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5727A -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95727A
CN112895727A CN202011384991.XA CN202011384991A CN112895727A CN 112895727 A CN112895727 A CN 112895727A CN 202011384991 A CN202011384991 A CN 202011384991A CN 112895727 A CN112895727 A CN 112895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bsorbent
absorber
sheet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49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樋口尚孝
仲田翔吾
宫阪洋一
依田兼雄
浦野信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194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08810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194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08810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95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95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 B32B29/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28Closed waste ink col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76Polyester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6Vegetal fibres
    • B32B2262/062Cellulose fibres, e.g. cot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Den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3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ink collectors for continuous Inkjet printers, e.g. gutters, mist su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6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waste ink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液体的浸透性以及吸收性较高并且容器内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的多孔质吸收体块的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具备该液体吸收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液体吸收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其具有开口部,并对液体进行回收;吸收部,其由含有纤维和高分子吸收体的多孔质吸收体块的集合体构成,且以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彼此具有间隙的状态而被收纳在所述容器中,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为多孔质,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第二部位的所述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率高于所述第一部位。

Description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体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机中,在为了防止因油墨的堵塞而导致的印刷品质的降低所实施的头清洁、墨盒更换后的油墨填充等时,会产生废墨。为了使这样的废墨不会附着在打印机内部的机构等上,在喷墨打印机上设置有用于对废墨进行吸收的液体吸收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天然纤维素纤维或合成纤维、热熔性物质、增粘性物质的液体吸收体。这样的液体吸收体是,通过将天然纤维素纤维或合成纤维、热熔性物质以及增粘性物质在空气中进行混合解纤,而进行成垫化,在将所获得的垫加热至热熔性物质的熔点以上之后,利用压辊压缩而被制造的。
通过使用增粘性物质,液体吸收体具有优异的膨润性,即使吸液后也几乎看不出体积的增加。因此,能够实现几乎无需考虑吸液后的体积增加、具有与液体吸收体所允许的空间大致同等的体积的液体吸收体。
液体吸收体通常以被收纳于可收纳液体的容器中的状态下被使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液体吸收体是,根据容器的容积且为了设为与其同等的体积而对垫进行切断并堆放的方式,从而被制造的。
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要针对于每一个容器来变更垫的切断方式。因此,存在液体吸收体的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此外,由于垫的致密性较高,从而在因增粘性物质的吸液而膨润时,会妨碍在该部分中实施进一步的吸液。因此,会出现垫整体中仅一部分能够吸液的问题。那样的话,液体的浸透性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80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液体吸收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其具有开口部,并对液体进行回收;吸收部,其由含有纤维和高分子吸收体的多孔质吸收体块的集合体构成,且以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彼此具有间隙的状态而被收纳在所述容器中,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为多孔质,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所述第二部位的所述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率高于所述第一部位。
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薄片的特征在于,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纤维彼此粘合而成并且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g/cm3以下的纸薄片上承载有高分子吸收体。
本发明的液体吸收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多孔质吸收体块的集合体,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所述第一部位为多孔质,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所述第二部位的所述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率高于所述第一部位。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液体吸收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对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薄片以及分割所述液体吸收性薄片而成的小片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收纳的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以及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2为详细地表示图1的液体吸收器的平面图。
图3为表示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为表示图2以及图3的吸收体所包括的多孔质吸收体块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图4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孔质吸收体块的第一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孔质吸收体块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平面图。
图9为表示图8的B-B线剖视图。
图10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性薄片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性薄片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2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片的立体图。
图13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体的图。
图14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剖视图。
图15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滴喷出装置以及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局部垂直剖视图。另外,在本申请的各图中,作为互相正交的三个轴,设定了X轴、Y轴以及Z轴。而且,利用箭头标记来表示各轴,将箭头标记的顶端侧称为各轴的“正侧”,将基端侧称为各轴的“负侧”。此外,将Z轴正侧称为“上”,将Z轴负侧称为“下”。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为例如喷墨式的彩色打印机。该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对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Q的废液进行回收的液体吸收器100。
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油墨喷出头201,其喷出油墨Q;压盖单元202,其防止油墨喷出头201的喷嘴201a的堵塞;软管203,其对压盖单元202和液体吸收器100进行连接;滚柱泵(roller pump)204,其从压盖单元202输送油墨Q;以及回收部205。
油墨喷出头201具有多个朝向下方喷出油墨Q的喷嘴201a。该油墨喷出头201能够在相对于纸张等那样的记录介质进行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Q,从而实施印刷。
压盖单元202在油墨喷出头201处于待机位置时,通过滚柱泵204的动作,对各喷嘴201a一并进行抽吸。从而,防止喷嘴201a的堵塞。
软管203为,将经由压盖单元202而被抽吸出来的油墨Q引导至液体吸收器100的管道。该软管203具有可挠性。
滚柱泵204被配置在软管203的中途处,且具有滚柱部204a以及在与滚柱部204a之间对软管203的中途进行夹持的夹持部204b。通过滚柱部204a进行旋转,经由软管203,使压盖单元202产生抽吸力。而且,通过滚柱部204a持续地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将附着于喷嘴201a上的油墨Q送入至回收部205。
回收部205具备具有吸收部10的液体吸收器100。油墨Q被送入至液体吸收器100,且作为废液,被液体吸收器100内的吸收部10吸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液体吸收器100中,对油墨Q的废液进行吸收,但是液体吸收器100所吸收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Q的废液,也可以为其他的各种液体。
2.液体吸收器
图1所示的液体吸收器100具备吸收部10、对吸收部10进行收纳的容器9、被安装于容器9上的盖体8。
液体吸收器10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200装拆自如地被安装,且在该安装状态下,如前述的那样,被用于油墨Q的废液吸收。而且,在液体吸收器100的油墨Q的吸收量到达了界限之后,能够将该液体吸收器100更换成新的未使用的液体吸收器100。
2.1容器
容器9对吸收部10进行收纳。容器9为箱状,且具有在俯视观察中呈大致长方形的底部91和从底部91的各边朝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四个侧壁部92。而且,吸收部10被收纳在由底部91和四个侧壁部92所围成的收纳空间93内。
另外,容器9并不限定于具有在俯视观察中呈大致长方形的底部91的容器,例如也可以为,具有在俯视观察中呈圆形形状的底部91,且整体为圆筒状的容器,还可以为底部91的俯视观察形状为多边形或其他形状的容器。
虽然容器9也可以具有可挠性,但是优选为硬质的。硬质的容器9是指,具有在内压或者外压发生作用的情况下容积不会变化10%以上的程度的刚性的容器。这样的容器9即使在吸收部10吸收了油墨Q之后,从内侧受到因膨胀而产生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容器9的形状。由此,图像形成装置200内的容器9的设置状态是稳定的。
另外,容器9的构成材料只要为不透过油墨Q的材料即可,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如环状聚烯烃或聚碳酸酯等那样的各种树脂材料、如铝或不锈钢等那样的各种金属材料等。
此外,容器9虽然通过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而成为具有内部目视确认性的容器,但是也可以是不透明的。
盖体8为板状,且与容器9的上部开口部94嵌合。通过该嵌合,能够液密性地对上部开口部94进行封闭。由此,例如,即使在油墨Q与吸收部10碰撞而跃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其飞散至外面的情况。另外,盖体8既可以与容器9成为一体,又可以被省略。
在盖体8的中央部形成有与软管203进行连接的连接口81。连接口81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盖体8的贯穿孔。而且,软管203的下游侧的端部被插入于该连接口81内。此外,此时,软管203的排出口203a朝向下方(Z轴负侧)。而且,从排出口203a被排出的油墨Q的废液向其正下方滴下。
另外,图1所示的排出口203a的朝向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与软管203进行连接的连接口81也可以不被设置于盖体8上,而被设置于侧壁部92上。在这种情况下,排出口203a也可以朝向例如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也就是说,X轴正侧或X轴负侧,或者Y轴正侧或Y轴负侧。此外,排出口203a也可以朝向相对于X轴、Y轴或者Z轴倾斜了的方向。
此外,也可以在盖体8的下表面的连接口81的周围形成例如放射状的肋或槽。肋或槽例如以对在容器9内的油墨Q的流动的方向进行限制的方式而发挥作用。
另外,盖体8既可以具有吸收油墨Q的吸收性,又可以具有排斥油墨Q的防液性。
2.2吸收部
图2为详细地表示图1的液体吸收器100的平面图。图3为图2的A-A线剖视图。图4为表示图2以及图3的吸收部10所包括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分解立体图。
被收纳于容器9中的吸收部10由图2以及图3所示的块集合体11构成。块集合体11为多个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集合体。被收纳于容器9中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个数并未被特别地限定,可以根据液体吸收器100的用途等诸条件适当地进行选择。能够根据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收纳量,来调整油墨Q的最大吸收量。
此外,在将容器9的收纳空间93的容积设为VA,将吸收油墨Q前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总体积设为VB时,VA与VB的比VB/VA优选为0.1以上且0.7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上且0.7以下。由此,在容器9内会产生空隙95。虽然多孔质吸收体块1在吸收了油墨Q后会膨胀,但是空隙95成为多孔质吸收体块1膨胀之际的缓冲。因此,多孔质吸收体块1能够进行充分的膨胀,从而能够充分地对油墨Q进行吸收。
多孔质吸收体块1至少含有纤维12、作为高分子吸收体的吸水性树脂23,且为块状。而且,在容器9中,收纳作为该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集合体的块集合体11。因此,由于在多孔质吸收体块1彼此之间存在有间隙110,因此块集合体11容易变化成自由的形状。因此,块集合体11不管容器9的收纳空间93的形状如何,都能够高效地将吸收部10填充在收纳空间93中。在此,块状是指,最短边为1.0mm以上,且在最长边在伸长状态下可收纳于容器9中的形状。
此外,能够经由多孔质吸收体块1彼此之间的间隙110来提高吸收部10中的废液的浸透性。因此,虽然在现有的液体吸收器中,存在被铺满于容器内的垫通过吸液从而膨润进而妨碍进一步的吸液的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部10中,能够消除该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在经由间隙110使废液迅速地浸透后,能够使各多孔质吸收体块1进行吸收,从而难以发生随着膨润而出现妨碍吸液的情况。由此,能够使废液遍及被收纳于容器9中的吸收部10的整体,从而能够将吸收部10的吸收量发挥至最大限。其结果为,即使例如在回收了废液的状态下的液体吸收器100翻倒了的情况下,废液也难以泄漏出来。
另外,多孔质吸收体块1具有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其中,第一部位111为多孔质,且是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的部位。此外,第二部位112为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率高于第一部位111的部位。
通过具备具有这样的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能够使第一部位111中的液体浸透性和第二部位112的液体吸收性兼备。具体而言,在第一部位111中,能够有效利用其为多孔质的情况而使废液迅速地浸透,并送入至第二部位112。在第二部位112中,能够有效利用包含纤维22和吸水性树脂23的情况,来对被送入的废液进行吸收并保持。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100具备:容器9,其具有作为开口部的上部开口部94,且对作为液体的油墨Q的废液进行回收;吸收部10,其由含有纤维22和作为高分子吸收体的吸水性树脂23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集合体(块集合体11)构成,且以多孔质吸收体块1彼此具有间隙110的状态被收纳在容器9中。
多孔质吸收体块1具有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第一部位111为多孔质,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第二部位112的吸水性树脂23的含有率高于第一部位111。
这样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液体浸透性较高,并且,容器9内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由此,能够实现液体浸透性较高并且液体吸收量足够多的液体吸收器100。此外,由于多孔质吸收体块1含有彼此特性不同的两个部位,从而能够实现液体浸透性和液体吸收性的进一步兼顾。
另外,在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密度小于上述下限值时,多孔质中的毛细管现象变得难以发生。因此,第一部位111中的液体浸透性降低。此外,第一部位111的刚性降低,因自重而吸收部10的堆积密度降低。另一方面,在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密度超过上述上限值时,第一部位111中的液体浸透性降低。
另外,第一部位111的密度以如下的方式来进行测量。
首先,在未施加负荷的自然状态下,对第一部位111的外形尺寸进行测量,并计算出第一部位111的表观体积。接下来,对处于干燥状态下的第一部位111的质量进行测量。然后,将测得的质量除以表观体积来计算出第一部位111的密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部位111以及第二部位112分别呈层状。也就是说,图4以及图5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为呈层状的第一部位111和呈层状的第二部位112的层压体。由此,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彼此会以较宽的面积而邻接,从而变得易于将浸透至第一部位111的废液向第二部位112送入。其结果为,能够分别迅速地实施液体浸透和液体吸收。
另外,第一部位111以及第二部位112也可以分别呈层状之外的形状。此外,虽然图4以及图5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具有一个第一部位111和一个第二部位112,但是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部位111,还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部位112。此外,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也可以交替地被层压。
这样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制造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具有如下工序的方法,即:在利用干式法或者湿式法对纤维12、其他的添加剂进行了混合解纤后,使解纤物堆积成层状,从而形成用于获得第一部位111的堆积物的工序;在该堆积物上,使承载了吸水性树脂23、其他的添加剂的纤维22堆积成层状,从而形成用于获得第二部位112的堆积物,并制作垫的工序;在对所获得的垫进行了压缩之后,进行切断,从而来制作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工序。
另外,垫也可以为多张薄片被层压而成。此外,这种情况下,被层压的多张薄片既可以为彼此相同的结构,又可以为彼此不同的结构。
另外,多孔质吸收体块1也可以为呈小片状的第一部位111和呈小片状的第二部位112的接合体,即,层压体。即使为这样的接合体,由于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邻接,因此变得易于将浸透于第一部位111的废液向第二部位112送入。其结果为,能够分别迅速地实施液体浸透和液体吸收。
此外,由于只要为接合体的形态,则第一部位111以及第二部位112的各制造方法并未被限定,例如,能够将液体浸透性设为最优先来构成第一部位111,将液体吸收性和液体保持性设为最优先来构成第二部位112。在接合中,既可以利用经由粘合剂等夹杂物的方法,又可以利用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的络合来进行直接接合的方法。
这样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制造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具有如下工序的方法,即:在利用干式法或者湿式法对纤维12、其他的添加剂进行了混合解纤后,使解碎物堆积成层状,且进行压缩,从而形成用于获得第一部位111的垫的工序;对该垫进行切断,从而获得呈小片状的第一部位111的工序;使承载了吸水性树脂23、其他的添加剂的纤维22堆积成层状,且进行压缩,从而形成用于获得第二部位112的垫的工序;对该垫进行切断,从而获得呈小片状的第二部位112的工序;对呈小片状的第一部位111和呈小片状的第二部位112进行接合,从而获得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工序。
另外,垫也可以为多张薄片被层压而成。此外,这种情况下,被层压的多张薄片既可以为彼此相同的结构,又可以为彼此不同的结构。
第一部位111的体积V1相对于第二部位112的体积V2的比V1/V2考虑第一部位111的功能和第二部位112的功能的平衡而适当地被设定,但是优选为0.15以上且40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且100以下。通过将比V1/V2设定成这样的范围,能够特别地最优化多孔质吸收体块1中的液体浸透性和液体吸收性的平衡,从而能够使吸收部10整体的吸收量最大化。
另外,在比V1/V2小于上述下限值时,存在因第一部位111的体积V1变得过小,从而伴随毛细管现象的废液的浸透量变少,进而吸收部10整体的吸收量变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比V1/V2超过上述上限值时,存在因第二部位112的体积V2变得过小,从而吸收部10整体的吸收量变少的可能性。
多孔质吸收体块1只要为块状,其形状并未被特别地限定,在图4中呈大致长方体。将图4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各面中的面积最大的两个面设为主面1001、主面1001。两个主面1001、主面1001具有互相平行的关系。另外,此为一个示例,两个主面1001、主面1001也可以互相倾斜。各主面1001的形状为,具有两条长边即第一边1002、1002和两条短边即第二边1003、1003的大致长方形。此外,将与主面1001连接的四条边设为第三边1004、1004、1004、1004。
将多孔质吸收体块1中的最长的边设为“第一最长边”。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边1002、1002成为第一最长边。此外,将多孔质吸收体块1中的最短的边设为“第一最短边”。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三边1004、1004、1004、1004成为第一最短边。
如前述的那样,虽然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第一最长边的长度只要为在伸长状态下可收纳于容器9中的长度即可,但是优选为上部开口部94的最短的边的长度的1/2以下,更优选为1/3以下。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作为容器9的开口部的上部开口部94是,具有两个长边941、941和两个短边942、942的长方形。而且,作为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最长的边的第一最长边的长度优选为,上部开口部94的多个边中的作为最短的边的短边942的长度的1/2以下。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提高在容器9的收纳空间93内的吸收部10的形状追随性。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容器9中的吸收部10的填充率。此外,能够充分地确保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伴随毛细管现象的吸收量。另外,在将多孔质吸收体块1收纳在收纳空间93时,能够提高作业性。另外,在第一最长边的长度超过上述上限值时,多孔质吸收体块1彼此重叠的概率变得特别高。从而,存在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变得过低,从而吸收部10的液体吸收性降低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第一最长边的长度的下限值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从充分地确保多孔质吸收体块1彼此的间隙110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上部开口部94的最短的边的长度的1/1000以上,更优选为1/500以上。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面1001的形状为长方形,但是主面100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除此之外的形状。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9的收纳空间93呈长方体状,因此在以将与图1的上下方向平行的铅直轴作为法线的平面来截断收纳空间93时,其截面的形状以及大小与上部开口部94的形状以及大小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第一最长边的长度优选为,对容器9的收纳空间93以将铅直轴作为法线的平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中的最短边的长度的1/2以下,更优选为1/3以下。由此,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关于下限值也与上述相同。
另一方面,收纳空间9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体,也可以为除其之外的形状。例如,通过以将铅直轴作为法线的平面进行截断时的截面的面积也可以沿着铅直轴并不固定,而是发生变化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第一最长边的长度也优选为,截面中的最短边的长度的1/2以下,更优选为1/3以下。由此,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关于下限值也与上述相同。
此外,上部开口部94的形状以及截面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长方形,也可以为如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样的具有多个边的形状,也就是说也可以为多边形。
另外,上部开口部94的形状以及截面的形状不仅可以为多边形,也可以为如正圆、椭圆、长圆那样的圆形、其他的异形形状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设为如下方式即可,即,将在上部开口部94或者截面中可取得的最长线段看成上述的“最短边”。
如前述的那样,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第一最长边的长度优选为根据容器9的大小等进行设定,作为一个示例,优选为5mm以上且50mm以下。由此,能够实现操作性良好并且在收纳空间93中难以出现分布不均匀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
基于上述内容,作为容器9的开口部的上部开口部94为具有多个边的形状,且作为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最长的边的第一最长边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并且为上部开口部94的多个边中的作为最短的边的短边942的长度的1/2以下。
根据这样的结构,多孔质吸收体块1成为操作性良好并且在收纳空间93中形状追随性良好难以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物质,从而能够实现填充率较高的吸收部10。
此外,作为一个示例,作为第一最长边的长度相对于第一最短边的长度的比的第一纵横比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且100以下。由此,能够在块集合体11中实现适度的堆积密度,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吸收部10中的液体浸透性。此外,在第一最长边的长度在上述的范围内并且第一纵横比在上述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最短边的长度与一般的纸张的厚度相比而较厚。因此,多孔质吸收体块1可以称为,与纸张相比厚度较厚而为0.1mm以上且20mm以下并且是多孔质且与纸张相比密度较低的物质。
另外,多个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形状、尺寸、构成材料等既可以彼此相同,又可以彼此不同。
在此,将第一部位111的密度设为A[g/cm3]。此时,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优选为0.25A[g/cm3]以上且1.50A[g/cm3]以下,更优选为0.40A[g/cm3]以上且1.20A[g/cm3]以下。由此,吸收部10具有充分的液体浸透性,且难以出现伴随膨润而妨碍吸液的情况。
另外,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以如下方式来进行测量。
首先,对被收纳于容器9中的块集合体11的外形尺寸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块集合体11的表观体积。此时,在作为吸收部10的要素而将多孔质吸收体块1之外的要素收纳在容器9中的情况下,将包括其的体积作为块集合体11的表观体积计算出来。接下来,仅对测量了体积的块集合体11的质量进行测量。然后,通过将所测量的质量除以表观体积,从而计算出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
另外,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能够通过变更例如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长度、纵横比、弯曲方式等的形状来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通过例如加大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弯曲(减小弯曲半径),从而能够减小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
2.2.1第一部位
作为第一部位111的构成材料,只要如图5所示那样为包括纤维12的多孔质体,则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作为纤维12,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合成树脂纤维、纤维素纤维、角蛋白纤维、蚕丝蛋白纤维等天然树脂纤维或其化学改性物等,能够对它们单独地或者适当混合地进行使用。
其中,作为聚酯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纤维等。
此外,作为聚酰胺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如尼龙那样的脂肪族聚酰胺纤维、如芳纶那样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
纤维素纤维是指,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也就是说以狭义的纤维素为主要成分且呈纤维状的纤维。另外,纤维素纤维除了纤维素之外,也可以包括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另外,纤维12既可以以如织布或者无纺布那样的布帛的状态被包含,又可以以单独纤维12的方式被包含。在使用布帛的情况下,使用张数既可以为一张,又可以为多张,在使用多张的情况下,优选地设为将布帛之外的要素、例如纤维12的单体和后述的添加剂等夹在布帛之间的方式。由此,能够抑制纤维12等从第一部位111脱落的情况。
除此之外,多孔质吸收体块1也可以包括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出粘合剂、阻燃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消泡剂、填料、防粘连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流动性提高剂等。此外,吸收部10也可以包括这些添加剂。
其中,粘合剂通过热熔等使纤维12彼此粘合,来确保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保形性。作为粘合剂,例如,可以列举出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苯乙烯、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NORYL树脂、聚氨酯、离聚物树脂、纤维素基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偏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氟树脂等。
此外,阻燃剂赋予多孔质吸收体块1阻燃性。作为阻燃剂,例如,可以列举出卤素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化合物系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等。
另外,第一部位111也可以包括如后述的吸水性树脂23那样的高分子吸收体,但优选为不包括。不包括高分子吸收体是指,第一部位111中的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率为第一部位111的整体质量的5质量%以下。由此,在第一部位111中,难以出现伴随高分子吸收体的膨润而妨碍吸液的问题。因此,能够确保第一部位111中的优异的液体浸透性,从而能够对于第二部位112高效地送入废液。
纤维12的平均长度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优选为0.1mm以上且7.0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mm以上且3.0mm以下。
纤维12的平均直径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优选为0.05mm以上且2.00mm以下,更优选为0.10mm以上且1.00mm以下。
纤维12的平均纵横比、即平均长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比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优选为10以上且100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500以下。
另外,纤维12的平均长度以及平均直径分别是100根以上的纤维12的长度的平均值以及直径的平均值。
2.2.2第二部位
如图5所示,第二部位112含有纤维22和作为高分子吸收体的吸水性树脂23。吸水性树脂23可以以任何状态被含有,但是优选为以与上述的第一部位111中的吸水性树脂23的含有率更高的含有率而含有吸水性树脂23,且以例如被承载于纤维22上的状态被含有。由此,能够使具有伴随毛细管现象的液体吸收性的纤维22与具有液体吸收性的吸水性树脂23邻接。其结果为,能够在使纤维22浸透了废液之后,将该废液送入至吸水性树脂23,且能够使吸水性树脂23膨润来对液体进行保持和保水。
纤维22的结构例如可以从作为所述的纤维12而被列举出的结构中适当地进行选择。另外,第二部位112只要根据需要来含有纤维22即可,也可以省略纤维22的含有。
吸水性树脂23只需为具有吸水性的树脂即可,虽然未被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可列举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物、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异丁烷和马来酸的共聚物等、丙烯腈共聚物或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水解物、聚环氧乙烷、聚磺酸化合物、聚谷氨酸、它们的盐或中和物、交联体等。这里,吸水性是指具有亲水性,并对水分进行保持的功能。另外,在吸水性树脂23中,多为当吸水时会凝胶化的树脂。
即使这些之中,吸水性树脂23也优选在侧链具有官能团的树脂。作为官能团,例如可以列举出酸基、羟基、环氧基、氨基等。尤其是,吸水性树脂23优选为在侧链具有酸基的树脂,更优选为在侧链具有羧基的树脂。
作为构成侧链的含羧基单位,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丁烯酸、富马酸、山梨酸、肉桂酸及其酸酐、盐等的单体衍生出的物质。
当包含在侧链具有酸基的吸水性树脂23的情况下,被包含于吸水性树脂23中的酸基之中被中和并形成盐的酸基的比例优选为30mol%以上且100mol%以下,更优选为50mol%以上且95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mol%以上且90mol%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70mol%以上且80mol%以下。由此,能够使由吸水性树脂3实施的液体的吸收性更加优异。
中和的盐的种类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钠盐、钾盐、锂盐等碱金属盐、氨等含氮碱性物的盐等,但是在它们之中优选钠盐。由此,能够使由吸水性树脂3实施的液体的吸收性更加优异。
由于侧链具有酸基的吸水性树脂23在吸收液体时酸基彼此间发生静电排斥,且吸收速度变快,因此是优选的。此外,当酸基被中和时,通过渗透压从而易于使液体被吸收至吸水性树脂23内部。
吸水性树脂23也可以具有在侧链不含有酸基的结构单位,作为这样的结构单位,例如可以列举出亲水性的结构单位、疏水性的结构单位、成为聚合性交联剂的结构单位等。
作为所述亲水性的结构单位,例如可以列举出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正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丙烯酰哌啶、N-丙烯酰基吡咯烷等非离子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位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及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所述疏水性的结构单位,例如可以列举出从(甲基)丙烯腈、苯乙烯、氯化乙烯、丁二烯、异丁烯、乙烯、丙烯、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月桂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位等。
作为成为所述聚合性交联剂的结构单位,例如可以列举出从二乙二醇双丙烯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单硬脂酸酯、双酚二丙烯酸酯、异氰尿酸二丙烯酸酯、四烯丙氧基乙烷、二烯丙氧基乙酸盐等衍生的结构单位等。
尤其是,吸水性树脂3优选含有聚丙烯酸盐共聚物或聚丙烯酸聚合交联体。由此,例如,具有提高相对于液体的吸收性能,或者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优点。
作为聚丙烯酸聚合交联体,具有羧基的结构单位在构成分子链的所有结构单位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50mol%以上,更优选为80mo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mol%以上。当含有羧基的结构单位的比例过少时,存在难以使液体的吸收性能足够优异的可能性。
聚丙烯酸聚合交联体中的羧基优选为一部分被中和,即被部分中和从而形成盐。被中和的羧基在聚丙烯酸聚合交联体中的所有羧基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30mol%以上且99mol%以下,更优选为50mol%以上且99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mol%以上且99mol%以下。
此外,吸水性树脂23也可以具有通过前述的聚合性交联剂以外的交联剂而交联的结构。
吸水性树脂23为具有酸基的树脂的情况下,作为交联剂,例如能够优选地使用具有多个与酸基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在吸水性树脂23为具有与酸基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的情况下,作为交联剂,能够适当地使用在分子内具有多个与酸基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多个与酸基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缩水甘油醚化合物;(聚)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聚氧乙二醇、三甘醇、四甘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多元醇;乙二胺、二乙二胺、聚乙烯亚胺、六亚甲基二胺等多元胺类等。此外,由于锌、钙、镁、铝等多价离子类等也与吸水性树脂23所具有的酸基发生反应并作为交联剂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适当地使用。
虽然吸水性树脂23例如可以呈鳞片状、针状、纤维状、颗粒状等任何形状,但是优选为其大部分呈颗粒状。在吸水性树脂23呈颗粒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确保液体的浸透性。此外,能够使纤维22适当地承载吸水性树脂23。另外,粒状是指,纵横比、即最小长度相对于最大长度的比为0.3以上且1.0以下。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0μm以上且8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另外,颗粒的平均粒径是指,在对于100个以上的颗粒求取粒径时,其平均值。
此外,吸水性树脂23相对于纤维22的质量比优选为0.15以上且1.75以下,更优选为0.20以上且1.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上且1.20以下。由此,能够实现纤维22的液体浸透性和吸水性树脂23的液体吸收性的进一步兼顾。
第二部位112除此之外,也可以包括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出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消泡剂、填料、防粘连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阻燃剂、流动性提高剂等。
以上,虽然对吸收部10进行了说明,但是构成该吸收部10的块集合体11既可以在收纳空间93中以均一的堆积密度被填充,又可以以局部不同的堆积密度被填充。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体的吸收部10包括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集合体(块集合体11)。多孔质吸收体块1具有第一部位111和第二部位112,第一部位111为多孔质,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第二部位112的作为高分子吸收体的吸水性树脂23的含有率高于第一部位111。
这样的吸收部10的液体浸透性较高并且容器9内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由此,能够实现液体浸透性较高并且液体吸收量足够多的吸收部10。此外,由于多孔质吸收体块1含有彼此特性不同的两个部位,因此能够实现液体浸透性和液体吸收性的进一步兼顾。
此外,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具有这样的吸收部10的液体吸收器100。在液体吸收器100中,由于填充有液体浸透性以及液体吸收性较高并且在容器9内的形状追随性良好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因此能够使废液遍及吸收部10的整体,从而能够将吸收部10的吸收量发挥至最大限。其结果为,能够回收更多的废液,从而能够实现难以发生废液泄漏等故障的图像形成装置200。
3.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第一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以下,对于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下文的说明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6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图6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A中,一个第二部位112被夹在两个第一部位111之间。因此,滴下于容器9中的油墨Q的废液首先与位于外侧的第一部位111接触,并迅速地浸透。接下来,浸透的废液穿过第一部位111,并被迅速地被送入至第二部位112。然后,被第二部位112吸收并保持。因此,在图6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A中,可以获得废液在其表面附近特别难以滞留的效果。其结果为,在图6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A中,能够更加迅速地对废液进行吸收并保持。
在以上那样的第一变形例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位111的数量以及第二部位112的数量分别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也可以第一部位111为三个以上,第二部位112为两个以上。
4.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以下,对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下文的说明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7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7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B为圆柱状,且沿着圆柱的轴线进行延伸的芯部为第二部位112,覆盖芯部的被覆部为第一部位111。即,图7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B中,第一部位111以及第二部位112被配置为同心状,且在内侧设置第二部位112,在外侧设置第一部位111。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多孔质吸收体块1B的表面的几乎整体被第一部位111覆盖,因此能够使与多孔质吸收体块1B接触的油墨Q的废液更加高效地浸透。由此,能够使浸透的废液迅速地送入至第二部位112,因此能够实现液体浸透性和液体吸收性这双方更加优异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B。
另外,图7所示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B也可以为圆柱状以外的形状、例如方柱状等,也可以为球状、块状等。
在以上那样的第二变形例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5.第三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平面图。图9为图8的B-B线剖视图。
以下,对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下文的说明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8以及图9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液体吸收器100A中,被收纳于收纳空间93中的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部分性地不同。具体而言,将相对于容器9而滴下液体即油墨Q的废液的位置设为所述的“滴下位置961”,将滴下位置961以外的位置设为“非滴下位置962”。此时,滴下位置961中的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优选为,低于非滴下位置962中的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滴下在滴下位置961的油墨Q的废液滞留在滴下位置961的情况。也就是说,通过使滴下位置961中的液体浸透性高于非滴下位置962中的液体浸透性,从而能够使滴下在滴下位置961的油墨Q的废液迅速地朝向非滴下位置962移动。由此,能够通过液体吸收器100A整体来吸收油墨Q的废液,从而无浪费地利用吸收部10,进而能够更加增大可吸收的废液的量。
另外,滴下位置961中的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是指,在设想了将从排出口203a滴下的废液所飞散的范围作为底面的收纳空间93内的柱状的区域时,在该区域中计算出来的、块集合体11的密度。具体而言,通过该柱状的区域中所包含的块集合体11的质量除以柱状的区域的体积而求出。
另外,柱状的区域由于为沿着收纳空间93的铅直轴而跨及全长的区域,因此为也包括未填充有块集合体11的空隙95的区域。因此,为了降低滴下位置961中的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例如,如图9所示,只要使堆放于滴下位置961上的块集合体11的高度与非滴下位置962相比较低即可。
同样地,非滴下位置962中的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是指,在设想了将滴下位置961以外的范围作为底面的收纳空间93内的柱状的区域时,在该区域中被计算出来的、块集合体11的密度。
另外,也可以在滴下位置961与非滴下位置962的边界处设置未图示的隔断等。由此,即使在液体吸收器100A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所述的堆积密度的差。
此外,在设置隔断等的情况下,填充于滴下位置961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和填充于非滴下位置962的多孔质吸收体块1也可以使用不同结构的块。具体而言,能够通过使长度、纵横比、弯曲方式等形状不同,而使成为块集合体11时的堆积密度不同。由此,例如即使在将堆放高度设为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块集合体11的堆积密度产生差异。
另外,设置于收纳空间93内的隔断既可以与容器9成为一体,又可以独立于容器9。也可以使用与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来制作隔断。
在以上那样的第三变形例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6.第四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吸收性薄片以及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
6.1.液体吸收性薄片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性薄片通过粘接材料而使纤维彼此粘合,且使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g/cm3以下的纸薄片承载高分子吸收体。
6.1.1.纸薄片
纸薄片通过粘接材料使纤维彼此粘合而成。以下,对于粘接材料以及纤维进行记述。
6.1.2.粘接材料
在纸薄片中使纤维粘合的粘接材料包括树脂。作为粘接材料的成分的树脂的种类既可以为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中的任意一个,又可以为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中的任意一个。此外,也可以为如水溶性树脂那样通过吸入水分而表现出粘性的树脂。粘接材料的树脂优选为在常温下为固体的树脂,鉴于通过热量来粘合纤维,更优选为热塑性树脂。
纸薄片中的粘接材料的外形形状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也可以为球状、圆盘状、不定形等形状。在通过进行加压、加热来制造纸薄片的情况下。也可以为破碎的形状。
在将纸薄片中的粘接材料假设为球的情况下的适当的体积平均颗粒径例如,优选为0.1μm以上且100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
粘接材料也可以含有颜色材料、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镁、氧化锆、钛酸锶、钛酸钡、碳酸钙等。此外,粘接材料作为其他的成分,例如,也可以含有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防霉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氧吸收剂等。
粘接材料优选为,相对于纸薄片,含有5.0质量%以上且3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2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
纸薄片中的粘接材料的含量如果小于5质量%,则存在使纤维粘合的力不足的情况,另外如果超过30质量%,则存在因粘接材料的树脂侵入纤维间而使纤维间的空隙变少,从而使液体的上吸性降低的情况。
另外,在粘接材料为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由于为了承载高分子吸收体而涂敷于纸薄片上的水变得难以被吸收,从而变得易于被保持在纸薄片的表面上,因此在高分子吸收体被散布时,高分子吸收体吸水而易于凝胶化,从而高分子吸收体的向纸薄片的承载性提高。
6.1.3.纤维
纸薄片包括纤维,且纤维彼此通过上述的粘接材料被粘合在一起。在纸薄片中,既可以通过粘接材料在一根纤维内进行粘合,又可以在两根以上的纤维间进行粘合。
纸薄片中所包含的纤维优选为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由于具有亲水性的材料,因此在液体被施加到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上的情况下,与该液体亲和,从而对液体进行保持或使液体与吸水性树脂53接触的情况更加容易。
此外,纤维素纤维由于与吸水性树脂53的亲和性较高,因此易于在纤维的表面上承载吸水性树脂53。另外,由于纤维素纤维为可再生的天然素材,在各种纤维当中也容易以低价入手,因此从生产成本的降低、稳定的生产、环境负荷的降低等观点来看也有利。另外,纤维素纤维只要以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为主要成分而呈纤维状的物质即可,除了纤维素之外,也可以包含半纤维素、木质素。
纤维的平均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7.0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5.0m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3.0mm以下。纤维的平均宽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20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纤维的平均纵横比、即平均长度相对于平均宽度的比率优选为,10以上且100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上且500以下。只要在这样的范围内,就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吸水性树脂53的承载、纤维对液体的保持、液体向吸水性树脂的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液体的吸收特性。
纤维在作为独立的一根纤维时,其平均的直径(在截面非圆形的情况下,垂直于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中的最大长度或者在假设具有与截面的面积相等的面积的圆形时的该圆的直径(等效圆直径))平均为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优选为2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此外,纤维的平均粗细更优选为0.5μm以上且200.0μm以下。
纤维的粗细、长度能够通过例如光纤测试仪(Lorentzen&Wettre公司制)来进行测量。
纸薄片也可以包括除了粘接材料以及纤维之外的物质。作为这样的物质,例如,可以列举出颜色材料、凝集抑制剂、阻燃剂等。作为凝集抑制剂能够例示出,由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镁、氧化锆、钛酸锶、钛酸钡、碳酸钙等组成的平均粒径为0.001μm~1.0μm程度的、所谓的纳米颗粒。
此外,作为阻燃剂,例如为了满足相当于水平燃烧实验(IEC60695-11-10A法、ASTMD635)的标准UL94 HB,能够使用溴系阻燃剂、氯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含氮化合物、氢氧化铝等水合金属类化合物。此外,也能够使用作为不燃性的无机物的碳酸钙等公知的物质。在包含阻燃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纸薄片,5.0质量%以上且30.0质量%以下为良好,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2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
6.1.4.纸薄片的密度
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性薄片的纸薄片的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g/cm3以下。纸薄片的密度更优选为0.1g/cm3以上且0.45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g/cm3以上且0.4g/cm3以下。
在纸薄片的密度小于0.05g/cm3时,存在作为纸张的强度不足的情况。此外,在纸薄片的密度超过0.5g/cm3时,由于纤维间和粘接材料间的间隔距离变小,因此纸薄片中的液体的移动变得易于被妨碍,从而液体在纸薄片中扩散的速度变小。此外,在纸薄片的密度超过0.5g/cm3时,在液体中含有颜料或树脂颗粒等固体的情况下等,由间隙而形成的毛细管那样的结构闭塞,从而变得易于产生所谓的阻塞。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液体在纸薄片中扩散的性质称为“导液性”。
6.1.5.纸薄片的厚度
纸薄片的厚度并未被特别限定,优选为0.13mm以上且5.0mm以下。纸薄片的厚度更优选为0.2mm以上且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mm以上且2.0mm以下。纸薄片的厚度能够通过处于上述范围而获得进一步优异的导液性。
6.2.高分子吸收体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在上述的纸薄片上承载有高分子吸收体。高分子吸收体为具有吸液性的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高吸水树脂)。吸液是指,对周围的水分子等液体吸入并保持的功能。高分子吸收体也可以通过吸液而凝胶化。具体而言,高分子吸收体对液体中的水和具有亲水性的有机溶剂等进行吸收。
作为高分子吸收体例如,可以列举出使用上述的吸水性树脂的情况。
作为高分子吸收体,优选为具有酸基的树脂。作为酸基,可以列举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等。在这些酸基之中,具有羧基的物质从制造和易于入手这点来看更优选。
高分子吸收体的外形形状例如,也可以呈球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颗粒状等任何形状,但是优选为其大半呈颗粒状。在高分子吸收体呈颗粒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确保液体的浸透性。此外,如果呈颗粒状,则通过在对于纸薄片施加水后将其撒落等,从而变得在纤维上更加易于承载高分子吸收体。
高分子吸收体的颗粒的平均颗粒径优选为15.0μm以上且80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上且400.0μ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15.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高分子吸收体的平均颗粒径和其分布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常规方法实施的粉碎、分级来进行调节。
另外,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径能够利用例如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根据该装置,能够获得体积平均的粒度MVD(Mean Volume Diameter)的值。
高分子吸收体优选为,相对于液体吸收性薄片而含有(承载)1.0质量%以上且64.0质量%以下。此外,高分子吸收体的含量更优选为,相对于液体吸收性薄片,为2.5质量%以上且40.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30.0质量%以下。高分子吸收体的承载量不管液体吸收性薄片的结构如何,优选为在上述范围内。
6.3.液体吸收性薄片的结构
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截面的示意图。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包括:纤维51彼此通过粘接材料52被粘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纸薄片50;和作为高分子吸收体的吸水性树脂53。
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中,多个吸水性树脂53被配置在一对纸薄片50之间。多个吸水性树脂53成为集合而形成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换言之,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中,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被形成在两张纸薄片50之间。如此,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中,吸水性树脂53被承载于两张纸薄片50之间。
如上述的那样,纸薄片50的密度比较小。因此,吸水性树脂53也可以以一部分进入纸薄片50内的状态被配置。在吸水性树脂53采用这样的配置的情况下,存在纸薄片50与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之间的边界不明确的情况。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也可以称为在厚度方向上吸水性树脂53的含量不同。换言之,在将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在平面中展开的情况下,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高度方向上,吸水性树脂53的存在量发生了变化。
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中,吸水性树脂53的含量在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处成为最大,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表面附近以及另一表面附近处变小。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将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在平面中展开的情况下,且以平行的假想平面来切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厚度方向的情况下,将吸水性树脂53与该平面接触的范围(厚度方向的区域)定义为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和纸薄片50的边界面为,吸水性树脂53进入到纸薄片50中的情况下的、穿过进入最深处的顶端的平面。
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中,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的厚度相对于纸薄片50的厚度的比优选为0.01以上且小于3.0。此外,该比更优选为0.05以上且小于2.5,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且小于2.0。通过设为这样的范围,能够使导液性以及吸液量更好。
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这样的三明治结构既可以利用两张纸薄片50夹着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来形成,又可以将一张纸薄片50折叠而夹着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来形成。换言之,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即,在纸薄片50与被折弯的该纸薄片50之间,或者在纸薄片50与通过粘接材料而使纤维彼此粘合的其他的纸薄片50之间,配置有吸水性树脂53。
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00中,吸水性树脂53优选为露出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端面。即,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端部并未通过两张纸薄片50密切接触而被封闭,在两张纸薄片50之前有间隙。而且,更优选为,在从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平行的方向来对该间隙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能够对吸水性树脂53进行目视确认。在本说明书中,将如在对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端面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对吸水性树脂53进行目视确认这样的状态表现为,“高分子吸收体露出于液体吸收性薄片的端面”。
吸水性树脂53露出的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端面只要为在对液体吸收性薄片300进行俯视观察时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可以为周缘全部的端面,也可以为周缘的一部分端面。
通过吸水性树脂53露出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端面,从而在对液体吸收性薄片300施加作为吸收的对象的液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该液体相对于吸水性树脂53直接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实现的液体的吸收性。
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厚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12.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性薄片310的截面的示意图。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10中,也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同样地,包括纤维51彼此通过粘接材料52被粘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纸薄片50和吸水性树脂53。
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10中,多个吸水性树脂53被一张纸薄片50承载。多个吸水性树脂53成为集合而形成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换言之,液体吸收性薄片310的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被层压在一张纸薄片50的单侧。
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10中,由于纸薄片50的密度比较小,因此吸水性树脂53也可以一部分进入到纸薄片50内的状态而被配置。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10中,在厚度方向上吸水性树脂53的含量也不同。换言之,在将液体吸收性薄片310在平面中展开并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10的高度方向上,吸水性树脂53的存在量发生了变化。
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10中,吸水性树脂53的含量在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附近成为最大,在液体吸收性薄片310的另一个表面附近成为最小。
在如液体吸收性薄片310那样在单侧面具有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的方式中,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的厚度相对于纸薄片50的厚度的比优选为,0.01以上且小于2.0。此外,该比更优选为,0.03以上且小于2.0,进一步优选为,0.05以上且小于1.5。通过设为这样,能够更加稳定地对吸水性树脂53进行承载。
液体吸收性薄片310的厚度优选为,0.15mm以上且6.0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6.4.小片
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平面大小并未被特别地限定。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平面大小例如,也可以为A4尺寸。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平面的大小也可以为,对液体吸收性薄片300通过剪刀、碎纸机等较细地裁断、粗碎、粉碎,或者用手较细地撕碎之后的尺寸。在本说明书中,将切断、撕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等而被分割成较小的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称为“小片”。小片为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一个方式。
图12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多孔质吸收体块1的一个方式的小片130的立体图。在图12中,小片130的纸薄片50是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而去掉一部分的侧面,并省略纤维51、粘接材料52的图示,且仅绘制出了宏观轮廓。
小片能够通过对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利用剪刀、切刀、铣刀、碎纸机等较细地裁断、粗碎、粉碎,或者用手较细地撕碎来形成。小片的纸薄片50、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60(吸水性树脂53)的配置和结构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相同。
在小片130中也通过吸水性树脂53露出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的端面,从而在对小片130施加了作为吸收的对象的液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该液体相对于吸水性树脂53直接接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小片130对于液体的吸收性。
在将小片130的长边方向的全长设为L1[mm],且将连接该小片130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的端点间距离为L2[mm]时,L2/L1的平均值优选为,大于0.0且在0.95以下。此外,L2/L1的平均值更优选为,0.01以上且0.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以上且0.85以下。
此外,小片130优选为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由此,在小片130易于变形且收纳于容器中的情况下等,操作变得容易。
小片130的全长、即长边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5mm以上且200.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100.0mm以下,进一步更加优选为2.0mm以上且30.0mm以下。
小片130的宽度、即短边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100.0mm以下,更优选为0.3mm以上50.0mm以下,进一步更加优选为1.0mm以上且10.0mm以下。
小片130的全长与宽度的纵横比优选为,1以上且20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30以下。小片130的厚度与液体吸收性薄片300同样地,优选为0.3mm以上且12.0mm以下,更加优选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
通过处于以上那样的范围,能够适当地实施吸水性树脂53的承载、由纤维51进行的液体保持、液体的向吸水性树脂53的送入,从而能够表示出对于液体的优异的吸收特性。
6.5.液体吸收性薄片的制造
如上述的那样,液体吸收性薄片为,对于纸薄片而承载高分子吸收体从而被制造的。作为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能够仅通过对纸薄片施加水,在被该水所浸润的纸薄片上撒上高分子吸收体并进行干燥来制造。这是因为,通过施加于纸薄片上的水与高分子吸收体进行接触,从而高分子吸收体至少进行膨润,而发现了粘合性。通过该粘合性,高分子吸收体和纤维粘合,或者高分子吸收体彼此被粘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干燥来去除水分,从而所形成的粘合结构会被维持并保留,因此能够在纸薄片上承载高分子吸收体。另外,高分子吸收体的在纸薄片上的承载也可以使用具有水溶性树脂等粘着性的物质来实施。在形成小片的情况下,液体吸收性薄片能够通过被剪刀、切刀、铣刀、碎纸机等较细地裁断、粗碎、粉碎或者用手较细地撕碎来形成。
6.6.液体吸收体
图13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体400的图。如图13所示,液体吸收体400具有多个上述的小片130。即,液体吸收体400为小片130的集合体。液体吸收体400所包括的小片130的个数只要为多个即可,并未被特别地限定,例如为100个以上,优选为200个以上,更优选为500个以上。
在液体吸收体400中,可以包括全长、宽度、纵横比以及厚度中的至少一个相同的小片130,也可以包含它们全部彼此都不同的小片130。
构成液体吸收体400的多个小片130优选为呈规则的形状。由此,不容易在液体吸收体400的堆积密度中产生不均匀,从而能够抑制对于液体的吸收特性而产生不均匀的情况。在液体吸收体400中,呈规则的形状的小片130的含量为,液体吸收体400整体中的30质量%以上,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
构成液体吸收体400的多个小片130例如优选为,以长边方向彼此不对齐地进行交叉的方式而不具有规则性地在空间上随机地进行配置。通过设为如此,从而间隙易于被形成在小片130之间。由此,液体能够穿过小片130间的间隙,此外,在间隙微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毛细管现象来濡湿并扩散,从而能够确保液体的通液性。例如,在液体吸收体400被收纳在容器中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容器内朝向下方进行流动的液体在中途被阻塞的情况,从而能够使液体朝向容器底平顺地浸透。
此外,通过多个小片130在空间上随机地被收纳在容器中,从而作为液体吸收体400整体与液体接触的机会增加,因此能够使液体吸收体400对于液体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此外,由于在将液体吸收体400收纳在容器之际,能够随意地将小片130投入于容器中,从而能够容易并且迅速地实施该作业。此外,由于小片130易于变形,因此在容器中对由多个小片130组成的液体吸收体400进行收纳时,液体吸收体400不管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进行变形而不费劲地被收纳,且对容器的形状追随性良好。
液体吸收体400的堆积密度优选为,0.01g/cm3以上且0.5g/cm3以下,更优选为0.03g/cm3以上且0.3g/cm3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0.05g/cm3以上且0.2g/cm3以下。由此,能够使液体的保持性以及浸透性兼备。
另外,液体吸收体400也可以包括除上述以外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消泡剂、填料、防粘连剂、紫外线吸收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活性炭、阻燃剂、流动性提高剂等。
6.7.液体吸收器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进行说明。图1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100B的剖视图。图15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100B的平面图。另外,图14为图15的I-I线剖视图。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液体吸收器100B具备液体吸收体400、作为容器的容器40和盖体30。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4以及图15中,简略化地图示出液体吸收体400。此外,在图15中,省略了软管203的图示。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说明。
6.7.1.容器
容器40对上述的液体吸收体400进行收纳。如图14所示,在容器40中收纳有液体吸收体400。例如,容器40具有底部42和四个侧壁部44,底部42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四个侧壁部44沿着底部42的各边进行设置。容器40具有上部开口的形状。另外,底部42的平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四边形,例如,也可以为圆形。
在将容器40的容积设为V1,将吸收油墨前的液体吸收体400的总体积设为V2时,V1与V2的比V2/V1例如为0.1以上且0.7以下,优选为0.2以上且0.7以下。
容器40优选为,具有在内压或者外力作用于容器40的情况下容积V1不会发生10%以上的变化的程度的形状保持性的容器。由此,容器40即使在因液体吸收体400吸收油墨等液体进行膨胀而从液体吸收体400受到力,也能够维持容器40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容器40的设置状态稳定,从而液体吸收体400能够稳定地对油墨等液体进行吸收。
容器40的材质例如,为环状聚烯烃或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6.7.2.盖体
盖体30对液体吸收体400进行覆盖。液体吸收体400被盖体30和容器40的底部42夹着。盖体30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上且3mm以下。虽然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盖体30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但是并未被特别地限定。
盖体30具有向液体吸收体400侧凹陷的凹部32和在俯视观察时被设置在凹部32的周边的周边部34。凹部32被设置在油墨被排出的位置。凹部32在俯视观察时被设置在例如包括盖体30的中心的位置。
凹部32具有底部32a以及侧壁部32b。在图示的例子中,底部32a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侧壁部32b沿着底部32a的各边进行设置。在盖体30的派出油墨的位置,以围着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而设置有侧壁部32b。侧壁部32b与底部32a连接。如图14所示,在从软管203排出油墨等液体之际,将软管203插入到由凹部32限定的空间中并进行排出。通过凹部32,能够抑制在液体被排出之际产生泡沫并外溢的情况。凹部32成为,针对于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较多且易于产生泡沫的液体特别地有效的形状。
周边部34为盖体30的除了凹部32之外的部分。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周边部34在俯视观察中,围着凹部32进行设置。位于周边部34与底部42之间的液体吸收体400的厚度大于位于凹部32与底部42之间的液体吸收体400的厚度。
在盖体30上设置有供液体通过的贯穿孔36。贯穿孔36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盖体30。盖体30具有与液体吸收体400进行接触的面30a、与面30a相反侧的面30b。贯穿孔36从被设置于面30a上的开口36a贯穿至被设置于面30b上的开口36b。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开口36a、开口36b的形状以及大小彼此相同。贯穿孔36被设置在盖体30的排出液体的位置。
贯穿孔36被设置在凹部32上。在图示的例子中,贯穿孔36被设置在底部32a、侧壁部32b以及周边部34上。贯穿孔36的形状例如为四边形,在图示的例子中为正方形。另外,贯穿孔36并不限定于正方形,也可以为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或圆形、椭圆形、六芒星等星形等。
贯穿孔36设置有多个。贯穿孔36的数量并未被特别地限定。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贯穿孔36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矩阵状地进行排列。
盖体30的材质例如为,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AS)、改性聚苯醚(PPE)、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砜(PSU)、聚缩醛(POM)、尼龙、聚醚醚酮(PEEK)、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四氟乙烯(PTFE)等树脂材料。
另外,盖体30也可以为由不锈钢丝、铁丝、铜丝等由金属构成的筛子部件或冲孔部件。此外,盖体30的面30a、面30b以及贯穿孔36的内面也可以被实施疏水处理。由此,能够防止油墨堆积在盖体30上的情况。
由于上述的液体吸收器100B中上述的液体吸收体400被收纳在容器40(容器)中,因此也对于液体具有优异的吸收性能。
虽然以上,对图示的本发明的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能够置换为可以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添加任意的结构物。
此外,本发明的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吸收体除了用于油墨的废液以外,还用于对所有的液体进行吸收的用途。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吸收器的用途也可以例如为,对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油墨的流道不经意地泄漏出的油墨进行吸收的“油墨泄漏收纳器”。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为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两个以上的发明。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吸收器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7.液体吸收器的制作
实施例1
首先,对包括无纺布、纤维素纤维(纸浆解纤棉)、聚酯纤维以及阻燃剂的原料进行混合,且在空气中进行了解纤之后,使解纤物堆积成层状,并通过进行压缩来制作垫。该垫为用于形成第一部位的垫。
接下来,准备纸张作为薄片状的纤维基材。该纸张中所包含的纤维的平均长度为0.71mm,平均宽度为0.2mm,由平均长度/平均宽度所定义的纵横比为3.56。
接下来,从一面侧向该纸张喷雾2cc的纯水。然后,作为在侧链具有作为酸基的羧基的吸水性树脂即聚丙烯酸聚合交联体的部分钠盐交联物,将三洋化成工业有限公司制的サンフレッシュ(SANFRESH)ST-500MPSA从纸张的被喷水的一面侧进行施加。由此,获得用于形成第二部位的基材。
然后,对用于形成第一部位的垫和用于形成第二部位的基材进行层压,在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由此,使垫和基材进行接合,从而获得接合体。加压以0.3kg/cm2来实施,加热温度为100℃。此外,实施加热、加压的时间为2分钟。
接下来,对所获得的接合体进行切断,从而获得多孔质吸收体块。另外,第一部位的厚度为3.0mm,第二部位的厚度为1.5mm。此外,多孔质吸收体块的主面为,长边30mm、短边10mm的长方形。此外,第一部位的密度如表1所示的那样。
接下来,将制作的多孔质吸收体块填充到具有长方体状的收纳空间的容器中。由此,获得由多孔质吸收体块的集合体构成的吸收体。此时,吸收体的堆积密度如表1所示的那样。另外,使用的容器的上部开口部为长方形,其短边的长度为100mm。如以上那样获得液体吸收器。
实施例2~11
除了将吸收体的结构如表1所示的那样进行了变更之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从而获得液体吸收器。
比较例1
除了设为使用省略第二部位且仅具备表1所示的结构的第一部位的块的方式之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从而获得液体吸收器。
比较例2
除了设为使用省略第一部位且仅具备表1所示的结构的第二部位的块的方式之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从而获得液体吸收器。
比较例3、比较例4
除了将吸收体的结构如表1所示那样进行了之外,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从而获得液体吸收器。
8.液体吸收器的评价
8.1液体的浸透范围的评价
首先,从液体吸收器的上部开口部注入250cc市场上出售的作为喷墨用油墨的精工爱普生公司制的ICBK-61。然后,在从注入完起两分钟后和五分钟后,对容器内进行目视观察,并对照以下的评价基准来进行评价。
A:油墨到达容器内的几乎整体
B:油墨虽未到达容器内的整体,但是到达一半以上
C:油墨到达容器内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小于一半
D:油墨仅滞留在容器内中的油墨的供给位置附近
在表1中表示评价结果。
8.2倒置实验的评价
接下来,将在8.1中注入了油墨的液体吸收器倒置并保持。然后,在30分钟的期间对泄漏至容器外的油墨的量进行计量,并对照以下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A:油墨的泄漏量非常地少
B:油墨的泄漏量较少
C:油墨的泄漏量稍多
D:油墨的泄漏量非常地多
在表1中表示评价结果。
表1
表1
Figure BDA0002809387590000331
从表1明确地可知,在各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具备第一部位以及第二部位的多孔质吸收体块并且使第一部位的密度最适化,能够使油墨充分地在较宽的范围内浸透。此外,能够使多孔质吸收体块均匀地填充在容器内。另外可知,通过使用该多孔质吸收体块,进行倒置实验的结果,可以将油墨的泄漏量抑制为较少。
另外,代替精工爱普生公司生产的喷墨用油墨ICBK-61,变更为佳能公司生产的喷墨用油墨BCI-381sBK、兄弟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喷墨用油墨LC3111BK、日本惠普有限公司生产的喷墨用油墨HP 61XL CH563WA来实施与上述相同的评价时,获得了与上述同样的评价结果。
9.液体吸收性薄片的评价
以下,通过实施例而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以下,“份”“%”除非有特别地记载,均表示质量基准。
9.1.基材以及液体吸收性薄片(实施例12~26、比较例5~7)
在对PPC用纸G80(TOPPAN FORMS公司生产)利用涡轮式粉碎机T-250(FREUND-TURBO公司生产)进行干式解纤后,以使聚酯粉末粘接材料(平均粒径10μm)成为10重量%、由磷氮化合物组成的粉末体阻燃剂(丸菱油化工业有限公司生产ノンネンR197-4)成为20重量%的比率在空气中进行混合,且在隔着网带进行抽吸的同时利用网眼为2mm的筛子进行筛分并堆积来制作料片。利用加热加压机将该料片调整成预定的密度,并以100℃加热60s,使粉末粘合树脂软化,从而制成使纤维彼此固定的基材薄片(纸薄片)。
在A4尺寸的基材薄片上涂覆2g水,并将高分子吸收体(SAP)(三洋化成ST-500MPSA)利用网眼为0.1mm的筛子均匀地进行撒布。其后,以使SAP涂覆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进行弯曲,利用与制作基材时同样的压力机,获得承载SAP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基材以及SAP层的结构如表2所示。
9.2.上吸高度的评价
作为上吸高度评价,表示将各实验片宽度25mm×长度100mm固定为铅直,在精工爱普生公司生产的颜料油墨(将精工爱普生公司生产的BK(ICXBK10)、C(ICXC10)、M(ICXM10)和Y(ICXY10)以3:1:1:1的质量比进行了混合的混合油墨)中浸泡顶端时的30分钟后的上吸高度。上吸高度可以主要地被考虑为,液体吸收性薄片的导液性的指标。
比较例5、比较例6、比较例7为对基材薄片的密度的范围进行确认的比较例。比较例1因密度为0.03较小,纤维彼此的粘合较弱,在上吸评价中破碎而无法保持形状。比较例2为PPC用纸G80本身,由于密度为0.7较高,上吸高度为3mm,非常地小。此外,如比较例3那样,在SAP层厚度较厚且基材薄片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基材与SAP层的厚度比大于3的情况下),由于含浸于基材的SAP妨碍油墨的浸透,从而上吸高度变得非常地小。
此外,在比率0.01变得较小的情况,由于用于确保容器内的液体吸收量的SAP量不足,因此作为吸收体也不足。
因此,可知与PPC用纸相比上吸高度较大并且通过纤维间的粘合能够保持形状的密度为0.05~0.5g/cm3的程度是良好的。此外,此时的基材的厚度为0.13mm~5mm。另外,SAP的含有比率相对于液体吸收性薄片的重量为5~64重量%。
在各实施例中与承载基材薄片的SAP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未露出SAP的(参照图11等)SAP侵入至基材薄片中,且在直到露出于相反面时,构成基材薄片的纤维间的空隙被SAP堵塞,从而上吸性降低。因此,如图8、图11那样,SAP仅被承载在基材薄片的单侧面的表面上,且直到相反面未露出的情况是良好的。
表2
Figure BDA0002809387590000361
符号说明
1…多孔质吸收体块;1A…多孔质吸收体块;1B…多孔质吸收体块;8、30…盖体;9…容器;10…吸收部;11…块集合体;12…纤维;22…纤维;23…吸水性树脂;50…纸薄片;52…粘接材料;53…吸水性树脂;60…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30a、30b…面;32…凹部;32a…底部;32b…侧壁部;34…周边部;36…贯穿孔;36a、36b…开口;40…容器;42…底部;44…侧壁部;81…连接口;91…底部;92…侧壁部;93…收纳空间;94…上部开口部;95…空隙;100、100A、100B…液体吸收器;110…间隙;111…第一部位;112…第二部位;130…小片;200…图像形成装置;201…油墨喷出头;201a…喷嘴;202…压盖单元;203…软管;203a…排出口;204…滚柱泵;204a…滚柱部;204b…夹持部;205…回收部;300、310…液体吸收性薄片;400…液体吸收体;941…长边;942…短边;961…滴下位置;962…非滴下位置;1001…主面;1002…第一边;1003…第二边;1004…第三边;Q…油墨。

Claims (19)

1.一种液体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其具有开口部,并对液体进行回收;
吸收部,其由含有纤维和高分子吸收体的多孔质吸收体块的集合体构成,且以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彼此具有间隙的状态而被收纳在所述容器中,
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
所述第一部位为多孔质,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
所述第二部位的所述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率高于所述第一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第一部位不包含所述高分子吸收体。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为,呈层状的所述第一部位和呈层状的所述第二部位的层压体。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为,呈小片状的所述第一部位和呈小片状的所述第二部位的接合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第一部位的体积V1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位的体积V2之比V1/V2为,0.15以上且40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所述开口部为具有多个边的形状,
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的最长边的长度为5mm以上,并且为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多个边中的最短边的长度的1/2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器,其中,
在将相对于所述容器而滴下所述液体的位置设为滴下位置,且将所述滴下位置之外的位置设为非滴下位置时,
所述滴下位置中的所述集合体的堆积密度低于所述非滴下位置中的所述集合体的堆积密度。
8.一种液体吸收性薄片,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粘接材料使纤维彼此粘合而成并且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g/cm3以下的纸薄片上承载有高分子吸收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所述纸薄片的厚度为0.13mm以上且5.0m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构成所述纸薄片的所述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0.1mm以上且7mm以下,所述纤维的平均粗细为0.5μm以上且200.0μ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所述液体吸收性薄片在厚度方向上,所述高分子吸收体的含量不同。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所述高分子吸收体含有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纸薄片的厚度之比为,0.01以上且小于3.0。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所述高分子吸收体相对于所述液体吸收性薄片而含有1.0质量%以上且64.0质量%以下。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所述粘接材料为热塑性树脂,且相对于所述纸薄片而含有5.0质量%以上且30.0质量%以下。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所述液体吸收性薄片具有如下结构,即,在所述纸薄片与折弯的该纸薄片之间,或者在所述纸薄片与通过粘接材料而使纤维彼此粘合的其他的纸薄片之间,配置有所述高分子吸收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其中,
所述高分子吸收体露出于所述液体吸收性薄片的端面。
17.一种液体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孔质吸收体块的集合体,
所述多孔质吸收体块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
所述第一部位为多孔质,密度为0.05g/cm3以上且0.50g/cm3以下,
所述第二部位的所述高分子吸收体的含有率高于所述第一部位。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吸收器。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权利要求8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吸收性薄片以及分割所述液体吸收性薄片而成的小片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收纳的容器。
CN202011384991.XA 2019-12-04 2020-12-01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28957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9404 2019-12-04
JP2019219403A JP2021088104A (ja) 2019-12-04 2019-12-04 液体吸収器、液体吸収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9403 2019-12-04
JP2019219404A JP2021088105A (ja) 2019-12-04 2019-12-04 液体吸収性シート、液体吸収体、液体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95727A true CN112895727A (zh) 2021-06-04

Family

ID=73726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4991.XA Pending CN112895727A (zh) 2019-12-04 2020-12-01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1790B2 (zh)
EP (1) EP3831608A1 (zh)
CN (1) CN11289572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2363A (ja) * 1989-12-11 1991-08-08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の廃インクパック
JPH08112914A (ja) * 1994-10-17 1996-05-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500639A (zh) * 1993-07-20 2004-06-02 ������������ʽ���� 用于带具有导墨件的墨盒的记录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
JP2008279646A (ja) * 2007-05-10 2008-11-20 Ricoh Co Ltd 廃液収容容器、維持回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31092A (zh) * 2008-02-29 2009-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体
CN103895361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WO2019187656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用構造体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WO2019187444A1 (ja) * 2018-03-27 2019-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20190299607A1 (en) * 2018-03-27 2019-10-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absorber, ink absorbing memb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and ink absorbing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5986B2 (ja) 1995-11-29 2003-12-10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20042237A1 (en) 1997-12-11 2002-04-11 Tadanori Sameshima Liquid absorbing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240277B2 (ja) * 2002-08-02 2009-03-18 高知県 多量の血液等を吸収できる吸収性物品
JP5991195B2 (ja) 2012-12-27 2016-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JP2016057305A (ja) 2014-09-09 2016-04-21 株式会社ワカイダ・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放射性物質除去用の空気清浄装置、及び、その空気清浄システム。
BR112017012090B1 (pt) 2014-12-19 2021-03-16 Micro Motion, Inc método de controlar uma vibração de um elemento vibratório com base em um erro de fase, e eletrônica de medidor para controlar uma vibração de um elemento vibratório
US11464845B2 (en) 2017-07-21 2022-10-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eisseria meningitidis immunogenic compositions
JP2019171597A (ja) 2018-03-27 2019-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9171596A (ja) 2018-03-27 2019-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体およびインク吸収器
JP7215193B2 (ja) * 2019-01-28 2023-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1688355B (zh) * 2019-03-15 2022-04-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703202B (zh) * 2019-03-18 2021-10-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2363A (ja) * 1989-12-11 1991-08-08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の廃インクパック
CN1500639A (zh) * 1993-07-20 2004-06-02 ������������ʽ���� 用于带具有导墨件的墨盒的记录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
JPH08112914A (ja) * 1994-10-17 1996-05-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279646A (ja) * 2007-05-10 2008-11-20 Ricoh Co Ltd 廃液収容容器、維持回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31092A (zh) * 2008-02-29 2009-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体
CN103895361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WO2019187444A1 (ja) * 2018-03-27 2019-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US20190299607A1 (en) * 2018-03-27 2019-10-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absorber, ink absorbing memb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and ink absorbing structure
WO2019187656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用構造体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91790B2 (en) 2022-11-08
EP3831608A1 (en) 2021-06-09
US20210170752A1 (en)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085B (zh) 墨水吸收材料、墨水吸收器及液滴噴出裝置
US11427002B2 (en) Liquid absorbing structure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CN111483224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2019171597A (ja) インク吸収材料、インク吸収器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CN112895727A (zh)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性薄片、液体吸收体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210031525A1 (en)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11483223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452509B (zh) 液体吸收体、油墨吸收器以及液滴喷出装置
CN112721454B (zh) 液体吸收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072179B2 (en) Liquid absorbent body,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US10981353B2 (en) Absorbent composite
JP2021088104A (ja) 液体吸収器、液体吸収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66093A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376855B2 (en) Liquid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20210060954A1 (en) Liquid absorb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7192442B2 (ja) 吸収性複合体
US20200391181A1 (en) Liquid absorbent body
JP2021088105A (ja) 液体吸収性シート、液体吸収体、液体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12888A (ja) 液体吸収シート、液体吸収体、液体吸収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30449A (ja) 液体吸収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