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4379B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4379B
TWI774379B TW110117871A TW110117871A TWI774379B TW I774379 B TWI774379 B TW I774379B TW 110117871 A TW110117871 A TW 110117871A TW 110117871 A TW110117871 A TW 110117871A TW I774379 B TWI774379 B TW I7743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dth direction
control unit
engin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7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0424A (zh
Inventor
瀧口翔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0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437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 B62J45/42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具備覆蓋頭管之一側方之外裝外殼、支持構件、通信裝置、保持器、及引擎控制單元。支持構件係樹脂製,配置於外裝外殼之內側,固定於車體框架。通信裝置配置於外裝外殼與支持構件之間,能夠與攜帶型通信終端通信。保持器係樹脂製,朝車寬方向內側開口,於外裝外殼之內側以覆蓋通信裝置周圍之方式固定於支持構件,保持通信裝置。引擎控制單元配置於通信裝置與支持構件之間。通信裝置及引擎控制單元之對應於車寬方向之尺寸,小於對應於車輛前後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之尺寸。通信裝置於車輛側視下重疊於引擎控制單元。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
先前,已知有一種具備能夠與攜帶型通信終端通信之通信裝置之跨坐型車輛(參照日本專利第4835239號公報)。通信裝置配置於外裝外殼之內側,該外裝外殼覆蓋頭管之側方。又,在專利文獻1之跨坐型車輛中,於通信裝置之上載置有引擎控制單元。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對於具備通信裝置及引擎控制單元之跨坐型車輛,希望實現車輛之小型化,同時提高通信裝置之防盜性能。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對跨坐型車輛實現車輛之小型化,同時提高通信裝置之防盜性能。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具備車體框架、引擎、外裝外殼、支持構件、通信裝置、保持器、及引擎控制單元。車體框架包含頭管。引擎由車體框架支持。外裝外殼覆蓋頭管之一側方。支持構件係樹脂製,配置於外裝外殼之內側,固定於車體框架。通信裝置配置於外裝外殼與支持構件之間,能夠與攜帶型通信終端通信。保持器係樹脂製,朝車寬方向內側開口,於外裝外殼之內側以覆蓋通信裝置周圍之方式固定於支持構件,保持通信裝置。引擎控制單元配置於通信裝置與支持構件之間,控制引擎。通信裝置及引擎控制單元之對應於車寬方向之尺寸,小於對應於車輛前後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之尺寸。通信裝置於車輛側視下重疊於引擎控制單元。
於本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中,通信裝置及引擎控制單元之對應於車寬方向之尺寸,小於對應於車輛前後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之尺寸,通信裝置於車輛側視下與引擎控制單元重疊。又,保持器朝車寬方向內側開口,因此可將通信裝置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靠近車輛中心之位置。藉此,即便於以在車寬方向上重疊之方式配置通信裝置及引擎控制單元之情形時,亦可實現車輛之小型化。又,保持器於外裝外殼之內側以覆蓋通信裝置周圍之方式固定於支持構件,因此可實現提高通信裝置之防盜性能。又,引擎控制單元配置於通信裝置與支持構件之間,因此可實現提高引擎控制單元之防盜性能。進而,相對較重之引擎控制單元較通信裝置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更靠近車輛中心之位置,因此行駛時之穩定性變高。
引擎控制單元可包含朝向與車寬方向不同之方向之第1連接器部。保持器可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第1連接器部。於此情形時,與引擎控制單元之第1連接器部連接之纜線難以從外部拆卸,因此防盜性能進一步提高。
通信裝置可進而包含第2連接器部,該第2連接器部朝向與第1連接器部所朝向之方向相反之方向。於此情形時,通信裝置之連接器與引擎控制單元之連接器相互朝向相反方向,因此接線變得容易。
保持器可包含防止通信裝置從開口脫離之複數個按壓部。於此情形時,通信裝置並非藉由金屬性構件而是藉由包含樹脂製之保持器之按壓部而保持,因此可維持通信裝置之良好通信狀態。
跨坐型車輛可進而具備至少1個緩衝材,該緩衝材配置於通信裝置與保持器之間,抑制從保持器傳遞至上述通信裝置之振動。於此情形時,可藉由緩衝材抑制從保持器傳遞至通信裝置之振動。
保持器可進而包含導引部,該導引部導引配置於保持器周圍之電纜。於此情形時,可藉由導引部導引電纜。
保持器可包含沿車寬方向延伸之側壁。於側壁可形成孔,該孔用以藉由夾具對配置於保持器周圍之電纜進行固定。於此情形時,可藉由夾具固定而導引電纜。
跨坐型車輛可進而具備電池,該電池配置於在車輛俯視下與保持器重疊之位置。支持構件可包含載置電池之載置部。於此情形時,可實現車輛之小型化。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對於跨坐型車輛,可實現車輛之小型化,同時提高通信裝置之防盜性能。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之用語係以駕駛跨坐型車輛100時之騎乘者所觀察之方向為基準進行說明。又,所謂車寬方向外側,意指於車寬方向上遠離跨坐型車輛中心之側。又,所謂車寬方向內側,意指於車寬方向上靠近跨坐型車輛中心之側。
圖1係跨坐型車輛100之左視圖。圖2係跨坐型車輛100之俯視圖。跨坐型車輛100係速克達。跨坐型車輛100具備車體框架2、轉向裝置3、車體外殼4、前輪5、後輪6、引擎7、及座部8。
車體框架2包含頭管11、及主框架12。頭管11向前下方延伸。頭管11於車寬方向上配置於跨坐型車輛100之中心。
主框架12之前端連接於頭管11。主框架12從頭管11向左右分支,並從頭管11向後方延伸。再者,「連接」並不限於直接連接,亦包括間接連接。又,「連接」並不限於不同之構件相互固定,亦包括一體構件中複數個部分連續之情況。
轉向裝置3可旋轉地由頭管11支持。該轉向裝置3包含前叉14、及把手部15。前叉14向前下方延伸。前叉14之下端連接於前輪5。把手部15連接於前叉14。把手部15包含:把手桿15a,其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握把部15b,其設置於把手桿15a之兩端。於把手部15之前方配置有風擋16。於把手部15與風擋16之間配置有顯示速度等之儀錶單元17。
車體外殼4覆蓋車體框架2。車體外殼4包含前外殼20、外裝外殼21L、21R、背面外殼22、護腿板23、及側外殼24。前外殼20配置於頭管11之前方,覆蓋頭管11之前方。外裝外殼21L、21R覆蓋頭管11之一側方。外裝外殼21L覆蓋頭管11之左側方。外裝外殼21R覆蓋頭管11之右側方。外裝外殼21L、21R連接於前外殼20。外裝外殼21L、21R從前外殼20向後方延伸。於圖示之實施方式中,外裝外殼21L、21R與前外殼20為一體。再者,外裝外殼21L、21R亦可與前外殼20為不同個體。
背面外殼22配置於頭管11之後方,從後方覆蓋頭管11。護腿板23配置於背面外殼22之左右。於護腿板23之下部配置有左右一對擱腳台25。側外殼24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主框架12之側方。側外殼24從護腿板23向後方延伸。
前輪5可旋轉地由前叉14支持。後輪6可旋轉地由擺臂18支持,該擺臂18配置於引擎7之後方。
引擎7配置於座部8之下方。引擎7由車體框架2支持。於本實施方式中,引擎7由主框架12支持。
座部8配置於背面外殼22之後方。座部8配置於主框架12及側外殼24之上部。座部8沿車輛前後方向延伸。
如圖3所示,跨坐型車輛100包含通信裝置9、及控制引擎7之引擎控制單元10。圖3係用以說明連接於通信裝置9之裝置之方塊圖。通信裝置9連接於儀錶單元17。通信裝置9例如記錄跨坐型車輛100之行駛資料。通信裝置9能夠與頭戴式耳機27無線通信。通信裝置9能夠藉由無線及/或有線而與智慧型手機等攜帶型通信終端28通信。可在安裝於攜帶型通信終端28之專用應用程式等確認由通信裝置9記錄之行駛資料。儀錶單元17與引擎控制單元10及設置於把手部15之把手開關29連接。
圖4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4之狀態下從前方觀察通信裝置9周邊而得之立體圖。圖5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4之狀態下從後方觀察通信裝置9周邊而得之立體圖。圖6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4之狀態下從左側方觀察通信裝置9周邊而得之側視圖。如圖4至圖6所示,跨坐型車輛100具備支持構件30、保持器32、電池34、及主線束36。
支持構件30係樹脂製。支持構件30配置於外裝外殼21L之內側。支持構件30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較車輛中心更右方。支持構件30較車體框架2配置於車寬方向更外側。支持構件30從車寬方向外側固定於車體框架2。如圖5所示,支持構件30藉由螺栓37緊固於主框架12。於支持構件30固定有點火感應圈35。點火感應圈35配置於通信裝置9及引擎控制單元10之下方。
支持構件30包含載置部30a、保持部30b、及固定部30c、30d(參照圖7)。於載置部30a載置電池34。載置部30a沿車寬方向及車輛前後方向延伸。載置部30a於車輛俯視下形成為大致矩形狀。於載置部30a形成有壁部30e,該壁部30e以包圍電池34之側部之一部分之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
保持部30b從載置部30a之車寬方向內側之端部向下方延伸。保持部30b形成為板狀。保持部30b之下端較載置部30a之車寬方向外側之端部位於車寬方向更內側。保持部30b係用以保持引擎控制單元10之部分。
固定部30c、30d係供螺栓52插入之孔。如圖5所示,固定部30c、30d較保持部30b配置於車寬方向更外側。固定部30d較固定部30c配置於更後下方。
主線束36係複數個電纜之束。主線束36之一部分於載置部30a之下部沿車輛前後方向延伸。
圖7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4及保持器32之狀態下從左側方觀察通信裝置9周邊而得之側視圖。引擎控制單元10於車輛側視下具有大致矩形狀。引擎控制單元10配置於通信裝置9與支持構件30之間。引擎控制單元10較通信裝置9配置於車寬方向更內側。引擎控制單元10之對應於車寬方向之尺寸,小於對應於車輛前後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之尺寸。引擎控制單元10之厚度方向與車寬方向一致。引擎控制單元10之上端及下端從前方朝後方而向下方傾斜。引擎控制單元10之前端及後端從上方朝下方而向前方傾斜。
引擎控制單元10於保持部30b之車寬方向外側,例如藉由安裝於保持部30b之橡膠帶38而保持於保持部30b。橡膠帶38以沿車輛上下方向橫穿引擎控制單元10之方式安裝於保持部30b。橡膠帶38將引擎控制單元10壓抵於保持部30b。
引擎控制單元10包含第1連接器部10a。第1連接器部10a朝向與車寬方向不同之方向。本實施方式中之第1連接器部10a朝向車輛後方。第1連接器部10a包含複數個母端子10b。各個母端子10b供從主線束36分支之電纜39插入。
通信裝置9配置於外裝外殼21L與支持構件30之間。通信裝置9配置於引擎控制單元10與外裝外殼21L之間。通信裝置9於車輛側視下與引擎控制單元10重疊。通信裝置9於車輛俯視下不與引擎控制單元10重疊。通信裝置9於車寬方向上遠離引擎控制單元10而配置。通信裝置9於車輛側視下具有大致矩形狀。通信裝置9之對應於車寬方向之尺寸,小於對應於車輛前後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之尺寸。通信裝置9之厚度方向與車寬方向一致。
圖8係從車寬方向內側觀察通信裝置9及保持器32而得之圖。通信裝置9包含第2連接器部9a。第2連接器部9a朝向與車寬方向不同之方向。第2連接器部9a較佳為朝向與第1連接器部10a所朝向之方向相反之方向。本實施方式中之第2連接器部9a朝向車輛前方。第2連接器部9a包含公端子9b、9c及母端子9d。公端子9b供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電壓差動信號)信號用電纜71插入。公端子9c供連接於USB插口(未圖示)之電纜72插入。母端子9d供從主線束36分支之電纜73插入。
保持器32係樹脂製。保持器32保持通信裝置9。保持器32配置於外裝外殼21L之內側。保持器32以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通信裝置9之周圍之方式固定於支持構件30。保持器32朝車寬方向內側開口。保持器32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第1連接器部10a。
圖9係保持器32之立體圖。如圖8及圖9所示,保持器32包含收容部40、凸緣部41、固定部42a、42b、按壓部43a~43f、導引部44、側壁45、及扣合爪46。
收容部40收容通信裝置9。收容部40朝車寬方向內側開口。收容部40以從車寬方向內側朝車寬方向外側膨脹之方式形成。收容部40於車輛側視下具有大致矩形狀。收容部40包含:前面部40a、後面部40b、上表面部40c、下表面部40d、及側面部40e。
前面部40a及後面部40b沿車寬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延伸,相互相對。於前面部40a,形成有供插入至通信裝置9之電纜71~73通過之複數個孔40f。孔40f朝前方開口。孔40f較第2連接器部9a之公端子9b、9c及母端子9d配置於車輛更前方。因此,於從公端子9b、9c及母端子9d卸除電纜71~73時,需要將保持器32從支持構件30卸除。即,於保持器32固定於支持構件30之狀態下,為無法從外部卸除電纜71~73之構造。再者,如圖5所示,與公端子9b、9c及母端子9d連接之電纜71~73之連接器從保持器32露出於外部。藉此,可抑制保持器32之大型化。
上表面部40c及下表面部40d沿車寬方向及車輛前後方向延伸,且相互相對。側面部40e與前面部40a、後面部40b、上表面部40c及下表面部40d之各者之車寬方向外側之端部連接。側面部40e沿車輛上下方向及車輛前後方向延伸。於側面部40e之後部,形成有露出通信裝置9之一部分之開口。
凸緣部41較收容部40配置於車寬方向更內側。凸緣部41較通信裝置9配置於車寬方向更內側。凸緣部41包含:上凸緣部41a,其從上表面部40c向上方延伸;後凸緣部41b,其從後面部40b向後方延伸;以及下凸緣部41c,其從下表面部40d向下方延伸。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及圖6所示,藉由後凸緣部41b及下凸緣部41c,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第1連接器部10a之複數個母端子10b。因此,於從母端子10b卸除電纜39時,需要將保持器32從支持構件30卸除。再者,亦可藉由收容部40,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第1連接器部10a之複數個母端子10b。
固定部42、43係供螺栓52插入之孔。固定部42、43藉由螺栓52緊固於支持構件30。固定部42、43形成於凸緣部41。固定部42形成於上凸緣部41a。固定部43形成於下凸緣部41c。固定部43較固定部42配置於後下方。
按壓部43a~43f防止通信裝置9從保持器32脫離。詳細而言,按壓部43a~43f防止通信裝置9從收容部40脫離。按壓部43a~43d較側面部40e配置於車寬方向更內側,與側面部40e在車寬方向上重疊。按壓部43a~43d與朝向車寬方向內側之通信裝置9之側面接觸。按壓部43a、43b防止通信裝置9之前部從收容部40脫離。按壓部43a、43b形成為板狀。按壓部43a形成於前面部40a與上表面部40c之交界附近。按壓部43b形成於前面部40a與下表面部40d之交界附近。按壓部43c、43d從上下方向夾住通信裝置9之後部。按壓部43c、43d形成為爪狀,防止通信裝置9之後部從收容部40脫離。按壓部43c形成於靠近上表面部40c之位置。按壓部43d形成於靠近下表面部40d之位置。
按壓部43e、43f從前面部40a之內側面向後方突出。按壓部43e、43f與通信裝置9之前面接觸。按壓部43e沿車輛上下方向與按壓部43f分離。
此處,跨坐型車輛100具備至少1個緩衝材56。緩衝材56配置於通信裝置9與保持器32之間。緩衝材56抑制從保持器32傳遞至通信裝置9之振動。緩衝材56由海綿等緩衝材、或者橡膠等彈性體構成。於本實施方式中,於通信裝置9與保持器32之間設置有4個緩衝材56a~56d。
緩衝材56a配置於通信裝置9之上表面與後面部40b之間。緩衝材56b配置於通信裝置9之下表面與下表面部40d之間。緩衝材56c配置於通信裝置9之後面與後面部40b之間。緩衝材56d配置於朝向車寬方向外側之通信裝置9之側面與側面部40e之間。藉此,於通信裝置9收容於收容部40之狀態下,前面部40a、後面部40b、上表面部40c、下表面部40d及側面部40e經由緩衝材56與通信裝置9接觸。即,通信裝置9遠離前面部40a、後面部40b、上表面部40c、下表面部40d及側面部40e而配置。
導引部44導引配置於保持器32周圍之電纜。導引部44從上凸緣部41a向上方延伸。導引部44形成為板狀。導引部44例如限制主線束36向車寬方向內側移動。又,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導引部44使電纜74與主線束36分離,以不使連接於未圖示之啟動馬達之電纜74與主線束36摩擦。
側壁45連接於前面部40a。側壁45從前面部40a進而向車寬內側延伸。於側壁45形成有孔45a,該孔45a用以藉由夾具78固定配置於保持器32周圍之電纜。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連接於把手開關29之電纜75藉由夾具78而固定。
扣合爪46從側壁45進而向車寬方向內側延伸,前端向前方延伸。如圖7所示,扣合爪46扣合於扣合孔30f,該扣合孔30f形成於支持構件30之保持部30b。於扣合爪46扣合於扣合孔30f之狀態下,固定部42、43藉由螺栓52緊固於支持構件30。
圖10係卸除了車體外殼4之狀態下之電池34周邊之俯視圖。如圖10所示,電池34配置於在車輛俯視下與保持器32重疊之位置。電池34於車輛俯視下與通信裝置9及引擎控制單元10重疊。支持構件30之載置部30a較保持器32向車寬方向更外側延伸。於車輛俯視下,收容部40之側面部40e較壁部30e之車寬方向上之最外端位於車寬方向更內側。
於上述實施方式之跨坐型車輛100中,通信裝置9及引擎控制單元10之對應於車寬方向之尺寸,小於對應於車輛前後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之尺寸,通信裝置9於車輛側視下與引擎控制單元10重疊。又,保持器32朝車寬方向內側開口,因此可將通信裝置9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靠近車輛中心之位置。藉此,即便於將通信裝置9及引擎控制單元10以在車寬方向上重疊之方式配置之情形時,亦可實現車輛之小型化。又,保持器32於外裝外殼21L之內側以覆蓋通信裝置9周圍之方式固定於支持構件30,因此可實現提高通信裝置9之防盜性能。又,引擎控制單元10配置於通信裝置9與支持構件30之間,因此可實現提高引擎控制單元10之防盜性能。進而,相對較重之引擎控制單元10較通信裝置9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靠近車輛中心之位置,因此行駛時之穩定性變高。
保持器32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第1連接器部10a,因此與第1連接器部10a連接之電纜39難以從外部拆卸。藉此,引擎控制單元10之防盜性能進一步變高。又,通信裝置9之第2連接器部9a朝向與第1連接器部10a相反之方向,因此第1連接器部10a及第2連接器部9a之接線變得容易。
通信裝置9並非藉由金屬性構件而是藉由包含樹脂製之保持器32之按壓部43a~43f而保持,因此可維持通信裝置9之良好通信狀態。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跨坐型車輛100不限於速克達,亦可為其他車輛。車體框架2、車體外殼4及支持構件30之構造亦可變更。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支持構件30配置於外裝外殼21L之內側,但支持構件30亦可配置於外裝外殼21R之內側。即,通信裝置9及引擎控制單元10亦可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之較車輛中心更右方。
按壓部43a~43f之形狀或配置亦可變更。緩衝材56之形狀或配置亦可變更。
2:車體框架 3:轉向裝置 4:車體外殼 5:前輪 6:後輪 7:引擎 8:座部 9:通信裝置 9a:第2連接器部 9b, 9c:公端子 9d:母端子 10:引擎控制單元 10a:第1連接器部 10b:母端子 11:頭管 12:主框架 14:前叉 15:把手部 15a:把手桿 15b:握把部 16:風擋 17:儀錶單元 18:擺臂 20:前外殼 21L, 21R:外裝外殼 22:背面外殼 23:護腿板 24:側外殼 25:擱腳台 27:頭戴式耳機 28:攜帶型通信終端 29:把手開關 30:支持構件 30a:載置部 30b:保持部 30c, 30d:固定部 30e:壁部 30f:扣合孔 32:保持器 34:電池 35:點火感應圈 36:主線束 37:螺栓 38:橡膠帶 39:電纜 40:收容部 40a:前面部 40b:後面部 40c:上表面部 40d:下表面部 40e:側面部 40f:孔 41:凸緣部 41a:上凸緣部 41b:後凸緣部 41c:下凸緣部 42, 43:固定部 42a, 42b:固定部 43a, 43b, 43c, 43d, 43e, 43f:按壓部 44:導引部 45:側壁 45a:孔 46:扣合爪 52:螺栓 56:緩衝材 56a, 56b, 56c, 56d:緩衝材 71:電纜 72:電纜 73:電纜 74:電纜 75:電纜 78:夾具 100:跨坐型車輛
圖1係跨坐型車輛之左視圖。 圖2係跨坐型車輛之俯視圖。 圖3係用以說明連接於通信裝置之裝置之方塊圖 圖4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之狀態下從前方觀察通信裝置周邊而得之立體圖。 圖5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之狀態下從後方觀察通信裝置周邊而得之立體圖。 圖6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之狀態下從左側方觀察通信裝置周邊而得之側視圖。 圖7係於卸除了車體外殼及保持器之狀態下從左側方觀察通信裝置周邊而得之側視圖。 圖8係從車寬方向內側觀察通信裝置及保持器而得之圖。 圖9係保持器之立體圖。 圖10係卸除了車體外殼4之狀態下之通信裝置9周邊之俯視圖。
9:通信裝置
10:引擎控制單元
17:儀錶單元
27:頭戴式耳機
28:攜帶型通信終端
29:把手開關

Claims (8)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車體框架,其包含頭管;引擎,其由上述車體框架支持;外裝外殼,其覆蓋上述頭管之一側方;樹脂製支持構件,其配置於上述外裝外殼之內側,固定於上述車體框架;通信裝置,其配置於上述外裝外殼與上述支持構件之間,可與攜帶型通信終端通信;樹脂製保持器,其朝車寬方向內側開口,於上述外裝外殼之內側以覆蓋上述通信裝置周圍之方式固定於上述支持構件,保持上述通信裝置;以及引擎控制單元,其配置於上述通信裝置與上述支持構件之間,控制上述引擎;上述通信裝置及上述引擎控制單元之對應於車寬方向之尺寸,各自小於對應於車輛前後方向及車輛上下方向之尺寸,上述通信裝置於車輛側視下與上述引擎控制單元重疊。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引擎控制單元包含朝向與車寬方向不同之方向之第1連接器部,上述保持器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上述第1連接器部。
  3.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通信裝置進而包含第2連接器部,該第2連接器部朝向與上述第1連接器部所朝向之方向相反之方向。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保持器包含防止上述通信裝置從上述開口脫離之複數個按壓部。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至少1個緩衝材,其配置於上述通信裝置與上述保持器之間,抑制從上述保持器傳遞至上述通信裝置之振動。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保持器進而包含導引部,該導引部導引配置於上述保持器周圍之電纜。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保持器包含沿車寬方向延伸之側壁,於上述側壁形成有孔,該孔係用以藉由夾具對配置於上述保持器周圍之電纜進行固定。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電池,其配置於在車輛俯視下與上述保持器重疊之位置;上述支持構件包含載置上述電池之載置部。
TW110117871A 2020-06-19 2021-05-18 跨坐型車輛 TWI774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6181A JP6782383B1 (ja) 2020-06-19 2020-06-19 鞍乗型車両
JP2020-106181 2020-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424A TW202200424A (zh) 2022-01-01
TWI774379B true TWI774379B (zh) 2022-08-11

Family

ID=73043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7871A TWI774379B (zh) 2020-06-19 2021-05-18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25869B1 (zh)
JP (1) JP6782383B1 (zh)
TW (1) TWI774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6414B2 (ja) * 2020-09-03 2023-03-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2024054461A (ja) * 2022-10-05 2024-04-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3999A (ja) * 2010-03-10 2011-09-22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4148223A (ja) * 2013-01-31 2014-08-21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通信ユニットの配置構造
JP2019202704A (ja) * 2018-05-25 2019-11-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設定変更システム、変更装置、変更指示プログラム、及び乗物設定変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6919A (en) 1969-03-26 1971-11-02 Precision Valve Corp Water purifier
JP4835239B2 (ja) * 2006-04-06 2011-12-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145196B2 (ja) * 2008-11-14 2013-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3071566A (ja) * 2011-09-27 2013-04-22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のモバイル端末収納構造
EP3747748B1 (en) * 2018-01-31 2022-07-13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3999A (ja) * 2010-03-10 2011-09-22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4148223A (ja) * 2013-01-31 2014-08-21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通信ユニットの配置構造
JP2019202704A (ja) * 2018-05-25 2019-11-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設定変更システム、変更装置、変更指示プログラム、及び乗物設定変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82383B1 (ja) 2020-11-11
JP2022001452A (ja) 2022-01-06
TW202200424A (zh) 2022-01-01
EP3925869A1 (en) 2021-12-22
EP3925869B1 (en) 2023-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4379B (zh) 跨坐型車輛
CA2735021C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of motorcycle
JP2011000912A (ja)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取付構造
EP2302716A1 (en) Peripheral structure of battery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938249B2 (ja)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TWI712534B (zh) 跨坐型車輛
TWI710485B (zh) 跨坐型車輛之usb端子單元配置構造
CN111688851A (zh) 鞍骑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结构
WO2019188784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usb端子ユニット構造
US7549495B2 (en) Motorcycle
JP677831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JP6989637B2 (ja) ハーネス接続構造
TWI710486B (zh) 跨坐型車輛之usb端子單元構造
JP648788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TWI630139B (zh) 跨坐型車輛及將追蹤裝置安裝至跨坐型車輛之安裝方法
EP4257466A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7283362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8143018A (ja) 電動車両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
JP5656818B2 (ja) 鞍乗型車両
WO2019188985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usb端子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JP2019172163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端子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JP2013208947A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