而对该捆扎带进行捆扎处理的捆扎部,
所述收纳部具有: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及第三内壁面,
在所述收纳部收纳有卷绕的捆扎带时,所述第一内壁面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的圆形形状的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向,所述第二内壁面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的圆形形状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向,所述第三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壁面且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的表面相向,
在所述第三内壁面的一部分,为了收纳卷绕的所述捆扎带而形成有卷绕的所述捆扎带能够通过的开口,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以能够沿着所述收纳部的轴向进退的方式设置并用于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捆扎带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从内壁面突出而侵入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构成为能够按压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捆扎带的圆形形状的所述第一侧面的一部分的抵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在所述收纳部上形成有沿着所述收纳部的径向延伸设置的狭缝。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在所述收纳部上形成有沿着所述收纳部的周向延伸设置的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捆扎机,其中,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钩安装用具,
所述钩安装用具具备:
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朝着轴向的一个侧面上;
第二安装部,具有构造与所述第一凸部相同的第二凸部和构造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同的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朝着轴向的另一个侧面上。
14.一种带盘,具有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捆扎机中使用的捆扎带和供所述捆扎带卷绕的圆筒状的卷芯,所述带盘能够收纳于所述捆扎机的所述收纳部,
所述带盘具备膜,所述膜粘贴于以层叠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卷芯的所述捆扎带的侧面之一,
所述膜包含比所述卷芯的内径向内侧突出的部分,
所述膜具有孔,
所述孔位于所述卷芯的内径侧,
所述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卷芯的内径,
所述孔的内径部向所述卷芯的内侧突出。
15.一种捆扎机,具备:
收纳部,在一个侧面形成有开口以收纳卷绕的捆扎带;及
卡合部,从所述收纳部的另一个侧面朝所述开口的方向突出以卡合卷绕的所述捆扎带,
所述卡合部具有:
第一轴及第二轴,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卡合;
旋转轴,是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垂直的旋转轴,对所述第一轴保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进行保持;
压接弹簧,在与卷绕的所述捆扎带的轴垂直的方向上按压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及
锁定部,限制所述第一轴的旋转,
所述捆扎机还具备以能够沿着所述收纳部的轴向进退的方式设置并用于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捆扎带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从内壁面突出而侵入所述收纳部的内部区域。
CN202010847701.4A 2019-08-23 2020-08-21 捆扎机及带盘 Active CN112400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304A JP7342521B2 (ja) 2019-08-23 2019-08-23 結束機
JP2019-153304 2019-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0550A CN112400550A (zh) 2021-02-26
CN112400550B true CN112400550B (zh) 2024-05-10

Family

ID=7217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7701.4A Active CN112400550B (zh) 2019-08-23 2020-08-21 捆扎机及带盘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53705A1 (zh)
EP (1) EP3794936A1 (zh)
JP (1) JP7342521B2 (zh)
KR (1) KR20210023746A (zh)
CN (1) CN112400550B (zh)
AU (1) AU2020220145A1 (zh)
BR (1) BR102020017149A2 (zh)
TW (1) TWI8241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95943S (zh) * 2020-11-30 2021-09-27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15U (ja) * 1991-07-11 1993-01-29 マツ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の針金リールカバー装置
JPH09240927A (ja) * 1996-03-05 1997-09-16 Ooki Jushi Kogyo Kk 鉄筋結束機用ワイヤリール
JP2000153809A (ja) * 1998-11-20 2000-06-06 Nippon Densetsu Kogyo Co Ltd 結束バンド供給用リール
JP2003175904A (ja) * 2001-09-28 2003-06-24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ル
CN201287987Y (zh) * 2008-10-23 2009-08-12 元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适用于不同带宽的双面黏胶带施用器
CN101746647A (zh) * 2008-12-18 2010-06-23 桦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078292A (ko) * 2011-12-30 2013-07-10 서해영 테이프 풀림 방지형 원예용 결속기
JP2015042137A (ja) * 2013-08-24 2015-03-05 壽之 太江田 園芸用結束機の脱着携帯装置及び脱着携帯器
CN106664817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7517771A (zh) * 2016-06-15 2017-12-29 美克司株式会社 园艺用捆扎机
CN207322825U (zh) * 2017-10-19 2018-05-08 晋江市恒芝鞋业有限公司 自动系鞋带旋转扣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2606U (ja) * 1992-11-09 1994-06-07 昌弘機工株式会社 梱包機のリール装置
KR200197463Y1 (ko) * 2000-02-25 2000-09-15 조남선 원예용 결속기
JP4081668B2 (ja) 2002-11-25 2008-04-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2004203430A (ja) * 2002-12-25 2004-07-22 Ykk Corp 長尺材の巻体簡易包装体
JP3908174B2 (ja) 2003-01-24 2007-04-25 南善 趙 園芸用結束機
JP4120596B2 (ja) 2004-02-13 2008-07-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2006076103A (ja) 2004-09-09 2006-03-23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テーププリンタ
JP2007117055A (ja) 2005-10-31 2007-05-17 Max Co Ltd 園芸用結束機における結束テープのたるみ戻し機構
JP5322337B2 (ja) 2007-04-05 2013-10-23 カモ井加工紙株式会社 ワーク結束システム
JP4858488B2 (ja) 2008-05-19 2012-01-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6677089B2 (ja) 2016-06-15 2020-04-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6702008B2 (ja) 2016-06-15 2020-05-2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JP6673041B2 (ja) 2016-06-15 2020-03-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園芸用結束機
KR101691538B1 (ko) 2016-09-08 2016-12-30 조남선 원예용 결속기
JP6905320B2 (ja) * 2016-09-27 2021-07-2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接着フィルム巻装体、接着フィルム巻装体の製造方法
JP6999297B2 (ja) 2017-06-21 2022-01-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ワイヤリールおよびワイヤリ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802405B (zh) * 2018-07-18 2023-05-11 日商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帶捲繞體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15U (ja) * 1991-07-11 1993-01-29 マツ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の針金リールカバー装置
JPH09240927A (ja) * 1996-03-05 1997-09-16 Ooki Jushi Kogyo Kk 鉄筋結束機用ワイヤリール
JP2000153809A (ja) * 1998-11-20 2000-06-06 Nippon Densetsu Kogyo Co Ltd 結束バンド供給用リール
JP2003175904A (ja) * 2001-09-28 2003-06-24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ル
CN201287987Y (zh) * 2008-10-23 2009-08-12 元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适用于不同带宽的双面黏胶带施用器
CN101746647A (zh) * 2008-12-18 2010-06-23 桦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卷带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078292A (ko) * 2011-12-30 2013-07-10 서해영 테이프 풀림 방지형 원예용 결속기
JP2015042137A (ja) * 2013-08-24 2015-03-05 壽之 太江田 園芸用結束機の脱着携帯装置及び脱着携帯器
CN106664817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
CN107517771A (zh) * 2016-06-15 2017-12-29 美克司株式会社 园艺用捆扎机
CN207322825U (zh) * 2017-10-19 2018-05-08 晋江市恒芝鞋业有限公司 自动系鞋带旋转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2521B2 (ja) 2023-09-12
KR20210023746A (ko) 2021-03-04
BR102020017149A2 (pt) 2021-10-13
TWI824171B (zh) 2023-12-01
AU2020220145A1 (en) 2021-03-11
TW202110707A (zh) 2021-03-16
CN112400550A (zh) 2021-02-26
EP3794936A1 (en) 2021-03-24
JP2021031124A (ja) 2021-03-01
US20210053705A1 (en)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0279B1 (ko) 원예용 결속기
TWI759336B (zh) 帽蓋及帽蓋單元
CN112400550B (zh) 捆扎机及带盘
EP3782460A1 (en) Binding machine
CN112400552B (zh) 捆扎机
CN112400518B (zh) 捆扎机
EP3782458B1 (en) Binding machine
EP3782461B1 (en) Binding machine
EP3424300B1 (en) Binding machine for gardening
CN112400519B (zh) 捆扎机
JP7422981B2 (ja) 結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