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0901B - 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0901B
TWI730901B TW109131161A TW109131161A TWI730901B TW I730901 B TWI730901 B TW I730901B TW 109131161 A TW109131161 A TW 109131161A TW 109131161 A TW109131161 A TW 109131161A TW I730901 B TWI730901 B TW I7309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film
wiring
pixel
g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2917A (zh
Inventor
三宅博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2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2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0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09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integrated with passive devices, e.g. auxiliary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45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multiple gate
    • H01L29/78648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multiple gate arranged on opposing sides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起因於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偏差而發生的像素之間的亮度的偏差的發光裝置。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包括:包括隔著半導體膜彼此重疊的第一閘極及第二閘極的電晶體;保持上述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上述第一閘極的電位差的第一電容元件;保持上述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上述第二閘極的電位差的第二電容元件;控制上述電晶體的第二閘極與佈線之間的導通狀態的開關;以及上述電晶體的汲極電流被供應的發光元件。

Description

發光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物體、方法或製造方法。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程(process)、機器(machine)、產品(manufacture)或者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本發明的一個態樣尤其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發光裝置、記憶體裝置、資料處理裝置以及其驅動方法或其製造方法。本發明的一個態樣尤其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發光裝置、蓄電裝置、記憶體裝置以及其驅動方法或其製造方法。
關於使用發光元件的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各製造商已分別研發了互不相同的結構,但是,作為一般的結構,在各像素中至少設置有發光元件、控制對像素的視訊信號的輸入的電晶體(開關電晶體)以及控制供應到該發光元件的電流值的電晶體(驅動電晶體)。
並且,藉由使設置在像素中的上述電晶體的極性都相同,可以在電晶體的製程中省略對半導體膜添加 賦予一導電性的雜質元素的製程等一部分製程。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有像素只由n通道型電晶體構成的發光元件型顯示器的記載。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195810號公報
另外,在發光裝置中,因為將驅動電晶體的汲極電流供應到發光元件,所以當在像素之間產生驅動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偏差時,其偏差反映到發光元件的亮度。由此,為了提高發光裝置的影像品質,建議能夠在考慮到臨界電壓的偏差的情況下校正驅動電晶體的電流值的像素結構是重要的。
鑒於上述技術背景,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能夠抑制起因於驅動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偏差而發生的像素之間的亮度的偏差的發光裝置。
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裝置等。注意,這些目的的記載不妨礙其他目的的存在。注意,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目的。另外,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可明顯看出這些目的以外的目的,而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中抽出這些以外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包括:包 括隔著半導體膜彼此重疊的第一閘極及第二閘極的電晶體;保持上述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上述第一閘極的電位差的第一電容元件;保持上述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上述第二閘極的電位差的第二電容元件;控制上述電晶體的第二閘極與佈線之間的導通狀態的開關;以及上述電晶體的汲極電流被供應的發光元件。
藉由本發明的一個態樣可以提供一種能夠抑制起因於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偏差而發生的像素之間的亮度的偏差的發光裝置。
另外,藉由本發明的一個態樣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裝置等。注意,這些效果的記載不妨礙其他效果的存在。注意,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並不需要具有所有上述效果。另外,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可明顯看出這些效果以外的效果,而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中抽出這些以外的效果。
10:像素
11:電晶體
12:開關
12t:電晶體
13:電容元件
14:發光元件
15:開關
15t:電晶體
16:開關
16t:電晶體
17:開關
17t:電晶體
18:電容元件
19:開關
19t:電晶體
30:基板
31:氧化物半導體膜
31-32:氧化物半導體膜
32:氧化物半導體膜
33:氧化物半導體膜
34:絕緣膜
35:絕緣膜
35a:絕緣膜
35b:絕緣膜
36:絕緣膜
40:像素部
41:選擇電路
42:佈線
43:開關
44:開關
45:監視電路
46:運算放大器
47:電容元件
48:開關
49:佈線
60A:開關
60B:開關
60C:開關
61:電路
62A:開關
62B:開關
62C:開關
63A:佈線
63B:佈線
70:電晶體
71:電晶體
72:基板
73:導電膜
74:絕緣膜
75:半導體膜
76:絕緣膜
77a:導電膜
77b:導電膜
78:絕緣膜
79:絕緣膜
80:導電膜
81:導電膜
82:通道形成區域
83:LDD區域
84:雜質區域
85:導電膜
86:半導體膜
87a:導電膜
87b:導電膜
88:導電膜
89:導電膜
90:通道形成區域
91:雜質區域
360:連接電極
380:各向異性導電膜
400:發光裝置
401:基板
405:基板
408:FPC
410:元件層
411:元件層
412:黏合層
418:黏合層
420:絕緣膜
432:密封層
440:絕緣膜
462:基板
463:剝離層
464:剝離用黏合劑
466:臨時支撐基板
468:雷射
500:基板
501:導電膜
502:絕緣膜
503:半導體膜
504:導電膜
505:導電膜
511:絕緣膜
520:絕緣膜
524:導電膜
525:絕緣膜
526:絕緣膜
527:EL層
528:導電膜
530:基板
531:遮蔽膜
532:著色層
550:絕緣膜
551:導電膜
802:IEEE
1000:資料處理裝置
1001:位置輸入部
1001(1):第一區域
1001(2):第二區域
1001(3):第三區域
1001(4):第四區域
1002:顯示部
1003:外殼
1005:算術裝置
1601:面板
1602:電路基板
1603:連接部
1604:像素部
1605:驅動電路
1606:驅動電路
1607:COF膠帶
1608:晶片
2003:電路基板
2101:通信裝置
2102:微控制器
2103:記憶體裝置
2104:FPGA
2105:DA轉換器
2106:充電控制IC
2107:位準移位器
2108:輸入輸出連接器
2201:FPC
2211:狹縫
5001:外殼
5002:顯示部
5003:支撐台
5101:外殼
5102:顯示部
5103:操作鍵
5301:外殼
5302:外殼
5303:顯示部
5304:顯示部
5305:麥克風
5306:揚聲器
5307:操作鍵
5308:觸控筆
5601:外殼
5602:顯示部
5701:外殼
5702:顯示部
5901:外殼
5902:顯示部
5903:相機
5904:揚聲器
5905:按鈕
5906:外部連接部
5907:麥克風
在圖式中:
圖1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2A和圖2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3A和圖3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4A和圖4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5是示出像素的工作的時序圖;
圖6A和圖6B是示出像素的工作的圖;
圖7A和圖7B是示出像素的工作的圖;
圖8是示出像素的工作的時序圖;
圖9是示出Vbg與Vth的關係的圖;
圖10是示出像素部的結構的圖;
圖11是示出像素部和選擇電路的結構的圖;
圖12是監視電路的電路圖;
圖13A和圖13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14A和圖14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15A和圖15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16是示出像素的工作的時序圖;
圖17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18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19A至圖19D是說明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20A和圖20B是說明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21A至圖21D是說明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22是發光裝置的剖面圖;
圖23A和圖23B是面板的透視圖;
圖24A至圖24F是電子裝置的圖;
圖25是示出電路基板的外觀的圖;
圖26A至圖26E是示出使用發光裝置的資料處理裝 置的結構的圖;
圖27A至圖27C是示出電晶體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28A和圖28B是示出電晶體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29A和圖29B是示出電晶體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30A和圖30B是示出電晶體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31A至圖31C是示出電晶體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32A和圖32B是示出電晶體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33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34是示出電晶體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35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36A和圖36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37A和圖37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38A和圖38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39A和圖39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的圖;
圖40是示出像素部的結構的圖;
圖41是示出像素部的結構的圖;
圖42A和圖42B是示出電晶體的特性的圖;
圖43A和圖43B是示出像素的結構及工作的圖;
圖44A和圖44B是示出顯示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45是示出顯示裝置的顯示照片的圖;
圖46是示出電晶體的特性的圖。
下面,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 細說明。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以下說明,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侷限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
注意,在本說明書中發光裝置在其範疇內包括:在各像素中形成有發光元件的面板;以及在該面板上安裝有包括驅動電路或控制器的IC等的模組。再者,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在其範圍內包括:相當於製造該發光裝置的過程中完成發光元件之前的一個態樣的元件基板,在該元件基板中各像素分別具備電晶體以及藉由電晶體被供應電壓的像素電極。
注意,電晶體的源極是指用作活性層的半導體膜的一部分的源極區或與上述半導體膜電連接的源極電極。與此同樣,電晶體的汲極是指上述半導體膜的一部分的汲極區或與上述半導體膜電連接的汲極電極。另外,閘極是指閘極電極。
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的名稱根據電晶體的導電型及施加到各端子的電位的高低而互換。一般而言,在n通道型電晶體中,將被施加低電位的端子稱為源極,而將被施加高電位的端子稱為汲極。在p通道型電晶體中,將被施加低電位的端子稱為汲極,而將被施加高電位的端子稱為源極。在本說明書中,儘管為方便起見在一些情況下假定源極和汲極是固定的來說明電晶體的連接關係,但 是實際上,“源極”和“汲極”的術語根據上述電位關係而互換使用。
另外,在本說明書等中,當明確地記載為“X與Y連接”時,在本說明書等中公開了如下情況:X與Y電連接的情況;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以及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因此,不侷限於圖式或文中所示的連接關係等規定的連接關係,圖式或文中所示的連接關係以外的連接關係也記載於圖式或文中。
這裡,X和Y為對象物(例如,裝置、元件、電路、佈線、電極、端子、導電膜或層等)。
作為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在X與Y之間沒有連接能夠電連接X與Y的元件(例如開關、電晶體、電容元件、電感器、電阻元件、二極體、顯示元件、發光元件和負載等)的情況以及X與Y沒有藉由能夠電連接X與Y的元件(例如開關、電晶體、電容元件、電感器、電阻元件、二極體、顯示元件、發光元件和負載等)連接的情況。
作為X與Y電連接的情況的一個例子,例如可以在X與Y之間連接一個以上的能夠電連接X與Y的元件(例如開關、電晶體、電容元件、電感器、電阻元件、二極體、顯示元件、發光元件和負載等)。另外,開關具有控制開啟和關閉的功能。換言之,藉由使開關處於導通狀態(開啟狀態)或非導通狀態(關閉狀態)來控制是否使電流流過。或者,開關具有選擇並切換電流路徑的功 能。另外,X與Y電連接的情況包括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
作為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的一個例子,例如可以在X與Y之間連接一個以上的能夠在功能上連接X與Y的電路(例如,邏輯電路(反相器、NAND電路、NOR電路等)、信號轉換電路(DA轉換電路、AD轉換電路、伽瑪校正電路等)、電位位準轉換電路(電源電路(升壓電路、降壓電路等)、改變信號的電位位準的位準轉移電路等)、電壓源、電流源、切換電路、放大電路(能夠增大信號振幅或電流量等的電路、運算放大器、差動放大電路、源極隨耦電路、緩衝電路等)、信號產生電路、記憶體電路、控制電路等)。注意,例如,即使在X與Y之間夾有其他電路,當從X輸出的信號傳送到Y時,也可以說X與Y在功能上是連接著的。另外,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包括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及X與Y電連接的情況。
此外,當明確地記載為“X與Y電連接”時,在本說明書等中公開了如下情況:X與Y電連接的情況(換言之,以中間夾有其他元件或其他電路的方式連接X與Y的情況);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換言之,以中間夾有其他電路的方式在功能上連接X與Y的情況);以及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換言之,以中間不夾有其他元件或其他電路的方式連接X與Y的情況)。換言之,當明確地記載為“電連接”時,在本說明書等中公開了與只明確 地記載為“連接”的情況相同的內容。
〈像素的結構例子〉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中的像素10的結構作為一個例子。圖1所示的像素10包括電晶體11、開關16、電容元件13、電容元件18及發光元件14。
發光元件14將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或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等由電流或電壓控制亮度的元件包括在其範疇內。例如,OLED至少包含EL層、陽極及陰極。EL層由設置在陽極與陰極之間的單層或多層構成,其中至少一個層為含有發光物質的發光層。在EL層中,當陰極與陽極的電位差成為發光元件14的臨界電壓Vthe以上時,電流供應到發光元件,由此可以得到電致發光。電致發光包括從單重激發態回到基態時的發光(螢光)以及從三重激發態回到基態時的發光(磷光)。
另外,將發光元件14所包括的陽極和陰極中的一個用作像素電極,而將另一個用作共用電極。在圖1中,例示像素10的結構,其中將發光元件14的陽極用作像素電極,而將發光元件14的陰極用作共用電極。
電晶體11除了通常的閘極(第一閘極)之外還包括隔著半導體膜重疊於上述第一閘極的第二閘極。在圖1中,將第一閘極圖示為G1,將第二閘極圖示為G2。
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的電位根據從佈線SL供應的影像信號而被控制。開關16具有控制向電晶體11所包括的第二閘極供應佈線BL的電位的功能。
開關16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電晶體構成。或者,開關16除了一個或多個電晶體之外還可以包括電容元件。
電容元件13具有保持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與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差的功能。電容元件18具有保持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與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差的功能。
在圖1中示出電晶體11為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在此情況下,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陽極。並且,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發光元件14的陰極電連接於佈線CL。此外,佈線VL的電位高於對佈線CL的電位加上發光元件14的臨界電壓Vthe與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而得到的電位。因此,在根據影像信號而決定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的值的情況下,在向發光元件14供應上述汲極電流時,發光元件14處於發光狀態。
在電晶體11為p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如圖35所示,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陰極。並且,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發光元件14的陽極電連接於佈線CL。此外,佈線CL的電位高於對佈線VL的電位加上發 光元件14的臨界電壓Vthe與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而得到的電位。與電晶體11為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同樣,在根據影像信號而決定p通道型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的值的情況下,在向發光元件14供應上述汲極電流時,發光元件14也處於發光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中,藉由在根據影像信號而決定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的值之前控制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第二閘極之間的電壓Vbg,校正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來防止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按每個像素10不同。
明確而言,藉由開關16向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供應佈線BL的電位,使電晶體11處於常開啟狀態。例如,在電晶體11為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在增加電壓Vbg時,臨界電壓Vth向負方向漂移,電晶體11處於常開啟狀態。此外,在電晶體11為p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在降低電壓Vbg時,臨界電壓Vth向正方向漂移,電晶體11處於常開啟狀態。
圖9示出電晶體11為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的電壓Vbg與臨界電壓Vth的關係。電壓Vbg為0時的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為Vth0。當將電壓Vbg從0向正方向漂移而處於Vbg1時,臨界電壓Vth從Vth0向負方向漂移,而成為Vth1(Vth1<0)。
並且,採用如下結構:在電晶體11處於常開啟狀態的情況下,將作為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與源極和 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差的閘極電壓Vgs保持為固定值,並且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流過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與電容元件13的結構。
藉由採用上述結構,積累在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及電容元件13中的電荷移動,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漂移。因為隨著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的漂移而電壓Vbg變化,所以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漂移而處於常關閉狀態。例如,在電晶體11為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使電壓Vbg向負方向漂移,由此臨界電壓Vth向正方向漂移。此外,在電晶體11為p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在使電壓Vbg向正方向漂移,由此臨界電壓Vth向負方向漂移。
最後,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儘可能接近於保持為固定值的閘極電壓Vgs,此時汲極電流收斂於0,電晶體11處於關閉狀態。此時,以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為Vth2。如圖9所示,當電壓Vbg為Vbg2時,將閘極電壓Vgs保持為固定值的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收斂於0。由此,將臨界電壓Vth校正為Vth2。上述電位差△V0保持在電容元件13中。
在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中,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可以防止產生在像素10之間的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的偏差影響到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值。其結果,可以抑制像素之間的亮度的偏差。
注意,雖然在圖1中示出藉由控制電晶體11 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第二閘極之間的電壓Vbg能夠校正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的像素10的結構,但是也可以採用藉由控制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第一閘極之間的電壓Vgs能夠校正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的結構。
圖33示出藉由控制電壓Vgs能夠校正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的像素10的結構作為一個例子。在圖33所示的像素10中,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的電位根據從佈線SL供應的影像信號而被控制。開關16具有控制向電晶體11所包括的第一閘極供應佈線BL的電位的功能。電容元件13具有保持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與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差的功能。電容元件18具有保持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與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差的功能。在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中,藉由在上述結構中在根據影像信號而決定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的值之前控制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與第一閘極之間的電壓Vgs,校正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可以防止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按每個像素10不同。
〈像素的具體結構例子1〉
圖2A示出圖1所示的像素10的具體結構的一個例子。
圖2A所示的像素10包括電晶體11、開關12、電容元件13、發光元件14、開關15至開關17以及 電容元件18。
明確而言,在圖2A所示的像素10中,佈線SL藉由開關15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佈線SL藉由開關15及開關12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所包括的像素電極。在電晶體11中,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藉由開關16電連接於佈線BL。發光元件14所包括的像素電極藉由開關17電連接於佈線IL。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圖2B示出圖1所示的像素10的其他的具體結構的一個例子。
圖2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2A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圖2B所示的像素10還包括開關19。
明確而言,在圖2B所示的像素10中,佈線SL藉由開關15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佈線SL藉由開關15、開關12及開關19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所包括的像素電極。在電晶體11中,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藉由開關19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源極和汲 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藉由開關16電連接於佈線BL。發光元件14所包括的像素電極藉由開關17及開關19電連接於佈線IL。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另一個藉由開關19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另一個藉由開關19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說明在圖2A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各開關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的結構例子。圖3A示出在圖2A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開關12、開關15至開關17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10的結構例子。
圖3A所示的像素10包括:電晶體11;用作開關12的電晶體12t;分別用作開關15至開關17的電晶體15t至電晶體17t;電容元件13;電容元件18;以及發光元件14。
明確而言,電晶體15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a,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SL,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電晶體12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b,電晶體12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晶體12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 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6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b,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BL,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晶體17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d,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IL,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
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說明在圖2B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各開關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的結構例子。圖3B示出在圖2B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開關12、開關15至開關17、開關19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10的結構例子。
圖3B所示的像素10包括:電晶體11;用作開關12的電晶體12t;分別用作開關15至開關17的電晶體15t至電晶體17t;用作開關19的電晶體19t;電容元件13;電容元件18;以及發光元件14。
明確而言,電晶體15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 GLa,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SL,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電晶體12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b,電晶體12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晶體12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6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b,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BL,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晶體17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d,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IL,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晶體19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c,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
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圖4A示出在圖2B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開關12、開關15至開關17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 的像素10的其他結構例子。
圖4A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3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圖4A所示的像素10的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而不電連接於佈線BL。
接著,圖4B示出在圖2B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開關12、開關15至開關17、開關19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10的其他結構例子。
圖4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3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圖4B所示的像素10的電晶體17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a,而不電連接於佈線GLd。
〈像素的具體工作例子1〉
接著,例舉圖3B所示的像素10,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像素的工作。
圖5示出輸入到佈線GLa至佈線GLd的電位的時序圖以及輸入到佈線SL的影像信號Vdata的電位的時序圖。注意,圖5所示的時序圖例示圖3B所示的像素10所包括的電晶體都是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另外,圖6A至圖7B示意性地示出各期間的像素10的工作。注意,在圖6A至圖7B中,為了容易理解像素10的工作,將電晶體11之外的電晶體圖示為開關。
首先,在期間t1中,對佈線GLa施加低位準 電位,對佈線GLb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高位準電位。因此,如圖6A所示,電晶體12t、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7t開啟,而電晶體15t及電晶體19t關閉。
另外,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BL施加電位V0,對佈線IL施加電位V1,並且對與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的佈線CL施加電位Vcat。因此,對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表示為節點A)施加電位V1,對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表示為節點B)施加電位V0,對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表示為節點C)施加電位V1。
電位Vano較佳高於對電位Vcat加上發光元件14的臨界電壓Vthe及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而得到的電位。並且,電位V0較佳為比節點C充分高的電位,以使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向負方向漂移。明確而言,如圖9所示,在電壓Vbg為0時,以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為Vth0,並將相當於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的電壓Vbg設定為Vbg1。由此,在期間t1中,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成為Vth1。因為藉由採用上述結構電晶體11成為常開啟,所以即使節點A與節點C的電位差,即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為0,也可以使電晶體11開啟。
注意,在電晶體11是p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電位V0較佳為比節點C充分低的電位,以使電晶體 11的臨界電壓Vth向正方向漂移。因為藉由採用上述結構電晶體11成為常開啟,所以即使節點A與節點C的電位差,即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為0,也可以使電晶體11開啟。
接著,在期間t2中,對佈線GLa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低位準電位。因此,如圖6B所示,電晶體12t及電晶體16t開啟,而電晶體15t、電晶體17t及電晶體19t關閉。
並且,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BL施加電位V0。因此,保持節點B被施加電位V0的狀態,在期間t2開始時,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維持向負方向漂移,即為Vth1,因此電晶體11開啟。並且,在期間t2中,因為佈線VL與佈線IL之間的電流經路由開關17遮斷,所以節點A及節點C的電位因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而開始上升。在節點C的電位上升時,相當於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的電壓Vbg降低,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向正方向漂移。然後,當最終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儘可能地接近0時,電晶體11關閉。將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為0時的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設定為V0-V2。
就是說,在電晶體11中,在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為V0-V2時,將其臨界電壓Vth校正為0,以使其汲極電流對於閘極電壓0收斂於0。節點B與節點C的 電位差V0-V2被施加到電容元件13。
接著,在期間t3中,對佈線GLa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高位準電位。因此,如圖7A所示,電晶體15t及電晶體17t開啟,而電晶體12t、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9t關閉。
另外,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SL施加包括影像資料的電位Vdata,並且對佈線IL施加電位V1。並且,因為節點B處於浮動狀態,所以當節點C從電位V2變成電位V1時,節點B由於電容元件13從電位V0變成電位V0+V1-V2。並且,因為電容元件13保持電位差V0-V2,所以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保持0。另外,對節點A施加電位Vdata,由此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成為Vdata-V1。
接著,在期間t4中,對佈線GLa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低位準電位。因此,如圖7B所示,電晶體19t開啟,而電晶體12t、電晶體15t、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7t關閉。
另外,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並且對與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的佈線CL施加電位Vcat。在期間t4中,藉由電晶體19t開啟,節點C的電位變化而成為電位V3,此時節點A的電位成為電位Vdata+V3-V1,節點B的電位成為電位V0-V2+V3。即使 節點A、節點B及節點C的電位變化,電容元件13也保持電位差V0-V2,電容元件18也保持電位差Vdata-V1。並且,在佈線VL與佈線CL之間流過對應於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的值的汲極電流。發光元件14的亮度根據上述汲極電流的值決定。
注意,在包括圖3B所示的像素10的發光裝置中,因為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與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分離,所以能夠分別獨立控制其電位。因此,在電晶體11為常開啟時,即電晶體11的原來的臨界電壓Vth0為負值時,在期間t2中,可以在電容元件13中儲存電荷直到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變高於第二閘極的電位V0。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中,即使電晶體11為常開啟,也可以在期間t2中將其臨界電壓Vth校正為0,以使其汲極電流對於閘極電壓0收斂於0。
因此,在包括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與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分離的圖3A、圖3B、圖4B所示的像素10的發光裝置中,例如,在將氧化物半導體用於電晶體11的半導體膜的情況等下,即使電晶體11成為常開啟,也可以降低顯示的偏差,而以高影像品質進行顯示。
注意,雖然作為電路結構的例子示出圖2A、圖2B等,但是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不侷限於此。例如,開關可以配置在各種地點。例如,在圖6A的情況下具有圖 36A的結構,在圖6B的情況下具有圖36B的結構,在圖7A的情況下具有圖37A的結構,在圖7B的情況下具有圖37B的結構,即可。在各種情況下將開關配置在適當的地點即可。
上述工作相當於包括像素10內的臨界電壓的校正(以下稱為內部校正)的像素10的工作例子。接著,對如下情況下的像素10的工作進行說明,該情況為:除了進行內部校正以外,藉由影像信號的校正(以下稱為外部校正)抑制起因於臨界電壓的偏差的像素10之間的亮度的偏差。
以圖3B所示的像素10為例,圖8示出在不但進行內部校正而且進行外部校正的情況下輸入到佈線GLa至佈線GLd的電位的時序圖和輸入到佈線SL的影像信號Vdata的電位的時序圖。注意,圖8所示的時序圖例示出圖3B所示的像素10所包括的電晶體都為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
首先,在期間t1至期間t4中,像素10根據圖5所示的時序圖及上述說明工作。
接著,在期間t5中,對佈線GLa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高位準電位。因此,電晶體17t開啟,而電晶體12t、電晶體15t、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9t關閉。
並且,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IL 施加電位V1。而且,佈線IL與監視電路電連接。
根據上述工作,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經過電晶體17t及佈線IL供應到監視電路。監視電路利用流到佈線IL的汲極電流產生包含關於該汲極電流值的資料的信號。並且,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中,利用上述信號能夠校正被供應到像素10的影像信號的電位Vdata的值。
注意,在期間t5中進行的外部校正工作不一定必須要在期間t4之後進行。例如,在發光裝置中,也可以在多次反復進行期間t1至期間t4的工作之後進行期間t5的工作。另外,也可以在一行的像素10中進行期間t5的工作,然後對已進行該工作的一行的像素10寫入對應於最小的灰階值0的影像信號,以使發光元件14處於非發光狀態,然後在下一行的像素10中進行期間t5的工作。
注意,即使在進行外部校正而不進行內部校正的情況下,不但也可以校正每個像素10之間的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的偏差,而且可以校正電晶體11的除臨界電壓之外的電特性諸如移動率等的偏差。但是,在除了外部校正之外還進行內部校正的情況下,臨界電壓的向負漂移或向正漂移的校正藉由內部校正進行。因此,藉由外部校正校正電晶體11的除臨界電壓之外的電特性諸如移動率等的偏差,即可。因此,在除了外部校正之外還進行內部校正的情況下,與只進行外部校正的情況相比,可以將 校正之後的影像信號的電位振幅抑制為較小。因此,可以防止如下問題的發生,該問題是:起因於過大的影像信號的電位振幅,灰階值之間的影像信號的電位差變大而導致難以由平滑的層次(gradation)表現影像內的亮度變化,並且可以防止影像品質降低。
也可以根據施加到圖5或圖8所示的佈線GLa、佈線GLb、佈線GLd及佈線SL的電位的時序圖而同樣地使圖3A所示的像素10工作。注意,在圖3A所示的像素10的情況下,在期間t2中,為了不使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流過發光元件14,較佳為使電位V0低於對電位Vcat加上發光元件14的臨界電壓Vthe及電晶體15t的臨界電壓Vth而得到的電位。
也可以根據施加到圖5或圖8所示的佈線GLa、佈線GLb、佈線GLc、佈線GLd及佈線SL的電位的時序圖而同樣地使圖4A所示的像素10工作。
也可以根據施加到圖5或圖8所示的佈線GLa、佈線GLb、佈線GLc及佈線SL的電位的時序圖而同樣地使圖4B所示的像素10工作。
另外,例如,在不進行外部校正的情況下,佈線IL也可以連接於佈線CL。或者,藉由將佈線IL與佈線CL組合為一個佈線,也可以省略佈線IL。由此,可以減少佈線的數量。作為一個例子,圖38A示出在圖2A中省略佈線IL的情況的例子。與此同樣,圖38B示出在圖2B中省略佈線IL的情況的例子。在其他圖式中,可以 應用同樣的情況。
〈像素部和選擇電路的結構例子〉
接著,圖10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像素部的結構的一個例子。在圖10中,像素部40包括排列為矩陣狀的多個像素10。像素部40至少包括佈線GL、佈線SL、佈線VL、佈線BL、佈線IL以及佈線CL(未圖示)。多個各像素10都電連接於佈線GL中的至少一個、佈線SL中的至少一個、佈線VL中的至少一個、佈線BL中的至少一個、佈線IL中的至少一個以及佈線CL。
另外,上述佈線的種類及個數可以根據像素10的結構、個數及配置而決定。明確而言,在圖10所示的像素部40中例示出x列×y行的像素10被配置為矩陣狀並彼此電連接的情況。並且例示出以佈線GL1至佈線GLy表示的多個佈線GL、以佈線SL1至佈線SLx表示的多個佈線SL、以佈線VL1至佈線VLx表示的多個佈線VL、以佈線BL1至佈線BLx表示的多個佈線BL、以佈線IL1至佈線ILx表示的多個佈線IL以及一個佈線CL配置在像素部40內的情況。
圖10所示的各佈線GL都包括所有佈線GLa、佈線GLb、佈線GLc及佈線GLd或者它們中的多個。
如圖10所示,在像素10連接為矩陣狀的情 況下,例如在某個行進行圖6A、圖6B、圖7B等的工作時,其他行可以進行圖7A等的工作。因此,可以充分長的期間執行圖6A或圖6B等的工作。由此能夠高精度地校正。
此外,在不同的行中不同時進行圖6A、圖6B等的工作與圖7A等的工作的情況下,例如也可以連接佈線BL與佈線SL。或者,例如,藉由將佈線BL與佈線SL組合為一個佈線,也可以省略佈線BL。由此,可以減少佈線的數量。作為一個例子,圖39A示出在圖2A中省略佈線BL的情況的例子。與此同樣,圖39B示出在圖2B中省略佈線BL的情況的例子。在其他圖式中,可以應用同樣的情況。
由於在圖7A等中的輸入影像信號的電位Vdata的期間中不進行如圖6B所示的將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V0-V2施加到電容元件13的工作,所以在圖7A等中能夠將影像信號的電位Vdata利用點順序驅動輸入到像素。圖40示出上述情況的例子。開關60A、開關60B、開關60C等被電路61控制,依次成為開啟狀態。其結果,能夠進行點順序驅動。在此,電路61具有能夠輸出以每一個期間向後推移的波形的功能。例如,電路61用作移位暫存器。因此,也可以說開關60A、開關60B、開關60C及電路61用作源極線驅動電路。
或者,作為其他例子,也可以選擇在以佈線SL1至佈線SLx表示的多個佈線SL中的任一個佈線而將 影像信號的電位Vdata輸入到該佈線。例如,圖41示出使用開關62A和開關62B選擇佈線SL1和佈線SL2並使用開關62C和開關62D選擇佈線SL3和佈線SL4的情況的例子。在圖41中,藉由選擇佈線63A,使開關62A和開關62C處於開啟狀態,藉由選擇佈線63B,使開關62B和開關62D處於開啟狀態。在此,雖然示出選擇兩個佈線SL中的一個的情況的例子,但是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不侷限於此。也可以選擇更多的佈線SL中的一個。
接著,圖11示出具有進行外部校正的功能的發光裝置的像素部40和選擇電路41的連接結構的一個例子。選擇電路41具有選擇被施加電位V1的佈線42及與監視電路的連接端子TER中的任一個的功能。可以使被選擇的佈線42及連接端子TER中的任一個與佈線IL導通。
明確而言,圖11所示的選擇電路41包括控制向一個佈線IL供應佈線42的電位V1的開關43以及控制上述一個佈線IL與連接端子TER之間的導通狀態的開關44。
〈監視電路的結構例子〉
接著,圖12示出監視電路45的結構例子。圖12所示的監視電路45包括運算放大器46、電容元件47及開關48。
電容元件47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與運 算放大器46的反相輸入端子(-)連接,電容元件47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與運算放大器46的輸出端子連接。開關48具有釋放儲存在電容元件47中的電荷的功能,明確而言,具有控制電容元件47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之間的電導通狀態的功能。運算放大器46的非反相輸入端子(+)與佈線49連接,並且電位V1被供應到佈線49。
在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中,當為了進行內部校正而對像素10的佈線IL供應電位V1時,將監視電路45用作電壓跟隨器。明確而言,藉由使開關48開啟,可以將供應到佈線49的電位V1經過監視電路45供應到佈線IL。
當為了進行外部校正而從像素10經過佈線IL取出電流時,首先藉由將監視電路45用作電壓跟隨器對佈線IL供應電位V1,然後藉由將監視電路45用作積分電路將從像素10取出的電流轉換為電壓。明確而言,藉由使開關48開啟,將供應到佈線49的電位V1經過監視電路45供應到佈線IL,然後使開關48關閉。在開關48關閉的狀態下,當從像素10取出的汲極電流被供應到佈線TER時,在電容元件47中儲存電荷,在電容元件47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之間產生電壓。因為該電壓與被供應到佈線TER的汲極電流的總量成比例,所以對與運算放大器46的輸出端子連接的佈線OUT施加對應於規定期間內的汲極電流的總量的電位。
〈像素的具體結構例子2〉
圖13A示出圖1所示的像素10的具體結構的一個例子。
圖13A所示的像素10包括電晶體11、電容元件13、發光元件14、開關15至開關17以及電容元件18。
明確而言,在圖13A所示的像素10中,佈線SL藉由開關15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在電晶體11中,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藉由開關16電連接於佈線BL。發光元件14所包括的像素電極藉由開關17電連接於佈線IL。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圖13B示出圖1所示的像素10的其他的具體結構的一個例子。
圖13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13A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圖13B所示的像素10還包括開關19。
明確而言,在圖13B所示的像素10中,佈線 SL藉由開關15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在電晶體11中,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藉由開關19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藉由開關16電連接於佈線BL。發光元件14所包括的像素電極藉由開關17及開關19電連接於佈線IL。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另一個藉由開關19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另一個藉由開關19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說明在圖13A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各開關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的結構例子。圖14A示出在圖13A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開關15至開關17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10的結構例子。
圖14A所示的像素10包括:電晶體11;分別用作開關15至開關17的電晶體15t至電晶體17t;電容元件13;電容元件18;以及發光元件14。
明確而言,電晶體15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a,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SL,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6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 線GLb,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BL,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晶體17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d,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IL,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
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說明在圖13B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各開關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的結構例子。圖14B示出在圖13B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開關15至開關17、開關19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10的結構例子。
圖14B所示的像素10包括:電晶體11;分別用作開關15至開關17的電晶體15t至電晶體17t;用作開關19的電晶體19t;電容元件13;電容元件18;以及發光元件14。
明確而言,電晶體15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a,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SL,電晶體15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 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電晶體16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b,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BL,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晶體17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d,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IL,電晶體17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晶體19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c,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發光元件14的像素電極。
電容元件13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容元件18所包括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於電晶體19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於佈線CL。
接著,圖15A示出在圖13B所示的像素10中作為開關15至開關17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10的其他結構例子。
圖15A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14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圖15A所示的像素10的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於佈線VL,而不電連接於佈線BL。
接著,圖15B示出在圖13B所示的像素10中 作為開關15至開關17、開關19分別使用電晶體的情況下的像素10的其他結構例子。
圖15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14B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圖15B所示的像素10的電晶體17t的閘極電連接於佈線GLa,而不電連接於佈線GLd。
〈像素的具體工作例子2〉
接著,例舉圖14B所示的像素10,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像素的工作。
圖16示出輸入到佈線GLa至佈線GLd的電位的時序圖以及輸入到佈線SL的影像信號Vdata的電位的時序圖。注意,圖16所示的時序圖例示圖14B所示的像素10所包括的電晶體都是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
首先,在期間t1中,對佈線GLa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高位準電位。因此,電晶體15t、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7t開啟,而電晶體19t關閉。
另外,對佈線SL施加電位V4,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BL施加電位V0,對佈線IL施加電位V1,並且對與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的佈線CL施加電位Vcat。因此,對電晶體11的第一閘極(表示為節點A)施加電位V4,對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表示為節點B)施加電位V0,對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 一個(表示為節點C)施加電位V1。
電位Vano較佳高於對電位Vcat加上發光元件14的臨界電壓Vthe及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而得到的電位。並且,電位V0較佳為比節點C充分高的電位,以使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向負方向漂移。明確而言,如圖9所示,在電壓Vbg為0時,以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為Vth0,並在期間t1中將相當於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的電壓Vbg設定為Vbg1。由此,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成為Vth1。因為藉由採用上述結構電晶體11成為常開啟,所以即使節點A與節點C的電位差,即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為V4-V1,也可以使電晶體11開啟。
注意,在電晶體11是p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電位V0較佳為比節點C充分低的電位,以使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向正方向漂移。因為藉由採用上述結構電晶體11成為常開啟,所以即使節點A與節點C的電位差,即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為V4-V1,也可以使電晶體11開啟。
接著,在期間t2中,對佈線GLa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低位準電位。因此,電晶體16t開啟,而電晶體15t、電晶體17t及電晶體19t關閉。
並且,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BL施加電位V0。因此,保持節點B被施加電位V0的狀 態,在期間t2開始時,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維持向負方向漂移,即為Vth1,因此電晶體11開啟。並且,在期間t2中,因為佈線VL與佈線IL之間的電流經路由開關17遮斷,所以節點A及節點C的電位因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而開始上升。在節點C的電位上升時,相當於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的電壓Vbg降低,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向正方向漂移。然後,當最終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儘可能地接近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V4-V1時,電晶體11關閉。將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為V4-V1時的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設定為V0-V2。
就是說,在電晶體11中,在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為V0-V2時,將其臨界電壓Vth校正為V4-V1,以使其汲極電流對於閘極電壓V4-V1收斂於0。節點B與節點C的電位差V0-V2被施加到電容元件13。
接著,在期間t3中,對佈線GLa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高位準電位。因此,電晶體15t及電晶體17t開啟,而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9t關閉。
另外,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SL施加包括影像資料的電位Vdata,並且對佈線IL施加電位V1。並且,因為節點B處於浮動狀態,所以當節點C從電位V2變成電位V1時,節點B由於電容元件13從電位V0變成電位V0+V1-V2。並且,因為電容元件13保持電位差V0-V2,所以電晶體11的臨界電壓Vth保持V4- V1。另外,對節點A施加電位Vdata,由此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成為Vdata-V1。
接著,在期間t4中,對佈線GLa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高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低位準電位。因此,電晶體19t開啟,而電晶體15t、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7t關閉。
另外,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並且對與發光元件14的共用電極電連接的佈線CL施加電位Vcat。在期間t4中,藉由電晶體19t開啟,節點C的電位變化而成為電位V3,此時節點A的電位成為電位Vdata+V3-V1,節點B的電位成為電位V0-V2+V3。即使節點A、節點B及節點C的電位變化,電容元件13也保持電位差V0-V2,電容元件18也保持電位差Vdata-V1。並且,在佈線VL與佈線CL之間流過對應於電晶體11的閘極電壓的值的汲極電流。發光元件14的亮度根據上述汲極電流的值決定。
注意,在包括圖14B所示的像素10的發光裝置中,因為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與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分離,所以能夠分別獨立控制其電位。因此,在電晶體11為常開啟時,即電晶體11的原來的臨界電壓Vth0為負值時,在期間t2中,可以在電容元件13中儲存電荷直到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的電位變高於第二閘極的電位V0。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中,即使電晶體11為常開啟,也可以在 期間t2中將其臨界電壓Vth校正為V4-V1,以使其汲極電流對於閘極電壓V4-V1收斂於0。
因此,在包括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與電晶體11的第二閘極電分離的圖14A、圖14B、圖15B所示的像素10的發光裝置中,例如,在將氧化物半導體用於電晶體11的半導體膜的情況等下,即使電晶體11成為常開啟,也可以降低顯示的偏差,而以高影像品質進行顯示。
上述工作相當於包括內部校正的像素10的工作例子。接著,對如下情況下的像素10的工作進行說明,該情況為:除了進行內部校正以外,藉由外部校正抑制起因於臨界電壓的偏差的像素10之間的亮度的偏差。
以圖14B所示的像素10為例,在不但進行內部校正而且進行外部校正的情況下,在期間t1至期間t4中,與圖16所示的時序圖同樣,像素10根據上述說明工作。
接著,在期間t4之後的期間t5中,對佈線GLa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b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c施加低位準電位,對佈線GLd施加高位準電位。因此,電晶體17t開啟,而電晶體15t、電晶體16t及電晶體19t關閉。
並且,對佈線VL施加電位Vano,對佈線IL施加電位V1。而且,佈線IL與監視電路電連接。
根據上述工作,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經過電 晶體17t及佈線IL供應到監視電路。監視電路利用流到佈線IL的汲極電流產生包含關於該汲極電流值的資料的信號。並且,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中,利用上述信號能夠校正被供應到像素10的影像信號的電位Vdata的值。
注意,在期間t5中進行的外部校正工作不一定必須要在期間t4之後進行。例如,在發光裝置中,也可以在多次反復進行期間t1至期間t4的工作之後進行期間t5的工作。另外,也可以在一行的像素10中進行期間t5的工作,然後對已進行該工作的一行的像素10寫入對應於最小的灰階值0的影像信號,以使發光元件14處於非發光狀態,然後在下一行的像素10中進行期間t5的工作。
也可以根據施加到圖16所示的佈線GLa、佈線GLb、佈線GLd及佈線SL的電位的時序圖而同樣地使圖14A所示的像素10工作。此外,外部校正的工作也可以與圖14B所示的像素同樣地進行。注意,在圖14A所示的像素10的情況下,在期間t2中,為了不使電晶體11的汲極電流流過發光元件14,較佳為使電位V0低於對電位Vcat加上發光元件14的臨界電壓Vthe及電晶體15t的臨界電壓Vth而得到的電位。
也可以根據施加到圖16所示的佈線GLa、佈線GLb、佈線GLc、佈線GLd及佈線SL的電位的時序圖而同樣地使圖15A所示的像素10工作。此外,外部校正 的工作也可以與圖14B所示的像素同樣地進行。
也可以根據施加到圖16所示的佈線GLa、佈線GLb、佈線GLc及佈線SL的電位的時序圖而同樣地使圖15B所示的像素10工作。此外,外部校正的工作也可以與圖14B所示的像素同樣地進行。
〈電晶體的結構例子1〉
接著,對在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形成通道形成區域的電晶體(OS電晶體)進行說明。
圖27A、圖27B及圖27C示出裝置結構不同的三個電晶體(TA1、TA2、TB1)的俯視圖(佈局圖)以及它們的電路符號。圖28A和圖28B是電晶體(TA1、TA2、TB1)的剖面圖。圖28A和圖28B示出電晶體TA1的沿著a1-a2線及b1-b2線的剖面圖、電晶體TA2的沿著a3-a4線和b3-b4線的剖面圖以及電晶體TB1的沿著a5-a6線和b5-b6線的剖面圖。圖28A示出這些電晶體的通道長度方向的剖面結構,圖28B示出這些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結構。
如圖28A、圖28B所示,電晶體(TA1、TA2、TB1)集成在相同絕緣表面上,這些電晶體可以藉由相同製程製造。注意,在此,為了明顯看出裝置結構,省略與用來向各電晶體的閘極(G)、源極(S)及汲極(D)供應電位或電源的佈線之間的電連接。
電晶體TA1(圖27A)、電晶體TA2(圖 27B)是包括閘極(G)和背閘極(BG)的電晶體。閘極(G)和背閘極(BG)中的一個相當於第一閘極,另一個相當於第二閘極。電晶體TA1和電晶體TA2具有背閘極連接於閘極的結構。電晶體TB1(圖27C)是不包括BG的電晶體。如圖28A和圖28B所示,這些電晶體(TA1、TA2、TB1)形成在基板30上。下面,參照圖27A至圖28B說明這些電晶體的結構。
(電晶體TA1)
電晶體TA1包括閘極電極GE1、源極電極SE1、汲極電極DE1、背閘極電極BGE1以及氧化物半導體膜OS1。
在以下說明中,有時省略元件或元件的構成要素的名稱,例如將電晶體TA1稱為TA1,將背閘極稱為BG,將氧化物半導體膜OS1稱為OS1或膜OS1。另外,有時也對信號、電位及電路等進行同樣的省略。
在本實施方式中,OS電晶體的通道長度為源極電極與汲極電極之間的距離。OS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是氧化物半導體膜與閘極電極重疊的區域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寬度。電晶體TA1的通道長度為La1,通道寬度為Wa1。
膜OS1隔著絕緣膜34重疊於電極GE1。以接觸於膜OS1的頂面及側面的方式形成有一對電極(SE1、DE1)。如圖27A所示,膜OS1包括不重疊於電極GE1及一對電極(SE1、DE1)的部分。膜OS1的通道長度方 向的長度長於通道長度La1,且通道寬度方向的長度長於通道寬度Wa1。
以覆蓋膜OS1、電極GE1、電極SE1及電極DE1的方式形成有絕緣膜35。在絕緣膜35上形成有電極BGE1。電極BGE1以重疊於膜OS1及電極GE1的方式設置。在此,作為一個例子,設置有具有與電極GE1相同的形狀且位於與電極GE1相同的位置的電極BGE1。電極BGE1在穿過絕緣膜34、絕緣膜35及絕緣膜36的開口CG1中與電極GE1接觸。在上述結構中,電晶體TA1的閘極與背閘極電連接。
藉由將背閘極電極BGE1連接於閘極電極GE1,可以增加電晶體TA1的通態電流。藉由設置背閘極BGE1,可以提高電晶體TA1的強度。藉由將電極BGE1用作加強構件,在基板30的彎曲等的變形時可以防止電晶體TA1容易被破壞。
包括通道形成區域的膜OS1具有多層結構,在此,作為一個例子示出由三個氧化物半導體膜(31、32、33)構成的三層結構。構成膜OS1的氧化物半導體膜較佳為包含至少一個相同的金屬元素的金屬氧化物膜,尤其較佳為包含In。作為能夠構成電晶體的半導體膜的包含In的金屬氧化物,典型有In-Ga氧化物膜、In-M-Zn氧化物膜(M為Al、Ga、Y、Zr、La、Ce或Nd)。另外,還可以使用對上述金屬氧化物膜添加其他元素及材料的膜。
“32”是構成電晶體TA1的通道形成區域的膜。此外,“33”是構成後述的電晶體TA2及電晶體TB1的通道形成區域的膜。因此,根據電晶體TA2及電晶體TB1被要求的電特性(例如,場效移動率、臨界電壓等)而使用具有適當的組成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即可。例如,為了在“33”中形成通道,較佳為調節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32的主要成分的金屬元素的組成。
在電晶體TA1中,藉由在“32”中形成通道,可以不使通道形成區域接觸於絕緣膜34、35。另外,藉由使氧化物半導體膜31-32成為包含至少一個相同的金屬元素的金屬氧化物膜,可以在“32”與“31”之間的介面以及“32”與“33”之間的介面不容易發生介面散射。由此,可以使電晶體TA1的場效移動率高於電晶體TA2及電晶體TB1,並且可以增加開啟狀態下的汲極電流(通態電流)。
(電晶體TA2)
電晶體TA2包括閘極電極GE2、源極電極SE2、汲極電極DE2、背閘極電極BGE2以及氧化物半導體膜OS2。電極BGE2在穿過絕緣膜34至絕緣膜36的開口CG2中與電極GE2接觸。電晶體TA2是電晶體TA1的變形例子,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在電晶體TA2中,膜OS2具有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單層結構。其他結構是同樣的。在此,電晶體TA2的通道長度La2、通道寬度Wa2相等於 電晶體TA1的通道長度La1、通道寬度Wa1。
(電晶體TB1)
電晶體TB1包括閘極電極GE3、源極電極SE3、汲極電極DE3及氧化物半導體膜OS3。電晶體TB1是電晶體TA2的變形例子。與電晶體TA2同樣,膜OS3是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單層結構。電晶體TB1與電晶體TA2不同之處是電晶體TB1不包括背閘極電極。此外,兩者的膜OS3及電極(GE3、SE3、DE3)的佈局不同。如圖27C所示,膜OS3中的不重疊於電極GE3的區域與電極SE3和電極DE3中的一個重疊。因此,電晶體TB1的通道寬度Wb1根據膜OS3的寬度決定。與電晶體TA2同樣,電晶體TB1的通道長度Lb1根據電極SE3與電極DE3之間的距離而決定,在此,通道長度Lb1長於電晶體TA2的通道長度La2。
[絕緣膜]
絕緣膜34、絕緣膜35及絕緣膜36是形成在基板30上的形成有電晶體(TA1、TA2、TB1)的整個區域中的膜。絕緣膜34、絕緣膜35及絕緣膜36由單層或多層絕緣膜形成。絕緣膜34是構成電晶體(TA1、TA2、TB1)的閘極絕緣膜的膜。絕緣膜35及絕緣膜36是構成電晶體(TA1、TA2、TB1)的背後通道一側的閘極絕緣膜的膜。最頂面的絕緣膜36較佳為使用使其用作形成在基板 30上的電晶體的保護膜的材料形成。絕緣膜36適當地設置即可。為了使第三層中的電極BGE1與第二層中的電極(SE1、DE1)絕緣,在它們之間存在至少一個絕緣膜即可。
絕緣膜34至絕緣膜36可以使用單層絕緣膜或兩層以上的多層絕緣膜形成。作為構成這些絕緣膜34至絕緣膜36的絕緣膜,可以舉出由氧化鋁、氧化鎂、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鎵、氧化鍺、氧化釔、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釹、氧化鉿及氧化鉭等構成的膜。可以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ALD法或PLD法形成這些絕緣膜。
[氧化物半導體膜]
在此,說明構成OS電晶體的半導體膜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在如膜OS1那樣採用多層結構的半導體膜的情況下,構成它們的氧化物半導體膜較佳為包含至少一個相同的金屬元素的金屬氧化物膜,尤其較佳為包含In。
例如,在“31”為In-Ga氧化物膜的情況下,使In的原子個數比小於Ga的原子個數比。在In-M-Zn氧化物膜(M為Al、Ga、Y、Zr、La、Ce或Nd)的情況下,使In的原子個數比小於M的原子個數比。在此情況下,可以使Zn的原子個數比最大。
例如,在“32”為In-Ga氧化物膜的情況下,使In的原子個數比大於Ga的原子個數比。在In-M-Zn氧化 物膜的情況下,使In的原子個數比大於M的原子個數比。在In-M-Zn氧化物膜中,較佳為使In的原子個數比大於M及Zn的原子個數比。
例如,在“33”為In-Ga氧化物膜的情況下,使In的原子個數比相等於或小於Ga的原子個數比。在In-M-Zn氧化物膜的情況下,使In的原子個數比與M的原子個數比相等。在此情況下,可以使Zn的原子個數比大於In及M的原子個數比。在此,“33”也是構成後述的電晶體TA2及電晶體TB1的通道形成區域的膜。
在藉由濺射法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情況下,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原子個數比可以藉由調整靶材的構成材料的原子個數比等來調整。在藉由CVD法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情況下,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原子個數比可以藉由調整源氣體的流量比等來調整。以下,以藉由濺射法形成In-M-Zn氧化物膜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情況為例子,描述用於成膜的靶材。為了形成這些膜,使用In-M-Zn氧化物的靶材。
在“31”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In:M:Zn=x1:y1:z1的情況下,x1/y1較佳為1/6以上且低於1。另外,z1/y1較佳為1/3以上且6以下,更佳為1以上且6以下。
作為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的典型例 子,可以舉出In:M:Zn=1:3:2、In:M:Zn=1:3:4、In:M:Zn=1:3:6、In:M:Zn=1:3:8、In:M:Zn=1:4:4、In:M:Zn=1:4:5、In:M:Zn=1:4:6、In:M:Zn=1:4:7、In:M:Zn=1:4:8、In:M:Zn=1:5:5、In:M:Zn=1:5:6、In:M:Zn=1:5:7、In:M:Zn=1:5:8、In:M:Zn=1:6:8等。
在“32”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In:M:Zn=x2:y2:z2的情況下,x2/y2較佳為大於1且6以下。另外,z2/y2較佳為大於1且6以下。作為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的典型例子,有In:M:Zn=2:1:1.5、In:M:Zn=2:1:2.3、In:M:Zn=2:1:3、In:M:Zn=3:1:2、In:M:Zn=3:1:3、In:M:Zn=3:1:4等。
在“33”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In:M:Zn=x3:y3:z3的情況下,x3/y3較佳為1/6以上且1以下。另外,z3/y3較佳為1/3以上且6以下,更佳為1以上且6以下。作為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的典型例子,有In:M:Zn=1:1:1、In:M:Zn=1:1:1.2、In:M:Zn=1:3:2、In:M:Zn=1:3:4、In:M:Zn=1:3:6、In:M:Zn=1:3:8、In:M:Zn=1:4:4、In:M:Zn=1:4:5、In:M:Zn=1:4:6、In:M:Zn=1:4:7、In:M:Zn=1:4:8、In:M:Zn=1:5:5、In:M:Zn=1:5:6、In:M:Zn=1:5:7、In:M:Zn=1:5:8、In:M:Zn=1:6:8等。
在In-M-Zn氧化物膜的成膜用靶材中,在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In:M:Zn=x:y:z的情況下,較佳為滿足1
Figure 109131161-A0101-12-0048-90
z/y
Figure 109131161-A0101-12-0048-91
6,因為作為In-M-Zn氧化物膜容易形成CAAC-OS膜。CAAC-OS膜後面描述。
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使用載子密度較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例如,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使用載子密度為1×1017個/cm3以下,較佳為1×1015個/cm3以下,更佳為1×1013個/cm3以下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尤其是,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較佳為使用載子密度小於8×1011個/cm3、較佳小於1×1011個/cm3、更佳小於1×1010個/cm3、且是1×10-9個/cm3以上的氧化物半導體膜。
藉由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使用雜質濃度低且缺陷態密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可以製造具有更優良的電特性的電晶體。在此,將雜質濃度較低且缺陷態密度較低(氧缺陷少)的狀態稱為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因為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的載子發生源較少,所以有時可以降低載子密度。因此,在該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形成有通道區域的電晶體很少具有負臨界電壓的電特性(也稱為常開啟特性)。此外,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具有較低的缺陷態密度,因此有時具有較低的陷阱態密度。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關態電流顯著低,即便是通道寬度為1×106μm、 通道長度L為10μm的元件,當源極電極與汲極電極之間的電壓(汲極電壓)在1V至10V的範圍時,關態電流也可以為半導體參數分析儀的測定極限以下,即1×10-13A以下。因此,在該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形成有通道區域的電晶體的電特性變動小,該電晶體成為可靠性高的電晶體。作為雜質有氫、氮、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等。
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膜中的氫與鍵合於金屬原子的氧起反應生成水,與此同時在發生氧脫離的晶格(或氧脫離的部分)中形成氧缺陷。當氫進入該氧缺陷時,有時會生成作為載子的電子。另外,當氫的一部分與鍵合於金屬原子的氧發生鍵合時,有時會生成作為載子的電子。因此,具有含有氫的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容易具有常開啟特性。
由此,較佳為儘可能地減少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中的氧缺陷及氫。明確而言,在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中,利用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SIMS: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測得的氫濃度為5×1019atoms/cm3以下,較佳為1×1019atoms/cm3以下,更佳為低於5×1018atoms/cm3,進一步較佳為1×1018atoms/cm3以下,更進一步較佳為5×1017atoms/cm3以下,還進一步較佳為1×1016atoms/cm3以下。
當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包含第14族元素之一的矽或碳時,膜中的氧缺陷增加,使得這些膜n型化。因此,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 半導體膜33中的矽或碳的濃度(利用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測得的濃度)為2×1018atoms/cm3以下,較佳為2×1017atoms/cm3以下。
另外,在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中,利用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測得的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濃度為1×1018atoms/cm3以下,較佳為2×1016atoms/cm3以下。鹼金屬和鹼土金屬有時會與氧化物半導體鍵合而生成載子,導致電晶體的關態電流的增大。因此,較佳為降低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中的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濃度。
當在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中含有氮時產生作為載子的電子,載子密度增加而容易導致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n型化。由於使用含有氮的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容易具有常開啟特性,所以較佳為儘可能地減少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含氮量。例如,較佳為將利用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得到的氮濃度設定為5×1018atoms/cm3以下。
雖然以上描述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但是不侷限於上述記載,可以根據所需的電晶體的半導體特性及電特性(場效移動率、臨界電壓等)來使用具有適當的組成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另外,較佳為適當地設定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載子密度、雜質濃度、缺陷密度、金屬元素與氧的原子個數比、原子間距離、密度等,以得到所需的電晶體的半導體 特性及電特性。
由於在電晶體TA1中,在In的原子個數比大於Ga或M(M為Al、Ga、Y、Zr、La、Ce或Nd)的原子個數比的氧化物半導體膜32中形成通道,所以可以提高場效移動率。典型地,其場效移動率大於10cm2/Vs且小於60cm2/Vs,較佳為15cm2/Vs以上且小於50cm2/Vs。因此,較佳為將電晶體TA1適用於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中的被要求高速工作的驅動電路中。
電晶體TA1較佳為設置在遮光的區域中。此外,藉由將具有高的場效移動率的電晶體TA1設置在驅動電路中,可以提高驅動頻率,而可以實現清晰度高的顯示裝置。
在氧化物半導體膜33中形成通道形成區域的電晶體TA2、TB1的場效移動率比電晶體TA1低,即大約3cm2/Vs以上且10cm2/Vs以下。因為電晶體TA2、TB1不包括氧化物半導體膜32,所以與電晶體TA1相比不容易由於光而劣化,由於照射光而增大的關態電流小。因此,在氧化物半導體膜33中形成通道形成區域的電晶體TA2、TB1較佳為適用於照射光的像素部。
與不包括氧化物半導體膜32的電晶體TA2相比,電晶體TA1在被照射光時容易增大關閉狀態下的電流。因此,電晶體TA1與不能夠充分進行遮光的像素部相比適於光的影響少的週邊驅動電路。當然,具有電晶體TA2、TB1等的結構的電晶體也可以設置在驅動電路中。
雖然以上描述電晶體(TA1、TA2、TB1)和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但是不侷限於此,而也可以根據需要的電晶體的半導體特性及電特性而可以改變電晶體的結構。例如,可以適當地改變背閘極電極的有無、氧化物半導體膜的疊層結構、氧化物半導體膜、閘極電極、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的形狀或配置等。
(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構)
接著,說明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構。
在本說明書中,“平行”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10°以上且10°以下的狀態。因此,也包括該角度為-5°以上且5°以下的狀態。另外,“大致平行”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30°以上且30°以下的狀態。此外,“垂直”是指兩條直線的角度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狀態。因此,也包括該角度為85°以上且95°以下的狀態。另外,“大致垂直”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60°以上且120°以下的狀態。
在本說明書中,六方晶系包括三方晶系和菱方晶系。
氧化物半導體膜分為非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和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或者,氧化物半導體例如被分為結晶氧化物半導體和非晶氧化物半導體。
作為非單晶氧化物半導體可以舉出CAAC-OS(C-Axis Aligned Crystalline Oxide Semiconductor:c軸配 向結晶氧化物半導體)、多晶氧化物半導體、微晶氧化物半導體和非晶氧化物半導體等。另外,作為結晶氧化物半導體可以舉出單晶氧化物半導體、CAAC-OS、多晶氧化物半導體和微晶氧化物半導體等。
首先,說明CAAC-OS膜。
CAAC-OS膜是包含呈c軸配向的多個結晶部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之一。
藉由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觀察CAAC-OS膜的明視野像及繞射圖案的複合分析影像(也稱為高解析度TEM影像),可以確認到多個結晶部。另一方面,在高解析度TEM影像中,觀察不到結晶部與結晶部之間的明確的邊界,即晶界(grain boundary)。因此,在CAAC-OS膜中,不容易產生起因於晶界的電子移動率的降低。
根據從大致平行於樣本面的方向觀察的CAAC-OS膜的剖面的高解析度TEM影像可知在結晶部中金屬原子排列為層狀。各金屬原子層具有反映形成CAAC-OS膜的面(也稱為被形成面)或CAAC-OS膜的頂面的凸凹的形狀並以平行於CAAC-OS膜的被形成面或CAAC-OS膜的頂面的方式排列。
另一方面,根據從大致垂直於樣本面的方向觀察的CAAC-OS膜的平面的高解析度TEM影像可知在結晶部中金屬原子排列為三角形狀或六角形狀。但是,在不同的結晶部之間金屬原子的排列沒有規律性。
使用X射線繞射(XRD:X-Ray Diffraction)裝置對CAAC-OS膜進行結構分析。例如,當利用out-of-plane法分析包括InGaZnO4結晶的CAAC-OS膜時,在繞射角(2θ)為31°附近時常出現峰值。由於該峰值來源於InGaZnO4結晶的(009)面,由此可知CAAC-OS膜中的結晶具有c軸配向性,並且c軸朝向大致垂直於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方向。
注意,當利用out-of-plane法分析包括InGaZnO4結晶的CAAC-OS膜時,除了在2θ為31°附近的峰值之外,有時還在2θ為36°附近觀察到峰值。2θ為36°附近的峰值意味著CAAC-OS膜的一部分中含有不具有c軸配向的結晶。較佳的是,在CAAC-OS膜中在2θ為31°附近時出現峰值而在2θ為36°附近時不出現峰值。
CAAC-OS膜是雜質濃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雜質是指氫、碳、矽、過渡金屬元素等氧化物半導體膜的主要成分以外的元素。尤其是,某一種元素如矽等與氧的鍵合力比構成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金屬元素與氧的鍵合力強,該元素會奪取氧化物半導體膜中的氧,從而打亂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原子排列,導致結晶性下降。另外,由於鐵或鎳等的重金屬、氬、二氧化碳等的原子半徑(或分子半徑)大,所以若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膜內,則會打亂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原子排列,導致結晶性下降。注意,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膜中的雜質有時成為載子陷阱或載子發生源。
另外,CAAC-OS膜是缺陷態密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例如,氧化物半導體膜中的氧缺損有時成為載子陷阱,或因俘獲氫而成為載子發生源。
將雜質濃度低且缺陷態密度低(氧缺損量少)的狀態稱為“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在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中載子發生源少,所以可以降低載子密度。因此,使用該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電晶體很少具有負臨界電壓的電特性(也稱為常開啟特性)。在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中載子陷阱少。因此,使用該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電晶體的電特性變動小,於是成為高可靠性電晶體。另外,被氧化物半導體膜的載子陷阱俘獲的電荷的釋放需要長時間,有時像固定電荷那樣動作。因此,使用雜質濃度高且缺陷態密度高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電晶體的電特性有時不穩定。
另外,在使用CAAC-OS膜的電晶體中,起因於可見光或紫外光的照射的電特性的變動小。
接下來,說明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
在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觀察到結晶部及觀察不到明確的結晶部的區域。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含有的結晶部的尺寸大多為1nm以上且100nm以下或1nm以上且10nm以下。尤其是,將具有尺寸為1nm以上且10nm以下或1nm以上且3nm以下的微晶的奈米晶(nc:nanocrystal)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稱為nc- OS(nanocrystalline Oxide Semiconductor:奈米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另外,例如在nc-OS膜的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時觀察不到明確的晶界。
在nc-OS膜中,微小的區域(例如1nm以上且10nm以下的區域,特別是1nm以上且3nm以下的區域)中的原子排列具有週期性。另外,nc-OS膜在不同的結晶部之間觀察不到晶體配向的規律性。因此,在膜整體中觀察不到配向性。所以,有時nc-OS膜在某些分析方法中與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沒有差別。例如,在藉由利用使用其束徑比結晶部大的X射線的XRD裝置的out-of-plane法對nc-OS膜進行結構分析時,檢測不出表示結晶面的峰值。另外,在對nc-OS膜進行使用其束徑比結晶部大(例如,50nm以上)的電子射線的電子繞射(也稱為選區電子繞射)時,觀察到類似於光暈圖案的繞射圖案。另一方面,在對nc-OS膜進行使用其束徑近於或小於結晶部的電子射線的奈米束電子繞射時,觀察到斑點。另外,在nc-OS膜的奈米束電子繞射圖案中,有時觀察到如圓圈那樣的(環狀的)亮度高的區域。而且,在nc-OS膜的奈米束電子繞射圖案中,有時還觀察到環狀的區域內的多個斑點。
nc-OS膜是規律性比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高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因此,nc-OS膜的缺陷態密度比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低。但是,nc-OS膜在不同的結晶部之間觀察不到晶體配向的規律性。所以,nc-OS膜的缺陷態密度比CAAC-OS膜高。
接著,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說明。
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是具有無序的原子排列並不具有結晶部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其一個例子為具有如石英那樣的無定形態的氧化物半導體膜。
在使用高解析度TEM觀察的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影像中,觀察不到結晶部。
在使用XRD裝置藉由out-of-plane法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結構分析時,檢測不到表示結晶面的峰值。在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電子繞射時,觀察到光暈圖案。在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奈米束電子繞射時,觀察不到斑點而觀察到光暈圖案。
此外,氧化物半導體膜有時具有呈現nc-OS膜與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之間的物性的結構。將具有這樣的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特別稱為amorphous-like氧化物半導體(a-like OS:amorphous-like Oxide Semiconductor)膜。
在a-like OS膜的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時觀察到空洞(void)。另外,在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能夠明確地觀察到結晶部的區域和不能觀察到結晶部的區域。在a-like OS膜中,有時因TEM觀察時使用的微量電子束而發生晶化,由此觀察到結晶部的生長。另一方面,在良好的nc-OS膜中,幾乎觀察不到因TEM觀察時的微量的電子照射而產生晶化。
此外,a-like OS膜及nc-OS膜的結晶部尺寸 可以藉由使用高解析度TEM影像進行測量。例如,InGaZnO4結晶具有層狀結構,其中在In-O層之間具有兩個Ga-Zn-O層。InGaZnO4結晶的單位晶格具有包括三個In-O層和六個Ga-Zn-O層的9個層在c軸方向上以層狀層疊的結構。因此,這些彼此靠近的層的間隔與(009)面的晶格表面間隔(也稱為d值)是幾乎相等的,由結晶結構分析求出其值為0.29nm。由此,重點觀察高解析度TEM影像中的晶格條紋,在晶格條紋的間隔為0.28nm以上且0.30nm以下的部分中,每一個晶格條紋對應於InGaZnO4結晶的a-b面。
另外,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密度有時根據結構而不同。例如,當已知某個氧化物半導體膜的組成時,藉由以與該組成相同的組成中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密度與其進行比較,可以估計該氧化物半導體膜的結構。例如,相對於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密度,a-like OS膜的密度為78.6%以上且小於92.3%。例如,相對於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密度,nc-OS膜的密度和CAAC-OS膜的密度都為92.3%以上且小於100%。注意,難以形成其密度相對於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密度小於78%的氧化物半導體膜。
使用具體例子對上述內容進行說明。例如,在原子個數比滿足In:Ga:Zn=1:1:1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具有菱方晶系結構的單晶InGaZnO4的密度為6.357g/cm3。因此,例如,在原子個數比滿足In:Ga:Zn=1: 1:1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中,a-like OS膜的密度為5.0g/cm3以上且小於5.9g/cm3。另外,例如,在原子個數比滿足In:Ga:Zn=1:1:1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中,nc-OS膜的密度和CAAC-OS膜的密度為5.9g/cm3以上且小於6.3g/cm3
注意,有時不存在相同組成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此時,藉由以任意比例組合組成不同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可以算出相當於所希望的組成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根據組成不同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組合比例使用加權平均計算所希望的組成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即可。注意,較佳為儘可能減少所組合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種類來計算密度。
注意,氧化物半導體膜例如可以是包括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a-like OS膜、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和CAAC-OS膜中的兩種以上的疊層膜。
如上所述,OS電晶體能夠實現極為優良的關態電流特性。
[基板30]
作為基板30,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基板,而不侷限於特定的基板。作為基板30的一個例子,有半導體基板(例如單晶基板或矽基板)、SOI基板、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膠基板、金屬基板、不鏽鋼基板,包含不鏽鋼箔的基板、鎢基板、包含鎢箔的基板、撓性基板、貼合薄膜、包含纖維狀材料的紙或基材薄膜等。作為玻璃基板的一個 例子,有鋇硼矽酸鹽玻璃、鋁硼矽酸鹽玻璃、鈉鈣玻璃等。作為撓性基板、貼合薄膜、基材薄膜等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如下材料。例如,可以舉出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碸(PES)為代表的塑膠。或者,作為一個例子,可以舉出丙烯酸樹脂等合成樹脂等。作為一個例子,可以舉出聚丙烯、聚酯、聚氟化乙烯、聚氯乙烯等。作為一個例子,可以舉出聚醯胺、聚醯亞胺、芳族聚醯胺、環氧樹脂、無機蒸鍍薄膜、紙等。尤其是,藉由使用半導體基板、單晶基板或SOI基板等製造電晶體,可以製造特性、尺寸或形狀等的偏差小、電流能力高且尺寸小的電晶體。當利用上述電晶體構成電路時,可以實現電路的低功耗化或電路的高集成化。
在形成閘極電極(GE1、GE2、GE3)之前也可以在基板30上形成基底絕緣膜。作為基底絕緣膜,可以舉出氧化矽、氧氮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氧化鎵、氧化鉿、氧化釔、氧化鋁、氧氮化鋁等的膜。另外,藉由作為基底絕緣膜使用氮化矽、氧化鎵、氧化鉿、氧化釔、氧化鋁等的膜,可以抑制雜質(典型為鹼金屬、水、氫等)從基板30擴散到氧化物半導體膜(OS1-OS3)中。
[閘極電極(GE1、GE2、GE3)]
閘極電極(GE1、GE2、GE3)是具有層疊有單層導電膜或兩個以上的導電膜的多層結構的膜。作為閘極電極(GE1、GE2、GE3)形成的導電膜可以使用選自鋁、 鉻、銅、鉭、鈦、鉬、鎢中的金屬元素或者以上述金屬元素為成分的合金或組合上述金屬元素的合金等來形成。另外,也可以使用選自錳和鋯中的任一種或多種的金屬元素。此外,也可以使用鋁與選自鈦、鉭、鎢、鉬、鉻、釹和鈧中的一種或組合多種而成的合金膜或氮化膜。此外,還可以適用銦錫氧化物、包含氧化鎢的銦氧化物、包含氧化鎢的銦鋅氧化物、包含氧化鈦的銦氧化物、包含氧化鈦的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包含氧化矽的銦錫氧化物等的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性材料。
例如,作為閘極電極(GE1、GE2、GE3),可以形成包含矽的鋁膜。在使閘極電極(GE1、GE2、GE3)具有兩層結構的情況下,例如,可以在鋁膜上形成鈦膜,在氮化鈦膜上形成鈦膜,在氮化鈦膜上形成鎢膜或者在氮化鉭膜或氮化鎢膜上形成鎢膜。在使閘極電極(GE1、GE2、GE3)具有三層結構的情況下,例如,可以依次層疊鈦膜、鋁膜和鈦膜。
藉由濺射法、真空蒸鍍法、脈衝雷射沉積(PLD)法、熱CVD法等形成閘極電極(GE1、GE2、GE3)。
另外,可以藉由使用利用ALD法的成膜裝置形成鎢膜。此時,依次反復引入WF6氣體和B2H6氣體形成初始鎢膜,然後同時引入WF6氣體和H2氣體形成鎢膜。注意,也可以使用SiH4氣體代替B2H6氣體。
作為閘極電極GE1-GE3的形成方法除了上述形成方法之外還可以利用電鍍法、印刷法、噴墨法等。
[絕緣膜34(閘極絕緣膜)]
以覆蓋閘極電極GE1-GE3的方式形成絕緣膜34。絕緣膜34是具有單層結構或兩層以上的多層結構的絕緣膜。作為絕緣膜34形成的絕緣膜可以舉出氧化物絕緣膜、氮化物絕緣膜、氧氮化絕緣膜及氮氧化絕緣膜等。注意,在本說明書中,氧氮化物是指氧含量大於氮含量的材料,氮氧化物是指氮含量大於氧含量的材料。
作為絕緣膜34,例如可以形成使用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鋁、氧化鉿、氧化鎵或Ga-Zn金屬氧化物等構成的絕緣膜。此外,藉由作為這樣的絕緣膜,可以形成使用矽酸鉿(HfSiOx)、添加有氮的矽酸鉿(HfSixOyNz)、添加有氮的鋁酸鉿(HfAlxOyNz)、氧化鉿、氧化釔等high-k材料構成的膜。藉由使用high-k材料,能夠降低電晶體的閘極漏電流。
因為絕緣膜34是構成閘極絕緣膜的膜,為了提高氧化物半導體膜(OS1、OS2、OS3)與閘極絕緣膜之間的介面特性,在絕緣膜34中與這些層(OS1、OS2、OS3)接觸的區域較佳為由氧化物絕緣膜或氧氮化絕緣膜形成。例如,絕緣膜34的最上層的膜可以為氧化矽膜或氧氮化矽膜。
將絕緣膜34的厚度例如可以設定為5nm以上且400nm以下。其厚度較佳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更佳為50nm以上且250nm以下。
在藉由濺射法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OS1、OS2、OS3)的情況下,作為用來產生電漿的電源裝置,可以適當地使用RF電源裝置、AC電源裝置、DC電源裝置等。
作為濺射氣體,適當地使用稀有氣體(典型的是氬)氛圍、氧氛圍、稀有氣體和氧的混合氣體。此外,當採用稀有氣體和氧的混合氣體時,較佳為增高相對於稀有氣體的氧氣體比例。
另外,靶材根據所形成的氧化物半導體膜(OS1、OS2、OS3)的組成適當地選擇即可。
另外,在使用濺射法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OS1、OS2、OS3)的情況下,藉由將基板溫度設定為150℃以上且750℃以下,較佳為設定為150℃以上且450℃以下,更佳為設定為200℃以上且350℃以下來形成CAAC-OS膜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32。
另外,為了形成CAAC-OS膜,較佳為採用如下條件。
藉由抑制成膜時的雜質混入,可以抑制雜質所導致的結晶態的損壞。例如,可以降低存在於成膜室內的雜質濃度(氫、水、二氧化碳及氮等)。另外,可以降低成膜氣體中的雜質濃度。明確而言,使用露點為-80℃以下,較佳為-100℃以下的成膜氣體。
另外,較佳為藉由增高成膜氣體中的氧比例並使電力最佳化,來減輕成膜時的電漿損傷。將成膜氣體 中的氧比例較佳為設定為30vol.%以上,更佳為設定為100vol.%。
邊進行加熱邊形成上述氧化物半導體膜,或者在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之後進行加熱處理,由此,可以使氧化物半導體膜的氫濃度為2×1020atoms/cm3以下、較佳為5×1019atoms/cm3以下、更佳為1×1019atoms/cm3以下、進一步較佳為低於5×1018atoms/cm3、更進一步較佳為1×1018atoms/cm3以下、還進一步較佳為5×1017atoms/cm3以下、還進一步較佳為1×1016atoms/cm3以下。
另外,藉由在高於350℃且650℃以下,較佳為450℃以上且600℃以下的溫度下進行加熱處理,能夠獲得後述的CAAC化率為70%以上且低於100%,較佳為80%以上且低於100%,更佳為90%以上且低於100%,進一步較佳為95%以上且98%以下的氧化物半導體膜。此外,能夠獲得水、氫等的含量得到降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即,能夠形成雜質濃度低且缺陷態密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
可以藉由使用利用ALD法的成膜裝置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例如,當形成InGaZnOX(X>0)膜時,依次反復引入In(CH3)3氣體和O3氣體形成InO2層,然後同時引入Ga(CH3)3氣體和O3氣體形成GaO層,然後同時引入Zn(CH3)2氣體和O3氣體形成ZnO層。注意,這些層的順序不侷限於上述例子。此外,也可以混合這些氣體來形成混合化合物層如InGaO2層、InZnO2層、GaInO層、ZnInO 層、GaZnO層等。注意,雖然也可以使用利用Ar等惰性氣體使其起泡的H2O氣體來代替O3氣體,但較佳為使用不含有H的O3氣體。還可以使用In(C2H5)3氣體代替In(CH3)3氣體。還可以使用Ga(C2H5)3氣體代替Ga(CH3)3氣體。另外,也可以使用Zn(CH3)2氣體。
氧化物半導體膜32及氧化物半導體膜33是形成有電晶體的通道的膜,可以將其厚度設定為3nm以上且200nm以下,較佳為設定為3nm以上且100nm以下,更佳為設定為30nm以上且50nm以下。將氧化物半導體膜31的厚度例如可以設定為3nm以上且100nm以下,較佳為設定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更佳為設定為3nm以上且15nm以下。較佳為使氧化物半導體膜31薄於氧化物半導體膜32、氧化物半導體膜33。
在此,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31、32、33,藉由濺射法形成In-Ga-Zn膜。例如,用來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31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In:Ga:Zn)為1:3:6,用來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32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In:Ga:Zn)為3:1:2,用來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33的靶材的金屬元素的原子個數比(In:Ga:Zn)為1:1:1.2或1:1:1。可以將氧化物半導體膜31、32、33的厚度分別設定為5nm、35nm、35nm。
[源極電極、汲極電極]
電極(SE1、DE1、SE2、DE2、SE3、DE3)可以與閘極電極(GE1、GE2、GE3)同樣地形成。
例如,藉由利用濺射法依次層疊厚度為50nm的銅-錳合金膜、厚度為400nm的銅膜以及厚度為100nm的銅-錳合金膜,可以形成三層結構的電極(SE1、DE1、SE2、DE2、SE3、DE3)。
如用於發光裝置的驅動電路等的電晶體那樣的進行高速工作的電晶體較佳為如電晶體(TA1、TA2)或電晶體(TA3、TA4、TC1)那樣具有短的通道長度。這樣的電晶體的通道長度較佳短於2.5μm。例如,具有2.2μm以下的通道長度即可。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中,通道長度根據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之間的距離而決定,因此通道長度的最小值被限制於對用作電極(SE1、DE1、SE2、DE2、SE3、DE3)的導電膜進行加工的精度。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中,例如,通道長度可以為0.5μm以上或1.0μm以上。
[絕緣膜35、36]
例如,作為“35”可以形成兩層結構的絕緣膜。在此,將“35”的第一層的膜稱為絕緣膜35a,將第二層的膜稱為絕緣膜35b。
作為絕緣膜35a,例如可以形成包含氧化矽等的氧化物絕緣膜或者包含氮且缺陷量少的氧化物絕緣膜。作為包含氮且缺陷量少的氧化物絕緣膜的典型例,有氧氮 化矽膜、氧氮化鋁膜等。
在對缺陷量少的氧化物絕緣膜利用100K以下的ESR進行測量而得到的質譜中,觀察到g值為2.037以上且2.039以下的第一信號、g值為2.001以上且2.003以下的第二信號以及g值為1.964以上且1.966以下的第三信號。此外,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的分裂寬度以及第二信號與第三信號的分裂寬度在X波段的ESR測定中分別為5mT左右。另外,g值為2.037以上且2.039以下的第一信號、g值為2.001以上且2.003以下的第二信號以及g值為1.964以上且1.966以下的第三信號的自旋密度的總計小於1×1018spins/cm3,典型為1×1017spins/cm3以上且小於1×1018spins/cm3
在100K以下的ESR譜中,g值為2.037以上且2.039以下的第一信號、g值為2.001以上且2.003以下的第二信號以及g值為1.964以上且1.966以下的第三信號相當於起因於氮氧化物(NOx,x為0以上且2以下,較佳為1以上且2以下)的信號。作為氮氧化物的典型例子,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換言之,g值為2.037以上且2.039以下的第一信號、g值為2.001以上且2.003以下的第二信號以及g值為1.964以上且1.966以下的第三信號的自旋密度的總計越低,氧化物絕緣膜所包含的氮氧化物的含量越少。
在絕緣膜35a是氮氧化物含量少的膜時,可以減少絕緣膜35a與層(OS1、OS2、OS3)之間的介面的 載子俘獲。其結果,可以減少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漂移,而可以減少電晶體的電特性的變動。
另外,為了提高電晶體的可靠性,絕緣膜35a的藉由SIMS(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測得的氮濃度較佳為6×1020atoms/cm3以下。這是因為在電晶體的製程中,在絕緣膜35a中不容易生成氮氧化物。
作為絕緣膜35a,可以藉由CVD法形成作為包含氮且缺陷量少的氧化物絕緣膜的一個例子的氧氮化矽膜。此時,作為源氣體,較佳為使用含有矽的沉積氣體及氧化性氣體。作為包含矽的沉積氣體的典型例子,有矽烷、乙矽烷、丙矽烷、氟化矽烷等。作為氧化性氣體,有一氧化二氮、二氧化氮等。
另外,在如下條件下利用CVD法可以形成包含氮且缺陷量少的氧化物絕緣膜作為絕緣膜35a:相對於沉積氣體的氧化性氣體比例為大於20倍且小於100倍,較佳為40倍以上且80倍以下;並且處理室內的壓力為低於100Pa,較佳為50Pa以下。
絕緣膜35b例如可以使用其氧含量超過化學計量組成的氧化物絕緣膜來形成。其氧含量超過化學計量組成的氧化物絕緣膜由於被加熱而其一部分的氧脫離。其氧含量超過化學計量組成的氧化物絕緣膜在進行TDS分析時換算為氧原子的氧的脫離量為1.0×1018atoms/cm3以上,較佳為3.0×1020atoms/cm3以上。注意,上述TDS分 析時的膜的表面溫度較佳為100℃以上且700℃以下或100℃以上且500℃以下。
作為絕緣膜35b可以使用厚度為30nm以上且500nm以下,較佳為5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等。在作為絕緣膜35b使用其氧含量超過化學計量組成的氧化物絕緣膜的情況下,作為其氧含量超過化學計量組成的氧化物絕緣膜,可以藉由CVD法形成氧氮化矽膜。
當作為絕緣膜35b形成氧化矽膜或氧氮化矽膜時,可以使用如下條件進行成膜。將安裝在電漿CVD設備中的進行了真空抽氣的處理室內的基板的溫度保持為180℃以上且280℃以下,較佳為200℃以上且240℃以下,將源氣體導入處理室中並將處理室內的壓力設定為100Pa以上且250Pa以下,較佳為設定為100Pa以上且200Pa以下,並對設置在處理室內的電極供應0.17W/cm2以上且0.5W/cm2以下,更佳為0.25W/cm2以上且0.35W/cm2以下的高頻功率。
作為絕緣膜36使用至少對氫及氧具有阻擋效果的膜。再者,較佳為對氧、氫、水、鹼金屬、鹼土金屬等具有阻擋效果。典型地,形成氮化矽等氮化物絕緣膜即可。除了氮化矽膜之外還可以使用氮氧化矽膜、氮化鋁膜、氮氧化鋁膜等。
另外,作為構成絕緣膜36的膜也可以設置對氧、氫、水等具有阻擋效果的氧化物絕緣膜。作為這樣的 氧化物絕緣膜,有氧化鋁膜、氧氮化鋁膜、氧化鎵膜、氧氮化鎵膜、氧化釔膜、氧氮化釔膜、氧化鉿膜、氧氮化鉿膜等。
此外,將絕緣膜36的厚度可以設定為50nm以上且300nm以下,較佳為設定為100nm以上且200nm以下。藉由形成對氧、氫、水等具有阻擋效果的絕緣膜36,能夠防止氧從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擴散到外部,並能夠防止氫、水等從外部侵入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
當作為絕緣膜36利用電漿CVD法形成氮化矽膜時,作為源氣體較佳為使用包含矽的沉積氣體、氮及氨。藉由使用這些源氣體,在電漿中氨離解而產生活性種。該活性種切斷包含在包含矽的沉積氣體中的矽與氫的鍵合及氮的三鍵。其結果,促進矽與氮的鍵合,可以形成矽與氫的鍵合少、缺陷少且緻密的氮化矽膜。另一方面,當在源氣體中相對於氮的氨的量多時,包含矽的沉積氣體及氮的分解不進展,殘留著矽與氫的鍵合,從而形成缺陷增加且粗糙的氮化矽膜。由此,在源氣體中,較佳為將相對於氨的氮的流量比設定為5以上且50以下,較佳為10以上且50以下。
在形成絕緣膜35之後也可以進行加熱處理。該加熱處理溫度典型地為150℃以上且低於基板的應變點,較佳為200℃以上且450℃以下,更佳為300℃以上且450℃以下。藉由該加熱處理,可以將構成絕緣膜35 的第二層的氧化物絕緣膜所包含的氧移動到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而可以降低它們所包含的氧缺陷。例如,可以在包含氮和氧的混合氣體氛圍下以350℃進行1小時的加熱處理。
另外,在形成絕緣膜36之後,也可以進行以從氧化物半導體膜31至氧化物半導體膜33釋放氫等為目的的加熱處理。例如,可以在包含氮和氧的混合氣體氛圍下以350℃進行1小時的加熱處理。
[背閘極電極]
背閘極電極(BGE1、BGE2)可以與閘極電極(GE1、GE2、GE3)同樣地形成。
以下,示出電晶體的其他結構的幾個例子。
(電晶體TA3、TA4)
圖29A、圖29B分別示出電晶體TA3、電晶體TA4的俯視圖(佈局圖)及其電路符號。圖30A、圖30B示出電晶體TA3的沿著a7-a8線和b7-b8線的剖面圖以及電晶體TA4的沿著a9-a10線和b9-b10線的剖面圖。
電晶體TA3包括閘極電極GE4、氧化物半導體膜OS4、源極電極SE4、汲極電極DE4以及背閘極電極BGE4。電晶體TA3是電晶體TA1的變形例子,電晶體TA3與電晶體TA1不同之處是在兩個開口CG4、CG5中電極BGE4與電極GE4接觸。其他結構與電晶體TA1同 樣。如圖30B所示,在通道寬度方向上,膜OS4由電極GE4和電極BGE4圍繞,由此可以提高電晶體TA3的強度。
電晶體TA4包括閘極電極GE5、氧化物半導體膜OS5、源極電極SE5、汲極電極DE5以及背閘極電極BGE5。電晶體TA4是電晶體TA2的變形例子,其中電極BGE5不與電極GE5連接,能夠向電極BGE5和電極GE5輸入不同的信號及電位。例如,能夠向電極GE5輸入控制電晶體TA4的導通狀態的信號並向電極BGE5輸入校正電晶體TA4的臨界電壓的信號及電位。
(電晶體TC1、TB2、TD1)
圖31A、圖31B、圖31C分別示出電晶體TC1、電晶體TB2以及電晶體TD1的俯視圖(佈局圖)以及其電路符號。圖32A、圖32B示出電晶體TC1的沿著a11-a12線以及b11-b12線的剖面圖,電晶體TB2的沿著a13-a14線以及b13-b14線的剖面圖以及電晶體TD1的沿著a15-a16線及b15-b16線的剖面圖。
電晶體TC1包括閘極電極GE6、氧化物半導體膜OS6、源極電極SE6、汲極電極DE6以及背閘極電極BGE6。電極BGE6在開口CG6中與電極GE6接觸。電晶體TC1是電晶體TA1的變形例子,膜OS6具有兩層結構。膜OS6由“32”和“33”構成。與電晶體TA1同樣,電晶體TC1也是使用“32”構成通道形成區域的電晶體。因 此,電晶體TC1是其場效移動率與電晶體TA1相同的電晶體,典型地,其場效移動率大於10cm2/Vs且小於60cm2/Vs,較佳為15cm2/Vs以上且小於50cm2/Vs的電晶體。由此,與電晶體TA1同樣,電晶體TC1也是適於驅動電路等進行高速驅動的電晶體。
電晶體TB2包括閘極電極GE7、氧化物半導體膜OS7、源極電極SE7、汲極電極DE7以及背閘極電極BGE7。電極BGE7在開口CG7中與電極GE7接觸。電晶體TB2是電晶體TB1的變形例子,與電晶體TB1不同之處是包括電極BGE7。由於電晶體TB2包括與電極GE7連接的電極BGE7,與電晶體TB1相比通態電流高,並且機械強度得到提高。
電晶體TD1包括閘極電極GE8、氧化物半導體膜OS8、源極電極SE8以及汲極電極DE8。電晶體TD1是電晶體TB1的變形例子,整個膜OS8重疊於電極GE8,不包括位於電極GE8的端部的外側的部分。如此,因為電晶體TD1具有與電晶體TB1相比膜OS8不容易暴露於光的結構,所以適於像素部的電晶體。
構成電晶體TA1、電晶體TA2及電晶體TB1的膜(絕緣膜、氧化物半導體膜、金屬氧化物膜、導電膜等)可以藉由濺射法、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真空蒸鍍法、脈衝雷射沉積(PLD)法形成。或者,可以藉由塗佈法或印刷法形成。作為成膜方法的典型例子,有濺射法、電漿化學氣相沉積(PECVD)法,但也可以使用熱CVD法。 作為熱CVD法的例子,也可以使用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MOCVD)法或原子層沉積(ALD)法。
以如下方法進行利用熱CVD法的成膜:將處理室內的壓力設定為大氣壓或減壓,將原料氣體及氧化劑同時供應到處理室內,使其在基板附近或在基板上發生反應而沉積在基板上。如此,由於熱CVD法是不產生電漿的成膜方法,因此具有不產生電漿損傷所引起的缺陷的優點。
另外,藉由ALD法進行的沉積可以按如下方式執行:將處理室內的壓力設定為大氣壓或減壓,將用於反應的源氣體依次引入處理室內,然後按該順序反復地引入氣體。例如,藉由切換各自的開關閥(也稱為高速閥)來將兩種以上的源氣體依次供應到處理室內。在該情況下,以防止多種源氣體混合的方式在將第一源氣體引入的同時或之後將惰性氣體(氬或氮等)等引入,然後將第二源氣體引入。注意,當同時引入第一源氣體及惰性氣體時,惰性氣體用作載子氣體,另外,可以在引入第二源氣體的同時引入惰性氣體。另外,也可以利用真空抽氣將第一源氣體排出來代替引入惰性氣體,然後引入第二源氣體。第一源氣體吸附於基板表面上,以形成第一單原子層;然後第二源氣體被引入以與第一單原子層起反應;其結果,第二單原子層層疊於第一單原子層上,從而形成薄膜。
藉由按該順序反復多次地引入氣體直到獲得所希望的厚度為止,可以形成步階覆蓋性良好的薄膜。薄 膜的厚度可以根據按該順序反復引入氣體的次數來調整,因此ALD法可以準確地調整厚度,因而適用於製造微型電晶體。
〈像素的具體結構例子3〉
圖17示出圖1所示的像素10的具體結構的一個例子。圖17所示的像素10的電晶體19t的位置與圖4A所示的像素10不同。明確而言,圖17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4A所示的像素10不同之處在於:電晶體19t連接於佈線VL與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及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之間。
圖18示出圖1所示的像素10的具體結構的一個例子。圖18所示的像素10的電晶體19t的位置與圖15A所示的像素10不同。明確而言,圖18所示的像素10的結構與圖15A所示的像素10不同之處在於:電晶體19t連接於佈線VL與電晶體11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及電晶體16t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之間。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像素10中,電晶體11之外的電晶體在半導體膜的至少一側具有閘極即可,但是也可以還具有夾著半導體膜重疊於該閘極的另一個閘極。在電晶體11之外的電晶體包括一對閘極的情況下,在一對閘極中的一個為背閘極時,可以對通常的閘極及背閘極施加相同位準的電位,也可以只對背閘極施加接地電位等固定電位。藉由控制對背閘極供 應的電位的位準,可以控制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另外,藉由設置背閘極,通道形成區域增大,從而可以增加汲極電流。此外,藉由設置背閘極,在半導體膜中容易形成空乏層,由此可以降低S值。
〈電晶體的結構例子2〉
用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電晶體可以在非晶、微晶、多晶或單晶的矽或鍺等的半導體膜或半導體基板中包含通道形成區域。當使用矽薄膜形成電晶體時,作為該薄膜可以使用:利用電漿CVD法等氣相沉積法或濺射法製造的非晶矽;利用雷射退火等的處理使非晶矽晶化而形成的多晶矽;藉由對單晶矽晶圓注入氫離子等來使表層部剝離而得到的單晶矽;等等。
圖34例示出可以用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使用矽薄膜的電晶體的剖面圖。圖34示出n通道型電晶體70和p通道型電晶體71。
電晶體70在具有絕緣表面的基板72上包括:用作閘極的導電膜73;導電膜73上的絕緣膜74;隔著絕緣膜74重疊於導電膜73的半導體膜75;半導體膜75上的絕緣膜76;隔著絕緣膜76重疊於半導體膜75並用作閘極的導電膜77a及導電膜77b;導電膜77a及導電膜77b上的絕緣膜78;絕緣膜78上的絕緣膜79;以及在設置在絕緣膜78及絕緣膜79中的開口部中與半導體膜75電連接並用作源極或汲極的導電膜80及導電膜81。
導電膜77b的通道長度方向上的寬度短於導電膜77a,導電膜77a及導電膜77b從絕緣膜76一側依次層疊。半導體膜75包括與導電膜77b重疊的通道形成區域82、夾著通道形成區域82的一對LDD(Light Doped Drain)區域83以及夾著通道形成區域82、LDD區域83的一對雜質區域84。一對雜質區域84被用作源極區或汲極區。對LDD區域83及雜質區域84添加有對半導體膜75賦予n型導電型的雜質元素諸如硼(B)、鋁(Al)、鎵(Ga)等。
電晶體71在具有絕緣表面的基板72上包括:用作閘極的導電膜85;導電膜85上的絕緣膜74;隔著絕緣膜74重疊於導電膜85的半導體膜86;半導體膜86上的絕緣膜76;隔著絕緣膜76重疊於半導體膜86並用作閘極的導電膜87a及導電膜87b;導電膜87a及導電膜87b上的絕緣膜78;絕緣膜78上的絕緣膜79;以及在設置在絕緣膜78及絕緣膜79中的開口部中與半導體膜86電連接並用作源極或汲極的導電膜88及導電膜89。
導電膜87b的通道長度方向上的寬度短於導電膜87a,導電膜87a及導電膜87b從絕緣膜76一側依次層疊。半導體膜75包括與導電膜87b重疊的通道形成區域90以及夾著通道形成區域90的一對雜質區域91。一對雜質區域91被用作源極區或汲極區。對雜質區域91添加有對半導體膜86賦予p型導電型的雜質元素諸如磷(P)、砷(As)等。
另外,也可以利用各種技術使半導體膜75或半導體膜86晶化。作為各種晶化方法,有使用雷射的雷射晶化法、使用催化元素的晶化法。或者,也可以組合使用催化元素的晶化法和雷射晶化法。此外,在使用石英等具有優越的耐熱性的基板作為基板72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組合了使用電熱爐的熱晶化法、使用紅外光的燈退火晶化法、使用催化元素的晶化法以及950℃左右的高溫退火法的晶化法。
〈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1〉
接著,參照圖19A至圖20B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400的製造方法。
首先,在基板462上形成絕緣膜420,在絕緣膜420上形成第一元件層410(參照圖19A)。在第一元件層410中設置有半導體元件。或者,在第一元件層410中除了半導體元件之外還可以設置有顯示元件或像素電極等顯示元件的一部分。
基板462至少需要具有能夠承受後續的加熱處理的耐熱性。例如,作為基板462,可以使用玻璃基板、陶瓷基板、石英基板、藍寶石基板等。
在作為基板462使用玻璃基板的情況下,當在基板462與絕緣膜420之間形成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等絕緣膜時,可以防止來自玻璃基板的污染,所以是較佳的。
絕緣膜420例如可以使用環氧樹脂、芳族聚醯胺樹脂、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或聚醯胺醯亞胺樹脂等有機樹脂膜。其中由於聚醯亞胺樹脂具有較高的耐熱性所以是較佳的。在作為絕緣膜420例如使用聚醯亞胺樹脂時,該聚醯亞胺樹脂的膜厚為3nm以上且20μm以下,較佳為500nm以上且2μm以下。當作為絕緣膜420使用聚醯亞胺樹脂時可以藉由旋塗法、浸塗法、刮刀塗佈法(Doctor Blade Method)等形成。例如,當在作為絕緣膜420使用聚醯亞胺樹脂時可以藉由刮刀塗佈法去除使用該聚醯亞胺樹脂的膜的一部分來得到具有所希望的厚度的絕緣膜420。
第一元件層410的製程中的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300℃以下。例如,包含在第一元件層410中的使用無機材料的絕緣膜或導電膜的成膜溫度為150℃以上且300℃以下,較佳為200℃以上且270℃以下。另外,包括在第一元件層410中的使用有機樹脂材料的絕緣膜等的成膜溫度較佳為室溫以上且100℃以下。
包括在第一元件層410中的電晶體的氧化物半導體膜較佳為使用上述CAAC-OS。當將CAAC-OS用於該電晶體的氧化物半導體膜時,例如在折疊發光裝置400時不容易在通道形成區域中產生裂縫等,從而可以提高耐彎曲性。
當作為包括在第一元件層410中的導電膜使用添加有氧化矽的銦錫氧化物時,在彎曲發光裝置400的 情況下,該導電膜不容易產生裂縫等,所以是較佳的。
接著,使用剝離用黏合劑464黏合第一元件層410與臨時支撐基板466,從基板462剝離絕緣膜420和第一元件層410。因此,絕緣膜420和第一元件層410設置在臨時支撐基板466一側(參照圖19B)。
作為臨時支撐基板466可以使用玻璃基板、石英基板、藍寶石基板、陶瓷基板、金屬基板等。另外,還可以使用具有能夠承受本實施方式的處理溫度的耐熱性的塑膠基板或者薄膜之類的撓性基板。
作為剝離用黏合劑464,使用可溶於水或溶劑的黏合劑、或者藉由照射紫外線等可使其可塑化的黏合劑等的在需要時能夠化學或物理性地將臨時支撐基板466和元件層410分離的黏合劑。
另外,作為轉置到臨時支撐基板466的製程,可以適當地使用各種方法。例如,藉由從基板462的不形成有絕緣膜420的一側即圖19B所示的下方一側對絕緣膜420照射雷射468,使絕緣膜420脆化,由此能夠分離基板462與絕緣膜420。另外,也可以藉由調整上述雷射468的照射能量密度,分別製造基板462與絕緣膜420的密接性高的區域及基板462與絕緣膜420的密接性低的區域,然後進行剝離。
注意,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在基板462與絕緣膜420之間的介面進行剝離的方法,但是不侷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在絕緣膜420與第一元件層410之間的 介面進行剝離。
另外,也可以藉由使液體浸透到基板462與絕緣膜420之間的介面而從基板462剝離絕緣膜420。或者,也可以藉由使液體浸透到絕緣膜420與第一元件層410之間的介面而從絕緣膜420剝離第一元件層410。作為上述液體,例如,可以使用水、極性溶劑等。藉由使液體浸透到剝離絕緣膜420的介面,明確而言,基板462與絕緣膜420之間的介面或者絕緣膜420與第一元件層410之間的介面,可以抑制施加到第一元件層410的隨著剝離而發生的靜電等的影響。
接著,使用黏合層418黏合絕緣膜420與第一基板401(參照圖19C)。
接著,使剝離用黏合劑464溶解或可塑化,由此從第一元件層410去除剝離用黏合劑464和臨時支撐基板466(參照圖19D)。
另外,較佳為以第一元件層410的表面露出的方式使用水或溶劑等去除剝離用黏合劑464。
藉由上述製程,在第一基板401上可以製造第一元件層410。
接著,藉由與圖19A至圖19D所示的製程同樣的形成方法,形成第二基板405、第二基板405上的黏合層412、黏合層412上的絕緣膜440以及第二元件層411(參照圖20A)。
作為第二元件層411所包括的絕緣膜440,可 以使用與絕緣膜420同樣的材料,在此有機樹脂。
接著,在第一元件層410與第二元件層411之間填充密封層432,貼合第一元件層410與第二元件層411(參照圖20B)。
由於密封層432而例如可以進行固體密封。注意,密封層432較佳為具有撓性。作為密封層432,例如可以使用玻璃粉等玻璃材料或者兩液混合型樹脂等在常溫下固化的固化樹脂、光硬化性樹脂、熱固性樹脂等樹脂材料。
藉由上述步驟,可以製造發光裝置400。
〈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2〉
接著,參照圖21A至圖21D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400的其他製造方法。注意,在圖21A至圖21D中,說明作為絕緣膜420及絕緣膜440使用無機絕緣膜的結構。
首先,在基板462上形成剝離層463。接著,在剝離層463上形成絕緣膜420,在絕緣膜420上形成第一元件層410(參照圖21A)。
剝離層463例如可以具有包括如下材料的單層或疊層:選自鎢、鉬、鈦、鉭、鈮、鎳、鈷、鋯、鋅、釕、銠、鈀、鋨、銥及矽中的元素;包含該元素的合金材料;或者包含該元素的化合物材料。另外,當該層包含矽時,該包含矽的層的結晶結構可以為非晶、微晶、多晶、 單晶中的任一個。
剝離層463可以藉由濺射法、PECVD法、塗佈法、印刷法等形成。另外,塗佈法包括旋塗法、液滴噴射法、分配器法。
當剝離層463採用單層結構時,較佳為形成包含鎢、鉬或者鎢與鉬的混合物的層。另外,也可以形成包含鎢的氧化物或氧氮化物的層、包含鉬的氧化物或氧氮化物的層或者包含鎢和鉬的混合物的氧化物或氧氮化物的層。此外,鎢和鉬的混合物例如相當於鎢和鉬的合金。
另外,當作為剝離層463形成包含鎢的層和包含鎢的氧化物的層的疊層結構時,可以藉由形成包含鎢的層且在其上形成由氧化物形成的絕緣層,來使包含鎢的氧化物的層形成在鎢層與絕緣層之間的介面。此外,也可以對包含鎢的層的表面進行熱氧化處理、氧電漿處理、一氧化二氮(N2O)電漿處理、使用臭氧水等氧化性高的溶液的處理等形成包含鎢的氧化物的層。電漿處理或加熱處理可以在單獨使用氧、氮、一氧化二氮的氛圍下或者在上述氣體和其他氣體的混合氣體氛圍下進行。藉由進行上述電漿處理或加熱處理來改變剝離層463的表面狀態,由此可以控制剝離層463和在後面形成的絕緣膜420之間的密接性。
作為絕緣膜420,例如可以使用透濕性低的無機絕緣膜諸如氧化矽膜、氮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或氧化鋁膜等。上述無機絕緣膜例如可以利用濺射 法、PECVD法等形成。
接著,使用剝離用黏合劑464黏合第一元件層410與臨時支撐基板466,從剝離層463剝離絕緣膜420和第一元件層410。因此,絕緣膜420和第一元件層410設置在臨時支撐基板466一側(參照圖21B)。
另外,作為轉置到臨時支撐基板466的製程,可以適當地使用各種方法。例如,在剝離層463與絕緣膜420之間的介面形成包括金屬氧化膜的層的情況下,因晶化而使該金屬氧化膜脆化,由此能夠分離剝離層463與絕緣膜420。當使用鎢膜形成剝離層463時,也可以邊使用氨水與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溶液對鎢膜進行蝕刻邊進行剝離。
另外,也可以藉由使液體浸透到剝離層463與絕緣膜420之間的介面而從剝離層463剝離絕緣膜420。作為上述液體,例如,可以使用水、極性溶劑等。藉由使液體浸透到剝離絕緣膜420的介面,明確而言,剝離層463與絕緣膜420之間的介面,可以抑制施加到第一元件層410的隨著剝離而發生的靜電等的影響。
接著,使用黏合層418黏合絕緣膜420與第一基板401(參照圖21C)。
接著,使剝離用黏合劑464溶解或可塑化,由此從第一元件層410去除剝離用黏合劑464和臨時支撐基板466(參照圖21D)。
另外,較佳為以第一元件層410的表面露出 的方式使用水或溶劑等去除剝離用黏合劑464。
藉由上述製程,在第一基板401上可以製造第一元件層410。
接著,藉由與圖21A至圖21D所示的製程同樣的形成方法,形成第二基板405、第二基板405上的黏合層412、黏合層412上的絕緣膜440以及第二元件層411。接著,在第一元件層410與第二元件層411之間填充密封層432,貼合第一元件層410與第二元件層411。
最後,各向異性導電膜380和FPC408貼合於連接電極360。若需要還可以安裝IC晶片等。
藉由上述步驟,可以製造發光裝置400。
〈發光裝置的剖面結構〉
圖22示出相當於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像素部的剖面結構的一個例子。注意,圖22例示出圖3A所示的像素10所包括的電晶體11、電容元件18及發光元件14的剖面結構。
明確而言,圖22所示的發光裝置在基板500上包括電晶體11及電容元件18。電晶體11包括:用作第一閘極的導電膜501;導電膜501上的絕緣膜502;隔著絕緣膜502與導電膜501重疊的半導體膜503;與半導體膜503電連接並被用作源極或汲極的導電膜504及導電膜505;半導體膜503、導電膜504及導電膜505上的絕緣膜550;以及隔著絕緣膜550與導電膜501重疊並被用 作第二閘極的導電膜551。
電容元件18包括:被用作電極的導電膜501;導電膜501上的絕緣膜502;以及隔著絕緣膜502與導電膜501重疊並被用作電極的導電膜504。
作為絕緣膜502,可以使用含有氧化鋁、氧化鎂、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鎵、氧化鍺、氧化釔、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釹、氧化鉿以及氧化鉭中的一種以上的絕緣膜的單層或疊層形成。注意,在本說明書中,“氧氮化物”是指在其組成中氧含量多於氮含量的材料,而“氮氧化物”是指在其組成中氮含量多於氧含量的材料。
在半導體膜503、導電膜504及導電膜505上設置有絕緣膜511。在作為半導體膜503使用氧化物半導體的情況下,作為絕緣膜511較佳為使用能夠對半導體膜503供應氧的材料。藉由將上述材料用於絕緣膜511,可以使包含於絕緣膜511中的氧移動到半導體膜503中,而可以減少半導體膜503的氧缺損量。藉由在形成絕緣膜511之後進行加熱處理來可以使包含於絕緣膜511中的氧有效地移動到半導體膜503中。
在絕緣膜511上設置有絕緣膜520,在絕緣膜520上設置有導電膜524。導電膜524在設置在絕緣膜511及絕緣膜520中的開口部中與導電膜504連接。
在絕緣膜520及導電膜524上設置有絕緣膜525。絕緣膜525在與導電膜524重疊的位置中具有開口 部。另外,在絕緣膜525上的與絕緣膜525的開口部不同的位置上設置有絕緣膜526。並且,在絕緣膜525及絕緣膜526上依次層疊有EL層527及導電膜528。導電膜524和導電膜528隔著EL層527重疊的部分被用作發光元件14。並且,導電膜524和導電膜528中的一個被用作陽極而另一個被用作陰極。
另外,發光裝置包括夾著發光元件14與基板500對置的基板530。在基板530上,即在基板530的近於發光元件14一側的面上設置有具有遮蔽光的功能的遮蔽膜531。遮蔽膜531在與發光元件14重疊的區域中具有開口部。在與發光元件14重疊的開口部中,在基板530上設置有使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可見光透過的著色層532。
〈發光裝置的外觀〉
圖23A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外觀例子的透視圖。圖23A所示的發光裝置包括:面板1601;設置有控制器、電源電路、影像處理電路、影像記憶體、CPU等的電路基板1602;以及連接部1603。面板1601包括:設置有多個像素的像素部1604;按行選擇多個像素的驅動電路1605;以及控制將影像信號Sig輸入到被選擇的行的像素的驅動電路1606。
從電路基板1602藉由連接部1603將各種信號和電源的電位輸入到面板1601。可以將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撓性印刷電路)等用於連接部1603。將安裝有晶片的FPC稱為COF膠帶,在使用COF膠帶時可以在更小的面積更高密度地進行安裝。當將COF膠帶用於連接部1603時,也可以在另行準備的晶片上形成電路基板1602中的一部分電路或面板1601所具有的驅動電路1605和驅動電路1606中的一部分等,然後藉由COF(Chip On Film:薄膜覆晶封裝)法使該晶片連接到COF膠帶。
圖23B示出表示使用COF膠帶1607的發光裝置的外觀的一個例子的透視圖。
晶片1608是在其表面包括凸塊等端子的半導體裸晶片(bare chip)(IC、LSI等)。再者,也可以將CR構件安裝在COF膠帶1607中而縮小電路基板1602的面積。對應於安裝的晶片的端子而形成撓性基板的多個佈線圖案。晶片1608藉由使用黏合裝置等決定位置而配置在具有佈線圖案的撓性基板上,並且由於熱壓合而進行安裝。
雖然圖23B示出安裝有一個晶片1608的一個COF膠帶1607的例子,但是沒有特別的限制。雖然在一個COF膠帶1607的單面或兩面可以安裝多個列的晶片,但是從降低成本的觀點來看,為了減少安裝的晶片數量較佳為安裝一個列的晶片,更佳為安裝一個晶片。
〈電路基板的結構例子〉
圖25示出電路基板2003的外觀圖。電路基板2003具有在包括狹縫2211的FPC2201上設置有Bluetooth(藍牙:註冊商標。與IEEE802.15.1相同。)標準的通信裝置2101、微控制器2102、記憶體裝置2103、FPGA2104、DA轉換器2105、充電控制IC2106、位準移位器2107的結構。另外,電路基板2003藉由輸入輸出連接器2108電連接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此外,藉由在FPC2201中設置狹縫2211,提高使用FPC2201的電路基板2003的撓性。
藉由將具有撓性的基板用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可以沿著電路基板2003使發光裝置彎曲。因為使用具有撓性的基板的發光裝置及電路基板2003能夠根據安裝部分的形狀而反復進行變形,所以較佳為應用於能夠安裝在身體如手腕及腳等的電子裝置。
〈資料處理裝置的結構例子〉
圖26A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資料處理裝置1000的外觀的示意圖,圖26B是說明沿著圖26A所示的切斷線X1-X2的剖面結構的剖面圖。此外,圖26C及圖26D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資料處理裝置1000的外觀的示意圖,圖26E是說明沿著圖26C及圖26D所示的切斷線X3-X4的剖面結構的剖面圖。圖26C是說明資料處理裝置1000的正面的示意圖,圖26D是說明資料處理裝置1000的背面的示意圖。
如圖26C、圖26D所示,位置輸入部1001或顯示部1002不但可以設置在資料處理裝置1000的正面而且可以設置在其側面或背面。另外,位置輸入部1001或顯示部1002也可以設置在資料處理裝置1000的頂面上。此外,位置輸入部1001或顯示部1002還可以設置在資料處理裝置1000的底面上。
另外,除了位置輸入部1001以外,在外殼1003的表面上還可以具有硬體按鈕及外部連接端子等。
藉由採用這種結構,與只在平行於外殼1003的正面的面上進行顯示的習知的資料處理裝置不同,可以在外殼1003的側面上也進行顯示。尤其是,藉由沿著外殼1003的兩個以上的側面設置顯示區域,可以增加顯示的種類,所以是較佳的。
既可將沿著資料處理裝置的正面配置的顯示區域以及沿著其側面配置的各顯示區域用作各自獨立的顯示區域而顯示不同的影像等,又可在上述三者之中的任何兩個以上的顯示區域中顯示一個影像等。例如,也可以在沿著資料處理裝置的正面配置的顯示區域、沿著資料處理裝置的側面設置的顯示區域等中顯示連續的影像。
算術裝置1005設置在外殼1003的內部。在圖26B中,算術裝置1005設置在與顯示部1002隔離的位置上。在圖26E中,算術裝置1005設置在與顯示部1002重疊的位置上。
位置輸入部1001例如具有撓性,該撓性足以 使其彎折為第一區域1001(1)、與第一區域1001(1)對置的第二區域1001(2)以及第一區域1001(1)和第二區域1001(2)之間的第三區域1001(3)(參照圖26B)。作為其他例子,位置輸入部1001例如具有撓性,該撓性足以使其彎折為第一區域1001(1)、第三區域1001(3)以及與第三區域1001(3)對置的第四區域1001(4)(參照圖26E)。
作為其他例子,位置輸入部1001例如具有撓性,該撓性足以使其彎折為第三區域1001(3)、第五區域1001(5)以及與第三區域1001(3)對置的第四區域1001(4)。
與第一區域1001(1)對置的第二區域1001(2)的配置方式不侷限於與第一區域1001(1)正相對的配置方式,也包括傾斜地與第一區域1001(1)對置的配置方式。另外,與第三區域1001(3)對置的第四區域1001(4)的配置方式不侷限於與第三區域1001(3)正相對的配置方式,也包括傾斜地與第三區域1001(3)對置的配置方式。
顯示部1002以至少與第一區域1001(1)、第二區域1001(2)、第三區域1001(3)或第四區域1001(4)的一部分重疊的方式配置。
資料處理裝置1000包括能夠檢測出與其接近或接觸的物體的撓性位置輸入部1001。位置輸入部1001例如具有撓性,該撓性足以使其彎折為第一區域1001(1)、與第一區域1001(1)對置的第二區域1001(2)以及第一區域1001(1)和第二區域1001(2)之間的重疊於顯示部1002的第三區域1001(3)。由此,例如可知手掌或手指是否有接 近第一區域1001(1)或第二區域1001(2)等。其結果是,可以提供一種操作性良好的人機介面。此外,可以提供一種操作性優異的新穎的資料處理裝置。
作為用於顯示部1002的基板,可以使用其厚度允許其具有撓性程度的樹脂。作為樹脂,例如可以舉出聚酯、聚烯烴、聚醯胺、聚醯亞胺、芳族聚醯胺、環氧樹脂、聚碳酸酯或丙烯酸樹脂等。另外,作為不具有撓性的通常的基板,可以使用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半導體基板等。
〈電子裝置的結構例子〉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可以用於顯示裝置、筆記本式個人電腦或具備儲存介質的影像再現裝置(典型的是,能夠再現儲存介質如數位影音光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並具有可以顯示其影像的顯示器的裝置)中。另外,作為可以使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可以舉出行動電話、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電子書閱讀器、視頻攝影機、數位相機等影像拍攝裝置、護目鏡型顯示器(頭部安裝顯示器)、導航系統、音頻再生装置(汽車音響系統、數位聲訊播放機等)、影印機、傳真機、印表機、多功能印表機、自動櫃員機(ATM)以及自動販賣機等。在圖24A至圖24F中示出這些電子裝置的具體例子。
圖24A是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外殼 5001、顯示部5002以及支撐台5003等。可以將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5002。另外,顯示裝置包括用於個人電腦、TV播放接收、廣告顯示等的所有資訊顯示用顯示裝置。
圖24B是可攜式資訊終端,該可攜式資訊終端包括外殼5101、顯示部5102以及操作鍵5103等。可以將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5102。
圖24C是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具有曲面的外殼5701、顯示部5702等。藉由將具有撓性的基板用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可以將該發光裝置用於由具有曲面的外殼5701支撐的顯示部5702,並且可以提供一種撓性、輕量且使用方便的顯示裝置。
圖24D是可攜式遊戲機,該可攜式遊戲機包括外殼5301、外殼5302、顯示部5303、顯示部5304、麥克風5305、揚聲器5306、操作鍵5307、觸控筆5308等。可以將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5303或顯示部5304。藉由將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5303或顯示部5304,可以提供使用者使用方便且難以發生品質劣化的可攜式遊戲機。注意,雖然圖24D所示的可攜式遊戲機具有兩個顯示部5303及顯示部5304,但是可攜式遊戲機所具有的顯示部的個數不侷限於此。
圖24E是電子書閱讀器,該電子書閱讀器包 括外殼5601、顯示部5602等。可以將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5602。而且,藉由使用具有撓性的基板,可以使發光裝置具有撓性,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有撓性、輕量且使用方便的電子書閱讀器。
圖24F是行動電話機,該行動電話機在外殼5901中設置有顯示部5902、麥克風5907、揚聲器5904、相機5903、外部連接部5906以及操作用的按鈕5905。可以將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5902。另外,在將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態樣的發光裝置形成在具有撓性的基板上時,如圖24F所示,可以將該發光裝置應用於具有曲面的顯示部5902中。
〈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說明使用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的像素製造的顯示裝置。
首先,測量用於像素的電晶體的特性。用於像素的電晶體是使用CAAC-OS膜形成的OS電晶體,CAAC-OS膜使用In-Ga-Zn氧化物形成。
圖42A示出OS電晶體的I-V特性的測量結果。在此,示出將源極-汲極之間的電壓(Vds)設定為0.1V的情況以及將源極-汲極之間的電壓(Vds)設定為10V的情況的測量結果。此外,OS電晶體的通道長度L為6μm,通道寬度W為6μm。另外,在OS電晶體中設置背閘極,並在背閘極-源極之間的電壓(Vbgs)為0V的狀 態下進行測量。
在相同基板內的20個點進行測量。藉由測量得到的OS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中值為4.38V,臨界電壓的偏差為3σ=0.88V。
藉由設置背閘極,減少DIBL(Drain Induced Barrier Lowering:汲極感應能障降低)效果。在不使用背閘極的單閘極結構的情況下,通道長度調變係數約為0.05V-1,另一方面在使用背閘極的情況下,通道長度調變係數約為0.009V-1,飽和性得到提高。
接著,圖42B示出OS電晶體的臨界電壓Vth的Vbgs依賴性的測量結果。圖42B是在固定OS電晶體的源極電位的狀態下使Vbgs改變,測量I-V特性,根據其測量結果算出臨界電壓而標繪出的圖表。注意,圖42B是Vds=10V的情況的測量結果。
可知在Vbgs向正一側變化時臨界電壓向負一側漂移,在Vbgs向負一側變化時臨界電壓向正一側漂移。再者,可知Vth相對於Vbgs線性地漂移。臨界電壓的漂移量也依賴於通道部與背閘極部之間的層間膜的厚度及層間膜的介電常數。層間膜的厚度越厚或者介電常數越低,Vbgs對臨界電壓造成的影響越小。
使用上述OS電晶體構成像素。圖43A示出像素的電路結構。圖43A所示的像素對應於圖3B、圖4B所示的像素10。根據圖43B所示的時序圖驅動圖43A所示的像素,對臨界電壓進行校正。臨界電壓的校正的工作 可以參照上述實施方式的記載。注意,在期間I中,G3為高位準,Tr4處於開啟狀態,驅動電晶體DrTr的源極電位是CATHODE電位與OLED的臨界值VthOLED之和的電位。
表1示出使用上述像素製造的顯示裝置的規格。顯示裝置的解析度為302ppi,開口率為61%。掃描驅動器安裝在玻璃基板上,在源極驅動器中使用COF。
Figure 109131161-A0101-12-0096-1
顯示裝置是使用白色EL元件和濾色片(CF)的頂部發射型顯示裝置。圖44A示出顯示裝置的結構。
白色EL元件採用圖44B所示的疊層結構。白色EL元件具有串聯連接包含藍色螢光材料的發光單元與包含綠色和紅色的磷光材料的發光單元的兩層的串聯元件結構。
圖45示出實際上製造的顯示裝置的顯示照 片。在顯示照片中沒有顯示的偏差等,可以確認正常的顯示。
圖46示出改變圖43A所示的驅動電晶體DrTr的臨界電壓時的計算結果。在此,作為圖表的橫軸的△Vth表示因臨界電壓的校正而漂移的Vth的漂移量。作為圖表的縱軸的Vgs-Vth表示從圖43B的期間IV的發光期間中的驅動電晶體DrTr的Vgs減去校正臨界電壓之後的驅動電晶體DrTr的臨界電壓的值。如果正常地進行臨界電壓的校正,則Vgs-Vth的值不依賴於臨界電壓,因此圖表的傾斜度成為0。
從圖46所示的計算結果可知,△Vth為-1.5V至+1.5V的範圍內的Vgs-Vth的值的偏差減少到△Vth=0時的Vgs-Vth的值的10%左右。
在圖43A所示的像素中,在將OLED的臨界值稱為VthOLED時,在驅動電晶體DrTr的臨界電壓Vth為正值的情況下,能夠校正從Vth=0向正一側漂移V0-(Cathode+VthOLED)的電位的範圍內的臨界電壓的偏差,在驅動電晶體DrTr的臨界電壓為負值的情況下,能夠校正從Vth=0向負一側漂移Anode-V0的電位的範圍內的臨界電壓的偏差。另外,當驅動電晶體DrTr的臨界電壓的偏差在正值的範圍內時,可以將V0的電源稱為Anode。在此情況下,可以減少像素內的一個電源線V0。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本發明,可以製造臨界電壓被校正且顯示的偏差得到降低的顯示裝置。
10:像素
11:電晶體
13:電容元件
14:發光元件
16:開關
18:電容元件
19:開關
19t:電晶體
BL、CL、VL、SL:佈線
G1:第一閘極
G2:第二閘極

Claims (2)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電晶體至第六電晶體、第一電容元件、第二電容元件、及發光元件,
    該第一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電連接於第一佈線,
    該第一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一閘極,
    該第二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一閘極,
    該第二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
    該第四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電連接於第二佈線,
    該第四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
    該第五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二閘極,
    該第五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
    該第六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
    該第六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電連接於第三佈線,
    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電連接於該發光元件之像素電極,
    該第一電容元件之第一電極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一閘極,
    該第一電容元件之第二電極電連接於該發光元件之像素電極,
    該第二電容元件之第一電極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二閘極,
    該第二電容元件之第二電極電連接於該發光元件之像素電極。
  2.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電晶體至第六電晶體、第一電容元件、第二電容元件、及發光元件,
    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一閘極可以經由該第一電晶體導通於第一佈線,
    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一閘極可以經由該第二電晶體導通於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
    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可以經由該第四電晶體導通於第二佈線,
    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二閘極可以經由該第五電晶體導通於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
    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可以經由該第六電晶體導通於第三佈線,
    該第三電晶體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電連接於該發光元 件之像素電極,
    該第一電容元件之第一電極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一閘極,
    該第一電容元件之第二電極電連接於該發光元件之像素電極,
    該第二電容元件之第一電極電連接於該第三電晶體之第二閘極,
    該第二電容元件之第二電極電連接於該發光元件之像素電極。
TW109131161A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TWI7309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7337 2013-12-12
JP2013-257337 2013-12-12
JP2014242835A JP6570825B2 (ja) 2013-12-12 2014-12-01 電子機器
JP2014-242835 2014-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2917A TW202102917A (zh) 2021-01-16
TWI730901B true TWI730901B (zh) 2021-06-11

Family

ID=5336949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3067A TWI662345B (zh)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TW109131161A TWI730901B (zh)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TW110120346A TWI783505B (zh)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TW108110693A TWI706207B (zh)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3067A TWI662345B (zh)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0346A TWI783505B (zh)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TW108110693A TWI706207B (zh) 2013-12-12 2014-12-10 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9853068B2 (zh)
JP (1) JP6570825B2 (zh)
KR (1) KR20150068909A (zh)
DE (1) DE102014225248A1 (zh)
TW (4) TWI6623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7276B2 (en) * 2009-02-20 2012-08-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736315B2 (en) * 2011-09-30 2014-05-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2091485B1 (ko) 2013-12-30 2020-03-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KR101597037B1 (ko) 2014-06-26 2016-02-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구동소자의 전기적 특성 편차를 보상할 수 있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JP2017010000A (ja) 2015-04-13 2017-01-1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US9666655B2 (en) 2015-05-05 2017-05-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5097941B (zh) * 2015-05-28 2019-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US10163948B2 (en) * 2015-07-23 2018-12-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791661B2 (ja) * 2015-08-07 2020-11-2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パネル
JP6815122B2 (ja) * 2015-08-07 2021-01-2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パネル
US10083991B2 (en) 2015-12-28 2018-09-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75869B2 (en) * 2016-08-23 2019-11-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element and transistor
CN107358915B (zh) * 2017-08-11 2020-01-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14815B1 (ko) * 2017-09-15 2023-12-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7767814B (zh) * 2017-11-27 2020-02-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和双栅驱动晶体管
WO2019111137A1 (ja) * 2017-12-06 2019-06-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動作方法
KR102513208B1 (ko) 2017-12-22 2023-03-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패널, 표시 장치, 입출력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
KR102508157B1 (ko) * 2017-12-27 2023-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1922859B2 (en) * 2018-05-17 2024-03-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input/output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N110911438B (zh) * 2018-09-14 2020-09-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WO2020052232A1 (zh) 2018-09-14 2020-03-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KR102631125B1 (ko) * 2018-10-30 2024-01-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616771B1 (ko) * 2019-01-17 2023-1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회로
KR20200110573A (ko) * 2019-03-15 2020-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19639A (ko) * 2019-08-12 2021-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CN110706654B (zh) * 2019-09-12 2020-12-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像素补偿电路及oled像素补偿方法
JP7253796B2 (ja) * 2019-10-28 2023-04-07 株式会社Joled 画素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KR20210057417A (ko) * 2019-11-12 2021-05-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TWI734287B (zh) * 2019-12-05 2021-07-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與顯示面板
CN111354322A (zh) * 2020-04-08 2020-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发光的像素补偿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1402816A (zh) 2020-04-14 2020-07-1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和具有该像素电路的amoled显示面板
KR20210132789A (ko) * 2020-04-27 2021-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65738B1 (ko) 2020-05-27 2024-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CN114765007A (zh) 2021-01-04 2022-07-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JPWO2022219447A1 (zh) 2021-04-16 2022-10-20
JPWO2023275676A1 (zh) 2021-06-30 2023-01-05
KR20230009053A (ko) * 2021-07-08 2023-01-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픽셀 회로와 이를 이용한 픽셀 구동 방법 및 표시장치
TWI828189B (zh) * 2021-07-08 2024-01-0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電路及包含該像素電路的顯示裝置
CN115602113A (zh) * 2021-07-08 2023-01-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Kr) 像素电路和包括该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
WO2023002291A1 (ja) 2021-07-20 2023-01-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WO2023017362A1 (ja) * 2021-08-12 2023-02-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の補正方法
CN115909970A (zh) * 2021-09-30 2023-04-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WO2023073479A1 (ja) * 2021-10-27 2023-05-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4360448A (zh) * 2022-01-12 2022-04-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5116395A (zh) * 2022-07-15 2022-09-27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5188321A (zh) * 2022-07-18 2022-10-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5376443B (zh) * 2022-08-30 2023-09-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9571A (ja) * 2007-09-14 2009-04-0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011719A (en) * 2008-09-03 2010-03-16 Canon Kk Pixel circuit,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063413A1 (en) * 2011-09-14 2013-03-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130069068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5810A (ja) 2001-12-28 2003-07-09 Casio Comput Co Ltd 駆動回路、駆動装置及び光学要素の駆動方法
JP2003224437A (ja) * 2002-01-30 2003-08-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流駆動回路および該電流駆動回路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4734529B2 (ja) 2003-02-24 2011-07-27 奇美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 表示装置
US8937580B2 (en) 2003-08-08 2015-01-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riving method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EP1998375A3 (en) 2005-09-29 2012-01-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oxide semiconductor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42368B (zh) 2006-10-26 2014-06-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電子裝置,顯示裝置,和半導體裝置,以及其驅動方法
JP5408842B2 (ja) * 2007-04-27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90401B2 (en) 2007-08-06 2010-09-07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immunosuppressant drugs
JP2009063607A (ja) * 2007-09-04 2009-03-2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000441B2 (en) 2008-08-05 2015-04-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799601B1 (ko) 2008-10-16 2017-11-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표시 장치
US8106400B2 (en) 2008-10-24 2012-01-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95625B1 (ko) 2008-10-24 2020-03-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310244B2 (ja) 2009-05-12 2013-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
JP2010286502A (ja) 2009-05-15 2010-12-24 Fujifilm Corp 表示装置
JP5642447B2 (ja) 2009-08-07 2014-12-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JP5663231B2 (ja) 2009-08-07 2015-02-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WO2011027702A1 (en) 2009-09-04 2011-03-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113148B1 (ko) 2009-09-04 2020-05-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제작하기 위한 방법
WO2011027701A1 (en) 2009-09-04 2011-03-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113064B1 (ko) 2009-09-16 2020-05-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07544A (ko) 2009-11-06 2023-01-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KR101523358B1 (ko) 2009-12-04 2015-05-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US8592350B2 (en) * 2010-06-30 2013-11-26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urfactant additives used to retain producibility while drilling
KR101108176B1 (ko) * 2010-07-07 2012-01-3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더블 게이트형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117409B2 (en) * 2012-03-14 2015-08-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transistor and capacitor discharging gate of driving electrode and oxide semiconductor layer
US8842342B2 (en) * 2012-07-12 2014-09-2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solated hole detection and growth in a document image
KR102122517B1 (ko) * 2012-12-17 2020-06-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3280182B (zh) 2013-05-29 2015-04-15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Amoled阈值电压的补偿方法及补偿电路
KR102091485B1 (ko) * 2013-12-30 2020-03-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69571A (ja) * 2007-09-14 2009-04-0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011719A (en) * 2008-09-03 2010-03-16 Canon Kk Pixel circuit,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063413A1 (en) * 2011-09-14 2013-03-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130069068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94471A1 (en) 2020-06-18
TWI783505B (zh) 2022-11-11
US20150171156A1 (en) 2015-06-18
TW201527852A (zh) 2015-07-16
TWI662345B (zh) 2019-06-11
DE102014225248A1 (de) 2015-07-09
TW202102917A (zh) 2021-01-16
TWI706207B (zh) 2020-10-01
US11664391B2 (en) 2023-05-30
TW202331386A (zh) 2023-08-01
TW202204994A (zh) 2022-02-01
JP6570825B2 (ja) 2019-09-04
TW201940949A (zh) 2019-10-16
US9853068B2 (en) 2017-12-26
JP2015132816A (ja) 2015-07-23
US20180114799A1 (en) 2018-04-26
US20230261010A1 (en) 2023-08-17
KR20150068909A (ko) 2015-06-22
US10453873B2 (en) 201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0901B (zh) 發光裝置
US1011563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745242B (zh) 顯示裝置
US10002972B2 (en) OLE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dual gate transistor
US9666655B2 (en) Display device
JP7254998B2 (ja) 表示装置
KR102618182B1 (ko) 발광 장치
TWI838946B (zh) 發光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