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4251B - 記憶體系統 - Google Patents

記憶體系統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4251B
TWI764251B TW109128932A TW109128932A TWI764251B TW I764251 B TWI764251 B TW I764251B TW 109128932 A TW109128932 A TW 109128932A TW 109128932 A TW109128932 A TW 109128932A TW I764251 B TWI764251 B TW I7642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utput
signal
memory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5568A (zh
Inventor
山本健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5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5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25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223User address space allocation, e.g. contiguous or non contiguous base addressing
    • G06F12/023Free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G06F12/0238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 G06F12/0246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in block erasable memory, e.g. flash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68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0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 G11C7/1051Data output circuits, e.g. read-out amplifiers, data output buffers, data output registers, data output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s
    • G11C7/1063Control signal output circuits, e.g. status or busy flags, feedback command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22Read-write [R-W] timing or clocking circuits; Read-write [R-W] control signal generator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72Details relating to flash memory management
    • G06F2212/7201Logical to physical mapping or translation of blocks or pages

Abstract

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於用以對控制器進行輸出之處理所需之待機時間tWHR2 之期間內,輸出讀取啟用信號RE及/RE,使信號DQS及/DQS及信號DQ中預先設定之虛設資料自輸出電路輸出。

Description

記憶體系統
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記憶體系統。
已知一種作為半導體記憶裝置之NAND(Not-AND:反及)型快閃記憶體。
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可提高資料之讀出可靠性之記憶體系統。
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具備:半導體記憶體;及控制器,其賦予自上述半導體記憶體讀出資料之指示;且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具備:記憶胞電晶體,其保持資料;輸出電路,其對自上述記憶胞電晶體讀出之資料,進行用以輸出至上述控制器之處理;及資料產生電路,其產生第1資料;且於讀出上述資料時,上述控制器於上述輸出電路進行上述處理之第1期間內將第1信號輸出至上述半導體記憶體,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基於上述第1信號而產生第2信號,於第1期間與第2期間之期間,將上述第1資料與上述第2信號一起輸出至上述控制器,於上述第2期間結束後,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將自上述記憶胞電晶體讀出之資料與上述第2信號一起輸出至上述控制器。
05h:指令信號
1:記憶體系統
2:記憶體控制器
3:NAND型快閃記憶體
4:主機機器
5:主機介面電路(主機I/F)
6:內置記憶體(RAM)
7:處理器
8:緩衝記憶體
9:NAND介面電路
10:ECC電路
11:記憶胞陣列
12:輸入輸出電路
12A:輸入電路
12B:輸出電路
12C:控制電路
13:邏輯控制電路
13a:修正電路
14:資料產生電路
15:暫存器
15A:指令暫存器
15B:位址暫存器
16:序列發生器
17:電壓產生電路
18:驅動器
19:列解碼器
20:感測放大器
20A:感測放大器單元
20B:資料暫存器
21:輸入輸出用焊墊群
22:邏輯控制用焊墊群
31A:移位暫存器單元
31B:移位暫存器
31C:正反器
31D:多工器(MUX)
ADD:位址
ALE:位址鎖存啟用信號
BL(BL0~BL(m-1)):位元線
BLK(BLK0、BLK1、…):區塊
CLE:指令鎖存啟用信號
/CE:晶片啟用信號
CMD:指令
CU:胞單元
D:輸入端子
DAT:資料
DQ:資料信號
DQ0~DQ7:信號線
DQS:資料選通信號
/DQS:資料選通信號
E0h:指令信號
MT0~MT63:記憶胞電晶體
NS:NAND串
/RB:就緒/忙碌信號
RE:讀取啟用信號
/RE:讀取啟用信號
S1~S8:步驟
S11~S14:步驟
SGD0~SGD3:選擇閘極線
SGS:選擇閘極線
SL:源極線
ST1:選擇電晶體
ST2:選擇電晶體
SU0~SU3:串單元
tDQSRE:期間
tDQSRE’:期間
tFEAT:設定時間
tRC:時間
tRP:時間
tWB:時間
tWC:時間
tWHR2:待機時間
tWHR2’:待機時間
/WE:寫入啟用信號
WL0~WL63:字元線
/WP:寫入保護信號
XXh:讀取指令
圖1係概念性顯示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之整體構成之方塊圖。
圖2係顯示NAND型快閃記憶體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係顯示NAND型快閃記憶體之記憶胞陣列之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4係顯示輸出電路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5係與實施形態比較之對象例之流程圖。
圖6A係用以對與實施形態比較之對象例之資料輸出動作進行說明之時序圖。
圖6B係用以對第1實施形態之資料輸出動作之電源輸出之穩定化進行說明之時序圖。
圖7係用以對第1實施形態之資料輸出動作之電源輸出之穩定化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8係顯示第1設定例之待機時間及延遲時間之各信號之時序之時序圖。
圖9係顯示第2設定例之待機時間及延遲時間之各信號之時序之時序圖。
圖10係顯示第3設定例之待機時間及延遲時間之各信號之時序之時序圖。
圖11係顯示第4設定例之待機時間及延遲時間之各信號之時序之時序圖。
圖12係用以對第2實施形態之資料輸出動作之電源輸出之穩定化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13係用以對第3實施形態之資料輸出動作之電源輸出之穩定化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14係用以對第4實施形態之資料輸出動作之電源輸出之穩定化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15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電待機時間及延遲時間之各信號之時序之時序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例示用以將發明之技術思想具體化之裝置。圖式係模式性或概念性者,各圖式之尺寸及比例等未必與實物相同。又,並非藉由構成要件之形狀、構造、配置等,特定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另,於以下之說明中,對具有大致相同之功能及構成之構成要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對第1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進行說明。
<記憶體系統整體構成>
圖1係概念性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1之整體構成之構成圖。
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系統1至少具備半導體記憶體3、與控制該半導體記憶體3之記憶體控制器(控制器)2。於本實施形態中,半導體記憶體3為非揮發性記憶體即可,較佳為例如NAND型快閃記憶體。於以下之說明中,對作為半導體記憶裝置應用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例進行說明。
可將該等記憶體控制器2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3組合構成1個半導體裝置。作為其一例,有SD(Secure Digital:安全數位)TM卡等記憶卡、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驅動器)等。又,記憶體控制器2可 使用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統)等。
NAND型快閃記憶體3具備複數個記憶胞電晶體,且非揮發地記憶資料。記憶體控制器2藉由NAND匯流排連接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3。再者,記憶體控制器2藉由主機匯流排亦與外部之主機機器4連接。該記憶體控制器2控制NAND型快閃記憶體3,且響應自主機機器4接收到之命令,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進行存取。主機機器4為例如數位相機或個人電腦等,主機匯流排為依據例如SDTM介面之匯流排。NAND匯流排進行依據NAND介面之信號之收發。
<記憶體控制器2之構成>
參照圖1,對記憶體控制器2之構成之細節進行說明。
記憶體控制器2控制NAND型快閃記憶體3。作為具體例,記憶體控制器2進行將資料寫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並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讀出已記憶之資料的控制。
記憶體控制器2具備主機介面電路(主機I/F)5、內置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6、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7、緩衝記憶體8、NAND介面電路(NANDI/F)9、及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錯誤檢查與校正)電路10。再者,根據設計,除此以外亦搭載各種構成部位。
主機介面電路5經由主機匯流排與主機機器4連接,並將自主機機器4接收到之命令及資料分別傳送至處理器7及緩衝記憶體8。又,根據處理器7之命令,將緩衝記憶體8內之資料傳送至主機機器4。
處理器7控制記憶體控制器2整體之動作。例如,處理器7於自主機機器4接收到寫入資料之命令時,根據該接收,對NAND介面電 路9發行寫入命令。資料之讀出及抹除時亦同樣。又,處理器7執行損耗均衡等用以管理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各種處理。另,以下說明之記憶體控制器2之動作可藉由處理器7執行軟體(韌體)而實現,或亦可由硬體實現。
NAND介面電路9經由NAND匯流排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3連接,且負責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通信。且,NAND介面電路9基於自處理器7接收到之命令,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送及接收各種信號。緩衝記憶體8暫時保持寫入資料或讀出資料。
內置記憶體(RAM)6為例如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或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等半導體記憶體,且作為處理器7之作業區域使用。且,內置記憶體6保持用以管理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韌體或各種管理表格等。
ECC電路10進行記憶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資料相關之錯誤檢測及錯誤校正處理。即,ECC電路10於寫入資料時產生錯誤校正碼,並將此賦予至寫入資料,於讀出資料時,解碼錯誤校正碼。
<NAND型快閃記憶體之NAND匯流排>
參照圖2,對NAND匯流排進行說明。
記憶體控制器2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3藉由NAND匯流排連接。NAND匯流排包含複數條信號線,分成與連接於輸入輸出電路12之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連接之信號線群、及與連接於邏輯控制電路13之邏輯控制用焊墊群22連接之信號線群。
該等信號線進行依據NAND介面之晶片啟用信號/CE、指 令鎖存啟用信號CLE、位址鎖存啟用信號ALE、寫入啟用信號/WE、讀取啟用信號/RE、寫入保護信號/WP、及就緒/忙碌信號/RB、資料信號DQ、資料選通信號DQS、以及/DQS之收發。信號CLE、ALE、/WE、/RE、及/WP由NAND型快閃記憶體3接收。又,信號/RB及信號/CE分別由NAND型快閃記憶體3接收。
晶片啟用信號/CE係用以啟用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信號。指令鎖存啟用信號CLE可將作為資料信號DQ發送之指令CMD鎖存至後述之暫存器15之指令暫存器15A。信號CLE將信號CLE為“H(高(High))”位準之期間流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信號DQ為指令CMD之情況通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信號DQ為例如8bit(位元)之信號。
位址鎖存啟用信號ALE可將作為資料信號DQ發送之位址ADD鎖存至後述之暫存器15之位址暫存器15B。信號ALE將信號ALE為“H”位準之期間流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信號DQ為位址ADD之情況通知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寫入啟用信號/WE使之可寫入。信號/WE指示將信號/WE為“L(低(Low))”位準之期間發送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信號DQ提取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
讀取啟用信號RE及/RE指示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輸出資料信號DQ,用於例如控制輸出信號DQ時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動作時序。寫入保護信號/WP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指示禁止資料寫入及抹除。就緒/忙碌信號/RB分別表示NAND型快閃記憶體3是就緒狀態(受理來自外部之命令之狀態),還是忙碌狀態(不受理來自外部之命令之狀態)。
資料信號DQ為例如8bit之信號。信號DQ為於NAND型快 閃記憶體3與記憶體控制器2之間收發之資料之實體,包含指令CMD、位址ADD、及資料DAT。用作基準信號之雙向資料選通信號DQS及/DQS用於例如控制信號DQ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動作時序。
<NAND型快閃記憶體之構成>
接著參照圖2,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構成例進行說明。
NAND型快閃記憶體3具備記憶胞陣列11、輸入輸出電路12、邏輯控制電路13、暫存器15、序列發生器16、電壓產生電路17、驅動器18、列解碼器19、感測放大器20、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及邏輯控制用焊墊群22、資料產生電路14等。
記憶胞陣列11具備複數個區塊BLK(BLK0、BLK1、…)。區塊BLK包含與字元線及位元線建立關聯之複數個非揮發性記憶胞電晶體(未圖示)。區塊BLK為例如資料之抹除單位,同一區塊BLK內之資料被統一抹除。各區塊BLK具備複數個串單元SU(SU0、SU1、...)。於各串單元SU內,具備複數個NAND串NS。另,記憶胞陣列11內之區塊數、1區塊BLK內之串單元US數、1串單元SU內之NAND串數可設定為任意數。
<記憶胞陣列之構成>
接著,參照圖3,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記憶胞陣列之構成進行說明。圖3係顯示記憶胞陣列11中之1個區塊BLK之電路。
如圖3所示,各串單元SU由NAND串NS之集合構成。NAND串NS各自具備例如64個記憶胞電晶體MT(MT0~MT63)、選擇電晶體ST1、及選擇電晶體ST2。另,1個NAND串NS內所包含之記憶胞電晶體MT之個數不限於64個,亦可為8個、16個、96個等,其個數並非限定者。記憶胞電晶體MT具備包含控制閘極與電荷蓄積層之積層閘極。各記 憶胞電晶體MT串聯連接於選擇電晶體ST1及ST2之間。另,以下說明之連接,不僅包含被連接之要件彼此抵接之電性連接,亦包含於至少2個要件間介存其他可導電之要件、例如配線(金屬配線、多晶矽配線等)之情形。
於任意區塊BLK內,串單元SU0~SU3之選擇電晶體ST1之閘極分別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0~SGD3。又,區塊BLK內之所有串單元SU之選擇電晶體ST2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S。同一區塊BLK內之記憶胞電晶體MT0~MT7之控制閘極分別連接於字元線WL0~WL7。即,相同位址之字元線WL共通連接於同一區塊BLK內之所有串單元SU,選擇閘極線SGS共通連接於同一區塊BLK內之所有串單元SU。另一方面,選擇閘極線SGD僅連接於同一區塊BLK內之1個串單元SU。
又,於記憶胞陣列11內矩陣狀配置之NAND串NS中位於同一列之NAND串NS之選擇電晶體ST1之另一端連接於m條位元線BL(BL0~BL(m-1)(m為自然數))之任一者。又,位元線BL跨及複數個區塊BLK,共通連接於同一行之NAND串NS。
又,選擇電晶體ST2之另一端連接於源極線SL。源極線SL跨及複數個區塊BLK,共通連接於複數個NAND串NS。
如上所述,資料之抹除例如對位於同一區塊BLK內之記憶胞電晶體MT統一進行。對此,資料之讀出動作及寫入動作可就任一區塊BLK之任一串單元SU之共通連接於任一字元線WL之複數個記憶胞電晶體MT統一進行。此種於1個串單元SU中共用字元線WL之記憶胞電晶體MT之組稱為例如胞單元CU。即,胞單元CU為可統一執行寫入動作、或讀出動作之記憶胞電晶體MT之組。
另,1個記憶胞電晶體MT可保持例如複數個位元資料。 且,於同一胞單元CU內,由記憶胞電晶體MT之各者於同位之位元保持之1bit之集合稱為「頁面」。即,「頁面」亦可定義為形成於同一胞單元CU內之記憶胞電晶體MT之組的記憶體空間之一部分。1頁面為例如128Kbit(千位元)(16KByte(千位元組))。
返回至圖2繼續說明。輸入輸出電路12至少具備輸入電路12A、輸出電路12B、及控制電路12C。輸入輸出電路12收發記憶體控制器2與資料信號DQ。輸入輸出電路12將輸入至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之信號DQ所包含之指令CMD及位址ADD分別傳送至暫存器15之指令暫存器15A及位址暫存器15B。又,輸入輸出電路12將輸入至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之信號DQ所包含之寫入資料DAT傳送至感測放大器20之資料暫存器20B,且將自感測放大器20之資料暫存器20B傳送之讀出資料DAT傳送至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
圖4為輸出電路12B之電路圖。如圖所示,輸出電路12B包含移位暫存器單元31A與多工器(MUX)31D[選擇電路]。移位暫存器單元31A具備由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正反器31C構成之移位暫存器31B[保持電路]。移位暫存器31B配置於信號線DQ0~DQ7之各者,且分別暫時保持資料。正反器31C之數量根據信號DQ之時序控制適當設定,例如8個。
於第一段之(圖4之紙面之最右側之)正反器31C之輸入端子D,連接有多工器31D之複數個輸入端子之1者,其輸出端子Q連接於下一段正反器31C之輸入端子D。下一段正反器31C之輸出端子Q連接於再下一段之正反器31C之輸入端子D,以下同樣地連接。最後段之正反器31C之輸出端子Q連接於信號線DQ0~DQ7之1者(圖4之例中為信號線DQ0)。於各正反器31C之時脈端子,自序列發生器16輸入例如週期不同之內部時脈 iCLK。各正反器31C於輸入至各個時脈端子之內部時脈iCLK上升之時序,鎖存輸入之資料。
多工器31D選擇例如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至感測放大器單元20A並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之1頁面(16KByte)之讀出資料DAT中之8bit並傳送至移位暫存器單元31A。傳送之8bit之資料依序由作為緩衝器發揮功能之正反器31C保持且被傳送。例如,若於藉由移位暫存器31B暫時保持讀出資料後,記憶體控制器2切換讀取啟用信號RE及/RE,則藉由移位暫存器31B保持之讀出資料自最後段之正反器31C之輸出端子Q以8bit為單位作為DQ資料輸出。即,藉由輸出電路12B,將16KByte之並列資料轉換為8bit之串列資料。
再次返回至圖2繼續說明。邏輯控制電路13自記憶體控制器2接收信號/CE、CLE、ALE、/WE、/RE、及/WP。又,邏輯控制電路13將信號/RB傳送至記憶體控制器2,向記憶體控制器2通知NAND型快閃記憶體3為就緒狀態還是忙碌狀態。
邏輯控制電路13包含具備鎖相迴路(PLL:Phase-Locked Loop)電路或延遲鎖定迴路(DLL:Delay-Locked Loop)電路之修正電路13a。修正電路13a具有經由邏輯控制用焊墊群內之焊墊而修正分別輸入之信號RE及/RE等之工作比的功能。該修正電路13a基於來自序列發生器16之控制信號而修正信號RE及/RE之工作比,產生修正後之信號RE及/RE。修正後之信號RE及/RE被送出至例如輸入輸出電路12,輸入輸出電路12於與修正後之信號RE及/RE對應之時序,切換信號DQS及/DQS。
暫存器15具備保持指令CMD之指令暫存器15A及保持位址ADD之位址暫存器15B。暫存器15將位址ADD傳送至列解碼器19及感測 放大器20,且將指令CMD傳送至序列發生器16。
序列發生器16接收指令CMD,根據基於接收到之指令CMD之序列,控制NAND型快閃記憶體3整體。又,序列發生器16將自溫度感測器等接收到之溫度資訊,經由輸入輸出電路12送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
電壓產生電路17基於來自序列發生器16之指示,產生資料之寫入、讀出、及抹除等動作所需之電壓。電壓產生電路17將產生之電壓供給至驅動器(驅動器組)18。
驅動器18基於自暫存器15之位址暫存器15B傳送之位址ADD,將來自電壓產生電路17之各種電壓供給至列解碼器19及感測放大器20。驅動器18基於例如位址中之列位址,對列解碼器19供給各種電壓。
列解碼器19接收自暫存器15之位址暫存器15B傳送之位址ADD所包含之列位址,選擇基於該列位址之列之記憶胞電晶體。且,對所選擇之列之記憶胞電晶體,經由列解碼器19傳送來自驅動器18之電壓。
感測放大器20具備感測放大器單元20A及資料暫存器20B。於讀出資料時,例如,感測放大器單元20A讀出(感測)自記憶胞電晶體讀出至位元線之讀出資料DAT,並將讀出之讀出資料DAT傳送至資料暫存器20B。保持於資料暫存器20B之讀出資料DAT被傳送至輸出電路12B。於寫入資料時,例如,將寫入資料DAT自輸入電路12A傳送至資料暫存器20B之寫入資料DAT,藉由感測放大器單元20A經由位元線寫入至記憶胞電晶體。感測放大器20自暫存器15之位址暫存器15B接收位址ADD 所包含之行位址,並輸出基於該行位址之行之資料。
例如,對應於自記憶體控制器2賦予之讀取指令,感測放大器單元20A自記憶胞電晶體讀出資料並傳送至資料暫存器20B,對應於自記憶體控制器2賦予之資料輸出指令,將資料暫存器20B保持之資料傳送至輸出電路12B。
自記憶體控制器2賦予讀取指令後,至感測放大器20A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資料,並將讀出之資料保持於資料暫存器20B為止之期間稱為「期間tR」。期間tR之期間,就緒/忙碌信號R/Bn及內部忙碌信號皆為“L”位準(就緒狀態)。
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將自記憶體控制器2接收到之資料信號DQ、DQS、及/DQS傳送至輸入輸出電路12。又,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將自輸入輸出電路12發送之信號DQ傳送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外部。
邏輯控制用焊墊群22將自記憶體控制器2接收到之信號/CE、CLE、ALE、/WE、/RE、及/WP傳送至邏輯控制電路13。又,邏輯控制用焊墊群22將自邏輯控制電路13發送之/RB傳送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外部。
資料產生電路14基於例如來自序列發生器16之指示,根據信號DQS及/DQS,自輸出電路12B輸出虛設資料。具體而言,記憶體控制器2切換讀取啟用信號RE及/RE,NAND型快閃記憶體3接收信號RE及/RE並產生信號DQS及/DQS。資料產生電路14接收信號DQS及/DQS,產生預先設定之虛設資料並自輸出電路12B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記憶體控制器2於判斷接收到之資料為虛設資料之情形時,不進行處理,或將其作為無效資料者進行處理。
虛設資料可為例如隨機樣式。或,虛設資料可為如55h-AAh-55h-AAh…般,信號線DQ0~DQ7之各信號於“H”位準與“L”位準重複切換之樣式,或,亦可為固定值之資料樣式。又,資料產生電路14亦可包含於邏輯控制電路13或輸入輸出電路12。例如,輸入輸出電路12之控制電路12C亦可具有作為資料產生電路14之功能。
接著,參照圖1至圖4、及圖6,對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資料產生電路14之虛設資料輸出的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向記憶體控制器2之資料輸出動作之穩定化進行說明。圖4顯示輸出電路12B之一構成例。圖6A顯示比較例之資料讀出之時序圖,圖6B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資料讀出之時序圖。
圖6A顯示比較例中設定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待機時間tWHR2與延遲時間(等待時間:latency)。比較例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3具有與本實施形態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3同樣之電路構成,但與待機時間tWHR2及延遲時間關聯之動作不同。
例如,若自記憶體控制器2向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行讀取指令,則感測放大器20之感測放大器單元20A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1頁面(例如16KByte)之資料,資料暫存器20B儲存讀出之資料。接著,例如,自記憶體控制器2向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行資料輸出指令。資料輸出指令為例如包含作為8bit之信號DQ賦予之1個或複數個指令信號(“05h”及“E0h”)、與作為8bit之信號DQ賦予之1個或複數個位址信號(行位址ADD及列位址ADD)的指令組。
若自記憶體控制器2向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則如圖4所示,自資料暫存器20B向輸出電路12B傳送1頁面之資 料。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自傳送之16KByte之資料依序選擇8bit資料並傳送至移位暫存器單元31A,移位暫存器單元31A藉由作為緩衝器發揮功能之正反器31C保持8bit資料且傳送。藉此,讀出資料暫時保持於移位暫存器31B。若於該狀態切換(toggle)信號RE及/RE,則自最後段之正反器31C之輸出端子Q經由輸入輸出用焊墊群21將8bit之DQ資料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
待機時間tWHR2[第1期間]為例如記憶體控制器2向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後,至用以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之16KByte之讀出資料自資料暫存器20B傳送至輸出電路12B,且於輸出電路12B中將該最初之8bit作為DQ資料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之準備完成為止所需之時間。因此,例如,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資料暫存器20B之資料中之最初之8bit被傳送至輸出電路12B之移位暫存器單元31A之最後段之正反器31C,且於經過待機時間tWHR2後,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藉此開始向信號線DQ0~DQ7輸出8bit之DQ資料,假設若不等待待機時間tWHR2,記憶體控制器2便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則有可能例如於向連接於信號線DQ0~DQ7之未圖示之輸出緩衝器儲存8bit資料未完成之之狀態下輸出不完整之資料,或,輸出不期望之資料。
即,於比較例中,記憶體控制器2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後,若不等待待機時間tWHR2,則無法切換用以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指示資料輸出之信號RE及/RE。
又,如圖6A所示,於比較例中,經過待機時間tWHR2[第1期間]後,進而增加延遲時間(等待時間:latency)[第2期間]。
若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則延遲期間 tDQSRE,亦開始切換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出之信號DQS及/DQS。例如,上述邏輯控制電路13之修正電路13a修正經由邏輯控制用焊墊群22自記憶體控制器2輸入之信號RE及/RE之工作比,輸入輸出電路12基於修正後之信號RE及/RE產生信號DQS及/DQS。
信號DQS及/DQS用於例如控制信號DQ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動作時序。因此,NAND型快閃記憶體3可於例如信號DQS及/DQS開始切換後立即開始有效資料之輸出。
但,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後,有時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電源VDD立即變得不穩定。因此,例如,為了保留有效資料之輸出直至因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而變得不穩定之電源VDD穩定為止,設定上述延遲時間。開始有效資料之輸出之時序自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之時序起延遲上述延遲時間。
該延遲時間為了使電源VDD穩定化較佳為長時間,但為了動作高速化較佳為短時間。另,亦有為了確保設置於修正電路(DCC)13a之鎖相迴路(PLL)或延遲鎖定迴路(DLL)等之修正處理,例如工作比修正或時序修正所需之時間而設定該延遲時間之情形。
例如,序列發生器16對信號RE及/RE之任一者、或信號DQS及/DQS之任一者進行計數,於達到特定之計數次數後,開始自資料暫存器20B傳送至輸出電路12B之資料(有效資料)之輸出。
圖5係顯示比較例之資料輸出之流程圖。
首先,於比較例中,設為藉由預先自記憶體控制器2發行之讀取指令,感測放大器20之感測放大器單元20A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資料,例如1頁面16KByte之資料,由資料暫存器20B儲存讀出之資料者。 於該狀態下,記憶體控制器2切換信號/WE,經由資料信號線DQ0~DQ7發行資料輸出指令(步驟S1)。該指令被輸出至感測放大器20,且自信號/WE之切換停止之時點起,開始預先設定之時間測量(步驟S2)。與此並行,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3中,自資料暫存器20B對輸出電路12B內之多工器31D傳送讀出資料(步驟S3)。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多工器32D以例如8bit為單位選擇16KByte之資料,並傳送至移位暫存器單元31A。於該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步驟S4:否(NO)),無法保證輸出電路12B可向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之準備已完成。因此,記憶體控制器2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不開始切換讀取啟用信號RE及/RE。
然後,若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結束(步驟S4:是(YES)),則輸出電路12B可向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之準備已完成,因此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切換讀取啟用信號RE及/RE(步驟S5)。接收到切換信號RE及/RE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3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接收到切換信號DQS及/DQS之資料產生電路14使預先設定之虛設資料自輸出電路12B輸出。
輸出電路12B例如於預先設定之延遲時間之期間,將無效之虛設資料輸出至信號線DQ0~DQ7,於預先設定之延遲時間結束後,將儲存於移位暫存器單元31A之資料輸出至信號線DQ0~DQ7(步驟S6)。與該輸出協動,可自資料暫存器20B對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持續傳送資料(步驟S7)。再者,自輸出電路12B對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
於該比較例中,自記憶體控制器2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後,至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輸出最初之有效之8bit資料為止之時間,至少包含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內部資料傳送處理所需之待機時間tWHR2、與 為了等待對應於信號RE及/RE之切換變得不穩定之電源VDD穩定所需之延遲時間。例如,若延遲時間較短,則於電源VDD之輸出穩定之前開始資料輸出,因此輸出之資料之位準可能變得不穩定。
接著,參照圖6B所示之時序圖及圖7所示之流程圖,對第1實施形態之資料產生電路14之資料輸出進行說明。另,對與上述之圖6A所示之時序圖及圖5所示之流程圖之動作同等之動作,有標註相同之步驟編號而簡化說明之情形。
於本實施形態中,記憶體控制器2於經過較NAND型快閃記憶體3之內部資料傳送處理所需之待機時間tWHR2短之待機時間tWHR2’後,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且,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3中,輸入輸出電路12基於自記憶體控制器2接收到之信號RE及/RE產生信號DQS及/DQS並輸出至輸出電路12B,且資料產生電路14基於信號DQS及/DQS產生虛設資料並輸出至輸出電路12B。輸出電路12B於延遲時間之期間,向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虛設資料。記憶體控制器2不對接收到之虛設資料作出應對。不作出應對可謀求電源輸出之穩定。虛設資料可為例如隨機樣式、或預先設定之資料樣式,並非特別限定者。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說明資料輸出動作時,亦事先設為記憶體控制器2發行讀取指令,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期望之資料,並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者。
首先,記憶體控制器2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行資料輸出指令(步驟S1)。該資料輸出指令為包含作為8bit之信號DQ賦予之第1指令信號“05h”、行位址信號ADD、列位址信號ADD、及第2指令信號“E0h”之指令組。記憶體控制器2配合資料輸出指令之發行,於時間tWC 之週期切換信號/WE。
接著,記憶體控制器2發行資料輸出指令,且開始時間測量(步驟S2)。然後,記憶體控制器2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即經過較待機時間tWHR2短之tWHR2’後,於時間tRC之週期切換信號RE及/RE(步驟S5)。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之信號RE及/RE之切換次數及切換開始時序可藉由例如組特徵(set feature)適當設定。
與此並行,NAND型快閃記憶體3接收資料輸出指令後,資料暫存器20B將保持之例如16KByte之資料傳送至輸入輸出電路12內之多工器31D(步驟S3)。多工器31D例如將16KByte之資料以8bit為單位傳送至移位暫存器單元31A之各移位暫存器31B。
又,於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後,於NAND型快閃記憶體3中,延遲期間tDQSRE’,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資料產生電路14於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後,產生虛設資料,並對輸出電路12B輸出(步驟S8)。輸出電路12B於預先設置之延遲時間之期間,將虛設資料與信號DQS及/DQS一起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步驟S11)。於圖6B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中,顯示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且虛設資料之輸出開始之例。但,該等時序並非限定者。如上所述,記憶體控制器2不對虛設資料進行處理。又,藉由將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之時序提前,而於開始輸出有效資料而非虛設資料之時序,電源VDD之輸出更穩定。
然後,若例如信號DQS之切換數達到設定次數(步驟S12:是),則自輸出電路12B之移位暫存器單元31A對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讀出之資料信號DQ(步驟S6)。與該輸出協動,可自資料暫存器20B對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持續傳送資料(步驟S7)。進而自輸出電路12B對記憶體 控制器2輸出資料。又,信號DQ之虛設資料之輸出時間或週期數(切換次數)適當設定,並非限定者。
於圖6A所示之比較例中,經過待機時間tWHR2後,開始切換(toggle)信號RE及/RE,接著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又,開始輸出有效資料之時序自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之時序延遲延遲時間。藉由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電源VDD變得不穩定之情形時,可藉由將延遲時間設定得較長,而於電源VDD穩定後開始輸出有效資料。另一方面,於比較例中,自記憶體控制器2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後,至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輸出最初之有效之8bit資料為止之時間,至少較待機時間tWHR2與延遲時間之和長。
對此,本實施形態於圖6B所示之待機時間tWHR2[第1期間]之期間,開始切換(toggle)信號RE及/RE[第1信號],接著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第2信號]。又,資料產生電路14於經過信號DQS及/DQS之任意次數之切換後,產生虛設資料[第1資料],並自輸出電路12B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記憶體控制器2不將虛設資料作為有效資料(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並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之資料)處理,不進行資料處理。記憶體控制器2可基於例如信號DQS之切換次數等,判斷是否為虛設資料。虛設資料為如55h-AAh-55h-AAh...之重複切換之樣式之情形時,亦可替代信號DQS之切換次數,而基於虛設資料之切換次數判斷是否為虛設資料。
如以上,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連續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與切換信號DQS及/DQS,接著輸出虛設資料,藉此可使待機時間tWHR2與延遲時間時間上重疊,可自早於比較例之時期謀求電源VDD之輸出之穩定。因此,於將開始輸出有效資料之時序設定為 與圖6A所說明之比較例相同之時序之情形時,可將用以謀求電源輸出之穩定之延遲時間(latency)設定得更長。藉此,例如如圖6B所示,電源VDD之輸出穩定後,可開始輸出有效資料,可提高資料之讀出可靠性。
或,若電源VDD之輸出穩定至與比較例之情形相同程度資料之讀出可靠性不存在問題之情形時,藉由自更早之時期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而切換信號DQS及/DQS且輸出虛設資料之延遲時間於更早之時期結束,因此可使開始輸出有效資料之時序較比較例提前,而實現實質之資料讀出時間之高速化。
相對於待機時間tWHR2之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信號RE及/RE之切換之時序、或虛設資料之輸出結束而開始有效資料之輸出之時序,不限於作為第1實施形態顯示於圖6B者,可根據設計或裝置規格適當進行設定。以下,對時序之設定例進行說明。
[第1設定例]
圖8所示之第1設定例係將待機時間tWHR2之切換結束、與延遲時間(latency)之虛設資料之輸出結束設定為同一時序。即,設定為待機時間tWHR2一結束即可進行資料輸出。
首先,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隨後立即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開始輸出信號DQ中之虛設資料。信號RE及/RE之切換與信號DQS及/DQS之切換持續進行直到至少信號DQ中之虛設資料輸出結束為止。
於該第1設定例中,待機時間tWHR2設定為300nsec,切換信號RE及/RE之1個週期時間tRC設定為2.5nsec。當然,該等時間設定並非限定者,可由記憶體控制器2適當進行設定。另,其他設定例亦可同樣 進行時間設定。
[第2設定例]
圖9所示之第2設定例係設定為於待機時間tWHR2之切換結束後,使延遲時間(latency)之虛設資料結束之時序。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第2設定例與第1設定例相比,時序設定較為容易。於該第2設定例中,亦將待機時間tWHR2設定為300nsec,將切換信號RE及/RE之1個週期時間tRC設定為2.5nsec。此時,信號RE及/RE之切換與信號DQS及/DQS之切換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開始,且持續進行直到信號DQ之虛設資料之輸出結束為止。
[第3設定例]
圖10所示之第3設定例係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將信號RE及/RE與信號DQS及/DQS之切換暫時停止後,於待機時間tWHR2結束時重啟切換。設定成與該等切換重啟之同時,結束延遲時間(latency)之信號DQ中之虛設資料之輸出。
具體而言,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開始信號RE及/RE之切換與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輸出虛設資料。再者,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達到設定之切換次數之信號RE及/RE與信號DQS及/DQS結束切換,但信號DQ中之虛設資料之輸出仍繼續。且,等待用以開始資料輸出之信號RE及/RE之切換。
其後,與待機時間tWHR2結束之同時,重啟信號RE及/RE、與信號DQS及/DQS之切換,信號DQ之虛設資料之輸出結束。
於第3設定例中,待機時間tWHR2設定為300nsec,切換信號RE及/RE之1個週期時間tRC設定為2.5nsec。
於該第3設定例中,由於中斷信號RE及/RE之切換與信號DQS及/DQS之切換,故可抑制電力消耗。
[第4設定例]
圖11所示之第43設定例設定為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於待機時間tWHR2結束後之延遲時間(latency),開始信號DQS及/DQS之切換與信號DQ之虛設資料之輸出。於第4設定例中,待機時間tWHR2設定為300nsec,切換信號RE及/RE之1個週期時間tRC設定為2.5nsec。於該第4設定例中,亦與第3設定例同樣,可抑制電力消耗。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12所示之流程圖,對第2實施形態中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向記憶體控制器2之資料輸出動作進行說明。另,對與上述之圖7所示之流程圖之動作同等之動作,標註相同之步驟編號而簡化說明。
本實施形態於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延遲時間內進行虛設資料之輸出、與修正電路之PLL/DLL之工作比之修正處理。
首先,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切換信號/WE之,並發行位址ADD及資料輸出指令(步驟S1)。NAND型快閃記憶體3接收到資料輸出指令後,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之資料被傳送至輸入輸出電路12內之多工器31D(步驟S3)。多工器31D將例如16KByte之資料以8bit為單位儲存於各移位暫存器31B。
又,自發行資料輸出指令且信號/WE之切換停止之時點起,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時間測量(步驟S2)。然後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信號RE及/RE之1個週期為待機時間tRC之切換(步驟S4)。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後,NAND型快閃記憶體3於設定之時間 後,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後,資料產生電路14產生虛設資料,並輸出至輸出電路12B(步驟S8)。
輸出電路12B經由信號線DQ0~DQ7,將虛設資料與信號DQS及/DQS一起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步驟S11)。與該虛設資料之輸出並行,即,於待機時間及延遲時間(latency)內,進行設置於邏輯控制電路13之修正電路13a之PLL/DLL之工作比之修正處理(步驟S13)。
於該虛設資料輸出中,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之資料被傳送至多工器31D(步驟S3)。多工器31D將例如16KByte之資料以8bit為單位儲存於各移位暫存器31B。
然後,例如信號DQS之切換達到設定之次數(或,切換之輸出時間)時(步驟S12:是),即,延遲時間(latency)結束時,開始向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讀出至移位暫存器31B之資料(步驟S6)。與該輸出協動,可自資料暫存器20B對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持續傳送資料(步驟S7)。進而自輸出電路12B對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自早於比較例之時期謀求電源輸出之穩定,可於電源輸出穩定後開始資料之輸出。再者,由於自較早之時期謀求電源輸出之穩定,故可將延遲時間(latency)設定得更長。因此,可確保於延遲時間內進行工作比之修正處理等其他處理之時間。又,藉由利用待機時間或延遲時間執行該等修正處理之時間而可使用充足之處理時間,可提高修正之精度。
[第3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13所示之流程圖,對第3實施形態中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向記憶體控制器2之資料輸出動作進行說明。另,對與上述之圖7所 示之流程圖之動作同等之動作,標註相同之步驟編號而簡化說明。
本實施形態為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資料輸出指令之發行、與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之步驟對調之流程。即,先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後,發行資料輸出指令。
首先,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步驟S5)。其後,記憶體控制器2發行位址ADD及資料輸出指令(步驟S1)。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後,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時間測量(步驟S2)。
記憶體控制器2於測定開始後,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經過預先設定之時間或信號RE及/RE之切換次數後,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後,資料產生電路14產生虛設資料,並輸出至輸出電路12B(步驟S8)。
輸出電路12B於延遲時間之期間,經由信號線DQ0~DQ7,將虛設資料與信號DQS及/DQS一起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步驟S11)。於本實施形態中,記憶體控制器2亦將接收到之資料判斷為虛設資料,而不進行處理。
又,NAND型快閃記憶體3接收資料輸出指令後,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之資料被傳送至輸入輸出電路12內之多工器31D(步驟S3)。多工器31D將例如16KByte之資料以8bit為單位儲存於各移位暫存器31B。
其後,例如信號DQS之切換達到設定之次數時(步驟S12:是),即延遲時間(latency)結束之時,自輸出電路12B之移位暫存器單元31A對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步驟S6)。與該輸出協動,可自資料暫存器20B對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持續傳送資料(步驟S7)。進而自輸出 電路12B對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
如以上,本實施形態可獲得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等之作用效果。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資料輸出指令之發行、與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時序並非限定者,亦可於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後發行資料輸出指令。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於待機時間及進行虛設資料之輸出之期間,同時或並行地處理藉由感測放大器20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資料並傳送至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因此可實現電源之穩定,輸出適當之資料。
[第4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14所示之流程圖,對第4實施形態中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向記憶體控制器2之資料輸出動作進行說明。另,對與上述之圖7所示之流程圖之動作同等之動作,標註相同之步驟編號而簡化說明。
本實施形態為於藉由讀取指令之發行而自記憶胞電晶體讀出資料時,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並於其後發行資料輸出指令的例。
首先,記憶體控制器2將讀取指令與位址ADD等一起發行至NAND型快閃記憶體3(步驟S14)。
根據讀取指令,感測放大器單元20A自記憶胞陣列11讀出資料,並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步驟S15)。與此並行,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步驟S5)。
又,NAND型快閃記憶體3於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後,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後,資料產生電路14產生虛設資料,並輸出至輸出電路12B(步驟S8)。輸出電路12B經由信號線DQ0~DQ7,將虛設資料與信號DQS及/DQS一起輸出至記憶體控 制器2(步驟S11)。於本實施形態中,虛設資料即便自輸出電路12B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亦被判斷為無效資料,而未被處理。
接著,記憶體控制器2向NAND型快閃記憶體3發行資料輸出指令(步驟S1)。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後,記憶體控制器2開始時間測量(步驟S2)。於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內,儲存於資料暫存器20B內之資料被傳送至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步驟S3)。多工器31D將例如16KByte之資料以8bit為單位,對各移位暫存器31B進行最初之儲存。
其後,例如信號DQS之切換達到設定之次數時(步驟S12:是),即延遲時間(latency)結束時,自輸出電路12B之移位暫存器單元31A對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步驟S6)。與該輸出協動,可自資料暫存器20B對輸出電路12B之多工器31D持續傳送資料(步驟S7)。進而自輸出電路12B對記憶體控制器2輸出資料。
如以上,本實施形態可獲得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等之作用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於發行讀取指令後且發行資料輸出指令前之期間,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
[第5實施形態]
參照圖15所示之時序圖,對第5實施形態中自NAND型快閃記憶體3向記憶體控制器2之資料輸出動作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替代上述之各實施形態所使用之讀取輸出指令,利用獲取特徵(get feature)指令,對NAND型快閃記憶體3輸出預先設定之設定值。具體而言,記憶體控制器2如圖15所示,發行獲取特徵指令之讀取指令XXh後,在相當於上述之待機時間tWHR2之期間(時間tWB+設定時間tFEAT+時間tRP)內,開始切換信號RE及/RE,對應於此,NAND型快 閃記憶體3開始切換信號DQS及/DQS。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後,資料產生電路14產生虛設資料,並輸出至輸出電路12B。輸出電路12B經由信號線DQ0~DQ7,將虛設資料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且,NAND型快閃記憶體3於虛設資料之輸出結束後,將設定值輸出至記憶體控制器2。
本實施形態之NAND型快閃記憶體3將設定時間tFEAT、信號RE及/RE之切換開始及結束之時序、信號DQS及/DQS之切換開始及結束之時序、各者之切換次數、及/或、虛設資料之輸出時間(虛設資料為如55h-AAh-55h-AAh...之重複切換之樣式之情形時,其之切換次數)各者之設定值預先保持於未圖示之特徵暫存器,受理動作指令之情形時,基於設定值而動作。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發揮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
雖已說明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例子而提示者,並非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實施形態可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化包含於發明範圍或主旨內,同樣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之範圍內。
1:記憶體系統
2:記憶體控制器
3:NAND型快閃記憶體
4:主機機器
5:主機介面電路(主機I/F)
6:內置記憶體(RAM)
7:處理器
8:緩衝記憶體
9:NAND介面電路
10:ECC電路
11:記憶胞陣列
15:暫存器
16:序列發生器
18:驅動器
19:列解碼器
20:感測放大器
ADD:位址
BLK0~BLK3:區塊
CMD:指令
DAT:資料

Claims (9)

  1. 一種記憶體系統,其具備: 半導體記憶體;及 控制器,其賦予自上述半導體記憶體讀出資料之指示;且 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具備: 記憶胞電晶體,其保持資料; 輸出電路,其對自上述記憶胞電晶體讀出之資料,進行用以輸出至上述控制器之處理;及 資料產生電路,其產生第1資料;且 於讀出上述資料時, 上述控制器於上述輸出電路進行上述處理之第1期間內將第1信號輸出至上述半導體記憶體; 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基於上述第1信號而產生第2信號,於上述第1期間與第2期間之期間,將上述第1資料與上述第2信號一起輸出至上述控制器; 於上述第2期間結束後,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將自上述記憶胞電晶體讀出之資料與上述第2信號一起輸出至上述控制器。
  2.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輸出電路具備選擇電路與保持電路;且 由上述輸出電路進行之上述處理係內部資料傳送,其包含: 由上述選擇電路選擇自上述記憶胞電晶體讀出之資料中之複數位元、及由上述保持電路保持藉由上述選擇電路選擇之上述複數位元;且 上述處理係於上述第1期間內執行。
  3.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於讀出上述資料時, 上述控制器發行記憶有上述資料之位址、及資料輸出指令,且發送至上述半導體記憶體; 上述半導體記憶體響應上述資料輸出指令而成為忙碌狀態,並自上述記憶胞電晶體讀出資料; 上述控制器於上述半導體記憶體成為就緒狀態後發行上述第1信號,且發送至上述半導體記憶體; 上述資料產生電路基於上述資料輸出指令而產生上述第1資料;且 上述輸出電路於上述第2期間之間,將上述第1資料與上述第2信號一起輸出至上述控制器。
  4.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控制器任意變更上述第1信號及上述第2信號各者之切換次數、與上述第1資料之輸出時間。
  5.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控制器對上述資料產生電路所產生之上述第1資料,選擇具有預先設定之切換次數之資料樣式、或包含固定值之樣式中任一者樣式。
  6.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具備:修正電路,其修正時脈信號之工作比及時序;且 上述控制器於上述第1期間及上述第2期間內,執行由上述修正電路進行之修正。
  7. 如請求項3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控制器於上述資料輸出指令發行前或發行中,開始輸出上述第1信號。
  8.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上述半導體記憶體具備:暫存器,其暫時保持讀出之資料;且 於讀出上述資料時, 上述控制器於對上述半導體記憶體發行記憶有上述資料之位址、及讀取指令後,開始上述第1期間,發行上述第1信號且發送至上述半導體記憶體; 上述半導體記憶體響應上述第1信號,自上述記憶胞電晶體讀出資料且暫時保持於上述暫存器; 上述資料產生電路對上述輸出電路輸出第1資料; 上述控制器於輸出第1資料之上述第2期間之期間內發行記憶有上述資料之位址、及資料輸出指令,且發送至上述半導體記憶體;且 上述輸出電路於上述第2期間之間,將上述第1資料與上述第2信號一起輸出至上述控制器。
  9. 如請求項1之記憶體系統,其中於讀出上述資料時, 上述控制器設定為輸出上述第1資料之結束時間與輸出上述第1信號之上述第1期間之結束時間為同時、或於上述第1期間結束後結束上述第1資料之輸出。
TW109128932A 2019-09-13 2020-08-25 記憶體系統 TWI764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6211 WO2021049033A1 (ja) 2019-09-13 2019-09-13 メモリシステム
WOPCT/JP2019/036211 2019-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5568A TW202115568A (zh) 2021-04-16
TWI764251B true TWI764251B (zh) 2022-05-11

Family

ID=7486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2753A TW202230124A (zh) 2019-09-13 2020-08-25 記憶體系統
TW109128932A TWI764251B (zh) 2019-09-13 2020-08-25 記憶體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2753A TW202230124A (zh) 2019-09-13 2020-08-25 記憶體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868648B2 (zh)
JP (1) JPWO2021049033A1 (zh)
CN (1) CN114127697A (zh)
TW (2) TW202230124A (zh)
WO (1) WO2021049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57155A (ko) * 2021-05-20 2022-11-29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스토리지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9643B (en) * 2000-11-09 2004-06-01 Hitachi Ltd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01174636A (zh) * 2006-09-29 2008-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局部控制栅极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及相关方法和设备
TWI299494B (en) * 2004-06-18 2008-08-01 Elpida Memory Inc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refresh period controlling method
TWI333211B (en) * 2006-05-18 2010-11-11 Fujitsu Semiconductor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US8375273B2 (en) * 2010-03-17 2013-02-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NAND flash memory
JP2013050996A (ja) * 2006-10-04 2013-03-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デバイスを指定する集積回路
CN104882157A (zh) * 2015-05-26 2015-09-02 湖北中部慧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随机存储系统及其读取操作方法
US9318212B2 (en) * 2013-02-13 2016-04-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changing a period of an internal clock
JP2018163440A (ja) * 2017-03-24 2018-10-18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06987A (en) 1971-08-04 1975-09-24 Priestley T P Hydraulic actuator
KR100281105B1 (ko) * 1998-02-04 2001-02-01 김영환 디램의 데이타 출력 회로
JP2010506284A (ja) 2006-10-04 2010-02-25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制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US9431091B2 (en) 2008-06-06 2016-08-30 Uniquify, Inc. Multiple gating modes and half-frequency dynamic calibration for DDR memory controllers
KR102235521B1 (ko) 2015-02-13 2021-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특정 패턴을 갖는 저장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JP6509711B2 (ja) * 2015-10-29 2019-05-08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メモリシステム
KR102403339B1 (ko) 2016-02-22 2022-06-0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정렬 장치
KR20180093648A (ko) 2017-02-14 2018-08-2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저장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2020047340A (ja) 2018-09-19 2020-03-26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メモリ及びメモリシステム
JP7350644B2 (ja) 2019-12-04 2023-09-26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出力回路
JP7282699B2 (ja) 2020-01-21 2023-05-29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9643B (en) * 2000-11-09 2004-06-01 Hitachi Ltd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299494B (en) * 2004-06-18 2008-08-01 Elpida Memory Inc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refresh period controlling method
TWI333211B (en) * 2006-05-18 2010-11-11 Fujitsu Semiconductor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CN101174636A (zh) * 2006-09-29 2008-05-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局部控制栅极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及相关方法和设备
JP2013050996A (ja) * 2006-10-04 2013-03-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デバイスを指定する集積回路
US8375273B2 (en) * 2010-03-17 2013-02-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NAND flash memory
US9318212B2 (en) * 2013-02-13 2016-04-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changing a period of an internal clock
CN104882157A (zh) * 2015-05-26 2015-09-02 湖北中部慧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随机存储系统及其读取操作方法
JP2018163440A (ja) * 2017-03-24 2018-10-18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68648B2 (en) 2024-01-09
US20240094941A1 (en) 2024-03-21
WO2021049033A1 (ja) 2021-03-18
JPWO2021049033A1 (zh) 2021-03-18
TW202230124A (zh) 2022-08-01
TW202115568A (zh) 2021-04-16
US20220137870A1 (en) 2022-05-05
CN114127697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0994B (zh) 半導體儲存裝置、快閃記憶體及其連續讀出方法
JP6274589B1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連続読出し方法
US11114170B2 (en) Memory system
US10236044B2 (en) Memory system
JP2009158015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9472297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0490238B2 (en) Serializer and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0123412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20210397553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240094941A1 (en) Memory system
US20080080291A1 (en) Interleaved input signal path for multiplexed input
US11862288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JP2012133843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11461051B2 (en)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TWI758888B (zh) 記憶體系統
US1143615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circuit for preventing a node from floating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220148629A1 (en) Memory device,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memory controller
US1188769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of host, operation method of memory modul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memory device
JP7456010B2 (ja) メモリシステム
US11922064B2 (en) Storage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7012174B1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連続読出し方法
JP202115277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CN115705147A (zh) 存储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