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5838B - 積層薄膜 - Google Patents

積層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5838B
TWI805838B TW108132374A TW108132374A TWI805838B TW I805838 B TWI805838 B TW I805838B TW 108132374 A TW108132374 A TW 108132374A TW 108132374 A TW108132374 A TW 108132374A TW I805838 B TWI805838 B TW I8058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d film
film
wavelength
transmission spectrum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805A (zh
Inventor
松居久登
松尾雄二
合田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83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5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 G02B5/287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layer of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4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8Refra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6Oriented mono-axial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兼具高透明與波長之銳截止性的積層薄膜,本主旨為一種積層薄膜,其係將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和以與該熱塑性樹脂A不同的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交替地積層51層以上而成的積層薄膜,其中以波長300~900nm的整個區域,照射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X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X;以波長300~900nm的整個區域,照射朝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Y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Y時,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的區域之中,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nm.%)為150~1500。

Description

積層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光譜位移性之光學特性的積層薄膜。
遮蔽特定波長帶區域之光線的光線截止薄膜,基於防止因光或熱等的環境因素而導致適用產品之內部環境或構成成分變差的目的,被廣泛應用於多種領域。作為代表例,在建材或汽車用途中是使用其作為抑制室內溫度上升的熱射線截止薄膜,在工業材料用途中是使用其作為吸收紫外線雷射表面加工時過剩之紫外線的紫外線截止薄膜,在電子資訊領域中是使用其作為遮蔽從顯示器光源發出的對眼睛有害之藍光的藍光截止薄膜。再者,在其他食品、醫療、農業、印墨等的領域中,亦基於抑制內容物之光劣化的目的而使用光線截止薄膜。
作為遮蔽特定波長帶區域之光線的方法,有使用光吸收(添加光吸收劑等)、光反射、以及此兩者的方法。一般係使用在構成薄膜之樹脂中添加光吸收劑的方法(專利文獻1)。
另一方面,利用光反射之方法(專利文獻2),可由積層複數層折射率不同之樹脂層而成的積層結構來達成,藉由精密地控制樹脂層的折射率、各層的層厚度、層數以及層厚度的分布,可實現添加光吸收劑之方法所無法達成的敏銳地波長截止。
以互相補足光吸收與光反射各自的缺點為目的,而應用將專用於反射波長帶區域內之波長的光吸收的光吸收劑添加至具有積層結構之薄膜內的併用配方(專利文獻3、4、5)。藉由該配方,吸收波長帶區域的端部因光反射的效果而陡峭,同時使截止波長帶區域因光吸收劑的效果而具有充分的光線截止性。又,利用源自積層結構之多重干涉反射所帶來之光徑長度增大的效果,可大幅降低光吸收劑的添加濃度。再者,藉由使積層薄膜內存在複數界面,亦可抑制添加之光吸收劑的滲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105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5-53322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13-51174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6-215643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16/148141號
然而,已知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方法,會有因光吸收劑的種類或添加量,而在製膜時於進料口附近或真空排氣口發生光吸收劑滲出的情況。若發生滲出,則會因為製膜步驟汙染造成薄膜缺陷、因為光吸收劑含有濃度減少造成截止性能降低等,而導致薄膜品質降低。又,大多情況下,光吸收劑可充分滿足吸收波長帶區域內的截止性,惟另一方面,因作為基本骨架之分子結構或側鏈的影響,吸收波長帶區域容易變寬,而難以精準且敏銳地遮蔽特定波長帶區域的光線。
又,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方法,雖於特定波長中擅於敏銳地進行波長截止,但另一方面在反射波長帶區域內會發生截止遺漏,而難以在整個帶區域進行完全地波長截止。再者,反射帶區域包含可見光線區域的情況下,由正面所反射之光線強烈而能夠以目視辨認,有導致著色的問題。
當目的在於利用積層結構所造成之反射,進行可見光線區域與不可見光線區域(紫外線區域或近紅外線區域)之交界附近的波長截止的情況,反射帶區域會受到輕微的積層薄膜厚度變化的影響而位移,因此反射帶區域位移而涉及可見光線區域時,所照射之光線會由積層薄膜正面被正反射,而發生積層薄膜因反射光而看起來強烈地附著有色彩的問題。作為反射帶區域位移所致影響的補救方法,可列舉添加會將受反射帶區域位移影響之區域的光線吸收之光吸收劑的方法,但可吸收可見光線區域的光線的光吸收劑亦即染料或顏料方面,顏料的吸收帶區域廣,染料雖呈現銳利的吸收但耐光性弱,因此皆不適用於光線截止薄膜用途。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透明且光線截止性優異的積層薄膜,其係利用積層結構所造成之光反射效果的積層薄膜,其兼具特定波長區域光線的敏銳地截止性及所反射之光線導致的著色的抑制。
本發明包含以下構成。亦即, 一種積層薄膜,其係將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和以與該熱塑性樹脂A不同的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交替地積層51層以上而成的積層薄膜,其中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X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X;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Y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Y時,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的區域之中,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nm.%)為15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05-1
Amax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05-2
1500。
藉由使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在任意方向強力定向,並利用由強力定向所呈現之光譜位移性,可提供即使在以特定之波長區域為目標的情況仍具備敏銳地截止性及低反射色(高透明)的積層薄膜。又,藉由得到於整個積層薄膜面內定向一致的積層薄膜,在照射直線偏光時亦可減少源自使用結晶性樹脂之雙軸延伸薄膜的虹斑的產生,可得到高透明且良好的視覺辨認性。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積層薄膜。
本案發明人等發現,針對該課題,藉由使積層薄膜在任意方向強力定向,可使反射帶區域在定向方向和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呈現不同的光譜位移性。藉由利用該特徵,照射朝定向方向及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偏光所得到的光線截止性,會變得比照射自然光時更敏銳。再者,反射至積層薄膜正面之光線不是偏光而是自然光,因此將照射朝定向方向及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偏光所得到的各光譜進行平均化而成的光譜所相當的色相,會被目視辨認為反射色調。因此,即便是以橫跨可見光線區域與不可見光線區域的方式設計目標波長帶區域的情況,亦可具有源自光反射設計的銳利地光截止並且可減少反射色相,可得到抑制著色的良好之光線截止薄膜。
又,藉由往特定方向強力延伸而呈現光譜位移性,可在整個薄膜延伸方向上使樹脂的定向方向均勻化,在照射偏光時,藉由使偏光的照射方向與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一致,亦可減少結晶性雙軸延伸薄膜之本質性課題的虹斑。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係將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和以與該熱塑性樹脂A不同的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交替地積層51層以上而成的積層薄膜,其中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X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X;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Y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Y時,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的區域之中,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nm.%)為15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07-3
Amax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07-4
1500。
作為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使用的熱塑性樹脂A、熱塑性樹脂B,例如可使用:以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4-甲基戊烯)、聚異丁烯、聚異戊二烯、聚丁二烯,聚乙烯基環己烷、聚苯乙烯、聚(α-甲苯乙烯)、聚(對甲苯乙烯)、聚降莰烯、聚環戊烯等為代表之聚烯烴系樹脂;以尼龍6、尼龍11、尼龍12、尼龍66等為代表之聚醯胺系樹脂;以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烯基環己烷共聚物、乙烯/乙烯基環己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降莰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丁二烯共聚物、異丁烯/異戊二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為代表之乙烯基單體的共聚物系樹脂;以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醯胺、聚丙烯腈等為代表之丙烯酸系樹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等為代表之聚酯系樹脂;以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聚烷二醇為代表之聚醚系樹脂;以二乙醯基纖維素、三乙醯基纖維素、丙醯基纖維素、丁醯基纖維素、乙醯丙醯基纖維素、硝酸纖維素為代表之纖維素酯系樹脂、以聚乳酸、聚琥珀酸丁酯等為代表之生物分解性聚合物,此外還有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丁醛、聚縮醛、聚乙醇酸、聚碳酸酯、聚酮、聚醚碸、聚醚醚酮、改質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醯亞胺、聚醯亞胺、聚矽氧烷、四氟乙烯樹脂、三氟乙烯樹脂、三氟氯乙烯樹脂、四氟乙烯-六氟化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等。該等熱塑性樹脂可單獨應用1種,亦可作為2種以上之聚合物摻合物或聚合物混合物應用。藉由實施摻合物或混合物,可得到從1種熱塑性樹脂所無法得到的性質。該等之中,從強度/耐熱性/透明性的觀點來看,特佳為使用聚酯系樹脂,作為聚酯系樹脂,較佳為藉由從以芳香族二羧酸或脂肪族二羧酸與二元醇為主要構成成分之單體來聚合而得之聚酯系樹脂。
此處,作為芳香族二羧酸,可列舉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醚二羧酸、4,4′-二苯碸二羧酸等。作為脂肪族二羧酸,可列舉例如: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二聚酸、十二烷二酸、環己烷二羧酸與該等之酯衍生物等。其中,較佳可列舉對苯二甲酸與2,6-萘二羧酸。該等酸成分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再者,亦可將羥基苯甲酸等的氧基酸等進行部分共聚合。
又,作為二元醇成分,可列舉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烷二醇、2,2-雙(4-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異山梨醇、螺甘油等。其中,較佳為使用乙二醇。該等二元醇成分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聚酯系樹脂之中,特佳為使用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其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丁二酯及其共聚物、甚至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酯及其共聚物、以及聚六亞甲基萘二甲酸及其共聚物之中的聚酯系樹脂。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的熱塑性樹脂B必須與熱塑性樹脂A不同。與熱塑性樹脂A不同,具體而言,係指在薄膜的面內任意選擇的正交之2個方向及與該平面垂直的方向之任一者中,折射率與熱塑性樹脂A之折射率是差異0.01以上。藉由將折射率不同的樹脂交替地積層,可呈現能夠根據各層間的折射率之差與層厚度的關係而反射特定波長光的光干涉反射。再者,依照根據積層之熱塑性樹脂的層厚度、及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之折射率差的式(1)而大概決定反射光線波長(λ);依照根據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之折射率差的式(2)大概決定反射率(R)。(nA 、nB 分別指熱塑性樹脂A、熱塑性樹脂B的折射率,dA 、dB 指各層的層厚度;θA 、θB 分別指從積層薄膜的法線方向觀看,自A層入射至B層時的入射角、自B層入射至A層時的入射角;k為任意的自然數。)當利用具有相同折射率之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的情況下,特別是對於入射至法線方向之光線,式(2)的分子變成0,因此意味著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的界面不會發生干涉反射。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作為可適宜應用之熱塑性樹脂的組合,熱塑性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的溶解性參數(SP值)的絕對值之差值較佳為1.0以下。藉由使兩種熱塑性樹脂的互溶性良好,積層時不易發生樹脂界面中的層間剝離。再佳為兩種熱塑性樹脂具有相同的基本骨架而成的組合。此處所說的基本骨架,意指主要構成樹脂之化學結構重複單元,例如,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熱塑性樹脂A的情況下,為了實現構成積層薄膜之各層樹脂的高精度積層,熱塑性樹脂B較佳為包含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相同骨架的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而成。特別是,若由具有不同光學特性且包含相同骨架之樹脂所構成,則可利用光干涉反射,且積層精度高,且積層界面不會發生層間剝離。
為了作成具有相同骨架且具備不同特性之樹脂,較佳係將聚合物作成共聚合樹脂。例如為下述態樣:熱塑性樹脂A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情況下,使用包含單元所構成之樹脂來作為熱塑性樹脂B,該單元係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元、及含有作為副成分且可形成酯鍵之二羧酸成分或二元醇成分所形成之重複單元。為了呈現不同性質,作為副成分而含有之二羧酸成分或二元醇成分,較佳為相對於添加之熱塑性樹脂的二羧酸成分、二元醇成分而言,添加5莫耳%以上,另一方面,從積層薄膜之層間密合性、熱流動特性之差較小故而各層厚度之精度或厚度均勻性優異的觀點來看,較佳為45莫耳%以下。更佳為10莫耳%以上40莫耳%以下。
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骨架之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的情況下,作為共聚合成分的較佳成分,可列舉:環己烷二甲醇、雙酚A環氧乙烷、螺甘油、間苯二甲酸、異山梨醇、環己烷二羧酸、聯苯甲酸(diphenic acid)、十氫萘酸、萘二羧酸、聚乙二醇2000、m-聚乙二醇1000、m-聚乙二醇2000、m-聚乙二醇4000、m-聚丙二醇2000、雙苯基乙二醇茀(BPEF)、富馬酸、乙醯氧基苯甲酸等。其中,較佳為使用螺甘油或2,6-萘二羧酸。將螺甘油予以共聚合時,由於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玻璃轉移溫度差較小,因此在成形時不易過度延伸,且亦不易發生層間剝離。2,6-萘二羧酸係2個苯環鍵結而成的化合物,相較於苯二甲酸更為直線且平面性高,且為高折射率,故從提高光反射率方面來看為較佳。
本發明中所謂交替地積層,係指在厚度方向以規則性排列來積層構成A層之熱塑性樹脂A與構成B層之熱塑性樹脂B,係指依照A(BA)n(n為自然數)或是B(AB)n(n為自然數)的規則性排列來積層樹脂的狀態。將具有A(BA)n(n為自然數)及B(AB)n(n為自然數)之構成的積層薄膜進行製膜時,可使用2台以上的擠製機,從不同的流路送出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的複數熱塑性樹脂,並使用習知積層裝置的多歧管型供料頭(feed block)或靜態混合機等。特別是為了高效率地得到本發明之構成,使用具有細微狹縫之供料頭的方法在實現高精度積層方面為較佳。使用狹縫型供料頭形成積層薄膜時,各層的厚度及其分布,可藉由使狹縫的長度或寬度變化,使壓力損失發生傾斜,而予以達成。狹縫的長度係指狹縫板內形成用以交替地流動A層與B層之流路的梳齒部之長度。
形成A(BA)n(n為自然數)之構成時,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亦配置於最外層之熱塑性樹脂A較佳為為顯示結晶性之熱塑性樹脂。此情況下,可用與以顯示結晶性之熱塑性樹脂為主要成分之單膜構成的薄膜相同的製膜步驟得到積層薄膜,因而較佳。熱塑性樹脂A為非晶性樹脂時,使用下述一般的雙軸延伸方法得到積層薄膜的情況下,有因黏著至滾筒或夾具等製造設備而發生製膜不良、表面性變差等問題的狀況。再者,使用結晶性聚酯作為熱塑性樹脂A的情況下,由於定向方向的折射率和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及法線方向的折射率差Δn顯示較大數值,因此可賦予積層薄膜充分的強度、以及高反射率。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必須是將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及以與該熱塑性樹脂A不同的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交替地積層51層以上而成者。藉由將折射率不同的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交替地積層,可呈現能夠根據各層的折射率之差與層厚度的關係而反射特定波長光的光干涉反射。藉由設計成51層以上,在反射波長帶區域上可橫跨整個目標範圍地得到較高的反射率,但隨著層數進一步增加且與反射波長相當的厚度分布之數量增加,變得可實現對寬廣波長帶區域的反射或更高的反射率,而變得可得到因應層數將所預期之波長帶區域的光線更高精度地截止的積層薄膜。積層薄膜的層數較佳為100層以上,更佳為300層以上,再佳為700層以上。又,層數雖無上限,但隨著層數增加,會有製造裝置的大型化所伴隨而來的製造成本增加、因薄膜厚度變厚而發生處理性變差,因此現實上5000層以下為實用範圍。
雖詳於後述,但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可於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的任一者中添加光吸收劑。光吸收劑大多為分子量小於1000的低分子成分,在製膜步驟或製膜後的長期耐久試驗中有光吸收劑會表面析出/揮發(滲出)的情況。藉由添加至位於更內側層之層(例如具有A(BA)n(n為自然數)的構成時為熱塑性樹脂B)中,可藉由積層結構而抑制物理性揮發,但低積層數的情況下,有無法完全地防止滲出的情況。藉由使用51層以上的積層薄膜,光吸收劑會因為各層界面的存在而被保留於層內部,而變得可抑制其析出於薄膜表面,進而形成適合長期使用的光學薄膜。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特徵在於:將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X波)及朝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Y波)分別照射至積層薄膜時,所得到之透射光譜不同(圖1)。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主要是受到下述雙軸延伸方向中的長邊方向及/或寬度方向上的延伸倍率大小影響,但會因延伸/熱處理/冷卻步驟中的溫度分布或過度收縮行為而表現出複雜的行為,因此延伸方向(長邊方向、寬度方向)並非一律與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一致。於是,在本發明中,係使用光學性平行尼科耳旋轉法,將以所照射之光線(波長590nm)測量到的折射率最高的方向(慢軸方向)設定為定向方向。又,在波長590nm之光線被積層薄膜反射而因此無法得到測量結果的情況,亦可從波長480nm、550nm、630nm、750nm之中,適當選擇不會反射之波長來決定定向方向。具體而言,係使用王子計器股份有限公司製相位差測量裝置(KOBRA-21ADH)來決定,以薄膜寬度方向作為角度基準,將與所得到之定向角的數值一致的方向,作為薄膜定向方向。此時,將順時針方向作為+方向,且定向方向係以-90°以上且小於90°的數值表示。此時,積層薄膜越是定向於長邊方向,定向角的數值(定向方向數值的絕對值)變得越大。使用該相位差測量裝置之面內相位差測量中,將顯示所得到之定向角數值的方向,作為薄膜定向(X軸)方向,將薄膜面內與該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作為Y軸方向。接著,將僅朝X軸方向振動的光線抽出而得到的直線偏光定義為X波,將僅朝Y軸方向振動的光線抽出而得到的直線偏光定義為Y波。
直線偏光,係指從任意方向皆具有相同振動分布之電磁波的自然光所抽出且朝包含電場振動方向的特定面方向振動的光線。本發明中的積層薄膜中,照射到直線偏光之狀態下的光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光譜儀中,係利用透過直線偏光鏡從來自光源之自然光抽出的直線偏光。作為代表性的直線偏光鏡,可列舉:聚乙烯醇(PVA)-碘定向膜、Polaroid(註冊商標)、偏光尼科耳稜鏡等,在本發明中,係應用透過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股)公司的光譜儀U-4100所附屬之Karl Lambrecht公司製格蘭-泰勒(Glan-Taylor)偏光稜鏡(MGTYB20)所得之直線偏光。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X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X;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Y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Y時,透射光譜X以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的區域之中,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nm.%)必須為15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15-5
Amax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15-6
1500。
在其係顯示結晶性之延伸薄膜的情況下,有樹脂的結晶性鏈段排列而於定向方向顯示折射率變高的傾向,且面內的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或厚度方向會因反作用力而折射率變小。此情況下,因應照射之偏光的方向,面內折射率會發生變化,因此相當於偏光照射面之偏光方向的面內折射率與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差會因應照射之偏光的方向而不同,進行式(1)所示之干涉反射的波長亦稍微產生差異。由於該折射率差,干涉反射光波長在定向方向和與其垂直之方向會有位移變化的現象(光譜位移性)產生。若利用該光譜位移性,於照射朝特定方向振動之偏光的情況下,只要是於照射朝定向方向振動之偏光X波而得之透射光譜X與照射朝相對於定向方向呈垂直的方向振動之偏光Y波而得之透射光譜Y的範圍內,則可藉由變更積層薄膜的貼合方向,而任意地選擇透射光譜。
本發明中最大特徵的光譜位移性,係藉由光譜位移量變成最大,亦即照射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偏光X波而得之透射光譜X與照射朝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偏光Y波而得之透射光譜Y這2種透射光譜所包圍的區域來表示。此處的透射光譜,如後述測量方法所記載,係指對於使用光譜儀以間距1nm進行測量而得之穿透率數據,予以10點平均處理而藉此得到的透射光譜。詳細說明於後述,惟係在利用光譜儀之測量中,測量295nm~905nm的穿透率數據,將連續10點的數據進行平均處理,藉此得到300nm~900nm的穿透率數據。
所謂2種透射光譜所包圍之區域,具體而言,係在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的坐標上將透射光譜X與透射光譜Y進行描點時,兩種透射光譜所包圍之區域中,以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nm・%)來表示(圖2、3)。如圖2所示,存在著被包圍在測量波長範圍內之區域的情況下,係以兩種透射光譜所包圍之區域而定義為Amax。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被包圍的區域係以橫跨測量波長範圍內的形式存在的情況下,係將所包圍之區域中之包含於測量波長範圍內的部分定義為Amax。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係藉由梯形法進行概算。圖4中顯示計算方法的示意圖。將交點所包圍之區域以每1nm進行劃分,將短波長側(設為波長n[nm])的X波穿透率作為T´n 、Y波穿透率作為Tn ,且將長波長側(設為波長n+1[nm])的X波穿透率作為T´n+1 、Y波穿透率作為Tn+1 ,依照式(3)算出所包圍之區域的面積。
Figure 02_image005
(其中,a、b係透射光譜之交点中的波長,300≤a>b≤900)
兩種透射光譜所包圍之區域中,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小於150的情況,就一態樣而言,係意指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和與其垂直之方向的定向之差較小,無論偏光狀態設為任意方向的情況下透射光譜都不會大幅變化,因此不符合本構想。就另一態樣而言,可列舉:在將光吸收劑添加至積層薄膜內的構成中,反射帶區域與光吸收劑之吸收帶區域重疊的情況。此情況下,即使可得到充分之定向差,也會變成兩種光譜的反射波長帶區域隱藏於吸收帶區域之陰影的態樣,而不符合利用了由干涉反射所帶來之截止性的本發明構想。
兩種透射光譜所包圍之區域中,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大於1500的情況,雖然取決於構成之樹脂的定向性這點也是大關鍵,惟因必須使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和與其垂直之方向的定向差異變明顯且變大,故一般係以單軸延伸而得到積層薄膜,但是卻無法得到具有均勻性能的充分之產品寬度、容易往延伸方向撕裂、延伸所導致之厚度不均或因此伴隨而來在面內的反射帶區域不均明顯變差等,變得在製膜步驟或產品本身發生問題,因而不理想。為了使製膜性良好並得到適度的光譜位移性,Amax較佳為300≤Amax≤1000。
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較佳為該Amax的至少1部分存在於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波長帶區域。又,350nm以上500nm以下之波長帶區域中的該Amax(Amax350 500 )(參照圖5、6)較佳為150≤Amax350 500 ≤1500。藉由將該光譜位移性定位在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波長帶區域,可達成:要求不可見光區域(紫外線區域)及藍色可見光區域間之截止性的積層薄膜之反射色調降低、以及無色透明且敏銳地光線截止。
另一方面,為本發明積層薄膜之特徵的光譜位移性,亦可適用於紅色可見光線區域與近紅外線區域的交界。此情況下,藉由對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照射偏光,變成所位移之透射光譜之中位於短波長側之透射光譜Y在紅色可見光線與近紅外線之交界附近截止的形態,而可兼具:紅色反射色相降低、以及近紅外區域截止性。
例如,以「在顯示器用途或偏光眼鏡片等用途中要求遮蔽之波長350nm以上400nm以下附近的高能量可見光線(HEV)區域」為目標的情況,若設計成照射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偏光X波時可將該區域的波長予以銳截止,則通過顯示器之偏光板或眼鏡片之偏光膜的自然光,會透過本積層薄膜而藉此被轉換成具有透射光譜X之偏光X波,因此可保護顯示器顯示元件或眼中的黃斑等通常會受HEV影響的成分。又,本積層薄膜對於自然光的外部光線不會顯示光譜位移性,故可根據將透射光譜X與透射光譜Y平均所得之透射光譜Z來決定反射性能,因此比起由透射光譜X所假設之反射色相,其更顯示無色透明。由於該等特長,本積層薄膜可適宜用於顯示器用途或偏光眼鏡片用途。
又,以「波長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藍色可見光線(藍光)」為目標的情況,隨著反射帶區域往長波長側位移,藍光會因為干涉反射而更強力地被正面所反射,因此反射色相會變強,但藉由利用本積層薄膜之特徵的光譜位移性,可將藍光予以銳截止,同時降低被反射之藍色色相的強度。Amax350 500 更佳為300≤Amax350 500 ≤1000。
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將透射光譜X與透射光譜Y平均所求得之透射光譜Z在波長390nm的光學濃度較佳為1.0以上。此處所說的光學濃度,係依照式(4),使用由透射光譜測量之在波長390nm的數值所算出者。透射光譜Z係將由互相正交之偏光而得之透射光譜X及Y予以平均化所得到的透射光譜,因此呈現出與照射自然光而得之透射光譜匹敵的性質。因為在波長390nm的光學濃度呈現1.0以上,特別是以「波長350nm以上400nm以下附近之高能量可見光線(HEV)波長帶區域或藍光」為目標的積層薄膜,尤其可保護受HEV影響的成分,因而較佳。在波長390nm的光學濃度為越高數值,表示在該波長的截止性越高,因而較佳,更佳為2.0以上。若光學濃度大於5.0,則光吸收的情況下需要高濃度地添加不必要的光吸收劑、光反射的情況下需要過多的積層數,因此前者的情況下透明度會降低或滲出、後者的情況下會發生製造成本上升或處理性變差,因此光學濃度較佳為5.0以下。
光學濃度OD= -log(T390 /100)                                  (4) (其中,T390 表示在波長390nm的穿透率[%])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相對於薄膜長邊方向,該透射光譜X在波長350nm以上500nm以下之波長帶區域中的截止波長λ的最大值λmax與最小值λmin之差、變動幅度(λmax-λmin)較佳為20nm以下。如圖7及圖8所示,本發明中的截止波長,係指在透射光譜X中穿透率連續增加20%以上的波長帶區域之中,位於最長波長側之波長帶區域中顯示半值(該波長帶區域的最大穿透率與最小穿透率的中間值)之波長。在該評價中,透射光譜係以進行10點平均處理而得之光譜而進行評價。如圖7所示,穿透率連續單調遞增的情況下,將顯示最大穿透率與最小穿透率之中間值的波長作為截止波長。如圖8所示,重複穿透率的增減,而有複數個穿透率連續增加20%以上之波長帶區域的透射光譜的情況下,將波長350nm以上500nm以下之帶區域內位於最長波長側之波長帶區域中顯示最大值與最小值之中間值的波長作為截止波長。
上述具有光譜位移性之積層薄膜的獲得方法於後詳述,但例如可列舉在特定一方向上強力延伸而使其定向的方法。具體而言,可列舉:於雙軸延伸方法中,形成在薄膜的長邊方向或寬度方向上特別強力延伸的薄膜。在長邊方向或寬度方向進行延伸而賦予強力定向的情況下,依滾筒間之延伸區間中的滾筒間距離,有薄膜寬度根據蒲松比而脈衝厚度不均的情況。又,為了往寬度方向強力延伸,而提高往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以使薄膜寬度變窄,導致在長邊方向的延伸步驟中發生延伸不均,而有在寬度方向延伸後發生厚度不均的情況。積層構成係固定的情況下,由於積層薄膜厚度與反射帶區域會連動變化,故光譜變動會因厚度不均而變大,對於以特定波長帶區域的銳截止為目的之本積層薄膜而言並不佳。於是,對於薄膜長邊方向,測量波長350nm以上500nm以下之波長帶區域中的截止波長時,藉由使截止波長的最大值λmax與最小值λmin之差值(以下稱為變動幅度(λmax-λmin))為20nm以下,可抑制光譜變動,而可穩定地得到銳截止性與低反射色。變動幅度(λmax-λmin)大於20nm的情況下,由於反射波長帶區域的變動,而有積層薄膜面內的反射色相/強度明顯變化的情況。變動幅度(λmax-λmin)更佳為15nm以下,再佳為10nm以下。將變動幅度(λmax-λmin)控制在上述範圍方法,可列舉藉由下述延伸條件來控制厚度不均的方法。
為了提高反射波長帶區域內的截止性能,本發明之積層薄膜較佳為含有光吸收劑。含有光吸收劑之層,可為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亦可為以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亦可為A層、B層的兩種層體。如本發明之積層薄膜般,將A層及B層交替地積層而進行光反射的方法,會因為2種熱塑性樹脂的組合、利用延伸步驟/熱處理步驟而呈現的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之折射率差與折射率之波長相依性、甚至層厚度分布、薄膜厚度,而導致透射光譜發生變化,因此不易在整個反射波長帶區域完全地進行光線截止。因此,藉由併用含有光吸收劑所進行之光吸收與基於交替積層所進行之光反射,可更有效果地顯示充分的光線截止性。又,併用光吸收與光反射時,將光吸收劑所吸收之波長設計成與反射波長帶區域有部分重疊的情況下,源自積層結構之多重干涉反射效果會致使光徑長度增加,藉此,相較於反射帶區域與光吸收劑的帶區域不重疊的情況,吸收效率增大,而可輕易地達成完全地紫外線截止。再者,相較於僅以光吸收進行光線截止的情況,其可抑制光吸收劑的含量,故從抑制在薄膜表面析出之現象(滲出現象)的觀點來看亦具有很大優點。
光吸收劑可作為添加劑而包含於熱塑性樹脂內部,亦可使其與熱塑性樹脂共聚合以更確實地抑制滲出。以「波長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帶區域」為目標的情況,可列舉紫外線吸收劑或吸收HEV之色素等作為光吸收劑,但在該等光吸收劑大多為低分子量者,而不是高分子量之光吸收劑的情況下,有會發生下述問題的情況:作為片狀熔融吐出時在空氣中揮發、在熱處理步驟或可靠度試驗中於薄膜表面析出等而導致品質降低。因此,比起單獨添加,藉由與熱塑性樹脂共聚合更能將紫外線吸收劑確實地保留於層內,即使是被包含在位於最表層的包含熱塑性樹脂A之A層中的情況,亦可解決滲出的課題。與熱塑性樹脂共聚合的情況下,例如,使聚酯系熱塑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共聚合的情況下,可藉由使用酯交換反應等使大多由紫外線吸收劑所包含之羥基末端與聚酯樹脂內的羧基末端反應來達成。
光吸收劑較佳為僅被包含於配置在積層薄膜之內層的B層,或是配置於積層薄膜之內層的B層比起亦配置於積層薄膜之最外層的A層包含得更多。特別是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係以A層為兩最表層的方式交替地積層而成的積層薄膜的情況下,光吸收劑最佳為僅包含於B層。被包含在包含最表層之A層的情況下,使用結晶性樹脂之層中,可滯留添加劑之區域的非晶區域之體積小,故變得容易發生前述滲出現象、及從進料口附近昇華/揮發,而有薄膜製膜機被汙染、析出物在加工步驟中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僅於內層的B層中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情況,位於最表層的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發揮作為防止紫外線吸收劑析出之罩蓋的作用,因此不易發生滲出現象而較佳。
相對於積層薄膜總重量,光吸收劑的含量較佳為2.5重量%(wt%)以下,更佳為1.5wt%以下,再佳為1.0wt%以下。含量多於2.5wt%的情況下,會因為添加劑過多而容易發生滲出,而有積層薄膜白化、因此伴隨而來的透光率降低及霧度上升的情況。
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光吸收劑可使用紫外線吸收劑、可見光線吸收劑、紅外線吸收劑等吸收預期之帶區域光線的光吸收劑,但較佳為使用紫外線吸收劑。作為使用之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以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苯甲酸酯系、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系、苯并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59-1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系、柳酸系為首的具有多種骨架結構之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其中,作為顯示耐熱性及低濃度高光吸收的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選自苯并三唑系及/或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系。無機系紫外線吸收劑的情況,由於與作為基質之熱塑性樹脂不相溶導致霧度上升,使積層薄膜的透明性變差,因此不宜應用於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併用2種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的情況下,可為具有相同骨架結構的紫外線吸收劑,亦可為具有互相不同之骨架結構的紫外線吸收劑。以下列舉具體例,對於極大波長存在於320nm以上380nm以下之波長帶區域的紫外線吸收劑,於化合物名之後附上(※)。
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並無特別限定,但可列舉例如: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5-氯-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第三辛基-6-苯并三唑基)苯酚(※)、2-(5-丁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己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辛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十二基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十八基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環己基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丙烯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4-甲基苯基)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苄氧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2-(5-己氧基-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丁基苯酚(※)、2-(5-辛基氧基-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丁基苯酚(※)、2-(5-十二基氧基-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丁基苯酚(※)、2-(5-第二丁氧基-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丁基苯酚(※)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系紫外線吸收劑並無特別限定,但可列舉:2-(2-羥基-4-己氧基苯基)-4,6-二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2-羥基-4-丙氧基-5-甲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2-羥基-4-己氧基苯基)-4,6-二聯苯-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二苯基-6-(2-羥基-4-甲氧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二苯基-6-(2-羥基-4-乙氧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二苯基-6-(2-羥基-4-丙氧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二苯基-6-(2-羥基-4-丁氧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雙(2-羥基-4-辛氧基苯基)-6-(2,4-二甲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6-參(2-羥基-4-己氧基-3-甲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6-參(2-羥基-4-辛氧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異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二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4,6-二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2-基)-5-(2-(2-乙基己醯基氧基)乙氧基)苯酚等。
用於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劑更佳為使用與上述紫外線吸收劑相同的基本分子結構,將氧原子取代為同族的硫原子者。作為具體例,可列舉:將前述紫外線吸收劑的醚基轉換成硫醚基,將羥基轉換成巰基,將烷氧基轉換成硫基者。藉由使用包含具有硫原子之取代基的紫外線吸收劑,可抑制在揉合混入熱塑性樹脂時紫外線吸收劑的熱分解。又,由於藉由應用硫原子以及選擇適當的烷基鏈,可抑制紫外線吸收劑間的分子間力,使熔點降低,故可提高與熱塑性樹脂的互溶性。藉由提高與熱塑性樹脂的互溶性,即使較高濃度地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時,亦可維持高透明性。特別是應用含硫原子之苯并三唑系(以下記載為硫・苯并三唑)及/或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系的紫外線吸收劑(以下記載為硫・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為最佳,上述者係不僅與本積層薄膜之較佳熱塑性樹脂的聚酯樹脂的相容性良好,且耐熱性高、具有高吸收性能。
本發明所使用之紫外線吸收劑更佳為官能基的烷基鏈較長者。由於烷基鏈變長,而可抑制分子間相互作用,不易發生環結構的堆積(packing),故在將積層薄膜進行熱處理時,紫外線吸收劑彼此不易形成結晶結構,進而可抑制結晶化或滲出後的積層薄膜之白化。官能基所包含之烷基的長度,較佳為18以下,更佳為4以上10以下,再佳為6以上8以下。烷基鏈的長度長於18的情況下,由於合成紫外線吸收劑時的反應因立體障礙而難以進行,因此導致紫外線吸收劑的產率降低,故不實際。
本發明中添加之光吸收劑,為了不易發生滲出,光吸收劑的溶解度參數δadd及添加光吸收劑之熱塑性樹脂的溶解度參數δpolym較佳係呈現|δadd-δpolym|≤2.0。與構成前述積層薄膜之2種熱塑性樹脂間的SP值相同地,藉由使熱塑性樹脂及光吸收劑的溶解度參數為同等級,光吸收劑在與熱塑性樹脂揉合時容易分散,再者,不易發生吸收劑彼此與熱塑性樹脂不相溶地形成其他結晶核而滲出,因而較佳。溶解度參數可藉由Hansen或Hoy的計算方法而推算,但本發明中係依據可較簡便地計算的Fedors推算法來推算。Fedors推算法中認為分子的凝聚能量密度及莫耳分子體積係與取代基的種類或數量相依而變化,依照式(5)進行概算。此處,Ecoh(cal/mol)表示凝聚能量,V表示莫耳分子體積(cm3 /mol)。添加光吸收劑之熱塑性樹脂與光吸收劑之溶解度參數的差值更佳為顯示1.5以下,再佳為1.0以下。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Ecoh 表示凝聚能量,V表示莫耳分子體積(cm3 /mol))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較佳係60°入射角度下的透射光譜Z在波長390nm的穿透率為20%以下,在波長430nm的穿透率為70%以上。安裝本積層薄膜而使用的情況下,光線並不是僅從垂直的方向入射至薄膜面,有時會要求對於來自傾斜方向之光線亦可得到充分之截止性。干涉反射之反射波長可藉由不同熱塑性樹脂的折射率差與薄膜厚度來決定,但對於傾斜入射之光線,光徑長度會因為樹脂界面中的光折射現象而變化,故相較於反射波長垂直入射的情況,會位移至較短波長側。因此,即使在垂直入射係可充分地截止的情況下,光線相對於薄膜面傾斜入射時仍有發生截止不足的可能性。因此,較佳為視需求添加可補償反射波長帶區域之位移的上述紫外線吸收劑。60°入射角度下的透射光譜Z,較佳係在波長390nm的穿透率較佳為15%,更佳為10%以下。又,較佳係在波長430nm的穿透率為75%以上。
以下,記載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光譜特性以外的較佳光學特性。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面內相位差較佳為大於400nm且小於5000nm。本發明所述的相位差係以各熱塑性樹脂在面內的定向方向和垂直定向方向的方向的折射率差與薄膜厚度的積所表示的數值,惟在如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情況,因難以將熱塑性樹脂之層分別剝離而解析,故係根據光學性測量方法來判斷積層薄膜的相位差。相位差可應用作為市售之相位差測量裝置的例如王子計測機器公司製KOBRA系列、或Photonic Lattice公司製WPA-micro等,或是使用塞納蒙補償法(senarmont method)進行測量。在本發明中,係使用王子計測機器(股)製相位差測量裝置(KOBRA-21ADH),藉由下述測量方法而求得。此外,相位差的測量波長若無特別說明,則為590nm。本測量中,可用設置成偏光方向平行的2片偏光板夾持,追蹤使該偏光板旋轉時的透射光強度變化,來量測測量樣本的相位差與薄膜上折射率呈現最大值的方向(定向方向)。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特徵的光譜位移性,如上所述,可藉由在特定方向強力定向來達成。隨此,會在定向方向和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產生折射率之差,因此相較於在長邊方向與寬度方向上平衡良好地延伸的情況,相位差呈現較大數值。面內相位差呈現上述數值範圍內時,一般而言,與僅使平面偏光通過的材料組合的情況下,可能因為目視角度導致薄膜著色而產生可見虹斑,但如本發明之積層薄膜般,在特定方向上強力延伸,定向軸方向在面內定向於固定方向上的情況下,藉由以偏光面與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式進行組合,可大幅抑制虹斑的影響。面內相位差顯示400nm以下的情況下,由於平衡延伸或樹脂的結晶性低,導致面內的折射率差不充分,而有光譜位移性變弱的情況。面內相位差為5000nm以上的情況下,只要積層薄膜厚度不厚,則在特定方向上呈現明顯的強力延伸,故積層薄膜容易在延伸方向上裂開,而有不易以捲狀物(roll)的狀態得到薄膜樣本的情況。面內相位差較佳為大於400nm且小於5000nm,但面內相位差亦取決於積層薄膜厚度,因此若依照近年來光學薄膜的薄膜化傾向,更佳為呈現大於400nm且小於3000nm,最佳為500nm以上1500nm以下的範圍內。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面內相位差,係在薄膜寬度方向中央、以及薄膜寬度方向中央與寬度方向兩末端之中間點之共3點上作為平均值而求得。接著,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面內相位差,較佳係在薄膜寬度方向中央、以及薄膜寬度方向中央與寬度方向兩末端之中間點之共3點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值為3點的平均值的10%以下。薄膜寬度方向,在捲狀物樣本的情況下,係指與薄膜面之退繞方向垂直的方向。切割樣本的情況下,以每5°改變角度而測量楊氏係數,將楊氏係數呈現最高數值的方向定義為寬度方向。藉由在薄膜寬度方向上使面內相位差變得均勻,即使在大面積安裝積層薄膜的情況下,亦可抑制發生位置所引起的多層干涉不均/虹斑,而可進一步使透射光譜位移性在面內呈均勻,因而較佳。3點的面內相位差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值為面內相位差平均值的5%以下,可形成寬度方向上的面內相位差更均勻的積層薄膜,因而較佳。為了使積層薄膜在寬度方向上的面內相位差均勻,必須使往寬度方向的延伸步驟中在寬度方向位置上的折射率狀態均勻。然而,一般的雙軸延伸薄膜,受到與預熱步驟或熱處理步驟的溫度差所致收縮力差的產生的影響,會產生往長邊方向的弓狀定向狀態(弓形現象),故寬度方向中央位置與寬度方向端部的定向狀態(折射率狀態)不同,且面內相位差產生不均。於是,為了抑制延伸時往長邊方向的收縮力且使寬度方向位置上的定向均勻,較佳在延伸步驟中賦予階段性的溫度梯度。藉此,可降低在往寬度方向的延伸中根據蒲松比而產生往長邊方向之收縮的影響、以及因為與延伸步驟前後的預熱/熱處理步驟之溫度差所引起的熱收縮力差之影響,而可在延伸步驟中呈現往寬度方向的均勻之折射率差。溫度梯度較佳在積層薄膜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上結晶化溫度以下的溫度範圍內實施,而且在到達熱處理溫度之前存在2階段以上的溫度梯度。
再者,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在薄膜寬度方向中央、以及薄膜寬度方向中央與寬度方向兩末端之中間點之共3點的任一點,將薄膜的寬度方向設為0°時的定向角較佳為15°以下。此時的定向角係定義為以薄膜的寬度方向(橫延伸方向)為角度基準時與薄膜之定向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以0°以上且小於90°的絕對值表示。具體而言,使用前述王子計器股份有限公司製相位差測量裝置(KOBRA-21ADH),以薄膜寬度方向為本測量裝置所定義之角度0°的方式設置於裝置上,使用進行測量所得到之定向角的數值。
藉由使薄膜寬度方向中的定向角為15°以下,而使薄膜面整體形成一樣的定向分布,因此即使在面內寬度方向的任一位置貼合薄膜的情況,光譜位移性亦可顯示一定的效果,因而較佳。又,如下所述,本積層薄膜可適用於具有偏光鏡之顯示器,例如,以使偏光鏡的穿透/吸收軸與本積層薄膜的定向軸呈平行的方式貼合時,如習知般,期待抑制發生積層薄膜的雙折射性所導致之虹斑,藉由使定向角在面內呈均勻,可在整個寬度方向的大範圍上得到該效果,因而較佳。定向角在寬度方向大於15°的情況下,根據目視之處可極為明顯地觀察到虹斑,以大面積安裝積層薄膜而使用的用途中,因虹斑而導致外觀變差,因而不佳。
再者,在本發明中,較佳為薄膜寬度方向的定向角其不均勻的程度小。雖然僅降低前述延伸步驟的收縮力,在延伸步驟後亦可使面內相位差均勻,但由於熱處理步驟前後的溫度差所造成的收縮力,即使相位差均勻,但定向在寬度方向中央位置與寬度方向端部仍產生不同狀態。於是,作為延伸步驟後用以降低收縮力的方法,較佳為:降低熱處理溫度以降低往長邊方向之延伸步驟側的收縮力的方法;或使延伸步驟至進入熱處理步驟之前的中間區域較長,暫時設置同溫或是低溫區域(構成積層薄膜之2種熱塑性樹脂之中,顯示更高溫之熱塑性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上延伸溫度以下)而提高薄膜的剛性。藉由提高薄膜的剛性,可杜絕因為寬度方向延伸之反作用力而根據蒲松比產生往長邊方向之收縮的影響,而可減少弓形現象。前者的降低熱處理溫度的方法中,無法利用熱定型充分進行結晶化,有作為相位差或定向角均勻的代價而熱收縮率提高的情況。此外,除了抑制往長邊方向的收縮力以外,較佳係在熱處理步驟中將積層薄膜微拉伸而形成緊繃狀態。由於熱處理步驟後與冷卻步驟的溫度差引起往逆向(冷卻步驟方向)的收縮,可減少熱處理步驟前殘留的往延伸步驟方向之弓狀變形,故可使積層薄膜在寬度方向的定向更均勻。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較佳為在薄膜定向方向(X方向)和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的熱收縮力測量中,X方向和Y方向的任一者係上升溫度為90℃以上,且90℃以上130℃以下之溫度中的收縮力為250μN以下。此處所說的熱收縮力意指使用熱機械性分析裝置(TMA)所得到之數值,由使溫度從室溫連續上升時所得到之收縮力讀取。收縮力曲線的上升溫度意指收縮力曲線的傾斜開始顯示200μN/0.1℃時的溫度。收縮力的上升溫度低於90℃的情況下,在產品安裝時的熱處理步驟、安裝後的長期熱評價中容易發生積層薄膜的熱收縮,而有因積層薄膜厚度增加而反射波長帶區域發生變化或因與貼合之材料的收縮力之差而發生產品強力捲曲之問題的情況。上升溫度雖也有與熱塑性樹脂種類相依的因素,但較佳為95℃以上,再佳為100℃以上。再者,90℃以上130℃以下之溫度中的收縮力大於250μN時,在捲狀物搬送中將積層薄膜與其他材料貼合的步驟中需要熱處理的情況下,有搬送中已貼合之產品因收縮力差而發生捲曲的情況。90℃以上130℃以下之溫度中的積層薄膜之收縮力更佳為150μN以下,再佳為100μN以下。
以下,記載用於使本發明之積層薄膜顯示高透明性的較佳條件。
在本發明中,於變角光度計中測量0°≤θ≤40°、50°≤θ≤90°之範圍中的反射光強度,在將橫軸作為角度(°)、縱軸作為反射光強度而進行描點所得之光強度光譜中,極值較佳為2點以下。變角光度計係使受光部的角度連續變化,依角度檢測出從位於特定位置之光源所放射之光線隔著樣本被反射時的光強度。樣本為平滑面的情況下,主要檢測出正反射光,故在角度45°位置上光強度顯示峰值,由於來自光源之放射光發散的影響,而顯示從入射角0°至45°檢測光強度單調連續上升、大於45°至90°檢測光強度單調連續降低的傾向。然而,樣本面存在凹凸或樣本內部存在引起光擴散之間隔物的情況下,在被正反射的45°以外之入射角度中亦會因擴散反射而檢測出反射光。因此,存在擴散光反射的情況下,本應單調連續變化的光強度光譜中出現強度的增減所形成之極點。檢測出極點多於2點的情況下,意味著照射至樣本之光線強力散射,如本積層薄膜般要求高透明的情況下,特別期望極點少。在本發明中,0°≤θ≤40°、50°≤θ≤90°的範圍中所檢測出來的極值更佳為1點以下,再佳為0點。
由於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具有多層積層結構而具有可截止特定波長帶區域之光線的特長,因此可用作例如建材或汽車用途中的窗膜、工業材料用途中對看板等的鋼板積層用薄膜、雷射表面加工用光線截止薄膜、以及電子裝置用途中的光微影材料之工程/脫模薄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的吸附色素劣化抑制之光線截止薄膜、智慧型手機/抬頭顯示器/電子紙或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等各種顯示器用光學薄膜、其他食品、醫療、印墨等領域中以抑制內容物的光劣化等為目的之薄膜用途。特別是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可藉由照射偏光而具有低反射色/高透明且進行銳截止的特徵,故可適用於強力要求透明性之顯示器用途或偏光太陽眼鏡用途、窗膜等。
顯示器係應用液晶影像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量子點顯示器、微型LED顯示器等各種顯示方法,於各種顯示器內部配置有顯示多種功能的薄膜,例如,液晶影像顯示裝置的情況,可列舉:構成偏光板之偏光鏡保護膜或相位差薄膜、貼合於顯示器正面以附加功能的表面處理薄膜、位於背光跟前的增亮膜、抗反射薄膜、用於ITO等的透明導電基材薄膜、觸控感測器構件的紫外線保護膜等。又,有機EL影像顯示裝置的情況下,可列舉:配置於比發光層更靠近目視側(上側)的構成圓偏光板之λ/4相位差薄膜或偏光鏡保護膜、用以貼合於顯示器正面以賦予功能的表面處理薄膜、以保護內容物防止外部光線為目的而內建的各種光學薄膜。特別是為了呈現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光譜位移性,最佳係對於由中間發出或穿透至中間的光線發揮光譜位移性、且對於反射至正面的來自外部之自然光顯示低反射色的適用位置,尤佳係用在配置於比應用偏光板之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的偏光板更靠近目視側的偏光鏡保護用途或螢幕保護用途。
特別是由於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具有在面內的相位差以及定向角均勻的特徵,故藉由以使用之顯示器的偏光板的透射軸方向與本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或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可適合用作搭載光學式指紋識別元件之顯示器的螢幕保護膜。藉由以使軸體一致的方式貼合,從偏光板穿透之指紋識別光源的偏光特性在穿透積層薄膜後亦可維持,故不會損及指紋識別光源的強度,因此適合使用。再者,藉由將相位差設計成指紋識別光源之半波長的整數倍,可進一步提升指紋識別性能。
作為窗膜用途,除了汽車或建材的內窗等的隔熱用途(紅外線截止薄膜)以外,亦可用於防止紫外線而保護層合玻璃中間膜所用之聚乙烯丁酸酯材料。又,作為調光薄膜用途,亦可用於防止以施加電壓來定向之粒子(液晶分子等)的紫外線劣化。
接著,以下說明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中的積層薄膜之較佳製造方法。當然本發明並不被解釋為限定於此例。
以顆粒等的形態準備熱塑性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顆粒係視需求在熱風中或是真空下乾燥後,供給至各自的擠製機。在擠製機內,經加熱熔融至熔點以上的各熱塑性樹脂,係以齒輪泵等使樹脂的擠製量均勻化,利用過濾器等去除異物或經改質之樹脂等。以模具將該等熱塑性樹脂成形為目標形狀後,吐出成片狀。接著,將從模具吐出之片材擠製至鑄造鼓輪等的冷卻體上並冷卻固化,得到澆鑄片材。此時,較佳為使用線狀、帶狀、針狀或是刀狀等的電極,藉由靜電力使其緊貼於鑄造鼓輪等的冷卻體而快速冷卻固化。又,從狹縫狀、點狀、面狀的裝置吹氣,使其緊貼於鑄造鼓輪等的冷卻體而快速冷卻固化,或以夾持滾筒使其緊貼於冷卻體而快速冷卻固化的方法亦為較佳。
又,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的複數樹脂,係使用2台以上的擠製機從不同流路送出,在以片狀吐出之前將其送入多層積層裝置。作為多層積層裝置,可使用多歧管模具或供料頭或靜態混合機等,特別是為了高效率地得到本發明之多層積層結構,較佳為使用具有細微狹縫之供料頭。若使用這種供料頭,則由於裝置不會極端地大型化,故熱劣化所造成之異物產生量少,即使積層數極多的情況下,亦可進行高精度地積層。又,寬度方向的積層精度亦比以往技術格外提升。又,該裝置中,由於可利用狹縫的形狀(長度、寬度)來調整各層的厚度,故可達成任意的層厚度。
將以此方式形成預期層構成之熔融多層積層片材導入模具,如上述般得到澆鑄片材。所得到之澆鑄片材較佳為接著在長邊方向及寬度方向上進行雙軸延伸。延伸可逐次地雙軸延伸,亦可同時地雙軸延伸。又,亦可進一步在長邊方向及/或寬度方向上進行再延伸。
首先說明逐次雙軸延伸的情況。此處,往長邊方向的延伸意指用以對片材賦予長邊方向之分子定向的單軸延伸,通常藉由滾筒的圓周速率差來實施,可以1階段進行,或亦可使用複數支輥組以多階段進行。延伸的倍率雖因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的種類而異,但通常較佳為2~15倍,於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之任一者中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情況下,特佳為使用2~7倍。又,延伸溫度較佳為設定在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之中顯示高玻璃轉移溫度之熱塑性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100℃的範圍內。於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的任一者中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為了得到本發明之光譜位移性,往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特佳為使用2.5~3.5倍。在長邊方向的延伸步驟中使其強力定向的情況下,除了因發生薄膜寬度方向的頸縮而無法得到充分的薄膜寬度以外,亦有寬度方向延伸後的長邊方向及/或寬度方向的厚度不均或透射光譜不均變大的情況。
視需求對以此方式所得到的經單軸延伸之積層片材實施電暈處理或火焰處理、電漿處理等的表面處理後,藉由線內塗布而賦予附有易滑性、易接著性、抗靜電性等功能之易接著層。在線內塗布的步驟中,易接著層可塗布於積層薄膜的單面,亦可同時或是各面依序塗布於積層薄膜的雙面。
後續寬度方向的延伸係指用以對片材賦予寬度方向之定向的延伸,通常使用拉幅機,一邊以夾具握持片材的兩端一邊搬送,在寬度方向上進行延伸。延伸的倍率因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的種類而異,但通常較佳為2~15倍,於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的任一者中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情況下,特佳為使用2~7倍。又,延伸溫度較佳為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之中顯示高玻璃轉移溫度之熱塑性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120℃。於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的任一者中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為了得到本發明之光譜位移性,除了前者的較佳倍率下的長邊方向的延伸以外,較佳為對寬度方向施加3.5~5.5倍的延伸。藉由在寬度方向上強力延伸,可在整個薄膜面的大範圍上得到均質的光譜位移性、相位差、定向。
如此經雙軸延伸之積層薄膜,係在拉幅機內進行延伸溫度以上熔點以下的熱處理,均勻地緩慢冷卻後,冷卻至室溫並捲繞。又,視需求,為了賦予低定向角及片材的熱尺寸穩定性,亦可在從熱處理至緩慢冷卻時,在長邊方向及/或是寬度方向上併用鬆弛處理等。
於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的任一種中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後,為了兼具本發明之光譜位移性與高透明性,寬度方向之延伸倍率與長邊方向之延伸倍率的比值(寬度方向的延伸倍率/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或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寬度方向的延伸倍率之中大於1的數值)較佳為1.1以上3.5以下。延伸倍率比為1.1以下的情況下,定向方向和與其垂直之方向的折射率差不充分,有不會呈現光譜位移性而有損高透明性的情況。延伸倍率比大於3.5的情況下,由於光譜位移性太強,故雖可達成高透明性,但有容易發生薄膜往一方向裂開而製膜性降低的情況。用以得到顯示適度之光譜位移性、具有更佳耐久性或低反射色之積層薄膜的更佳延伸倍率比為1.4以上2.0以下。
接著,說明同時雙軸延伸的情況。同時雙軸延伸的情況下,視需求對所得到之澆鑄片材實施電暈處理或火焰處理、電漿處理等的表面處理後,亦可藉由線內塗布來賦予易滑性、易接著性、抗靜電性等的功能。在線內塗布的步驟中,易接著層可塗布於積層薄膜的單面,亦可同時或各面依序塗布於積層薄膜的雙面。
接著,將澆鑄片材導至同時雙軸拉幅機,一邊以夾具握持片材的兩端一邊搬送,在長邊方向與寬度方向上同時及/或階段地進行延伸。作為同時雙軸延伸機,有集電弓(pantograph)方式、螺旋方式、驅動馬達方式、線性馬達方式,較佳為可任意變更延伸倍率,且可在任意場所進行鬆弛處理的驅動馬達方式或線性馬達方式。延伸的倍率因樹脂的種類而異,但通常面積倍率較佳為6~50倍,於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的任一者中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情況下,面積倍率特佳為使用8~30倍。為了呈現朝面內特定方向的強力定向,較佳為使長邊方向與寬度方向的延伸倍率為不同數值。延伸速度可為相同速度,亦可用不同速度在長邊方向與寬度方向上延伸。又,延伸溫度較佳為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中顯示高溫之熱塑性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玻璃轉移溫度+120℃。
如此經同時雙軸延伸的片材,為了賦予平面性、尺寸穩定性,較佳為繼續在拉幅機內進行延伸溫度以上熔點以下的熱處理。在該熱處理時,為了抑制在寬度方向上的主定向軸之分布,較佳係在剛進入熱處理區之前及/或之後瞬間在長邊方向上進行鬆弛處理。以此方式進行熱處理後,均勻地緩慢冷卻後,冷卻至室溫並捲繞。又,視需求,在從熱處理至緩慢冷卻時,亦可在長邊方向及/或是寬度方向上進行鬆弛處理。在剛進入熱處理區之前及/或是之後瞬間在長邊方向進行鬆弛處理。
以上述方式所得到之積層薄膜,係透過捲繞裝置將其修整成所需寬度,以不會造成捲繞皺褶的方式,捲繞成捲狀物的狀態。此外,在捲繞時,為了改善捲繞姿勢,亦可於片材兩端部實施壓花處理。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5μm以上100μm以下。若考量各種功能性薄膜的薄膜化傾向或高端特性的彎曲性,則較佳為40μm以下,更佳為25μm以下。雖無下限,但為了併用光吸收劑之添加與積層結構所帶來之光線反射並且賦予充分的光線截止性而無滲出,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又,為了作成滾筒捲繞性穩定者,且製膜不會破損,現實中較佳為10μm以上的厚度。
可塗布於本發明之積層薄膜最表面的線內塗布層,較佳為具備抗靜電性。在搬送積層薄膜之捲狀物的步驟中,由於捲狀物與積層薄膜間的摩擦會使積層薄膜帶電,招致附著灰塵等,而有因產生積層薄膜的撓曲或皺褶而捲繞性變差的問題。抗靜電性可用表面電阻值表示,在23℃65%RH環境下較佳為顯示1.0×107 Ω/□以上1.0×1013 Ω/□以下的數值,更佳為1.0×108 Ω/□以上1.0×1010 Ω/□以下的數值。電阻值小於1.0×107 Ω/□的情況下,在可適當使用的顯示器用途中,有因電氣的相互作用而導致故障的情況。電阻值大於1.0×1013 Ω/□的情況下顯示電絕緣狀態,故有因抗靜電性不良而無法抑制靜電產生的情況。
抗靜電性劑並無特別限定,但可使用磷酸鹽基、磺酸鹽基、鹼磺酸鹽、經離子化的具有氮原子之化合物等。相對於塗膜固體成分總重量,較佳以10%以上50%以下的重量比含有抗靜電劑。
又,亦可於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最表面積層以硬化型樹脂為主要成分所構成的硬塗層,以附加耐擦傷或尺寸穩定性、接著性/密合性等的功能。在以捲對捲進行搬送以將積層薄膜安裝於產品時,可防止因捲狀物與積層薄膜間的摩擦而導致積層薄膜表面受損。再者,於積層薄膜內的樹脂寡聚物成分或可添加至積層薄膜的各種添加劑可能在高溫熱處理下滲出的情況下,藉由將硬塗層設於最表面,交聯密度高的硬塗層可呈現出抑制析出的效果。又,藉由將硬化性樹脂層積層,亦可抑制熱處理所導致的薄膜尺寸變化,而可抑制熱收縮所引起的薄膜厚度增加、以及伴隨於此導致積層薄膜的透射光譜等光學特性變化。
由於硬塗層在本積層薄膜中具有優越的特性,故較佳為塗布於積層薄膜的至少單面上,以維持薄膜的性狀、特別是薄膜尺寸。硬塗層亦可塗布於積層薄膜的雙面,但有因硬塗層彼此接著而使薄膜的滑動性、甚至捲狀物的捲繞性變差的可能性,故硬塗層較佳為僅塗布於單面,或是在塗布於雙面時,於至少一側的硬塗層中添加粒子或進行大氣電漿/真空下電漿等的表面凹凸處理,以賦予滑動性。
該硬塗層亦可直接積層於積層薄膜的最表面,但更佳為隔著線內塗布層而積層。硬塗層與積層薄膜最表面之熱塑性樹脂的折射率差大的情況下,藉由調整線內塗布層的折射率,可提升兩者的密合性,因而較佳。作為線內塗布層的折射率,較佳為顯示構成積層薄膜之熱塑性樹脂A或熱塑性樹脂B的折射率與構成硬塗層之硬化性樹脂C的折射率之間的數值,更佳為顯示兩種樹脂的折射率之中間(將熱塑性樹脂A或熱塑性樹脂B的折射率設為α、將構成硬塗層之硬化性樹脂C的折射率設為β時,0.98×(α+β)/2以上1.02×(α+β)/2以下)的值。例如,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位於積層薄膜最表面之熱塑性樹脂,並使用丙烯酸樹脂作為硬化性樹脂時,若前者延伸後的折射率為1.65左右、後者折射率為1.50左右,則折射率差變大,因此可能引起密合不良。因此,該線內塗布層的折射率較佳為具有1.50以上1.60以下的值,更佳為1.55以上1.58以下的折射率。
作為可用於硬塗層的硬化性樹脂,較佳為高透明且具有耐久性者,例如可單獨或混合使用丙烯酸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氟系樹脂、矽氧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氯乙烯系樹脂。從硬化性或可撓性、生產性方面來看,硬化性樹脂較佳為由以聚丙烯酸酯樹脂為代表之丙烯酸樹脂等的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所構成。又,附加防刮性的情況下,硬化性樹脂較佳由熱固性胺基甲酸酯樹脂所構成。
本發明中的活性能量線意指紫外線、電子束、輻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等使丙烯酸系乙烯基聚合的各種電磁波。實用上,紫外線最簡便而較佳。作為紫外線源,可使用紫外線螢光燈、低壓汞燈、高壓汞燈、超高壓汞燈、氙燈、碳弧燈等。藉由紫外線源進行硬化的情況下,從防止氧阻礙方面來看,較佳為氧濃度盡量低,更佳在氮氣環境下或非活性氣體環境下硬化。又,電子束方式的情況下,裝置高價且必須在非活性氣體下操作,但從不用含光聚合起始劑或光敏劑等的觀點來看為有利。
以下,按照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實施例所限制。各特性係藉由以下方法進行測量。
(特性之測量方法及效果之評價方法) 本發明中的特性之測量方法及效果之評價方法如下。
(1)層厚度、積層數、積層結構 積層薄膜的層構成係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觀察使用切片機裁切出剖面的樣本而求得。亦即,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H-7100FA型(日立製作所(股)製),在加速電壓75kV的條件下觀察積層薄膜的剖面,並拍攝剖面照片,以測量層構成及各層厚度。此外,視情況,為了得到高對比,採用使用RuO4 或OsO4 等的染色技術。又,對應包含於1張影像中的全部層體中厚度最薄之層(薄膜層)的厚度,在薄膜層厚度小於50nm時以10萬倍、在薄膜層厚度為50nm以上且小於500nm時以4萬倍、在500nm以上時以1萬倍的放大倍率實施觀察,而界定層厚度、積層數、積層結構。
(2)穿透率/透射光譜測量 從積層薄膜寬度方向中央部裁切出4cm正方形的樣本,使用王子計測機器(股)製相位差測量裝置(KOBRA-21ADH),以使薄膜寬度方向為本測量裝置所定義之角度0°的方式設置於裝置,針對入射角0°之照射了波長590nm時的定向角,進行測量並進行讀取。由於波長590nm的光線被積層薄膜反射而無法得到測量結果的情況下,適當選擇波長480nm、550nm、630nm、750nm之中不會反射之波長而測量定向角。將所得到之定向角所示的方向作為X方向,並將與其垂直的方向作為Y方向。接著,使用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製光譜儀U-4100,測量透射光譜。於裝置上安裝附屬的Karl Lambrecht公司製格蘭-泰勒偏光稜鏡(MGTYB20)及積分球,使格蘭-泰勒偏光稜鏡的穿透方向與樣本的定向方向(X方向)及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一致,在將氧化鋁標準白色板(附屬本體)的反射設為100%時測量波長295nm以上905nm以下之波長區域的透光率之變動圖表的測量條件下,將掃描速度設為600nm/min,取樣間距設為1nm,連續地進行測量。
(3)透射光譜的10點平均處理 對於該(2)之穿透率測量所得到的間距1nm之透射光譜數據,算出前後10點的穿透率數據平均值。(例如,使用295nm~304nm之數據的情況下,係算出299.5nm的穿透率平均值數據。以後進行至905nm,算出從299.5nm至900.5nm的間距1nm之數據)。之後,依序算出相鄰2點的平均值(例如,從299.5nm與300.5nm的平均算出300nm的平均穿透率數據),藉由重複同樣的計算,求出波長300nm~900nm的10點平均穿透率數據。
(4)波長390nm的光學濃度 在該(2)的穿透率測量所得到的經10點平均處理之穿透率數據(透射光譜X)中,讀取波長390nm的穿透率,將穿透率從%標示轉換成小數點記載後,代入式(4)而算出光學濃度。
(5)變動幅度(λmax-λmin) 在積層薄膜的薄膜寬度方向中央部,裁切出薄膜寬度5cm、薄膜長邊方向3m的帶狀樣本。針對薄膜寬度5cm的中央位置,使用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製光譜儀U-4100,以與(2)相同的方式得到波長300nm以上800nm以下之波長區域經進行10點平均處理的透射光譜。在長邊方向上以間隔10cm重複該作業,得到共30點的透射光譜數據。對各點的透射光譜實施10點平均處理後,讀取各光譜數據的截止波長λ。將30點的截止波長λ中最大波長者作為λmax,將最小波長者作為λmin,算出變動幅度(λmax-λmin)。
(6)楊氏係數 將薄膜裁切成長度15cm、寬度1.5cm的帶狀,形成楊氏係數測量用樣本。在依據JIS-K7127-1999的測量中,使用機械手臂TENSILON RTA(ORIENTEC製),在溫度23℃、濕度65%RH下進行測量。此外,拉伸速度設為300mm/min。對裁切樣本以每5°變更角度實施該測量,將楊氏係數最高的方向作為薄膜寬度方向。
(7)面內相位差/定向角 使用王子計測機器(股)製相位差測量裝置(KOBRA-21ADH)。從積層薄膜寬度方向中央部、及寬度方向中央與寬度方向兩末端之中間點共3處分別裁切出寬度方向4cm×長邊方向4cm的樣本,以使薄膜寬度方向為本測量裝置所定義之角度0°的方式設置於裝置,測量入射角0°中的波長590nm的面內相位差以及定向角,並進行讀取。由於波長590nm的光線被積層薄膜反射而無法得到測量結果的情況下,適當選擇波長480nm、550nm、630nm、750nm之中不會反射之波長進行測量,相位差係使用柯西(Cauchy)的分散式而算出波長590nm的相位差。
(8)變角光度計 使用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製Goniophotometer (GP-200)。將光束閘設為1,受光閘設為3,將樣本相對於光路配置成45°時使受光部在0°~90°變換角度而追蹤透射光量,評價將橫軸設為角度(°)、縱軸設為透射光量進行描點時的極值數。
(9)熱收縮力測量 使用Seiko Instruments公司製熱機械測量裝置(TMA/SS6000)。從寬度方向中央部,分別對薄膜定向方向及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裁切出樣品寬度4mm、樣品長度70mmn的樣本。將樣本固定於夾頭間距20mm之夾具的一端,在施加載重3g的狀態下,固定另一端的夾具,藉此將樣本固定於裝置的夾具之間。以升溫速度10℃/分鐘從25℃(室溫)升溫至160℃,追蹤定長狀態下樣本的收縮力,評價上升溫度(℃)以及90℃以上130℃以下之溫度中的收縮力(μN)。
(10)表面電阻測量 使用愛德萬測試公司製數位超高電阻/微小電流計Electrometer R8340。從寬度方向中央部裁切出10cm正方形的樣本,作為試樣。在23℃65%RH條件下進行24小時濕度控制後,將試樣設置於Resistivity Chamber(12702A),壓入刻度3的位置,將樣本壓接於電極,測量表面電阻。對試樣的3個樣本實施該作業,將平均值作為測量值。
(11)DSC測量 使用精工電子工業(股)製微差掃描熱量計EXSTAR DSC6220。測量以及溫度的讀取係依照JIS-K-7122(1987年)實施。使10mg樣品在鋁製托盤上以10℃/分鐘的速度從25℃升溫至300℃後,快速冷卻,再次以10℃/分鐘的速度從25℃升溫至300℃時,將從室溫升溫時的基準線與階差轉移部分之反曲點上的切線之交點中的溫度作為玻璃轉移溫度,將散熱峰值的峰頂作為結晶化溫度。
(12)硬塗層積層 將塗布有易接著層之積層薄膜作為基材,使用具有模塗裝置之連續塗布裝置進行塗布。作為構成硬塗層之樹脂,係使用紫外線硬化型胺基甲酸酯丙烯酸樹脂的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紫光UV-1700B[折射率:1.50~1.51])。模具塗布裝置係由塗布步驟、乾燥步驟1~3、硬化步驟所構成。塗布步驟中,以設定之搬送速度連續地搬送積層薄膜,透過模具塗布裝置以固定的塗布厚度進行連續塗布。以使硬塗層的塗布厚度(乾燥後的固體成分厚度)為3μm的方式調整搬送速度並塗布。乾燥步驟共具備3室,其具有可與積層薄膜的搬送方向平行地送出熱風的噴嘴、及遠紅外加熱器。各乾燥步驟中可獨立設定溫度以及熱風的風速(風扇旋轉數),該等在積層薄膜的硬塗層積層側與其背面側相同。乾燥步驟的溫度分別設為80℃。熱風的實際溫度係使用模具塗布裝置附屬之感測器中的測量值。硬化步驟係接續乾燥步驟1~3而進行,其中具有UV照射裝置,在氮氣環境下(氧濃度0.1體積%以下)、累積光量200mJ/cm2 、照射光強度160W/cm的條件下實施。
(13)滲出性(霧度評價) 將所作成之積層薄膜從薄膜寬度方向中央部以長邊方向10cm×寬度方向10cm進行裁切,以普通紙夾住,在85℃的無風爐型烘箱內靜置500小時,評價熱處理前後的積層薄膜之霧度值的變化量。霧度測量係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股)製霧度計(HGM-2DP),依據舊JIS-K-7105(1981年版)進行測量。測量積層薄膜面內的任意5點,將其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S:霧度值變動量小於0.5% A:霧度值變動量為0.5%以上且小於1.0% B:霧度值變動量為1.0%以上且小於1.5% C:霧度值變動量為1.5%以上。
(14)安裝評價 (14-1)積層薄膜的安裝 使用Apple公司製智慧型手機「iPhone(註冊商標)」6。取下液晶面板,利用光學黏著劑OCA,以使偏光板的透射軸方向與積層薄膜的定向方向一致的方式,將積層薄膜貼合於最靠近目視側之偏光板的目視側最表面。將安裝有積層薄膜之偏光板再次組入「iPhone(註冊商標)」6的框體中,作為促進耐候試驗用的試樣。
(14-2)安裝前後的色相評價 使用KONICA MINOLTA SENSING, INC.製光譜儀CM3600d,測量螢幕黑色顯示中的反射測色值。評價顯示器中裝入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前後的反射色相變化。測量條件設為測量徑8mm、視角10°、光源D65,讀取反射SCI的a*值及b*值。依照根據式(6)之色值的變化量,評價色相變化的優劣。
式(6)  色相變化量=
Figure 02_image009
{(a*試驗後-a*試驗前)2 +(b*試驗後-b*試驗前)2 } S: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小於2 A: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為2以上且小於5 B: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為5以上且小於10 C: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為10以上 (15)促進耐候試驗 (15-1)促進耐候試驗 將安裝有積層薄膜之顯示器以目視側朝向光照射面安裝於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製Sunshine Weather Meter SS80,實施500小時的促進耐候試驗。該裝置具有類似陽光的3倍強度的光譜,可實施假設模擬在室外長期使用的試驗。處理條件設為槽內溫度60℃、槽內濕度50%RH、照度180W/m2 、無沖淋處理。
(15-2)顯示器安裝/對比(輝度)評價 使用TOPCON TECHNOHOUSE CORPORATION製輝度測量裝置BM7進行測量。將整個表面白色顯示中的輝度設為A以及整個表面黑色顯示中的輝度設為B,依照式(7)算出對比值。依據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對比變化量,如下述般評價優劣。
式(7)  對比=B/A S: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對比變化小於3% A: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對比變化為3%以上且小於5% B: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對比變化為5%以上且小於10% C: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對比變化為10%以上。
(15-3)顯示器安裝/色相評價 使用KONICA MINOLTA SENSING, INC.製光譜儀CM3600d,測量螢幕黑色顯示中的反射測色值。評價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反射色相變化。測量條件設為測量徑8mm、視角10°、光源D65,讀取反射SCI的a*值及b*值。依照根據該式(6)之色值的變化量,評價色相變化的優劣。
S: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小於2 A: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為2以上且小於5 B: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為5以上且小於10 C:促進耐候試驗前後的色相變化量為10以上。 [實施例]
(實施例1) 作為熱塑性樹脂A,係使用折射率為1.58、熔點為255℃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樹脂。又,作為熱塑性樹脂B,係使用折射率為1.57之微結晶性樹脂、亦即使環己烷二甲醇(CHDM)相對於二元醇成分進行30mol%共聚合而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CHDM30)。將所準備之熱塑性樹脂A與熱塑性樹脂B(共聚合樹脂)分別以顆粒狀投入2台雙軸擠製機,使兩者皆於280℃下熔融並揉合。揉合條件係使吐出量相對於螺桿旋轉數為0.7。接著,分別通過7片FSS型葉盤式過濾器後,一邊以齒輪泵進行量測,一邊以狹縫數501個的供料頭使其合流,形成積層比1.0且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地積層有501層之交替積層物。此處,狹縫長度係設計成階段狀,狹縫間隔皆為固定。針對所得到之交替積層薄膜,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確認最終的積層薄膜,位於最表面的2層熱塑性樹脂A層的厚度分別各為3μm,其他的內部層厚度在50nm以上80nm以下的範圍,且構成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共251層、以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共250層,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地積層而成。又,層厚度具有從一端到厚度中央而厚度單調遞增(monotonic increase),再從中央至另一端而厚度單調遞減(monotonic decrease)的兩段傾斜構成。將該交替積層物供給至T字模,成形為片狀後,一邊以線材施加8kV的靜電外加電壓,一邊在表面溫度保持於25℃之鑄造鼓輪上進行快速冷卻固化,得到未延伸的積層澆鑄片材。
以設定成90℃的輥群將所得到之積層澆鑄片材加熱後,在延伸區間長100mm之間,一邊藉由輻射加熱器從薄膜雙面進行急速加熱,一邊在薄膜長邊方向進行3.0倍延伸,之後暫時冷卻。接著,在空氣中對該積層單軸延伸薄膜的雙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使基材薄膜的濕潤張力成為55mN/m,並於該薄膜雙面之處理面上(以#4的量測棒(meter bar)塗布作為易滑層之含有具有3wt%的粒徑100nm之膠質氧化矽的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系樹脂的水系塗劑(以下,進行塗布意指上述內容)),形成易接著層。將該單軸積層薄膜導入拉幅機,並以90℃的熱風進行預熱後,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3.5倍延伸。經延伸之薄膜,於剛延伸結束後直接在拉幅機內以230℃之熱風進行熱處理,接著於相同溫度條件下在寬度方向上實施1%的鬆弛處理,然後捲繞,藉此得到積層薄膜。積層薄膜之厚度為35μm,藉由TEM觀察,易接著層的厚度雙面皆顯示約60nm。又,以光譜儀測量透射光譜,結果具有在波長370~410nm的範圍上升的長波長紫外線截止性。包含相位差的基本性能如表1所記載,滲出性評價中的霧度值的變化量為0.6%而得到良好的結果。
安裝於顯示器時的評價中,由於僅在光線反射下將紫外線及長波長紫外線區域截止,因此在紫外線區域中截止性稍微不足,但可確認安裝使用具有足夠的性能。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中,作為熱塑性樹脂B,係使用不具有熔點的折射率為1.55之非晶性樹脂、亦即使環己烷二羧酸(CHDC)相對於二羧酸成分共聚合20mol%以及螺甘油(SPG)相對於二元醇成分共聚合15mol%而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SPG15/ CHDC20),並將熱塑性樹脂B的擠製溫度設定為26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相較於實施例1,由於折射率差變高而反射率提高,顯示光譜位移性之最大區域面積變大。由於是非晶性樹脂,故面內相位差亦變小,寬度方向位置上的定向角亦不充分,而稍微變小。在安裝評價中,由於紫外線截止性變高,相較於實施例1更能抑制輝度評價中的對比降低(表1)。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中,使積層薄膜的整體厚度為72μm,並以相對於構成以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的樹脂組成物為3wt%的方式添加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藉由以紅色可見光線與近紅外線區域的交界為目標,而可得到高透明且可有效地截止高能量近紅外線的積層薄膜(表1)。
(比較例1) 在實施例1中,熱塑性樹脂A以及熱塑性樹脂B皆使用折射率為1.58、熔點為258℃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樹脂,得到單膜構成的薄膜。由於完全不具有紫外線截止性,且為單膜構成,因此在滲出性、安裝後的促進耐候試驗中亦明顯變差(表5)。
(實施例4) 在實施例2中,於熱塑性樹脂B內,以相對於構成以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的樹脂組成物為2wt%的方式添加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藉由併用光線吸收與光線反射,可使紫外線區域截止變得充分。另一方面,由於使用與樹脂的互溶性低的紫外線吸收劑,故滲出性比實施例2更差(表1)。
(比較例2) 作為熱塑性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係使用以相對於樹脂組成物為4wt%的方式添加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而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薄膜。由於添加一般紫外線吸收劑的單膜薄膜無法利用光線反射得到長波長截止性,因此必須添加高濃度的紫外線吸收劑,滲出性明顯變差,而不具有長期耐用的性能(表5)。
(比較例3) 作為熱塑性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係使用以相對於樹脂組成物為1.5wt%的方式添加硫・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2-(5-十二基硫基-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苯酚)而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薄膜。使用具有長波長紫外線截止性之紫外線吸收劑,雖滿足長波長紫外線截止性,但不滿足紫外線區域的截止性,發生耐久試驗後的劣化(表5)。
(比較例4) 以相對於樹脂組成物為3wt%的方式添加與用於比較例3者相同的硫・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薄膜。為了滿足紫外線區域而高濃度添加,但滲出性稍微不佳,由於光吸收劑無法將長波長紫外線區域予以銳截止,因此薄膜整體帶有黃色色相,而成為在螢幕顯示中著色明顯的積層薄膜(表5)。
(比較例5) 在實施例4中,使往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為3.3倍、往寬度方向的延伸倍率為3.5倍,對應延伸倍率將澆鑄鼓輪速度減速而使積層薄膜厚度為35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由於往互相垂直之2個方向的延伸強度差較小,因此幾乎未發生光譜位移性。平均透射光譜Z的形狀雖與實施例4同等,但可見光線反射至正面,而成為圖像顯示中的著色變強的積層薄膜(表5)。
(比較例6) 在實施例4中,使澆鑄鼓輪速度加速,並使積層薄膜厚度為34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由於反射帶區域隱藏於源自所添加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吸收曲線陰影下,而幾乎未呈現光譜位移性。從紫外線區域至HEV區域的截止性不佳,因此成為不具備耐久性之積層薄膜(表5)。
(實施例5) 在實施例4中,以狹縫數51個的供料頭使其合流,形成積層比1.0且在厚度方向交替地積層49層而成的積層薄膜。又,將經單軸延伸之積層薄膜導至拉幅機,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5.0倍延伸。最表層的2層分別為3μm,中間的49層具有50nm以上70nm以下的厚度,形成層厚度從一端至另一端單調遞增的單段傾斜構成、且薄膜厚度為10μm的積層薄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從積層數少,光線反射率與滲出性的觀點來看,具有勉強足以使用的性能(表1)。
(實施例6) 在實施例4中,以狹縫數201個的供料頭使其合流,形成積層比1.0且在厚度方向上交替地積層201層而成的積層薄膜。又,將經單軸延伸之積層薄膜導至拉幅機,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4.5倍延伸,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所得到之積層薄膜,其最表層的2層分別為100nm,中間的199層具有60~80nm的厚度,層厚度為單段傾斜構成,薄膜厚度為14μm。藉由形成單段傾斜構成,透射光的截止性變得比實施例4更銳利。
(實施例7) 在實施例4中,以狹縫數801個的供料頭使2種不同的熱塑性樹脂合流,形成積層比1.0且厚度方向上交替地積層801層的積層薄膜。最表層的2層分別為3μm,中間的799層具有50~80nm厚度,形成層厚度為55μm的積層薄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層厚度具有從一端往層厚度之1/3位置單調遞增、從1/3位置至2/3位置單調遞減、再從2/3位置至另一端單調遞增的3段傾斜結構。因層數多且為3段傾斜結構而反射率高,因此滲出性或長期使用時的耐久性優異,但安裝前後的色調變化變成與實施例4同等級的結果(表2)。
(實施例8) 在實施例4中,將經單軸延伸之積層薄膜導至拉幅機,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5.0倍延伸,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由於光譜位移性提升,安裝後的著色變小(表2)。
(實施例9) 在實施例4中,將經單軸延伸之積層薄膜導至拉幅機,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6.0倍延伸,調整澆鑄鼓輪速度而形成34.5μm的厚度,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偏光狀態(X波照射條件)下強力遮蔽藍光,另一方面,整體來說可抑制藍色反射,而成為具有符合光譜位移性概念之性質的積層薄膜(表2)。
(實施例10) 在實施例4中,未實施往長邊方向的延伸,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3.0倍延伸,對應延伸倍率以使厚度為35μm的方式將澆鑄鼓輪速度加速,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由於是單軸方向的延伸,僅強力呈現往定向方向的反射截止性,而為適於低反射色/高透明/銳截止性概念的積層薄膜(表2)。
(比較例7) 在實施例4中,未實施往長邊方向的延伸,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5.0倍延伸,對應延伸倍率以使厚度為35μm的方式將澆鑄鼓輪速度加速,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往寬度方向的裂痕明顯,而為難以連續製膜的薄膜。由於光譜位移性太強,故在目視下明顯地辨認出延伸不均所造成的反射色斑/虹斑,而成為透明性受損的薄膜(表5)。
(實施例11) 在實施例7中,將經單軸延伸之積層薄膜導至拉幅機,以140℃的溫度在薄膜寬度方向上進行5.0倍延伸,調整澆鑄鼓輪速度而形成55μm的厚度,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7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以與實施例8相同地,得到光譜位移性提升、安裝後的著色變少的結果(表2)。
(實施例12) 將2片實施例11的積層薄膜以定向方向相同的方式,隔著單層的光學黏著膜貼合,形成層合品。所得到之積層薄膜的層合品中,相位差顯示實施例11的2倍數值,厚度約有115μm。由於積層數增加至2倍,反射率亦提高,而得到光線截止整體提升的結果。光譜位移性顯示與實施例11同等級,截止性提升,相應地得到整體上透射光的黃色著色稍微變強的傾向(表2)。
(實施例13) 在實施例8中,使往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為2.8倍,往寬度方向的延伸倍率為4.5倍,以使厚度與實施例8同等的方式將澆鑄速度加速1.2倍左右,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8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實施例8中,往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高,單軸延伸後的薄膜寬度在脈動大的情況下強力橫延伸,因此薄膜長邊方向的延伸不均、及伴隨於此的截止波長不均較大,但藉由降低長邊方向的延伸倍率,可抑制薄膜寬度的脈動,進一步得到與實施例8同等的光譜位移性(表3)。
(實施例14) 在實施例13中,作為熱塑性樹脂B,係使用不具有熔點的折射率為1.55的非晶性樹脂、亦即使環己烷二羧酸(CHDC)相對於二羧酸成分共聚合4mol%、螺甘油(SPG)相對於二元醇成分共聚合21mol%而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SPG21/CHDC4),將熱塑性樹脂B的擠製溫度設定為260℃。再者,將各延伸步驟中的預熱溫度設定為105℃,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由於變更熱塑性樹脂B的組成,積層薄膜稍微白化,且變角光度計的測量中因擴散反射而發生極點。另一方面,由於變成熱塑性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提升、熱收縮耐性提升的積層薄膜,促進耐候試驗中的對比變化抑制亦發揮功效,綜合來說,輝度變化顯示與實施例13同等級(表3)。
(實施例15) 在實施例14中,將熱塑性樹脂B的揉合條件變更成吐出量相對於螺桿旋轉數為0.3,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4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藉由更強力地揉合,實施例14中所確認的白化消除,變角光度計下無極點。藉此,促進耐候試驗中的對比變化抑制變得顯著,而成為此水準中最佳(表3)。
(實施例16) 在實施例15中,於熱塑性樹脂B內,以相對於構成積層薄膜之樹脂組成物為1.5wt%的方式添加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系紫外線吸收劑(2,4,6-參(2-羥基-4-己氧基-3-甲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5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長波長截止性優於以往的苯并三唑系,再者,由於具有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互溶性優異的性質,對於滲出性評價及促進耐光試驗皆為最佳(表3)。
(實施例17) 在實施例15中,於熱塑性樹脂B內,以相對於構成積層薄膜之樹脂組成物為1.5wt%的方式添加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系紫外線吸收劑(2,4-雙(2-羥基-4-丁氧基苯基)-6-(2,4-雙丁氧基苯基)-s-三
Figure 108132374-A0304-12-0000-4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5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雖具有長波長截止性,但吸收強度較低,得到比實施例16更拙劣的結果,但充分具有足以長期使用的性質(表3)。
(實施例18) 在實施例15中,以相對於構成積層薄膜之樹脂組成物為1.0wt%的方式添加比較例3所使用之硫・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5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紫外線吸收劑的添加量亦較少,又,長波長紫外線區域中亦得到反射與吸收的加乘效果,而顯示良好的耐久性與光譜位移性(表3)。
(實施例19) 在實施例16中,使寬度方向延伸時的延伸步驟溫度為110℃/140℃的2階段,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6相同地,經由熱處理步驟得到積層薄膜。藉由抑制因延伸步驟中的階段升溫而往長邊方向收縮,相較於實施例16,可得到在寬度方向上均勻的相位差(表4)。
(實施例20) 在實施例19中,將熱處理溫度從230℃減少至18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藉由降低熱處理溫度,可得到積層薄膜往長邊方向的收縮力平衡,而抑制弓形現象,藉此可得到稍微在寬度方向的定向角均勻性。另一方面,由於熱定型不足而收縮力提升(表4)。
(實施例21) 在實施例20中,在寬度方向延伸時的延伸步驟後,於140℃下設置薄膜寬度固定的中間區域,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0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藉由設置剛性高的恆溫中間區域將延伸步驟與熱處理步驟斷開,可進一步抑制積層薄膜往長邊方向的收縮力,而可得到寬度方向的定向角均勻化的效果(表4)。
(實施例22) 在實施例21中,進一步在熱處理步驟中實施10%的微延伸處理,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1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藉由在熱處理時進行微延伸,可得到在以上實施例中顯示相位差最均勻與定向角最均勻的積層薄膜(表4)。
(實施例23) 於實施例22之積層薄膜的單側最表面積層硬塗層。藉由積層高剛性之硬塗層,熱收縮力大幅降低,而成為促進耐候試驗後無變化的積層薄膜(表4)。
(實施例24) 在實施例23中,作為熱塑性樹脂B,係使用不具有熔點的折射率為1.55之非晶性樹脂、亦即使螺甘油(SPG)30mol%共聚合而成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SPG30),將熱塑性樹脂B的擠製溫度設定為260℃,以與實施例23相同的方式得到積層薄膜。藉由使共聚合成分單獨為無定向成分的SPG,可賦予尺寸穩定性,而得到比實施例23剛性更高的積層薄膜(表4)。
表1
Figure 108132374-A0304-0001
表2
Figure 108132374-A0304-0002
表3
Figure AA1
表4
Figure AA2
表5
Figure 108132374-A0304-0003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由於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具有多層積層結構而具有可截止特定波長帶區域之光線的特長,因此可作為例如建材或汽車用途中的窗膜、工業材料用途中對看板等的鋼板積層用薄膜、雷射表面加工用光線截止薄膜、以及電子裝置用途中的光微影材料之工程/脫模薄膜、顯示器用光學薄膜、其他食品、醫療、印墨等領域中以抑制內容物的光劣化等為目的之薄膜用途,而廣泛應用於要求紫外線截止的產品。特別是照射直線偏光的情況下可呈現卓越的光譜位移性,且因對於自然光不顯示長波長紫外線截止性的特長,而在應用偏光鏡之顯示器、偏光太陽眼鏡用途中特別有優勢。由於具備相對於紫外線之耐久性,故在室外使用之數位看板領域或車載用顯示器領域中發揮更強的效果。
1:照射偏光X波時的透射光譜X 2:照射偏光Y波時的透射光譜Y 3:透射光譜Z 4:在波長300~900nm的範圍中,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含之區域Amax 5:波長n[nm]及波長n+1[nm]所包圍之微小區域 6:在波長350~500nm的範圍中,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含之區域Amax 7:穿透率連續增加20%以上之波長帶區域 8:截止波長λ
圖1係顯示對於呈現光譜位移性之積層薄膜照射X波或Y波之任一種直線偏光時的分光透射光譜的示意圖。
圖2係顯示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之區域Amax的示意圖。
圖3係顯示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之區域Amax之另一形態的示意圖。
圖4係顯示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之區域Amax之計算方法的示意圖。 圖5係表示在波長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區域中,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之區域Amax350 500 的示意圖。 圖6係表示在波長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區域中,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之區域Amax350 500 之另一形態的示意圖。 圖7係顯示透射光譜中的截止波長λ的示意圖。 圖8係顯示透射光譜中的截止波長λ之另一形態的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積層薄膜,其係將以熱塑性樹脂A為主要成分之A層和以與該熱塑性樹脂A不同的熱塑性樹脂B為主要成分之B層交替地積層51層以上而成的積層薄膜,其中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薄膜定向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X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X;以波長300nm以上900nm以下的整個波長區域,照射朝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動的直線偏光(Y波),並將橫軸作為波長(nm)、縱軸作為穿透率(%)而進行描點時所得之透射光譜作為透射光譜Y時,透射光譜X及透射光譜Y所包圍的區域之中,最大區域的面積Amax(nm.%)為15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8-7
    Amax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8-8
    1500。
  2. 如請求項1之積層薄膜,其中該透射光譜X及該透射光譜Y所包圍的區域之中,最大區域之至少一部分存在於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波長帶區域,且350nm以上500nm以下之波長帶區域中的該Amax之面積Amax350~500(nm.%)為15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8-9
    Amax350~50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8-10
    1500。
  3.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中將該透射光譜X與該透射光譜Y平均所求出之透射光譜Z在波長390nm的光學濃度為1.0以上。
  4.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中相對於薄膜長邊方向,該透射光譜X在350nm以上500nm以下之波長帶區域中的截止波長λ之變動幅度(λmax-λmin)為20nm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中60°入射角度下的 透射光譜Z在波長390nm的穿透率為20%以下,在波長430nm的穿透率為70%以上。
  6.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係包含含硫原子之苯并三唑系及/或三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9-11
    系的紫外線吸收劑而成。
  7.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中在薄膜寬度方向中央、以及薄膜寬度方向中央與寬度方向兩末端之中間點的3點上的面內相位差之平均值大於400nm且小於5000nm,且該3點上的面內相位差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3點的相位差的平均值的10%以下。
  8.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中在薄膜寬度方向中央、以及寬度方向中央與寬度方向兩末端之中間點的3點,將薄膜寬度方向設為0°時的定向角皆為15°以下。
  9.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中在變角光度測量中,測量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9-12
    θ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9-13
    40°、50°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9-14
    θ
    Figure 108132374-A0305-02-0069-15
    90°之範圍中的反射光強度,將橫軸作為角度(°)、縱軸作為反射光強度進行描點所得之光強度光譜中,極值為2點以下。
  10.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薄膜,其中在薄膜定向方向(X方向)和與薄膜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的熱收縮力測量中,X方向和Y方向的任一者係上升溫度為90℃以上,且90℃以上130℃以下的收縮力為250μN以下。
TW108132374A 2018-09-12 2019-09-09 積層薄膜 TWI8058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0397 2018-09-12
JP2018-170397 2018-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805A TW202021805A (zh) 2020-06-16
TWI805838B true TWI805838B (zh) 2023-06-21

Family

ID=69776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374A TWI805838B (zh) 2018-09-12 2019-09-09 積層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41659A1 (zh)
EP (1) EP3851884A4 (zh)
JP (1) JP7290111B2 (zh)
KR (1) KR20210055684A (zh)
CN (1) CN112639546B (zh)
TW (1) TWI805838B (zh)
WO (1) WO20200545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4189A (zh) * 2018-09-28 2022-11-25 东洋纺株式会社 带指纹验证传感器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3574427B (zh) * 2019-03-28 2023-07-14 东丽株式会社 认证器件及膜
KR20230074118A (ko) * 2020-09-14 2023-05-26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US20220195785A1 (en) * 2020-12-23 2022-06-23 Jacobs & Thompson Inc. Biodegradable insulating film kit
JPWO2022181583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WO2023026131A1 (en) * 2021-08-23 2023-03-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7165A (en) * 2002-05-17 2003-12-01 Ushio Electric Inc Polarizing filter film and the polarized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405908A (zh) * 2015-03-02 2017-11-28 东丽株式会社 层叠膜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1032A (en) * 1994-04-06 2000-08-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fixture having a multilayer polymeric film
DE69527515T2 (de) * 1994-04-06 2003-05-08 Minnesota Mining & Mfg Polarisierte lichtquelle
CN1106937C (zh) * 1995-06-26 2003-04-30 美国3M公司 带有附加涂层或附加层的多层聚合物薄膜
US6737154B2 (en) * 1995-06-26 2004-05-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olymer film with additional coatings or layers
US5808798A (en) * 1996-03-27 1998-09-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Nonpolarizing beamsplitter
US6531230B1 (en) * 1998-01-13 2003-03-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lor shifting film
US6049419A (en) * 1998-01-13 2000-04-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Multilayer infrared reflecting optical body
CN102576113B (zh) * 2009-10-24 2014-12-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减少色彩的浸没式不对称反射器
JP5940980B2 (ja) 2009-11-18 2016-06-2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多層光学フィルム
JP5801898B2 (ja) * 2011-10-20 2015-10-2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2013210598A (ja) 2012-03-01 2013-10-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偏光板保護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2880475B1 (en) 2012-07-30 2023-10-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UV STABLE ASSEMBLIES COMPRISING MULTI-LAYER OPTICAL FILMs
CN107407755B (zh) 2015-03-17 2020-06-05 东丽株式会社 叠层膜、使用了该叠层膜的液晶显示器、触摸面板以及有机el显示器
JP6776612B2 (ja) 2015-05-19 2020-10-28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7165A (en) * 2002-05-17 2003-12-01 Ushio Electric Inc Polarizing filter film and the polarized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405908A (zh) * 2015-03-02 2017-11-28 东丽株式会社 层叠膜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805A (zh) 2020-06-16
WO2020054529A1 (ja) 2020-03-19
JPWO2020054529A1 (ja) 2021-08-30
EP3851884A4 (en) 2022-06-08
US20210341659A1 (en) 2021-11-04
JP7290111B2 (ja) 2023-06-13
KR20210055684A (ko) 2021-05-17
EP3851884A1 (en) 2021-07-21
CN112639546B (zh) 2022-06-28
CN112639546A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5838B (zh) 積層薄膜
CN107407755B (zh) 叠层膜、使用了该叠层膜的液晶显示器、触摸面板以及有机el显示器
JP6780636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6753118B2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6729365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US11137530B2 (en) Wide-band wavelength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ircular polarization film
US11366258B2 (en) Wide-band wavelength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ircular polarization film
JP7044468B2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061241A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160100901A (ko)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JP2012030563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窓ガラス
JP6776612B2 (ja) 積層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225495B2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ラス窓部材
JP6891493B2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KR101934448B1 (ko) 편광판용 보호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7326726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6172027B2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ム
JP2022054572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6291830B2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2019059069A (ja) 積層フィルム
KR102094088B1 (ko) 표시장치용 복합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259207B2 (ja) フィルム
TW202104949A (zh) 認證裝置及膜
KR101762312B1 (ko) 보호 필름,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7897638A (zh) 多层叠层膜及投影图像显示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