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2396A -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 Google Patents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2396A
CN107002396A CN201580064853.4A CN201580064853A CN107002396A CN 107002396 A CN107002396 A CN 107002396A CN 201580064853 A CN201580064853 A CN 201580064853A CN 107002396 A CN107002396 A CN 107002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storagetank
groove body
diminution portion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48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2396B (zh
Inventor
丰田秀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2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2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3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贮存槽具备:贮存槽主体(32),其能够储存从上游侧流入到内部的液体;流路缩小部(36S),其设置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且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流出口(OUT),其设置于流路缩小部(36S)的下游侧,使液体向贮存槽主体(32)的外部流出;以及内壁面(36E),其设置于流路缩小部(36S)的一部分,向流路缩小部(36S)的外侧鼓出。使用该储存槽来构筑了虹吸式排水系统。流出管连接构件(36)具备流路缩小部(36S)和流出口(OUT),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

Description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虹吸式排水系统。在虹吸式排水系统中,水循环器具与横拉管的上游侧连接,横拉管的下游侧相对于上游侧带有落差地与立管连接。由此,利用虹吸力而从水循环器具向立管进行排水。在上述虹吸式排水系统中,在横拉管的上游侧设置有作为贮水部件的矩形形状的贮存槽(腔室)。贮存槽设为如下结构:在从水循环器具一次进行了大量的排水的情况下,暂时贮存该排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63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虹吸式排水系统中,流入到贮存槽的排水猛撞流出口附近的壁面,排水自流出口的流出受到阻碍。因此,排水的流出量变少,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使液体易于从流出口流出、使液体的流出量增加的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贮存槽具备:贮存槽主体,其能够储存从上游侧流入到内部的液体;流路缩小部,其设置于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且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流出口,其设置于流路缩小部的下游侧,使液体向贮存槽主体的外部流出;以及内壁面,其设置于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向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
在第1实施形态的贮存槽中,贮存槽主体能够贮存从上游侧流入到内部的液体。在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设置有流路缩小部,在流路缩小部的下游侧设置有使液体向贮存槽主体的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在此,在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设置有向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的内壁面。从贮存槽主体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而没有从流出口流出的液体沿着内壁面被向与流出口分开的方向引导。因此,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液体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抑制。
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贮存槽根据第1实施形态的贮存槽,其中,内壁面具有向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的弯曲面。
根据第2实施形态的贮存槽,内壁面具有向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的弯曲面,因此,从贮存槽主体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而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沿着内壁面的弯曲面被向与流出口分开的方向顺利地引导。因此,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液体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抑制。
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贮存槽根据第1实施形态或第2实施形态的贮存槽,其中,在贮存槽主体上,与流出口相对地设置有使液体向内部流入的流入口。
根据第3实施形态的贮存槽,在贮存槽主体的上游侧设置有流入口,液体从流入口向内部流入。流入口与流出口相对地设置,因此,从流入口流入了的液体朝向流出口直线状流动。在此,液体即使呈直线状流动,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液体的流动也难以被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抑制。
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贮存槽根据第1实施形态~第3实施形态中任一个贮存槽,其中,流路缩小部构成为具备贮存槽主体侧的第1流路缩小部和流出口侧的第2流路缩小部,流出口由从第2流路缩小部向下游侧延伸设置的管状的流出管连接部形成。
根据第4实施形态的贮存槽,流路缩小部构成为具备贮存槽主体侧的第1流路缩小部和流出口侧的第2流路缩小部。并且,流出口由从第2流路缩小部向下游侧延伸设置的管状的流出管连接部形成。也就是说,第2流路缩小部的流路截面积比流出管连接部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向第2流路缩小部流入的液体量变多,能够增多自流出口流出的液体的流出量。另外,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量变少,因此,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液体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抑制。
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贮存槽根据第4实施形态的贮存槽,其中,在第2流路缩小部形成有向贮存槽主体侧鼓出的分流壁面。
根据第5实施形态的贮存槽,在第2流路缩小部形成有分流壁面,分流壁面向贮存槽主体侧鼓出。因此,碰到分流壁面的液体的流动的方向不急剧地改变,而是朝向流出口平缓地改变,因此,能够使碰到分流壁面的液体向流出口流出,而不会滞留在分流壁面的附近。其结果,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液体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抑制。
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的贮存槽根据第1实施形态~第5实施形态中任一个贮存槽,其中,在贮存槽主体的上游侧设置有利用连通口连通的其他贮存槽,从贮存槽主体溢流出来的液体向其他贮存槽流出。
在第6实施形态的贮存槽中,能够在超过贮存槽主体的贮存容量时使液体向其他贮存槽溢流,因此,能够利用其他贮存槽补偿能够贮存的流量。
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的虹吸式排水系统具备:第1实施形态~第6实施形态中任一个贮存槽;第1配管,其将水循环器具和贮存槽的上游侧连接;以及第2配管,其与贮存槽的流出口连接,具有使液体向比流出口低的位置流出的竖管。
第7实施形态的虹吸式排水系统具备贮存槽、第1配管、以及第2配管。第1配管使来自水循环器具的液体向贮存槽的内部流入。若液体的流入量比自贮存槽的流出口流出的液体的流出量多,则流入了的液体被贮存于贮存槽。贮存了的液体被从贮存槽的流出口经由第2配管排出。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贮存槽中,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液体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抑制,因此,能够增多液体的流出量。因此,能够缩短直到第2配管的竖管的水满为止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虹吸力的起动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8实施形态的流出管连接构件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该贮存槽主体能够储存从上游侧流入到内部的液体,该流出管连接构件具备:流路缩小部,其设置于所述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且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流出口,其设置于流路缩小部的下游侧,使液体向流路缩小部的外部流出;以及内壁面,其设置于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向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
第8实施形态的流出管连接构件具备流路缩小部、流出口、以及向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的内壁面。在此,流出管连接构件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因此,能够将流出管连接构件组装于贮存槽主体而简易地制作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液体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流出来的液体抑制的贮存槽。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具有能够使液体易于从流出口流出、使液体的流出量增加这样的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虹吸式排水系统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虹吸式排水系统的贮存槽的立体图。
图3是能够组装于图2所示的贮存槽的流入管连接构件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流入管连接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3和图4所示的流入管连接构件的剖视图(图4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6是能够组装于图2所示的贮存槽的流出管连接构件的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流出管连接构件的俯视图。
图8是图6和图7所示的流出管连接部的剖视图(图7的B-B线处的剖视图)。
图9是图6和图7所示的流出管连接部的截面立体图。
图10的(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贮存槽的半水满时的时候的液体的流出状态的示意侧视图,图10的(B)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贮存槽的同一流量的液体的流出状态的示意侧视图,图10的(C)是表示第2比较例的贮存槽的同一流量的液体的流出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11的(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贮存槽的接近水满时的时候的液体的流出状态的示意侧视图,图11的(B)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贮存槽的同一流量的液体的流出状态的示意侧视图,图11的(C)是表示第2比较例的贮存槽的同一流量的液体的流出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12的(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贮存槽和流出管连接构件的示意立体图,图12的(B)~(E)是第1变形例~第4变形例的贮存槽和流出管连接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13的(A)是从侧面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贮存槽的流出管连接构件的壁部的内壁面的示意剖视图,图13的(B)是第5变形例的内壁面的与图13的(A)相对应的示意剖视图,图13的(C)是第6变形例的内壁面的与图13的(A)相对应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1来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进行说明。在此,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流路方向,箭头Y表示与水平方向上的流路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箭头Z表示与流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侧。此外,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的适用方向并没有限定。
(虹吸式排水系统10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虹吸式排水系统10具备配设于建筑物的平板12上的水循环器具14、第1配管22、贮存槽30、第2配管24、立管28作为主要的构成。
水循环器具14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包括浴缸16、淋浴处(日文:洗い場)18、排水管20A和排水捕集器20B。水循环器具14在液体流路、在此是排水的排水流路中配设于比贮存槽30靠上游侧的位置。此外,水循环器具14的构成并不限定于该例示。第1配管22以大致水平状态在平板12上配管。第1配管22的上游侧的一端部与水循环器具14的排水捕集器20B连接,第1配管22的下游侧与贮存槽30连接。
第2配管24配管于比贮存槽30靠下游侧的位置。第2配管24的上游侧的一端部24A与贮存槽30连接,从一端部24A到第2配管24的中间部24B作为横拉管以大致水平状态在平板12上配管。第2配管24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部24C作为竖管沿着从中间部24B向铅垂方向下侧延伸设置的立管28向下方向配管,在比贮存槽30与一端部24A之间的连接位置低的连接位置处带有落差H1地与立管28连接。该连接使用了汇合接头26。
在虹吸式排水系统10中,能够从水循环器具14经由第1配管22、贮存槽30、第2配管24和汇合接头26向立管28排水。排水能够利用虹吸力。另外,在从水循环器具14一次进行大量的排水时,排水能够暂时贮存于贮存槽30中。
(贮存槽30的构成)
如图2所示,贮存槽30具备贮存槽主体32、流入管连接构件34、流出管连接构件36作为主要的构成。而且,在贮存槽30上设置有将从贮存槽主体32看来超过了贮存槽主体32的贮存容量的排水暂时贮存的作为其他贮存槽的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贮存槽30上设置有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两个贮存部,但其他贮存槽的数量能够根据向虹吸式排水系统10流入的排水的每恒定时间的流量而增减。在例如排水能力较小的情况下,在贮存槽30设置有第1贮存部40。另外,在排水能力较大的情况下,除了设置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之外,还可在贮存槽30上再设置几个贮存部。
(贮存槽主体32的构成)
贮存槽主体32形成为以管轴C1方向(参照图5)为长度方向而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管状。贮存槽主体32使用聚氯乙烯等树脂材料、非铁金属材料、铁等金属材料、其他橡胶等弹性材料来形成。贮存槽主体32相比于第1配管22、第2配管24被扩径,设为能够暂时贮存从上游侧流入到贮存槽主体32的内部32C的排水的结构。
(流入管连接构件34的构成)
流入管连接构件34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上游侧。如图2~图5所示,流入管连接构件34具备壁部(上游侧壁部)34A、流入管连接部34B、主体连接部34C、以及溢流管连接部34D作为主要的构成。壁部34A构成为堵塞贮存槽主体32的上游侧的一端部32A,与贮存槽主体32和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流路缩小部36A)一起将内部32C设为封闭空间。壁部34A形成为向上游侧突出的形状。
流入管连接部34B配置于壁部34A的铅垂方向下部,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沿着管轴C2方向延伸设置的圆筒管状。流入管连接部34B的管轴C2位于比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靠铅垂方向下部的位置,位于管轴C1与贮存槽主体32的一端部32A的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1(参照图5)之间的中间部。流入管连接部34B的上游侧的一端部(省略附图标记)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1配管20的另一端部连接。如图3~图5所示,流入管连接部34B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部(省略附图标记)与壁部34A形成为一体。流入管连接部34B的上游侧设为使排水从第1配管22经由流入管连接部34B向贮存槽主体32的内部32C流入的流入口IN。
主体连接部34C的上游侧与壁部34A的周缘形成为一体,主体连接部34C形成为在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的方向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管状。主体连接部34C将内径设定成与贮存槽主体32的外径相等或比贮存槽主体32的外径稍大的尺寸,设为将贮存槽主体32的一端部32A插入内部而连接的结构。在主体连接部34C与壁部34A(或流入管连接部34B或者溢流管连接部34D)之间的边界部位设置有相对于主体连接部34C的内径被缩径而成的台阶纵壁34F。在主体连接部34C的内部,贮存槽主体32的一端部32A能够插入到台阶纵壁34F,台阶纵壁34F在将流入管连接构件34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时起到定位作用。
在此,如图5所示,在贮存槽主体32的一端部32A组装到流入管连接构件34的状态(连接状态)下,一端部32A的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1与流入管连接部34B的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2一致。即、设为在从流入管连接部34B向贮存槽主体32的排水流路中不产生台阶部的结构。
溢流管连接部34D配置于壁部34A的铅垂方向上部,形成为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沿着管轴C3方向延伸设置的圆筒管状。管轴C3位于比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靠铅垂方向上部的位置,位于管轴C1与贮存槽主体32的一端部32A的管内上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6(参照图5)之间的中间部。溢流管连接部34D的上游侧的一端部(省略附图标记)与图2所示的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连接。如图3~图5所示,溢流管连接部34D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部(省略附图标记)与壁部34A形成为一体。溢流管连接部34D的下游侧设为使来自贮存槽主体32的内部32C的排水溢流的与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连通的连通口OF。
流入管连接构件34设为具有流入管连接部34B等的复杂的构造,因此,使用聚氯乙烯等树脂材料并例如通过注塑成形形成。
(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构成)
流出管连接构件36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如图2、图6~图8所示,流出管连接构件36具备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排水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排水路截面积)小的流路缩小部(在圆筒状的情况下,是缩径部)36S、主体连接部36C作为主要的构成。并且,流路缩小部36S具有流路截面积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缩小的作为下游侧壁部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和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使流路截面积比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流路截面积进一步缩小的第2流路缩小部36B作为主要的构成。第1流路缩小部36A构成为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部32B连通,与贮存槽主体32和流入管连接构件34(的壁部34A)一起将内部32C设为封闭空间。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外形在侧视和俯视时形成为向下游侧突出的半球状。并且,如图8所示,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的至少一部分设为向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外侧且向下游侧鼓出(凹陷)的弯曲面。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壁面36E与向下游侧描绘的曲线大致一致,该曲线以第1流路缩小部36A与主体连接部36C之间的边界位置同管轴C1的交叉点为中心位置Pc、以贮存槽主体32的管径的二分之一为半径R1。
第2流路缩小部36B配置于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铅垂方向下部,形成为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沿着管轴C4方向延伸设置的圆筒管状。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管轴C4位于比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靠铅垂方向下部的位置,位于比管轴C1与贮存槽主体32的另一端部32B的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1(参照图8)之间的中间部向铅垂方向位置P1侧偏置的位置。如图6~图8所示,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上游侧的一端部(省略附图标记)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形成为一体。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下游侧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延伸设置,且与流路截面积恒定的管状的流出管连接部36J形成为一体。管轴C4在第2流路缩小部36B和流出管连接部36J处一致。第2流路缩小部36B和流出管连接部36J使来自贮存槽主体32的内部32C的排水向贮存槽30的外部流出。流出管连接部36J的下游侧设为使排水向贮存槽30的外部流出的流出口OUT。流出口OUT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流入管连接构件34的流入口IN相对地配置。流入口IN和流出口OUT配置于比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靠铅垂方向下部的位置。流出管连接部36J的流出口OUT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2配管24的一端部24A连接。
如图8所示,第2流路缩小部36B(和流出管连接部36J)的管轴C4相对于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如上述那样偏置。并且,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内底部36G的上游侧端的位置P5向比内上部36H的上游侧端的位置P4靠上游侧的位置延伸。此外,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内底部36G的铅垂方向位置P3比贮存槽主体32的内部32C的底部(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1低。利用这样的结构,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被扩大,在第2流路缩小部36B中,能够增多向液体的流出口OUT的流出量。详细地进行说明,位置P4是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的最下游侧的位置。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内底部36G从该位置P4到上游侧的位置P5伸出尺寸L。位置P5位于比第2流路缩小部36B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之间的连接部位靠上游侧的位置。
特别是如图8所示,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流路截面随着朝向上游侧去而扩张。详细地进行说明,在第2流路缩小部36B中,内上部36H从与流出管连接部36J之间的边界部位朝向上游侧的开口部位(相当于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之间的边界部位)向铅垂方向上方侧扩张。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扩张了的部位在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上游侧的开口部位构成为向上游侧鼓出的弯曲状的分流壁面36D。分流壁面36D与向上游侧描绘的曲线大致一致,该曲线以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的延长线与铅垂线的交叉点为中心位置Po,以比半径R1小的尺寸为半径R2,该铅垂线穿过第2流路缩小部36B与流出管连接部36J之间的边界部位。
如图6~图8所示,主体连接部36C的下游侧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周缘形成为一体,主体连接部36C形成为与贮存槽主体32的管轴C1一致地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管状。与流入管连接构件34的主体连接部34C同样地,主体连接部36C将内径设定成与贮存槽主体32的外径相等或比贮存槽主体32的外径稍大的尺寸,设为将贮存槽主体32的另一端部32B插入内部而连接的结构。在主体连接部36C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之间的边界部位设置有相比于主体连接部36C的内径缩径而成的台阶纵壁36F。在主体连接部36C的内部,贮存槽主体32的另一端部32B能够插入到台阶纵壁36F,台阶纵壁36F在将流出管连接构件36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时起到定位作用。
如图8所示,在贮存槽主体32的另一端部32B组装到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状态(连接状态)下,另一端部32B的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1在台阶纵壁36F部分与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省略附图标记)一致。即、设为从贮存槽主体32向流路缩小部36S在排水流路中不产生台阶部的结构。
此外,能够使用与流入管连接构件34相同的材料和成形法来获得流出管连接构件36。
(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的构成)
如图2所示,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沿着水平方向大致平行地排列地配置于贮存槽主体32。第1贮存部40具备与贮存槽主体32相同的结构的贮存槽主体42、与流入管连接构件34相同的结构的流入管连接构件44、与流出管连接构件36相同的结构的流出管连接构件46作为主要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管连接构件44的流入管连接部(省略附图标记)与第1配管20连接(省略图示),溢流管连接部44D经由溢流管(连通管)60与流入管连接构件34的溢流管连接部34D连接。第2配管24与流出管连接构件46连接。
第2贮存部50与第1贮存部40同样地具有与贮存槽主体32相同的结构的贮存槽主体52、与流入管连接构件34相同的结构的流入管连接构件54、与流出管连接构件36相同的结构的流出管连接构件56作为主要的构成。流入管连接构件54的流入管连接部(省略附图标记)与第1配管20连接(省略图示),溢流管连接部54D经由溢流管60与溢流管连接部34D和溢流管连接部44D连接。溢流管60在下游侧具有3根分别与溢流管连接部34D、44D、54D连接的连接部,在上游侧将3根连接部(省略附图标记)连结起来,使用俯视呈E字状的配管来形成。第2配管24与流出管连接构件56连接。此外,也可以设为没有设置溢流管60而溢流管连接部34D、44D、54D直接连结的结构。
如图2所示,通气管62的上游侧的一端部(附图标记省略)与溢流管60连接。详细地进行说明,则通气管62的一端部在溢流管连接部44D与溢流管连接部54D之间的中间部与溢流管60连接。溢流管60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2配管24连接。此外,也可以设为没有设置通气管62而贮存槽相互使彼此的内部空气排放的结构。
此外,如图2所示,贮存槽30的上游侧的铅垂方向高度设置得比下游侧的铅垂方向高度稍微高出高度H2。也就是说,贮存槽30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向铅垂方向下侧倾斜。利用这样的结构,提升贮存槽30的流出口OUT的液位(水位),能够缩短直到竖管(第2配管24的另一端部24C)的水满为止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虹吸力的起动所需的时间。而且,能够防止贮存槽30内的液体的残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具备贮存槽主体32、流入管连接构件34、流出管连接构件36这3个构成零件。流入管连接构件34被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上游侧,流出管连接构件36被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从而贮存槽30被组装起来。此外,贮存槽主体32、流入管连接构件34和流出管连接构件36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如图2所示,贮存槽主体32能够贮存从上游侧流入到内部32C的排水。在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设置有流路缩小部36S,在流路缩小部36S设置有使排水向贮存槽主体32的外部流出的流出口OUT(参照图8)。
在此,如图8所示,在设置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的流路缩小部36S的一部分设置有向流路缩小部36S的外侧鼓出的(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的)内壁面36E。如图9所示,从贮存槽主体3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的排水(液体)F1的铅垂方向下部侧的一部分经由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流路缩小部36S作为排水F2向第2配管24(参照图1和图2)流出。未从流路缩小部36S的流出口OUT(参照图8)流出来的排水F1的铅垂方向上部的另一部分碰到流路缩小部36S的内壁面36E(或分流壁面36D),作为排水F3沿着内壁面36E流动。
图10的(A)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的半水满时的时候的下游侧的流出状态。图中,箭头用于细致地表示排水的流动。如上述那样,排水F1的另一部分碰到流路缩小部36S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作为排水F3沿着内壁面36E流动。如图11的(A)所示,即使是在接近水满时的时候,排水F1的另一部分也同样地碰到内壁面36E,作为排水F3沿着内壁面36E流动。特别是如图11的(A)所示,流出口OUT(参照图8)附近的排水F3被沿着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沿着朝铅垂方向上方与流出口OUT分开的方向引导。因此,从贮存槽30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流出口OUT的排水F1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排水F4抑制。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排水F2易于从流出口OUT流出,能够使排水F2的流出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在图10的(C)和图11的(C)所示的第2比较例的贮存槽80中,流出管连接构件86的第1流路缩小部86A的内壁面86E设为使上部向上游侧倾斜而成的平面状。在贮存槽80上没有设置与本实施方式的第2流路缩小部36B相当的部位。另外,在贮存槽80上设置有与本实施方式的流出管连接部36J相当的流出管连接部86J。在第2比较例的贮存槽80中,无论半水满时的时候、还是接近水满时的时候,排水F1的另一部分都与内壁面86E猛撞,成为由于紊流和倒流而滞留了的排水F5。排水F1的一部分的流动被该排水F5阻碍,排水F2难以从流出管连接部86J向流出口流出,排水F2的流出量较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如图8所示,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内底部36G比贮存槽主体32的内底部低。详细地进行说明,内底部36G向上游侧伸出到距内壁面36E的最下游侧的位置P4的距离为L的位置P5,且内底部36G的铅垂方向位置P3比贮存槽主体32的内底部的铅垂方向位置P1低。
如图9、图10的(A)和图11的(A)所示,从贮存槽主体3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的排水F1在流路缩小部36S中改变为向下方向流动,难以碰到内壁面36E,易于作为排水F2经由第2流路缩小部36B(从流出口OUT)向贮存槽主体32的外部流出。因此,从贮存槽30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流出口OUT的排水F1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排水F4抑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如图5所示,在贮存槽主体32的上游侧(流入管连接构件34)设置有流入口IN,排水从流入口IN向内部32C流入。流入口IN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流出口OUT相对地设置,因此,从流入口IN流入了的排水F1朝向流出口OUT呈直线状流动。在此,如图8所示,流路缩小部36S的内壁面36E设为向下游侧鼓出的弯曲面,因此,即使排水F1呈直线状流动,如图9、图10的(A)和图11的(A)所示,排水F2的流动也难以被抑制。而且,排水F1从流入口IN向流出口OUT呈直线状流动,因此,排水F1的势头不减弱,能够增多排水F2的流出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如图8所示,流路缩小部36S构成为具备贮存槽主体32侧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和流出口OUT侧的第2流路缩小部36B。在此,第2流路缩小部36B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游侧去而扩张的管状。也就是说,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比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向第2流路缩小部36B流入的排水F2变多,能够增多自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2的流出量。另外,如图9、图10的(A)和图11的(A)所示,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的流出量变少,因此,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和排水F4抑制。
在此,在图10的(B)和图11的(B)所示的第1比较例的贮存槽70中,流出管连接构件76具备第1流路缩小部76A和流出管连接部76J,流出管连接部76J的流路截面积恒定。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部位没有设置于贮存槽70。第1流路缩小部76A的内壁面76E设为与图10的(A)和图11的(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同样的弯曲面。在第1比较例的贮存槽70中,排水F1向内壁面76E侧更多地流动,因此,无论半水满时的时候、还是接近水满时的时候,易于成为由于排水F1碰到内壁面76E而产生了滞留的排水F5。因此,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的流动易于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5抑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如图8所示,分流壁面36D构成于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上游侧的开口部位,分流壁面36D向贮存槽主体32侧鼓出(设为向上游侧突出的弯曲状)。因此,碰到分流壁面36D的排水F2的流动的方向不急剧改变而是朝向流出口OUT平缓地改变,因此,能够不使碰到分流壁面36D的排水F2滞留在分流壁面36D的附近,而使其向流出口OUT流出。其结果,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排水F1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和F4抑制。
在此,在图10的(B)和图11的(B)所示的第1比较例的贮存槽70中,没有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分流壁面36D。在第1比较例的贮存槽70中,排水F1作为排水F5向流入口IN侧返回的流量变多,因此,无论半水满时的时候、还是接近水满时的时候,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的排水F1的流动易于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5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如图8所示,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上游侧的开口附近的流路截面积向铅垂方向上方变大,因此,在排水F2的自重的作用下铅垂方向的分量的速度增加,能够进一步增多来自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排水F2的流出量。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多来自第2流路缩小部36B的排水F2的流出量而减少成为紊流、倒流的主要原因的向内壁面36E侧的排水F3的流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如图2所示,在超过贮存槽主体32的贮存容量时能够使排水向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溢流。因此,能够由第1贮存部40和第2贮存部50补偿能够贮存的排水量。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虹吸式排水系统10具备贮存槽30、第1配管22、以及第2配管24。第1配管22使来自水循环器具14的排水向贮存槽30的内部(贮存槽主体32的内部32C)流入。若排水F1的流入量比自贮存槽30的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2的流出量多,则流入了的排水F1被贮存于贮存槽30。贮存起来的排水F1从贮存槽30的流出口OUT经由第2配管24排出。在此,在贮存槽30中,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和排水F4抑制,因此,能够增多排水F2的流出量。因此,能够缩短直到第2配管24的竖管(从中间部24B到另一端部24C)的水满为止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虹吸力的起动所需的时间。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如图8所示,设置有第1流路缩小部36A,第1流路缩小部36A具备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的内壁面36E。并且,在第1流路缩小部36A设置有使排水F1向贮存槽主体32的外部流出的流出口OUT。在此,流出管连接构件36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因此,将流出管连接构件36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而能够简易地制作排水F2自流出口OUT的流出不被紊流、倒流阻碍的贮存槽30。
另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出管连接构件36具备流路缩小部36S、流出口OUT、以及向流路缩小部36S的外侧鼓出的内壁面36E。在此,流出管连接构件36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因此,将流出管连接构件36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而能够简易地制作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和排水F4抑制的贮存槽30。
而且,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出管连接构件36具备流路缩小部36S和流出口OUT,流路缩小部36S的内底部36G比贮存槽主体32的内底部低。在此,流出管连接构件36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的下游侧。因此,将流出管连接构件36组装于贮存槽主体32而能够简易地制作从上游侧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的流动难以被未从流出口OUT流出来的排水F3和排水F4抑制的贮存槽30。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虹吸式排水系统10和流出管连接构件36能够使排水F2易于从流出口OUT流出,使排水F2的流出量增加。
[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1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和随后论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相同的功能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2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在俯视时形成为向下游侧鼓出的半圆筒状。虽省略图示,但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设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第2流路缩小部36B在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最下游侧且铅垂方向下部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形成为一体。此外,贮存槽主体3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矩形筒状。
如图12的(B)所示,在第1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在侧视时形成为向下游侧鼓出的半圆筒状。虽省略图示,但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设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第2流路缩小部36B在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最下游侧且铅垂方向中间部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形成为一体。
如图12的(C)所示,在第2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在俯视时形成为向下游侧鼓出的半圆筒状。虽省略图示,但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设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第2流路缩小部36B在从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最下游侧向横向错开的位置且铅垂方向下部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形成为一体。
如图12的(D)所示,在第3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在俯视时形成为向下游侧鼓出的半圆筒状,且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上部从贮存槽主体32朝向第2流路缩小部36B向铅垂方向下方倾斜。虽省略图示,但在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设置有设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的部位。第2流路缩小部36B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最下游侧且铅垂方向下部连接。
如图12的(E)所示,在第4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在俯视时形成为两个半圆筒部位向下游侧鼓出的M字状。虽省略图示,但在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设置有两处形成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的部位。在图12的(E)中虽然没有明确地示出,但在第1流路缩小部36A与流出管连接部36J之间设置有第2流路缩小部36B。第2流路缩小部36B在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铅垂方向下部且半圆筒部位之间与第1流路缩小部36A形成为一体。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能够获得与由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获得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对于虹吸式排水系统10和流出管连接构件36,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第4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能够使用将平面和曲面组合而成的复合面来形成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排水F2易于流出的内壁面36E(参照图8)。
[第3实施方式]
使用图13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进行说明。
如图13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使用使多个平面FS改变角度而连续形成的多面,形成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
如图13的(B)所示,在第5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内壁面36E使用将平面FS和多个曲面CS(多面)组合而成的复合面,形成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在第5变形例中,内壁面36E的最下游侧设为平面FS。
如图13的(C)所示,在第6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在流出管连接构件36中,流路缩小部36S的内壁面36E使用将曲面CS和多个平面FS(多面)组合而成的复合面,形成为向下游侧凹陷的弯曲状。在第6变形例中,内壁面36E的最下游侧设为曲面CS。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中,能够获得与由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贮存槽30获得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对于虹吸式排水系统10和流出管连接构件36,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5变形例和第6变形例的贮存槽30中,如图13的(A)~图13的(C)所示,能够使用将多面(多个平面FS)、平面FS以及曲面CS组合而成的复合面来形成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的内壁面36E。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排水F2易于流出的内壁面36E。
[其他形态]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流出管连接构件36的第1流路缩小部36A、第2流路缩小部36B、流出管连接部36J彼此形成为一体,但本发明也可以使它们形成为单独的零件,将它们相互组装而形成流出管连接构件3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贮存槽主体32设为圆筒状、矩形筒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椭圆筒状、梯形筒状、多边形筒状等贮存槽主体32的截面形状。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虹吸式排水系统10,能够广泛地适用于用于贮存液体的贮存槽。
附图标记说明
10、虹吸式排水系统;14、水循环器具;22、第1配管;24、第2配管;28、立管;30、贮存槽;32、贮存槽主体;32C、内部;34、流入管连接构件;34B、流入管连接部;34D、溢流管连接部;36、流出管连接构件;36S、流路缩小部;36A、第1流路缩小部;36B、第2流路缩小部;36D、分流壁面;36E、内壁面;36G、内底部;36J、流出管连接部;40、第1贮存部;50、第2贮存部;60、溢流管;62、通气管;IN、流入口;OUT、流出口。

Claims (8)

1.一种贮存槽,其中,该贮存槽具备:
贮存槽主体,其能够储存从上游侧流入到其内部的液体;
流路缩小部,其设置于所述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且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
流出口,其设置于所述流路缩小部的下游侧,使所述液体向所述贮存槽主体的外部流出;以及
内壁面,其设置于所述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向所述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存槽,其中,
所述内壁面具有向所述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的弯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存槽,其中,
在所述贮存槽主体上,与所述流出口相对地设置有使所述液体向所述内部流入的流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贮存槽,其中,
所述流路缩小部构成为具备所述贮存槽主体侧的第1流路缩小部和所述流出口侧的第2流路缩小部,
所述流出口由从所述第2流路缩小部向下游侧延伸设置的管状的流出管连接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存槽,其中,
在所述第2流路缩小部形成有向所述贮存槽主体侧鼓出的分流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贮存槽,其中,
在所述贮存槽主体的上游侧设置有利用连通口连通的其他贮存槽,从所述贮存槽主体溢流出来的所述液体向所述其他贮存槽流出。
7.一种虹吸式排水系统,其中,其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贮存槽;
第1配管,其将水循环器具和所述贮存槽的上游侧连接;以及
第2配管,其与所述贮存槽的所述流出口连接,具有使所述液体向比该流出口低的位置流出的竖管。
8.一种流出管连接构件,其能够组装于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该贮存槽主体能够储存从上游侧流入到内部的液体,其中,该流出管连接构件具备:
流路缩小部,其设置于所述贮存槽主体的下游侧,且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
流出口,其设置于所述流路缩小部的下游侧,使所述液体向所述流路缩小部的外部流出;以及
内壁面,其设置于所述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向所述流路缩小部的外侧鼓出。
CN201580064853.4A 2014-12-02 2015-10-21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2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4507A JP6454527B2 (ja) 2014-12-02 2014-12-02 貯留槽、サイホン式排水システム及び流出管接続部材
JP2014-244507 2014-12-02
PCT/JP2015/079712 WO2016088464A1 (ja) 2014-12-02 2015-10-21 貯留槽、サイホン式排水システム及び流出管接続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396A true CN107002396A (zh) 2017-08-01
CN107002396B CN107002396B (zh) 2020-01-14

Family

ID=5609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485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2396B (zh) 2014-12-02 2015-10-21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54527B2 (zh)
CN (1) CN107002396B (zh)
TW (1) TWI672417B (zh)
WO (1) WO201608846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5520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贮存槽
CN110485519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贮存槽
CN11060782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虹吸排水构造
CN114556458A (zh) * 2020-02-04 2022-05-27 泰尔茂株式会社 手术操作模拟器以及使用该手术操作模拟器的手术操作训练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1128B2 (ja) * 2017-11-14 2021-1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貯留槽
JP7160322B2 (ja) * 2018-08-22 2022-10-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構造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7160323B2 (ja) * 2018-08-22 2022-10-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1408A (ja) * 1997-09-04 1999-03-26 Noriatsu Kojima 排水横管用泡処理装置
JP2003056030A (ja) * 2001-08-09 2003-02-26 Toto Ltd 継ぎ手、継ぎ手システム及び集合立て管継ぎ手
JP2006336322A (ja) * 2005-06-02 2006-12-14 Bridgestone Corp 貯水機能付き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4927450B2 (ja) * 2005-11-07 2012-05-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9039B2 (ja) * 2011-04-11 2015-1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1408A (ja) * 1997-09-04 1999-03-26 Noriatsu Kojima 排水横管用泡処理装置
JP2003056030A (ja) * 2001-08-09 2003-02-26 Toto Ltd 継ぎ手、継ぎ手システム及び集合立て管継ぎ手
JP2006336322A (ja) * 2005-06-02 2006-12-14 Bridgestone Corp 貯水機能付き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4927450B2 (ja) * 2005-11-07 2012-05-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システ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5520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贮存槽
CN110485519A (zh) * 2018-05-14 2019-11-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贮存槽
TWI717731B (zh) * 2018-05-14 2021-02-01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槽(一)
TWI727319B (zh) * 2018-05-14 2021-05-11 日商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儲存槽(二)
CN11060782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虹吸排水构造
CN114556458A (zh) * 2020-02-04 2022-05-27 泰尔茂株式会社 手术操作模拟器以及使用该手术操作模拟器的手术操作训练方法
CN114556458B (zh) * 2020-02-04 2024-01-30 泰尔茂株式会社 手术操作模拟器以及使用该手术操作模拟器的手术操作训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54527B2 (ja) 2019-01-16
JP2016108749A (ja) 2016-06-20
TWI672417B (zh) 2019-09-21
WO2016088464A1 (ja) 2016-06-09
TW201632690A (zh) 2016-09-16
CN107002396B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2396A (zh)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CN107002397A (zh) 贮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统和流出管连接构件
JP4834598B2 (ja) リザーバ
CN107075850B (zh) 塑料渗透单元以及相应的系统、组件和方法
CN106461145B (zh) 换向弯头
US20140230904A1 (en) Float Device
US8826936B2 (en) Float device
GB2446011A (en) Float device for drawing liquid from tank
TWM543675U (zh) 密閉體液留置器用取液件
JP2012225086A (ja) 集水用側溝蓋、並びに集水用側溝蓋の成形方法、および集水用側溝蓋の集水案内部材
CN105339219B (zh) 用于将液体注入到液体容器中的构件以及结构单元
CN209179143U (zh) 一种检查井底座
JP5111804B2 (ja) エアリフトポンプ
JP4327652B2 (ja) リザーバタンク
CN212248548U (zh) 一种新型马桶水箱
CN109483830A (zh) 一种水室脱模防变形结构
KR101857595B1 (ko) 저류용량을 향상시킨 저류셀 및 이의 연결구조
JPS624574Y2 (zh)
EP1289046A1 (en) Storage battery
CN109778964B (zh) 积存槽
KR102550970B1 (ko) 유체 저장 장치에서 배출되는 유체의 유량을 증가시키는 파이프 결합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이프
CN208764536U (zh) 换向弯头
KR101081594B1 (ko) 저류조
CN208830592U (zh) 一种高强度实木表皮式空心柱
CN207377127U (zh) 窗边企口模板防渗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