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8699B -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 Google Patents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8699B
TWI708699B TW108129460A TW108129460A TWI708699B TW I708699 B TWI708699 B TW I708699B TW 108129460 A TW108129460 A TW 108129460A TW 108129460 A TW108129460 A TW 108129460A TW I708699 B TWI708699 B TW I7086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operating lever
straddle
battery box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7795A (zh
Inventor
岡部貞
佐藤央
中林俊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6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利用簡單的結構即可限制其所收納的電池的跳動而能夠維持良好的電性連接之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本發明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係具備:握持部(61)係位於電池(B)的上方位置之操作拉桿(60);對於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之擺動式的按壓固定器(45);以及以能夠在連接位置(U)與退避位置(D)之間進行移動的方式來支承電池盒側端子(90)之端子支架(74)。將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的話,按壓固定器(45)將會擺動而對於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按壓固定器(45)係包含:被擺動軸(45a)所樞支之本體部(45c);朝向電池(B)對於上表面(102)進行按壓的方向施加彈推力量之彈性構件(45d);對於電池(B)的上表面進行抵接之鎮壓部(45b);以及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即可抵接到操作拉桿(60)之抵接部(49)。

Description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尤其是關於:適用於可裝卸地被收納在跨騎型電動車輛的車體內之可搬移型的電池及其收納部之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近年來,利用車載電池的電力來驅動馬達而行駛之跨騎型電動車輛的開發工作正在蓬勃進展中。在這種跨騎型電動車輛中,應用可從車體裝卸之可搬移型電池而來製作成可容易進行充電、維修保養之類的工作的結構也是眾所周知的。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在龍頭車把與坐墊之間具有低底盤地板之速克達型電動車輛的結構,是製作成:在開闔式的坐墊的下部,收納著兩個電池。在車體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較長之略呈直方體的兩個電池係被收納在沿著車體前後方向相鄰配置之兩個收納凹部內,並且藉由將其安置在既定位置,來使得電池側的連接端子與車體側的連接端子進行卡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12/043518號
因此,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這種藉由將電池收納在收納凹部內來使得連接端子進行卡合的結構,為了要防止車輛在跨越過較大的路面落差時所產生的電池朝向車體上方跳動而對於電性連接造成不良影響,最好是設置有可將收納在收納凹部內的電池予以保持在既定位置的保持機構為宜。但是,因為設置了這種保持機構而導致電池的裝卸比較煩雜,因而降低了方便性。所以乃期待能夠有一種可避免電池的裝卸比較煩雜,因而降低了方便性之構造。
本發明之目的是在於: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課題,並且提供:利用簡單的結構即可限制其所收納的電池的跳動而能夠維持良好的電性連接之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具有本發明的第1特徵點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係包含:對於跨騎型車輛(1)的動力源供給電力之略呈直方體之複數個電池(B);供收納該電池(B)之電池盒(40);設在前述電池(B)的下表面(107)之電池側端子(75);以及與該電池側端子(75)進行卡合之電池盒側端子(90)而構成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係具備: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握持部(61)係位於前述電池(B)的上方位置之操作拉桿(60);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之擺動式的按壓固定器(45);以可在和前述電池側端子(75)進行連接的連接位置(U)與和前述電池側端子(75)分開的退避位置(D)之間進行移動的方式來支承前述電池盒側端子(90)之端子支架(74),將前述複數個電池(B)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再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的話,前述按壓固定器(45)就會擺動而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前述按壓固定器(45)係包含:被擺動軸(45a)樞支成可進行擺動之本體部(45c);朝向按壓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的方向施加彈推力量之彈性構件(45d);被固定在前述本體部(45c)且用來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抵接之鎮壓部(45b);以及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即可抵接到該操作拉桿(60)之抵接部(49)而構成的。
又,本發明的第2特徵點為:前述擺動軸(45a)係配設成:朝向與前述操作拉桿(60)的滑動方向不同 的方向。
又,本發明的第3特徵點為:前述抵接部(49)係由:並不是位在前述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之第1抵接部(49a)與配置在靠近前述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之第2抵接部(49b)所構成的,前述第1抵接部(49a)與前述操作拉桿(60)進行接觸的面積是大於前述第2抵接部(49b)與前述操作拉桿(60)進行接觸的面積。
又,本發明的第4特徵點為:前述電池(B)係在車寬方向上並列配置兩個,前述操作拉桿(60)係包含: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較之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更往上方突出之握持部(61);以及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被插入在前述電池(B、B)彼此之間的分隔部(62),前述分隔部(62)的寬度是形成小於前述握持部(61)的寬度,並且在前述握持部(61)與前述分隔部(62)之間,形成有握持開口(60a)。
又,本發明的第5特徵點為:在前述操作拉桿(60)之較前述分隔部(62)更下方的位置係設有: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時用來將該操作拉桿(60)保持在中立位置之定位板(63),在前述電池盒(40)係設有: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時用來收容前述定位板(63)之定位凹部(52),前述定位凹部(52)則是包含:可供前述定位板(63)的側端面(63a)進行抵接而將前述操作拉桿(60)引導到中立位置之斜錐面(51)而構成的。
又,本發明的第6特徵點為: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上方拉提時,前述定位板(63)係具有作為可使前述按壓固定器(45)往上方擺動之推迫構件的功能。
又,本發明的第7特徵點為:在前述操作拉桿(60)係設有:用來連結前述握持部(61)與前述分隔部(62)之連結部(69),前述連結部(69)之在車寬方向上的兩個側面,係形成愈往下方寬度變得愈窄之斜錐形狀。
又,本發明的第8特徵點為:前述握持部(61)之上端側的角部(61a)是以曲面來構成的。
又,本發明的第9特徵點為:前述電池盒(40)係配設在前述跨騎型車輛(1)中所設置之開闔式的坐墊(23)的下方,在前述坐墊(23)的底面係設有:位於前述操作拉桿(60)的上方位置之凸起部(84)。
又,本發明的第10特徵點為:在前述操作拉桿(60)已經被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下,前述凸起部(84)並不抵接於前述操作拉桿(60)。
根據本發明之第1特徵點,係在包含:對於跨騎型車輛(1)的動力源供給電力之略呈直方體之複數個電池(B);供收納該電池(B)之電池盒(40);設在前述電池(B)的下表面(107)之電池側端子(75);以及與該電池側端子(75)進行卡合之電池盒側端子(90)而構成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中,具備: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握持部(61)係位於前述電池(B)的上方位置之操作拉桿(60);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之擺動式的按壓固定器(45);以可在和前述電池側端子(75)進行連接的連接位置(U)與和前述電池側端子(75)分開的退避位置(D)之間進行移動的方式來支承前述電池盒側端子(90)之端子支架(74),將前述複數個電池(B)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再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的話,前述按壓固定器(45)就會擺動而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前述按壓固定器(45)係包含:被擺動軸(45a)樞支成可進行擺動之本體部(45c);朝向按壓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的方向施加彈推力量之彈性構件(45d);被固定在前述本體部(45c)且用來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抵接之鎮壓部(45b);以及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即可抵接到該操作拉桿(60)之抵接部(49)而構成的,因此,可獲得:將電池收納到電池盒內,再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的話,按壓固定器就會壓制在電池的上表面,並且操作拉桿會抵接在按壓固定器的結構。換言之,可利用操作拉桿來限制按壓固定器的擺動動作,即使車輛在跨越較大的路面段差的時候,亦可防止電池朝車體上方跳動,而可維持良好的電性連接。
根據本發明之第2特徵點,前述擺動軸(45a)係配設成:朝向與前述操作拉桿(60)的滑動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可很容易與操作拉桿的滑動動作相連動來使按壓固定器進行擺動。
根據本發明之第3特徵點,前述抵接部(49)係由:並不是位在前述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之第1抵接部(49a)與配置在靠近前述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之第2抵接部(49b)所構成的,前述第1抵接部(49a)與前述操作拉桿(60)進行接觸的面積是大於前述第2抵接部(49b)與前述操作拉桿(60)進行接觸的面積,因此,在與按壓固定器的擺動軸在軸方向上未重疊的領域中,可加大與操作拉桿的接觸面積,而可提高按壓固定器所達成的保持力。
根據本發明之第4特徵點,前述電池(B)係在車寬方向上並列配置兩個,前述操作拉桿(60)係包含: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較之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更往上方突出之握持部(61);以及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被插入在前述電池(B、B)彼此之間的分隔部(62),前述分隔部(62)的寬度是形成小於前述握持部(61)的寬度,並且在前述握持部(61)與前述分隔部(62)之間,形成有握持開口(60a),因此,可利用分隔部來防止電池彼此之間的碰撞而可保護電池不要受到撞撃,並且可提高散熱效果。此外,手指可以插穿過位於分隔部的上方位置的握持開口,可容易握住握持部而使得電池的裝卸動作更容易。
根據本發明之第5特徵點,在前述操作拉桿(60)之較前述分隔部(62)更下方的位置係設有: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時用來將該操作拉桿(60)保持在中立位置之定位板(63),在前述電池盒(40)係設有:將前述操 作拉桿(60)往下按壓時用來收容前述定位板(63)之定位凹部(52),前述定位凹部(52)則是包含:可供前述定位板(63)的側端面(63a)進行抵接而將前述操作拉桿(60)引導到中立位置之斜錐面(51)而構成的,因此,可將操作拉桿的定位板收容到設有可作為導引面的功能之斜錐面的定位凹部內,只要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即可很平滑順暢地將操作拉桿保持在中立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6特徵點,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上方拉提時,前述定位板(63)係具有作為可使前述按壓固定器(45)往上方擺動之推迫構件的功能,因此,可將設在操作拉桿上的定位板兼用作為可使按壓固定器朝上方擺動的推迫構件,藉此,可謀求簡化構造。此外,可獲得只要將操作拉桿往上拉提,按壓固定器就會豎立,並且只要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即可利用彈簧構件所施加的彈推力量來使按壓固定器擺動而壓制在電池的上表面的結構,藉此,可提高將電池保持在既定位置的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7特徵點,在前述操作拉桿(60)係設有:用來連結前述握持部(61)與前述分隔部(62)之連結部(69),前述連結部(69)之在車寬方向上的兩個側面,係形成愈往下方寬度變得愈窄之斜錐形狀,因此,將電池從電池盒往上方抽拔的時候,即使電池的上端部碰撞到操作拉桿,也會因為連結部的斜錐面形狀而可使得操作拉桿平滑順暢地退避而很容易將電池抽拔出來。
根據本發明之第8特徵點,前述握持部(61)之上端側的角部(61a)是以曲面來構成的,因此,將電池插入電池盒內的時候,即使電池的側面抵接在操作拉桿的上面端部,也會因為是以曲面來構成的緣故,可保護電池不要受到損傷。
根據本發明之第9特徵點,前述電池盒(40)係配設在前述跨騎型車輛(1)中所設置之開闔式的坐墊(23)的下方,在前述坐墊(23)的底面係設有:位於前述操作拉桿(60)的上方位置之凸起部(84),因此,在操作拉桿還懸浮在較之既定的最下位置更上方的狀態下,將坐墊予以閉闔時,係可利用凸起部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
根據本發明之第10特徵點,在前述操作拉桿(60)已經被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下,前述凸起部(84)並不抵接於前述操作拉桿(60),因此,在將坐墊予以閉闔時,如果操作拉桿還沒有被充分地往下按壓的情況下,坐墊底面的凸起部就會抵接於操作拉桿而將其按壓到最低限的位置,並且當操作拉桿已經被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情況下,凸起部並不會抵接於操作拉桿,如此一來,係可防止對於已經被充分地往下按壓的操作拉桿又加諸了額外的荷重。
茲佐以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的實施方式如下。第1圖係作為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跨騎型電動車輛之電動機車1的左側面圖。電動機車1係在龍頭車把2與坐墊23之間設有供騎士擱腳用的低底盤地板25,也就是所稱的速克達型的電動車輛。
用來可旋轉自如地支承前輪WF之位於車寬方向上之左右一對的前叉9,係利用沿著車寬方向設置的龍頭車把2而可進行擺動。在用來包覆龍頭車把2的前後之車把外罩33上,係安裝著:後視鏡3及擋風鏡4。在車把外罩33的下方,配設著:用來包覆車體前方側的前整流罩5及用來包覆車體後方側之與騎士的腳部相對向的底盤面板27。在前整流罩5的前方,配設著:被支承在車頭燈支架31上的車頭燈7及左右一對的前方向燈裝置6。用來包覆前輪WF的上方之前擋泥板8係被支承在左右的前叉9、9之間。
在低底盤地板25的上面,配設著:用來使後輪WR的剎車作動的剎車踏板26,在低底盤地板25的下部,配設著:與前整流罩5的下端部相連的車底整流罩10。在供騎士乘坐的坐墊23的下方,配設著:朝車體前方側彎凸形狀的坐墊下整流罩24。在坐墊下整流罩24設有:左右一對之可用來積極地引入來自車體前方的車輛行駛風之進風縫隙22。
在坐墊下整流罩24的下方,配設著:側支架11及後座乘客腳踏板13。又,在坐墊下整流罩24的後方之車寬方向上,配設著:一對後整流罩21,在後整流罩21的上部,配設著:被握把圓管36所圍繞之貨架37及安裝在貨架37的上面之後置物台20。在後整流罩21的後方,配設著:車尾燈19及後方向燈裝置28。
在車底整流罩10的後方的位置,係經由連桿機構12來將擺動單元式的動力單元P可擺動地安裝在車體骨架上,而該動力單元P係利用車軸S可旋轉自如地樞支著後輪WR,並且內藏著用來驅動後輪WR的馬達M。動力單元P的後部是利用後避震器18而吊掛在車體骨架,在動力單元P的上部,則是安裝著用來包覆後輪WR的上方之後擋泥板17。
在坐墊下整流罩24與後擋泥板17之間的位置,係配設著:用來承受從坐墊下整流罩24的進風縫隙22導入的車輛行駛風及流經車底整流罩10的內側的車輛行駛風之擋風罩構件38。
第2圖係將主要的外裝組件卸下後的狀態之電動機車1的左側面圖。電動機車1的車體骨架F係具備:從車頭管F1朝車體下方延伸之位在車寬方向中央的主骨架F2;連結在主骨架F2的下端部而朝車體後方彎曲之左右一對的下部骨架F3;從下部骨架F3的後端部朝車體上方豎立之豎立部F4;以及連接在豎立部F4並且朝車體後方延伸之左右一對的後部骨架F6。在豎立部F4的前部連結著彎管F5,其係用來連結左右的豎立部F4。
在車頭管F1係可轉動自如地樞支著轉向軸桿34。在轉向軸桿34的上端部固定著龍頭車把2,而在轉向軸桿34的下端部則是固定著用來支承前叉9的上端部之下位三角台32。在坐墊23的下方,配設著電池盒40,其係在車寬方向上並列地收納兩個對於馬達M供給電力的電池(高電壓電池)B。電池B的額定電壓,例如:是設定為48V。坐墊23係可開闔地樞支在電池盒40的前端上部,而具有作為電池盒40的開闔蓋的功能。
電池盒40係在彎管F5的後方,被收納在左右一對的豎立部F4、F4之間的空間內。坐墊下整流罩24(請參照第1圖)係從彎管F5的前方延伸到達左右的豎立部F4、F4之外側方,而將電池盒40的前方及外側方予以包覆。在低底盤地板25的下方,則是配設著:對於車頭燈7等之輔助電器類供給電力之低電壓的輔助電池B2及用來收納保險絲等的電裝部品的收納盒30。輔助電池B2的額定電壓,例如:是設定為12V。
位在後擋泥板17的前方之用來承受來自車體前方的車輛行駛風的擋風罩構件38,係配設在電池盒40的後面側,而在電池盒40的後面側之靠近上方的位置,係配設著:用來控制對於馬達M的電力供給之PCU(動力控制單元)39。
第3圖係將坐墊23及坐墊下整流罩24卸下後的電動機車1的局部放大立體圖。此圖係顯示從車體左側的前上方觀看時的狀態。以硬質樹脂等所形成的電池盒40,係由:有底箱狀的下側電池盒42以及卡合在下側電池盒42的上部之上側電池盒41所組成的。在上側電池盒41的前端上部,設有將坐墊23的前端部可擺動自如地予以樞支的鉸鏈機構44。而在上側電池盒41的後端上部,則是設有:可讓掛鉤卡合到坐墊鎖定機構之掛鉤開口43,而該坐墊鎖定機構係可將坐墊23在關閉狀態下予以鎖定。
在車寬方向上並列地收納著兩個電池B,在左右的電池B、B之間的位置,係配設著:騎士可以手握持來進行操作之操作拉桿60(網點表示部)。在操作拉桿60的下方,係配設著:對於電池B的上表面進行抵接的按壓固定器45。
第4圖係電池盒40的平面圖。又,第5圖係顯示將車寬方向左側的電池B卸下後的狀態之電池盒40的立體圖。第5圖係顯示從車體左側的後上方來觀看時的狀態。並列在車寬方向上之左右兩個電池B是具有相同的形狀及構造。電池B之面對車寬方向內側的第2側面103、電池B之面對車體前後方向的第3側面105及第4側面106都是形成平面狀,相對於此,電池B之面對車寬方向外側的第1側面104則是形成朝車寬方向外側膨凸的曲面。
在電池B的上端部係形成有:朝向車寬方向的第1握持部100以及與第1握持部100連續地形成而朝向車體前後方向的第2握持部101。位在第1握持部100及第2握持部101的下方位置之電池B的上表面102是形成磨臼狀的凹陷形狀,以謀求擴大第1握持部100與第2握持部101之間隔而可讓人更容易握持。
操作拉桿60係配設在左右的電池B、B之間,並且是配設在車寬方向的中央處。用來按壓電池B的上表面102之按壓固定器45,是在電池B的前後各設置一個,合計設置了四個。按壓固定器45係可擺動地被樞支在上側電池盒41的上部,只要將操作拉桿60朝下方按壓,就可將按壓固定器45按壓在電池B的上表面102。
如第5圖所示,在操作拉桿60的上端部設有:朝車體前後方向延伸之可供騎士握持的握持部61,在握持部61的下方則是形成有可插入到左右的電池B、B之間的分隔部62。此外,在握持部61的前端部及後端部,係形成有:朝向車寬方向的壓制部64。此外,在分隔部62的前端部及後端部,係形成有:位在壓制部64的下方的位置之定位板63。
第6圖係電池盒40的立體圖。在下側電池盒42之車體前方側,係配設著:可與操作拉桿60之朝上下方向的滑動動作連動而進行作動之連桿機構L,其係用來將電池B與車體側的電性連接予以接通和斷開。在下側電池盒42的下端部,係配設著:左右一對之用來覆蓋住端子的連接部分之端子部保護罩42a。在上側電池盒41的前端上部,係配設著:用來安裝鉸鏈機構44的台座46。
第7圖係從車體前上方觀看上側電池盒41時的立體圖。又,第8圖係從車體右側的前上方觀看下側電池盒42時的立體圖。第9圖係將操作拉桿60卸下後的電池盒40的立體圖。
如前所述,電池盒40係將上側電池盒41與下側電池盒42(第8圖中的網點表示部)組合在一起而構成的,在上側電池盒41設有可讓電池B通過的中央開口50。
將按壓固定器45可擺動自如地進行樞支的支承部56、58都是形成在下側電池盒42,藉由將上電池盒41與下電池盒42互相卡合,而使得設在上側電池盒41的方形的開口47、48往車體上方露出。與此同樣地,用來安裝鉸鏈機構44的台座46也是形成在下側電池盒42,而可從設在上側電池盒41的方形的開口53往車體上方露出。
在上側電池盒41的後端部,係形成有:可與坐墊鎖定機構進行連繫用的掛鉤開口43。開口47及開口48係被朝車體上方立設的肋片47a、48a所圍繞。在左右的開口47、47之間及在左右的開口48、48之間,係形成了:用來收納操作拉桿60的定位板63之定位凹部52。作為定位凹部52之車寬方向外側的側面之斜錐面51,是具有愈往下方寬度變得愈窄的斜錐形狀。
下側電池盒42的本體部55係形成用來收納電池B之有底凹部59。在用來樞支按壓固定器45的支承部56、56之間,係形成有:可供操作拉桿60的腳部66(請參照第10圖)的腳部開口57。在車體前方側的支承部58、58之間也是同樣地形成有腳部開口57。
第10圖係顯示操作拉桿60及連桿機構L的構造之立體圖。操作拉桿60係具有在車體前後方向及車寬方向上略呈對稱的形狀,同樣地,連桿機構L也是具有在車體前後方向及車寬方向上略呈對稱的形狀。
在用來支承連桿機構L之長形的基板73的上端部,係利用第1擺動軸71可擺動自如地樞支著左右一對的搖臂構件70、70。此外,在搖臂構件70之位於車寬方向內側的這一端側,係利用第2擺動軸68可擺動自如地樞支著操作拉桿60的下端部67。第2擺動軸68的樞支部係形成長孔形狀以供操作拉桿60的腳部66可以朝向略鉛直的方向進行滑動。而在搖臂構件70之位於車寬方向外側的另一端側,則是擺動自如地樞支著用來支承電池盒側端子90的端子支架74。端子支架74是宛如圍繞在電池B之位於車體前後方向上的側面這般地,形成略U字型。
根據上述的構成方式,係可獲得:具有由支點、力點、作用點所組成的「槓桿」結構之連桿機構L。更詳細地說,係可獲得:以第1擺動軸71作為支點,以第2擺動軸68作為力點,以第3擺動軸72作為作用點,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的話,端子支架74將會上昇,而將操作拉桿60往上拉提的話,端子支架74將會下降之連桿機構L。此外,藉由將兩個端子支架74連結在連桿機構L,而可獲得:只要單一個操作拉桿60就可使得兩個端子支架74進行上下移動的構造。再者,利用槓桿的原理,只要很小的力量即可使得端子支架74進行上下移動。搖臂構件70和基板73係可採用薄板狀的金屬來構成。
第11圖係操作拉桿60的立體圖。用來使連桿機構L進行作動的操作拉桿60,其與搖臂構件70的其中一端部進行連結的下端部67是以薄板狀的金屬來構成的,而包含握持部61、分隔部62在內之搖臂構件70的上方側則是以硬質的合成樹脂等材料來形成,以謀求輕量化。此外,下端部67係藉由在腳部66的長軸方向上實施很長的嵌件成型加工,而可提昇腳部66的強度。
在握持部61與分隔部62之間,係形成有可供騎士的手指穿插過去的握持開口60a。在握持開口60a之車體前後方向上,則是形成有用來連結握持部61與分隔部62的連結部69。連結部69之在車寬方向上的左右側面,係形成:愈往下方寬度變得愈窄之斜錐形狀。
在腳部66與分隔部62之間之朝車寬方向延伸的定位板63身上,係形成有:可與定位凹部52之形成斜錐狀的側面的斜錐面51進行抵接之側端面63a;以及當將操作拉桿60往上拉提時可抵接在按壓固定器45的下部而將其往上方推的上端面63b。在從正面觀看略呈方形的定位板63之下方側的角部係設有倒角部63c。又,在壓制部64的下部,係形成有朝向下方立設之止動構件65。
用來插入定位凹部52內之定位板63的側端面63a,係形成愈往下方寬度變得愈窄之斜錐形狀。如此一來,可將定位板63收納在設置了具有引導功能的斜錐面51之定位凹部52內,只要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即可很滑順地將操作拉桿60保持到中立位置。此外,因為是在定位板63之下方側的角部設置了倒角部63c,因此,在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時,倒角部63c將會抵接在定位凹部52的斜錐面51,而可使得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的動作更為滑順。
第12圖係第11圖之局部放大圖。又,第13圖係顯示止動構件65周邊的結構之放大立體圖。如前所述,在連結部69之車寬方向上的兩側面是形成愈往下方寬度變得愈窄之斜錐形狀。如此一來,將電池B從電池盒40往上方抽拔時,即使電池B的上端部碰撞到操作拉桿60,也會因為連結部69的斜錐形狀,而可使得操作拉桿60滑順地退避而很容易將電池B抽拔起來。此外,設在壓制部64的下部之止動構件65,將會抵接於位在車寬方向上的左右的按壓固定器45、45之間的上側電池盒41的上表面,而將操作拉桿60定位在最下位置。止動構件65係設有3個挖空的凹部而且是略呈朝車寬方向延伸的直方體。
第14圖係顯示第4圖中的XIV-XIV剖面線之立體圖。係在車寬方向上並列配置兩個電池B、B。在操作拉桿60係形成有:在將電池B收納在電池盒40的狀態時,係從電池B的上表面102往上方突出之握持部61;以及在將電池B收納在電池盒40的狀態時,將會插入在兩個電池B、B之間的分隔部62。分隔部62的寬度是小於握持部61的寬度,在握持部61與分隔部62之間,係形成可供騎士的手指穿過的握持開口60a。如此一來,可利用分隔部62來防止兩個電池B、B互相碰撞而保護電池B不要受到撞撃,並且可提高電池B的散熱效果。此外,藉由讓手指穿過握持開口60a,而可容易握持住寬度較大的握持部61,容易進行電池B的裝卸動作。此外,亦可將分隔部62更往下方延長,藉此,來提高電池B、B之間的絕緣功能。
第15圖、第16圖係顯示連桿機構L的構造之正面圖。第15圖係顯示將操作拉桿60拉提後的狀態,第16圖係顯示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可擺動自如地樞支在電池盒40上的按壓固定器45,係被彈性構件朝向壓制住電池B的上表面的方向施加彈推力量。此處,若將操作拉桿60往上方拉提的話,定位板63的上端面63b將會抵接在按壓固定器45的下表面,更進一步地克服彈性構件的彈推力量將操作拉桿60往上方拉提的話,按壓固定器45就會朝上方擺動而成為立設狀態。與此同時地,藉由將操作拉桿60往上方拉提,可使得連結在連桿機構L的端子支架74下降到退避位置D,使得電池盒側端子90與電池B互相分開。
另外,若將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的話,按壓固定器45將會受到彈性構件的彈推力量而朝向壓制住電池B的上表面102的方向進行擺動。與此同時地,藉由將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連結在連桿機構L的端子支架74將會上昇到連接位置U,電池盒側端子90就會與設在電池B的底部的電池側端子(請參照第27圖)連接再一起。
換言之,只要將單一個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即可利用按壓固定器45壓制住兩個電池B、B的上表面102,並且讓設在電池B的下表面的電池側端子與電池盒側端子90進行卡合,而能夠以從上下夾住電池B的方式來將電池B予以保持。如此一來,可穩定地保持住電池B,即使車輛在跨越過較大的路面段差的時候,還是能夠保持良好的電性連接。此外,只要握持住位在電池B的上方位置的握持部61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即可同時地保持兩個電池B、B,並且只要將操作拉桿60往上拉提,就能夠成為可卸下電池B的狀態,因此可提高電池B的裝卸操作的方便性。
操作拉桿60係製作成:只要將操作拉桿60往上方拉提,即可在使得端子支架74移動到退避位置D的狀態下,以第2擺動軸68為中心進行擺動。如此一來,即使將操作拉桿配設在很靠近地配置之兩個電池之間的情況下,在將電池B往上方抽拔的時候,係可使得操作拉桿60進行擺動而可防止與電池B發生碰撞。因此,可將兩個電池B、B儘量地靠近配置而可縮小收納電池B所需的空間,而能夠謀求電池盒40的小型化。
此外,本實施方式係將兩個電池B、B並列配置在車寬方向上,將第1擺動軸71、第2擺動軸68及第3擺動軸72配設在從車體正面觀看,係與電池B重疊的位置上,因此,連桿機構L是配置從車體正面觀看,與電池B重疊的位置上,如此一來,係可達成電池盒40及車體的小型化。
第17圖係顯示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時的按壓固定器45之立體圖。又,第18圖、第19圖是從車體後方側觀看車體後方側的按壓固定器45之立體圖。第18圖係顯示對於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的狀態,第19圖係顯示隨著操作拉桿60的往上拉提的動作而成為往上方起立的狀態。
按壓固定器45係包含:可擺動地被樞支在擺動軸45a上的本體部45c;朝向按壓電池B的上表面102的方向施加彈推力量的彈性構件45d;以及固定在本體部45c上之對於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抵接的鎮壓部45b。本體部45c可採用鋁之類的金屬或硬質的合成樹脂等來形成的,鎮壓部45b可採用橡膠之類的樹脂來形成的。在本體部45c之車寬方向的內側,設有可供定位板63的上端面63b從下方進行抵接之有底箱狀的碰撞部45e。彈性構件45d是採用捲繞在擺動軸45a上的線圈彈簧,利用簡單的構造即可對於按壓固定器45的擺動動作施加朝向單一方向的彈推力量。
第20圖係顯示將操作拉桿60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之按壓固定器45的左側面圖。在將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的狀態下,碰撞部45e是在較之擺動軸45a更位於車體前方側(車體後方側)且形成朝向按壓固定器45的下方突出的形狀。鎮壓部45b則是配設在較之碰撞部45e位於車寬方向上的更外側且是位於車體前方側。
第21圖係第4圖中的XXI-XXI線的剖面圖。在這個圖中,為了方便說明起見,係將電池B予以省略。相對於操作拉桿60是朝上下方向進行滑動,按壓固定器45的擺動軸45a則是配設成朝向車寬方向。如此一來,可很容易與操作拉桿60的滑動動作進行連動地使得按壓固定器45進行擺動。此外,握持部61之上端側的兩個角部61a是以曲面來構成的,因此,在將電池B插入電池盒40的時候,即使電池B的側面抵接在操作拉桿60上,亦能夠保護電池B。
第22圖係第21圖中的XXII-XXII線的剖面圖。又,第23圖係第21圖中的XXIII-XXIII線的剖面圖。在按壓固定器45上係設有:藉由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即可抵接於操作拉桿60的抵接部49。這個抵接部49係由:並非位於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的位置之第1抵接部49a(請參照第22圖)與很靠近地配置在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之第2抵接部49b(請參照第23圖)所構成的。
設在靠近車寬方向中央的第1抵接部49a與操作拉桿60的接觸面積是設定成:大於設在靠近車寬方向外側的第2抵接部49b與操作拉桿60的接觸面積。如此一來,在軸方向上並未與按壓固定器45的擺動軸45a重疊的領域中,可加大與操作拉桿60的接觸面積,藉此,可提高按壓固定器45所作用的保持力。
根據上述的抵接部49的結構,係可獲得:先將電池B收納到電池盒40內,再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即可利用按壓固定器45壓制電池B的上表面102,並且操作拉桿60抵接在按壓固定器45的結構。換言之,可利用操作拉桿60來限制按壓固定器45的擺動動作,即使當車輛跨越過較大段差的路面時,還是可以防止電池B朝向車體上方移動,依然還是可以維持良好的電性連接。
第24圖係顯示在收納途中之電池B與操作拉桿60的關係之正面圖。電池B形狀係呈在車體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較長之略直方體。操作拉桿60是製作成:在端子支架74位於退避位置D的狀態下將電池B朝上方抽拔的話,操作拉桿60將會被設在電池B之靠近其上方位置的傾斜側面103a所推開,因而朝向遠離電池B的方向進行擺動。換言之,只要將電池B朝向上方抽拔的話,操作拉桿60就會自動地進行擺動而成為可卸下電池B的狀態,因此卸下電池B的操作變得很容易。操作拉桿60的中心線C的傾斜度大小是設定為:即使要抽拔操作拉桿60較傾靠的這一側的電池B的時候,傾斜側面103a還是可以沿著操作拉桿60的連結部69的形狀而自動地讓操作拉桿60朝向反對側擺動的大小。此外,操作拉桿60的握持部61之上側的角部,係具有:當將電池B進行插入的時候,用來抵接電池B之車寬方向的內側面而將其引導到既定位置之作為導引構件的功能。
第25圖係從車體下方側觀看構成坐墊23的底部之坐墊底板80的立體圖。又,第26圖係第4圖中的XXVI-XXVI線剖面圖。在第26圖中也顯示出坐墊23及坐墊底板80。在坐墊底板80的前端部,設有用來固定到鉸鏈機構44的固定構件82,另外則是在坐墊底板80的後端部,設有:用來吸收關閉坐墊23的時候的撞撃和振動之左右一對的防震橡膠84a以及可與坐墊鎖定機構110進行卡合之卡合鉤83。而在坐墊底板80之車寬方向中央的前後,則是設有:可與操作拉桿60的上表面進行抵接之凸起部84。凸起部84係可採用硬質的合成樹脂等來形成。在車體前方側的凸起部84的周圍,係形成用來避免與操作拉桿60的壓制部64互相碰撞的凹部85。
當操作拉桿60還處於懸浮在較之既定的最下位置更上方的狀態下,將坐墊23予以關閉的時候,凸起部84是具有將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的功能,但凸起部84是被設定成:當操作拉桿60被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時,並不會抵接在操作拉桿60身上。如此一來,在關閉坐墊23的時候,如果操作拉桿60還處於尚未被充分地往下按壓的情況下,就可利用凸起部84抵接於操作拉桿60來將其往下按壓到可使得電池側端子75與電池盒側端子90進行電性連接之最低限的位置,並且凸起部84是被設定成:如果操作拉桿60已經被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情況下,凸起部84並不會抵接於操作拉桿60身上,因此可以防止對於已經被充分地往下按壓的操作拉桿60又會施加額外的荷重。
第27圖係電池側端子75的構造說明圖。又,第28圖係電池盒側端子90的立體圖。電池側端子75係埋設在電池B的下表面107之靠近車寬方向外側的位置。在電池側端子75係形成有:可供電池盒側端子90之7支端子板94插入的插縫76;以及可供在端子板94的外側處被支承部93a所支承的定位銷93插入的卡合孔77。
在用來支承電池盒側端子90的端子板94和定位銷93的基座板91身上,係形成有:可供支承軸98(請參照第29圖、第30圖)穿過的貫通孔92,而該支承軸98係可讓電池盒側端子90相對於端子支架74進行滑動。在端子板94的側方,立設著用來保護端子板94的保護板94a,在基座板91的下表面,設有:用來支承進行電力供給的線組之線組支架95。
第29圖、第30圖係顯示將電池盒側端子90推迫到電池側端子75之預載機構的構造說明圖。第29圖係顯示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到可使電池盒側端子90與電池側端子75進行卡合的位置的狀態,第30圖係顯示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而施加了預載力量的狀態。第29圖、第30圖中的(b)是(a)的虛線圓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電池盒側端子90係被穿插在形成於端子支架74上的貫通孔74a之圓筒狀的支承軸98所支承而能夠相對於端子支架74在上下方向進行滑動。而捲繞在支承軸98上的線圈彈簧97則是用來產生朝向可使端子支架74與電池盒側端子90互相分開的方向之彈推力量。端子支架74與電池盒側端子90之間的最長間隔是利用固定用簧圈98a來進行限制,另一方面,端子支架74與電池盒側端子90之間的最短間隔則是利用配設在基座板91的下表面之用來包覆線圈彈簧97的罩杯構件96來進行限制。
本實施方式係製作成:先將電池B收納到電池盒40內,再將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的話,在操作拉桿60即將抵達最下位置之前就可完成電池盒側端子90與電池側端子75的電性連接,更進一步按壓到最下位置的話,就可讓線圈彈簧97受到壓縮而產生預載力量。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可以確保罩杯構件96與端子支架74之間的間隙99。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揭示的預載機構,係在電池盒側端子90與端子支架74之間,配設著:可產生將電池盒側端子90往電池盒側端子90按壓的方向之彈推力量的彈簧97,如此一來,即使在將電池盒側端子90移動到連接位置的狀態下,也還是能夠產生將電池盒側端子90往電池側端子75推迫的按壓力。如此一來,即使例如當車輛跨越過較大段差的路面時,電池B往車體上方跳動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讓電池盒側端子90追隨著電池B的跳動而繼續維持著電性連接的狀態。
又,因為是具備了:在將電池B收納於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只要往下方按壓即可限制電池B的上下跳動之單一個操作拉桿60;以及用來連結操作拉桿60與端子支架74之連桿機構L,因此,只要單一個操作拉桿60即可限制電池B的上下跳動,而且電池B的裝卸作業也變得更容易。此外,因為連桿機構L是具有複數個擺動軸,即使在操作拉桿60的動作中發生了無效的行程的情況下,電池盒側端子90與電池側端子75接觸之後,該無效的行程也會被線圈彈簧97所吸收,而可很有效地對於兩個端子施加預載壓力。
又,捲繞有線圈彈簧97之支承軸98是位於電池盒側端子90的兩側而設置了一對,並且在電池盒側端子90的兩側設置了端子支架74的滑動機構,因此,可防止電池盒側端子90傾斜,而且達成平滑順暢的滑動動作。如此一來,即可保持電池盒側端子90與電池側端子75之良好的電性連接。
此外,電池的形狀和構造、電池的個數和安裝位置、電池盒和操作拉桿的形狀和構造、按壓固定器和端子支架的形狀和構造、連桿機構和預載機構的形狀和構造等,都不侷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亦可做各種的變更。本發明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亦可適用於跨騎型的三輪電動車輛和四輪電動車輛等。
1:電動機車(跨騎型車輛) 23:坐墊 40:電池盒 45:按壓固定器 45a:擺動軸 45b:鎮壓部 45c:本體部 45d:彈性構件 45e:碰撞部 46a:台座側面 49:抵接部 49a:第1抵接部 49b:第2抵接部 51:斜錐面 52:定位凹部 56:支承部 60:操作拉桿 60a:握持開口 61:握持部 61a:握持部的上表面端部 62:分隔部 63:定位板 63a:定位板的側端面 63b:定位板的上端面 63c:倒角部 64:壓制部 68:第2擺動軸 69:連結部 70:搖臂構件 71:第1擺動軸 72:第3擺動軸 74:端子支架 74a:貫通孔 75:電池側端子 84:凸起部 90:電池盒側端子 97:彈簧 98:支承軸 102:電池的上表面 103:電池的第2側面 103a:電池的傾斜側面 104:電池的第1側面 105:電池的第3側面 107:電池的下表面 B:電池 U:連接位置 D:退避位置 L:連桿機構
第1圖係作為本發明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的跨騎型電動車輛之電動機車的左側面圖。 第2圖係將主要的外裝組件卸下後的狀態之電動機車的左側面圖。 第3圖係將坐墊及坐墊下整流罩卸下後的電動機車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第4圖係電池盒的平面圖。 第5圖係顯示將車寬方向左側的電池卸下後的狀態之電池盒的立體圖。 第6圖係電池盒的立體圖。 第7圖係從車體前上方觀看上側電池盒時的立體圖。 第8圖係從車體右側前上方觀看下側電池盒時的立體圖。 第9圖係將操作拉桿卸下後的電池盒的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操作拉桿及連桿機構L的構造之立體圖。 第11圖係操作拉桿的立體圖。 第12圖係第11圖的局部放大圖。 第13圖係顯示止動構件周邊的結構之放大立體圖。 第14圖係顯示第4圖中的XIV-XIV剖面線之立體圖。 第15圖係顯示連桿機構的構造之正面圖(已將操作拉桿往上方扳動的狀態)。 第16圖係顯示連桿機構的構造之正面圖(已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 第17圖係顯示已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之按壓固定器的立體圖。 第18圖係從車體後方側來觀看車體後方側的按壓固定器時的立體圖(對於電池的上表面進行按壓的狀態)。 第19圖係從車體後方側來觀看車體後方側的按壓固定器時的立體圖(隨著操作拉桿之往上方扳動的動作而往上方豎立的狀態)。 第20圖係顯示已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時的按壓固定器的左側面圖。 第21圖係第4圖中的XXI-XXI線剖面圖。 第22圖係第21圖中的XXII-XXII線剖面圖。 第23圖係第21圖中的XXIII-XXIII線剖面圖。 第24圖係顯示正處在收納途中的電池與操作拉桿的關係之正面圖。 第25圖係從車體下方側來觀看坐墊底板時的立體圖。 第26圖係第4圖中的XXVI-XXVI線剖面圖。 第27圖係電池側端子的構造之說明圖。 第28圖係電池盒側端子的立體圖。 第29圖係將電池盒側端子朝電池側端子進行按壓之預載機構的構造之說明圖(已將操作拉桿某種程度往下按壓的狀態)。 第30圖係將電池盒側端子朝電池側端子進行按壓之預載機構的構造之說明圖(已將操作拉桿往下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
45:按壓固定器
45a:擺動軸
45b:鎮壓部
45c:本體部
45e:碰撞部
46a:台座側面
51:斜錐面
52:定位凹部
56:支承部
60:操作拉桿
61:握持部
62:分隔部
63:定位板
63a:定位板的側端面
63b:定位板的上端面
64:壓制部
69:連結部

Claims (10)

  1. 一種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係包含:對於跨騎型車輛(1)的動力源供給電力之略呈直方體之複數個電池(B);供收納該電池(B)之電池盒(40);設在前述電池(B)的下表面(107)之電池側端子(75);以及與該電池側端子(75)進行卡合之電池盒側端子(90)而構成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特徵為,係具備: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握持部(61)係位於前述電池(B)的上方位置之操作拉桿(60);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之擺動式的按壓固定器(45);以可在和前述電池側端子(75)進行連接的連接位置(U)與和前述電池側端子(75)分開的退避位置(D)之間進行移動的方式來支承前述電池盒側端子(90)之端子支架(74),將前述複數個電池(B)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再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的話,前述按壓固定器(45)就會擺動而對於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進行按壓,前述按壓固定器(45)係包含:被擺動軸(45a)樞支成可進行擺動之本體部(45c);朝向按壓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的方向施加彈推力量之彈性構件(45d);被固定在前述本體部(45c)且用來對於前述電池(B)的 上表面(102)進行抵接之鎮壓部(45b);以及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方按壓即可抵接到該操作拉桿(60)之抵接部(49)而構成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前述擺動軸(45a)係被配設成:朝向與前述操作拉桿(60)的滑動方向不同的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前述抵接部(49)係由:設置在前述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區域外的靠近車寬方向中央的位置之第1抵接部(49a)、與配置在前述擺動軸(45a)的徑向外側區域內之接近擺動軸(45a)的靠近車寬方向外側的位置的第2抵接部(49b)所構成的,前述第1抵接部(49a)與前述操作拉桿(60)進行接觸的面積是大於前述第2抵接部(49b)與前述操作拉桿(60)進行接觸的面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前述電池(B)係在車寬方向上並列配置兩個,前述操作拉桿(60)係包含:在前述電池(B)已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較之前述電池(B)的上表面(102)更往上方突出之握持部(61);以及在前述電池(B)已 經收納在前述電池盒(40)內的狀態下,被插入在前述電池(B、B)彼此之間的分隔部(62),前述分隔部(62)的寬度是形成小於前述握持部(61)的寬度,並且在前述握持部(61)與前述分隔部(62)之間,形成有握持開口(60a)。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在前述操作拉桿(60)之較前述分隔部(62)更下方的位置係設有: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時用來將該操作拉桿(60)保持在中立位置之定位板(63),在前述電池盒(40)係設有: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下按壓時用來收容前述定位板(63)之定位凹部(52),前述定位凹部(52)則是包含:可供前述定位板(63)的側端面(63a)進行抵接而將前述操作拉桿(60)引導到中立位置之斜錐面(51)而構成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將前述操作拉桿(60)往上方拉提時,前述定位板(63)係具有作為可使前述按壓固定器(45)往上方擺動之推迫構件的功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在前述操作拉桿(60)係設有:用來連結前述 握持部(61)與前述分隔部(62)之連結部(69),前述連結部(69)之在車寬方向上的兩個側面,係形成愈往下方寬度變得愈窄之斜錐形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前述握持部(61)之上端側的角部(61a)係以曲面來構成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前述電池盒(40)係配設在前述跨騎型車輛(1)中所設置之開闔式的坐墊(23)的下方,在前述坐墊(23)的底面係設有:位於前述操作拉桿(60)的上方位置之凸起部(84)。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其中,在前述操作拉桿(60)已經被按壓到既定的最下位置的狀態下,前述凸起部(84)並不抵接於前述操作拉桿(60)。
TW108129460A 2018-09-27 2019-08-19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TWI708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8/036096 2018-09-27
PCT/JP2018/036096 WO2020065869A1 (ja) 2018-09-27 2018-09-27 鞍乗型車両のバッテリ着脱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7795A TW202017795A (zh) 2020-05-16
TWI708699B true TWI708699B (zh) 2020-11-01

Family

ID=6995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460A TWI708699B (zh) 2018-09-27 2019-08-19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95103B2 (zh)
CN (1) CN112752707B (zh)
TW (1) TWI708699B (zh)
WO (1) WO20200658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669B (zh) * 2021-04-13 2022-05-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車的電池定位裝置
TWI810794B (zh) * 2022-01-21 2023-08-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騎型車輛
CN114883710B (zh) * 2022-06-12 2024-01-19 宇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电池极柱与盖板的装配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4391U (en) * 1995-09-11 1999-11-11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setting apparatus for small-size motorcycle type two-wheel motor vehicle
JP2004074911A (ja) * 2002-08-16 2004-03-11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JP2008228507A (ja) * 2007-03-15 2008-09-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両
WO2015068753A1 (ja) * 2013-11-06 2015-05-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5291U (ja) * 1983-03-01 1984-09-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3462583B2 (ja) * 1994-08-09 2003-11-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バッテリー支持構造
DE69509620T2 (de) * 1994-12-07 1999-09-02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iekasten-Montageanordnung für Motorfahrrad
JP3491708B2 (ja) * 1995-02-23 2004-0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用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JP3703212B2 (ja) * 1996-06-19 2005-10-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3645976B2 (ja) * 1996-07-08 2005-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における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3622020B2 (ja) * 1996-07-31 2005-02-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のバッテリボックス脱着構造
JPH11124071A (ja) * 1997-10-22 1999-05-11 Suzuki Motor Corp 電動補助自転車
TW490418B (en) * 1999-10-13 2002-06-11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mounting and removing apparatus for power-assisted bicycle and wheel-lock apparatus
JP2003068262A (ja) * 2001-08-27 2003-03-07 Sharp Corp 電子機器の電池収納構造
WO2004078568A1 (ja) * 2003-03-06 2004-09-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鞍乗型車両
JP2007017189A (ja) * 2005-07-05 2007-01-25 Micronics Japan Co Ltd 電気的接続装置
TWI357865B (en) * 2008-12-03 2012-02-11 Ind Tech Res Inst A swift pluggable and lockable battery structure
JP5417104B2 (ja) * 2009-09-28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周辺構造
US8783401B2 (en) * 2010-05-28 2014-07-22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 riding type, electric vehicle
EP2623406B1 (en) * 2010-09-30 2017-01-18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type electric vehicle
JP5474737B2 (ja) * 2010-11-11 2014-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JP5506948B2 (ja) * 2010-11-22 2014-05-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
WO2012090244A1 (ja) * 2010-12-27 2012-07-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
ES2674655T3 (es) * 2012-02-09 2018-07-03 Honda Motor Co., Ltd. Base de terminales de dispositivo de fuente de alimentación para vehículo eléctrico
JP5801742B2 (ja) * 2012-03-30 2015-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5879176B2 (ja) * 2012-03-30 2016-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5919065B2 (ja) * 2012-03-30 2016-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円柱型バッテリの搭載構造
JP2015187912A (ja) * 2012-08-09 2015-10-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ES2694330T3 (es) * 2013-05-31 2018-12-19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ctura de almacenamiento de artículos para vehículo automático de dos ruedas
FR3010693B1 (fr) * 2013-09-19 2015-10-09 Jcdecaux Sa Velo a assistance electrique
JP2015069823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JP2015089756A (ja) * 2013-11-06 2015-05-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6493536B2 (ja) * 2015-08-04 2019-04-0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収納装置
TWM514946U (zh) * 2015-10-01 2016-01-01 菲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腳踏車車架
JP6190478B2 (ja) * 2016-02-10 2017-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CN109689486B (zh) * 2016-09-09 2020-11-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蓄电池箱
EP3480099A4 (en) * 2016-09-30 2019-08-28 Honda Motor Co., Ltd. LOCKING BRAKE SUPPORT STRUCTURE FOR SEAT TYPE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74391U (en) * 1995-09-11 1999-11-11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setting apparatus for small-size motorcycle type two-wheel motor vehicle
JP2004074911A (ja) * 2002-08-16 2004-03-11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
JP2008228507A (ja) * 2007-03-15 2008-09-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両
WO2015068753A1 (ja) * 2013-11-06 2015-05-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5869A1 (ja) 2020-04-02
TW202017795A (zh) 2020-05-16
CN112752707A (zh) 2021-05-04
CN112752707B (zh) 2021-12-14
JP7095103B2 (ja) 2022-07-04
JPWO2020065869A1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8701B (zh)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JP6830567B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着脱構造
TWI708699B (zh)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TWI740527B (zh) 跨騎型電動車輛
TWI747027B (zh) 跨騎型車輛之電池裝卸構造
TWI744935B (zh) 跨騎型電動車輛
WO2023067711A1 (ja) バッテリ着脱構造
JP7198357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6936829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13226908B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