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731B - 儲存槽(一) - Google Patents

儲存槽(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731B
TWI717731B TW108116355A TW108116355A TWI717731B TW I717731 B TWI717731 B TW I717731B TW 108116355 A TW108116355 A TW 108116355A TW 108116355 A TW108116355 A TW 108116355A TW I717731 B TWI717731 B TW I7177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liquid
peripheral wall
outflow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6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3970A (zh
Inventor
寺嶋洋介
菅原洋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3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3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73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 E03C1/122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in domestic waste water pipe-lin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的新穎之儲存槽。
一種儲存槽,係具有:讓液體流入之流入口;以及讓該液體流出之流出口,而可將從該流入口所流入之該液體儲存於內部。具備:相對於底面而站立的周壁;以及相對於該底面而站立之區隔壁。周壁係具備:形成有流入口之流入口部分;以及與流入口部分對向,並形成有流出口之流出口部分。區隔壁係朝向流出口來加以延伸。

Description

儲存槽(一)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儲存槽。
作為集合住宅等之排水系統,有一種利用虹吸原理而被稱為虹吸排水系統之系統。根據虹吸排水系統,在進行來自用水機器的排水時,可藉由虹吸排水管所產生的虹吸力來促進該排水。另一方面,在虹吸排水系統中,若假設要一次進行大量液體的排水,則必須在較虹吸排水管要上游處設置有能夠在到開始促進排水(產生虹吸力的)的期間內暫時地儲存液體之儲存槽。此般之儲存槽有一種於該儲存槽之流出口與儲存槽本體之間設置有流道縮小部,且於該流道縮小部的一部分設置有膨出至外側的內壁面之儲存槽(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108749號公報
根據上述儲存槽,便會將滯留在流出口附近的液體沿著該流道縮小部的內壁面來引導至遠離該流出口之方向。藉此,根據上述儲存槽,液體的流動便不會在流出口附近受到阻礙,而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
然而,例如,即便是使用上述儲存槽的情況等,仍有使得大量液體更迅速且順利地流出之改善空間。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的新穎之儲存槽。
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係著眼於在使流出口附近之液體的水頭迅速地提高情況下,能夠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這一點上而完成者。
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係具有:讓液體流入之流入口;以及讓該液體流出之流出口,而可將從該流入口所流入之該液體儲存於內部的儲存槽;具備有:周壁,係相對於底面而站立;以及區隔壁,係相對於該底面而站立;該周壁係具備:流入口部分,係形成有該流入口;以及流出口部分,係與該流入口部分對向,並形成有該流出口;該區隔壁係朝向該流出口來加以延伸。
根據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便可使流出口附近液體之水頭迅速地提高。因此,根據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便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
在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區隔壁較佳地係具有可讓該液體從該區隔壁溢流之高度。
在此情況,於流出口附近液體之水頭為既定以上時,該流出口附近之液體便可從區隔壁流出。因此,液體的流動便難以在流出口附近受到阻礙,而可進行迅速且順暢的排水。
在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區隔壁之高度較佳地係隨著朝向該流出口而變高。
在此情況,便可提高流出口附近液體之水頭,並隨著從該流出口遠離而使從區隔壁流出的液體量增加。
在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流出口較佳地係設置於較該流入口要低之位置。
在此情況,便可更迅速且順暢的排水。
在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較佳地,該區隔壁係構成為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的一部分;與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鄰接的該周壁之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係連接於該區隔壁之頂面,並與該區隔壁之頂面形成出同一面。在此,所謂「同一面」係指「滑順地連接之連續面」,亦包含有「平面」及「曲面」的任一者。
在此情況,便可使從區隔壁流出之液體進一步地沿著周壁之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流出。
在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區隔壁之頂面的端緣部較佳地係朝向該儲存槽之內部而凸出的曲面。
在此情況,便可使流出口附近的液體更有效率且順暢地從區隔壁沿著周壁之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流出。
在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周壁之該流入口部分較佳地係較與該周壁之該流入口部分鄰接的該周壁之流入側鄰接部分要凹陷於流出側。
在此情況,流通於儲存槽內之液體便會易於回到液體之流出方向。因此,便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
在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區隔壁較佳地會從與溝部鄰接之位置來站立。
在此情況,即便為少量的液體,仍可藉由溝部而使該液體迅速地匯集。因此,便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特別是,在此情況,由於區隔壁會從與溝部鄰接之位置來站立,故可更迅速地使流出口附近之液體水頭提高。
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較佳地係較與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鄰接的該周壁之流出側鄰接部分要突出於流出側。
在此情況,便會成為容易將液體匯集在流出口附近之構造。因此,根據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便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
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周壁之該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在俯視觀察下之剖面形狀較佳地為朝向流出側來凸出之曲線所構成的曲面。
在此情況,便可使從區隔壁所流出之液體產生上下方向(縱向)的對流(循環),並進一步地沿著周壁之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來流出。
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較佳地係具備:液體通過區域,係延伸在該流入口與該流出口之間;以及液體滯留區域,係分別被配置於夾置該液體通過區域之兩側的位置。
在此情況,便可使液體流向液體通過區域,並讓殘留的該液體滯留在液體滯留區域內。因此,液體的流動便會難以在流出口附近受到阻礙,而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連續進行既定量的排水。
本發明相關之儲存槽中,該周壁之內面中,在俯視觀察下於該儲存槽之內部形成出角落部的該周壁之內面在俯視觀察下之輪廓形狀較佳地為曲線所構成的曲面。
在此情況,便可使流過液體通過區域之液體更有效率地在液體通過區域與液體滯留區域之間進行對流。
根據本發明,便能提供一種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的新穎之儲存槽。
1A:儲存槽
1B:儲存槽
A1:流入口
P1:流入路徑
A2:流出口
P2:流出路徑
1c:通氣口
11:底壁
11a:底壁之下側部分
11fa:底壁之下側部分的內面
11fa1:底壁之下側部分的最深面
11fa2:底壁之下側部分的側面
11b:底壁的上側部分
11fb:底壁之下側部分的內面
12:周壁
12a:周壁的流入口部分
12fa:周壁的流入口部分之內面
12fa1:周壁的流入口部分之內面的最深面
12fa2:周壁的流入口部分之內面的側面
12b:周壁的流出口部分
12fb:周壁的流出口部分之內面
12fb1:周壁的流出口部分之內面的最深面
12fb2:周壁的流出口部分之內面的側面
12c:周壁的流入側鄰接部分
12fc:周壁的流入口鄰接部分之內面
12d:周壁的流出口鄰接部分
12fd:周壁的流出口鄰接部分之內面
12e:周壁的側面部分
12fe:周壁的側面部分之內面
12f: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
12ff: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之內面
12i: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
12fi: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之內面
12j: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
12fj: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之內面
12g:周壁的流出側角落部分
12fg:周壁的流出側角落部分之內面
13:區隔壁
13f1:區隔壁之側面
13f2:區隔壁之頂面
13e:區隔壁之頂面的端緣部
R1:液體通過區域
G:溝部
F1:液體通過區域的底面
R2:液體滯留區域
F2:液體滯留區域的 底面
100:排水系統
101:地板構件
102:樓板
110:用水器具
120:器具排水管
120a:器具排水管的上游側部分
120b:器具排水管的下游側部分
121:排水捕集部
130:虹吸排水管
130a:虹吸排水管的橫向管
130b:虹吸排水管的豎管
140:管接頭
150:立管
S:地板下空間
圖1為從上方來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的流入側之立體圖。
圖2係從上方來顯示圖1之儲存槽的流出側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圖1之儲存槽的流入側之前視圖。
圖4係顯示圖1之儲存槽的流出側之後視圖。
圖5係從上方來顯示圖1的儲存槽之俯視圖。
圖6係從下方來顯示圖1的儲存槽之仰視圖。
圖7係圖3之A-A剖面圖。
圖8係圖3之B-B剖面圖。
圖9係圖4之C-C剖面圖。
圖10係從右側來顯示圖1的儲存槽之右側視圖。
圖11係從左側來顯示圖1的儲存槽之左側視圖。
圖12係圖5之D-D剖面圖。
圖13係圖5之E-E剖面圖。
圖14係從流入側來顯示圖5的F-F剖面之立體圖。
圖15係從流入側來顯示圖5的G-G剖面之立體圖。
圖16係圖5之G-G剖面圖。
圖17係圖5之H-H剖面圖。
圖18係從上方來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的流入側之立體圖。
圖19係以部分剖面來顯示可適用本發明相關的儲存槽之排水系統一範例之概略系統圖。
以下,便參照圖式,就本發明各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來詳細說明。
[可適用本發明相關的儲存槽之排水系統]
圖19係以部分剖面來顯示可適用本發明相關的儲存槽之排水系統一範例之概略系統圖。圖19中,符號100為可適用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相關的儲存槽之排水系統一範例。本範例中,排水系統100為虹吸排水系統。虹吸排水系統為利用虹 吸原理之排水系統。根據虹吸排水系統,在進行來自用水機器的排水時,便可藉由虹吸排水管所產生的虹吸力來促進該排水。虹吸排水系統係被採用為例如將1棟建築物區劃為複數樓層之集合住宅的排水系統。
本範例中,排水系統100係具備用水器具110、器具排水管120、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以及虹吸排水管130。
用水器具110係被配置在建築物的各樓層。用水器具110係舉例有例如浴缸(例如整體衛浴)、洗臉台、流理台。本範例中,用水器具110為浴缸。
器具排水管120係連接用水器具110與儲存槽1。本範例中,器具排水管120係被配置在地板下空間S內。本範例中,地板下空間S係建築物的地板構件101與樓板102之間所形成之空間。又,本範例中,器具排水管120係由延伸於縱向之上游側部分120a與延伸於橫向之下游側部分120b所構成。上游側部分120a係連接於用水器具110。下游側部分120b係連接於上游側部分120a。本範例中,下游側部分120b會隨著從上游側部分120a朝向下游而向下方傾斜。下游側部分120b係連接於儲存槽1。另外,本範例中,下游側部分120b的中途係介設有排水捕集部121。
虹吸排水管130係連接儲存槽1與立管150。立管150為於上下方向貫穿建築物的各樓層之排水管。本範例中,虹吸排水管130係由地板下空間S內所配置之橫向管130a與貫穿樓板102而下垂至下方之豎管130b所構成。橫向管130a係連接於儲存槽1。本範例中,橫向管130a係以幾乎水平般而無傾斜的方式來橫向延伸。詳而言之,係沿著設置有用水器具110之樓層的樓板102來被配管為無傾斜的略水平。豎管130b係連接於橫向管130a。豎管130b係透過管接頭140而連接於立管150。詳而言之,豎管130b係延伸至橫向管130a的略垂直下方,而形成下垂部來產生虹吸力(例如負壓)。
本範例之排水系統100中,首先,係從用水器具110的流出口與虹吸排水管130的橫向管130a之高低差H1來讓液體從用水器具110流出。從用水器 具110所流出的液體(例如水)會因該液體的自重(下降擠壓力)而從器具排水管120來流入至儲存槽1。儲存槽1會一邊將液體的一部分儲存於內部,一邊讓剩餘的液體流出至虹吸排水管130。
本範例中,虹吸排水管130會形成能夠產生利用虹吸力的吸引力之虹吸排水路徑。虹吸排水路徑中,係可藉由虹吸排水管130內所產生的虹吸力來促進來自虹吸排水管130之液體的排水。
本範例之虹吸排水路徑中,係以用水器具110的流出口與虹吸排水管130的橫向管130a之高低差H1所致之來自用水器具110之排水的下降擠壓力,來讓器具排水管120及虹吸排水管130的橫向管130a充滿水,而藉由虹吸排水管130之橫向管130a的充水,便會使到達該虹吸排水管130的豎管130b(下垂長度H2)之排水開始在該豎管130b落下,並藉由虹吸排水管130的橫向管130a成為滿水狀態來產生虹吸作用。以此虹吸作用作為排水動力,而藉由產生在虹吸排水路徑內之高速流動來進行來自用水器具110的排水,排水會朝管接頭140的內部被順暢且快速地排出。
本範例中,由於係採用虹吸排水系統來作為排水系統100,故會成為排水管內部被填充為滿水狀態之滿流排水。如此般,若是採用虹吸排水系統來作為排水系統100的話,由於液體的排水會成為滿流排水,故可防止固態物附著在管內,並可使用小口徑管。又,本範例中,由於係採用虹吸排水系統來作為排水系統100,故可以無傾斜來配置排水管。如此般,若是採用虹吸排水系統來作為排水系統100的話,藉由可以無傾斜來配置排水管,便可降低配置有排水管之地板下的空間高度。又,本範例中,由於係採用虹吸排水系統來作為排水系統100,故可加長從排水源頭(例如各種用水器具110)到立管150的延長距離(例如從用水器具110的流出口到虹吸排水管130的豎管130b之水平長度L)(參照圖17),甚至可提高起居室的配置自由度。
然而,採用虹吸排水系統之排水系統100中,假設從用水器具110會一次進行大量液體的排水,而將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設置於器具排水管120與虹吸排水管130之間。儲存槽1可在直到開始促進排水(產生虹吸力)的期間來暫時地儲存從用水器具110被一次排水之大量的水。
[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
圖1為從上方來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A的流入側之立體圖。圖2係從上方來顯示圖1之儲存槽1A的流出側之立體圖。儲存槽1A係具有能夠讓液體流入之流入口A1以及讓該液體流出之流出口A2,而可將從流入口A1所流入的該液體儲存於內部。
圖3係從流入側來顯示儲存槽1A之前視圖。又,圖4係從流出側來顯示儲存槽1A之後視圖。如圖4所示,儲存槽1A係具有底壁11、相對於底面來站立之周壁12以及相對於底面來站立之2個區隔壁13。本實施形態中,儲存槽1A係具有頂壁14。頂壁14係與周壁12的上端連接。藉此,本實施形態中,儲存槽1A的內部係會形成有由底壁11、周壁12以及頂壁14所區劃出的空間。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係形成有通氣口H12。通氣口H12會讓儲存槽1A的內部空間連通外界。藉此來防止儲存槽1A的內部變成負壓。
圖5係從上方來顯示儲存槽1A之俯視圖。圖6係從下方來顯示儲存槽1A之仰視圖。如圖6所示,儲存槽1A中,周壁12係具備:形成有流入口A1之流入口部分12a;以及會與流入口部分12a對向並形成有流出口A2之流出口部分12b。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係具備流入口部分12a、流出口部分12b、與流入口部分12a鄰接之流入側鄰接部分12c、與流出口部分12b鄰接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以及側面部分12e。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係具備連接流入側鄰接部分12c與側面部分12e之流入側角落部分12f以及連接側面部分12e與流出側鄰接部分12d之流出側角落部分12g。
如圖6所示,儲存槽1A中,底壁11係藉由周壁12來被加以區劃。如圖5所示,頂壁14亦與底壁11同樣地藉由周壁12來被加以區劃。另外,本實施形態中,頂壁14係具有2個開口部A3。開口部A3會讓儲存槽1A的內部空間連通外界。又,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係在頂壁14側,分別於流入側角落部分12f及流出側角落部分12g的位置具有凹陷部12h。
圖7係圖3之A-A剖面圖。圖7係儲存槽1A之最大剖面。圖8係圖3之B-B剖面圖。圖8係通過流入口A1的中心Oa之剖面。圖9係圖4之C-C剖面圖。圖9係通過流出口A2的中心Ob之剖面。如圖7等所示,儲存槽1A係具備在流入口A1與流出口A2間延伸之液體通過區域R1,以及分別被配置在夾置液體通過區域R1之兩側的位置之液體滯留區域R2。儲存槽1A中,液體通過區域R1會連結流入口A1與流出口A2,而將從流入口A1所流入的液體引導至流出口A2。液體通過區域R1在俯視觀看下可延伸為曲線狀或曲折狀。本實施形態中,液體通過區域R1如圖7~圖9所示,係延伸為直線狀。藉此,液體通過區域R1便會作為連結流入口A1與流出口A2之液體通過路徑而成為最短路徑。
另一方面,如圖7等所示,2個液體滯留區域R2係分別被配置在夾置液體通過區域R1之兩側的位置,且為與液體通過區域R1相鄰接之位置。2個液體滯留區域R2可分別讓從流入口A1所流入的液體滯留。
又,如圖7等所示,儲存槽1A中,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係較與流入口部分12a鄰接之流入側鄰接部分12c要凹陷於流出側。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等所示,周壁12的流入側鄰接部分12c係透過2個流入側角落部分12j及12i來連接於流入口部分12a。
又,儲存槽1A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係較流出側鄰接部分12d要突出於流出側。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等所示,周壁12的流出側鄰接部分12d係連接於流出口部分12b。
圖10係顯示儲存槽1A的右側面之右側視圖。圖11係顯示儲存槽1A的左側面之左側視圖。如圖10等所示,儲存槽1A中,流入口A1係位在較除了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及流出口部分12b以外之周壁12要下側。流出口A2亦與流入口A1同樣地,係位在較除了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及流出口部分12b以外之周壁12要下側。
圖12係圖5之D-D剖面圖。圖12係將儲存槽1A二等分之剖面。圖12係顯示儲存槽1A的內部中之液體通過區域R1與液體滯留區域R2的內部構造。圖13係圖5之E-E剖面圖。圖13係顯示儲存槽1A的內部中之液體滯留區域R2的內部構造。如圖12所示,儲存槽1A中,流入口A1係以形成於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之流入路徑P1所構成。又,流出口A2係以形成於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之流出路徑P2所構成。儲存槽1A中,液體通過區域R1係以周壁12之流入口部分12a的內面12fa、底壁11中該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內面(底面)11fa以及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所構成。儲存槽1A中,如圖12所示,液體通過區域R1的底面F1係以平坦面所構成。本實施形態中,液體通過區域R1的底面F1係以周壁12之流入口部分12a的內面12fa中該內面12fa的最下端(延伸於流入口部分12a的液體流通方向最下側的延伸端)12fa1、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內面11fa中該內面11fa的最下端(延伸於下側部分11a的液體流通方向最下側的延伸端)12fa1以及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中該內面12fb的最下端(延伸於流出口部分12b的液體流通方向最下側的延伸端)最下端12fb1所構成。
另外,圖12中,符號12fp1係流入路徑P1最下端(延伸於流入路徑P1的液體流通方向之最下側的延伸端)。又,符號12fp2係形成於流出口部分12b之流出路徑P2的最下端(延伸於流出路徑P2的液體流通方向之最下側的延伸端)。如圖12等所示,儲存槽1A中,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最下端(底面)11fa1係朝向下游而向下傾斜,流出口A2係設置於較流入口A1要低之位置。
另一方面,如圖7等所示,2個液體滯留區域R2在俯視觀看下,係分別由周壁12中除了流入口部分12a及流出口部分12b以外之周壁12,以及液體通過區域R1來被加以區劃。詳而言之,2個液體滯留區域R2從俯視觀看下,係分別由流入側角落部分12i的內面12fi、流入側角落部12j的內面12fj、流入側鄰接部分12c的內面12fc、流入側角落部分12f的內面12ff、側面部分12e的內面12fe、流出側角落部分12g的內面12fg、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以及液體通過區域R1來被加以區劃。進一步地,2個液體滯留區域R2如圖13等所示,係分別由底壁11中該底壁11之上側部分11b的內面(底面)11fb,以及頂壁14的內面(天面)14f所構成。另外,儲存槽1A中,如圖13所示,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係以平坦面所構成。本實施形態中,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係以底壁11之上側部分11b的內面11fb所構成。
圖14係從流入側來顯示圖5的F-F剖面之立體圖。F-F剖面係包含有頂壁14之2個開口部A3的中心軸之平面的剖面。如圖14所示,液體通過區域R1係配置有溝部G。溝部G係配置於流入口A1與流出口A2之間。如圖14等所示,儲存槽1A中,溝部G的一部分係以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內面11fa來形成。儲存槽1A中,底壁11的下側部分11a係相對於底壁11的上側部分11b來凹陷。本實施形態中,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內面11fa係以最深面11fa1與2個側面11fa2來構成。最深面11fa1係底壁11中之最深的面(最下端)。最深面11fa1係透過側面11fa2來連接於底壁11之上側部分11b的內面11fb。最深面11fa1從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係相對於側面11fa2而以曲線所構成的曲面來連接。側面11fa2從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係相對於上側部分11b的內面11fb而以曲線所構成的曲面來連接。
又,儲存槽1A中,溝部G的一部分係以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來形成。如圖10等所示,儲存槽1A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係以流出口A2會成為較流出側鄰接部分12d要靠下側的位置之方式來延伸於下側。如 圖14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係包含最深面12fb1與2個側面11fb2。最深面12fb1從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係相對於側面12fb2而以曲線所構成的曲面來連接。側面12fb2係與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側面11fa2構成同一平面。最深面12fb1係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中最深的面(最下端)。最深面12fb1係與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最深面11fa1構成同一平面。又,最深面12fb1係透過側面12fb2來連接於區隔壁13的內面13f1。側面12fb2係與區隔壁13的內面13f1構成同一平面。
進一步地,如圖8等所示,儲存槽1A中,溝部G的一部分係以周壁12之流入口部分12a的內面11fa來形成。如圖10等所示,儲存槽1A中,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係以流入口A1會成為較流入側鄰接部分12c要靠下側的位置之方式來延伸於下側。如圖8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之流入口部分12a的內面12fa係以最深面12fa1與2個側面11fa2來構成。最深面12fa1從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係相對於側面12fa2而以曲線所構成的曲面來連接。側面12fa2係與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側面11fa2構成同一平面。如圖12等所示,最深面12fa1係周壁12之流入口部分12a的內面12fa中最深的面(最下端)。最深面12fa1係與底壁11之下側部分11a的最深面11fa1構成同一平面。又,如圖8等所示,最深面12fa1係透過側面12fa2來連接於流入側角落部分12i的內面12fi。
如圖9等所示,2個區隔壁13係朝向流出口A2延伸。儲存槽1A中,係以確保流出口A2之方式來朝向流出口A2延伸。在此,所謂「確保流出口A2」係指「未關閉流出口A2的開口」。
又,如圖12所示,儲存槽1A中,區隔壁13係具有可讓該液體從該區隔壁13溢流之高度H13。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的高度H13係起自液體通過區域R1的底面F1之高度。藉此,通過液體通過區域R1的液體在該液體的水頭高於既定以上時,便可流至液體滯留區域R2。
又,如圖12等所示,儲存槽1A中,區隔壁13的高度H13會隨著朝向流出口A2而變高。如圖12等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的頂面13f2在側面觀察下的剖面形狀為朝向流出側而凸出之曲線所構成的曲面。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之頂面13f2的曲線係以曲率半徑R13所構成。
儲存槽1A中,區隔壁13係構成為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一部分。區隔壁13會從與溝部G鄰接之位置站立。圖15係從流入側來顯示圖5的G-G剖面之立體圖。G-G剖面係包含周壁12與底壁11的邊界之平面的剖面。如圖15等所示,儲存槽1A中,區隔壁13的內面13f1係連接於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中之該內面12fb的側面12fb2,且與該側面12fb2構成同一平面。又,儲存槽1A中,與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鄰接之該周壁12的流出側鄰接部分12d之內面12fd係連接於區隔壁13的頂面13f2,且和該區隔壁13的頂面13f2形成同一面。在此,所謂「同一面」係指「滑順地連接之連續面」,亦包含有「平面」及「曲面」的任一面。
圖16係圖5之G-G剖面圖。如圖16所示,儲存槽1A中,區隔壁13之頂面13f2的端緣部13e係朝向儲存槽1A的內部來凸出之曲面。
又,如圖13所示,儲存槽1A中,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在側面觀察下的剖面形狀為朝流出側凸出之曲線所構成的曲面。如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形成出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之曲面中,形成出底壁11側之內面12fd的曲線係以較大之曲率半徑Rd12所構成。本實施形態中,曲率半徑Rd12係與形成區隔壁13之頂面13f2的曲線之曲率半徑R13相同。另一方面,形成出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之該曲面中,形成出頂壁14側之內面12fd的曲線係以較底壁11側的曲線要小之曲率半徑Rd14所構成。
本案發明人經過努力實驗、研究的結果,發現到在虹吸排水系統所使用之儲存槽中,於迅速地提高該儲存槽之流出口附近的液體水頭之情況,便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甚至可縮短到虹吸力產生為止的時間。本 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A係著眼於在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水頭之情況,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這一點而完成者。
如圖12等所示,本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A係一種具有讓液體流入的流入口A1與讓該液體流出的流出口A2,而可將從流入口A1所流入的該液體儲存在內部之儲存槽。儲存槽1A係具有相對於底面來站立之周壁12,以及相對於底面來站立之2個區隔壁13,周壁12係具備形成有流入口A1之流入口部分12a,以及與流入口部分12a對向並形成有流出口A2之流出口部分12b。2個區隔壁13係朝流出口A2延伸。
根據本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A,藉由設置有區隔壁13,便可如箭頭D1所示般地確保液體朝流出口A2的流動,並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水頭。即便在從流入口A1所流入之該液體(排水)為少量的情況,根據本實施形態,可藉由在儲存槽1A內設置有區隔壁13,來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水頭,結果便會容易產生虹吸作動。例如,即便在液體從流入口A1大量流入之情況,在初期階段中,到達至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仍為少量。如此般,即便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為少量,根據本實施形態,仍可藉由在儲存槽1A內設置有區隔壁13,來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水頭,結果便會容易產生虹吸作動。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A,便可使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特別是如本實施形態般,若是將儲存槽1A用於虹吸排水系統的話,即便是在排出多數液體的情況,仍可縮短到虹吸力產生為止的時間。
又,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係具有可讓該液體從該區隔壁13溢出之高度H13。在此情況,在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水頭為既定以上時,便如圖15等的箭頭D2所示,可讓該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從區隔壁13流出。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液體的流動便難以在流出口A2附近受到阻礙,而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
又,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的高度H13會隨著朝向流出口A2而變高。在此情況,由於可提高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水頭,並隨著從該流出口A2遠離來增加從區隔壁13所流出的液體量。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達成到虹吸力產生為止之時間的縮短與順暢排水之平衡(同時成立)。
又,如圖1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流出口A2係被設置於較流入口A1要低之位置。在此情況,便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更加縮短到虹吸力產生為止的時間。
又,如圖15等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係構成為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一部分,而與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鄰接之該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係連接於區隔壁13的頂面13f2,且與該區隔壁13的頂面13f2形成同一面。在此情況,如箭頭D2所示,可讓從區隔壁13所流出的液體沿著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而進一步地流出。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液體的流動便難以在流出口A2附近受到阻礙,而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
又,如圖16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之頂面13f2的端緣部13e係朝向儲存槽1A的內部來凸出之曲面。在此情況,如箭頭D2所示,便可讓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從區隔壁13沿著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來有效率且順暢地流出。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有效率地進行迅速且順暢的排水。
又,如圖13等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在側面觀察下的剖面形狀為朝向流出側來凸出之曲線所構成的曲面。在此情況,如箭頭D3所示,便可讓從區隔壁所流出之液體一邊產生上下方向(縱向)的對流(循環),一邊沿著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來進一步地流出。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
特別是如圖7等所示,本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A係具備在流入口A1與流出口A2之間延伸的液體通過區域R1,以及分別被配置於夾置液體通過區域R1兩側的位置之液體滯留區域R2。在此情況,如箭頭D1及D2所示,便可讓液體流向液體通過區域R1,並讓殘留的該液體滯留在液體滯留區域R2內。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抑制液體通過區域R1之延伸方向的長度變長,並將更多的液體儲存在液體滯留區域R2。因此,藉由儲存槽1A,便可使液體的流動難以在流出口A2附近受到阻礙,而讓更多的液體連續進行既定量、迅速且順暢的排出。再者,於此情況,可讓從液體通過區域R1所流出的液體如箭頭D4所示,在液體通過區域R1與液體滯留區域R2之間對流(循環)。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抑制液體通過區域R1之延伸方向的長度變長,並將更多的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排出。進一步地,在此情況,由於從液體通過區域R1所流出的液體會在液體通過區域R1與液體滯留區域R2之間對流,故髒污便會難以附著在儲存槽1A的內部。藉此,便可減少儲存槽1A之洗淨所需的作業次數。
進一步地,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液體滯留區域R2係分別被配置在夾置液體通過區域R1之兩側的位置,故為了確保液體滯留區域R2的容積,例如,只要加大該液體滯留區域R2所延伸方向的尺寸(面積)即可,而無需加高液體滯留區域R2的高度,甚至是儲存槽1A的高度。從而,若是如本實施形態般,例如,以在夾置液體通過區域R1之兩側處,將液體滯留區域R2所延伸之方向作為水平方向,讓周壁12的立設方向成為鉛直方向的方式來將儲存槽1A設置在樓板102等的話,便無需將地板下空間S的高度確保為較大,而可將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排出。在此,所謂「儲存槽1A的高度」係指儲存槽1A之垂直方向的高度(尺寸)。換言之,為儲存槽1A之周壁12之立設方向的高度(尺寸)。
由上述觀點來看,更具體而言,例如本實施形態中,儲存槽1A的高度可較儲存槽1A的寬度要低,儲存槽1A之高度較佳係儲存槽1A之寬度的1/2以下,儲存槽1A之高度更佳為儲存槽1A之寬度的1/3以下。在處,所謂「儲存槽1 的寬度」係指在相互對向之儲存槽1A的周壁12中,相對於儲存槽1A的高度方向及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而正交之方向上之2個周壁12之間的最大寬度。亦即,參照圖7,為圖式上下方向所配置之儲存槽1A中的2個周壁(側壁)12e之外面之間的寬度(尺寸)。
又,如圖7等所示,儲存槽1A中,周壁12的流入口部分12a係較與該流入口部分12a鄰接之該周壁12的流入側鄰接部分12c要凹陷於流出側。在此情況,在儲存槽1A內流動之液體會易於回到液體的流出方向。因此,便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特別是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液體滯留區域R2係被配置在與液體通過區域R1鄰接之位置,故從液體通過區域R1所流入的液體便會易於回到該液體通過區域R1。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可在液體通過區域R1與液體滯留區域R2之間有效率地對流。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通過液體通過區域R1來將多數液體更迅速且順暢地排出。又,本實施形態中,髒污會變得更難以附著在儲存槽1A的內部。藉此,便可更加減少儲存槽1A之洗淨所需的作業次數。
又,如圖15等所示,區隔壁13係從與溝部G鄰接之位置來站立。本實施形態中,溝部G係被配置在液體通過區域R1。在此情況,即便是少量的液體,仍可藉由溝部G來迅速地匯集該液體。因此,便可更迅速且順暢地進行排水。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係從與液體通過區域R1所配置的溝部G鄰接之位置站立。在此情況,即便是少量的液體,仍可迅速地將該液體匯集至液體通過區域R1。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通過液體通過區域R1來將多數液體更迅速且順暢地排出。特別是,在此情況,由於區隔壁13係從與液體通過區域R1所配置的溝部G鄰接之位置站立,故可更迅速地提高流出口A2附近的液體水頭。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通過液體通過區域R1來將多數液體更加迅速且順暢地排出。
又,如圖7等所示,儲存槽1A中,於周壁12的內面12f中,在俯視觀察下於儲存槽1A的內部形成角落部之該周壁12的內面12f係在俯視觀察下的 輪廓形狀為曲線所構成之曲面。本實施形態中,例如,流入側角落部分12i的內面12fi、流入側角落部分12j的內面12fj及流入側角落部分12f的內面12ff、流出側角落部分12g的內面12fg係在俯視觀察下的輪廓形狀分別為曲線所構成之曲面。在此情況,便可使從液體通過區域R1所流入的液體在液體通過區域R1與液體滯留區域R2間更有效率地對流。從而,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將多數液體更加順暢地排出,且可進一步地減少儲存槽1A之洗淨所需的作業次數。
然而,本案發明人經過努力實驗、研究的結果發現到在虹吸排水系統所用之儲存槽中,即便是將液體匯集在該儲存槽的流出口附近之情況,仍可讓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甚至可縮短到虹吸力產生為止的時間。本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A係著眼於將液體匯集在流出口A2附近的情況,可讓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這一點而完成者。
儲存槽1A中,周壁12的流出口部分12b係較與周壁12的該流出口部分12b鄰接之該周壁12的流出側鄰接部分12d要突出於流出側。在此情況,便會成為易於將液體匯集在流出口A2附近之構造。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讓多數液體迅速且順暢地流出。特別是如本實施形態般,若將儲存槽1A用於虹吸排水系統,即便是排出多數液體的情況,仍可縮短到虹吸力產生為止的時間。
圖17係圖5之H-H剖面圖。H-H剖面係包含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上端之平面的剖面。如圖17所示,儲存槽1A中,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在液體流通方向觀察下的剖面形狀為賽車道(Race track)形狀。在此情況,便會成為更易於將液體匯集在流出口A2附近之構造。本實施形態中,賽車道形狀為延伸於橫向(水平方向)之扁平的形狀。例示的賽車道形狀係舉例有於單側配置有1個中心O1之單側單心圓的賽車道形狀、於單側配置有2個中心O1及中心O2之單側雙心圓的賽車道形狀、於單側配置有3個中心O1、中心O2及中心O3之單側三心圓的賽車道形狀。進一步地,單側三心圓的賽車道形狀係舉例有3個 中心O1~O3為對齊之單側正三心圓的賽車道形狀、於外側配置有2個中心O1及中心O3之間的1個中心O2之單側銳三心圓的賽車道形狀、於內側配置有2個中心O1及中心O3之間的1個中心O2之鈍三心圓的賽車道形狀。本實施形態中,流出口A2的剖面形狀為類似單側銳三心圓的賽車道形狀之形狀。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夾置1個中心O2之2個中心O1及中心O2為不對齊的,A-B間為直線。又,除此以外的區間則為曲線。
特別是,儲存槽1A中,如圖7等所示,周壁12之流出口部分12b的內面12fb係包含前端會隨著朝向流出口A2而變窄之曲面。在此情況,便會成為更易於將液體匯集在流出口A2附近之構造。
另外,如圖16所示,儲存槽1A中,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在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係朝向液體通過區域R1而向下方傾斜,而為連接於該液體通過區域R1的底面F1之平面。此情況下,液體滯留區域R2的液體便會在該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流通,而易於流進至液體通過區域R1。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通過液體通過區域R1來將多數液體更順暢地排出。本實施形態中,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係相對於水平軸(圖16中,係以在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水平面時所呈現之直線Oy來加以表示。)而以角度θ11b來加以傾斜。角度θ11b可對應於儲存槽1的內容量、大小等來適當設定。角度θ11b可為例如0.5°~5°的角度。在角度θ11b未達0.5°的情況,對形成排水的對流之效果較弱。又,在角度θ11b為5°以上的情況,由於會變得過於傾斜,故在液體未完全進入流出口A2而使水溢出的情況,則溢出的液體便無法順利地流向液體滯留區域R2。
另外,儲存槽1A中,如圖16所示,2個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係隨著相互接近而向下方傾斜。在此情況,若是連結2個液體滯留區域R2之底面F2的下端的話,便可使液體通過區域R1成為以2個底面F2的連結部分作為溝底之V字溝。或者,若是透過平面來連結2個液體滯留區域R2之底面F2的下端的話, 亦可使液體通過區域R1成為以該平面作為溝底之梯形的V字溝。該等液體通過區域R1的底面F1皆是位在與2個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相同的高度位置。
相對於此,如圖12等所示,儲存槽1A中,液體通過區域R1的底面F1係被配置在較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要低之位置。在此情況,便可使多數液體匯集在液體通過區域R1。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通過液體通過區域R1來將多數液體更順暢地排出。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溝部G配置於液體通過區域R1。流出口A2的最下端12fP2係被配置在較液體滯留區域R2的底面F2要低之位置。
又,如圖12~圖16等所示,本實施形態中,至少液體滯留區域R2中之周壁12的內面12f係在周壁12之延伸方向來觀察下的剖面形狀為從儲存槽1A的內部向外凸出之曲線所構成的曲面。在此情況,從液體通過區域R1所流入的液體會一邊產生上下方向(縱向)的對流(循環),一邊沿著周壁12之流出側鄰接部分12d的內面12fd來進一步地流出。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更有效率地進行在液體通過區域R1與液體滯留區域R2之間的對流。從而,根據本實施形態,便可將多數液體更加順暢地排出,且可更進一步地減少儲存槽1A的洗淨所需之作業次數。
又,本實施形態中,液體通過區域R1如圖3及圖4所示,在液體的流通方向來觀察(在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下,係以流出口A2會與流入口A1的至少一部分重疊在一直線上的方式來加以配列。
參照圖3,關於流入口A1及流出口A2的配列的具體例係舉例有例如組合下述(1)~(3)的任一者之方法。
(1)在液體通過區域R1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下,將流入口A1的中心Oa與流出口1b的中心Ob配列在相同的垂直線Oz上。
(2)調整流入口A1之內徑的大小(流入口A1之半徑ra的大小)與流出口A2之內徑的大小(流出口A2之半徑rb的大小)。
(3)調整流入口A1的中心Oa與流出口A2的中心Ob之垂直方向(垂直線Oz的方向)的間隔△Z。
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1)~(3)所有的方法,來將流出口A2配列為在液體通過區域R的延伸方向來觀察下會與流入口A1的至少一部分重疊在一直線上。特別是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中,(2)係以流出口A2之內徑的大小會較流入口A1之內徑的大小要小的方式來加以設定。藉此,從流出口A2所流出之液體的量便會較從流入口A1所流入之液體的量要小。又,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3)中,流入口A1的中心Oa與流出口A2的中心Ob係以讓流出口A2的開口內上端會重疊於流入口A1的開口內下端部的方式來調整垂直方向的間隔△Z。
[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
圖18係從上方來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儲存槽1B的流入側之立體圖。本實施形態中,周壁12會圍繞液體通過區域R1與被配置於液體通過區域R1兩側的2個液體滯留區域R2,而將儲存槽1B的外型形狀形成為碟形(H型)。本實施形態中,區隔壁13係與周壁12不同之壁。
上述事項係用以說明本發明的例示實施形態,而可在未超出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來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儲存槽1可藉由樹脂之射出成型來一體製造。特別是儲存槽1A可藉由吹塑來成型。但儲存槽1的製造方法並不限於射出成型。儲存槽1不論是否具有形成於周壁12上端之頂壁14皆可。又,排水系統100之構成並不限於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例如,雖器具排水管120及虹吸排水管130係以個別的上游側部分(橫向管)與下游側部分(豎管)為一體之排水管來加以說明,但亦可將上游側部分(橫向管)與下游側部分(豎管)作為不同的排水管,而藉由相互連接該等排水管來作為器具排水管120或虹吸排水管130。又,上述儲存槽1A或儲存槽2B所採用的各種構成係可相互適當置換。
1A‧‧‧儲存槽
11‧‧‧底壁
12‧‧‧周壁
12a‧‧‧周壁的流入口部分
12b‧‧‧周壁的流出口部分
12c‧‧‧周壁的流入口鄰接部分
12d‧‧‧周壁的流出口鄰接部分
12e‧‧‧周壁的側面部分
12f‧‧‧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
12g‧‧‧周壁的流出側角落部分
12i‧‧‧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
12j‧‧‧周壁的流入側角落部分
13‧‧‧區隔壁
A1‧‧‧流入口
A2‧‧‧流出口

Claims (10)

  1. 一種儲存槽,係具有:讓液體流入之流入口;以及讓該液體流出之流出口,而可將從該流入口所流入之該液體儲存於內部的儲存槽;具備有:底壁;周壁,係相對於底面而站立;區隔壁,係相對於該底面而站立;以及頂壁,係與該周壁的上端連接;該周壁係具備:流入口部分,係形成有該流入口;以及流出口部分,係與該流入口部分對向,並形成有該流出口;該區隔壁係朝向該流出口來加以延伸,且係構成為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的一部分;與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鄰接的該周壁之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係連接於該區隔壁之頂面,並與該區隔壁之頂面形成出同一面,該周壁之該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在俯視觀察下之剖面形狀為朝向流出側來凸出之曲線所構成的曲面;該周壁之該流出側鄰接部分的內面中,形成出該頂壁側之內面的曲率半徑較形成出該底壁側之內面的曲率半徑要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儲存槽,其中該區隔壁係具有可讓該液體從該區隔壁溢流之高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儲存槽,其中該區隔壁之高度係隨著朝向該流出口而變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儲存槽,其中該流出口係設置於較該流入口要低之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儲存槽,其中該區隔壁之頂面的端緣部係朝向該儲存槽之內部而凸出的曲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儲存槽,其中該周壁之該流入口部分係較與該周壁之該流入口部分鄰接的該周壁之流入側鄰接部分要凹陷於流出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儲存槽,其中該區隔壁會從與溝部鄰接之位置來站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儲存槽,其中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係較與該周壁之該流出口部分鄰接的該周壁之流出側鄰接部分要突出於流出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儲存槽,其係具備;液體通過區域,係延伸在該流入口與該流出口之間;以及液體滯留區域,係分別被配置於夾置該液體通過區域之兩側的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儲存槽,其中該周壁之內面中,在俯視觀察下於該儲存槽之內部形成出角落部的該周壁之內面在俯視觀察下之輪廓形狀為曲線所構成的曲面。
TW108116355A 2018-05-14 2019-05-13 儲存槽(一) TWI717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2734 2018-05-14
JP2018092734A JP7017466B2 (ja) 2018-05-14 2018-05-14 貯留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3970A TW202003970A (zh) 2020-01-16
TWI717731B true TWI717731B (zh) 2021-02-01

Family

ID=6854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6355A TWI717731B (zh) 2018-05-14 2019-05-13 儲存槽(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17466B2 (zh)
CN (1) CN110485520B (zh)
TW (1) TWI71773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9642A (ja) * 2006-07-13 2008-01-31 Bridgestone Corp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用貯留部
JP2016108749A (ja) * 2014-12-02 2016-06-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貯留槽、サイホン式排水システム及び流出管接続部材
JP2017190626A (ja) * 2016-04-14 2017-10-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7837A (ja) * 2006-11-20 2008-06-05 Bridgestone Corp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通気管の構造
JP5085949B2 (ja) * 2007-01-29 2012-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2009275438A (ja) * 2008-05-15 2009-11-26 Bridgestone Corp 貯留槽、及び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5336260B2 (ja) * 2009-05-20 2013-11-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用貯留槽、及び、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5642424B2 (ja) * 2010-05-19 2014-1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洗浄用治具
JP5619478B2 (ja) * 2010-06-07 2014-11-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6454526B2 (ja) * 2014-12-02 2019-01-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貯留槽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9642A (ja) * 2006-07-13 2008-01-31 Bridgestone Corp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用貯留部
JP2016108749A (ja) * 2014-12-02 2016-06-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貯留槽、サイホン式排水システム及び流出管接続部材
CN107002396A (zh) * 2014-12-02 2017-08-0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JP2017190626A (ja) * 2016-04-14 2017-10-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99683A (ja) 2019-11-21
CN110485520A (zh) 2019-11-22
JP7017466B2 (ja) 2022-02-08
CN110485520B (zh) 2021-02-12
TW202003970A (zh)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7731B (zh) 儲存槽(一)
TWI727319B (zh) 儲存槽(二)
TW201632691A (zh) 儲存槽(一)
JP7429634B2 (ja) 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7429635B2 (ja) 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TWI706071B (zh) 儲存槽
JP4617415B2 (ja) 排水トラップ
JP6503263B2 (ja) 浴室の排水構造
JP7436178B2 (ja) 排水管構造
JP7421305B2 (ja) 配管継手、配管の清掃方法および排水管の清掃方法
JP2007002495A (ja) 二槽式水槽
JP7382204B2 (ja) 排水管構造用消音器
JP7328118B2 (ja) 排水管の清掃方法
JP2017089326A (ja) 貯留槽、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7020970B2 (ja) 管継手
JP2019019580A (ja) 浴室の洗い場床
JP2023077897A (ja) 配管構造
JP7196013B2 (ja) 貯留槽の設置方法
JP6949079B2 (ja) 排水継手、及び排水システム
JP6502642B2 (ja) 排水ヘッダー
KR20230133044A (ko) 층상배관용 배수트랩
JP2023179301A (ja) 配管構造
JP2023179302A (ja) 配管構造
JP2011021788A (ja) 冷媒分流器
JP2012127141A (ja) 排水トラッ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