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6041B - 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6041B
TWI786041B TW106100416A TW106100416A TWI786041B TW I786041 B TWI786041 B TW I786041B TW 106100416 A TW106100416 A TW 106100416A TW 106100416 A TW106100416 A TW 106100416A TW I786041 B TWI786041 B TW I7860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g body
shaped base
strip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6503A (zh
Inventor
戶高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出光統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出光統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出光統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6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6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6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604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16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65D33/25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 B65D33/2508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using slide fasteners with interlocking member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section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fastener; Slide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10Slide fasteners with a one-piece interlocking member on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16Interlocking member having uniform section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string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16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65D33/25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 B65D33/2508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using slide fasteners with interlocking member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section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fastener; Sliders therefor
    • B65D33/2541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using slide fasteners with interlocking member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section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fastener; Sli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lide fastener, e.g. adapted to interlock with a sheet between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having sections of particul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1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in hot water, e.g. boil pou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4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65D81/3461Flexible containers, e.g. bags, pouches, envelo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05/00Ve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夾鏈帶具備:一對帶狀基部(21A、22A),其等可接合於構成袋本體(10)之膜(11A、11B);及卡合部(23),其分別一連串地設置於帶狀基部(21A、22A)且可相互扣卸;帶狀基部(21A、22A)中之任一者於與連設有卡合部(23)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於自帶狀基部(22A、22B)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緣至卡合部(23)之位置之間,具有膜(11B)之接合強度不同之至少2個以上之部分,且2個以上之部分中之一部分(S1)之與膜(11B)之接合強度,可較另一部分(S2)之與膜(11B)之接合強度更高。

Description

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先前,廣泛利用收納食品等且可進行加熱烹調之袋體。作為此種袋體,已知有設置有防止加熱烹調時過度膨脹而破裂之蒸汽排出機構之構成(例如參照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46644號公報)。 文獻1所記載之袋體具備如下蒸汽排出機構,其具有以堵住於袋本體之側封部之附近呈圓形設置之缺口之方式將周緣弱化密封於袋本體之弱化密封部。該蒸汽排出機構係若藉由加熱烹調時產生之蒸汽而內壓提高某種程度,則剝離弱化密封部,自缺口排出蒸汽,防止袋本體過度膨脹而破裂。又,作為蒸汽排出機構,亦已知有以藉由加熱烹調時之膨脹而局部地開口之方式調整夾鏈帶之嵌合之構成。 然而,於如文獻1所記載之設置具有弱化密封部之蒸汽排出機構之構成中,必須於袋體另外設置蒸汽排出機構,製造較繁雜。另一方面,為了成為以藉由加熱烹調時之膨脹而局部地開口之方式調整夾鏈帶之嵌合之構成,必須對嵌合之構造設計、調整使其局部地開口之形狀等,夾鏈帶本身難以製造。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設定將帶狀基部局部地自膜剝離之構成之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夾鏈帶係如下者,其具備:一對帶狀基部,其等可接合於構成袋本體之膜;及卡合部,其分別一連串地設置於上述帶狀基部且可相互扣卸;且上述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者於與連設有上述卡合部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於自上述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緣至上述卡合部之位置之間,具有上述膜與上述夾鏈帶可接合時之接合強度不同之至少2個以上之部分,上述2個以上之部分中之一部分之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可較另一部分之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更高。 於該發明之一態樣中,於一帶狀基部之與連設有卡合部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於自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緣至卡合部之位置之間,設置有與膜之接合強度可變高之一部分、及可較上述一部分中之帶狀基部與膜之接合強度變低之另一部分。於將本發明之夾鏈帶接合於可成為袋本體之膜而製造袋本體時,於跨及本發明之夾鏈帶之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區域,可使帶狀基部接合於上述膜而形成第一區域。 此處,可成為第一區域之區域為與膜接合時之帶狀基部之區域,包括一部分與膜可接合之部分、及另一部分與膜可接合之部分。可成為第一區域之區域中相當於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之部分,與相當於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之部分相比接合強度較低,另一部分容易自膜剝離,自上述特徵考慮,可設計為藉由調整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和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之於夾鏈帶之長度方向之直線上的長度之比率,而於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使帶狀基部局部地自膜剝離。 所謂卡合部係指僅於為了開封而向相互分離之方向拉開時分離,除此以外相互卡合而不分離之一對構件,例如有公部及母部、一對鉤狀部。 因此,於將夾鏈帶安裝於袋本體而製成袋之狀態下,可於在收納空間收納有被包裝物之狀態下利用微波爐或隔水加熱等進行加熱烹調。若加熱烹飪時對收納空間施加內壓,則僅接合強度較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小之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自膜剝離,蒸汽被排出。即,於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形成蒸汽排出孔。 此處,所謂接合強度係指將接合之二材分離(剝離)所需要之力,例如以將相互接合之二材之各者以相互分離之方式拉伸之情形時之拉伸力之大小。所謂膜與帶狀基部之接合強度係指將膜與帶狀基部分離所需要之力。 為了使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和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之接合強度不同,可採用改變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樹脂等方法。於此情形時,另一部分之樹脂使用相對於上述膜之樹脂之相溶性較一部分之樹脂差之樹脂,藉此,可期待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之接合強度較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之接合強度更高。又,可使構成一部分之樹脂與構成帶狀基部之表層之樹脂相同,亦可使構成一部分之樹脂與構成帶狀基部之樹脂不同。 為了於帶狀基部形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例如可藉由如下方法設置,即,於帶狀基部之與連設有卡合部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於自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緣至卡合部之位置之間,積層形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或以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表面與帶狀基部之與連設有卡合部之面為相反側之表面成為一平面狀之方式,將一部分、另一部分、及帶狀基部之樹脂等進行擠出成型等,藉此一體地形成等。 進而,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亦可構成為,上述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帶狀基部具有延長部,該延長部係於在上述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上述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相對於設置有上述卡合部之位置而與設置有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較另一帶狀基部變長而形成,於上述延長部,於與設置有上述卡合部之側之面相同之面,設置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為帶狀且可與上述膜接合之可密封部分,且上述可密封部分能以較於上述一部分之上述帶狀基部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低之接合強度接合於上述膜。 於該一態樣中,於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帶狀基部設置延長部,於設置於延長部之可密封部分,以較一部分中之帶狀基部之相對於膜之接合強度低的接合強度接合於膜而可形成第二區域。使本發明之夾鏈帶接合於袋本體之膜而製造袋本體時,於可密封部分使延長部接合於上述膜而可形成第二區域。 再者,設置延長部之帶狀基部可為具有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帶狀基部,或者亦可為未設置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帶狀基部。 因此,於將夾鏈帶安裝於袋本體而製成袋之狀態下,若用兩手拿住袋本體之開口緣中之2個部位而解除卡合部之卡合後,進而朝使兩手分離之方向對袋體施加力,則可密封部分容易地自構成袋本體之膜剝離。 進而,延長部只要能形成可密封部分,則可設置於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者,於設置於具有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帶狀基部之情形時,即便不使可密封部分與構成袋本體之膜剝離,亦可藉由使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剝離而形成蒸汽排出孔。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亦可構成為,上述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帶狀基部具有延長部,該延長部係於上述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於上述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相對於設置有上述卡合部之位置而與設置有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較另一帶狀基部長地形成而成,於上述延長部,沿上述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設置有可將該延長部沿上述寬度方向切斷之切斷部,於上述延長部之上述切斷部之與上述卡合部之位置為相反側設置有可接合於上述膜之可接合區域。 於該一態樣中,於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帶狀基部設置延長部,於延長部設置切斷部,於延長部設置有可接合區域。藉由將可接合區域接合於膜而可形成接合區域。於使本發明之夾鏈帶接合於袋本體之膜而製造袋本體時,於可接合區域使延長部接合於上述膜而可形成接合區域。 延長部之可接合區域之與膜之接合強度係較另一部分之與膜之接合強度高,且袋體之收納空間之內壓增大時不會剝離之強度。 切斷部係除了例如與其他部分相比薄壁、欠缺、作為虛線狀之孔之打眼等以外,由較其他部分柔軟而容易切斷之構件形成者等於該部分可將延長部切斷且剛性較弱之部分。切斷部設定為內壓增大時無法切斷但作業者解除卡合部之卡合而開封時能夠切斷之強度。 因此,於將夾鏈帶安裝於袋本體而製袋之狀態下,若用兩手拿住袋本體之開口緣之2個部位而解除卡合部之卡合後,進而朝使兩手分離之方向對袋體施加力,則延長部於切斷部被切斷而自袋本體容易地剝離。因此,於本態樣中,可實現切斷延長部之設計。 再者,延長部只要可形成可接合區域,則可設置於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者。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構成為上述卡合部具有公部及母部,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設置於連設上述母部之帶狀基部。 於該一態樣中,將設置有母部之帶狀基部安裝於袋本體時,可成為僅安裝寬度方向之可設置第一區域之側之所謂單側脫離之狀態。 藉此,可期待於使用本發明之夾鏈帶之袋體中,即便袋本體內之壓力上升,亦防止上述內壓集中於卡合部,防止卡合部之卡合解除,內壓集中於第一區域。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構成為上述一部分係由聚丙烯形成,上述另一部分係由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層形成。 於該一態樣中,於袋本體之膜中至少接合於帶狀基部之側之部分由聚丙烯形成之情形時,藉由以聚丙烯形成一部分,可提高一部分與膜之接合強度。藉由以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層形成另一部分,可使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強度較一部分與膜之接合強度變低。因此,若對收納空間施加內壓,則僅接合強度較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小之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部分自膜剝離。 此處,另一部分與膜之接合強度可藉由調整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比率而進行調整。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構成為上述一對帶狀基部於上述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於相對於上述卡合部之位置而為與設置有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側相反之側經由連結部而連結。 於該一態樣中,一對帶狀構件經由連結部而相互連結,因此即便被包裝物為流動性較高之物質,亦可防止被包裝物之流出。並且,藉由切斷連結部,可容易地取出被包裝物。 此處,連結部係將一對帶狀構件之端部彼此連結者。於解除卡合部之卡合而開封袋本體時,帶狀基部不會斷裂而僅連結部斷裂。由於僅連結部斷裂,故而例如可使連結部之厚度較帶狀基部之厚度薄,亦可由較帶狀基部柔軟之樹脂形成連結部。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構成為,於上述一對帶狀基部沿上述連結部之長度方向分別形成有突起狀部。 於該一態樣中,藉由於一對帶狀基部分別形成突起狀部,連結部與帶狀基部之分界明確,可沿突起狀部將連結部容易地切斷。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袋體係於具有可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之袋本體且上述袋本體之內表面安裝上述夾鏈帶,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而形成第一區域,且上述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和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於上述夾鏈帶之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之直線上具有不重疊之部分。 再者,本發明之夾鏈帶之設置有一部分及另一部分的帶狀基部之、與設置有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未與袋本體接合。藉此,當袋本體之收納空間之內壓變高時,沿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朝使夾鏈帶之帶狀基部彼此剪切之方向作用力。藉由該剪切力而可期待卡合部更強地卡合,從而可防止因內壓而解除卡合部之卡合。又,內壓集中於第一區域,於接合強度較低之另一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帶狀基部與袋本體之接合剝離而形成蒸汽排出孔。 於該一態樣中,若於在收納空間收納有被包裝物之狀態下藉由微波爐或隔水加熱等進行加熱烹調,則會對收納空間施加內壓,但由於相對於一帶狀基部之一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強度,另一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強度較小,故而僅該另一部分自袋本體剝離,蒸汽被排出。藉此,內壓被泄放,可防止被包裝物之洩漏或袋本體之破袋等不良情況。 此處,所謂「上述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和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於上述夾鏈帶之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之直線上不重疊」,係指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和上述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沿上述夾鏈帶之長度方向具有至少1個以上不重疊之部分。即,於上述夾鏈帶之長度方向之至少1個部位以上,設置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且於上述夾鏈帶之寬度方向上不設置上述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區域。 藉由調整沿一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之不存在一部分與袋本體接合之部分的區域之長度相對於第一區域之長度之比率,可調整蒸汽排出孔之大小。於本態樣中,蒸汽被排出之部分係藉由於與膜之接合強度較低之另一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將夾鏈帶之帶狀基部自袋本體剝離而形成者,於與膜之接合強度較高之一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部分未形成蒸汽排出。藉由調整蒸汽排出孔之大小,可調整利用微波爐等之加熱情況。於在較小之內壓下進行蒸汽排出之情形時,使於另一部分與袋本體接合之部分之帶狀構件之寬度方向上不存在一部分與袋本體接合之部分的區域之沿夾鏈帶之長度方向之相對長度變短。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袋體係於具有可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之袋本體且上述袋本體之內表面安裝具有上述延長部之夾鏈帶,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而形成第一區域,上述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和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於上述夾鏈帶之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之直線上具有不重疊之部分,具有上述延長部之帶狀基部係接合於與未設置上述延長部之帶狀基部所接合之袋體之膜對向之袋體之膜,並且於上述可密封部分,與未設置上述延長部之帶狀基部沿上述夾鏈帶之長度方向呈並列狀地,亦接合於未設置上述延長部之帶狀基部所接合之袋體之膜而形成第二區域。 於該一態樣之袋體中,於設置於延長部之可密封部分,以較一部分之帶狀基部相對於膜之接合強度低之接合強度接合於膜而形成第二區域。 因此,若用兩手拿住袋體之開口緣之2個部位而解除卡合部之卡合後,進而朝使兩手分離之方向對袋體施加力,則構成第二區域之可密封部分自構成袋本體之膜剝離,收納空間敞開於外部空間。 於本態樣之袋體中,可期待防止收納有收納於袋本體之收納空間之被包裝物(例如湯、麻婆豆腐之原料等流動性食品等)的袋體與卡合部接觸,防止袋體開封時被包裝物飛散。又,本態樣之袋體亦可較佳地用於填充被包裝物後進行蒸煮殺菌處理之用途。 此處,作為構成第二區域之可密封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部分之形狀,只要為袋體與帶狀基部可接合之形狀,則無特別限定,例如該接合部分之袋體之開口側之端緣可設為沿上述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之直線或曲線之波形狀等形狀。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構成為上述第二區域之開口側之端緣沿上述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呈波形狀。 於該一態樣中,藉由使可密封部分沿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呈波形狀地接合於膜,例如若用兩手拿住袋本體之開口緣而朝使兩手分離之方向對袋本體施加力,則力集中於波形狀之部分,可期待以相對較小之力於第二區域使帶狀基部與袋本體之膜容易地剝離。進而,可容易地進行使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側之波形狀之曲率變大而增強內壓強度等接合強度之設定。此處,所謂波形狀,不僅包括形成為曲線狀者,而且亦包括形成為直線狀者。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可構成為於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之部分且該接合之部分之上述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上,設置有複數處之不存在上述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之部分之區域。 於該一態樣中,藉由於另一部分與袋本體接合之部分之帶狀構件之寬度方向上設置複數處之不存在一部分與袋本體接合之部分之區域,例如於收納空間之內壓增大時,可於複數處泄放內壓,可對應於被包裝物調整為適當之內壓強度。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亦可構成為,於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中,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之區域之形狀係自上述收納空間之相反側向上述收納空間側,於上述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上於至少1個以上之部位呈凸狀突出而形成。 於該一態樣中,由於另一部分與袋本體接合之區域之形狀成為凸狀,故而可期待袋本體之收納空間之內壓提高時,內壓集中於凸狀之部分,另一部分與袋本體容易地剝離,形成蒸汽排出孔。 進而,於形成凸狀之區域,於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上,使一部分與袋本體不接合,藉此,可期待於形成該凸狀之區域較佳地形成蒸汽排出孔。 此處,所謂凸狀,只要為突出之形狀,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包括俯視下為三角、四邊等多邊形狀或圓形狀等。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上述袋本體亦可設為具有對向之一對平面部及底面部之袋。 於該一態樣中,藉由將袋本體設為上述形態,可期待於在收納空間收納有被包裝物之狀態下使袋體立起。因此,於使卡合部脫離而開封袋體之狀態下,不存在因袋體倒下而導致被包裝物自袋體洩漏之情況。而且,於利用微波爐對包含收納於袋體之流動性食品等之被包裝物進行加熱時,可使袋體於微波爐之轉盤上立起,因此即便為開封袋體之狀態或暫時開封之袋體之密封不充分之狀態,袋體於轉盤上倒下之情況亦較少,誤將被包裝物洩漏之情況亦較少。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亦可為上述袋本體設為角撐袋,即,具備對向之一對平面部、以及於上述平面部之兩側緣介隔於上述平面部之一對側面部及底面部,且上述側面部及上述底面部分別藉由摺線而折入至內側之。 於該一態樣中,藉由將袋本體設為角撐袋,可與上述形態之袋同樣地,於在收納空間收納有被包裝物之狀態下使袋體立起。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亦可構成為,上述夾鏈帶之與設置有上述一部分及另一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之側相對於上述卡合部為相反側之端部不與上述袋本體接合。 於該一態樣中,夾鏈帶相對於袋本體成為所謂之單側脫離之形狀,藉此,內壓集中於另一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區域而非集中於夾鏈帶之卡合部,因此可於另一部分與袋本體之接合區域較佳地形成蒸汽排出孔。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亦可構成為上述袋本體之上述收納空間之隔著上述一對帶狀基部之相反側之端緣不接合。 於該一態樣中,可使卡合部脫離而自袋本體之未接合之端緣將喜歡之被包裝物收納於收納空間,使用微波爐對被包裝物進行加熱。並非利用微波爐對食品製造商等預先將食品收納於收納空間之袋體進行加熱,袋體之購入者可將自己喜歡之食品收納於袋體之收納空間,於利用夾鏈帶予以密封之狀態下使用微波爐等進行加熱烹調。 即,袋本體之端緣未被密封之袋體可用作烹調器具。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袋體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下袋體之製造方法,該袋體具備:袋本體,其具有可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且由膜製造成;夾鏈帶,其具備分別接合於上述袋本體之內表面之一對帶狀基部、及分別一連串地設置於上述帶狀基部且可相互扣卸之卡合部;且該袋體之製造方法係於上述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者,於與連設有上述卡合部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於自上述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緣至上述卡合部之位置之間,形成上述膜與上述夾鏈帶可接合時之接合強度不同之至少2個以上之部分;僅將上述一對帶狀基部中之任一上述帶狀基部之於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較上述卡合部靠上述袋本體之與收納空間側相反之側接合於上述膜,且使上述2個以上之部分中之一部分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較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更高。 於該一態樣中,能以簡單之構成獲得將帶狀基部局部地自膜剝離之方法。 此處,對於「接合於上述膜且使上述2個以上之部分中之一部分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較上述另一部分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更高」,例如可藉由改變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樹脂之種類而實現。例如,由例如聚丙烯形成一部分,由例如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層形成另一部分。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袋體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袋體,例示了加熱烹調用包裝袋,但並不限於此,可例示包裝食品、藥品、醫療用品、文具、雜貨等各種物品之各包裝袋。 <第一實施形態> 於圖1至圖7B中示有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 [袋體之構成] 於圖1中示有袋體之平面。於圖2中示有於圖4B中之II-II之位置之剖面。於圖3中示有於圖4B中之III-III之位置之剖面。於圖4A中示有袋體之夾鏈帶之熱密封部且為公構件之熱密封部之平面,於圖4B中示有表示母構件之熱密封部之平面。 於圖1至圖3中,袋體1係藉由例如三向製袋方法而形成,具備於俯視下呈矩形狀且可收納未圖示之被包裝物之袋本體10、及以接合之方式安裝、例如熱密封於袋本體10之內表面之夾鏈帶20。 (袋本體之構成) 袋本體10係疊合膜11A、11B(圖1中僅表示11A),並於其周緣形成有一對側封部12、頂封部13及底封部14。 而且,袋本體10係藉由側封部12、頂封部13及底封部14而劃分形成內部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10C。 於該袋本體10之對向之膜11A、11B安裝有夾鏈帶20。 再者,袋本體10之側封部12中,夾鏈帶2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設為經平坦化之未圖示之點密封部。
又,於袋本體10中,於夾鏈帶2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與袋本體10之側封部12之周緣交叉之位置和頂封部13與側封部12之周緣交叉之位置之間,切入形成有凹口17。
作為膜11A、11B,例如可利用由(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熱塑性樹脂形成之單層或多層膜。作為多層膜,可於表基材使用雙軸延伸之聚丙烯(Oriented Polypropylene:OPP)、雙軸延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OPET)、雙軸延伸尼龍(ONy)、流延聚丙烯(Cast Polypropylene:CPP)等。再者,作為多層膜,以所謂阻氣或遮光等為目的,亦可設為鋁蒸鍍或鋁箔之積層等具備無機系層之構成。
又,膜11A、11B只要為包裝袋用材料,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厚度尺寸較佳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若厚度尺寸未達10μm,則有密封強度、袋強度減弱之情況。另一方面,若厚度尺寸超過200μm,則有袋強度變強而難以彎曲、難以開封之情況。
(夾鏈帶之構成)
夾鏈帶20之詳細構成示於圖2、圖3、圖4A及圖4B。
如圖2及圖3所示,夾鏈帶20具備可相互扣卸之公構件21與母構件22。
公構件21與母構件22分別藉由熱密封或接著等適當之方法接合於膜11A、11B之對向之內表面。
公構件21具有接合、例如熱密封於袋本體10之內表面之公側帶狀基部21A(本案發明之第2帶狀基部之一例)、及連接於公側帶狀基部21A之作為公側鉤部之公部21B(本案發明之第2卡合部之一例)。公部21B係沿公側帶狀基部21A之長度方向(圖2之紙面貫通方向)形成。
公部21B具有向收納空間10C側之相反側突出之第一公側爪21B1、及向該第一公側爪21B1之相反側突出之第二公側爪21B2。
第一公側爪21B1具有與公側帶狀基部21A對向之開口側斜面21B3,且形成為該開口側斜面21B3之切線21B4與公側帶狀基部21A之垂線21B5所成之角α為大於90°之角度之剖面山形形狀。
另一方面,第二公側爪21B2具有與公側帶狀基部21A對向之收納側斜面21B6,且形成為收納側斜面21B6之切線21B7與公側帶狀基部21A之垂線21B5所成之角β為小於90°之角度之剖面鉤形狀。
此處,切線21B4係若開口側斜面21B3為平面,則為該平面之切線,若為彎曲之面,則為通過反曲點S之切線。關於切線21B7亦同樣。
而且,如圖2及圖4A所示,公構件21藉由一對公側密封部21D而安裝於袋本體10。一對公側密封部21D係除公側帶狀基部21A之與卡合部23對應之部分以外之寬度方向之兩側部分接合、例如熱密封於袋本體10之一膜11A(11B)而形成。
母構件22具有接合、例如熱密封於袋本體10之內表面之母側帶狀基部22A(本案發明之第1帶狀基部之一例)、及自母側帶狀基部22A突出設置且可與公部21B進行扣卸之作為母側鉤部之母部22B(本案發明之第1卡合部之一例)。母部22B係沿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長度方向(圖2之紙面貫通方向)而形成。
母部22B係以第一公側爪21B1可卡合之第一母側爪22B1與第二公側爪21B2可卡合之第二母側爪22B2對向之方式形成。
而且,夾鏈帶20係由公部21B與母部22B構成可扣卸之卡合部23。
又,於母構件22,於與連設有母部22B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沿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長度方向分別設置有包含一部分S1之緊密密封層22C1(本案發明之第1部分之一例)、及包含另一部分S2之易剝離層22C2(本案發明之第2部分之一例)。緊密密封層22C1係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於自與收納空間10C為相反側之一緣至母部22B側之特定位置M為止之間之區域設置為帶狀。易剝離層22C2係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於自較與收納空間10C為相反側之一緣靠母部22B側之特定位置M至母部22B之位置N為止之間之區域設置為帶狀。再者,為方便說明,圖2及圖3係以與袋本體10接合之面成為一平面狀之方式記載,但亦可於一平面狀之母側帶狀基部22A積層形成緊密密封層22C1與易剝離層22C2。
易剝離層22C2與熱密封之膜11B(11A)之剝離強度較佳為大致為1~20 N/15 mm幅度左右,尤佳為1~15 N/15 mm幅度左右。再者,易剝離層22C2與膜11B(11A)之剝離例如為層間剝離或凝聚剝離等,根據袋體1之用途等而適當設定。 緊密密封層22C1與熱密封之膜11B(11A)之接合強度高於易剝離層22C2與膜11B(11A)之接合強度。 可藉由例如共擠出成形法使緊密密封層22C1及易剝離層22C2與母構件22一體化而獲得。 即,構成緊密密封層22C1之一部分之一部分S1之與膜11B(11A)之接合強度,可較構成易剝離層22C2之一部分之另一部分S2之與膜11B(11A)之接合強度更高。 而且,如圖2、圖3及圖4B所示,母構件22係僅藉由一部分S1及另一部分S2與膜11B接合而形成之第一區域22D,以所謂單側脫離之狀態安裝於袋本體10。由一部分S1與另一部分S2構成可形成第一區域22D之區域S0。 第一區域22D係僅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之較卡合部23之位置靠袋本體10之與收納空間10C為相反側之一緣側接合、例如熱密封於袋本體10之一膜11B(11A)而形成。 第一區域22D包括:第一接合部22D1,其係位於較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之特定位置M靠一緣側之一部分S1密封於膜11B而成;及第二接合部22D2,其係以自第一接合部22D1向收納空間10C側突出之方式構成易剝離層22C2之一部分之另一部分S2密封於膜11B而成。 第一接合部22D1係隔著第二接合部22D2而配置,分別沿緊密密封層22C1上且緊密密封層22C1與易剝離層22C2之邊界部分形成為特定寬度之直線狀。 第二接合部22D2形成為向收納空間10C側呈凸狀突出之V字狀。可自該凸狀之前端部分起容易地自膜11B剝離。所謂凸狀係指尖銳狀,具體而言,以於俯視下呈三角形狀地突出之方式形成。 於另一部分S2與膜11B接合之部分且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不存在一部分S1與膜11B接合之部分的區域隔著另一部分S2而設置有合計2處。 一部分S1中與另一部分S2相連之端部之區域於俯視下形成為三角形狀。該三角形狀之區域係與另一部分S2之端部相連之區域。於本實施形態中,一部分S1與另一部分S2相連之區域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與另一部分S2重疊,但於本態樣中,除該相連之區域以外,不存在一部分與袋本體接合之部分。即,一部分S1與膜11B接合之第一接合部22D1和另一部分S2與膜11B接合之第二接合部22D2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長度方向之直線上不重疊。 於第一實施形態中,可使緊密密封層22C1之平面形狀與一部分S1之形狀一致,亦可使易剝離層22C2之平面形狀與另一部分S2之形狀一致。但是,如圖4B所示,若使緊密密封層22C1之平面形狀較一部分S1之平面形狀變大,使易剝離層22C2之平面形狀較另一部分S2之形狀變大,則於利用下述密封棒密封於膜11B時,即便存在略微之位置偏移,亦可確實地形成第一區域22D。 夾鏈帶20係使用例如聚烯烴系樹脂而形成。 作為聚烯烴系樹脂,例如較佳為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樹脂、聚丙烯系樹脂。作為聚丙烯系樹脂,可利用均聚丙烯(H-PP)、嵌段聚丙烯(B-PP)、無規聚丙烯(R-PP)、丙烯-乙烯-1-丁烯無規三元共聚物等。 再者,於使用無規聚丙烯(RPP)之情形時,該RPP之熔體流動速率(MFR)較佳為0.5~20 g/10分鐘,尤佳為1~15 g/10分鐘。若無規聚丙烯之MFR小於0.5 g/10分鐘,則連續地一體形成公構件21及母構件22時,有卡合部23之擠出成形性變差之情況。另一方面,若MFR大於20 g/10分鐘,則有母構件22之第一母側爪22B1及第二母側爪22B2之前端容易閉合、或公構件21之公部21B容易倒下,而難以以可再次開閉之特定形狀擠出之虞。 包含一部分S1之緊密密封層22C1例如由聚丙烯形成。 包含另一部分S2之易剝離層22C2例如由聚乙烯或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層形成。具體而言,由直鏈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與高密度聚乙烯(HDPE)之混合物、低密度聚乙烯(LDPE)與聚丙烯之混合物等形成為層狀。 而且,聚丙烯之比率就可確保適度之剝離強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尤佳為2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即,若將聚丙烯之混合比率減少至例如10質量%左右,則蒸煮處理後之剝離強度大幅地降低,但只要設為上述混合比率則可抑制該降低。 再者,可將緊密密封層22C1之樹脂設為與母構件22之樹脂相同。 於使構成緊密密封層22C1之樹脂與構成母構件22之樹脂不同之情形時,緊密密封層22C1較佳為使用熔點較母構件22之樹脂低之樹脂。 [袋體之製造] 接下來,說明製造袋體1之裝置及方法。 首先,對製造收納被包裝物之前之袋體之方法進行說明。 此處,例示於安裝有夾鏈帶20之膜11A、11B設置側封部12及頂封部13,自底側之投入口投入被包裝物,設置底封部14而形成收納有被包裝物之袋體1之方法。再者,並不限定於自底側之投入口投入被包裝物之形態,且製袋方法並不限於下述三向製袋方法,可採用各種方法。 製造袋體1之製造裝置例如可使用未圖示之三向製袋機。三向製袋機具備:膜部,其供給膜11A、11B;帶供給部,其供給夾鏈帶20;帶安裝部,其將夾鏈帶20安裝於膜11A、11B;及製袋部,其於膜11A、11B形成側封部12及頂封部13而進行製袋。於第一實施形態中,帶安裝部具有特徵,其他構成可採用先前之構成。 於帶安裝部具備圖5A及圖5B所示之密封棒。 圖5A表示將公構件熱密封之公側密封棒,圖5B表示將母構件熱密封之母側密封棒。 如圖5A所示,將公側帶狀基部21A熱密封之一對密封棒中之一者為公側密封棒51,其具備矩形狀之公側台座部51A、及設置於公側台座部51A之一面且形成公側密封部21D之一對直線狀之公側凸部51B。一對公側凸部51B設置為可按壓公側帶狀基部21A之除與卡合部23對應之部分以外之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分。 如圖5B所示,將母側帶狀基部22A熱密封之一對密封棒中之一者為母側密封棒52,其具備矩形狀之母側台座部52A、設置於母側台座部52A之一面且形成第一區域22D之母側凸部52B、及按壓部52C。 母側凸部52B以抵接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之設置有易剝離層22C2之側之方式設置。具體而言,母側凸部52B具備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之作為直線部之直線狀部52B1、及形成第二接合部22D2之作為異形部之俯視呈V字狀之尖銳部52B2。位於尖銳部52B2間之直線狀部52B1之長度尺寸係設定為自袋體1之側封部12之一緣至第二接合部22D2之距離之2倍。 按壓部52C係抵接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上之與設置有易剝離層22C2之側相反之側,熱密封時,以母側凸部52B對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卡合部23之兩側均等地作用壓力。具體而言,按壓部52C形成為與直線狀部52B1平行地設置之直線狀。該按壓部52C無助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接合,因此由例如環氧玻璃等耐熱性樹脂形成。再者,母側密封棒52並不限於僅按壓部52C由耐熱性樹脂等形成之情形,例如進行適當設計,使自母側台座部52A之一半至按壓部52C側由耐熱性樹脂形成等。 母側密封棒52係將直線狀部52B1與尖銳部52B2作為一週期,即,由尖銳部52B2與分別連接於尖銳部52B2之兩側之直線狀部52B1之各一半形成第一區域22D。即,若直線狀部52B1接觸於設置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緊密密封層22C1中之一部分S1,則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若尖銳部52B2接觸於易剝離層22C2中之另一部分S2,則形成第二接合部22D2。 使用以上裝置製造袋體1時,首先,實施供給膜11A、11B之膜供給步驟,實施供給夾鏈帶20之帶供給步驟,實施將公構件21及母構件22分別熱密封於膜11A、11B之帶安裝步驟,實施由膜11A、11B形成附夾鏈帶之袋之製袋步驟。 於膜供給步驟中,將膜11A、11B以疊合之狀態送出至下游側。 於帶供給步驟中,將卡合有公部21B及母部22B之夾鏈帶20送出至膜11A、11B間。 再者,帶供給步驟中送出之夾鏈帶20係預先將公構件21及母構件22分別擠出成形。於母構件22之擠出成形時,緊密密封層22C1及易剝離層22C2與母側帶狀基部22A形成為一體。 於帶安裝步驟中,使用圖5A及圖5B所示之密封棒。 將公構件21及母構件22分別熱密封於一膜11A、11B。 進行該熱密封時,使用將膜11A、11B與配置於膜11A、11B之內表面之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分別隔於其間而對向配置之兩對密封棒。該等密封棒設為可相互接近分離,藉由相互接近,而將公側帶狀基部21A及膜11A(11B)或母側帶狀基部22A及膜11B(11A)熱密封。 此處,若母側帶狀基部22A與膜11B藉由密封棒被接合,則母側帶狀基部22A之一部分S1及另一部分S2與膜11B接合而形成第一區域22D。 繼而,於製袋步驟中,於帶安裝步驟中安裝有公構件21及母構件22之膜11A、11B,藉由頂封棒形成頂封部13後,藉由側封棒形成一對側封部12,製造安裝有夾鏈帶20之袋本體10。 繼而,安裝有夾鏈帶20之袋本體10於藉由下一步驟之填充步驟而自開口之未圖示之投入口投入被包裝物後,於投入口之緣設置底封部14而將投入口密封。藉由該填充步驟,獲得收納有被包裝物之袋體1。 {袋體之使用} 其次,參照圖式對袋體1之使用狀況進行說明。於第一實施形態中,對使用預先於收納空間10C收納有食品等被包裝物之袋體1之例進行說明。 於圖6中示有袋體之作用有內壓之狀態之剖面。圖7A及圖7B表示袋體之內壓泄放之狀態,於圖7A中示有第二接合部22D2之剖面,於圖7B中示有母構件之平面。 首先,使用者自凹口17撕開膜11A、11B將頂封部13側切除。於該狀態下,公部21B及母部22B為卡合之狀態,收納空間10C成為密封之狀態。 於該狀態下,藉由例如隔水加熱或微波爐等將被包裝物進行加熱烹調。 藉由加熱烹調而內壓增大,袋本體10之收納空間10C成為鼓出之狀態。於收納空間10C鼓出之狀態下,與第一區域22D為相反側之母側帶狀基部22A不與膜11B接合,因此如圖6之箭頭所示,沿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平面朝使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剪切之方向作用力。藉由該剪切力,剖面鉤形狀之第二公側爪21B2與第二母側爪22B2成為較強地嚙合之狀態。進而,內壓不僅作用於卡合部23,而且亦分散作用於母側帶狀基部22A與膜11B(11A)之間。 而且,若內壓持續增大,則如圖7A及圖7B所示,第一區域22D之第二接合部22D2自膜11B剝離,內壓經由剝離之第二接合部22D2而泄放。再者,於第二接合部22D2剝離而使內壓泄放之狀態下,接合強度較高之第一接合部22D1不會自袋本體10剝離。 如此,藉由自第二接合部22D2之泄放,可防止產生卡合部23之卡合解除、或袋本體10破裂而導致被包裝物洩漏之不良情況。 此處,藉由預先適當設計第二接合部22D2之寬度尺寸、即沿夾鏈帶20之長度方向之方向的尺寸,可於施加有適度內壓之狀態下進行加熱烹調,亦可應對所謂蒸煮烹調等。 繼而,加熱烹調後,拿住袋本體10之藉由頂封部13側之切除而形成之開口緣並打開。 藉此,公部21B之剖面山形形狀之第一公側爪21B1以越過母構件22之第一母側爪22B1之方式移動,卡合部23之卡合以相對較小之力即可被解除,收納空間10C容易地敞開,可取出被包裝物。 繼而,於取出或收納被包裝物後,再次使公部21B及母部22B卡合,藉此袋本體10再次密封。 [第一實施形態之效果] 於第一實施形態中,使用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特定位置設置有易剝離層22C2之夾鏈帶20,且以母側帶狀基部22A之易剝離層22C2相對於卡合部23成為收納空間10C之相反側之方式配置。而且,僅使易剝離層22C2中之另一部分S2接合於膜11B而形成第二接合部22D2,並且使緊密密封層22C1中之一部分S1接合於膜11B而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 藉此,可容易地使第一區域22D中之第二接合部22D2之接合強度較第一接合部22D1之接合強度變低,以簡單之構成實現僅使第二接合部22D2自膜11B容易地剝離。 尤其,於收納空間10C之內壓因加熱烹調而增大時,僅第二接合部22D2自膜11B剝離而可使內壓泄放。由此,不設置分體構成,而以設定要熱密封之部分之簡單之構成,即可防止卡合部23之卡合意外地解除、或袋本體10破裂而導致被包裝物漏出之不良情況。 又,由於設為設置有帶狀易剝離層22C2之構成,故而可容易地設定第二接合部22D2之位置或易剝離之區域、部位等。因此,可容易地設計為對應於用途之規格,可提高通用性。 而且,由於將一部分S1及另一部分S2設置於母構件22之母側帶狀基部22A,故而與將一部分S1及另一部分S2設置於公構件21之情形相比,由於母構件22之剛性較高而可容易地製造發揮上述效果之袋體1。 進而,由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一部分S1由聚丙烯形成,另一部分S2由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層形成,故而若由聚丙烯形成膜11A、11B,則一部分S1與膜11B之接合強度變高,可使另一部分S2與膜11B之接合強度較一部分S1與膜11B之接合強度變低。因此,若對收納空間10C施加內壓,則僅另一部分S2與膜11B之第二接合部22D2自膜11B剝離。 而且,使用具備具有剖面山形形狀之第一公側爪21B1及剖面鉤形狀之第二公側爪21B2之公部21B的夾鏈帶20。 因此,內壓增大時較強地卡合,可防止被包裝物漏出,並且於解除開封時之卡合時以較小之力便可容易地進行開封解除。如此,解除卡合部23之卡合之方向、具體而言為自藉由開封而形成之開口側之卡合解除、或自收納空間10C側之卡合解除中,卡合解除力不同。因此,可賦予對應於用途之卡合解除功能,可提高通用性。 又,將第二接合部22D2設置於母構件22之長度方向之中央。 因此,於收納空間10C之內壓增大而袋本體10鼓出時,於第二接合部22D2自膜11B剝離之位置可相對於收納空間10C位於鉛垂方向之上方。具體而言,於以底封部14成為底部之方式進行隔水加熱、或以袋本體10之膜11A側成為底部之方式載置於微波爐內進行加熱烹調之情形時,第二接合部22D2相對於收納於收納空間10C之被包裝物,成為於鉛垂方向上位於上方之狀態。因此,可防止被包裝物經由第二接合部22D2漏出。 於此種構成之情形時,較佳為,以加熱烹調時利用者可辨識成為底部側之位置之方式於袋本體10設置顯示等。 再者,於第一實施形態中,並不限於設置於中央之情形。 進而,將第二接合部22D2以前端朝向卡合部23側之方式形成為凸狀。 因此,可容易地獲得於卡合部23側接合強度變弱之構成。因此,易於將第二接合部22D2自卡合部23側剝離,收納空間10C之內壓增大時,可自第二接合部22D2適當地剝離,可適當地使內壓泄放。寬度尺寸隨著朝向第二接合部22D2之前端側而變小。因此,可容易地獲得接合強度隨著朝向第二接合部22D2之卡合部23側而逐漸減弱之構成。 又,由於設為第二接合部22D2連接於第一接合部22D1之構成,故而即便於被包裝物包含液狀物之情形時,亦可於第二接合部22D2剝離之前確保液密性,可防止被包裝物之洩漏。 進而,藉由適當設計第二接合部22D2之寬度尺寸,例如可於施加有適度內壓之狀態下進行加熱烹調,亦可應對所謂蒸煮烹調等,因此可根據被包裝物設定要泄放之壓力,可提高通用性。 而且,使用交替地且一連串地設置有直線狀部52B1及尖銳部52B2之母側密封棒52,將一部分S1及另一部分S2與膜11B接合而形成第一區域22D。 因此,可易於獲得僅第一區域22D中之另一部分S2與膜11B之接合部分容易剝離之構成。 <第二實施形態> 其次,基於圖8至圖10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第二實施形態以後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之說明中,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說明。 第二實施形態中,袋本體10之構成及提高液密性之夾鏈帶20之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其他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圖8表示袋體1之平面,圖9表示袋體1之主要部分之剖面。 於圖8及圖9中,第二實施形態之袋體1具備包括角撐袋之袋本體10及安裝於袋本體10之夾鏈帶20。 袋本體10具備對向之一對平面部100、及於平面部100之兩側緣介隔於平面部100之一對側面部101及底面部102。側面部101及底面部102分別藉由摺線而折入至內側。再者,於圖10中,省略側面部101及底面部102之圖示。 夾鏈帶20具有公構件21及母構件22。母構件22之母側帶狀基部22A具有延長部22E,該延長部22E向相對於卡合部23而與易剝離層22C2為相反側、即收納空間10C側較公側帶狀基部21A之一緣更延長。 延長部22E係沿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延長部22E接合於公側帶狀基部21A及袋本體10。 於延長部22E,於較公側帶狀基部21A之一緣延長之區域,第二易剝離層22F設置為沿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長度方向之帶狀。第二易剝離層22F之一部分係可與膜11A接合之可密封部分SG。可密封部分SG可以較母側帶狀基部22A之一部分S1與膜11B之接合強度低之接合強度接合於膜11A。可密封部分SG設定為作業者解除卡合部23之卡合而開封時延長部22E與膜11A可剝離之接合強度。 第二易剝離層22F設置於如下區域,即,自相較公側帶狀基部21A之自卡合部23至一緣之距離,母側帶狀基部22A自卡合部23之距離變長之位置W起至延長部22E之收納空間10C側之一緣為止。 夾鏈帶20係公構件21於公側密封部21D接合於膜11A,並且母構件22之延長部22E之可密封部分SG與膜11A接合而成為第二區域22G。 於可密封部分SG,膜11A與延長部22E之接合部分之端緣沿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長度方向呈波形狀地接合於膜11A。 藉由適當設定可密封部分SG之波形狀之波形等形狀,可容易地調整與膜11A之接合強度。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將可成為第二區域22G之可密封部分SG設為收納空間10C側之波形22G1之曲率半徑較大、卡合部23側之波形22G2之曲率半徑較小之波形狀而接合於膜11A。於該構成中,自曲率半徑較大之波形22G2不易與膜11A剝離,自曲率半徑較小之波形22G2容易與膜11A剝離。因此,於收納空間10C側之內壓下不易剝離,於利用者解除卡合部23並且剝離膜11A與可密封部分SG之情形時,以相對較小之力便可容易地剝離。 再者,作為波形狀,亦可為正弦波等對稱之形狀。又,可密封部分SG並不限於波形狀,可以直線狀、傾斜線狀、鋸齒狀等各種形狀接合於膜11A而形成第二區域22G。 於袋體1中,內壓增大時,與圖1至圖7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第二接合部22D2自膜11B剝離而泄放內壓。此時,於第二區域22G未產生自膜11A之剝離。藉此,卡合部23維持與收納空間10C由延長部22E隔開之狀態。因此,可防止內壓增大時被包裝物自卡合部23漏出。 其次,參照圖10對第二實施形態之袋體1之使用例進行說明。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對使用袋體1進行烹調之例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使用者準備於收納空間10C預先收納有被包裝物、例如湯、麻婆豆腐之原料等流動性食品P1之袋體1。食品P1亦可於填充於袋本體10後進行蒸煮殺菌處理。繼而,自凹口17將袋本體10切斷而形成開口。若用兩手拿住袋本體10之開口緣並打開,則公構件21與母構件22之卡合被解除。進而,若打開袋本體10之開口緣,使第二區域22G自膜11A剝離,則收納空間10C敞開於外部空間。 若收納空間10C敞開,則將另外準備之被包裝物、例如湯之配料、豆腐等食品P2自袋本體10之開口投入至收納空間10C。將於收納空間10C收納有食品P1、P2之袋體1放入至微波爐L進行加熱烹調。此時,袋體1於微波爐L之轉盤上立起。 於經微波爐L加熱之袋體1中,有作用內壓之情況,但袋體1之內壓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被泄放。 第二實施形態中之袋體之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除了附加將延長部22E接合於膜11A之構成以外,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根據第三實施形態,除發揮第一實施形態之效果以外,亦發揮如下效果:藉由延長部22E之第二區域22G,於內壓泄放之前,收納空間10C側可獲得較高之液密性。 並且,由於在可密封部分SG沿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長度方向呈波形狀地接合於袋本體10,故而與直線狀之情形相比,剝離力較為集中,以相對較小之力便可剝離。 由於將袋本體10設為角撐袋,故而可於在收納空間10C收納有作為被包裝物之食品P1、P2之狀態下使袋體1於微波爐L之轉盤上立起,因此可期待於袋體1之內壓被泄放時,與將袋體1橫向放置之情形相比,被包裝物洩漏之情況較少。 再者,於第二實施形態中,作為於轉盤上立起之袋本體10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角撐袋,亦可設為具有其他構成、例如具有對向之一對平面部及底面部之袋。 <第三實施形態> 其次,基於圖11對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三實施形態中,延長部22E之構造與第二實施形態不同,其他構成與第二實施形態相同。 於圖11中,第三實施形態之夾鏈帶20具有延長部22E。延長部22E具有較母側帶狀基部22A厚壁之第一厚壁部22H、連設於第一厚壁部22H且較母側帶狀基部22A薄壁之薄壁部22I、及連設於薄壁部22I且較母側帶狀基部22A厚壁之第二厚壁部22J,且第二厚壁部22J配置於收納空間10C側。 於第三實施形態中,薄壁部22I構成切斷延長部22E之切斷部。薄壁部22I形成為內壓增大時不會被切斷,但作業者解除卡合部23之卡合而開封時能夠切斷之強度。再者,作為斷裂部之構成,並不限於薄壁部22I,只要為能夠於第一厚壁部22H與第二厚壁部22J間切斷之構成即可。例如,亦可如所謂縫線孔般能夠將凹部呈虛線狀地連續切斷,或由柔軟之構件形成而能夠切斷等。再者,尤其就液密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薄壁等確實地隔開收納空間10C之構成。 第二厚壁部22J具有可接合於膜11A之可接合區域SK。於可接合區域SK接合膜11A而形成接合區域22K。 夾鏈帶20係將公構件21於公側密封部21D接合於膜11A,並且將母構件22於延長部22E之接合區域22K接合於膜11A。 此處,延長部22E之可接合區域SK與膜11A之接合成為如下強度,即,較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另一部分S2與膜11B之接合強度強,且內壓增大時不會剝離。 於第三實施形態之袋體1中,內壓增大時,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同樣地,第二接合部22D2剝離而泄放內壓。此時,於接合區域22K不會剝離並且薄壁部22I亦不會被切斷。藉此,卡合部23維持與收納空間10C由延長部22E隔開之狀態。因此,即便於被包裝物包含液體之情形時,亦於第二接合部22D2剝離而泄放內壓之前,收納空間10C側可獲得較高之液密性。 另一方面,於利用者開封時,解除卡合部23之卡合並且以使膜11A、11B分離之方式打開,切斷薄壁部22I,藉此收納空間10C被敞開。 <第四實施形態> 接下來,基於圖12A及圖12B對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四實施形態中,夾鏈帶20之構造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其他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於圖12A中示有袋體1之主要部分之剖面。 於圖12A中,第四實施形態之夾鏈帶20具備公構件21及母構件22,公構件21之公側帶狀基部21A與母構件22之母側帶狀基部22A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中朝向收納空間10C之端部彼此經由連結部24而連結。即,連結部24係於相對於卡合部23之位置而與設置有第一區域22D之側為相反側沿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長度方向配置。 於公側帶狀基部21A與連結部24之間及母側帶狀基部22A與連結部24之間,分別沿連結部24之長度方向形成有突起狀部25。該等突起狀部25係以前端部分別對向之方式配置。 於圖12B中示有展開夾鏈帶20之狀態。 於圖12B中,連結部24之厚度t1較佳為10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較佳為20 μm以上且8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更佳為30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若厚度t1未達10 μm,則容易使連結部24切斷,因摩擦等而導致連結部24破損,或填充被包裝物時因強度不足而導致破損。若厚度t1大於100 μm,則連結部24之強度過大而難以容易地切斷。 突起狀部25之厚度t2為200 μm以上且2mm以下,較佳為300 μm以上且105mm以下,進而較佳為300 μm以上且1mm以下。設置突起狀部25之原因在於容易使應力集中於連結部24。其原因在於,若不具有突起狀部25,則連結部24與公側帶狀基部21A之邊界或連結部24與母側帶狀基部22A之邊界不清晰,無法將連結部24容易地切斷。 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厚度介於連結部24之厚度t1與突起狀部25之厚度t2之間,例如為150 μm。 第四實施形態之袋體1之使用方法、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於第四實施形態中,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經由連結部24而相互連結,因此即便被包裝物為流動性較高之物質,亦可防止被包裝物之流出。並且,藉由切斷連結部24,可容易地取出被包裝物 於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分別於與連結部24之間形成有突起狀部25,因此可將連結部24容易地切斷。 <第五實施形態> 參照圖1對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圖1中,於袋體1設置有頂封部13,但第五實施形態之袋體1係省略頂封部13者。 即,袋本體10係形成側封部12及底封部14,於較夾鏈帶20靠底封部14之相反側且相當於頂封部13之部分開口。 於第五實施形態中,於加熱烹調之前將公部21B及母部22B之卡合解除而將收納空間10C敞開,使用者將預先準備之食品等被包裝物收納於收納空間10C後,閉合夾鏈帶20並利用微波爐進行加熱烹調。 於第五實施形態中,袋本體10之收納空間10C之隔著夾鏈帶20之相反側之端緣未被接合,因此袋體可用作供使用者用以烹調喜歡之食品之烹調器具。 [變化例] 再者,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構成等於以上記載中進行了揭示,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本發明主要對特定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業者可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目的之範圍,而對以上所述之實施形態於材質、數量、其他詳細之構成中添加各種變化。 於本發明中,並不限於如下構成,即,藉由加熱烹調而增大內壓,藉此,藉由第二接合部22D2之剝離而使內壓泄放。例如,亦可應用於藉由自外部之按壓力等而增大內壓、或外部氣壓降低而內壓相對增大之情形等。 於本發明中,如圖13所示,亦可為具備複數個、例如2個卡合部23之構成。 圖13所示之夾鏈帶20具備相對於卡合部23位於收納空間10C側且並列地設置之第二卡合部40。第二卡合部40包括並列地設置於公部21B之公側鉤部41、及並列地設置於母部22B之母側鉤部42。公側鉤部41具有朝向收納空間10C突出之第三公側爪41A,母側鉤部42具有第三公側爪41A可卡合之第三母側爪42A。根據該例,藉由卡合部23及第二卡合部40之複數個部位之卡合而使卡合強度增強,可獲得利用卡合之高密封性。 再者,於圖13中,作為設置複數對卡合部23之構成,對設置有不同形狀之卡合部23、40之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設置複數對相同形狀之卡合部23。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將第二接合部22D2設置於中央,但亦可設置於除夾鏈帶20之位於側封部12之兩端以外之側封部12間之任一中間位置。 進而,亦可設置複數處之與膜11B接合而形成第二接合部22D2之另一部分S2。再者,於設置複數處之構成中,例如收納空間10C之內壓增大時,可自複數處泄放內壓。因此,可防止卡合部23之卡合意外地解除、或袋本體10破裂之不良情況,可對應於被包裝物而設定為適當之內壓強度。 而且,第二接合部22D2與第一接合部22D1並不限於連續之情形,亦可如例如圖14所示般非連續地形成。 於圖14所示之例中,例如自非連續部分進行泄放直至達到特定之內壓,當高於特定內壓時,第二接合部22D2自膜11B剝離而增大泄放量。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僅於緊密密封層22C1抵接母側密封棒52而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但於本發明中,亦可設為於易剝離層22C2亦抵接母側密封棒52之構成。 即,亦可如圖15所示,以跨越緊密密封層22C1與易剝離層22C2之方式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且將形成於易剝離層22C2之側緣形成為直線狀。 而且,作為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及第二接合部22D2之母側密封棒52,只要設為例如圖16所示之構成、或圖17A及圖17B所示之構成等,根據製造裝置或製造方法而適當設定即可。 圖16所示之母側密封棒52具備:矩形狀之母側台座部52A、於母側台座部52A之一面按壓母側帶狀基部22A之一緣部分而形成第一區域22D之母側凸部52B、及耐熱性樹脂之按壓部52C。母側凸部52B具備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之直線狀部52B1、及形成第二接合部22D2之俯視呈V宇狀之尖銳部52B2。直線狀部52B1係以特定之間隔、具體而言以第二接合部22D2之寬度尺寸之間隔設置,尖銳部52B2係連續地設置於直線狀部52B1間。再者,尖銳部52B2係交替地設置使每特定數之、例如3個直線狀部52B1連續之區域與3個直線狀部52B1間不連續之區域。再者,直線狀部52B1較佳為於相同之部位按壓複數次而進行密封以提高第一接合部22D1之接合強度,因此直線狀部52B1較佳為預先以特定間隔設置。 而且,圖16所示之母側密封棒52係將3個直線狀部52B1及3個尖銳部52B2作為一週期,以一個動作接合相當於3個袋體1之第一區域22D。 根據圖16所示之例,以一個動作便可形成複數處之第一區域22D,因此實現製造速度之提高。 母側密封棒52包括圖17A所示之第一密封棒521及圖17B所示之第二密封棒532。 第一密封棒521具備矩形狀之母側台座部52A、於母側台座部52A之一面以特定間隔、具體而言以第二接合部22D2之寬度尺寸之間隔設置複數個而形成第一接合部22D1之直線狀部52B1、及耐熱性樹脂之按壓部52C。 第二密封棒532具備矩形狀之母側台座部52A、及於母側台座部52A之一面設置有1個之尖銳部52B2。 而且,圖17A及圖17B所示之母側密封棒52係利用第一密封棒521設置袋體1之複數個第一接合部22D1,並且利用第二密封棒532以位於第一接合部22D1間之方式設置第二接合部22D2並使其接合。 根據圖17A及圖17B所示之例,由於使用第一接合部22D1用第一密封棒521及第二接合部22D2用第二密封棒532,故而可容易地形成密封棒。 又,作為夾鏈帶20,亦可設為設置熔點較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低之低熔點層,可穩定地獲得所謂單側脫離之效果之構成。 具體而言,如圖18所示,於公側帶狀基部21A,於與設置卡合部23之側為相反側之面,至少於寬度方向之兩側積層形成有公側低熔點層21L。再者,公側低熔點層21L亦可設置於與連設卡合部23之側為相反側之整個表面。 於母側低熔點層22L進而積層,設置有與上述各實施形態相同之緊密密封層22C1及易剝離層22C2。再者,並不限於積層於母側低熔點層22L而設置緊密密封層22C1及易剝離層22C2之情形,亦可僅於較緊密密封層22C1及易剝離層22C2靠一緣側設置母側低熔點層22L,不積層易剝離層22C2。 再者,於圖18中,為方便說明,以與袋本體10接合之面成為一平面狀之方式記載,但亦可設為依序積層於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之構成。 該等公側低熔點層21L及母側低熔點層22L於例如由均聚丙烯(H-PP)形成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之情形時,利用無規聚丙烯(R-PP)並藉由共擠出成形法等一體地形成。 根據圖18所示之例,可藉由公側低熔點層21L及母側低熔點層22L獲得與袋本體10之確實之接合。 具體而言,於將成為所謂單側脫離之母側帶狀基部22A接合於膜11B時,用以接合之密封棒成為能夠按壓母側帶狀基部22A之寬度方向之兩側之形狀。進而,該密封棒係使用如下者,即,按壓未設置成為不接合側之母側低熔點層22L之側之部分以不加熱之方式使用隔熱材料。而且,如圖18所示之例般,藉由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之接合之側設置母側低熔點層22L,可於不接合之側與接合之側增大熔點差異。因此,於接合母側帶狀基部22A時,無需於嚴格之溫度管理下進行接合處理以避免因蓄積於密封棒之隔熱材料之熱之影響等而導致不接合之側產生黏連,便可容易地接合。 因此,可更確實地獲得單側脫離之構成,即便袋本體10之收納空間10C內之壓力上升,亦可防止公側帶狀基部21A及母側帶狀基部22A自袋本體10剝離等不良情況,可容易地提高內壓強度。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設為母構件22之母側帶狀基部22A具有一部分S1及另一部分S2之構成,但於本發明中,亦可設為公構件21之公側帶狀基部21A具有一部分S1及另一部分S2之構成。 進而,於第二實施形態及第三實施形態中,將延長部22E設置於母側帶狀基部22A,但於本發明中,亦可將延長部22E設置於公側帶狀基部21A。於此情形時,延長部22E接合於膜11B。
1‧‧‧袋體10‧‧‧袋本體10C‧‧‧收納空間11A‧‧‧膜11B‧‧‧膜12‧‧‧側封部13‧‧‧頂封部14‧‧‧底封部17‧‧‧凹口20‧‧‧夾鏈帶21‧‧‧公構件21A‧‧‧公側帶狀基部21B‧‧‧公部21B1‧‧‧第一公側爪21B2‧‧‧第二公側爪21B3‧‧‧開口側斜面21B4‧‧‧切線21B5‧‧‧垂線21B6‧‧‧收納側斜面21B7‧‧‧切線21D‧‧‧公側密封部21L‧‧‧公側低熔點層22‧‧‧母構件22A‧‧‧母側帶狀基部22B‧‧‧母部22B1‧‧‧第一母側爪22B2‧‧‧第二母側爪22C1‧‧‧緊密密封層22C2‧‧‧易剝離層22D‧‧‧第一區域22D1‧‧‧第一接合部22D2‧‧‧第二接合部22E‧‧‧延長部22F‧‧‧第二易剝離層22G‧‧‧第二區域22G1‧‧‧波形22G2‧‧‧波形22H‧‧‧第一厚壁部22I‧‧‧薄壁部22J‧‧‧第二厚壁部22K‧‧‧接合區域22L‧‧‧母側低熔點層23‧‧‧卡合部24‧‧‧連結部25‧‧‧突起狀部40‧‧‧第二卡合部41‧‧‧公側鉤部41A‧‧‧第三公側爪42‧‧‧母側鉤部42A‧‧‧第三母側爪51‧‧‧公側密封棒51A‧‧‧公側台座部51B‧‧‧公側凸部52‧‧‧母側密封棒52A‧‧‧母側台座部52B‧‧‧母側凸部52B1‧‧‧直線狀部52B2‧‧‧尖銳部52C‧‧‧按壓部100‧‧‧平面部101‧‧‧側面部102‧‧‧底面部521‧‧‧第一密封棒532‧‧‧第二密封棒L‧‧‧微波爐M‧‧‧特定位置N‧‧‧位置P1‧‧‧食品P2‧‧‧食品S‧‧‧反曲點S0‧‧‧區域S1‧‧‧一部分S2‧‧‧另一部分SG‧‧‧可密封部分SK‧‧‧可接合區域t1‧‧‧厚度t2‧‧‧厚度W‧‧‧位置α‧‧‧角β‧‧‧角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袋體之俯視圖。 圖2係圖4B中之II-II剖視圖。 圖3係圖4B中之III-III剖視圖。 圖4A係表示夾鏈帶中之公構件之熱密封部之俯視圖。 圖4B係表示夾鏈帶中之母構件之熱密封部之俯視圖。 圖5A係將夾鏈帶之公構件密封之公側密封棒之圖。 圖5B係將夾鏈帶之母構件密封之母側密封棒之圖。 圖6係表示作用有袋體之內壓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7A係表示泄放袋體之內壓之狀態者且為中心部之剖視圖。 圖7B係表示泄放袋體之內壓之狀態者且為表示母構件之熱密封部之俯視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袋體之俯視圖。 圖9係表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袋體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10係說明使用第二實施形態之袋體進行烹調之順序之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袋體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12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袋體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12B係表示將第四實施形態之夾鏈帶展開之狀態之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變化例之袋體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又一變化例之袋體之主要部分之俯視圖。 圖15係表示本發明之又一變化例之袋體之主要部分之俯視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母側密封棒之圖。 圖17A係表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之母側密封棒中之第一密封棒之圖。 圖17B係表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之母側密封棒中之第二密封棒之圖。 圖18係表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之袋體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10C‧‧‧收納空間
11A‧‧‧膜
11B‧‧‧膜
22‧‧‧母構件
22D‧‧‧第一區域
22D1‧‧‧第一接合部
22D2‧‧‧第二接合部
23‧‧‧卡合部
S0‧‧‧區域
S1‧‧‧一部分
S2‧‧‧另一部分

Claims (16)

  1. 一種夾鏈帶,其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可接合於構成袋本體之膜之第1及第2帶狀基部、及分別一連串地設置於上述第1及第2帶狀基部且可相互扣卸之第1及第2卡合部者,且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與連設有上述第1卡合部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係於自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緣至上述第1卡合部之位置之間,具有上述膜與上述夾鏈帶可接合時之接合強度不同之至少第1及第2部分,且上述第1部分包含第1樹脂組合物,上述第2部分包含與上述第1樹脂組合物不同之第2樹脂組合物,上述第1部分之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可較上述第2部分之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更高;且上述第1部分係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上,於自一緣至上述第1卡合部側之特定位置為止之間之區域設置為帶狀;上述第2部分係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上,於自上述特定位置至上述第1卡合部之位置為止之間之區域設置為帶狀。
  2. 如請求項1之夾鏈帶,其中上述第1帶狀基部具有延長部,該延長部係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於上述第1及第2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相對於設置有上述第1卡合部之位置而與設置有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較上述第2帶狀基部更長地形成而成,於上述延長部,於與設置有上述第1卡合部之側之面相同之面,設置有沿長度方向設置為帶狀且可與上述膜接合之可密封部分,且 上述可密封部分能以較於上述第1部分之上述第1帶狀基部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低之接合強度接合於上述膜。
  3. 如請求項1之夾鏈帶,其中上述第1帶狀基部具有延長部,該延長部係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於上述第1及第2卡合部卡合之狀態下,相對於設置有上述第1卡合部之位置而與設置有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較上述第2帶狀基部更長地形成而成,於上述延長部,沿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設置有可將該延長部於上述寬度方向切斷之切斷部,於上述延長部之上述切斷部之與上述第1卡合部之位置為相反側設置有可接合於上述膜之可接合區域。
  4. 如請求項1之夾鏈帶,其中上述第2卡合部係公部,上述第1卡合部係母部。
  5. 如請求項1之夾鏈帶,其中上述第1部分係由聚丙烯形成,上述第2部分係由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層形成。
  6. 如請求項1之夾鏈帶,其中上述第1及第2帶狀基部於上述第1及第2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於相對於上述第1及第2卡合部之位置而與設置有上述第1 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側為相反側經由連結部而連結。
  7. 一種袋體,其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可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之袋本體且上述袋本體之內表面安裝如請求項2之夾鏈帶,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和上述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於上述夾鏈帶之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之直線上具有不重疊之部分,且上述第1帶狀基部係接合於與上述第2帶狀基部所接合之袋體之膜對向之袋體之膜,並且於上述可密封部分,與上述第2帶狀基部沿上述夾鏈帶之長度方向呈並列狀地,亦接合於上述第2帶狀基部所接合之袋體之膜而形成第二區域。
  8. 如請求項7之袋體,其中上述第二區域之開口側之端緣為沿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呈波形狀之構成。
  9. 一種袋體,其特徵在於:其係於具有可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之袋本體且上述袋本體之內表面安裝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夾鏈帶,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且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接合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袋本體 之接合部分,於上述夾鏈帶之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之直線上具有不重疊之部分。
  10. 如請求項9之袋體,其中於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之部分且該接合之部分之上述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上,設置有複數處之不存在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之部分之區域。
  11. 如請求項9之袋體,其中於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中,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袋本體接合之區域之形狀係形成為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長度方向上至少1個以上之部位,自與上述收納空間為相反側向上述收納空間側呈凸狀突出。
  12. 如請求項9之袋體,其中上述袋本體具有對向之一對平面部及底面部。
  13. 如請求項9之袋體,其中上述袋本體係角撐袋,具備:一對平面部,其等對向;以及一對側面部及底面部,其等於上述平面部之兩側緣介隔於上述平面部;且上述側面部及上述底面部分別藉由摺線折入至內側。
  14. 如請求項9之袋體,其中上述夾鏈帶之與設置有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袋本體之 接合部分之側相對於上述第1卡合部為相反側的端部,未與上述袋本體接合。
  15. 如請求項9之袋體,其中上述袋本體之上述收納空間之隔著上述第1及第2帶狀基部之相反側的端緣未接合。
  16. 一種袋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製造如下袋體之製造方法,該袋體具備:袋本體,其具有可收納被包裝物之收納空間且由膜製造成;以及夾鏈帶,其具備分別接合於上述袋本體之內表面之第1及第2帶狀基部、及分別一連串地設置於上述第1及第2帶狀基部且可相互扣卸之第1及第2卡合部;且該袋體之製造方法係: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與連設有上述第1卡合部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係於自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之一緣至上述第1卡合部之位置之間,形成上述膜與上述夾鏈帶可接合時之接合強度不同之至少第1及第2部分,且上述第1部分包含第1樹脂組合物,上述第2部分包含與上述第1樹脂組合物不同之第2樹脂組合物;僅將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於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寬度方向上較上述第1卡合部靠上述袋本體之與收納空間側為相反側接合於上述膜,且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較上述第2部分與上述膜之接合強度更高;且上述第1部分係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上,於自一緣至上述第1卡合部側之特定位置為止之間之區域設置為帶狀; 上述第2部分係於上述第1帶狀基部之寬度方向上,於自上述特定位置至上述第1卡合部之位置為止之間之區域設置為帶狀。
TW106100416A 2016-01-07 2017-01-06 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TWI786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2051 2016-01-07
JP2016002051 2016-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6503A TW201726503A (zh) 2017-08-01
TWI786041B true TWI786041B (zh) 2022-12-11

Family

ID=5927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416A TWI786041B (zh) 2016-01-07 2017-01-06 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906701B2 (zh)
EP (1) EP3400825B1 (zh)
JP (2) JP7115855B2 (zh)
KR (1) KR20180100383A (zh)
CN (1) CN108471847B (zh)
TW (1) TWI786041B (zh)
WO (1) WO20171194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5855B2 (ja) * 2016-01-07 2022-08-09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袋体、および袋体の製造方法
JP7290929B2 (ja) * 2018-05-16 2023-06-14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袋体および袋体の製造方法
WO2019221049A1 (ja) * 2018-05-16 2019-11-21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袋体および袋体の製造方法
PL242136B1 (pl) 2019-02-08 2023-01-23 Elplast Europe Spolka Z Ograniczona Odpowiedzialnoscia Zamknięcie strunowe z zabezpieczeniem przed otwarciem oraz opakowanie z zamknięciem strunowym z zabezpieczeniem przed otwarciem
TWI675782B (zh) * 2019-03-11 2019-11-01 黃振正 夾鏈帶
JP7349286B2 (ja) * 2019-08-01 2023-09-22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容器および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容器の製造方法
WO2021060235A1 (ja) 2019-09-27 2021-04-01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ジッパーテープ、テープ付き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064281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科劲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具有密封机构的袋式容器
KR20230131296A (ko) 2021-01-12 2023-09-12 인스턴트 브랜즈 홀딩스 인크. 실리콘 식품 및 음료 저장 용기들
JP1716863S (ja) * 2021-09-02 2022-06-08 包装袋用凸部側ジッパー
WO2023080078A1 (ja) * 2021-11-05 2023-05-11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ジッパーテープおよび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容器
USD1022606S1 (en) 2022-01-11 2024-04-16 Instant Brands Holdings Inc. Combined food and beverage storage container
USD1022604S1 (en) 2022-01-11 2024-04-16 Instant Brands Holdings Inc. Combined food and beverage storage container
USD1022605S1 (en) 2022-01-11 2024-04-16 Instant Brands Holdings Inc. Combined food and beverage storage container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2156A (ja) * 1998-08-26 2000-03-07 Seisan Nipponsha Kk 合成樹脂製チャック付袋体
TW200615208A (en) * 2004-10-12 2006-05-16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ackaging bag with zipper tape
CN1993272A (zh) * 2004-08-12 2007-07-04 希爱化成株式会社 嵌合件以及带嵌合件的包装用袋体
CN101072715A (zh) * 2004-12-07 2007-11-14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卡扣以及带有卡扣的袋
CN102753448A (zh) * 2010-02-12 2012-10-24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卡扣带及带有卡扣带的包装袋
JP2014012552A (ja) * 2012-07-05 2014-01-23 Seisan Nipponsha:Kk 減圧弁付き包装用袋
JP2014069888A (ja) * 2012-10-01 2014-04-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レトルトパウチおよびレトルトパウチの製造方法
CN103998350A (zh) * 2011-12-28 2014-08-20 京洛株式会社 包装袋
JP2015151143A (ja) * 2014-02-12 2015-08-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2652A (en) * 1983-11-16 1985-07-30 Mobil Oil Corporation Plastic bag with air exhaustion valve
JP3655104B2 (ja) * 1998-08-26 2005-06-02 株式会社生産日本社 合成樹脂製チャック付袋体
JP2004136906A (ja) * 2002-10-16 2004-05-13 Hosokawa Yoko Co Ltd 包装体
US20060257533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Plourde Eric P Self-venting reclosable packages
US7437805B2 (en) * 2006-06-23 2008-10-21 Edward Alan Berich Reclosable storage bag closure with internal valving
JP5289773B2 (ja) * 2008-01-10 2013-09-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袋
JP5652462B2 (ja) 2012-12-07 2015-01-14 キユーピー株式会社 レトルトクリームソース、電子レンジ調理用容器詰食品及びクリーム煮料理の調理又は製造方法
JP6271890B2 (ja) 2013-07-12 2018-01-31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袋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51142A (ja) * 2014-02-12 2015-08-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
JP7115855B2 (ja) * 2016-01-07 2022-08-09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袋体、および袋体の製造方法
JP7290929B2 (ja) * 2018-05-16 2023-06-14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袋体および袋体の製造方法
JP7349286B2 (ja) * 2019-08-01 2023-09-22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容器および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容器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2156A (ja) * 1998-08-26 2000-03-07 Seisan Nipponsha Kk 合成樹脂製チャック付袋体
CN1993272A (zh) * 2004-08-12 2007-07-04 希爱化成株式会社 嵌合件以及带嵌合件的包装用袋体
TW200615208A (en) * 2004-10-12 2006-05-16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ackaging bag with zipper tape
CN101072715A (zh) * 2004-12-07 2007-11-14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卡扣以及带有卡扣的袋
CN102753448A (zh) * 2010-02-12 2012-10-24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卡扣带及带有卡扣带的包装袋
CN103998350A (zh) * 2011-12-28 2014-08-20 京洛株式会社 包装袋
JP2014012552A (ja) * 2012-07-05 2014-01-23 Seisan Nipponsha:Kk 減圧弁付き包装用袋
JP2014069888A (ja) * 2012-10-01 2014-04-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レトルトパウチおよびレトルトパウチの製造方法
JP2015151143A (ja) * 2014-02-12 2015-08-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パウ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00383A (ko) 2018-09-10
TW201726503A (zh) 2017-08-01
US20210107703A1 (en) 2021-04-15
CN108471847A (zh) 2018-08-31
EP3400825A4 (en) 2019-10-09
US11305916B2 (en) 2022-04-19
US20190016507A1 (en) 2019-01-17
JP7115855B2 (ja) 2022-08-09
JP7375097B2 (ja) 2023-11-07
US10906701B2 (en) 2021-02-02
CN108471847B (zh) 2022-12-06
WO2017119449A1 (ja) 2017-07-13
JPWO2017119449A1 (ja) 2018-10-25
EP3400825B1 (en) 2021-02-17
JP2022105068A (ja) 2022-07-12
EP3400825A1 (en) 2018-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6041B (zh) 夾鏈帶、袋體、及袋體之製造方法
US10689162B2 (en) Bag with zipper tape
JP5377858B2 (ja) チャックテープ、チャックテープ付き包装袋およびチャックテープ付き包装袋の製造装置
TWI613127B (zh) 具夾鏈帶之袋體及其製造方法
JP4805742B2 (ja) チャックテープ付き包装袋
US20060257056A1 (en) Packaging bag with steam releasing function and package body using the packaging bag
WO1998014383A1 (fr) Recipient en plastique avec fermeture
JP6514896B2 (ja) ジッパーテープ、ジッパーテープ付袋体、および、ジッパーテープ付袋体の製造方法
JP6487215B2 (ja) ジッパーテープ、ジッパーテープ付袋体、および、ジッパーテープ付袋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041544A (ja) 蒸気抜き機能を有する包装袋と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JP4710378B2 (ja) 易引き裂き性を有する包装袋
JP2006213368A (ja) ピロー包装体
WO2023080078A1 (ja) ジッパーテープおよび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容器
JP2009137635A (ja) ファスナ付き密閉袋
JP2008056345A (ja) ファスナ付き袋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47352A (ja) チャック付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2019137466A (ja)
WO2023127906A1 (ja) チャック及びチャック付き電子レンジ用包装袋
JP7197877B2 (ja) 包装袋
JP2007261640A (ja) 加熱殺菌可能なファスナー及び包装袋
JP6713814B2 (ja) 包装袋
JP2023183149A (ja) 開封弁付き包装体
JP2020147331A (ja)
JP2023074721A (ja) ジッパーテープ付き容器
JP2015212150A (ja) 電子レンジ対応型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