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1059B - 健康器具 - Google Patents

健康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1059B
TWI701059B TW107128020A TW107128020A TWI701059B TW I701059 B TWI701059 B TW I701059B TW 107128020 A TW107128020 A TW 107128020A TW 107128020 A TW107128020 A TW 107128020A TW I701059 B TWI701059 B TW I7010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ontact member
skin
contact
blood 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8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0262A (zh
Inventor
上田隆勇
Original Assignee
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美容鍼灸按摩協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美容鍼灸按摩協會 filed Critical 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美容鍼灸按摩協會
Publication of TW202000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0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1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105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20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 A61N1/205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for promoting a biological proc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6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患部中的血液流動之健康器具(1)。健康器具(1)係具備第一接觸構件(2)與第二接觸構件(3);該第一接觸構件(2)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之預定部位的構件,且由第一金屬及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一金屬之第二金屬所形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以第一金屬位於皮膚側且第二金屬位於皮膚側之相反側的方式所構成;該第二接觸構件(3)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的異於預定部位之部位的構件,且由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一金屬之第三金屬及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三金屬之第四金屬所形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以第三金屬位於皮膚側且第四金屬位於皮膚側之相反側的方式所構成。

Description

健康器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離子化(ionization)傾向不同之兩種金屬來緩和身體的疼痛的健康器具。
藉由使用離子化傾向不同之兩種金屬而產生的微弱電流來緩和肩膀僵硬或腰痛等身體疼痛的嘗試一直有在進行。例如在1990年代,用帶(tape)等將以含銅金屬所製的硬幣之10圓日圓與以含鋁金屬所製的硬幣之1圓日圓貼在穴位等來除去身體疼痛之「11日圓療法」藉由大眾媒體等而受到矚目,且變得廣為人知。
又,在專利文獻1中揭露一種用以貼在人體的穴位之健康器具,且為一種將離子化傾向不同的兩種金屬以能夠通電的狀態固著,將較小那方的金屬固定於醫療用帶等的貼片(seal)之健康器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085971號公報。
作為藉由使用離子化傾向不同的兩種金屬而產生之微弱電流來緩和身體疼痛的重要的要因而言,能夠舉出因該微弱電流而促進患部的血液流動。亦即,可以認為以該微弱電流來促進患部的血液流動,藉此患部的筋肉緊張得到緩解,疼痛變得和緩。
然而,由於本發明人們的精心研究而了解到,在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健康器具中有無法促進充分的血液流動以緩和患部中的疼痛之情形。由於這些情形,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患部中的血液流動之健康器具便為人所期待。
本發明係考量到以上的背景而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患部中的血液流動之健康器具。
本發明係一種健康器具,具備第一接觸構件與第二接觸構件;該第一接觸構件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之預定部位的構件,且由第一金屬及離子化傾向異於前述第一金屬之第二金屬所形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以前述第一金屬位於皮膚側且前述第二金屬位於前述皮膚側之相反 側的方式所構成;該第二接觸構件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的異於前述預定部位之部位的構件,且由前述第一金屬及前述第二金屬所形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以前述第二金屬位於皮膚側且前述第一金屬位於前述皮膚側之相反側的方式所構成。
又,前述第一接觸構件及前述第二接觸構件可形成為鐘形,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前述鐘形的頂部可位於皮膚側。
又,在前述第一接觸構件中前述第一金屬與前述第二金屬之邊界可為平面,在前述第二接觸構件中前述第三金屬與前述第四金屬之邊界可為平面。
又,前述第一接觸構件及前述第二接觸構件可形成為針形,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前述針形的尖銳部可位於皮膚側。
又,前述第一金屬及前述第四金屬可含有鋁,前述第二金屬及前述第三金屬可含有銅。
依據本發明,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患部中的血液流動。
1、101‧‧‧健康器具
2、102‧‧‧第一接觸構件
3、103‧‧‧第二接觸構件
4‧‧‧醫療用黏著帶
4a‧‧‧黏著面
21、31、121、131‧‧‧皮膚側部
22、32、122、132‧‧‧空氣側部
C1至C6‧‧‧微弱電流
D1、D2、D3‧‧‧直徑
h1、h2‧‧‧高度
I‧‧‧電流
M1、M2‧‧‧金屬
P1、P3‧‧‧預定部位
P2、P4‧‧‧異於預定部位之部位
R‧‧‧電阻
S1、S2‧‧‧皮膚
S3、S4‧‧‧手
T1、T2‧‧‧穴位
T3‧‧‧部位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健康器具之構成的一例之側視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健康器具之構成的一例之俯視圖。
圖3係顯示將健康器具中的第一接觸構件及第二接觸構件安裝於醫療用黏著帶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4係顯示將健康器具中的第一接觸構件及第二接觸構件安裝於醫療用黏著帶之狀態的上視圖。
圖5係說明藉由兩種金屬的離子化傾向之差而產生的賈法尼電流(Galvanic current)之示意圖。
圖6係說明藉由實施形態1之健康器具更促進血液流動的機制(mechanism)之示意圖。
圖7係說明藉由實施形態1之健康器具更促進血液流動的機制之示意圖。
圖8係說明在本評價中黏貼健康器具之第一接觸構件及第二接觸構件的部位之示意圖。
圖9係顯示在本評價中血液流動量的變化之測定結果的線圖(graph)。
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健康器具的構成之一例的側視圖。
圖11係說明藉由實施形態2之健康器具更促進血液流動的機制之示意圖。
圖12係說明藉由實施形態2之健康器具更促進血液流 動的機制之示意圖。
以下透過發明的實施形態來說明本發明,但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並非限定於以下的實施形態。又,以作為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而言,在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構成的全部並不一定是必要的。為了說明的明確化,以下的記載及圖式係進行適宜的省略及簡略化。在各圖式中對相同要件附加相同的符號,且因應需求而省略重複說明。
[實施形態1]
首先,參照圖1及圖2來對實施形態1之健康器具的構成進行說明。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健康器具1的構成之一例的側視圖。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健康器具1的構成之一例的俯視圖。如圖1及圖2所示,健康器具1係具備第一接觸構件2與第二接觸構件3。
第一接觸構件2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的預定部位之構件。第一接觸構件2係由第一金屬及第二金屬所形成,該第二金屬係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一金屬。在這裡,離子化傾向係指在溶液中試圖釋放出電子而成為陽離子的性質。第一接觸構件2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第一金屬位於皮膚側的皮膚側部21且第二金屬位於 皮膚側之相反側的空氣側部22。
第二接觸構件3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的異於預定部位的部位之構件。第二接觸構件3係由第三金屬及第四金屬所形成。第三金屬係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一金屬。第四金屬係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三金屬。第二接觸構件3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第三金屬位於皮膚側的皮膚側部31且第四金屬位於皮膚側之相反側的空氣側部32。
關於健康器具1接觸人的皮膚的地方,例如第一接觸構件2是貼在感到疼痛的地方側的手,第二接觸構件3是貼在感到疼痛的地方側之左右相反側的腳。
較佳為第一金屬與第二金屬間之離子化傾向的差異大。較佳為第一金屬與第三金屬間之離子化傾向的差異大。較佳為第三金屬與第四金屬間之離子化傾向的差異大。另外,以第一金屬、第二金屬、第三金屬及第四金屬來說,選擇對人的肌膚相對溫和的金屬。
以作為對人的肌膚相對溫和的金屬而言,以離子化傾向由小開始的順序例如有:金、鉑、銀、銅、錫、鎳、鈷、鐵、鉻、鋅、鋁、或將這些金屬作為主成分的合金等。作為金屬的離子化傾向的指標有標準單極電位。亦即,可謂 標準單極電位的值越高則離子化傾向越大。以上述金屬的標準單極電位來說,金為+1.498、鉑為+1.118、銀為+0.800、銅為+0.342、錫為-0.138、鎳為-0.257、鈷為-0.28、鐵為-0.447、鉻為-0.744、鋅為-0.762、鋁為-1.662。
第一金屬與第四金屬可以是同種類的金屬,也可以是不同種類的金屬。又,第二金屬與第三金屬可以是同種類的金屬,也可以是不同種類的金屬。在考慮健康器具1的製造成本的情形下,較佳為將第一金屬與第四金屬設成同種類的金屬且將第二金屬與第三金屬設成同種類的金屬。又,較佳為選擇可以比較便宜地取得的金屬作為第一金屬、第二金屬、第三金屬及第四金屬。
例如,較佳為將第一金屬及第四金屬設成以鋁作為主成分的金屬,且將第二金屬及第三金屬設成以銅作為主成分的金屬。亦即,將第一接觸構件2中的皮膚側部21之第一金屬及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空氣側部32之第四金屬設成以鋁作為主成分的金屬,且將第一接觸構件2中的空氣側部22之第二金屬及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皮膚側部31之第三金屬設成以銅作為主成分的金屬。藉由如此設定,第二金屬比第一金屬離子化傾向小,第三金屬比第一金屬離子化傾向小,第四金屬比第三金屬離子化傾向大。
第一金屬及第四金屬中之鋁的成分比例和第二金屬及 第三金屬中之銅的成分比例越高越好。例如,較佳為將第一金屬及第四金屬中之鋁的含有率設成99.5%以上,且將第二金屬及第三金屬中之銅的含有率設成99.9%以上。
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係形成為鐘形。在圖1及圖2顯示的構成例中,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係近似半圓形球的鐘形。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鐘形的頂部位於皮膚側。亦即,第一接觸構件2中的皮膚側部21為鐘形的頂部,第一接觸構件2中的空氣側部22為鐘形的底邊部。又,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皮膚側部31為鐘形的頂部,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空氣側部32為鐘形的底邊部。
在第一接觸構件2中,第一金屬與第二金屬的邊界為平面。也就是說,在第一接觸構件2中的皮膚側部21與空氣側部22的邊界為平面。藉由如此設定,在第一接觸構件2的製造中,第一金屬與第二金屬間的黏合變得容易。同樣地在第二接觸構件3中,第三金屬與第四金屬的邊界為平面。也就是說,在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皮膚側部31與空氣側部32的邊界為平面。藉由如此設定,在第二接觸構件3的製造中,第三金屬與第四金屬間的黏合變得容易。
第一接觸構件2中的皮膚側部21與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皮膚側部31的高度h1例如為0.5055mm。第一接觸構件 2中的空氣側部22與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空氣側部32的高度h2例如為0.5mm。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邊界之平面部分的圓之直徑D1例如為1.62mm。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中的端部之圓的直徑D2例如為1.8mm。
圖1及圖2所示的健康器具1係使用醫療用黏著帶而黏貼於人的皮膚。圖3係顯示將健康器具1中的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安裝於醫療用黏著帶4的狀態之側視圖(對應圖1)。圖4係顯示將健康器具1中的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安裝於醫療用黏著帶4的狀態之上視圖(對應圖2)。如圖3及圖4所示,醫療用黏著帶4係形成直徑D3為10mm的圓形狀。
如圖4所示,由於要使黏著面4a靠近皮膚側,以第一接觸構件2的空氣側部22中的端部之圓形部分靠近醫療用黏著帶4的黏著面4a之中心的方式將第一接觸構件2安裝於醫療用黏著帶4。同樣地,以第二接觸構件3的空氣側部32中的端部之圓形部分靠近醫療用黏著帶4的黏著面4a之中心的方式將第二接觸構件3安裝於醫療用黏著帶4。例如可以使用3M公司製的皮膚黏貼用聚乙烯膜(polyethylene film)基材黏著帶# 9865A(帶厚0.11mm、接著力2.1N/cm)來作為醫療用黏著帶4。
接下來,對藉由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1來促進身體中的接觸部位附近之血液流動的機制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健康器具1之構成係適宜參照圖1及圖2。
近年來,藉由使用離子化傾向不同之兩種金屬而對身體賦予微弱電流來緩和身體疼痛的嘗試有在進行。圖5係說明藉由兩種金屬之離子化傾向的差而產生的賈法尼電流之示意圖。如圖5所示,將離子化傾向相對較大的金屬M1與離子化傾向相對較小的金屬M2浸於食鹽水等的通電之溶液。接下來,若將離子化傾向相對較大的金屬M1與離子化傾向相對較小的金屬M2以引線(lead wire)等導電體連接,則離子化傾向相對較大的金屬M1成為陽離子而在溶液中溶解且釋放出電子。
從離子化傾向相對較大的金屬M1所釋放出的電子係傳遞於導電體而往離子化傾向相對較小的金屬M2移動。藉由此時的電子的流動而產生流過導電體(電阻R)的電流I(賈法尼電流)。金屬M1與金屬M2間之離子化傾向的差越大,移動的電子數越多,故金屬M1與金屬M2的電位差變大。亦即,流過電阻R的電流I變大。
作為藉由使用離子化傾向不同的兩種金屬而產生之微弱電流來緩和身體疼痛的重要的要因而言,能夠舉出因該 微弱電流而促進產生身體疼痛之患部的血液流動。亦即,可以認為以該微弱電流來促進患部的血液流動,藉此患部的筋肉緊張得到緩解,疼痛變得和緩。
圖6及圖7係說明藉由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1更促進血液流動的機制之示意圖。如上所述,在第一接觸構件2中皮膚側部21為第一金屬且空氣側部22為第二金屬,在第二接觸構件3中皮膚側部31為第三金屬且空氣側部32為第四金屬。在此處,設成第一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第二金屬及第三金屬更大,且設成第四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第三金屬更大。
如圖6所示般,在人的皮膚S1上的預定部位P1係接觸有第一接觸構件2的皮膚側部21,在人的皮膚S1上的異於預定部位P1的部位P2係接觸有第二接觸構件3的皮膚側部31。亦即,在預定部位P1係接觸有皮膚側部21的第一金屬,在異於預定部位P1之部位P2係接觸有皮膚側部31的第三金屬。
人的皮膚S1係導電體。又,在預定部位P1與皮膚側部21之第一金屬的接觸面、以及在異於預定部位P1之部位P2與皮膚側部31之第三金屬間的接觸面係存在作為溶液的汗。如上所述,由於第一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第三金屬更大,故皮膚側部21之第一金屬釋放出電子,藉此微弱 電流C1(以虛線箭頭表示)從皮膚側部31向皮膚側部21流動。
又,如圖7所示般,在第一接觸構件2中,由於皮膚側部21之第一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起空氣側部22的第二金屬更大,故皮膚側部21的第一金屬釋放出電子,藉此微弱電流C2(以虛線箭頭表示)從空氣側部22向皮膚側部21流動。同樣地,在第二接觸構件3中,由於空氣側部32之第四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皮膚側部31之第三金屬更大,故空氣側部32之第四金屬釋放出電子,藉此微弱電流C3(以虛線箭頭表示)從皮膚側部31向空氣側部32流動。
藉由精心研究,本發明者發現在藉由上述之健康器具1使不同三方向的微弱電流C1、C2、C3產生的情形下,相對於僅產生任一方向的微弱電流的情形能夠在身體中使血液流動量大幅地增加。這是推測為藉由不同三方向的微弱電流引起的加乘效果能夠更有效地促進身體中的血液流動的緣故。
接下來,對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1中的促進身體之血液流動功效之評價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健康器具1之構成係適宜參照圖1及圖2。
在本評價中,在第一接觸構件2中將皮膚側部21之第 一金屬設成高純度的鋁(鋁的含有率為99.5%以上),將空氣側部22之第二金屬設成高純度的銅(銅的含有率為99.9%以上)。又,在第二接觸構件3中將皮膚側部31之第三金屬設成高純度的銅(銅的含有率為99.9%以上),將空氣側部32之第四金屬設成高純度的鋁(鋁的含有率為99.5%以上)。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的各種尺寸係參照圖1及圖2且如同上述。
圖8係說明在本評價中黏貼健康器具1之第一接觸構件2及第二接觸構件3的部位之示意圖。如圖8所示般,在本評價中對受驗者將健康器具1之第一接觸構件2黏貼於頸部經穴部之被稱為「風地」的穴位T1,將健康器具1之第二接觸構件3黏貼於頸部經穴部之被稱為「天柱」的穴位T2。「風地」及「天柱」係作為所謂的「對肩膀僵硬有效的穴位」而廣為人知。
又,在身體中的血液流動量之測定部位係設成在身體中產生肩膀僵硬症狀的斜方肌之中,位在穴位T1與穴位T2之間的部位T3。肩膀僵硬症狀的發病係被指出可能與斜方肌之血液流動的循環障礙有關,且被認為可藉由促進斜方肌的血液流動來改善肩膀僵硬。
在本評價中,於部位T3之血液流動量的測定係以Dynasense公司製造的可攜式近紅外線組織氧監測裝置 「PocketNIRS(口袋紅外線光譜)」進行了測定。上述裝置係使用近紅外線光譜法(NIRS;Near Infra-Red Spectrum)的原理而對血液流動量進行測定的裝置。測定係使用上述裝置中的三個不同光源而進行。又,在上述裝置中,將測定率設定成20Hz以進行資料取得。
關於本評價的順序,首先受驗者如上述般在穴位T1黏貼健康器具1的第一接觸構件2,在穴位T2黏貼健康器具1的第二接觸構件3。接下來,藉由可攜式近紅外線組織氧監測裝置開始部位T3之血液流動量的測定。測定血液流動量的期間係依序構成為靜息期間、運動負荷期間以及經過觀察期間。在靜息期間及經過觀察期間中,受驗者以坐在椅子上睜著雙眼且雙手置於膝上的狀態靜息。在運動負荷期間中,受驗者以坐在椅子上的狀態左右手分別拿著1kg的啞鈴(dumbbell),以兩腕與地面呈水平的方式舉起,以該狀態維持60秒。靜息期間設為540秒,運動負荷期間設為60秒,經過觀察期間設為540秒。
在本評價中,比較了在穿戴健康器具1的情形下(實施例)與沒穿戴的情形下(比較例)之部位T3的血液流動量的變化。圖9係顯示本評價中的血液流動量之變化的測定結果的線圖。本線圖係針對已藉由可攜式近紅外線組織氧監測裝置取得的資料來算出每5秒的平均值,且將這些平均值繪製成線圖。
在圖9的線圖中,橫軸表示測量時間(單位:sec),縱軸表示血液流動量(Blood Flow)(單位:a.u.)。又,在橫軸的測量時間中,在數字前面加上『pre』的部分代表靜息期間中的經過時間,在數字前面加上『stim』的部分代表運動負荷期間中的經過時間,在數字前面加上『post』的部分代表經過觀察期間中的經過時間。
在圖9的線圖中,粗體虛線(STIM CH1_oxy)表示在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氧合血紅素(oxyhemoglobin)之血液流動量,粗體單點鏈線(STIM CH1_deoxy)表示在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脫氧合血紅素(deoxyhemoglobin)之血液流動量。又,粗體實線(STIM CH1_total)表示在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合計血液流動量(氧合血紅素之血液流動量與脫氧合血紅素之血液流動量的合計)。
另一方面,細虛線(Control CH1_oxy)表示在沒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氧合血紅素之血液流動量,細單點鏈線(Control CH1_deoxy)表示在沒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脫氧合血紅素之血液流動量。又,細實線(Control CH1_total)表示在沒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合計血液流動量(氧合血紅素之血液流動量與脫氧合血紅素之血液流動量的合計)。
如圖9所示般,可以了解到在運動負荷期間後立刻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合計血液流動量相對於在沒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合計血液流動量是增加的。也就是說,在穿戴著健康器具1而給予運動負荷的情形下,可說是相對於僅給予運動負荷的情形更促進了血液流動。
又,在經過觀察期間中,在沒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合計血液流動量雖大致回到在靜息期間中的值,然而在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的合計血液流動量就算過了經過觀察期間,也還維持在比靜息期間中的值更高的值。也就是說,在穿戴著健康器具1而給予運動負荷的情形下,促進血液流動的期間可說是相對於僅給予運動負荷的情形持續得更長。
另外,在穿戴健康器具1之情形下,促進血液流動的期間為24小時到48小時。根據此結果,若考慮到金屬表面的劣化等因素,可認為將健康器具1的穿戴期間設成一天(24小時)左右較佳。亦即,可認為以下使用方法為較佳:健康器具1穿戴一天後就與新的健康器具1交換。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1中,使第一接觸構件2接觸人的皮膚上的預定部位且使第二接觸構件3接觸人的皮膚上的異於預定部位之部位而使三個不同方向的微弱電流產生。藉由這些微弱電流的加乘效果,能夠更 有效地促進血液流動。也就是說,若將上述預定部位當成產生身體疼痛的患部,則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患部的血液流動。藉此,能夠更有效地緩和患部的疼痛。
[實施形態2]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進行說明。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健康器具101的構成之一例的側視圖。如圖10所示般,健康器具101係具備第一接觸構件102與第二接觸構件103。第一接觸構件102及第二接觸構件103係形成為針形,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針形的尖銳部位於皮膚側。亦即,第一接觸構件102及第二接觸構件103與針灸治療中施術者(針灸師)使用的針為相同的形狀。
第一接觸構件102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的預定部位之構件。第一接觸構件102係由第一金屬及第二金屬所形成,該第二金屬係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一金屬。第一接觸構件102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第一金屬位於皮膚側的皮膚側部121且第二金屬位於皮膚側之相反側的空氣側部122。空氣側部122係被施術者的一隻手所保持。
第二接觸構件103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的異於預定部位之部位的構件。第二接觸構件103係由第三金屬及第四金屬所形成。第三金屬係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一金屬。第 四金屬係離子化傾向異於第三金屬。第二接觸構件103係以如下方式構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第三金屬位於皮膚側之皮膚側部131且第四金屬位於皮膚側之相反側的空氣側部132。空氣側部132係被施術者的另一隻手所保持。
接下來,對藉由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101更促進血液流動的機制進行說明。
圖11及圖12係說明藉由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101更促進血液流動的機制之示意圖。如上所述,在第一接觸構件102中皮膚側部121為第一金屬且空氣側部122為第二金屬,在第二接觸構件103中皮膚側部131為第三金屬且空氣側部132為第四金屬。在此處,設成第一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第二金屬及第三金屬更大,且設成第四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第三金屬更大。
如圖11所示般,在人的皮膚S2上的預定部位P3係接觸有第一接觸構件102的皮膚側部121,在人的皮膚S2上的異於預定部位P3的部位P4係接觸有第二接觸構件103的皮膚側部131。亦即,在預定部位P3係接觸有皮膚側部121的第一金屬,在異於預定部位P3之部位P4係接觸有皮膚側部131的第三金屬。
又,第一接觸構件102之空氣側部122係被施術者的一隻手S3所保持,第二接觸構件103之空氣側部132係被施術者的另一隻手S4所保持。亦即,於施術者的一隻手S3係接觸有空氣側部122之第二金屬,於施術者的另一隻手S4係接觸有空氣側部132之第四金屬。
人的皮膚S2係導電體。在預定部位P3與皮膚側部121之第一金屬間的接觸面、以及在異於預定部位P3之部位P4與皮膚側部131之第三金屬間的接觸面係存在作為溶液的汗。如上所述,由於第一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第三金屬更大,故皮膚側部121之第一金屬釋放出電子,藉此微弱電流C4(以虛線箭頭表示)從皮膚側部131向皮膚側部121流動。
又,在施術者之一隻手S3與空氣側部122之第二金屬間的接觸面、以及在施術者之另一隻手S4與空氣側部132之第四金屬間的接觸面係存在有作為溶液的汗。如圖12所示般,在第一接觸構件102中,由於皮膚側部121之第一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空氣側部122之第二金屬更大,故皮膚側部121之第一金屬釋放出電子,藉此微弱電流C5(以虛線箭頭表示)從空氣側部122向皮膚側部121流動。同樣地,在第二接觸構件103中,由於空氣側部132之第四金屬的離子化傾向比皮膚側部131之第三金屬更大,故空氣側部132之第四金屬釋放出電子,藉此微弱電流C6(以虛 線箭頭表示)從皮膚側部131向空氣側部132流動。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101中,與實施形態1之健康器具1同樣地使第一接觸構件102接觸人的皮膚上的預定部位且使第二接觸構件103接觸人的皮膚上的異於預定部位之部位而使三個不同方向的微弱電流產生。藉由這些微弱電流的加乘效果,能夠更有效地促進血液流動。也就是說,若將上述預定部位當成產生身體疼痛的患部,則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患部的血液流動。藉此,能夠更有效地緩和患部的疼痛。
另外,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趣旨的範圍下可以進行適宜變更。
(產業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健康器具例如可以作為緩和身體疼痛的健康器具利用。
本申請案以已於2018年6月6日申請的日本申請案特願2018-108809為基礎主張優先權,將其揭示內容全部引用於此。
1‧‧‧健康器具
2‧‧‧第一接觸構件
3‧‧‧第二接觸構件
21、31‧‧‧皮膚側部
22、32‧‧‧空氣側部
D1、D2‧‧‧直徑
h1、h2‧‧‧高度

Claims (5)

  1. 一種健康器具,係具備:第一接觸構件,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之預定部位的構件,且由第一金屬及離子化傾向異於前述第一金屬之第二金屬所形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以前述第一金屬位於皮膚側且前述第二金屬位於前述皮膚側之相反側的方式所構成;以及第二接觸構件,係用以接觸人的皮膚上的異於前述預定部位之部位的構件,且由離子化傾向異於前述第一金屬之第三金屬及離子化傾向異於前述第三金屬之第四金屬所形成,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以前述第三金屬位於皮膚側且前述第四金屬位於前述皮膚側之相反側的方式所構成。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健康器具,其中前述第一接觸構件及前述第二接觸構件係形成為鐘形,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前述鐘形的頂部係位於皮膚側。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健康器具,其中在前述第一接觸構件中前述第一金屬與前述第二金屬之邊界為平面,在前述第二接觸構件中前述第三金屬與前述第四金屬之邊界為平面。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健康器具,其中前述第一接觸構件及前述第二接觸構件係形成為針形,在接觸人的皮膚之狀態下,前述針形的尖銳部係位於皮膚側。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健康器具,其中前述第一金屬與前述第四金屬係含有鋁,前述第二金屬與前述第三金屬係含有銅。
TW107128020A 2018-06-06 2018-08-10 健康器具 TWI701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8809 2018-06-06
JP2018108809A JP6898656B2 (ja) 2018-06-06 2018-06-06 健康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0262A TW202000262A (zh) 2020-01-01
TWI701059B true TWI701059B (zh) 2020-08-11

Family

ID=6877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8020A TWI701059B (zh) 2018-06-06 2018-08-10 健康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98656B2 (zh)
DE (1) DE112018007694T5 (zh)
TW (1) TWI701059B (zh)
WO (1) WO20192349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4353B2 (ja) * 2020-07-06 2024-03-06 ミラパ合同会社 健康増進シー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0005B2 (ja) * 1995-01-18 2005-06-15 株式会社セリストン研究所 骨盤調整用微電流治療具
CN201188871Y (zh) * 2008-05-12 2009-02-04 许延辉 磁疗保健衬衣
JP3153979U (ja) * 2009-07-15 2009-09-24 有限会社徳善 健康用部材
CN102316928A (zh) * 2008-04-07 2012-01-11 株式会社汉志 应用金属离子化倾向的磁铁补泻器具
JP2017176259A (ja) * 2016-03-28 2017-10-05 株式会社ヘルスサイエンス 健康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494Y2 (ja) * 1980-12-15 1983-01-26 和光電研株式会社 治療具
JPS58188034U (ja) * 1982-06-10 1983-12-14 杉山 紀行
JPS62277970A (ja) * 1986-05-28 1987-12-02 高木 健年 針灸治療器具セツト
JPH0330780A (ja) * 1989-06-29 1991-02-08 Ryoichi Wako 健康器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8138Y2 (ja) * 1990-03-02 1994-08-03 剛志 松尾 人体のつぼや痛みのある部位などに皮接して使用する皮接治療具
JPH09215756A (ja) * 1996-02-14 1997-08-19 Masayuki Matsuda イオン湿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37437A (ja) * 1998-07-21 2000-02-08 Bio Health:Kk 微弱電流式指圧器具
JP2003310767A (ja) * 2002-04-19 2003-11-05 Kawada Shoji Kk 貼着可能な健康パッド
JP4488851B2 (ja) * 2004-09-17 2010-06-23 益充 須田 皮膚添着用癒し具
KR100737306B1 (ko) * 2006-03-20 2007-07-09 김경원 금속 이온밴드
JP3157600U (ja) * 2009-11-20 2010-02-25 株式会社イーネットジャパン 金属イオンシ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0005B2 (ja) * 1995-01-18 2005-06-15 株式会社セリストン研究所 骨盤調整用微電流治療具
CN102316928A (zh) * 2008-04-07 2012-01-11 株式会社汉志 应用金属离子化倾向的磁铁补泻器具
CN201188871Y (zh) * 2008-05-12 2009-02-04 许延辉 磁疗保健衬衣
JP3153979U (ja) * 2009-07-15 2009-09-24 有限会社徳善 健康用部材
JP2017176259A (ja) * 2016-03-28 2017-10-05 株式会社ヘルスサイエンス 健康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8656B2 (ja) 2021-07-07
DE112018007694T5 (de) 2021-02-18
JP2019208955A (ja) 2019-12-12
WO2019234944A1 (ja) 2019-12-12
TW202000262A (zh)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80140B2 (ja) 治療器具
Barwood et al. The effects of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exercise performance, pacing and perception in temperate and hot environments
Krogh et al. A comparison between voluntary and electrically induced muscular work in man
TWI701059B (zh) 健康器具
Kucio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lower limbs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n exerci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ipton et al. Permanence of the habituation of the initial responses to cold-water immersion in humans
WO2018151107A1 (ja) 生体の神経活動及び/又は血液循環活動を促進する生体活性化方法
Trofa et al. The evidence for common nonsurgical modalities in sports medicine, part 2: cupping and blood flow restriction
Kim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he smart healthcare glove system for elderly persons with hypertension
Hattiwale et al. Recovery heart rate response in sedentary and physically active young healthy adults of Bijapur, Karnataka, India
JP2021073067A (ja) 健康器具
Chung et al. The efficacy of respiratory regulation on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ppraised b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JP5969436B2 (ja) 除電磁気健康パッド
JP4186025B2 (ja) 血圧関与経穴刺激用の掌外子、及びこれに掌内子を組み合わせてなる血圧関与経穴刺激装置
TWM527706U (zh) 含鍺保健罩體
JP2007006915A (ja) サポータ付治療具
JP6052837B2 (ja) 除電磁気健康パッド
TWM312331U (en) Transdermal electronic nerve stimulator and probe set thereof
Crowe et al. Pushing out the limi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aggressive use of an alternative to voluntary exercise
JP3185299U (ja) 体内微弱電流を調整する健康器具
TWI786958B (zh) 用於多汗症的離子導入裝置
JP3179288U (ja) 指圧用ロッド
KR100837064B1 (ko) 이종(異種) 금속이 생체 전해질을 이용한 겔화체 졸음방지밴드
KR20120000845U (ko) 미세전류를 이용한 마스크
Chun et al. Observations of the current change on acupuncture spots at the meal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