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3100B - 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3100B
TWI713100B TW106125867A TW106125867A TWI713100B TW I713100 B TWI713100 B TW I713100B TW 106125867 A TW106125867 A TW 106125867A TW 106125867 A TW106125867 A TW 106125867A TW I713100 B TWI713100 B TW I7131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groove
dividing
manufacturing
mold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0433A (zh
Inventor
吉田侑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迪思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迪思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迪思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0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0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3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310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93Batch processes
    • H01L24/95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 H01L24/96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the devices being encapsulated in a common layer, e.g. neo-wafer or pseudo-wafer, said common layer being separable into individual assemblies after connec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icing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For Encapsulating Or Co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可做到在封裝器件晶片的側面使塑模樹脂殘存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解決手段]一種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具備:溝形成步驟,在具備形成有器件之晶圓之正面上形成沿分割預定線的溝;封裝晶圓形成步驟,將塑模樹脂充填於溝內並以塑模樹脂被覆晶圓的正面來形成封裝晶圓;外周緣去除步驟,沿封裝晶圓的外周緣在第1高度與第2高度上去除塑模樹脂而使溝以階梯狀的方式露出;校準步驟,依據在階梯狀的露出面所露出之溝來找出沿溝形成的分割溝的位置;及分割步驟,依據在校準步驟所找出的位置來沿溝形成分割溝。

Description

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發明背景 已知有一種在將半導體晶圓分割成一個個的器件晶片時,藉由切削刀或雷射光線照射所進行的製造方法。將分割成一個個的器件晶片固定於母板等上,以導線等配線,再以塑模樹脂封裝是一般的作法。然而,由於器件晶片之側面的微細之裂隙等,若長時間地使器件運作的話,會有裂隙伸展而使器件破損的疑慮,所以開發有將器件晶片的側面以塑模樹脂覆蓋,而使外在環境要因不波及到器件的封裝器件晶片(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100709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在製造專利文獻1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時,有必要在半導體晶圓上沿分割預定線形成充填塑模樹脂的溝。將溝以切削刀形成時,在切削刀的彎曲、切削裝置之軸的伸縮、及定位精度的影響下有溝的間隔以μm單位變動的情況。尤其是,在半導體晶圓的正面上形成低介電常數絕緣體被膜(Low-k膜),並將低介電常數膜以雷射燒蝕除去後,若沿所除去之淺溝切削的話,會在雷射燒蝕之熱的影響下使淺溝的附近變硬,且變得容易發生切削刀的彎曲。
在製造專利文獻1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時,若發生切削刀的彎曲的話,會有在截面上溝相對於半導體晶圓之厚度方向傾斜的情況。若溝相對於半導體晶圓之厚度方向傾斜的話,在將充填於溝內的塑模樹脂進一步分割,而分割成一個個的封裝器件時,會有模塑樹脂不會留在封裝器件晶片的側面的情況。尤其是,為了增加從1片半導體晶圓所能夠製造之封裝器件的數量,而使分割預定線之寬度變窄的話,會由於溝之間隔的變動,而使塑模樹脂未能留在封裝器件晶片的側面之疑慮變高。
本發明是有鑑於此種問題點而作成的發明,且提供一種可做到使塑模樹脂殘存在封裝器件晶片的側面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是一種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 溝形成步驟,在具備在被交叉的複數條分割預定線所區劃出的複數個區域中形成有器件之正面的晶圓之正面上,形成沿該分割預定線的溝; 封裝晶圓形成步驟,在該溝內充填塑模樹脂並且以該塑模樹脂來被覆晶圓的正面,而形成封裝晶圓; 外周緣去除步驟,沿該封裝晶圓的外周緣,在第1高度及比第1高度更低的第2高度去除該塑模樹脂,使充填有該塑模樹脂的該溝在外周緣以階梯狀的方式露出; 校準步驟,依據已在階梯狀的露出面露出之該溝來找出沿該溝形成之該封裝晶圓的分割溝之位置;及 分割步驟,依據在該校準步驟所找出的位置來沿該溝形成該分割溝, 在該第1高度露出之該溝的位置與在該第2高度露出之該溝的位置相偏離的情況下,對應於偏離來設定形成該分割溝的位置。
亦可在該封裝晶圓形成步驟之後,且在該外周緣去除步驟之前,具備磨削步驟,該磨削步驟是在該封裝晶圓的塑模面側貼附保護構件後,磨削該晶圓的背面側來進行薄化,而使充填有該塑模樹脂的該溝露出。
在該分割步驟中,藉由雷射光線或切削刀來去除該塑模樹脂亦可。 發明效果
在本發明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中,就算傾斜地形成充填有塑模樹脂的溝,只要藉由形成於2個高度的露出面來實施沿外周緣的去除加工,就能夠在因應於傾斜的溝的位置上設定要形成分割溝的位置,而發揮可做到讓塑模樹脂殘存在封裝器件晶片的側面之效果。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針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作更詳細之說明。本發明並非因以下實施形態所記載之內容而受到限定的發明。又,在以下所記載之構成要素中,包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設想得到之事物或實質上相同之事物。此外,以下所記載之構成是可以適當組合的。又,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構成之省略、置換或變更。
[實施形態1] 參照圖式說明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圖1(a)是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構成加工對象的封裝晶圓之晶圓的立體圖。圖1(b)是圖1(a)所示之晶圓的器件之立體圖。圖2是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加工對象的封裝晶圓的主要部分之截面圖。圖3是顯示藉由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封裝器件晶片的立體圖。
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加工對象即圖2所示之封裝晶圓PW,是藉由圖1所示之晶圓W所構成。圖1(a)所示之晶圓W在實施形態1中是以矽、藍寶石、砷化鎵等作為基板SB之圓板狀的半導體晶圓或光器件晶圓。如圖1所示,晶圓W在其正面WS上具備:器件區域DR,在藉由交叉(在實施形態1中為正交)的複數條分割預定線L所區劃出的複數個區域中分別形成有器件D;及外周剩餘區域GR,圍繞器件區域DR。在器件D的正面上,如圖1(b)所示,形成有複數個突起電極之凸塊BP。
如圖2所示,晶圓W是將器件區域DR的正面WS及沿分割預定線L所形成的溝DT以塑模樹脂MR覆蓋而構成封裝晶圓PW。封裝晶圓PW是沿分割預定線L而分割成圖3所示的封裝器件晶片PD。封裝器件晶片PD是將基板SB的正面WS與全部的側面SD藉由塑模樹脂MR來覆蓋,且使凸塊BP從塑模樹脂MR突出,而露出有凸塊BP。
接著,參照圖式說明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圖4是顯示本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流程的流程圖。圖5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所使用的切削裝置之概略的構成之立體圖。圖6(a)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中的晶圓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6(b)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後的晶圓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6(c)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後的晶圓之立體圖。圖7是藉由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封裝晶圓形成步驟所形成的封裝晶圓之立體圖。圖8(a)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磨削步驟的側面圖。圖8(b)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磨削步驟後的封裝晶圓之截面圖。圖9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換貼步驟的立體圖。圖10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外周緣去除步驟的立體圖。圖11是沿圖10的XI-XI線之截面圖。圖12是沿圖10的XII-XII線之截面圖。圖13是圖10所示之封裝晶圓的外周緣之一例的平面圖。圖14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及分割步驟中所使用的雷射加工裝置之立體圖。圖15是將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的主要部分放大顯示之立體圖。圖16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的平面圖。圖17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中所拍攝到的攝像圖像之一例的圖。圖18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中所拍攝到的攝像圖像之其他例的圖。圖19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中所登錄之溝的座標之一例的圖。圖20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分割步驟後的封裝晶圓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
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以下,僅以製造方法記載),是將圖2所示的封裝晶圓PW沿分割預定線L切斷,而製造圖3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PD的方法。
如圖4所示,製造方法具備溝形成步驟ST1、封裝晶圓形成步驟ST2、磨削步驟ST3、換貼步驟ST4、外周緣去除步驟ST5、校準步驟ST6、及分割步驟ST7。
溝形成步驟ST1是在晶圓W的正面WS形成沿各分割預定線L之溝DT的步驟。溝形成步驟ST1是在各分割預定線L上形成沿各分割預定線L之長邊方向的溝DT。以溝形成步驟ST1所形成之溝DT的深度是在封裝器件晶片PD之基板SB的成品厚度以上。又,在實施形態1中,溝DT的寬度是40μm以上,且80μm以下。在實施形態1中,溝形成步驟ST1是在圖5所示之切削裝置10的工作夾台11之保持面11a上吸引保持晶圓W之正面WS的背側之背面WR,並如圖6(a)所示地使用切削設備12的切削刀13,且如圖6(b)所示地在晶圓W的正面WS形成溝DT。
溝形成步驟ST1會使工作夾台11藉由圖未示之X軸移動設備而在與水平方向平行的X軸方向上移動,並使切削設備12的切削刀13藉由Y軸移動設備14在與水平方向平行且與X軸方向正交之Y軸方向上移動,且使切削設備12的切削刀13藉由Z軸移動設備15在與鉛直方向平行的Z軸方向上移動,而如圖6(c)所示地在晶圓W之各分割預定線L的正面WS形成溝DT。
又,切削裝置10具備控制設備17,該控制設備17是控制:使工作夾台11以繞著與Z軸方向平行之軸心的方式旋轉之圖未示的旋轉驅動源、為了校準而拍攝封裝晶圓PW的攝像設備16、X軸移動設備、Y軸移動設備14、Z軸移動設備15、旋轉驅動源及切削設備12。控制設備17是使切削裝置10實施對封裝晶圓PW之加工動作的電腦。
控制設備17具有:具有如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之微處理器的運算處理裝置、具有如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或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之記憶體的儲存裝置、及輸入輸出介面裝置。控制設備17的運算處理裝置會依照儲存於儲存裝置的電腦程式實施運算處理,並透過輸入輸出介面裝置將用於控制切削裝置10的控制訊號,輸出至切削裝置10之上述的構成要素。又,控制設備17可與圖未示之顯示設備與輸入設備相連接,該顯示設備是藉由顯示加工動作之狀態及圖像等的液晶顯示裝置等所構成,該輸入設備是操作人員登錄加工内容資訊等時所使用的設備。輸入設備是藉由設置於顯示設備的觸控面板、鍵盤等之中至少一種所構成。
如圖7所示,封裝晶圓形成步驟ST2是在溝DT內充填塑模樹脂MR並將晶圓W的正面WS以塑模樹脂MR被覆,而形成封裝晶圓PW的步驟。在實施形態1中,封裝晶圓形成步驟ST2是在圖未示之樹脂被覆裝置的保持台上保持晶圓W的背面WR,來對晶圓W的正面WS滴下塑模樹脂,並藉由使保持台以繞著與鉛直方向平行之軸心的方式旋轉,來以塑模樹脂MR覆蓋正面WS整體及溝DT。在實施形態1中,是使用熱硬化性樹脂作為塑模樹脂MR。封裝晶圓形成步驟ST2是加熱覆蓋晶圓W之正面WS整體及溝DT的塑模樹脂MR以使其硬化。又,雖然實施形態1在以塑模樹脂MR覆蓋正面WS整體及溝DT時,凸塊BP是露出的,但本發明亦可對已硬化的塑模樹脂MR施行研磨加工來使凸塊BP確實地露出。又,封裝晶圓形成步驟ST2除了將塑模樹脂MR朝晶圓W滴下以外,亦可將晶圓W嵌入模框中,並在使塑模樹脂MR充填在晶圓W與模框的間隙後使其進行後硬化。
磨削步驟ST3是在封裝晶圓形成步驟ST2之後且在外周緣去除步驟ST5之前進行的步驟。如圖8(a)所示,磨削步驟ST3是在藉由封裝晶圓PW的塑模樹脂MR所被覆之塑模面側貼附保護構件PP後,磨削晶圓W的背面WR側,且如圖8(b)所示,使充填有塑模樹脂MR的溝DT露出於背面WR側,而將基板SB薄化至成品厚度的步驟。如圖8(a)所示,磨削步驟ST3會在封裝晶圓PW的塑模樹脂MR側貼附保護構件PP後,將保護構件PP吸引保持在磨削裝置20之工作夾台21的保持面21a上,使封裝晶圓PW的背面WR抵接於磨削磨石22,並使工作夾台21及磨削磨石22以繞著軸心的方式旋轉,來對封裝晶圓PW的背面WR施行磨削加工。如圖8(b)所示,磨削步驟ST3會薄化封裝晶圓PW。
換貼步驟ST4是在封裝晶圓PW的背面WR貼附切割膠帶T,並從塑模面剝除保護構件PP的步驟。如圖9所示,換貼步驟ST4是將封裝晶圓PW的背面WR貼附到已在外周貼附有環狀框架F之切割膠帶T上,並將保護構件PP從塑模面剝除。
外周緣去除步驟ST5是沿封裝晶圓PW的外周緣,將塑模樹脂MR與晶圓W的正面WS側去除到從背面WR起算的高度成為第1高度T1、及比第1高度T1更低的第2高度T2的位置為止之步驟。外周緣去除步驟ST5是使充填有塑模樹脂MR之溝DT階梯狀地在封裝晶圓PW的外周緣於成為第1高度T1之第1露出面101、及成為第2高度T2之第2露出面102上露出之步驟。在實施形態1中,外周緣去除步驟ST5是涵蓋封裝晶圓PW之外周剩餘區域GR的外周緣之全周來去除塑模樹脂MR及晶圓W的正面WS。在實施形態1中,外周緣去除步驟ST5是與溝形成步驟ST1同樣,並如圖10所示,將封裝晶圓PW的背面WR吸引保持在切削裝置10之工作夾台11的保持面11a上,使旋轉驅動源以繞著與Z軸方向平行之軸心的方式來旋轉工作夾台11並且使切削刀13切入到成為第1高度T1的位置為止之後,令Y軸移動設備14使切削設備12朝封裝晶圓PW的外周側移動,並使切削刀13切入到成為第2高度T2的位置為止。如圖11、圖12及圖13所示,外周緣去除步驟ST5會去除封裝晶圓PW之外周剩餘區域GR的外周緣之全周的塑模樹脂MR及晶圓W的正面WS,而在外周剩餘區域GR之外周緣的全周上形成第1露出面101與第2之露出面102。此時,溝DT相對於封裝晶圓PW的厚度方向傾斜的情況下,其在第1露出面101中的位置與在第2露出面102中的位置會互相偏離。再者,從圖9至圖13省略了凸塊BP。
校準步驟ST6是依據在外周剩餘區域GR之外周緣的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上階梯狀地露出之溝DT來找出:要沿溝DT形成之封裝晶圓PW之圖20所示的分割溝DD之位置的步驟。校準步驟ST6會使充填有塑模樹脂MR的溝DT露出並將封裝晶圓PW以雷射加工裝置30之工作夾台31的保持面31a吸引保持。
雷射加工裝置30會使工作夾台31在分度進給方向即與水平方向平行的Y軸方向上藉由Y軸移動設備33移動,並使雷射光線照射設備34相向於複數條分割預定線L之中的一條分割預定線L。又,雷射加工裝置30是藉由旋轉驅動源35而使工作夾台31以繞著與鉛直方向平行之Z軸的方式旋轉,並使與雷射光線照射設備34相向的分割預定線L形成與加工進給方向平行、即與平行於水平方向且正交於Y軸方向的X軸方向平行。雷射加工裝置30會從雷射光線照射設備34照射雷射光線LR並且使X軸移動設備36在X軸方向上移動工作夾台31,而對與雷射光線照射設備34相向的分割預定線L照射雷射光線LR,以施行燒蝕加工。
又,雷射加工裝置30具備控制設備32,該控制設備32會控制為了校準而拍攝封裝晶圓PW的攝像設備37、X軸移動設備36、Y軸移動設備33、旋轉驅動源35及雷射光線照射設備34。控制設備32是使雷射加工裝置30實施對封裝晶圓PW之加工動作的電腦。
控制設備32具有:具有如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之微處理器的運算處理裝置、具有如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或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之記憶體的儲存裝置、及輸入輸出介面裝置。控制設備32的運算處理裝置是依照儲存於儲存裝置中之電腦程式實施運算處理,並將用於控制雷射加工裝置30的控制訊號透過輸入輸出介面裝置輸出至雷射加工裝置30之上述的構成要素。又,控制設備32可與圖未示之顯示設備與輸入設備相連接,該顯示設備是藉由顯示加工動作之狀態及圖像等的液晶顯示裝置等所構成,該輸入設備是操作人員登錄加工内容資訊等時所使用的設備。輸入設備是藉由設置於顯示設備的觸控面板、鍵盤等之中至少一種所構成。
如圖15及圖16所示,校準步驟ST6會使旋轉驅動源35以繞著軸心之方式旋轉工作夾台31,而使已於外周剩餘區域GR之外周緣的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露出之溝DT的延伸方向即長邊方向,與在形成圖20所示的分割溝DD時加工進給工作夾台31之加工進給方向即X軸方向平行。在校準步驟ST6中,控制設備32會依據攝像設備37所拍攝之形成於分割預定線L上的溝DT之圖像,使旋轉驅動源35以繞著軸心的方式旋轉工作夾台31,以如圖16所示,使形成於相互正交之分割預定線L的其中一方的分割預定線L上的溝DT與X軸方向平行。
校準步驟ST6會將已於外周剩餘區域GR之外周緣的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露出之複數條溝DT的兩端a、b以攝像設備37拍攝,從攝像設備37所拍攝之圖17及圖18所示的攝像圖像G1、G2中找出在工作夾台31之保持面31a上的溝DT之兩端a、b或單側之在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上的位置並登錄。在實施形態1中,校準步驟ST6會找出在第1露出面101露出之溝DT的寬度方向之兩邊緣A1、B1、A2、B2之Y方向上的位置、及在第2露出面102露出之溝DT的寬度方向之兩邊緣a1、b1、a2、b2之Y方向上的位置,並儲存亦即登錄到儲存裝置。
校準步驟ST6會從攝像設備37所拍攝的圖像中對封裝晶圓PW的位置進行計算。例如檢測封裝晶圓PW之外周緣的3處座標,找出封裝晶圓PW之中心的座標,並從預先所登錄之封裝晶圓PW的直徑中找出封裝晶圓PW在保持面31a上的位置。如圖15所示,依據所檢測出之封裝晶圓PW的位置資訊,藉由X軸移動設備36與Y軸移動設備33沿封裝晶圓PW的外周緣使工作夾台31與攝像設備37相對地移動,並在周方向上依次拍攝溝DT,來對全部之溝DT的兩端a、b進行拍攝,並將溝DT之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中的位置找出並登錄。再者,雖然實施形態1是校準步驟ST6會登錄全部之溝DT的兩端a、b在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中的位置,但本發明亦可登錄每隔預先設定好之預定條數的溝DT之兩端a、b在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中的位置。
在校準步驟ST6中,是令控制設備32從圖17的攝像圖像G1中提取溝DT,並將溝DT之長邊方向的一端a之寬度方向的兩邊緣A1、B1之Y方向上的位置YA1、YB1,如圖19所示地與溝DT建立對應來登錄。在校準步驟ST6中,會令控制設備32將溝DT之長邊方向的一端a之寬度方向的兩邊緣a1、b1之Y方向上的位置Ya1、Yb1,如圖19所示地與溝DT建立對應來登錄。
在校準步驟ST6中,會令控制設備32在邊緣A1、a1的Y方向上的位置YA1、Ya1互相偏離的情況下、或邊緣B1、b1的Y方向上的位置YB1、Yb1互相偏離的情況下,根據這些偏離、及第1露出面101與第2露出面102的封裝晶圓PW的厚度方向之距離TD,來計算溝DT與封裝晶圓PW的厚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1,且如圖19所示地與溝DT建立對應來登錄。
在校準步驟ST6中,是令控制設備32從圖18的攝像圖像G2中提取溝DT,並將溝DT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b之寬度方向的兩邊緣A2、B2之Y方向上的位置YA2、YB2,如圖19所示地與溝DT建立對應來登錄。在校準步驟ST6中,會令控制設備32將溝DT之長邊方向的另一端b之寬度方向的兩邊緣a2、b2之Y方向上的位置Ya2、Yb2,如圖19所示地與溝DT建立對應來登錄。
在校準步驟ST6中,會令控制設備32在邊緣A2、a2的Y方向上的位置YA2、Ya2互相偏離的情況下、或邊緣B2、b2的Y方向上的位置YB2、Yb2互相偏離的情況下,根據這些偏離與距離TD,來計算溝DT與封裝晶圓PW的厚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2,且如圖19所示地與溝DT建立對應來登錄。
在校準步驟ST6中,是令控制設備32利用邊緣A1、B1、a1、b1、A2、B2、a2、b2的位置YA1、YB1、Ya1、Yb1、YA2、YB2、Ya2、Yb2及角度θ1、θ2,來計算分割溝DD之Y方向上的位置DDP,且如圖19所示地與溝DT建立對應來登錄。在實施形態1中,於校準步驟ST6中,是令控制設備32計算在封裝晶圓PW的厚度方向之中央的溝DT之寬度方向的中央之位置,且將此位置登錄為分割溝DD之Y方向上的位置DDP。
分割步驟ST7是依據在校準步驟ST6所找出之分割溝DD的位置DDP,來沿溝DT形成分割溝DD的步驟。分割溝DD是分割充填於溝DT內的塑模樹脂MR,而將封裝晶圓PW分割成封裝器件晶片PD的溝。在實施形態1中,分割溝DD的寬度是15μm以上,且30μm以下。
在分割步驟ST7中,會依據控制設備32所計算之分割溝DD的位置DDP,控制X軸移動設備36與Y軸移動設備33,使雷射光線LR照射充填於各溝DT的塑模樹脂MR,並如圖20所示,形成分割溝DD。分割步驟ST7會藉由雷射光線LR,以將溝DT内的塑模樹脂MR平分為二的形式形成分割溝DD。像這樣,實施形態1之製造方法是根據在校準步驟ST6所找出的分割溝DD的位置DDP來沿溝DT形成分割溝DD,藉此變得可在第1高度T1的第1露出面101上所露出之溝DT的位置、與在第2高度T2之第2露出面102上所露出之溝DT的位置偏離之情況下,對應於溝DT的位置之偏離來設定要形成分割溝DD之位置。由於實施形態1的製造方法會依據控制設備32所計算出之分割溝DD的位置DDP之位置,控制X軸移動設備36與Y軸移動設備33,使雷射光線LR照射充填於各溝DT內的塑模樹脂MR,所以就算溝DT在為深度方向之晶圓W的厚度方向上傾斜地形成,也會將分割溝DD形成為讓分割溝DD將溝DT内的塑模樹脂MR平分為二。
又,在實施形態1中,於分割步驟ST7中,雖然是根據控制設備32所計算出之分割溝DD的位置DDP來對全部的溝DT形成分割溝DD,在本發明亦可對角度θ1、θ2之至少任一個超出預先所規定之預定值的溝DT不形成分割溝DD。在此情況下,預定值宜為將分割溝DD的內面、亦即封裝器件晶片PD的側面之至少一部分的塑模樹脂MR去除之值。
在實施形態1中,雖然在校準步驟ST6及分割步驟ST7中使用了雷射加工裝置30,但在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圖5所示的切削裝置10。總而言之,在本發明中,亦可在分割步驟ST7中,藉由切削刀13去除充填於溝DT内的塑模樹脂MR,來形成分割溝DD。又,實施形態1雖然是在溝形成步驟ST1中藉由切削刀13形成溝DT,但本發明在溝形成步驟ST1中除了藉由切削刀13所進行的切削外,亦可藉由以雷射燒蝕進行的加工來形成溝DT。
實施形態1的製造方法,由於是在從晶圓W的背面WR起算之高度成為第1高度T1之第1露出面101上、及成為第2高度T2之第2露出面102上使溝DT露出,並找出分割溝DD之位置,所以就算充填有塑模樹脂MR的溝DT相對於晶圓W的厚度方向傾斜地形成,仍發揮下述之效果:能夠藉由分割溝DD將充填於溝DT内的塑模樹脂MR平分為二,且能夠在封裝器件晶片PD之基板SB的側面SD上使塑模樹脂MR殘存。
再者,本發明並非受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之發明。亦即,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點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而實施。
10‧‧‧切削裝置11、21、31‧‧‧工作夾台11a、21a、31a‧‧‧保持面12‧‧‧切削設備13‧‧‧切削刀14、33‧‧‧Y軸移動設備15‧‧‧Z軸移動設備16、37‧‧‧攝像設備17、32‧‧‧控制設備20‧‧‧磨削裝置22‧‧‧磨削磨石30‧‧‧雷射加工裝置34‧‧‧雷射光線照射設備35‧‧‧旋轉驅動源36‧‧‧X軸移動設備101‧‧‧第1露出面102‧‧‧第2露出面a、b‧‧‧端a1、a2、b1、b2、A1、A2、B1、B2‧‧‧邊緣BP‧‧‧凸塊D‧‧‧器件DD‧‧‧分割溝DDP‧‧‧分割溝之Y方向上的位置DR‧‧‧器件區域DT‧‧‧溝F‧‧‧環狀框架G1、G2‧‧‧攝像圖像GR‧‧‧外周剩餘區域L‧‧‧分割預定線LR‧‧‧雷射光線MR‧‧‧塑模樹脂PD‧‧‧封裝器件晶片PP‧‧‧保護構件PW‧‧‧封裝晶圓SB‧‧‧基板SD‧‧‧側面ST1‧‧‧溝形成步驟ST2‧‧‧封裝晶圓形成步驟ST3‧‧‧磨削步驟ST4‧‧‧換貼步驟ST5‧‧‧外周緣去除步驟ST6‧‧‧校準步驟ST7‧‧‧分割步驟T‧‧‧切割膠帶T1‧‧‧第1高度T2‧‧‧第2高度TD‧‧‧厚度方向之距離W‧‧‧晶圓WR‧‧‧背面WS‧‧‧正面X、Y、Z‧‧‧方向Ya1、Yb1、Ya2、Yb2、YA1、YB1、YA2、YB2‧‧‧分割溝的邊緣之Y軸方向上的位置θ1、θ2‧‧‧角度
圖1(a)是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構成加工對象的封裝晶圓之晶圓的立體圖,圖1(b)是圖1(a)所示之晶圓的器件之立體圖。 圖2是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加工對象的封裝晶圓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 圖3是顯示藉由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封裝器件晶片的立體圖。 圖4是顯示實施形態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流程的流程圖。 圖5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所使用的切削裝置之概略的構成之立體圖。 圖6(a)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中的晶圓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6(b)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後的晶圓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6(c)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溝形成步驟後的晶圓之立體圖。 圖7是藉由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封裝晶圓形成步驟所形成的封裝晶圓之立體圖。 圖8(a)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磨削步驟的側面圖,圖8(b)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磨削步驟後的封裝晶圓之截面圖。 圖9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換貼步驟的立體圖。 圖10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外周緣去除步驟的立體圖。 圖11是沿圖10的XI-XI線之截面圖。 圖12是沿圖10的XII-XII線之截面圖。 圖13是圖10所示之封裝晶圓的外周緣之一例的平面圖。 圖14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及分割步驟中使用的雷射加工裝置之立體圖。 圖15是將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的主要部分放大顯示之立體圖。 圖16是顯示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的平面圖。 圖17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中所拍攝到的攝像圖像之一例的圖。 圖18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中所拍攝到的攝像圖像之其他例的圖。 圖19是顯示在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校準步驟中所登錄之溝的座標之一例的圖。 圖20是圖4所示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之分割溝步驟後的封裝晶圓之主要部分的截面圖。
ST1‧‧‧溝形成步驟
ST2‧‧‧封裝晶圓形成步驟
ST3‧‧‧磨削步驟
ST4‧‧‧換貼步驟
ST5‧‧‧外周緣去除步驟
ST6‧‧‧校準步驟
ST7‧‧‧分割步驟

Claims (3)

  1. 一種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 溝形成步驟,在具備在被交叉的複數條分割預定線所區劃出的複數個區域中形成有器件之正面的晶圓之正面上,形成沿該分割預定線的溝; 封裝晶圓形成步驟,在該溝內充填塑模樹脂並且以該塑模樹脂被覆晶圓的正面,來形成封裝晶圓; 外周緣去除步驟,沿該封裝晶圓的外周緣,在第1高度及比第1高度更低的第2高度去除該塑模樹脂,使充填有該塑模樹脂的該溝在外周緣以階梯狀的方式露出; 校準步驟,依據已在階梯狀的露出面露出之該溝來找出沿該溝形成之該封裝晶圓的分割溝之位置;及 分割步驟,依據在該校準步驟所找出的位置來沿該溝形成該分割溝, 在該第1高度露出之該溝的位置與在該第2高度露出之該溝的位置相偏離的情況下,對應於偏離來設定形成該分割溝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其在該封裝晶圓形成步驟之後,且在該外周緣去除步驟之前具備磨削步驟,該磨削步驟是在該封裝晶圓的塑模面側貼附保護構件後,磨削該晶圓的背面側來進行薄化,而使充填有該塑模樹脂的該溝露出。
  3. 如請求項1或2之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分割步驟中,是藉由雷射光線或切削刀來去除該塑模樹脂。
TW106125867A 2016-09-05 2017-08-01 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TWI713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2886A JP6719341B2 (ja) 2016-09-05 2016-09-05 パッケージデバイス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16-172886 2016-09-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0433A TW201820433A (zh) 2018-06-01
TWI713100B true TWI713100B (zh) 2020-12-11

Family

ID=6153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867A TWI713100B (zh) 2016-09-05 2017-08-01 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19341B2 (zh)
KR (1) KR102223697B1 (zh)
CN (1) CN107799468B (zh)
TW (1) TWI713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2848B (zh) * 2019-04-05 2023-08-21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系統及基板處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3033A (ja) * 1999-08-12 2001-02-23 Texas Instr Japan Ltd 半導体装置のダイシング方法
JP2014053358A (ja) * 2012-09-05 2014-03-20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ウエーハの加工方法
JP2016015438A (ja) * 2014-07-03 2016-01-28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0709A (ja) 2000-09-21 2002-04-05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24659A (ja) * 2008-03-18 2009-10-01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ワークの分割方法
JP5948034B2 (ja) * 2011-09-27 2016-07-06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US8652941B2 (en) * 2011-12-08 2014-02-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afer dicing employing edge region underfill removal
JP5926632B2 (ja) * 2012-06-28 2016-05-25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半導体チップの樹脂封止方法
JP6197422B2 (ja) * 2013-07-11 2017-09-20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支持基板付きウェハ
JP2015159136A (ja) * 2014-02-21 2015-09-03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Cspウエーハの加工方法
JP6339828B2 (ja) * 2014-03-13 2018-06-06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ウエーハの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3033A (ja) * 1999-08-12 2001-02-23 Texas Instr Japan Ltd 半導体装置のダイシング方法
JP2014053358A (ja) * 2012-09-05 2014-03-20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ウエーハの加工方法
JP2016015438A (ja) * 2014-07-03 2016-01-28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9468B (zh) 2022-12-06
TW201820433A (zh) 2018-06-01
JP6719341B2 (ja) 2020-07-08
CN107799468A (zh) 2018-03-13
KR102223697B1 (ko) 2021-03-04
JP2018041764A (ja) 2018-03-15
KR20180027356A (ko)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5663B (zh) 晶圓的加工方法
JP6066854B2 (ja) ウエーハの加工方法
TWI721192B (zh) 封裝晶圓之加工方法
TW201719745A (zh) 晶圓的加工方法
JP6298723B2 (ja) 貼り合わせウェーハ形成方法
JP7098221B2 (ja) 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
JP2015041687A (ja) ウエーハの加工方法
US10431496B2 (en) Device chip packag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713100B (zh) 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JP2015092525A (ja) ウエーハの加工方法
TWI732010B (zh) 封裝器件晶片的製造方法
TW201913780A (zh) 晶圓之加工方法
TWI766092B (zh) 晶圓之加工方法
JP7058904B2 (ja) 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
JP6961289B2 (ja) 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
JP7013083B2 (ja) 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
JP7013084B2 (ja) 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
JP7118522B2 (ja) 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
JP6764327B2 (ja) 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TW202107581A (zh) 封裝的製造方法
JP2019054184A (ja) 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