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1872B -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1872B
TWI711872B TW108111134A TW108111134A TWI711872B TW I711872 B TWI711872 B TW I711872B TW 108111134 A TW108111134 A TW 108111134A TW 108111134 A TW108111134 A TW 108111134A TW I711872 B TWI711872 B TW I7118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ent application
main body
image forming
cylindrical portion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1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659A (zh
Inventor
前田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1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18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46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leg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46Process cartridge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用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卸單元組,具有匣體和輔具。匣體具有:感光鼓;和為了從驅動軸接受為了使感光鼓旋轉用的驅動力用的耦接構材。輔具為了抑制驅動軸的傾斜而具有以安裝於驅動軸的周圍的方式而構成的圓筒部。藉此,抑制驅動傳達構材的傾斜。

Description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本發明涉及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匣體安裝方法。
輔具為可對於影像形成裝置(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進行裝卸者。
此外,裝卸單元組為可對於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進行裝卸的單元的組合(set)。
此外,影像形成裝置(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為利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處理而於記錄媒體形成影像者。例如,包含電子照相複印機、電子照相印表機(LED印表機、雷射印表機等)、傳真機裝置及文字處理機等。
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以下,亦僅稱為「影像形成裝置」)方面,使作為像載體的一般而言採鼓體型的電子照相感光體,亦即使感光鼓(電子照相感光鼓)均等地帶電。接著,將帶電的感光鼓選擇性曝光,從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靜電潛影(靜電影像)。接著,將形成於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影,以作為顯影劑的色料,顯影為色料像。並且,將形成於感光鼓上的色料像,轉印於記錄用紙、塑膠片等的記錄材,進一步對轉印於記錄材上的色料像施加熱、壓力從而使色料像定影於記錄材從而進行影像記錄。
如此的影像形成裝置在一般情況下,需要色料補給、各種的處理手段的保養。為了使此色料補給、保養變容易,將感光鼓、帶電手段、顯影手段、清潔手段等匯集於框體內而匣體化,並作成可對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進行裝卸的匣體者已被實用化。
依此匣體方式時,就裝置的保養的一部分,可在不依賴擔當售後服務的服務台人員之下,使用者本身進行之。為此,可格外使裝置的操作性提升,可提供適用性方面優異的影像形成裝置。為此,此匣體方式已被泛用於影像形成裝置。
匣體的一例方面包括處理匣體。處理匣體為將電子照相感光鼓、和作用於此電子照相感光鼓的處理手段匣體化為一體,並以可相對於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進行卸除的方式而安裝者。
在上述的處理匣體方面,泛用在感光鼓的頂端為了將來自裝置主體的驅動力往感光鼓傳達而設置耦接構材的構成。如記載於日本特開2017-223952號公報(日本特開2017-223952號公報),從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驅動傳達構材對處理匣體的耦接構材傳達驅動力。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為使上述先前例進一步發展者。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在本案揭露的代表性的構成為一種裝卸單元組,其為用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者,具有:(1)匣體,其可對於前述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進行裝卸,具有(1-1)感光鼓、和(1-2)為了從設於前述裝置主體的驅動軸接受為了使前述感光鼓旋轉用的驅動力用的耦接構材;和(2)輔具,其可對於前述裝置主體進行裝卸,具有(2-1)圓筒部,該圓筒部以為了抑制前述驅動軸的傾斜而安裝於前述驅動軸的周圍的方式而構成。
另外別的代表性的構成為一種輔具,其為可對於被可裝卸匣體地構成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進行裝卸者,具有為了抑制設於前述裝置主體的驅動軸的傾斜而安裝於前述驅動軸的圓筒部。
另外別的代表性的構成為一種裝卸單元組,其為用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者,具有:(1)匣體,其具有(1-1)感光鼓、和(1-2)為了接受為了使前述感光鼓旋轉用的驅動力用的耦接構材;和(2)輔具,其具有(2-1)其軸線方向上的兩端被開放的圓筒部。
另外別的代表性的構成為一種輔具,其為用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者,具有:圓筒部,其為其軸線方向上的兩端被開放;和把持部,其從前述圓筒部的外周部朝前述圓筒部的徑向的外側延伸。
此外,在本案揭露的代表性的構成為一種匣體安裝方法,具有以下程序:將輔具安裝在設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的驅動軸從而抑制前述驅動軸的傾斜;和將前述匣體安裝於被安裝前述輔具的前述裝置主體;。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使歷來構成發展。
<實施例1>
以下,就實施例1基於圖式詳細進行說明。
另外,無特別告知之情況下,僅將電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轉軸線方向稱為長邊方向。
此外,於長邊方向,使電子照相感光鼓從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接受驅動力之側為驅動側,使其相反側為非驅動側。
利用圖2及圖3就整體構成及影像形成處理進行說明。
圖2為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影像形成裝置主體)A及處理匣體(以下,記載為匣體B)的剖面圖。
圖3為匣體B的剖面圖。
於此,裝置主體A為從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去除匣體B後的部分。匣體B可對於裝置主體A進行裝卸。 <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整體構成>
示於圖2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影像形成裝置)為使匣體B對於裝置主體A裝卸自如之利用電子照相技術的雷射印表機。匣體B安裝於裝置主體A時,配置供於將潛像形成於匣體B的作為像載體的電子照相感光鼓62用的曝光裝置3(雷射掃描器單元)。此外,在匣體B的下側配置收納成為影像形成對象的記錄媒體(以下,記載為片材PA)的紙盤4。電子照相感光鼓62為用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用的感光體(電子照相感光體)。
再者,於裝置主體A,沿著片材PA的搬送方向D,依序配置拾取輥5a、進給輥對5b、搬送輥對5c、轉印導件6、轉印輥7、搬送導件8、定影裝置9、排出輥對10、排出盤11等。另外,定影裝置9由加熱輥9a及加壓輥9b構成。 <影像形成處理>
接著,說明影像形成處理的概略。基於影印開始信號,電子照相感光鼓(以下,感光鼓62或僅記載為鼓體62)被於箭頭R方向帶有既定的圓周速度(處理速度)而旋轉驅動。
被施加偏壓的帶電輥(帶電構材)66接觸於鼓體62的外周面,使鼓體62的外周面同樣均勻帶電。帶電輥66為可在接觸於鼓體62的狀態下旋轉移動的旋轉體(輥子)。另外,帶電構材不限於如此的可旋轉的接觸輥構成,亦可利用如電暈帶電器般在與鼓體62之間隔著間隔而固定的帶電構材(帶電器)。
曝光裝置3輸出因應於影像資訊的雷射光L。該雷射光L通過設在匣體B的清潔框體71的雷射開口71h,就鼓體62的外周面進行掃描曝光。藉此,於鼓體62的外周面形成與影像資訊對應的靜電潛影。
另一方面,如示於圖3,於作為顯影裝置的顯影單元20,色料室29內的色料T被透過搬送構材(攪拌構材)43的旋轉而攪拌、搬送,被送出至色料供應室28。
色料T被透過磁輥34(固定磁鐵)的磁力而承載於顯影輥32的表面。顯影輥32是為了就形成於感光鼓62的潛像(靜電潛影)進行顯影而使顯影劑(色料T)承載於其表面的顯影劑乘載體。在本實施例,採用在顯影輥32與鼓體62之間隔著微小的間隔的狀態下潛像被顯影的非接觸顯影方式。亦可採用在使顯影輥32接觸於鼓體62的狀態下使潛像顯影的接觸顯影方式。
色料T一面被透過顯影片42摩擦帶電,一面在作為顯影劑乘載體的顯影輥32周面上的層厚被限制。
該色料T係依靜電潛影往鼓體62供應,使潛像顯影。藉此,潛像可視像化為色料像。鼓體62為在其表面承載以潛像、色料(顯影劑影像)形成的影像(色料像、顯影劑影像)的像承載體。
此外,鼓體62及顯影輥32為可在將顯影劑(色料)承載於其表面的狀態下旋轉的旋轉體(旋轉構材)。
如示於圖2,配合雷射光L的輸出時點,透過拾取輥5a、進給輥對5b、搬送輥對5c,使收納於裝置主體A的下部的片材PA被從紙盤4送出。並且,該片材PA經由轉印導件6,被搬往鼓體62與轉印輥7之間的轉印位置。於此轉印位置,色料像被從鼓體62依序轉印於片材PA下去。
被轉印色料像的片材PA從鼓體62分離而沿著搬送導件8被搬送至定影裝置9。然後,片材PA通過構成定影裝置9的加熱輥9a與加壓輥9b的夾持部。在此夾持部被進行加壓加熱定影處理,色料像被定影於片材PA。受到色料像的定影處理的片材PA被搬送至排出輥對10,排出至排出盤11。
另一方面,如示於圖3,轉印後的鼓體62係外周面上的殘留色料被透過清潔片77除去,再次使用於影像形成處理。貯藏於從鼓體62除去的色料清潔單元60的廢棄色料室71b。清潔單元60為具有感光鼓62的單元。
於上述,帶電輥66、顯影輥32、轉印輥7、清潔片77為作用於鼓體62的處理手段(處理構材、作用構材)。 <匣體整體的構成>
接著,就匣體B的整體構成,利用圖3、圖4、圖5進行說明。圖3為匣體B的剖面圖,圖4、圖5為說明匣體B的構成的立體圖。另外,省略本實施例中結合各構件之際的螺絲而進行說明。
此外,包含桿體構材的作動單元的說明後述之,故此處說明從略。
匣體B具有清潔單元。
如示於圖3,清潔單元60具有鼓體62、帶電輥66、清潔構材77和將此等支撐的清潔框體71。感光鼓62係於驅動側,設於驅動側的驅動側鼓體凸緣63透過鼓體軸承73的孔部73a被可旋轉地支撐。廣義上,亦可將鼓體軸承73、側邊構材76和清潔框體71總稱為清潔框體。
於非驅動側,如示於圖5,成為透過壓入至設於清潔框體71的孔部71c的鼓體軸78而將非驅動側鼓體凸緣的孔部(未圖示)可旋轉地支撐的構成。
於清潔單元60,帶電輥66、清潔構材77分別被配置為接觸於鼓體62的外周面。
清潔構材77具有:以是彈性材料的橡膠而形成的刀片狀的是彈性構材的橡膠片77a、和支撐橡膠片的支撐構材77b。橡膠片77a相對於鼓體62的旋轉方向在反方向上抵接於鼓體62。亦即,橡膠片77a以使其頂端部朝向鼓體62的旋轉方向之上游側的方式抵接於鼓體62。
如示於圖3,透過清潔構材77從鼓體62的表面除去的廢棄色料積於由清潔框體71與清潔構材77而形成的廢棄色料室71b。
此外,如示於圖3,供於防止廢棄色料從清潔框體71漏出用的杓片65以抵接於鼓體62的方式設於清潔框體71的緣部。
帶電輥66係於清潔框體71的長邊方向上的兩端部經由帶電輥軸承(未圖示)可旋轉地安裝於清潔單元60。
另外,清潔框體71的長邊方向(匣體B的長邊方向)與鼓體62的旋轉軸線延伸的方向(軸線方向)大致平行。以下,未特別告知而僅稱為長邊方向或僅稱為軸線方向的情況下,表示鼓體62的軸線方向。
帶電輥66係帶電輥軸承67被透過賦勢構材68朝鼓體62加壓從而壓接於鼓體62。帶電輥66相對於鼓體62的旋轉而從動旋轉。
如示於圖3,顯影單元20具有顯影輥32、支撐顯影輥32的顯影容器23、和顯影片42等。顯影輥32被透過設於兩端的軸承構材27(圖5)、軸承構材37(圖4)可旋轉地安裝於顯影容器23。
此外,於顯影輥32內設置磁輥34。於顯影單元20,配置供於限制顯影輥32上的色料層用的顯影片42。如示於圖4、圖5,於顯影輥32,間隔保持構材38被安裝於顯影輥32的兩端部,間隔保持構材38與鼓體62抵接,使得顯影輥32被與鼓體62帶有微少間隙而保持。此外,如示於圖3,供於防止色料從顯影單元20漏出的用的吹出防止片33以抵接於顯影輥32的方式設於底構材22的緣部。再者,於由顯影容器23與底構材22形成的色料室29,設置搬送構材43。搬送構材43攪拌收容於色料室29的色料,同時往色料供應室28搬送色料。
如示於圖4、圖5,匣體B被將清潔單元60與顯影單元20合體而構成。
顯影單元與清潔單元的結合之際,首先將相對於清潔框體71的驅動側的第1掛孔71i之顯影容器23的顯影第1支撐凸部26a之中心、和相對於非驅動側的第2掛孔71j之顯影第2支撐凸部23b之中心對準。具體而言,使顯影單元20移動於箭頭G方向,使得顯影第1支撐凸部26a、顯影第2支撐凸部23b嵌合於第1掛孔71i、第2掛孔71j。藉此,連結顯影單元20為可相對於清潔單元60移動。更詳言之,連結顯影單元20為可相對於清潔單元60旋轉移動(轉動)。之後,將側邊構材76組裝於清潔單元60從而構成匣體B。
本實施例中,驅動側賦勢構材46L(圖5)、非驅動側賦勢構材46R(圖4)被以壓縮彈簧而形成。透過此等彈簧的賦勢力,顯影單元20被賦勢於清潔單元60,顯影輥32被往鼓體62的方向確實按壓。並且,透過安裝於顯影輥32的兩端部的間隔保持構材38,顯影輥32被與鼓體62帶有既定之間隔而保持。 <輔具安裝>
接著就對於裝置主體A的輔具的安裝,利用圖6(a)、(b)、(c)、圖7(a)、(b)、圖8(a)、(b)進行說明。於此,圖6(a)為裝置主體A的驅動側的立體圖。圖6(b)、(c)為將圖6(a)的裝置主體A在驅動傳達構材81部切斷下的剖面圖。圖7(a)、(b)為輔具100的立體圖。圖8(a)為對於裝置主體A安裝輔具100前的立體圖。圖8(b)為對於裝置主體A,安裝輔具100之際的立體圖。圖8(c)為將圖8(b)在驅動傳達構材81部切斷下的剖面圖。
首先,說明相對於裝置主體A的驅動側的導引框R200之驅動傳達構材(驅動輸出構材)81的位置關係與透過驅動傳達構材軸承300之驅動傳達構材81的支撐方法。
驅動傳達構材81是為了透過連結於匣體B從而對匣體B傳達驅動力用的構材(驅動軸、裝置主體側耦接構材)。
如示於圖6(a),於導引框R200設置驅動傳達構材孔200a,驅動傳達構材81配置於驅動傳達構材孔200a之中。此外,如示於圖6(b),驅動傳達構材81被透過軸線方向的端部的驅動傳達構材軸承300而支撐。此時,驅動傳達構材81的外周面81e在驅動傳達構材孔200a之間具有間隙M。如示於圖6(c),實際上驅動傳達構材81被傾向(傾斜)配置可因自重等而在間隙M之中移動的程度。
驅動傳達構材81傾斜時,取決於匣體B的構成,有時驅動傳達構材81不易與匣體B連結。於是,在本實施例,將輔具100安裝於驅動傳達構材81從而抑制驅動傳達構材81的傾斜。如細節將於後述,輔具100填埋上述的間隙M從而抑制驅動傳達構材81的傾斜。
如示於圖7(a)、(b),輔具100的主體部為具有圓筒狀的圓筒部。圓筒部(圓筒狀)具有內周面100a、外徑面100b。以從外徑面100b朝與圓筒部的軸線L1相交的方向(圓筒部的徑向外側)突出的方式設置把持部100c,於把持部100c設置貫通孔100d與突起部100e。把持部100c朝與大致軸線L1正交的方向突出。另外,軸線L1為以通過圓筒部之中心的方式延伸的假想的線。
另外,輔具100的圓筒部(圓筒狀)是其內部為空間,圓筒狀的軸線方向上的兩端被開放。亦即,可於圓筒狀的內部的空間,從圓筒的兩端部連接。
接著,就對於裝置主體A的輔具100的安裝過程進行說明。如示於圖8(a)、(c),將指部放入設於把持部100c的貫通孔100d,以指部抓住突起部100e,使得可將輔具100插入於驅動傳達構材81、驅動傳達構材孔200a和間隙M。輔具100配置於驅動傳達構材81的周圍,使得驅動傳達構材81的傾斜被抑制(傾斜角度變小)。
突起部100e是為了令使用者容易抓住把持部100c而設的凸部(突出部、突起部)。此外,貫通孔100d同樣地是為了令使用者容易抓住把持部100c而設的開口部(空間)。並非把持部100c一定需要突起部100e與開口部(貫通孔100d)雙方。例如為任一方時,發揮使用者容易抓住把持部100c的作用。此外在本實施例,設於把持部100c的開口雖為由把持部100c包圍其全周圍的孔100d,惟並非限於如此的形狀,只要為供使用者放入指部用的空間則亦可為其他形狀。
接著,就對於裝置主體A的輔具100的安裝完成位置進行說明。如示於圖8(c),相對於裝置主體A之輔具100的長邊方向(軸線方向)的位置可依長邊限制部(位置限制部)100f而定。導引框R200的被長邊限制面200b與設於輔具的把持部100c的長邊限制部100f抵接。據此可決定輔具100的位置,可防止輔具100進入導引框R200的後部。另外,輔具100的長邊方向為輔具100具備的圓筒部的軸線方向(與軸線L1平行的方向)。
此外驅動傳達構材81的外周面81e與輔具100的內周面100a部接觸。為此如示於圖8(b)、(c),驅動傳達構材81透過主體的驅動馬達(未圖示)而旋轉之際,輔具100會傾向以驅動傳達構材81的軸線為中心而旋轉。然而導引框R200的被旋轉限制面200c與設於輔具100的把持部100c的旋轉限制部100g抵接,從而可限制(抑制)輔具100的旋轉。 <耦接構材的進退機構>
就耦接構材64及使耦接構材進退移動的進退機構部進行說明。耦接構材64是為了從匣體的外部(亦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接受供於使鼓體62、顯影輥32旋轉用的驅動力(旋轉力)的構材(驅動輸入構材、輸入耦接部)。
於圖18示出驅動傳達構材(驅動輸出構材)81的立體圖。如此處所示,於驅動傳達構材81具備具有大致三角狀的凹部(驅動傳達部81a)。耦接構材64的被驅動傳達部64a卡合於此凹部(驅動傳達部81a),耦接構材64是接受驅動力的構成。接著,就驅動側凸緣單元69利用圖12進行說明。
涉及本實施例的驅動側凸緣單元69由耦接構材64、驅動側凸緣構材75、上蓋構材58、第一按壓構材59構成。耦接構材64具有被驅動傳達部(驅動力接受部)64a、驅動傳達部64b。被驅動傳達部64a被從裝置主體A的驅動傳達構材(驅動輸出構材)81(圖17、圖18參照)傳達驅動力。驅動傳達部64b係與被驅動側凸緣構材75支撐同時,對驅動側凸緣構材75傳達驅動。
驅動側凸緣構材75由對設於顯影輥端部的齒輪構材36(圖20參照)傳達驅動的齒輪部75a、和耦接支撐部75b(圖19參照)等構成。耦接構材64被插入至驅動側凸緣構材75的內周(耦接支撐部75b)後,供於將耦接構材64向驅動側賦勢用的第一按壓構材59被插入。之後,上蓋構材58以熔接等的手段固定於驅動側凸緣構材75的端部75c從而構成驅動側凸緣單元69。
於圖19,示出驅動側凸緣構材75與耦接構材64的立體圖。驅動側凸緣構材75的內周面成為耦接支撐部75b。耦接構材64的外周面被此內周面(耦接支撐部75b)支撐,使得耦接構材64被透過驅動側凸緣構材75支撐。並且,耦接構材64的外周面之中,相對於旋轉軸線被配置為對稱的兩面成為平面部。此平面部為耦接構材64的驅動傳達部64b。於凸緣構材75的內周面75b,亦以與驅動傳達部64b對應的方式設置兩個平面部75b1。此凸緣構材75的平面部成為凸緣構材75的被驅動傳達部75b1。亦即,耦接構材64的驅動傳達部64b接觸於凸緣構材75的被傳達部75b1,使得驅動從耦接構材64傳達至凸緣構材75。
驅動側凸緣單元69的驅動側凸緣75透過壓入、填隙等的手段而固定於感光鼓62的端部(圖11參照)。藉此,耦接構材64從驅動傳達構材81(圖17、圖18參照)接受的驅動力(旋轉力)經由驅動側凸緣75傳達至感光鼓62。
接著,於圖20示出匣體的分解立體圖。如示於此圖20,驅動力(旋轉力)亦從驅動側凸緣75經由齒輪75a傳達至顯影輥32。亦即,齒輪75a卡合於顯影輥齒輪36,將驅動側凸緣75的旋轉傳給顯影輥齒輪36。顯影輥齒輪36為設於顯影輥32的齒輪,詳言之時,與固定於顯影輥32的端部的顯影輥凸緣35的軸部卡合。為此,顯影輥齒輪36的旋轉經由顯影輥凸緣35傳達至顯影輥32。再者,顯影輥齒輪36亦經由惰輪39將驅動傳達至搬送構材齒輪41。搬送構材齒輪41為設於搬送構材43(圖3參照)的齒輪,搬送構材齒輪41旋轉時,搬送構材43亦旋轉。
亦即,驅動側凸緣75為供於從耦接構材64對鼓體62、顯影輥32、搬送構材43等傳達驅動用的驅動傳達構材(匣體側驅動傳達構材)。在本實施例,耦接構材64的被驅動傳達部64a採用剖面實質為三角形且凸型的形狀(凸部)。具體而言,採用將實質為三角狀的剖面從驅動側至非驅動側相對於感光鼓的軸線繞逆時針而扭轉的形狀者。然而,被驅動傳達部64a不限於如此的形狀,只要可為與驅動傳達構材81(圖18參照)卡合而接受驅動力者即可。本實施例的情況,於裝置主體A具有的驅動傳達構材81設置可與被驅動傳達部64a卡合的大致三角狀的凹部(驅動傳達部81a:圖18參照)。為此,被驅動傳達部64a具有與此凹部卡合的凸部形狀。此凸狀可不為一個而為複數個,此外形狀不限於三角形。此外,凸狀雖為將三角形扭轉的形狀,惟可不一定有扭轉。
此耦接構材64如示於圖17般呈可沿著長邊方向(軸線方向)而進退移動的構成。在圖17(a)示出耦接構材退避而解除與驅動傳達構材81的卡合的狀態,圖17(c)示出耦接構材64進入而與驅動傳達構材81卡合的狀態。此外,在圖17(b),示出圖17(a)與圖17(c)之間的狀態(進退移動的過程)。
因此,就使如此的耦接構材64的長邊方向的進退移動成為可能的作動單元(作動機構、進退單元、進退機構),利用圖10、圖11、圖12進行說明。
圖10為供於說明設於本實施例相關的清潔單元60的作動單元的構成用的局部立體圖。
圖11為本實施例相關的鼓體單元驅動側端部的局部長邊剖面圖。
圖12為供於說明如同圖7本實施例相關的作動單元用的局部立體圖。
如示於圖10~圖12,作動單元由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桿體構材12、第二按壓構材(彈性構材、賦勢構材)14等構成。作動單元連結於耦接構材64,為控制耦接構材64的移動(進退移動)的控制機構(控制單元)。
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由圓筒凸輪部70b與使桿體構材12卡合的桿體構材卡合部70a等構成。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如同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由與圓筒凸輪部70b及耦接構材64抵接從而限制耦接構材64的長邊位置的耦接構材64長邊位置限制面74d等構成。
如示於圖10、圖11,在本實施例中,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及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以被鼓體軸承構材73的外周部73a支撐的方式而構成。此外,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的桿體構材卡合部70a以曝露於鼓體軸承構材73的外側的方式而構成(圖12參照)。
桿體構材12在顯影單元20被清潔單元60支撐後,將設於桿體構材12的一端的被卡合部12b卡合於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的桿體構材卡合部70a。此外,桿體構材12被配置為使其另一端的被滑動部12c位於設在清潔框體71的滑動肋體間71g。亦即,突起狀的卡合部70a進入至孔狀的被卡合部12b的內部,兩者卡合,桿體構材12連結於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
配置桿體構材12後,將桿體構材12按壓、賦勢的第二按壓構材14配置於清潔框體71與桿體構材12間。在本實施例,雖使用扭轉螺旋彈簧作為第二按壓構材(賦勢構材)14,惟不限於此,亦可酌情使用例如壓縮螺旋彈簧等不同的構造的彈性構材(彈簧)。
側邊構材76固定於清潔框體71,從而構成具有本實施例相關的作動單元的處理匣體。
此作動單元於內側圓筒凸輪74連接於耦接構材64,可透過桿體構材12的操作使耦接構材64進退(移動)。桿體構材12連結於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故桿體構材12進行大致直線的移動使得外側圓筒凸輪70旋轉,詳細的動作原理方面後述之。並且,外側圓筒凸輪70接觸於內側圓筒凸輪74,由於外側圓筒凸輪70的旋轉運動使得內側圓筒凸輪74進退於長邊方向。此內側圓筒凸輪74接觸於耦接構材62,內側圓筒凸輪74的進退與耦接構材62的進退連動。
亦即,桿體構材12經由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與耦接構材64在功能(間接、動作上)連接,桿體構材12與耦接構材64連動。
因此,接著,利用圖1及圖13~圖17,就耦接構材64連動於桿體構材12的移動而進退的動作進行說明。此桿體構材12為透過與設於裝置主體A的匣體按壓構材(按壓力賦予構材)的抵接及分離而移動的構成。
圖1為本實施例相關的處理匣體B之側視圖。
圖13為打開裝置主體的開閉門13並使處理匣體B安裝於裝置主體A前的狀態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剖面圖。
圖14為往處理匣體B的裝置主體A的安裝完成並將開閉門13關閉前的狀態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剖面圖。
圖15(a)為在將裝置主體A的開閉門13於圖中H方向關閉下去的過程中匣體按壓構材1始抵接於桿體構材12的被按壓部12a的狀態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剖面圖。
圖15(b)為將裝置主體A的開閉門13完全關閉的狀態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剖面圖。
圖16為本實施例相關的桿體構材12、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的立體圖。於此,圖13(a)為匣體按壓構材1抵接於桿體構材12的被按壓部12a前的狀態(圖13、圖14、圖15(a))的立體圖。圖16(c)為開閉門13完全關閉並於桿體構材12的抵接部12a施加匣體按壓彈簧19的既定的壓力的狀態(圖15(b))下的立體圖。圖16(b)為圖16(a)與圖16(c)之間的狀態(圖15(a)~圖15(b))下的立體圖。
圖17為如上述般本實施例相關的裝置主體A的驅動傳達構材81與耦接構材64的長邊剖面圖。如同圖13,在此處,圖17(a)為匣體按壓構材抵接於桿體構材12的被按壓部12a前的狀態(圖13、圖14、圖15(a))的長邊剖面圖。圖17(c)為開閉門13完全關閉且對桿體構材12的抵接部12a施加匣體按壓彈簧19的既定的壓力的狀態(圖15(b))的長邊剖面圖。圖14(b)為圖14(a)與圖14(c)之間的狀態(圖15(a)~圖15(b))下的長邊剖面圖。如示於圖13般,處理匣體B的往裝置主體A的安裝為使裝置主體A的開閉門13繞旋轉中心13X旋轉從而開放後進行。開閉門13為供於將設在裝置主體A的內部的匣體安裝部(安裝匣體用的空間)開閉用的開閉構材。於安裝部設置供於導引處理匣體B的被導引部76c、76g用的導軌(導引構材)15h、15g,沿著此導軌15h、15g將匣體B插入於裝置主體A的安裝部(僅示出驅動側)。如示於圖14,處理匣體B的安裝是設在鼓體軸承構材73的被定位部73d、73f抵接於裝置主體定位部15a、15b或插入至其等附近從而完成。
兩個匣體按壓構材1被安裝於軸線方向上的開閉門13的兩端(圖14)。兩個匣體按壓構材1為分別可相對於開閉門13在一定的範圍移動的構成。
並且,兩個匣體按壓彈簧19安裝於設在裝置主體A的前板18的長邊方向兩端部。於清潔框體71,作為匣體按壓彈簧19的賦勢力接受部的匣體被按壓部71e設於長邊兩端部。如將於後述,被構成為,透過使開閉門13完全關閉,從而對匣體被按壓部71e、桿體構材被按壓部12a從匣體按壓彈簧19施加既定的壓力F2。
接著就耦接構材64(被驅動傳達構材)的進退移動進行說明。匣體按壓構材1抵接於桿體構材12前的狀態(圖13、圖14、圖15(a))下,桿體構材12透過第二按壓構材14(圖12參照)被賦勢於圖16(a)中E方向。
卡合於桿體構材12且被可繞鼓體而旋轉地支撐的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被賦勢於圖16(a)中G方向。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的最朝非驅動側突出的面70c與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的最朝內側突出的面74c抵接。
如示於圖17(a),耦接構材64透過第一按壓構材59被朝驅動側賦勢,耦接抵接部64c被壓住於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的耦接構材長邊位置限制面74d。亦即,被構成為,取決於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的長邊位置(長邊方向的位置),耦接構材64的長邊位置亦已定。另外,第一按壓構材59是為了使耦接構材64朝驅動側作用而使用者,故可將第一按壓構材59視為前述的作動單元的一部分。在本實施例,雖作為第一按壓構材59使用壓縮螺旋彈簧,惟亦可利用其他形狀的彈性構材等而將耦接構材64賦勢。
匣體B未安裝於裝置主體A的狀態下,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被配置為,對抗第一按壓構材59的彈性力而使耦接構材64往鼓體內退避。亦即,如示於圖13及圖14般,被構成為,主體門13被解放的狀態、匣體按壓構材1抵接於桿體構材12前的狀態下,耦接構材64位於最靠非驅動側。將耦接構材64退避於非驅動側(亦即,匣體B的內部側)的狀態下的位置稱為第一位置(退避位置、內側位置、非卡合位置、脫離位置)。如示於圖17(a),被構成為,耦接構材64在第一位置時,耦接構材64的被驅動傳達部64a與驅動傳達構材81的驅動傳達部81a在長邊方向不重疊。亦即,處理匣體B的裝置主體A的裝卸可在不發生耦接構材64與裝置主體的驅動傳達構材81的干涉等之下平順地進行。
匣體B安裝於裝置主體A後開閉門13關閉時,設於開閉門13的匣體按壓構材1抵接於桿體構材12。按壓於按壓構材1使得桿體構材12的移動開始。連動於此桿體構材12的動作,耦接構材64從前述第一位置(退避位置)朝驅動側移動,故以下就該動作進行說明。
如示於圖15(a),處理匣體B的安裝結束,使開閉門13於圖中H方向關閉下去時,匣體按壓構材1與桿體構材12的抵接開始,匣體按壓彈簧19的按壓力開始作用於桿體構材12。透過此按壓力,桿體構材12對抗第二按壓構材14的賦勢力(彈性力)而往圖中K方向開始移動。如示於圖16(b),桿體構材12移動於K方向時,與桿體構材12卡合的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開始旋轉於圖中M方向。
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鄰接於此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未被構成為可旋轉,為僅可移動於軸線方向的構造。透過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的M方向的旋轉,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0的圓筒凸輪部70b與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的圓筒凸輪部74b於彼此的斜面接觸。此時,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透過第一按壓彈簧構材59的按壓力沿著長邊方向朝驅動側(N方向)開始移動。此外,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移動於N方向時,變成被透過此第一按壓彈簧構材59而按壓的耦接構材64亦被容許沿著長邊方向下的移動。透過此耦接構材64的移動,耦接構材64朝驅動側(亦即,匣體B的外部側)進入。並且,耦接構材64的被驅動傳達部64a成為可與裝置主體的驅動傳達構材的驅動傳達部81a在長邊方向上卡合的關係(圖17(b))。再者,將開閉門13完全關閉時(圖15(b)的狀態),如示於圖16(c),外側圓筒凸輪構材74與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0的圓筒凸輪部的相位會一致。此時,被構成為,內側圓筒凸輪構材74及耦接構材64由於第一按壓構材59的賦勢力,位於最靠驅動側。在本實施例將如此般耦接構材64進入於驅動側的位置稱為第二移置(進入位置、外側位置、卡合位置、驅動傳達位置)。
如示於圖17(c),如前述般由於輔具100使得間隙M變小從而可抑制驅動傳達構材81的傾倒。為此,耦接構材64移動至第二位置之際,可使耦接構材64的被驅動傳達部64a與驅動傳達構材81的驅動傳達部81a確實卡合。
另外,在實施例說明:抑制對於裝置主體A之輔具100的安裝及驅動傳達構材81的傾倒,使耦接構材64的被驅動傳達部64a與驅動傳達構材81的驅動傳達部81a確實卡合的功效。
再者,就對於導引框R200之固定輔具100的方法與使輔具100的卸除性提升的方法,利用圖21(a)、(b)、(c)、圖22進行說明。圖21(a)為輔具100的立體圖,圖21(b)為將裝置主體A在驅動傳達構材81部切斷的剖面圖,圖21(c)為圖21(b)的長邊防脫部100h的放大圖。圖22為裝置主體A與輔具100的立體圖。
就對於導引框R200之輔具100的固定方法,改變上述的固定方法,或除上述的固定方法以外,亦可採用記載於以下的方法。如示於圖21(a),對輔具100的長邊限制部100f貼附雙面帶400,與導引框R200的被長邊限制面200b(圖8(a))固定亦可。此外,如示於圖21(a)、(b)、(c),於輔具100設置比外周部100b朝徑向的外側突出的長邊防脫部100h,鉤住於導引框R200的被長邊防脫部200d亦可。
防脫部100h為具有懸臂(cantilever,懸梁)的構造的扣合部,彈性變形從而可對於被長邊防脫部200d進行卡合及卡合解除。
此外,為了從裝置主體A使輔具100的卸除性提升,如示於圖21(a),亦可在輔具100的長邊限制部100f與突起部100e之間設置掛鉤部100i。
另外,為了使輔具100的剛性提升,如示於圖7(a)、圖21(a),亦可於輔具100的外周面100b設置補強肋體100j(突出部)。
另外,如示於圖23,於裝置主體A安裝輔具100之際,輔具100的把持部100c比導引框R200的匣體相向面200e(圖6(a))朝長邊方向的內側突出時會與匣體B干涉。為此,把持部100c需要比匣體相向面200e(圖6(a))朝長邊方向外側收縮。該情況下的輔具100的把持部100c的形狀符合以下的關係。使輔具100的外周的直徑為t時,如示於圖22般在與輔具的軸線垂直的面,與輔具100的圓筒部同心狀地描繪具有圓筒部的外周的4倍的直徑(4t)的圓。此時把持部100c的整體落入此直徑4t的圓的內部。亦即,從輔具100的圓筒部之中心至把持部100c的任意的點為止的距離比2t小。
再者,為了將外周面100b與把持部100c連結用的連結部100k(圖7(a))佔的區域為符合x°<90°的範圍。亦即,在與輔具100的軸線正交的面,連結部100k的整體落入以輔具100之中心(圓筒部之中心)為基準而比90度小的角度的區域內。
如以上所說明,依本實施例時,將輔具100安裝於驅動傳達構材81的周圍使得可抑制驅動傳達構材81傾斜(圖17(a)、圖8(b)、(c)、圖23參照)。亦即輔具100抑制驅動傳達構材81相對於匣體B的耦接構材64傾斜。據此可圓滑地進行驅動傳達構材81與耦接構材64的連結。在本實施例,以可進退移動的耦接構材64接近驅動傳達構材81的方式進入,使得耦接構材64連結(耦合、卡合)於驅動傳達構材81(圖17(c)參照)。
另外,在上述說明的匣體B與輔具100皆為可對於影像形成裝置主體進行裝卸的裝卸單元,將匣體B與輔具100的組合(set)稱為裝卸單元組。以如此的兩個裝卸單元為組合(將其等組合)而販賣時,使用者可在將輔具100安裝於裝置主體之下將匣體B安裝於裝置主體。
另外,如示於圖17(a),優選上,輔具100的內周面100a的內徑y與感光鼓62的外徑z的徑度的關係為y>z。
另外,如示於圖22,在與感光鼓62的旋轉軸線垂直的面,求出從輔具100的圓筒狀之中心(軸線)至把持部100c的最遠點(最外廓部)為止的距離u。再者求出從感光鼓62之中心(軸線)至顯影輥32之中心(軸線)為止的距離s(圖3)。優選上距離u、s的關係為u>s。
另外,如示於圖24,輔具100的圓筒狀可不為完全的圓筒。圖24中圓筒未360度完全連接,圓筒的一部分中斷。亦即示於圖24示的圓筒為C字狀,而如此之者實質上亦視為圓筒狀。此外,亦可於輔具100的外徑面100b的一部分設置平面部100m(圖26)。如此的輔具亦實質上可視為圓筒狀。
再者,於把持部可無貫通孔100d(圖24參照)。此外,輔具100的把持部100c未限定於如示於圖23的板狀。例如,如示於圖25,輔具100的把持部100c可為環狀。 [產業利用性]
依本發明時,提供對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有用的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匣體安裝方法。
本發明不限制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從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脫離之下,可進行各種的變更及變形。因此,撰寫申請專利範圍以公開本發明的範圍。
本案是以2018年3月29日提出的日本特願2018-066097為基礎主張優先權者,於此援用其記載內容的全部。
32‧‧‧顯影輥(顯影劑乘載體) 62‧‧‧鼓體(電子照相感光鼓) 64‧‧‧耦接構材 81‧‧‧驅動傳達構材 81a‧‧‧驅動傳達部 81e‧‧‧外周面 100‧‧‧輔具 100a‧‧‧內周面 100b‧‧‧外周面 100c‧‧‧把持部 100d‧‧‧貫通孔 100e‧‧‧突起部 100f‧‧‧長邊限制部 100g‧‧‧旋轉限制部 100h‧‧‧長邊防脫部 100i‧‧‧掛鉤部 100j‧‧‧補強肋體 100k‧‧‧連結部 100m‧‧‧平面部
圖1為處理匣體之側視圖。
圖2為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及處理匣體的剖面圖。
圖3為處理匣體的剖面圖。
圖4為打開開閉門下的裝置主體、處理匣體的立體圖。
圖5為處理匣體的立體圖。
於圖6,(a)為裝置主體A的立體圖,(b)為裝置主體的剖面圖,(c)為裝置主體的剖面圖。
於圖7,(a)為輔具的立體圖,(b)為輔具的立體圖。
於圖8,(a)為裝置主體與輔具的立體圖,(b)為裝置主體與輔具的立體圖,(c)為裝置主體與輔具的剖面圖。
圖9為說明驅動側凸緣單元的構成的圖。
圖10為具有作動單元的清潔單元的局部立體圖。
圖11為鼓體單元驅動側端部的長邊局部剖面圖。
圖12為具有作動單元的清潔單元的局部立體圖。
圖13為打開裝置主體的開閉門並使處理匣體安裝於裝置主體前的狀態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剖面圖。
圖14為處理匣體的往裝置主體的安裝完成且將開閉門關閉前的狀態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剖面圖。
圖15為供於說明本實施例相關的匣體按壓構材抵接於桿體構材的過程用的影像形成裝置的剖面圖。
圖16為外側圓筒凸輪構材、內側圓筒凸輪構材、桿體構材的立體圖。
圖17為裝置主體的驅動傳達構材與耦接構材的長邊剖面圖。
圖18為主體驅動傳達構材的立體圖。
圖19為就耦接構材與驅動側凸緣構材的連結構造進行繪示的說明圖。
圖20為匣體的分解立體圖。
於圖21,(a)為輔具的立體圖,(b)為裝置主體與輔具的剖面圖,(c)為輔具的長邊防脫部的放大剖面圖。
圖22為裝置主體與輔具的立體圖。
圖23為裝置主體與輔具的放大立體圖。
圖24圖示輔具的變形例2。
圖25圖示輔具的變形例3。
圖26為輔具的立體圖。
81‧‧‧驅動傳達構材
81e‧‧‧外周面
100‧‧‧輔具
100a‧‧‧內周面
100c‧‧‧把持部
100d‧‧‧貫通孔
100e‧‧‧突起部
100f‧‧‧長邊限制部
100g‧‧‧旋轉限制部
200a‧‧‧驅動傳達構材孔
200b‧‧‧長邊限制面
200c‧‧‧旋轉限制面

Claims (23)

  1. 一種裝卸單元組,其為用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者,具有:匣體,其可對於前述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進行裝卸,具有;感光鼓、和為了從設於前述裝置主體的驅動軸接受為了使前述感光鼓旋轉用的驅動力用的耦接構材;和輔具,其可對於前述裝置主體進行裝卸,具有圓筒部,該圓筒部以為了抑制前述驅動軸的傾斜而安裝於前述驅動軸的周圍的方式而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耦接構材可進退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輔具的前述圓筒部的內徑比前述感光鼓的外徑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輔具具有從前述圓筒部朝前述圓筒部的徑向的外側延伸的把持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 前述匣體具有顯影輥,使從前述圓筒部的軸線至前述把持部的最遠的點為止的距離為u,使從前述感光鼓的軸線至前述顯影輥的軸線為止的距離為s時,符合u>s。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把持部具有朝前述圓筒部的軸線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把持部具有開口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於與前述圓筒部的軸線正交的面,前述圓筒部與前述把持部的連結部的整體位於以前述圓筒部的軸線為中心而比90度小的區域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輔具具有安裝於前述把持部的雙面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輔具具有雙面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圓筒部具有抑制前述輔具從前述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脫離的的防脫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裝卸單元組,其中,前述圓筒部具有扣合部。
  13. 一種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具備: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其具備驅動軸;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的裝卸單元組。
  14. 一種輔具,其為可對於被可裝卸匣體地構成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進行裝卸者,具有為了抑制設於前述裝置主體的驅動軸的傾斜而安裝於前述驅動軸的圓筒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輔具,其中,前述輔具具有從前述圓筒部朝前述圓筒部的徑向的外側延伸的把持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輔具,其中,前述把持部具有朝前述圓筒部的軸線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的輔具,其中,前述把持部具有開口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的匣盒,其中,於與前述圓筒部的軸線正交的面,前述圓筒部與前述把持部的連結部的整體位於以前述圓筒部的軸線為中心而比90度小的區域內。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的匣盒,其中,前述輔具具有安裝於前述把持部的雙面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6項中任一項的匣盒,其中,前述輔具具有雙面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6項中任一項的匣盒,其中,前述圓筒部具有抑制前述輔具被從前述裝置主體卸除的防脫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6項中任一項的匣盒,其中,前述圓筒部具有扣合部。
  23. 一種匣體安裝方法,具有以下程序:將輔具安裝在設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主體的驅動軸從而抑制前述驅動軸的傾斜;和將前述匣體安裝於被安裝前述輔具的前述裝置主體。
TW108111134A 2018-03-29 2019-03-29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TWI711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6097 2018-03-29
JP2018066097A JP7179475B2 (ja) 2018-03-29 2018-03-29 着脱ユニットセット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659A TW201942659A (zh) 2019-11-01
TWI711872B true TWI711872B (zh) 2020-12-01

Family

ID=680603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1134A TWI711872B (zh) 2018-03-29 2019-03-29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TW109138833A TWI776271B (zh) 2018-03-29 2019-03-29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8833A TWI776271B (zh) 2018-03-29 2019-03-29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6140B2 (zh)
EP (1) EP3779604A4 (zh)
JP (1) JP7179475B2 (zh)
CN (1) CN112166386B (zh)
MA (1) MA52236A (zh)
TW (2) TWI711872B (zh)
WO (1) WO20191899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02977A (ja) * 2022-06-24 2024-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排出部材
WO2024035411A1 (en) * 2022-08-12 2024-02-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ttachments to provide an aligning forc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9990A1 (en) * 2005-07-20 2007-01-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US20090028597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70594A (ja) * 2008-04-30 2009-11-19 Canon Inc 軸受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TW201523172A (zh) * 2013-12-06 2015-06-16 Canon Kk 匣、處理匣、及電子攝像影像形成裝置
US20160169364A1 (en) * 2014-12-11 2016-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otary drive
CN107678257A (zh) * 2016-08-02 2018-02-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48488A (zh) * 2017-11-08 2018-03-0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组件、处理盒及其工作方法
TW201809923A (zh) * 2016-06-14 2018-03-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卡匣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TW201809928A (zh) * 2014-11-28 2018-03-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8797B2 (ja) 1999-12-28 2003-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511227B1 (en) * 2001-10-26 2003-01-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movable bearing
JP3885074B2 (ja) * 2004-05-11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201066435Y (zh) * 2007-06-09 2008-05-2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感光鼓及处理盒
JP4545782B2 (ja) 2007-07-23 2010-09-1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露光装置、led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8230B2 (ja) * 2008-06-10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1651A (ja) * 2008-11-17 2010-06-03 Jtekt Corp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14191106A (ja) * 2013-03-26 2014-10-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像保持体
JP5995794B2 (ja) * 2013-06-27 2016-09-2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操作装置
CN203894537U (zh) * 2014-06-12 2014-10-22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和处理盒
JP6157545B2 (ja) * 2014-12-11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
CA3028577C (en) * 2015-02-27 2023-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um unit, cartridge and coupling member
CN104614961A (zh) * 2015-03-05 2015-05-13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打印机墨盒
JP6697707B2 (ja) * 2015-12-09 2020-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87720A (ja) * 2016-04-08 2017-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59876B2 (ja) 2016-10-17 2021-04-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布地を加熱する装置、布地を加熱する方法、布地に画像を付与する方法、媒体を加熱する装置
JP7058992B2 (ja) * 2017-12-13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9990A1 (en) * 2005-07-20 2007-01-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US20090028597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70594A (ja) * 2008-04-30 2009-11-19 Canon Inc 軸受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TW201523172A (zh) * 2013-12-06 2015-06-16 Canon Kk 匣、處理匣、及電子攝像影像形成裝置
TW201809928A (zh) * 2014-11-28 2018-03-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US20160169364A1 (en) * 2014-12-11 2016-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otary drive
TW201809923A (zh) * 2016-06-14 2018-03-16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卡匣及電子照片畫像形成裝置
CN107678257A (zh) * 2016-08-02 2018-02-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48488A (zh) * 2017-11-08 2018-03-0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组件、处理盒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79475B2 (ja) 2022-11-29
CN112166386A (zh) 2021-01-01
JP2019174766A (ja) 2019-10-10
WO2019189946A1 (ja) 2019-10-03
US11586140B2 (en) 2023-02-21
MA52236A (fr) 2021-02-17
EP3779604A4 (en) 2021-12-08
CN112166386B (zh) 2024-03-01
TWI776271B (zh) 2022-09-01
TW202121044A (zh) 2021-06-01
US20200401080A1 (en) 2020-12-24
EP3779604A1 (en) 2021-02-17
TW201942659A (zh) 201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1478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22237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13831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12361B2 (en) Process cartridge whose developing roller and drum contact and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uch cartridge
US6714750B2 (en) Process cartridge, mounting mechanism f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25956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563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711872B (zh) 輔具、裝卸單元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及匣體安裝方法
US105093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mountable on the same
JP2018180128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11013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離間部材
JP2017076112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267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11067946B2 (en) Removably mountabl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91249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0769A (ja) 現像剤撹拌機構、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