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3223B -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3223B
CN111483223B CN202010070623.1A CN202010070623A CN111483223B CN 111483223 B CN111483223 B CN 111483223B CN 202010070623 A CN202010070623 A CN 202010070623A CN 111483223 B CN111483223 B CN 111483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absorber
ink
water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0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3223A (zh
Inventor
樋口尚孝
中沢政彦
仲田翔吾
宫阪洋一
依田兼雄
浦野信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83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3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3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3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28Closed waste ink col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其能够赋予以及维持用于对当油墨被排出时产生气泡并向外溢出的情况进行防止的凹部的形状。该液体吸收器包括:液体吸收体,其包含纤维以及吸水性树脂,且对液体进行吸收;壳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收纳;盖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覆盖,并且设置有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贯穿孔,所述盖体在供所述液体被排出的位置处具有向所述液体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所述贯穿孔至少被设置于所述凹部。

Description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机中,通常情况下,在为了防止因油墨的堵塞而引起的印刷品质的降低而实施的头清洗动作、或者墨盒更换后的油墨填充动作时,会产生废油墨。为了吸收这样的废油墨,而使用了具备有液体吸收体的液体吸收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液体吸收体,所述液体吸收体以纤维作为主体而构成,并包含熔敷树脂,而对液体进行吸收。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液体吸收体中,由于多根纤维通过熔敷树脂而被相互熔敷在一起,因此液体吸收体的堆积密度会变高。因此,液体的吸收性会并不充分。而且,由于需要根据收纳液体吸收体的壳体的形状来加工液体吸收体,因此液体吸收体的通用性会缺乏,并且将需要加工成本。
于是,能够追随任意的壳体形状且加工成本被降低了的、作为粗碎片或脱脂棉等的集合体的液体吸收体的开发被推进。
然而,追随任意的壳体形状的液体吸收体难以赋予和维持用于对当废油墨被排出时产生气泡而向外溢出的情况进行防止的凹部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3687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包括:液体吸收体,其包含纤维以及吸水性树脂,且对液体进行吸收;壳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收纳;盖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覆盖,并且设置有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贯穿孔,所述盖体在供所述液体被排出的位置处具有向所述液体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所述贯穿孔至少被设置于所述凹部。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凹部具有底部以及侧壁部,所述贯穿孔被设置于所述底部。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贯穿孔被设置于侧壁部。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盖体具有除了所述凹部以外的周边部,所述贯穿孔被设置于所述周边部。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底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吸收体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贯穿孔的开口的最大长度为0.67mm以上8.01mm以下。所述贯穿孔的开口的面积为0.18mm2以上64mm2以下。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盖体的开口率为0.08%以上95%以下。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盖体的开口率为2.19%以上80%以下。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液体吸收体由多个小片的集合体而构成,各个所述小片包括:含有所述纤维的基材;和被该基材承载着的所述吸水性树脂。
在所述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为,所述吸水性树脂被一对所述基材夹持。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一个方式具备:液体吸收体,其包含纤维以及吸水性树脂,且对液体进行吸收;壳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收纳;盖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覆盖,并且设置有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贯穿孔,在所述盖体上的供所述液体被排出的位置处,以包围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侧壁部,所述贯穿孔被设置于所述盖体上的供所述液体被排出的位置处。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一种方式包括:液体喷出头;对从所述液体喷出头被喷出的所述液体进行吸收的上述液体吸收器的一种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剖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3为用于对被填充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中的液体吸收体进行说明的图。
图4为用于对构成被填充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中的液体吸收体的小片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为用于对构成被填充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中的液体吸收体的小片进行说明的图。
图6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液体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液体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8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液体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9为用于对构成被填充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中的液体吸收体的小片进行说明的图。
图10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液体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1为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液体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2为用于对被填充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中的液体吸收体进行说明的图。
图13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14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15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16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17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18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19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20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23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4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5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6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7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28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29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30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3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剖视图。
图3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33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利用附图来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不合理地进行限定。此外,以下所说明的构成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件。
1.液体吸收器
首先,参照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100的剖视图。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100的俯视图。另外,图1为图2的I-I线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液体吸收器100包括,液体吸收体10、壳体20和盖体30。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以及图2中,以简化的方式图示了液体吸收体10。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管506的图示。以下,对于各结构进行说明。
1.1.液体吸收体
液体吸收体10对液体进行吸收。具体而言,液体吸收体10对如下油墨进行吸收,即,颜色材料溶解于水系溶剂中的水系油墨、粘合剂溶解于溶剂中的溶剂系油墨、粘合剂溶解于通过UV(Ultra Violet: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液状单体中的UV固化性油墨、粘合剂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乳胶油墨等。以下,把液体吸收体10所吸收的液体设为油墨而进行说明。
液体吸收体10包含多根纤维和多个吸水性树脂。液体吸收体10还可以包含粘接剂。以下,对于液体吸收体10中所包含的纤维、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依次进行说明。
1.1.1.纤维
作为液体吸收体10中所包含的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合成树脂纤维,纤维素纤维、角蛋白纤维、蚕丝蛋白纤维等天然树脂纤维等。
液体吸收体10中所包含的纤维优选为纤维素纤维。由于纤维素纤维为具有亲水性的材料,因此在赋予了油墨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吸入该油墨。进而,使纤维素纤维能够将暂时吸入的油墨适当地送入吸水性树脂中。其结果,液体吸收体10能够对于油墨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此外,由于纤维素纤维与吸水性树脂的亲和性较高,因此能够使吸水性树脂适当地承载在纤维的表面上。此外,由于纤维素纤维为可再生的天然材料,而且即使在各种纤维中也容易以便宜的价格获得,因此从生产成本的降低、稳定的生产、环境负荷的降低等观点考虑也是有利的。
另外,纤维素纤维只需为以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为主成分而呈纤维状的纤维即可,除了纤维素之外,也可以包括半纤维素、木质素在内的纤维。
纤维的平均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7mm以下,更加优选为0.1mm以上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m以上3mm以下。纤维的平均宽度优选为0.5μm以上200μm以下,更加优选为1.0μm以上100μm以下。纤维的平均纵横尺寸比、即平均长度相对于平均宽度的比率优选为10以上1000以下,更加优选为15以上500以下。
如果是在如上所述的范围内,则能够更加适当地进行吸水性树脂的承载、借助于纤维的油墨的保持、油墨向吸水性树脂的送入,液体吸收体10能够对于油墨而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
在此,图3为用于对构成液体吸收体10的小片2的集合体进行说明的图。图4以及图5为用于对构成小片2的含有多根纤维的基材5、吸水性树脂4以及粘接剂6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3所示,液体吸收体10具有多个小片2。小片2为,例如将承载有吸水性树脂4的薄片状的废纸等(在下文中所说明的薄片部件3)的纸通过碎纸机等而被细小地切断成片状的物质。小片2优选为具有挠性的带状。由此,小片2易于变形。因此,在将液体吸收体10收纳于壳体20内时,液体吸收体10能够与壳体20的形状无关地发生变形而被合适地被收纳。
小片2的全长、即长边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5mm以上200mm以下,更加优选为1mm以上1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30mm以下。
小片2的宽度、即短边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100mm以下,更加优选为0.3mm以上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10mm以下。
小片2的全长和宽度的纵横尺寸比优选为1以上200以下,更加优选为1以上30以下。小片2的厚度优选为0.05m以上2mm以下,更加优选为0.1mm以上1mm以下。
如果是在如上所述的范围内,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吸水性树脂的承载、借助于纤维的油墨的保持、油墨向吸水性树脂的送入,液体吸收体10能够对于油墨而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进而,能够使液体吸收体10易于变形,从而提高对于壳体20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在液体吸收体10中,既可以包含有全长、宽度、纵横尺寸比、以及厚度中的至少一项相同的小片2,也可以包含这些项均不同的小片2。
多个小片2优选为,呈规则的形状。由此,对于液体吸收体10的堆积密度难以产生不均匀,从而能够防止对于油墨的吸收特性产生不均匀的情况。在液体吸收体10中,呈规则的形状的小片2的含量为液体吸收体10整体的30重量%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加优选为70重量%以上。
多个小片2例如以长度方向不相互一致而交叉的方式,不具有规则性地随机地被收纳于壳体20内。因此,在小片2彼此之间易于形成间隙。由此,能够使油墨通过间隙,并且在间隙微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毛细管现象而使油墨润湿扩展,从而能够确保油墨的通液性。因此,能够防止在壳体20内向下方流动的油墨在途中被挡住的情况,从而能够使油墨渗透至壳体20的底部22。
通过对多个小片2随机地进行收纳,从而作为液体吸收体10的整体,会增加与油墨接触的机会,因此液体吸收体10能够对于油墨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此外,由于当把液体吸收体10收纳于壳体20内时,能够将小片2任意地投入到壳体20中,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该操作。
液体吸收体10的堆积密度优选为0.01g/cm3以上0.5g/cm3以下,更加优选为0.03g/cm3以上0.3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g/cm3以上0.2g/cm3以下。由此,能够兼顾油墨的保持性以及渗透性。
1.1.2.吸水性树脂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小片2中所包含的吸水性树脂4被承载在基材5上。在图示的示例中,吸水性树脂4仅被承载在基材5的一侧的面5a上。虽然未图示,但吸水性树脂4也可以被承载在基材5的另一侧的面5b上。如此,小片2由承载有吸水性树脂4的基材5而构成。
如图5所示,吸水性树脂4可以有一部分从基材5的一侧的面5a向内侧进入。即,吸水性树脂4的一部分可以含浸在基材5中。由此,能够提高基材5相对于吸水性树脂4的承载力。因此,能够防止吸水性树脂4从基材5脱落的情况。其结果为,作为小片2的集合体而构成的液体吸收体10能够长期地发挥对于油墨的优异的吸收特性。进而,能够防止吸水性树脂4在壳体20内偏置存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另外,吸水性树脂4也可以不从基材5的面5a向内侧进入一部分,而可以在基材5上涂满吸水性树脂4而仅使吸水性树脂4附着在基材5上。
吸水性树脂4为具有吸水性的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吸水是指,具有亲水性且保持水分的功能。吸水性树脂4也可以通过吸水而凝胶化。具体而言,吸水性树脂4对油墨中的水、或者具有亲水性的有机溶剂等液体进行吸收。
作为吸水性树脂4,例如可以列举出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异丁烯与马来酸的共聚物等、丙烯腈共聚物、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水解物、聚环氧乙烷、聚磺酸系化合物、聚谷氨酸、它们的盐、变性体、交联物等。
作为吸水性树脂4,优选为侧链具有官能团的树脂。作为官能团,例如可以列举出酸基、羟基、环氧基、氨基等。尤其,优选为侧链具有酸基的树脂,更加优选为侧链具有羧基的树脂。
作为构成侧链的含有羧基的单元,例如可以列举出衍生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巴豆酸、富马酸、山梨酸、肉桂酸及其酸酐、盐等单体的单元。
在为侧链具有酸基的吸水性树脂4的情况下,吸水性树脂4中所含的酸基中被中和而形成盐的酸基的比例优选为30mol%以上100mol%以下,更加优选为50mol%以上95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mol%以上90mol%以下,最优选为70mol%以上80mol%以下。由此,吸水性树脂4能够对于油墨而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
中和的盐的种类例如可以列举出钠盐、钾盐、锂盐等碱金属盐、铵等含氮碱性物质的盐等,其中优选为钠盐。由此,吸水性树脂4能够对于油墨而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
侧链具有酸基的吸水性树脂4由于在吸收油墨时引起酸基彼此的静电排斥,而吸收速度变快,因而优选。此外,如果酸基被中和的话,油墨因渗透压而容易被吸收到吸水性树脂4的内部。
吸水性树脂4还可以具有侧链不含有酸基的构成单元。作为这样的构成单元,例如可以列举出亲水性的构成单元、疏水性的构成单元、成为聚合性交联剂的构成单元等。
作为所述亲水性的构成单元,例如可以列举出衍生自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正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丙烯酰哌啶、N-丙烯酰吡咯烷等非离子性化合物的构成单元等。
作为所述疏水性的构成单元,例如可以列举出衍生自(甲基)丙烯腈、苯乙烯、氯乙烯、丁二烯、异丁烯、乙烯、丙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化合物的构成单元等。
作为成为所述聚合性交联剂的构成单元,例如可以列举出衍生自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季戊四醇二丙烯酸单硬脂酸酯、双酚二丙烯酸酯、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四烯丙氧基乙烷、二烯丙氧基乙酸盐等的构成单元等。
吸水性树脂4优选含有聚丙烯酸盐共聚物或聚丙烯酸聚合交联物。由此,能够提高例如对于油墨的吸收性能、或者控制制造成本。
作为聚丙烯酸聚合交联物,具有羧基的构成单元在构成分子链的全部构成单元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50mol%以上,更加优选为80mo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mol%以上。如果含有羧基的构成单元的比例过少的话,有时难以使对于油墨的吸收特性变得足够优异。
聚丙烯酸聚合交联物中的羧基优选为,其一部分被中和而形成盐。被中和的羧基在聚丙烯酸聚合交联物中的全部羧基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30mol%以上99mol%以下,更加优选为50mol%以上99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mol%以上99mol%以下。
此外,吸水性树脂4也可以具有由上述的聚合性交联剂以外的交联剂进行交联而成的结构。
当吸水性树脂4为具有酸基的树脂的情况下,作为该交联剂,可以优选使用例如具有多个与酸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当吸水性树脂4为具有与酸基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的情况下,作为该交联剂,可以适当地使用分子内具有多个与酸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多个与酸基反应的官能团的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缩水甘油醚化合物;(聚)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聚氧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多元醇类;乙二胺、二乙二胺、聚乙烯亚胺、六亚甲基二胺等多元胺类等。此外,锌、钙、镁、铝等多价离子类等也与吸水性树脂4所具有的酸基反应而作为交联剂发挥功能,因此可以适当地使用。
吸水性树脂4虽然可以呈例如鳞片状、针状、纤维状、粒子状等任何形状,但是优选为其大部分呈粒子状。在吸水性树脂4呈粒子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确保油墨的渗透性。此外,能够使吸水性树脂4适当地承载于纤维上。另外,粒子状是指,纵横尺寸比、即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比为0.3以上1.0以下的形状。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5μm以上800μm以下,更加优选为15μm以上4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50μm以下。
另外,作为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可以使用由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测量的体积平均的粒度MVD(Mean Volume Diameter:体积平均径)。在将激光衍射散射法作为测量原理的粒度分布测量装置、即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中,可以以体积标准来测量粒度分布。
当将吸水性树脂4的平均粒径设为D[μm]、将纤维的平均长度设为L[μm]时,优选满足0.15≤L/D≤467的关系,更加优选满足0.25≤L/D≤333的关系,进一步优选满足2≤L/D≤200的关系。
在液体吸收体10中吸水性树脂4的含量相对于纤维优选为25重量%以上300重量%以下,更加优选为50重量%以上150重量%以下。由此,液体吸收体10能够充分地确保对于油墨的吸收特性以及渗透性。
在吸水性树脂4的含量相对于纤维少于25重量%的情况下,有时吸水性会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在吸水性树脂4的含量相对于纤维多于300重量%的情况下,当吸收了油墨时液体吸收体10会容易膨胀,有时会使渗透性降低。
1.1.3.粘接剂
粘接剂6使基材5和吸水性树脂4粘接。由此,能够提高基材5的吸水性树脂4的承载力,从而能够使吸水性树脂4难以从基材5脱落。另外,液体吸收体10也可以不含粘接剂6。
作为粘接剂6,例如可以使用水溶性粘接剂、有机系粘接剂等,其中,优选为水溶性粘接剂。由此,当油墨为水系的情况下,即使水溶性粘接剂附着在吸水性树脂4的表面,当油墨与粘接剂6接触时,水溶性粘接剂也会溶解。因此,能够防止因为粘接剂6而阻碍由吸水性树脂4实现的油墨的吸收的情况。
作为水溶性粘接剂,例如可以列举出酪蛋白、大豆蛋白、合成蛋白等蛋白质类,淀粉、氧化淀粉等各种淀粉类,聚乙烯醇、阳离子性聚乙烯醇、甲硅烷基改性聚乙烯醇等包含改性聚乙烯醇的聚乙烯醇类,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水性聚氨酯树脂、水性聚酯树脂等。其中,从粘接力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聚乙烯醇。由此,能够充分地提高基材5与吸水性树脂4之间的粘接力。
液体吸收体10中的粘接剂6的含量相对于纤维优选为1.0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更加优选为2.5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如果粘接剂6的含量相对于纤维少于1.0重量%的话,就无法充分地获得含有粘接剂6的效果。另一方面,即使粘接剂6的含量过多,也无法显著地获得上述程度以上的吸水性树脂4的承载力的提高。
另外,液体吸收体10还可以包含纤维、吸水性树脂4以及粘接剂6以外的材料。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消泡剂、填料、防粘连剂、紫外线吸收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阻燃剂、流动性提高剂等。
1.2.壳体
如图1所示,在壳体20内收纳有液体吸收体10。壳体20具备例如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底部22、和沿着底部22的各边而设置的四个侧壁部24。壳体20具有上部被开口的形状。另外,底部22的平面形状并不限于四边形,例如还可以为圆形。
当将壳体20的容积设为V1、将吸收油墨之前的液体吸收体10的总体积设为V2时,V2与V1之比即V2/V1为例如0.1以上0.7以下,优选为0.2以上0.7以下。
壳体20优选为,具有在向壳体20作用有内压或着外力的情况下容积V1不会发生10%以上的变化的程度的形状保持性。由此,即使液体吸收体10通过吸收油墨而膨胀,并由此使壳体20从液体吸收体10受力,也能够维持壳体20的形状。因此,壳体20的设置状态会稳定,从而能够使液体吸收体10稳定地吸收油墨。
壳体20的材质例如为环状聚烯烃、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1.3.盖体
盖体30对壳体20的开口26进行堵塞。盖体30对液体吸收体10进行覆盖。液体吸收体10被夹持在盖体30与壳体20的底部22之间。盖体30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上5mm以下,更加优选为100μm以上3mm以下。虽然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盖体30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但是并不特别地限定。
盖体30具有向液体吸收体10侧凹陷的凹部32、和当俯视观察时被设置于凹部32的周边的周边部34。凹部32被设置在,油墨被排出的位置处。凹部32当俯视观察时,例如被设置在包含盖体30的中心的位置处。
凹部32具有底部32a和侧壁部32b。在图示的示例中,底部32a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侧壁部32b沿着底部32a的各边而设置。在盖体30的油墨被排出的位置处,以包围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而设置有侧壁部32b。侧壁部32b被连接到底部32a上。当从管506排出油墨时,如图1所示,将管506插入到被凹部32限定的空间内,并排出油墨。通过凹部32,从而能够防止当油墨被排出时产生气泡而向外溢出的情况。对于无光黑油墨等,尤其表面活性剂的量较多,因此易于产生气泡。
周边部34为盖体30的除了凹部32以外的部分。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周边部34在俯视观察时,以包围凹部32的方式而设置。位于周边部34与底部22之间的液体吸收体10的厚度大于位于凹部32与底部22之间的液体吸收体10的厚度。
在盖体30上设置有供油墨通过的贯穿孔36。贯穿孔36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盖体30。盖体30具有与液体吸收体10接触的面30a、和与面30a相反侧的面30b。贯穿孔36从被设置于面30a上的开口36a贯穿至被设置于面30b上的开口36b。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开口36a、36b的形状和大小彼此相同。贯穿孔36被设置于盖体30的供油墨排出的位置处。
贯穿孔36被设置在凹部32处。在图示的示例中,贯穿孔36被设置在底部32a、侧壁部32b以及周边部34处。贯穿孔36的形状例如为四边形,在图示的示例中为正方形。另外,贯穿孔36并不限于正方形,还可以为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或者圆形、椭圆形、六芒星等星形等。
贯穿孔36被设置有多个。贯穿孔36的数量并不特别地被限定。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贯穿孔36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被排列成矩阵状。
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最大长度优选为0.67mm以上8.01mm以下,更加优选为0.80mm以上6.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4.0mm以下。如果开口36a的最大长度小于0.67mm的话,盖体30的加工会变得困难。如果开口36a的最大长度大于8.01mm话,有时会出现小片2通过贯穿孔36的情况。另外,开口36a的最大长度是指,当开口36a的形状为四边形的情况下为对角线的长度,当开口36a的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为直径,当开口36a的形状为椭圆形的情况下为长轴的长度。
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面积优选为0.18mm2以上64mm2以下,更加优选为0.40mm2以上36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mm2以上16mm2以下。如果开口36a的面积小于0.18mm2的话,盖体30的加工会变得困难。如果开口36a的面积大于64mm2的话,有时会出现小片2通过贯穿孔36的情况。
盖体30的开口率优选为0.08%以上95%以下,更加优选为2.19%以上80%以下。如果盖体30的开口率小于0.08%的话,当液体吸收体10吸收了油墨时,难以使油墨的水分通过贯穿孔36而蒸发。如果盖体30的开口率大于95%的话,盖体30的强度会显著地变弱。另外,当将面30a的面积设为S1、将开口36a的总面积设为S2时,盖体30的开口率用(S2/(S1+S2))×100来进行表示。
虽然未图示,但是当仅在凹部32的底部32a处设置贯穿孔36的情况下,盖体30的开口率为例如0.08%以上7.4%以下。此外,当仅在凹部32的底部32a以及侧壁部32b上设置贯穿孔36的情况下,盖体30的开口率为例如2.19%以上22.2%以下。
在图示的示例中,凹部32并不具有侧壁部32b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深度方向而逐渐变小的锥状,侧壁部32b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与凹部32呈侧壁部32b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深度方向而逐渐变小的锥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底部32a变大,从而能够增加贯穿孔36的数量。因此,能够通过贯穿孔36而使大量的油墨通过。
盖体30的材质例如为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丙烯腈-苯乙烯(AS)、改性聚苯醚(PPE)、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砜(PSU)、聚缩醛(POM)、尼龙、聚醚醚酮(PEEK)、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聚四氟乙烯(PTFE)等树脂材料。
另外,盖体30还可以为通过由不锈钢线、铁线、铜线等构成的金属而形成的网状部件或冲孔部件。
此外,盖体30的面30a、30b以及贯穿孔36的内表面也可以被疏水处理。由此,能够防止油墨堆积在盖体30上的情况。
此外,贯穿孔36的大小也可以相互不同。例如,虽然未图示,但是可以设置为:位于距离管506的油墨滴下位置在半径10mm以内的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最大长度为3.0mm,位于距离管506的顶端位置超出半径10mm的位置处的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最大长度为0.8mm。由此,使从管506被排出的油墨易于通过被滴下的位置附近处的贯穿孔36,从而能够防止油墨堆积在盖体30上的情况。
此外,贯穿孔36的形状也可以相互不同。例如,可以设置为:位于距离管506的油墨滴下位置在半径10mm以内的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形状为正方形,位于距离管506的顶端位置超出半径10mm的位置处的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形状为圆形。由于即使最大长度相同,正方形的面积也会比圆形更大,因此,使从管506被排出的油墨易于通过被滴下的位置附近处的贯穿孔36,从而能够防止油墨堆积在盖体30上的情况。
1.4.液体吸收器
液体吸收器100例如具有以下的特征。
在液体吸收器100中包括:包含纤维和吸水性树脂且吸收油墨的液体吸收体10、对液体吸收体10进行收纳的壳体20、以及对液体吸收体10进行覆盖且设置有多个供油墨通过的贯穿孔36的盖体30,盖体30在油墨被排出的位置处具有向液体吸收体10侧凹陷的凹部32,并且贯穿孔36至少被设置在凹部32处。
因此,在液体吸收器100中,例如当输送液体吸收器100时,能够赋予以及维持用于对在油墨被排出时产生气泡并向外溢出的情况进行防止的凹部32的形状。进而,与未设置有盖体的情况相比,液体吸收体10的纤维难以偏置存在,从而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收特性。进而,在液体吸收体10吸收了油墨时,能够通过贯穿孔361而使油墨的水分蒸发,因此易于使被吸收的油墨变干。进而,即使液体吸收体10产生粉尘,也能够利用盖体30来防止粉尘飞扬。
进而,与通过利用热塑性树脂等熔敷树脂而使多个纤维相互熔敷在一起而形成液体吸收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液体吸收体10的堆积密度,液体吸收体10能够对于油墨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具体而言,能够将油墨与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宽,从而能够使纤维暂时保持油墨。而且,能够将油墨从纤维送入到吸水性树脂4中,从而能够使液体吸收体10对于油墨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
进而,与通过熔敷树脂而使多个纤维相互熔敷在一起而形成液体吸收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液体吸收体10相对于壳体20的形状追随性。因此,液体吸收体10的通用性较高,从而能够控制制造成本。
在液体吸收器100中,凹部32具有底部32a和侧壁部32b,贯穿孔36被设置于底部32a。因此,在液体吸收器100中,能够使被排出的油墨可靠地接触液体吸收体10。
在液体吸收器100中,贯穿孔36被设置于侧壁部32b。因此,在液体吸收器100中,假设被设置于底部32a的贯穿孔36因为干燥后的油墨而被堵塞,也能够利用被设置于侧壁部32b的贯穿孔36而使油墨通过。
在液体吸收器100中,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最大长度为0.67mm以上8.01mm以下,贯穿孔36的开口36a的面积为0.18mm2以上64mm2以下。因此,在液体吸收器100中,能够防止小片2通过贯穿孔36的情况,并且能够容易地加工盖体30。
在液体吸收器100中,盖体30的开口率优选为0.08%以上95%以下,更加优选为2.19%以上80%以下。因此,在液体吸收器100中,能够在确保盖体30的强度的同时,在液体吸收体10吸收了油墨的情况下,能够使油墨的水分通过贯穿孔36而蒸发,从而能够增加油墨的吸收量。
在液体吸收器100中,纤维构成多个小片2,吸水性树脂4被承载在小片2上。因此,在液体吸收器100中,与处于纤维未构成小片而使纤维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产生粉尘。
2.液体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体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至图9为用于对液体吸收体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6所示,将薄片状的薄片部件3(例如,废纸)载置于载置台101上。
接下来,对薄片部件3从一侧的面3a侧赋予液状的粘接剂6。作为粘接剂6的赋予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以喷雾的方式实施的涂敷、使粘接剂6渗入到海绵辊中并将该海绵辊在薄片部件3的面3a上进行滚动的方法等。
如图7所示,经由筛网部件102,而将吸水性树脂4赋予到薄片部件3的面3a上。筛网部件102具有网眼102a。在吸水性树脂4中,大于网眼102a的粒子被捕捉在筛网部件102上,小于网眼102a的粒子通过网眼102a而被赋予到薄片部件3的面3a上。
如此,通过使用筛网部件102,能够提高吸水性树脂4的粒径的均匀性。因此,能够防止根据薄片部件3的位置而使吸收特性产生不均匀的情况。
网眼102a的最大宽度优选为0.06mm以上0.15mm以下,更加优选为0.08mm以上0.12mm以下。由此,能够将被赋予到薄片部件3上的吸水性树脂4的粒径设置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
如图8所示,将附着有吸水性树脂4的薄片部件3配置在一对加热块103之间。然后,在对一对加热块103进行加热的同时,向一对加热块103接近的方向进行加压,从而在厚度方向上对薄片部件3进行加压。由此,吸水性树脂4和粘接剂6发生软化,并且通过加压而使吸水性树脂4进入到薄片部件3的内侧。然后,通过解除加热和加压,从而使粘接剂6干燥,由此吸水性树脂4在进入到薄片部件3的内侧的状态下被粘接。
本工序中的加压压力优选为0.1kg/cm2以上1.0kg/cm2以下,更加优选为0.2kg/cm2以上0.8kg/cm2以下。本工序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80℃以上160℃以下,更加优选为100℃以上120℃以下。
接下来,将薄片部件3利用例如剪刀、剪切器、研磨机、碎纸机等而切断、粗碎、粉碎成细碎状,或者用手撕成细碎状,从而形成具有多个小片2的液体吸收体10。然后,在量取所希望的量的液体吸收体10之后,通过用手拆解等方式而调节堆积密度,并收纳于壳体20。
如图1所示,将盖体30压入到液体吸收体10上,并使盖体30嵌合在壳体20上。盖体30例如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
通过以上的工序,能够制造液体吸收器100。
3.液体吸收器的变形例
3.1.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图9为用于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200的小片2的包含多根纤维的基材5、吸水性树脂4以及粘接剂6进行说明的图。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200中,对于与上述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100的示例不同的点进行说明,而对于相同的点省略说明。这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中也相同。
在液体吸收器200中,如图9所示,吸水性树脂4被一对基材5夹持,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的液体吸收器100不同。
在液体吸收器200中,由于吸水性树脂4被一对基材5夹持,因此与吸水性树脂4并未被基材5夹持的情况相比,吸水性树脂4难以从基材5脱落。由此,能够长期地发挥对于油墨的优异的吸收特性。进而,能够防止吸水性树脂4不均匀地存在于壳体20内,由此能够防止油墨的吸收特性产生不均匀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附图,而对液体吸收器200的液体吸收体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0以及图11为用于对液体吸收器200的液体吸收体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10所示,当在被载置于载置台101上的薄片部件3上涂敷吸水性树脂4之后,以涂敷了吸水性树脂4的面3a成为内侧的方式折叠薄片部件3。
如图11所示,将折叠后的薄片部件3配置在一对加热块103之间。然后,在对一对加热块103进行加热的同时,在一对加热块103接近的方向上进行加压,从而在厚度方向上对薄片部件3进行加压。由此,吸水性树脂4和粘接剂6通过加热发生软化,并且通过加压而使吸水性树脂4进入到薄片部件3的内侧。此外,被折叠而重叠起来的吸水性树脂4也彼此发生软化并被接合在一起。
然后,通过解除加热和加压,从而使粘接剂6干燥,吸水性树脂4在进入到薄片部件3的内侧的状态下被粘接,进而,使被折叠而重叠的薄片部件3通过吸水性树脂4和粘接剂6而被接合在一起。
接下来,通过碎纸机等而对薄片部件3进行切断。以下,与上述的液体吸收器100的制造方法基本相同。
在液体吸收器20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一张薄片部件3上涂敷吸水性树脂4并进行折叠这样的简单的方法就能够形成薄片部件3被层叠的结构。即,可以省略在两张薄片部件3上分别涂敷吸水性树脂4这样的操作。因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进而,薄片部件3中的加热块103所接触的面为,未附着有吸水性树脂4的面。因此能够防止吸水性树脂4附着于加热块103上的情况。因此,可以省略加热块103的清洗工序。
3.2.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图12为用于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300的小片2的集合体进行说明的图。
在液体吸收器300中,如图12所示,多个小片2通过连结片302而被连结,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的液体吸收器100不同。由此,在将小片2收纳到壳体20上时,能够通过把持连结片302,来将多个小片2一并收纳到壳体20上。由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小片2的收纳操作。另外,优选为,连结片302也和小片2一样承载有吸水性树脂4。
例如,对于一张纸材,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开设多个平行的切口,并在其中途停止切割,从而能够形成多个小片2、以及将多个小片2连结在一起的连结片302。
另外,连结片302还可以由例如纸带、订书机、其他的捆扎部件等这样的另设部件而构成。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经由连结片302而被连结的小片2的张数并未被特别限定。此外,连结片302并不限于使各小片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结构。例如,连结片302也可以采用将各小片2的长度方向的中途连结在一起的结构。
3.3.第三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图13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400的盖体30的立体图。图14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400的盖体30的剖视图。
在液体吸收器400中,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盖体30的形状与上述的液体吸收器100不同。
在液体吸收器100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盖体30的周边部34处设置有贯穿孔36。与此相对,在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液体吸收器400中,并未在周边部34处设置有贯穿孔36。由此,能够提高盖体30的强度。
另外,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侧壁部32b也可以采用侧壁部32b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凹部32的深度方向而变小的阶梯状。图15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图16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5所示的盖体30的剖视图。此外,如图17所示,凹部32也可以呈侧壁部32b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凹部32的深度方向而逐渐变小的锥状。图17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剖视图。由于在这样的盖体30中,侧壁部32b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凹部32的深度方向而变小,因此即使液体吸收体10吸收油墨而膨胀,由液体吸收体10的膨胀引起的应力也难以施加到盖体30上。因此,能够防止盖体30破损的情况。
此外,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侧壁部32b呈阶梯状的盖体30中,还可以在周边部34处设置贯穿孔36。图18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图19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8所示的盖体30的剖视图。在这样的盖体30中,与在周边部34处未设置有贯穿孔36的情况相比,在液体吸收体10吸收了油墨的情况下,通过贯穿孔36而使油墨的水分易于蒸发,从而能够增加油墨的吸收量。
此外,如图20所示,当俯视观察时,也可以使凹部32的面积小于周边部34的面积的一半。图20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由于在这样的盖体30中,凹部32的面积较小,因此能够使液体吸收体10的体积变大,从而能够增加油墨的吸收量。此外,凹部32也可以成为相对于周边部34可拆装的结构。
此外,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底部32a还可以具有向液体吸收体10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32。图21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图22为示意性地示出图21所示的盖体30的剖视图。在这样的盖体30中,通过多个突出部432,能够防止如下的情况,即,由于液体吸收体10吸收油墨而膨胀,并且膨胀后的液体吸收体10堵塞被设置于底部32a的贯穿孔36的情况。通过多个突出部432,能够在被设置于底部32a的贯穿孔36、与膨胀后的液体吸收体10之间形成间隙。当俯视观察时,在相邻的突出部432之间,设置有贯穿孔36。在图示的示例中,突出部432被设置有三个。虽然未图示,但是多个突出部432也可以被设置于侧壁部32b。
此外,如图23所示,凹部32也可以被设置在,当俯视观察时不包含盖体30的中心的位置处。此外,如图24所示,凹部32的一部分也可以被切开。图23以及图24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在这样的盖体30中,能够将管506配置在当俯视观察时从盖体30的中心偏离了的位置处,从而使液体吸收器100的更换变得容易。
此外,如图25至图29所示,底部32a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
图25至图27以及图29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图28为示意性地示出图27所示的盖体30的剖视图。由于在这样的盖体30中,底部32a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因此能够使油墨放射状地扩散并被吸收,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液体吸收体10。如图25所示的盖体30的侧壁部32b为阶梯状。如图26所示的盖体30的凹部32为锥状。如图27所示的盖体30的凹部32为圆柱状。如图26至图28所示的盖体30的凹部32由网状部件或冲孔部件而构成。此外,如图29所示,如果凹部32的一部分为网状部件的话,就能够使盖体30的开口率变大,从而能够使大量的油墨通过。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7中,省略了被设置在底部32a和侧壁部32b的贯穿孔36的图示。
此外,如图30以及图31所示,凹部32也可以为半球状。图30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图31为示意性地示出图30所示的盖体30的剖视图。此外,如图32所示,凹部32也可以为将圆柱切断成一半的形状。图32为示意性地示出盖体30的立体图。由于在这样的盖体30中,凹部32具有曲线部,因此难以使油墨堆积。此外,能够使油墨放射状地扩散并被吸收。如图30至图32所示的盖体30的凹部32例如可以由网状部件或冲孔部件而构成。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0以及图32中,省略了被设置于凹部32的贯穿孔36的图示。
4.液体喷出装置
接下来,参照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进行说明。图33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500的图。
如图33所示,液体喷出装置500例如包括:液体喷出头502,其喷出油墨Q;压盖单元504,其防止液体喷出头502的喷嘴502a的堵塞;管506,其将压盖单元504与液体吸收器100连接到一起;滚柱泵(roller pump)508,其将油墨Q从压盖单元504进行送液;液体吸收器100,其对油墨Q的废液进行回收。
液体喷出头502具有多个朝向下方喷出油墨Q的喷嘴502a。液体喷出头502能够相对于如PPC(Plain Paper Copier,普通纸复印机)薄片等这样的未图示的记录介质在进行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Q,从而实施印刷。
压盖单元504为,在液体喷出头502处于待机位置时,通过滚柱泵508的动作,而对多个喷嘴502a一并进行抽吸,从而防止喷嘴502a的堵塞的部件。
管506为,使经由压盖单元504而被抽吸来的油墨Q朝向油墨吸收器100进行通过的部件。管506例如具有挠性。
滚柱泵508被配置于管506的中途。滚柱泵508具有滚柱部508a、以及在与滚柱部508a之间夹持管506的中途的夹持部508b。通过使滚柱部508a进行旋转,从而经由管506而在压盖单元504产生抽吸力。并且,通过使滚柱部508a持续旋转,从而能够将附着于喷嘴502a上的油墨Q送入到液体吸收器100内。油墨Q被送入到液体吸收器100内,作为废液而被吸收。
液体吸收器100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液体喷出装置500上。液体吸收器100在被安装于液体喷出装置500的状态下,对从液体喷出头502被喷出的油墨Q进行吸收。液体吸收器100为所谓的废液罐。如果液体吸收器100的油墨Q的吸收量达到极限的话,就可以将该液体吸收器100更换为新的未使用的液体吸收器100。
另外,关于液体吸收器100的油墨Q的吸收量是否达到了界限,可以通过利用液体喷出装置500的未图示的检测部来进行检测。此外,在液体吸收器100的油墨Q的吸收量达到了界限的情况下,例如由被内置于液体喷出装置500中的监视器等通知部来通知这一情况。
本发明可以在具有本申请中所记载的特征或效果的范围内省略一部分的结构,或者也可以组合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进一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是指,例如功能、方法和结果相同的结构,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括,将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的并非本质的部分进行了替换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括,能够与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或者能够达成相同目的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括,对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中附加了公知技术的结构。
符号说明
2…小片;3…薄片部件;3a…面;4…吸水性树脂;5…基材;5a、5b…面;6…粘接剂;10…液体吸收体;20…壳体;22…底部;24…侧壁部;26…开口;30…盖体;30a、30b…面;32…凹部;32a…底部;32b…侧壁部;34…周边部;36…贯穿孔;36a、36b…开口;100…液体吸收器;101…载置台;102…筛网部件;102a…网眼;103…加热块;200、300…液体吸收器;302…连结片;400…液体吸收器;432…突出部;500…液体喷出装置;502…液体喷出头;502a…喷嘴;504…压盖单元;506…管;508…滚柱泵;508a…滚柱部;508b…夹持部。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吸收器,其包括:
液体吸收体,其包含纤维以及吸水性树脂,且对液体进行吸收;
壳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收纳;
盖体,其对所述液体吸收体进行覆盖,并且设置有供所述液体通过的多个贯穿孔,
所述盖体在供所述液体被排出的位置处具有向所述液体吸收体侧凹陷的凹部,
所述凹部具有底部和侧壁部,
所述贯穿孔至少被设置于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贯穿孔被设置于所述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贯穿孔被设置于所述侧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盖体具有除了所述凹部以外的周边部,
所述贯穿孔被设置于所述周边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底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吸收体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贯穿孔的开口的最大长度为0.67mm以上8.01mm以下,
所述贯穿孔的开口的面积为0.18mm2以上64mm2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盖体的开口率为0.08%以上9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盖体的开口率为2.19%以上8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液体吸收体由多个小片的集合体而构成,
各个所述小片包括:含有所述纤维的基材;以及被该基材承载着的所述吸水性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吸水性树脂被一对所述基材夹持。
1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包括:
液体喷出头;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对从所述液体喷出头被喷出的所述液体进行吸收。
CN202010070623.1A 2019-01-28 2020-01-21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11483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2453 2019-01-28
JP2019012453A JP7206958B2 (ja) 2019-01-28 2019-01-28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3223A CN111483223A (zh) 2020-08-04
CN111483223B true CN111483223B (zh) 2021-10-01

Family

ID=71733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0623.1A Active CN111483223B (zh) 2019-01-28 2020-01-21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6079B2 (zh)
JP (1) JP7206958B2 (zh)
CN (1) CN111483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71595A (ja) * 2018-03-27 2019-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体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218A (zh) * 2003-01-23 2004-08-04 ���ǵ�����ʽ���� 喷墨打印机的湿式擦拭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维护装置
CN102387767A (zh) * 2009-04-10 2012-03-21 宝洁公司 吸收芯
CN203557840U (zh) * 2013-10-25 2014-04-23 中山市泰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带印花机的导带水洗装置
CN103895355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3895361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4339872A (zh) * 2013-08-08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6168705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体吐出装置、廃インク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07264040A (zh) * 2012-12-27 2017-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油墨吸收体、废油墨罐、液滴喷出装置
CN107618266A (zh) * 2017-11-07 2018-01-23 徐勤凤 一种喷墨打印机喷头的清洗装置
CN108024885A (zh) * 2015-10-07 2018-05-11 花王株式会社 片状物及片状物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59198A (ja) * 1989-03-30 1990-10-19 Sasaki Kagaku Kogyo Kk インク吸収体
JPH08216423A (ja) * 1995-02-14 1996-08-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536870B2 (ja) 1995-05-16 2004-06-14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難燃性液体吸収体
JP4168655B2 (ja) * 2002-04-24 2008-10-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貯蔵装置
JP4240277B2 (ja) 2002-08-02 2009-03-18 高知県 多量の血液等を吸収できる吸収性物品
JP4999486B2 (ja) 2006-07-19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液収容容器、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1436B2 (ja) * 2006-11-08 2009-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147232B2 (ja) * 2006-12-26 2013-02-20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および機構並びに装置
US8282198B2 (en) * 2007-06-04 2012-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959691B (zh) * 2008-02-29 2013-08-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体
JP5047876B2 (ja) * 2008-05-14 2012-10-10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吸収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20100141705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mpact waste ink absorber facilitating fluid evaporation
JP6155747B2 (ja) * 2013-03-27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体、液体タンク、液体吐出装置
JP2016043539A (ja) * 2014-08-21 2016-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513008B2 (ja) * 2015-09-30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保持容器
EP3360523B1 (en) 2015-10-07 2020-05-06 Kao Corporation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eet
JP2018103491A (ja) * 2016-12-27 2018-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廃液タンク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9955595B (zh) * 2017-12-14 2022-07-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盖
CN207955011U (zh) * 2018-02-07 2018-10-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7151422B2 (ja) * 2018-11-28 2022-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吸収器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218A (zh) * 2003-01-23 2004-08-04 ���ǵ�����ʽ���� 喷墨打印机的湿式擦拭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维护装置
CN102387767A (zh) * 2009-04-10 2012-03-21 宝洁公司 吸收芯
CN103895355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3895361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7264040A (zh) * 2012-12-27 2017-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油墨吸收体、废油墨罐、液滴喷出装置
CN104339872A (zh) * 2013-08-08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203557840U (zh) * 2013-10-25 2014-04-23 中山市泰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带印花机的导带水洗装置
JP2016168705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体吐出装置、廃インク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08024885A (zh) * 2015-10-07 2018-05-11 花王株式会社 片状物及片状物的制造方法
CN107618266A (zh) * 2017-11-07 2018-01-23 徐勤凤 一种喷墨打印机喷头的清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38705A1 (en) 2020-07-30
CN111483223A (zh) 2020-08-04
US11046079B2 (en) 2021-06-29
JP7206958B2 (ja) 2023-01-18
JP2020116930A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87444A1 (ja)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11483224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483223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703202B (zh) 液体吸收体、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2019171597A (ja)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20210031525A1 (en)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11452509B (zh) 液体吸收体、油墨吸收器以及液滴喷出装置
US11427005B2 (en) Liquid absorber
US11376855B2 (en) Liquid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10060954A1 (en)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10981353B2 (en) Absorbent composite
US11072179B2 (en) Liquid absorbent body,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US20200391181A1 (en) Liquid absorbent body
JP7192442B2 (ja) 吸収性複合体
CN112895727A (zh)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66093A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30449A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9171351A (ja)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21088105A (ja) 液体吸収性シート、液体吸収体、液体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