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9726B - 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9726B
TWI719726B TW108142670A TW108142670A TWI719726B TW I719726 B TWI719726 B TW I719726B TW 108142670 A TW108142670 A TW 108142670A TW 108142670 A TW108142670 A TW 108142670A TW I719726 B TWI719726 B TW I7197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liquid absorber
absorber
in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2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9718A (zh
Inventor
宮阪洋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72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液體且針對電解質濃度互不相同之液體可檢測出使用哪一種類之液體的液體吸收器、控制該液體吸收器之方法、及例如用於液體吸收器之液體吸收性材料。
本發明之液體吸收器之特徵在於具備:液體吸收體,其包含纖維與可吸收液體之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容器,其具有被供給上述液體之供給口、與上述供給口連通且收納上述液體吸收體之收納部、於向上述收納部供給上述液體時可供上述液體之一部分流入之流入部、及使上述收納部與上述流入部連通之連通部;以及檢測部,其設於上述流入部,可檢測流入之上述液體之液面。

Description

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體吸收器、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及液體吸收性材料。
例如,噴墨印表機中,通常為了防止墨水堵塞所引起之印刷品質之下降而實施噴頭清潔、或墨匣更換後填充墨水時,產生廢墨水。因此,噴墨印表機為了不產生此種廢墨水對印表機內部之機構等之不經意之附著,而具備吸收廢墨水之液體吸收體。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廢墨水貯存構造,其具備:貯存廢墨水之貯存空間;用於向該貯存空間內導入廢墨水之廢墨水導入部;使貯存空間與外部連通之通氣孔;及裝填於貯存空間內且將廢墨水滲透吸收之2片墨水吸收材。而且,關於墨水吸收材,揭示有包含纖維素纖維、熱融合性物質及阻燃性物質之液體吸收體。又,揭示有該墨水吸收材尤其是用於分散有顏料粒子之顏料墨水之吸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40045號公報
另一方面,噴墨印表機中,通常可使用之墨水之種類指定為顏料墨水或染料墨水之任一種。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墨水吸收材主要用於顏料墨水之吸收。於誤使用染料墨水之情形時,有輸出之畫質下降或發生噴頭堵塞之虞。因此,要求針對如顏料墨水與染料墨水般電解質濃度互不相同之液體可檢測出使用哪一種類之液體之構件。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成者,可作為以下者予以實現。
本發明之液體吸收器之特徵在於具備:液體吸收體,其包含纖維與可吸收液體之吸水性樹脂;容器,其具有被供給上述液體之供給口、與上述供給口連通且收納上述液體吸收體之收納部、於向上述收納部供給上述液體時可供上述液體之一部分流入之流入部、及使上述收納部與上述流入部連通之連通部;以及檢測部,其設於上述流入部,可檢測流入之上述液體之液面。
本發明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係控制本發明之液體吸收器之方 法,其特徵在於具有以下步驟:取得藉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上述液體之液面之高度超過基準值的次數或時間之資料;及基於上述資料判斷上述液體之種類。
1:小片
7:檢測部
8:蓋體
9:容器
10:液體吸收體
20:纖維
30: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
72:IC晶片
73:配線
74:輸入輸出部
75:終端部
76:窗
91:供給口
92:收納部
93:流入部
94:連通部
95:管體
96:空隙
97:上部開口部
100:液體吸收器
200:液滴噴出裝置
201:墨水噴出頭
201a:噴嘴
202:帽單元
203:管
203a:排出口
204:滾子泵
204a:滾子部
204b:夾持部
205:回收部
206:控制部
207:報告部
208:配線
209:光電感測器
711:電極
712:電極
761:導線
762:導線
901:底部
902:側壁部
903:內壁
941:連通部
942:連通部
Q:墨水
S1:步驟
S2:步驟
S3:步驟
S4:步驟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局部垂直剖視圖。
圖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使用狀態之局部垂直剖視圖。
圖3係表示圖1及圖2所示之液體吸收器中所包含之液體吸收體之形態之一例之小片的立體圖。
圖4係表示圖1及圖2所示之液體吸收器中所包含之液體吸收體之形態之一例之解纖物的立體圖。
圖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圖6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使用狀態之局部垂直剖視圖。
圖7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概念圖。
圖8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使用狀態之局部垂直剖視圖。
以下,基於隨附圖式所示之較佳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液體吸收器、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及液體吸收性材料進行詳細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對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局部垂直剖視圖。圖2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使用狀態之局部垂直剖視圖。圖3係表示圖1及圖2所示之液體吸收器中所包含之液體吸收體之形態之一例之小片的立體圖。圖4係表示圖1及圖2所示之液體吸收器中所包含之液體吸收體之形態之一例之解纖物的立體圖。再者,以下之說明中,將圖1中之上方設為鉛直上方、下方設為鉛直下方而進行說明。
圖1所示之液滴噴出裝置200係例如使用顏料墨水作為墨水Q之噴墨式之彩色印表機。該液滴噴出裝置200具備:墨水噴出頭201,其噴出墨水Q;帽單元202,其防止墨水噴出頭201之噴嘴201a之堵塞;管203,其將帽單元202與液體吸收器100連接;滾子泵204,其將墨水Q自帽單元202輸送至液體吸收器100;及回收部205。
又,液滴噴出裝置200具備:控制部206,其對各部之作動進行控制;及報告部207,其根據來自控制部206之信號,報告注意或警告等。
墨水噴出頭201具有複數個朝下方噴出墨水Q之噴嘴201a。該墨水噴出頭201可一面相對於紙等記錄媒體進行移動,一面噴出墨水Q而實施印刷。
帽單元202係於墨水噴出頭201處於待機位置時,藉由滾子泵204之作動,對各噴嘴201a一起進行抽吸而防止噴嘴201a之堵塞。
管203係將經由帽單元202抽吸之墨水Q引導至液體吸收器100之管路。該管203具有可撓性。
滾子泵204配置於管203之中途,且具有滾子部204a、及於與滾子部204a之間夾持管203之中途之夾持部204b。藉由滾子部204a進行旋轉,經由管203使帽單元202產生抽吸力。而且,藉由滾子部204a持續旋轉,可將附著於噴嘴201a之墨水Q送出至回收部205。
回收部205回收利用滾子泵204送出之墨水Q。本實施形態中,使用液體吸收器100作為回收部205。墨水Q作為廢墨水由液體吸收器100吸收。
液體吸收器100具備:液體吸收體10,其包含圖3或圖4所示之纖維20、及可吸收液體之一例之墨水Q的圖3或圖4所示之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以及圖1及圖2所示之容器9,其收納液體吸收體10。其中,容器9具有:供給口91,其被供給墨水Q;收納部92,其與供給口91連通且收納液體吸收體10;流入部93,其於向收納部92供給墨水Q時,可供墨水Q之一部分流入;及連通部94,其使收納部92與流入部93連通。又,液體吸收器100進而具備檢測部7,該檢測部7設於流入部93,可檢測流入之墨水Q之液面。
液體吸收體10包含圖3或圖4所示之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係藉由吸收液體中之水分而使親水基解離,產生陰離子基之樹脂。此種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於乾燥下高分子之長鏈緊密纏繞,但若吸收液體中之水分,則親水基欲溶於水中而高分子鏈開始展開。藉此,可吸收大量液體。
另一方面,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根據液體中所含之溶質為電解質或非電解質,而呈現不同之吸收特性。例如於液體中所含之溶質為非電解質之情形時,不論該非電解質之濃度如何,液體之吸收量均呈現相對較高之值。因此,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對於包含非電解質之液體,不論該非電解質之濃度如何,均呈現良好之吸收特性。藉此,液體吸收器100中可回收並貯存足夠量之墨水Q。其結果,可長期回收並貯存定期產生之廢墨水,因此可使液滴噴出裝置200穩定地運轉。
相對於此,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對於包含電解質之液體,呈現隨著該電解質之濃度變高,而液體之吸收量下降之傾向。因此,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對於包含電解質之液體,無法吸收足夠量。
如以上所述,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係於欲吸收之液體之電解質濃度不同之情形時呈現不同吸收特性之樹脂。再者,作為包含非電解質之溶質之液體之一例,可列舉顏料墨水。另一方面,作為包含電解質之溶質之液體之一例,可列舉染料墨水。
基於該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吸收特性,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100如上所述,具備容器9,該容器9具有:收納部92,其收納有包含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液體吸收體10;及流入部93,其與收納部92連通,可供未由收納部92吸收之墨水Q之一部分流入。圖1及圖2所示之液體吸收器100中,一方面,於收納部92之空間之大部分填充有液體吸收體10,另一方面,流入部93成為空腔。而且,該等收納部92與流入部93經由連通部94而連通。
若自與收納部92連通之供給口91供給墨水Q,則該墨水Q首先與收納於收納部92之液體吸收體10接觸。本實施形態之液滴噴出裝置200係以使用顏料墨水作為前提,因此若墨水Q為顏料墨水,則由液體吸收體10良好地吸收。藉此,液體吸收器100可良好地發揮作為回收部205之功能。
又,因顏料墨水由液體吸收體10吸收,故顏料墨水不會流入至流入部93。再者,於供給有大量之顏料墨水之情形時,亦有向流入部93亦流入若干之情況,但其後,隨時間由液體吸收體10吸收,故而流入部93中之顏料墨水之液面快速下降。又,亦可測量自液滴噴出裝置200之墨水噴出頭201噴出之墨水Q之量,於液體吸收體10迎來吸收極限之前,使墨水Q之噴出停止。
此處,流入部93中設有監視墨水Q之液面之功能。具體而言,流入部93中,如上所述設有可檢測流入之墨水Q之液面之檢測部7。於使用顏料 墨水作為墨水Q之情形時,流入至流入部93之顏料墨水之量較少,故而液面幾乎不會上升至設有檢測部7之高度。因此,成為檢測部7中檢測出墨水Q之液面之次數或時間為零或非常少之結果。因此,可基於藉由此種檢測部7所得之液面之檢測結果,檢測出使用顏料墨水作為墨水Q。
相對於此,對使用染料墨水作為墨水Q之情形進行說明。染料墨水係液滴噴出裝置200中未設想使用之墨水。若誤使用染料墨水,則有輸出之畫質下降,或發生墨水噴出頭201之堵塞之虞。因此,於使用染料墨水之情形時,要求迅速將其檢測出並予以處理。
於使用染料墨水作為墨水Q之情形時,染料墨水亦首先與收納於收納部92之液體吸收體10接觸。然而,如上所述液體吸收體10中所包含之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對於作為電解質溶液之染料墨水不具有充分之吸收特性。因此,染料墨水雖滲透至液體吸收體10,但被吸收之量較少,故而蓄積於收納部92之底部。而且,若染料墨水之液面到達連通部94之高度,則染料墨水經由連通部94流入至流入部93。流入至流入部93之染料墨水之液面根據自供給口91供給至收納部92之染料墨水之量而緩緩上升。繼而,若流入部93中之染料墨水之液面高度到達檢測部7,則藉由檢測部7檢測出液面之存在。於此情形時,檢測部7中檢測出液面之次數或時間較使用顏料墨水之情形相對變多。即,染料墨水難以由液體吸收體10吸收,故而流入至流入部93之後,持續液面上升之狀態,於檢測部7之高度持續維持多次或長時間。因此,可基於此種檢測結果,檢測出使用染料墨水。此時,液滴噴出裝置200中,只要如後述般藉由報告部207將使用染料墨 水作為警告發出,或藉由控制部206使墨水噴出頭201中之染料墨水之噴出停止即可。藉此,可將液滴噴出裝置200破損或染料墨水自液體吸收器100溢出防患於未然。
再者,於使用顏料墨水之情形時,亦可有與上述同樣地於檢測部7中檢測出液面之次數或時間變多之情形。於此種情形時,間接地檢測出液體吸收體10無法充分吸收顏料墨水。即,雖使用顏料墨水,但大量之顏料墨水流入至流入部93,故而懷疑液體吸收體10之功能不全。此情形時,亦只要於液滴噴出裝置200中以停止墨水噴出頭201中之顏料墨水之噴出之方式控制作動即可。藉此,可將顏料墨水自液體吸收器100溢出防患於未然。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100,可吸收液體之一例之顏料墨水,並且針對電解質濃度互不相同之液體,具體而言例如針對顏料墨水與染料墨水,容易地檢測出使用哪一種類之墨水。
再者,液體吸收器100係對液滴噴出裝置200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其安裝狀態下如上所述用於墨水Q之吸收。因此,於根據自墨水噴出頭201噴出之墨水Q之量,判斷液體吸收體10達到吸收極限時,可將該液體吸收體10更換為新的液體吸收體10。再者,於判斷液體吸收體10達到吸收極限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例如利用報告部207等進行報告,而推薦進行液體吸收體10之更換。
又,液體吸收體10如上所述包含纖維20與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於對液體吸收體10供給墨水Q時,纖維20以暫時保持該墨水Q,其後送入至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方式發揮作用。藉此,纖維20發揮作為緩衝物之作用,故而作為液體吸收體10整體而言可使墨水Q之吸收特性提高。
作為纖維20,例如可列舉: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等合成樹脂纖維;纖維素纖維、角質纖維、絲蛋白纖維等天然樹脂纖維或其化學修飾物等;可將該等單獨或適當混合而使用,但較佳為以纖維素纖維為主,更佳為基本上全部為纖維素纖維。
纖維素為具有適宜之親水性之材料,因此於對液體吸收體10賦予墨水Q之情形時,可良好地吸取墨水Q,從而可快速脫離流動性尤其高之狀態,例如黏度為10mPa‧s以下之狀態,並且可將暫時吸取之墨水Q良好地送入至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其結果,作為液體吸收體10整體而言可使液體吸收特性成為尤其優異者。又,纖維素通常與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親和性較高,因此可使纖維20之表面更良好地擔載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又,纖維素纖維為可再生之天然素材,於各種纖維中亦廉價且容易獲得。例如,源自廢紙之纖維素纖維之成本相對較低,並且有助於環境負荷之減少。因此,纖維素纖維自液體吸收體10之生產成本之降低、穩定生產、環境負荷之減少等觀點而言亦有利。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纖維素纖維,只要為以作為化合物之纖維素即狹義之纖維素為主成分且呈纖維狀者即可,亦可除纖維素以外,包含 半纖維素、木質素。又,纖維20彼此亦可經由未圖示之黏合劑而相互接合。
纖維20之平均長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1mm以上7.0mm以下,更佳為0.1mm以上5.0mm以下,進而較佳為0.2mm以上3.0mm以下。纖維20之平均直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05mm以上2.00mm以下,更佳為0.10mm以上1.00mm以下。
纖維20之平均縱橫比,即平均長度相對於平均直徑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0以上1000以下,更佳為15以上500以下。
藉由成為如上所示之數值範圍,可更良好地進行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擔載、或利用纖維之液體之保持、液體向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送入,從而可使作為小片1整體之液體吸收特性成為更優異者。
再者,纖維20之平均長度及平均直徑分別為100根以上之纖維20之長度之平均值及直徑之平均值。
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只要為於吸水時具有陰離子基之樹脂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羧甲基纖維素、聚丙烯酸、聚丙烯醯胺、澱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澱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之水解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異丁烯與順丁烯二酸之共聚物等、丙烯腈共聚物或丙烯醯胺共聚物之水解物、聚環氧乙烷、聚磺酸系化合物、聚麩胺酸、或該等 之鹽或中和物、交聯物等。此處,所謂吸水性係指具有親水性且保持水分之功能。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中,吸水便凝膠化者較多。
其中,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亦較佳為於側鏈具有親水基之樹脂。作為親水基,例如可列舉羧基、磺酸基、磷酸基、膦酸基之類的酸基等。
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尤佳為於側鏈具有羧基之樹脂。
作為構成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含羧基之單元,例如可列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丁烯酸、反丁烯二酸、己二烯酸、桂皮酸或該等之酐、鹽等單體衍生者。
於包含側鏈具有酸基之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情形時,該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中所含之酸基中經中和而形成鹽者之比率較佳為30mol%以上100mol%以下,更佳為50mol%以上95mol%以下,進而較佳為60mol%以上90mol%以下,最佳為70mol%以上80mol%以下。藉此,可使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對墨水Q之吸收性成為更優異者。
中和之鹽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鈉鹽、鉀鹽、鋰鹽等鹼金屬鹽,氨等含氮鹼性物之鹽等,較佳為鈉鹽。藉此,可使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對墨水Q之吸收性成為更優異者。
於側鏈具有酸基之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因於墨水Q之吸收時發生酸 基彼此之靜電排斥,從而吸收速度變快,故較佳。又,若酸基經中和,則藉由滲透壓而墨水Q易吸收於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內部。
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亦可具有不含有酸基之構成單元,作為此種構成單元,例如可列舉親水性之構成單元、疏水性之構成單元、成為聚合性交聯劑之構成單元等。
作為上述親水性之構成單元,例如可列舉自如下非離子性化合物衍生之構成單元等: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正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啶酮、N-丙烯醯基哌啶、N-丙烯醯基吡咯啶等。再者,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上述疏水性之構成單元,例如可列舉自(甲基)丙烯腈、苯乙烯、氯乙烯、丁二烯、異丁烯、乙烯、丙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化合物衍生之構成單元等。
作為上述成為聚合性交聯劑之構成單元,例如可列舉自如下者衍生之構成單元等: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烯丙醚、三羥甲基 丙烷三丙烯酸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烯丙醚、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單硬脂酸酯、雙酚二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二丙烯酸酯、四烯丙氧基乙烷、二烯丙氧基乙酸鹽等。
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較佳為含有聚丙烯酸鹽共聚物或聚丙烯酸聚合交聯物。藉此,有例如對墨水Q之吸收性提高,或抑制製造成本等優點。
作為聚丙烯酸聚合交聯物,較佳為具有羧基之構成單元佔據構成分子鏈之全部構成單元之比率為50mol%以上者,更佳為80mol%以上者,進而較佳為90mol%以上者。若含有羧基之構成單元之比率過少,則有難以使墨水Q之吸收性能成為足夠優異者之可能性。
聚丙烯酸聚合交聯物中之羧基較佳為一部分經中和,即經部分中和而形成鹽。於聚丙烯酸聚合交聯物中之全部羧基中經中和者佔據之比率較佳為30mol%以上99mol%以下,更佳為50mol%以上99mol%以下,進而較佳為70mol%以上99mol%以下。
又,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亦可具有利用上述聚合性交聯劑以外之交聯劑交聯而成之結構。
於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為具有酸基之樹脂之情形時,作為該交聯劑,例如可良好地使用具有複數個會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化合物。
於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為具有會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樹脂之情形時,作為該交聯劑,可良好地使用在分子內具有複數個會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化合物。
作為具有複數個會與酸基反應之官能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縮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等縮水甘油醚化合物;(聚)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聚氧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多元醇類;乙二胺、二乙二胺、聚伸乙基亞胺、己二胺等多元胺類等。又,鋅、鈣、鎂、鋁等多價離子類等亦會與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所具有之酸基反應而發揮作為交聯劑之功能,故而可良好地使用。
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可呈例如鱗片狀、針狀、纖維狀、粒子狀等任意形狀,較佳為呈粒子狀。於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呈粒子狀之情形時,可容易地確保墨水Q之滲透性。又,可使纖維20良好地擔載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再者,上述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0μm以上800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上600μm以下,進而較佳為25μm以上500μm以下。
又,液體吸收體10亦可包含上述以外之成分。作為此種成分,例如可列舉:界面活性劑,潤滑劑,消泡劑,填料,抗黏連劑,紫外線吸收劑,顏料、染料等著色劑,阻燃劑,流動性改善劑等。
液體吸收體10只要包含上述纖維20與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則其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作為一例可列舉小片狀、薄片狀、棉狀等形狀。又,亦可為於包含纖維20之薄片狀之纖維基材彼此之間夾著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的所謂三明治狀者。
其中,液體吸收體10尤佳為如圖3所示具備複數片於含有纖維20之纖維基材中含浸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而成之小片1的小片集合體。藉由粉碎機將薄片粉碎而成之粉碎物為該小片集合體之一例。圖3中,作為一例,圖示出液體吸收體10中所包含之2片小片1。小片集合體中所包含之複數片小片1可如圖3所示為彼此相同之構成,亦可為互不相同之構成。
圖3所示之小片1為具備互為正反關係之2個主面之板體。藉由使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含浸於纖維20彼此結合而成之纖維基材中之後,視需要裁斷(粗碎)成小片狀,而獲得作為裁斷片(粗碎片)之小片1。作為此種小片1之集合體之液體吸收體10可使其形狀自由變化。因此,收納部92中可容易地收納所需量之液體吸收體10,並且可容易地進行例如鬆密度之調整。其結果,液體吸收體10中可防止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再者,於呈上述三明治狀之情形時,該小片1亦較佳為具備互為正反關係之2個主面之板狀,此情形時之薄片狀之纖維基材之積層片數只要為2片以上,則並無特別限定。再者,所謂互為正反關係之2個主面係指分別面向小片1之外部空間之面,例如圖3所示之小片1之正面(第1主面)與作為 其相反側之主面之背面(第2主面)。
小片1之長軸之長度,即主面中可取之最大長度根據容器9之形狀或大小等而適當設定,例如較佳為0.5mm以上500mm以下,更佳為1mm以上100mm以下,進而較佳為2mm以上30mm以下。
又,小片1之短軸之長度,即主面中與長軸正交之方向上之最大長度根據容器9之形狀或大小等而適當設定,例如較佳為0.1mm以上100mm以下,更佳為0.3mm以上50mm以下,進而較佳為1mm以上20mm以下。
又,小片1之長軸與短軸之縱橫比,即長軸之長度相對於短軸之長度之比較佳為1.0以上200以下,更佳為1.0以上30以下。
又,小片1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0.05m以上2mm以下,更佳為0.1mm以上1mm以下。
另一方面,小片1較佳為滿足以下之3個要素A、B、C。
A:於將25℃下之電解質濃度未達1質量%之液體設為低濃度液體時,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中所吸收之低濃度液體之質量[g]相對於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質量[g]之比率為20以上600以下
B:於將25℃下之電解質濃度為1質量%以上之液體設為高濃度液體時,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中所吸收之高濃度液體之質量[g]相對於陰離 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質量[g]之比率為10以上且未達20
C:小片1於將吸收了高濃度液體時之主面之面積設為a[mm2]、將主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厚度設為b[mm]時,滿足a1/2/b>5及0.01≦b≦10.00之關係
滿足此種3個要素A、B、C之小片1之主面呈細長之形狀,且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為如下樹脂:一方面,對於電解質濃度較低之低濃度液體呈現較高吸收特性,另一方面,對於電解質濃度較高之高濃度液體,吸收特性較低。因此,該小片1藉由活用其形狀,利用纖維20及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依序進行吸收,而可提高墨水Q之吸收效率,並且可利用低濃度液體與高濃度液體之間的吸收特性之明顯差異,使染料墨水快速地流入至流入部93。其結果,於使用染料墨水,即意料外之種類之墨水Q之情形時,亦可於液體吸收器100之檢測部7快速地檢測出使用該墨水。再者,可掌握到低濃度液體之定位為以顏料墨水作為一例之電解質濃度較低之液體之標準,高濃度液體之定位為以染料墨水作為一例之電解質濃度較高之液體之標準。
再者,要素A之比率較佳為設為30以上550以下,更佳為設為50以上500以下。
又,要素C之關係較佳為設為a1/2/b>7及0.05≦b≦8.00。
再者,上述說明中,對液體吸收體10具有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之 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只要為根據液體中所含之溶質為電解質或非電解質而呈現不同吸收特性之吸水性樹脂,則並不限定於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例如亦可代替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而使用其他吸水性樹脂。但就獲得之容易度或成本等觀點,或者吸收特性之差異較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
又,如上所述之小片集合體為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性材料。即,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性材料係具備複數片於含有纖維20之纖維基材中含浸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30而成之小片1的小片集合體。而且,該小片集合體根據要吸收之液體之電解質濃度而具有不同吸收特性。
此種液體吸收性材料藉由用作例如液體吸收器100所具備之液體吸收體10,而可根據吸收特性之差異,對電解質濃度不同之液體呈現不同行為。因此,利用此種行為之差異,可容易地實現可進行墨水種類之檢測之液體吸收器100。
進而,此種小片集合體中所包含之小片1如上所述呈板狀,該板狀至少具備第1主面及朝向與第1主面相反之側之第2主面,且具有露出於外部之主面。
作為此種小片集合體之液體吸收性材料由於成為可使其形狀自由變化者,故而可於例如上述收納部92中容易地收納所需量之液體吸收體10(液體吸收性材料),並且可容易地進行例如鬆密度之調整。其結果,可 於液體吸收體10中防止墨水Q之吸收特性產生不均。
其次,對容器9進行說明。
容器9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供給口91、收納部92、流入部93及連通部94。又,容器9中,設有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其上部開口部97之蓋體8。
容器9為具有底部901與自底部901朝上方立設之4個側壁部902之箱體。而且,由底部901與4個側壁部902所包圍之空間進而由內壁903分割成收納部92與流入部93之2個部分。又,於蓋體8設有在厚度方向貫通之貫通孔,該貫通孔成為用於供給墨水Q之供給口91。供給口91設於與收納部92對應之位置。
此種容器9之自鉛直方向觀察時之形狀可為任意形狀,例如可為四邊形、六邊形之類的多邊形,可為圓形、橢圓形、長圓形之類的圓形,亦可為異形狀。
又,於內壁903,在下方設有貫通孔,該貫通孔成為連通部94。即,連通部94設於收納部92之鉛直方向之下部與流入部93之鉛直方向之下部之間。而且,收納部92與流入部93藉由連通部94而連通。
藉由在此種位置設置連通部94,可將收納部92中未完全吸收於液體吸收體10之墨水Q以更短時間導向連通部94,進而流入至流入部93。藉此,於後述之檢測部7中,可更快速地進行墨水Q為顏料墨水或染料墨水 之檢測。
再者,所謂收納部92之鉛直方向之下部,係指收納部92之鉛直方向上之全長中距下端為20%以下之部分。同樣地,流入部93之鉛直方向之下部亦係指流入部93之鉛直方向上之全長中距下端為20%以下之部分。
又,連通部94亦可不僅設於內壁903之下方,亦設於上方。
連通部94之橫截面形狀,即在垂直於內壁903之厚度方向之面切斷時之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圓形,可為四邊形,亦可為除此以外之形狀。但就使收納於收納部92之液體吸收體10之小片1不會通過連通部94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圓形。又,連通部94亦可如篩網構造或狹縫構造般由微小之貫通孔之集合體構成。
連通部94之橫截面中最長之內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1mm以上且未達小片1之主面中最短之邊之長度。藉由如此設定連通部94之內徑,可使連通部94中之流通阻力充分下降,並且可防止液體吸收體10中所包含之小片1意外地進入至連通部94內。藉此,可將流入部93之內部維持為空腔之狀態而不容許小片1之侵入,從而可更準確地利用檢測部7進行液面之檢測。
又,流入部93之容積較佳為較收納部92之容積小。具體而言,流入部93之容積相對於收納部92之容積之比率較佳為0.01%以上10.0%以下,更佳為0.05%以上8.0%以下。藉此,可確保收納於收納部92之液體吸收體 10之體積足夠多,並且可增大流入至流入部93之墨水Q之液面之移位幅度。因此,可實現謀求能吸收之墨水Q之量之增大,並且檢測部7之液面移位之檢測精度優異之液體吸收器100。
又,如上所述於收納部92收納有液體吸收體10,於將收納部92之容積設為V1、吸收墨水Q前之液體吸收體10之表觀體積設為V2時,V1與V2之比V2/V1較佳為0.1以上0.7以下,更佳為0.2以上0.7以下。藉此,收納部92內,於液體吸收體10之上側產生空隙96。液體吸收體10於吸收墨水Q後暫時膨脹,此時可於該空隙96暫時儲存墨水Q。因此,空隙96成為於液體吸收體10吸收墨水Q時之緩衝物。藉此,液體吸收體10可充分吸收墨水Q。
又,本實施形態之容器9設為硬質者,即,即便對容器9作用內壓或外力,容積亦不會發生10%以上之變化者。藉此,即便對容器9作用內壓或外力,變形亦得以抑制。其結果,液滴噴出裝置200內之容器9之設置狀態穩定,液體吸收體10可穩定地吸收墨水Q。
容器9只要由不讓墨水Q透過之材料構成,則其構成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此種容器9之構成材料,例如可使用環狀聚烯烴或聚碳酸酯等之類的各種樹脂材料。又,容器9之構成材料除上述各種樹脂材料以外,可使用例如鋁或不鏽鋼等之類的各種金屬材料。
再者,容器9並不限定於硬質者,亦可為具有可撓性者,即於對容器 9作用內壓或外力之情形時容積發生10%以上之變化者。
又,容器9可為具有內部視認性之透明者或不透明者之任一者,較佳為容器9及後述之蓋體8之至少一部分具有內部視認性者。
另一方面,蓋體8如圖1及圖2所示般呈板狀,且嵌合於容器9之上部開口部97。藉由該嵌合,例如於墨水Q自管203排出且落下時,即便碰撞到液體吸收體10而濺起之情形時,亦可防止該墨水Q向外側飛散。因此,可防止墨水Q附著於液體吸收器100之周邊而造成污染。
再者,即便於設有蓋體8之情形時,亦確保收納部92及流入部93與外部之通氣性。藉此,可使墨水Q自收納部92向流入部93順利地流入。
又,蓋體8視需要設置即可,亦可省略。於此情形時,容器9之上表面開放,上部開口部97中對應於收納部92之部分成為上述供給口91。
在設於蓋體8之中央部之供給口91連接有管203。此時,管203之排出口203a朝向鉛直下方。再者,供給口91亦可自蓋體8之中央部偏移,管203之排出口203a亦可朝向鉛直下方以外之方向。
又,蓋體8可具有吸收墨水Q之吸收性,亦可具有排斥墨水Q之斥液性。
蓋體8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1mm以上20mm以下,更佳為8mm以上10mm以下。再者,蓋體8並不限定於呈此種數值範圍之板狀者,亦可呈較其薄之膜狀。於此情形時,作為蓋體8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設為10μm以上且未達1mm。
又,蓋體8亦可視需要具有水蒸氣透過性。藉此,可使自吸收之墨水Q蒸發之水分向外側透過。因此,可確保液體吸收體10可吸收墨水Q之量更多。
於此情形時,蓋體8之水蒸氣透過度較佳為1.0g/m2‧天(40℃‧90%RH)以上5000g/m2‧天(40℃‧90%RH)以下,更佳為2.0g/m2‧天(40℃‧90%RH)以上2000g/m2‧天(40℃‧90%RH)以下。藉此,可更確實地發揮上述效果。
作為此種容器9及蓋體8之構成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良好地使用各種樹脂材料。作為樹脂材料,可列舉各種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性樹脂等各種硬化性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戊烯-1),離子聚合物,丙烯酸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樹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樹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醯亞胺,聚縮醛(POM),聚苯醚,聚碸,聚醚碸,聚苯硫 醚,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此外可列舉氟系樹脂,環氧樹脂,酚樹脂,尿素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矽氧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等,或以該等為主之共聚物、摻合物、聚合物合金等,可使用該等中之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檢測部7設於容器9之流入部93。檢測部7如上所述檢測流入至流入部93之墨水Q之液面之存在。利用檢測部7之液面之檢測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進行電性檢測之方法、進行光學檢測之方法、進行熱檢測之方法、進行機械檢測之方法等。
其中,本實施形態之檢測部7具備一對電極711、712、IC晶片72、及將電極711、712與IC晶片72電性連接之配線73,且對作為液體之墨水Q進行電性檢測。具體而言,於IC晶片72測定電極711、712間流通之電流值或電極711、712間之電阻值。墨水Q由於導電性較空氣高,故而IC晶片72中,例如於電流值為特定值以上或電阻值未達特定值之情形時,判斷於電極711、712間檢測出墨水Q,另一方面,於電流值未達特定值或電阻值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判斷電極711、712間未檢測出墨水Q。即,IC晶片72具有測定電流值或電阻值之功能、及基於其測定結果判斷是否檢測出墨水Q之功能。
又,IC晶片72經由配線208而與上述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控制部206電性連接。於檢測部7中檢測出墨水Q之情形時,控制部206中可推定墨水Q為染料墨水,另一方面,於未檢測出墨水Q之情形時,可推定墨水Q為 顏料墨水。
根據此種電性檢測方法,可更容易地檢測墨水Q之種類。又,由於檢測部7之構成相對簡單,故而亦有易於謀求液體吸收器100之小型化之優點。
再者,圖1及圖2所示之電極711、712分別設於流入部93內,但只要可實現電極711、712與墨水Q之接觸,則電極711、712亦可成為側壁部902之一部分。又,電極711、712亦可設於側壁部902外,且能經由貫通側壁部902之貫通孔而接觸墨水Q。
又,圖1及圖2所示之IC晶片72設於側壁部902外,但亦可成為側壁部902之一部分。
又,IC晶片72經由配線208而與上述控制部206連接,但例如IC晶片72之接點與配線208之間、或配線208彼此之間亦可自如地斷開/連接。藉此,在對於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本體側安裝有容器9及附屬於其之檢測部7之情形時,可使檢測部7與控制部206導通,另一方面,於自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本體側卸除容器9及檢測部7之情形時,可使檢測部7與控制部206絕緣。其結果,液體吸收器100可進行更換。
再者,IC晶片72視需要設置即可,亦可省略。於此情形時,只要於容器9設置電極711、712,另一方面,於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本體側設置 IC晶片72即可。而且,電極711、712與IC晶片72之間只要裝卸自如即可。
又,作為利用檢測部7之液面之檢測方法,亦可列舉如上所述進行電性檢測之方法以外之方法。
其中,關於進行光學檢測之方法在下文進行敍述。又,作為進行熱檢測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檢測溫度變化而檢測墨水Q之有無之方法。進而,作為進行機械檢測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具備浮球且檢測伴隨液面之上升而浮球被上推之方法、或具備壓力計且檢測伴隨液面之上升而壓力上升之方法。
又,越使流入部93中之檢測部7之位置靠近下方,越可更早地檢測出墨水Q流入至流入部93,另一方面,越使流入部93中之檢測部7之位置靠近上方,越可推遲檢測出。因此,只要基於該觀點,適當設定流入部93中之檢測部7之位置即可。
作為一例,流入部93中之檢測部7之位置較佳為流入部93之鉛直方向上之全長中距下端為70%以下之位置,更佳為1%以上60%以下之位置,進而較佳為5%以上50%以下之位置。藉由將檢測部7之位置設定於上述範圍內,可防止過早檢測出墨水Q之液面,並且可於墨水Q溢出前檢測出墨水Q之液面上升。藉此,不會過度檢測出使用顏料墨水之情形時亦可能產生之程度之液面上升,而易於選擇性地檢測出使用染料墨水之情形時產生 之液面上升。其結果,液滴噴出裝置200中,可防止使用顏料墨水之情形時之無用警告之發出或作動之停止,並且能以較高概率檢測出使用染料墨水。
另一方面,墨水Q之液面之上升速度根據墨水Q與液體吸收體10之相互作用亦有所不同,因此亦可預先經由實驗等而決定檢測部7之位置。例如,將上述低濃度液體與高濃度液體分別以收納部92之容積之30%之量且以1cc/小時之速度自供給口91進行供給。而且,將較於供給結束之時間點低濃度液體之液面到達之高度高且為高濃度液體之液面到達之高度以下的範圍定為檢測部7之位置。若如此,則不會檢測出使用低濃度液體之一例之顏料墨水之情形時亦可能產生之程度之液面上升,而能以更高概率檢測出使用高濃度液體之一例之染料墨水之情形時產生之液面上升。
其次,對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進行說明。
圖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圖5所示之液體吸收器100之控制方法具有:步驟S1,其係取得藉由檢測部7檢測出之作為液體之墨水Q之液面高度超過基準值的次數或時間之資料;及步驟S2,其係基於資料判斷墨水Q之種類。以下,對各步驟進行說明。
首先,若自供給口91供給墨水Q,則墨水Q經過收納部92及連通部94 而流入至流入部93。檢測部7中,將於電極711、712取得之電流值或電阻值之變化輸出至IC晶片72。而且,IC晶片72中,基於電流值或電阻值變化時之變化次數或變化持續之時間,作為檢測出墨水Q之次數或時間進行記錄。即,取得認為墨水Q之液面高度超過基準值之次數或時間之資料。該資料作為例如自液體吸收器100之使用開始起之累積次數或累積時間之資料予以記錄。
其次,IC晶片72中,基於取得之資料判斷墨水Q之種類。具體而言,例如將取得之資料與預先記憶之累積次數或累積時間之閾值進行比較。而且,於取得之資料為閾值以上之情形時,判斷墨水Q為染料墨水。另一方面,於取得之資料未達閾值之情形時,判斷墨水Q為顏料墨水。
再者,次數或時間之閾值亦可事後進行變更。又,記錄於IC晶片72之資料亦可進行重設。
根據如上所述之液體吸收器100之控制方法,可針對電解質濃度互不相同之液體,具體而言例如顏料墨水與染料墨水,容易地檢測出使用哪一種類之墨水。
其後,判斷之結果可輸出至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控制部206,亦可記憶於IC晶片72。圖5中,除液體吸收器100之控制方法以外,亦針對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控制部206之控制內容進行了圖示。即,圖5中圖示出將判斷結果輸出至控制部206,亦活用於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控制之例。
於判斷墨水Q為染料墨水之情形時,控制部206中視需要將墨水噴出頭201中之染料墨水之噴出停止,或者利用報告部207將使用染料墨水作為警告予以發出。藉此,可將液滴噴出裝置200破損或染料墨水自液體吸收器100溢出防患於未然。
再者,於判斷墨水Q為染料墨水之情形時,首先,作為最初之階段,如圖5所示之步驟S3般發出警告。其後,於即便經過特定時間,亦持續取得判斷為染料墨水之資料之情形時,作為下一階段,如圖5所示之步驟S4般停止墨水噴出頭201中之墨水Q之噴出。亦可利用此種階段性步驟控制液滴噴出裝置200。
再者,特定時間可為預先記憶於控制部206中之時間,亦可為能事後進行變更之時間。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進行說明。
圖6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使用狀態之局部垂直剖視圖。
以下,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針對同樣之事項省略其說明。再者,圖6中針對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構成附上同一符號。
第2實施形態除檢測部7之構成不同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檢測部7具備電極711、712及IC晶片72,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檢測部7設於側壁部902,且具備對液體之一例之墨水Q之液面進行光學檢測的窗76。該窗76具有透光性,可視認自容器9之外部流入至流入部93之墨水Q之液面。根據此種光學檢測方法,檢測部7之構成相對較簡單,因此可容易地謀求液體吸收器100之小型化。又,於自窗76對液面進行光學檢測時,無須使其檢測構件與窗76物理接觸。因此,可容易地進行自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本體側裝卸容器9及附屬於其之檢測部7之作業。
再者,窗76亦具備作為側壁部902之一部分之功能,且以與側壁部902之間維持液密性之方式設置。藉此,防止墨水Q自流入部93之洩漏。
又,圖6所示之液滴噴出裝置200具備設於與窗76對向之位置之光電感測器209。該光電感測器209藉由對窗76照射光且測定反射光之光量,而光學檢測墨水Q是否越過窗76存在。具體而言,若自光電感測器209經由窗76對流入部93之內部照射光,則於流入部93中存在墨水Q之情形時,經墨水Q反射之光再次經由窗76而到達光電感測器209。另一方面,於流入部93中不存在墨水Q之情形時,經流入部93之內壁反射之光到達光電感測器209。此時,反射面處之反射率根據反射面之構成材料或表面狀態而不同。即,根據經墨水Q反射或經流入部93之內壁反射,反射光之光量不同。因此,藉由在光電感測器209測定並比較所接受之光之光量,可判斷墨水Q之有無。
又,亦可不根據受光量,而根據反射面之顏色判斷墨水Q之有無。由於墨水Q通常為廢墨水,故而呈現黑色之情形較多。因此,亦可自光電感測器209照射紅、藍、綠之3色之光,利用光電感測器209測定經墨水Q反射之光之顏色,即比色值。藉由預先將流入部93之內壁之顏色設為黑色以外,經墨水Q反射之光之比色值與經流入部93之內壁反射之光之比色值會產生差。亦可如此根據比色值判斷墨水Q之有無。
再者,光電感測器209如圖6所示與控制部206電性連接。因此,亦可利用控制部206,基於由光電感測器209所得之檢測結果,例如停止墨水噴出頭201中之染料墨水之噴出,或者利用報告部207將使用染料墨水作為警告予以發出。
又,本實施形態中,於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本體側而非於液體吸收器100設有光電感測器209,但亦可將光電感測器209內置於液體吸收器100。於此情形時,只要與光電感測器209一併搭載IC晶片,利用液體吸收器100進行判斷墨水Q之種類之處理,並且輸出判斷結果即可。
又,圖6所示之光電感測器209為所謂反射型之感測器,但亦可為包含投光器與受光器之透過型之感測器。於此情形時,只要隔著容器9之流入部93而於側壁部902之2個部位分別設置窗76即可。而且,只要使投光器對向於一窗76,使受光器對向於另一窗76即可。藉此,可檢測透過流入部93之光之光量變化,故而可與上述同樣地進行基於受光量或比色值之 墨水Q之有無之檢測。
再者,亦可代替光電感測器209而使用攝像感測器、光電二極體等。
如上所述之第2實施形態中,亦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進行說明。
圖7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概念圖。再者,圖7係用於說明檢測部7之概念之圖,為便於說明,未考慮容器9與檢測部7之位置關係。
以下,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針對同樣之事項省略其說明。再者,圖7中針對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構成附上同一符號。
第3實施形態除檢測部7之構成不同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圖7所示之檢測部7具備輸入輸出部74、終端部75、將該等電性連接之2根導線761、762、及IC晶片72。
輸入輸出部74連接於2根導線761、762各自之一端。而且,自輸入輸出部74之輸出部經由一導線761朝向終端部75輸出脈衝信號。於經由另一導線762回傳有脈衝信號之情形時,輸入至輸入輸出部74之輸入部。而 且,輸入輸出部74中具有如下功能:測定輸入至輸入部之脈衝信號之電壓,並且與預先記憶之閾值進行比較。再者,輸入輸出部74例如設於流入部93之外部。
另一方面,終端部75連接於2根導線761、762之另一端彼此之間。而且,輸入至一導線761之脈衝信號於終端部75衰減,而不會輸出至另一導線762。即,終端部75具有阻斷脈衝信號之功能。再者,終端部75例如設於流入部93之外部,但亦可設於內部。
又,2根導線761、762均例如以如下方式敷設,即貫通側壁部902且通過流入部93之內部後,再次貫通側壁部902。2根導線761、762中至少位於流入部93之內部之部分未實施被覆等。因此,於流入至流入部93之墨水Q同時接觸2根導線761、762之雙方之情形時,導線761、762間短路。另一方面,導線761、762彼此隔開,於墨水Q未同時接觸之情形時不會短路。
如上所述之檢測部7中,於墨水Q未到達其高度之情形時,即於墨水Q未接觸2根導線761、762之情形時,導線761、762間不會短路。因此,自輸入輸出部74輸出之脈衝信號被終端部75阻斷,而不會回傳至輸入輸出部74。
另一方面,於墨水Q到達檢測部7之高度之情形時,即於墨水Q接觸2根導線761、762之情形時,導線761、762間短路。因此,自輸入輸出部 74輸出之脈衝信號經由因墨水Q產生之短路部而回傳至輸入輸出部74。
如此,基於回傳至輸入輸出部74之脈衝信號之有無,可檢測墨水Q之存在,進而可推定墨水Q之種類。
如上所述之第3實施形態中,亦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再者,圖7所示之檢測部7亦可進而具有檢測導線761、762之斷線之功能。於2根導線761、762之至少一者斷線之情形時,脈衝信號亦不會回傳至輸入輸出部74。若如此則有僅利用脈衝信號之接收結果無法判斷是未檢測出墨水Q或是已斷線之問題。
因此,藉由對圖7所示之檢測部7賦予檢測導線761、762之斷線之功能,可謀求液體吸收器100之可靠性之提高。具體而言,圖7所示之檢測部7具有如下功能:定期設置不輸出脈衝信號之時段,於該時段輸出直流信號。而且,終端部75具有如下功能:一方面如上所述阻斷脈衝信號,另一方面使直流信號通過。
若如此,則於2根導線761、762均正常之情形時,即於導線761、762均未斷線之情形時,自輸入輸出部74輸出之直流信號經由終端部75而回傳至輸入輸出部74。
另一方面,於2根導線761、762之任一者斷線之情形時,自輸入輸出部74輸出之直流信號於斷線部被截斷,而不會回傳至輸入輸出部74。
如此,可基於回傳至輸入輸出部74之直流信號之有無,檢測導線761、762之斷線。其結果,可謀求液體吸收器100之可靠性之提高。
再者,關於斷線之檢測結果,可視需要輸出至液滴噴出裝置200之控制部206,亦可記憶於IC晶片72。控制部206中視需要停止墨水噴出頭201中之墨水Q之噴出,或者利用報告部207將導線761、762之斷線作為警告予以發出。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進行說明。
圖8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液體吸收器之使用狀態之局部垂直剖視圖。
以下,對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針對同樣之事項省略其說明。再者,圖8中對於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構成附上同一符號。
第4實施形態除容器9之構成不同以外,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
圖8所示之容器9省略內壁903,取而代之具有設於側壁部902之外側之管體95。又,於側壁部902,在下方及上方之雙方設有貫通孔。而且,下方之貫通孔成為將收納部92與管體95連通之連通部941。又,上方之貫通孔成為將收納部92與管體95連通之連通部942。即,管體95之一端部連 接於連通部941,另一端部連接於連通部942。因此,管體95之內部空間具有與上述流入部93同樣之功能。
另一方面,管體95具有透光性。故而,管體95可視認自容器9之外部流入至管體95之內部之墨水Q的液面。因此,管體95其整體成為上述窗76。再者,亦可僅管體95之一部分具有透光性,其餘部分不具有透光性。於此情形時,其一部分成為窗76。
如上所述之第4實施形態中,亦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
以上,基於圖示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之液體吸收器、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及液體吸收性材料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顏料墨水及染料墨水作為電解質濃度互不相同之液體,且具備可檢測出供給有其中哪一種之功能,但電解質濃度互不相同之液體並不限定於此種墨水,亦可為其他液體。又,液體吸收器之各部之構成亦可替換為具有同樣功能之任意構成者。又,本發明中亦可附加其他任意之構成物。又,亦可將各實施形態適當組合。
7:檢測部
8:蓋體
9:容器
10:液體吸收體
72:IC晶片
73:配線
91:供給口
92:收納部
93:流入部
94:連通部
96:空隙
97:上部開口部
100:液體吸收器
200:液滴噴出裝置
201:墨水噴出頭
201a:噴嘴
202:帽單元
203:管
203a:排出口
204:滾子泵
204a:滾子部
204b:夾持部
205:回收部
206:控制部
207:報告部
208:配線
711:電極
712:電極
901:底部
902:側壁部
903:內壁
Q:墨水

Claims (9)

  1. 一種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液體吸收器具備:液體吸收體,其包含纖維與可吸收液體之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容器,其具有被供給上述液體之供給口、與上述供給口連通且收納上述液體吸收體之收納部、於向上述收納部供給上述液體時可供上述液體之一部分流入之流入部、及使上述收納部與上述流入部連通之連通部;以及檢測部,其設於上述流入部,可檢測流入之上述液體之液面;且上述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取得藉由檢測部檢測出之液體之液面之高度超過基準值的次數或時間之資料;及基於上述資料判斷上述液體之種類。
  2. 如請求項1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連通部設於上述收納部之鉛直方向之下部與上述流入部之鉛直方向之下部之間。
  3.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檢測部具備對上述液體之液面進行電性檢測之電極。
  4.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檢測部具備對上述液體之液面進行光學檢測之窗。
  5.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液體吸收體係具備複數片於含有上述纖維之纖維基材中含浸上述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而成之小片的小片集合體,且上述小片呈具有互為正反關係之2個主面之板狀。
  6. 如請求項5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小片滿足以下之3個要素A、B、C:A:於將25℃下之電解質濃度未達1質量%之上述液體設為低濃度液體時,上述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中所吸收之上述低濃度液體之質量[g]相對於上述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之質量[g]之比率為20以上600以下;B:於將25℃下之電解質濃度為1質量%以上之上述液體設為高濃度液體時,上述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中所吸收之上述高濃度液體之質量[g]相對於上述陰離子系吸水性樹脂之質量[g]之比率為10以上且未達20;C:上述小片於將吸收了上述高濃度液體時之上述主面之面積設為a[mm2]、將上述主面之法線方向上之厚度設為b[mm]時,滿足a1/2/b>5及0.01≦b≦10.00之關係。
  7. 如請求項5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連通部之橫截面中最長之內徑為0.1mm以上且未達上述小片之上述主面中最短之邊之長度。
  8.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纖維為纖維素纖維。
  9. 如請求項1或2之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流入部之容積相對於上述收納部之容積之比率為0.01%以上10.0%以下。
TW108142670A 2018-11-28 2019-11-25 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 TWI719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2222A JP7151422B2 (ja) 2018-11-28 2018-11-28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吸収器の制御方法
JP2018-222222 2018-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718A TW202019718A (zh) 2020-06-01
TWI719726B true TWI719726B (zh) 2021-02-21

Family

ID=70770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2670A TWI719726B (zh) 2018-11-28 2019-11-25 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2664B2 (zh)
JP (1) JP7151422B2 (zh)
CN (1) CN111231518B (zh)
TW (1) TWI719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71595A (ja) * 2018-03-27 2019-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体
JP7206958B2 (ja) * 2019-01-28 2023-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1688355B (zh) * 2019-03-15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703202B (zh) * 2019-03-18 2021-10-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WO2023069084A1 (en) * 2021-10-20 2023-04-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fluid leakage monitor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9742A (en) * 1993-05-13 2000-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head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WO2004096558A1 (en) * 2003-04-25 2004-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employing ink cartrid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k cartridge
TW201318880A (zh) * 2011-10-28 2013-05-1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材料收容體、標籤及印刷裝置
CN103895354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液体吸收罐、电子设备
CN106985538A (zh) * 2015-11-27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7345A (en) * 1991-08-12 1992-09-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High efficiency absorbent articles for incontinence management
IT1267184B1 (it) * 1994-12-06 1997-01-28 P & G Spa Materiale assorbente, ad esempio del tipo superassorbente, e relativo impiego.
US7789482B2 (en) * 2005-03-22 2010-09-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ink liquid absorber and inkjet-type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213467A (ja) * 2007-02-09 2008-09-18 Oji Paper Co Ltd インク吸収体
JP5047876B2 (ja) * 2008-05-14 2012-10-10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吸収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2157993A (ja) * 2011-01-31 2012-08-2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液滴噴射装置
US9039135B2 (en) 2012-08-22 2015-05-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absorbent and printer
JP6064436B2 (ja) 2012-08-22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217082B2 (ja) * 2012-12-26 2017-10-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155948B2 (ja) * 2013-08-08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077731A (ja) * 2013-10-17 2015-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装置および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15217628A (ja) * 2014-05-20 2015-1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50557A (ja) * 2015-02-19 2016-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10912683B2 (en) 2015-10-07 2021-02-09 Kao Corporation Sheet-shaped objec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heet-shaped object
EP3360523B1 (en) 2015-10-07 2020-05-06 Kao Corporation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eet
JP6707838B2 (ja) * 2015-10-30 2020-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2018043516A (ja) * 2016-07-26 2018-03-2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インク用吸収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9742A (en) * 1993-05-13 2000-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head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WO2004096558A1 (en) * 2003-04-25 2004-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employing ink cartrid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k cartridge
TW201318880A (zh) * 2011-10-28 2013-05-1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材料收容體、標籤及印刷裝置
CN103895354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液体吸收罐、电子设备
CN106985538A (zh) * 2015-11-27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82569A (ja) 2020-06-04
CN111231518B (zh) 2021-12-24
US20200164653A1 (en) 2020-05-28
TW202019718A (zh) 2020-06-01
JP7151422B2 (ja) 2022-10-12
US11052664B2 (en) 2021-07-06
CN111231518A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9726B (zh) 液體吸收器之控制方法
RU2427469C2 (ru) Резервуар для чернил и печат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20170120177A (ko) 액체 공급 장치 및 액체 소비 장치
US11427002B2 (en) Liquid absorbing structure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7074694A (ja) 廃液収容体
TW201941825A (zh)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US10953654B2 (en) Ink absorber, ink absorbing memb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and ink absorbing structure
JP2019171597A (ja)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11483224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S6315915B2 (zh)
JP2019171603A (ja) インク吸収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インク吸収用構造体
JP2019171598A (ja) 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20200398575A1 (en) Liquid absorber
CN111483223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452509B (zh) 液体吸收体、油墨吸收器以及液滴喷出装置
CN109927416B (zh) 流道部件、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道部件的制造方法
US20200391181A1 (en) Liquid absorbent body
JP2019171600A (ja) インク吸収器
JP2022131882A (ja) 液体受容トレイ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9171602A (ja) インク吸収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インク吸収用構造体
US20210031527A1 (en) Liquid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WO2019187655A1 (ja) インク吸収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インク吸収用構造体
JP2011235440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5876279A (zh) 储存槽液面的侦测方法
TW202313363A (zh) 儲存槽液面的偵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