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7934B - 微量樣品台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量樣品台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7934B TWI697934B TW105112149A TW105112149A TWI697934B TW I697934 B TWI697934 B TW I697934B TW 105112149 A TW105112149 A TW 105112149A TW 105112149 A TW105112149 A TW 105112149A TW I697934 B TWI697934 B TW I6979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
- sample
- silicon material
- alignment
- sta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210 silicon-base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4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312 dry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39 wet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20 biologic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0—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the object or the material; Means for adjusting diaphragms or lenses associated with the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for multiple samples, e.g. microtitration plat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17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with a modulation of one or mor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 dur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electro-reflectanc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1/6456—Spatial resolved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Imag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021/1765—Method using an image detector and processing of image signal
- G01N2021/177—Detector of the video camera typ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0—Positioning, supporting, modifying or maintaining the physical state of objects being observed or treated
- H01J2237/2007—Hold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0—Positioning, supporting, modifying or maintaining the physical state of objects being observed or treated
- H01J2237/202—Movement
- H01J2237/20292—Means for position and/or orientation 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微量樣品的安裝的自動化為可能的微量 樣品台。
微量樣品台(1),係具備基底部 (10)、設於基底部(10)上並固定微量樣品的樣品固定部(20)、及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40)。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微量樣品台及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
要分析半導體元件、磁裝置或生物材料等,係將從此等元件、材料所分離的微量樣品固著於微量樣品台而進行。固著於微量樣品台的微量樣品,係藉透射型顯微鏡(TEM)、掃描型顯微鏡(SEM)等而分析形狀、構造等,或藉X射線譜儀等而分析組成。
歷來的微量樣品台,係例如具有在半圓形的金屬製基底的上表面設置薄壁的微量樣品固定部的構造。微量樣品,係固著於微量樣品固定部的上表面或側面。在專利文獻1,係已揭露在樣品分析之前固定微量樣品的微量樣品台。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公開2005-345347
號公報
在記載於專利文獻1的微量樣品台,係無法自動地將微量樣品安裝於微量樣品固定部的既定的位置。
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係具備:基底部;設於前述基底部上,並固定微量樣品的樣品固定部;以及對準用標示部。
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係藉蝕刻矽素材,而形成具有基底部、固定微量樣品的樣品固定部、及對準用標示部的微量樣品台。
依本發明時,變得可藉攝像裝置檢測出對準用標示部,而自動地將微量樣品安裝於微量樣品固定部的既定的位置。
1、1A、1B‧‧‧微量樣品台
10‧‧‧基底部
20‧‧‧中間台部
30‧‧‧樣品固定部
40、40A~40D‧‧‧對準用標示部
50‧‧‧矽素材
53‧‧‧突起部
57‧‧‧凹部(溝)
6‧‧‧光阻圖案
[圖1]針對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的實施形態1進行繪示的外觀透視圖。
[圖2]供於說明圖1的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用的圖,(a)係最初的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a)係圖2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4](a)係圖3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5](a)係圖4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6](a)係圖5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7](a)係圖6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8](a)係圖7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9](a)係圖8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0](a)係圖9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1](a)係圖10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2](a)係圖11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3](a)係圖12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
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4](a)係圖13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5](a)係圖14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6](a)係圖15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7](a)係圖16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8](a)係圖17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19](a)係圖18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20](a)係圖19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俯視圖。
[圖21]針對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的實施形態2進行繪示的外觀透視圖。
[圖22](a)係供於說明圖21的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用的圖,(a)係最初的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23](a)係示出圖22的下個程序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24](a)係圖23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25](a)係圖24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26](a)係圖25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27](a)係圖26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28](a)係圖27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29](a)係圖28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0](a)係圖29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1](a)係圖30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2](a)係圖31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3](a)係圖32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4](a)係圖33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5](a)係圖34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b)係(a)的底視圖。
[圖36]針對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的實施形態3進行繪示的外觀透視圖。
[圖37](a)、(b),分別係示出對準用標示部的變化例的從上方的平面圖。
[微量樣品台的構造]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1的實施形態1,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圖1,係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1的實施形態1的外觀透視圖。
微量樣品台1,係具有基底部10、3個中間台部20、3個樣品固定部30、及3個對準用標示部40。基底部10、3個中間台部20、3個樣品固定部30、3個對準用標示部40,係由矽而一體形成。
基底部10,係例如具有長邊方向的長度為1mm程度的長方體形狀。可使基底部10的形狀為半圓狀、扇形等。3個中間台部20,係沿著基底部10的長邊方向而排列。各中間台部20,係具有長方體形狀。中間台部20的厚度,係比基底部10的厚度小,各中間台部20,係配置於基底部10的厚度方向的大致中央。3個中間台部20,係形成為長度、厚度、高度大致相同。其中,3個中間台部20,係亦可作成長度、厚度、高度的1者或全部不同的構造。
在各中間台部20的上表面,係設有樣品固定部30。各樣品固定部30,係具有長方體形狀。樣品固定部30的長度及厚度,係比中間台部20的長度及厚度小,各樣品固定部30,係配置於中間台部20的厚度方向的大致中央。樣品固定部30的厚度,係例如5μm程度。3個樣品固定部30,係形成為長度、厚度、高度大致相同。其中,3個樣品固定部30,係亦可作成長度、厚度、高度的1者或全部不同的構造。
在各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係設有對準用標示部40。對準用標示部40係形成為從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而突出的突起。作為對準用標示部40的突起,係具有圓柱狀。突起的直徑,係比樣品固定部30的厚度小。突起,係分別配置為靠從樣品固定部30的中央部偏離的長邊方向的端部側。此外,各突起,係亦配置為於厚度方向靠從樣品固定部30的中央部偏離的側面部側。突起的形狀,係亦可作成角柱狀。中間台部20及樣品固定部30係非限於3個,可採取2個或4個以上。此外,中間台部20及樣品固定部30,係亦可採取1個。
微量樣品M,係固定於各樣品固定部30的延伸於長邊方向的側面32或延伸於厚度方向的側面33。固定於樣品固定部30的微量樣品,係藉TEM、SEM或X線譜儀等的分析裝置而分析。
如此,在微量樣品台1,係形成有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40。對準用標示部40,係以與樣品固定部30相
同的材料而形成。其中,對準用標示部40,係形成為從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突出的突起。為此,可藉不圖示的相機等而從樣品固定部30的上方將對準用標示部40攝像,藉邊緣抽出處理而辨識對準用標示部40的輪廓。辨識出對準用標示部40的輪廓時,可藉演算算出微量樣品的安裝位置。並且,雖未圖示,惟可藉探測器等的保持具而移送微量樣品,安裝於樣品固定部30的既定的位置。藉此,微量樣品的往微量樣品台1的安裝的自動化成為可能。藉將微量樣品的往微量樣品台1的安裝自動化,使得可將微量樣品的分析作業自動化,可謀求作業的效率化。
[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
參照圖2~圖20,而說明在圖1所圖示的微量樣品台1的製造方法。
首先,準備長度、厚度及高度的各者比微量樣品台1大的矽素材50。
並且,如於圖2(a)、(b)所示,利用光刻技術,而形成光阻圖案61。圖2(a)係矽素材50的剖面圖,圖2(b),係圖2(a)的底視圖。另外,光刻技術,係如從歷來已知悉,以光阻進行附膜,利用遮罩進行曝光,進行顯影,從而形成對應於遮罩形狀的光阻的圖案的技術。
光阻圖案61,係具有在外周部61a的中央形成使矽素材50的下表面曝露的矩形的開口部61b,且矩形的中央部61c在開口部61b的中央從外周部61a分離而形成的
圖案。中央部61c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作成與微量樣品台1的基底部1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
圖3(a)係圖2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50的剖面圖,圖3(b)係圖3(a)的底視圖。
藉乾式刻蝕,將從光阻圖案61的開口部61b曝露的矽素材50蝕刻,而在矽素材50形成框狀的溝部51。
圖4(a)係圖3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50的剖面圖,圖4(b)係圖4(a)的底視圖。
藉洗淨,將形成於矽素材50的下表面的光阻圖案61除去。
圖5(a)係圖4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50的剖面圖,圖5(b)係圖5(a)的俯視圖。
將矽素材50氧化,而在矽素材50的全表面形成遮蓋用絕緣膜62。亦即,遮蓋用絕緣膜62,係由氧化矽而形成。
圖6(a)係圖5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50的剖面圖,圖6(b)係圖6(a)的俯視圖。
在矽素材50的全表面所形成的遮蓋用絕緣膜62之中,將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所形成的上部62a(圖5(a)參照)除去,使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曝露。遮蓋用絕緣膜62的上部62a的除去,係例如藉乾式刻蝕而進行。遮蓋用絕緣膜62的上部62a的除去,係亦可採取藉濕式蝕刻而進行。
圖7(a)係圖6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50的
剖面圖,圖7(b)係圖7(a)的俯視圖。
在所曝露的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利用光刻技術,而形成光阻圖案63。光阻圖案63,係具有矩形圖案63a、在矩形圖案63a的大致中央直線狀地排列的3個矩形開口63b、及形成於各矩形開口63b內的1個圓形圖案63c。矩形開口63b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作成與樣品固定部3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圓形圖案63c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作成與對準用標示部4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
圖8(a)係圖7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8(b)係圖8(a)的俯視圖。
使光阻圖案63作為遮罩,將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藉乾式蝕刻等而除去。除去的深度,係採取與對準用標示部40的高度相同。如在以下的程序所示,在圓形圖案63c的下部所形成的矽素材50的突起部53,係形成為微量樣品台1的對準用標示部40。
圖9(a)係圖8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9(b)係圖9(a)的俯視圖。
在形成光阻圖案63的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整體,形成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係由矽氧化膜而形成,例如藉濺鍍而形成。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係具有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上的矩形圖案63a上的部分64a、3個圓形圖案63c上的部分64c、3個矩形開口63b內的矩形狀的部分64b、及矩形圖案63a的外周的部
分64d。如上所述,光阻圖案63的矩形開口63b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與樣品固定部3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因此,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各矩形形狀的部分64b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成為與樣品固定部3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
圖10(a)係圖9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0(b)係圖10(a)的俯視圖。
藉剝離,與光阻圖案63一起將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部分64a、64c,從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除去。藉此,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之中,位於矩形圖案63a的下方的一部分52a、及位於圓形圖案63c的下方的一部分53a曝露。其中,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部分64b、64d,係殘留於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上。
圖11(a)係圖10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1(b)係圖11(a)的俯視圖。
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整面,藉濺鍍等,形成鋁等的金屬膜65。藉此,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上所形成的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部分64b、64d及從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所曝露的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53a由金屬膜65所覆蓋。
圖12(a)係圖11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2(b)係圖12(a)的俯視圖。
在金屬膜65上,利用光刻技術,而形成3個光阻圖案66。各光阻圖案66,係形成於覆蓋矽素材50的上表面
52的一部分53a及其周圍的位置及大小。
圖13(a)係圖12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3(b)係圖13(a)的俯視圖。
使3個光阻圖案66作為遮罩,蝕刻金屬膜65。藉此,金屬膜65,係僅光阻圖案66下部的一部分65a殘留,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曝露。其中,對應於3個金屬膜65的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3a及其周圍,係由金屬膜65及光阻圖案66所覆蓋。
圖14(a)係圖13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4(b)係圖14(a)的俯視圖。
除去3個光阻圖案66。
圖15(a)係圖14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5(b)係圖15(a)的俯視圖。
在形成金屬膜65的一部分65a的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上,利用光刻技術而形成光阻圖案67。
光阻圖案67,係具有矩形的外周圖案67a、形成於外周圖案67a的大致中央的開口部67b、及形成於開口部67b內的3個內側圖案67c。各內側圖案67c,係覆蓋金屬膜65的一部分65a、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矩形狀的部分64b、及其周圍而形成。各內側圖案67c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作成與微量樣品台1的中間台部2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
圖16(a)係圖15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6(b)係圖16(a)的俯視圖。
使光阻圖案67作為遮罩,將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藉乾式蝕刻等而除去,在矽素材50形成框狀的溝54。溝54的深度,係作成比樣品固定部30的高度高。其中,溝54的深度,係作成以不會到達溝部51的方式,在溝54與溝部51之間形成溝間部分56。
圖17(a)係圖16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7(b)係圖17(a)的俯視圖。
將光阻圖案67除去,使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外周的部分64d及金屬膜65的一部分65a曝露。
圖18(a)係圖17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8(b)係圖18(a)的俯視圖。
使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外周的部分64d、金屬膜65的一部分65a及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矩形狀的部分64b的部分作為遮罩,而將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藉乾式刻蝕而除去,在溝54的內方,形成內側溝55。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各矩形形狀的部分64b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與樣品固定部3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為此,在矽素材50的內側溝55的內側,形成3個樣品固定部30。此外,藉乾式刻蝕,矽素材50的溝54與溝部51之間的溝間部分56亦於厚度方向除去,在溝54與溝部51之間,係僅殘留遮蓋用絕緣膜62。內側溝55的深度,係作成與樣品固定部30的高度相同。另外,於此狀態下,矽素材50的突起部53的上表面,係由金屬膜65的一部分65a而覆蓋,矽素材50的突起部53,係將矽
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藉乾式刻蝕而除去時,不會被蝕刻。
圖19(a)係圖18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19(b)係圖19(a)的俯視圖。
藉蝕刻,將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上所形成的金屬膜65的一部分65a蝕刻。藉此,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3a,係曝露外部。
圖20(a)係圖19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20(b)係圖20(a)的底視圖。
藉濕式蝕刻,將在矽素材50的表面所形成的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及遮蓋用絕緣膜62除去。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及遮蓋用絕緣膜62係由矽氧化膜而形成,故藉矽氧化膜的濕式蝕刻處理,除去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部分64c、64d及遮蓋用絕緣膜62的全部。除去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部分64c、64d,使得在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作為對準用標示部40突出而形成突起部53。此外,除去遮蓋用絕緣膜62,使得矽素材50的中央區域從周圍部分分離,形成在圖1所圖示的微量樣品台1。
依上述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時,發揮下述的效果。
(1)微量樣品台1,係具備基底部10、固定微量樣品的樣品固定部30、及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40。為此,可藉相機等的攝像裝置而讀取對準用標示部40,藉演算而檢測出樣品固定部30的位置,將微量樣品定位於樣品
固定部30的既定位置。藉此,微量樣品的往微量樣品台1的安裝的自動化成為可能,可謀求作業的效率化。
(2)微量樣品台1,係具有基底部10、樣品固定部30、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40由相同材料而一體形成的構造。為此,可藉蝕刻等而迅速形成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40,微量樣品台1的製作變有效率。
(3)於上述(2)方面,使材料為矽時,可精度佳地形成。
(4)成為在基底部10上設置複數個樣品固定部30,並將對準用標示部40在複數個樣品固定部30各設置1個的構成。為此,可將各微量樣品安裝於對準用標示部40的附近,位置對準變容易。此外,隨此,可提升位置對準的精度。
(5)對準用標示部40,係設於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故藉相機等的攝影變容易。另外,將對準用標示部40配置於靠在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的從中央部偏離的側面部側,故將微量樣品固定於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的情況下,對準用標示部40仍不會成為固定微量樣品時的障礙物。
(6)將對準用標示部40形成為從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突出的突起部63。為此,即使微量樣品台1整體由相同的材料而形成,仍可將對準用標示部40進行攝像,藉邊緣抽出處理而辨識對準用標示部40的輪廓。
[微量樣品台的構造]
針對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的實施形態2,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圖21,係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1A的實施形態2的外觀透視圖。
實施形態2的微量樣品台1A,係在對準用標示部40A形成為凹部57(圖35參照)方面,與實施形態1不同。實施形態2的微量樣品台1A,係上述以外全部與實施形態1相同,於對應的構材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實施形態2的對準用標示部40A,係在各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各形成1個。對準用標示部40A,係圓形的凹部57(圖34(a)參照)。對準用標示部40A的平面形狀及位置,係可與實施形態1的對準用標示部40相同,亦可與不同。作為對準用標示部40A的凹部57的深度,係只要可將對準用標示部40進行攝像,並進行邊緣抽出處理,則無特別成為條件的事項。
[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
參照圖22~圖36,而說明在圖21所圖示的微量樣品台1的製造方法。
微量樣品台1A的製造方法,示於圖22~圖30的程
序,係與示於實施形態1的微量樣品台1的製造方法的圖2~圖10的程序相同。
因此,有關示於圖22~圖30的程序的說明係省略。
在示於圖30的狀態下,在矽素材50的下方側,係形成框狀的溝部51,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形成有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係具有外周的部分64d、及矩形狀的部分64b,從外周的部分64d與矩形狀的部分64c之間,係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53a曝露。
圖31(a)係圖30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31(b)係圖31(a)的底視圖。
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從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曝露的狀態下,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上,利用光刻技術而形成光阻圖案71。
光阻圖案71,係具有矩形的外周圖案71a、形成於外周圖案71a的大致中央的開口部71b、及形成於開口部71b內的3個內側圖案71c。內側圖案71c,係覆蓋示於圖30的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3個部分64b、及其周圍而形成。各內側圖案71c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作成與微量樣品台1的中間台部2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
圖32(a)係圖31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32(b)係圖32(a)的底視圖。
使光阻圖案71作為遮罩,將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藉乾式蝕刻等而除去,在矽素材50形成框
狀的溝54。溝54的深度,係作成比樣品固定部30的高度高。其中,溝54的深度,係作成以不會到達溝部51的方式,在溝54與溝部51之間形成溝間部分56。
圖33(a)係圖32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33(b)係圖33(a)的底視圖。
將在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上所形成的光阻圖案71除去。將光阻圖案71除去,使得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3a曝露。
圖34(a)係圖33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34(b)係圖34(a)的底視圖。
使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外周的部分64d及矩形狀的部分64b作為遮罩,而將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53a藉乾式刻蝕而除去。將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2a乾式刻蝕,從而在溝54的內方形成內側溝55。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各矩形形狀的部分64b的平面形狀及尺寸,係與樣品固定部30的平面形狀及尺寸相同。為此,在矽素材50的內側溝55的內側,形成3個樣品固定部30。此外,將矽素材50的上表面52的一部分53a乾式刻蝕,從而在矽素材50形成凹部57。凹部57,係成為對準用標示部40A。此外,藉乾式刻蝕,矽素材50的溝54與溝部51之間的溝間部分56亦於厚度方向除去,在溝54與溝部51之間,係僅殘留遮蓋用絕緣膜62。內側溝55的深度,係作成與樣品固定部30的高度相同。
圖35(a)係圖34的下個程序中的矽素材的剖面圖,圖35(b)係圖35(a)的底視圖。
藉濕式蝕刻,將在矽素材50的表面所形成的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及遮蓋用絕緣膜62除去。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及遮蓋用絕緣膜62係由矽氧化膜而形成,故藉矽氧化膜的濕式蝕刻處理,除去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部分64b、64d及遮蓋用絕緣膜62的全部。除去標示形成用絕緣膜64的部分64b、64d,使得凹部57在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形成為對準用標示部40A。此外,除去遮蓋用絕緣膜62,使得矽素材50的中央區域從周圍部分分離,形成在圖21所圖示的微量樣品台1A。
於實施形態2的微量樣品台1A,亦與由矽而形成的基底部10及樣品固定部30一起,形成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40A。對準用標示部40A,係在複數個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各設置1個。各對準用標示部40A,係配置於靠在樣品固定部30的上表面31的從中央部偏離的側面部側。因此,實施形態2的微量樣品台1A,係發揮與實施形態1的微量樣品台1的效果(1)、(3)~(6)同樣的效果。
圖36,係針對本發明的微量樣品台1B的實施形態3進行繪示的外觀透視圖。
在實施形態3的微量樣品台1B,在對準用標示部
40B係形成於各中間台部20方面,及在對準用標示部40B係形成為中間台部20的角落部的倒角方面,與實施形態1、2不同。實施形態3的微量樣品台1B,係上述以外全部與實施形態1相同,於對應的構材附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說明。
亦即,對準用標示部40B,係在各中間台部20的上表面21與正交於中間台部20的排列方向的一側面22的角落部形成為倒角。形成為如此之倒角的對準用標示部40B亦可藉相機進行攝像而檢測出其位置。因此,實施形態3的微量樣品台1B,係發揮與實施形態2的微量樣品台1A同樣的效果。
另外,於實施形態3的微量樣品台1B,亦可使在形成於中間台部20的對準用標示部40B為以實施形態1而示的突起部53、或以實施形態2而示的凹部57。
反之,使作為實施形態1的對準用標示部40的突起部53、作為實施形態2的對準用標示部40A的凹部57等,為示於實施形態3的倒角構造的對準用標示部40B亦可。
使對準用標示部40、40A、40B為切槽亦可。在本說明書,係包含凹部、切槽而定義為溝。
對準用標示部40、40A、40B,係亦可設於基底部10。
上述實施形態的微量樣品固定台1、1A、1B,係以設置3個對準用標示部40、40A、40B的構造而
例示。然而,對準用標示部40、40A、40B,係在微量樣品固定台1、1A、1B形成1個即可。
圖37(a)、(b),分別係示出對準用標示部40、40A、40B的變化例的從上方的平面圖。圖37(a),係示出L字狀的對準用標示部40C。此外,圖37(b),係示出+字狀的對準用標示部40D。對準用標示部40C、40D,係具有相互正交的二個側邊,故可對此二個側邊進行檢測,而算出微量樣品台40、40A的方向。對準用標示部40C、40D,係亦可換用為示於實施形態1的圓形的突起部53或示於實施形態2的圓形的凹部57。
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40、40A、40B,係以突起與溝等不同形態而形成亦可。
上述實施形態的微量樣品固定台1、1A、1B,係以在基底部10與樣品固定部30之間設置中間台部20的構造而例示。然而,亦可作成不設置中間台部20而在基底部10上直接形成樣品固定部30的構造。此外,亦可作成設置複數階中間台部20的構造。
上述實施形態的微量樣品固定台1、1A、1B,係以在基底部10上設置3個樣品固定部30的構造而例示。然而,樣品固定部30,係亦可採取1個。
在上述,係雖說明各種的實施的形態及變化例,惟本發明非限定於此等之內容者。在本發明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想到之其他態樣亦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內。
1‧‧‧微量樣品台
10‧‧‧基底部
20‧‧‧中間台部
30‧‧‧樣品固定部
31‧‧‧上表面
32‧‧‧長邊方向的側面
33‧‧‧厚度方向的側面
40‧‧‧對準用標示部
Claims (7)
- 一種微量樣品台,其為在透過分析裝置分析微量樣品時固定微量樣品者,具備:基底部;複數個中間台部,其從前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微量樣品固定部,其從每個中間台部的上表面突出,並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以及對準用標示部,其被與每個微量樣品固定部建立關聯,並被形成於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的上表面;其中,在至少2個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以一對一對應的方式設置有個別的對準用標示部,前述對準用標示部在長度方向上被配置於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的各者的端部,並在寬度方向上被配置以從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的各者的中央部偏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微量樣品台,其中,前述複數個中間台部、微量樣品固定部及對準用標示部全部構成由相同材料形成的一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微量樣品台,其中,前述複數個中間台部、微量樣品固定部及對準用標示部皆由矽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微量樣品台,其中,前述對準用標示部為突起或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微量樣品台,其中前述對準用標示部為設於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的上表面上的倒 角。
- 一種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前述微量樣品台為在透過分析裝置分析微量樣品時固定微量樣品者,前述製造方法包含:藉蝕刻矽素材而形成具有基底部的微量樣品台、從前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的複數個中間台部、從前述中間台部的各者的上表面突出且固定微量樣品的複數個微量樣品固定部、及形成於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的各者的上表面的複數個對準用標示部,其中在至少2個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以一對一對應的方式設置有個別的對準用標示部,前述對準用標示部在長度方向上被配置於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的各者的端部,並在寬度方向上被配置以從前述微量樣品固定部的各者的中央部偏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微量樣品台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對準用標示部為突起、溝或倒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21312 | 2015-06-16 | ||
JP2015121312A JP6730008B2 (ja) | 2015-06-16 | 2015-06-16 | 微小試料台、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小試料の取付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7039A TW201707039A (zh) | 2017-02-16 |
TWI697934B true TWI697934B (zh) | 2020-07-01 |
Family
ID=5758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12149A TWI697934B (zh) | 2015-06-16 | 2016-04-19 | 微量樣品台及其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14155B2 (zh) |
JP (1) | JP6730008B2 (zh) |
KR (1) | KR102657390B1 (zh) |
TW (1) | TWI69793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58130A (ja) * | 1998-03-10 | 1999-09-24 | Hitachi Ltd | 試料作製装置および試料作製方法 |
JP2005345347A (ja) * | 2004-06-04 | 2005-12-15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微小試料作製装置、微小試料設置具及び微小試料加工方法 |
JP2007033186A (ja) * | 2005-07-26 | 2007-02-08 | Aoi Electronics Co Ltd | 微小試料台 |
US7725278B2 (en) * | 2002-06-25 | 2010-05-25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failure analysis and system for failure analysis |
US7888655B2 (en) * | 2006-07-26 | 2011-02-15 | Fei Company | Transfer mechanism for transferring a specimen |
JP2011047660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Aoi Electronics Co Ltd | 微小試料台、微小試料台作成用基板、微小試料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小試料台を用いた分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93739B2 (ja) * | 1996-06-13 | 2002-06-1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走査電子顕微鏡 |
US6002136A (en) * | 1998-05-08 | 1999-12-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icroscope specimen holder and grid arrangement for in-situ and ex-situ repeated analysis |
JPH11329325A (ja) * | 1998-05-12 | 1999-11-30 | Canon Inc | メッシュおよび薄片試料の作製方法 |
JP2000258428A (ja) * | 1999-03-04 | 2000-09-22 | Canon Inc | 試料識別情報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読み取り方法 |
JP4460501B2 (ja) * | 2005-07-29 | 2010-05-12 | アオイ電子株式会社 | 微小試料台 |
DE102009020663A1 (de) * | 2009-05-11 | 2010-11-25 | Carl Zeiss Ag | Mikroskopie eines Objektes mit einer Abfolge von optischer Mikroskopie und Teilchenstrahlmikroskopie |
EP2545579B1 (en) * | 2010-03-08 | 2017-02-22 | Microscopy Innovations, LLC | Device for holding electron microscope grids and other materials |
US8653489B2 (en) * | 2010-04-11 | 2014-02-18 | Gatan, Inc. | Ion beam sample prepa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8384050B2 (en) * | 2010-04-11 | 2013-02-26 | Gatan, Inc. | Ion beam sample preparation thermal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8740209B2 (en) * | 2012-02-22 | 2014-06-03 | Expresslo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situ lift-out specimen preparation |
US8502172B1 (en) * | 2012-06-26 | 2013-08-06 | Fei Company | Three dimensional fiducial |
US9281163B2 (en) * | 2014-04-14 | 2016-03-08 | Fei Company | High capacity TEM grid |
US9218940B1 (en) * | 2014-05-30 | 2015-12-22 | Fei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lice and view sample imaging |
EP3101406B1 (de) * | 2015-06-05 | 2022-12-07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Verfahren zur präparation einer probe für die mikrostrukturdiagnostik sowie probe für die mikrostrukturdiagnostik |
-
2015
- 2015-06-16 JP JP2015121312A patent/JP67300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4-19 TW TW105112149A patent/TWI697934B/zh active
- 2016-05-10 KR KR1020160056925A patent/KR10265739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6-14 US US15/181,702 patent/US1001415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58130A (ja) * | 1998-03-10 | 1999-09-24 | Hitachi Ltd | 試料作製装置および試料作製方法 |
US7725278B2 (en) * | 2002-06-25 | 2010-05-25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failure analysis and system for failure analysis |
JP2005345347A (ja) * | 2004-06-04 | 2005-12-15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微小試料作製装置、微小試料設置具及び微小試料加工方法 |
JP2007033186A (ja) * | 2005-07-26 | 2007-02-08 | Aoi Electronics Co Ltd | 微小試料台 |
US7888655B2 (en) * | 2006-07-26 | 2011-02-15 | Fei Company | Transfer mechanism for transferring a specimen |
JP2011047660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Aoi Electronics Co Ltd | 微小試料台、微小試料台作成用基板、微小試料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小試料台を用いた分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10615A (ja) | 2017-01-12 |
JP6730008B2 (ja) | 2020-07-29 |
KR102657390B1 (ko) | 2024-04-15 |
US10014155B2 (en) | 2018-07-03 |
TW201707039A (zh) | 2017-02-16 |
KR20160148445A (ko) | 2016-12-26 |
US20160372301A1 (en) | 2016-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2143544A (ja) | 目合せ用バーニヤパターンを備えた半導体装置 | |
TWI700721B (zh) | 試料保持具及試料保持具群 | |
CN112114285A (zh) | 一种包含多种校准类型的晶圆标准样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3093479B (zh) | 对准量测标记结构及对准量测方法 | |
US20110248388A1 (en) | Multi-layer chip overlay target and measurement | |
JP2010267931A (ja) |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設計方法 | |
TWI697934B (zh) | 微量樣品台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6971983B (zh) | 半导体结构、半导体晶圆及形成非矩形管芯的方法 | |
JP2007061956A (ja) |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検査方法 | |
US20160043037A1 (en) | Mark,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wafer | |
US4639142A (en) | Dimension monitoring technique for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 |
JPH03269433A (ja) | 投影露光マスク | |
JP2010060937A (ja) | フォトマスクセット、フォトマスク、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US6972405B2 (en) | Nanoscale standard samp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
JP2874261B2 (ja) | 投影露光マスク | |
CN105759563B (zh) | 光罩以及光罩或晶圆沾污的检测方法 | |
KR0149221B1 (ko) | 반도체 제조용 포토 마스크 | |
JPS6232783B2 (zh) | ||
JP2913747B2 (ja) | ウェーハ検査装置 | |
KR20230003843A (ko) | 오버레이 마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버레이 계측방법 및 반도체 디바이스 제조방법 | |
US9087787B1 (en) | Process control monitor and technique for thick photo-resist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es | |
JP2005310833A (ja) | 基板検査装置および方法 | |
US20190067203A1 (en) | Semiconductor metrology targ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KR20120121793A (ko) | 마스크 에러를 측정하기 위한 복합 버니어 | |
JP2015179289A (ja) | 半導体装置 |