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5245B - 塗膜轉印具 - Google Patents

塗膜轉印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5245B
TWI725245B TW106136128A TW106136128A TWI725245B TW I725245 B TWI725245 B TW I725245B TW 106136128 A TW106136128 A TW 106136128A TW 106136128 A TW106136128 A TW 106136128A TW I725245 B TWI725245 B TW I7252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haft
supply bobbin
bobbin drive
transfer head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6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9208A (zh
Inventor
牛嶋潤
山本安宏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9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9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24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 B43L19/0056Holders for erasers
    • B43L19/0068Hand-held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B65H37/005Hand-held apparatus
    • B65H37/007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coatings, e.g. correction, colour or adhesive co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塗膜轉印具,係以較佳的精度而使未使用部分之轉印帶的分離線定位在轉印頭上。塗膜轉印具(10)具有:供給筒管驅動軸(3),係設有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捲取筒管驅動軸(35);防止逆轉機構(6),係阻止捲取筒管驅動軸(35)的逆轉;旋轉連結機構(30),係旋轉連結供給筒管驅動軸(3)與捲取筒管驅動軸;轉印頭組(20),具備轉印頭(21),轉印頭(21)形成為可突出或縮入於殼本體(5)內部;中間齒輪(31),係與轉印頭組(20)連動,當轉印頭(21)縮入時,與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連結,當轉印頭(21)突出時,則解除與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之間的連結;以及離合器機構(4),係設於供給筒管驅動軸(3),用以連接及遮斷來自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的旋轉力。

Description

塗膜轉印具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轉印頭可突出或縮入於殼本體內部的塗膜轉印具。
過去以來,已提供一種轉印頭可突出或縮入於殼本體內部的塗膜轉印具。例如,揭示於日本專利申請案公開之特開2007-136959號公報的塗膜轉印具,係藉由滑件機構而可對轉印頭進行突出或縮入的操作。在此種塗膜轉印具中,當使轉印頭由突出狀態成為縮入狀態時,利用設於滑件的齒條而使齒輪旋動,前述滑件係連同轉印頭而於前後方向移動。當該齒輪於前後方向可自由移動,使得轉印頭由突出狀態變化為縮入狀態的情況下,與驅動供給筒管的齒輪嚙合、使供給筒管逆轉,捲取已滑動轉印頭之量額的轉印帶。此時,驅動與供給筒管旋轉連結之捲取筒管的齒輪,則呈空轉狀。而當轉印頭由縮入狀態變化為突出狀態的情況下,可自由移動的齒輪則朝前方移動,解除與驅動供給筒管之齒輪間的嚙合。捲取筒管係具備防止逆轉機構。從而,利用轉印頭的前進而拉伸轉印帶、旋轉供給筒管。自供給筒管則遞送出當轉印頭縮入時已捲取量額的轉印帶。從而,使轉印帶之未使用部分的分離線位於轉印頭上。
在前述特開2007-136959號公報中所揭示之塗膜轉印具中,由於在供給筒管上捲取有滑動轉印頭而縮入之量額的轉印帶,因此,即使轉印帶由縮入狀態變化為突出狀態,仍可將轉印帶之未使用部分的分離線定位在轉印頭上。然而,轉印頭在縮入時的捲取量會隨著捲裝至供給筒管上未使用之轉印帶的殘量而有所不同。從而,相對於轉印頭之轉印輥輪之轉印帶未使用部分之分離線的位置,會隨未使用之轉印帶的殘量而變化。也因此,當再次使用時,會有需以手動調整轉印帶之未使用部分之分離線的位置等,在使用之際造成繁瑣手續的情況出現。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問題點,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塗膜轉印具,其可以較佳的精度而使未使用部分之轉印帶的分離線定位在轉印頭上。
本發明的塗膜轉印具,其特徵在於具有:供給筒管驅動軸,係驅動捲裝有未使用之轉印帶的供給筒管,設有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捲取筒管驅動軸,係驅動捲裝有已使用之前述轉印帶的捲取筒管;防止逆轉機構,係阻止前述捲取筒管驅動軸的逆轉;旋轉連結機構,係旋轉連結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與前述捲取筒管驅動軸;轉印頭組,具備轉印頭,前述轉印頭形成為可突出或縮入於殼本體內部;中間齒輪,係與前述轉印頭組連動,當前述轉印頭縮入時,與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連結,當前述轉印頭突出時,則解除與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之間的連結;以及離合器機構,係設於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用以連接及遮斷來自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的旋轉力。
藉由本發明,將可以較佳的精度而使未使用之轉印帶之分離線位置定位在轉印頭上。
3:供給筒管驅動軸
4:離合器機構
5:殼本體
5a:樞接部
5e:開口部
6:防止逆轉機構
7:突出縮入操作部
7a:塊件卡止部
8:驅動離合器機構
9:導引部
10:塗膜轉印具
20:轉印頭組
21:轉印頭
21a:轉印輥輪
21b:基部
21c:支撐部
22:滑件部
22a:滑件本體部
22a1:第1抵接部
22b:滑件卡合部
22b1:傾斜面
22b2:平坦面
22b3:段差部面
22c:滑件卡合部
22c1:傾斜面
22c2:平坦面
22c3:段差部面
22d:連接基部
23:連接部
23a:桿抵止部
24:鉤狀部
24a:膨出部
24b:傾斜部
24c:第2抵接部
24c1:角部
30:旋轉連結機構
31:中間齒輪
31a:齒條部
31b:抵接突出部
31c:搖動軸
31d:搖動軸
31e:突出部
32: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
32a: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
32b:凸緣部
32c:筒狀軸部
32c1:突起
32c2:壓入肋
32d:環狀凹凸部
33:齒輪基座
33a:左搖動軸導引孔
33a1:卡止突起
33b:供給側孔
33c:齒輪開口部
33d:卡止爪樑
33d1:卡止爪
34:傳遞齒輪
35:捲取筒管驅動軸
35a:棘輪裝置齒輪部
35b:捲取筒管傳遞齒輪部
35c:捲取筒管插入筒部
35c1:卡合凸肋
36:供給筒管傳遞齒輪
36a:環狀凹部
36a1:外周壁
37: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
37a:軸部
37a1:大徑部
37a2:小徑部
37a3:段差部
37b:圓弧狀樑
37c:卡合凸肋
51:左殼
51a:卡止孔
51b:卡止孔
51c:上面缺口部
51e:左開口部
51f:突條
51g:突條
52:右殼
52a:卡止突起
52a1:板狀部
52b:卡止突起
52b1:板狀部
52c:上面缺口部
52e:右開口部
52f:突條
52g:突條
52h:組件導引件
52h1:上組件導引件
52h1a:後角部
52h1b:平坦部
52h1c:前端面
52h2:下組件導引件
52h2a:後角部
52h2b:平坦部
52h2c:前端面
52i:長孔
52j:導引溝
52k:供給側支撐軸
52l:捲取側支撐軸
52m:傳遞齒輪支撐軸
52n:右搖動軸導引溝
71:滑塊
71a:按壓部
71b:按壓部
71c:緩衝桿
71d:組件卡合部
71e:卡合孔
80:替芯
81:替芯盒
81a:突條
81b:支撐板
81b1:帶體導引件
81c:支撐板
81c1:帶體導引件
82:供給筒管
82a:卡合凸肋
83:捲取筒管
83a:卡合凸肋
圖1a及圖1b的立體圖所示,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圖1a所示為轉印頭之縮入狀態,圖1b所示為轉印頭之突出狀態。
圖2a及圖2b的立體圖所示,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之殼本體的開啟狀態,圖2a係已裝著替芯(refill)的狀態,圖2b係已卸下替芯的狀態。
圖3的分解立體圖所示,為自左前下方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
圖4的分解立體圖所示,為自右後上方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
圖5a、圖5b及圖5c的左側視圖所示,為已省略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之替芯,圖5a所示係轉印頭的縮入狀態,圖5b所示係轉印頭即將縮入或即將突出的運作狀態,圖5c所示係轉印頭的突出狀態。
圖6a及圖6b的右側視圖所示,為已省略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之右殼,圖6a所示係轉印頭已突出的狀態,圖6b所示係轉印頭開始縮入時的狀態。
圖7a及圖7b的右側視圖所示,為已省略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之右殼,圖7a所示係轉印頭已縮入的狀態,圖7b所示係轉印頭開始突出時的狀態。
圖8的剖面圖所示,為沿圖7a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塗膜轉印具之VIII-VIII剖面所呈現的剖面圖。
以下,將根據圖式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圖1a及圖1b的立體圖所示,為有關本發明的塗膜轉印具10。塗膜轉印具10構成為,藉由操作設於殼本體5之突出縮入操作部7,而可使轉印頭21縮入殼本體5的內部、或是自開口部5e突出(請參照圖1a及圖1b)。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為將具備轉印頭21之側設為前,將其相反側設為後。此外,當由後方朝前方觀察塗膜轉印具10的左側設為左、右側設為右,於圖1a及圖1b中,將上側設為上、下側設為下以進行說明。
塗膜轉印具10的殼本體5,係以組合左殼51與右殼52所形成。左殼51與右殼52則藉由樞接部5a而連結成旋轉自如狀。如圖2a及圖2b所示,可打開殼本體5。在殼本體5內部,裝著有替芯80。塗膜轉印具10係可將已使用的替芯80與未使用的替芯80進行交換。殼本體5之後方的上面有缺口,露出有替芯80之上面的一部分。
接著,主要以圖3及圖4為主、並適當參照圖5a~5c、圖6a、圖6b、圖7a、圖7b及圖8,詳細說明塗膜轉印具10的構造。首先,主要如圖3所示,左殼51係形成為前後方向較長之略貝殼狀。於前端處,連同後述右殼52之右開口部52e而形成有開口部5e的左開口部51e,係形成為缺口狀。於左殼51之前端部的上面及下面,分別形成卡止孔51a、51b。於左殼51的上面之後方處,以露出替芯80之上面的方式而形成有上面缺口部51c。位於左殼51之前方側, 於卡止孔51a、51b之後方側的上面及下面,形成有止滑用之複數個突條51f、51g。
右殼52為與左殼51相同,係形成為前後方向較長之略貝殼狀。於前端處,連同左殼51之左開口部51e而形成有開口部5e的右開口部52e,係形成為缺口狀。於右殼52之前端部的上緣及下緣,朝向右殼52內側豎立設置有板狀部52a1、52b1。並且,卡止突起52a、52b係分別為板狀部52a1、52b1所支撐,而突出於上方及下方。於右殼52的上面之後方處,以露出替芯80之上面的方式而形成有上面缺口部52c。位於右殼52之前方側,於卡止突起52a、52b之後方側,形成有止滑用的突條52f、52g。
右殼52之前端部內側面處,設有導引轉印頭組20的組件導引件52h。如圖5a~5c所示,組件導引件52h係由設於右殼52之前端上緣附近的上組件導引件52h1、以及設於前端下緣附近的下組件導引件52h2所形成。上組件導引件52h1及下組件導引件52h2,分別形成於前後方向較長之略板狀,且豎立設置於朝向右殼52的內側。上組件導引件52h1及下組件導引件52h2係分別由後方側,依序形成有後角部52h1a、52h2a、平坦部52h1b、52h2b、前端面52h1c、52h2c。
如圖4所示,於右殼52的前端部側面處,形成有前後方向較長的長孔52i。在與圖3所示長孔52i對應的右殼52之內側面位置處,形成有導引溝52j,導引溝52j的形狀為前後方向較長、上下方向的寬度較寬之凹溝狀。此外,於右殼52的後方部內側面處,朝內側豎立設置有供給側支撐軸52k。而在供給側支撐軸52k與組件導引件52h之間,由右殼52之內側面朝向內側豎立設置有捲取側支撐軸52l。在供給側支撐軸52k與捲取側支撐軸52l之間的右殼52之內側面處,朝向內側豎立設置有傳遞齒輪支撐軸52m。此外,在右殼52中之供給 側支撐軸52k下方的內側面處,形成右搖動軸導引溝52n以作為前後方向較長之長孔狀溝。
轉印頭組20係具備:具有轉印輥輪21a的轉印頭21、形成為略縱向板狀的滑件部22、連接轉印頭21與滑件部22的連接部23、以及由滑件部22後端朝後方延伸的鉤狀部24。轉印頭21係具備由板狀之基部21b兩端突出的兩個支撐部21c,且使轉印輥輪21a以旋轉自如狀的支撐於前述兩個支撐部21c上。
於滑件部22,形成有平面為朝左右方向之略板狀的滑件本體部22a。在該滑件本體部22a中,形成有滑件卡合部22b、22c,該滑件卡合部22b、22c係由前端部之上側與下側而分別朝向前方、且延伸設置成單側支撐樑狀。滑件卡合部22b、22c具有反彈力,作為自由端的前端,形成可朝上下方向反彈、移動。如圖5a~5c所示,在滑件卡合部22b、22c的前端,分別形成朝向上方或下方的傾斜面22b1、22c1。在滑件卡合部22b、22c中,形成有平坦面22b2、22c2,平坦面22b2、22c2為分別連續於傾斜面22b1、22c1上下的頂部。而在平坦面22b2、22c2的後端處,形成有一段段差陷入的段差部面22b3、22c3。
滑件本體部22a係由連結各滑件卡合部22b、22c後端之連接基部22d而形成為縱向板狀。滑件本體部22a之後端緣面,係作為第1抵接部22a1。由滑件本體部22a的後端,使鉤狀部24朝向後方的方式延伸設置。而在鉤狀部24之已膨出的膨出部24a之後端上側,形成缺口呈C倒角狀的傾斜部24b。膨出部24a之前端緣面,係作為第2抵接部24c。
轉印頭21與滑件部22,則藉由略橫向板狀之連接部23連接。於轉印頭組20之前方側的右側面處,設有略縱向板狀的滑塊71。在滑塊71之前端上緣及下緣,形成以塊狀豎立設置於內側面側的按壓部71a、71b。自上側的按壓部71a,形成有朝下方前方延伸的緩衝桿71c。此外,於緩衝桿71c後方,形成 將平面朝向前後方向、且呈略板狀豎立設置於內側面側的組件卡合部71d。於組件卡合部71d之後方處,形成有卡合孔71e,卡合孔71e為於外周設有U字狀的壁部。
滑塊71係設置成,其右側面與右殼52之導引溝52j的底部滑接。從而,滑塊71係藉由導引溝52j而被導引於前後方向。緩衝桿71c之右側面為與導引溝52j滑接,緩衝桿71c之左側面,則藉由形成於轉印頭組20之連接部23右側面的桿抵止部23a,限制朝左向的晃動。而組件卡合部71d的前面,則藉由與桿抵止部23a的背面卡合(抵接),使轉印頭組20由縮入狀態滑動至突出狀態。突出縮入操作部7係構成為,由突出縮入操作部7之左側面所豎立設置的二股柱狀之塊件卡止部7a,由右殼52之右方外側經由長孔52i而插入至滑塊71的卡合孔71e中,卡止於滑塊71。
中間齒輪31係形成板狀之略L字狀。中間齒輪31的齒條部31a為朝前後方向延伸設置。設齒條部31a的齒輪齒為棘輪裝置的齒(ratchet gear)(棘輪爪)。由齒條部31a前端,形成有抵接突出部31b,該抵接突出部31b為朝與齒條部31a之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即下方)突出。而在抵接突出部31b的基端部(換言之,齒條部31a的前端部)處,形成有左右突出的搖動軸31c、31d。此外,在齒條部31a的後端處,形成有以圓弧狀突出於下方的突出部31e。
中間齒輪31係構成為,藉由以右殼52之右搖動軸導引溝52n及後述齒輪基座33之左搖動軸導引孔33a所形成的導引部9,分別使左右搖動軸31c、31d被導引成可在前後方向上移動自如、且搖動自如狀。並且,形成為略板狀的中間齒輪31,為配置於略與滑件本體部22a及鉤狀部24呈同一平面,第1抵接部22a1及第2抵接部24c則形成可與抵接突出部31b抵接之狀態。
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係形成為略筒狀,並藉由供給側支撐軸52k而被支撐呈旋轉自如狀。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係連同後述的第1供給筒管 驅動軸37,形成供給筒管驅動軸3。於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的右側面處,形成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的齒輪齒,係設為棘輪裝置的齒。而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則配置成可與中間齒輪31的齒條部31a進行嚙合。
此外,在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之相反側處,經由凸緣部32b而形成筒狀軸部32c。於筒狀軸部32c外周面中之凸緣部32b上,形成有三個突起32c1。該突起32c1為與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之孔部的周面進行滑接。而在連續於筒狀軸部32c外周面中的突起32c1之軸向處,形成有高度低於突起32c1的壓入肋32c2。此外,筒狀軸部32c的前端,則有環狀凹凸部32d,該環狀凹凸部32d係於環狀端面處而由三個凸部與凹部所形成。
於滑件本體部22a以及中間齒輪31的左側面一側配置有略平板狀的齒輪基座33。齒輪基座33係構成為,受豎立設置於右殼52內側面的複數個肋所支撐,且被固定在同樣豎立設置之複數個凸台(boss)上。在齒輪基座33後側形成有供給側孔33b,該供給側孔33b係用以插通供給側支撐軸52k及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之筒狀軸部32c。在供給側孔33b的下方處,形成左搖動軸導引孔33a。左搖動軸導引孔33係形成前後方向較長之長孔狀。而在左搖動軸導引孔33a之前端部形成有卡止突起33a1。藉此,由於可使中間齒輪31左側的搖動軸31c卡合、脫離,因此在進行轉印頭21的突出縮入操作時,可感受到按壓感。
在供給側孔33b的前方側,形成有供捲取側支撐軸52l及傳遞齒輪支撐軸52m插通的齒輪開口部33c。齒輪開口部33c係設計成前後方向較長之略長方形狀。在齒輪開口部33c的下側,以由後方朝向前方的單側支撐樑狀形成卡止爪樑33d。在作為卡止爪樑33d之自由端的前端部處,形成有朝向上方的卡止爪33d1。
傳遞齒輪34為藉由傳遞齒輪支撐軸52m而被支撐呈旋轉自如狀。捲取筒管驅動軸35係形成為略筒狀,呈旋轉自如狀地被支撐於捲取側支撐軸52l。於捲取筒管驅動軸35的右側面形成有2段齒輪,外側作為棘輪裝置齒輪部35a,內側則作為捲取筒管傳遞齒輪部35b。捲取筒管傳遞齒輪部35b係與傳遞齒輪34嚙合。棘輪裝置齒輪部35a係與齒輪基座33的卡止爪33d1嚙合,阻止捲取筒管驅動軸35中朝與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亦即,如圖6a、圖6b、圖7a及圖7b所示,藉由棘輪裝置齒輪部35a與卡止爪樑33d的卡止爪33d1,形成防止逆轉機構6。
在與捲取筒管驅動軸35中之棘輪裝置齒輪部35a(捲取筒管傳遞齒輪部35b)相反側處,形成有捲取筒管插入筒部35c。在捲取筒管插入筒部35c的外周,以複數形成在軸向方向較長的卡合凸肋35c1。
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係位於齒輪基座33之左側、且呈旋轉自如狀地被支撐於供給側支撐軸52k。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係與傳遞齒輪34進行嚙合。於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的軸孔周圍,形成有環狀凹部36a。
旋轉連結供給筒管驅動軸3與捲取筒管驅動軸35的旋轉連結機構30,係藉由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傳遞齒輪34、捲取筒管傳遞齒輪部35b所形成。
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係具備略筒狀的軸部37a。軸部37a的右側為開口狀,左側則有開孔。於軸部37a之基端部外周處,形成有單側支撐樑狀之三根圓弧狀樑37b。此外,於軸部37a之外周處,形成複數個軸向較長的卡合凸肋37c。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係構成為,以旋轉自如狀而被支撐於供給側支撐軸52k,且圓弧狀樑37b之前端部為壓接至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之環狀凹部36a的外周壁36a1。利用此壓接,將供給筒管82的旋轉力經由第1供給筒管驅動 軸37(供給筒管驅動軸3)而傳遞至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或是解除將旋轉力傳遞至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以形成驅動離合器機構8。
在此,於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中的軸部37a,插入有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的筒狀軸部32c。並且,以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中之軸部37a的內周面與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之筒狀軸部32c的外周部(外周面),形成離合器機構4。
更詳細而言,如圖8所示,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之軸部37a的筒狀內周面,為藉由大徑部37a1與小徑部37a2而形成段差部37a3,作為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之筒狀軸部32c前端部的環狀凹凸部32d,為抵接至該段差部37a3。此時,形成於筒狀軸部32c外周的壓入肋32c2,係因大徑部37a1的內周面而受到壓接。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與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呈相對性旋轉時之旋轉力亦即離合器機構4之抓緊力(clutch force),為由壓入肋32c2壓接大徑部37a1內周面的力來決定,亦即,藉由壓入肋32c2與大徑部37a1在壓接時的長度來決定抓緊力。此外,筒狀軸部32c之前端部的環狀凹凸部32d,因其凹凸形狀而具有彈性。因此,當環狀凹凸部32d抵接至段差部37a3時,環狀凹凸部32d的凸部將會被壓縮而朝內徑方向變形。從而,可調節將筒狀軸部32c朝大徑部37a1插入時的插入量。藉此,使得壓入肋32c2的插入量(亦即,壓入肋32c2與大徑部37a1在進行壓接的長度)可受到調節,進而可調節抓緊力。從而,無關於元件的製造誤差,而可將離合器機構4的抓緊力設定為一定值。
替芯80具備替芯盒81。在替芯盒81之上面前方處,形成朝向左右方向的突條81a,當由殼本體5經由上面缺口部51c、52c而露出之際,與突條51f、52f實施同樣的配置而形成止滑。由替芯盒81的上面及下面之前端,以朝向前方的方式分別延伸設置平板狀的支撐板81b、81c。轉印帶T係受支撐板 81b、81c的前端所支撐。上側支撐板81b的前端位置,為較下側支撐板81c的前端更靠向前方。在支撐板81b、81c中,豎立設置有帶體導引件81b1、81c1。
替芯盒81內設有捲裝未使用之轉印帶T的供給筒管82、以及以旋轉自如狀地捲裝已使用之轉印帶T的捲取筒管83。未使用之轉印帶T係由供給筒管82下側傳遞送出,從下側的支撐板81c經由上側的支撐板81b,而由捲取筒管83的上側將未使用之轉印帶T捲取至捲取筒管83。於供給筒管82之內周面處,於周面周圍設置複數個軸向較長的卡合凸肋82a。同樣的,在捲取筒管83之內周面亦設有複數個卡合凸肋83a。
當將替芯80裝設至塗膜轉印具10後,使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的軸部37a插入至供給筒管82,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及供給筒管82的卡合凸肋37c、82a彼此之間進行卡合,使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以繞軸方式相對地與捲取筒管82固定。同樣的,使捲取筒管驅動軸35插入至捲取筒管83,將卡合凸肋35c1、83a彼此之間進行卡合,使捲取筒管驅動軸35以繞軸方式相對地與捲取筒管83固定。
接著,根據圖5a~5c,對轉印頭21之突出縮入操作時,滑塊71及滑件部22之前端部的動作進行說明。
如圖5a所示,轉印頭21將突出縮入操作部7從縮入狀態朝前方移動,使得桿抵止部23a的背面與組件卡合部71d的前面進行抵接。而當持續使突出縮入操作部7朝前方移動時,滑件卡合部22b、22c的傾斜面22b1、22c1,則分別與上組件導引件52h1及下組件導引件52h2的後角部52h1a、52h2a進行抵接。當再度持續使突出縮入操作部7朝前方移動時,如圖5b所示,滑件卡合部22b、22c則相互靠近而反彈,平坦面22b2、22c2則與上組件導引件52h1及下組件導引件52h2的平坦部52h1b、52h2b進行滑接。
而當持續使突出縮入操作部7朝前方移動時,如圖5c所示,滑件卡合部22b、22c復位,段差部面22b3、22c3定位、卡合於上組件導引件52h1及下組件導引件52h2的前端面52h1c、52h2c。當實施突出操作之際,轉印帶T雖藉由轉印頭21之轉印輥輪21a而張緊,但由於捲取筒管驅動軸35藉由防止逆轉機構6而限制逆轉,因此,僅有供給筒管82朝轉印帶T的傳遞方向旋轉,進而遞送出轉印帶T。
另外,當突出縮入操作部7以極快的速度實施朝前方的移動時,由於導引溝52j前端的段差部與緩衝桿71c進行抵接、造成緩衝桿71c反彈,因此可在操作突出縮入操作部7時,獲得良好的操作感。
塗膜轉印具10,係如上所述突出轉印頭21而使用。此時,藉由段差部面22b3、22c3與上組件導引件52h1、下組件導引件52h2之前端面52h1c、52h2c之間的卡合,而可承受在使用時之來自轉印頭21的按壓力。並且,藉由使用塗膜轉印具10而實施轉印帶T的轉印操作,將未使用的轉印帶T由供給筒管82遞送而出,利用轉印輥輪21a而將塗膜轉印至紙面等,且利用捲取筒管83捲取已使用的帶體。此時,設定旋轉連結機構30之各齒輪(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傳遞齒輪34、捲取筒管傳遞齒輪部35b)的齒數,進而使捲取筒管83的捲取量經常性地大於供給筒管82的傳遞量。並且,藉由驅動離合器機構8來調節前述傳遞量與捲取量之間的差。從而,在轉印帶T上經常施予適當的張力,減低轉印帶T鬆弛等情況。
當結束使用塗膜轉印具10、實施縮入操作的情況下,當使突出縮入操作部7後退時,滑塊71亦隨之後退,按壓部71a、71b按壓傾斜面22b1、22c1,藉此,滑件卡合部22b、22c相互靠近。如此,解除段差部面22b3、22c3與上組件導引件52h1、下組件導引件52h2之前端面52h1c、52h2c卡合狀態,經過圖5b所示之狀態,而使轉印頭21縮入如圖5a所示。
當實施縮入操作之際,轉印帶T為僅捲取轉印頭21之後退行程(stroke)的量額。有關所述之縮入操作時的捲取轉印帶T,根據圖6a及圖6b進行說明。
圖6a所示,為塗膜轉印具10在使用時(亦即,轉印頭21之突出狀態)之狀態。塗膜轉印具10在使用後,使突出縮入操作部7朝後方移動時,經由滑塊71,亦開始轉印頭組20的後方移動。如此,滑件部22之滑件本體部22a中的第1抵接部22a1抵接至中間齒輪31之抵接突出部31b的前緣面。由於第1抵接部22a1朝抵接突出部31b前緣面的抵接範圍在於搖動軸31c、31d的下方處,因此,中間齒輪31係朝齒條部31a為靠近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的方向(於圖6a及圖6b中為順時針方向),繞著搖動軸31c、31d而進行搖動。當中間齒輪31搖動時,齒條部31a與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便進行嚙合。而再將突出縮入操作部7朝後方移動時,齒條部31a亦向後方移動,旋轉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當旋轉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旋轉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時,經由離合器機構4,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亦進行旋轉。當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旋轉時,旋轉供給筒管82,與轉印頭21的後退進行連動,亦即,與轉印頭組20的後退動作進行連動,捲取已後退之量額的轉印帶T。此時,藉由防止逆轉機構6而限制捲取筒管83的逆轉。此時,由於驅動離合器機構8作動,故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並未旋轉,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與供給筒管傳遞齒輪36則呈相對性的旋轉。
此外,轉印頭21在突出操作時之中間齒輪31的動作,為形成如下。如圖7a所示,當使用轉印頭21已縮入的塗膜轉印具10之情況下,使突出縮入操作部7朝前方移動。之後,經由滑塊71而使轉印頭組20亦開始朝向移動。之後,如圖7b所示,鉤狀部24之第2抵接部24c(更詳細來說,為第2抵接部24c之角部24c1)為抵接於抵接突出部31b的後緣面。由於第2抵接部24c朝抵接突出 部31b之後緣面的抵接部位,係位於搖動軸31c、31d的下方,因此,中間齒輪31係朝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與齒條部31a分離的方向(在圖7b中為逆時針方向),繞著搖動軸31c、31d而進行搖動。當在圖7b的狀態下,持續使突出縮入操作部7朝前方移動時,因解除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與齒條部31a的嚙合狀態,故而藉由轉印輥輪21a所拉伸的轉印帶T,自供給筒管82遞送而出。
另外,此時,由於中間齒輪31的突出部31e,係被抵接至鉤狀部24的傾斜部24b,因此,限制中間齒輪31朝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與齒條部31a分離的方向上的搖動。從而,由於可將中間齒輪31的搖動行程限制在最小距離,因此可優化中間齒輪31的響應性(responsiveness)。此外,由於係以棘輪裝置的齒形成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與齒條部31a,因此,可確實解除當轉印頭21突出時之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與齒條部31a之間的嚙合狀態。
此外,由於中間齒輪31的搖動軸31c、31d,係藉由前後方向較長的導引部9(左搖動軸導引孔33a、右搖動軸導引溝52n)所導引,因此,兼具搖動軸31c、31d之支撐功能與中間齒輪31之導引功能,而可縮小整體結構的體積。
據此,利用與轉印頭組20的後退動作同步的中間齒輪31之齒條部31a、以及與供給筒管82進行旋轉連結的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實施當轉印頭21在縮入時之轉印帶T的捲取動作。此外,由於中間齒輪31或轉印頭組20的滑件部22係形成為板狀,因此可構成結構簡單、省空間的塗膜轉印具10。
塗膜轉印具10係於殼本體5側,具備轉印頭21或旋轉連結機構30。藉此,由於可減少搭載於交換後便廢棄之替芯80的元件數量,因此可提供減少元件浪費的塗膜轉印具10。
此外,當回捲轉印帶T時,離合器機構4則進行如下的動作。
供給筒管82每次旋轉之轉印帶T的回捲量,隨著捲裝至供給筒管82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的殘量而有所不同。具體而言,當捲裝至供給筒管82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殘量較多的情況(亦即,在供給筒管82中之轉印帶T的外徑較大的情況)下,其回捲量會較殘量較少的情況(亦即,在供給筒管82中之轉印帶T的外徑較小的情況)還多。在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在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與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之間具備離合器機構4,不受捲裝至供給筒管82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之殘量的影響,而可將供給筒管82的回捲量設定成一定量額。藉此,無關於捲裝至供給筒管82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之殘量,即便實施轉印頭21的突出縮入操作,仍可經常將未使用的轉印帶T之塗膜的分離線,定位在轉印輥輪21a上。
具體而言,例如,當設轉印頭21的後退行程為10mm之情況下,以供給筒管82尚未捲裝轉印帶T之狀態下回捲10mm轉印帶T,實施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及齒條部31a之齒數的設定。亦即,設定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32a及齒條部31a的齒數,以便在供給筒管82中之轉印帶T的外徑最小之狀態下,使供給筒管82的回捲量形成為10mm。
利用此種設定方式,當未使用的轉印帶T以較多的量捲裝至供給筒管82之初期狀態下,例如,發生回捲15mm的情況。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在朝中間齒輪31(齒條部31a)後方的移動中,藉由捲取筒管驅動軸35之防止逆轉機構6,而對轉印帶T施加拉伸力、使離合器機構4作動,且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32適當地朝供給筒管82及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37實施相對性的旋轉。從而,供給筒管82的回捲量形成為10mm。藉此,不受捲裝至供給筒管82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之殘量的影響,而可將轉印帶T的回捲量設定成一定值。如此,無關於捲裝至供給筒管82之未使用的轉印帶T之殘量,而可經常性的使轉印帶T之塗膜的分離線,定位在轉印輥輪21a上。
以上,雖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受本實施形態所限制,而可實施各種形態。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的塗膜轉印具10,雖以具備修正帶而作為轉印帶T,但並非僅限於此,亦可使用如帶式黏膠等各種形式的塗膜轉印帶。此外,中間齒輪31雖為略L字形的板狀,但並非僅限於此,可如同習知所揭示的齒輪等,如伴隨轉印頭組20之前後移動而一起移動的齒輪等各種形式。此外,有關離合器機構4,若如本實施形態所示之將另一方之軸插入筒狀軸部內的形式時,則可以簡單的構造來形成,不過,亦可設定成摩擦板或另外形成的彈性構件以實施按壓等其他形式的離合器機構。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塗膜轉印具,係以較佳的精度而使未使用部分之轉印帶的分離線定位在轉印頭上。
3:供給筒管驅動軸
4:離合器機構
5:殼本體
5a:樞接部
6:防止逆轉機構
7:突出縮入操作部
7a:塊件卡止部
8:驅動離合器機構
9:導引部
10:塗膜轉印具
20:轉印頭組
21:轉印頭
21a:轉印輥輪
21b:基部
21c:支撐部
22:滑件部
22a:滑件本體部
22a1:第1抵接部
22c:滑件卡合部
22d:連接基部
23:連接部
23a:桿抵止部
24:鉤狀部
24a:膨出部
24b:傾斜部
30:旋轉連結機構
31:中間齒輪
31a:齒條部
31b:抵接突出部
31c:搖動軸
31e:突出部
32: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
32a: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
32b:凸緣部
32c:筒狀軸部
32c1:突起
32c2:壓入肋
32d:環狀凹凸部
33:齒輪基座
33a:左搖動軸導引孔
33a1:卡止突起
33b:供給側孔
33c:齒輪開口部
33d:卡止爪樑
33d1:卡止爪
34:傳遞齒輪
35:捲取筒管驅動軸
35c:捲取筒管插入筒部
35c1:卡合凸肋
36:供給筒管傳遞齒輪
36a:環狀凹部
36a1:外周壁
37: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
37a:軸部
37b:圓弧狀樑
37c:卡合凸肋
51:左殼
51a:卡止孔
51b:卡止孔
51c:上面缺口部
51e:左開口部
51f:突條
51g:突條
52:右殼
52a:卡止突起
52a1:板狀部
52b:卡止突起
52b1:板狀部
52e:右開口部
52f:突條
52g:突條
52h:組件導引件
52j:導引溝
52k:供給側支撐軸
52l:捲取側支撐軸
52m:傳遞齒輪支撐軸
52n:右搖動軸導引溝
71:滑塊
71a:按壓部
71b:按壓部
71c:緩衝桿
71d:組件卡合部
71e:卡合孔
80:替芯
81:替芯盒
81b:支撐板
81b1:帶體導引件
81c:支撐板
81c1:帶體導引件

Claims (4)

  1. 一種塗膜轉印具,其特徵在於具有:供給筒管驅動軸,係驅動捲裝有未使用之轉印帶的供給筒管,設有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捲取筒管驅動軸,係驅動捲裝有已使用之前述轉印帶的捲取筒管;防止逆轉機構,係阻止前述捲取筒管驅動軸的逆轉;旋轉連結機構,係旋轉連結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與前述捲取筒管驅動軸;驅動離合器機構,將前述供給筒管之旋轉力經由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傳達至前述旋轉連結機構、或是將經由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傳達至前述旋轉連結機構的前述供給筒管之前述旋轉力給解除;轉印頭組,具備轉印頭,前述轉印頭形成為可突出或縮入於殼本體內部;中間齒輪,係與前述轉印頭組連動,當前述轉印頭縮入時,與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連結,當前述轉印頭突出時,則解除與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之間的連結;以及離合器機構,係設於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用以連接及遮斷來自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的旋轉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轉印頭組具備:滑件本體部的第1抵接部、及鉤狀部的第2抵接部;前述中間齒輪形成為L字狀、且具有齒條部及抵接突出部,於前述轉印頭縮入時,前述第1抵接部抵接於前述抵接突出部而與前述齒條部及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連結,於前述轉印頭突出時,前述第2抵接部抵接於前述抵接突出部而解除與前述齒條部及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齒輪部之連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供給筒管驅動軸係具有:具備筒狀軸部的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以及具備軸部的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前述離合器機構係使前述第2供給筒管驅動軸的軸部插入至前述第1供給筒管驅動軸的軸部內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塗膜轉印具,其係替芯交換式的塗膜轉印具,其中前述離合器機構係被設於前述塗膜轉印具之本體側。
TW106136128A 2016-11-15 2017-10-20 塗膜轉印具 TWI7252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2584 2016-11-15
JP2016222584A JP6916508B2 (ja) 2016-11-15 2016-11-15 塗膜転写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9208A TW201819208A (zh) 2018-06-01
TWI725245B true TWI725245B (zh) 2021-04-21

Family

ID=6215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6128A TWI725245B (zh) 2016-11-15 2017-10-20 塗膜轉印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16508B2 (zh)
KR (1) KR102425809B1 (zh)
CN (1) CN108068446B (zh)
HK (1) HK1248654A1 (zh)
TW (1) TWI7252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3517A (zh) * 2020-04-06 2020-07-28 李娜娜 一种检验科标本试管用离型纸胶带处理装置的预调节方法
JP7491076B2 (ja) 2020-06-17 2024-05-28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TWI788984B (zh) * 2021-08-31 2023-01-01 昶邑國際有限公司 便於更換填充帶之薄膜塗抹器改良
TWI798134B (zh) * 2021-08-31 2023-04-01 昶邑國際有限公司 便於更換填充帶之薄膜塗抹器改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0109A (en) * 2005-11-21 2007-06-01 Plus Stationery Corp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6301B2 (ja) * 1995-10-06 1999-03-31 シード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具のクラッチ機構および塗膜転写具
JP3622141B2 (ja) * 1999-05-28 2005-02-23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塗布具における軸着構造
KR100319225B1 (ko) * 1999-11-08 2002-01-05 최환섭 수정테이프용 홀더
JP4617430B2 (ja) * 2005-03-04 2011-01-26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具
JP2008087257A (ja) * 2006-09-29 2008-04-17 Tombow Pencil Co Ltd 塗膜転写具
JP5103201B2 (ja) * 2008-01-18 2012-12-19 プラス株式会社 塗布膜転写具
JP5164582B2 (ja) * 2008-01-18 2013-03-21 プラス株式会社 塗布膜転写具
CN101596822B (zh) * 2008-06-03 2011-05-25 顺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收藏式修正带
JP2011110786A (ja) * 2009-11-26 2011-06-09 Plus Corp 塗布膜転写具
JP5747143B2 (ja) * 2009-12-08 2015-07-08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
JP5528843B2 (ja) * 2010-02-12 2014-06-25 プラス株式会社 塗布膜転写具
US8397784B2 (en) * 2010-08-31 2013-03-19 Sanford, L.P.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US8578999B2 (en) * 2010-12-29 2013-11-12 Sanford, L.P.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and correction tape dispenser with variable clutch mechanism
JP6083171B2 (ja) * 2012-09-24 2017-02-22 コクヨ株式会社 転写具、その転写具に係わるリフィル及び転写具セット
JP2020062849A (ja) * 2018-10-19 2020-04-23 プラス株式会社 塗膜転写具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0109A (en) * 2005-11-21 2007-06-01 Plus Stationery Corp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446A (zh) 2018-05-25
KR102425809B1 (ko) 2022-07-28
KR20180054435A (ko) 2018-05-24
TW201819208A (zh) 2018-06-01
CN108068446B (zh) 2021-02-09
JP2018079605A (ja) 2018-05-24
JP6916508B2 (ja) 2021-08-11
HK1248654A1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5245B (zh) 塗膜轉印具
EP1982844B1 (en) Coating transfer tool
US7571754B2 (en)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US7793883B2 (en) Transfer tool
JP5011558B2 (ja) 転写具
WO2011070936A1 (ja) 転写具
JP2007001101A (ja) 転写具
JP4951780B2 (ja) 転写具
CN109203794B (zh) 涂膜转印具
JP5350997B2 (ja) 塗布膜転写具
JP2008279719A (ja) 塗膜転写具
JP2010069827A (ja) 塗膜転写具
JP6829459B2 (ja) 塗膜転写具
CN109414951B (zh) 横拉型涂膜转印具
JP5515077B2 (ja) 転写具
JP2009190208A (ja) 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のトラクタ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2012139988A (ja) スクイージングヘッドを有する塗膜転写具
JP2012106466A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スタンプ塗膜転写具
CN110809522B (zh) 涂膜转印具
TW202227281A (zh) 轉印具
JP3420332B2 (ja) 修正具
JPH0447810Y2 (zh)
CN113272698A (zh)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JPH08194290A (ja) フィル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同フィルム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るカメラ
JP2008246917A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と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の組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