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2690A - 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一) - Google Patents

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2690A
TW201632690A TW104137989A TW104137989A TW201632690A TW 201632690 A TW201632690 A TW 201632690A TW 104137989 A TW104137989 A TW 104137989A TW 104137989 A TW104137989 A TW 104137989A TW 201632690 A TW201632690 A TW 2016326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flow path
reducing portion
path reducing
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7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2417B (zh
Inventor
豐田秀司
Original Assignee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普利司通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4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22Pipe-line systems for waste water in building

Abstract

貯存槽係具備有:貯存槽本體,係可貯存從上游側朝內部流入之液體;流道縮小部,係設於貯存槽本體下游側,且下游側的流道剖面積會較上游側要小;流出口,係設於流道縮小部下游側,讓液體朝貯存槽本體外部流出;以及內壁面,係設於流道縮小部的一部分,並朝流道縮小部的外側突出。使用此貯存槽來架構出虹吸式排水系統。流出管連接構件係具有流道縮小部及流出口,並組裝在貯存槽本體。

Description

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一)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
下述專利文獻1係揭示有一種虹吸式排水系統。虹吸式排水系統係將用水器具連接於橫拉管之上游側,並將橫拉管之下游側連接在相對於上游側而具有落差之立管。藉此,利用虹吸力,便會從用水器具朝立管排水。上述虹吸式排水系統係於橫拉管之上游側設有矩形之貯存槽(腔室)。貯存槽係構成為在用水器具一次性地進行大量排水時,會將該排水暫時性地貯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36322號公報
上述虹吸式排水系統中,流入至貯存槽的排水會激烈衝擊到流出口附近的壁面,而妨礙排水從流出口的流出。因此,會導致排水的流出量變少,因而有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考量到上述情事,目的在於獲得一種能讓液體容易從流出口流出,並增加液體流出量之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
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係具備有:貯存槽本體,係可貯存從上游側朝內部流入之液體;流道縮小部,係設於貯存槽本體之下游側, 且下游側的流道剖面積會較上游側要小;流出口,係設於流道縮小部之下游側,讓液體朝貯存槽本體之外部流出;以及內壁面,係設於流道縮小部的一部分,並朝流道縮小部的外側突出。
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中,貯存槽本體可貯存從上游側朝內部流入之液體。貯存槽本體之下游側係設有流道縮小部,流道縮小部的下游側係設有讓液體朝貯存槽本體之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此處,流道縮小部的一部分係設有朝流道縮小部之外側突出的內壁面。從貯存槽本體的上游側朝下游側流動而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會沿著內壁面而被導向朝著從流出口遠離的方向。因此,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液體流動便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所抑制。
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係在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中,內壁面係具有突出至流道縮小部之外側的彎曲面。
依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由於內壁面具有突出至流道縮小部之外側的彎曲面,故從貯存槽本體的上游側朝下游側流動而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會沿著內壁面的彎曲面而流暢地被導向朝著從流出口遠離的方向。因此,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液體流動便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所抑制。
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係在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中,儲存槽本體係對向於流出口而設有讓液體朝內部流入之流入口。
依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會在貯存槽本體之上游側設有流入口,來讓液體從流入口朝內部流入。由於流入口係對向於流出口來設置,故從流入口所流入的液體會直線地朝流出口流動。於是,讓液體直線地流動,亦會讓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液體流動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所抑制。
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係在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中,流道縮小部係具備有貯存槽本體側之第1流道縮小部及流出口側之第2流道縮小部來加以構成;流出口係藉由從第2流道縮小部朝下游側延伸之管狀流出管連接部來加以形成。
依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流道縮小部係具備有貯存槽本體側之第1流道縮小部及流出口側之第2流道縮小部來加以構成。然後,流出口 係藉由從第2流道縮小部朝下游側延伸之管狀流出管連接部來加以形成。亦即,第2流道縮小部的流道剖面積會較流出管連接部之流道剖面積要大。因此,流入至第2流道縮小部之液體量會變多,而可使液體從流出口之流出量變多。又,由於無法從流出口流出之液體量會變少,故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液體流動便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所抑制。
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係在第4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中,第2流道縮小部係形成有朝貯存槽本體側突出之分流壁面。
依第5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會在第2流道縮小部形成有分流壁面,分流壁面會朝貯存槽本體側突出。因此,衝撞到分流壁面之液體的流向不會急遽地改變,而是和緩地朝流出口改變,故衝撞到分流壁面之液體不會滯留在分流壁面附近而可朝流出口流出。此結果,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液體流動便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所抑制。
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係在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中,貯存槽本體之上游側係設有以連通口來連通之其他貯存槽,其他貯存槽會讓從貯存槽本體所溢流之液體流出。
第6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中,由於可在超過貯存槽本體之貯存容量時,讓液體溢流至其他貯存槽,故可藉由其他貯存槽來補充可貯存的流量。
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相關之虹吸式排水系統,係具備有:如第1實施樣態~第6實施樣態任1者之貯存槽;第1配管,係將用水器具與貯存槽的上游側連接;以及第2配管,係連接於貯存槽之流出口,具有將液體朝較流出口要低的位置流出之豎管。
第7實施形態相關之虹吸式排水系統係具備有貯存槽、第1配管、第2配管。第1配管會讓來自用水器具之液體朝貯存槽之內部流入。液體流入量較液體從貯存槽流出口之流出量要多時,所流入的液體會貯存在貯存槽。所貯存的液體會從貯存槽之流出口通過第2配管而被加以排出。於是,第1實施樣態至第6實施樣態相關之貯存槽中,由於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液體流動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所抑制,故可讓液體流出量變多。因此,可縮短讓第2配管之豎管滿水所需的時間,而可縮短虹吸力啟動的所需時間。
本發明第8實施形態相關之流出管連接構件係能組裝在可貯存從上游側朝內部流入之液體的貯存槽本體之下游側的流出管連接構件,具備有:流道縮小部,係設於下游側,且下游側的流道剖面積會較上游側要小;流出口,係設於流道縮小部之下游側,讓液體朝流道縮小部之外部流出;以及內壁面,係設於流道縮小部的一部分,並朝流道縮小部的外側突出。
第8實施形態相關之流出管連接構件係具有流道縮小部、流出口,以及朝流道縮小部突出之內壁面。於是,流出管連接構件便可組裝在貯存槽本體之下游側。因此,便可簡單地製作將流出管連接構件組裝於貯存槽本體,來使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液體流動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流出的液體所抑制之貯存槽。
本發明相關之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具有能讓液體容易從流出口流出,並增加液體流出量之優異效果。
10‧‧‧虹吸式排水系統
14‧‧‧用水器具
22‧‧‧第1配管
24‧‧‧第2配管
28‧‧‧立管
30‧‧‧貯存槽
32‧‧‧貯存槽本體
32C‧‧‧內部
34‧‧‧流入管連接構件
34B‧‧‧流入管連接部
34D‧‧‧溢流管連接部
36‧‧‧流出管連接構件
36S‧‧‧流道縮小部
36A‧‧‧第1流道縮小部
36B‧‧‧第2流道縮小部
36D‧‧‧分流壁面
36E‧‧‧內壁面
36G‧‧‧內底部
36J‧‧‧流出管連接部
40‧‧‧第1貯存部
50‧‧‧第2貯存部
60‧‧‧溢流管
62‧‧‧通氣管
IN‧‧‧流入口
OUT‧‧‧流出口
圖1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虹吸式排水系統的概略側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虹吸式排水系統的貯存槽之立體圖。
圖3係可組裝在圖2所示之貯存槽的流入管連接構件之側視圖。
圖4係圖3所示之流入管連接構件的平面圖。
圖5係圖3及圖4所示之流入管連接構件的剖視圖(圖4之A-A線的剖視圖)。
圖6係可組裝在圖2所示之貯存槽的流出管連接構件之側視圖。
圖7係圖6所示之流出管連接構件的平面圖。
圖8係圖6及圖7所示之流入管連接構件的剖視圖(圖7之B-B線的剖視圖)。
圖9係圖6及圖7所示之流出管連接構件的剖視立體圖。
圖10係(A)顯示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半滿水時的液體流出狀態之概略側視圖;(B)顯示第1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在同一流量之液體流出狀態的概略側視圖;(C)顯示第2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在同一流量之液體流出狀態的概略側視圖。
圖11係(A)顯示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接近滿水時的液體流出狀態之概略側視圖;(B)顯示第1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在同一流量之液體流出狀態的概略側視圖;(C)顯示第2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在同一流量之液體流出狀態的概略側視圖。
圖12之(A)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及流出管連接構件的概略立體圖;(B)~(E)係第1變形例~第4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及流出管連接構件的概略立體圖。
圖13之(A)係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從側面方向觀看流出管連接構件壁部的內壁面之概略剖視圖;(B)係第5變形例相關之內壁面對應於(A)之概略剖視圖;(C)係第6變形例相關之內壁面對應於(A)之概略剖視圖。
[第1實施形態]
使用圖1~圖11,就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來加以說明。此處,圖中適宜表示之箭頭X係顯示從上游側朝下游側之流道方向,箭頭Y係顯示水平方向中與流道方向正交的方向。又,箭頭Z係顯示相對於流道方向之垂直方向上側。另外,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的適用方向並未加以限定。
(虹吸式排水系統10的構成)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虹吸式排水系統10主要構成係具備有配設於建物之板體(SLAB)12上的用水器具14、第1配管22、貯存槽30、第2配管24及立管28。
用水器具14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包含浴缸16、盥洗處18、排水管20A及排水井20B。用水器具14在液體流道,此處為排水之排水流道中,係配設在較貯存槽30要上游側。另外,用水器具14之構成並不限於此範例。第1配管22係略水平狀態地配管在板體12上。第1配管22上游側之一端部係連接於用水器具14之排水井20B,第1配管22之下游側係連接於貯存槽30。
第2配管24係配管在較貯存槽30要下游側。第2配管24上游側之一端部24A係連接於貯存槽30,從一端部24A至第2配管24之中間部24B係略水平狀態地配管在板體12上來作為橫拉管。第2配管24下游側之另端部24C係沿著從中間部24B延伸於垂直方向下側的立管28而配管於下方向來作為豎管,並在較貯存槽30與一端部24A之連接位置要更低的連接位置處形成落差H1來連接於立管28。此連接係使用匯流接頭26。
虹吸式排水系統10中,係可從用水器具14透過第1配管22、貯存槽30、第2配管24及匯流接頭26來朝立管28排水。排水則可利用虹吸力。 又,在從用水器具14一次性地大量排水時,貯存槽30中可暫時性地貯存排水。
(貯存槽30的構成)
如圖2所示,貯存槽30主要構成為具備貯存槽本體32、流入管連接構件34以及流出管連接構件36。再者,貯存槽30從貯存槽本體32觀之,係設有將超過貯存槽本體32之貯存容量的排水暫時性地貯存來作為其他貯存槽的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本實施形態中,貯存槽30係設有2個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但對應於在一定時間流入至虹吸式排水系統10的排水流量,則其他貯存槽之數量則可加以增減。例如,在排水能力較小的情況,貯存槽30係設有第1貯存部40。又,在排水能力較大的情況,則除了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外,會在貯存槽30再設有數個貯存部。
(貯存槽本體32之構成)
貯存槽本體32係將管軸C1方向(參照圖5)作為長邊方向而形成為從上游側朝下游側延伸之圓筒管狀。貯存槽本體32係使用氯乙烯等之樹脂材料,或非鐵金屬材料、鐵等金屬材料、其他橡膠等之彈性材料來加以形成。貯存槽本體32係較第1配管22或第2配管24要為擴徑,而構成為可將從上游側朝貯存槽32之內部32C流入的排水暫時性地加以貯存。
(流入管連接構件34之構成)
流入管連接構件34可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之上游側。如圖2~圖5所示,流入管連接構件34主要構成為具備壁部(上游側壁部)34A、流入管連接部34B、本體連接部34C、溢流管連接部34D。壁部34A會塞住貯存槽本 體32上游側之一端部32A,而與貯存槽本體32及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一同地將內部32C構成為封閉空間。壁部34A係形成為朝上游側突出之形狀。
流入管連接部34B係配置在壁部34A之垂直方向下部,形成為從下游側朝上游側而延伸於管軸C2方向之圓筒管狀。流入管連接部34B之管軸C2係位於較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要靠垂直方向下部,而位於管軸C1與貯存槽本體32的一端部32A內底部之垂直方向位置P1(參照圖5)的中間部。流入管連接部34B上游側之一端部(符號省略)係連接於圖1及圖2所示之第1配管20的另端部。流入管連接部34B下游側之另端部(符號省略)則如圖3~圖5所示,係一體形成於壁部34A。流入管連接部34B上游側會成為讓排水從第1配管22通過流入管連接部34B而朝貯存槽本體32之內部32C流入的流入口IN。
本體連接部34C係形成為上游側會一體形成在壁部34A周緣,而在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方向上從上游側朝下游側延伸之圓筒管狀。本體連接部34C係設定為內徑與貯存槽本體32的外徑相同或較其要稍大的尺寸,而構成為可將儲存槽本體32之一端部32A插入至內部來加以連接。本體連接部34C與壁部34A(或流入管連接部34B或者溢流管連接部34D)的邊界部位係設有較本體連接部34C之內徑要為縮徑之段差縱壁34F。本體連接部34C內部中,貯存槽本體32之一端部32A係可插入至段差縱壁34F,段差縱壁34F係使用於將流入管連接構件34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之定位。
此處,如圖5所示,在貯存槽本體32之一端部32A組裝在流入管連接構件34的狀態(連接狀態)中,一端部32A內底部之垂直方向位置P1會與流入管連接部34B內底部之垂直方向位置P2一致。亦即,從流入管連接部34B朝貯存槽本體32之排水流道中並不會構成段差部。
溢流管連接部34D係配置於壁部34A之垂直方向上部,形成為從下游側朝上游側而沿管軸C3方向延伸之圓筒管狀。管軸C3係位於較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要靠垂直方向上部,而位於管軸C1與貯存槽本體32的一端部32A管內上部之垂直方向位置P6(參照圖5)的中間部。溢流管連接部34D上游側之一端部(符號省略)係連接於圖2所示之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溢流管連接部34D下游側之另端部(符號省略)如圖3~圖5所示,係與壁部34A一體成形。溢流管連接部34D下游側會成為讓從貯存槽本體 32之內部32C的排水溢流連通至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的聯通口OF。
流入管連接構件34為具有流入管連接部34B等的複雜構造,故係使用氯乙烯等的樹脂材料而以射出成形來加以形成。
(流出管連接構件36的構成)
連出管連接構件36可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下游測。如圖2、圖6~圖8所示,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主要構成為具有流道剖面積(排水道剖面積)為下游側較上游側要小的流道縮小部(圓筒狀情況為縮徑部)36S、本體連接部36C。然後,流道縮小部36S主要構成為具備從上游側朝下游側而流道剖面積會縮小來作為下游側壁部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較第1流道縮小部36A進一步地從上游側朝下游側而流道剖面積會縮小的第2流道縮小部36B。第1流道縮小部36A係連通至貯存槽本體32下游側之另端部32B,與貯存槽本體32及流入管連接構件34(的壁部34A)一同地讓內部構成成為封閉空間。第1流道縮小部36A外形在側視及俯視中,係形成為朝下游側突出之半球狀。然後,如圖8所示,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36E的至少一部分會變成為第1流道縮小部36A外側而朝下游側突出(凹陷)的彎曲面。詳細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內壁面36E會以第1流道縮小部36A與本體連接部36C之邊界位置與管軸C1的交叉點為中心位置Pc,以貯存槽本體32管徑的2分之1為半徑R1,而略一致於描繪至下游側的曲線。
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配置在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垂直方向下部,而形成為從上游側朝下游側沿著管軸C4方向延伸的圓筒管狀。第2流道縮小部36B之管軸C4係位於較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要靠垂直方向下部,並位於較管軸C1與貯存槽本體32之另端部32B內底部的垂直方向位置P1(參照圖8)的中間部要朝垂直方向位置P1側偏移的位置。第2流道縮小部36B上游側之一端部(符號省略)如圖6~圖8所示,係一體形成於第1流道縮小部36A。第2流道縮小部36B下游側係從上游側朝下游側延伸,且一體形成於流道剖面積固定之管狀的流出管連接部36J。管軸C4在第2流道縮小部36B與流出管連接部36J係一致的。第2流道縮小部36B及流出管連接部36J會讓來自貯存槽本體32之內部32C的排水朝貯存槽30外部流出。流出管連接部36J下游側會成為讓排水朝貯存槽30外部流出之流出 口OUT。流出口OUT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配置為對向於流入管連接構件34之流入口IN。流入口IN及流出口OUT係配置在較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要靠垂直方向下部。流出管連接部36J之流出口OUT係連接至圖1及圖2所示之第2配管24的一端部24A。
如圖8所示,第2流道縮小部36B(及流出管連接部36J)管軸C4係如上所述地相對於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而偏移。然後,第2流道縮小部36B之內底部36G上游側端的位置P5會較內上部36H上游側端之位置P4而朝上游側延伸。此外,第2流道縮小部36B之內底部36G的垂直方向位置P3會較貯存槽本體32之內部32C底部(內底部)的垂直方向位置P1要低。藉由此般構成,便可讓第2流道縮小部36B上游側之流道剖面積放大,而第2流道縮小部36B便可讓液體朝流出口OUT之流出量變多。詳而言之,位置P4為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36E的最下游側位置。而從此位置P4至上游側位置P5的尺寸L則第2流道縮小部36B之內底部36G會延伸而出。位置P5則位於較第2流道縮小部36B與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連接部位要靠上游側。
尤其如圖8所示,第2流道縮小部36B之流道剖面積會隨著朝上游側而擴張。詳而言之,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從與流出管連接部36J之邊界部位朝上游側開口部位(相當於與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邊界部位)而內上部36H會朝垂直方向上方側擴張。本實施形態中,此擴張部位在第2流道縮小部36B上游側之開口部位中,會構成朝上游側突出之彎曲狀分流壁面36D。分流壁面36D係以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延長線,與通過第2流道縮小部36B與流出管連接部36J之邊界部位的垂直線的交叉點為中心位置Po,以較半徑R1要小的尺寸為半徑R2,而一致於描繪至上游側之曲線。
如圖6~圖8所示,本體連接部36C下游側係一體形成於第1流道縮小部36A周緣,並與貯存槽本體32之管軸C1一致而形成為從上游側朝下游側延伸之圓筒管狀。與流入管連接構件34之本體連接部34C同樣地,內徑係設定為與貯存槽本體32外徑相同或較其稍大的尺寸,而構成為能讓貯存槽本體32之另端部32B插入至內部來連接。本體連接部36C與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邊界部位係設有較本體連接部36C之內徑要為縮徑之段差縱壁36F。本體連接部36C內部中,貯存槽本體32的另端部32B可插入至段差 縱壁36F,段差縱壁36F係使用於將流出管連接構件36組裝於貯存槽本體之定位。
如圖8所示,貯存槽本體32之另端部32B在組裝於流出管連接構件36的狀態(連接狀態)中,另端部32B內底部之垂直方向位置P1在段差縱壁36F部分中,會一致於第2流道縮小部36B內底部之垂直方向位置(符號省略)。亦即,從貯存槽本體32朝流道縮小部36S之排水流道中,係構成為沒有段差部。
另外,流出管連接構件36可使用與流入管連接構件34相同材料及成形法來獲得。
(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之構成)
如圖2所示,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係相對於貯存槽本體32而略平行地並列配置於水平方向。第1貯存部40主要構成為具備與貯存槽本體32為相同構成之貯存槽本體42、與流入管連接構件34為相同構成之流入管連接構件44、與流出管連接構件36為相同構成之流出管連接構件46。本實施形態中,流入管連接構件44之流入管連接部(符號省略)係連接於第1配管20(圖示省略),溢流管連接部44D係透過溢流管(連通管)60而連接至流入管連接構件34之溢流管連接部34D。流出管連接構46係連接有第2配管24。
第2貯存部50與第1貯存部40同樣地,主要構成係具備與貯存槽本體32同一構成之貯存槽本體52、與流入管連接構件34為相同構成之流入管連接構件54、與流出管連接構件36為相同構成之流出管連接構件56。流入管連接構件54之流入管連接部(符號省略)係連接於第1配管20(圖示省略),溢流管連接部54D係透過溢流管60而連接至溢流管連接部34D及溢流管連接部44D。溢流管60係於下游測具有分別連接至溢流管連接部34D,44D,54D之3根連接部,上游側則連接3根連接部(符號省略),在俯視觀之則為使用E字狀的配管來加以形成。流出管連接構件56係連接有第2配管24。另外,亦可構成為不設置溢流管60,而讓溢流管連接部34D,44D,54D直接連結。
如圖2所示,溢流管60係連接有通氣管62上游側之一端部(符號省略)。詳而言之,通氣管62之一端部係在溢流管連接部44D與溢流管連接部54D 之中間部連接至溢流管60。溢流管60下游側之另端部在本實施形態係連接至第2配管。另外,亦可構成為不設置通氣管62,而在貯存槽彼此相互地讓內部空氣流通。
另外,如圖2所示,貯存槽30上游側之垂直方向高度與下游側枝垂直方向高度相比,係設置為稍高上高度H2。亦即,貯存槽30係從上游側朝下游側往垂直方向下側傾斜。藉由此般構成,便可提升貯存槽30之流出口OUT的液位(水位),來縮短至豎管(第2配管24之另端部24C)滿水所需的時間,可縮短虹吸力啟動所需的時間。再者,可防止貯存槽30內之液體殘留。
又,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係具備貯存槽本體32、流入管連接構件34、流出管連接構件36之3個構成構件。貯存槽本體32上游側組裝有流入館連接構件34、貯存槽本體32下游側組裝有流出管連接構件36,來組裝貯存槽30。另外,貯存槽本體32、流入管連接構件34以及流出管連接構件36可為一體成形。
(本實施形態之作用及效果)
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如圖2所示,貯存槽本體32係可貯存從上游側朝內部32C流入的排水。貯存槽本體32下游側設有流道縮小部36S,流道縮小部36S係設有將排水朝貯存槽本體32外部流出之流出口OUT(參照圖8)。
此處,如圖8所示,貯存槽本體32下游側所設置之流道縮小部36S的一部分係具備有朝流道縮小部36S的外側突出(朝下游側凹陷呈彎曲狀)之內壁面36E。如圖9所示,從貯存槽本體32上游側朝下游側流動之排水(液體)F1的垂直方向下部側一部分會通過流出管連接構件36之流道縮小部36S而成為排水F2來朝第2配管24(參照圖1及圖2)流出。無法從流道縮小部36S之流出口OUT(參照圖8)流出之排水F1的垂直方向上部之其他一部分會衝撞至流道縮小部36S的內壁面36E(或分流壁面36D),並成為排水F3而沿著內壁面36E流動。
圖10(A)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在半滿水時之下游側流出狀態。圖中,箭頭係詳細地顯示排水的流動。如上述,排水F1之其他一部分會衝撞至流道縮小部36S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的內壁面36E,成為排 水F1而沿著內壁面36E流動。如圖11(A)所示,在接近滿水時亦同樣地,排水F1之其他一部分會衝撞至內壁面36E,成為排水F3而沿著內壁面36E流動。尤其如圖11(A)所示,流出口OUT(參照圖8)附近的排水F3會沿著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36E而從流出口OUT被引導朝遠離於垂直方向上方之方向。因此,從貯存槽30上游側欲朝向下游側排出口OUT之排水F1的流動便不易被因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之排水F3、排水F4所抑制。從而,依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便可容易讓排水F2從流出口OUT流出,而提升排水F2之流出能力。
另一方面,圖10(C)及圖11(C)所示的第2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80中,流出管連接構件86之第1流道縮小部86A的內壁面86E則是將上部朝上游側傾斜而為平面狀。貯存槽80並未設有相當於本實施形態之第2流道縮小部36B的部位。又,貯存槽80係設有相當於本實施形態之流出管連接部36J的流出管連接部86J。第2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80中,不論在半滿水時或接近滿水時,排水F1之其他一部分均會激烈衝撞至內壁面86E,因亂流及逆流而成為滯留的排水F5。因此排水F5會阻礙排水F1之一部分流動,使得排水F2不易從流出管連接部86J朝流出口流出,導致排水F2之流出量較少。
又,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如圖8所示,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的第2流道縮小部36B之內底部36G係較貯存槽本體32之內底部要低。詳而言之,內底部36G係從內壁面36E的最下游側位置P4朝上游側延伸距離L至位置P5,且內底部36G之垂直方向位置P3係較貯存槽本體32之內底部的垂直方向位置P1要低。
如圖9、圖10(A)及圖11(A)所示,從貯存槽本體32上游側朝下游側流動之排水F1在流道縮小部36S中,會朝下方向改變流動,而難以衝撞至內壁面36E,並會通過第2流道縮小部36B(從流出口OUT)成為排水F2而容易流出至貯存槽本體32之外部。因此,欲從貯存槽30上游側朝下游側流出口OUT之排水F1的流動便不易因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之排水F3、排水F4所抑制。
再者,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如圖5所示,係在貯存槽本體32上游側(流入館連接構件34)設有流入口IN,能讓排水從流入口IN朝內部 32C流入。流入口IN係對向於貯存槽本體32下游側(流出管連接構件36)之流出口OUT來加以設置,故從流入口IN所流入之排水F1會朝流出口OUT直線地流動。此處,如圖8所示,即使排水F1直線地流動,由於流道縮小部36S的內壁面36E係朝下游側突出的彎曲面,故如圖9、圖10(A)及圖11(A)所示,便難以抑制排水F2的流動。再者,由於流水F1係從流入口IN朝流出口OUT直線地流動,故排水F1的趨勢不會減弱,而可使排水F2的流出量變多。
又,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如圖8所示,流道縮小部36S係構成為具備有貯存槽本體32側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及流出口OUT側之第2流道縮小部36B。此處,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形成為隨著朝向上游側而擴張的管狀。亦即,第2流道縮小部36B上游側之流道剖面積會較下游側之流道剖面積要大。因此,流入第2流道縮小部36B之排水F2會變多,而可使得排水F2從流出口OUT之流出量變多。又,如圖9、圖10(A)及圖11(A)所示,由於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之排水F3的流出量變少,故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流動便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3及排水F4所抑制。
此處,圖10(B)及圖11(B)所示之第1比較例相關的貯存槽70中,流出管連接構件76係具備第1流道縮小部76A及流出管連接部76J,流出管連接部76J之流道剖面積為固定。本實施形態之相當於第2流道縮小部36B的部位未設置在貯存槽70。第1流道縮小部76A之內壁面76E係與圖10(A)及圖11(A)所示之本實施形態的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為同樣的彎曲面。第1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70中,由於排水F1多朝內壁面76E側流動,故不論半滿水時或接近滿水時,排水F1均會衝撞到內壁面76E而易成為產生滯留的排水F5。因此,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流動便會容易被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5所抑制。
再者,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中,如圖8所示,在第2流道縮小部36B上游側之開口部位係構成有分流壁面30D,分流壁面36D會朝貯存槽本體32側突出(成為朝上游側突出之彎曲狀)。因此,衝撞到分流壁面36D之排水F2的流動方向不會急遽地改變,而是和緩地朝流出口OUT改變,故可不滯留在分流壁面36D附近而讓衝撞到分流壁面36D之排水F2朝流 出口OUT流出。此結果,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流動便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3及排水F4所抑制。
此處,圖10(B)及圖11(B)所示之第1比較例相關的貯存槽70中,並未設有本實施形態之分流壁面36D。第1比較例相關之貯存槽70中,排水F1朝流入口IN側而回復成為排水F5之流量變多,故不論半滿水時或接近滿水時,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的排水F1流動便會容易被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5所抑制。
又,本實施形態之貯存槽30中,如圖8所示,第2流縮小部36B上游側之開口附近流道剖面積會朝垂直方向上方變大,故排水F2會因自重而使得鉛直方向成分的速度增加,而可讓排水F2從第2流道縮小部36B的流出量更多。因此,便可讓排水F2從第2流道縮小部36B的流出量更多,而讓成為亂流或逆流主因之朝內壁面36E側之排水F3的流量變少。
再者,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中,如圖2所示,在超過貯存槽本體32之貯存容量時,可讓排水溢流至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因此,便可藉由第1貯存部40及第2貯存部50來補足可貯存之排水量。
又,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虹吸式排水系統10如圖1所示,係具備貯存槽30、第1配管22、第2配管24。第1配管22會將來自用水器具14之排水朝貯存槽30之內部(貯存槽本體32之內部32C)流入。貯存槽30的排水F1流入量較從流出口OUT之排水F2流出量要多時,流入之排水F1便會貯存在貯存槽30。所貯存之排水F1會從貯存槽30之流出口OUT通過第2配管24而排出。於是,貯存槽30中,由於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流動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3及排水F4所抑制,故可使排水F2的流出量變多。因此,可縮短第2配管24的豎管(從中間部24B至另端部24C)滿水所需之時間,可縮短虹吸力啟動所需之時間。
再者,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如圖8所示,係設有第1流道縮小部36A,第1流道縮小部36A係具備朝下游側凹陷之彎曲狀內壁面36E。然後,第1流道縮小部36A係設有讓排水F1朝貯存槽本體32外部流出之流出口OUT。此處,流出管連接構件36可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之下游側。因此,將流出管連接構件36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而可簡 易地製作出流出口OUT之排水F2流出不會因亂流或逆流阻礙的貯存槽30。
又,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出管連接構件36如圖8所示,係具備流道縮小部36S、流出口OUT、以及朝流道縮小部36S外側突出之內壁面36E。此處,流出管連接構件36可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之下游側。因此,將流出管連接構件36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而可簡易地製作出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流動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3及排水F4所抑制的貯存槽30。
又,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流出管連接構件36如圖8所示,係具備流道縮小部36S、流出口OUT,流道縮小部36S之內底部36G係較貯存槽本體32之內底部要低。此處,流出管連接構件36可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之下游側。因此,將流出管連接構件36組裝在貯存槽本體32,而可簡易地製作出欲從上游側朝向流出口OUT的排水F1流動不易被無法從流出口OUT流出的排水F3及排水F4所抑制的貯存槽30。
從而,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虹吸式排水系統10及流出管連接構件36可讓排水F2容易從流出口OUT流出,來增加排水F2的流出量。
[第2實施形態]
使用圖12,就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來加以說明。另外,本實施形態及後述第3實施形態的說明中,與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具有相同機能之構成則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2(A)所示,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在俯視觀之係形成為朝下游側突出之半圓筒狀。雖省略圖示,然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係朝下游側凹陷而為彎曲狀。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在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最下游側而一體成形於垂直方向下部。另外,貯存槽本體32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矩形筒狀。
如圖12(B)所示,第1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在側視觀之係形成為朝下游側突出之半圓筒狀。雖省略圖示,然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係朝下游側凹 陷而為彎曲狀。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在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最下游側而一體成形於垂直方向中間部。
如圖12(C)所示,第2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在俯視觀之係形成為朝下游側突出之半圓筒狀。雖省略圖示,然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係朝下游側凹陷而為彎曲狀。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在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最下游側而一體成形於垂直方向下部。
如圖12(D)所示,第3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在俯視觀之係形成為朝下游側突出之半圓筒狀,且第1流道縮小部36A上部係從貯存槽本體32朝第2流道縮小部36B而朝垂直方向下方傾斜。雖省略圖示,然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係設有朝下游側凹陷而為彎曲狀之部位。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在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最下游側而連接於垂直方向下部。
如圖12(E)所示,第3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在俯視觀之係形成為朝下游側突出有2個半圓筒部位之M字狀。雖省略圖示,然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內壁面係於2處設有朝下游側凹陷而為彎曲狀之部位。圖12(E)中雖未明確表示,第1流道縮小部36A及流出管連接部36J之間係設有第2流道縮小部36B。第2流道縮小部36B係在第1流道縮小部36A之最下游側而一體成形於半圓筒部位之間。
(本實施形態之作用及效果)
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可獲得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所能獲得之作用效果同樣的作用效果。虹吸式排水系統10及流出管連接構件36亦可獲得同樣的作用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及第1變形例~第4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中,可使用組合平面及曲面之複合面,來形成流出管連接構件36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的內壁面(36E)。因此,可簡單地形成讓排水F2容易流出之內壁面36E(參照圖8)。
[第3實施形態]
使用圖13,就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來加以說明。
如圖13(A)所示,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的內壁面36E係使用改變角度來讓複數平面FS連續的多面,來形成朝下游側凹陷的彎曲狀。
如圖13(B)所示,第5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內壁面36E係使用組合平面FS與複數曲面CS(多面)之複合面,來形成朝下游側凹陷的彎曲狀。第5變形例中,內壁面36E最下游側為平面FS。
如圖13(C)所示,第6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在流出管連接構件36中,流道縮小部36S之內壁面36E係使用組合曲面CS與複數平面FS(多面)之複合面,來形成朝下游側凹陷的彎曲狀。第6變形例中,內壁面36E最下游側為曲面CS。
(本實施形態之作用及效果)
本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可獲得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關之貯存槽30所能獲得之作用效果同樣的作用效果。虹吸式排水系統10及流出管連接構件36亦可獲得同樣的作用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第5變形例及第6變形例相關之貯存槽30中,如圖13(A)~圖13(C)所示,可使用組合多面(複數平面FS)、平面FS及曲面CS之複合面,來形成流出管連接構件36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的內壁面(36E)。因此,可簡單地形成讓排水F2容易流出之內壁面36E。
[其他形態]
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下,可為各種變更。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流出管連接構件36之第1流道縮小部36A、第2流道縮小部36B、流出管連接部36J係一體成形,但本發明亦可將該等為個別構件,而相互組裝來形成流出管連接構件36。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貯存槽本體32雖為圓筒狀或矩形筒狀,但本發明亦可為橢圓筒狀、梯形筒狀、多角形筒狀等而不限定貯存槽本體32之剖面形狀。再者,本發明不限於虹吸式排水系統10,亦可廣泛運用於貯存液體之貯存槽。
Po,P1,P3,P4,P5,Pc‧‧‧位置
C1,C4‧‧‧管軸
OUT‧‧‧流出口
R1‧‧‧半徑
R2‧‧‧半徑
32‧‧‧貯存槽本體
32B‧‧‧另端部
32C‧‧‧內部
36‧‧‧流出管連接構件
36A‧‧‧第1流道縮小部
36B‧‧‧第2流道縮小部
36C‧‧‧本體連接部
36D‧‧‧分流壁面
36E‧‧‧內壁面
36F‧‧‧段差縱壁
36G‧‧‧內底部
36H‧‧‧內上部
36J‧‧‧流出管連接部
36S‧‧‧流道縮小部
L‧‧‧距離

Claims (8)

  1. 一種貯存槽,係具備有:貯存槽本體,係可貯存從上游側朝內部流入之液體;流道縮小部,係設於該貯存槽本體之下游側,且下游側的流道剖面積會較上游側要小;流出口,係設於該流道縮小部之下游側,讓該液體朝該貯存槽本體之外部流出;以及內壁面,係設於該流道縮小部的一部分,並朝該流道縮小部的外側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貯存槽,其中該內壁面係具有突出至該流道縮小部之外側的彎曲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貯存槽,其中該儲存槽本體係對向於該流出口而設有讓該液體朝該內部流入之流入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貯存槽,其中該流道縮小部係具備有該貯存槽本體側之第1流道縮小部及該流出口側之第2流道縮小部來加以構成;該流出口係藉由從該第2流道縮小部朝下游側延伸之管狀流出管連接部來加以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貯存槽,其中該第2流道縮小部係形成有朝該貯存槽本體側突出之分流壁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貯存槽,其中該貯存槽本體之上游側係設有以連通口來連通之其他貯存槽,該其他貯存槽會讓從該貯存槽本體所溢流之該液體流出。
  7. 一種虹吸式排水系統,係具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任1項之該貯存槽;第1配管,係將用水器具與該貯存槽的上游側連接;以及第2配管,係連接於該貯存槽之該流出口,具有將該液體朝較該流出口要低的位置流出之豎管。
  8. 一種流出管連接構件,係能組裝在可貯存從上游側朝內部流入之液體的貯存槽本體之下游側的流出管連接構件,具備有: 流道縮小部,係設於下游側,且下游側的流道剖面積會較上游側要小;流出口,係設於該流道縮小部之下游側,讓該液體朝該流道縮小部之外部流出;以及內壁面,係設於該流道縮小部的一部分,並朝該流道縮小部的外側突出。
TW104137989A 2014-12-02 2015-11-18 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一) TWI672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4507 2014-12-02
JP2014244507A JP6454527B2 (ja) 2014-12-02 2014-12-02 貯留槽、サイホン式排水システム及び流出管接続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690A true TW201632690A (zh) 2016-09-16
TWI672417B TWI672417B (zh) 2019-09-21

Family

ID=5609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7989A TWI672417B (zh) 2014-12-02 2015-11-18 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54527B2 (zh)
CN (1) CN107002396B (zh)
TW (1) TWI672417B (zh)
WO (1) WO20160884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1128B2 (ja) * 2017-11-14 2021-1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貯留槽
JP7017466B2 (ja) * 2018-05-14 2022-02-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貯留槽
JP7017465B2 (ja) * 2018-05-14 2022-02-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貯留槽
JP2019214906A (ja) * 2018-06-14 2019-12-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ホン排水構造
JP7160322B2 (ja) * 2018-08-22 2022-10-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構造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7160323B2 (ja) * 2018-08-22 2022-10-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構造
CN114556458B (zh) * 2020-02-04 2024-01-30 泰尔茂株式会社 手术操作模拟器以及使用该手术操作模拟器的手术操作训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1408A (ja) * 1997-09-04 1999-03-26 Noriatsu Kojima 排水横管用泡処理装置
JP2003056030A (ja) * 2001-08-09 2003-02-26 Toto Ltd 継ぎ手、継ぎ手システム及び集合立て管継ぎ手
JP2006336322A (ja) * 2005-06-02 2006-12-14 Bridgestone Corp 貯水機能付き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JP4927450B2 (ja) * 2005-11-07 2012-05-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排水システム
JP5829039B2 (ja) * 2011-04-11 2015-12-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サイフォン排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396B (zh) 2020-01-14
JP2016108749A (ja) 2016-06-20
JP6454527B2 (ja) 2019-01-16
CN107002396A (zh) 2017-08-01
WO2016088464A1 (ja) 2016-06-09
TWI672417B (zh) 2019-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2690A (zh) 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一)
TWI674344B (zh) 貯存槽、虹吸式排水系統及流出管連接構件(二)
JP2014169784A (ja) バキュームブレーカ、腰掛便器自動吐水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腰掛便器
TWI672418B (zh) 儲存槽(一)
US10407890B2 (en) Flush toilet bowl
US10487489B2 (en) Flush toilet bowl
JP6944745B2 (ja) 排水トラップ
JP4687635B2 (ja) 洗面化粧台
JP3199788U (ja) 複箱式水道メータ
JP2015531438A (ja) 改善された流れ特性を有する水栓
TWI696742B (zh) 儲存槽(二)
JP6722999B2 (ja) 貯留槽、及び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WO2015156116A1 (ja) 複箱式水道メータ
CN110485520B (zh) 贮存槽
TWI706071B (zh) 儲存槽
TWI727319B (zh) 儲存槽(二)
JP6854078B2 (ja) 吐水装置及び手洗装置
JP2009072533A (ja) 浴槽
CN204826131U (zh) 一种坐便器
JP2022167473A (ja) サイホン排水システム
JP2016089346A (ja) 人孔の通水構造
KR20080004557U (ko) 오버 플로워관
JP2014088705A (ja) 一時貯留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