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032B -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032B
TWI749032B TW106124159A TW106124159A TWI749032B TW I749032 B TWI749032 B TW I749032B TW 106124159 A TW106124159 A TW 106124159A TW 106124159 A TW106124159 A TW 106124159A TW I749032 B TWI749032 B TW I7490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thermosetting resin
inorganic filler
resin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4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9631A (zh
Inventor
笠原彩
岩倉哲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昭和電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428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012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428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012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昭和電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昭和電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9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03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C08L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L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5/00Compositions of rubber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7/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13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70/00Resin or rubber layer containing a blend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4Di-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08PCBs, i.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CTREATMENT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UBBERS
    • C08C19/00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ubber
    • C08C19/30Addition of a reagent which reacts with a hetero atom or a group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C19/34Addition of a reagent which reacts with a hetero atom or a group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of the macromolecule reacting with oxygen or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C19/36Addition of a reagent which reacts with a hetero atom or a group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of the macromolecule reacting with oxygen or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with carboxy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5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particle size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1)、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該無機填充材料(A1)包含奈米填料(a)。並且,本發明是有關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2)、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2),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和第2峰這2個峰,並且,前述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 μm,前述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 μm。

Description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有關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電子機器的小型化、輕量化、多功能化等更進一步地發展,伴隨此情形,大型積體電路(LSI)、晶片零件等進行高積體化,其形態亦正朝向多接腳化和小型化急速變化。因此,為了提高電子零件的構裝密度,持續進行多層印刷線路板的微細線路化的開發。作為符合此等要求的多層印刷線路板,增建結構的多層印刷線路板,作為適合輕量化、小型化及微細化的印刷線路板,正逐漸成為主流,該增建結構的多層印刷線路板是使用不含玻璃織布之絕緣樹脂薄膜取代預浸體來作為絕緣層(以下,亦稱為「增建層」)。
此外,近年來,電腦、資訊通訊機器等越來越高性能化和高功能化,為了以高速來處理大量的資料,處理的訊號會有高頻化的傾向。特別是行動電話和衛星播放所使用的電波的頻率區是使用GHz帶的高頻區,而要求抑制因高頻化而造成的傳送損失。因此,高頻區中所使用的有機材料,正在期望相對介電常數和介電耗損正切較低的材料。   為了對應於這樣的要求,至今亦對於增建層進行各種組合。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樹脂組成物,其含有氰酸酯樹脂。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加工尺寸穩定性和降低半導體構裝後的翹曲量,正在尋求對增建層進行低熱膨脹化。對增建層進行低熱膨脹化的方法之一,可舉例如:將填料高度填充的方法。例如:正在藉由將增建層的40質量%以上設為氧化矽填料,來謀求增建層的低熱膨脹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3677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8798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28075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3924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作為次世代的材料,一種材料的需求逐漸升高,該材料在高頻區中的介電耗損正切較專利文獻1揭示的樹脂組成物進一步更低。此外,作為次世代的材料,一種材料的需求逐漸升高,該材料是較專利文獻2~4揭示的樹脂組成物更低熱膨脹,但若為了提高低熱膨脹性而將填料高度填充,則最低熔融黏度會變高,故有線路的填埋性和將線路填埋後所形成的表面的平坦性會惡化的傾向。   本發明是鑒於這樣的狀況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使用了此組成物之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該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介電耗損正切較低且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優異。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藉由下述本發明便能夠解決該所欲解決的問題。   換言之,本發明提供下述[1]~[15]的技術手段。 [1]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1)、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該無機填充材料(A1)包含奈米填料(a)。 [2]如上述[1]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於無機填充材料(A1)的總量,前述奈米填料(a)的含量為0.1~1.0質量%。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1)的含量為60質量%以上。 [4]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2)、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   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2),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和第2峰這2個峰, 並且,前述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 μm,前述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 μm。 [5]如上述[4]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2)的含量為60質量%以上。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熱硬化性樹脂(B)為聚醯亞胺化合物,該聚醯亞胺化合物具有源自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的結構單元與源自二胺化合物(b2)的結構單元,該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具有至少2個N-取代馬來醯亞胺基。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彈性體(C)為經以酸酐進行了改質的聚丁二烯系彈性體。 [8]一種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其包含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9]一種複合薄膜,其包含第一樹脂層與第二樹脂層,該第一樹脂層包含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10]如上述[9]所述的複合薄膜,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包含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多官能環氧樹脂(D)、活性酯硬化劑(E)及含酚性羥基之聚丁二烯改質聚醯胺樹脂(F)。 [11]如上述[10]所述的複合薄膜,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前述活性酯硬化劑(E)的酯基相對於前述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環氧基的當量比亦即酯基/環氧基為0.05~1.5。 [12]如上述[10]或[11]所述的複合薄膜,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進一步含有磷系硬化促進劑(G)。 [13]如上述[9]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薄膜,其硬化物的5 GHz的介電耗損正切為0.005以下。 [14]一種印刷線路板,其包含上述[8]所述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硬化物、或上述[9]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薄膜的硬化物。 [15]一種印刷線路板的製造方法,其具備下述步驟:將上述[8]所述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上述[9]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薄膜,疊層於基材的單面或雙面上的步驟。 [功效]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使用了此組成物之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該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介電耗損正切較低且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優異。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實施形態。再者,本說明書中,有時將X以上且Y以下的數值範圍(X、Y為實數)表示為「X~Y」。例如:「0.1~2」這樣的記載是顯示0.1以上且2以下的數值範圍,且該數值範圍中包含0.1、0.34、1.03、2等的數值。此外,本實施形態僅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形態,未限定本發明。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謂「樹脂組成物」,是指包含:後述各成分的混合物、使該混合物半硬化而成(形成為亦即所謂的B階段狀)的物。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謂「層間絕緣層」,是指位於2層導體層之間且用以將該導體層絕緣之層。本說明書的「層間絕緣層」可舉例如: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硬化物、複合薄膜的硬化物等。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層」,亦包含缺少一部分的層、或形成有通孔或圖案之層。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揭示下述<1>和<2>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1>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1)、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該無機填充材料(A1)包含奈米填料(a)。 <2>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2)、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   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2),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和第2峰這2個峰, 並且,前述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 μm,前述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 μm。   以下,將上述<1>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稱為「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將上述<2>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稱為「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當僅稱為「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時是指「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和「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兩者。
<無機填充材料(A1)和(A2)>   本發明的第一和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無機填充材料。   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的無機填充材料(A1)包含奈米填料(a),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的無機填充材料(A2),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和第2峰這2個峰,並且,前述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 μm,前述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 μm。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平均粒徑,是指將粒子的總體積設為100%時,藉由粒徑來求出累積粒度分布曲線時相當於體積50%的點的粒徑,能夠以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的粒度分布測定裝置等來進行測定。   以下,依序說明無機填充材料(A1)和(A2)。
(無機填充材料(A1))   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的無機填充材料(A1),包含奈米填料(a)。   所謂奈米填料(a),是指平均粒徑300 nm以下的無機填充材料。奈米填料(a)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氧化矽的奈米填料、氧化鋁的奈米填料、氧化鈦的奈米填料等。從更加降低熱膨脹係數的觀點來看,以氧化矽的奈米填料為佳。作為氧化矽,可舉例如:球狀氧化矽、非晶質氧化矽、熔融氧化矽、結晶氧化矽、合成氧化矽等。從提高在樹脂組成物中的分散性、提高在使樹脂組成物溶解或分散在有機溶劑中而成的樹脂清漆中的分散性、藉由降低樹脂清漆的黏度來提高流動性、抑制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增加等的觀點來看,奈米填料(a)以球狀為佳。
奈米填料(a)的平均粒徑以200 nm以下為佳,以100 nm以下較佳。當平均粒徑為200 nm以下時,有包含奈米填料(a)之無機填充材料(A1)的流動性良好而線路填埋性和表面平坦性優異的傾向。此外,奈米填料(a)的平均粒徑以10 nm以上為佳,以30 nm以上較佳。在使無機填充材料(A1)的流動性提高最多而線路填埋性和表面平坦性良好的觀點上,最佳是:無機填充材料(A1)整體的平均粒徑為0.5 μm時,使用平均粒徑為50 nm的奈米氧化矽來作為奈米填料(a)。
從抑制當將樹脂組成物製作成樹脂清漆時的清漆黏度上升而使處理性良好的觀點來看,以無機填充材料(A1)的總量作為基準計,奈米填料(a)的含量,以0.05~5.0質量%為佳,以0.07~3.0質量%較佳,以0.1~1.0質量%更佳。若奈米填料(a)的含量為前述下限值以上、特別是0.1質量%以上,則有無機填充材料(A1)的流動性良好而線路填埋性和表面平坦性提高的傾向。
從提高奈米填料(a)對樹脂組成物的分散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使用漿液,該漿液是因應需要來使奈米填料(a)預先分散在有機溶劑中而成。使奈米填料(a)漿液化時使用的有機溶劑無特別限定,能夠應用例如:後述熱硬化性樹脂(B)的製造步驟中例示的有機溶劑。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此外,此等有機溶劑中,從更高的分散性的觀點來看,以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為佳。   此外,奈米填料(a)的漿液的固體成分濃度無特別限定,例如:從奈米填料(a)的沉積性和分散性的觀點來看,以30~80質量%為佳,以40~70質量%較佳。
無機填充材料(A1)較佳是含有奈米填料(a)與奈米填料(a)以外之無機填充材料(a’)。   作為無機填充材料(a’),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氧化矽、氧化鋁、硫酸鋇、滑石、黏土、雲母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鎂、氧化鎂、氮化硼、硼酸鋁、鈦酸鋇、鈦酸鍶、鈦酸鈣、鈦酸鎂、鈦酸鉍、氧化鈦、鋯酸鋇、鋯酸鈣等。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此等中,從更加降低熱膨脹係數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含有氧化矽來作為無機填充材料(a’)。作為氧化矽,可舉例如:球狀氧化矽、非晶質氧化矽、熔融氧化矽、結晶氧化矽、合成氧化矽等。
無機填充材料(a’)的形狀可為球狀、破碎狀、針狀及板狀之中的任一種,從提高在樹脂組成物中的分散性、提高在使樹脂組成物溶解或分散在有機溶劑中而成的樹脂清漆中的分散性、藉由降低樹脂清漆的黏度來提高流動性、抑制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絕緣層的表面粗糙度增加等的觀點來看,無機填充材料(a’)以球狀為佳。
無機填充材料(a’)的平均粒徑,以1 μm以下為佳,以0.7 μm以下較佳。若無機填充材料(a’)的平均粒徑為1 μm以下,則有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絕緣層與鍍銅之間的黏著性優異的傾向。此外,從抑制當將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之樹脂組成物製作成樹脂清漆時的黏度上升而使處理性良好的觀點來看,無機填充材料(a’)的平均粒徑,以0.31 μm以上為佳,以0.35 μm以上較佳,以0.4 μm以上更佳。
當無機填充材料(A1)含有奈米填料(a)和無機填充材料(a’)時,在藉由上述方法來測定粒度分布時,無機填充材料(A1)的平均粒徑有時是根據下述形式算出:將奈米填料(a)與奈米填料(a)以外之無機填充材料(a’)合計的粒子群的平均粒徑。此時,將在粒度分布的相當於奈米填料(a)的部分具有峰的情形視為含有奈米填料(a)。   從與鍍銅之間的黏著性、流動性及處理性的觀點來看,作為無機填充材料(A1)的平均粒徑,以0.01~1 μm為佳,以0.05~0.8 μm較佳,以0.1~0.7 μm更佳。
從提高對樹脂組成物的分散性的觀點來看,無機填充材料(a’)較佳是在預先使其分散在有機溶劑中而成的漿液的狀態下使用。作為無機填充材料(a’)的漿液所使用的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能夠應用例如:後述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製造步驟中例示的有機溶劑。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此等有機溶劑中,從更高的分散性的觀點來看,以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為佳。   無機填充材料(a’)的漿液的固體成分濃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從無機填充材料(a’)的沉積性和分散性的觀點來看,以50~80質量%為佳,以60~75質量%較佳。
可為了提高無機填充材料(A1)的分散性和無機填充材料(A1)與樹脂組成物中的有機成分之間的黏著性的目的,而因應需要來使用耦合劑。作為耦合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矽烷耦合劑、鈦酸酯耦合劑等,以胺基矽烷系耦合劑為佳。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當使用耦合劑時,其使用量無特別限定,例如:以使用的無機填充材料(A1)的總量作為基準計,以0.1~5質量%為佳,以0.5~3質量%較佳。若在此範圍內,則能夠更有效發揮由使用無機填充材料(A1)所得到的優點。
當使用耦合劑時,其添加方式可為在將無機填充材料(A1)調配於樹脂組成物中之後添加耦合劑亦即所謂的整體摻合處理方式,從更有效使無機填充材料(A1)的優點顯現的觀點來看,較佳是預先使用耦合劑以乾式或濕式來對調配前的無機填充材料(A1)進行表面處理。
無機填充材料(A1)的含量,能夠依本實施形態的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尋求的特性和功能來適當選擇,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無機填充材料(A1)的含量例如為40~90質量%,以60質量%以上為佳,以60~85質量%較佳,以65~80質量%更佳。將無機填充材料(A1)的含量設在這樣的範圍內,即能夠使較低的熱膨脹係數與優異的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並存。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固體成分,是意指從構成樹脂組成物的成分將揮發性的成分去除後的殘留部分。
(無機填充材料(A2))   其次,說明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的無機填充材料(A2)。   無機填充材料(A2),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和第2峰這2個峰,並且,前述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 μm,以0.4~0.6 μm為佳,前述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 μm,以超過0.7 μm且1.2 μm以下為佳,以0.8~1.1 μm較佳。若第1峰和第2峰的峰位置在前述範圍內,則有介電耗損正切較低、低熱膨脹、線路的填埋性及平坦性優異的傾向。
無機填充材料(A2)的平均粒徑,以5.0 μm以下為佳,以2.0 μm以下較佳,以0.8 μm以下更佳。若無機填充材料(A2)的平均粒徑為5.0 μm以下,則有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的絕緣層與鍍銅之間的黏著性優異的傾向。此外,從抑制當將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2)的樹脂組成物製作成樹脂清漆時的黏度上升而使處理性良好的觀點來看,無機填充材料(A2)的平均粒徑,以0.01 μm以上為佳,以0.05 μm以上較佳,以0.1 μm以上更佳。
可為了提高無機填充材料(A2)的分散性及無機填充材料(A2)與樹脂組成物中的有機成分之間的黏著性的目的而因應需要來使用耦合劑。作為耦合劑,可舉例如:與能夠應用於無機填充材料(A1)中的耦合劑相同的耦合劑。此等中,從提高無機填充材料(A2)的分散性的觀點、及提高無機填充材料(A2)與有機成分之間的黏著性來看,以胺基矽烷系耦合劑為佳。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耦合劑的使用量和添加方式,是如同無機填充材料(A1)中的使用量和添加方式所說明。
從提高對樹脂組成物的分散性的觀點來看,無機填充材料(A2)較佳是在預先使其分散在有機溶劑中而成的漿液的狀態下使用。作為無機填充材料(A2)的漿液所使用的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能夠應用例如:後述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製造步驟中例示的有機溶劑。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此等有機溶劑中,從更高的分散性的觀點來看,以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為佳。   無機填充材料(A2)的漿液的固體成分濃度無特別限定,例如:從無機填充材料(A2)的沉積性和分散性的觀點來看,以50~80質量%為佳,以60~75質量%較佳。
無機填充材料(A2)的含量能夠依本實施形態的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尋求的特性和功能來適當選擇,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無機填充材料(A2)的含量例如為40~90質量%,以60質量%以上為佳,以60~85質量%較佳,以65~80質量%更佳。將無機填充材料(A2)的含量設在這樣的範圍內,即能夠使較低的熱膨脹係數與優異的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並存。
無機填充材料(A1)與無機填充材料(A2)可為相同。換言之,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為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平均粒徑300 nm以下的奈米填料(a),並且,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和第2峰這2個峰,並且,前述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 μm,前述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 μm。此時,例如:無機填充材料可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第2峰及源自奈米填料(a)的第3峰,並且,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 μm,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 μm,第3峰的峰位置為未達300 nm。此外,第1峰亦可為源自奈米填料(a)的峰,此時,上述第3峰可存在或不存在。較佳的峰位置是依據前述記載。
<熱硬化性樹脂(B)>   熱硬化性樹脂(B)並無特別限定,能夠使用: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氰酸酯樹脂、馬來醯亞胺樹脂等。此等中,以馬來醯亞胺樹脂為佳,從顯示低熱膨脹的觀點來看,較佳是一種聚醯亞胺化合物(以下,亦稱為「聚醯亞胺化合物(B1)」),其具有源自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的結構單元與源自二胺化合物(b2)的結構單元,該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具有至少2個N-取代馬來醯亞胺基。   具有至少2個N-取代馬來醯亞胺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二胺化合物(b2)並無特別限定。
具有至少2個N-取代馬來醯亞胺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以下,亦稱為「成分(b1)」),只要為具有2個以上N-取代馬來醯亞胺基之馬來醯亞胺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定。   作為成分(b1),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雙(4-馬來醯亞胺基苯基)甲烷、聚苯基甲烷馬來醯亞胺、雙(4-馬來醯亞胺基苯基)醚、雙(4-馬來醯亞胺基苯基) 碸、3,3’-二甲基-5,5’-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醯亞胺、4-甲基-1,3-伸苯基雙馬來醯亞胺、間伸苯基雙馬來醯亞胺、2,2-雙[4-(4-馬來醯亞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6-雙馬來醯亞胺基-(2,2,4-三甲基)己烷等。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此等中,從價廉的觀點來看,以雙(4-馬來醯亞胺基苯基)甲烷為佳,從介電特性優異且為低吸水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3,3’-二甲基-5,5’-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醯亞胺,從與導體之間的高黏著性、硬化物的延伸度、斷裂強度、彈性模數等機械特性、介電特性優異的觀點來看,較佳是2,2-雙[4-(4-馬來醯亞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6-雙馬來醯亞胺基-(2,2,4-三甲基)己烷。
作為源自成分(b1)的結構單元,可舉例如:由下述通式(1-1)表示的基、由下述通式(1-2)表示的基等。
Figure 02_image001
通式(1-1)和(1-2)中,A1 表示成分(b1)的殘基,*表示鍵結部。   再者,所謂殘基,是指從原料成分將提供鍵結的官能基去除後餘留的部分的結構。換言之,A1 相當於將成分(b1)所具有的2個馬來醯亞胺基去除後餘留的部分的結構。
作為A1 表示的殘基,較佳是由下述通式(2)、(3)、(4)或(5)表示的2價基。
Figure 02_image003
式(2)中,R1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或鹵素原子。
Figure 02_image005
式(3)中,R2 和R3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或鹵素原子;A2 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或亞烷基、醚基、硫醚基、磺醯基、羰氧基、酮基、單鍵、或由下述通式(3-1)表示的基。
Figure 02_image007
式(3-1)中,R4 和R5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或鹵素原子;A3 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亞異丙基、醚基、硫醚基、磺醯基、羰氧基、酮基或單鍵。
Figure 02_image009
式(4)中,i為1~10的整數。
Figure 02_image011
式(5)中,R6 和R7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j為1~8的整數。
作為通式(2)中的R1 、通式(3)中的R2 和R3 、通式(3-1)中的R4 和R5 、通式(5)中的R6 和R7 表示的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可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正戊基等。作為該脂肪族烴基,可為碳數1~3的脂肪族烴基,亦可為甲基。   通式(3)中的A2 及通式(3-1)中的A3 表示的碳數1~5的伸烷基,可舉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等。   通式(3)中的A2 表示的碳數1~5的亞烷基,可舉例如:亞乙基、亞丙基、亞異丙基、亞丁基、亞異丁基、亞戊基等。
二胺化合物(b2)(以下,亦稱為「成分(b2)」)只要為具有2個胺基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定。胺基無特別限定,以一級胺基為佳。
作為成分(b2),可舉例如: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3,3’-二乙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胺基二苯基碸、4,4’-二胺基二苯基酮、4,4’-二胺基聯苯、3,3’-二甲基-4,4’-二胺基聯苯、2,2’-二甲基-4,4’-二胺基聯苯、3,3’-二羥基聯苯胺、2,2-雙(3-胺基-4-羥基苯基)丙烷、3,3’-二甲基-5,5’-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二胺、2,2-雙(4-胺基苯基)丙烷、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1,3-雙(3-胺基苯氧基)苯、1,3-雙(4-胺基苯氧基)苯、1,4-雙(4-胺基苯氧基)苯、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1,3-雙{1-[4-(4-胺基苯氧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1,4-雙{1-[4-(4-胺基苯氧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3,3’-[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碸、雙[4-(3-胺基苯氧基)苯基]碸、9,9-雙(4-胺基苯基)茀等。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此等中,從對有機溶劑的溶解性、合成時的反應率高且能夠提高耐熱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3,3’-二乙基二苯基甲烷、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從介電特性優異且為低吸水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3,3’-二甲基-5,5’-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醯亞胺,從與導體之間的高黏著性、硬化物的延伸度、斷裂強度等機械特性優異的觀點來看,較佳是2,2-雙[4-(4-馬來醯亞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並且,從除了上述溶解性、反應率、耐熱性、與導體之間的高黏著性優異的觀點以外還能夠顯現優異的高頻特性與低吸濕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4,4’-[1,4-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
作為源自成分(b2)的結構單元,可舉例如:由下述通式(6-1)表示的基、由下述通式(6-2) 表示的基等。
Figure 02_image013
通式(6-1)和(6-2)中,A4 表示成分(b2)的殘基,*表示鍵結部。
作為A4 表示的殘基,較佳是由下述通式(7)表示的2價基。
Figure 02_image015
式(7)中,R8 和R9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碳數1~5的烷氧基、羥基或鹵素原子;A5 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或亞烷基、醚基、硫醚基、磺醯基、羰氧基、酮基、伸茀基、單鍵、由下述通式(7-1)或下述通式(7-2)表示的基。
Figure 02_image017
式(7-1)中,R10 和R11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或鹵素原子,A6 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亞異丙基、間苯二異丙基或對苯二異丙基、醚基、硫醚基、磺醯基、羰氧基、酮基或單鍵。
Figure 02_image019
式(7-2)中,R12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或鹵素原子,A7 和A8 表示碳數1~5的伸烷基、亞異丙基、醚基、硫醚基、磺醯基、羰氧基、酮基或單鍵。
通式(7)中的R8 和R9 、通式(7-1)中的R10 和R11 、通式(7-2)中的R12 表示的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是如同前述通式(2)中的R1 表示的碳數1~5的脂肪族烴基所說明。   作為通式(7)中的A5 、通式(7-1)中的A6 、通式(7-2)中的A7 和A8 表示的碳數1~5的伸烷基,是如同前述通式(3)中的A2 表示的碳數1~5的伸烷基所說明。   作為通式(7)中的A5 表示的碳數1~5的亞烷基,是如同前述通式(3)中的A2 表示的碳數1~5的亞烷基所說明。
從對有機溶劑的溶解性、高頻特性、與導體之間的高黏著性及薄膜的成形性等觀點來看,聚醯亞胺化合物(B1)較佳是含有由下述通式(8)表示的聚胺基雙馬來醯亞胺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21
式(8)中,A9 是如同前述通式(1-1)的A1 所說明,A10 是如同前述通式(6-1)的A4 所說明。
聚醯亞胺化合物(B1),例如能夠以下述方式製造:使成分(b1)與成分(b2)進行反應。   成分(b1)與成分(b2)的反應,較佳是在有機溶劑中進行。作為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甲醇、乙醇、丁醇、丁基賽璐蘇、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等醇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類;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乙酸甲氧基乙酯、乙酸乙氧基乙酯、乙酸丁氧基乙酯、乙酸乙酯等酯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2-吡咯啶酮等含氮類等。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從溶解性的觀點來看,此等有機溶劑中,較佳是甲基乙基酮、環己酮、丙二醇單甲基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
製造聚醯亞胺化合物(B1)時,成分(b1)的馬來醯亞胺基當量(Ta1)與成分(b2)的-NH2 基當量(Ta2)的當量比亦即Ta2/Ta1,以0.05~1.0為佳,以0.1~0.8較佳。藉由在上述範圍內使成分(b1)與成分(b2)進行反應,即能夠在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獲得良好的高頻特性、耐熱性、難燃性及玻璃轉移溫度。
使成分(b1)與成分(b2)進行反應時,能夠因應需要來使用反應觸媒。作為反應觸媒,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對甲苯磺酸等酸性觸媒;三乙胺、吡啶、三丁胺等胺類;甲基咪唑、苯基咪唑等咪唑類;三苯膦等磷系觸媒等。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當使用反應觸媒時,其使用量無特別限定,例如:相對於成分(b1)與成分(b2)的合計質量,能夠在0.01~5.0質量%的範圍內使用。
聚醯亞胺化合物(B1),能夠藉由例如下述方式來獲得:將既定量的成分(b1)、成分(b2)、有機溶劑及依需要的反應觸媒等饋入合成鍋中並使其進行麥可(Michael)加成反應。此步驟中的反應條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從反應速度等操作性和抑制凝膠化等觀點來看,較佳是在反應溫度50~160℃、反應時間1~10小時的範圍內進行。   此外,在此步驟中能夠額外加入前述有機溶劑或將前述有機溶劑濃縮來調整反應原料的固體成分濃度、溶液黏度。反應原料的固體成分濃度無特別限定,例如:以10~90質量%為佳,以20~80質量%較佳。當反應原料的固體成分濃度為10質量%以上時,反應速度不會變得過慢,而在製造成本的面上較有利。此外,當反應原料的固體成分濃度為90質量%以下時,能夠獲得良好的溶解性,而攪拌效率良好,亦較少凝膠化。
再者,製造聚醯亞胺化合物(B1)後,可配合目的來將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或全部去除來濃縮,亦能夠額外加入有機溶劑來稀釋。額外加入所使用的有機溶劑能夠應用在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製造步驟中例示的前述有機溶劑。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從溶解性的觀點來看,此等中,較佳是甲基乙基酮、環己酮、丙二醇單甲基醚、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
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以500~6,000為佳,以1,000~5,000較佳,以1,500~4,000更佳。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能夠應用實施例中所記載的測定方法來進行測定。
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全部樹脂成分的合計質量中,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熱硬化性樹脂(B)的含量,以20~95質量%為佳,以40~90質量%較佳,以65~85質量%更佳。
<彈性體(C)>   作為彈性體(C),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聚丁二烯系彈性體、苯乙烯系彈性體、烯烴系彈性體、胺酯系彈性體、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丙烯酸系彈性體、矽氧系彈性體、此等彈性體的衍生物等。此等能夠單獨使用1種,亦能夠併用2種以上。
作為彈性體(C),能夠使用一種在分子末端或分子鏈中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彈性體。作為反應性官能基,例如較佳是從由酸酐基、環氧基、羥基、羧基、胺基、醯胺基、異氰酸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及乙烯基所組成之群組中選出的一種以上;從與金屬箔之間的密合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從由酸酐基、環氧基、羥基、羧基、胺基及醯胺基所組成之群組中選出的一種以上;從介電特性的觀點來看,以酸酐基更佳,以馬來酸酐基特佳。藉由具有此等反應性官能基,而有會提高對樹脂的相溶性而抑制在形成層間絕緣層時無機填充材料與樹脂成分分離的傾向。從相同的觀點來看,彈性體(C)較佳是經乙酸酐進行了改質的彈性體,更佳是經以馬來酸酐進行了改質的彈性體。
聚丁二烯系彈性體,較佳可舉例如:由包含1,2-乙烯基的1,4-反式體與1,4-順式體的結構物所構成的彈性體。   從提高對樹脂的相溶性而抑制在形成層間絕緣層時無機填充材料與樹脂成分分離的觀點來看,作為聚丁二烯系彈性體,較佳是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聚丁二烯系彈性體,特佳是經以酸酐進行了改質的聚丁二烯系彈性體。作為酸酐,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鄰苯二甲酸酐、馬來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納迪克酸酐、納迪克酸酐、戊二酸酐、二甲基戊二酸酐、二乙基戊二酸酐、琥珀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等,此等中,以馬來酸酐為佳。   當彈性體(C)經以酸酐進行了改質時,彈性體(C)在1分子中所含的源自酸酐的基(以下,亦稱為「酸酐基」)的數目,以1~10為佳,以1~6較佳,以2~5更佳。若在1分子中的酸酐基的數目為1以上,則有會更加抑制在形成層間絕緣層時無機填充材料與樹脂成分分離的傾向。此外,若在1分子中的酸酐基的數目為10以下,則有會更加降低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介電耗損正切的傾向。當彈性體(C)經以馬來酸酐進行了改質時,從與上述相同的觀點來看,彈性體(C)在1分子中所含的源自馬來酸酐的基的數目,以1~10為佳,以1~6較佳,以2~5更佳。
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較佳可舉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
作為烯烴系彈性體,可舉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戊烯等碳數2~20的α-烯烴的共聚物;較佳可舉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EPR)、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等。
胺酯系彈性體,較佳可舉例如一種彈性體,其含有例如:由短鏈二醇與二異氰酸酯所構成之硬質鏈段、及由高分子(長鏈)二醇與二異氰酸酯所構成之軟質鏈段。
作為聚酯系彈性體,可舉例如:使二羧酸或其酐與二醇化合物或其酐進行縮聚而得的彈性體。   作為二羧酸的具體例,可舉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及,此等的芳香核的氫原子經甲基、乙基、苯基等所取代之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碳數2~20的脂肪族二羧酸;環己烷二甲酸等脂環式二羧酸等。此等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二醇化合物的具體例,可舉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等脂肪族二醇;1,4-環己烷二醇等脂環式二醇;雙酚A、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間苯二酚等芳香族二醇等。此等化合物能夠單獨使用1種,亦能夠併用2種以上。
此外,作為聚酯系彈性體,較佳可舉例如多嵌段共聚物,該多嵌段共聚物是將芳香族聚酯(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部分設為硬質鏈段成分且將脂肪族聚酯(例如聚四亞甲基二醇)部分設為軟質鏈段成分而成。多嵌段共聚物依硬質鏈段與軟質鏈段的種類、比例、分子量的不同而有各種等級。作為其具體例,可舉例如:「Hytrel(註冊商標)」(DU PONT-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PELPRENE(註冊商標)」(東洋紡績股份有限公司)、「ESPEL(註冊商標)」(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作為聚醯胺系彈性體,可舉例如一種嵌段共聚物,其是將聚醯胺設為硬質鏈段成分且將聚丁二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異戊二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醚、聚酯、聚丁二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胺酯、矽氧橡膠等設為軟質鏈段成分而成。
作為丙烯酸系彈性體,可舉例如:以丙烯酸酯作為主成分之原料單體的聚合物。作為丙烯酸酯,較佳可舉例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此外,可使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烯丙基縮水甘油基醚等作為交聯點單體進行共聚,並且亦可使丙烯腈、乙烯等作為交聯點單體進行共聚。
矽氧系彈性體可為以有機聚矽氧烷作為主成分之彈性體,可分類為例如:聚二甲基矽氧烷系、聚甲基苯基矽氧烷系、聚二苯基矽氧烷系等。
此等彈性體中,從耐熱性、絕緣可靠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苯乙烯系彈性體、聚丁二烯系彈性體、烯烴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矽氧系彈性體,從介電特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聚丁二烯系彈性體、苯乙烯系彈性體。
彈性體(C)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500~50,000為佳,以1,000~30,000較佳,以1,500~10,000更佳。當彈性體(C)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時,有所得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性和硬化物的介電特性更良好的傾向。此外,當彈性體(C)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以下時,有會抑制形成層間絕緣層時無機填充材料與樹脂成分分離的傾向。再者,彈性體(C)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能夠應用實施例中所記載的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方法來進行測定。
彈性體(C)的含量無特別限定,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全部樹脂成分的合計質量中,彈性體(C)的含量,以1~70質量%為佳,以5~50質量%較佳,以10~30質量%更佳。藉由將彈性體(C)的含量設在上述範圍內,而有介電耗損正切較低、製作成薄膜時處理性優異且所得到的層間絕緣層的樹脂不會分離的傾向。
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熱硬化性樹脂(B)與彈性體(C)的合計含量無特別限定,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全部樹脂成分的合計質量中,該合計含量以50質量%以上為佳,以60質量%以上較佳,以70質量%以上更佳。含量的上限無特別限定,可為100質量%。
<最低熔融黏度>   從在積層加壓的步驟中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會熔融且固化並適當黏著這樣的觀點來看,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最低熔融黏度,以300~1,500 Pa・s為佳,以400~1,000 Pa・s較佳。最低熔融黏度,能夠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的方法來進行測定。
<難燃劑、硬化促進劑等>   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因應需要來含有難燃劑、硬化促進劑等。   使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難燃劑,即能夠賦予更良好的難燃性。作為難燃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氯系難燃劑、溴系難燃劑、磷系難燃劑、金屬水合物系難燃劑等。從對環境的適合性的觀點來看,以磷系難燃劑、金屬水合物系難燃劑為佳。   使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適當的硬化促進劑,即能夠提高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性,而更加提高層間絕緣層的介電特性、耐熱性、高彈性模數性、玻璃轉移溫度等。作為硬化促進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各種咪唑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各種三級胺化合物;各種四級銨化合物;三苯膦等各種磷系化合物等。   除此之外,亦可使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抗氧化劑、流動調整劑等添加劑。
<彈性模數>   從降低構裝時的翹曲量的觀點來看,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的彈性模數,以8.0~12.0 GPa為佳,以8.0~11.5 GPa較佳,以8.0~11.0 GPa更佳。   再者,硬化物的彈性模數為儲存彈性模數(E’)在40℃時的值,是使用廣域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Rheology公司製,商品名:DVE-V4),並在測定溫度區域40~300℃、升溫速度5℃/分鐘、振動頻率10 Hz的條件下進行測定而得。   此外,提供測定上述彈性模數的硬化物,是在空氣中使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根據下述條件進行硬化而成:較佳是在160~220℃、更佳是170~210℃、進一步更佳是180~200℃,進行硬化較佳是60~300分鐘、更佳是120~240分鐘、進一步更佳是150~210分鐘而成。
[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   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包含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可於其任一側的面上設置有支撐體。   作為支撐體,可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聚烯烴的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亦稱為「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的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醯亞胺薄膜等各種塑膠薄膜等。此外,可使用:銅箔、鋁箔等金屬箔;脫模紙等。可預先對支撐體和後述保護薄膜實施消光處理、電暈處理等表面處理。此外,可藉由矽氧樹脂系脫模劑、醇酸樹脂系脫模劑、氟樹脂系脫模劑等來預先對支撐體和後述保護薄膜實施脫模處理。
支撐體的厚度無特別限定,以10~150 μm為佳,以25~50 μm較佳。
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用途並無特別限定,能夠廣泛用於下述需要層間絕緣層的用途中:黏著薄膜、預浸體等絕緣樹脂薄片、電路基板、阻焊劑、底部填充材料、黏晶材料、半導體密封材料、埋孔樹脂、零件填埋樹脂等。其中,較佳是用於:在製造印刷線路板時形成層間絕緣層。
其次,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例如能夠以下述方式製造。   在製造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時,首先,較佳是使無機填充材料、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以及因應需要而使用的其它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有機溶劑中而使其成為樹脂清漆(以下,亦稱為「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的狀態。
作為製造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可舉例如:酮類、乙酸酯類、乙二醇單烷基醚、二乙二醇單烷基醚、丙二醇單烷基醚、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此等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相對於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的總質量,有機溶劑的調配量,以10~60質量%為佳,以10~35質量%較佳。
藉由將以上述方式製得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塗佈於上述支撐體上之後進行加熱乾燥,即能夠獲得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   作為將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塗佈於支撐體的方法,能夠使用例如:缺角輪(comma)塗佈器、棒塗佈器、唇式塗佈器、輥塗佈器、凹版塗佈器、模具塗佈器等塗佈裝置。此等塗佈裝置,較佳是依膜厚來適當選擇。   塗佈後的乾燥條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當為包含30~60質量%有機溶劑之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時,藉由使其在50~150℃乾燥2~10分鐘左右,即能夠形成較佳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較佳是以使乾燥後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中的揮發成分(主要為有機溶劑)的含量成為10質量%以下的方式進行乾燥,更佳是以使乾燥後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中的揮發成分(主要為有機溶劑)的含量成為6質量%以下的方式進行乾燥。
當配置於導體層上來使用時,從將電路基板的導體層填埋的觀點來看,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厚度,較佳是大於電路基板的導體層的厚度。具體而言,由於電路基板具有的導體層的厚度通常在5~70 μm的範圍內,故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厚度以5~100 μm為佳。
也可以在支撐體上的與形成於該支撐體上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相反的一側的面上,設置保護薄膜。保護薄膜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1~40 μm。藉由積層了保護薄膜,即能夠防止灰塵等附著在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表面上,並能夠防止損傷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能夠捲繞成輥狀來保管。
[複合薄膜]   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包含第一樹脂層與第二樹脂層,該第一樹脂層包含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第1圖是以概略剖面圖的形式來顯示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的例子。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具備第一樹脂層1和第二樹脂層2、以及因應需要的支撐體3及/或保護薄膜4。   再者,在第一樹脂層1與第二樹脂層2之間可不存在明確的界面,而為例如:第一樹脂層1的構成成分的一部分與第二樹脂層2的構成成分的一部分經相溶及/或混合的狀態。
<第一樹脂層>   第一樹脂層1包含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換言之,第一樹脂層1包含從由本實施形態的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所組成之群組中選出的1種以上。   例如:當使用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來製造多層印刷線路板時,第一樹脂層1是設置於電路基板與黏著輔助層之間,用於將電路基板的導體層與其上的層進行絕緣。此外,當電路基板中存在貫穿孔、通孔等的情況,第一樹脂層1亦會產生在此等孔中流動而將該孔內填充的功能。
<第二樹脂層>   第二樹脂層2,在後述本實施形態的印刷線路板中,位於第一樹脂層的硬化物與導體層之間且是為了提高與導體層之間的黏著性的目的而設置,該第一樹脂層包含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藉由設置第二樹脂層,即能夠獲得平滑的表面,且亦能夠與由鍍覆所形成的導體層獲得更良好的黏著強度。因此,從形成微細線路的觀點來看,較佳是設置第二樹脂層2。
作為第二樹脂層2,只要會提高與導體層之間的黏著性,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從即使表面粗糙度小但與鍍銅之間的黏著性仍優異且獲得介電耗損正切較低的層間絕緣層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包含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以下,亦稱為「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多官能環氧樹脂(D)、活性酯硬化劑(E)及含酚性羥基之聚丁二烯改質聚醯胺樹脂(F)。
<多官能環氧樹脂(D)>   多官能環氧樹脂(D)只要為具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樹脂,則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聯苯型環氧樹脂、萘酚型環氧樹脂、蒽型環氧樹脂、雙環戊二烯型環氧樹脂、萘型環氧樹脂、芳烷基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茀型環氧樹脂、呫噸(xanthene)型環氧樹脂等。從與鍍銅之間的黏著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具有聯苯結構,更佳是具有聯苯結構之芳烷基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
作為多官能環氧樹脂(D),可使用市售物。   多官能環氧樹脂(D)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環氧當量,並無特別限定,從黏著性的觀點來看,以150~450 g/mol為佳,以200~400 g/mol較佳,以250~350 g/mol更佳。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全部樹脂成分的合計質量中,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含量以10~90質量%為佳,以20~80質量%較佳,以30~70質量%更佳。若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含量為10質量%以上,則有能夠獲得更良好的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的傾向,若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含量為90質量%以下,則有能夠獲得更低介電耗損正切的傾向。
<活性酯硬化劑(E)>   活性酯硬化劑(E)是指在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酯基且具有環氧樹脂的硬化作用之硬化劑。   作為活性酯硬化劑(E),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由脂肪族或芳香族的羧酸與脂肪族或芳香族的羥基化合物所得到的酯化合物等。此等中,由脂肪族羧酸、脂肪族羥基化合物等所得到的酯化合物,有藉由包含脂肪族鏈即能夠提高對有機溶劑的可溶性及與環氧樹脂之間的相溶性的傾向。此外,由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羥基化合物等所得到的酯化合物,有具有芳香族環而能夠提高耐熱性的傾向。
作為活性酯硬化劑(E),可舉例如:苯酚酯化合物、苯硫酚酯化合物、N-羥基胺酯化合物、雜環羥基化合物的酯化化合物等。   更具體而言,可舉例如由芳香族羧酸與酚性羥基的縮合反應所得到的芳香族酯,較佳是:以芳香族羧酸成分、一元酚及多元酚的混合物作為原料且由芳香族羧酸與酚性羥基的縮合反應所得到的芳香族酯等,並且該芳香族羧酸成分是從以羧基來將苯、萘、聯苯、二苯基丙烷、二苯基甲烷、二苯基醚、二苯基磺酸等的芳香環的2~4個氫原子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之中選出,該一元酚是以羥基來將上述芳香環的1個氫原子取代而成,該多元酚是以羥基來將上述芳香環的2~4個氫原子取代而成。換言之,較佳是一種芳香族酯,其具有源自上述芳香族羧酸成分的結構單元、源自上述一元酚的結構單元及源自上述多元酚的結構單元。
作為活性酯硬化劑(E),可使用市售物。   活性酯硬化劑(E)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活性酯硬化劑(E)的酯當量並無特別限定,以150~400 g/mol為佳,以170~300 g/mol較佳,以200~250 g/mol更佳。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活性酯硬化劑(E)的酯基相對於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環氧基的當量比亦即酯基/環氧基,以0.05~1.5為佳,以0.1~1.3較佳,以0.2~1.0更佳。若當量比亦即酯基/環氧基在上述範圍內,則能夠更加提高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且獲得更低介電耗損正切及平滑的表面,故從形成微細線路的觀點來看較佳。
<含酚性羥基之聚丁二烯改質聚醯胺樹脂(F)>   成分(F)只要為具有酚性羥基之經聚丁二烯改質的聚醯胺樹脂,則無特別限定,較佳是具有:源自二胺的結構單元、源自含有酚性羥基之二羧酸的結構單元、源自不含酚性羥基之二羧酸的結構單元、及源自在兩末端具有羧基之聚丁二烯的結構單元。具體而言,較佳可舉例如具有: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結構單元、由下述通式(ii)表示的結構單元、及由下述通式(iii)表示的結構單元。
Figure 02_image023
通式(i)~(iii)中,a、b、c、x、y及z分別為表示平均聚合度的整數,且表示a=2~10、b=0~3、c=3~30、相對於x=1時y+z=2~300((y+z)/x),並且相對於y=1時z≧20(z/y)。   通式(i)~(iii)中,R’各自獨立地表示源自芳香族二胺或脂肪族二胺的2價基,通式(iii)中,R’’表示源自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或在兩末端具有羧基之寡聚物的2價基。   通式(i)~(iii)中所含的複數個R’彼此可相同或不同。此外,z為2以上的整數時,複數個R’’彼此可相同或不同。   再者,通式(i)~(iii)中,R’具體而言為源自後述芳香族二胺或脂肪族二胺的2價基,R’’較佳是源自後述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或在兩末端具有羧基之寡聚物的2價基。
作為於成分(F)中形成源自二胺的結構單元時所使用的二胺,可舉例如:芳香族二胺、脂肪族二胺等。
作為芳香族二胺,可舉例如:二胺苯、二胺基甲苯、二胺基苯酚、二胺基二甲基苯、二胺基三甲苯、二胺基硝基苯、二胺基重氮苯、二胺基萘、二胺基聯苯、二胺基二甲氧基聯苯、二胺基二苯基醚、二胺基二甲基二苯基醚、甲二胺、亞甲基雙(二甲基苯胺)、亞甲基雙(甲氧基苯胺)、亞甲基雙(二甲氧基苯胺)、亞甲基雙(乙基苯胺)、亞甲基雙(二乙基苯胺)、亞甲基雙(乙氧基苯胺)、亞甲基雙(二乙氧基苯胺)、亞異丙基二苯胺、二胺基二苯甲酮、二胺基二甲基二苯甲酮、二胺基蒽醌、二胺基二苯基硫醚、二胺基二甲基二苯基硫醚、二胺基二苯基碸、二胺基二苯基亞碸、二胺基茀等。
脂肪族二胺,可舉例如:乙二胺、丙二胺、羥基丙二胺、丁二胺、庚二胺、己二胺、環戊烷二胺、環己烷二胺、氮雜戊二胺、三氮雜十一二胺等。
作為於成分(F)中形成源自含有酚性羥基之二羧酸的結構單元時所使用的含有酚性羥基之二羧酸,可舉例如:羥基間苯二甲酸、羥基鄰苯二甲酸、羥基對苯二甲酸、二羥基間苯二甲酸、二羥基對苯二甲酸等。
作為於成分(F)中形成源自不含酚性羥基之二羧酸的結構單元時所使用的不含酚性羥基之二羧酸,可舉例如: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在兩末端具有羧基之寡聚物等。   作為芳香族二羧酸,可舉例如: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聯苯二甲酸、亞甲基二苯甲酸、硫基二苯甲酸、羰基二苯甲酸、磺醯基苯甲酸、萘二甲酸等。   作為脂肪族二羧酸,可舉例如:草酸、丙二酸、甲基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馬來酸、富馬酸、蘋果酸、酒石酸、(甲基)丙烯醯氧基琥珀酸、二(甲基)丙烯醯氧基琥珀酸、(甲基)丙烯醯氧基蘋果酸、(甲基)丙烯醯胺基琥珀酸、(甲基)丙烯醯胺基蘋果酸等。
作為於成分(F)中形成源自在兩末端具有羧基之聚丁二烯的結構單元時所使用的在兩末端具有羧基之聚丁二烯,例如:較佳是數目平均分子量為200~10,000的寡聚物,更佳是數目平均分子量為500~5,000的寡聚物。
成分(F)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以60,000~250,000為佳,以80,000~200,000較佳。成分(F)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能夠藉由與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同的方法來求出。
成分(F)的活性羥基當量並無特別限定,以1,500~7,000 g/mol為佳,以2,000~6,000 g/mol較佳,以3,000~5,000 g/mol更佳。
成分(F)是藉由下述方式來合成,例如:在二甲基乙醯胺等有機溶劑中,在作為觸媒的亞磷酸酯與吡啶衍生物存在下,使二胺、含有酚性羥基之二羧酸、不含酚性羥基之二羧酸、及在兩末端具有羧基之聚丁二烯進行反應,而使羧基與胺基進行縮聚。製造時能夠使用的各化合物,可例示如上述化合物。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成分(F)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全部樹脂成分的合計質量中,成分(F)的含量以1~20質量%為佳,以2~15質量%較佳,以3~10質量%更佳。若成分(F)的含量為1質量%以上,則能夠提高樹脂組成物的強韌性、能夠獲得緻密的粗糙化形狀、提高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此外,若成分(F)的含量為20質量%以下,則耐熱性不會降低,而亦能夠防止對進行粗糙化步驟時使用的化學藥劑的耐性降低。此外,能夠確保與鍍銅之間的充分的黏著性。
<磷系硬化促進劑(G)>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佳是進一步含有磷系硬化促進劑(G)。   作為磷系硬化促進劑(G),只要為含有磷原子且會促進多官能環氧樹脂(D)與活性酯硬化劑(E)進行反應的硬化促進劑,則能夠使用,無特別限定。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藉由含有磷系硬化促進劑(G),即能夠更進一步充分進行硬化反應。推測其理由是因為:藉由使用磷系硬化促進劑(G),即能夠提高活性酯硬化劑(E)中的羰基的親電子性,藉此能夠促進活性酯硬化劑(E)與多官能環氧樹脂(D)進行反應。   如此這般,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藉由含有磷系硬化促進劑(G),相較於使用其它硬化促進劑的情形,使多官能環氧樹脂(D)與活性酯硬化劑(E)更進一步充分進行硬化反應,故與第一樹脂層組合時,被認為可獲得較低介電耗損正切。
作為磷系硬化促進劑(G),可舉例如:三苯膦、二苯基(烷基苯基)膦、參(烷基苯基)膦、參(烷氧基苯基)膦、參(烷基烷氧基苯基)膦、參(二烷基苯基)膦、參(三烷基苯基)膦、參(四烷基苯基)膦、參(二烷氧基苯基)膦、參(三烷氧基苯基)膦、參(四烷氧基苯基)膦、參(四烷氧基苯基)膦、三烷膦、二烷基芳基膦、烷基二芳基膦等有機膦類;有機膦類與有機硼類的錯合物;及,三級膦與醌類的加成物等。從更充分進行硬化反應而能夠發揮較高的與鍍銅之間的黏著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三級膦與醌類的加成物。
作為三級膦,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三正丁膦、二丁基苯基膦、丁基二苯基膦、乙基二苯基膦、三苯膦、參(4-甲基苯基)膦、參(4-甲氧基苯基)膦等。此外,作為醌類,可舉例如:鄰苯醌、對苯醌、聯苯醌(diphenoquinone)、1,4-萘醌、蒽醌等。此等中,從獲得與鍍銅之間的黏著性、耐熱性及平滑的表面的觀點來看,較佳是三正丁膦與對苯醌的加成物。
作為三級膦與醌類的加成物的製造方法,可舉例如下述方法:在作為原料的三級膦與醌類會一起溶解的溶劑中,將兩者攪拌混合而使其進行加成反應後單獨分離的方法等。作為此時的製造條件,較佳是例如:在20~80℃的範圍內,在甲基異丁基酮、甲基乙基酮、丙酮等酮類等溶劑中,將三級膦與醌類攪拌1~12小時而使其進行加成反應。
磷系硬化促進劑(G),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此外,亦可將磷系硬化促進劑(G)以外之硬化促進劑併用1種以上。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磷系硬化促進劑(G)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全部樹脂成分的合計質量中,磷系硬化促進劑(G)的含量,以0.1~20質量%為佳,以0.2~15質量%較佳,以0.4~10質量%更佳。若磷系硬化促進劑(G)的含量為0.1質量%以上,則能夠充分進行硬化反應,若磷系硬化促進劑(G)的含量為20質量%以下,則能夠保持硬化物的均質性。
<填充材料(H)>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含有填充材料(H)。作為填充材料(H),可舉例如:無機填充材料、有機填充材料等。   含有填充材料(H),即能夠在對第二樹脂層進行雷射加工時更加減少樹脂飛散。
作為無機填充材料,並無特別限定,能夠使用例如在無機填充材料(A1)及(A2)中例示的無機填充材料。   從在第二樹脂層上形成微細線路的觀點來看,無機填充材料的比表面積,以20 m2 /g以上為佳,以50 m2 /g以上較佳。比表面積的上限無特別限定,從取得容易性的觀點來看,以500 m2 /g以下為佳,以200 m2 /g以下較佳。   比表面積,能夠以藉由惰性氣體的低溫低濕物理吸附來進行的BET法來求出。具體而言,能夠在液態氮溫度,使氮氣等吸附佔有面積已知的分子吸附在粉體粒子表面並根據其吸附量來求出粉體粒子的比表面積。
作為比表面積為20 m2 /g以上的無機填充材料,可使用市售物。此外,從提高耐濕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經以矽烷耦合劑等表面處理劑進行了表面處理的無機填充材料。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的無機填充材料的含量,以1~30質量%為佳,以2~25質量%較佳,以3~20質量%更佳,以5~20質量%特佳。若無機填充材料的含量為1質量%以上,則有能夠獲得更良好的雷射加工性的傾向,若無機填充材料的含量為30質量%以下,則有能夠更加提高第二樹脂層與導體層之間的黏著性的傾向。
作為有機填充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作為丙烯腈丁二烯的共聚物的使丙烯腈與丁二烯進行共聚而成的交聯丁腈橡膠(NBR)粒子、使丙烯腈與丁二烯與丙烯酸等羧酸進行共聚而成的共聚物;以聚丁二烯、NBR、矽氧橡膠等作為核心並以丙烯酸衍生物作為外殼而成的亦即所謂核-殼橡膠粒子等。含有有機填充材料,即能夠更加提高樹脂層的延伸性。
<其它成分>   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除了上述各成分以外,還能夠在不阻礙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因應需要來含有其它熱硬化性樹脂、熱塑性樹脂;以及,含有難燃劑、抗氧化劑、流動調整劑、硬化促進劑等添加劑等。
<支撐體>   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可進一步在上述第二樹脂層中的在與第一樹脂層相反側的面上設置有支撐體。   作為支撐體,可舉例如:如同上述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中能夠使用的支撐體。
<複合薄膜的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能夠藉由例如下述方法來製造:於上述支撐體上形成第二樹脂層,並於其上形成第一樹脂層的方法。   形成第一樹脂層時,能夠使用前述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此處亦稱為「第一樹脂層用清漆」)。   形成第二樹脂層時,較佳是製作成樹脂清漆(以下,亦稱為「第二樹脂層用清漆」)的狀態,該樹脂清漆是使第三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溶解或分散在有機溶劑中而成。   第二樹脂層用清漆的製造方法、製造第二樹脂層用清漆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是與上述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用清漆相同。   相對於第二樹脂層用清漆的總質量,有機溶劑的調配量,以70~95質量%為佳,以80~90質量%更佳。
藉由將以上述方式製得的第二樹脂層用清漆塗佈於支撐體後進行加熱乾燥,並進一步於其上塗佈第一樹脂層用清漆後進行加熱乾燥,即能夠形成複合薄膜。   第二樹脂層用清漆或第一樹脂層用清漆的塗佈方法、及塗佈此等後的乾燥條件,是與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製造方法中的塗佈方法及乾燥條件相同。
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中形成的第一樹脂層的厚度,只要因應尋求的性能來適當決定即可,從將電路基板的導體層填埋的觀點來看,較佳是大於電路基板的導體層的厚度。具體而言,由於電路基板具有的導體層的厚度通常在5~70 μm的範圍內,故第一樹脂層的厚度以10~100 μm為佳。此外,第二樹脂層的厚度以1~15 μm為佳。
在第一樹脂層的未設置第二樹脂層的面,可設置保護薄膜。保護薄膜的厚度無特別限定,可例如為1~40 μm。藉由設置保護薄膜,即能夠防止灰塵等附著在第一樹脂層的表面上並防止損傷第一樹脂層的表面。複合薄膜亦能夠捲繞成輥狀來儲存。
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較佳是硬化物的5 GHz的介電耗損正切為0.010以下,更佳是硬化物的5 GHz的介電耗損正切為0.008以下,進一步更佳是硬化物的5 GHz的介電耗損正切為0.006以下,特佳是硬化物的5 GHz的介電耗損正切為0.005以下。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的硬化物的介電耗損正切,能夠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的方法來求出。
[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的印刷線路板,包含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硬化物、或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的硬化物。換言之,本實施形態的印刷線路板,具有層間絕緣層且該層間絕緣層之中的至少一層包含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物。   以下,說明將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疊層於電路基板上而製造多層印刷線路板的方法。
本實施形態的印刷線路板的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1)~(5)的步驟,且可在步驟(1)、步驟(2)或步驟(3)之後將支撐體剝離或去除。  步驟(1):將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疊層於電路基板的單面或雙面上的步驟  步驟(2):對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進行熱硬化而形成層間絕緣層的步驟  步驟(3):對形成有層間絕緣層之電路基板進行開孔的步驟  步驟(4):對層間絕緣層的表面進行粗糙化處理的步驟  步驟(5):對經進行粗糙化後的層間絕緣層的表面進行鍍覆的步驟
<步驟(1)>   步驟(1)是將本實施形態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疊層於電路基板的單面或雙面上的步驟。作為將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進行疊層的裝置,可舉例如真空疊層機。作為真空疊層機,能夠使用市售物,較佳是市售物的真空疊層機,可舉例如:Nichigo-Morton股份有限公司製真空撒佈器、名機製作所製的真空加壓式疊層機、Hitachi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的輥式乾式塗佈器、Hitachi AIC股份有限公司製的真空疊層機等。
進行疊層時,當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具有保護薄膜時,是在將保護薄膜去除後,將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一面加壓及/或加熱一面壓合在電路基板。   當使用複合薄膜時,第一樹脂層是以與電路基板的形成有電路之面相對向的方式配置。   疊層的條件,可因應需要來將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及電路基板預加熱,並在壓合溫度(疊層溫度)60~140℃、壓合壓力0.1~1.1 MPa(9.8×104 ~107.9×104 N/m2 )、氣壓20 mmHg(26.7 hPa)以下的減壓下進行疊層。疊層的方法可為批次式、或以輥來進行的連續式。
<步驟(2)>   步驟(2)是對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複合薄膜進行熱硬化而形成層間絕緣層的步驟。加熱硬化的條件無特別限定,例如能夠以170~220℃的溫度進行加熱並在20~80分鐘的範圍內選擇。可在熱硬化後將支撐體剝離。
<步驟(3)>   步驟(3)是對形成有層間絕緣層之電路基板進行開孔的步驟。本步驟中是藉由鑽頭、雷射、電漿、或此等的組合等方法來對層間絕緣層及電路基板進行開孔而形成通孔、貫穿孔等。雷射一般是使用二氧化碳雷射、釔鋁石榴石(YAG)雷射、紫外線(UV)雷射、準分子雷射等。
<步驟(4)>   步驟(4)是對層間絕緣層的表面進行粗糙化處理的步驟。本步驟中是在藉由氧化劑來對步驟(2)中所形成的層間絕緣層的表面進行粗糙化處理的同時,當形成有通孔、貫穿孔等時,亦能夠將在形成此等孔時產生的「污跡」去除。   作為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過錳酸鹽(過錳酸鉀、過錳酸鈉)、重鉻酸鹽、臭氧、過氧化氫、硫酸、硝酸等。此等中,可使用鹼性過錳酸溶液(例如過錳酸鉀、過錳酸鈉溶液)來進行粗糙化及去除污跡,該鹼性過錳酸溶液為一種氧化劑,其是廣泛用於藉由增建工法來製造多層印刷線路板時對層間絕緣層進行粗糙化。
<步驟(5)>   步驟(5)為對經進行粗糙化的層間絕緣層的表面進行鍍覆的步驟。本步驟中能夠使用半加成法,其是藉由無電解鍍覆來於層間絕緣層的表面形成供電層,然後形成圖案與導體層相反的抗蝕層後,藉由電解鍍覆來形成導體層(電路)。再者,形成導體層後,例如:在150~200℃實施退火處理20~120分鐘,即能夠使層間絕緣層與導體層之間的黏著強度提高及穩定化。
可進一步具有對以上述方式製得的導體層的表面進行粗糙化的步驟。導體層的表面的粗糙化,具有提高與和導體層相鄰接的樹脂之間的黏著性的效果。用以對導體層進行粗糙化的處理劑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有機酸系微蝕刻劑亦即「MECetchBOND(註冊商標) CZ-8100」、「MECetchBOND(註冊商標) CZ-8101」、「MECetchBOND(註冊商標) CZ-5480」(以上為MEC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等。
本實施形態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及印刷線路板,特別是能夠較佳地用於處理1 GHz以上的高頻訊號的電子機器,特別是,能夠較佳地用於處理5 GHz以上的高頻訊號、10 GHz以上的高頻訊號或30 GHz以上的高頻訊號的電子機器。
再者,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上述實施形態僅為例示,與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技術思想具有實質上相同的構成且產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技術手段,無論是何種,均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 [實施例]
首先,藉由實施例來具體說明關於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製造例1] <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製造>   在具備溫度計、回流冷卻管、攪拌裝置之能夠加熱和冷卻的容積1 L的玻璃製燒瓶容器中,投入1,6-雙馬來醯亞胺基-(2,2,4-三甲基)己烷(大和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BMI-TMH)100質量份、2,2-雙[4-(4-馬來醯亞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大和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BMI-4000)420質量份、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苯胺(MITSUI FINE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Bisaniline M)70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900質量份,並一面在液溫120℃使其回流一面在攪拌下使其進行反應3小時。然後,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來確認反應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後,冷卻並以200目數的篩來過濾,而製造聚醯亞胺化合物(B1)(固體成分濃度65質量%)。
<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測定方法>   所得到的聚醯亞胺化合物(B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藉由GPC來從使用標準聚苯乙烯而得的校準曲線換算。校準曲線是使用標準聚苯乙烯:TSKstandard POLYSTYRENE(Type:A-2500、A-5000、F-1、F-2、F-4、F-10、F-20、F-40)(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並以三次方程式來進行近似。GPC的條件是如下所示。  裝置:泵:L-6200型(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     偵測器:L-3300型RI(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     管柱烘箱:L-655A-52(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  管柱:保護管柱:TSK Guardcolumn HHR-L+管柱:TSK gel-G4000HHR+TSK gel-G2000HHR(均為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  管柱大小:6.0×40 mm(保護管柱)、7.8×300 mm(管柱)  溶析液:四氫呋喃  樣品濃度:30 mg/5 mL  注入量:20 μL  流量:1.00 mL/分鐘  測定溫度:40℃
<第一樹脂層用清漆的製造方法> (清漆A1的製造)   藉由如下所示的順序來調配表1所示的各成分,而獲得清漆A1。再者,各成分的調配比例是如表1中所記載(表中的數值的單位為質量份,當為溶液或分散液時為固體成分換算量)。   將作為奈米填料(a)的經實施胺基矽烷耦合劑處理的氧化矽(Admatechs股份有限公司製,固體成分濃度51質量%的甲基異丁基酮分散液,平均粒徑10 nm)、作為奈米填料(a)以外之無機填充材料(a’)的經實施胺基矽烷耦合劑處理的氧化矽(固體成分濃度70質量%的甲基異丁基酮分散液,平均粒徑0.5 μm)、作為彈性體(C)的聚丁二烯系彈性體(EVONIK公司製,商品名:POLYVEST MA75)混合。   在其中,將上述中所製得的聚醯亞胺化合物(B1)混合,並使用高速旋轉混合器來在室溫使其溶解。   以肉眼來確認聚醯亞胺化合物(B1)溶解後,將作為難燃劑的1,3-伸苯基雙(磷酸二(2,6-二甲苯酯))、作為抗氧化劑的4,4’-亞丁基雙(6-三級丁基-3-甲基苯酚)(酚系抗氧化劑)、作為流動調整劑的聚酯改質聚二甲基矽氧烷混合。然後,將作為硬化促進劑的有機過氧化物(日油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PERBUTYL P)及異氰酸基遮蔽咪唑(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G8009L)混合,並藉由高壓均質處理(NANOMIZER處理)來分散,而獲得清漆A1。
(清漆B1~D1的製造)   除了將各成分及其調配量變更為表1所示的調配以外,其餘與清漆A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清漆B1~D1。
<第二樹脂層用清漆的製造方法>   以使質量濃度成為1.6質量%的方式而使6質量份的含酚性羥基之聚丁二烯改質聚醯胺樹脂(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KAYAFLEX BPAM-155)溶於二甲基乙醯胺、環己酮的混合溶劑(二甲基乙醯胺:環己酮的質量比例為7:3的混合溶劑)中。溶解後,調配芳烷基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C-3000-H,環氧當量289 g/mol)57.2質量份、無機填充材料(日本AEROSIL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AEROSIL(註冊商標) R972,比表面積110±20 m2 /g)8.8質量份、與清漆A1相同的抗氧化劑0.4質量份、苯氧樹脂以固體成分來換算為9.1質量份、活性酯硬化劑(DIC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HPC-8000-65T(甲苯稀釋物(65質量%)))以固體成分來換算為14.6質量份、與清漆A1相同的流動調整劑以固體成分來換算為0.1質量份、磷系硬化促進劑(三正丁基膦與對苯醌的加成物)3.4質量份並使其溶解後,以使固體成分濃度成為18質量%的方式以甲基乙基酮來將清漆稀釋。然後,藉由高壓均質處理(NANOMIZER處理)來分散,而獲得第二樹脂層用清漆。
<複合薄膜的製造> [實施例1]   使用缺角輪塗佈器,以使乾燥後的厚度成為2.7 μm的方式將上述中所得到的第二樹脂層用清漆塗佈於經脫模處理的支撐體(PET薄膜,厚度38 μm),並在140℃乾燥3分鐘,而於支撐體上形成第二樹脂層。然後,使用缺角輪塗佈器,以使乾燥後的第一樹脂層的厚度成為27.3 μm的方式將第一樹脂層用清漆A1塗佈於該第二樹脂層上,並在90℃乾燥2分鐘。然後,一面將作為保護薄膜的厚度15 μm的聚丙烯薄膜貼合在第一樹脂層的表面一面捲繞成輥狀,而獲得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1。
[實施例2~3、比較例1]   使用第一樹脂層用清漆B1~D1,並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複合薄膜2~4。
[樹脂板的製作]   用於測定介電耗損正切的樹脂板,是依下述順序來製作。 (I)從實施例1~3及比較例1中所得到的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將保護薄膜剝離後,在120℃乾燥3分鐘。   然後,使用真空加壓式疊層機(名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MVLP-500/600-II),以使複合薄膜與銅箔接觸的方式將乾燥後的具有支撐體之複合薄膜疊層於銅箔(電解銅箔,厚度35 μm)的光澤面上,而獲得依序將銅箔、複合薄膜、支撐體積層而成的積層體(P)。上述疊層是藉由下述方法來進行:減壓30秒並對層間抽氣後,使壓力成為0.5 MPa,然後,在120℃,以壓合壓力0.5 MPa加壓30秒。然後,從積層體(P)將支撐體剝離。 (II)然後,準備另一個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並將保護薄膜剝離後,在110℃乾燥3分鐘。 (III)然後,以使複合薄膜彼此接觸的方式將上述(I)中所得到的經將支撐體剝離的積層體(P)與上述(II)中所得到的乾燥後的具有支撐體之複合薄膜在與上述(I)相同的條件下進行疊層,而獲得依序將銅箔、由2層複合薄膜所構成的層、支撐體積層而成的積層體(Q)。然後,從積層體(Q)將支撐體剝離。 (IV)然後,以使複合薄膜彼此接觸的方式將上述(III)中所得到的經將支撐體剝離的積層體(Q)與由與上述(II)相同的方法所得到的乾燥後的具有支撐體之複合薄膜在與上述(I)相同的條件下進行疊層,而獲得依序將銅箔、由3層複合薄膜所構成的層、支撐體積層而成的積層體(R)。 (V)藉由與上述(I)~(III)相同的方法來製作積層體(Q)。 (VI)分別將上述(V)中所得到的積層體(Q)與上述(I)~(IV)中所得到的積層體(R)的支撐體剝離,並將積層體(Q)與積層體(R)的複合薄膜彼此貼合後,在壓合壓力3.0 MPa、190℃的環境下,使用真空加壓來進行加壓成型60分鐘。在190℃使所得到的雙面附有銅箔之樹脂板硬化2小時後,以過硫酸銨來對銅箔進行蝕刻,而獲得樹脂板。
[介電耗損正切的測定方法]   將上述中所製得的樹脂板切割成寬度2 mm、長度70 mm的試驗片,並使用網路分析儀(Agilent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8364B)及5 GHz對應空洞共振器(關東電子應用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製)來測定介電耗損正切。測定溫度是設為25℃。評估結果是如表1所示。介電耗損正切越低,則表示介電特性越優異。
[薄膜的處理性的評估方法]   實施例1~3及比較例1中所得到的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的處理性,是以如下所示的方法來進行評估。 (1)藉由使用刀具來切割而進行評估   評估在使用刀具來將上述中所製得的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切割時有無落粉。有無落粉是以肉眼來確認,將未落粉設為處理性良好。 (2)藉由彎曲來進行評估   將上述中所製得的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的保護薄膜剝離後,評估在從支撐體朝向樹脂塗佈面彎曲180°後薄膜有無龜裂。薄膜有無龜裂是以肉眼來確認,將未發生龜裂設為處理性良好。   上述(1)及(2)的評估中,將雙方處理性均良好設為「A」,除此之外設為「B」。評估結果是如表1所示。
[最低熔融黏度的測定方法]   使用下述樣品來測定最低熔融黏度:經將所製得的複合薄膜重疊成為1.0 mm並衝切成φ20 mm的樣品。黏度是使用流變計(商品名:ARESG2,TA Instruments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並以升溫速度5℃/分鐘、φ20 mm固定具、頻率1.0 Hz來進行測定。再者,所謂最低熔融黏度,是指在一定升溫條件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硬化開始前熔融時的最低黏度。
[表面粗糙度測定用基板的製作方法]   根據下述順序來製作表面粗糙度測定用基板。   將實施例1~3及比較例1中所得到的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切割成240 mm×240 mm的大小後,將保護薄膜剝離。   以使第一樹脂層與粗糙化處理(CZ處理面)接觸的方式將所得到的具有支撐體之複合薄膜疊層於經對銅箔實施了粗糙化處理(CZ處理)的印刷線路板(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700GR)上。疊層是藉由下述方法來進行:在120℃減壓30秒並對第一樹脂層與印刷線路板之間抽氣後,使壓力成為0.5 MPa,然後,在120℃、壓合壓力0.5 MPa加壓30秒。   然後,冷卻至室溫,而獲得配置有複合薄膜之印刷線路板。然後,在維持附有支撐體的狀態下,直接對配置有複合薄膜之印刷線路板,在防爆乾燥機中,在130℃進行硬化20分鐘來作為第一階段的硬化,然後在防爆乾燥機中,在190℃進行硬化40分鐘來作為第二階段的硬化。硬化後,將支撐體剝離,而獲得形成有層間絕緣層之印刷線路板。
[粗糙化處理方法]   對上述中所得到的印刷線路板,在加熱至60℃的膨脹液(Rohm and Haas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CIRCUPOSITMLB CONDITIONER211)中進行浸漬處理10分鐘。然後,在加熱至80℃的粗糙化液(Rohm and Haas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CIRCUPOSITMLB PROMOTER213)中進行浸漬處理10分鐘。然後,在加熱至45℃的中和液(Rohm and Haas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CIRCUPOSITMLB NEUTRALIZER MLB216)中進行浸漬處理5分鐘來進行中和。使用經以上述方式進行來對上述印刷線路板的層間絕緣層的表面進行粗糙化處理的基板,來作為表面粗糙度測定用基板。
[表面粗糙度測定方法]   使用非接觸式表面粗糙度計(Bruker AXS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wykoNT9100),並使用內部透鏡1倍、外部透鏡50倍來測定上述中所得到的表面粗糙度測定用基板的表面粗糙度,而獲得算術平均粗糙度(Ra)。評估結果是如表1所示。由本發明的主旨可知Ra是越小越佳,若Ra未達200 nm,則適合形成微細線路。
[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鍍覆剝離強度)測定用基板的製作方法]   在實施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評估及回焊耐熱性評估時,藉由下述順序來製作評估基板。   首先,將以與上述相同的方法來製得的附有複合薄膜之印刷線路板切割成40 mm×60 mm,而製作成試驗片。   在與上述表面粗糙度測定用基板相同的條件下,對該試驗片進行粗糙化處理後,以60℃的鹼性清潔劑(ATOTECH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Cleaner Securiganth(註冊商標) 902)來進行處理5分鐘,而進行脫脂洗淨。洗淨後,以23℃的預浸漬液(ATOTECH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Predip Neoganth(註冊商標) B)來進行處理2分鐘。然後,以40℃的活化劑液(ATOTECH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Activator Neoganth(註冊商標) 834)來實施處理5分鐘,而使鈀觸媒附著。然後,以30℃的還原液(ATOTECH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Reducer Neoganth(註冊商標) WA)來進行處理5分鐘。   將經進行上述處理的試驗片放入化學銅液(ATOTECH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Basic Printoganth(註冊商標) MSK-DK)中,而進行無電解鍍覆直到層間絕緣層上的鍍覆厚度成為0.5 μm為止。進行無電解鍍覆後,為了使殘留在鍍覆皮膜中的應力鬆弛並將殘留的氫氣去除,而在120℃實施烘烤處理15分鐘。   然後,對經進行無電解鍍覆處理的試驗片,進一步進行電解鍍覆直到層間絕緣層上的鍍覆厚度成為35 μm為止,而形成銅層來作為導體層。電解鍍覆後,在190℃進行加熱退火處理120分鐘而使其硬化,而獲得黏著強度測定部製作前的測定基板。   於所得到的測定基板的銅層上形成10 mm寬的抗蝕層後,以過硫酸銨來對銅層進行蝕刻,藉此獲得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測定用基板,該基板具有10 mm寬的銅層來作為黏著強度測定部。
[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的測定方法]   使用由上述所得到的黏著強度測定用基板,藉由下述方法來進行層間絕緣層與銅層之間的黏著強度的測定。   沿著銅層與層間絕緣層的界面,將黏著強度測定部的銅層的一端剝下並以夾具抓住後,使用小型桌上試驗機(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ZT Test)來測定在室溫以拉扯速度50 mm/分鐘來朝向垂直方向撕下時的載重。評估結果是如表1所示。
[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的評估方法]   將實施例1~3及比較例1中所得到的具有支撐體和保護薄膜之複合薄膜切割成240 mm×240 mm的大小後,將保護薄膜剝離。   以使第一樹脂層與印刷線路板接觸的方式將所得到的具有支撐體之複合薄膜的第一樹脂層疊層於形成有厚度18 μm、寬度5 mm的銅線路及厚度18 μm、寬度100 μm的銅線路之印刷線路板(日立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700GR)上。疊層是藉由下述方法來進行:在100℃進行抽真空15秒後,在0.5 MPa加壓45秒來作為第一階段,並且在120℃、壓合壓力0.5 MPa的條件下進行加壓60秒來作為第二階段。然後,冷卻至室溫,而獲得配置有複合薄膜之印刷線路板。然後,在維持附有支撐體的狀態下,直接對配置有複合薄膜之印刷線路板,在防爆乾燥機中,在130℃進行硬化20分鐘來作為第一階段的硬化,然後在防爆乾燥機中,在190℃進行硬化40分鐘來作為第二階段的硬化,而獲得形成有層間絕緣層之印刷線路板。然後,將支撐體剝離,而獲得印刷線路板。以肉眼來觀察此印刷線路板的銅線路的部分後,將5 mm寬的銅線路和100 μm寬的銅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良好設為「A」,將5 mm寬的銅線路和100 μm寬的銅線路之中的任一種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良好設為「B」,將5 mm寬的銅線路和100 μm寬的銅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均不良設為「C」。
[表1]
Figure 106124159-A0304-0001
由表1可知,使用了本實施形態的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而成的複合薄膜,其薄膜處理性優異。此外,由表1可知,使用了本實施形態的第一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而成的實施例1~3的印刷線路板,其介電耗損正切較小、最低熔融黏度較低、線路的填埋性及平坦性良好。此外,具有層間絕緣層,該層間絕緣層雖設置黏著層而具有平滑的表面(低表面粗糙度(Ra))但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仍優異,而適合形成微細線路。
其次,藉由實施例來具體說明關於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此等實施例所限定。
[製造例2] <第一樹脂層用清漆的製造方法> (清漆A2的製造)   藉由如下所示的順序來調配表2所示的各成分,而獲得清漆A2。再者,各成分的調配比例是如表2中所記載(表中的數值的單位為質量份,當為溶液或分散液時為固體成分換算量)。   將作為無機填充材料(A2)之中的粒度分布的峰的峰位置存在於0.3~0.7 μm的填料的經實施胺基矽烷耦合劑處理的氧化矽(固體成分濃度70質量%的甲基異丁基酮分散液,平均粒徑0.5 μm)、作為粒度分布的峰的峰位置存在於0.7~1.2 μm的填料的經實施胺基矽烷耦合劑處理的氧化矽(固體成分濃度75質量%的甲基異丁基酮分散液,平均粒徑1.0 μm)、及作為彈性體(C)的聚丁二烯系彈性體(EVONIK公司製,商品名:POLYVEST MA75)混合。   在其中,將上述中所製得的聚醯亞胺化合物(B1)混合,並使用高速旋轉混合器來在室溫使其溶解。   以肉眼來確認聚醯亞胺化合物(B1)溶解後,分別將與清漆A相同的難燃劑、抗氧化劑及流動調整劑混合。然後,將作為硬化促進劑的有機過氧化物(日油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PERBUTYL P)及異氰酸基遮蔽咪唑(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G8009L)混合,並藉由高壓均質處理(NANOMIZER處理)來分散,而獲得清漆A2。
(清漆B2~D2的製造)   除了將各成分及其調配量如表2所示變更以外,其餘與清漆A2同樣地進行,而獲得清漆B2~D2。
<複合薄膜的製造> [實施例4~6、比較例2]   使用第一樹脂層用清漆A2~D2,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複合薄膜5~8。再者,第二樹脂層用清漆是使用製造例1中所製得的清漆。   與實施例1~3同樣地對所得到的複合薄膜進行評估後,結果是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106124159-A0304-0002
由表2可知,使用本實施形態的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複合薄膜,其薄膜處理性優異。此外,由表2可知,使用本實施形態的第二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實施例4~6的印刷線路板,其介電耗損正切較小、最低熔融黏度較低、線路的填埋性及平坦性良好。此外,具有層間絕緣層,該層間絕緣層雖設置第二樹脂層而具有平滑的表面(低表面粗糙度(Ra))但與鍍銅之間的黏著強度仍優異,而適合形成微細線路。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介電耗損正切較低且為低熱膨脹,而使用本發明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和複合薄膜,其線路的填埋性和平坦性優異。因此,本發明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及印刷線路板,適合用於下述產品中:電腦、行動電話、數位相機、電視等電氣製品;機車、汽車、電車、船舶、飛機等交通工具等。
1‧‧‧第一樹脂層2‧‧‧第二樹脂層3‧‧‧支撐體4‧‧‧保護薄膜
第1圖是概略地顯示本實施形態的複合薄膜的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請換頁單獨記載) 無

Claims (14)

  1. 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1)、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該無機填充材料(A1)包含奈米填料(a),前述熱硬化性樹脂(B)為聚醯亞胺化合物,該聚醯亞胺化合物具有源自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的結構單元與源自二胺化合物(b2)的結構單元,該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具有至少2個N-取代馬來醯亞胺基。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相對於無機填充材料(A1)的總量,前述奈米填料(a)的含量為0.1~1.0質量%。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1)的含量為60質量%以上。
  4. 一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無機填充材料(A2)、熱硬化性樹脂(B)及彈性體(C);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2),在使用雷射繞射散射法來測得的粒度分布中,至少具有第1峰及第2峰這2個峰,並且,前述第1峰的峰位置在0.3~0.7μm,前述第2峰的峰位置在0.7~1.2μm,前述熱硬化性樹脂(B)為聚醯亞胺化合物,該聚醯亞胺化合物具有源自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的結構單元 與源自二胺化合物(b2)的結構單元,該馬來醯亞胺化合物(b1)具有至少2個N-取代馬來醯亞胺基。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中,前述無機填充材料(A2)的含量為60質量%以上。
  6. 如請求項1、2、4、5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彈性體(C)為經以酸酐進行了改質的聚丁二烯系彈性體。
  7. 一種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其包含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8. 一種複合薄膜,其包含第一樹脂層與第二樹脂層,該第一樹脂層包含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複合薄膜,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包含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該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含有多官能環氧樹脂(D)、活性酯硬化劑(E)及含酚性羥基之聚丁二烯改質聚醯胺樹脂(F)。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複合薄膜,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前述活性酯硬化劑(E)的酯基相對於前述多官能環氧樹脂(D)的環氧基的當量比亦即酯基/環氧基為0.05~1.5。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述的複合薄膜,其中,前述第二樹脂層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進一步含有磷系硬化促進劑(G)。
  12.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薄膜,其硬化物的5GHz的介電耗損正切為0.005以下。
  13. 一種印刷線路板,其包含請求項7所述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的硬化物、或請求項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薄膜的硬化物。
  14. 一種印刷線路板的製造方法,其具備下述步驟:將請求項7所述的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或請求項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薄膜,疊層於基材的單面或雙面上的步驟。
TW106124159A 2016-07-20 2017-07-19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749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2864 2016-07-20
JP2016142864A JP6801279B2 (ja) 2016-07-20 2016-07-20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42865A JP6801280B2 (ja) 2016-07-20 2016-07-20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42865 2016-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631A TW201829631A (zh) 2018-08-16
TWI749032B true TWI749032B (zh) 2021-12-11

Family

ID=60992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4159A TWI749032B (zh) 2016-07-20 2017-07-19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7789B2 (zh)
KR (1) KR102310777B1 (zh)
CN (1) CN109476924B (zh)
TW (1) TWI749032B (zh)
WO (1) WO20180165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2565A (zh) * 2017-03-07 2019-10-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用作底部填充材料的热固性组合物和半导体装置
US11977207B2 (en) 2018-03-15 2024-05-0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daptive materials and systems for manip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JP2020050797A (ja) * 2018-09-27 2020-04-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樹脂付きフィルム、樹脂付き金属箔、金属張積層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KR20210096632A (ko) 2018-11-27 2021-08-05 더 리젠츠 오브 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캘리포니아 조정 가능 스펙트럼 특성을 갖는 복합재
WO2021090630A1 (ja) * 2019-11-08 2021-05-14 デンカ株式会社 絶縁性樹脂組成物、絶縁性樹脂硬化体、積層体及び回路基板
CN112662132B (zh) * 2020-12-22 2023-08-22 广东盈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4005021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転写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1027B1 (ja) * 2015-03-16 2016-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インダクタ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0337B2 (ja) 2003-06-27 2010-01-20 味の素株式会社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接着フィルム
TWI321975B (en) 2003-06-27 2010-03-11 Ajinomoto Kk Resin composition and adhesive film for multi-layered printed wiring board
CN100519154C (zh) 2005-05-10 2009-07-29 西北工业大学 纳米二氧化硅/聚氨酯/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JP5090635B2 (ja) 2005-09-20 2012-12-05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基材付き絶縁シート、及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JP2007273616A (ja) * 2006-03-30 2007-10-18 Ajinomoto Co Inc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2008189852A (ja) 2007-02-06 2008-08-21 Taiyo Ink Mfg Ltd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US8879715B2 (en) * 2012-03-26 2014-11-04 Satmap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Call mapp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variance algorithm (VA) and/or distribution compensation
JP5359026B2 (ja) 2008-05-26 2013-12-0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スラリー組成物、スラリー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樹脂ワニスの製造方法
JP5149917B2 (ja) 2009-03-27 2013-02-20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プリプレグ、積層板及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TW201220977A (en) * 2010-07-01 2012-05-16 Sumitomo Bakelite Co Preppreg, circuit boar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2055058A (ja) * 2010-08-31 2012-03-15 Yazaki Corp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6161864B2 (ja) * 2011-03-30 2017-07-12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樹脂シート、プリプレグ、積層板、金属基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JP5879757B2 (ja) * 2011-06-07 2016-03-0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およびプリプレグの製造方法
WO2013005847A1 (ja) * 2011-07-07 2013-01-10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接着フィルム、該接着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該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5929466B2 (ja) * 2012-04-23 2016-06-08 味の素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KR20140035623A (ko) * 2012-09-14 2014-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층 인쇄회로기판의 절연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절연층으로 포함하는 다층 인쇄회로기판
WO2014046734A1 (en) * 2012-09-18 2014-03-27 Brien Joshua V Spall-resistant cementitious material
JP6135991B2 (ja) * 2012-10-11 2017-05-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封止用エポキシ樹脂無機複合シート
JP6022893B2 (ja) * 2012-10-24 2016-11-09 ナミ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4112464A1 (ja) * 2013-01-15 2014-07-2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積層板、金属箔張積層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JP6028587B2 (ja) 2013-01-18 2016-11-16 味の素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2014218600A (ja) 2013-05-09 2014-11-20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プリプレグ、金属張積層板、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およ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KR101474648B1 (ko) 2013-06-17 2014-12-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용 절연 수지 조성물, 절연필름, 프리프레그 및 인쇄회로기판
TWI673318B (zh) * 2013-11-29 2019-10-01 日商納美仕股份有限公司 環氧樹脂組成物、半導體密封劑及半導體裝置
JP6458985B2 (ja) 2014-10-22 2019-01-30 ナミ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絶縁フィル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1027B1 (ja) * 2015-03-16 2016-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インダクタ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27789B2 (en) 2023-11-28
KR20190033060A (ko) 2019-03-28
US20190284395A1 (en) 2019-09-19
TW201829631A (zh) 2018-08-16
WO2018016524A1 (ja) 2018-01-25
CN109476924B (zh) 2022-02-18
KR102310777B1 (ko) 2021-10-07
CN109476924A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3915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49032B (zh)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TWI752057B (zh) 使用高頻帶的訊號的電子機器用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JP6809014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12747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75795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57027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14388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01280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85000B2 (ja) 半導体再配線層形成用樹脂フィルム、半導体再配線層形成用複合フィルム、それら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801279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80585B2 (ja) 高周波帯域の信号を使用する電子機器用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12777A (ja) 絶縁樹脂材料、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複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105662A1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51482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絶縁用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TWI805682B (zh)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間絕緣用樹脂薄膜、複合薄膜、印刷線路板及半導體封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