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776B - 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及包含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之濕式不織布 - Google Patents

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及包含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之濕式不織布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776B
TWI763776B TW107103039A TW107103039A TWI763776B TW I763776 B TWI763776 B TW I763776B TW 107103039 A TW107103039 A TW 107103039A TW 107103039 A TW107103039 A TW 107103039A TW I763776 B TWI763776 B TW I7637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ibers
cutting
tow
liq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9193A (zh
Inventor
伴紀孝
合田裕憲
今井泰
野見山千緒
塙翔平
勝田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帝人富瑞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297854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76377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帝人富瑞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帝人富瑞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77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00Severing continuous filaments or long fibres, e.g. stapling
    • D01G1/06Converting tows to slivers or yarns, e.g. in direct spinning
    • D01G1/10Converting tows to slivers or yarns, e.g. in direct spinning by cu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HMARKING, INSPECTING, SEAMING OR SEVERING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longitudin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Paper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更有效率地製造水中分散性優異的無捲曲短纖維之方法。   該無捲曲短纖維之方法係以紡絲速度600m/分鐘以上紡絲,以該紡絲速度以上的速度將纖維絲束切割成35mm以下的長度之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下述要件(I)~(III):   (I)將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直接或捆束複數條而作為纖維絲束;   (II)不將經該捆束的纖維絲束收進罐筒,而連續地切割;及   (III)具有對於從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到纖維絲束之切割前為止,賦予1處以上的親水性油劑之步驟。

Description

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及包含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之濕式不織布
本發明關於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更詳而言之,關於水中分散性優異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
專利文獻1中揭示藉由直接紡絲延伸法來製造延伸絲束,進行捲曲賦予之製造方法,作為其較佳的方法,採用於捲曲處理後收進罐筒,然後進行切割之方法,或於收進罐筒處理後進行捲曲、切割之方法。然而,於如此的收進罐筒步驟中,除了步驟暫時停止而生產效率降低,還有因途中的導件類或輥類等而導紗變複雜,容易發生品質不良。又,容易發生因原紗紗長的偏差所造成的生產結束時的原紗腳或廢物處理的絲束,在良率方面亦有問題。再者,於以絲束等之狀態將所紡絲的纖維暫時保管的收進罐筒步驟中,為了製程安定性,要求對於纖維賦予收束性,於紡絲階段中必須使用收束性高的紡絲油劑。然而,如此收束性高的油劑會阻礙最終製品的短纖維之水中分散性。特別地於抄紙用之短纖維中,需要優異的補強效果,同時優異的水中分散性,於以往之製造方法中得不到令人充分滿足的品質之短纖維。
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合成纖維絲束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延伸纖維絲束的行進速度為130~6,000m/分鐘,於熱處理後立即將整理油劑以噴霧賦予至合成纖維絲束,將捲曲賦予至該合成纖維絲束。又,已知於抄紙用的短纖維中,為了提高抄紙步驟的水中分散性,除了將親水性油劑賦予至纖維,還有成為高的水分保持率者係有效。然而,於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高速行進技術中,賦予能維持水中分散性的性能所需要的水、油劑等之高附著率者為困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0886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2-15542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係在上述背景之下完成者,提供一種更有效率地製造水中分散性優異的無捲曲短纖維之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係以紡絲速度600m/分鐘以上紡絲,以該紡絲速度以上的速度將纖維絲束切割成35mm以下的長度之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下述要件(I)~(III):   (I)將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直接或捆束複數條而作為纖維絲束;   (II)不將經上述捆束的纖維絲束收進罐筒,而連續地切割;及   (III)具有對於從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到纖維絲束之切割前為止,賦予1處以上的親水性油劑之步驟。
再者,上述切割的速度較佳在600~4,000m/分鐘之範圍。又,上述切割較佳為藉由具有複數的刀刃,且各刀刃的間隔為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為止相同的短纖維用切刀,進行切割之方法。另外,上述纖維絲束較佳為1000dtex以上。還有,上述親水性油劑較佳為包含聚烷二醇衍生物的油劑。
又,賦予上述親水性油劑之步驟較佳為包括使用包含剖面觀看成為圓弧形的彎曲部之液體賦予裝置,以使上述纖維絲束接觸該彎曲部之狀態一邊行進,一邊從該彎曲部吐出液狀油劑,賦予至該纖維絲束之步驟。作為另一方法,賦予上述親水性油劑之步驟較佳為包括使用在包含平面部的該平面部之一部分設有開孔區域,且於該開孔區域中具有開孔部(液體吐出孔)之液體賦予裝置,使前述纖維絲束在該開孔區域之上方及/或下方,以不接觸該平面部之方式一邊行進,一邊從該開孔部吐出液體,賦予至該纖維絲束之步驟。
另外,上述無捲曲短纖維較佳為未延伸。再者,該未延伸短纖維之雙折射率較佳在0.001~0.100之範圍。還有,在纖維絲束之切割前的各步驟中之纖維絲束的張力較佳為未達降伏張力。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不織布,其係將以上述方法所得之未延伸的無捲曲短纖維,與將經延伸的短纖維作為主要原材料混合成的水分散液,藉由濕式不織布製造裝置予以抄紙,熱壓加工而得。 [發明的效果]
依照本發明,可更有效率地製造水中分散性優異的無捲曲短纖維。
[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係以紡絲速度600m/分鐘以上紡絲,以該紡絲速度以上的速度將纖維絲束切割成35mm以下的長度之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下述要件(I)~(III):   (I)將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直接或捆束複數條而作為纖維絲束;   (II)不將經上述捆束的纖維絲束收進罐筒,而連續地切割;及   (III)具有對於從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到纖維絲束之切割前為止,賦予1處以上的親水性油劑之步驟。
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時所用的聚合物,只要是能從紡絲噴絲頭吐出而形成纖維的由合成樹脂所構成之聚合物即可。具體而言,可按照使用目的,選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芳香族聚酯系、聚乳酸等之脂肪族聚酯系、聚醯胺6或聚醯胺66等之脂肪族聚醯胺系、聚對伸苯基對苯二甲醯胺或聚間伸苯基間苯二甲醯胺等之芳香族聚醯胺系、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系、聚丙烯腈系或維尼綸、聚苯硫等。特別地為確保能適合抄紙用的水中分散性與熱接著性,作為如此的纖維成形性之聚合物,較佳為使用聚酯系樹脂。
作為聚酯系樹脂之合適例,可舉出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之聚對苯二甲酸烷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萘二甲酸烷二酯之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所構成的聚酯、如聚伸烷基環己烷二羧酸酯之由脂環族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所構成的聚酯、如聚環己烷二甲醇對苯二甲酸酯之由芳香族羧酸與脂環族二醇所構成的聚酯、如聚丁二酸乙二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己二酸乙二酯之由脂肪族羧酸與脂肪族二醇所構成的聚酯等。如聚乳酸或聚烴基苯甲酸之由聚烴基羧酸所構成的聚酯。再者,按照個別具體之目的,可使作為酸成的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a,β-(4-羧基苯氧基)乙烷、4,4-二羧基苯基、5-鈉磺基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或此等之酯類及作為二醇成分的二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聚烷二醇等共聚合1成分以上。再者,亦可使季戊四醇、三羥甲基丙烷、偏苯三酸、均苯三酸等之具有3個以上的羧酸成分或羥基之成分共聚合,而在聚合物構造具有分枝。又,也可使用組合有2種以上的上述聚酯系樹脂之混合物。特別地,全部重複單位的85莫耳%以上,較佳95莫耳%以上宜為由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構成的聚酯。當時,作為對苯二甲酸成分及乙二醇成分以外的共聚合成分,相對於對苯二甲酸成分而言,較佳為使用15莫耳%以下之少量的共聚合成分。
使用聚酯聚合物時,較佳為使其原料聚酯的固有黏度成為0.30~1.50dL/g,更佳成為0.40~1.20dL/g之範圍內。例如,對於一旦成為碎片形狀的聚合物,更藉由乾燥步驟,藉由固相聚合等之方法,可調整固有黏度。再者,於本發明所用的纖維成形性之聚合物中,亦可含有眾所周知的添加劑,例如顏料、染料、消光劑、防污劑、抗菌劑、消臭劑、螢光增白劑、難燃劑、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滑劑等。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將熔融或溶解有如上述的纖維成形性聚合物之紡絲液,從具有複數的吐出孔之紡絲噴絲頭吐出,使其凝固而紡絲,成為未延伸的複絲。當時,紡絲速度必須為600m/分鐘以上的高速紡絲。作為紡絲速度之上限,較佳為3000m/分鐘以下,更佳為800~2700m/分鐘,特佳為900~2500m/分鐘之範圍的高速紡絲。又,作為紡絲裝置,較佳為裝備有螺桿式擠壓機的熔融紡絲裝置。
上述紡絲速度過低時,紡絲後的未延伸紗內之分子配向有變小之傾向,進而容易發生因隨著時間經過的結晶化所造成的脆化,有所得之短纖維的物性降低之虞。採用如此的低物性之短纖維於抄紙領域時,其係成為缺點而所抄紙的紙之強度降低,或成為各種物性的偏差之原因。相反地,紡絲速度過高時,雖然纖維物性升高,但是促進紡絲線上的配向結晶化,有非晶部分變少之傾向。如此地採用非晶部分少的短纖維於抄紙領域時,有抄紙後的濕式不織布之接著性能降低之傾向。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必須對於從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到纖維絲束之切割前為止,在1處以上的製程中賦予親水性油劑。較佳為對於從剛紡絲後到將複絲收束為止與從延伸熱處理到纖維絲束之切割前為止,賦予1處以上。   親水性油劑較佳為聚烷二醇衍生物,其中特佳為聚醚‧聚酯共聚物。更具體而言,較佳為由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低級烷二醇以及聚烷二醇及/或其單醚所構成之聚醚‧聚酯共聚物。
作為較宜使用的低級烷二醇,可舉出乙二醇、丙二醇、四亞甲基二醇。另一方面,作為聚烷二醇,可例示平均分子量600~6000之聚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物、聚丙二醇。再者,作為聚烷二醇的單醚,可舉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的單甲基醚、單乙基醚、單苯基醚等。還有,從水中分散性之點來看,該共聚物係對苯二甲酸酯單位與間苯二甲酸酯單位之莫耳比較佳為95:5~40:60之範圍內,但亦可少量共聚合鹼金屬鹽磺基間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等。由以上的成分所構成之聚醚‧聚酯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雖然取決於所使用的聚烷二醇之分子量,但是通常為1000~20000,較佳為3000~15000。若平均分子量過低,則水中分散性的提高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若平均分子量過高,則聚合物的乳化分性降低。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使聚烷二醇衍生物等的親水性油劑成為水分散液,附著於纖維表面。親水性油劑通常可藉由攪拌步驟等而容易地分散於水中。再者,為了進一步提高所得之水性分散液的安定性,亦可進一步少量添加界面活性劑或有機溶劑,還有混合使用其他的油劑等之各種處理劑者亦為較佳的方法。親水性油劑之附著方法係可採用噴霧、輥接觸(吻輥)、計量油(對於開孔的陶瓷導件,以齒輪泵等給予定量的油劑之方法)等方法。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於從紡絲噴絲頭吐出後立即的紡絲步驟中,賦予親水性油劑。特別地,未延伸的無捲曲短纖維之情況為較好且有效。   於製造短纖維之步驟中,在紡絲後,由於有收進罐筒之步驟,有複絲散開之問題,必須使用收束性高的油劑,結果在濕式不織布所必要的水中分散性為不充分。然而,藉由本發明之省略收進罐筒步驟等,從紡絲到切割為止連續的製造方法,可避免在收進罐筒時所發生的上述之複絲散開的問題,雖然收束性比以往稍差,但以本發明所使用的親水性油劑之收束性可生產,與親水性油劑賦予的抄紙時之水中分散性的升高相輔相成,抄紙品質大幅升高。   通常如此的親水性油劑多在最終步驟中賦予,但於本發明中由於省略短纖維之製造途中的捲取或收進罐筒等的途中步驟,而可作為紡絲油劑採用。再者,將從噴絲頭所吐出的熔融聚合物予以冷卻固化後,較佳為在不捆束纖維絲束下,迅速地賦予親水性油劑。可縮短處理時間,同時均勻地將親水性油劑賦予至纖維表面。
再者,於本發明中,對於被集束前的未延伸纖維,賦予聚烷二醇衍生物等的親水性油劑時,相較於集束後賦予的習知情況,有效成分較容易遍及1條1條的纖維表面。因此,該成分係充分附著於纖維表面,得到大幅抑制水中的未分散之效果。
使用親水性油劑作為紡絲油劑時,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水系乳液。聚烷二醇衍生物之乳液濃度較佳為0.5~3質量%之範圍。再者,作為乳液對於剛紡絲後的未延伸纖維之附著量,較佳為5~50質量%,特佳為10~30質量%之範圍。
親水性油劑對於未延伸纖維或延伸纖維之附著量,係以未延伸纖維或延伸纖維的質量作為基準,較佳為0.1~3質量%,更佳為0.2~2.5質量%,尤佳為0.5~1.5質量%之範圍。附著量過少時,於以後的抄紙步驟等之在水中的纖維分散有變不充分之傾向。相反地,附著量過多時,有阻礙纖維間的接著性之傾向。又,有使對於抄紙步驟循環水的水質負荷增大之傾向。此處,紡絲油劑附著量係以下之方法所定義的值。   附著率=油劑乳液濃度(質量%)×含水率(質量%)/100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將如上述地在紡絲噴絲頭吐出後賦予有親水性油劑的未延伸複絲直接或捆束複數條而作為1000dtex以上的纖維絲束。從一個紡絲噴絲頭吐出1000~50000dtex、尤其2000~20000dtex的複絲。更佳為捆束2條~40條以上、尤其3~30條的複絲,併紗後較佳成為2000~100000dtex,特佳成為3000~50000dtex的纖維絲束。作為如此的短纖維集合成的最終纖維絲束之總長絲數,為了成為如上述的總纖度,較佳為50~10萬條,特佳為100~9萬條之範圍。
若上述之剛紡絲後的未延伸纖維的總纖度過小,則將油劑成分賦予至纖維表面時,雖然容易使其均勻地附著,但是為了得到高的生產能力,必須使用多數的噴絲頭,工業上變不利。又,若總纖度過大,則有難以將包含聚烷二醇衍生物的油劑均勻地賦予至纖維表面之傾向。
作為構成本發明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單紗之纖度,較佳為0.001~100dtex,更佳為0.1~30dtex。特別地,使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的無捲曲短纖維作為抄紙用時,藉由如此的單紗纖度,更有效率的製造成為可能。當單紗纖度過細時,有紡絲時的牽絲性降低之傾向,當單紗纖度過粗時,有紡絲後的冷卻變困難之傾向。特別地,使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的短纖維作為抄紙用時,較佳設為如此的纖度範圍。
又,本發明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剖面形狀係沒有特別的限制,除了圓剖面以外,亦較佳為橢圓剖面、3~8葉剖面等的多葉剖面、3~8角的多角形剖面等異型剖面。又,不限於實心纖維,亦較佳為中空纖維或複合纖維。作為複合纖維時的複合形態,可例示芯鞘型、偏心芯鞘型、並列型、海島型、橘瓣型等。
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可將剛紡絲後之賦予有包含聚烷二醇衍生物的油劑之未延伸複絲直接或捆束複數條而作為纖維絲束,不收進罐筒,而連續以表面溫度80℃以下、較佳70℃以下的乾熱輥進行預熱處理後,在未達240℃之溫度,進行延伸處理。   由於以如此的乾熱輥,在低溫施予預熱處理,可抑制因烷二醇衍生物所致的熱分解,可進行安定的生產。若於此階段中以高的溫度加熱,則纖維彼此膠著,有水中分散性變差之傾向。
接著,可於速度不同的複數之加熱輥間,實施延伸。此時延伸處理的溫度較佳為未達240℃,更佳為控制在140~220℃之範圍。未延伸纖維係在一對的輥上捲繞2~10圈,較佳為於已變化速度的複數之納爾遜(Nelson)型輥間,進行2~10階段的延伸。作為延伸倍率,在各輥組間較佳為大於1倍且未達5倍,全體較佳為1.5~5.0倍之倍率。再者,實施延伸後,較佳為在140℃以上且未達240℃,特佳為在160℃以上且未達220℃,施予熱處理。藉由進行如此的熱處理,可適度抑制最終所得之纖維的熱收縮率。惟,若此溫度過高,則有纖維彼此容易膠著之傾向,尤其在用於抄紙用時,有在水中的分散性變不充分之傾向。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以紡絲速度以上的速度切割纖維絲束。以往,在製造未延伸或施有延伸的短纖維時,將由未延伸複絲所構成的未延伸纖維絲束暫時收進絲束筒等而保管,或於捲縮步驟中使其製造速度降低等後,供給至低速度的切割步驟。然而,本發明係一種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排除收進罐筒、捲縮等的多餘步驟,連續地切割纖維絲束。
將本發明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使用於抄紙用途時,必須賦予水中分散性所需要的聚烷二醇衍生物,詳細而言必須賦予聚醚‧聚酯共聚物的水系乳液等的親水性油劑,但是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在紡絲步驟中賦予有親水性油劑時,可省略延伸步驟等其他步驟中的油劑賦予,連續製程化為容易。   通常,將捲取步驟或收進罐筒步驟插入於中間步驟時,使用親水性油劑作為紡絲油劑,但因低摩擦或收束性不足而困難,但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藉由省略該捲取步驟或收進罐筒步驟,可使用親水性油劑作為紡絲油劑。
再者,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由於所得之短纖維為無捲曲,可防止在水中的纏結。而且,從省略用於進行捲曲的捲曲器步驟之點來看,亦連續製程化容易。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在剛紡絲後將賦予有液體的未延伸絲束,從紡絲機起,視需要經過延伸步驟,投入於切刀(高速切刀)。然後,藉由連續地加工,可縮短製程,可減少因途中的導件類或輥類等之損傷導紗等所造成的單紗斷裂或單紗或分股絲束(sub-tow)單位的收束不良之發生所造成的過長纖維(纖維長度比設定較長)等之發生。於通常的步驟中在纖維絲束之收進罐筒時,會發生纖維絲束彎曲(齒形捲繞),或即使不彎曲也發生單紗的分散或線圈(突出)。又,於收進罐筒之際,會發生纖維絲束(原紗)糾結、縮攏、單紗散開(分散)。
可是,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係連續地進行切斷加工,但當時以紡絲速度以上的速度切割成35mm以下的長度。
即,切割步驟中的纖維絲束之切割速度係在本發明中為紡絲速度以上,較佳為比紡絲速度更高速。具體而言,切割步驟中的纖維絲束之切割速度係比600m/分鐘以上的紡絲速度較高速,較佳為800m/分鐘以上,更佳為900m/分鐘以上,且較佳為4,000m/分鐘以下,更佳為3,500m/分鐘以下,尤佳為3,000m/分鐘以下,特佳為2700 m/分鐘以下之範圍。
而且,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例如在製造延伸短纖維時,對於經延伸、熱處理的延伸纖維絲束,視需要較佳為賦予水。藉由賦予水,可在切割之後抑制纖維飛散,且可減低梱包時的體積。又,可促進抄紙時水對於纖維間的滲透,提高水中分散性。此時的含水率係以纖維質量為基準較佳為0.5~35%,更佳為0.5~20%,尤佳為2~15%,特佳為未達15%。
再者此時,為了補充在紡絲時所賦予的烷二醇衍生物之效果,較佳為於延伸處理後,在纖維絲束之切割前,賦予烷二醇衍生物。又,視需要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等的機能劑。所賦予的烷二醇衍生物係與上述紡絲時所使用者相同,且也可相異。
而且,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在不賦予捲曲下,供給至高速切刀,切割成指定的纖維長度。於此供給至高速切刀時,為了防止因鬆弛等所造成的過長纖維之發生,較佳為控制絲束張力。於控制絲束張力中,可採用藉由張力調節輥或荷重元的自動控制、高速捲繞機中使用的平衡器等之眾所周知技術。
又,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切斷長度為35mm以下,尤其將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的短纖維使用於抄紙用時,其纖維長度較佳為1~30mm以下,更佳為1~20mm,特佳為2~10mm之範圍。
若纖維長度過長,則即使加工速度變快時也切割頻率變低,因此雖然加工變容易,但容易發生纖維彼此易纏結的問題。尤其在使用於抄紙領域時,纖維長度較佳為30mm以下。若切斷長度過長,則在抄紙時有纖維的水中分散性變差之傾向。由於若纖維長度過長,則纖維彼此在水中容易纏結,因此上限的纖維長度較佳為短。較佳為20mm以下,特佳為10mm以下的纖維長度。另一方面,當纖維長度過短時,由於刀刃的間隔變小,刀刃間所形成的空間之製造時的切斷阻力變大,因此拉長纖維,或單纖維彼此易纏結,有造成品質降低之傾向。例如,發生纖維間膠著,有變難以安定地切斷之傾向。又,於所得之纖維中有纖維塊變多之傾向,尤其在使用於抄紙用途時等,有在水中的分散性變差之傾向。
而且,如此地為了以高速得到短的延伸短纖維,切割較佳為藉由具有複數的刀刃,且各刀刃的間隔為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為止相同或其以上的間隔之短纖維用切刀,進行切割之方法。
再者,通常的旋轉切刀雖然具有複數的刀刃,但刀刃的間隔為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為止逐漸地間隔變窄。此係因朝向配置有刀刃的旋轉器外側,配置刀刃,纖維絲束係捲附於該旋轉器之外側,成為經切斷的纖維從該旋轉器的中心部排出之機構。於如此的裝置中,確保600m/分鐘以上的加工速度者係非常困難。
例如,如日本新型專利登記第3103190號公報中記載的通用之旋轉切刀,為將纖維絲束(長纖維束)切割成短纖維的業界中最一般使用者。於此方式中,在刀刃間所形成的扇型之空間,切斷後朝向排出,刀刃間距離徐徐變窄,由於切割纖維的排出阻力變大,若提高轉子旋轉數即切刀速度(=絲束速度),則由於排出不良而發生折斷刀刃等的不良狀況。通常此類型的切刀之極限速度據稱必須以300m/分鐘以下使用。
於本發明中如上述,較佳為使用各刀刃的間隔為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為止相同或其以上的間隔之短纖維用切刀(以後,亦稱高速切刀)。更具體而言,例如較佳為使用具有美國專利第4,577,537號說明書或美國專利第4,528,880號說明書中記載之機構的短纖維用切刀。沒有如通常的旋轉切刀之排出阻力的上升,即使如超過600m/分鐘的速度,也容易切割纖維絲束。其機構雖然為放射狀地排列刀刃,但是為以切斷側朝向上方之方式,在其上方所配置的旋轉的轉子上,一邊捲附纖維絲束,更一邊徐徐地壓切在上方所設置之壓切纖維絲束用傾斜環之方式。由於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切割纖維排出側)為止刃間距離為固定,故可抑制排出阻力之上升,即使以3000m/分鐘以上的高速切割纖維絲束時,也能防止刀刃折斷之發生。
以如此的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係在纖維表面賦予有均勻的油劑,為水中分散性優異之親水性無捲曲短纖維,不易變成未分散,成為特別適用抄紙用的短纖維。而且,以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有效率地製造如此的無捲曲短纖維。
再者,此無捲曲短纖維係藉由加工成濕式不織布等,可適用於各種的生活材料、產業材料。   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係可按照目的,在紡絲後未延伸或施予延伸而得到短纖維。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未延伸短纖維之製程。   為了保持未延伸紗之狀態,在全部步驟中必須將其製程張力抑制在不發生未延伸紗的頸部拉伸之限度。而且,切割前的各步驟中之纖維絲束的張力較佳為未達未延伸紗的降伏張力。
其中,切割步驟前後的未延伸紗(纖維絲束)之張力係重要,特別重要的是將切割前的未延伸紗(纖維絲束)之張力抑制在不發生未延伸紗的頸部拉伸之限度。較佳為調整至發生頸部拉伸的張力之1%~95%的張力,特佳為調整至2%~90%的張力。再者,發生頸部拉伸的張力係可以拉伸強伸度試驗機,離線測定未延伸紗的荷伸曲線,求出發生頸部拉伸之前的降伏應力,藉由與其張力的比較而規定。圖1中顯示未延伸紗的降伏應力(sy)之概念圖。
若切割前張力過小,則在高速切刀內部,纖維絲束發生鬆弛,產生過長纖維。相反地,若切割前張力過高,則因稍微的製程張力之變動而開始部分的頸部拉伸,得不到均勻的短纖維。於如此的不均勻之短纖維中,尤其當使用於抄紙領域時,黏合性能或纖維直徑變動,成為接著性能或尺寸安定性之降低或抄紙質地紊亂之原因。為了控剛如此的切割前張力(絲束張力),較佳為採用藉由張力調節輥或荷重元的自動控制、高速捲繞機中使用的平衡器、或使切刀速度比切割前供給速度快等之眾所周知技術。
又,為了將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所得之未延伸的無捲曲短纖維使用作為抄紙領域尤其未延伸黏合纖維,未延伸短纖維之雙折射率較佳在0.001~0.100之範圍。再者,雖然恰當範圍係隨著樹脂而不同,但例如使用聚酯樹脂時,較佳為0.005~0.090,特佳為0.010~0.080之範圍。雙折射率表示未延伸纖維的分子配向,尤其在作為紙用途的未延伸黏合纖維時,為大幅影響黏合接著性能或紙強度,大幅左右途中步驟的接著溫度或壓力條件之物性。
又,上述未延伸的無捲曲短纖維之雙折射率係可藉由紡絲速度或紡絲牽伸率而調整。作為抄紙用黏合纖維時,為了使折射率在此範圍內,作為紡絲速度,當為未延伸短纖維時,亦較佳為700~3000m/分鐘之範圍。若紡絲速度小,則由於未延伸紗內的分子配向少,而容易發生因隨著時間經過的結晶化所造成的脆化,其係成為缺點,作為未延伸短纖維時的紙強度降低,或看見偏差。又,若紡絲速度過大,則在紡絲線上發生配向結晶化,使非晶部分所支配的抄紙後不織布之接著性能變差。
又,藉由如此的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上述未延伸的無捲曲短纖維,尤其當使用作為抄紙用的黏合纖維時,其水分保持率較佳為3~40質量%。雖然不確定但是當水分保持率過低時,形成在纖維表面的親水性油劑之被膜係在抄紙步驟中變難以從纖維表面脫落,引起接著障礙,有紙強度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當水分保持率過高,於切割步驟中水的飛散變多,難以安定地切斷纖維。又,所得之未延伸纖維的質量增加,從輸送成本之觀點來看亦變不經濟。
如此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上述未延伸的無捲曲短纖維,係水中分散性與熱接著性優異之未延伸短纖維,特別適合抄紙黏合用的短纖維。而且,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可有效率地製造如此的未延伸短纖維。
接著,說明對於行進的纖維絲束,賦予液體之方法的一例。   纖維絲束接觸的部位係由剖面觀看成為圓弧形的彎曲部所構成。使用於該彎曲部的一部分設有開孔區域,且於該開孔區域中具有開孔部(液體吐出孔)之液體賦予裝置,一邊對於該開孔區域,使纖維絲束以圍抱角大於20°且小於180°進行接觸、行進,一邊從該開孔部吐出液體,賦予至該纖維絲束。
成為圓弧狀的彎曲部係如圖2、圖3以及圖4中例示,可為彎曲部之頂點(圖2-g)向上(圖3),即反重力方向的模式(使彎曲部接觸纖維絲束的下側),或彎曲部之頂點向下(圖4),即重力方向的模式(使彎曲部接觸纖維絲束的上側)之任一方向。   即使彎曲部之頂點向上,也能發揮本發明之效果。而且,當為彎曲部之頂點向下時,有液體的賦予率變高之傾向,纖維絲束愈高速,液體賦予的效果愈顯著。
上述彎曲部亦可對於彎曲部之頂點(圖3-g)的切線,在不影響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一邊發生傾斜一邊使其接觸纖維絲束。即,纖維絲束的行進方向亦可對於彎曲部的切線,在不發生影響液體賦予之範圍內,產生傾斜(擺動)。   以圖2、圖3(彎曲部向上之模式)具體地說明,使用具有由複數的開孔部(圖2-b)的彎曲部(圖2-a)所構成,且從開孔部吐出液體之液體賦予裝置(圖2)進行。彎曲部(圖2-a)係由剖面觀看形成圓弧形的曲面所構成,以沿著該曲面成為指定的圍抱角(圖3-a)之方式,藉由以圍抱角調整部(圖3-e)調整、固定纖維絲束,使纖維絲束以面狀接觸開孔區域(圖2-c)而進行。此時,藉由從開孔部(圖2-b)吐出液體,可使液體滲透至纖維絲束內部。
開孔部(圖2-b)之形狀‧形成方法係可適宜選擇經由沖壓穿孔的穿孔板形狀、開孔的捲繞有金屬線的線材捲體者、藉由金屬線之編織所形成的網狀者。特別地,較佳為開孔的捲繞有金屬線的線材捲體者。   開孔部(圖2-b)之孔形狀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適宜選擇圓形、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線狀狹縫等,開孔部係以複數的孔所形成。
彎曲部(圖2-a)之材料只要適宜選擇能耐得住油劑乳液的腐蝕或磨耗之材料即可,可例示施有耐酸鋁處理的鋁材、不銹鋼材(SUS-304、SUS-316等)。對於構成彎曲部的材料,亦可施予處理,以便藉由所吐出的液體而在彎曲部表面上均勻地形成液膜。又,為了防止接觸時在開孔區域(圖2-c)捕捉纖維,亦可施予緞紋加工等之摩擦減低處理。   圓弧形的曲率半徑(圖3-f)雖然亦取決於纖維絲束的行進速度,但較佳為30~300mm,更佳為50~200mm。若小於30mm,則即使加大圍抱角(圖3-a),也無法得到充分的接觸時間。若大於300mm,則由於相對於纖維絲束的接觸面積,開孔區域的面積變過大,而效率降低,運轉成本變高。
開孔率係定義為將開孔部的總面積除以開孔區域的面積,再乘以100之值,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尤佳為3%以下,最佳為1%以下。若大於10%,則難以確保吐出壓力,同時容易發生附著不均。   開孔率之下限較佳為0.01%,更佳為0.03%,尤佳為0.05%。若開孔率小於0.01%,則液體變難以均勻地附著。
又,液體賦予裝置(圖2)係藉由剖面觀看成為圓弧狀的彎曲狀,使與纖維絲束面狀地接觸,可確保接觸時間,同時由於纖維絲束係以指定的圍抱角推壓彎曲部,而在寬度方向中薄地擴展,同時從開孔部所供給的液體係容易滲透至纖維絲束內部。使纖維絲束接觸圓弧形的彎曲部時之圍抱角為大於20°且小於180°,較佳為大於30°且小於160°,更佳為大於30°且小於150°,尤佳為大於50°且為150°以下,最佳為大於50°且小於130°。若小於20°,則纖維絲束在寬度方向中不充分地擴展,無法使液體滲透至纖維絲束內部,而且由於接觸時間不足,得不到充分的液體附著率。若為180°以上,則在接觸時捕捉纖維,容易發生單紗斷裂,於水中分散時容易發生纏結。
以上,以圖2、圖3之事例陳述,但於圖4即彎曲部向下的模式中,亦可說是同樣的傾向。   此外,從開孔部吐出的流速為0.2m/秒以上者係為了使其均勻地滲透至以高速行進的纖維絲束內部之單紗而必要。若液體吐出流速未達0.2m/秒,則液體(油劑乳液溶液)變難以滲透到單紗緻密地塞滿之纖維絲束內部,短纖維在水中分散會容易變不均勻。較佳的流速之範圍為0.3~5.0m/秒,更佳為0.7~3.0m/秒。   又,纖維絲束接觸液體賦予裝置的彎曲部時之接觸時間(秒)為0.001~0.05秒,較佳為0.002~0.01秒。若短於0.001秒,則難以得到充分的油劑賦予量,若長於0.05秒,則附著量變過大,液體的飛散變大。
於本發明中,在賦予液體後,較佳為包含使保持纖維絲束的液體部分地脫落,調整附著於纖維絲束的液體之量之程序。調整手段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可例示以1對的輥,用一定的夾持壓力夾持纖維絲束之夾輥。藉由調整夾輥所夾持的壓力,可控制液體對於纖維絲束的附著率。
接著,說明對於行進的纖維絲束,賦予液體之另一方法。   纖維絲束通過的部位係由平面部所構成,使用在該平面部具有開孔部(液體吐出孔)的液體賦予裝置,對於該開孔區域,使該纖維絲束以不接觸之方式一邊行進,一邊從該開孔部吐出液體,賦予至該纖維絲束。
上述之平面部係由在該開孔區域中具有之複數的該開孔部(液體吐出孔)(圖5-aa)所構成,使用從該開孔部吐出液體的液體賦予裝置(圖5)進行。藉由使該纖維絲束不接觸該開孔區域(有液體吐出孔的區域圖5-aa)之上側及/或下側,使其通過而進行。此時,從該開孔部(圖5-aa)積極地吐出液體,可在不損傷纖維下,將液體賦予至纖維絲束。開孔部(圖5-aa)之形狀‧形成方法係可適宜選擇經由沖壓穿孔的穿孔板形狀、開孔的捲繞有金屬線的線材捲體者、藉由金屬線之編織所形成的網狀者或不織布狀者等。
開孔部之孔形狀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適宜選擇圓形、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線狀狹縫等,開孔部係以複數的孔所形成。開孔區域(圖5-aa)之材料只要適宜選擇能耐得住油劑乳液的腐蝕或磨耗之材料即可,可例示施有耐酸鋁處理的鋁材、不銹鋼材(SUS-304、SUS-316等)。
開孔率係定義為將開孔部的總面積除以開孔區域的面積,再乘以100之值,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尤佳為3%以下,最佳為1%以下。若大於10%,則難以確保吐出壓力,同時容易發生附著不均。開孔率之下限較佳為0.01%,更佳為0.03%,尤佳為0.05%。若開孔率小於0.01%,則液體變難以均勻地附著。
又,於本發明中,可不使液體賦予裝置(圖5)與纖維絲束接觸,而將液體賦予至纖維絲束。纖維的損傷或斷線少,可得到良好品質的纖維。   上述液體賦予裝置之開孔區域、開孔部係可向上,也可向下。可設置向上(圖6-ff)、向下(圖6-gg)之任一者的液體賦予裝置,亦可併用向上與向下的液體賦予裝置,以在平面部從上下夾持纖維絲束之方式設置(圖6)。
以上下夾持之方式設置上述液體賦予裝置者,係可藉由從纖維絲束的兩面吐出液體,更均勻地賦予液體。   開孔部與行進的纖維絲束之距離(h)較佳為5~200mm,更佳為10~100mm之範圍。若開孔部與纖維絲束之距離比5mm近,則作業性變差。若比200mm遠離,則所吐出的液體變難以賦予至纖維絲束,液體的附著效率變差。
此外,從開孔部吐出的流速為0.2m/秒以上者係為了使其均勻地滲透至以高速行進的纖維絲束內部之單紗而必要。若液體吐出流速未達0.2m/秒,則液體(油劑乳液溶液)變難以滲透到單紗緻密地塞滿之纖維絲束內部,短纖維在水中分散會容易變不均勻。較佳的流速之範圍為0.3~5.0m/秒,更佳為0.7~3.0m/秒。   又,纖維絲束在液體賦予裝置的開孔區域(圖5-aa)中行進的通過時間為0.001~0.05秒,較佳為0.002~0.01秒。若短於0.001秒,則難以得到充分的油劑賦予量,若長於0.05秒,則附著量變過大,液體的飛散變大。
平面部之面積係可按照纖維絲束的行進速度、纖維絲束的寬度等之條件而適宜選擇。開孔區域(圖5-aa)的纖維絲束之行進方向的長度(圖5-bb)必須設定在能確保上述的通過時間(秒)。可在纖維絲束的行進方向中複數設置上述液體賦予裝置。當時的通過時間係將各自液體賦予裝置之通過時間相加之時間。   開孔區域之寬度(圖5-cc)必須比纖維絲束之寬度(圖5-ee)更寬。若開孔區域比纖維絲束之寬度更窄,則在纖維絲束的寬度方向中容易發生液體的附著不均而不宜。
於本發明中,在賦予液體後,較佳為包含使保持纖維絲束的液體部分地脫落,調整附著於纖維絲束的液體之量之程序。調整手段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可例示以1對的輥,用一定的夾持壓力夾持纖維絲束之夾輥。藉由調整夾輥所夾持的壓力,可控制液體對於纖維絲束的附著率。
短纖維含水率、油劑附著率係高者較佳。以短纖維質量為基準,短纖維含水率較佳為3~40%,更佳為5~35%。以纖維質量為基準,油劑附著率較佳為0.05~1.0%,更佳為0.1~0.8%。由於設為此範圍,可使油劑等的機能性液體滲透到纖維絲束內部。
使用短纖維於抄紙用時,較佳為將賦予有水或油劑乳液後的纖維在不乾燥下直接梱包。於如此所切割後,可抑制纖維飛散,且可減少梱包時的體積。又,促進抄紙時水對於纖維間的滲透,水中分散性升高。
一般而言,作為將液體賦予至纖維絲束之方法,可舉出在液浴中浸漬纖維絲束之方法、以上油輥賦予之方法、以噴啉或噴霧賦予之方法等。在液浴中浸漬纖維絲束之方法係在纖維絲束高速行進的條件下,液體之飛散顯著,採用困難。
如上油輥,從設置於輥下部的液浴,在旋轉的輥之表面拾取液體後,使其接觸纖維而賦予之方法,係限制輥表面上所形成的液膜之量。特別地,當纖維絲束粗且行進速度快時,無法賦予充分的液體。又,以噴啉或噴霧賦予之方法係當纖維絲束的行進速度快時,在液體的賦予量有限度,而且由於液體僅附著於纖維絲束的表層部,需要藉由夾輥夾持纖維絲束等之手段,使表層部的液體滲透至纖維絲束內部等附加的步驟。再者,以噴霧器噴灑液體時,無法賦予黏度高的液體,或若使用時間變長則有噴霧孔堵塞等之問題。
本發明的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的液體之賦予方法,由於即使於纖維絲束的高速行進時,也能充分地賦予液體,因此可解決上述一般的液體賦予方法之問題,可得到抄紙步驟的水中分散性良好之短纖維。
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係藉由連續的程序實施紡絲、液體賦予、切割之製造方法。於從紡絲到切割之間,可按照目的,得到未延伸或施有延伸的短纖維。   進行延伸時(參照圖7)係在物性方面較佳,適用作為主體纖維,不進行延伸時,適用作為未延伸黏合纖維。又,使用本發明之上述主體纖維與上述未延伸黏合,亦可製造濕式不織布。
本發明係將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之1條或複數條收束後之纖維絲束,在不進行收進罐筒下,連續地施予延伸,按照須要連續地賦予油劑等的機能劑,更連續地以高速切刀實施切割程的短纖維之製造方法。於如此的程序中,必須對於高速行進且纖度大的纖維絲束,均勻地賦予油劑乳液,但是藉由上述之液體賦予裝置(圖2、圖5),其係成為可能。
通常,於製造短纖維時,多為暫時收進絲束筒內等而保管,或在捲縮(捲曲)步驟中使其製造速度降低等後,供給至低速度的切割步驟。藉由依照本發明進行連續地加工,可縮短製程,可減少因途中的導件類或輥類等之損傷導紗等所造成的單紗斷裂或單紗或分股絲束單位的收束不良之發生所造成的過長纖維(纖維長度比設定較長)等之發生。
於以往的製造方法中,在纖維絲束之收進罐筒時,會發生纖維絲束彎曲(齒形捲繞),或即使不彎曲也發生單紗的分散或線圈(突出)。又,於收進罐筒之際,會發生纖維絲束(原紗)糾結、縮攏、單紗散開(分散)。於本發明的連續製造方法中,可減少如此的缺點,所得之短纖維係單紗長度變均勻。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短纖維係油劑乳液等的液體已均勻地賦予至纖維之短纖維,機能性成分均勻賦予至纖維,於無捲曲短纖維時,水中分散性優異,尤其成為適合抄紙用的短纖維。   於捲曲短纖維時,機能性成分均勻賦予至纖維而不均變小,品質優異。而且,以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有效率地製造如此的短纖維。   此等的短纖維係藉由加工成濕式不織布、乾式不織布等,可適用於各種的生活材料、產業材料。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別的延伸程序。   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可將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之1條或複數條收束後之纖維絲束,在不進行收進罐筒下,連續地施予延伸,以該延伸時的輥之至少1處的表面溫度為120℃以下且總延伸倍率為1.5~5.5倍延伸後,施予超喂,以該超喂時的輥之至少1處的表面溫度為140~240℃且總牽伸比為0.88~0.98施予超喂,連續地將經延伸的絲束切割成1~35mm的長度。
更詳細而言,將未延伸複絲1條或複數條收束成為纖維絲束,接著於延伸程序中,以延伸用輥之表面溫度為120℃以下,較佳為100℃以下進行延伸。延伸用輥之下限較佳為常溫以上(15℃~),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50℃以上。然後,可連續地進行超喂。延伸用輥之表面溫度高120℃時,纖維彼此膠著或在延伸時發生纖維的熔斷。另一方面,延伸溫度低時,有無法充分的倍率、均勻的延伸之情況。
延伸係可在速度不同的複數之加熱輥間實施。可在一對的輥上捲繞2~10圈,於已變化速度的複數之納爾遜型輥間,以2~10階段之範圍的任一者進行延伸。   作為延伸程序的延伸倍率,在各輥組間較佳為大於1倍且未達5.5倍,總共較佳為1.5~5.5倍之延伸倍率。   還有,上述延伸程序較佳為將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之1條或複數條收束成的纖維絲束,在不進行收進罐筒下,連續地供給至延伸程序。
再者,實施延伸後,可進行超喂,其輥表面溫度為140℃以上240℃以下,較佳為160℃以上220℃以下之溫度。藉由如此的輥表面溫度之條件,可適度抑制最終所得之纖維的熱收縮率。惟,若此溫度過高,則有纖維彼此容易膠著之傾向,尤其用於抄紙用時,有水中的分散性變不充分之傾向。
與延伸同樣地,超喂係可藉由在一對的輥上捲繞2~10圈而進行。再者,必須與此時的熱處理同時地,在輥間進行超喂。藉由進行超喂,可緩和分子配向,抑制纖維的熱收縮率,同時減低纖維的初期彈性模數。超喂係可藉由將納爾遜型輥的上游側之速度設定在比下游側的輥之速度快而進行。即,將上游側(紡絲側)的輥組之圓周速度當作V1m/分鐘,將下游側的輥組之圓周速度當作V2m/分鐘時,設定V1大於V2。此時,將V2/V1定義為「牽伸比」時,超喂可換說為牽伸比小於1.00者。此處,超喂係可以1階段進行,也可以多階段進行,將各階段的牽伸比相乘者定義為總牽伸比。總牽伸比為0.88~0.98,較佳為0.90~0.96。總牽伸比大於0.98時,熱收縮率、彈性模數變高,得不到抄紙時令人滿足的紙物性。總牽伸比小於0.88時,在輥間發生鬆弛,纖維對於上游側輥上的捲附或鬆弛的纖維係隨著導入至切割步驟而發生過長纖維等,成為問題。
進行延伸、超喂後的纖維絲束,較佳為在切割前,施予冷卻。若纖維絲束的溫度高而直接切割時,則纖維末端熔黏,或纖維側面壓接,而在分散於水中時發生未分散纖維。冷卻手段雖然沒有特別的限定,但考慮對於在表面溫度為100℃以下的輥上捲附的纖維絲束,賦予水或水系乳液,在導入至切割機之前,確保空氣冷卻用的距離等之手段。
然後,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將已進行如此的延伸處理之纖維絲束予以連續地切割(參照圖7)。通常,於製造短纖維之際,多為暫時收進絲束筒內等而保管,或於捲縮(捲曲)步驟中使其製造速度降低等後,供給至低速度的切割步驟。然而,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特徵為排除收進罐筒、捲縮等多餘的步驟,連續地進行加工。   再者,於本發明的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中,防止所得之短纖維在水中的纏結。而且,從省略用於進行捲曲的捲曲器步驟之點來看,亦連續製程化容易。
說明濕式不織布之製造方法的概要。   藉由將本發明之未延伸無捲曲短纖維與延伸無捲曲短纖維予以混抄、熱壓接,可得到合成纖維的濕式不織布(合成纖維紙)。   本發明的濕式不織布之構成係可採用延伸無捲曲短纖維作為主體纖維,採用未延伸無捲曲短纖維作為黏合纖維。上述主體纖維與黏合纖維之比率(質量%)為30/70~80/20。若脫離此等之各纖維比率,則不織布的物性(強度、接著性)降低。
以能達成目的之強伸度或通氣度等之物性的混合率,將未延伸無捲曲短纖維與延伸無捲曲短纖維分散於水中,得到抄紙前的分散液(漿體)。再者,視需要可按照目的,將本發明之短纖維以外的天然短纖維(木漿、馬尼拉麻、瓊麻、洋麻等)或合成纖維(維尼綸系短纖維、丙烯酸系纖維、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之聚烯烴系纖維、聚酯/共聚合聚酯或聚丙烯/改質聚烯烴等之芯鞘複合短纖維等)無機纖維(玻璃纖維等)等之纖維、添加劑或機能材料等加到水分散液中,進行混抄。
工業的連續抄紙方法係藉由眾所周知的短網抄紙機、長網抄紙機、圓編抄紙機或其組合,在抄紙網上抄上分散液,以楊基乾燥機或熱風式多孔筒乾燥機等之裝置,在80~160℃加熱乾燥所得之短纖維濕潤纖網,同時進行暫時熔融接著。再者,為了得到充分的不織布強度,藉由以表面為平坦的壓延輥或表面為凹凸的壓花輥等施予熱壓加工,而使纖維間的至少一部分熱壓接。熱壓的溫度或壓力只要是按照目的之物性選擇即可,但一般選擇180~250℃之溫度。   再者,為了得到試驗片,分批式小型抄紙機為足夠,將水分散液填充於熊谷理機工業(股)製等的方形製片機,混合、攪拌、脫水而得到濕潤纖網,以熱輥或熱板或熱風乾燥器來加熱乾燥纖網,以後只要進行與前述同樣的熱壓加工即可。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惟發明之範圍係不受本記載所限制。還有,實施例中的各項目係用以下的方法測定。
(1)固有黏度([h])   計量一定量的聚合物,於35℃的鄰氯苯酚中溶解成0.012g/ml之濃度後,依照常見方法求出。
(2)纖度(單紗纖度)   變更高速切刀的刀刃數,取樣經切割成50mm的無捲曲短纖維,依照JIS L 1015:2005 8.5.1A法中記載之方法測定。
(3)總纖度   總纖度係從以下之計算式算出。   總纖度(dtex)={每1紡錘的吐出量(g/分鐘)×紡絲錘數(錘)×10000}/{紡絲速度(m/分鐘)×總延伸倍率(倍)}
(4)雙折射率(Dn)   藉由市售的偏光顯微鏡,在光源使用鈉燈,於將試料浸漬在a-溴萘中之狀態下,由Berek補償器法求出遲滯(retardation),進行計算。
(5)含水率(短纖維含水率、切割後含水率)   將含有水分的約100g之剛紡絲後的未延伸紗、在製程途中所採集的紗、或短切棉在120℃的熱風循環式之乾燥機中乾燥到絕對乾燥為止。由乾燥前的試料之質量W0與乾燥後的試料之質量W1,藉由下式求出。   含水率(%)=[(W0-W1)/W1]×100
(6)油劑附著率   將油劑水系乳液濃度乘以上述(5)的含水率後之計算值,以質量%表示。   附著率=油劑乳液濃度(%)×含水率(%)/100
(7)水中分散性   於1000mL的量筒中置入500mL的自來水,於其中投入淨重0.1g的短纖維。如果纖維到達量筒之底的話,則在量筒的開口部蓋上蓋子,以兩手握持上下,將量筒倒轉1次而使纖維分散,用以下的基準判定水中分散性之良否。   ○:沒有未分散的纖維束,單纖維1條1條在水中漂亮地擴散之狀態   △:幾乎沒有未分散的纖維束,雖然看到若干的單纖維彼此之纏結,但是為容許範圍   ×:未分散的纖維束為數條以上,單纖維彼此之纏結多的狀態。
(8)過長纖維   將短纖維150g放置在黑色絲絨板上,取少量的棉,一邊用鑷子散佈,一邊將比設定纖維長度較長的(視情況而定短的;±2mm以上)纖維予以每條或以集團(束)取樣,測定纖維的長度。
(9)未延伸紗的降伏應力(sy)   變更高速切刀的刀刃數,取樣經切割成50mm的無捲曲短纖維,使用TEXTECHNO公司製的FAVIMAT+機,測定單纖維的未延伸紗之荷伸曲線(Stress Strain Curve),將進入頸部拉伸的極大強力當作降伏應力(單位為cN/dtex)。
(10)斷裂長度(紙強力)   使用未延伸纖維的紙之強力係依照JIS P8113,當作拉伸強度測定,求出其斷裂長度。
(11)熔點(Tm)、玻璃轉移點(Tg)   使用TA儀器日本(股)公司製的熱分析儀2200,以升溫速度20℃/分鐘進行測定。
(12)強度‧伸長率   變更高速切刀的刀刃數,取樣經切割成50mm的無捲曲短纖維,依照JIS L 1015:2005 8.7.1法中記載之方法測定。
(13)10%伸長時應力   變更高速切刀的刀刃數,取樣經切割成50mm的無捲曲短纖維,使用TEXTECHNO公司製的FAVIMAT+機,測定單纖維的未延伸紗之荷伸曲線(Stress Strain Curve),讀取10%伸長時的強力,當作10%伸長時應力(單位為cN/ dtex)。
(14)180℃乾熱收縮率   變更高速切刀的刀刃數,取樣經切割成50mm的無捲曲短纖維,將於180℃的靜置式乾燥機中在無緊張下放置20分鐘時的熱處理前後之纖維長度的變化率當作乾熱收縮率。即,作為(L1-L0)/L0´100%求出(L0:熱處理前的纖維長度,L1:熱處理後的纖維長度)。
[實施例1]   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予以乾燥,在300℃熔融,通過孔數為3000的紡絲噴絲頭,以492g/分鐘吐出,以1230m/分鐘之速度牽引,形成單纖維的纖度為1.3dtex、Dn0.0150之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還有,於紡絲噴絲頭吐出後立即以上油輥,賦予親水性油劑。所使用的親水性油劑係將由對苯二甲酸80莫耳%、間苯二甲酸20莫耳%之酸成分、平均分子量3000的聚乙二醇70質量%(共聚合質量基準)與乙二醇之成分所構成之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當作乳液,調整至21質量%濃度者(以下,亦稱為「聚醚‧聚酯共聚物水溶液」)。
然後,捲取所得之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12紡錘分捆束成為4.8萬dtex的纖維絲束。接著,使用高速切刀,以表記載之製程速度,在無捲曲下切斷成5mm的未延伸短纖維。再者,切割前的纖維絲束張力為0.1cN/ dtex(sy的28.6%)。切割後的未延伸短纖維之含水率為15質量%。   再者,此處所使用的高速切刀係以刀刃的切斷側朝向上方且各刀刃排列成放射狀者。然後,於刀刃之切斷側的更上方所配置的旋轉轉子上,捲繞由未延伸複絲所構成的纖維絲束,藉由在更上方所設置的傾斜環,徐徐地壓切,切斷纖維絲束而短纖維化者。又,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切割纖維排出側)為止,刀刃間距離為一定,於切割中,纖維之排出阻力沒有上升,亦沒有發生刀刃折斷。   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係成為與無捲曲的延伸短纖維之混抄紙。即,首先使用熊谷理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方形製片機,將本發明的上述之未延伸短纖維40%與纖度為1.7dtex、纖維長度為5mm之經延伸熱處理的無捲曲之延伸短纖維60%在水中充分地攪拌混合而使其分散,成為大小約25cm´約25cm且單位面積重量約50g/m2 之薄片。再者,於濾紙之間夾住該薄片,使用熊谷理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KRK高溫用旋轉乾燥機,將滾筒之表面溫度設為140℃,將對於滾筒的接觸時間設為2分鐘,進行乾燥及接著熱處理。對於經此熱處理的薄片,依照JIS P8113測定紙強力(斷裂長度),成為本發明的未延伸短纖維含有的混抄紙。
[比較例1]   與實施例1同樣地,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予以乾燥,在300℃熔融,通過孔數為3000的紡絲噴絲頭,以492g/分鐘吐出,以1230m/分鐘之速度牽引,形成單纖維的纖度為1.3dtex、Dn0.0160之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惟其後為了暫時收進罐筒,作為紡絲油劑,將磷酸月桂酯鉀鹽90質量%、末端烷基封鎖聚乙二醇10質量%之混合水性乳液調整成21質量%者,以上油輥賦予。附帶一提,使用實施例1所用的紡絲油劑時,以下的收進罐筒步驟之收束性過低,發生單紗或分股絲束單位的收束不良,即使成為最終的無捲曲短纖維時,也為包含許多的過長纖維者。
將由賦予有紡絲油劑的纖維所構成的分股絲束予以12紡錘分捆束,將合計4.8萬dtex的未延伸分股絲束收進絲束筒內。再者,將此予以14罐筒併紗,成為67.2萬dtex的纖維絲束,水洗後,將實施例1中作為紡絲油劑使用的聚醚‧聚酯共聚物水溶液在此步驟中浸漬,供100mm的夾輥試驗,進行擠壓,作為乳液以22質量%賦予。再者,供給至EC切刀(滾筒式旋轉切刀),切斷成纖維長度5mm。切割後的乳液附著量為15質量%。   表1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等的物性。
[實施例2、比較例2]   除了將實施例1之1230m/分鐘的紡絲速度變更為表1記載的速度,然後的製程速度亦對應於其,變更為表1記載的速度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未延伸短纖維及混抄紙。惟將紡絲速度設為300m/分鐘之比較例2係在抄紙時的乾燥步驟中黏著於乾燥機,無法得到混抄紙。表1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等的物性。
[實施例3]   使實施例1之製程速度降低而降低切割前絲束張力,成為實施例3。表1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等的物性。   還有,更使製程速度降低而降低切割前絲束張力時,15~30mm之過長纖維係大量地發生,若將其未延伸短纖維抄造成紙,則成為明顯的缺點。再者,提高製程速度而增強切割前絲束張力,成為未延伸紗的降伏應力以上之張力時,發生頸部拉伸,成為雙折射率之偏差大的纖維。再者,若將其未延伸短纖維抄造成紙,則只能得到紙強力低的紙。
[實施例4]   與實施例1同樣地,使用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惟使用將孔數從實施例1的3000變更成1305之紡絲噴絲頭,再者為了使所得之短纖維的纖度符合實施例1,變更條件,以429g/分鐘吐出,以2530m/分鐘的速度牽引。所得之單纖維的纖度為1.3dtex,得到Dn0.036之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再者,使用實施例1之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水性分散液作為紡絲油劑,進行21質量%之賦予。   然後,將所得之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在不捲取下,12紡錘分捆束成為2.0萬dtex之纖維絲束。接著,使用實施例1所用的高速切刀,切斷成5mm的未延伸短纖維。切割後的未延伸短纖維之含水率為15質量%。   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成為與無捲曲延伸短纖維之混抄紙。表1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等的物性。
[實施例5]   代替實施例1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使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即,將固有黏度0.51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碎片予以乾燥,在310℃熔融,通過孔數為1305的紡絲噴絲頭,以310g/分鐘吐出,以1000m/分鐘的速度牽引,得到單纖維的纖度為1.1dtex、Dn0.06之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還有,使用實施例1所用的平均分子量約12000之聚醚‧聚酯共聚物水性分散液作為紡絲油劑,進行21質量%之賦予。   然後,將所得之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在不捲取下,12紡錘分捆束成為3.7萬dtex之纖維絲束。接著,使用實施例1所用的高速切刀,切斷成5mm的未延伸短纖維。切割後的未延伸短纖維之含水率為15質量%。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與實施例1同樣地成為與無延伸短纖維之混抄紙。惟,旋轉乾燥機的滾筒表面溫度為160℃。表1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等的物性。
Figure 02_image001
[實施例6]   準備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   另外,準備由對苯二甲酸80莫耳%、間苯二甲酸20莫耳%之酸成分、平均分子量3000的聚乙二醇70質量%(共聚合質量基準)的乙二醇之成分所構成之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乳液濃度1質量%)當作乳液油劑(紡絲油劑)。
將上述的PET碎片予以乾燥,在300℃熔融,通過孔數為1305的紡絲噴絲頭,以510g/分鐘吐出,對於此噴絲頭吐出後立即的未延伸複絲,以成為未延伸紗含水率21%之方式,用上油輥賦予乳液油劑後,以溫度55℃的納爾遜型輥組1,以750m/分鐘的速度牽引,得到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
將此分股絲束予以12紡錘分捆束成為約8.2萬dtex,接著於表面溫度55℃、圓周速度788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於100℃、圓周速度2,457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隨後,於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457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於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457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接著於表面溫度50℃、圓周速度2,457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上使其繞6圈,成為由經延伸的纖維所構成之纖維絲束(總延伸倍率3.28倍)。
將經此延伸的纖維絲束,以切割前張力為0.1cN/dtex,連續切斷成5mm的長度。再者,對於切割前的延伸纖維絲束,用噴霧器從纖維絲束之上下來噴灑水,使切割後的含水率成為5質量%。此時的製程速度為2,482m/分鐘。又,此處所使用的高速切刀係以刀刃的切斷側朝向上方之方式且各刀刃排列成放射狀者。然後,於刀刃之切斷側的更上方所配置的旋轉轉子上,捲繞由延伸複絲所構成的纖維絲束,藉由在更上方所設置的傾斜環,徐徐地壓切,切斷纖維絲束而短纖維化者。又,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切割纖維排出側)為止,刀刃間距離為一定,於切割中,纖維之排出阻力沒有上升,亦沒有發生刀刃折斷。
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係水分散性優異,尤其適合抄紙用。表2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作為濕式不織布之評價用,製作實施例6所得之無捲曲的延伸短纖維與實施例1及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   即,首先使用熊谷理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方形製片機,將上述無捲曲的延伸短纖維60質量%與實施例1或比較例2所得之無捲曲的未延伸短纖維40質量%在水中充分地攪拌混合而使其分散,成為大小約25cm´約25cm且單位面積重量約50g/m2 之薄片。再者,於濾紙之間夾住該薄片,使用熊谷理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KRK高溫用旋轉乾燥機,將滾筒之表面溫度設為140℃,將對於滾筒的接觸時間設為2分鐘,進行乾燥及接著熱處理。對於經此熱處理的薄片,依照JIS P8113測定拉伸強度,成為本發明的短纖維含有之混抄紙。
與實施例1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之紙強力為0.45km。   與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係在抄紙時的乾燥步驟中,黏著於乾燥機,無法得到混抄紙。   與實施例1的混沙紙係作為濕式不織布,可得到充分的接著性。
再者,與上述同樣地,但是將作為紡絲油劑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的濃度從1%降低至0.5%而實施時,油劑之賦予量變少,油劑對於纖維表面的附著變不均勻,雖然抄紙時的水分散性有降低之傾向,但是勉強可以抄紙。
相反地,將水性分散液的濃度從1%升高至5%而實施時,有容易對於金屬輥發生黏著性的傾向,雖然單紗斷裂為容易發生的狀況,但是勉強可以得到無捲曲短纖維。
[實施例7]   與實施例6相同,準備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用,與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乳液濃度1質量%)作為乳液油劑(紡絲油劑)。
將上述的PET碎片予以乾燥,在300℃熔融,通過孔數為2504的紡絲噴絲頭,以330g/分鐘吐出,對於此噴絲頭吐出後立即的未延伸複絲,以成為未延伸紗含水率21%之方式,用上油輥賦予紡絲油劑後,以溫度55℃的納爾遜型輥組1,以635m/分鐘的速度牽引,得到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
將此分股絲束予以12紡錘分捆束成為約6.2萬dtex,接著於表面溫度55℃、圓周速度667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於100℃、圓周速度2,234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隨著,於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234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於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234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接著於表面溫度50℃、圓周速度2,234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上使其繞6圈,成為由經延伸的纖維所構成之纖維絲束(總延伸倍率3.52倍)。
將經此延伸的纖維絲束,以切割前張力為0.1cN/dtex,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高速切刀,連續切斷成5mm的長度。再者,對於切割前的延伸纖維絲束,用噴霧器從纖維絲束之上下來噴灑水,使切割後的含水率成為3質量%。此時的製程速度為2,256m/分鐘。於切割中,纖維之排出阻力沒有上升,亦沒有發生刀刃折斷。
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係水分散性優異,尤其適合抄紙用。表2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3]   作為乳液(紡絲)油劑,準備磷酸月桂酯鉀鹽90質量%、末端烷基封鎖聚乙二醇10質量%之混合水性乳液(乳液濃度1質量%)。
除了使用此乳液油劑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得到無捲曲短纖維。水中分散性差,不適合抄紙用途。表2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4]   與比較例1同樣地,作為乳液(紡絲)油劑,準備磷酸月桂酯鉀鹽90質量%、末端烷基封鎖聚乙二醇10質量%之混合水性乳液(乳液濃度1質量%)。
再者,作為整理用油劑,準備實施例1所用之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但是將乳液濃度從1質量%變更成1.5質量%之乳液油劑。
除了使用上述之紡絲油劑,更在延伸後追加使用上述的整理油劑以外,與實施例6同樣地,得到無捲曲短纖維。再者,整理油劑(乳液濃度1.5質量%)係在延伸後,從纖維絲束之上下,以噴霧器噴霧處理成為含水率5質量%。
雖然水中分散性比比較例3升高,但是不能說是適合抄紙用途者。表2中合併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Figure 02_image003
[實施例8]   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在170℃乾燥4小時後,在287℃熔融,通過孔徑0.28mm、孔數為1701的紡絲噴絲頭,以700g/分鐘吐出,用納爾遜型輥組1,以634m/分鐘的速度牽引,得到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使此分股絲束4紡錘分收束而成為44,164dtex,在不收進罐筒下,連續地將此分股絲束在50℃、周速641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在表面溫度88℃、周速1,923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1段的延伸。接著,在表面溫度120℃、周速2,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2段的延伸後,在表面溫度220℃、周速2,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進行熱處理,接著在表面溫度80℃、圓周速度2,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6上使其繞6圈,得到總纖度11,200dtex之延伸纖維絲束(總延伸倍率3.94倍)。
對於所得之纖維絲束,連續地使用圖2、3所示之於由向上的半圓弧形之曲率半徑(圖3-f)為61mm所構成之彎曲部a中,寬度100mm(圖2-d)、長度126mm(液體吐出面積126cm2 )、具有開孔率0.5%的複數之開孔(圖2-b)的開孔區域(圖2-c)(不銹鋼線材捲體)所構成之液體賦予裝置,以由對苯二甲酸80莫耳%與間苯二甲酸20莫耳%所構成之酸成分與由平均分子量3,000的聚乙二醇70質量%與乙二醇30質量%所構成之二醇成分的構成得到的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乳液濃度2質量%)作為乳液油劑,以圍抱角75度(接觸長80mm),使纖維絲束之下側接觸從液體賦予裝置以液體吐出量5.0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1.3m/秒)所吐出的圓弧形曲面,而賦予油劑後,用高速切刀(Oerlikon Neumag製NMC-H290),以切斷長度5mm進行切割。此時的纖維絲束之切割速度為2,500m/分鐘。此處所使用的高速切刀係以刀刃的切斷側朝向上方之方式且各刀刃排列成為放射狀者。然後,於刀刃之切斷側的更上方所配置的旋轉轉子上,捲繞由延伸複絲所構成的纖維絲束,藉由在更上方所設置的傾斜環,徐徐地壓切,切斷纖維絲束而短纖維化者。又,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切割纖維排出側)為止,刀刃間距離為一定,於切割中,纖維之排出阻力沒有上升,亦沒有發生刀刃折斷。   雖然高速切割速度,但是水中分散性良好。表3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作為濕式不織布之評價用,以實施例6記載之程序製作實施例8所得之無捲曲的延伸短纖維與實施例1及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   與實施例1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之紙強力為0.48km。   與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係在抄紙時的乾燥步驟中,黏著於乾燥機,無法得到混抄紙。   與實施例1的混沙紙係作為濕式不織布,可得到充分的接著性。
[實施例9]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的圍抱角設為150度(接觸長160mm、接觸時間0.004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8同等,得到短纖維。水中分散性良好。表3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0]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的液體吐出面積從126cm2 (100 mm寬×126mm長)變更為290cm2 (100mm寬×290mm長)以外,成為與實施例9同等,得到短纖維。此時的液體吐出流速係減少到0.6m/分鐘。表3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雖然短纖維含水率、油劑附著率皆稍低,但是水中分散性良好。
[比較例5]   除了將纖維絲束的圍抱角設為10°、接觸時間設為0.0003秒、接觸長度設為11mm以外,成為與實施例8同等,得到纖維。短纖維含水率、油劑附著率(以後,亦將短纖維含水率及/或油劑附著率者稱為液體賦予率)低,水中分散性不充分。表3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1]   除了將纖維絲束的圍抱角設為40°、接觸時間設為0.001秒、接觸長度設為43mm以外,成為與實施例8同等,得到短纖維。雖然本發明之圍抱角為低的範圍,但是水中分散性良好。表3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6]   除了將纖維絲束的圍抱角設為180°、接觸時間設為0.005秒、接觸長度設為192mm以外,成為與實施例8同等,得到纖維。表3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推測因液體賦予裝置所發生的單紗斷裂,看到許多的單纖維彼此之纏結(缺點)。
[實施例12]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的液體吐出面積從126cm2 (100 mm寬×126mm長)變更為290cm2 (100mm寬×290mm長),且將來自液體賦予裝置的液體吐出量設為1.5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0.2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8同等,得到短纖維。雖然為液體吐出流速低的範圍,但是水中分散性為容許之範圍。表3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7]   除了將液體吐出量設為0.6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0.07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2同等。液體賦予率低,水中分散性不充分。表3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3]   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在170℃乾燥4小時後,在287℃熔融,通過孔徑0.28mm、孔數為1701的紡絲噴絲頭,以700g/分鐘吐出,用納爾遜型輥組1,以1350m/分鐘的速度牽引未延伸紗之後,使此分股絲束4紡錘分收束,在不收進罐筒下,連續地將此分股絲束在50℃、周速1362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在表面溫度88℃、周速3,037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1段的延伸。接著,在表面溫度120℃、周速3,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2段的延伸後,在表面溫度220℃、周速3,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捲繞及進行熱處理,接著在表面溫度80℃、圓周速度3,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6上使其繞6圈,以總延伸倍率2.57倍延伸及實施熱處理,得到總纖度8,000dtex之延伸纖維絲束。
對於所得之纖維絲束,連續地使用實施例10所用之液體賦予裝置(液體吐出面積290cm2 ),以油劑賦予裝置的圍抱角150度(接觸長度160mm)、液體吐出流速成為1.3m/秒之方式,將液體吐出量設為11.0kg/分鐘,賦予與請求項1相同的油劑乳液後,用高速切刀(Oerlikon Neumag製NMC-H290),以切斷長度5mm切割。此時的纖維絲束之切割速度為3,500m/分鐘。雖然高速切割速度,但是水中分散性良好。表4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4]   除了將納爾遜型輥組1~組6以輥表面溫度為常溫(20~40℃)之狀態,將各輥間分別設為1.01倍,將總延伸倍率設為1.05倍,將切割前速度變更為660m/分鐘,成為與實施例11同樣之條件。雖然短纖維含水率、油劑附著率皆稍高,但是水中分散性良好。表4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8]   使用與實施例8相同的纖維絲束、乳液油劑,使用由直徑145mm的橡膠輥所構成之上油輥,進行上油。將纖維絲束對於上油輥的接觸角度設為從水平面起30°,圍抱角為100°。輥之旋轉方向係與纖維絲束的行進方向相同(順向),將輥旋轉數設定在39轉/分鐘。由於切割速度為高速,液體賦予率低,水中分散性不充分。表4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5]   除了變更為於圖2、4所示之由向下的半圓弧形之曲率半徑(圖4-f)為61mm所構成的彎曲部a中,寬度100mm(圖2-d)、長度126mm(液體吐出面積126cm2 )、具有開孔率0.5%的複數之開孔(圖2-b)的開孔區域(圖2-c)(不銹鋼線材捲體)所構成之液體賦予裝置(以後,亦稱為向下圓弧形液體賦予裝置)以外,成為與實施例8同等,得到短纖維。與實施例8同樣地水中分散性良好。惟,液體賦予率係比實施例8稍高。表4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6]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變更為向下圓弧形液體賦予裝置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1同等,得到短纖維。與實施例11同樣地水中分散性良好。惟,液體賦予率係比實施例11稍高。表4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7]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變更為向下圓弧形液體賦予裝置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4同等,得到短纖維。與實施例14同樣地水中分散性良好。惟,液體賦予率係比實施例14稍高。表4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18]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變更為向下圓弧形液體賦予裝置,將液體吐出量從5.0kg/分鐘改為11.0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從0.6m/秒提高至1.3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0同等,得到短纖維。與實施例10相比,水中分散性良好。而且,液體賦予率係比實施例10稍高。表4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9]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變更為向下圓弧形液體賦予裝置以外,成為與比較例5同等,得到短纖維。與比較例5同樣地,液體賦予率低,水中分散性不充分。表4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10]   除了將液體賦予裝置變更為向下圓弧形液體賦予裝置以外,成為比較例6同等,得到短纖維。與比較例6同樣地,推測因液體賦予裝置所發生的單紗斷裂,看到許多的單纖維彼此之纏結(缺點)。表4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實施例19]   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在170℃乾燥4小時後,在287℃熔融,通過孔徑0.28mm、孔數為1701的紡絲噴絲頭,以700g/分鐘吐出,用納爾遜型輥組1,以634m/分鐘的速度牽引,得到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使此分股絲束4紡錘分收束而成為44,164dtex,在不收進罐筒下,連續地將此分股絲束在50℃、周速641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在表面溫度88℃、周速1,923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1段的延伸。接著,在表面溫度120℃、周速2,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2段的延伸後,在表面溫度220℃、周速2,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進行熱處理,接著在表面溫度80℃、圓周速度2,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6上使其繞6圈,得到總纖度11,200dtex之延伸纖維絲束(總延伸倍率3.94倍)。
對於所得之纖維絲束,連續地使用圖5所示之於開孔區域(圖5-aa)中,對於纖維絲束的行進方向,長度200mm(圖5-bb)(通過時間0.05秒)、寬度100mm(圖5-cc)(液體吐出面積200cm2 )、具有開孔率0.5%之複數的開孔的開孔區域(圖5-aa)(三角孔沖孔)所構成之液體賦予裝置,如圖6所示地,以上下夾持行進的纖維絲束之方式配置。纖維絲束與開孔部之距離為20mm。從開孔部,將以由對苯二甲酸80莫耳%與間苯二甲酸20莫耳%所構成之酸成分與由平均分子量3,000的聚乙二醇70質量%與乙二醇30質量%所構成之二醇成分的構成得到的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乳液濃度2質量%)作為乳液油劑,以吐出量16.0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1.3m/秒)吐出,而將油劑賦予至纖維絲束後,用高速切刀(Oerlikon Neumag製NMC-H290),以切斷長度5mm進行切割。此時的纖維絲束之切割速度為2,500m/分鐘,液體賦予裝置之通過時間為0.005秒。此處所使用的高速切刀係以刀刃的切斷側朝向上方之方式且各刀刃排列成為放射狀者。然後,於刀刃之切斷側的更上方所配置的旋轉轉子上,捲繞由延伸複絲所構成的纖維絲束,藉由在更上方所設置的傾斜環,徐徐地壓切,切斷纖維絲束而短纖維化者。又,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切割纖維排出側)為止,刀刃間距離為一定,於切割中,纖維之排出阻力沒有上升,亦沒有發生刀刃折斷。   雖然高速切割速度,但是水中分散性良好。表5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作為濕式不織布之評價用,以實施例6記載之程序製作實施例19所得之無捲曲的延伸短纖維與實施例1及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   與實施例1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之紙強力為0.48km。   與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係在抄紙時的乾燥步驟中,黏著於乾燥機,無法得到混抄紙。   與實施例1的混沙紙係作為濕式不織布,可得到充分的接著性。
[實施例20]   除了將液體吐出量設為4.0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0.3 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9同等,得到短纖維。雖然是液體吐出流速低的範圍,但是水中分散性為容許之範圍。表5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21]   除了將行進方向開孔區域長度設為50mm(液體吐出面積50cm2 ,通過時間為0.001秒),將液體吐出量設為1.8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0.6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9同等,得到短纖維。水中分散性良好。表5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11]   除了將行進方向開孔區域長度設為10mm(液體吐出面積10cm2 ,通過時間為0.0002秒),將液體吐出量設為0.8 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1.3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9同等,得到短纖維。短纖維含水率、油劑附著率皆低,水中分散性不良。表5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12]   除了將液體吐出量設為0.8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0.1 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9同等,得到短纖維。短纖維含水率、油劑附著率皆低,水中分散性不良。表5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22]   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在170℃乾燥4小時後,在287℃熔融,通過孔徑0.28mm、孔數為1701的紡絲噴絲頭,以700g/分鐘吐出,用納爾遜型輥組1,以1350m/分鐘的速度牽引未延伸紗之後,使此分股絲束4紡錘分收束,在不收進罐筒下,連續地將此分股絲束在50℃、周速1362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在表面溫度88℃、周速3,037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1段的延伸。隨後,在表面溫度120℃、周速3,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進行第2段的延伸後,在表面溫度220℃、周速3,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及捲繞,進行熱處理,接著在表面溫度80℃、圓周速度3,5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6上使其繞6圈,以總延伸倍率2.57倍延伸及實施熱處理,得到總纖度40,400dtex之延伸纖維絲束。
對於所得之纖維絲束,連續地使用實施例19所用之液體賦予裝置(長度200mm(通過時間0.003秒)、寬度100mm(液體吐出面積200cm2 )、開孔率0.5%;纖維絲束~開孔部距離20mm),行進絲束速度為3,500m/分鐘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9同等,得到短纖維。雖然高速切割速度,但是水中分散性良好。表5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23]   除了將納爾遜型輥組1~組6以輥表面溫度為常溫(15~40℃)之狀態,將各輥間分別設為1.01倍,將延伸倍率設為1.05倍,將切割前速度變更為660m/分鐘以外,設為與實施例19同樣之條件。開孔部之通過秒數為0.018秒,水中分散性良好。表5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實施例24]   除了於圖5所示的液體賦予裝置中,移除圖6中的ff部,從僅gg部的單面來賦予液體,將液體吐出量設為8.0 kg/分鐘(液體吐出流速0.7m/秒)以外,成為與實施例19同等,得到短纖維。水中分散性良好。表5中顯示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比較例13]   使用與實施例19相同的纖維絲束、乳液油劑,使用由直徑145mm的橡膠輥所構成之上油輥,進行上油。將纖維絲束對於上油輥的接觸角度設為從水平面起30°,圍抱角為100°。輥之旋轉方向係與纖維絲束的行進方向相同(順向),將輥旋轉數設定在39轉/分鐘。由於切割速度為高速,液體賦予率低,水中分散性不充分。表5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Figure 02_image009
[實施例25]   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在170℃乾燥4小時後,在300℃熔融,通過孔數為1305的紡絲噴絲頭,以450g/分鐘吐出,對於此噴絲頭吐出後立即的未延伸複絲,以上油輥賦予乳液油劑而使得未延伸紗含水率成為21%後,用納爾遜型輥組1,以635m/分鐘的速度牽引,得到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
使此分股絲束12紡錘分收束而成為85,000 dtex,在不收進罐筒下,連續地在表面溫度55℃、圓周速度666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在100℃、圓周速度2,232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隨後,在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188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在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1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接著在表面溫度80℃、圓周速度2,100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上使其繞6圈,成為由經延伸的纖維所構成之纖維絲束(總延伸倍率3.31倍)。
將經此延伸的纖維絲束,以切割前張力為0.1cN/dtex,連續切斷成5mm的長度。再者,對於切割前的延伸纖維絲束,用噴霧器從纖維絲束之上下來噴灑以由對苯二甲酸80莫耳%與間苯二甲酸20莫耳%所構成之酸成分與由平均分子量3,000的聚乙二醇70質量%與乙二醇30質量%所構成之二醇成分的構成得到的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乳液濃度2質量%)作為乳液油劑,使切割後的含水率成為15質量%。此時的切刀速度為2,121m/分鐘。又,此處所使用的高速切刀係以刀刃的切斷側朝向上方之方式且各刀刃排列成為放射狀者。然後,於刀刃之切斷側的更上方所配置的旋轉轉子上,捲繞由延伸複絲所構成的纖維絲束,藉由在更上方所設置的傾斜環,徐徐地壓切,切斷纖維絲束而短纖維化者。還有,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切割纖維排出側)為止,刀刃間距離為一定,於切割中,纖維之排出阻力沒有上升,亦沒有發生刀刃折斷。   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係看不到纏絞狀的缺點,水分散性優異,尤其適合抄紙用。表6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作為濕式不織布之評價用,以實施例6記載之程序製作實施例25所得之無捲曲的延伸短纖維與實施例1及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   與實施例1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之紙強力為0.44km。   與比較例2所得之未延伸短纖維的混抄紙係在抄紙時的乾燥步驟中,黏著於乾燥機,無法得到混抄紙。   與實施例1的混沙紙係作為濕式不織布,可得到充分的接著性。
[比較例14]   將固有黏度0.64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碎片在170℃乾燥4小時後,在300℃熔融,通過孔數為1305的紡絲噴絲頭,以450g/分鐘吐出,對於此噴絲頭吐出後立即的未延伸複絲,以上油輥賦予乳液油劑而使得未延伸紗含水率成為21%後,用納爾遜型輥組1,以635m/分鐘的速度牽引,得到未延伸複絲(分股絲束)。
使此分股絲束12紡錘分收束而成為85,000 dtex,在不收進罐筒下,連續地在表面溫度55℃、圓周速度666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2上捲繞6圈及預熱後,在100℃、圓周速度2,232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3上使其繞6圈。隨後,在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232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4上使其繞6圈,在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232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5上使其繞6圈,接著在表面溫度220℃、圓周速度2,232m/分鐘的納爾遜型輥組6上使其繞6圈,成為由經延伸的纖維所構成之纖維絲束(總延伸倍率3.51倍)。
將經此延伸的纖維絲束,以切割前張力為0.1cN/dtex,連續切斷成5mm的長度。再者,對於切割前的延伸纖維絲束,用噴霧器從纖維絲束之上下來噴灑以由對苯二甲酸80莫耳%、間苯二甲酸20莫耳%之酸成分與由平均分子量3,000的聚乙二醇70質量%(共聚合質量基準)與乙二醇30質量%所構成之二醇成分的構成得到的平均分子量約12,000的聚醚‧聚酯共聚物之水性分散液(乳液濃度2質量%)作為乳液油劑,使切割後的含水率成為15質量%。此時的切刀速度為2,254m/分鐘。又,此處所使用的高速切刀係以刀刃的切斷側朝向上方之方式且各刀刃排列成為放射狀者。然後,於刀刃之切斷側的更上方所配置的旋轉轉子上,捲繞由延伸複絲所構成的纖維絲束,藉由在更上方所設置的傾斜環,徐徐地壓切,切斷纖維絲束而短纖維化者。還有,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切割纖維排出側)為止,刀刃間距離為一定,於切割中,纖維之排出阻力沒有上升,亦沒有發生刀刃折斷。   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係看到許多的纏絞狀之缺點,熱收縮率亦,不能說是適合抄紙用者。表6中顯示製程條件及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的評價結果。
Figure 02_image011
a‧‧‧彎曲部b‧‧‧開孔部c‧‧‧開孔區域d‧‧‧寬度e‧‧‧圍抱角調整部f‧‧‧圓弧形的曲率半徑g‧‧‧彎曲部之頂點a‧‧‧圍抱角aa‧‧‧開孔部、開孔區域(網線部)bb‧‧‧纖維絲束行進方向的開孔區域長度cc‧‧‧開孔區域寬度dd‧‧‧纖維絲束ee‧‧‧纖維絲束寬度ff‧‧‧與圖5相同方向之平面部(開孔部向上,與重力相反的方向)gg‧‧‧與圖5垂直地倒轉180°後的方向之平面部(開孔部向下,重力方向)hh‧‧‧平面部與纖維絲束之距離A‧‧‧紡絲步驟B‧‧‧收束C‧‧‧延伸、超喂等之步驟D‧‧‧液體賦予步驟E‧‧‧切割步驟
圖1係未延伸紗的荷伸曲線中的降伏應力(sy)之概念圖。   圖2係液體賦予裝置之概略圖。   圖3係顯示在向上的彎曲部,沿著纖維絲束的下側時之紗道、圍抱角α的液體賦予步驟之概略圖。   圖4係顯示在向下的彎曲部,沿有纖維絲束的上側時之紗道、圍抱角α的液體賦予步驟之概略圖。   圖5係另一態樣的液體賦予裝置之概略圖。   圖6係以別的態樣的液體賦予裝置之平面部夾持纖維絲束之上下的步驟例之概略圖。   圖7係使紡絲、延伸‧超喂、液體賦予、切割連續的步驟例之概略圖。
A‧‧‧紡絲步驟
B‧‧‧收束
C‧‧‧延伸、超喂等之步驟
D‧‧‧液體賦予步驟
E‧‧‧切割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係以紡絲速度600m/分鐘以上紡絲,以該紡絲速度以上的速度將纖維絲束切割成35mm以下的長度之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備下述要件(I)~(III):(I)將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直接或捆束複數條而在合絲後作為20,000~85,000dtex之纖維絲束;(II)不將經該捆束的纖維絲束收進罐筒,而連續地切割;及(III)具有對於從剛紡絲後的未延伸複絲到纖維絲束之切割前為止,賦予1處以上的親水性油劑之步驟。
  2. 如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切割的速度在600~4,000m/分鐘之範圍。
  3.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切割係藉由具有複數的刀刃,且各刀刃的間隔為從刀刃的切斷面到背面為止相同的短纖維用切刀,進行切割之方法。
  4.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親水性油劑為包含聚烷二醇衍生物的油劑。
  5.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賦予親水性油 劑之步驟包括使用包含剖面觀看成為圓弧形的彎曲部之液體賦予裝置,以使前述纖維絲束接觸該彎曲部之狀態一邊行進,一邊從該彎曲部吐出液狀油劑,賦予至該纖維絲束之步驟。
  6.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賦予親水性油劑之步驟包括使用在包含平面部的該平面部之一部分設有開孔區域,且於該開孔區域中具有開孔部(液體吐出孔)之液體賦予裝置,使前述纖維絲束在該開孔區域之上方及/或下方,以不接觸該平面部之方式一邊行進,一邊從該開孔部吐出液體,賦予至該纖維絲束之步驟。
  7. 如請求項1或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無捲曲短纖維係未延伸。
  8. 如請求項7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短纖維之雙折射率在0.001~0.100之範圍。
  9. 如請求項7之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切割前的各步驟中之纖維絲束的張力為未達降伏張力。
  10. 一種不識布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將以如請求項7~9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所得之未延伸的無捲曲短纖維,與將經延伸的短纖維作為主要原材料混合成的水分散液, 藉由濕式不織布製造裝置予以抄紙,熱壓加工而得。
TW107103039A 2017-01-30 2018-01-29 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及包含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之濕式不織布 TWI763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4395 2017-01-30
JP2017014395 2017-01-30
JP2017-041632 2017-03-06
JP2017041632 2017-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193A TW201839193A (zh) 2018-11-01
TWI763776B true TWI763776B (zh) 2022-05-11

Family

ID=6297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039A TWI763776B (zh) 2017-01-30 2018-01-29 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及包含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之濕式不織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07960B2 (zh)
TW (1) TWI763776B (zh)
WO (1) WO20181396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22881B1 (de) * 2019-10-28 2021-03-15 Itk Innovative Tech By Klep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ogesponnenen Polymerkurzfaser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1611A (ja) * 2008-03-13 2009-10-01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繊維及びそれからなる短繊維不織布
CN102127841A (zh) * 2010-01-13 2011-07-20 聚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以湿式熔喷具有防霉、抗菌及除臭功能纤维素不织布的制法
JP2014080716A (ja) * 2012-09-27 2014-05-08 Toray Ind Inc 不織布用ポリフェニレンサルファイド繊維
CN104593904A (zh) * 2015-02-06 2015-05-06 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械卷曲ptt/pet并列复合弹性短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05734968A (zh) * 2014-12-12 2016-07-06 聚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以纺黏方式制备具有耐燃功能天然纤维素不织布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9445B2 (ja) * 2001-05-09 2010-11-1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抄紙用未延伸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12112079A (ja) * 2010-11-26 2012-06-14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繊維及びそれからなる短繊維不織布
JP6059487B2 (ja) * 2012-09-28 2017-01-11 帝人株式会社 抄紙用熱可塑性樹脂繊維の製造方法
WO2014192746A1 (ja) * 2013-05-30 2014-12-04 帝人株式会社 有機樹脂無捲縮ステープルファイバー
JP6231886B2 (ja) * 2014-01-06 2017-11-15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ショートカット繊維、湿式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セパレ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1611A (ja) * 2008-03-13 2009-10-01 Teijin Fibers Ltd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繊維及びそれからなる短繊維不織布
CN102127841A (zh) * 2010-01-13 2011-07-20 聚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以湿式熔喷具有防霉、抗菌及除臭功能纤维素不织布的制法
JP2014080716A (ja) * 2012-09-27 2014-05-08 Toray Ind Inc 不織布用ポリフェニレンサルファイド繊維
CN105734968A (zh) * 2014-12-12 2016-07-06 聚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以纺黏方式制备具有耐燃功能天然纤维素不织布的方法
CN104593904A (zh) * 2015-02-06 2015-05-06 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械卷曲ptt/pet并列复合弹性短纤维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39651A1 (ja) 2018-08-02
JP6807960B2 (ja) 2021-01-06
TW201839193A (zh) 2018-11-01
JPWO2018139651A1 (ja)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2767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パーン
JP407988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パッケージ
CN101292066A (zh) 高卷缩性复合纤维筒子纱状卷装纱及其制造方法
TW567257B (en) 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 modified cross section yarn
JP7241279B2 (ja) 芯鞘型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繊維集合物
TWI763776B (zh) 無捲曲短纖維之製造方法、及包含所得之無捲曲短纖維之濕式不織布
TWI623657B (zh) Organic resin, non-curled staple fiber
JPH11158733A (ja) 潜在捲縮発現性を有する湿式不織布用ポリエステル短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518562A (ja) ポリマーの紡糸延伸法
TW589420B (en) A process for the spinning and spooling of polyester filaments, polyester filaments which can be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spinning process, the stretch texturing of the polyester filaments, as well as bulky polyester filaments which can be obtained ...
JP3861566B2 (ja) 高ストレッチ性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糸の製造方法
JP4505960B2 (ja) 高伸縮耐久性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および製造方法
US4062177A (en) Spun yarn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S6020901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7051323B2 (ja) 無捲縮短繊維の製造方法
JP7171188B2 (ja) 短繊維の製造方法
JP7111465B2 (ja) 短繊維の製造方法
JP4021794B2 (ja) 織物用複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6287810A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09228138A (ja) 熱可塑性繊維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S6347803B2 (zh)
JPH04108125A (ja) 長短複合糸用として有用な原糸
JP2019081977A (ja) 熱伸長性ショートカッ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160446A (ja) タイヤコ−ド
JP2005350780A (ja) 織物用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